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数学试题 > 《怎样学会写作文》1100字: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

《怎样学会写作文》1100字: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

时间:2019-09-22 09:14:4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怎样学会写作文》1100字

摘 要:作文教学因其花费时间长,见效慢,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学会写作文呢?教师认为从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丰富;现实;掌握方法

一、写什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文的“源头活水”

1.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作文的绝好素材。我们最熟悉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进习作,是我们对以往生活的缅怀,也是自己情感世界的慷慨分享。文章正需要这样的实事来使自身血肉丰满。

2.自己耳闻目睹的,影响深刻的人事景物是作文的必备素材。我们每天都难免看到或听到一些人或事,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致。那些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人事景物就是作文的必备素材。写作文就是需要你把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由共识引起共鸣。

3.插上想象的翅膀,努力创造新素材。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它我们可以创造新的写作素材。看到外界事物,我们不仅要看它是什么,还要想它像什么,必要时还要想到与之相同或者相关的事物,把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怎么写,提高认识,掌握基本方法是关键

1.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千万不要把写文章看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从表达的角度看,说话是口语,作文是书面语,把口语规范化就变成了书面语。说话和写文章其实一步之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口头说的、心里想的用书面语把它记下来而已。能说话就能写文章,要在写之前坚定信心,为进一步表情达意打好基础。

2.了解些文体知识。了解一些文体知识对写作文是十分必要的。记叙有记叙的要素,说明有说明的方法,议论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文体知识对写作文大有裨益,它使初学习作者较快入门,少走弯路。

3.戏无情不感人,文无理不服人。一篇好文章应当条理清晰,融入作者真情实感。文章的条理体现在内容的安排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必须一开始就考虑好。写作文融入自己的感情是很自然的事,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我们积累的写作素材本身就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人事景物,就应该表明态度,饱含深情地去写。

4.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过程,那就是修改过程。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这样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的确,

明珠久经磨砺才能发光,璞玉不琢不成器。

总之,写文章是个操心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作者简介:张发春,男,1973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作文写作。伊兴华,男,1978年5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作文写作。

作文二:《学会怎样学习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1600字

作者:陈会昌

父母必读 1997年04期

关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社会技能、自我概念、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攻击性、气质(如胆子大小)、道德品质(如诚实)、父母和同伴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等等,话题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人的社会性发展涉及的问题太广泛,不像人的智力那样相对比较单纯。我想和家长们探讨的,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究竟是智力更重要,还是社会性发展更重要?

我曾经问我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您一生的科学道路上,聪明才智和意志努力哪个更重要?”他回答:“聪明才智占15%,而意志努力占85%。”

1935年11月23日,爱因斯坦在为居里夫人举行的悼念会上的讲演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意志的坚强,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知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这就是世界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另一位伟大科学家的评价。爱因斯坦的话,毫无疑问地表达了他本人的价值观念。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不妨仔细地琢磨这位科学巨匠的发人深省的话。

结合实际来说,我们不妨举每年高考升学的例子。北京市每年处于16岁初中毕业的人口大约为16万人,每年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大约为4万人,也就是说,在普通高中入学考试时,已有75%的人被筛选掉;有幸进入普通高中的4万人,究竟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多,还是非常努力的孩子多,我们没有办法得出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智力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机会将会更多地提供给那些学习努力、有毅力、善于克服困难的孩子。聪明而不努力的学生,将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根据多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结果,人群中大约有3%的人智力是非常优秀的,这种智力非常优秀的人,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应该毫无问题。以每年北京市16岁的人口16万人为基数,3%即为4800人,但每年实际考入清华、北大的北京学生只有600人左右。假设这些学生的智力全部属于非常优秀者,他们也仅占同年龄智力非常优秀者的八分之一。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有机会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那种既聪明、又努力的学生。

如果说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要求孩子有非常优秀的智力条件,那么,很多普通大学,对智力条件的要求就不那么高,至于其他的大专、中专、职业高中,对智力的要求就更不是升学竞争的最主要问题了,对这些学校来说,只要具有中等偏上或中等智力,就足可以有条件参与其入学竞争。关键看非智力因素,即是否努力、刻苦、自信,是否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我一向认为,非常努力的人一定会有所作为,而非常聪明的人可能会无所作为。如果一个孩子智力条件不好,他进入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的机会可能比较小,但是,他完全有机会在社会上的其他各种竞争中取胜,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反之,一个智力条件非常优越的儿童,如果他的社会性发展不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娇生惯养,害怕困难,要么骄纵自大,要么自卑赢弱,他终归一事无成。

意志坚强,严于律己,客观公正,甘作公仆,谦虚谨慎,热忱,顽强,勇于克服困难,这是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社会性”品质的概括,正因为具备了这些品质,居里夫人才从千百万具备和她同等智力的妇女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任何一个具备居里夫人那样的品质的人,即使没有成为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可能在其他的社会事业中做出成绩,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有贡献的人。

