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阅读训练 > [《中国崛起的作文》1500字]关于中国崛起的作文800字

[《中国崛起的作文》1500字]关于中国崛起的作文800字

时间:2019-11-05 09:27: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中国崛起的作文》1500字

崛 起 的 中 国ﻩ ﻩ  罗塘中心小学小六三班ﻩ ﻩ  胡肖军ﻩ ﻩ  百年沧桑,人间巨变。雄伟的天安门,曾见证了1900年夏日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春天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金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开始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ﻩ ﻩ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它似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使中国焕发了勃勃的生机。ﻩ ﻩ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30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曾经以吃饱为梦想的农民已不单单满足于吃饱,开始讲究搭配和色香味俱全了;曾经千篇一律的灰、黑、蓝已被色彩斑斓、款式多样的服装所取代;曾经晦暗破烂的土坯房已消失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红砖碧瓦”之中;曾经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到90年代更新换代为“冰箱、彩电、洗衣机”,如今“电脑、房子、汽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宠儿。ﻩ ﻩ  30年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教育发展的春天。顿时,中华大地爱科学、学科学蔚然成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稻田中播撒智慧,收获富足。纳米技术和克隆技术横空出世,神五、神六的成功升天,神七的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民千年的梦想。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的一个历史性壮举,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进步兴旺,中华民族必将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ﻩ ﻩ  30年改革开放,铸就了中华民族之魂,锻造出一支威武文明之师。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中华大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抗洪大堤。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和百ﻩ ﻩ  年难遇的冰天雪灾,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圆满完成了任务。  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又是人民子弟兵冒着生命危险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乃至海外同胞纷纷捐资捐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团结奋进的赞歌。我感叹,我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度里。ﻩ ﻩ  30年改革开放,建设了一个和平统一、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国。1997年7月1日,在香港悬挂了一百多年的英国国旗落下,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全球十几亿华人的注目下,高高飘扬在东方明珠的上空。1999年12月20日,五星红旗又在澳门升起,再次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结出的硕果,是全世界华夏儿女的骄傲。但是不管中国将来会多么强大,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因为中国爱和平,中国人民渴望和平。ﻩ ﻩ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30年,是中国伟大复兴的30年。ﻩ ﻩ  30年风雨历程,30年改革开放,30年励精图治,30年百姓安康。ﻩ 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去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创造了人世间一个不朽的奇迹。  ﻩ  我坚信,中国海将会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应为,中国这艘航船,正继续羔羊改革开放的风帆,乘风破浪的驶向现代化的彼岸。

作文二:《论中印文化在国家崛起中的作用》10100字

摘 要:中印两国对世界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个国家的迅速崛起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中印两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历史是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力量源泉,并对两国发展起着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重要意义。本文我们深入分析了两国文化中的宗教、民族性和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中印文化在国家崛起中的作用,让我们能更加理性地看待两国崛起,促进两国之间求同存异,相互促进,积极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关键词:中印;文化;崛起;西方世界不同反应;合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176-05

摩根斯坦利曾表述过这样一个观点:如今就是中国和印度的时代。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目前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将近世界人口总量的40%,中印两国对世界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飞速前进,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大国。印度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印度在吸引世界服务业转移方面的进展和软件产业的迅速复兴。

两个大国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两个大国的崛起将对全球资源需求、经济重心,以及实力均衡产生巨大影响。中印的崛起将对全球构成最大的挑战,同时,或许也是最大的机遇。

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文化⑴即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而从狭义上讲,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二、文化因素在两国崛起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中我们主要从宗教、民族性和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重点解析中印文化在国家崛起中的作用。

(一)中印崛起中的宗教因素分析

1、中国儒家文化辐射

(1)中国文化的历史演进及传承

讲到中印两国不同文化在国家崛起中产生的不同作用,宗教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宗教给中印两国带来的影响与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儒教⑵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教,以孔子为先师的。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儒家文化则是儒教的灵魂,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张中庸之道、仁、礼儒家学说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儒家文化通过自身不断的发展与传承,使得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2)中庸之道、仁、礼决定中国和平崛起之路

孔子,他提出“仁”,主张“礼”,“仁”⑶是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的关系,他告诉人们要仁义要仁爱。因此,从那时起中国人就被灌输了“仁”这个思想。所以说,这也为我们现在选择和平崛起的道路提供依据。而“礼”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是礼仪,是礼貌。“礼”有四个重要原则,分别是“尊重”、“适度”、“自律”、“遵守”。“尊重”是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而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⑸则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而这一思想也被延续下来。中庸之道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我国的不称霸原则,追求自身发展的思想也是中庸的表现。可以说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对我国确定和平崛起之路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另外,儒教的儒家思想是具有包容性、兼容性、与趋时性的。所以才能一直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正是由于统治阶级的青睐,才可能完善的保留了儒教的经典,也使其得到了更好、更广的传播与发展,从而也为我国的发展思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印度教的渊源

(1)印度教信徒的广泛性与虔诚性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印度教⑹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信徒人数接近9亿,占人口的80.5%。印度教大致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几乎与印度的历史一样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信徒像印度这样人数众多、态度虔诚、狂热。在印度印度教的信仰人口和信仰程度是相当可观的。

(2)泛神论、业报说、非暴力说等在印度现代化起到的吸纳性、和平性、促进发展的作用

印度教的影响远远超过印度教本身,它整个影响了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印度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印度宗教的烙印。离开了印度教的背景,印度的很多问题我们说不清楚。只有从宗教层面着手,好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包括在国际关系中。可以说,了解印度教是我们了解印度社会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从印度教为切入点,来探讨印度教对于印度崛起的影响。第一是泛神论。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一切都是神。自然界的山、水、树木呀,动物界的象、蛇、牛呀,无不是神,这是与其他宗教很不相同的。这可以看出印度是一个具有包容性与多样性的国家。这一点来说,就有利于其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其政治经济更具吸纳性,从而是印度经济的发展更具活力与生机。印度教的第二个特点是业报说,又叫做因果说或者轮回说。所谓业报,业就是因,报就是果,业报就是因果。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有三世:前世、现世和来世。这三世是不断轮回的,因此,虔诚的印度教徒所追求的乃是脱离生死轮回,进入个人与永恒的“梵”合而为一的境界。只有“梵我合一”,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一种不变状态下的安息。印度教徒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是:追求人的精神最高境界,注重灵魂的修炼,从这一点来说,印度追求的是一种积德、慈悲、宽容的境界,这种特点对于其和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使得印度走向和平崛起的道路。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印度教的第三个特点是非暴力说。非暴力在印度教中的意思,顾名思义,是处理问题用和平的方式、对人要爱、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虽然有矛盾但是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敌我之间的矛盾,印度人愿意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印度是一个爱好和平,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国家。非暴力说使得印度人在处理问题上善用和平的思维。这对于一个崛起的国家是有极大益处的。宗教在印度民族性格的形成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在印度和平崛起中,印度教将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中印崛起中的民族性分析

