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学习资料 > 英语学习 > 《精神的传承》1200字 如何传承五四精神200字

《精神的传承》1200字 如何传承五四精神200字

时间:2019-12-02 09:39: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精神的传承》1200字

当2月13日中午我们第一时间得知王选院士于当天上午11时许病逝的消息时,大家深感震惊和沉痛。有同事回忆说,在今年1月9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还曾见王选院士的身影。随后,编辑立即着手整理王选院士曾经在《计算机世界》上发表的文章,记者马上开始采写纪念文字。因为,王选院士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且在《计算机世界》报的发展历程中给予过鼎力支持并与本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九如社长听闻此消息后,连夜赶写了一篇文章,以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们还特别约请柳传志总裁、李国杰院士、倪光南院士等撰文表达缅怀之情,并独家采访了88岁高龄的郭平欣老先生,当年正是郭老力主支持还是助教的王选负责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   回顾王选院士的一生,可谓是创新的一生。特别是在国家把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今天,除了深切地缅怀,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王选院士创新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为了实现国家的创新战略,作为指导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正式发布。本期《新闻与评论》版组织专门文章,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解读,着重分析了规划纲要对信息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机会。在国家的创新战略中,明确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而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历程中,越来越离不开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这一新兴理念与IT技术,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市场、设计、制造和服务信息的共享,通过协同方式对产品开发过程和产品配置结构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本期《技术与应用》版组织的“PLM加速产品创新”行业主题,从技术沿革、成功实施、如何与ERP集成以及产品流等方面,对PLM进行了多角度阐述。另外,本期《新闻与评论》版还特别推出《2006年值得期待的11项创新》一文,内容取材于美国《InfoWorld》,介绍了根据最新的技术趋势,分析、预测出的2006年最有意义的11项重要产品及创新。   同时,本期《产品与市场》版精心策划组织了三组专题文章,第一组针对双核这一热点,分析了相关产品的市场及应用现状,调研了相关产品的价格走向,并及时编译了美国《PC World》在业界首次测试两款双核笔记本电脑产品的评测报告。第二组围绕另一热点下一代DVD产品,分别从技术、产品、市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第三组是从国外刊物及时选编的一组关于手机病毒的文章,它有助于手机用户数量全球第一的我国的广大读者了解、防范和应对手机病毒。此外,由于最新公布的EJB 3.0 规范使开发Enterprise JavaBeans变得比以前更加简单,本期《技术与应用》版特别推出“迎接EJB 3.0”专题文章,从EJB 3.0的基本知识入手,由浅入深,介绍了开发人员使用EJB 3.0开发企业应用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如何使用EJB 3.0来简化企业的Java开发。   深切缅怀王选院士,让创新精神传承发扬。

作文二:《精神的传承》500字

精神的传承

长江边的扬州古城有矗立着一所百年名校——扬州大学,其商学院在1998年派出了第一批“红色讲解员”,时至今日,已历时十三载,迎接而来的是第十四个春秋。

在这十四年中,扬州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一代又一代传递着红色讲解员的责任。他们中有大二的老生,更多的是大一的新生。相比之下新生显得经验不足,面对陵园庞大的人流感到了无助;然而在几个新生后面肯定有一位老生,这些老生手把手的叫他们怎么克服紧张的心理,怎么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众多新生在那些学长学姐的指导下很快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远处的陵园主管悬着的心放下了,脸上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去年,第一代红色讲解员之一殷胜兵带着自己刚上小学的儿子,从苏州驱车来到扬州烈士陵园。在整修过的陵园大厅中,他一边拉着儿子的手,眼镜瞅着墙壁上的画图,一边用心地讲解烈士的事迹,在他眼里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泪花从他眼睛中落下!现在在一家外企工作的他,这次故地重游主要是给自己的儿子上一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殷胜兵指着展厅说,“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也想给儿子一个值得的回忆”。她还说过,讲解本来就是一种传承,传承着红色的文化,传承着那一段红色的回忆。