作文三:《学会怎样学习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2200字

作者:陈会昌

父母必读 1997年04期

“说谎”的道德含义

上期文章中,我们曾引用对全国5000多名儿童(3~9岁)的调查结果,儿童在家里不说谎的比例越来越少,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要解释这种现象,先得弄明白什么是“说谎”。

3岁的男孩翔翔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电视,妈妈叫他吃饭,他明明很饿,但这时候哪里顾得上吃饭,就说:“我不想吃,我不饿。”

5岁的女孩菲菲正在和邻居小朋友们一起玩。大家都知道菲菲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大娃娃,就让她把娃娃拿出来给大家玩。她明明知道娃娃放在哪里,却说:“我不知道妈妈把娃娃放在哪儿了。”

7岁的亮亮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收作业时,他说:“我忘带作业本了。”

9岁的莉莉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一块玻璃,她跑到老师那里报告说:“别的班的男生踢足球把咱们教室的玻璃打碎了。”

11岁的小峰向同学借钱买一个他喜欢的“变形金刚”说:“明天就还你钱。”但他明明知道爸爸妈妈不同意他买变形金刚,所以过了两个星期,他还没有把钱还给同学。

3岁的翔翔因为要看电视而说自己不饿,这其实算不上什么“说谎”,只是一种托词。幼儿常用这种托词来“对付”成年人的各种要求,以满足自己一时的需要。我们成年人不是也经常用这种手段来应付社会交往中的许多情境吗?只要这种手段没有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它就算不上是谎言。

5岁菲菲的行为已经可以算是一种萌芽式的谎言了。不管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反正她说了假话,而且其结果是别的小朋友不能和她一起分享玩娃娃的快乐。这是一种以维护自己利益为目的的谎话,是一种萌芽式的“自私”和“吝啬”表现,但是并没有给别人造成什么大的伤害。

7岁亮亮确实说了谎话,他没完成作业却说“忘带作业本了”,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从表面上看,他违反了班级和老师的纪律,但从本质上他的行为伤害的主要是他自己。

9岁的莉莉的谎话,其性质是为了保护自己,将打破玻璃的行为转嫁别人,这是一种从心理上、名誉上对别人的伤害,而且将使老师对事件的处理变得复杂化。

11岁小锋的谎话是故意损人利己的行为。

因此,从道德意义上来说,“谎话”是一种出于故意给别人或自己造成伤害的不真实的话。亮亮、莉莉和小峰的行为,都属于这种含义上的谎话。

由此,我们应该分辨出那种出于故意,但是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或使别人避免伤害的不真实的话,例如医生向癌症病人隐瞒病情真相,朋友之间为保持团结而不互相传“坏话”等,都不能算作谎话。

儿童为什么说谎话?

一个人刚刚出生时,是根本不知道说谎话的。孩子从小长到大,如果他的谎话越来越多,那么,他所有的谎话,都是从社会上“学会”的。在幼儿期和儿童初期、中期,他的谎话主要是从父母和其他成人(如亲戚、幼儿园老师)那里学来的,从儿童期以后,他也逐渐开始从同伴那里学习说谎,到少年期以后,同伴成了他们谎话的主要来源。

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尽管我们所有做父母的,都在经常对孩子说“不要说谎”,但其实我们大多数父母都像一个不相信圣经的传教士那样,在教孩子说谎话。因为“不要说谎”这句话,在说给孩子听的时候,只对孩子有效,而我们做父母的成年人,有几个不说谎的?我们不是经常在报纸上看到妈妈怎样教不懂事的孩子在公共汽车上用什么办法避免给别人让座位的报道吗?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生活中也经常如此):“人之初,性本善”的菲菲,本来愿意把好看的娃娃拿出来给小朋友们玩,而且以前她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妈妈不愿意:“谁叫你把娃娃给她们玩的?你看,娃娃都弄脏了!下回她们再来,你就说‘我不知道妈妈把娃娃放在哪儿了’!”于是不会说谎话的菲菲就变成了会说谎话的菲菲,而且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会运用她的“社会性智力”,经过判断、推理,编造出第二、第三个谎言。

亮亮本来也不会说“忘记带作业”这样的话,是因为老师太严厉了,他知道,如果没做作业,老师会罚站,放学不让回家,请家长,甚至把粉笔头扔向他的脑门。他这样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仅他,许多同学都会这样做。是谁教给了谁?是同学们互相教的,还是老师“教”的?

