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 《智勇多困于所溺》700字|什么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多困于所溺》700字|什么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时间:2019-09-21 09:15:5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智勇多困于所溺》700字

智勇多困于所溺

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本应该有一个度。就比如环境,它就有个环境容纳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度,那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还比如说森林,它也有一个度,如果人类过度的砍伐树木,那么人类只会自食其果,造成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现象。

“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曹格,想必大家都认识他吧。

曹格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经过法律的程序,他被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因常年在外打拼,实在无闲暇的工夫去照顾他,只好把他托付给了外祖母。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差,为了能让家境变得好一点,他努力刻苦的学习,最终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学府——北京艺校。直到他正式踏入演艺圈,才从祖母口中得知,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竟是演艺圈的“巨头”。   于是曹格是又爱又恨,恨的是父亲竟如此狠心,将自己放在外祖母那儿抚养;而爱的是因为家境的贫寒,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能力以及生存能力。

这就足以证明了事物都有一个度,就像郭橐驼种树一样,偶尔的去关注一下树就足够了,不要因为担心知道树的成长情况,就去过度的关注它。这个和教育人的道理是成类比关系的!   “有心栽树树不长”,就是对歌手李双江最好的诠释。

李天一,李双江之子,也是一个音乐领域的奇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弹钢琴;青少年时就参加了许多的比赛,曾获荣誉无数次。直到陈年以后,已经以特殊的“魅力”红遍大江南北!

一个音乐奇才就这样被溺爱拖下了水,可能是父亲的过度关注吧,才会使得“适得其反”,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在音乐领域继续红下去。

本应是风华正茂的花季少年,到头来却被这种“爱”演变为无恶不作、无罪不犯的“阶下囚”。

这也证明了度,如果对一件事或某种生物过度关注,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这也就是动物园为什么不让随便给动物喂食的原因了!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说的就是这个理。所以过度关注不是双刃剑、   再次,呼吁大家:关注,适度!

作文二:《智勇多困于所溺》1200字

江山如画,一时有多少英雄豪杰睥睨天下,纵横万里。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有多少英雄淹没在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中。是非成败中,后人又何尝不为之叹惋:英雄啊英雄,你究竟缘何而气短?

是啊,英雄缘何气短?想那庄宗存勖,受三矢报其父之遗恨,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灭梁系燕,赫赫战功,使欧阳修不禁赞叹曰:“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同样是庄宗存勖,为何在“仇雠已灭,天下已定”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下却被几个伶人所困,身死国灭?欧阳文忠公以其铮铮之言一语中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古人有言云:温柔乡是英雄冢。此语无情,触目惊心,其“无情”“惊心”之处就在于无论你何等英雄豪杰,一旦沉溺于某事某物中,便难于自拔,纵然大智大勇,失去了自控能力,亦毫无用处,故儿女情长处,必英雄气短时。

想那玄宗,收拾混乱宫庭,励精图治,任用贤才,设集贤院,广聚学者,于是唐朝迎来了一个繁盛时期――开元盛世。此时的玄宗,其聪明才智恐不次于太宗,然而,唐玄宗却未能善始善终,开始了“溺”,溺于回眸一笑百媚生中,溺于翩翩霓裳羽衣舞中,溺于华清池边春水暖中,溺于梨园优伶丝竹声中。从此君王不再早朝,从此“倾国”果然倾国,一个“溺”字让他的智勇全失,一个“溺”字让亲手造就了“开元盛世”的他又亲手造就了“安史之乱”……

历史总是存在这样大大小小的悲剧,可我们呢,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我们就没有所溺了么?许多时候,我们关心则乱,许多时候我们执著执迷反让自己囿于部分而不察全局。如金庸笔下那“昆仑三圣”何足道,琴、棋、剑三绝,性情孤傲却不狂妄。被人称为“昆仑三圣”后,便改名“足道”,足显其人物之有趣和眼界之高,然而这样一位高人却也因过于关心棋中一隅之得失成败而迷失了大局,如不是被黄毛丫头郭襄那一句“中原已定,何不径取西域”点醒而大悟大彻,如何能自成宗师开创昆仑一派?