是啊,红色讲解员在扬州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并不是目的,最根本的是让这一种文化在人民大众中传承下来。

作文三:《雷锋精神的传承》1200字

雷锋精神的传承

今天是2013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从1963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学习雷锋同志到今天已经过去50年了。在这五十年间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雷锋已成为中国的旗帜,全民族的榜样。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雷锋精神受到忽视甚至是反对也就在情理之中的,但在我看来雷锋精神不但不应受到忽视反而更要加大对它的传承,使其成为全民族的精神。

要对雷锋精神进行传承首先必须了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让一个根本不了解的人去学雷锋是徒劳无益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包括助人为乐,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丰富内涵。

而如今我们大多数人仅仅认为学雷锋就等同于做好事,这样就并未抓住雷锋精神的实质,理解的过于肤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每年3月5日前后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学雷锋活动,活动进行时人们都热情高涨,活动进行时人们都热情高涨,但活动一结束立马就恢复了老样子。究其原因便是人们并未关心过雷锋精神的真正内涵。其实学雷锋并不仅仅是做好事,我们能做的有太多太多。

对工作热情,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学雷锋;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也是学雷锋:爱党爱国更是学雷锋。其实我们真正理解了何为雷锋精神并从身旁的点滴小事做起,那么学雷锋也就并不是一件难事,雷锋精神更可以传承下去。 对于雷锋精神的传承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它更要去发展它,使雷锋精神更有时代特色。虽然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唯一的,但我们可以给他更多的时代气息,只有雷锋精神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了,与我们的联系更紧密了,它才不会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淹没。

对于21世纪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个人的成就被无限放大。有人说“:提倡个人的发展与雷锋精神的集体主义所冲突。”但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与不同的集体中。也许现在集体观念并没有雷锋所在的时代强,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壮大也离不开其中的成员。因此,雷锋精神并不与强调个人发展的当代思维所冲突。而且雷锋那种螺丝钉精神更为一个人的进步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每个人对于雷锋都与不同的见解。有人崇拜他,把他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有人认为雷锋其实并不伟大,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有人怀念他,因为现在的社会需要太多的雷锋了。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许很难再遇到雷锋那样无私,那么不求回报的人了。但他的的精神却是这个时代所缺少

的。我们怀念雷锋,但我们更期待雷锋精神的重生,。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雷锋精神的建立需要国家,需要党,更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是好事它可以使我们记住雷锋,但若我们不吸收其精神,无论多么宏达的活动也是徒劳,对整个社会的重建都是有害无益的。在此,我呼吁大家能多关注一些雷锋的事迹,更重要的是吸收其精神,并实践到自己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一小步便是这个世界的一大步。相信若每个人都能跨出这一小步,雷锋精神便能不断传承下去。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121

3121611011

何左乾

作文四:《抗战精神的传承》1400字

抗战精神的传承

电本1465 王博  学号:1432016523

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侵华战争。如今我们的生活太过安逸,但昔日的耻辱要永存于心。正如名家所言,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回溯七十多年前那段鲜血凝结、顽强不屈的抗战历史,有家国破碎、血染河山的悲壮和伤痛,更有前仆后继、奋勇抵抗的抗战精神熠熠闪光。这一伟大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根植头脑、融入血脉,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世代弘扬。

什么是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共赴国难;面对侵略者的凶残暴虐,英勇不屈、同仇敌忾;面临敌强我弱的悬殊差距,坚定必胜信念,机智灵活地与敌周旋。杨靖宇、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在战火中挺起了民族脊梁、树起了精神丰碑,用血肉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苦难与辉煌的历史,弘扬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想当年,贫弱的中国并未被强敌吓倒。大片国土陷入战火,中国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以血肉之躯拖住了日本法西斯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和相当的海空军力……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使中国人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汇聚起汹涌磅礴的战斗力量,在这场与日本法西斯的殊死较量中,最终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荣光。

抗战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和平年代谋发展、求进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矛盾依然尖锐,挑战和困难依然突出,国际国内形