1、中国之民族性及其传统文化分析

(1)勤劳勇敢――中国崛起之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关于中华民族的形容词莫过于勤劳勇敢。勤劳勇敢⑺意指不怕劳累而辛勤劳动、不怕艰苦而努力工作,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优良传统品质。而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这一特点也在不自知地影响着中国的未来。

几千年来,一向以吃苦耐劳闻名全世界的中国人,不辞劳苦、默默无闻的耕耘着。中国人民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屡次在航天、科技、经济上取得突破,在人们艰苦的拼搏下,中国的服装、小商品及其他产品纷纷进入了世界各地,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使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中国人勤劳勇敢的品质创造了社会财富、造就了个人事业,发展了中国经济、壮大了国家实力,成为中国崛起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知足常乐――中国崛起之源泉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宣称自己是和平崛起,绝不称霸世界。从某些角度上看,是和中国人民知足常乐的性格有关系的。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一颗平和而良好的心态。很多时候,崛起与否或许并不仅仅在于经济因素,更多的是良好的心态。中国人讲求修身养性,而这里所说的“修”,即是修行,修行的即是我们的心态。知足就是幸福,这跟财富多少和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中国,不称霸――正因保持着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念,才有了和平崛起的提法。长久屹立于世界之林――从未听过,一个国家的最高发展目标,就是稳定。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第三世界的代表,是土地和人口的大国。我们向来是一个政治大国,但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全面崛起就是要从实力上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但我们不谋求做第一。

(3)自尊自强――中国崛起之动力

民族自尊心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和平崛起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而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提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凝结,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则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正因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一颗不甘落后之心,一份民族自强之感,才更对祖国的崛起充满了信心与创造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嫦娥、天宫的陆续发射成功,无一不昭示着我们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驱动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自强的奇迹!

(4)传统文化――中国崛起之灵魂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立于世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色彩浓烈的伦理特征,重视人生,热爱人,贵生恶死,强调人的本性,中国社会一向以家庭家族为单位,宗法制度的影响极大。这种影响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形成家国同构的格局。忠孝相通,卫国保家就是这种结构的反映,敬祖尊祖,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是这种伦理标准,视崇尚气节,忠君忠国孝顺父母为美德。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修身”而后“齐家”,而后“治国”,而后“平天下”,而后是光宗耀祖,而后是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这推动中国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会生生不息,奋斗不止,追求物质财富。⑻因此,重视物质文明的“崛起”文化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入世”基因暗合,崛起在中国因而成为一种全民运动。13亿人“入世”的力量就构成了中国“崛起”的宏伟合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特点是凝聚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它的向心力和整体性,中国人热爱家庭,热爱故土。重视乡土之情,虽远千里也不忘落叶归根。中国传统文化的玄妙之处还不仅如此,有一个高于君权的力量就是“道”。开明的是有道明君,昏庸的则是无道昏君,君权至上,但君权也要受“道”的制约,文学讲究“文以载道”艺术追求“道”法自然,这个所谓道实际上是人道,天理。孟子认为道源于人的本性,老子则认为道产生于天地万物,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摆脱了有神论,中国古代讲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冥冥世界,以天为大。⑼在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时也就贯穿正统思想和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提倡宽容仁爱,主张中庸之道,做事不走极端,凡事三思而后行,这种包容性和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矛盾。有致于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延续。

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史是一部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心酸史。政府对文明进程起着重要作用。十五世纪之后的中国走向封闭,走向衰弱,二十世纪的晨钟敲响,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民族,正以其对历史的冷静,沉思,对现实的宽大胸怀,迎接着新世纪,正是这一个古老民族,面对未来所有的历史选择和理性自觉,传统正成为中国崛起与发展的源动力,是中国崛起之灵魂。

2、印度之民族性及其传统文化分析

像中国崛起一样,印度崛起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一些西方名人,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甚至宣称印度比中国更有发展潜力,更有后劲。而若谈到传统文化对印度崛起的影响,或许不得不说,它在不同程度上,对印度之崛起,可促可滞,可前可后。

印度传统文化的主体印度教是一种“出世”文化,重在精神修炼,不甚重视物质文化。崛起概念只是一部分印度精英的理念,在印度很难真正成为全民理念。印度要实现崛起,其关键是来一场更新全民观念的“文化革命”,剔除传统文化中妨碍崛起的“出世”基因,多一点“力争上游”的精神。

然而,尽管如此,印度的发展却贯彻了一条值得全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加以重视的原则,这就是注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印度民族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以及追求自然和谐统一的民族特性有关。

首先,印度人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印度,快速发展并未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印度人不提倡高层建筑、不大量使用塑料、不追求高能耗产业,其发展理念是:任何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其次,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印度人乐天知命,人与人的关系中复杂、紧张因素较少,社会稳定程度相对较高。为保障可持续发展,印度人特别注重教育的公平原则。印度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基本上做到了免费或低费,穷人的孩子也一样有机会上大学。印度的英语、软件人才多,这使印度在某些重要领域保持着竞争优势。

再次,印度为保障可持续发展,追求与周边国家和谐相处,追求共赢,越来越具有大国气质。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印度在自己受灾的情况下,仍然向其他受灾国提供了慷慨援助。巴基斯坦大地震发生后,印不计旧怨,在第一时间致电慰问,并提供了大量援助。对中国修建青藏铁路及帮助巴基斯坦修建瓜达尔港,印度主流舆论也正确地认为印度相关地区可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1991年以来的10多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1%,2004年达6.9%。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甚至预测今后若干年,印度经济将保持8%以上的高增长率,在一代人时间内,印度将崛起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印度政府自我设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高达8%―10%。

(三)中印崛起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

在中印崛起的过程中,西方舆论一致看好印度,唱衰中国⑽。归结原因不得不提二者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1、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西方对于中国崛起的态度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易被西方接受。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让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难以接受中国的崛起。因此中国难以融入西方社会,中国的崛起不是像印度那样受到西方的欢迎的。从政治上讲,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多党合作。这种方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吴邦国发言: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这种政治体制不符合西方的内部相互制衡的习惯。在政治意识形态斗争方面,中国在50年代与苏联结盟,以社会主义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国际活动中,这无疑使西方在面对中国崛起时联想到中国是下一个苏联。所以,西方世界担忧社会主义中国崛起之后会成为下一个苏联与西方再一次展开冷战。在语言方面,中国人说汉语,而印度的普通语言是英语。因此在民间交流上中国希望与西方交流达到更好的互相理解与印度相比处于不利地位。从文化上讲,西方世界一直强调个人,人权之上的价值观。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都更加重视集体而非个人。所以,西方世界对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后向世界输出与西方文化相反的价值观必然是抱有一种不欢迎的态度。

2、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西方对于印度崛起的态度

(1)英国殖民后留下的资本主义自由化的意识形态促进了印度的崛起

早在19世纪,英国便开始在印度进行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印度才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是尽管如此,印度受殖民地国的影响仍旧很大,所以其依然沿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印度进行了经济改革。这无疑使得印度的经济在这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下,潜移默化地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改革的内容主要涉及加快国内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和稳健性,放松私营部门和外资对金融业参与程度的限制;逐步实行银行信贷利率市场化,放松对直接信贷的行政干预和控制;进一步对外开放,扩大经济全球化广度与深度;鼓励企业出口,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⑾经济改革以后,印度政府对其经济活动的干预越来越少,这不仅为印度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越来越自由以及良好的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印度的崛起。