溺于丝竹伶乐的庄宗,沉于温柔霓裳的玄宗,迷于局部得失的何足道,无一不是大智大勇之人,但都因溺于某事而困窘,甚至迷失一生。仿佛陷入了一座围城,外面的东西进不去,里面的东西出不来,只好整日擅其所迷,困其所溺。

故曰:

欲成其大事者,必谨小慎微;

欲展其智勇者,必戒其所溺。

评点

吴国梁

本文是一篇非常成功的作文,具体说来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题目明确,题材取自课文而又高于课文。文章中分别用了《伶官传序》中唐庄宗的例子、历史上唐玄宗的例子和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何足道的例子,取材广泛而经典。二、语言整散结合,气势宏大。像文中叙述庄宗事迹时多用短句整句,叙述玄宗事迹时则多用长句整句,叙述何足道事迹时则是整散相间,这些语言都给文章增色不少。三、善用多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文章表现力强。如文章中多处引用诗文名句,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四、开头结尾照应,同时深化主旨。开始结尾非常突出,特别是结尾,简洁有力,深化主旨。

作文三:《智勇多困于所溺议论文》900字

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曾说:“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后唐庄宗自接受先王遗愿开始,历尽十五年的艰辛,终于系燕灭梁,开创了“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盛大局面。然而短短三年的时间,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这一切不都是因为对伶官的溺爱吗?

自古有言:温柔乡是英雄冢。纵观中国历史,多少足智多谋、英勇无畏的英雄曾历尽千辛,才有了赫赫战功,最终却因为沉溺于所爱,一切灰飞烟灭,付诸东流。

春秋五霸的吴王夫差灭掉越国,却迷失于西施的美色,终致三千越甲吞吴的悲剧。汉成帝整治吏治,振奋朝纲,却沉溺于赵飞燕的舞姿,终命丧枕边人之手;李隆基登基之初勤政爱民,开创了继贞观之治后的另一个盛世——开远盛世。然而后因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终至安史之乱,留下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的生死离别的悲剧。而唐朝也因此而由盛转衰„„如此种种,不正是智勇困于所溺的最好见证吗?

然而古之成大事者却能克服自己的情爱与欲望,最终成为一世之雄。战国时鲁穆公的宰相公孙仪极爱吃鱼,却能拒绝有人为讨好他而送的极品鱼。因为他懂得,受鱼相位必失,相位不失却永有鱼。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成者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反观当今,多少官员因为抑制不住对权利、美色、金钱的欲望,沉溺在声色犬马中,走上了不归路,成为国家的蠹虫,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命。

庄宗溺爱伶人,英雄溺爱美人,官员溺爱钱权,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就没有所爱了吗?你是否因某个网络游戏而课堂上神情恍惚,不知老师所云?你是否因昨夜通宵玩手机,而在课堂上昏昏睡去?你是否也因为那本所谓的《阿衰》,而在课堂上笑的傻乎乎?这不都是中学生的所爱吗?

或许我们都曾沉溺于网络游戏、手机和漫画书而不能自拔,但何不想想父母失望的眼神,听听师长的谆谆教诲呢?难道我们非要等到错至无法挽回时才去追悔吗?殊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更何况,人生短暂,又有多少时光可供我们追悔用呢?

俱往矣,而不争的事实却在时时鞭策着我们,让我们牢记:千万不要让自己所溺爱的事物困扰了我们的意志!就让欧阳修的声音如警钟长响于我们的耳畔吧,永远记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文四:《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1800字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宠爱乐工伶人以致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的发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误积累而成的,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被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所困惑。

有句俗话这样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它形象地说出“ 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忽微”往往是“祸患”产生的根源,而在当中起作用的却是一个字——“积”。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像冯大兴、朱泽明,他们竟从一个“堂堂的大学生”,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此沉痛的事实不能不引人深省,这难道不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所造成的吗?假使他们注意了这一点,也断不至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这种“祸患”的导致,不也是“积”字所起的作用吗?诚然,人们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不以为然,更不能开脱和原谅,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一般都并非仅此一回,也并非下不为例。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是“忽微常积”的根本原因。

