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语文试题 > 《关于孔子的经典语录|关于孔子的名人名言》300字_孔子名言

《关于孔子的经典语录|关于孔子的名人名言》300字_孔子名言

时间:2019-12-25 09:16:2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孔子的经典语录|关于孔子的名人名言》300字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孔子家语》)

鞭扑之自子,不从父之教。

————  (《孔子家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孔子家语》)

美功不伐,贵位不喜。

————  (《孔子家语·弟子行》)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震。

————  (《孔子家语·三恕》)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  (孔子)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  (孔子)

首页

下一页

末页

共 4 页 35 条

作文二:《孔子的语录》1100字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的语录。

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孔子的语录。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1、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2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2、礼之用,和为贵。

3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1、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作文三:《孔子的语录》1200字

孔子的语录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7、《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m.lz13.)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1、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2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2、礼之用,和为贵。

3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孔子语录原文

*  搞笑语录

*  心情语录

作文四:《孔子的语录》4700字

篇一: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6、礼之用,和为贵。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老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3、治大国,若烹小鲜。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李白的十大经典名句:1、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复出。5、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6、最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7、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8、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9、最催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0、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十大经典名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8、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苏轼的十大经典名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9、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10、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安石的十大经典名句: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8、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9、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10、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北山》

陆游的十大经典名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9、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10、位

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李清照的十大经典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五陵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10、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毛泽东的十大经典名句: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8、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篇二:孔子的经典语录

孔子经典语录解读

立志篇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

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谦虚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

礼貌篇

“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真理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言语篇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选自于:《论语.宪问》

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人际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之分。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篇三:孔子经典语录

引导语: 《论语》记录了孔子一生的精辟言论及见解,发人深省,分为“论仁”、“论礼”、“论孝悌”、“论政”、“论知行”、“论教与学”等十二个主题,那么,孔子最有名的十则语录,你都听过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编后语:孔子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祖国国学的导师,对道德、教育、修身、齐家、治国的看法和崇高理想,有恒久的价值。世界孔子诞辰日来临之际,希望每一个炎黄子孙将传统文化传播下去,为祖国的文化尽一份力量!

孔子诞辰2561年

作文五:《孔子的语录》1800字

曾经一句顶一万句的毛主席语录只在文革时期流行,而一生从来没有著作的孔丘先生,留下很多语录,却从春秋末期流传至今。

幸亏他做了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的三千弟子和基本上有名有姓的七十多位贤人的老师,也幸亏自己谆谆教导诲人不倦的零零星星的言论被这些学生完完整整清清楚楚记录了下来,还幸亏这些学生都能尊重老师的劳动,没有一个是刁钻之徒,没有谁贪天之功,把这些微言大义窃为己有。事过境迁,有谁能破解历史之迷?就是破了,自己也能够混个脸熟似地留名千古,不也比默默无闻要好许多?可是就是没有一个弟子会去做一番手脚。放到现在就说不定了,大言不惭的人还少吗?不知羞耻的人还不多吗?“千古文章一大抄”,冒名顶替的事情不是屡见不鲜吗?而且又有多少事实真相不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孔子的语录其实就是他平时教育学生或与学生交流的话语,朴实平易,通俗好懂,就是经过两千多年传到现在,也还有很多都是一看便知道它们的含义。可见圣人不会故弄玄虚,不会故作高深,这对于那些喜欢说一些别人不懂的话以示自己很有学问的人,是很好的对比。

孔子至少有这样一些话是明白晓畅的。现在我列举出来,就知道这些话是多么贴近生活。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可忍,孰不可忍?朝闻道,夕死可矣。三思而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知者乐山,仁者乐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耻下问。后生可畏。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过犹不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怨天,不尤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于师。

我们经常引用的话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富而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则不复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巧言令色,鲜矣仁。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过则勿惮改。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有教无类。