(2)意识形态高度西方化使西方易于接受

由于曾经受到英国殖民的影响,印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基本都与西方国家一脉相承,因而也使印度更加容易融入西方社会,为印度的崛起赢得和平、有力的国际环境。印度高度的西方化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从政治上说,当代印度的多党联合政府中的各党派势力持续互动,这符合了西方所习惯的内部互相制衡的原则。同时,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⑿它的民主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也在日益完善,而这些,都与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有相似之处。从文化上来说,印度的殖民经历使其文化日益“西化”。举个例子来说,由于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语便成为其官方语言。在语言如此多样的国家里,英语在印度反而作为其通用语,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印度中央政府近90%的官方文件以及印度人引以为自豪的宪法都是以英文为载体。不仅如此,印度有3.5亿人能讲英语,精通英语的人数至少在1亿。这种“英化印度”的文化状态还是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多契机的。印度从殖民时代开始就有了一批脑子里充满西方文化、英文水平不亚于英美知识精英的中产阶级,现在他们回转头来致力于祖国的发展,使得印度发展如虎添翼。不得不说,这些都使得印度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三、理性看待两国崛起,积极发展两国友好关系

(一)印度文化对于中国的借鉴

1、坚定的民族信仰

一个大国的崛起深深地根植于自己的文化之中,文明的薪火为其提供了持续而又强劲的动力,正如印度快速发展下呈献给我们的全新一面。印度文明同样绵延五千年,而它的宗教文明更是灿烂不息,强烈的宗教氛围下的印度形成了它坚定的民族信仰,对于大国的崛起起到了根本作用。尤其是民族在宗教熏陶下形成鄙视物质,崇尚精神的观念,辅之以为了神明无私奉献的精神,人民便可在国家发展中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其中的更高层次的民族共同目标而前进,加上宗教教义上“达摩”⒀的处世法则,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会义务,只要每个人都严格按照自己的达摩行事,社会就可以达到和谐和统一。这些优质的文化,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乃至社会的浮躁的、拜金的风气是一帖良药。

2、对于西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

印度发展中对于西方异质文化的强烈认可度值得我们深思,印度各个历史时期的外族入侵,以及后来十七世纪随着东印度公司而来的英国殖民者,促进了这个国家的激烈文化碰撞,它们丰富了印度文化,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这种优势尤其体现在语言的应用和理念的更新上。

3、印度人的教育观:精英体系

在这样优质的民族个性和文化特质下,这个国度形成了一种鲜明有效的精英教育体系。它的教育模式对与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建设性的作用,不仅因为担负着培养人才和创造科技成果的双重任务,是教育部门中十分重要而又直接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机构,更重要的是可以适时进行改革和调整。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创意动力十足,也促进了它现在IT产业的强势崛起以及电影业中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的大众化教育,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某些领域更是空白,正需要更多的专业化,集中化。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居,无论是作为对手还是朋友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中国文化对于印度的借鉴

1、科学发展观

虽然崛起中的印度有着自己的很多有点与优势,但是发展中仍存在许多的阻碍因素,有些方面中国的发展经验是很好的借鉴。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更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在其指导下大力开展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推动社会的和谐化发展,在强国之路上提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反观印度,由于历史种信制度的毒害,导致社会基础建设滞后,贫民化严重,在繁华的大城市依然衍生着大量平民窟。在这方面,印度确实得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放缓一下它的脚步。

2、重归东方

在中国的发展动力中,根植于自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取舍,不断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在现在的发展中焕发了新的活力。但印度由于本民族的历史长期受外族入侵以及长久四分五裂的状态,许多丰富而又优秀的文化淹没,如何将其将其发掘并在改造后促进时下的发展,值得印度探索,这也定将为其崛起注入新动力。

(三)未来发展: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立足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框架下积极开展合作。

作为两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各自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因素在各自民族的发展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两国文化碰撞交流下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印度一贯的大国情愫在新世纪的国际环境下更加突出,寻求联合国入常,渴望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但同时次大陆各方利益交织,美国的干预、俄罗斯的支持,使中印关系蒙上一层冷霜。反观中国的拓南的外交战略,对与南海、乃至印度洋的物质需求也日益增强,相应中国军力的增强给印度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双方应当秉承不结盟政策,独立、自主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双边互信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框架下,重新审视历史遗留问题,增强双边互动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相互借鉴,和谐互补,在一个和睦平等的环境下,共同推动两国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杜维明.儒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沙尔玛.印度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尚金鹏.印度文化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季羡林.季羡林文化沉思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6]郁龙余,蔡枫,董有忱等.印度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7]M•S•戈瓦尔卡.思想集成[M].印度班加罗尔,49―51,1966.

[8]大家论坛.从儒家文化的和平思想看中国“和平崛起”[EB/OL].l,2010-05-01.

[9]道客巴巴.宗教与印度的民族性格[EB/OL].l,2011-05-02.

[10]崔远淼.“印度模式”演进路径、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A].l,2007

[11]王银泉.印度英语将征服世界?[DB/OL].,2008-03-13.

Abstract:China and India mean a lot to the world nowadays. Their emergence draws lots of attentions from the whole world. In our opinion, the long cultural history of theirs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ir great developments an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s of each other. In this , we try to explain how culture affects in the developments of China and India from religion, nationality and ideology. These issues we present would make a rational judgment on their developments to promote two countries seeking mon ground while accepting the existing differences, helping each other and developing friend ties between two countries.

Key words: China and India; culture; emergenc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作文三:《在上海写作:崛起的中国新城市文学》6000字

“在上海写作”,是2014年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总题目。上海是写作者们汇聚的地点,也可能是写作的契机。上海给予了他们一个宏大的有伸展度的背景,幕布拖曳到很远的地方,足够一个作家在它的背景布上画出自己的城堡;如果一个作家讲述的故事的背景、纵横度也足够辽远的话,定会形成错落有致的互动。

上海历来是中国文学重镇,近现代以来,多次引领文学的风潮,海派文学以其鲜明的风格,与京派文学比肩而立,左翼文学的大潮也在上海澎湃过;鲁迅、巴金、张爱玲等文化名人长居上海,形成了长久持续的文学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从工业题材的发轫之作《上海的早晨》,到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先锋文学,到70后的都市写作、《萌芽》的新概念写作等,上海一直都在引领文学的风向。然而,随着一波波风潮的落幕,一直引领风气的上海文坛,似乎有了滞后的苗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没有出现与这个城市、时代相称的青年写作者,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青黄不接,上海青年写作群体出现了断档现象,曾一度备受质疑。

