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1800字|小学生200字好作文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1800字|小学生200字好作文

时间:2019-11-04 09:34:5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1800字

摘 要: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说明了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的开头的方法,并对记叙文片段写作指导做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强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课的难度,以及老师们对作文课发怵的原因,难道作文课就此停步不前,如何给学生上好作文课?培养学生愿学、乐学的态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业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得利用多彩的生活来写作。针对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中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具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要想学生们写好作文的开头,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加强练习,多方揣摩,细心地体会,这并不说明没有方法供学生们去参考与学习。因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主,我总结了较好范文的开头,并总结了很多好的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并对学生的写作加以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记叙文开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首先要交代清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其次在文章的开头要对所要记叙对象的主要事实进行概述,使其总贯全篇,起到揭示中心的效果;再次就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这样可以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让文章能够引人入胜,比如在第九册中周晔所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开头就是运用了此方法;还有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的方法;最后是用“倒叙”法开头。

二、记叙文片段写作指导

加强作文教学中的片段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

加强片段写作练习,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重担,也会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以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写作水平。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片段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掌握多种写作的技巧,因此学生的作文习惯与写作能力也会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及提高。

比如,我的学生有一篇习作是这样的,“我家屋后有棵枣树,它很高,连一片树叶也没有。”“天黑了,我自己在家,我感到十分害怕。”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写作乐趣,我让学生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对以上一段做了对比修改:“我家屋后,有一棵笔直的枣树,树很高很高,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贮立在秋天的午后;当秋风吹来时,老枣树抖落了身上的树叶,树上也就没有一片叶子了,只有一些光秃秃的树干,只剩下几条像长矛似的枣树枝直冲云霄。”“天黑以后,在浓浓的夜色中,它像一只庞大的怪兽龇牙咧嘴地注视着我。爸爸妈妈外出时,家里只剩我一人,我十分恐惧,我心里好比揣上了一只小兔似的拼命乱跳。”

2.课外延伸,师生共尝成功之乐

活动课,我设计了“我为同学画肖像”“点评精彩的表演”“他在想什么”等不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片段练习学到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方法等。在“我给同学画肖像”中,我做了如下设计,先由五六位学生上讲台,再请别的学生描写其中一位同学的肖像,文中不能出现被写者的姓名。由学生自己读所写的片段,其他同学来判断。在这种方式的练习中,学生准确刻画人物特点的本领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记叙文写作技巧的指导

1.做好审题的指导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审”:一是审请对象,也就是搞明白作文的要求,是写人、写物、写景还是状物;二是审明范围,也就是对自己所选材料的时间、空间、数量及人称、范围上的标准要做到明确;三是对重点要审清,也就是抓住“题眼”。做好“三审”工作,题意也就能够把握了。

2.加强构思

选择的材料要围绕中心展开,还要依据对中心意思的表达分析哪些材料是主要的,要详写;什么材料是次要的,需要略写。文章要做到详略得当,详略得宜,只有如此,中心意思才会表达得更好。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说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只有实话实说,情真意切,方可感动人。

3.合理地安排结构

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框架。所讲的事,所说的人,要做到有顺序可循。其实,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较容易理解,合理安排结构并非难事。文章的结构的安排主要以材料组合的“次序”为主,材料次序安排合理,条理才更清楚。对于材料次序的安排,还要依据时间、空间顺序。

常言道,“文无定法”,一点不错。对于小学生来说,教给他们基本的写作知识,做到有步骤地写作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中心小学)

作文二:《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3300字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他们想了解学校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 )、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 2

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3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小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小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作文三:《如何进行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2400字

对于小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但在写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笔者想把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与做法,和同仁们进行交流。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言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老师要重视评语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切忌泛泛而谈,并要求学生拿到评语后认真修改,限时上交,老师作二次批改。在学生修改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千万不能把文章看成自己的,要舍得删舍得换。修改过程中,尽可能压缩每一句话,删掉不必要的修饰语。选择最准确传神的字句表达思想情感,用凝练的对话来表现故事中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要特别注意前后重复的词句,要删去一处或改用不同的说法。尽量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要注意是否得体,是否能够增强表达效果。将思想、情感隐藏在语句中,运用象征、比喻、借物寄情等艺术手法,凭借人物形象,含蓄地表达文章寓意,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感悟。某些部分(如开头、结尾、过渡段等),可多想出几种写法,比较比较,择优使用。对关键的词,也可另找几个,试试能否换掉,力求找到最合适的。锤炼题目,删削不必要的字词,使题目新、准、美、雅。  小学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加以足够的重视。当然,上述一点经验之谈还很不成熟,只作抛砖引玉,以便与广大同行交流。

作文四:《小学生记叙文阅读与写作分类指导)》2300字

小学生记叙文阅读与写作分类指导

(一)写人的记叙文

(第一课时)

写人要写“魂”,就是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品质,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一、写人记叙文的一般要求是:

1、要抓住个性特点来写。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人们的性别、年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各不相同,自然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的差异。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之处。

2、 要选择典型事件来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而这些事件必须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也就是典型事件。它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就是通过教学生跳舞、观察蜜蜂、读诗等一系列的琐事,刻画了一位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年轻女教师。

3、要做到具体细致描写。选择好典型事件后,如果只是干巴巴地作概括描述,文章必然写不好。要想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必须让人物鲜活起来,使之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具体鲜明的深刻印象。

如何使人物鲜活起来呢?

从描写角度上,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是直接对准对象进行刻画,描写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恰当使用描写方法能够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描绘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二、阅读例文,领悟方法,感受作文。

我的弟弟

我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弟弟,他是我舅舅家的孩子,他叫王一鸣。他快到一岁了。      他有一个大大圆圆的脑袋,小小的鼻子和耳朵,弯弯的眉毛下面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犹如两颗黑宝石。他的睫毛很长,像个假的似的。他的小嘴红红的,像一个红樱桃。      我弟弟最喜欢玩车了。有一次,我把我小时候骑的车子拿了出来,他一看见车子就高兴的手舞足蹈,并拉着妈妈跑到车子旁。我把他抱上车,推着他,他乐得咯咯直笑。推了一会我累了,当我停下来休息时,他可急坏了,差一点就哭了。他可真是个车迷呀!      我弟弟光爱喝奶粉,不爱吃饭。有一次,叫他吃米饭时,他竟然在碗里吹起了泡泡,还用手不停地打着碗,象在抗议一样,他可真有主意呀!

