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英语考试 > 小学生英语辅导老师 [《小学生我的英语辅导老师》600字]

小学生英语辅导老师 [《小学生我的英语辅导老师》600字]

时间:2019-10-30 09:31:3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小学生作文:我的英语辅导老师》600字

小学生作文:我的英语辅导老师

小学生作文:我的英语辅导老师

英语时间又到了,我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童话书,整理下英语作业,又该去见Jenny老师了。

Jenny衣着朴素,戴着一副眼镜,脸上总是带着一丝微笑,头发束成一大绺,绑在脑后。

我们一进教室,Jenny就高兴地说:“快来呀!快来呀!今天我们有新游戏要玩。”

我一听,顿时兴奋起来。

“请大家把英语书和单词听写本收起来。”Jenny高兴地嚷嚷。

我好奇极了,这会是怎样的游戏呢?

Jenny说:“今天我们玩的是——写说猜,一个小朋友写,一个小朋友说,一个小朋友猜。说的必须要用英语哦。”

Jenny把Ukey叫了上去,背对黑板面朝我们站着。老师在她背后写了个“Monkey”。

有个小朋友大声说:“It  love banana!"

马上把Ukey点醒了。她马上说:“我知道!Monkey!”

游戏继续进行,我们都跃跃欲试,每个人都上去玩了一把。

回到家,没玩过瘾的我拉着爸爸妈妈又玩起了这个游戏,我成功了好几次,高兴极了。

Jenny老师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快乐。想起她上次教我们玩的“顶针接龙”,我们为了赢得接龙的胜利,使劲地背了许多的单词。真是用心良苦啊。

Jenny又很严肃,尤其注意课堂纪律。如果有哪个小朋友大声喊叫,她就罚我们不停地抄单词。

Jenny也很疼我们,我们上课答对了问题,她就奖励我们糖果、巧克力。我们每节课嘴

里都是甜甜的。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中学会了很多英语单词,不知不觉中,我的英语成绩已经很好了,在学校我总是能很轻松地拿到班上的第一名。

说起来,Jenny真是个很好的英语老师呢!

作文二:《作文辅导:我的新老师》2400字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 王前保

一.专题指导:

学习人物描写——肖像描写

1.概述:

描写: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2.学习肖像描写。

(1)。肖像描写包括具体的音容笑貌、体态服饰、声音、神态等外部状态的描写。

如:《小桔灯》: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2)。要求: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性格及变化。

如:《芦花荡》: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3)写法:可以直接描写,也可透过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观看和叙述来描写。

如:王老师看到一个同学站在4门口,他身材微胖,圆圆的脸,短短的头发。

(4)注意:“脸谱化”或“千人一面”的弊病。因为人物的性格、职业、个人的经历是千差万别的。

3、学生训练:

(1)以老师为对象进行描写。

(2)以同学为对象进行描写。

二.作文命题:

1.教师节就要来临,请你写一篇文章来赞美你的老师,向老师献厚礼。可以用:①我的新老师,②       的老师,为题。任选一题写作。

三、学生习作。

我的新老师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七(三)班  罗艳玉

指导老师:王前保

进入初中七年级,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王老师。

王老师第一天到班的时候,穿着黑色长裤和白色的短衬衫。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他是王老师,以为他是谁的爷爷。我看见王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到讲台,才知道他是老师。我不禁细细打量这位老师:个子很高,身材偏瘦,有一对利剑似的倒八字眉,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宽宽的额头。

王老师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七(三)班。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王老师。”说着就在黑板上写了“王前保老师”五个大字。他接着说:“七(三)班是74个学生加上我这个班主任的班级,我们75人要共同把我们这个大集体打造成先进班级,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没想到老师竟把自己也当做我们班级的一员,和同学是平等关系;他是多么平易近人。

然后,就给我们讲“如何培养良好习惯”的基本常识:“早上刷牙,不能横着刷„„”王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刷牙的动作给我们看,大家都笑着看着„„接着又讲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天,语文老师讲了班级制度:“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和游戏机,不能戴耳环,不能染发,„„”我那天就带了耳钉,虽然心里有点不愉快,但还是接受了老师的合理规定。

到了下午,我们的课本来了,老师就让男生去搬书。虽然我们女生有大部分举了手,想去搬书,但老师没有点我们女生。我想:“大概是老师担心书太重,怕女生搬不动。”看来老师是一个心细的人。

王老师讲课十分幽默,体态语言特别丰富。尤其是王老师读课文时,读得很有感情。王老师在读《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时候,我们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体会到作者母亲痛苦的心、深沉的爱。我们非常敬佩王老师的朗读能力,深深被他极强的教学能力所感染。

教师节将要来到,王老师,我要对您说:“王老师,我从心里敬

佩您,希望您能节日快乐,每天开开心心!”

我的新老师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七(三)班  颜加瑞

指导老师:王前保

9月1日,升入初中的我踏入新的校园,我有幸结识了我的新老师——王老师。

开学第一天,我兴致勃勃来到即将就读的班级坐下。不一会,我的班主任王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来了,看起来很和蔼。王老师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衫,瘦瘦的身材,感觉不太硬朗,长长的腿显得个子很高,秃顶的头发夹杂许多白发,加上黝黑的脸上几条皱纹,显得很苍老。浓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看上去特别精神。

上课了,老师给我们发表自己的感受:“我叫王前保,你们叫我王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加上我,我们班有75人,希望每人都献出自己的力量,能使我们班形成先进班级。”

老师接着说:“我以前是教九年级的,这是我第一次教七年级。我想把你们教得最好,别让别人说我只会教毕业班。”我们听了特别兴奋。

接着王老师就给我们讲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他教我们如何刷牙,如何叠被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老师还特别提醒,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注意路途安全。五年前王老师过马路时,被一辆狂奔的汽车撞倒,头撞破了,手

上的皮肤全被擦掉,竟然看到骨头。被送进医院,虽然脱离危险,但手上伤口发炎并扩大,以致皮肤完全坏死,需要植皮。医生说,为了保证植皮的成功,最好不打麻药。王老师竟答应了植皮时不打麻药,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忍受着割皮、植皮的痛苦。最后叮嘱我们:“生命最重要,你们要注意安全!”

王老师,我们虽然只相处短短的几天,但我非常尊敬您。在这教师节来临之前,我祝您教师节快乐!

要修改的作文:

我的新老师

七(三)班  薛佳豪

我来到这个新班级,听到以前的学生这样评价王老师:他有老虎般得凶猛,有绵羊般得和蔼,有乌鸦般得讨厌。但经过几天上课,我深深地爱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王老师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他炯炯有神的眼睛比二郎神还凶,同学们都害怕他。他身高一般,体型较瘦,笔直的站姿显得格外健康、格外精神。上课时有时幽默,有时严肃,变得还要快。

王老师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你可不要小看他,他的嗓门可大呢,精神可好呢!要是碰上你开小差的,那就只有羊入虎口。

我觉得王老师对我们要求不严,就在老师的语文课时三番五次地做小动作。尽管我使劲地掩饰,可还是逃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只见

他用四只大眼睛盯着我,让我好像正被一只饥饿的狮子盯住一样,动都不敢动,生怕被吃掉。

“薛佳豪、张同昌,你们出来!”我这次难逃虎口了,老师批评了我,并要我们写了检讨。我记住了这次教训。

这就是我们的新老师——王老师,一个幽默风趣,和蔼而严肃的老头子。

作文三:《减肥的作文辅导老师》700字

四川省自贡市 自流井区檀木林小学六年级五班 王静                            生活中的自然美,十分可贵;但艺术塑造出的生活之美,却更加可贵。它是自然与心灵的结合。

当我游览了第八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后,我便领略到了这种具有无穷媚力的艺术之美的奥秘了。和我一同前往观灯的家人和亲戚朋友无不为这些精美之作折服,大家都赞叹不止,真有些爱不忍离。

回到家,我打开稿纸,思绪万千。我深深地赞叹:这些届灯会的设计师真伟大、真神奇!本来一个很不起眼的公园,经过他们精心打造,一个个充满灵气的灯组便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形象以不朽的生命。难怪会吸引无数中外游客。

在我的记忆里,我先后观看过四届国际恐龙灯会,当第一次观看灯会时,我尚不到两岁,是在爸爸的肩上,兴高采烈地观看的,留下了无数喜笑颜开的镜头,当我第三次踏进彩灯公园时,我已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了,开元盛世,彩灯闪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写下《盛世灯会盛世情》一文,发表在《少年智力开发报》,引来无数赞美。的确,四届灯会于我美不胜收,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正在光彩夺目的第八届国际恐龙灯会了。这届灯会展示着设计师们的精美杰作;这届灯会香花绿树,厦影楼形,参差生辉,恍若仙境;这届灯会星天月海,明阔迷离,月光灯影,相映成趣;这届灯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届灯会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我心中,这届灯会就是自贡市重铸辉煌的象征。

如果你还没有这份绝妙的感受,我建议你不妨亲临自贡市彩灯公园,由远及近、由浅及深去审视灯组设计师们的每一件作品,特别是去那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龙腾欢呼的《世纪圣灯》和《天坛》灯组看一看,从逐渐清晰的轮廓中,你会看到青春和理想的火花在燃烧。

这时,我相信你会由衷地赞叹到:“应该用诗来赞美神奇的自贡人。”

作文四:《减肥的作文辅导老师》600字

我的作文很差,每次老师一布置写作文,我总是要花很长时间去想,但是到头来却还是得不到好成绩,为此我很苦恼。

我家住七楼,一楼的小军作文写得很好,但人长得有点丑。大大的耳朵像两把扇子;鼓鼓的眼睛像两颗大波珠;嘴巴张大时简直可以吞下一只恐龙。走起路来肥胖的肚子一晃一晃,仔细一听,还不时发出呜呜的响声,像是在化食消物。

有一次,我的作文又被老师打了D等,心里很难受。回家的路上听见后面有人喊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小军。“你怎么啦?”他说。我给他说了今天的事,他安慰我说:“没关系,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上我到你家去辅导你写作文。”我心里想:他只不过随口说说罢了,一到周末他还要忙着玩他的电脑呢。

星期六晚上我也把这件事给忘了,正在玩电脑的时候,突然电话响了。里面传来小军的声音:“你有事吗?我这就上去教你写作文。”我这才想起前天他跟我说过的话。可是十分钟过后,还不见小军的身影,我感到很奇怪,就下去看个究竟。刚下到五楼,就看见他正在爬楼。因为长得胖,手脚短,每上一个楼梯,似乎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整张脸都变红了,额头渗满了汗珠,并不时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看到他这么吃力的样子,我心里很是感激。我悄悄回到屋子,打开冷气,倒了杯水等他。小军到了我家后,抹了一把汗,连我递过的水都不喝,就开始教我写作文。他教我如何审题,如何就文章选取材料,如何巧妙地安排材料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期末考试,我的作文竟然拿到了满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并谢谢他每个周末爬七楼来教我学作文,他得意地扬扬手说:“我这是做减肥。”

作文五:《辅导的学生作文》700字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钱家乐和周余鑫因为“水枪大战”而引起一场 “打架风波”。“打架风波”导致钱家乐的眉心受伤,朱老师认为:罪魁祸首是钱,因为没有钱,钱家乐和周余鑫就无法买到水枪,而没有水枪,也就不会有这场“水枪大战”,而没有“水枪大战”,钱家乐的眉心也就不会受伤。于是朱老师郑重的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不能再带钱还有和学习无关的东西来学校。

下午,朱老师正式开始了行动,看着一个一个又一个同学的钱被收了上去,我的心里不禁紧张了起来,不时摸摸口袋里的钱包,,生怕它会被拿上去,我只好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祈祷:“上帝啊,千万别让我的钱包被拿上去啊!”可天不由人,在“搜查行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班的赵帅偏偏在这个时候说话了:“朱老师,熊天翼还有好多钱呢,那天,他正要买何正阳的钢笔,在书包里翻钱的时候,我看见他翻出来好多10元、20元呢!”“Oh my god”我在心里大叫。他的这句话平淡无常,可是,对我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啊。朱老师问我:“你身上到底还有没有钱?”我心想:这么多钱啊,全被朱老师没收了多可惜啊。于是,我睁着眼睛说瞎话:“没有。”朱老师不相信,打算对我使用搜身计划,我没辙了,只好招了。

午饭时间到了,可我的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因为朱老师要叫家长啊,,今天食堂的伙食纵然很好,可是,我一口也没有吃,因为,我无法料想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午饭时间过后,周余鑫对我说:“朱老师叫你去办公室。”我沉默

了。

在办公室里,正如我所料想的一般,妈妈正坐在椅子上。咦?妈妈为什么不怪我?妈妈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一般,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儿子,妈妈不怪你,可是,你要答应妈妈,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好吗?”