事实上,上海并不缺少写作者,网络作家涅槃灰、雪篱笆、三月暮雪、安知晓、叶紫、安宁、楚惜刀、君天、格子、骷髅精灵,以及韩寒、郭敬明、蔡骏、小饭、孙未、张其翼、哥舒意、潘海天等众多在网络上活跃的青年作家都拥趸众多。2014年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出现的34位青年小说家、翻译家、批评家,直接承接了上海的文学传统,门类齐整的队伍,在国内也算是少见的。无论是从具体的时空条件,还是作家的队伍来看,上海都具有了中国新城市文学由此滥觞的必备条件。能否在这些条件上,产生出这个城市让人挂牵难忘的文学,那是后续的故事。

“到上海去”

在文学这盘棋上,作家是第一位的问题,而有了为数不少的作家,下一话题就是“写什么”。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首屈一指的话题就是城市写作。这个城市拥有众多文化形象:夜上海、霓虹灯、资本家、帮派、歌舞升平、滚地龙、新村、纺织女工、东方明珠、淮海路等等。关于上海的城市文学,已经是陈旧的话题,多少年来被不断翻炒,每一次加重的语气,都表明我们对城市文学仍未安之若素、视若寻常。王安忆、陈村、程乃珊、孙甘露、陈丹燕、金宇澄等作家,从各自不同的侧面给这个城市带来不同的文学光束,而照亮的部分也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在这些作家笔下,上海不是一个习惯性获得的地域概念,它是作为方法存在的,是一种写作精神,一个承载自我并混凝组合的容器。他们从上海细微的器物、街道、食物、建筑、女人或者男人乃至某种气息出发,去拼贴出一个完整或者更加破碎的故事,而后虚构出一个念想中的上海,呈现出的现实、历史与虚构的关系,多少都是富有象征和隐喻意味的。

如果离开上海市区到郊区去,在返程的公交巴士上,司机、售票员都会大喊:“到上海去的车快开了!”“到上海去”是青年作家朱文颖一篇小说的题目,有一种上世纪90年代的时空感。那个时候的上海,是酒吧、美艳的女人、彻夜的霓虹灯,是到下一个酒吧去的空档,是飞外之地,是震颤体验和魔幻空间,是开往未来的列车。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一代的小说家如滕肖澜、薛舒,她们的小说是完全反“上海”的,就像夏日午后巷子里打着瞌睡听沪剧昆曲的老阿姨,或者伸出窗口晾晒的衣服,兀自迎风招展,无视任何灯红酒绿。可能是出于女性的特殊视野,她们更多关注的是上海城市生活的细部,家长里短、寻常巷陌,她们对城市市民生活熟稔,深谙这个城市的生活之道,于是市民生活的声部水银泻地。

与那些声势逼人的作家相比,她们更像勤勉的筑路工人,看起来不那么扎眼,但无疑是最值得记忆的城市搭建者。薛舒是从上海浦东的小镇成长起来的作家,她的作品里反复出现一个地名——“刘湾镇”,地理上它离大众幻想与感知中的上海很远,但在行政区域上仍然属于上海。在《残镇》的创作谈中,薛舒说,我的乡邻们把自己脚下的土地叫“乡下”,而黄浦江西边的上海人,把我们这些东岸的人叫做“阿乡”。小时候,一直沾沾自喜地以为,他们在叫我“阿香”。外婆教给我一首儿歌:小麻子,推车子,一推推到陆家嘴(“嘴”沪语念“子”)。拣着一包香瓜子,吃么吃了一肚子,撒么撒了一裤子。到黄浦滩去汰裤子,拨拉红头阿三看见之,抽上一棍子。我把这个推着车子去陆家嘴的小麻子想象成一个货郎,做小生意的小麻子生活得很艰辛,但被浦东人用方言娓娓念叨,却流传成了一个有着幽默乐观生活态度的可爱形象。

薛舒在有限的文字之外想得更多的是,小麻子的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种本土声息。她说,小麻子就是我故去的太外公,或者,太外公的某个赤膊小兄弟。这是一个群体,他们有着一些发财的梦想,一些光宗耀祖的志向,他们绝不是黄浦江西边鸽笼一般的住宅里那个“扎了金子买房子,卖了房子扎金子”的投机者。他们有着浦东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质朴本性。他们万事要有交代,有果定要有因,好人必有好报。他们坚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艰苦得起,富贵得起,勤俭得起,奢侈得起。这是一种悠久而长远的脚踏实地的生活理念,也是一个城市浮华外表下的浅淡地表。所以薛舒的小说创作带有一种责任感,在《哭歌》中她会去描写一种被渐渐遗忘的地域民俗传统文化——“哭歌”;在《唐装》中会关注制作唐装的技艺式微,其责备、挑剔,爱与责任的意味值得再三体味。

滕肖澜也写了很多年家长里短、爱恨情仇的中短篇小说,她的小说总是有一种让人感动的力量,比如长篇《双生花》。“双生花”指的是两个家庭相互抱错的女孩罗晓培和毛慧娟,市区临产的温筠非要去南翔古漪园踏青吃小笼包子,结果不得不在南翔的医院生产。农妇刘虹也在同一时辰生了一个女儿,阴差阳错,两家错抱了对方的女儿回家。二十多年以后,温筠的丈夫罗志国遭遇车祸,当年的差错终于获得修复的时机,小说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获得了生命。尽管看起来这是一个老套的电视剧的桥段,但还是能揣度出滕肖澜的一颗精灵之心,小说里对尴尬时空里人心情势的描写,晾晒的都是无法回避的暗疾。从人生的故事来说,一旦踏错了一步,就算给你充分的时间和爱,你就真能回到原来的轨道吗?回来的时候还是你吗?即使我们能够缝补一个人生故事,但从城市的阶层空间来说,那些被理论和媒体所把玩的区隔、和解、形象、话语,面对被截肢的人生故事,真的具有力量吗?现实的故事总是难以让人舒畅地呼吸,滕肖澜转身写出的《握紧你的手》具有上海这座城市里不多见的英雄之气,这大概与作者喜欢武侠小说有关。她选择了一个被拆迁的废墟,在废墟上生长出一个梁山泊的梦想——一群生死都无着落的乞丐,躲到里面组成自己的社会,抵抗着拆迁队,做着上海这个城市谨小慎微、精打细算中大胆的白日梦。

上海的“语调”