我的弟弟真是个又可爱又调皮的小男孩呀。

1、 文中刻画的人物是___________,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 本文第二段采用了______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特点。

3、 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用简洁语言概括)

4、 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的好朋友林素锁

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叫林素锁。

林素锁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眉毛像桥,鼻子扁扁的,嘴巴大大的,她是椭圆脸,看上 去显得很有精神!身材瘦小,声音动听!

林素锁是个顽皮的女孩,她一旦表演起来,会让你笑得合不拢嘴,比如,她会模仿可爱的蜡笔小新说话,因为这样她被大家取了个绰号:蜡笔嘴!但她是很不容易生气的,你怎么

骂她,她还是笑嘻嘻地,从没有任何烦恼,非常乐观,她常常说:“只要笑一笑,好运自然来!”比如,她叫林素锁,常常会被某些淘气的男孩笑说:“你长大了只能做一个朴素的打锁匠,真是没有出息!烂死了!”她却在嘀嘀咕咕地说:“只要笑一笑,好运自然来!”因为她这样,大家又给她取了个绰号:傻大姐。她却能当成耳边风!

素锁是个好孩子,上次,她妈妈生病了,正好那天老师说要去春游!大家一听,高兴地拍手叫好,她却镇重地说:“老师,我要照顾妈妈”。老师邻居常常夸奖她是一个孝顺的好女儿!她还从不骄傲,一般都是全班前几名呢!

素锁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个好孩子!

1、大家为什么给她取了个“蜡笔嘴”的绰号?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方法,表现了林素锁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段意。

4、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我的老师

烈日炎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在大树下乘凉,谈天。

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看起来颇清秀纤弱的小瑛老师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和树下的人们打着招呼。

等小瑛老师走过,人们的话题便自然地转到了她的身上。“多好的闺女呀,天天带着学生来帮我干活。”五保户王奶奶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提这件事。“是啊,人家是大学生,听说书教得才叫好呢!”“好是好,只可惜好景不长,人家要调走了!”“什么,调走?听谁说的?”“昨天我还听孩子们谈这件事呢。我早就说过,人家是城里姑娘、大学生,哪能吃得了咱这份苦?”“是啊,听说她爸爸还是个大局长呢,还能不给女儿找份好工作?”

“那不是小瑛老师班里的小柱子吗?叫过来问问!”“柱子,你过来,问你点事儿。”柱子答应了一声,跑了过来:“什么事?”

“柱子,听说你们老师要转走了?”“嗯。”柱子低下了头,眼光暗淡了下来。“要转哪儿?是不是回城?”“回城?才不是呢。老师说西藏比我们这儿还缺老师,她是自愿报名到那儿教书去的。”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

“啊——”大树下的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

1、本文运用了_______描写,通过人们的对话,突出了主人公小瑛老师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柱子留恋的是什么?自豪的又是什么?

3、读了本文后,你喜欢小瑛老师吗?为什么?(3分)

三、习作七彩园。以“你周围所熟悉的人”为话题,写一篇写人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用两种以上的人物描写方法。

作文五:《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3300字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他们想了解学校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 )、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

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小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小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作文六:《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记叙文[论文]》2400字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记叙文

小学作文是语文中的重要发展力量,同时一直延伸到高中都会进行学习,所以小学语文作文的培养是最为基本的前提保证。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很多小学生只要遇到作文就会感到头痛,他们的思维范围内缺乏一套相对完整的写作思路,而作文是小升初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对于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开展小学生学写作文的能力是一项极难的挑战,因为每一个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知识能力构成上都不尽相同。本文就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指导问题进行着重探析,总结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来探讨能够顺利开展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有效方法,真正改变小学生现在对于学习作文所存在的困惑。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它工作,也是大有收

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神态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他们想了解学校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记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小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以后就开始进行作文学习,在小学调查中发现,只要一提到作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开始皱起眉头,但是这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作文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位置,所以如何有效展开语文作文写作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的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的顺其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

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描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 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 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的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 写人物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 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记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 ,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要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 。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写进去,

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 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防碍别人弄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发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 ,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段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段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片段”就是一篇文

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 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段组成。所以,写好片段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段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 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段,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的写。

第二, 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 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 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段一定的思想意义。

当然,文章写成之后的批改等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才能让小学生在写记叙文时逐渐上路,不断提高,最后写出优秀的记叙文。

作文七:《记叙文写作指导[1]》7600字

一、记叙文写作指导

1、真实(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真挚感情是记叙文的生命

2、鲜活的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

3、细节是感人的必要元素

4、记叙文有情节才会吸引人

5、构思精巧是记叙文成熟的标志

6、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会让记叙文更加完美

7、以小见大、意蕴深刻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8、善用修辞、句式等来美化语言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常见。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本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

A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

B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

C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

D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

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的居室小院。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1、悬念式开头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2、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3、景物描写开头法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4、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5、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6、设问法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致于急切地读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开头:“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色篇中开头:“秋是什么颜色?”