如果没有这些话,我们的汉语文就会黯然失色许多,而且这些话,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多么富有真知灼见啊!这些话,没有一句板起脸孔说教,没有命令式的教训,它们讲人性,讲人情,讲方法,也讲科学;这些话,既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发愤图强,使生命充满活力,充满青春的朝气,也不强人所难,让每个生命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话,既告诉我们怎么为人,怎么做事,也指导我们怎么修身,怎么养性;这些话,既教育我们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也希望我们不要得鱼忘筌,因噎废食……

我读孔子的这些语录,觉得他有时是个智者,有时又像个孩子;觉得他纯粹得像个赤子,却又精通世道人心。他的每一句话都那么言简意赅,言虽尽而意无穷。比如他既叫你忍,为了大谋,他的心思可谓很深,而忍无可忍时,他又会怒发冲冠,“是可忍,孰不可忍?”可见又是个性情中人。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你看他早就说了“巧言令色”的话,后世的君主如果能听他这一句话,就会多一个心眼,就不会脑子进水,被奸佞小人操弄权柄,弄得大好江山不堪收拾。

《论语》里有很多“道”,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与研究。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就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统治者能取其精华,把握其精髓,这话就说得不算太夸张。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代伟人,也是个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大诗人,但是他的被阴谋家利用了的诸如“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语录已经成为历史陈迹,而孔子的语录,作为一种智慧格言影响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性格与心灵,并且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与精神。不仅惠及中国,而且还延伸至国外,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应该是人类之福吧?

作文六:《孔子的经典语录》1500字

孔子经典语录解读

立志篇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谦虚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

礼貌篇

“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真理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言语篇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选自于:《论语.宪问》

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人际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之分。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

作文七:《关于孔子的成语》2400字

关于孔子的成语

1、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3、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4、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5、爱之欲其生: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7、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8、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9、不饮盗泉:比喻为人廉洁。

10、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11、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12、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13、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1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5、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16、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18、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19、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20、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1、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22、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23、持危扶颠:扶持危困的局面。

24、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25、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6、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27、不相为谋: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28、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29、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0、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31、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32、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33、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34、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3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6、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37、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38、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3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m.lz13.)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40、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4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42、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3、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44、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45、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46、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47、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48、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49、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50、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51、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52、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53、乐而不淫:快乐而不放荡。

54、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55、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56、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57、举枉措直: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58、不劳而获: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59、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60、不得其死: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61、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62、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63、爱素好古: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64、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6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66、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6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68、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69、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  关于高尚的成语

*  关于风的成语

*  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

作文八:《关于孔子的故事》3400字

孔子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二千五百年以前(西元前五五一年~四七九年),生於鲁国(今山东曲阜),他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可是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在一个贫苦而平凡的家庭中长大,成年时曾经做过管理仓谷、牛羊的记帐员。

学不厌、教不倦,使孔子成为中国的「大成至圣先师」。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多至三千人,从「论语」书上看来,他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则身修,用之於家则家齐,用之於国则国治,用之於天下则天下平。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的大变局中,王室既衰,礼崩乐坏,诸侯力征,百姓困苦。他要复兴周代文化,志切行道,虽曾一度为鲁国司寇,三月而教化行,惜未能卒用。於是周游列国,凡十四年终不得行其志。晚年乃归鲁国,将古代文献做一番整理工夫,於是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这些就是流传后世的六经。孔子学说的重点,大都在於六经,此外还有「论语」、「孝经」、「大学」、「中庸」。

孔子致力教育,学不厌,教不倦,主张有教无类。四方来鲁受教者日众,史称有弟子三千人,身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一生学说主张孝悌忠信,仁民爱物,崇尚礼乐,以世界大同为其政治理想。

孔子五十一岁始为官,后摄行鲁相,三月鲁国大治。齐惧鲁富强,选美色歌舞女子赠鲁君,遂使沈迷酒色,政事荒废。孔子见国事不可为,罢官离鲁,周游列国凡十有四年,未能一展抱负,深感君臣遇合之难,大道之不可行,决然返鲁,潜心於春秋、诗、书、礼、乐之修正,仍教育弟子,至七十三岁逝世。