我答应了。

作文六:《沈老师作文辅导》34600字

沈氏法作文教学

各位好,我是深圳的一个老师,专门教中小学生写作文的。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的作文是个难题,老师教得头痛,学生学得头痛。教、学的效果太差。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几位沈老师搞了一个方法,我们把这个方法叫做沈氏法。嘿嘿嘿,有点狂妄,不好意思。我们用沈氏法教了成百上千的学生,自己觉得还不错,学生反响也算好。我们觉得沈氏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学的作文教学难的问题。

沈氏法呢,它包括了《记事》《描物》《说理》和《综合》四个部分。在这里,我主要讲一下《记事》的基础部分。我们根据小学的教学大纲对记事文章的要求,先是讲了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然后讲怎样写完整,再讲内容扩展,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四五百字以上的作文了,但这样的文章比较罗嗦,所以我们又讲了如何详略省以做到重点突出。但这样写出的文章还是呆板无味,于是我们讲了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的问题。虽然我们不认为小学生能写出什么中心思想突出的作文,但我们还是谈了一下这个问题,最后,我们谈到了„变‟,这个变,是指句子形式和文章形式的变化式,因为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曾规定了个„基本形式‟的概念。当然,这是简介,很多细节的地方没有谈到。

现在把沈氏法贡献给大家,请大家帮忙鉴定一下,它是不是真的有价值。如果各位的感觉和我们一样,请支持我们,我们会非常高兴,如果各位有不同的意见,望不吝赐教,我们将不胜感激。

我们最需要的,是喜欢挑毛病爱争论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请进来,让我们大打一架——当然是文斗啦。 好,闲话少说,言归正传,请大家看下面的文章吧。

沈氏写作训练法之《记事》部分内容简介                     一:写作的目的在于交流

人和人之间是需要互相交流的,而交流,就要有一定的形式,如可以通过说话的形式交流,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交流的,也可以过文字的形式来交流。 交流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在你的脑子里。

交流的一般程序是这样的:

小明和小龙交流,小明脑子里有内容。这个内容,可能是形象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的思想感情。现在他要把这个内容告诉小龙,他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写出来。小龙看了小明写的句子或文章,在脑子里也出现了内容。如果小龙脑子里的内容和小明脑子里的内容差不多,甚至是一样的,那么,小龙就理解了小明,交流的目的也就达到的;如果小龙脑子里的内容和小明的不一样,那么小龙就没有理解小明的意思,交流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现在举例说明:

老师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内容,写出句子:小青站起来。 让学生看这个句子,学生脑子里就会出现内容,让学生闭眼看自己脑子里出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脑子里的内容做出来给老师看,看看和老师脑子里的内容是不是一样的。一般来说,应该没有问题。     然后再做如下句子:     1:他在玩。

2:他在玩足球。

3:他大喝一声:“嘿!”,飞起右脚,把球踢向大门。     在这里,一般来说,1和2两个句子很容易出现不一样的情形。比如第1句,老师脑子里想的是3句那样,但他写出的却是„他在玩。‟而学生看了这一句,可能想到的

是玩篮球,是跳绳。我们当然不能说学生错误地理解的句子,所以第一句这是很容易出现误解的。第2 句也是一样的。

但学生看了第三句,脑子里产生的内容会和老师脑子里的内容是一样,不会有误会,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第1、2句会产生误解,而第3句不会呢?原因是前二句都是不是伯儒行为句,写得不具体;而第三句,是伯儒行为句,写得具体。

当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作文要具体时,意思就是要写伯儒行为句。

那么什么是伯儒行为句呢?我们会在„二‟中讲明。     朋友,有没有启发?有,太好了!你是我的知音。没有?唔,没关系,接着往下看,我向你保证,你会得到很多。

二:如何把事情展开、写具体?

在写作训练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练习写作应该从学习记事记叙文做起。记事记叙文写些什么呢?顾名思义,是写事的。我们怎样去写事呢?这要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去写。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要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1:什么是伯儒行为?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伯儒行为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2:什么是伯儒行为句?

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的。伯儒行为句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3:伯儒行为句:    A:动作句:1):他扭过头。                2):他站在地上。    B:看见句:1):他看见小龙站在地上。      2):她看见窗台上放着一摞本子。    C:说话句:1):他说:“哎,你别走哇。”      2):小明唱道:“美丽的草原……”

D:听见句:1)我听见老师大吼:“都坐好!” 2):他听见“汪汪汪”的狗叫声。    E:感觉句:1):我觉得饿。                  2):小明觉得他人品很好。

F:想句: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2)我想:这支花太漂亮了,我要买下它。     4:连话:     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想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了。

讨论:以上是小明做的„摘花‟这件事。在这件事中,有动作行为(3个),有看见行为(1个),有感觉行为(1个),有想行为(1个)。做这件事,一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所以,我们写这件事,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句。 注意,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算。

所以,我们要把事展开、写具体,只要把做事的一个一个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

各位朋友,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是否理解了呢?现在考考你。

请你用连话具体地写出„关窗‟这件事。

附注:„关窗‟简述:小明在看电视,发现要下雨了,就关上窗子。

提示:多做几遍„关窗‟这件事,仔细体会都做了什么行为,要注意这些行为的顺序。     三:如何做到完整?

在记事记叙文中,把六要素写全,就做到完

整了。

摘花

星期天下午,小明在公园玩。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觉得很漂亮,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他走到花前,折断花,然后拿着花,走了。

讨论:在这里,时间是„星期天下午‟,人物是„小明‟,地点是„公园‟,原因是„花很漂亮‟经过写了四个行为,结果是„拿着花走了‟。六要素写全了,所以,事写得完整。所以,此文是„具体‟而又„完整‟的。当然,这个文章有些呆板和罗嗦。在后面我们会解决它。

把做事时的所有行为都一一写出来的文章,叫原生态文。

大家看了本文和以后的文章,会发现这些记事记叙文的形式有共同之处。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来写作的,对于初学者来讲,从基本形式学起是必要的,等到练熟了,再去学习文章的变化形式,最后达到文无定法之境界。对于变化式,我们在本文中不谈,但我随后会开个讲座,要详细地说明之。

朋友,你是否有兴趣把„关窗‟这件事完整具体地写出来呢?

四:如何扩张篇幅?

现在学校的作文,都要求有一定的字数,所以,学生要学习一些扩张篇幅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很多,最典型的是加转折。 首先看一篇作文:

擦黑板

星期三上午,大家在教室里上课。第三节下课了,老师走出教室,同学们都去玩了,小明看见黑板上写满了字,想;今天我值日,黑板脏了,我要把它擦干净。于是他站起来,走到黑板前,拿起黑板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下一下挨着擦。一会儿,黑板就擦干净了,他放下板擦,跑出教室。

讨论:这篇作文,写得完整、具体,但是篇幅太短,只有134个字。现在,我们通过加转折来扩张作文篇幅。

擦黑板

星期三上午,大家在教室里上课。第三节下课了,老师走出教室,同学们都去玩了,小明看见黑板上写满了字,想:今天我值日,黑板脏了,我要把它擦干净。于是他站起来,走到黑板前,拿起黑板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下一下挨着擦。一会儿,黑板下面的字擦干净了,但是上面还有三行擦不掉,他就踮起脚来擦,也只擦掉一行。他又跳起来擦,又擦掉一行,可是最上面的一行字无论如何也擦不到了。他想:我个子太矮,要拿把椅子站在上面擦才行。于是他东张西望,看见墙边有一把椅子,就放下板擦,走过去,拿起椅子,走回讲台,放下椅子,站上去,拿起板擦,几下就把剩下的字擦掉了,然后他跳下椅子,放下板擦,拿起椅子,走到墙边,放下,就跑去玩了。

讨论:和上一篇作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此篇作文加了3个转折,一是踮起脚擦,有3个行为。二是跳起来擦,有二个行为,三是拿椅子站在上面擦,有17个行为。加了这样三个转折后,就使作文的篇幅达到300余字。当然,如果篇幅还不够,还可以加转折或用其它的增加篇幅的方法。

朋友们,你们是否觉得我把„擦黑板‟这件事写得非常清楚呢?以前你们可见过什么人把这件平凡的事写得如此清楚的?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睢,有收获了吧。 也许有人会不耐烦,觉得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是流水账,太简单了,在学校里,如果学生写这样的文章,老师要批评的。是的,这是流水账,罗嗦,呆板,但我们后面有方法解决它。各位朋友,如果想做衣服,总要先把布织好是不是?我们前面做的功夫(一二三四)就是织布,后面(五六七)的内容,讲的是怎样做衣服。

沈氏法,对成年人,可能太浅显了些,但对小学生是最有效的,如果你是家长,可以学会了这个方法去教你的孩子呀。

当然,这点内容太少了,我会在后面开个讲座,把内容讲得更全面更细致。

五: 如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以上的作文,虽然很具体,但也很罗嗦,没有突出重点。现在我们以《换笔蕊》为例来说明详略省原则中的一条:事的主要部分要详写,次要部分要略写或省。                            换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家里写作业。正写着,笔写不出字了,他拧开笔简,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没水了,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换一支。于是他放下手中一切,站起来,走到放笔蕊的柜子前,拉开抽屉,看见有放笔蕊的盒子,打开,取出一支新笔蕊,盖上盒盖,关上抽屉,回到座位坐下,拿起笔筒,把新笔蕊插进去,又拾起笔头拧上,在纸上画了两下,有水了。他拿起旧笔蕊,站起来,走到垃圾篓边,把旧笔蕊扔进垃圾篓中,又走回座位坐下,又接着写作业。

讨论:这是换笔蕊的原生态文。很罗嗦。我们分析这件事,会发现,这件事的经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拿笔蕊,二是换笔蕊。由于要求写„换‟笔蕊,所以拿笔蕊的部分是次要的,可以略写,既把„他放下手中一切,站起来,走到放笔蕊的柜子前,拉开抽屉,看见有放笔蕊的盒子,打开,取出一支新笔蕊,盖上盒盖,关上抽屉,回到座位坐下,拿起笔筒‟这一段话写成„他拿来一支新笔蕊‟就行了。

换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家里写作业。正写着,笔写不出字了,他拧开笔简,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没水了,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换一支。他找来一支新笔蕊,插进笔筒中,拧上笔头,在纸上画了两下,有水了,于是他又接着写作业。

讨论:此文就是上文经过详略省后的文章,它具有„具体、完整和突出重点‟的写作特点。

朋友们,这些道理很浅显是吧。可是你想啊,教小学生写作文,弄深了他们能理解吗?现在倒是有人搞了些高深的理论,不仅小学生理解不了,连大人也晕头转向,我们总不能这样说:“唔,这家伙讲些什么呀,我怎么不懂呢?啊,这个家伙真有学问啊,他说得一定是真理。”话又说回来了,这样的理论,就算它是正确的,但用这样的理论能教会学生们写作文吗?我觉得,我们判断一个理论对不对,不能以深浅程度作为判断的标准,而是要看说得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正地解决了问题。你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吗?

看看„六‟吧,就是一个成年人,要理解它也不容易呢。

六: 如何做到生动活泼?

前面的若干作文,无论是否详略的的,都给人以呆板的感觉,这是因为作文中,没有写出人物的情绪,所以不生动,不活泼。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呢?我们以《关窗》为例说明之。

1:没有写出情绪的《关窗》。                             关窗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看电视。看着看着,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扭头一看,看见窗子开着,窗外天光昏暗,树枝摇晃,想:要下雨了,我要关上窗子。于是他站起来,走到窗边,抓住窗子把手,一拉,窗子“怦”的一下关上了。然后他接着看电视。

讨论:这个作文是不生动的,很呆板。这是因为小明做事时的情绪没有表现出来,人物情绪是通一个个行为表现出来的。

人物是个十来岁左右的男孩儿,因看了喜欢的电视节目,情绪处于兴奋状态。

我们把文章设计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详中有略的方法讲明小明的情绪始态,就是他看电视时的兴奋的情绪详中有略地表现出来。第二部分,就是他在这样一种兴奋状态下,去关窗,这一部分自然是详写。第三部分,是他仍以这样一种兴奋的情绪回座位。这一部分是详中有略。 注意,在写提纲时,尽可能地把每个行为的情绪特征也标明,

提纲:TV***看——追(„狂‟追)——坐(此处用„站‟更好一些)——盯(此处不用„看„,而用‟盯„,更生动地表现小明被节目吸引,所以才兴奋)——挥(„挥动‟本身就表现小明的兴奋状态,而„不断地‟,更表现了小明对节目的投入,表现了他兴

奋情绪的持续)——说(此处应用„大叫‟好一些。另外,话的内容,也可以有效地表现他的情绪状态)——看——看——靠(表示他情绪松懈下来)——倚(„倚‟本身就表现了小明此时的松驰状态,而„软绵绵‟加强了这种情绪的表达。)——说(满意地)

[讨论:应指出,如果小明专心于电视节目,再加上电视的声音,他就听不到风声,所以,只有在他情绪松懈下来时,才会听见风声,才会有心思注意别的事情。]

***听——直(警觉地。他在学狮子,说明他又兴奋起来了。)——望(像狮子寻找猎物那样遁声望去,更点明他在学狮子,也说明了他的情绪又兴奋起来了)——看(窗开)——暗(天光)——摇晃(树枝,这也说明了声音的来源)——想(变化式)——站(慢慢地)——矮——蜷——走(此处不用„走‟,而且„摸‟,再加上„蹑手蹑脚‟来修饰)——怕(直接说明心态的)***吼(此处不用„说‟)——跳(此处应用„一跃而起‟)——伸(闪电般地)——抓(此处用„咬‟更好一点)——拉(„用力‟一„拉‟)——怦(巨响)(在后面,有一句比喻:如半空中打了个焦雷。在这里,为什么没有写如放了一个大炮呢?这是因为比喻是根据当时环境的一种联想,在当时,要下雨了,所以联想到雷声比联想到炮声更为自然一些)——吓呆——看——舒(半天)——舌头(表现小明顽皮可爱)——想(这个想的内容,也能表现小明的情绪来。时下,电视上放了许多的古装片,那里面的小和尚是最让小学生感兴趣的,所以,说„阿弥陀佛‟很正常,另外,青笋炒肉片,青笋指板子,肉片指屁股,这是小学生中间的黑话,所以也很正常。有学生的特色。)

转——跑(此处应用„冲‟,而且加上„猛虎扑食‟来修饰动词。表示他的兴奋情绪仍在)***跳(用„纵‟)——扔(句子变化式,这样写更有趣一些。)——吱(说椅子会痛苦地叫,这自然是想象了,把椅子当成猎物了。)——扭——看(最后这一句,是和第一段的电视内容做一下照应。)                             关窗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的客厅里看电视。电视上正放着〈动物世界〉节目,一只狮子正狂追一只小羚羊。小明站在沙发边,两眼紧盯着屏幕,不断地挥动双臂,大叫:“冲呀!冲呀!扑上去!扑上去!你这个笨蛋!……”狮子终于扑倒羚羊,咬住羚羊的喉咙。小明一屁股坐下来,身子向后靠,软绵绵地倚在沙发背上,满意地说:“这才像个狮子嘛。”     突然,一阵“呼呼呼”的声音传来,他马上警觉地直起上身,像狮子寻找猎物那样遁声望去,看见窗子开着,窗外天光昏暗,树枝疯狂地摇晃着,就像疯婆子的头发。啊,要下雨了,我得把窗子关上。他慢慢地站起来,矮着身子,双手蜷在胸

前,蹑手蹑脚地向窗子摸去,仿佛怕窗子发现他似的。待到窗前,他大吼一声:“哪里走!”同时一跃而起,右手闪电般伸出,咬住窗子把手,用力一拉,只听“怦”的一声巨响,如半空中打了个焦雷,把小明吓得一呆,看着颤动的窗子玻璃,半天才舒出一口气来。他伸伸舌头,想:幸好没有震碎玻璃,不然老爸回来,一定请我吃青笋炒肥肉片。啊,真是老天保佑,阿弥陀佛!