势依然严峻。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新战斗,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养分、强健魂魄,勠力同心勇闯改革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险关。

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经过战火淬炼的抗战精神永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气精魄。在任何历史时期,我们都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以坚强的精神纽带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不断迈进。 十四年抗日战争史,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诗,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鸿篇巨制。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广袤大地曾被日本铁蹄肆意践踏,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同时奏响抗争乐章。每一寸失地的收复,都是国人鲜活血肉与炮火搏斗的结果;每一个敌顽的命丧,都是军民齐心抗战的胜果。在轰轰烈烈的抗战大潮中,孕育形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抗战精神,它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的一个特殊体现。“爱国情操、忧患意识;必胜信念、公平正义;英雄气概、坚韧不屈;自强开拓、独立自主”是抗战精神的集中显现。时至今日,凝结着中华民族血泪的抗战精神仍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大力传承和发扬。 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精神。历史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精神永存。从新中国的创立到全面改革开放,从血雨腥风的民族解放与独立到和平时期的攻坚克难,由抗战精神衍生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断在一代代中国人身上发扬光大。苦难能造就伟人,苦难同样能造就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缔造出了让全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当前阶段,我们应继续挖掘和发扬抗战精神,从

那段悲壮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

n命运紧密联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共同应对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切危机与挑战,共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凝心聚力。

作文五:《端午-精神的传承》1200字

端午—精神的传承

(2014-6-3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前天,我们刚庆祝了社会主义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我等老黄瓜也刷上了绿漆,天真了一把;昨天,我们又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的气氛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这两个节日在今天都被赋予了欢乐的色彩,变成了体育节、美食节、文化节、旅游节。。。有谁还记得欢乐背后站着的悲伤呢?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多人和全部婴儿。为悼念利迪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决定以利迪村遭屠杀时的6月的第一天为国际儿童节。

端午节的起源很早,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已经有五月五日的记载。到了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之后二百余年,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屈原死的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五月五日,端午纪念的两大主角——伍子胥和屈原,有人说一为叛国者,一为流亡者。伍子胥先叛楚国,后叛吴国(剜眼以观吴国之亡),在无家可归,朝廷不义的前提下,伍子胥两次叛国;屈原在政治抱负不得舒展,反而被馋的情势下,写下大量以高洁自许的篇章,暗示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现实,从而遭到了两次放逐。我以为,他们都是强烈的爱国者,一个是壮士断腕的决绝激愤,一个是哀其不幸的高标自许,两人都得到了民间的一致怀念,以至于两千多年来端午祭的传统从未中绝,这也给了我们另一种深刻的提示!

可惜,与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初设立时的初衷被遗忘一样,在伍子胥和屈原死后两千余年,端午精神彻底失落了,刚强、激愤、清洁的端午精神让位于身体媚术的大行其道,世间只余端午其形,而无端午其神了。只有当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时候,人们才想起来端午原来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节日。但是,所谓“抢救端午”无非是和四大发明如出一辙的阿Q 心理, “国家形象”成为“抢救端午”的惟一诉求。在这一争夺战中,没有人去追究端午精神到底是什么,狭隘民族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现在,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是,我们如果只是吃吃粽子,看看划龙舟,就失去了端午节原本的意义。每过一次传统节日,都应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归来。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更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沉爱恋。

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同学们能肩负起时代赋予你们的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彼此勉励,奋发图强,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让中华文明在你们的手中薪火相传,瓜迭绵绵!

感谢同学们的耐心聆听,谢谢!

作文六:《雷锋精神的传承》1200字

朋友们都说:“21世纪了,还有没有真雷锋,还要不要弘扬雷锋精神?”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经过两车碾压,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对此不闻不问,直到被一位拾荒的老人救起,为什么在小悦悦身边漠然走过的十八个路人,竟无人问津?表示这一事件折射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一边是路人漠然而去,一边是好人被诬陷,当今社会的公共道德良知再次被严厉拷问,我们到底要不要学习雷锋精神?