和菲菲、亮亮一样,莉莉和小峰原来也不会说谎,但是由于社会影响,由于他们的智力,尤其是社会性智力的逐渐发展,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上(变形金刚)和心理上(避免打碎玻璃的惩罚)的一时需要,他们不得不说一些谎话,同时,他们也学会说一些不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善意的假话,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说谎行为”和“说谎品质”

一时的说谎行为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在生活中不说谎的。可怕的是一时的说谎行为逐渐发展为说谎倾向,进而成为人的品德和个性中的一种特质: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说假话、欺骗、不诚实。这样的特质不仅对自己,而且对社会都是非常有害的。

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在我们的全国调查中发现的各年龄组占5%到9%的“经常说谎”的儿童。怎样才能使孩子少说谎,不要养成说谎的特质和品性,我想,答案已经有了,这就是,我们一切成年人,尤其是做父母者和儿童教育者,首先从自己做起。我们要做的,还不仅是不“教给”孩子怎样说谎,而且包括营造一种环境,尽量少引发孩子们的说谎行为。例如,家长和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孩子们的一些并非故意的或偶然的过失行为(如没完成作业和打碎了玻璃之类)。如果我们做得更合乎人道,更缓和,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是会变得像我们一样以诚实、人道态度对待别人的。

作文四:《学会怎样学习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2800字

作者:陈会昌

父母必读 1997年01期

遗传与攻击性

如何教育敌意、失控的攻击性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对此负有重要责任。近期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50%,其余的50%中又有一部分是家长与孩子的相互作用所致。所谓遗传,并不是说父母把打人、骂人这些具体行为遗传给了孩子,他们遗传给孩子的只是神经过程较强、情绪容易激动等自然特征,这些自然特征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滋生出攻击性行为。因此,家长自己的行为,如怎样对待孩子的脾气大、爱哭、笨拙、无知和一时的错误,对孩子最初的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刚刚出生就比别的孩子爱哭、脾气大,家长应该明白,自己正是孩子这种所为特征的“缔造者”。有些做妈妈的可能抱怨:我的脾气并不这样,怎样能说是我遗传给孩子坏脾气呢?要知道,妈妈脾气好,爸爸可能脾气坏,妈妈爸爸脾气都好,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可能脾气坏——遗传可能是隔代的。因此可以说,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家长的自我克制和极大耐心。

塑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帕特森的原则

美国一位心理学者杰拉德·帕特森观察了一些由于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而培养了攻击性儿童的家庭内部相互作用特征,据此提出一套“对攻击性儿童的家庭教育原则”。他把这套原则告诉给家长,结果证明,用这些方法对待孩子,效果很明显。这套原则的要点是:

1.不要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让步;

2.孩子反抗时,不要让自己的高压方式升级;

3.用一种冷处理的方法来对付孩子的暴力行为——把孩子关在他们的屋里,让他们自己平静下来;

4.监控孩子那些表现不好的行为,建立一套分数体系:孩子做得好,便可得到好分数、奖励或某些特许;表现不好,就得不到这些鼓励。对年龄大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和他们订立“行为协定”,明确地告诉孩子,在家在校应如何表现,表现不好会得到什么惩罚。要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行为协定的讨论;

5.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亲善行为予以鼓励,尤其是那些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孩子的家长更应如此。积极鼓励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关心的情感。

帕特森进行了几年的追踪,他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家庭很欢迎这种方法。当家长采用了这一原则之后,不仅问题儿童的攻击性和偏常行为大大减少,而且母亲的忧虑逐渐减少,她们对自己、对孩子的感觉都好多了。有一些问题家庭很快得到改善,另一些改变则稍慢些,需要费更大的精力。对这种家庭,帕特森等人随时提供咨询,分析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帕特森认为,儿童行为的失控,根源在于家庭,在于父母子女之间不正常的、充满敌意的相互作用,因此仅仅关注问题儿童的失控行为是不够的。

控制儿童攻击性的方法

家长和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心理、教育专家对这一问题已研究多年,他们提出了很多方法,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种:

消除攻击性的奖励物

判别并消除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以降低攻击性是可行的办法。例如,5岁的强强和明明一起玩时,不讲道理地拾走了明明手里的玩具, 惹得明明大哭起来。对强强来说,他的攻击行为的强化物就是玩具的占有。这时,让强强把玩具还给明明,就等于消除了强强攻击行为的强化物。如果不把强强手里的玩具拿回来,反而鼓励他,以后他就还会抢别人的玩具。同样,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长不制止、不批评,那么,这种不制止、不批评的态度,就成为孩子打人行为的强化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打人。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攻击行为时,家长应该查明原因,及时地处理,并且鲜明地表示自己的态度,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怎样做才对。

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

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也是消除孩子攻击性的一种好办法。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让托儿所教师特别奖励那些亲善行为,如分享玩具、合作等。二周之内,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儿童之间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行为。几周后的继续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攻击性。这就是说,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并不一定非惩罚不可,成人可以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而对他们的好行为大加赞赏,这种办法同样也可以降低孩子的攻击性。这种无惩罚的方法的最大好处是,不给孩子提供“反攻击”或“报复”的原型。要知道,对孩子攻击行为的惩罚,实际上也是一种攻击行为,是一种“以牙还牙”,它可能使孩干在受到别人攻击时采取报复手段。因此,只奖励、不惩罚的教育方式可以避免惩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冷处理”

但是,如果孩子有非常严重的侵犯行为,家长和教师就不能采用只鼓励、不惩罚的方法了。在这种情况下,冷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做法。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理睬,对孩子表示冷漠,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性,如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尽管这种做法会产生一些怨恨,但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等攻击原型。这种方法如能与前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榜样训练

