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日语学习 > 【《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1500字】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

【《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1500字】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

时间:2019-11-24 09:25:2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1500字

昆虫的拟态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2分)

答: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三则材料介绍的昆虫拟态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材料一】

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材料二】

北美有两种有毒的帝王蝴蝶,色彩鲜艳,长得很像,还可以彼此模仿对方的花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捕食者眼花缭乱,难以区分,只好统统敬而远之。

【材料三】

鸟类也许不小心吃到了蜂类,被蜇伤到口腔黏膜,就会对这种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象,下一次就会避免取食这种蜂类。有一种访花蝇,自身是无毒的,它模拟蜂类的形态,身上也具有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借此躲过鸟类的捕食。

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材料三:   ③

阅读答案:

18.答案要点:如果删去“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① “昆虫拟态”的含义就不明确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 (或 “获得生存机会”)的具体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如果删去①就不知道“昆虫拟态”的含义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的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19.材料一:昆虫拟态属于进攻性拟态。因为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这里萤火虫就模仿了其他种类的萤火虫以达到捕食的目的。

材料二:昆虫拟态属于米勒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两种北美帝王蝶都是色彩鲜艳的有毒蝴蝶,他们互相模仿,骗过捕食者。

材料三:昆虫拟态属于贝茨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来逃避敌害。而自身无毒的访花蝇正是模仿了不可食的有刺的蜂类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评分标准:共6分。共3个材料,每个材料2分。指出类型1分,简要说明1分。

作文二:《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1100字

昆虫的拟态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所谓拟态则是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其外表形状色泽等同其它生物或环境异常相似,其结果是一种保护。当然这不是昆虫们自己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18.文章首先介绍  (不超过8个字 )    进而揭示 (不超过12个字)    然后让我们了解  ( 不超过10个字 )       。(3分)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链接材料所描述的昆虫伪装形式是否属于选文所介绍的三种拟态类型,并结合选文作简要说明。(4分)

【材料】竹节虫看上去非常像小树枝,所以一般不会被敌人发现。竹节虫伪装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动时才会被发现。当它受到侵犯飞起时,突然闪动的彩光会迷惑敌人。但这种彩光只是一闪而过,当竹叶虫着地收起翅膀时,它就突然消失了。这被称为“闪色法”,是许多昆虫逃跑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答:

阅读答案:

18.昆虫拟态的作用(目的)   昆虫拟态是自然选择(进化)的结果  昆虫拟态的三种类型(3分)

19. (4分)

都不属于(1分)材料所介绍的伪装形式都不符合文章中所介绍的三种拟态类型的特点。贝茨氏拟态……米勒氏拟态……进攻性拟态……

作文三:《《昆虫的拟态》阅读及答案》1000字

昆虫的拟态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 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所谓拟态则是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其外表形状色泽等同其它生物或环境异常相似,其结果是一种保护。当然这不是昆虫们自己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 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 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18.文章首先介绍 (不超过8个字) 进而揭示 (不超过12个字) 然后让我们了解 ( 不超过10个字 ) 。(3分)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链接材料所描述的昆虫伪装形式是否属于选文所介绍的三种拟态类型,并结合选文作简要说明。(4分)

【材料】竹节虫看上去非常像小树枝,所 以一般不会被敌人发现。竹节虫伪装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动时才会被发现。当它受到侵犯飞起时,突然闪动的彩光会迷惑敌人。但这种彩光只是一闪而过,当竹叶虫着地收起翅膀时,它就突然消失了。这被称为“闪色法”,是许多昆虫逃跑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答:

参考答案:语文网

18.昆虫拟态的作用(目的) 昆虫拟态是自然选择(进化)的结果 昆虫拟态的三种类型(3分)

19. (4分)

都不属于(1分)材料所介绍的伪装形式都不符合文章中所介绍的三种拟态类型的特点。贝茨氏拟态……米勒氏拟态……进攻性拟态……

作文四:《《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1300字

昆虫的拟态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2分)

答: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三则材料介绍的昆虫拟态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材料一】