爱党爱国

雷锋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他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每天省吃简用连汽水都舍不得喝一瓶,攒着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他被别人称为可敬的“傻子”。他像和煦的春风,拂出世间的阴霾,鼓舞我们奋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幸福的画卷。

民工老板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为了抢在大雪封路之前给农民工发工资,孙水林连夜驾车从天津回家,一家五口在车祸中遇难。弟弟孙东林在哥哥出事之后不是急着料理后事,而是在找到哥哥遗体之后驱车15小时赶回老家,赶在除夕之前将工资发给农民工,试想一下,孙水林兄弟如果没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诚信之心,他们又怎么能20年坚守“新年不欠旧账”的承诺?又怎么能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又怎能感动中国?孙氏兄弟为诚信奔波,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场悲情接力……

去年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讲述的就是人民好公仆沈浩的故事。沈浩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书记,六年里处处为村里某规划,办实事、修路、建楼、建大高干纪念馆发展了养殖业……使小岗村经济得到发展,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他工作期间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小岗村民向对待先人一样为他竖起墓碑,来永远铭记他们的好公仆!

“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 五洋。执着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就在于他的执着,他的付出。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爬石子路,过阻截墙,穿水火洞……他勇敢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他要当一个能打仗的兵。

心中的雷锋

他们的行为驱走了浑浊,给世间带来一份安详,一份温馨,一份怡静,更给祖国带来了安定,带来了强盛。在新世纪,雷锋仍然走进每个人的心中,在每个国人心中放射出万丈光茫。

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类似事件发生,让人有种社会道德滑坡的感觉,在这条道德被污染的河流中,人们期盼着雷锋的。

正是因为有雷锋精神,有雷锋精神的传人在我们身边,我们才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强盛。在新世纪,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国崛起的力量。

公家车上,如果你踩到别人的脚别人不会怪你。马路上你掉了东西别人会帮你捡起来还给你,如果你是贫困生学校还会给你资助……

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把自己和雷锋精神结合一起,为祖国的发展做一份贡献……

作文七:《五四精神的传承》1200字

五四精神——历史的传承

院系:会计学院

班级:09级项目管理

姓名:徐溟

学号:902076156

星期三早晨莫名奇妙的早起升旗让我们想起了久违的五四,太安逸的大学生活让人们几乎都忘记了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实在是有些惭愧。记得谁说过:五四精神代表的是年轻人活力招展,坚持自我,懂得抗争的精神。现在的我们可能没有那么深刻的为了改变世界而奉献一切去斗争的感情,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不需要我们做这些,也没有相同的感悟,但我们如今能得到这些却与当初的斗争不无关系,而且五四精神所传达的思想却是与雷锋精神一样永不过时,为人所用的。

翻开中国的历史,漫漫长卷似乎有数不完的动人故事,屈原爱国忠君,却在无奈的现实始终坚持自我,最终被逼投江;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获得了自己的桃花源;司马迁开罪汉武帝,最后一代文人伶仃入狱,却还坚持写完了《史记》;明朝海瑞在腐败的政治环境下截然独身罢官,却在百姓心中成为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的代言人…..这些人生在不同的时代,做着不同的事情,却都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勇敢地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一例外,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姓名,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为后人千古传颂。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这样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他认为要“力排陈腐朽败者”,只有依靠青春的力量。似乎我们处在纯净的校园当中,觉得政治问题与我

们无关。其实不然,且不说大学生是中国真正的中坚力量,即使是学习、工作也要在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当中才能实现,若是国家以一个错误的历史走向前行,那么发展再快也是徒劳无力的。中国已经在不断的改革当中冲破了很多禁锢人们的传统,比如很受争议的女性就业问题。对比以前,别说学习、就业,连走出家门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如果不是女性同胞自己的努力争取,我们现在的生活跟100年前会有多大的变化呢?92年前的5月4日走在街上不畏强权、高呼口号的大学生,尤其是那些蓝衣黑裙的女学生,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自由、为正义、为真理、为我们所应该坚持的一切,去奋斗、去努力、去抗争、去坚持,是关于青春最美丽的节奏。