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一些小事不太在意,认为对于一些小事,做与不做、做好做坏都不会影响全局,但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小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扭转整个局势。同时,当许多件小事叠加在一起,其影响力也足以令人惊叹,正所谓“水滴石穿”。因此,当我们学习时,因一时懈怠而打算放弃某个问题时,请提醒自己,一个漏洞就足以毁掉整张知识网,而如此日积月累,终会将我们十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一只躺在草丛中奄奄一吸的烟头可以毁了一片草原;一颗松了的螺丝钉可以引发一场车祸;一个小数点可以毁了几年的努力......

祸患常积于忽微,不要小看任何细小的隐患,“千里之堤毁于一穴”,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凡大的灾难都是从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智勇多困于所溺,不要太过沉溺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古代,有多少帝王爱美人胜过爱江山,于是他们都亡了国;后来,有多少高官爱钱财胜过爱百姓,于是他们终获惩罚;如今,有多少学生爱游戏胜过爱学习,他们的前途又将如何呢?古人有云:“玩物丧志。”过分地沉溺于某一“副业”,会麽灭人的意志,掠夺人的能力,纵使你才高八斗,智勇双全,一旦陷入这个泥潭,便不可能成就大业。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诱惑,但我们只能欣赏而不能沉溺其中,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看电视可以让我们放松,读小说也可以陶冶情操,适当涉猎有时能够促进学习,可一旦过分沉溺,我们就会失去自制力,失去学习的激情,千万不要等到亲手毁了前途,才后悔当初动的那行为!意志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重要的是,任何事都有一个度。喜欢一件事要有度,不能因为所喜欢的事而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轨道,也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能太过沉溺,太过偏激,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使自己置身于一定的高度,全面客观的去看待问题。爱好应到是积极的,是能促使我们进步的,是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益的。不要盲从,要有清楚的是非观。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近年来一些官员纷纷落马的例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小错铸成大错,小节摧毁大志。思想防线、道德防线一旦出现出现问题,轻者伤及自己,重者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应重培育自己的情操,强化自身的修养,多结交良师益友。哲学家说:思想的田园若不及时的培植花朵,污秽的杂草就会乘虚而入,蔓延无度。多用干净的东西熏陶自己,让纯洁的东西占领思想的高地。“与善人居,如入汀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做一件事,要想成功就要

从看似不起眼的一点一滴做起,杜绝任何小的缺点,不放过任何细微的进步机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有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目标,不要为无所谓的事而沉沦,放弃了自己的志向。无论是学习还是治国,无论是细节还是人生,都需要我们铭记这个道理。做好我们所期望做好的事情。

作文五:《习近平: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00字

正衣冠往往一天一次不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但这样做最主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出处

出自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原文: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释义

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扰,岂止是宠溺伶人才会这样呢!

解读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来警戒全体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无小事,小问题置之不管,也会酿成大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核心要旨。我们在深入领会“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时,要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句话的用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作文六:《【品典说廉】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00字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原典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

释义

上文为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序言的结语。伶官为封建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伶官传》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幸的伶官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一篇合传。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通过对后唐庄宗励精图治得天下、宠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由人事决定的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沉迷的事物困扰。接着作者用一句“岂独伶人也哉”拓宽了文章的内涵,使唐庄宗因宠爱伶人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有了普遍意义。英格兰有一首古老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说的是1485年,因少了一枚铁钉,致使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惨败的史实。看来,祸患积于忽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解读

作风问题无小事,小问题置之不管,也会酿成大问题。对此,习近平同志有着清醒认识,他在不同场合强调,“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无论是改作风,还是反腐败,“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都是一以贯之的治理思路。从反对公款送节礼,到打击会所歪风,再到根除“舌尖上的腐败”,雷霆万钧的行动,展示出不弃微末的决心。两年多来改作风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造成与民更始、咸与维新的社会反响?答案就在从小事情切入,铁面问责、刚性约束、严格执纪,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从领导干部角度看,就应该做到慎独慎微,不要以为吃点、喝点、拿点没什么,不要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能万事大吉。通往腐败的不归路往往就从细节开始,对小事、小节、小利又怎能掉以轻心?(摘自《习近平用典》)