生活在像上海这样城市色彩如此浓重的地方,一个小说家如何面对城市,如何体认自己的居住与叙述之地,是一个难以绕过去的话题。作家小白认为小说本身就是一种城市叙事,因为叙事的形式跟人的密集度有关,所有讲故事的人都不是讲给自己听的,都需要一个听众,甚至是围聚在一起的听众,城市提供了这些听众。他的小说也有写乡村的,但他就算写乡村也还是从一个城市人的角度写,他的小说可以说是“农家乐小说”或者“大观园小说”。小白始终觉得各种人性的交错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才能发生。即使写上海,他也会以更密集的方式选择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他的《租界》以上海租界作为发生地,作为一个从小在上海里弄里长大的作家,他对上海的一切细节拥有独特的情感。他在小说里绘制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一种历史的准确性。他甚至还手绘了8幅地图插入书中,制造出一种让读者在故事中按图索骥的假相,但实际上却找不到真实生活的对应物。于是,这又产生了一种虚无,小白以文本的宗教来对抗这种虚无。当我们津津乐道其中的故事时,他说《租界》拥有的,不过是有关“上海”的各式各样的文本,各种档案记录、图表、数据、回忆录、小说、图像和影像。他想到达的是一个让读者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把它叫做“上海”,叫做“30年代的上海法租界”。小白的写作方式被孙甘露称作小白独有的“描述上海的语调”;批评家李敬泽则撰文称,“小白的小说是在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之外重新创建一个关于上海历史的叙事”。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路内,祖籍上海,成长于苏州,成年之后基本上都在上海谋生,上海于他真是一张逃不脱的地图。他说,城市里面所有的故事都失散了,被时间、空间打散了,写小说的过程即是一个重构的过程。一个城市总有一些它自己的性格,超越时间和空间。路内的第一部小说《少年巴比伦》,开头就是一个作家对一个上海的80后小姑娘张小尹讲述自己的故事,有时我会觉得这个讲故事的人就是路内自己,他把自己那些在苏州城的故事一次一次讲给一个模糊的青春的“上海”听,用一种粗粝而精致的腔调,召唤出在这个日渐失去具体本质的都市生活中的一种致命魅惑,所以他的小说能在上海获得众人的掌声。《阿弟,你慢慢跑》,是路内为数不多的写上海生活的小说,以一个脱轨者阿弟的愚笨与敏感完成了对上海近几十年的另一种城市生活的记忆。阿弟吴双峰好像是阴差阳错地来到世上,从一个B超中的女孩变成男孩,患上新生儿肺炎,又是六趾。他五岁那年动了个手术,将多余的脚趾切除,本以为能跑得快点,结果又发现他是个平足,即使动了手术也还是跑不快。从小到大,“我”无数次地看到男孩们欺负阿弟,阿弟用他那两只曾经六趾、永远平足的脚狂奔着,眼泪和口水向身后飞溅。他长得丑,成绩差,霉运当头,出尽各种洋相,受到众人嘲笑,似乎是一株见不到阳光的黄色幼苗,像一棵豆芽菜一样弯弯曲曲长大;即使长大了也没能改变命运,勉强上个最差的学校,啃老,在恋爱的道路上左冲右突,摸不着门儿,想打一架都找不到对手,失恋后开奶茶店,为了世博会减肥考警察……他个人生活的每一个小节点,都像这个城市的一个小节点,同样都是跌跌撞撞地走到眼前来,但又有一种悲情、自嘲的成分在内。路内的小说似乎都难以逃脱青春的时段,在粗粝、戏谑的外表下又总有一颗精致的悲悯的灵魂,这也是深陷都市生活中的人们所需要的一种外援情感。

“新上海人”

上海人的孩子读书一般都不愿意离开上海,如果离开,选择的方向肯定是欧美、日本。这种自矜的情感对于作家,很难说是一种幸运。同在上海写作、同是“新概念”出身的张怡微、周嘉宁、徐敏霞偏离了这种主流的选择:张怡微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到台湾继续深造,台湾因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积淀,带给她另外的精神视野;周嘉宁毕业之后曾经有一段北漂的经历,又有只身赴都柏林做文学翻译工作的履历,可能都是在大都市里徜徉,她对城市的体验很现代,但又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大差异,这可能就是一种现代漂泊感的注脚,无法对栖身的地域产生那种乡愁似的记忆;徐敏霞到宁夏支教,这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颠覆了很多她在城市中视为理所当然的经验。她们三位曾有一个对话:“离开与归来:我们的世界与上海”。从异地归来的她们,在谈及上海与其他地域的差异时,却不约而同地表示并未很强烈感受到地域差异给自己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在徐敏霞看来,是因为城市中的一切都在快速地更新,而自己更像是生而有上海户口的“新上海人”。当旧的城市记忆渐渐远去,不同地方的城市都像被复制一样以相似的面貌呈现,周嘉宁甚至感觉上海“是一个巨大的幻觉”。张怡微笃定地认为城市文化的更迭是不可避免的,作家虽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的能力,但却可以通过诚恳的记录和文学的重构,尽最大可能将过去的东西保留下来,所以她写下以《你所不知道的夜晚》《奥客》为代表的反映工人新村生活的小说。这些小说跳脱出青春小说自我的藩篱,生活的画面是广阔敞亮的,文字温热而理解的,带着重新回到故事现场的新鲜和生气。小说中出现了名叫“小闸镇”的地方,老城厢棚户区挤挤挨挨的稠密日子复活了,这对于上海魔幻般的现代运转,又何尝不是一种乡愁。

上海不像北京容纳了如此多的外省青年写作者,并且形成一个具有高度文学魅力的写作意象——“北漂”。这个城市似乎还没有足够的向心力成为一种青年的精神指引,外省青年的写作在这个城市中几乎没有特别鲜明亢奋的标志,很难镀上神圣、理想主义的光辉。或许这就是这个城市带来的另一种影响,它的夜生活的颓废、怀旧的慵懒,乃至金融业的发达、财富的咋舌、都市建筑的现代化线条,几乎都不能在文学上与理想、青春、奋斗的字眼简单对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它转而化作朴实和沉着的文字。云南边地青年甫跃辉考入复旦大学,在上海度过了7年校园生活,并且留在上海工作。他初期的写作基本都是关于乡村的童年记忆、少年心事,但他无疑感到了城市生活对自己写作的影响。他说,乡村的手工劳动方式保存了生产的过程和细节,像米饭,是从禾苗成长、脱皮碾压等程序下走到米饭这个环节的;而在城市里,米饭就是从商场里看到的袋装产品,城市接触到的都是终端产品,缺少了很多可以看得见的环节。他的写作风格是类似手工劳动的,并且延续到都市写作的过程中。比如备受赞誉的《动物园》,在这种男女关系的写作上,绝少如此细腻的作品,用一种慢条斯理的方式,把都市人之间的敏感、气味,用种植的方式,一一呈现出来。他的小说《晚宴》中有一个大学生摄像者的形象,在同学们都忙碌于毕业工作租房的时候,他热衷于观看每一种校园里的植物,用尼康照相机为它们拍照,他的镜头从不对准人,只对准花草树木,并且记住它们的名字。这个人物的行为可能跟小说的情节关系不大,他与前女友多次因为现实问题而分手,在毕业前夕又重叙旧情,但感情的确已经成为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在这样的故事背后,他的拍照行为带有特殊的意味,尤其是在上海这种远离自然、注重实利的地方。那些大段抒情式的乡愁可能是最浅表的,甫跃辉以深沉的隐藏的方式把缓慢的精神挥洒到上海的故事中。