中公党中央在关于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五四精神的交汇点,对此我们也应作出回应。

学习,这个学生时代永恒的话题,勤于学习是是所有一切的根基,坚持这一点会让我们的人生道路宽敞无比;创造力,这是一切新事物产生的源动力,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才会让一切更有意义;奉献,这可不是一件吃亏的事,你付出了并且愿意为他人付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冒险,或者说是尝试新鲜事物,俗话说,规矩是用来打破的,并不是不要遵纪守法,而是大胆的改变生活中对你产生负面影响或是不正确的事,打破传统才会发展。这些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也是五四精神传播在当

代大学生群体中最具体的表现,不需要多么崇高与远大,切合实际并且坚持去做就好。永远不要忘记坚持、奋斗、抗争的五四精神。

作文八:《雷锋精神的传承》1900字

雷锋精神的传承

1310115081   13级经数  朱馨桐

雷锋,原名雷正兴,生前是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班班长、五好战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他的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雷锋入伍后,他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表现突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

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助人为乐,他乐观开朗,他名垂青史。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没有学习雷锋助人的那种热情,甚至对处于困难中的人视而不见,留下了许多像“小悦悦事件”那样的悲剧。我们该开始反省了:人类真的那么麻木吗?将雷锋精神作为骄傲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雷锋,他只活了22年,但他的助人精神却存在了将近50年。一个大雨天,雷锋见路上一位妇女领着两个小孩,身上背着包袱,在大雨中艰难地走着,忙上前把雨衣披在妇女身上,抱起一个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赶去,自己却淋湿了。

这种助人精神,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当然,当今社会依然有人把雷锋之精神铭记在心。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集歌手,深圳首批“义工”,胃癌患者三个身份为一身的丛飞。他商业演出频繁,本应该过上灯红酒绿的生活,但却一直过得很清贫。因为他在10年间捐助了将近300万元,资助了

超过150个人。

然而,学雷锋并不是有钱人才能够做的事,穷人也一样可以。学雷锋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学雷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好品质。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妇女林秀贞,虽然几乎需要政府的救济,但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硬是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之所以能够坚持赡养六位孤寡老人,靠的不是钱财,而是永远铭记在心中的雷锋之精神。

雷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是啊,生命虽有限,但精神无限!

我们应铭记雷锋助人之精神,在生活中随处为他人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做到那最最本分的事——为人民服务。

向雷锋同志学习,树立道德标杆;与雷锋精神同行,汲取榜样力量。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与雷锋精神同行”专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报道学雷锋重要活动,广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集中反映学雷锋总体情况,与“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生动展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蓬勃生机,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雷锋精神,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以其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相契合的魅力,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成为一个不灭的火把,一直烛照人间。

作文九:《人文精神的传承》5100字

人文精神的传承

201022030131

北京师范大学:李宁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那么就核心中的应对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应该如何珍视和传承呢?在听张家麟教授讲“周易文化与和谐领导”的讲座时,张教授的开场白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才引起国内的排山倒海般地讨论与讨伐,才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对八卦、周易的认知还不如韩国的小学生;为什么中医成了韩医;为什么在中国对西方的文化盛行,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向邻国输出后,都经过当地的改造,变成了当国的独特文化,并且得到了发扬光大,很好的传承下来。遣唐使带回的唐服经过改良,成为日本的著名传统服饰——和服,长盛不衰;由中国传入的茶道,几百年来指导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成为日本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悲哀的是,这些传统文化已经在中国慢慢衰落,甚至被人遗忘。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知道节日放假,但是很少人知道节日的由来,如今中国引入西方的节日,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 在中国倒是发扬广大,热闹非凡。