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材料二】

北美有两种有毒的帝王蝴蝶,色彩鲜艳,长得很像,还可以彼此模仿对方的花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捕食者眼花缭乱,难以区分,只好统统敬而远之。

【材料三】

鸟类也许不小心吃到了蜂类,被蜇伤到口腔黏膜,就会对这种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象,下一次就会避免取食这种蜂类。有一种访花蝇,自身是无毒的,它模拟蜂类的形态,身上也具有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借此躲过鸟类的捕食。

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材料三: ③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如果删去“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① “昆虫拟态”的含义就不明确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 (或 “获得生存机会”)的具体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如果删去①就不知道“昆虫拟态”的含义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的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19.材料一:昆虫拟态属于进攻性拟态。因为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这里萤火虫就模仿了其他种类的萤火虫以达到捕食的目的。

材料二:昆虫拟态属于米勒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两种北美帝王蝶都是色彩鲜艳的有毒蝴蝶,他们互相模仿,骗过捕食者。

材料三:昆虫拟态属于贝茨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来逃避敌害。而自身无毒的访花蝇正是模仿了不可食的有刺的蜂类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评分标准:共6分。共3个材料,每个材料2分。指出类型1分,简要说明1分。

作文五:《《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1400字

昆虫的拟态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2分)

答: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三则材料介绍的昆虫拟态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材料一】

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材料二】

北美有两种有毒的帝王蝴蝶,色彩鲜艳,长得很像,还可以彼此模仿对方的花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捕食者眼花缭乱,难以区分,只好统统敬而远之。

【材料三】

鸟类也许不小心吃到了蜂类,被蜇伤到口腔黏膜,就会对这种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象,下一次就会避免取食这种蜂类。有一种访花蝇,自身是无毒的,它模拟蜂类的形态,身上也具有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借此躲过鸟类的捕食。

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材料三:   ③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如果删去“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① “昆虫拟态”的含义就不明确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 (或 “获得生存机会”)的具体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如果删去①就不知道“昆虫拟态”的含义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的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19.材料一:昆虫拟态属于进攻性拟态。因为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这里萤火虫就模仿了其他种类的萤火虫以达到捕食的目的。

材料二:昆虫拟态属于米勒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两种北美帝王蝶都是色彩鲜艳的有毒蝴蝶,他们互相模仿,骗过捕食者。

材料三:昆虫拟态属于贝茨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来逃避敌害。而自身无毒的访花蝇正是模仿了不可食的有刺的蜂类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评分标准:共6分。共3个材料,每个材料2分。指出类型1分,简要说明1分。

作文六:《《昆虫的拟态》阅读及答案》1100字

昆虫的拟态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 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所谓拟态则是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其外表形状色泽等同其它生物或环境异常相似,其结果是一种保护。当然这不是昆虫们自己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 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 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18.文章首先介绍  (不超过8个字)    进而揭示 (不超过12个字)    然后让我们了解 ( 不超过10个字 )      。(3分)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链接材料所描述的昆虫伪装形式是否属于选文所介绍的三种拟态类型,并结合选文作简要说明。(4分)

【材料】竹节虫看上去非常像小树枝,所 以一般不会被敌人发现。竹节虫伪装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动时才会被发现。当它受到侵犯飞起时,突然闪动的彩光会迷惑敌人。但这种彩光只是一闪而过,当竹叶虫着地收起翅膀时,它就突然消失了。这被称为“闪色法”,是许多昆虫逃跑时使用的一种方法。

答: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8.昆虫拟态的作用(目的)  昆虫拟态是自然选择(进化)的结果  昆虫拟态的三种类型(3分)

19. (4分)

都不属于(1分)材料所介绍的伪装形式都不符合文章中所介绍的三种拟态类型的特点。贝茨氏拟态……米勒氏拟态……进攻性拟态……

作文七:《《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阅读附答案》1100字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5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颜色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行为方面。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特点;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地,突出说明螽斯的若虫和虎甲的相似特点。7.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似性、普遍性8.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照应第4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已知到未知的的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颠倒。