上海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直被视为乡土中国的他者,绚丽的历史和记忆,无法被改造的生活趣味和格调,都顽强地成为一种精神血液。它笃实而稳定,具备了独立的品格,并且在不断强化自己的特性,成为悬浮在这座城市所有写作者身边的空气。最初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震颤式城市体验,时至今日已经很少进入作家的虚构范畴,大众传媒的无孔不入,把所有的经验像预防针似的注射到所有人的身体中,剩下只有一种共同的气息。像本雅明在有关“巴黎拱廊街”的文章中说的,现代生活就像一场击剑那样,永远处于一种紧张中,这种紧张是为了防范他人的出击,同时也是为了在意料不到的各种出击中获得生存。即使拥有内心的震颤体验,但在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写作者心中,经过文学过滤之后,也会以近似平实的面貌示人。当我们看到作家姚鄂梅在小说《西门坡》中,把一个女性的乌托邦筑建到上海的城市中心,并且让它按照一套规章制度生生不息、不可阻抑地生长起来时,读者似乎有一种惊醒:乌托邦再也不是一副世外桃源的样子,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焉有世外?城市将是未来文学无法逃脱的生长之地,当然同样的地会长百样草。

(作者为青年评论家,供职于上海市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

作文四:《中国的崛起英语作文300字》2400字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的中国!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开拓丝绸之路,这些我们每每提到都无比自豪的伟大成就对世界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1978年的中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政府制定了励精图治的国家发展战略——改革开放。这一年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国家领导人决心要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渐渐的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短短37年的时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这个世界大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她影响的不仅仅是本国人民,更多的而是对世界做出的贡献,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需要更加重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更多的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如今的中国正在积极发展,中国承诺和平崛起,世界也应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巨大的机遇和新的发展机会。在这短短的三十几年时间里,人们的思想与三十多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正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福利,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思想的变革,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有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威胁或者是一个挑战,甚至会觉得中国的崛起会改变由西方世界主导的世界体系,会觉得中国会走向国大必霸的道路,因为中国的综合实力与三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其实,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时至今日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潮流,中国也已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对于世界而言,接纳和适应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并且鼓励中国与外部世界进行良性互动是极其重要的。

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Ancient Civilizations,China always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st dozens of centuries and her greatly influence continues to Modern China!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Zhenghe’s Expedition,Open a Silk Road connected with the Orient and West,every Chinese people mentioned it ,all of them

would proud of their nation.And all those the great achivements belongs to China still has a giant impact with the whole world.Reform and opening up over 30 years,with China’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growi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hina is also well prepared for the future.China’s rising is the inevitable determination by the history.China is not only affected their own people, but more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as a rising powers, China need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side world, brought by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not only the material abundance, mor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mind.China is mitted to peaceful rise, the world also should learn about the China’s rising,actually is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ink that China's rising is a threat or a challenge, even think the rise of China will change the world system dominated by the west, because of China's prehensive strength has improved largely pared with the 30 years ago, in fact, China is a member of the Earth Village, China needs the world, the world also needs China,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has bee the trend in nowadays , China also has entered into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to accept and adapt to a rising China, and encourage China to the benign interac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s extremely important.

作文五:《[优秀作文]崛起的中国》1200字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每当听见这首歌,心里都会发出无限感慨。历史里,从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二零零八年,我们中华民族走改革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整三十年,它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崛起的神速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在人类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中华民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在世界的惊呼声中真正的站了起来。

老一辈的人们总喜欢在树下和我们说着他们那辈的事,爷爷奶奶也是一样,每次我都会搬个小板凳,静静的坐在他们的身旁听他们说起改革以前的事。在他们的记忆里,改革前,人们要坐车都很难,到县城都要走一两天的路。县城的有钱人家也只能坐着小黄包车,而小黄包车还需要劳力来走动,那时,有电话的家庭都会被称为有钱人,孩子们的玩具也非常简单,一根皮筋,一个毽子,一个弹弓就会让孩子乐不思蜀。然而现在,家乡的大街上,新旧的汽车到处都是,有钱人家才会有的电话却几乎家家都有,孩子们的玩具也早被电子产品代替。原来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路上,现在早就变成了柏油路……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科技产品,小至电灯大至电视电脑。现在国家政府也在努力的改善着穷苦农民们的生活,家电下乡和农村医疗保险的活动在火热进行中,记者们到农村里采访,看见的到处都是人们感谢政府的笑容,那纯净的笑难道不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跃进吗?

再放眼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现在的中国在不断进步,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让我们举国欢庆,再到2003年的“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再到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让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让炎黄子孙的奔月梦成为了现实。再说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它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一个文明古国,更好的渲染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农村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责任制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改革,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让全国的生产总值比1978年上升了几乎70倍,然而,改革的道路却也不是那么顺利欢庆的,1998年的南方罕见大水到2003年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再到2008年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让人悲痛的5。12汶川大地震,这些灾难让中华民族在这30年中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坎坎坷坷,却依然犹如长城一般坚不可摧,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三十年前的中国,国力衰微,经济落后,科技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不能满足,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就算被外国人欺辱也不敢反抗,只是希望不挨饿不受冻就万事大吉了,但今天的中国,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当时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神话,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改革开放,30年的改革,改变了中华民族将近300年的耻辱,它让中华民族再次辉煌,在世界中站住了脚,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我来自哪里,我会自豪的告诉他,我是中国人,我来自中国,那个崛起的神话——中国。

作文六:《[优秀作文]崛起的中国》900字

崛起的中国,你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的帷幕已经落下,这场盛会对中国来讲无疑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它搭建了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舞台,也借此把中国推向了国际的前沿,让世界对中国近几年来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觉醒的雄狮令世人瞩目,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给新世纪注射了一针强有力的兴奋剂,十三亿中国人民无比自豪,七十亿地球人为之震惊!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迅速地体现出来。一开始中东战争爆发,继尔美国的华尔街游行示威,紧接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各国的大罢工运动,这一切充分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的经济虽然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确保中国的经济稳健发展,人民安定团结。很显然,与欧洲截然不同的是,中国社会更趋向于稳定、和谐,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则显现出停滞甚至倒退的局势,在他们眼中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不但要以瓷器闻名更要以和平传世。保持良性发展的态势,就像中国的GDP值;就像神八托举着国人的梦想直冲云霄;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相信中国就是未来世界的航标。

我国不仅在外交、经济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单就本国的内政来讲也是非常的体贴民意。“攘外必须安内”,国家内政处理的好与不好是一个国家核心力量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中国未来发

展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人民安居乐业,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别发展农村经济,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交通发达了,企业创办如雨后春笋,增加了就业岗位,这一切都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上周六和同学们在街上闲逛时遇见两个外国朋友,我们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但从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和不停的比划以及那兴奋的神情中可以看出,繁昌这座县城的发展程度让他们感到惊讶。是啊,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的人民有了幸福的生活,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富强。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已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满怀信心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建设我们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地强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孙村中学八(五)班    马健华

作文七:《关于中国崛起的作文》1500字

“不宜只写发展成绩,辩证地写一些困难和不足更易得高分”

2011年高考,河南省使用的是新课标卷。2011年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

作文试题一公布,不少网友都认为新课标卷作文题难度大。昨日上午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考生,普遍反映高考作文题还是“有话可说”的。

郑州中学高三年级主任李文增老师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审题的难度小,不过要得高分并不容易。“我估计分值会集中在45分至50分。”