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各种西洋乐器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有多少人将传统文化视为迷信、落后和糟粕,有多少人将西方文明视为现代,先进和发达。曾几何时,网罗充斥着为出名,不择手段,制造各种门的怀歘明星梦的人,而社会的宽容度也到了无以复加的阶段。过去中华民族的含蓄、守礼已经荡然无存。

那么这种现象到底为什么会产生?我想这应该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这种传承一直没有被打断,没有受到其它文化的冲击,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洋枪大炮攻进来的同时,携带着西方文明一起攻进来。中华民族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文化打击。中华民族面临着丧权辱国之痛,西方列强包括自称“脱亚入欧”的日本,皆张牙舞爪、

磨刀霍霍,力图宰割中国,中国人在这些帝国主义强盗眼中成了可以任意欺辱甚至屠杀的牛羊。当时中国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将中国多年野蛮专制、积贫积弱的原因,盲目地追索到最深的文化层次,发现和平、专制、驯良、忠孝的儒学“羊文化”在西方征服、民主、竞争、自由的“狼文化”面前相形见绌,愤而提出“不读中国书”,“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衮衮诸公将西方时髦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引进中国,“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弃旧图新,革命自强”的思潮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这一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建国初期地领导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林毓生先生,他有一本书《中国意识的危机》,在国际汉学界颇有影响。林先生认为,20 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和持续的否定态度,而首肇其端的就是“五 四”新文化运动。90年代初,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陈来教授也写了一篇文章 ,响应林毓生先生的著作,叫做《二十世纪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发表在《东方》杂志创刊号上。陈来先生的文章虽然对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所肯定,但也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 者,“和文化激进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认为陈独秀等一批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建国后,在中国,真正熟悉和研究过老子、孔子等中国哲学的仅限于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少数学者,甚至连保障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中医和针灸等医疗技术也仅是各大医院角落里的小科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被国人自己边缘化了。大多数的国学研究照搬了前苏联的政治模式,仅限于给中国哲学家划定“阶级成分”,或分别归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新中国成立以这种中国哲学教科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胡适、冯友兰那代学者的国学功底,又没有真正的西方哲学功底,直到他们穷年累月熬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再教出来的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几乎已经苍白。哲学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哲学的研究尚且如此,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可想而知。一个忘记祖宗、丧失传统、丧失自己文化根基的民族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充当“小伙计”。

在长达十年的文化浩劫,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思想上的浩劫。文革再一次切断了中华文明奔流的河道,让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让我们看看从互联网上摘录的有关惨遭文革破坏的文化现象:字画裱褙专家洪秋声老人,人称古字画的„神医‟,装裱过无数绝世佳作,如宋徽宗的山水、苏东坡的竹子、文征明和唐伯虎的画。几十年间、,经他抢救的数百件古代字画,大多属国家一级收藏品。他费尽心血收藏的名字画,如今祗落得„四旧‟二字,付之一炬。事后,洪老先生含着眼泪对人说:„一百多斤字画,烧了好长时间啊!江浙一带人文荟萃,明清两代五百年,著名书画家大部分出在那里,留存至今的古籍也就特别多。仅宁波地区被打成纸浆的明清版的线装古书就有八十吨!“破四旧”、

烧书、打砸抢一浪接一浪,传统文化那时完全被妖魔化成了洪水猛兽,毁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传统文化巨大的断层与缺失。导致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再一次的在全世界人面前被别人掠夺。失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只是一群黄皮肤、黑头发的二等公民,从人生信仰、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乃至城市风格,衣食住行等皆失去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必将一蹶不振。

反观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对要好很多。在《新周刊》曾经看到作家莫言的感概,大意是“台湾不仅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比大陆要早20年,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做得也比大陆好”。联想起章太炎先生临终前说的“我死之后,中国文化亡矣”,又联想到傅斯年、梅贻琦等人在解放前夕逃亡到台湾,联想到台湾的清华大学里开设了各类传统文化的选修和必修课。

