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历史试题 > 寻梦主题手抄报_《我爱文学的手抄报:学海寻梦设计》400字

寻梦主题手抄报_《我爱文学的手抄报:学海寻梦设计》400字

时间:2020-01-18 09:18:2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我爱文学的手抄报:学海寻梦设计》400字

七律 春夜闻琴  听云馆主  虚堂银烛照孤眠,素手娟娟抚七弦。  楚泽苍茫春雨冷,蜀山漂渺晓云连。  十分古意来方外,无穷清愁到客边。  沧海听涛今已矣,水仙操罢是何年?  七律 春夏秋冬  西木子  春  雪压苍松半掩春,云横嫩柳夜深屯。  新花小雨怜青草,阴影微风动绿筠。  月下桃源南北路,船前灞岸来往人。  扪心欲问当年事,布谷声中不敢陈。  夏  未过春分已放声,蝉叫夏至露初成。  千回梦往君无语,七月人来我自惊。  惯作闲游烦短信,难辞夜宴看长庚。  齐纨蝶翅多幽事,手把圆荷泪眼盈。  秋  一曲萧疏孤单身,江湖空对故乡人。  三秋万里销黄菊,四野孤坟泛绿磷。  爽气关前凝昼夜,回船海上困时辰。  心冷玉露霜来早,叶落方知至爱真。  冬  素色飘飘混假真,山河聚散自氲氤。  楼烘热席留新客,车赴冷乡访故人。  二水吟诗分楚汉,一关拥雪拜星斗。  厅前赖得云烟助,满树梅花不染尘。  文学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自古的文人有李白,杜甫,杜牧,孔子。他们用自己的笔勇于批评当时的封建社会,做了文人应当做的事情。现在,我也爱好文学。

作文二:《姜德明:书中寻梦》6000字

“文革”后,姜先生又开始逛琉璃厂,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不光是古旧书刊收藏,字画、瓷器、邮票、明清家具,当今有名气的收藏大家,差不多都是从那时开始下手

喜欢读书的人,极少有不知道姜德明先生的。他的新文学著作版本收藏及书话著作,都堪称国内第一人。巴金曾说,现代文学藏书,除了唐弢,便是姜德明了。姜德明1948年便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南亚风情》、《绿窗集》、《清泉集》、《寻找樱花》、《雨声集》、《流水集》、《与巴金闻谈》、《姜德明书话》、《余时书话》,随笔集《书叶集》、《书边草》、《书梦录》、《活的鲁迅》等,编著《书衣百影》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氛围尚不像现在这样浮躁,《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书屋》、《书与人》、《书城》等一些与读书有关的书报刊物被很多读者追捧、品读,姜先生的名字时常能够见到。时过境迁,网络信息化时代,很多人已失去读书的耐心,经典早已被碎片化的移动终端阅读取代。也许正因如此,采访姜德明先生前,我感到莫名的紧张。我第一次拨通姜先生的电话后,采访要求便被委婉地拒绝了,“采访就算了,我收的那几本旧书不值得一提,但欢迎你到家里做客。” 一天午后,炎炎酷暑中,我造访了姜德明先生的“无名书斋”。

与书为伴

姜先生1950年从北京新闻学校毕业,分配至《人民日报》编辑部,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1986年离开这个平生热爱并工作数十年的岗位,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工作,退休前担任社长职务。他住在《人民日报》大院家属楼,按响楼下的门铃,待我走上楼去,姜先生早已开门迎接。

一进门,我便感觉如同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安静简洁,没有华丽的地板瓷砖,灰亮的水泥地,四白落地的白墙,每一样家具似乎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客厅五组宽大厚实的书柜,一看便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外观简朴,无任何修饰,但质量可靠、耐用。书柜顶天立地,上下分别是封闭式的书橱,中间五六层玻璃门书架,每一层都被里三层外三层摞满了书,而书架搁板却没有因承受不住而弯曲。家中只有一台小电视摆在角落里,几乎看不到数字化时代的影子。