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通常的方法无非是反攻击(报复)、自己缓解、别人劝解三种方式。后两种方式是好的,但儿童并不能自觉地采取这种方法,必须经过训练来学会。如果儿童经常看到大人或别的孩子采取这两种方法来解决冲突,或家长、教师经常训练他们采取这两种方法解决冲突,他们以后就可能也采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研究表明,这样的训练对那些已养成攻击习惯的儿童极为有效,因为他们长期以来行为野蛮、粗暴的原因,往往正是由于缺乏解决冲突的友好而有效的技能。

提供非攻击的环境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提供非攻击性的环境,尽量减少冲突的可能性。例如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避免因偶然的身体碰撞而导致的攻击性冲突。研究证明缺少游戏材料会引起攻击性行为。如果玩具丰富,更多的孩子便可以不引起任何冲突地加入游戏中。

另外,玩具本身的攻击性定向(如枪、刀之类)也会导致攻击性倾向。在一个对5~8岁儿童的研究中发现,被鼓励使用攻击性玩具的儿童比使用中性玩具的儿童更容易发生争斗。因此,对那些天性攻击的孩子,要少给他们买刀、枪、武器等攻击性的玩具。

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小学生、青少年还是成人在受害者明显表现出痛苦时,都会停止攻击。然而,学前儿童和高攻击性的小学生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打受害者(或继续残害小动物)。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在伤害别人时,他们一点都没有感到羞愧或不安。

研究表明,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有效地降低攻击性。小学生在移情能力上得高分,教师评定的攻击性行为就很少。而移情能力得分低的则表现出很高的攻击性。在一项研究中,高攻击性的11~13岁的少年犯参加了为期10周的移情训练后,他们的敌意和攻击性明显减少了,对9~11岁儿童的移情训练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提供移情原型和采取一些约束方法来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首先指出儿童攻击行为导致的危害后果,同时引导孩子移情换位,想象受害者的感觉和心情,这是从体质上消除孩子攻击性的一种好办法。

作文五:《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文》1000字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工作,而写作文又是大部分学生最厌烦的作业。从教十几年,我一直被“作文问题”困扰着,虽然也曾不停地摸索、尝试着用许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始终收效不大。通过大量阅读写作方面的书籍,从中得到启示:其实作文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会爱上它。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才能爱写作文,也才能写好作文。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潜能,只要写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灵感就会一触即发。而最能激发他们写作灵感的东西当然就是生活。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如电视上报道的“最美妈妈”“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司机”等,都可以让学生述诸笔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让学生养成闲暇之时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如:1.意境悠远的古诗词;2.清新流畅的现代诗;3.个性、创新的同龄文等,这些好书既能陶冶情操,又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作文批改中,老师是学生唯一的忠实读者,老师的评语像圣旨一样决定了学生作文的优劣,但学生对老师的评语认真看的又有几个?所以我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做法,让作文评价多种方式相结合。

1.教师批改

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文章,尽量捕捉其亮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学生得到了你的认可,就会尽最大努力将文章写好。

2.学生互评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互评,以取长补短。要给学生列出一些相关的批改要求,让其有据可依。当然最终的评语还是要以正面肯定为主,挖掘写作者的优点。不过也要中肯地指出不足,态度要诚恳,不讽刺挖苦。这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文章得到同伴的赞赏时,就会信心倍增,创作激情也会高涨。

四、赏识成功,激励自信

要使学生的文章得到认可。例如可在班内开展评选“最感人的作文”“最有创意的作文”“最另类的作文”等活动,并且把学生评选出的作文装订成册,在学校推广阅读。另外,每月评出“作文擂主”“希望之星”“作文黑马”等,以积累小红花的形式年终分层次给予奖励。这样,每一层次学生的写作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美与认可,他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也就更增加了自信心,也就更愿意去写作文了。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四棚乡中学)

誗编辑 王振德

作文六:《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1600字

作者:陈会昌

《父母必读》 1996年03期

编者按:

陈会昌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曾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和荷兰莱顿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系访问。陈教授多年从事儿童道德发展、智力与创造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他将在本刊陆续发表一组有关儿童社会化发展与教育的文章,目的是将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加以介绍,以提高做父母者的水平,为我们的下一代更好地成长提供帮助。

前几年,我们大多数人对“社会性发展”这个词还感到陌生。我国的教育,传统上一向讲德育、智育、体育,后来加上美育和劳动教育构成我国教育的五个范畴。那么,社会性究竟指是什么?它与上述五育有何关系呢?