然后他一转身,如猛虎扑食一般冲向沙发。近了,他便身子一纵,把自己扔到沙发上。沙发痛苦地叫:“吱呀!”小明再扭头看电视,狮子正趴在草丛中吃那只小羚羊呢。

在写一篇记事作文时,要先确定人物的情绪,再确定一些重点行为的情绪特征,这样,就可以使作文生动活泼了。

怎么样?朋友们,是否有当头棒喝、顿开茅寒之感?

唉,我以为你早就有这种感觉了呢,你本来在读完„一‟时就应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了。

没有?哇,这些问题你早就考虑清楚了?太好了,来吧,把你的意见写出来,让我们交流交流。

七: 如何表现中心思想?

就记事文而言,所谓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对事的理解及评判。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事的理解也有限,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浅,所以对事的评判也浮于表面,因此,在小学的作文中,表现中心思想的最常见的方法,是在作文最后加个表扬或批评式的结尾。

我们仍以《偷花》为例说明之。                            偷花

一天黄昏,小明在人行道上散步。走着走着,他眼睛一亮,看到路边的花坛里有许多红花,其中一朵又大又艳,真是漂亮极了。天啊,这么美丽的花儿,不窃为己有简直就是罪过!他鬼鬼祟祟地看看附近,虽然有人,但没什么人注意他,他慢慢地走到花坛边,又看看是否有人注意他,没有,于是他闪电般伸出手,揪住花梗,一把扯下,掀开衣襟,把花藏在衣服里,就快步离开花坛。他很得意。

刚走几步,他觉得藏在衣服中的手好像给针刺了一下似的,痛极了,忙把花丢掉,抽出手看,有一根小刺扎在很痛发红的地方,接着他听见越来越响的“嗡嗡”声,看见蜜蜂在他附近飞,吓得忙跑掉了。

讨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文通过加结尾,让蜜蜂来惩罚做了坏事的小明,表明了作者对„偷花‟之事的看法,也就表达了中心思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结尾的方式来突出中心思想。 当然,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很多。加结尾甚至算不上主要的方法。但因小学生所受到的人文教育有限,所以加结尾是小学生作文中最主要的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

后记

各位朋友,你们看了这篇文章,是不是得到了启发?想想你们在学校学习写作文时,可有哪位老师讲得这样清楚明白?

如果您明白了,我太高兴了,谢谢你。但请你留下来,看后面的讲座,那里的内容更加丰富细腻,实际上,我跟你说,本文只是粗浅地介绍了《记事》的部分内容,《记事》的内容还有更多。如果你或者你的亲戚朋友有孩子正在读小学中学,可以让他(她)来看看,我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因为我讲的内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学得会。

如果您还不明白?我要说,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本文只是粗浅的介绍了《记事》的一部分内容,我在后面要开讲座,讲得更详细,内容更丰富。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呢。如果你留下来看看,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对我的帮助更大。

如果您觉得我这个东西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这么简单的东西,谁不会呢?是的,真理都是浅显易懂的,只有那些假真理,才需要弄得十分复杂。老话怎么说的?真经一张纸,假经万卷书。 如果你觉得我这个纯粹是胡说八道,太好了,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我要请你指出我哪一句话,哪一段说得没有道理。我准备解释。我希望你留下来接着看,无情地挑我的毛病,和我辨论,当然你不可能将我辩倒,因为我对沈氏法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你只要辩得大家都服你,那你就赢了,而我保证你赢不了。怎么样,敢不敢留下来? 不论如何,各位看完了我的贴,我总是非常感谢的。并希望和各位再见于此。并希望各位能帮我宣传宣传,以使更多的朋友来此相会。

对了,差点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想向各位朋友乞讨一样东西,一样大家都有而且对我很重要的东西:回复。另外,我还建议你收藏此页以方便再阅。

再见了,各位朋友。今天星期二,星期五见,让我们就在这一贴这儿见——我会接着这一贴写下去。

沈氏写作训练法之《记事》部分内容讲座 在讲之前,有几句话要谈谈。

一是请大家先看那篇„只有我能教会你写作文‟的文章,做到心中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再来看这个,就更容易理解些。     二是„只有我能教会你写作文‟这个题目有些狂妄。其实我并不是个狂妄的的人,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才这样做的,别无他意。另外,题目中的那个„我‟是指沈氏写作训练法,不是指我这个人或哪个人。而那个„你‟专指学生。只有学生才写作文嘛,成年人不写作文,他们写文章了。所以,

这个题目正确的说法是:只有沈氏写作训练法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

三是本文题目中的„讲座‟这个词也不好,我是想和大家讨论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并不是以教师的身份教大家。我并不以为我所讲的全都对,其中必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我希望公布出来,大家一同讨论,使之完善。真理越辩越明嘛。

四是本讲座主要探讨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而且重点讲《记事》部分的内容。

在这个讲座上,我希望不仅我在说,大家也都来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如果在论坛上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那么这个讲座就是失败的。

第一讲

内容:怎样将一件简单的事写具体。

文章有很多类,有记叙文,有说明文,议论文,还有其它的,数不胜数。而我们在小学,主要是教记叙文,记叙文又主要分成记事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写活动记叙文等。 在这样多种类的文体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一般来说,我们写作训练,都是从记事记叙文开始的。

那么记事记叙文又怎样写呢?

那就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写事。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就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二: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     1:基本概念:

伯儒行为就是人做事的种种行为的总称。伯儒行为共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伯儒行为句亦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有人也许会提出,会不会有第七种伯儒行为呢?就我的看来,是没有的。或者没有发现吧。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看完讲座再来讨论比较合适。     2:句子的基本形式:

句子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伯儒行为句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规定了每一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这类句子简称句子的基本形式。

我们把不同于句子的基本形式的句子形式称为句子形式的变化式。简称句子的变化式。     就一种句子而言,基本形式只有一种,而变化式有无数种。基本形式并不一定比变化式优越。但作为初学者,写句子还是写基本形式为好。

3:下面举例说明各种伯儒行为和各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     1)动作行为——动作句:     我们是用身体做动作的。

把动作表达出来的句子,叫动作句。

动作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做动作的人,再写动作。

既 动作句=人+动作     例1:老师拿起笔。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老师),再写动作(拿起笔)。

例2:她站在站台上。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她),再写动作状态(站在站台上)。

例3:它仰着头。

解释:人可以做动作,物也可以做动作。物不光指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

我们要指出的是,动作有两类:动态的动作和静态的动作。

动态的动作是指身子或身子的某一部分在运动中。例如:

A:他弯下腰。     B:小明眨眨眼,     C:我按了一下鼠标的左键。

静态的动作,是指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个部分处于某种状态中。此处„状态‟这个词的意思,一般等同于„姿态‟或„姿势‟。例如:

A:我看着显示器的屏幕。      B:小明坐在转椅上。   C:钢笔躺在桌子上。

各位有兴趣,可以在回复中写几个动作句试试看。

我建议你写你正在做的动作。

如果你要教小孩子写句子,你就做一个动作,让他写出相应的动作句来。越小的孩子,就需要越多的练习。

二)看见行为——看见句。

看见行为是用眼睛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眼睛看见了什么写出来的句子,叫看见句。看见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看见的人,再写看见的是什么。

既  看见句=人+看见+物或行为

„看见‟这个词,也可以用„看到‟来代替。 看见行为有两种,一种是看见物,一种是看见动作行为。

例1:他看见在老师手上有支钢笔。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看见‟或„看到‟,再写物(笔)。

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指出物的位置(老师手上),再写物的名称(在物的名称之前,可以写出物的数量[一支])。

例2;小龙看见天上有很多云。 例3:我看到示屏闪着光。 例4:我看见桌上有一杯茶。

这个题目正确的说法是:只有沈氏写作训练法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

三是本文题目中的„讲座‟这个词也不好,我是想和大家讨论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并不是以教师的身份教大家。我并不以为我所讲的全都对,其中必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我希望公布出来,大家一同讨论,使之完善。真理越辩越明嘛。

四是本讲座主要探讨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而且重点讲《记事》部分的内容。

在这个讲座上,我希望不仅我在说,大家也都来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如果在论坛上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那么这个讲座就是失败的。

第一讲

内容:怎样将一件简单的事写具体。

文章有很多类,有记叙文,有说明文,议论文,还有其它的,数不胜数。而我们在小学,主要是教记叙文,记叙文又主要分成记事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写活动记叙文等。 在这样多种类的文体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一般来说,我们写作训练,都是从记事记叙文开始的。

那么记事记叙文又怎样写呢?

那就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写事。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就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二: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     1:基本概念:

伯儒行为就是人做事的种种行为的总称。伯儒行为共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伯儒行为句亦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有人也许会提出,会不会有第七种伯儒行为呢?就我的看来,是没有的。或者没有发现吧。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看完讲座再来讨论比较合适。     2:句子的基本形式:

句子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伯儒行为句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规定了每一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这类句子简称句子的基本形式。

我们把不同于句子的基本形式的句子形式称为句子形式的变化式。简称句子的变化式。     就一种句子而言,基本形式只有一种,而变化式有无数种。基本形式并不一定比变化式优越。但作为初学者,写句子还是写基本形式为好。

3:下面举例说明各种伯儒行为和各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     1)动作行为——动作句:     我们是用身体做动作的。

把动作表达出来的句子,叫动作句。

动作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做动作的人,再写动作。

既 动作句=人+动作     例1:老师拿起笔。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老师),再写动作(拿起笔)。

例2:她站在站台上。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她),再写动作状态(站在站台上)。

例3:它仰着头。

解释:人可以做动作,物也可以做动作。物不光指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

我们要指出的是,动作有两类:动态的动作和静态的动作。

动态的动作是指身子或身子的某一部分在运动中。例如:

A:他弯下腰。     B:小明眨眨眼,     C:我按了一下鼠标的左键。

静态的动作,是指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个部分处于某种状态中。此处„状态‟这个词的意思,一般等同于„姿态‟或„姿势‟。例如:

A:我看着显示器的屏幕。      B:小明坐在转椅上。   C:钢笔躺在桌子上。

各位有兴趣,可以在回复中写几个动作句试试看。

我建议你写你正在做的动作。

如果你要教小孩子写句子,你就做一个动作,让他写出相应的动作句来。越小的孩子,就需要越多的练习。

二)看见行为——看见句。

看见行为是用眼睛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眼睛看见了什么写出来的句子,叫看见句。看见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看见的人,再写看见的是什么。

既  看见句=人+看见+物或行为

„看见‟这个词,也可以用„看到‟来代替。 看见行为有两种,一种是看见物,一种是看见动作行为。

例1:他看见在老师手上有支钢笔。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看见‟或„看到‟,再写物(笔)。

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指出物的位置(老师手上),再写物的名称(在物的名称之前,可以写出物的数量[一支])。

例2;小龙看见天上有很多云。 例3:我看到示屏闪着光。 例4:我看见桌上有一杯茶。

例5:我看到老师走来走去。

解释:先写人(我),再写„看到‟或„看见‟,再写动作行为句(老师走来走去)。

例6:我看到屏幕里的人物瞪着我。 例7:我看见天暗了下来。 例8:小明看见门关着。

各位:„他看着面前的墙壁‟是不是看见句?„他看见前面有一堵墙‟是不是看见句? 注意,看见句,是指眼睛看见了什么。

三)说话行为——说话句。

说话行为是用„嘴‟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说话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说话句。 说话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说话的人,再写冒号,再写话的内容。而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引起来。

既:   说话句=人+说+:+“话” 例1:他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说‟, „说‟字后面要用冒号„:‟,再写话的内容(天气太热了。),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另外,我们要指出的是,这个„说‟也可以是„问‟„答‟ „唱‟„哭道‟„大叫‟„喝道‟„自言自语‟„嘟哝‟……等。 例2:我大吼道:“滚!”

例3:小明唱道:“一条大河……” 例4:他呻吟着:“哎哟哟……”

说话句的形式,对三年级以下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多练习了。

各位,你们何不在回复中,写几句呢,就写两句你们想对我说的话吧。

四)听见行为——听见句。

听见行为是用耳朵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听见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听见句。 听见句的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听见‟或„听到‟,再写听见了什么。

既:  听见句=人+听见+话或声音。

听见行为也有两种,一种是听见话,一种是听见声音。

例1:他听到小明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听到‟或„听见‟,再写听见的话(天气太热了)。注意,话的内容,仍然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例2:我听见妈妈在门外喊:“吃饭啦!”

例3:我听见妈妈在嘟哝:“这孩子,怎么老挂在网上不下来呢,这样下去不得病才怪呢!” 例4:我听见爸爸问:“他现在就没有病吗?”