我刚刚落座,满头银发的姜夫人便端来了两杯清茶。姜先生身材不高,温文尔雅,探问得知今年已经84岁高龄,但依然谈吐从容,思维敏捷。他记忆力极好,说起十二三岁时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依然历历在目,甚至一些细节都描述得分毫不差。

书橱里的书,各种文集、工具书等琳琅满目,诉说着主人的博学。但奇怪的是,并没有民国时期的旧书,还没等我问,姜先生似乎已经看出我的疑惑,打开一组书柜的上下橱门,满满地摆放这一摞摞旧得发黄的书刊。姜先生家中,同样的书柜,共十几个,分置于书房里、客厅里、卧室里,井然有序。他介绍说,那些珍贵的民国版本和建国初期版本的旧书,已经发黄变脆了,一般也不拿出来,有时翻检一次,往往是落“花”满地,不敢多碰,真是又爱又愁。相守了几十年,书和人一样,都老了。

姜先生随意从书橱里抽出一本,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初版本,1947年5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爱不释手地摸索着说:“你看,这是第一版的《围城》,丁聪设计的封面。原来这套赵家璧先生编的‘晨光文学丛书’几十本一套我都有,‘大跃进’时都处理掉了,我只留下了这本和老舍的《老牛破车》。”言语中充满回忆。那本《围城》伴随姜先生近七十年,虽然纸已经发黄,但封面依然整洁,色彩浓艳,讲到当初在天津购买时的情景,恍如隔世。

藏书之路

姜德明先生爱书,从上学时就开始了。“我不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是个开纸店的掌柜,主要印制中式账本。可是他挺有生意眼,同时还广收旧账本及一切书册,有的拆改成新账本,有的分类后送交两家造纸厂。生意兴隆时,还请天津相声演员戴少甫、太平歌词演员秦佩贤在一家商业电台上报过广告。”姜先生回忆道。他到店里玩,偶尔会从父亲收来的旧书中捡几本有兴趣的带回家去看,他记得有抗战前的《良友画报》、《论语》等杂志。

天津天祥商场二楼的旧书摊,留下了他无数难忘的少年记忆,“当年我在天津读中学的时候,宁愿整个下午旷课,也愿泡在天祥商场的旧书摊前。那个商场的一楼是花花绿绿的老爷太太们的世界,一上二楼却非常冷清、灰暗,转一个大圈儿全是旧书摊。旧时代的天津真是一个畸形的城市,就在这灯红酒绿的繁华天地中,却存在这么一小片少人问津的文化绿洲……”那里成了他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去处。另外,他还经常光顾旧城北门西的旧书摊。正是从那些旧书摊上他开始爱慕知识、爱好文学、喜爱藏本。

“当时我还是个学生,身上也没什么钱,就跟家里说学校要交书本费,骗些零花钱,见到便宜的书就会买一些。那本《围城》就是我在当时买的新书。”

那时他并没有专门收藏什么书,看见鲁迅、巴金、老舍等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名字,格外兴奋,觉得与他们的距离一下亲近许多,“课本上只有一两篇文章,在书摊上一看原来他们有这么多作品,对他们比较有兴趣。我的不少知识和新文学藏本都得自那儿。我对它至今留有一种怀恋之情。” 那时他的阅读和购买没有章法,姜先生说起自己少年时代的一件趣事:有一次在书店“见到一位风度典雅的少女买了一本屠格涅夫的《春潮》”,自己便“莫名其妙”也跟着买了一本。

1950年,姜德明21岁,决定到北京新闻学校学习,“这可不是一般的学校,是个革命干部学校,进了那所学校就等于参加革命了。” 为了表示同旧我告别,他把此前收藏的一些书刊杂志,如1949年前的电影杂志、《联合画报》、新民印书馆敌伪时期出版的文学图书等等,一股脑全送了人。现在想起来,姜先生还有些悔意。好在同一时期,他先后读到了郑振铎、阿英、唐弢等的书话以及林辰在开明书店出版的《鲁迅事迹考》,“知道书林深处神秘无穷,值得去探险”,特别是唐弢的书话,这些对他的藏书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文革”烧书