作文七:《南公怀瑾大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1600字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十个字的两句话,又是一副对联,天下最困难的事,对于真有智慧的人来讲,处理时“于其易”,会找到事情的关键点,处理起来就很容易。我经常给年轻同学讲笑话,要他一个人去搬个桌子那样大的石头,他们都面有难色,认为至少需要六七个人才搬得动;告诉他一个人就可以了,不必要把它悬空搬,是要想办法把它转动,走圆圈的转动,几个指头也可以慢慢转得动。只要动了,走圆圈的方法就成功了。

做事情的道理也是如此,先要找出要点,如果用力去做,是非常笨的方法,要用“势”。“势”不是力,譬如一个手表很轻很小,就是打到我们也不过是小疙瘩而已。但是,如果远远一掷,加上力学的作用,打到身上可能是几十斤的力量;甚至刚好打到一个要害的穴道,就可致人于死,这是“势”的道理。所以用“势”与用力不同。

天下没有困难的事,这是拿破仑吹牛的话,但他最后还是死于困难。天下处处都是困难的事,不要听拿破仑乱吹,还不如《中庸》说得好,看天下没有一件容易的事。这样才可以容易完成,也就是“图难于其易”。能把握要点,找到关键,才容易成功。

“为大于其细”,一件伟大的成就,是从小地方做起的;最伟大的建筑,是从一颗颗沙石堆积起来的。

下面是引申的道理,我们懂了这两句话的原则,下面就容易懂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相反的道理,天下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容易的事。这里告诉我们后一代的人,不要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你认为容易做,最后遭遇了大困难。许多事看来太轻易了,事实上天下没有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我们端着饭碗,把菜送进口里,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有时候还咬到舌头,或者筷子夹的东西掉下来了,因为我们轻视这个动作,觉得它很容易办到。所以不论任何事,看得容易的话,反而困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经常引用曾国藩的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为曾国藩深懂老子的道理,深懂道家。也有的人说只看大处,不必斤斤于小处;当然做事不能斤斤计较于小的地方,要顾全大局。但小处也要注意到,因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小的、不相干的事,常常会产生大纰漏。甚至于养生之道,也是如此。

欧阳修有两句名言,我经常上课时引用。他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大祸经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积起来,就成为大毛病。还有一句,“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有智慧,有学问,有大勇,可是他有时一点都用不出来,因为你有所溺爱,就会有偏向。甚至情绪上的一点偏向,习惯上的一点偏向,就把你蒙蔽了,你的智慧判断就错误了。这是“祸患常积于忽微,智

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所以“大事必作于细”,也就是这个道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一个真正的圣人,不吹大牛,不说大话,不狂妄,只是小心谨慎。关于这一点,有人拿历史上的两个人物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瑞大事不糊涂”。诸葛亮一辈子的长处,成功要点,就是小心谨慎。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名臣,大宰相,在历史上这两个人物的处事态度,构成一副很好的对子。吕瑞这个人平常看起来糊里糊涂,马马虎虎,但是他不

是真马虎,他是大智若愚,是真精明假糊涂。他处理大事一点都不糊涂,他说:“我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那是自吹的话,真能够对大事不糊涂的人,小事一样看得清楚。就像一个人眼睛很亮的时候,一眼看出去,整个的场面统统都看清楚了,小地方也都看到了。

大圣人因为他不自以为是,不傲慢,不自骄,故能成为真正的伟大。所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谨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因此,老子与孔子一样,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名言,也涉及历史上观察人的相术。孔子在《易经》上也讲了很多,孟子也说得不少。

——摘自《老子他说》

《老子他说》以《老子》为基础的道家文化是影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首要因素,《老子》并非仅是权术谋略之书,而是包含有深刻的政治道德、政治哲学、军事哲学和历史哲学,其中所论人情事理皆是在阐发因果律。南公怀瑾大士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把老子玄妙深邃、隐德行仁,清心寡欲、无为而治的老人和智者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文八:《[习近平用典]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00字