晚报记者 张勤 张竞昳 实习生 汤玉峰

中国崛起的特点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21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看似简单,实际包含多种选择

郑州中学高三年级主任李文增老师教了多年的语文,他认为今年河南省采用的新课标试卷,作文题目和2008年类似,那一年是有关“汶川地震”。两次高考作文都比较关注现实热点问题,都是新材料作文。

李老师表示,相对于今年其他省市的语文高考作文试题,新课标卷的作文淡化了审题,考生更容易把握立意。“这也是今年作文的一个特点。”

不过,虽然作文审题不难,但是考生想要写好,也并不容易。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说空话。

他说,材料里面有个问句,“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呢?”这句话实际上是材料的重点,也是审题的重点。如果不考虑这句话,可能会跑题。“考生如果只谈中国崛起,不谈特点,容易跑题。不过跑题的情况也不会太多。”

今年的命题作文看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它给出了多种选择,包含内容很多。

分析一下“值得称道和关注”这个短语,就可以看出来,可以正面写“称道”的特点,也可写一些“关注”的特点,比如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这一点或许考生会忽略,容易只写‘称道’,而忽视不足。我个人理解,在谈‘称道’的同时,再谈谈发展中的不足,存在一个辩证的关系,会得高分。”

4类作文会得高分

李文增老师认为,如果作文中涉及以下4个方面,作文更容易得高分。

第一,以小见大来写。如果写国际影响,题材就太大了,由小的地方来入手,反映大的问题。

第二,关注现实,和现实贴得比较近。

第三,写得深刻的,抓问题比较准。“普遍来说,高中生对社会关注不够,想写得深刻不容易。”李老师说,考生如果能抓住实际,写得深、透,更易得分。

第四,谁的文笔好,容易得高分。结构和语言比较好的,再一个字写得漂亮的。

“作为一般学生来说,可能都会有空的嫌疑,这样一来,谁的深,谁的语言好,谁的结构好,谁的卷面好,就沾光了。”李老师说,据他估计,满分60分的作文,考生分值会集中在45分到50分。真正低分的不多,高分的也会有,但不会太多。

重在考能力,符合新课改要求

今年是河南省首次采用高考新课标试卷,试题中也透露出新课改的一些变化理念。

李老师认为,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属于“稳中有变”。

以往的河南高考作文题,都存在审题问题,审题不好就容易偏题。“今年淡化审题,重在考能力,看考生的语言能力、构思能力,把握问题的实质能力。”李老师认为,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一个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训练。

作文八:《《中国的崛起》作文讲评》3200字

《中国的崛起》作文讲评 中国的崛起》

一.题目: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 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 闻。该所跟踪了全球 75 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 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 3 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 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 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 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 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意图 2011 年高考课改区宁夏 吉林 黑龙江 山西 河南 新疆 海南共 用一套题。作文在命题形式上与去年相同,都属于新材料作文;命题 的价值取向都与现实社会关联,对于倡导中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民族 前途等具有导向作用。

三.审题: 审题:

话题: 1. 话题:中国的崛起

宏观角度:政治;经济。 2. 宏观角度:政治;经济。 3. 微观角度(切入点):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 微观角度(切入点):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 ):经济成就 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内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4. 内容: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感性见闻,理性分析。分析原因,影响( 感性见闻,理性分析。分析原因,影响(正、反).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 5.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

结论: 结论:新课程在注重高考作文命题限定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命 题要能够给考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自主性与开放性。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在此一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 立意的角度即材料限定的范围, 关键词和关键句为中国崛起、 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 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 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 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 是符合题意的。

提醒: 提醒:虽然作文容易入手,不容易走题。但是要写出很好的文章 却不是很容易。匆忙下笔很容易写成大而空的政论文,如何融入具体 可感的内容将决定着文章的鲜活度与可读度。它的难度在于:1.对中 国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

度六个方面的某个方面有较具体的了解,2.要能从中分析并

总结出特 点,或者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方法: 6. 方法:

①了解自我知识积淀,找准切入点,围绕“中国的崛起”主题选 了解自我知识积淀,找准切入点,围绕“中国的崛起” 材、组材、构思、写作。“小处入手,大处立意”。 组材、构思、写作。 小处入手,大处立意”

②客观辩证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或问题。但要注意避免偏激。 客观辩证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或问题。但要注意避免偏激。

7.具体导引: 7.具体导引: 具体导引

①从熟悉度选择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就学生来 说,较了解的有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水平三个方面。

②从身边实例或自身感触的角度来组织材料,注意扣住“值得称 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立意的核心点。

③用全球视野和发展观来分析中国崛起,总结出相关特点。

④从比较角度和辩证关系来写自己对中国崛起的的认识与思考。

经济发展 特点: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4) 金融稳定,发展迅速。

相关细节融入:(1)人的吃穿用(人均 GDP 增长较快)(2)地 震灾区的恢复重建(3)世界金融风暴中的中国没受影响等 国际影响 特点:显著上升 相关细节融入:(1)“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2)中国与 世界的关联 度空前增强。(3)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4) 中国深入参与 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等。 民生改善 特点:(1)关注(2)保障(3)民生改善进展快 相关细节融入:(1)农村孩子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2)城镇居 民受惠医保(3)农民纳入低保(4)廉租房“高调”推出(5)物权 法施行(6)通涨调控(7)维稳等 科技水平 特点:科技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相关细节融入:(1)神舟飞船七次飞入太空,中国人三次登上太 空。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 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 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 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2)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跨座式 单轨车技术国家。(3)研究出 24 小时杀菌率近 100%的纤维抗菌技

术。(4)国造 1000 吨“天丝”项目打破全球技术垄断。(5)我国 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 比常规水稻增产 20%。世界首例杂交旱稻 在我国诞生。(6)我国肿瘤放疗达到“精确制导”水平副作用减少。 (7)我国菌草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8)海建成世界 最大的“巨无霸”集装箱起重机。(9)世卫正式命名浙江首次发现 的两个人类新基因。(10)世

界首种彩色陶瓷在景德镇面世,明年即 可量产等。 城市新进程 特点:(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2)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增 加(3)城市数量不断增长(4)城市区域不断扩张(5)城市自身向 更高层次发展 相关细节融入:(1)农民工的出现与增多(2)旧城加新城已经 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发展的格局(3)每个城市的特色发展等。 开放程度 特点:开放、透明 相关细节融入:(1)扩大对外经济(包括文化等)交往,如由开 放沿海城市,设立特区,到开放内陆城市。(2)对内发展开放型经 济(3)新闻开放。如新疆“7·5”事件中国对外国新闻媒体的开放 等。

当然,也可在立意上将文章开掘得透辟独到,颖悟深邃,尽情展 现自己思维的强度与力度。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 国崛起,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

题,学会理性思考,分析在中国崛起中六个方面内部的问题和外部的 问题。

四.范文解读: 范文解读:

你好, 你好,中国

还是幼年的一个夏天, 我在炎热的路边碰到一位银发的外国老太 太。我张口说了一句:我们:必须要有自信!自信者包容而谦 虚,恳切而有主张。这种宝贵的自信,我们终于拿回来了。不信,就 听一听那响彻云霄的一声:已不是过去的我们,我们早已不再软弱。 中国在经济中的建树,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都让一些国家 惊叹。中国为何发展如此迅速?因为中国经济腾飞了,人民生活富裕 了,国家经济总体水平上升了,所以中国崛起了。

历史的长河汩汩流过,我们目睹了父辈们的艰辛与努力,我们见 证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我们骄傲,中国,终于走向了世界。

湖水依旧平静,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洒在湖面上。吸一口气,闻 着淡若烟雾的香味,我笑了。平静的湖水好似在见证着祖国的发展。 它静静地等待着我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腾飞吧,祖国!让我们与您一同成长!