到了北京,姜先生先后与西单商场、东安市场为邻,那里成了他最常光顾的淘书去处,还有隆福寺、国子监、琉璃厂、灯市口等许多北京旧书摊的集中地,都留有他的足迹。“60年代初,中国书店在国子监开设内部门市部的时候,我和阿英、唐弢每礼拜都在那聚会。先是各自挑书,然后我又看他们都选了些什么好版本。我几乎对每本我所不藏的书都艳羡不止,恨不得也一一搜得。那时我们家的工资都放在一个书柜里面,经常就被我掏空了。夫人问起来,我就说,我没动!”姜夫人在一旁听到,忙说:“我那时连做件衣服的钱都没有,全让他买书了。”     这时,姜先生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透明袋子,让人惊讶的是,他连当时的购书单据都还保存着。厚厚的一摞,整整齐齐地装在袋子里,最早到“文革”前,清楚地记载着他每一次所购书目。他玩笑着说:“这就是证据啊!那时我们还要养三个小孩,紧张的时候买月票没钱,把孩子攒的硬币倒出来,去东华门换月票都不好意思。我掠夺了我家所有人的一切娱乐活动的机会。”

到1958年大炼钢铁,在“炼钢又炼人”的整风会上,有人对姜德明提出质疑:“年纪轻轻,就对30年代的文艺感兴趣,收了那么多旧书。”姜先生回忆,“听到人家这么说,我有些消极,节衣缩食买了那么多书,都变成了资产阶级。觉得还是少知少闻有好处,一赌气就卖掉了一些。‘晨光文学丛书’就是那次处理掉的。”

而到了“文革”,姜先生早已觉悟,“文革前夕,还处理了一批书,但这次我没有惋惜。那时,我就已经感觉到《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没有必要留着了,卖掉了一批这类书,而旧版本的新文学书刊,我一本也没卖。”“文革”中,他还烧了三本书,“一本是《公演特刊》,那里面有江青的剧照;一本是赵银棠在敌伪时期写的小说,有关妓院生活的,当时就怕造反派查到,说你除了反动还有黄色,其实那书没有黄色;还有一本是胡风的《棘原草》。”

当时风声很紧,《人民日报》的宿舍院里都贴上了大字报,姜先生可谓破釜沉舟了,“我女儿说,楼下人家都烧书呢?我问,都烧的什么?她说,什么都有,一堆一堆的,《红楼梦》、《水浒传》什么的。我从楼上往下看看,好几堆火,那我这书要烧,都得烧了,从楼上搬下去太麻烦。干脆,谁要来抄,谁再搬下去烧。结果一本也没烧。”

藏书有道

“文革”后,姜先生又开始逛琉璃厂,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不光是古旧书刊收藏,字画、瓷器、邮票、明清家具,当今有名气的收藏大家,差不多都是从那时开始下手的。姜先生的书话中介绍的现代书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个时期收集的,包括林纾、李公朴、周作人、巴金、曹禺、叶圣陶、夏衍的签名本,更可贵的是黄裳、唐弢、萧乾等大家的签名本上还有亲笔题跋。

姜德明先生的藏书没有过系统的整理,他自己也说不清具体的数字,“收藏了几十年,应该有几万册了。藏书的内容亦如滚雪球,是连锁反应的。比如我原先不收线装书,但是有些新文艺书是以线装形式印制的,如《志摩的诗》、刘半农的《扬鞭集》、俞平伯的《忆》、《燕知草》等,我当然要收藏。又如,因为研究鲁迅,凡与鲁迅有关的古籍或与他有关的同时代人的旧体诗词集等,我也搜集了不少。诸如沈尹默、陈师曾、乔大壮、寿玺等人的集子,甚至他们的书法、篆刻集也收了。多年来常跑旧书店,见到稀见的古代刻本,纸好墨好刻工也好,价钱又公道,舍不得不买,所以也有一两本明版书。”