孔子殁,弟子心丧三年,庐於墓旁者百馀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又名「孔林」。孔子后裔承继其儒学,为名相、博士、大儒,现在台湾之孔德成先生,为其七十七世孙,孔子人格伟大,至公无我,是教育家、哲学家、亦是政治家。

他的学生分散各国游说诸候,宣扬孔子学说,到了战国时代,孟子更发扬而光大之,遂奠定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自西汉以迄今日,二千馀年间,每次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重建新秩序,大多是确信孔子之道的人。中华民国政府规定以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的孔子诞辰为全国教师节,以表示尊崇孔子之意。

孔子学说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国成为二千五百年中华文化的础石,即在国外,亦发生宏远的影响。邻近中国的日本、韩国、越南等无论矣,其在西方,对於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及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都很显著。而在此世局动乱、人欲横流之际,孔子的王道文化,实为救时的良方。在中国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终将成为世界人类的师表。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防叔。防夏,伯夏生了叔梁纥。传说孔子是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野合生下的。孔子一生下来,头顶中间低,四边高,很像尼丘山。他的父母便给他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出生于乱世。他出世时,中国历史正处于春秋后期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旧的制度日益崩溃,而新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之中。  政治上,东周天子己经无力控制属下的诸侯国,而各诸侯国中也出现了大权旁落、卿大夫专权的现 象,由天子到诸侯到卿再到士大夫这种等级森严的宗法秩序被打乱了。   思想文化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夏商周三代十分浓厚的天命鬼神观念受到冲击;贵族垄断教育的传统制度也维持不下去了;文化开始下移,出现了私人讲学现象。  在孔子的出生地鲁国,这种旧制度崩溃的迹象更为明显。鲁国曾是著名的 "礼乐之邦",而此时已处在 "礼崩乐坏"的状态中。  孔子生于乱世,三岁时父亲又病故,家贫又没有靠山,迫使属于 "士"阶层的孔子不得不自贬身价,从事一些在当时被认为卑贱的职业。

然而,正是这种逆境激发了孔子好学向上的志向,他十五岁便确立了学习的志向,从此便如饥似渴地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博学、好闻、审思、明辨的精神在早年就可见一斑。他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跟苌弘学习过音乐。  到了三十岁左右,孔子博学的名声逐渐大起来,并收了第一批弟子,其中就有只比他小九岁的子路。连在鲁国掌权的贵族孟氏,也让儿子拜孔子为师,观光学礼。

著书立说   孔子晚年能顺利归鲁,得益于他的弟子。  鲁哀公七年,吴与鲁在于鄯会盟,鲁国被迫进献厚礼,吴国还要求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康子去朝见,幸亏子贡从中交涉,才免受屈辱。第二年,吴国攻打鲁国,又是以有苦为首的七百勇士誓死抵抗,才打退吴兵。鲁哀公十一年,冉求率领 "季氏之甲"击退齐军,立了战功,深得季康子赏识。冉求极力向季康子推荐孔子。季康子便派人带了重礼迎孔子回国。  孔子回鲁以后,鲁哀公和季康子以“国老”之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但季康子的施政方法却与孔子的政治思想完全相背。季康子对鲁国盗贼众多表示担忧,向孔子求教如何治 "盗",孔子却说:"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那么即使给予奖赏也不会去偷盗。"这实际是讽刺季康子的穷奢极欲。

鲁哀公十四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相田常杀死了齐国君王简公。以下犯上,以巨弑君,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大逆不道。所以他拜见了鲁哀公,请求出兵伐齐。但鲁哀公却说:"齐强鲁弱,怎么能去讨伐呢?"让他去找执政的季康子商量。  季氏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均与孔子政见不和,又经常受到孔子的批评和讽刺,当然不会理睬孔子。

孔子由于一再在政治上遭受冷遇,在晚年便把全部精力用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努力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作为教授弟子的课本。   孔子时期,周室衰微,礼乐败坏,《诗》、《书》等典籍残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重新编成 《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时期,按历史时序排列史事。考察了夏、殷以来礼制增减的情况后,孔子说:"从此之后,即使过了百代,礼制的增减情况都可以把握,不外乎是文彩和质朴的交替。周朝借鉴夏、殷两朝的礼制而确定自己的礼仪制度,真是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订的。