一个人独处,是谈不上“社会”的,但只要身边再有一个人,“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要生存,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人每天都在各种小的、中型的、大的社会群体中充当着各种角色,表现着自己的“社会性”。你跟别人打交道的方式、你对别人的态度、你怎样接受别人的影响、你怎样影响别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你表现自己的社会性的场合。

什么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西方许多学者的意见,例如心理学者齐格勒强调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通过社会知觉,人们觉察他人的想法,向他人表达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通过社会行为的学习,人们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行为、道德观念,从而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美国一位影响颇大的心理学家墨森则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等。

一年多以前,笔者曾到澳大利亚和荷兰访问一年,并当面与一些西方学者讨论这一问题。他们的有些看法是颇有启发意义的。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

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都关注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化,但关注的角度不同。心理学家重视个体在社会性发展和演变中的那些心理规律,试图发现人的遗传因素、情绪、气质、智力特征怎样在其中发挥功能,以及个体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教育家重视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作用,试图寻找有效的措施和训练、组织方法,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心理学家所发现的那些个体社会化的规律。社会学家重视的是人类所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所有基本单元——各种人的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非正式群众、临时群体,而不是个体;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所有这些群体怎样对人的社会化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这些群体怎样演变;还包括社会大环境、大背景如政治、经济、法律、传播媒介等怎样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群体的演变。

探索3~9岁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发现父母、同伴、教师和其他社会因素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寻找适当的措施和测量手段,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提供可靠而有实用价值的科学依据,同时提供生活在中国现今文化背景下3~9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实证资料,这些结果将对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区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将产生影响。

本系列文章探索的主要问题包括:儿童的自我意识、气质、同伴关系、社会认识、社会性情绪、向社会行为、社会技能、道德行为与道德体验、自我探制能力、攻击性、独立性、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等。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应该成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第一个受益者。现在做父母者,大多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而且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这种情况使得广大家长要求知道一些关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知识。他们希望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学会做父母。因此我们从事儿童研究的人员,有责任把研究成果向广大做父母者及时地传播。

作文七:《怎样教会小学生写作文》4400字

怎样教会小学生写作文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小学    吴润甫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达到这个要求,语文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呀!而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于上青天”。他们写几个字都怕,一说作文更是“谈虎色变”。瞧!小小年级就已经在作文中“大话、假话、空话连篇”。那么怎样把这些稚童的心灵打开,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生活剪影,塑造出现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形象及事物的艺术魅力呢?我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观察事物

有句俗语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而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底子薄,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不积累素材,一遇到命题作文,必然是心如四野,笔下空空。如果老师催得紧,他们只好胡编乱造或空喊几句应付了事。而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的人和事,学生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发现。那么怎样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呢?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效。

1、观察要有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都要有准备,观察时怎样做好准备工作呢?,我是这样教学生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诸如:“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其次要让学生做观察笔记:一是可以使学生把观察的全过程清晰而准确地再现,避免遗漏,作文时便于参考;二是可以记下观察时的感受。经常做观察笔记,既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又能使学生的观察变得更为细致和准确,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但是观察很辛苦,要培养学生的意志,让他们吃得了苦,能持之以恒,这样才有收获。

2、怎样观察

做好准备工作后,最重要的是怎样去做这件事,怎样做好观察呢?我首先教学生认识按顺序观察。而观察顺序很多:有方位顺序;(如:前后、上下、远近等。)有时间顺序;(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等。)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如:起因、经过、结果)等。当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后,要指导学生在观察时,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恰当的顺序。其次要让学生有重点地观察。如:观察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独特之处,并探究出这些个性化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点,就能把握人物的主要特点。如:我的学生王璇写《一盆玻璃翠》时,她观察了好一段时间后,通过奶奶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变化,写出了玻璃翠的生长变化过程,她在文中这样写:玻璃翠的花开始脱落,花枝也无精打采地耷拉着。一向喜欢花的奶奶也有点失望,把花放在了角落里。一天,我无意间发现,

玻璃翠的花枝已变成嫩绿的了,整个花显得弱不禁风,但枝头上居然还有几个花骨朵呢!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奶奶,奶奶却不屑一顾地说:“都快要死的花了,还开什么呢?”我无奈地走开了。但心里老惦记着这盆花,放学后总要去看看它。周末的早晨,我起床到奶奶房间里去看花,啊!它竟然开花了!还是粉红色的小花,还是那样的明艳,我惊喜地叫奶奶来看,奶奶将信将疑地走过来,边笑着抚摸花边说:“人家都说,玻璃翠不好侍弄,没想到它如此坚强!”文章到此把玻璃翠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奶奶的言谈举止生动地表现出来,看来作文要真实,要细心观察,要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虚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另外,要指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这样就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如:夜晚猫的眼睛又圆又亮,是因为夜晚光线暗,猫的瞳孔放大,能收集更多的光线,便于夜间活动。最后,观察时还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便触类旁通,获得理性认识。正如叶圣陶说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而这一切都要通过观察才能实现。

3、观察后要进行总结

学生学习了以上知识后,知道了怎样观察生活,抓住要点观察,并通过观察,掌握事物的现象或本质。这时我就进一步教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地整理、分析,理清条理,并对自己的观察结果做出必要地取舍,把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印象深刻的方面作为作文时的重点来把握。同时,还让学生将每次观察的感受加以归纳、总结,为以后的观察提供指导性的经验,并随时进行练笔,积少成多,等到再次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了。

二、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要从读到写,以读促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要针对小学生思维单一、模仿性强的特点,教会学生读、写结合,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学中怎样实施呢?我认为这样做很好。