就拿汉字来讲,香港、台湾一直沿用着繁体字,而大陆使用简化字,并且一度向联合国提出官方文件废除「繁体字」。而马英九旧金山的台湾留学生座谈,谈论到教育问题,表示,近日听闻联合国将会废除正体字(繁体字),他个人非常反对,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即使未来两岸协商时也会提出;他强调,这不是政治考量,而是文化传承的问题,唯有如此才是爱护中华文化之道。马英九强调,他不反对大家用简体字写字,但反对采用印刷方式印简体字,这是文化传承问题,完全没有政治考虑。我在这里不得不支持一下马应九。

当初提倡简体字,有其具体的社会原因。向传统宣战,破除旧的观念,迎接新时代,一切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于是推行简化汉字,也为了方便扫除文盲。其实,简体字的书写,也省不了多少时间,但是,还产生出很多新问题。繁简混用,就要两种都会用,都记忆,无形中又给国人增加出额外的负担,类似于增加出一种文字。人是不知足的,简化字还觉得不够省事,还想继续简化下去,以至于有些“聪明人”提出要用拼音代替汉字,差点葬送以中国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民族文化。汉字的负载量,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和负载量,是其他文字无可伦比的。我们的宝贝古版书和许多经典,都以繁体字的形式存在着。读不懂繁体字,就读不懂中国文化,弄不清中国独特的历史。当年使用简体字是因为繁体字不好写,可是如今电脑的普及,繁体字的难写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所以现在有人提出恢复繁体字。

纵观大陆,有几个人词人能像方文山一样在历史和时空的转换中去诠释着自己的音乐理念,方文山是一个对历史感有着独特的自己的表达的人,独辟蹊径的追寻古典的情愫,他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的能力,已经超出了他的同龄人。一个人在自己的音乐中去完成对历史文明的解读和构建并通过音乐传达给大众,让这一部分历史人文素质已经相对较为薄弱的年轻人去感受古典的质感 ,而且是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去体验现代社会早已消失

殆尽的人性中古朴的东西。我想这应该得益于台湾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

我们现在清醒了,知道以前受的是畸形教育,想在孩子身上弥补传统文化的欠缺。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不得不再次像鲁迅先生那样高呼:“救救孩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衰关乎我们的民族命运和国运,传统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是中国人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命根子,中国要在世界的东方和平崛起,就不能不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然而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千千万万人的事业,不能仅靠身居庙堂的专家和学者。海峡两岸民间的教育家自发地掀起少儿读经的风潮,波及全国各大城市,连一些名牌大学的校长也支持在大学生中展开国学的教育。这些事实反映了我国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觉醒,这是一次在文化层次上更深刻的救亡图存运动。但是,现在所谓的国学教育倡导,大部分都是在喊口号,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的,少之又少!从少儿到中学以至初中,是一个人性情定型、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记忆力最强的智慧待开发期,古人正是在这一时期诵习中华圣贤经典,接受本民族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所谓“琴、棋、书、画”的艺术熏陶,以打下扎实的国学根底。而现代的教育制度则从幼儿时期便将孩子推入残酷竞争的应试教育之中,这就难怪青少年犯罪激增,社会道德沦落,人生的价值观日益自私和缺乏诚信。

自一百多年前以来我们被西方列强灌输了太多他们的观念,致使本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不受关注的对象,现代的成年人在思维方式上也渐渐的向西方靠拢(试想一下用西方人的观念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吧。可以说不理解是情有可源的,反对是肯定的)。如果现在这些事实都没有发生,我想也不会出现目前这种打压中医学说的局面。挽救传统文化,恢复他原有的地位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去做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活着的传统才有传承的生命力,如果传统在上代人身上已经死了,青少年就无从习承了;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也即,要考察一个社会青少年的文化传承情况,看看成人世界的传统文化态度就可大致知道了,成人社会珍视传统文化,青少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否则,别指望青少年能怎么尊重传统。

2004、2005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复兴传统节日的提案。他们希望通过政府倡导,把传统节日法定为假日,让广大群众能利用假期参与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回味悠久历史,享受民俗文化。对于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可行性,各界人士议论纷纷。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提案已成为政府重视传统节日的一个明证。2004年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五年,作为每年一届的曲阜国际孔子