古代留下来的 《诗》有上千篇,孔子删去重复的部分,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篇章,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 "诗三百"。孔子将这些诗全部配乐、礼乐制度从此才得以称述,使得王道完备,六艺齐全。在编著 《诗》时,孔子阐发了他的文学观念:"《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既符合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又规定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创作方向,另外,他还提出"兴、观、群、怨"的诗学理论,阐释文学的社会功能,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孔子晚年喜好 《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 "韦编三绝",就是把串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作为《易》的组成部分的 "十翼",即解释经文的传文,有人说是孔子所作,有人说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作的,但都与孔子有关。 《春秋》一本是鲁国的编年史,孔子对其进行加工订正。据说在写作《春秋》时,孔子该写就写,该删就删,连子夏等人都不能插嘴。孔子说:"后世人知道我孔丘是因为《春秋》,而怪罪我孔丘也是因为《春秋》。"

可以说,在先秦时代所有的学派和学者当中,孔子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的贡献最大。他对保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不朽的功绩。这些文献,如 《诗》、《书》、《礼》、《乐》,后来都被孔子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弟子。  然而厄运并没有放过他。孔子六十九岁那年,他的独生子孔鲤死了,老年丧子,乃是一大哀事。第二年,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渊也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再下一年,在卫国当官的子路在宫廷斗争中被株连,惨死于卫国政变。独子和两个心爱的弟子相继死去,使孔子在感情上遭到重大打击,他在子路遇害的次年,就在悲痛的境遇中病倒了,从此一病不起。

一天,他强撑着,拄着拐杖到户外散心,子贡来看望他。孔子深情地说:"赐,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接着又叹息着唱道:"泰山就要崩塌了!梁柱就要折断了!哲人就要凋谢了!"一边唱一边潜然泪下。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后棺木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人死后棺木停放在西面的台阶,殷人死后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之间。昨天傍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本来就是殷人啊。"七天后,孔子与世长辞。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致以表示哀悼的诔词,然而这些身后荣辱对孔子又有何意义?

作文九:《关于孔子的资料》800字

关于孔子的资料

新桥小学 五年(1)班 韩一凡

一、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二、孔子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二不 不一三 反,则不复也。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作文十:《关于孔子的作文》1100字

我眼中的孔子    张艺譞    孔子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学高峰。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是个谦虚谨慎的人。    《列子·汤问》中曾经出现了两小儿辩日,当两个小孩询问孔子关于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谦虚谨慎的品质。他是位在当时就享有“圣人”名号的人,完全可以对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去,可他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孔子在学习上有独到的见解。《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连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虽与老子等各派掌门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却总是不远万里地驱车前往他们的住处讨论学习。    孔子倡导以仁服人,固守君子节操。一次,在陈断绝了粮食,许多孔子的学生倒下了,子路生气地质问孔子:“你见过这么穷的君子吗?”虽然孔子也饿极了,却还是对子路说:“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固守节操,但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伤害仁义的事;君子牺牲自己恪守仁义之道,小人因为穷困而做出违背仁义之道的事。”孔子的话让子路一愣一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杀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他可以说是在历史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他不仅加快了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推动了后中国的发展。他创始的儒家学派至今仍然兴盛,他教导出的学生都是具有仁德、礼节的君子,他还是个具有亲民意识的“至圣”,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哪怕见面礼只是一串干肉,孔子也会“笑纳”你为他的学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规模几乎就能与官学媲美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灵魂工程师。在他的启发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着墨香与仁义礼让的美德。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评析】: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中国智慧和道德的高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选择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他一定是孔子;如果选择一部书来代表中国文化,它一定是《论语》。柳诒徵曾这样高度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没有孔子则没有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的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孔子而传承;自孔子以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孔子而开创。”林语堂在《孔子的智慧》中指出:“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在本文中,小作者也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孔子,揭示了孔子的一些思想,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