现在可听见有人讲话了?写下来吧。

例5:他听到“怦怦”的枪声。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听到‟或„听见‟,然后写声音(怦怦)。声音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关于声音加不加双引号,或者是加双引号还是单

引号,现在比较混乱。在我们这里,统一规定加双引号。

例6:小明听见一阵“劈哩啪啦”的声音。 例7:他听到“吱——”的拉拉链的声音。

解释:拉拉链的声音长而不间断,所以用„——‟ 例8:他听到“汪汪汪”的狗叫声。

现在可听到什么声音了,写出来吧。 打字的声音就可以写嘛。

五)感觉行为——感觉句。

感觉行为用什么器官做出的,这个比较复杂。比如味道是用舌蕾品出来的,气味是用鼻子嗅出来的,粗糙光滑是用手触摸出来的,天气的冷热,是用皮肤感受出来的,光泽,则是看出来的。 把感觉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感觉句。

感觉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人,再写„感觉‟(亦可是„感到‟或„觉得‟),再写印象。 既:  感觉句=人+感觉+印象 例1:他觉得很冷。

解释:感觉句的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感觉‟、„感到‟或„觉得‟,再写印象。 例2:小明感觉很害怕。 例3:老师觉得一阵风吹来。 例4:我觉得他很坏。

现在你有什么感觉呢?能不能写出三个来?

六)想行为——人想句。

想行为自然是用脑子这个器官做出来的。 把想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人想句。

为什么不叫„想句‟呢。因为思想这种行为,是人类独有的。

当然现在有人说别的什么也可以想了,现在还未有定论。

人想句的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冒号,再写想的内容。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写出想行为,是比较因难的,因为想行为太抽象了。为了帮助小朋友写出想行为,所以我们对想的内容做了规定。具体规定请大家看例1的解释。而且我们还要求,在记一件事时,一定要有一个人想句在里面。

例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想‟,再写冒号,再写出想的内容(太渴了,我要喝水。)注意,想的内容一般分两句,第一句写做事的原因,第二句写做事的决定。

对于想的内容的规定,是为学生初学写作方便而设定的。因此对于初学者,我们要求他们一定要写想句的基本形式。待练的较熟了,再学习想的扩展式。

例2:我想:太远了,我要坐车去。

例3:小明想:那个人太凶,我不要和他玩。

各位是成年人,或者最小的也读初中了吧,就不需要遵守关于想的内容的规定,脑子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现在你在想什么呢?

4: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的意义:

伯儒行为对于我们理解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伯儒行为句对于我们表现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理解沈氏法的关键,是沈氏法的最基本的概念。沈氏法就是以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各位可能觉得,我讲的太细了,太琐碎了。我也承认有这个问题,但如果你所面对的是小学生,那就非这样做不可的。

来段连话吧:

简述:我看见显示屏上的提示,就写了几句话,传到屏上去了。

我看显示屏上写着:“现在你在想什么呢?”(看见),想:想知道我想什么,好,我告诉你吧。(想)于是,我把双手放在键盘上(动作),“辟里啪啦”一阵响(听见),只见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行字“罗嗦!拿我们当小孩吗?”(看见)我把手从键盘上收回来(动作),右手抓住鼠标(动作),„啪‟的一声(听见),一击左键(动作),看见…… 我写得有点粗糙,还可以写得更细一点,不过刚开始练习,这样也就差不多了。定这一段的目的,是说明„我们做事,是用六种行为来做的。‟ 另外,连话不是作文。

各位是不是也练一段连话呢?

简述:小明玩电脑时,渴了,就喝了一口水。 各位试试吧。就写在回复上,传到网上。让大家看看,和大家探讨一下。

以回复的方式写上„喝水‟的连话。

小明在玩电脑,突然觉得渴了,想:太渴了,我要喝水。于是他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觉得不渴了,放下杯子,接着玩电脑。 和你想得一样吗?

如何表达的具体?

当我们记一件事时,我们只要把做事的每个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写下来,则事就写具体了。 以下举例说明之:

例1:事的概述:小明在看电视,发现要下雨了,于是他把窗子关上了。

请同学们以自己为小明,把这件事做几遍,仔细体会在做这件事时,做了哪些行为。然后把这些行为按正确的顺序写出来。 如下:

小明在看电视,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扭头一看,看见窗子开着,窗外天光昏暗,树枝摇晃,想:要下雨了,我要关上窗子。于是他站起来,

走到窗边,关上窗子。然后他走回沙发,坐下,接着看电视。

讨论:这一段连话,写了„关窗‟这件事。„关窗‟之事是通过做一个一个行为完成的,所以这段连话是由一个一个行为句组成的。

在这段连话中,不算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有六个动作句,一个听见句,三个看见句,一个想句,共有十一个行为句。也就是说,我们做这件事,做了十一个行为,就完成了此事,而我们记这件事,只要把这十一个行为的行为句按正确的顺序写下来,事就写具体了。

为什么不算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们在以后会讲到的。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连话中的很多行为句并不是按基本形式写出来的,大多省略了一些字词。如第二句,基本形式应该是„小明听见“啊啊呀呀”的嘈杂声‟,而在连话中,省略去了„小明‟。这种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的句子形式,我们把它叫做行为句的变化式。通过„省‟来变化句子形式的方法叫省略法。省略法是一种常见的变化句子形式的方法。

„关上窗子‟这个动作句,是比较粗糙的,对于动作的表达有些不清楚,不够准确。但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这样做也就可以了。如果是高年级的同学,这个动作应该写得更细一些才好:他伸出手,抓住窗子把手,一拉,窗子“怦”的一下关上了。

例2:事的概述:小龙在家看电视,觉得渴了,就喝了一口水。

请同学们以自己为小龙,把这件事做几遍,仔细体会在做这件事时,做了哪些行为。然后把这些行为按正确的顺序写出来。     如下:

小龙在看电视,觉得渴了,想:太渴了,我要喝水。他看见茶几上有半杯水,就欠起上身,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觉得不渴了。他放下水杯,倚到沙发背上,接着看电视。      讨论:

要注意:除了前后两句,其它的句子,都应该是行为句。不是行为句,则不具体。

一件事,写得具体不具体,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验证。写出连话后,就照着上面一个行为一个行为去做,看看能不能把事做下来,做下来,说明写得具体。做不下来,就出了问题了。

很明显,以上的两段连话都有些罗嗦,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讲中解决。

第二讲:怎样将一件事写完整? 内容:学习将一件简单的事写完整。

小学的写作教学主要讲记叙文。记叙文有六要素。在作文中,只要把事的六要素交待清楚,事就写完整了。

而在记叙文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本的文体,

所以,我们从学习记事记叙文开始。     一:基本原理。     一):几个概念:初态,尾态,记叙文的六要素,事情的过程,原生态文。

1: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这六项,叫做记事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就是说,在写一件事时,一定把这件事是在什么时间做的、在什么地点做的、是谁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怎样做的、这件事情做成什么样子这六项内容写清楚,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说事写完整了,文章也就不是合格的记事记叙文了。也就是说:当我们把一件事写完整时,写出来的,就是一篇记事记叙文了。

2:就做事而言,所谓的初态,就是人物在做事之前所做的行为或事。所谓的尾态就是人物在做完事后去做的行为或事。所以,初态或尾态,可能是某件事,也可能是某个行为。在同一件事中,初态和尾态,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不一样。我们在写作时,初态和尾态,可以写出来,也可以省去不写。但作为初学者,还是写出为好。     3:所谓的事的过程,包括了事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所以,要注意„事的过程‟和„事的经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 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

记事记叙文,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记事记叙文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规定了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其规定是:第一句,写时间。第二句,写初态,在初态里,把人物和地点交待清楚。第三句,写时间具体化。然后就开始写事的过程,过程就包括了事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写事的尾态。

时间具体化,以„关窗‟为例,指„看着看着‟„看了一会儿‟„正看着‟„突然‟等。之所以要写时间具体化,是因为第一句的时间还不够精确细致。 就记事记叙文来说,我们把不同于文章的基本形式的文章形式称为文章形式的变化式。简称文章的变化式。

就一类文体而言,基本形式只有一种,而变化式有无数种。基本形式并不一定比变化式优越。但作为初学者,写文章还是写基本形式为好。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比较有条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专注于内容,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5:所谓的原生态文,就是把做事时所做的所有的行为,不管有没有用,只要做了,就全写出来,这样写成的作文,就是原生态文。当然,就原生态文也有不同层次的。一件事的原生态文,有的写得相当粗,可能用一百来字就写完了,有的则写得相当细腻,四五百字都嫌少。但无论粗细,我们都认为做到的„具体‟,只是具体的程度不同罢了。

原生态文并不意味着把做事的所有行为都写上了,而只意味着把我们意识到的所有行为都写上去。事实上,无论我们写得多么详尽,总会有一些行为因为我们没有想到而没有写上去,这是无意的„省‟。当然,这些无意识漏掉的行为是不明显的。原生态文不允许漏掉明显的行为。我们在写原生态文时,只能尽可能地减少遗漏而不是杜绝遗漏,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做到无一遗漏。

6:初学者写事,要从原生态文写起。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我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不是写作的初学者,所以不必写原生态文。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的,因为你们从前从来没有学过沈氏法,所以你们对于沈氏法的理论并不了解,如果不认真是学习沈氏法前面的基础知识,训练相应的基本能力,那就不能理解后面的较高深的知识,如果你没有训练出相应的能力,那么,后面的理论,你就是看得懂也做不出。沈氏法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前后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循序渐进,沈氏法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所以要循序渐进。故学习沈氏法,就是成人也应该从头认真学起。

很多高中生,让他们写一事或一物,他们写不具体。像这样的人,多练习一些原生态文是大有好处的。我以为百分之九十的高中生及大学生都需要补上这一课。

如果原生态文写不好,那么,后面的学习就会很困难。

二:例证说明。 例子:关窗

关于„关窗‟的这件事,我们在第一讲中有关于它的一段连话。从把事写清楚的角度来看,这一段连话虽然写得具体,但没有完整的表现这件事。在连话中,没有说明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现在,我把这件事完整而具体地写出来。如下:

关窗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看电视。看着看着,他听到“呼呼呼”的声音,扭头一看,看见窗子开着,窗外天光昏暗,树枝摇晃,想:要下雨了,我要关上窗子。于是他站起来,走到窗边,关上窗子。然后他走回座位,坐下,接着看电视。

讨论:这是一篇记事记叙文,采用了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

在本文中,事的时间(一天下午)、地点(家里)、人物(小明)、原因(要下雨了)、经过(站起来,走到窗前,关上窗子。)、结果(窗关上了)都写明白了,所以此事写完整了。 它当然是具体的。

这样的作文,自然是很呆板的、罗嗦的,读起来没有味道。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讲座中,会讲明解决之道。稍安勿躁。

原生态文有如布,我们要先有布,然后再去做衣服。没有布,哪来的漂亮衣服呢?

各位有兴趣,可以将„喝水‟以记事记叙文的基

本形式写出来,做到完整、具体。

前面有一段„老师打人‟的连话,也可以写成记事记叙文。

第三讲:原生态记事记叙文写作步骤如何? 内容:学会写记事记叙文的一般步骤。

一:一般来说,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我们要要求他们按照如下步骤去做。     一):当我们要写一件事时,第一步要先确定事的六要素和初态尾态。这一步骤称为做准备。以下举例说明之。      二):在确定的六要素和初尾态之后,我们还要对事的具体过程(原因,经过,结果)了解透彻。也就是说,要在脑子里有事的过程的录相,这个录相越详细,我们根椐它写出的作文就越详细,这个录相越清晰,我们根椐它写出的作文的意思就越清晰,如果这个录相是粗糙的,或是模模糊糊的,我们就不能指望写出准确具体形象的作文。所以,我们在写作文之前,要做到脑子里有一个清晰而详细的关于事的录相,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对事的过程进行推步。所谓的推步,就是把做事的一个一个伯儒行为找出来,并排出正确的顺序以理顺这些伯儒行为之间的关系。

推步的其目的是在脑中建立一套事的录相。 我们不是因为眼前有事物就能写出文章来,而是因为我们脑子中有事物的录相,我们才能写出文章来。     三):当脑子里有了事的录相资料后,在我们写作时,就像放电影一样把脑子的录相资料重放出来,这样,我们一边观察脑子里正在放的行为,一边写出相对应的行为句来。

所以,我们写记事记叙文,要分三步走:做准备,推步,写作文。

其中,推步就是录相过程,解决的是内容问题。写作文,就是文字表达过程,我们形象称之为放录相写作文,解决的是形式问题。而做准备,是我们对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观照。通过做准备,我们对事有个大致的了解,有个概念。

二:以下我们举例说明之: 例子:《喝水》

简述:小王口渴了,就喝水。

学生要根据简述,对事的大概进行设计,确定六要素和初尾态。 一:做准备。 初态:看电视。 时间:星期天上午。 人物:小王。 地点:家里。 原因:渴。 经过:—— 结果:不渴了。

尾态:看电视。     二:推步。

让学生根据简述,反复地把此事做几遍,体会自己做了哪些行为,排列顺序如何,以便在脑子里建立一个清晰的录相。     三:写作文。                           喝水

星期天上午,小王在家里看电视。看着看着,他觉得渴了,想:太渴了,我要喝水。他看见茶几上有半杯水,就欠起上身,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觉得不渴了。他放下水杯,倚到沙发背上,接着看电视。     讨论:

这篇记事记叙文是具体而完整的。     学生可能不明白„欠起上身‟的意思,所以在写本作文之前,老师在练习句子时,要表演这一动作,并教学生如何表达这一动作。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每一次课的前几分钟,专门练习写一些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句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比较顺利了。

很明显,这样写出的作文,很有点罗嗦。这个问题,在下一讲中解决。

各位有兴趣,可以照着以上的例子,写出《倒水》《穿外衣》这三篇作文。

„倒水‟简述:小明渴了,就到饮水机那儿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穿外衣‟简述:小明冷了,就拿衣架上的一件外套穿上。

《倒水》的写作过程: 一:做准备: 初态:玩

时间:星期六下午 地点:家里 人物:我 原因:渴

经过:——(因为经过包含很多行为,故在此不写)

结果:倒了一杯水。 尾态:喝水。 二:推步:

多做几遍,看自己做了哪些行为,再写出来。 如果教小孩子,那么大人做几遍,帮他分析都做了哪些行为,让他一个一个行为印在脑子里。 三:写作文:

倒水

星期六下午,我在家里玩。玩着玩着,我觉得渴了,想:太渴了,我要倒杯水喝。于是我跑到饮水机前,拿起一只塑料杯,放到冷水水龙头下,按下开关,水“哗哗”地流进杯子里。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杯里的水快满了,就松开开关,水停了,我拿起水杯,喝了起来。     你写对了吗?