7、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开头:“一滴水轻轻落地,是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

再如《回家》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再比如《感谢“挫折”》:“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远远的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关你什么事儿?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大洗,猛灌。她只是木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她又木在那里了,左手搓着

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她把药放在桌子止,默默地走了。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的时候阻止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对不起。”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点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作者审题准确,通过记叙“我”和“房东大娘”的一段经历来表现话题的内涵。本文突出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由“印象很不好”到“觉得好笑”再到“误解她,伤害她”直至真相大白,作者一步一步展示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欲扬先抑,波澜迭出,很是吸引读者。

其次是精当的描写,作者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再次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

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记叙文,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读懂父爱的过程:小时候,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父亲,父亲的笛声如怨如慕;到外地求学几年后,我才真正地读懂父爱。笛声,是“我”选定的作为父爱的一种载体。笛声的变化(从最美到如怨如慕到哽咽)载着我对父爱的认识过程,紧扣作文要求。本文语言优美,佳句迭出;构思精巧,仅取三个片断和“几点”笛声,就把凝重的父爱和我感受父爱的心理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作文八:《记叙文写作指导》24900字

记叙文写作指导

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如《背影》。

2、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如《一面》。

3、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如《春》。

4、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记叙文写作要点如下: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 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3.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4. 安排好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简报、特写、回忆录、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偏重于从功用上分类。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偏重于从表达上分类。

注意

这里有一个概念要区分,记叙文是从表达方式说的,议论文、说明文也是从表达上说的,属于非文学类。而小说、诗歌、戏剧是文学上的分类,是从文学类别上说的。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第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写好记叙文——写人篇(上)

我们从小学接触作文开始,最早写的就是记叙文,一直到初中,我们还是不断地在写记叙文,怎样写好一篇写人记叙文呢?我们平时的写人记叙文中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

题,解决问题之后,采取怎样的步骤可以写出一篇好的写人记叙文。这一切,我们将在此篇中给予指导。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在写作时也是最早接触的文体,记叙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写,可是记叙文真的很容易吗?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写人范围狭窄,故事老套陈旧。

在学生的眼里,所写的人中只有老师、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同学,朋友。没有古人、社会人、外国人。写事件也只是身边的几件事。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不写现实的事,社会的事,古今中外的事。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别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头脑,别人嚼过的馍馍已经索然无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效仿者常常落入“东施效颦”的嫌疑。

二、所写的人物过于模式化。汉语是一种伟大美丽的语言,汉语词库里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不胜枚举,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丰富多彩,很遗憾,我们大部分同学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觉,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却需要课外的功夫,这课外的功夫,就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路。

第一步:课外的功夫

同学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比较喜欢阅读,或者有良好的摘抄习惯。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物可写,这样的观念是错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细微的震撼过你,让你心情波动过的事情,我们觉得生活平淡只是因为缺乏观察,缺乏用心体会;更经常的是,即使我们身边出现了让你为之一动的事情,由于缺乏记录的习惯,我们常常让好的材料擦肩而过;此外,除了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从别人写人的文章中获得灵感,看看别人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可以作为借鉴;也可以把别人描写过的人物作为一个人物模板,联想到其他你身边这样的人,哪怕以阅读后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也可以,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虚构的真实并不比真切的真实效果差。总言之:

1. 观察生活,用心体会。

2. 随身携带笔记本,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灵感,任何一个感动你,让你震惊的瞬间。

3. 从阅读中模仿人物的刻画,从阅读中汲取材料。

第二步:确定好中心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同学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那么选择哪一个人不会成为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怎样描写这个人,很显然,按照我们老一套的写法是不行的。写人通常都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深入,可能是为了赞颂或者批判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又或许,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来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背景,比如说《孔乙己》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确立这样几个中心:

1、 单纯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赞颂或批判这个人的品质特征;

3、 通过回忆“我”与这个人的交往,表达“我”对他的怀念;

4、 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

一个社会背景。

通常来说,我们选择前三种中心比较多,第四种中心如果可以写出来,便是十分出彩的,但因为主题较大,很难把握。

第三步,确定几个人,几件事

写人记叙文可分为写单个人、写两个人和写群体的。写单个人可以“以一事写一人”或“以多事写一人”。写群体的文章就像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实际上是写一个团体的共性,我们不主张大家写群体。其余的几种模式是各有千秋的,也有其要注意的重点。

(1)一事一人

这样的记叙文通过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要求事情具体、生动,因此我们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写,要求这个事件表现的是这个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或者这个人的多个特征在这个事件中慢慢呈现出来。就好像,我们摄影的时候,镜头慢慢推进,人物在叙述的过程中慢慢丰满起来。

(2)多事一人

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要求详略得当,段落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的几个特征;当然,并不排除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3)两人文章

通常都是为了体现两人之间的某种情谊或人物间的新型关系,写这类文章之前要弄清两人之间的联系和主次地位,意识到两个人物之间应相互映衬,相互影响。我们谈到这个步骤是因为只有确定了要写几个人,怎样写,知道写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才方便我们真正动笔的时候有备无患。请同学们参考下篇,我们将谈到正式动笔时该如何下手。

写好记叙文——写人篇(中)

在上篇中,我们讲了动笔之前应该准备的步骤,包括素材的准备、中心的确定、人物和事件的确定。这篇我们将要主要讲到的是审题、拟题、选材、结构四个步骤,把这四个步骤完成,等于把这篇写人的文章的整体框架搭建起来了,本文将告诉你怎样做好这四个步骤。   第四步:审题。

审题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是我们在这里依然强调出来,是因为很多同学还是不厌其烦地犯着不切题意的毛病,关键在于我们同学缺乏审题能力和正确的审题方法。正确的审题应该做到三点:

1、看题目要求是写人还是写事,如果是要求写人的文章,叙述的重点就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如果是写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过整个完整的事件来突出主题。

2、看题目限定的范围。在题目中也许已经限定了写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人。如《我的辅导员》就限定了必须使用第一人称;有的在材料中要求写你身边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写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人的不同表现;有的题目是《爸爸变了》就要求你写以前和现在爸爸的不同样貌。

3、看题目有没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比如说一篇文章叫做《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你不可以大量笔墨来写我多么崇拜这个人,喜欢和崇拜是不同的情感。《奶奶的微笑》题眼在于微笑。

第五步:拟题

一般来说鲜明的要求写人的记叙文都已经给出题目,大部分是命题或者半命题,当然也存在让你拟题的可能。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拟好

写人记叙文的题目呢?

