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阅读训练 > 水利基建工程成本控制途径探索

水利基建工程成本控制途径探索

时间:2021-07-20 23:46:47 来源:学生联盟网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每年都从国库中拿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之中。近年来,由于世界气候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恶劣 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每年高达数百亿元。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防洪保安,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主要是社会效益,其经济效益微乎其微,因此,国家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几乎是无偿的。这些高额无偿资金的投入,对于综合国力尚弱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何来减轻这个负担呢?在不能缩小投资规模的前提下,唯一的方法就是合理而有效地控制投资成本。
  现根据水利基本建设的特点,结合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运用成本控制、计划管理、科学统计与方法,对有效控制水利基建工程成本的途径进行粗浅的探讨。水利基建工程的建设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既不可以省略,也不可以颠倒,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水利基建工程成本就必须全方位地去考虑,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针对某一两个环节去考虑,也不能不顾及基本建设程序去考虑。笔者认为应按以下步骤逐一加以控制。
  一、科学设计施工图是控制成本的首要环节
  施工图纸设计是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成本。一套好的施工图纸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反则可能使人力、物力大量浪费。施工图纸的设计并非是纸上谈兵,它的能力是在施工现场长年磨练出来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施工图的实施是必须由现场技术指导配合,并将初始方案的意图自始至终地贯彻下去,直至工程竣工。因此,施工图的设计必须由具有多年施工现场经验的设计师,在充分理解设计的方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施工工艺的各部分细节构成,充分考虑在现有的工艺、材料、施工水平的前提下,运用精湛的技艺来完成。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施工图才能是最科学的、最便于操作的,也是最节省投资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图不合理而需要重新修改,那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停工是不可避免,返工也因需要而变为可能。所以说科学设计施工图是控制成本的首要环节,施工图设计不科学,想控制成本最终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合理编制施工预算,有效控制工程总成本
  工程预算书是编制相当于制定工程成本计划。工程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工程成本控制的成败。
  预算合理施工时只需按计划实施即可,但预算不合理仍按计划实施时必须会使施工受阻。工程施工预算书不能只考虑宏观而不顾微观。举例说明:如果工程预算书在编制时仅从宏观出发,只考虑到工程材料消耗的总量,而没有顾及到各个分项的具体消耗量,施工人员只能根据总量控制原则而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的原则来办理材料采购,这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材料现场积压或短缺现象,在材料耗用时,也会出现某个项目用料超量,而使未完工程停工待料,为保工程质量,而不得不继续采购,这样原本计划的总量控制也就随之失控。
  因此在编制工程预算时,不能简单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直接 汇总,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单项各个施工部位的具体情况,逐一分析后先局部统计再总体汇总,尽可能地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只有按照"依据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原则编制的预算才合理;
只有明晰到部位才能将偏差控制在最小范围;
也只有最小范围的偏差才能有可能不突破工程预备费;
只有不突破预备费,控制总成本不突破才成为可能。
  三、材料的管理是控制成本的关键
  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成本中材料所占的比重很大,有的甚至超过总成本的一半,因此,加强材料的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首先,材料的采购必须由项目技术人员根据工程预算、施工进度及已完工程的实际消耗量,合理编制采购计划,材料供应部及时按计划采购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编制不合理则会造成材料积压或浪费,材料采购供应不及时则会造成停工待料现象。
  其次材料进厂必须慎重、及时、到位。材料在进场时,一定要按照计划消耗量,充分考虑现场的可占用空间,近期天气状况,就近工作业现场等因素,及时地将材料运送到最佳地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超量进场后,现场的可用空间太小或天气情况恶劣或高作业现场太远等而发生材料的二次转运现象。
  再就是在材料投放时,有消耗定额的,严格按照消耗定额来投放;
没有消耗定额的,建议可采用材料试验的方式,先测定一个临时的材料消耗定额,然后根据材料初步投放以后,完成的工程实际材料消耗需求,重新推算出一个更接近实际的材料消耗定额,再按照这个新定额来投放。另外,不管是通用定额,还是自制定额(除了水下、地下等隐蔽性较强,无法准确计量的工程),都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求不断地调整定额,使新定额能够更贴近工程实际需求。这样,材料的投放才最合理,对工程材料成本的控制才最为有效。
  四、工程质量成本的控制不容忽视。
  质量成本通常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或提高工程质量、满足设计需要而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设计的需要出现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质量成本目标,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质量成本费用,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不断推广先进经验,以保证更好地实现预定的质量成本目标,促进工程质量成本不断下降,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实施一种管理行为。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工程建设在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寻求一个相对平衡。质量成本过低,可能会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质量成本过高,则工程总投资会随之水涨船高,经济效益也就随之受到损害。所以,工程质量成本的控制不容忽视。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单纯依靠一两个部门,运用一两种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通力合作,多管齐下,合理运用统计、预测、计划、分析、核算等多种方法,对工程各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为此,建议可采用如下方式:
  1、根据工程质量成本构成要素,逐一分解确立质量成本控制计划指标。这些计划指标可运用统计学中的对比分析法,通过静、动态对比分析,在同类型工程已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工程的特点,进行合理地确定。
  2、工程质量成本控制计划指标确立后,由工管、财务、计划、监理等部门共同研究落实可行的方案,将计划指标逐一落实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工程施工参与者,进一步明确职责,并有相应的考核细则和奖惩制度来保证这些指标的可控性,最终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3、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应该从全方位入手,全过程监控。每一环节、每一部位,事前、事中、事后都不能忽视。
  4、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如发现计划控制指标与实际控制指标偏差较大,必须及时分析影响该控制指标的各个要素,找出存在偏差的原因,及时调整计划控制指标,使其更科学、更合理,为进一步挖掘工程质量成本的潜力提供信息。
  五、对完工项目及时进行成本分析,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水利基建工程共性强,相互之间有较强的可比性,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针对这一特点,对已完工程项目及时进行成本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已完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工程质量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为未完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信息,有效地避免其重蹈覆辙,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
  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