第四讲      如何扩展篇幅——加偶然行为 内容:学习扩张篇幅的方法——加偶然行为。

一:基本方法:在写作中,篇幅是不重要的,但是因为学校的作文常常要求有一定的篇幅,所以在这里,我们讲一下扩展篇幅的方法。

扩展篇幅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的有加偶然行为,加转折,加结尾这几种。当然也还有别的方法。     二:必然行为和偶然行为。

人是通过做行为来做事的,但有些行为是做事非有不可的,少了这些行为,事就无法做下去,这样的行为,叫必然行为;有些行为在做事中,可以有,也可以无,没有,事也可以做下去,这样的行为,叫偶然行为。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文章需要增加的篇幅不多,加偶然行为就可以了。

增加的偶然行为,要和要记的事有关,不能乱加一些与事无关的行为。

我们在写作文之前,先写个提纲。所谓的提纲,就是一句话,我们用一个字或二三个字来代表。这样,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事理顺,既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又明确了细节

在写作文之前,花几分钟写个提纲是大有好处的,如果你的思路不对,在提纲中就可以看得出,可以及时改正。否则,文章写了一大半,才发现有问题,改也来不及了。

三:举例说明: 例子:起床

简述:早上,小明起床了。 1:只有必然行为的《起床》。

提纲1:睡***醒——想——睁——掀——下床——拿——穿——走。

注意:„***‟这个符号表示时间具体化,在此,表示„忽然‟。

起床(1)

星期三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忽然,他醒了,睁开眼,想:时间到了,我要起床了。他掀开被子,下了床,拿起衣服,穿上,走出卧室。(67字)

2:加了大量偶然行为的《起床》。

提纲2:睡***叮——醒——睁——扭——看——想——伸——按——不响——坐——懒腰——哈欠——掀——下床——穿鞋——走——拿——穿——叠——走。

起床(2)

星期三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正睡着,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他醒了,睁开眼,扭头一看,已经七点了,想:时间到了,我要起床了。他伸出手,一拍闹钟,闹钟哑了,他坐起来,伸个懒腰,打了一串哈欠,掀开被子,下了床,穿上拖鞋,走到衣架边,拿起衣服,穿上,又走回床边,叠好被子,便走出卧室。(141字)

讨论:通过加偶然行为,使文章的篇幅扩展

了,内容也丰富了。

通  知

各位网友,一过网友建议我向„不死之神‟学习,也招几个学生教一教.我也有心以实际的教学效果来证明沈氏法的价值.所以决定招几个学生教一下.

开班的地址:腾讯QQ——论坛——教育论坛——作文课堂

开班的帖子题目:免费教你写作文:沈氏写作训练法之《记事》讲座,作者:塔塔

开班时间: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在星期六的什么时候,各位可以提出意见来)     招生对象: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开课以后,不再招生)

另外,也欢迎广大的网友参与。

第五讲:如何突出重点?

内容:简单的详略省

原生态文是无重点的,因此比较罗嗦。这

一讲,我们来初步解决罗嗦的问题。

一:写作原理:做一件事,是有许多行为的。当我们写一件事,有些行为可以写,有些行为则没有必要写。写不写,要看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凡有利于达到写作目的行为,就写上去,这是详写,凡无助于达到写作目的行为,就可以略写或省掉不写。

一般来说,写记事记叙文,或是只是为了把事写清楚,或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或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现在,我们只谈第一种。

二:详略省的基本原则:

1:初态和尾态一般略写,有时省。

2;事的主要部分的行为要详写,次要部分的行为要略写或省。

3:主要人物的行为要详写,次要人物的行为要略写或省。

以上的原则,是指以把事表达清楚为目的记事文。这类文章,感情的表达或中心思想的表达不是文章的目的。

我们把只讲清楚事为目的的写作称为„记事‟。如果文章要求表达感情或中心思想,那就叫„记事情‟。

记事的文章,自然有些呆板;而记事情的文章,就生动了、深刻了。

三:相关概念解释:

详写:把事的行为写出来的写作方法。

略写:就是一句话把一件事写完了。如„喝水‟一事,详写要写十来句,而略写就是:他喝了水。 省:就是干脆什么都不写,提都不提了。

在记事记叙文中,一般有三种句子,第一种是伯儒行为句,是详写;第二种,是略写句或写

事句,也就是略写;第三种是专门句,比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的句子。

介绍时间的专门句如„写了一会儿‟„看着看着‟„正跑着‟„突然‟„下第一节课时‟„一天上午‟„昨天晚上‟„这是十一月的一天‟„今天是十二号‟„刚走到天门超市正门的时候‟……等。

介绍人物的专门句如„他叫王小明。‟„他十二岁。‟等

介绍地点的专门句如:„这里是园岭七十八栋202号。‟„那是地王大厦‟等。

当然,这种分类法只在记事系统中才有效。所谓的记事系统如记事记叙文、写人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活动记叙文、故事、戏剧、小说等。

以下举例说明之:

例1:以《关门》为例,学习如何略写,学习怎样省去行为。 A:《关门》之原生态写法:                             关门

今天上午,老师在教室里批作业。批着批着,听见一阵“忽啊吾呀”的嘈杂声,觉得很烦,回头看,门开着,想:太吵了,我要关门。他放下笔,站起来,走到门前,轻轻地关上门。觉得安静了,便回到座位坐下来,拿起笔,接着改作业。 B:《关门》之略写:老师关了门。 C:有详略的写法:                             关门

今天上午,老师在教室里批作业。批着批着,他听见一阵“忽啊吾呀”的嘈杂声,觉得很烦,他发现门开着,想:太吵了,我要关门。他站起来,走到门前,关上门,觉得安静了。他便接着改作业。

讨论:和原生态A文对比,我们会发现C文省去了:„他回过头‟, „他放下笔‟,„便回到座位‟„坐下来‟,„拿起笔‟这五个行为。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便回到座位坐下来,拿起笔,接着改作业。‟这几句略写成„去接着改作业。‟

这样写出的作文,不再是原生态文了。但它仍然是„具体而完整的‟的写作特点,同时又有了新的写作特点,即它还具有„有详有略或有主有次或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我们要指出的是,现阶段的详略省处理是相当粗糙的。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写出的文章就越来越简洁而不失具体了。

例2:《拿笔蕊》和《换笔蕊》                       拿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写字。写着写着,写不出字来,他拧开笔筒,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是没有水了,他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拿支新的换上。于是他放下手中一切,站起来,走到放笔蕊的柜子前,拉开抽屉,看见放笔蕊的盒子,打开盖子,取出一支新笔蕊,盖上盒盖,关上抽屉,便去换笔蕊了。

讨论:本文的重点在„拿‟。本文的尾态是换笔蕊。

换笔蕊

简述:小明写字时,发现笔蕊没水了,就换了一支新笔蕊。     一:做准备。     二:推步。

提纲:写***不——拧——抽——没水——想——放——站——走——拉——看——开——取——盖——关——走——坐——拿——插——拧——划——有水——把旧笔蕊扔进垃圾桶中(此句是略写)——写。 (《换笔蕊》的原生文,请大家看最后的附录)     三: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换‟,所以取新笔蕊的部分可以略写,也就是把„放——站——走——拉——看——开——取——盖——关——走——坐——拿‟略写成„拿来一支新笔蕊‟。另外„把旧笔蕊扔进垃圾桶中‟也是略写。     四:写作文。                            换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家里写作业。正写着,笔写不出字了,他拧开笔简,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没水了,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换一支。他找来一支新笔蕊,插进笔筒中,拧上笔头,在纸上画了两下,有水了,于是他又接着写作业。

讨论:此文具有„具体、完整和突出重点‟的写作特点,但不具有„生动活泼,中心思想突出„的特点。     当然,这样的详略省简还是比较粗糙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讲,也就差不多了。我们现在的详略省,只是针对事本身来讲的,以后,我们记一件事,除了要把事介绍清楚,还要讲清人物的个性情绪以作者的感情,或者还要讲清事的意义,那时,详略省的标准又不大一样了。    另附《换笔蕊》的原生态文请大家和上文对照:

附录:

换笔蕊

一天下午,小明家里写作业。正写着,笔写不出字了,他拧开笔简,抽出笔蕊一看,原来没水了,想:笔蕊用完了,我要换一支。于是他放下手中一切,站起来,走到放笔蕊的柜子前,拉开抽屉,看见有放笔蕊的盒子,打开,取出一支新笔蕊,盖上盒盖,关上抽屉,回到座位坐下,拿起笔筒,把新笔蕊插进去,又拾起笔头拧上,在纸上画了两下,有水了。他拿起旧笔蕊,站起来,走到垃圾篓边,把旧笔蕊扔进垃圾篓中,又走回座位坐下,又接着写作业。

三):以上的作文,篇幅都不够长,所以可以把两个转折都加进起床(2)去,就写出如下作文:                                              起床(5)

星期六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正睡着,

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他醒了,睁开眼,扭头一看,已经七点了,想:时间到了,我该起床了。正要起来,又想到:今天是星期六,不上学,我干吗要起来?再睡一会儿。他伸出手,一拍闹钟,闹钟不吵了,他翻个身,闭上眼睛,接着睡。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妈妈进来了,看见小明还在睡,问:“明明,怎么还不起来,快起来。”小明说:“今天不上学,我要多睡一会儿。”妈妈说:“今天你还要上补习班,快起来。”小明不动,说:“我不要上补习班,我要睡觉。”妈妈生气了,走到床边,扬起手,对准小明的屁股,狠狠打下去,“啪”的一声,小明觉得屁股痛,大叫:“不要打了,我起来,起来了。”他赶紧爬起来,睁开眼,坐起来,伸个懒腰,打了一串哈欠,掀开被子,下了床,穿上拖鞋,走到衣架边,拿起衣服,发现衣服是脏的,他叫起来:“妈妈,我的衣服脏了,给我拿干净的衣服来。”

一会儿,妈妈拿着一件衣服走进来,小明一看,说:“这件衣服我不穿。”妈妈说:“为什么呀,这件衣服很干净呀。”小明说:“这件衣服不好看,我不穿。”妈妈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你,你穿上去很漂亮。快穿上吧,要迟到了。”小明说:“不穿,不穿。上次我穿这件衣服到学校里,别人笑我是个女孩子。我死也不穿,给我换一件!”妈妈只好另外拿一件,小明看了,觉得这件可以,就接过衣服,穿上,又走回床边,叠好被子,便走出卧室。(570字)

讨论:小明做„起床‟这件事,出现了两次意外,使„起床‟这件事不能向预定的方向发展了,通过两个转折,解决了意外,使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事又可以向预定的方向发展了,最终完成„起床‟这件事。

二:例证说明。 例子:《起床》     一):转折1的简述:小明醒了又睡,妈妈逼他起床。

我们在第四讲的《起床》(2)的基础上加转折1,得《起床》(3)。     《起床》(2)的提纲:睡***叮——醒——睁——扭——看——想——伸——按——不响——坐——懒腰——哈欠——掀——下床——穿鞋——走——拿——穿——叠——走。

在此基础上,加转折1,加在提纲中„想‟行为之后。

转折1提纲:坐——想——伸——按——不响——闭——倒——睡***门开——妈进——妈问——答——妈说——说(赖)——妈气——走——扬——“啪”——打——明痛——明叫——睁——                   起床(三)

星期六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正睡着,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他醒了,睁开眼,扭头一看闹钟,已经七点了,想:时间到了,我该起床了。他坐起来,又想到:今天是星期六,不上学,我干吗要起来?再睡一会儿。他伸出手,一拍闹钟,闹钟的铃声停了,他闭上眼睛,倒下身,接着睡。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妈妈进来了,看见小明还在睡,问:“明明,怎么还不起床?快起来。”小明说:“今天不上学,我要多睡一会儿。”妈妈说:“今天你还要上补习班呢。快起来!”小明不动,说:“我不要上补习班,我要睡觉。”妈妈生气了,走到床边,扬起手,对准小明的屁股,打下去,“啪”的一声。小明觉得屁股痛,大叫:“不要打了,我起来,起来了。”他一下子爬起来。

他睁开眼,伸个懒腰,打了一串哈欠,掀开被子,下了床,穿上拖鞋,走到衣架边,拿起衣服,穿上,又走回床边,叠好被子,便走出卧室。(357字)

请与《起床》(2)比较:                            起床(2)

星期三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正睡着,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他醒了,睁开眼,扭头一看,已经七点了,想:时间到了,我要起床了。他伸出手,一拍闹钟,闹钟哑了,他坐起来,伸个懒腰,打了一串哈欠,掀开被子,下了床,穿上拖鞋,走到衣架边,拿起衣服,穿上,又走回床边,叠好被子,便走出卧室。(141字)