1、通常我们以写的人为题,这样可以一目了然让人了解你是在写人,在题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饰语,把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写入,如《可爱的老爸》;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情感写入《难忘的他》,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对人物进行议论的。

2、 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

3、 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

4、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人物角度的作文题形式多样,除常见的直言式外,还有比喻式:如《我身边的雷锋》;倾诉式:《老师,您听我说——》;赞叹式:《他是好样的》;陈述式,如《我最了解他》等。这里我们只是谈到了一些传统的拟题方式,是为了避免同学们单纯地求新求异,而最后以文题害文。要做到文题创新,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请同学们继续关注我们的巧学网。   第六步:选材

在上篇中我们提到了同学们在选材的普遍问题,可以说选材是写人记叙文的一个坎儿,很多同学就摔倒在这里了,我们说选材创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当然也要注意选材创新不等于描写社会阴暗面,总体来说,我们的文章都是要积极向上的。审卷老师讨厌那种大而空,而且不切生活实际的材料,如写父亲冒风雪骑着自行车送我去医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21世纪几乎是不太可能,打的已经变得非常便利了。那么,我们怎样选材呢?

1、写生活的小细节。要写父母,其实是最容易的,每天生活在一起,注意一下生活的细节就可以找到无穷的材料,爸爸每天等你自习回家做夜宵,或者为了你改掉了一个怀毛病;妈妈有时候很唠叨,可是和你却情同姐妹。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其实已经包含着爸爸妈妈的爱在里头了。不论写谁,我们都可以考虑从一些生活小细节入手,然后扩大加以描写。

2、以写人反映时代新风貌,要写一个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请摆脱陈旧的套数,要明白,时代日新月异,每天都出现新人新事,比较于自己小的时候,身边的人从各方面是不是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比如说竞争意识变强后,人怎么变化了。

3、写某个具体时期或者某个具体地点的人,在特殊时期的人,常常会表现出特殊的状态,如非典时期,你身边的人怎样表现的?在不同的社会地点,一般人们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家的和在办公室的爸爸一定看起来很不一样。

第七步:结构

怎样给一篇文章搭上一个好的框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要怎样写,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我们在开头、主体和结尾分别应该写什么。孙子兵法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意,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熟能穷也。”作文结构是深层的东西,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我们的写人记叙文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

1.引入:人物外貌描写+点明题旨

2.蓄势:从不同的角度选取

3.揭题:详写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内涵的一件事。

4.点化:紧扣题旨或议论或抒情。

此篇中,我们已经把写人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架下来了,在下篇中,我们将谈到怎样写人,才可以使文章显得生动。

写好记叙文——写人篇(下)

我们在上、中两篇已经把写人记叙文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了,同学们一定急着想知道,如何写,怎样才可以把文章的内容充实和丰富起来,怎样才能让一个人物栩栩如生,我们如

何写人的外貌、性格,怎样去表现一个人物的具体特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把这些诀窍一一揭示。

人物是写人记叙文的重点,写人记叙文的目的就是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怎样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怎样让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动人心弦呢?每个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语言、行动,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写人第一宝典就是描写。人物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进行外貌描写有几大技巧: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一人几幅肖像;

肖像描要注意两点:

一、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第二、通过人的语言来写人。

1.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在文章当中描写一个农民说的道理,言语一般都是朴实的,如果你写得文绉绉的,显然就脱离了生活实际。

二、 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

第三、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现,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谋略的机智和武艺的高强  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第四、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出现心理活动的,我们在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

一、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产生的心理活动,记得《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本来寒冷的冬天,卖炭翁纵然身上衣衫单薄,为了卖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第五、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2、要选好写景的角度。

3、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种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应该注意几点:

1、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新人类,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 2、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鲁迅在写《祝福》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鲁镇的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我们讲述了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能够善用我们的这几种描写方法,我们笔下的人物一定可以从干瘪逐渐丰富,跃然纸上的。

一.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

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

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写好记叙文——写景

记叙文中也有一类文章,专门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阴睛雨雪、花草树木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等,这就是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气爽。

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朱自清的散文《春》描绘了春天里的种种景物:山、水、草、花、雨等等。对于春草,作者抓住了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萌动的幼芽,挤破泥土的阻碍露出地面的一个“钻”字,二是初生的小草娇柔的神志、“嫩嫩的”,三是春草的色泽“绿绿的”,四是人的触觉所感“软绵绵的”。对于春雨,则写出了雨丝的细密,“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写出了雨意的朦胧,“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又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作用,“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文章的最后三句,用生动的比喻,把春天写成“刚落地的娃娃”,写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写成“健壮的青年”赞美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

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观察。只有多观察,并且加以比较和思考,才能找到别人没有的感受,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景作文,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确立好立足点。立足点可以是固定的 ( 空间方位 ) ,也可以是变换的 ( 移步换景 ) 。

(二)要层次分明  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容顺序,也即表达顺序。一般来说,写景文章有如下几种顺序。1、空间方位顺序。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2、时间顺序。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 ( 春夏秋冬早午晚 )。3、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即参观、游览顺序。

(三)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角度上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从状态上分,又分为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从详略上分,又分为工笔和白描;从远近上分,分为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从虚实上分,分为实景描写和虚景描写。有时还从人的感觉体会角度多方面地描写,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写。

(四)要抒发感情  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叫做寓情于景。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先生的《晨霜》属于第一种情况,文中不仅描绘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而且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爱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则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春光、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写景的方法有: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①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摇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作者如同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

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比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到行文时,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③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动静结合,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大山、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的,而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 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④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大自然是个有声、有色、有味的世界,我们用鼻闻,用手触,借助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感知景物,就容易捕捉到景色的特点,使其跃然纸上。(如“春风图” )

⑤引用传说,状物绘景。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⑥多用修辞方法结合: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感染力。(如《春》中作者对“春花图”的描写)。有位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要各有各法。

⑦选择好观察点,多种角度描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点的不同,远看、近看、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形象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描写景物时,

若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⑧描绘形、声、色

就是描绘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等,从而使得景物有形可感,有声有色,艺术魅力更强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百草园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些描写可谓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形状;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声音,“又酸又甜”是味道。景物明丽,从中蕴含着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⑨注意点面配合,正侧映衬

在整个景物画面中各个景物点都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春》一文,对春花的描写,作者以“花下的蜂蝶”,来烘托春花的繁茂与香甜。