他对新文学书刊的收藏,是从鲁迅开始,有关鲁迅的书刊,包括鲁迅的著译、鲁迅参与筹划和编辑的书刊、与鲁迅关系密切的人等的书刊资料都是他收集的对象。在淘书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奥妙,“似乎没有人说过知堂(周作人)是位藏书家,因为他同乃兄鲁迅一样,买书并不讲究。解放初期,我在东安市场和隆福寺的旧书店里, 经常能见到钤有他藏书印的各种藏书,既有日文的,也有平装铅印本,更多的则是线装书,甚至书上还有他的墨笔题跋。我藏有清咸丰四年(1854年)吴仲仙著《读诗一得》,扉页上有知堂题赠钱玄同的几行字,名后钤有二印。”

鲁迅及知堂的老友陈师曾殁后,琉璃厂的淳菁阁于1924 年2 月至1925年11 月,先后出版了《陈师曾先生遗集》10 册。后又问世两册《北京风俗图》,加在一起是12 册。周作人曾反复表述他对《北京风俗图》的喜爱。

一次逛旧书店,姜先生恰巧购得《北京风俗图》,翻看一看,正出自周作人的苦雨斋,如此书缘可遇而不可求。

姜先生还收集了很多鲁迅早期翻译和编辑的书刊,如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1930年1月上海光华书局出版创刊号;鲁迅、柔石等翻译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奇剑及其他》,1929年4月上海朝花社初版本;日本片上伸著、鲁迅译《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46开袖珍毛边本,1929年4月上海大江书铺出版;1943年7月华北书店出版的《阿Q正传》徐懋庸注释本等。

他还很注重收藏一些新文学译著,包括郭伯恭、李满红等无名文学青年的著作、名家作序、设计封面或签名的本子、装帧富有特色的线装本、毛边本,以及在抗战艰苦环境下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的那些印数不多的土纸本。他说:“‘文革’后期,人们都不重视这些旧书,重庆时期印的土纸书在东安市场卖得最便宜,有些才一角几分钱。”

也许是他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多年有关,文艺刊物,特别是那些老编辑、老出版人所编的刊物、文人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编的刊物和屡遭文网查禁的“短命”刊物,也是他淘书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个人兴趣出发,从小便喜欢看戏的姜先生,还会收集一些有关梨园掌故、剧界名伶的书籍,以及有关民俗的书刊,比如近代写北京风物的竹枝词和笔记小品、记录“宫廷故实”的清宫词,还包括歌诀、儿歌一类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在姜先生众多藏书中,最为珍贵的当属毛边书和如今难得一见的孤本、新善本,如俞平伯的《忆》 《燕知草》、白宁的《夜夜集》、卞之琳的《音尘集》等。他深解毛边本的趣味,但并不拘囿于此,不以“毛边党”自居,“我不否认我爱书,有时甚至会如醉如痴,但我从来也没想过要专门收藏孤本,或以此为荣。孤本太多了,岂不显得寂寞孤单,人慢慢会变得乖僻无聊的。”

“余时”书话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姜先生很少再去逛旧书摊,“一是身体不允许经常出去费力淘了,二是这类书在市场上越来越难见到了,价格也是高得离谱,现在旧书市场上有的新文学毛边本竟要一两千元,真是有些让人想不通,这样的书在上世纪80年代最多也就要几十元,不过仔细想一下,也说明这样的书真的是少了,见到或者买到手的机会也少了。” 而且,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藏书空间紧缺,不仅得蚕食家人的地盘,还可能遭管房人白眼:“人还没地方住呢,你倒想给破书找地盘。谁让你买旧书的你去找谁!”虽说“藏书家的乐趣在于随时可以摩挲自己的藏书”,谈何容易啊!