I、读懂内容,依文写作。

小学生思维单一,但好奇性、模仿性强。因此可依照此特点,引导他们学懂某些课文后,依要求进行改写、仿写训练。如:学了课文《凡卡》,可让学生将其改写成一篇叙事的文章;学了《小抄写员》一文,可以让学生们仿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即: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之情)文章。甚至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写、编写、续写、缩写等。如:学了《穷人》一文,可以让学生续写这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学了《小英雄雨来》一文,可以让学生抓住故事主要内容,缩写成一篇200字的故事梗概等,这样,指导学生用他们所理解的意思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不会“空”,而且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写作变得简单,让内容变得充实。

2、确立写作目的和立意角度。

小学课文,大多立意新颖、内容深刻真实、典型性强。教这些课文,应指导学生把握作

者的写作目的和立意角度,在学生自我作文时可结合课文确定文章中心。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詹天佑》,可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写自己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文章;学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从赞颂小草生命力顽强的角度立意,从而生发联想:做人也应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文章中心,又让学生掌握了立意角度,可谓一举两得。

3、借鉴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

针对学生提笔无话可说,言而无物,读文学作品时,应在写作方法上加强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如教写人的文章时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是如何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刻画的;记事文章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是如何理清事情发展顺序的;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著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时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教写景状物文章时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是如何交待事物、景物特点,依本质来点题的。如《鸟的天堂》课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面、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我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这样,让学生掌握了如何才能使文章生动、具体的方法后,再指导他们写作,就不会犯难。而重点内容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中心的体现,因此写作时要让文章重点突出,必须运用详写去表达。由此及彼,点出写好一篇文章的具体方法,学生再去练习写作时,就会心中有数。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作文时就会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三、教会学生积累素材

课本内容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外,同时应注重学生对精美词、句、段、篇的积累,童年是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记

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此要把握学生的这种年龄和认知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教会他们一些积累素材的方法。

1、精读、广记

文章很多,要让学生在精读时,必须教会学生认识哪些内容应该积累,哪些内容读读、悟悟就行。我是这样教学生的,第一个明显的标记就是课后提示要背的东西必须记;除次是描写人或物特点(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活动)的词、句、段要记。再者,教材中编写的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和古文、古诗词要记。这样以此推广,课外阅读应精读的也是这些范围,当然也要广记。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在课内外阅读时,就会有重点地进行记忆,日积月累,素材就会积累很多,再写作时,就会胸有成竹,思维敏捷,下笔成文。

2、写学习笔记和日记

有些东西很美,但学生一时半会记不住,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他们依次去记,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就教学生写学习笔记来积累素材。那么怎样写,写什么?当然方法是多样的。如:可摘抄写人、记事、写景或状物文章中的精美词、句、段、篇(指这几种文章中写人物、写景物、写事物特点的词、句、段、篇)或诗、词、歌、赋;也可边抄边抒发情怀,畅谈所想;还可以分类剪贴,省时高效;如果条件许可,甚至可以买书、订报,互相借阅。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后,依法去做,果然有了许多收获,积累了自己当时记不住,但很有用的一些素材,在写同类文章时,翻开用用,文章就会优美、精彩。而且我还鼓励他们坚持写日记,方法是:当他们心有所动,情有所感时,极时记下这一瞬间的灵动,天长日久,就有了许多亲身经历及心灵的火花,他们再写作时,也就不会为下笔无物而头痛了。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通过以上做法,我教会了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他们乐意写。而且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然后回归生活,用得到的知识、方法帮助他们去寻找,并捕捉让他们灵动的瞬间;最后用笔迅速把这一个个闪着火花、亮点的生活轨迹记叙下来,他们作文时也就不再“大话、假话、空话连篇”,甚至头脑空空,眼望天花板而不知所措了,小学作文教学也将迎来胜利的曙光!

作文八:《三年级的学生:怎样使学生爱写作文?》3200字

怎样使学生爱写作文?

在具体的教学中,三年级习作首先是想着法子让每位学生不怕作文,爱作文。

其次,要让每位学生有内容可写。教材里的作文练习就没有把内容限制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要写作文的范围。

再次,先说后写。在弄清楚写哪方面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写什么内容?互相交流交流,只说写什么,不要求具体说,这是互相启发选材范围,使每位学生知道自己写什么,有话可写。在具体指导学生怎么写时,可以启发学生具体说一说,在交流中使每位学生知道怎样写。在学生动笔写时,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进一步强化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的认识。

第四,要结合阅读教学以及习作的具体情况,做好“怎么写”的指导。没有写作技巧的指导,学生的习作兴趣也不会延续和加强的。当学生学习了某种技巧,会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他一定有成就感,对习作更有兴趣。

第五,写完后让学生读一读,看看话说明白了没有,语句通不通。这是初步学习修改,但要求一定要低,不要强调非要怎么怎么。读给同学听,也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功。

第六,在班上贴出来互相交流展示,鼓励再上一层楼。经常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习作,体会自己的成功,学习别人怎样写。

