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雅思学习 > 典型博文的热奈特叙事理论分析

典型博文的热奈特叙事理论分析

时间:2021-04-08 09:38:22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要:热奈特叙事理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叙事策略分析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应用,网络语言和网络用语成为人们叙事、阅读的重要媒介,本文试图用经典理论解读地瓜熊老六的博文《当大清帝国遇上大英帝国》,探索网络语言特殊魅力背后的结构组成,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叙事模式找寻优势与缺陷。
  关键词:热奈特;叙事理论 ;微博;大清帝国
  杰拉尔·热奈特是法国著名的叙事学理论家,他在其早期学者作为先声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和作为范式的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的[1]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在其1972年发表的《叙事话语》中指明了“叙事”包含的三层概念:“叙事”(即叙事话语,指陈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口头或书面的话语)、“故事”(叙事话语陈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叙述”(讲述话语产生的叙述行为),以“叙事”为核心重点研究了“叙事”和与其相关的另外两个层面——“故事”和“叙述”间的复杂关系[2]。同时,他主张将叙事策略从时序、语式、语态三个层面来衡量。
  博客,英文Blogger,为Web Log的混成词英译而成。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是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或者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微博同微信、客户端一起成为网络媒体“两微一端”重要形式。
  “当大清帝國遇到大英帝国”,是网络博客地瓜熊老六的一篇博文,针对中国企业在英国造核电站,引起英国舆论的争议,对此英国BBC电视台采访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一段录像,引发热议,在此基础上,网络写手,用网络语言叙述了这个事情的背景和相关外延。(下文将该网络博文简写为《当》)。
  一、博文中的叙事时序
  热奈特在法国的结构主义叙事研究中研究的重点是叙事作品中的叙事时间,在他的长篇论文《论叙事文话语》中,他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叙事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区分了作为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的故事时况和作为叙事文本中具体体现出来的时间状态的叙事文时况,具体研究了叙事文时况中的时序、时长、频率等叙事问题[3]。
  博文《当》秉承了微博简单明了的叙事风格,大标题下“不同的帝国、同样的轮回”,先用5句话,10张不同时期的图介绍相同点,再用纯文字介绍不同点,由此引出争议话题,在英国修核电站的可行性,再引申出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一)穿越时空的叙述
  热奈特叙事理论将故事发生的时序与叙事者叙述的时序进行分析,用以区分顺述、倒述、预述、追述、插述等模式,在博文中,由于其短小,信息量有限,无法如小说、戏剧等传统文体采取更容易界定的时序,这种不规范的时序,却产生了更吸引人注意的效果。
  在《当》博文中,五个句子,五组10幅图画采取并列模式产生,在叙述者的角度,是同时叙述的,但是每2幅图都有近100多年的历史间隔,每组2幅画面的第一幅都是当时“大清帝国”的历史画面,而第二幅则是博文发布时英国的现实图片,在“故事”时空中差距100多年,而在叙述时,放在一起,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清晰感受到画面的历史异同。特殊的时序处理,让所谓“相同点”的叙事处理让人印象深刻,深刻到甚至可以忽略其中的细微差异性。
  在不同点的叙述时,同样采取类似“穿越”的时序,把近代中国和英国相遇时的鸦片战争与现在中国在英国建高铁、核电放在了一起,“故事”差异同样100多年,叙述仅仅体现2秒的差异,这种差异化的时序,也让对比更加强烈。
  从《当》这一博文整体的历史事实发展来看,应当是1840年开始的中国饱受欺凌,有长期窃政的太后、无权等死的皇帝、殚精竭虑却四处漏风的大臣、花费巨资却一战而亡的海军的一个没落封建帝国,之后中国备受欺凌,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实现物资倾销,铁路等国家命脉掌握在英国等殖民者手中。从那时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无数人民英雄奋勇牺牲,最终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国家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题字纪念救亡图存的先烈。同时,随着殖民体系破产,英国不复当年荣光,到今天也遇到一些困难;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已经在部分领域成为世界领先,今天将在英国建设高铁和核电站,英国人心存疑虑,问驻英大使刘晓明“英国能否反过来在中国修建核电站”,刘晓明大使以“你们有资金吗?”反问。
  博文作者采用穿越对比的形式叙述,就是想说明刘晓明大使充满底气的反问源自于从“当大清帝国遇到大英帝国”时中国就开始救亡图存牺牲的人民英雄。抽取历史和现实,结果和原因的倒置,看似顺序叙述,实则倒叙推导,让读者更有认同感。
  (二)速度上的平缓中有侧重
  网络博文一般是使用手机查阅,各种类型的博文,特别是图片类的博文一般采取的就是迎合手机使用者习惯的叙事速度,每个区间大概10秒到20秒的阅读量,在这个博文中,大部分叙事速度都是采用这一速度,每组图片配的文字都比较简单,在照片选择上除了国旗都以人物照为主,选取类型也比较相近,肖像照对应肖像照,群像对应群像。
  在看似平缓无奇的叙述中有细节上的“加速”,就是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反问的那几句话的处理上。在“故事”(即刘大使接收BBC采访的事实)中,三句话不是连续发问,第一句是反问,后面两个反问甚至不是问句,而是在介绍中国在核电技术上优势的时候解释出来的,但博文作者在这个细节的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剔除了中间内容,将三句话以反问的形式直接呈现,叙述速度在这个时候骤然加速,虽然相对前面平缓叙述中动辄跨越上百年的时间,加速的幅度看似不大,语气和气势表现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更迎合网络读者的喜好。
  (三)频率上注重同与不同
  频率在叙事理论中,一般用于描述人物和事件出现的次数,来分析叙事的侧重。博文由于其短小,叙事频率高度集中。《当》一文也是如此,此博文叙事的源头起点其实是刘大使接受BBC采访时的回答,叙述的重点是中国、英国两个国家历史和现实上的相同与不同。叙事技巧上采用高频率重复“都”字,前面五组图片配文字都以“都有”、“都是”开头;在不同点上,也扣住相类似的内容,例如高铁和铁路。博文由于其篇幅限制,无法运用更大的篇幅来全景展示两个国家整体面貌,但却在频率上始终注重“都”这个字眼的重复,在看似相同的细节上重复使用,类似的叙述,让本身不具备可比性和类比性内容,仿佛有了更多的相同点。唯一有很强相似点的就是两位“老佛爷”寿命和在位时间比较长,实际也有差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君主,是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国家的象征,并不具有实际的权利,其长寿和在位时间长与晚清政府中的慈禧太后有的共同点就是“常长待机”的在位时间和她们都是女性;等待继位的儿子,其实就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光绪皇帝法理上已经继位却被幽禁成为傀儡;而查尔斯王子始终是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需要继承的也是没有实际权力的王位,而作者在叙述中加上了一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幽默地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让人更关注他们等待“上位”的时间是已经很长了,其实仍然是仅有的第一条共同点的延续。再往下的“都有”差异性其实更大: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虽然遇到了诸如北爱尔兰谋求独立,英国希望脱离欧盟、财政吃紧高福利难以维持等等难题,但与李鸿章所处的饱受侵略欺凌,被迫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的清政府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英国虽然不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但皇家海军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仍居世界前列,“皇家鸡肋”“没落药丸”只能用于形容北洋水师和晚清政府,但由于博文作者高频率使用“都有”“都是”,选取的图片也多是人物图片,让读者容易忽略其中真正的异同,而简单的顺着作者的叙述继续阅读,强化表象的类似,弱化实际的差异,让本就存在局限的相同点,看似比较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