讨论:

1:当我们加转折时,转折的一些内容可能和原文内容有冲突,所以有必要对原文进行修改。如在本文中,时间由„星期三早上‟改为„星期六早上‟。还有一些行为的次序的改变了,一些行为消失了,一些行为的内容改变了。

2:在这个转折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是主要人物小明,因为„起床‟这件事是他做的。一个是次要人物妈妈。我们在详略省初步中曾讲过,次要人物的行为要略或省,但此文中,却讲了妈妈的一些行为,似乎不合以前讲的详略省原则,所以在这里要解释一下,次要人物的一些行为,因为和主要人物有直接关系,所以要详写,因此妈妈和小明的对话,妈妈打小明,这些行为都要详写了。但次要人物的行为和主要人物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略写或省,如妈妈离开房间的一系列行为,就省掉不写了。最后,因为文章较长,所以,我们把它分成三段。

3:转折1的原因是小明又睡,造成„起床‟的中断,经过有很多的行为,结果是小明又开始起床了。这表示小明又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了。

二):我们还可以加另个一个转折——转折2,加在起床(2)提纲中„拿‟行为的后面。

转折2简述:小明发现衣服脏了,就要妈妈给他换了干净的衣服。

转折2提纲:——脏——叫***妈进——拿——递——看——不好——说——妈问——答

——妈说——发脾气——拿——看——好——接——

起床(4)

星期三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正睡着,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他醒了,睁开眼,扭头一看闹钟,已经七点了,想:时间到了,我要起床了。他伸出手,一拍闹钟,闹钟的铃声停了,他坐起来,伸个懒腰,打了一串哈欠,掀开被子,下了床,穿上拖鞋,走到衣架边,拿起衣服,发现衣服是脏的,他叫起来:“妈妈,我的衣服脏了,给我拿干净的衣服来。”一会儿,妈妈拿着一件衣服走进来。小明一看那件衣服,就说:“这件衣服我不穿。”妈妈说:“为什么呀,这件衣服很干净呀。”小明说:“这件衣服不好看,我不穿。”妈妈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你,你穿上去很漂亮。快穿上吧,要迟到了。”小明说:“不穿,不穿。上次我穿这件衣服到学校里,别人笑我是个女孩子。我死也不穿,给我换一件。”妈妈只好另外拿一件,小明看了,觉得这件可以,就接过衣服,穿上,又走回床边,叠好被子,便走出卧室。(356字)

讨论:

1:转折2的原因是衣服脏了,造成„起床‟的中断,经过有很多的行为,结果是妈妈给小明换了新衣服,使„起床‟可以继续下去。

2: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一下次要人物妈妈的行为的详略省,和小明有直接关系的,都详写了,没有直接关系的,如妈妈第一次拿衣服,离去,都省掉不写,而第二次换衣服,只是略写。     3:在对话中,大可以夹杂着一些偶然行为,如动作,看见的,感,想之类的。我们在写作文中,如果老是一种行为,那未免有些单调,最好是六种行为均衡。我们看那些三流作品,就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其中的话特别地多,但是其它行为就很少,这样,六种行为不均衡,就显得单调了。说话有利于介绍一些情况,但对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绪的作用,却是有限的,且难掌握。

沈老师说专门教作文,我猜您大概是搞作文培训的。我非常佩服沈老师的钻研精神,但你既然要别人挑刺,那我就不客气了。   这套方法老实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第一,你们构建的理论基础还太过薄弱。

第二,作文是需要厚积薄发的,这种可操术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立竿见影,是没有营养的‚方便面‛。 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钦佩李吉林(情境教育)、窦桂梅、王崧舟、薛瑞萍、高子阳等老师的原因,他们是真正地给学生打下了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终身学习的底子。

第三,你们所创立的‚伯儒行为句‛,广

西南宁《华苑快速作文》早在10多年前就有

了,不过他们的叫做‚人动句、人看句、人说句、人想句、人听句、人感句‛换汤不换药而已。而且我详细地研读了华苑快速作文这套方法后,他们的比‚沈氏作文教法‛更体系化(分为6个级别),更具有科学性,理论体系也构建的比较完整。

第四,这里提到的转折的方法,与北京市‚郑北京教作文‛里面的找‚作文点‛是一样的。而且他的教学风格还赋予了幽默的成分在里面,学生也很是爱听。      第五,部分内容与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里面所介绍的相同。    以上所说,各位老师如不信,可以买来相关书籍研读,一看便知。

答‘baitianjue’书

这个回复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很喜欢‘baitianjue’先生这种很不客气的态度。这是讨论问题的正确态度,所以我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了。

关天您的第一段:您能猜到我是搞作文培训的,一猜一个准,让我矍然一惊。我以为你认识我,接着我便释然了,天下的聪明人多了。您就是一个聪明人啊。就我来说,有了沈氏写作训练法,我要是不搞作文培训,我便是个傻瓜了,所以,我不但有一点您佩服的钻研精神,我还有一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我的亲朋们更佩服我这一点。没有法子呀,人总得适应社会不是。但我适应社会有一个底线,就是不抄袭别人的成果。

关于您的第二段:老实讲,我认为您下结论有些轻率了。您所看到的,不过是沈氏法的十分之一的内容还不到。我们总不能根据大象的一只耳朵来描述大象的整体吧,您以为呢?您的‘第一’让我感到惊奇,因为我不知道以往的作文教学还有什么‘理论基础’,如果真有什么理论基础,那为什么现在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内容又如此零碎而无头绪呢?当然,理论基础也许是真有的,比如那个《文心雕龙》可算是一个吧,但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又有何帮助呢?我是不知道的。还有什么呢?吕叔湘?或者……难道……竟是‘三个面向’或‘三个代表’?

关于您的‘第二’,我以为,教学方法嘛,就要有操作性,没有操作性,不过是空洞的理论,说得再好听,又有什么用呢?您承认我这个‘操作术’有立竿见影之效,这又一次证明了您的聪明。可沈氏法也没有说要速成呀,沈氏法从来不承认速成论,倒是《华苑快速作文》却打出了‘快速’的大旗,而我是从来不看号称‘速成’那一类的书的,太浅薄。我的看法是,就目前来讲,中小学没有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所以老师们就是教五年,十年,学生都学不会写作文的,我看就是教二十年,学生也学不会,就是让学生学一辈子,他们仍然学不会。而沈氏法可以保证他们在中小学可以学会写作——绝大部分学生能写出合格的各类文章,这难道不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吗?用沈氏法教学,正如教数学一样,沈氏法的教学效果,也如数学的教学效果一样,是可以预见的。现在的语文老师教作文,他能对教学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吗?至于说到‘精神底子’这个东西,它不是写作教学的内容,而是人文教育的内容。当然,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的理念是‘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所谓的‘精神’所以,中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向来侧重于精神那一面,而对写作的理论与技法比较轻视。现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理念还是内容解决了,文章就自然而然地写出来了。可惜,这个理论到了学生那里,就出现了内容总是理不清的现象,自然也就没法‘自然而然’了,于是他们就拼命地想法解决内容问题,可是内容问题竟老是理不清,一年理不清,五年还是理不清,学生高中都毕业,还是理不清。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这种教学理念是不对的了,复何多言?至于你提到了那几位‘特别钦佩’的老师,我不太了解他们的情况,所以我不能谈什么。但我以为,一个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绝大部分老师都可以操作并能取得预计教学效果的方法。如果一个教学方法在某个人用起来就很有效,其它人用起来就不成功,那不能说这个方法有教育学上的意义,因为它是不可复制的。您认为呢?我觉得沈氏法最大的优点是,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学会教,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沈氏法的帮助下,取得写作上的进步。我有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朋友,从我这儿学习了沈氏法,回去教他的儿子,有很好的效果,已经教了一年多了。当然,初中的、高中的内容他是学不会的,但小学这一部分的内容,他是可以学会教的。如果说,你谈到的那几位老师是‘阳春白雪’,那沈氏法,就是‘下里巴人’了,‘下里巴人’自然没有‘阳春白雪’那样高贵,但好在它是人人可以享受的。中国的人均GDP还不高,多搞点‘‘下里巴人’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您认为我说得对吗?另外,我要强调,我是赞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也不反对‘厚积薄发’,但终身学习主要是指自学,并不是要老师教他一辈子,而‘厚积薄发’主要指内容方面的厚积薄发,但写作技术,那是要练熟的,以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我想,您大约也同意,现在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令人不满的,学生老师齐努力,效果却很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是存在着问题。所以我们要研究,都存在着些什么问题,一个一个地搞清楚,找到适当的办法去解决之。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一个面盆里乱搅一通,梦想找到一种办法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世上并不存在这样的方法。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的问题,要用内容的方法去解决,形式的问题,要用形式的方法去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写不出作文,不是有一个问题,而是有十几个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不要想写出作文来。而且,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是分阶段的,同时又依赖于相关问题的阶段性解决。写作文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各种因素互相纠缠,要搞清楚,需要一点哲学训练。所以,解决写作教学难的问题,第一步是找出问题。连遇到什么问题都搞不清,怎么可能解决问题呢?我觉得,作文教学现在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互相纠缠,难以分辩,而现在大部分人,甚至没有把这些问题区分开来,一一处置。所以我感到您现在拿在手里的,是一个问题包,我建议您把这个包打开,看看面里都有哪些问题。当然,我的感觉有可能是错的。不管怎么样吧,您要学会蒸馒头,不能拿一块面团傻看,那是学不会的,您要搞清里面除了面粉,还有啥?还有

小苏打吧,放点糖您不反对吧,但我觉得放点盐可能会更好。对了,面团里还有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千万不能忘了,忘了,别想吃到馒头了,那就是水,水是很重要的。还要掌握发酵的温度和时间,还有蒸馒头的手工技巧,和面你会吗?揉面呢?还有切面?算了,不讲这个了,因为我不是教蒸馒头的老师。当然,这是做馒头的老法子,现在不这样做了,都放酵母了,水还是有的。又当然啦,作文不是蒸馒头,而且我也不打算教学生做馒头(对社会实践课来讲,这是一个不选的选题,您认为呢?),我不过是打个比喻罢了。看,做馒头都涉及到这么多的问题,何况写作文呢。大脑可是一个神秘的复杂的系统呀,问题多着呢。

关于您的第三段:我得承认我是孤陋寡闻的,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有《华苑快速作文》这么一家之言,而且十年前就有了,看来我得找来看看了。不过沈氏法的历史更长,我的父亲在三十年前,就弄出了‘人是用种种行为做事’的这个命题,那时我还在读初中呢。我想那时只是沈氏法的萌芽时期。九二年前,我父亲在师范学校教书,也曾找了、一些邻居的小孩教作文,那时,沈氏法的基础就差不多出来了。九二年后,我父亲退休了,就在全国推广他的作文教学的方法(那时不叫沈氏法),那些学校给他的聘书还在,而当年的教案,到这些学校一查便知。比如出了个禹作敏的那个大邱庄的小学,我父亲专门在那里做过作文教学实验的。九五年,我父亲到了深圳,也在学校教过,也在社会培训单位教过。教过的学生多了,接触了老师也多了。或者他说给别人听的——他是好为人师的,或者他从别人那儿得到了什么启发,这都正常。我们的亲戚朋友一大堆,谁不知道沈氏法呢,谁又没有为沈氏法提供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呢?谁又没有帮我们宣传过沈氏法呢?所以沈氏法的早期内容为人所知,亦很正常矣。另外,真理之光,不是专对我们沈氏父子放射的,她的光芒也会照射到别人身上去,所以有其它的人感受到真理并说与人知,亦很正常矣。我们沈氏父子可没有垄断真理的权利呀。不过我父亲从来没有说过六种行为是他借别人的,他的这一套作文教学方法,形成时间远过十年,自然

不可能从未发表的书上借到。您要是不提这本书发表有十年之久,我简直就要起小心之心了。不过你说是此书发表十年,那自然就是十年了。我应指出的是,我父亲对六种行为的命名,一直是‚人动句、人看句、人说句、人想句、人听句、人感句‛的。(别人竟也用这个?而且也是六个,一模一样,真叫人不能不费思量,我都有些小心眼,何况别人乎?不过,大浪淘沙,时间会证明一切,而这个时间,不会拖很久的,绝不可能超过十年,那太长了。)我开始教作文时,也用这样的命名法,只是后来又重新命名,因为我的汤我的药是与他人不同的,我觉得那个‘人’不准确。难道只有人才能做各种行为吗?狗也会跑呢,而且——唔——您不反对‘鹦鹉学舌’吧。当然,教小学生,用‘人’也没什么不好,小学生嘛,讲得太精细了,反而会把他们的小脑袋弄糊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来教学。至于‘《华苑快速作文》比‚沈氏作文教法‛更体系化(分为6个级别),更具有科学性,理论体系也构建的比较完整。’云云,我不了解《华苑快速作文》,所以不能作答。但我觉得,沈氏法基本上解决了中小学的作文教学问题,如果《华苑快速作文》真的比沈氏法好,而且它又诞生十年之久,我要说,它应该早就天下皆知并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了。但我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为什么呢?大概它遇到了和氏璧的命运了吧。但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只要它是真理,总有一天,会得到天下承认。公道自在人心。我有个要求,就是希望您能把《华苑快速作文》的内容贴到上面来,让我看看,也让大家看看。我真的很想看看呀。它真的和我的有些一样?但我在网上查不到书中的内容,只知道是南宁的一位叫袁刚的教授发明的。不过我猜想,既使这个教法和沈氏法的部分内容相同或相似,那也只是我父亲所研究的内容,至于我的内容,我想它是不会有的,因为沈氏法正式确立的时间是二零零四年的一个周六的下午,地点在深圳梧桐山那个长长的隧道里,那时,我坐着208路共公汽车回家,突然一下子,我就把中小学作文教学这一套东