第七,用好评价,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在课堂上要时时注意用好评价,批改作文时更要这样。据我的经验,批改作文时看到差一些的作文容易烦躁,这时候一定要“制躁”,提醒自己:“我自己写文章都有不少困难,现在我面对的是才学作文的小学生呀。”

尊重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作文上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对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要注意,他们只能写出来就要肯定。从现在起一直到四、五年级,甚至到六年级,都不要说xx学生笨,说学生写得不好。当然,这并不排斥必要的批评。

牢记“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这一条目标三年级习作最重要的一条目标就是“乐于书面表达”。为保证这一条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课标的这一条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是练习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看到这个要求,不少老师马上想到:写人一定要先写外貌,再具体写这个人的事,我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对,而是觉得现在小学生作文都程式化了,使我们孩子的作文都想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一样,没有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人物的外貌描写试为表达人物,特别是为写人物的内心服务的,就是集中写外貌决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的。就拿人教版教材三上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来说,没有一篇是先写人物的外貌,再写事情的!

课标有针对地提出了“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要求。这里有这么两层意思:

1.写什么?写“见闻、感受和想象”。见闻就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就是自己所想到的,想象就是自己所想象到的。

2.怎么写?“不拘形式地写下”,明确地指出是“不拘形式”。

我的理解,这条目标要求我们不要受那些程式化东西的束缚去指导学生学习写作。

一个8岁左右的小娃娃,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他的心理负担是很重的。不管我们怎么帮他解除这些心理负担都难以去掉“作文难”的心理阴影,为什么非要把那些程式化的东西在强加于他呢?为什么不解放他的大脑按他的所思所想去表达呢?

读写结合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课文就是不拘形式写出来的,它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对习所教学做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学怎样阅读,还要学怎样观察和表达,然后在习作中运用观察表达的方法,使我们的学生习作有样子可学。

所以,我们一定牢记“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目标要求,解放我们孩子们的头脑,真正做到用这一条目标指导学生习作,评价学生的习作!

淡化文体很有必要

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了文体。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以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教学中,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等,以至于在实践中出现了这样的怪事:争论学生的一篇作文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记叙文,以确定是不是离题了。

2000年修订版大纲和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淡化文体。

作文是什么?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说得好:“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以推出一般的解释:“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也说得好:“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当然,写作文必然会用到记叙、说明、议论之类方法,但是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决不是为写什么文体而用什么文体的。如果因为强调文体影响了表达和交流,还不如不管什么文体。

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写作,除了搞文学创作、写论文,经常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写着好就怎么写,需要记叙就记叙,需要说明就说明,需要议论就议论。 备课是一种职业应用文,当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具体的内容却是那么灵活,并不强调非要说明或记叙。

所以写作教学淡化文体很有必要。

教学实践中怎么办?

课标说得很明确: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五、六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注意,到了五、六年级才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另外还有一些应用文的要求。写日记,课标里没有提,但是一、二年级的要求本身就是日记的内容。要说日记这种体裁,只不过是加上个日期和天气。

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一、二年级是写话,三、四年级写“放胆文”。有了这些基础,到了五、六年级才写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而且是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学生作文总是三言两句,提高不明显,怎么办?

huangcuili :

学生作文总是三言两句,提高不明显,希望各位同僚能给点建议!

三百卷生: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是普遍的。

由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对他们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坎。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巨大挑战,孩子们几乎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再说,口头语言可以一时不准确,可以一时前言不搭后语,之后完全可以再想想说说,予以补救。写下来的书面表达就不能这样。书面表达比起口头表达来,更需要严密的思维,要更好地思考组织内容和使用语言。这些对于一个8岁的小孩,似乎有些勉为其难了。

怎么办?建议:

1.一定不要指责学生,更不能说一些伤害的话。学生不爱作文,往往就是我们无意间的几句话是他怕作文,失去了学会作文的自信。

2.指导作文时,要先说后写,指导他们说得多一些。说得多一些,有利于他们写得长一些。

怎样说得多一些?不妨多问几个“怎么”“怎么样”。

例如写一件事,不妨问问:“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写一个人,不妨问问:“他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他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写自己想到的,不妨问问:“你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3.碰到三言两语的作文,可以面批指导,再让他重新写一下,再到全班对照评价。还可以专门设计指导练习。

4.不要怕有反复。学习写作文需要打持久战,改变三言两语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孩子们和大人一样,心理状态会有反复。这会儿有信心了,遇见新问题或者其他情况聚会打退堂鼓。

这些建议仅供参考。

从另一个角度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好坏不能以长短来衡量的,不能一概说三言两句的作文就不好。鲁迅的一些杂感就写得很短,有的甚至是两三句,却是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报纸上我们也见过一些“豆腐干”式的段小文章写得很好,喜怒笑骂皆文章。过去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写多少字,现在的课标也在第三学段要求“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种要求是有必要的,因为一般的作文达到一定的字数才能表达得清楚、完整、有真情实感。但是我觉得写作文还应该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内容,要文从字顺、说话得体。

作文九:《怎样学会合作》1000字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是合作》。

合作,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许多时候都需要学会合作,那么合作是什么呢?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世界处处充满合作。