⑩观察描写景物要有重点。 在我们面前,有山川树木、江河湖海、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时序节令??这就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最好是选你自己感兴趣、感受最深的景物来观察描写,做到重点突出,形象鲜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善于观察。只要是有意义的,都可以去观察,去描写。也就是说,要想把景物写活,不能毫无选择地把可供描写的地方全都细腻、逼真地描绘出来,而必须抓住最能反映描写对象本质特征的地方,倾注全力加以刻画,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而保留其“特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使被观察描写的景物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也有大量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很多:1、交待故事背景(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3、推动情节发展。4、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5、突出中心思想。

交代故事背景

雨哗哗地下大了,啪啪地掉在地上,水晶帘子一下散开了,雨丝四下飞散,雨水更密。 “好大的雨呀!”我想,“我可不能生病,快跑。”我撒开腿跑到一块广告牌下避雨,擦一 擦脸上的雨水,

透一口气,仰起脸,

“不好!”我发现正好站在一块“麦氏奶粉”的广告牌

下。“我又不是小娃娃,哼!干嘛躲在大瓶的奶粉下面。”我毫不犹豫地,立刻跑到另一块 “金利来”的广告牌下。

“我己经是大人了。”我自豪地想。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的《故乡》)

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悲凉的心情,为全文一开始就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笔调。

《认识父亲》中的描写

他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到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

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 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整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

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失去爱子的不幸父亲。当他来到儿子倒下去的地方时,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与悲哀,“寂静的冬夜”、“这个剧院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这些描写烘托了父亲极度悲哀的心情。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分析:

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傍晚时分湖中美丽的景象,它带给人一种愉悦之感。这种美好的感觉与下文将要发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好的写景文章,常常是在观察描写的同时,注入了作者浓郁的感情,是山川有灵,草木含情,景因情而获得生命,情借景而得到抒发。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生情”,从即物,即景的刻镂描摹中产生联想,阐述哲理,将人得思想情趣移注到原无生命的客观对象中去,把对于客观的审美发现与作者主体的精神追求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亦此亦彼,相得益彰,让情与景水乳交融,达到景随情生,情随景发,一下子展开想象的羽翼,生动的写彩绘影,扩展加深文章的意境。清代学者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要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于情之中。这样,作文时定能笔下生辉,一挥而就。

写好记叙文——叙事

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章。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的事例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按照写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

①写人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 的主题。

②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③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等。

④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说明一个生活道理,或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留给读者一种启迪、一种感觉。

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叙事记叙文写作要点一:主题鲜明,内容清楚

叙事记叙文写作要点二:要素齐全,情节完整

叙事记叙文写作要点三:层次分明,有条有理

叙事记叙文写作要点四: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叙事记叙文写作要点五:过渡自然,和谐照应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

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

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写好记叙文——状物

状物类记叙文

状物类记叙文,状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状物类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通过描摹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这类文章的特点是: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有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感的充分抒发。要写好状物的文章,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观察

1.要细致观察“物”的外部形态:形状、大小、色彩等;

2:要注意“物”是否有变化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查。

二.要时刻注意围绕中心状物

无论是选材,还是描写,都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以便笔力集中,写得更深刻,更细腻,“物”的形象更为丰富

三:重点要细、特点要明

1、观察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或从整体到局部、从点到面。

2、根据它的外形特点或作用用途,分清主次,把它独特的地方写出来。所谓事物的重点部分,是最能体现事物特点的部分,也是把一事物和另一事物区别开来的关键之处。如它的形状、构造、用途等:书桌上有一个笔架,它的底座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在底座上面是一只小白兔正驾驶着小轿车。这只小白兔有胖乎乎的、圆圆的脑袋,大大的耳朵,两只眼睛像一对晶莹的红宝石。(从下到上,重点写小白兔,特点是可爱)

四:条理要清、感情要真

1、要注意言之有序,也就是说,要围绕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将所写

的事物形状、构造描述清楚,使人感到思路十分清楚。一般来说,全文布局可以有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两种方法。

2、写状物作文,不仅要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具体描述,将它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更要将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情感传递别人,也就是要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如:我喜欢我的地球仪,不是因为它有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乐趣,使我增长了知识。

五.使用多种方法来描绘事物,特别要注意细节的刻画

我们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添文章的情趣,还可以用动静结合的办法使“物”活起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插入一些与所写“物”有关的故事、传说(要少而精)等,使内容更为丰富,给语言穿上漂亮外衣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时有时无。(《荷塘月色》

第二组a句运用比喻

都通过能够形象具体、生动的描写写活客观物象。这样让学生明确修辞与描写语言的重要性。    例: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吗?        修改: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也就是“强盗般”的模样。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公元2005年,满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的然后做得蓬蓬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 money&cool!他们花钱 还做不成这么粗犷的自然呢?

六.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描写事物离不开作者的情感与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将自己的体会联想与事物的特点融为一体,就可以达到状物寄情的效果。而文章融入作者丰富的联想,就会使内容更充实,更耐人回味。不过要注意,联想要以真实的事实为依据,不要完全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所谓联想法,就是指把事物以外的东西和事物本身有机联系起来,并能加深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的一种方法。如:家家都有抹布,人人都用抹布,什么地方脏了,它就一声不响地到什么地方去工作。它净化了环境,却从来不要求人们感谢它。这种默默无闻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

七.可以深入挖掘,使立意更深刻。

在达到一般状物文章的要求之后,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做进一步思考,挖掘出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蕴含在“物”中的某种启迪人的生活哲理和美好情趣,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予以表达。

写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事物。既要对事物进行描摹,又要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状物类的文章,必须仔细观察事物,才能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描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初中作文教学应该“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了事物的特征”。因此,学会仔细观察是写好状物类作文的关键,这个环节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①确定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由部分到整体的观察,也可以按方位顺序观察。②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绝大部分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几部分组成的,对各部分仔细观察,其形状、姿态、颜色、气味等特点作好记录。观察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生活习性规律、活动范围等。③记录观察的感受,加深对生活的体验。其次可让学生上网查该植物的资料,增加对该植物的了解。这样平时学生熟悉的景物,通过观察又有了惊喜的发现。如铁树,学生发现外层与内层叶子绿的深浅度各异,中间刚长出的叶子的颜色、形状、质地与周围的叶子差异极大„„观察为写作提供最鲜活的素