中国新文学书刊诞生距今虽不足百年,但在战火的吞噬和人为的破坏下,损失几乎是毁灭性的,许多老版本至今难以寻找,大量的资料也随之湮灭。姜先生说:“爱书、藏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享受,再从这些书里得到一些知识和感悟,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我收藏书,一是喜欢,二是我把从书里找到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写出来,印出来,让更多喜欢书的朋友了解这些东西,这才是我在藏书中得到的乐趣。”

得知姜先生的藏书,几乎都源于他的书话作品。他在长期从事报纸文艺副刊编辑工作之余创作了大量书话作品,“余时”也成了他的笔名,指业余时间写作之意。在《余时书话》的“小引”中,他这样写道:“近年来我在翻检旧藏书刊时,那焦黄发脆的书页早已经不起反复摩挲,事后往往是落‘花’满地,爱也爱不得,碰也碰不得。书与人一样,彼此都老了。我们相守了几十年,怎样才算个了结?我想最妥善的办法还是选择一些稀见的版本,一一写成书话,亦不枉我们相聚一场。这里当然包含了我耗去的一些光阴,以及我的一份感情。我为伊倾倒过、迷醉过、欢愉过,也曾经为之懊悔过、担心过,甚至想一把火毁灭之。然而,终于还是旧缘未了,不能负心忘情。”

他的书话写法灵活、不拘一格,书籍装帧、书名释义、内容介绍、写作特色、作者情况、出版风波、书后故事、阅读感受……内容十分丰富,但总离不开谈人、品书、论事。他认为:“书话不是书评,也不是理论文章,似乎更近于谈书的掌故,倘能引起人们爱书的兴趣就很不错了。”

“我时常从故纸堆中捡拾些几乎被人忘记的书册,告诉别人一点自以为有趣的事。有时我也生疑,一部现代文学史怎能容得下那么多人名书名,即使不知道那些陈年旧账又有何妨?人们不都愿趋时和喜新厌旧吗!然而冷摊得来的残书行将湮灭,偶尔翻翻,依然新鲜,于是故态复萌,重又写起书话来。管它有无资格入史,就让这些史外的散叶随风飘零吧。” 他在《走出“花香街”》一文中如是说,也正是这样的心态,才让他的文章越发朴实自然,从容流畅。

如今,旧书摊已经不复存在了。他在《书摊梦寻》的小引中如此写道:“如今我真的有点怕买旧书了。因为我实在说不清什么书可以升值,什么书不能升值。怎么办呢?只好在自存的旧书堆中去寻梦。摊开几本旧藏,任意浏览翻检,居然在自家屋里摆起了旧书摊。”

作文三:《读书手抄报获奖作品_乐在书中》4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类 别:      手抄报获奖作品      学 校:      辽阳市小

北河镇中学      版面设计:      阚爱林 陈小青              尺 寸:      558x806 像

素      班 级:      初二(3)班      文字编辑:      阚爱林              大 小:

152KB(155097 Bytes)      指导老师:      李德强      美术编辑:      陈小青              读书手抄报获奖作品_乐在书中简介:本作品尺寸为558x806像素,由辽阳市小北河镇中学初

二(3)班阚爱林和陈小青共同制作,手抄报版面设计过程在李德强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站推

荐小学生绿色环保低碳手抄报,卫生知识手抄报_成长健康,清明节手抄报资料(简单设计),

读书手抄报之语文篇,元旦节手抄报资料(刘逸润制作),关于母爱的手抄报——伟大的母爱,

拜年手抄报_春节为何贴福,希望你喜欢。

作文四:《[优秀作文]书中寻梦》400字

妈妈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别人永远拿不走,一是你满脑子的书,二是你自己的梦想。

“什么是梦想呢?”我问妈妈。

妈妈说:“梦想就是你自己寻找并实现的愿望!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我那漫长的寻梦之旅。

我家有很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杨红樱阿姨写的书,她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书,我不止看了一遍呢!我喜欢看杨红樱阿姨的书是因为我觉得他和小孩子有很多共同语言,而且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去看看书,就会立刻开心起来。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的时候,突然看见杨红樱阿姨写的一句话:“我当作家并不是想让大家关注我,而是想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时我沉默了,我在想我也喜欢让大家快乐,那为什么我不去当个作家呢?