(2014-08-24 22:11:36)

转载▼

标签: 杨立新

人民日报

分类: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用典]

九、【廉政篇】

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原文:

正衣冠,主要是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正衣冠往往一天一次不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但这样做最主动。“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引文:(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原典: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释义:

上文为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为封建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伶官传》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幸的伶官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一篇合传。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通过对唐庄宗励精图治得天下、宠信伶人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作者以此告诫当时的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惕重蹈历史覆辙。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为: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扰。接着作者用一句“岂独伶人也哉”拓宽了文章的内涵,使唐庄宗因宠爱伶人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有了普遍意义。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是1485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的故事。看来,祸患积于忽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杨立新)

作文九:《南怀瑾老师: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2200字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十个字的两句话,又是一副对联,天下最困难的事,对于真有智慧的人来讲,处理时“于其易”,会找到事情的关键点,处理起来就很容易。

我经常给年轻同学讲笑话,要他一个人去搬个桌子那样大的石头,他们都面有难色,认为至少需要六七个人才搬得动;告诉他一个人就可以了,不必要把它悬空搬,是要想办法把它转动,走圆圈的转动,几个指头也可以慢慢转得动。只要动了,走圆圈的方法就成功了。

做事情的道理也是如此,先要找出要点,如果用力去做,是非常笨的方法,要用“势”。“势”不是力,譬如一个手表很轻很小,就是打到我们也不过是小疙瘩而已。但是,如果远远一掷,加上力学的作用,打到身上可能是几十斤的力量;甚至刚好打到一个要害的穴道,就可致人于死,这是“势”的道理。所以用“势”与用力不同。

天下没有困难的事,这是拿破仑吹牛的话,但他最后还是死于困难。天下处处都是困难的事,不要听拿破仑乱吹,还不如《中庸》说得好,看天下没有一件容易的事。这样才可以容易完成,也就是“图难于其易”。能把握要点,找到关键,才容易成功。

“为大于其细”,一件伟大的成就,是从小地方做起的;最伟大的建筑,是从一颗颗沙石堆积起来的。

下面是引申的道理,我们懂了这两句话的原则,下面就容易懂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相反的道理,天下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容易的事。这里告诉我们后一代的人,不要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你认为容易做,最后遭遇了大困难。许多事看来太轻易了,事实上天下没有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我们端着饭碗,把菜送进口里,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有时候还咬到舌头,或者筷子夹的东西掉下来了,因为我们轻视这个动作,觉得它很容易办到。所以不论任何事,看得容易的话,反而困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经常引用曾国藩的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为曾国藩深懂老子的道理,深懂道家。也有的人说只看大处,不必斤斤于小处;当然做事不能斤斤计较于小的地方,要顾全大局。但小处也要注意到,因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小的、不相干的事,常常会产生大纰漏。

甚至于养生之道,也是如此。天气热的时候,很多人生病,常看到青年同学因天热而贪凉,我告诉他小心啊!不要吃冰的东西,回来喝杯午时茶。同学们有时候笑笑,他们心里想,老师就是这样,把我们看得好像都很脆弱。过了几天,很多人都在吃药了,而我老头一点事也没有。

所以说饮食气候种种,尤其在立秋、立夏 这些节气前后,气候无常,一些学佛的人,应该晓李清照的词——“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将息”就是保养。这是春天写的一首词,到了秋天可改为“忽冷还热时候,最难将息”。这是很好的人生修养哲学。在我们生活当中,尤其是关于修道,非常重要。你不要认为打坐可以治百病,不要忽略了生活的细节,一忽略了细节,往往变成重病。

比如最近有一位朋友,一向静坐工夫很好,很自恃,我注意到了,就吩咐他小心啊!他说:“不会啊!不对我就打打坐!”我只好对他笑了。结果,这两天倒了,不是打坐倒了,是倒在床上了。这就是忽略了“大事必作于细”的原故。所以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没有任何一点小事可以马虎的。