材。

掌握技巧,形象描摹

状物类散文对事物的描摹一般都是先描绘外形,突出其外形美。对植物外形的描绘可采用整体分解描写法,即将所写的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分解成几个部分,然后再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抓住特点细致描写。比如绝大部分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几部分组成的,其形状、姿态、颜色、气味等都有它独有的特征。整体分解描写法有助于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写生动。如郭沫若的《石榴》将石榴分解为枝干、叶片、花朵、果实、子粒五部分,以花朵、果实为重点,不同程度地加以描写。花朵又分解为颜色和形状(小茄形、红玛瑙琢成的花瓶;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果实也分解为颜色和形状(希腊式的安普剌、中国式的金lei,金色),子粒分解为形状和味道(透明光嫩、丰腴,酸甜)。通过对石榴五个部分的外形、颜色、味道的分解描写,突出石榴在炎热的夏季的热烈、充满活力的特点。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不同时间(早、中、晚)也不尽相同。状写植物不仅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展现每个时期的不同形态,还可以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展现植物不同季节的风采。而对动物外形的描绘主要是对其颜色、长相、动作、生活习性等,既可以写其动态,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又可以写其静态如憩息的情况。托物言志的散文不同于事物说明文,其语言描写不仅要突出事物的特征,更要求要形象具体生动。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呢?

大致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②注意使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引用等)③注意使用修辞语(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或动词等)④注意调动人体的多种感觉器官来写。如写“小草”可以将小草与争奇斗艳的春花、纷纷扬扬的柳絮对比,表现其淡泊的性情;将小草人格化,写石缝间小草的挤劲、钻劲,突出它的生命力的顽强;既可写阳光下小草静静地沐浴阳光、吮吸营养的静态美,又可写暴雨下顽强搏击风雨的动态美;还可以从视觉、触觉等角度写其颜色、长势、质地„„  因此状物要具体形象,除了要掌握抓住特征,掌握写作技巧,还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突出事物的外在美。

形神兼备,揭示题旨

状物不是只为描摹事物,而是要赋予事物内在特征,要借所状写的事物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志趣,或者寓示一定的哲理。如《石榴》的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表现出了英勇无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石榴的这种“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精神相契合,因此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赞美那个时代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又如《爱莲说》一文,作者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最关键的事要展开想象和联想,找准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所托之志之间相通、相似的地方,然后用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描摹事物,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为抒发情感,为言志铺路架桥,使物和志水乳交融,有机结合。如《石榴》、《爱莲说》就是很好的例子。咏物是为了言志,言志借助于咏物,志与物相称,才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谋篇布局,结构全文

那么这种抒情言志状物的文章应按怎样的顺序布局呢?对于初学者,最好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1、起笔直接抒发对所写植物(动物)的感情;或者简明交代在什么情况下被植物(动物)所感即写作背景;或者引用诗歌、名言等然后引出所描述的对象。2、主体部分淋漓尽致地写出植物的特征(外在特征与内在特征),使用的语言要讲究文采,为寄情打下基础。3、呼应开头,抒发情感或开展联想,以物喻人,揭示植物的象征意义。当然文无

定法,采用怎样的结构形式,还得根据自身的积累情况而定。总之,要写好状物类文章,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是前提;抓住特征形象细腻描摹是重点;注入情感托物寄情是关键;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是要求。

知识点说明

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叙事类记叙文特别要注意顺序问题。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工综合运用。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 )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补充: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2008江苏卷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

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

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读,细读,从读,

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带着问题仔细读

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作文九:《记叙文写作指导(2)》5900字

记叙文写作指导 (2)

(2)

记叙文写作指导 (2)

九、抓住特点和细节,写社会上的人

通过身边琐事,抓住特点和细节,写社会上的人

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要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例文

爸妈的一位朋友

刘青何许人也?爸妈的一位朋友,今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科员荣升到科长级别了。瞧他那副高兴的样子,那副忘乎所以的样子,似乎不是当了科长,而是当了国家主席。

见人说话,音高八度,头也抬得高高的,似乎尾巴也在高翅,如果有尾巴的话。

人狂是狂,但喜事毕竟是喜事,朋友们不管是真是假也还称为朋友。爸妈也就很高兴地准备贺喜了。意料中的,爸妈到的时候,已经是高朋满座,其中不乏有身份有地位的,老朋友似乎有,似乎还不少吧。但好像在这样的场合中惯于了沉默真心的祝福,变得成为了高楼对比下的小民房,默然失色了。

刘青红光满面,倒茶敬烟,忙得不亦乐乎。在人群中来去,圈子的越来越小,越来越圆,人也的越来越滑,像圆滑世故的圆。何以见得?君请看,请仔细看,见来者衣着笔挺,数字满身,则又是点头,又是低腰,握着个手半天不放,堆满笑容,恭维三番,“请请快请,内屋快请!”见了老友,低头看礼,抬头看天,连鼻孔也直冲着天,似乎在说:“瞧,我也有今天!”唉,朋友,朋友,捧着捧着,就成为捧友了。

在烟云缭绕中,在喝茶再喝茶中,在不断有人告辞中,爸妈也要告辞了。这会儿他的表情更是“锦上添花”,嘴里说着挽留的话,可眼睛早就穿过父母的肩头射向门外了,更奇怪的是,脸上的笑却还依然“灿烂”。

“下次再来,再来。小弟有怠慢处,大哥大嫂你们多多包涵。”像句暖心话,父母听了高兴,朋友关系毕竟是有的吗,只不过他今天真的是很忙,所以才会怠慢。

可是,当我说起送客细节时,父母先是怀疑我的观察,继而同时发问:“是不是咱买的礼轻了,他才不把咱当老朋友?”(649字)