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祭孔活动,将由原来的民间祭孔活动首次转为官方主导的大型公祭。

回到周易,现在大多数成年人对周易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古老的算命方法、很灵、周文王在狱中发明的„„,这些支领破碎的信息和错误认识。如果我今天没有参加张教授的这个讲座,我想我和大多数同学依然停留在这个层面,认识不到周易的博大精深,乃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与起源,从它创造形成至今,是中国文化遗产,大部份在东南亚国家弘扬和应用更为广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了历代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周易又慢慢回到我们的视线中,一些专家从中解读了“中国管理哲学”。易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领导、计划、预测、决策、组织、平衡、沟通、变革、控制等管理元素和企业资源,具有系统分析、科学诊断、统筹优化和战略架构的功能。我们坚信并预言,周易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回想起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

打开电视,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有关传统文化介绍的节目,传统节日,中医养生,中医理论,也越来越多的国学讲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想在很好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融入现代的文明,与时俱进,才能发扬光大,使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包容并序,自强不息,不畏外侮,不改气节,不被时光所磨灭,不为逆境所动摇,应该是不变的。《黄帝颂》在中原大地上响起,是不是象征中华文明又开始在神州大地上焕发生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滋润奔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是现代中国与古老中国重新融合的契机,是中华文化开始走向新起点的象征,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与骄傲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的胜利!

作文十:《雷锋精神的传承》1600字

雷锋精神的传承

——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个人,他16年拿出工资总额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他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上传颂,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他就是雷锋精神的传人郭明义。

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凯歌,生动的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常怀感恩之心,与人为善。我们要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信念,学习他在新时期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学习他用真情化解矛盾,把真、善、美的种子重新播撒人间,也再一次向我们诠释了爱:大爱无声。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为,成己者不因微而弃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虽没有惊天动地、灿耀星辰的撼人之举,但其点滴之处可谓熠熠生辉、光华炯炯,他照亮的是执爱前行的旅程。其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着人间真情,益人善举喷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有理由携手并肩和声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对照典范,我们责任在胸,使命在肩,共创人类文明要率先垂

范。

“2010感动中国人物”给郭明义的颁奖辞中这样说:“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学习郭明义精神,感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无私奉献,更感动于他以平凡但高尚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去奉献。一句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简单却不平凡的道理,把无私奉献当做天经地义,舍小家、顾大家。越来越多的人被郭明义的精神所感染,体会到不仅要做到独善其身,更要学着兼善天下。这是一种大爱精神,这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对于增强人们的奉献精神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更是在新时代下对雷锋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学习郭明义精神,要学习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以“最好”作为自己的承诺,不论是从汽车司机到车间团支部书记,从矿党委宣传部干事到统计员兼人事员,还是从英文翻译再到现在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每一个工作岗位他都努力做到了最好。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执着和热爱,也是对党忠诚、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最好例证。郭明义说过“对工作对社会有怎样的态度,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和付出。我始终觉得自己能回报的还是太少,必须尽心尽力、不留遗憾。”学习郭明义精神,我们就应该学习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年轻的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的工作,尽心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付出、多做

贡献,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有一种奉献憾人心房,历久芳香弥留;有一种力量让人感动,恒远亘古长存;有一种爱日积月累,无怨无悔代代传承。郭明义,不图索取,乐于奉献,坚持做好事一辈子。生活清贫,诱惑不断,却从来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郭明义同志曾讲过“有人说,雷锋是傻子,我就要做雷锋这样的傻子,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这个时代的热血英雄、道德楷模,用大爱与义举无怨无悔地高高擎起雷锋精神的美丽旗帜,他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现实价值的启迪与思考。

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新时代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撑,我相信学习郭明义精神是长期持续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对于我们在新时代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普通的鞍钢职工,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把无私奉献,刻苦专研放在首,从身边小事做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