欧阳修有两句名言,我经常上课时引用。他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大祸经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积起来,就成为大毛病。

还有一句,“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人有智慧,有学问,有大勇,可是他有时一点都用不出来,因为你有所溺爱,就会有偏向。甚至情绪上的一点偏向,习惯上的一点偏向,就把你蒙蔽了,你的智慧判断就错误了。

这是“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所以“大事必作于细”,也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这一点,有人拿历史上的两个人物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瑞大事不糊涂”。诸葛亮一辈子的长处,成功要点,就是小心谨慎。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名臣,大宰相,在历史上这两个人物的处事态度,构成一副很好的对子。

吕瑞这个人平常看起来糊里糊涂,马马虎虎,但是他不是真马虎,他是大智若愚,是真精明假糊涂。他处理大事一点都不糊涂,他说:“我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那是自吹的话,真能够对大事不糊涂的人,小事一样看得清楚。就像一个人眼睛很亮的时候,一眼看出去,整个的场面统统都看清楚了,小地方也都看到了。

《老子他说》

------------------

了解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有些事所以一时看不清楚,都是因为它太亲近,反而使自己受到蒙蔽,其实,道理就在你的面前,只要多多精思。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便是此意。偏差的过失,是由自己不注意去深思所致。

做事业或作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不太注意最浅近之处和偏信最亲近的人。由人生的经验以及历史上的教训,我们便可知道,一个人的失败,整垮你的不是敌人,往往是你左右最亲信的人。也不是左右的人有意整垮你,而是他无意犯一个错误或太多的错误,结果却帮忙你拆垮了台。

所以人最不容易看清楚的,是自己同室的人和最亲近的事。好像我们戴眼镜,可以看见外面的事,往往忘记了自己的眼镜,把镜片撞破了,也把眼睛伤害了。我们有爱好,就有偏私,有了偏私,往往就看事情不清楚,越亲近的事物越看不清楚。这要特别注意。

实际上都是自己不肯用心去深思,才看不清楚。其实,最高远的道理,就是最平凡、最浅近的。我们往往把摆在面前的事情看得漫不经心,不屑去考虑,才种下失败的种子。

《论语别裁》

——转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老师》

作文十:《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00字

温室中的花朵,习惯了温室中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料,一旦失去特殊的呵护,便经不起风雨的侵袭;天鹅因助跑时间太长,依赖于水面的力量,导致飞翔的愿望不能实现。难道它不羡慕展翅翱翔于高空的雄鹰吗?殊不知,鹰在学习飞翔时是临着万丈深渊开始它的第一次飞行的,求生的信念化作震动双翅的力量,逃脱死神的念头成就了穿梭于云间雾里的雄鹰。天鹅的依赖心理决定了它的命运,而雄鹰的忧患意识决定了它的成功。春秋越王勾践卧薪 尝胆,终灭吴雪耻;战国秦几代励精图治,灭六国统一天下。这一次次创业的成功,都是他们能艰苦奋斗而取得的。当然“青史留名”者,也不乏反面教员:吴王夫差湎于酒色,身死国破;后唐庄宗宠信伶人,众叛亲离。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表明:如不坚守艰苦奋斗的大堤,就会被逸豫的蚁穴溃于一旦。

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个小小的零件不合格造成宇航飞机爆炸,一份电文翻译错误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交通规则,在极大多数人眼中都不屑一顾,若违反了交通规则,有些人不过淡淡一笑地说:“小事一桩,违反了就违反了,有什么了不起,罚点钱就行了,反正我有的是钱”,之所以有这一种轻视交通规则的态度,才有那么多惨绝人寰的交通事故。夏代第三任君主太康不仅嗜酒,尤其酷爱狩猎。有一次,他带着大队人马到洛水南岸狩猎,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国无主君,国事全被耽误了。黄河下游东夷部落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虚而入,亲自带兵封锁了太康的归路,夺取了夏的政权。玩物“丧志”也好,“丧国”也罢,问题的关键在于“玩”不在于“物”。手握权柄的人不注意约束自己,长此以往,终将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