十、抒写心灵世界,袒露生命诉求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说无论是作家创作还是学生作文,都得出自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感动别人。但是,还有一些作品或作文的,是写出了自己的生命体验或提示了心灵深处的“隐私”的这就是更加难能可贵的,这类作品或作文,往往能激起读者心灵的震颤。

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一方面是在写作时要选取生活中真实的材料,唯有自己亲历的人事物,我们才能真切地去表现他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积极探索,乐于思考,勤于总结。此外当然就阅读与写作训练了,阅读可增长我们的见识,学习他人的长处,写作训练有利于积累经验,切实感悟体会。

例文

我心中的怨

我的理想是很无聊的长高。

别妄想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不遵守遗传规律!于是,这理想就变成了幻想,又渐渐地升华成了我心中的怨。

我为什么就不高一点儿呢?个儿低干什么事情都觉得低人一头。和人面对面讲话,人家可以自由自在地将头上下摆动,而我却只能凭借弱小的身躯支撑起那还不算太小的脑袋,一刻都不能低下来,说了半天无聊的话后,觉得脖子硬邦邦的,活像个长颈鹿,哎,无奈。     在学校里,和别人一起打篮球的时候,面对那一个个形似城墙的“巨人”,

我只能“躲”旁,趁机拣它个漏,即使我使出全身力气,跳起来,也没有人家站在那里高,因此,我只有当人家的“替补”,哎,无聊。

就因为个子矮,在我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难堪的“故事”。一次,我到超市去买衣服,站在柜台前看着琳琅满目的新衣服,我顿时生出了多买几件的念头,突然,售货员一把“抓”住我的脖子,把我“押”到卖童装的售货员那里,让她给我选衣服,并对我说:“小朋友,下次买衣服要让父母领着,小心别跑丢了。”我万分羞愧,也没有勇气上前跟她辩解,只好随便“拉”了一件“童装”逃之夭夭

这几天电视上经常出现关于长高的广告,我想,是不是应该去试试,吃点什么,“成长百分百”“健长灵”啦!可惜假药太多,是不是我该我服用一些自制的自信牌“精神成长百分百”和“知识健长灵”?(545字)

(由自己的事写动感情的事自己的心灵世界;由自愧自嘲自救。这是心灵世界的幽默的解剖,使人不仅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十一、写身边的琐事,力求主题念蓄深刻

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问题选材愈严而主题愈来愈丰富、深刻。

主题单一,是“主题材料”一对一地注释性的起始阶段。

主题丰富,是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的结果。

主题深刻,是独立思考,避开人云亦云的认识的思维能力的展现。

不论写什么样体裁的作文,都要有一个主题。所谓主题,就是贯串文章内容、题材的基本问题、基本观点,也就是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通过对材料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我们写东西,不可无目的地把生活现象像照相一样,移植到作品中来。总要借助题材说明某个问题,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宣传或反对某个观点,总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告诉读者。这里所指的,透过文章的题材而说明的某个问题,对某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和主张、赞成或反对的意见,以及感受最深的问题,统可称之为文章的“主题”,或称“主题思想”、“中心思想”。

通常,我们把从社会生活中,搜集得来的,但还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叫做“素材”。写作的准备阶段,主要是积累素材。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对素材加以分析、研究,然后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具体安排在作品中,也就是在作品中通过具体的描写、叙述、议论使之为主题思想服务。这种表现在作品中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现作品中心思想的东西,我们则把它叫做“题材”。

一个选择什么题材,如何处理题材,取决于他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因此主题对于题材来说,是灵魂,是统帅,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何突出作文的主题。

一、增容法。写作文,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有时需要适当增加文章所使用的材料。下面举苏东坡续成李柳句的故事作为例子来说明。

有一年夏天,唐文宗李昂召大书法家柳公权进宫作诗联句。李昂首先吟道: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接着联了两句: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

当时在场的还有其它学士,大约都奉命联了下去,但唐文宗“独讽公权者,以为词、情皆足”,并且叫柳公权把四句诗“题于殿壁”。公权的字写得很大,“字率径五寸”,李昂非常欣赏,称赞说:“钟(繇)、王(羲之)无以尚也!”

据说,到了宋代,苏东坡对此发表了他的意见,他觉得“柳公权小子,与文宗联句,有美而无箴”。意思是说,柳公权联的句中,只有歌颂而无规劝,主题思想不高。于是苏东坡给他们续成: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一为居所移,音乐永相忘。

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就写作诗文来说,要求主题思想的高度与深度,要求主题思想的现实性与针对性,苏东坡续成柳公权的诗句完全符合柳的性格与为人。

原来,柳公权为人正直,平素敢于、善于向皇帝提意见。有一次皇帝问柳公权,写毛笔字要怎样用笔才好?公权回答道:“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再举一个李白的故事。相传李白年轻时在四川为昌阴县(今四川彰明县)小吏。一次他跟随县令来到江边,察验一个溺水而死的妇女。这位县太老爷喜欢吟诗,当场吟诵了以下四

句: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

鸟窥眉下翠,鱼弄口旁珠。

但下面却无以为继。只有四句,除了客观主义地描绘了女尸之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积极的主题思想。这时聪明伶俐的李白,站在县令的身旁,“率尔对曰”:

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县令听了李白续成的四句诗,非常赞赏这位年轻小吏的才华。李白为县令的诗增加了材料,确实丰富了主题思想: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溺水妇女的哀悼与同情,而且还从溺水妇女致死原因的推测中,反映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极大的关怀。

二、减肥法。在写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突出主题,较多的情况则是削减那些与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清人龚自珍在《题王子梅盗诗图》写道:

菁英贵酝酿,芜蔓宜抉剔。

叶剪孤花明,云净宝月出。

清词勿须多,好句亦须割。

肃蕉层层空,结穗字字实。

这段话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写作为什么要反复修改的道理,以及怎样突出主题的宝贵经验。

关于削减材料以突出主题的例子,下面再举苏东坡的故事为例。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了六句七言诗,全诗是这样的: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人不见,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读到这首诗后,认为“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他是主张删去最后两句的。