西想清楚了,我立刻就知道我在那一刻碰到了什么。你谈过恋爱吧,当你没有找到真命天子前,你不知道你的真命天子是什么样的,你可能会想一想,但你还是心里没有底。但是当她出现在你眼前时,你立刻就知道了,就是她了!是的,我在那一刻立刻就知道了,就是她了。她就是沈氏法。所以我看到你的‘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评语,不禁火冒三丈,然后就有些寂寞,然后就写了这么多的文字。写到这里,我觉得我的反应可能过度了,您有权有您的看法嘛。沈氏法是吾家宝,我不能指望人人都以她为宝。也许我是在敝帚自珍吧。我这个敝帚虽然‘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这正是她的优点,她可以人人会用,她可以扫去写作教学的种种迷雾。我本人再次恳求你,你既然对《华苑快速作文》有详细地研读,必对其内容是清楚的,请你将它的内容介绍出来。以便我比较,也使大家有个比较。当然,我要去找这本书看看,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出十年之久,又未哄动天下,怕是难找的,好在您是了解的,就麻烦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再三恳求。 关于您的第四段:我不打算说什么了,因为不清楚那个‘作文点’是怎么回事儿,无法说什么,而且我又确实不够幽默,所以我在此只能不幽而默了。

关于您的第五段: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我不知道你指的‘部分内容’是什么内容,我希望您能明确地指出来。同时,您为何不在此介绍一下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我想,来此的朋友们,都抱着学习的目的,如果有好东西,他们一定会欢迎的,并对发布好东西的人充满感激的。当然,我无意在网上收集网友的感激。因为沈氏法已近尾声,要出书了,所以我在网上发布一点东西,造造声势,也希望在此交几个朋友,仅此而已。

我赞同你最后一段发出的呼吁,我希望大家去找那些书来看看,比较一下,也介绍到这上面来,以便大家了解。否则,我就更不幽默了,而且简直要幽怨了:我闭门造车,连二门都不曾出去过,何时拿了别人的木料?当然,我并不担心,因为沈氏法的发展长达三十多年之久,在这样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资料,还有大量的人可以证明我们的努力。我参与作文教学后,一直在写研究笔记,这些笔记能很好地证明沈氏法的形成过程。万里长征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造假者,也只能在终点印上自己的脚印,他却没有法子把他的脚印印到那万里征途中。您说是不是?

从你的回复中,我看出你对作文教学的各家流派都很熟悉,在此,我向您表示特别的钦佩。因为我没有做到这一点,可怜我,孤陋寡闻,闭门造车,还沾沾自喜于彻底地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束缚,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谁知这片新天地,却与旧的有千丝万缕之联系。然而我并不沮丧,新的知识大厦中,用了旧房的片砖只瓦,又有何奇怪?就是我用的砖瓦都是旧的,但我盖的大厦却是新的,能住人的,也算是我对社会有所贡献了,对不对?更何况,我们用的砖瓦都是我们自己造的或改造旧砖瓦,一部分是我父亲供应的,一部分是我弟弟提供的,一部分是我自做的,而整体构建是我做的。当然,我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我们用的泥土还是旧的,不承认这一点,那就不是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态度,但这又如何呢?连牛顿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便何况我区区沈老二乎?我再打个比喻,以前的作文教学,那叫一地鸡毛,但我们总不能直接把鸡毛盖上身上保暖吧,因为我们不是鸡,是人。我呢,就弄来个被套,选些鸡毛塞到被套里缝好,这样,才有被子盖。您总不能说我剽窃了鸡的毛——虽然我有点词不达意,但我肯定您一定明白我的意思——您那样聪明。当然,有人就是不愿盖被子,非要直接把鸡毛盖在身上,把自己打扮的如同一只高傲的公鸡,我也只能尊重他的意愿了。愿天可怜他,正是年末天寒地冻时,不要冻坏了他这个只讲风度不讲温度的家伙。

当然,大家看了我已发布的这些内容,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我以为很正常。我现在发布的,只限于《记事》这一部分,而且还是小学版的《记事》部分的内容,而且我发布的只是教法,而基本理论部分没有涉及,因为对小学生,没有必要讲这些。大家有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没啥稀奇的。从大家

回复的内容看,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沈氏法是机械式的训练,如八股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虽然我不能同意这样的看法,但我并不打算辩解,反正我的书也快出来了,大家到时看书吧。我相信,当大家完整地了解了沈氏法,就会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的。我以为,能正确地判断沈氏法价值的,只要高中文化水平就够了,并非一定是专家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也是沈氏法的最大优点——大众化。

沈氏法有什么理论基础吗?沈氏法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当然它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前人的成果对于沈氏法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唯物辩证法》,练一练《形式逻辑》,琢磨琢磨八股文,复习复习《平面几何》,那对理解沈氏法是很大有帮的。                                我觉得您的回贴是很好的,而且我欢迎有更多的这样的回贴出来,唯有这样的态度,才能把问题搞清楚,所以在此处,我向您表示感谢。另外,请您不要在乎我的文章的风格,我一写文章,就走到尖酸刻薄的路子上去了。              二〇〇七年一月一日星期一

三):以上的作文,篇幅都不够长,所以可以把两个转折都加进起床(2)去,就写出如下作文:                                        起床(5)

星期六早上,小明在卧室里睡觉。正睡着,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他醒了,睁开眼,扭头一看,已经七点了,想:时间到了,我该起床了。正要起来,又想到:今天是星期六,不上学,我干吗要起来?再睡一会儿。他伸出手,一拍闹钟,闹钟不吵了,他翻个身,闭上眼睛,接着睡。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妈妈进来了,看见小明还在睡,问:“明明,怎么还不起来,快起来。”小明说:“今天不上学,我要多睡一会儿。”妈妈说:“今天你还要上补习班,快起来。”小明不动,说:“我不要上补习班,我要睡觉。”妈妈生气了,走到床边,扬起手,对准小明的屁股,狠狠打下去,“啪”的一声,小明觉得屁股痛,大叫:“不要打了,我起来,起来了。”他赶紧爬起来,睁开眼,坐起来,伸个懒腰,打了一串哈欠,掀开被子,下了床,穿上拖鞋,走到衣架边,拿起衣服,发现衣服是脏的,他叫起来:“妈妈,我的衣服脏了,给我拿干净的衣服来。”

一会儿,妈妈拿着一件衣服走进来,小明一看,说:“这件衣服我不穿。”妈妈说:“为什么呀,这件衣服很干净呀。”小明说:“这件衣服不好看,

我不穿。”妈妈说:“这件衣服很适合你,你穿上去很漂亮。快穿上吧,要迟到了。”小明说:“不穿,不穿。上次我穿这件衣服到学校里,别人笑我是个女孩子。我死也不穿,给我换一件!”妈妈只好另外拿一件,小明看了,觉得这件可以,就接过衣服,穿上,又走回床边,叠好被子,便走出卧室。(570字)

讨论:小明做„起床‟这件事,出现了两次意外,使„起床‟这件事不能向预定的方向发展了,通过两个转折,解决了意外,使事回到正常的轨道上,事又可以向预定的方向发展了,最终完成„起床‟这件事。

第七讲:扩展篇幅之三:加结尾

内容:学习扩展篇幅的方法——加结尾。

一:原理:做了好事,就要表扬,做了坏事,就要批评,所以,在小学作文中,常会出现表扬或批评式的结尾。当然,在结尾中提出表扬或批评的人,应该是较权威的人物,如父母、老师等。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古代人相信,如果做了坏事,老天会惩罚,于是就会生病啦,蚀财啦,断子绝孙啦等;如果做了善事,老天就会奖励,如长寿啦,发财啦,子孙多多啦等。

我们用老天出头奖励或惩罚来做结尾以表明我们对事的态度。

通过权威人物来肯定或否定的结尾叫直接式结尾,通过老天来奖惩的结尾叫间接式结尾。 小学生一般常用直接式,而中学生常用间接式。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加上结尾。

注意,事的结尾不是事的结果,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

二:教例说明。 例1:《捡衣服》

没有加结尾的《捡衣服》:                              捡衣服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他觉得累了,就去阳台透透空气,却发现一件衣服落在地上,想:衣服掉地了,我要捡起来。于是他走过去,弯下腰,捡起衣服,觉得衣服已经干透了,就拿回客厅,叠好,放在沙发上。然后去玩了。

以下是加了结尾的《捡衣服》:

简述:小明写作业休息时,发现衣服掉了,就把衣服收起来,妈妈表扬了他。                              捡衣服

一天下午,小明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他觉得累了,就去阳台透透空气,看见一件衣服落在地上,想:衣服掉地了,我要捡起来。于是他走过去,弯下腰,捡起衣服,觉得衣服已经干

透了,就拿回客厅,叠好,放在沙发上。然后去玩了。

到了六点半,妈妈下班回来,走到阳台上,发现少了一件衣服,就问小明看见没有,小明说:“它掉在地上,让我收起来了,我把它放在沙发上。”妈妈说:“好儿子,知道帮妈妈做事了,真懂事。”小明说:“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呀,这是我应该做的。”妈妈笑了,小明觉得很高兴。

讨论:本文的第二段就是结尾。这是直接式表扬结尾。

例2:《偷花》 没有加结尾的《偷花》:                           偷花

星期天下午,小明在公园玩。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的花坛有一朵红花,觉得漂亮极了,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他鬼鬼祟祟地看看附近,没有看到人,就跑到花前,伸出手,抓住花梗,一折,花梗断了,然后他拿着花走了。

加了结尾的《偷花》:

简述:小明散步时,发现一朵很漂亮的花,就趁人不注意,摘下来,不料却被花中的蜜蜂蛰了。

偷花

一天黄昏,小明吃过饭在人行道上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路边一个花坛上有一朵花很漂亮,想:哇,这么好看的花,我要摘回家插在花瓶里。于是他看看附近,虽然有人,但没什么人注意他,他慢慢地走到花坛边,又看看是否有人注意他,没有,于是他闪电般伸出手,摘下花,藏在衣服里,就快步离开花坛。

刚走几步,他觉得藏在衣服中的手好像给针刺了一下似的,慌忙把花丢掉,抽出手一看,有一根小刺扎在很痛发红的地方,他听见越来越响的“嗡嗡”声,看见蜜蜂在他附近飞,吓得他赶紧跑掉了。

讨论:这是间接式批评结尾。小明做了坏事,老天派蜜蜂惩罚他,这叫恶有恶报,现世现报。

第八讲:复杂事的处理方法 内容:学习化繁为简的技巧。

世上的事,千千万万,数不胜数,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复杂的事,不过是简单的事按某种规律叠加组合起来的。我们学会了简单事的观察、分析和表达,对于复杂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分解简化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简单的,都是易于分析表达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复杂的事分析清楚和表达明白。

当然,对于复杂的事情的各个部分,我们要视情况分别处理,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简写,有的省掉不写。

简写如同简述,但比简述多几个最重要的行

为。

详中有略也是详写的一种,但比我们前面讲的详写要简化了一些,有些非重要行为略写或省掉了。 例子:《扫地》

简述:小明放学回家,发现家里脏了,就把地扫干净了。

为了帮助分析,我们画个示意图。

(示意图说明:红线表示门,标„1‟的地方是厨房,标„11‟的地方是阳台,标„111‟的地方是客厅,而标„一‟的物是垃圾桶,标„二‟的物是垃圾铲,标„三‟的是扫把。厨房左边的地方是卫生间,客厅右边的三个方框和客厅左边靠下的一个方框是房间。)

以下是扫客厅的事的分析。     一:做准备,设计事的大概。     二:分析与推步:

因为„扫地‟为复杂之事,所以要将它分成几个部分(我们是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分部分的):     第一部分:原因:放***进——看——想——走——(放)——走

第二部分:拿扫把和垃圾铲:走——看——走——拿——走

第三部分:扫地:放——走——弯——扫***垃圾——拿——扫进——放——走

第四部分:倒垃圾:走——踩——嗵——开——倒——松——盖——走

第五部分:将扫把垃圾铲放回原位:走——拿——走——放——走

第六部分:结果:走——看——想——高兴

扫地

一天下午,小明放学回到家里。推门一看,客厅的地板很脏,有灰尘、碎纸屑和枯叶等,还有几张报纸落到地上。原来是窗子没关,下午刮大风,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吹进屋子里。他想:地上这么脏,我应该扫干净。于是他关上门,走到沙发边,放下书包,把地上的报纸捡起来放到沙发上。他想到扫把和垃圾铲放在阳台上,就走到阳台,看到扫把和垃圾铲放在角落里,就走过去,拿起扫把和垃圾铲,走回客厅。他把垃圾铲放在一边,拿着扫地走到大门口,弯下腰,向着阳台,从左到右一下一下挨着扫。扫了一会儿,他就把垃圾扫成一堆,然后拿起垃圾铲,把垃圾扫进垃圾铲中,放下扫把,走进厨房,来到垃圾篓前,一踩踏板,垃圾篓的盖子打开了,他把垃圾倒进垃圾篓里,松开脚,“扑”的一声,垃圾篓的盖子又盖上了。他走回客厅,来到扫把边,捡起扫把,走到阳台上,把这些东西放回原位。

他回到客厅,看着干干净净的地板,想:爸爸妈妈回来,一定会表扬我。他感到很高兴。

讨论:以上是原生态文。这样写,当然主次不分,十分罗嗦,所以,要进行分析剪裁,也就是详略省处理。处理的方案是这样的:

作文七:《辅导学生作文的好案例》3400字

活          动          作

小作者:肖劲    陈昱衡    李保华

写作时间: 2012年8月26日—28日

活动一:   读卡通小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傻子读书法

英才小学五(1)班  陈昱衡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卡通小故事,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里面写了一只鼠小弟想吃树上的苹果,但是他就是摘不到,后来他眼睁睁看着别的动物用着自己的优点摘走了苹果,而他只能干着急,最后在海狮的帮助下,他终于摘到了苹果。