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作文八:《昆虫的拟态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400字

昆虫的拟态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2分)      答: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三则材料介绍的昆虫拟态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材料一】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材料二】北美有两种有毒的帝王蝴蝶,色彩鲜艳,长得很像,还可以彼此模仿对方的花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捕食者眼花缭乱,难以区分,只好统统敬而远之。【材料三】鸟类也许不小心吃到了蜂类,被蜇伤到口腔黏膜,就会对这种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象,下一次就会避免取食这种蜂类。有一种访花蝇,自身是无毒的,它模拟蜂类的形态,身上也具有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借此躲过鸟类的捕食。 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材料三:   ③    参考答案:18.答案要点:如果删去“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① “昆虫拟态”的含义就不明确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 (或 “获得生存机会”)的具体方法就不清楚了。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如果删去①就不知道“昆虫拟态”的含义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的方法就不清楚了。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19.材料一:昆虫拟态属于进攻性拟态。因为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这里萤火虫就模仿了其他种类的萤火虫以达到捕食的目的。材料二:昆虫拟态属于米勒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两种北美帝王蝶都是色彩鲜艳的有毒蝴蝶,他们互相模仿,骗过捕食者。材料三:昆虫拟态属于贝茨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来逃避敌害。而自身无毒的访花蝇正是模仿了不可食的有刺的蜂类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评分标准:共6分。共3个材料,每个材料2分。指出类型1分,简要说明1分。

作文九:《《昆虫的拟态》阅读理解答案》1400字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最典型的例子是北美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鸟类不取食有毒的蝴蝶,从而也会避免去取食无毒但是花纹酷似有毒蝴蝶的无毒蝴蝶。 米勒氏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比如,蜜蜂和黄蜂之间彼此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昆虫形色相似,这样鸟类一旦吃到一种不适口的昆虫,另一种具有类似形态的不适口昆虫也不会再遭到捕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 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例如螳螂会模拟兰花或者其他花朵的样子,待昆虫大摇大摆飞来采蜜或者停留的时候把它吃掉,而这个被吃掉的虫子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螳螂的模拟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划线语句不能删去的两条主要理由。(2分) 答:

1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三则材料介绍的昆虫拟态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材料一】 有一种雌性萤火虫能够模拟多达11种萤火虫的发光方式,利用这种光亮来吸引前来求偶的其他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上钩,然后大口吃掉。 【材料二】 北美有两种有毒的帝王蝴蝶,色彩鲜艳,长得很像,还可以彼此模仿对方的花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捕食者眼花缭乱,难以区分,只好统统敬而远之。 【材料三】 鸟类也许不小心吃到了蜂类,被蜇伤到口腔黏膜,就会对这种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象,下一次就会避免取食这种蜂类。有一种访花蝇,自身是无毒的,它模拟蜂类的形态,身上也具有明显的黄黑相间的花纹,借此躲过鸟类的捕食。 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材料三:   ③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如果删去“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① “昆虫拟态”的含义就不明确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 (或 “获得生存机会”)的具体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如果删去①就不知道“昆虫拟态”的含义了。②“隐蔽自己,吓跑敌人”的方法就不清楚了。 评分标准:共2分。共2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19.材料一:昆虫拟态属于进攻性拟态。因为进攻性拟态就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这里萤火虫就模仿了其他种类的萤火虫以达到捕食的目的。 材料二:昆虫拟态属于米勒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两种北美帝王蝶都是色彩鲜艳的有毒蝴蝶,他们互相模仿,骗过捕食者。 材料三:昆虫拟态属于贝茨氏拟态。因为该拟态是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来逃避敌害。而自身无毒的访花蝇正是模仿了不可食的有刺的蜂类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评分标准:共6分。共3个材料,每个材料2分。指出类型1分,简要说明1分。

作文十:《(2015安徽中考)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阅读答案》1100字

(2015安徽中考)阅读《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5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颜色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行为方面。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特点;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地,突出说明螽斯的若虫和虎甲的相似特点。7.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似性、普遍性8.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照应第4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已知到未知的的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颠倒。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