说干就干,这时我就开始走上了实现梦想的道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就开始看书,整整看了两个钟头,我想看的差不多了,于是我就开始写作文,编故事写了一个小时,得给妈妈看看,妈妈看了我写的作品开心极了!笑得合不拢嘴,还啧啧称赞着说:“女儿,现在你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了。”“一是满脑子的书,二是自己的梦想。”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说完便开心的笑了!

作文五:《[优秀作文]书中寻梦》600字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乡间田地上,模糊的一个个小黑点慌忙钻回了自己的巢穴;当寒冷的第一阵北风唤醒酣睡的南极大陆,黑白相间的小东西们摇摆着走向未结冰的湖面;当炽热的阳光穿透层层水面,五彩斑斓的鱼儿四散游动。也许我们不能亲眼目睹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但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这大千世界。

书籍就是知识,知识造就力量,力量成就梦想,梦圆促进科技。因为发达的科技,“电子书”也就相继问世。其中包罗万象,只要动动手指敲击键盘,就能够快速的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梦,梦想着辛德瑞拉神奇的南瓜车;每个男孩心中也有梦想,幻想着鲁滨孙刺激惊险的孤岛求生记。这是书籍播下的梦想的种子,经过甘露的滋润,便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巨树。

动物小说是最能洗涤人的心灵的。像《白天鹅红珊瑚》《黑天鹅紫水晶》便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感人肺腑、凄惨动人的天鹅们的故事,是我们为他们叹惋,更为他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格所打动。不仅仅是圣洁美丽的天鹅,就连《金蟒蛇》也能告诉我们至深之情的母爱无私,必要时,能牺牲一切也在所不辞。动物们的所作所为,也能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世界名著更是青少年必读之精品:《基督山伯爵》使我们懂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知恩图报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崇高美德;《朝花夕拾》更引领我们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电子书更能让我们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钟爱之书,就让我们在数字书籍里,畅游知识的海洋,寻求自己的梦想!

作文六:《《在书中寻梦提升》读后感》1900字

在书中寻梦提升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贾国霞

在书中寻梦提升

工作之余,再次拿起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诗意的语言,扎实的文化底蕴是肖川博士的魅力,而肖川对教育界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洞幽察微的精辟见解深深令我折服。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肖川运用了大量感性的材料与事实,说明了“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为我们诠释了当前教育中的困惑,并不时地用他智慧而又带有幽默的语言,阐述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让课堂充满关注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著”„„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话题,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书中许多经典的表述,让人感到思想力量的强大。书中每一篇文章都给我启发,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近年来,新的教育课程和新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也逐渐深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如何让自己尽快地适应这种变化?如何让自己迅速地成长?我觉得肖川博士的几个学会正是我们要达到这些目的的有效方式和有效途径。用肖博士的话说“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我们要发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

学会宽容,意味着我们要胸襟博大、气度恢弘、头脑灵活、思想活跃、眼界开阔,要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也知道该怎样去做,只是他

们缺少意志和自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与他们沟通,善待学生,宽容学生。

学会合作,意味着我们要对于不同、对于差异、对于另类,甚至是对于异端的尊重和接纳;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除了自己要学会合作,更要引领我们的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创新,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设创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我们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六个学会”是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新世纪对教师的厚望,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与否的标尺。

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不得不让我又一次钦佩肖川的“神奇”与“伟大”! 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能以另外的心情对待学习时,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美满的生活。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

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读着肖川的书,使我贪婪地沐浴在诗意的语言里所描绘出的多彩的教育世界里;读着肖川的书,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再革新,不断在提升;读着肖川的书,使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及精彩的生活。在现代教育丛林中穿行,放飞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使整本书洋溢着一种浓浓的诗哲情怀,让人在阅读中寻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