这个故事最有趣的是:当鼠小弟看到大象伸长鼻子轻而易举地摘走了一个苹果,鼠小弟也使劲拉长自己的鼻子去摘,可是差太远了,看着鼠小弟那个着急上火的样子又可怜又可笑。还有学长颈鹿伸长脖子摘苹果。无论鼠小弟怎么伸脖子,还是没有长颈鹿的长。最经典的是犀牛了,犀牛用自己的头撞了苹果树,苹果树就摇晃起来,掉下了一个苹果,犀牛带走了自己的苹果。鼠小弟看在眼里,他也学着犀牛,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头撞着苹果树,可是苹果树纹丝不动,鼠小弟那个较劲的样子太有趣了,看得我哈哈大笑。最后,海狮来了,鼠小弟在海狮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苹果,他跟海狮愉快与玩到了一起。

从这个小故事让人开怀大笑,却也让我感悟到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只要你领悟到自己的优点,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傻子读书法

英才小学四(7)班 李保华

有很多种读书方法,它们都有不同的好处。有一种读书的方法,名字很不同,但是它的好处也很多,名字叫“傻子读书法”。今天我就用这个读书的方法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有一只鼠小弟看到了一棵苹果树,树上长着很多的红苹果,它很想吃。这时候飞来一只小鸟拿走了一个苹果。鼠小弟自自言自语:“我要是会飞就好了。”又来了一只猴子,拿走了一个苹果,鼠小弟想:“我要是会爬树就好了”。大象来了,用鼻子摘走了一个苹果,长颈鹿来了,伸长脖子摘走了一个苹果,还有袋鼠高高跳起来拿走了一个苹果;犀牛用头撞苹果树,也带走了一个苹果。鼠小弟学大象拉长鼻子,学长颈鹿伸长脖子,可他就是拉得不够长,还是摘不着,他学袋鼠跳,跳不高,他学犀牛用头撞,可力气太小。他努力了,可是还是一个苹果也没拿到,就在鼠小弟绝望的时候,海狮来了。他问海狮:“你有长长的鼻子吗?你有长长的脖子吗?你会跳高吗?你力气大吗?”海狮说:“这些我都没有,但是我会别的本事。”说完海狮用头顶起鼠小弟,把他顶到了树上,鼠小弟终于摘到了两个苹果,一个是他的,一个是海狮的。海狮很还他玩顶球游戏,鼠小弟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感到开心极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总结出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永远都别小看自己哦。

《狐狸养鸡》后续

英才小学五(1)肖劲

据说一只狐狸偷了十五个鸡蛋,正想吃时,鸡蛋破了。一只只小鸡破壳而出。小鸡们把狐狸当做了自己的妈妈,围着狐狸转。狐狸决定把小鸡养大了再吃。但是养大后,狐狸却下不了口了,为此感到非常的痛苦,于是选择了离开这群鸡,自己远走高飞了。

这群鸡发现狐狸妈妈不见了,四处寻找。小鸡们日夜兼程,终于在森林里发现了痛苦的狐狸妈妈。狐狸妈妈无奈,为了小鸡们的安全,只好把这群鸡带到了山洞里,说道:“你们在这呆着,我出去给你们找吃的。”小鸡们连连点头,因为他们已经两天没吃虫子了。当狐狸找到食物往回走的时,却感觉森林是如此的安静,心想大事不好了。就在一时,“啪”的一声枪响了,狐狸知道不妙,正想逃跑,可是来不及了。一只大网从天而降,狐狸被套住了。就这样,狐狸被猎人带走了。小鸡们等呀等,一直没看见狐狸妈妈回来,便到森林里打听消息。一只小兔告诉他们:“狐狸被猎人抓走了,他们这个种类可是大坏蛋!这个家伙被抓走了,大家可安了一颗心呀!”鸡群连连反驳:“不可能,不可能,狐狸妈妈可好了,把我们养大,还教我们飞行,狐狸妈妈怎么可能是坏蛋呢„„”兔子妈妈听说了狐狸养鸡的事后感动了,于是她召集了所有的动物,组成了宏伟的动物大军队。大家决定一起去救这位伟大的狐狸母亲。大家翻山越岭,来到了城市,找到了猎人的家,却发现猎人家挂着许多动物的皮,还有一张崭新的狐狸皮。动物们愤怒了,撞开了猎人的卧室门,杀死了猎人。小鸡们看到狐狸妈妈的皮挂在墙上,顿时痛哭流泪。

回到森林后,他们一起埋藏了狐狸皮。动物们还为这个伟大的狐狸母亲开一个盛大的追悼会。这起动物大骚动告诉我们人类: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伤害动物你也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的。

续写《狐狸养鸡》

子叶暗香

一只狐狸偷了15个鸡蛋,舍不得吃,结果鸡蛋变成了小鸡,小鸡们把狐狸当做了妈妈,狐狸又舍不得吃,决定养大了才吃。小鸡们一天天长大。狐狸垂涎三尺,但是看着无忧无虑的鸡他始终下不了口。狐狸矛盾极了,内心非常痛苦,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狐狸选择了离开。     第二天的早晨,小鸡们早早醒来,发现狐狸妈妈不见了。他们四处寻找,有的喊,,有的叫,有的“哩哩哩”地悲伤嚎叫,可是哪里还有狐狸妈妈的影子呢?这群鸡担心着狐狸妈妈的安危,狐狸妈妈会不会被狼抓走了呢?还是他们做错了什么惹妈妈生气了呢?他们决定一定要找到狐狸妈妈,想着狐狸妈妈带他们学习飞翔的日子,那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就这样,草地上,果园里都出现了一群苦苦寻找狐狸妈妈的鸡。他们走了三天三夜,尽管他们饥渴难耐,疲惫不堪,可是他们仍然迈向望而生畏的大森林。在森林里,他们找了整整一天,也没看到狐狸妈妈的影子,眼看天就要黑了,可是他们迷失了方向,怎么也走不出森林的外面的世界。天无情的黑下来,鸡们只好聚在一直休息,只能天亮了再想办法了。正当鸡精疲力尽想要睡觉的时候,黑夜中出现一双可怕的大眼睛,一个黑压压的影子向他们扑来。鸡群们意味着危险的到来,“哩哩„„哩哩„„”地叫着。就在一时,趁着月光照进来,

鸡群们看见了一熟悉的身影从树上跳下来,原来是狐狸妈妈。狐狸妈妈拦在鸡和黑影子的中间,之间他和黑影子发生了激烈的搏斗,最终黑影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亮了,那群鸡终于看见了狐狸妈妈倒在血泊了,他们围了过去,悲伤的“哩哩”声传遍了整个森林.

英才小学五(1)班  陈昱衡

今天,老师给我们来了一个小小的“一分钟智商测试”。但我知道要进行这个测试的时候,有点吃惊。游戏规则很简单:用一分钟的时间写数字,从一开始往后写,看谁写得多。这个测试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这样玩呢?里面是否有阴谋诡计呢?是不是写到哪后我的岁数就到哪了呢?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徘徊。

游戏马上开始,老师一声“开始“。我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写。写到36的时候,只剩下半分钟了,我使劲加速。5、4、3、2、1、停!我停止了脚步,我只写到

73.这时老师便拿出一张答案,我看看了,上面写着:90以上是神人,60到90是凡人,60以下未命名(老师暗地里说,其实是傻瓜的意思)。我只写了73,所以我只能是凡人。这个结果我不是太满意,为什么我不快点,当个神人呢?没想到当大家欢呼的欢呼,失望的失望时,老师突然冒出了一句话:本次测试纯属虚构。

我听着这句话,我有种想从八十多层楼飞下去的冲动。这也太忽悠人了吧!我见过忽悠人的,没见过这么忽悠人的。看来现在的老师的话也只有百分之五十是能相信的了。

英才小学五(1)班  肖劲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一分钟智商测试。老师发话了: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测试,先给你们休息一下,这个测试是有关IQ的哦。你们可要谨慎哦!我一听老师的话心里就乐开了花,我想:我肯定比他们俩都高,就凭他们两个,还想跟我比„„。当老师问我们有没有信心时,我心里暗嘀咕:这次老师的闷葫芦里又不知道要买什么药了?哼!想算计我们„„没门!我不如来个将计就计,才不会让你的阴谋得逞呢。

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纸,拿出秒表。计时开始,随着一声令下,我们便犹如三只猛虎,疯狂地在本子上笔走如飞。我写到10以后,就写了一大坨省略号,然后写10000、10001、10002,接着又写一大坨省略号,最后写上100000000.。时间到”老师一声狮吼,我们便无奈地停住了笔。我心里非常得意地看着自己的著作,看你们谁写得比我多,哼哼„„老师的谜底终于揭晓了:90以上是神人,60到90是凡人,60以下未命名。老师看了李保华54(傻瓜)、 陈昱衡76凡人、当老师看到我的时开怀大笑起来:肖劲这小鬼,太精了,你是不是人呀!说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最终老师讲出了一句让人震惊的话:这次测试纯属虚构!这时的我仿佛从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峰掉下来,掉到火山口,导致火山爆发,世界末日。从此我就人间蒸发了。

作文八:《浅谈小学生的作文辅导》1900字

作文的辅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上作文课。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应有效利用农村特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写一件高兴的事,许多城里的孩子也许会写到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到游乐场、公园去游玩等。而农村的孩子只不过在电视上看见过这些而已,并没有亲身的经历,所以他们不会也不能将这些写到作文中去。当然,这也不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没有东西可写。相反,农村学生的许多经历也是城市孩子所体验不到的。例如农村孩子们的钓龙虾、参加农忙,以及他们见到庄稼生长的全过程等。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制订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训练。发挥他们所长,这样他们写起作文来,才会觉得轻松,有东西可写,文章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改变学生的作文观   (一) 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见到作文课就头痛,拿起笔就觉得无从下手。这主要跟作文兴趣有关,作为作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谈话式的辅导,使他们放下“怕”的包袱,扫除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轻装上阵,从我要写我想说开始,逐步培养起作文兴趣。   (二) 呼唤出学生胸中的作文素材。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拿起笔不知写什么。一般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总是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而拿起笔又觉得不知写什么好。这就要我们作文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心中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因势利导,辅导他们学会根据作文的要求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分析素材,选择素材,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又是自己感受深的题材来表述。如要求学生坚持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素材,从而达到作文内容真实、感人、中心突出的目的。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辅导时,教师不应抑制他们的观点,要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当然,也不是任由学生东拉西扯,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做到有扶有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更加的真实感人。   四、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中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针对小学生兴趣易失,易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等年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快乐作文。   (一) 指导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分两部分内容:   1.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很多有用的材料却从学生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文时无米下锅。这种素材的积累,主要是依靠写日记、周记的形式来落实目标。比方说看完一个动画片,写其中自己喜欢的某处情节,哪怕是五六十字都行。   2.积累优美的语言。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要鼓励学生多背,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累就会为写作奠定基础。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   (二) 激发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中反映学生的想象世界,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三) 评价激励。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鉴赏能力。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时指导学生以发现优点为主,如评出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段落,对于缺点可以与优秀例文、下水文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自评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鉴赏,互相鼓励赞美,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乐趣,也感悟到作文应该怎么写。   作文是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小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本领。以有限的作文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绩。

作文九:《小学生的作文辅导》500字

浅谈小学生的作文辅导

作文的辅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上作文课。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应有效利用农村特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写一件高兴的事,许多城里的孩子也许会写到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到游乐场、公园去游玩等。而农村的孩子只不过在电视上看见过这些而已,并没有亲身的经历,所以他们不会也不能将这些写到作文中去。当然,这也不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没有东西可写。相反,农村学生的许多经历也是城市孩子所体验不到的。例如农村孩子们的钓龙虾、参加农忙,以及他们见到庄稼生长的全过程等。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制订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训练。发挥他们所长,这样他们写起作文来,才会觉得轻松,有东西可写,文章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改变学生的作文观

(一) 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见到作文课就头痛,拿起笔就觉得无从下手。这主要跟作文兴趣有关,作为作文教师应

作文十:《老师辅导学生的证明材料》700字

谢---老师辅导学生的证明材料

谢---一贯重视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培优、辅差”工作,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谢老师开展辅导工作有周密的计划,切实的措施,并能按照计划妥善实施。学校安排的晚自习下班辅导,周四下午第七节课物理科辅导,他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从不缺失,因地制宜地、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谢老师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类,分析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学风、学法等特点,分门别类地加以针对性辅导。对于优生,适当增加难度,提供自学材料,重点培养自学能力,开阔思维,鼓励拔尖。对于学困生,根据学习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散难点,逐步突破。辅导中较好地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在对待差生的态度上,谢老师始终坚持不歧视,不讽刺,和蔼地、耐心细致地、不厌其烦地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去掉思想包袱,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释疑解难,指导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谢老师这种既做思想工作,又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的方法深受学

生喜爱。谢老师还组织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自制教具,写小论文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缺课的学生能及时补课。09年上期李---同学因病住院1个多月,陈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一节不落地帮助补上,使她很快跟上了教学进度。

由于辅导工作抓得实,所教学科出现尖子生多,差生少 ,整体水平高的良好局面。在近几年校内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都大大超出同年级班级。2008年上期所带的八年级班物理参加全县抽考综合排名全县第四名,获教学质量个人二等奖。今年上期所带毕业班物理成绩优异。

2006年指导学生肖--2006年设计的作品“光电鼠标改进装置”获国家专利;2006年指导学生肖--制作科技作品获指导教师市、县二等奖。

2010年指导学生李--制作科技作品获指导教师市二等奖、县一等奖。

永兴县湘永学校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