我曽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那个人先来到了地狱,只见那里的人面容肌瘦,一个个骨瘦如柴,但是他们的桌上有许多美味的食物,那个人发现:地狱中的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把长勺,他们总是把食物往自已嘴中送,但由于勺子太长,当勺子放到嘴边时,食物已经全撒光,所以他们只能无奈地挨饿,那个人又来到了天堂,天堂中的人同样也有一把长勺和一桌美餐,但是他们总是将自已勺子食物喂给对方,所以天堂中的每个人都容光焕发,充满生机。可见合作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学习中,我们同样也需要学会合作,我们应该配合老师上好每节课,听好每一个重点知识,当我们有不会的知识时,应即时与老师交流,这样老师才会更好的知道我们的问题。这难道不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吗?在同学与同学之间,更该把合作放在第一位,但并不是合作抄袭。雨果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个人交换,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人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当我们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应该互相大胆地将自已的方法说出来,这样每人一种方法,再互相交换一下,便会有更多的方法。这难道不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学习的合作吗?

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学会合作,在生活上更会需要它。当别人将路面清扫得干干净净时,我们就应该与清洁工合作,保持路面的干净;当我们在过马路时,我们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这样不仅保护了自已的人身安全,也减少了车祸„„许多时候,只有学会合作,人与人之间交往会更亲密,更融洽,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如果我们不学会合作,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

如果我们不学会合作,世界很可能会是另一番“相貌”:马路上扔满了垃圾;许多条生命会因为车祸而丧失;更多的人不遵守法律,不与法律合作,坑蒙拐骗的事件就会越来越多„„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应该学会合作,让世界更加美好。

作文十:《爱怎么会是这样散文》1200字

爱怎么会是这样

收到菲儿的信时,外边正下着霏霏细雨。

“我好累!周六一整天都泡在网吧里,生意都没心情做,自己就象一块吸足了水的海绵。内心却空洞的厉害!什么都不想做,好想家!”

一年前,她离婚了,那时她说“自己是从厄运中逃离。”就象深埋地下的种子终于等到了萌芽的一刻。她孤身一人去了深圳,用她的话来说,“那是梦开始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她的消息。一个女人,想用事业来弥补感情的创伤。可我知道,短暂的麻痹之后,会有更多的夜晚啃噬她的孤独,那些无助的泪水会泡软刻意的刚强。越是咬着牙前行,就越有回头的渴望。我可以想象,在某个陌生的角落,她会频频张望家的方向,会想起那个曾经充满柔情的怀抱,会想起那些流淌着爱意的时光。于是她把一个疑问抛向我:原来的爱,哪去了?

窗外是一个迷蒙的世界,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都笼着一层烟气。一对情侣,挽紧了手,走得从容悠闲,伞下满溢的幸福界开了蒙蒙的雨。这些于我,都是些略带伤感的风景。

“他陪伴我渡过很多很多难忘的日子,我现在又不再恨他了,不知为什么?”

菲儿的丈夫是个公司的职员,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也满足于稳定的生活。他们两个的工作单位相隔很远,恋爱时,他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她走出公司大门的一刻,坐着他的单车,他们穿城而过,在某个街边小店饱餐一顿,他会带她去看护城河的流水,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河面,她依偎在他怀里,“多么渴望时光就在那一刻老去”。他紧抱着她,以为抱紧了自己一生的幸福。“那些树也羡慕我的爱情,连落叶也写满了嫉妒”。婚后,生活好象一下子归于平淡,“他忙他的,我做我的,有时整晚都不说一句话,我们好象都成了房客,只是偶然共处一个屋檐下而已。”他为单位的人事改革忧心忡忡,“战战兢兢,哪象个男人。一句话就会激怒他,他心中只有那个职位,根本没有这个家。”他们各自都选择了沉默。她迷上了QQ,虚拟的世界一度成为她情感的寄托。只有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的一刻,她才感觉到一些冰冷的喜悦。“我网恋了,他很英俊,也有钱。”她淡淡的说,她多么希望他会紧张的望着她,然后将她拥入怀中,让她感觉那分爱还在,那样她就可以肆意的撒娇,就可以要求他要永远的爱她,可他只是淡淡的一笑,“有个人爱也不错!”彻骨的冷让她几近颤抖,她要的只是一句承诺,而他竟这样吝啬。

“也许他同我一样,同样对爱缺少安全感。只是男人的尊严,让他选择了冷漠。其实我们一样可怜。”

两个同样可怜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对抗着生活。只是忘了,两个人的力量其实很强大。它足以抵御冷冰冰的生活。也许这个社会需要人给自己带上层层的面具,甚至还要拼命的给心套上一个硬壳。可是如果爱也这样,它只会让你坚硬并脆弱。

雨,还在下。据天气预报,明天会有雨夹雪。这个迟来的春天,在人们的想象之外挣扎着,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葳蕤的绿就会将潮湿的心装点,只是我们要有一点信心。

原创投稿,百度搜索“中国作文网”第一个就是,记住我们的域名:.t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