得分亮点

构思新巧,有个性。一般考生写这种题目,首先会想到列举一些 表现大国崛起的典型事例,而这位考生独辟蹊径,在一种安详静谧的 氛围当中逐渐地突出主旨。开头部分,抒情的笔调打造了一个舒缓的 湖边环境,结尾部分又回到了开头的静谧氛围当中,首尾呼应,浑然 一体。

文笔流畅,感情真挚。善于用情感点染环境,营造氛围,湖边人 们惬意的生活场景不正是对文章主题最好的阐述吗?在手法上, 由点 及面,点面结合,写出了祖国的崛起,文笔流畅。

(两篇学生作文赏析)

从语言方面说,考生应该明确语言内里是思维,这是考试成功一条规律,良好的语言素 养是我们面对作文题目从容应对的不二法则。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让我们写出健朗大气、饱 含情感的文字,而要杜绝那种做作忸怩、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言之无物的文风。

五.作文题目:

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 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 800 字。 (60 分)

作文九:《(新)中国崛起的特点作文(DOC)》1400字

中国崛起的特点作文(DOC)

中国崛起的特点作文

看到这则材料,俺激动的内牛满面,中国崛起啦,全世界都知道啦! 俺光荣、俺自豪、俺„„,当片刻的激-情逐渐退去,随之而来的无限的感慨,中国的确崛起了,特点如下:

特点一:政府的凝聚力更强了。我敢说,除了家族企业外,中国的政府凝聚力是最强的。君不见那县委、市委、省委,动不动就是这个县长和那个书记是同学,这个主任和那个秘书长是连襟,这个领导是上面那个领导的女婿„„,他们团结一致,铸成了钢铁般牢不可破的城堡,外人想进去,运气好的话或许还有两个途径:和他们攀上亲戚——娶了人家凤姐一样的姑娘,嫁给人家蛋疼哥一样的儿子; 以钱作为犀利的武器——送给该送的人,送给敢收敢办事的好人。除此两样,别无选择。别天真的以为考个公务员进去你就进到人家圈子里了,且不说选拔过程的操作,就算进去了人家在里面也是主人,你只能是长工。这样的凝聚力去哪里找?

特点二:国家的战斗力更强了。别误会,军事的我不知道,那是秘密。但是从地方武装的战斗力来看,那是世界一流。首先,中国的城-管战斗力在世界堪称一绝,数不胜数的经典战例我就不说了,英美毛子们都承认了这种战斗力,这不,最近英美词典里就增加了一个词汇“chengguan”,足见我们的城-管战斗力之强、影响力之大。更有权威学者断言,拉出中华城-管队伍之万一,则倭寇可灭。当然,还有一些民间武装力量,在文强、武强等这些人民公仆的无私培养下,连国家之暴-力机关人民公安都无可奈何,可见其力量之强大。相信他们和城-管联手在世界军事史上绝对是“独孤难求一败”。

特点三:国家的钱更多了。不说GDP 跃居世界第二,也不说购买了多少老美的垃圾国债,我这小屁书生也搞不懂这些到底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就单单说我们的捐款吧,你给我钱或我给你钱,这个清楚明了好懂。先看看汶川地震,中石油公司及员工捐款1000万,松下在华中日员工向灾区捐款50万元、索尼中国向灾区捐款100万元; 再看看日本地震,中石油捐款3000万、3万吨汽油,总价2个亿,索尼、松下分别捐3亿日元(人民币约2400万) 。看到了吗? 只能有一个解释:中国钱太多了,不需要捐; 日本穷碍„

特点四:“三价”更高了。这绝对是中国崛起的突出特点,首先从油价看崛起,目前93号油价:美国6.38元/升与中国7.85元/升,美国算个鸟; 其次从房价看崛起,美国独立别墅精装修(个别州毛坯房禁止出售) 带游泳池平均约3800元/平方米,中国“公寓”(美国对除别墅之外的房都这么叫) 毛坯房平均约10000元/平方米,美国算个鸟; 最次从物价上看崛起,靠,算了,不比了,再比都要比工资了„„

特点五:人民的体质更强了。用一首《走进新食代》来表达我们人民体质的增强并结束本文吧:

总想对你表白,三聚氰胺对人体无害,总想对你倾诉,地沟油作美味饭菜,千锤百炼的中国人,百毒不侵走进新食代,啊-啊-啊,我们百毒不侵,走进了新食代。我们吃着苏丹红,药浸龙虾红起来,我们吃着染色的馒头,瘦肉精猪肉端上来。一身是毒的生意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食代新奇事情无限精彩。让我告诉世界,大头娃娃多么可爱,让我告诉未来,中国培育着新胚胎,勇于创新的生意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食代。啊-啊-啊,带领我们走进,走进那新食代。

——靠,坏了,太投入了,没时间了,中国崛起特点实在太多了,以至于让我文思如尿崩,算了,阅卷老师欲知其他特点,给偶高分再说。

作文十:《中国崛起作文》800字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每当听见这首歌,心里都会发出无限感慨。

从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二零零八年,我们中华民族走改革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整三十年,它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崛起的神速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在人类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在世界的惊呼声中真正地站了起来。

改革前,有电话的家庭都会被称为有钱人,孩子们的玩具也非常简单,一根皮筋,一个毽子,一个弹弓就会让孩子乐不思蜀。现在的大街上,新旧的汽车到处都是,有钱人家才会有的电话却几乎家家都有,孩子们的玩具也早被电子产品代替。原来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路上,现在早就变成了柏油路„„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科技产品,小至电灯大至电视电脑。

再放眼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现在的中国在不断进步,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让我们举国欢庆,再到2003年的“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再到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让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让炎黄子孙的奔月梦成为了现实。再说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它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一个文明古国,更好的渲染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农村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责任制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改革,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让全国的生产总值比1978年上升了几乎70倍。即使是5、12汶川大地震,中华民族依然犹如长城一般坚不可摧,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三十年前的中国,国力衰微,经济落后,科技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不能满足,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就算被外国人欺辱也不敢反抗,只是希望不挨饿不受冻就万事大吉了,但今天的中国,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当时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神话,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改革开放,30年的改革,改变了中华民族将近300年的耻辱,它让中华民族再次辉煌,在世界中站住了脚,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我来自哪里,我会自豪的告诉他,我是中国人,我来自中国,那个崛起的神话——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