只要加以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苏轼的删改颇有道理。保留四句,主题已经完整,如果硬加最后两句,虽不敢说是画蛇添足,至少使人有累赘之感。

我们在这里虽然都是举的诗歌例子,但其道理是一样的。总的来说,要想突出作文的主题,关键在于搜集充分的材料,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有用的题材,根据在作文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好使用题材的宽严度。瘦则宽之,肥则严之。

例文

痛的时候你也会笑

自己曾经有过不少尴尬的经历,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不爽的一瞬间早已风吹云散。可是谈起尴尬还真有一幕令我难忘。

朋友们在一起无活不说,常拿自己一些丑事来调节谈话气氛,这们侃起来才有劲。     乐天派的他一个劲地就着自己的荒唐之举,别的都在谈笑间灰飞烟灭了,只有他说起他与我们哥几个别了以后去了一所省重点中学的事还久久不能忘。

“我一到那学校,只有一个感觉静。老师把我领到教室,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走上讲台,自我介绍了一下:‘我姓牛,牛马羊的牛,名肖,肖邦的肖。我天生不知眼泪的滋味,是个乐天派。很高兴在这美丽的花季与同学一起学习,希望日后和大家成为朋友。’对于我的介绍,台下的竟然反应不大,同学们只是个个都把头一抬,扶了扶眼镜,又一头扎进‘数理化’。当时我以为声音太小,于是乎大声地说:‘希望我这个小淘气能和大家成为朋友。’回答的只是后面寥寥几下掌声。”

“我当时真想大吼地声,但看看场下的冷漠,真有些不好意思,想日后这一举可能成为

同学们的笑料。只好强挤出一个笑下了讲台,其实笑也没人看。”

“以后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只有我一个人举手,而后又重演了一遍尴尬。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如同坐牢,没人说话,没人活动,整天是椅不离腚,腚不舍椅。终于有个活动的机会了。下午,学校举行越野长跑,政府班主任豪迈地走进教室,点了教室后面的几个‘大个儿’,说:‘你们几个给我跑步去。’那语气简直是命令奴隶一般,教室里‘哄’地笑了起来。教室里顿时充满了‘生气’:

“‘嘘’”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同志们,加油啊!’接着侃起来‘快乐的笑声’,微笑的花朵绽放在每个人脸上。我的脸却红了。”

“不知‘高个儿’站在那里会有何感想,虽然与我自我介绍时相比,多了场下的热闹,可尴尬的心情绝不在我之下。我不敢正视他们的脸,我怕勾起我的回忆。尴尬,也同他们相遇过,可他们为何还笑?”

牛肖静默了一会,露出了笑容,说:“真不好意思,本来是件笑话,可一讲起来我又笑不起来了。”

又不知谁一句话,大伙笑了起来。

不知怎么了,以后只要有人演讲,或不小心说错什么,我总会多一分无故的担心。怕冷场,也怕“热闹”。尴尬是种心伤,应该用心去感觉。

尴尬进笑是你,痛的也是你。(899字)

(本文主题不直露,因为记者被所遭遇的尴尬引起的难堪、无奈的酸楚所笼罩。读罢,我们细想,本文的主题是深刻的:一、让别人处于尴尬境地是缺乏教养的粗鄙之举;二、应试教育扭曲了一代学子的是非观、美丑观;三、不太成功的教育,会破坏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四、走出应试教育的途径是什么?五、遭遇尴尬,原因在“人”而不在“我”“我”该如何面对?)

十二、合理的虚构故事

虚构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

作文十:《记叙文写作指导2》7400字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给题目一个准确的定位

作文之前必须先看懂试题,领悟试题的要求,做到审题到位才能保证行文中的切题,从中考作文的要求来看,审题包括三审:审题目、审提示、审要求。

例如: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具体审题方法:

关键是审清结构,从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入手,明确题目范围、内容、重点。

1、偏正结构:

例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一次难忘的选择》、《我的良师益友》等,对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中心词,中心词表明写作的对象和内容,而定语起限制、修饰作用,限定了要写作的对象和内容的数量、范围和性质,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中"一件"限定了数量,"不该发生"限定了事的范围、性质,这件事必然是一件令人痛心、令人追悔或令人反思的事,其实就暗示了题目的旨意,故在审此类题目时,既要注意中心词,又要特别注意定语的修饰限制词。

2、并列结构:

例如《我和书籍》、《昨天、今天、明天》,并列结构几部分之间并无主次之分,写作的重心是在二者或几者之间的关系上。如《我和书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我”“书籍”,但这个"和"字限定了写作的重点在“我”和"书籍"关系上,即我

对书籍的兴趣、爱好、学习的过程和书籍在我成长进步过程中对"我"学习、认识、生活上的帮助。

《昨天、今天、明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仍是重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加明确今天的方向,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3、主谓结构:

例如:《我了解了他》、《美,就在我们身边》、《我爱我家》等,这类题目的主语部分和宾语部分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内容,而谓语部分则表明了写作的重点,第一题中"了解了"是写作的重点,既是"了解"就有一个"了解"的过程,既是"了解了",有了一个"了"字,那么这种了解过程是一个由不了解、误解、甚至反感到逐渐以至完全了解的过程,从而表现了人物蕴含在内的崇高品质或坚强意志。明确了题旨,甚至还可以确定欲扬先抑的笔法。

4、独词题目:

如《心愿》《尝试》《窗口》《足印》等,此类题目只提供写作的对象、内容、寓意,而范围则是宽泛的,既可写自己,又可写他人,既可写事,又可写人,既可写一件事,又可写几件事。对此类题目的审题,要努力挖掘词语后面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作文的主旨。《心愿》命题者的意图决不会让考生写那些消极、不健康的心愿,必定让考生写积极、健康的心愿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怀。

《窗口》一题,既可写景,又可写人写事,既可写"窗口"本身的变化,又可写由窗口所望环境的变化,但无论写什么变化,写什么景、事、人、物,都必须是由"窗口"所见所忆所想引发的,从而以"窗口"为线索,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变化和风貌。

注意词的比喻义,《足印》是要求从比喻义、引伸义上写一段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或人生一段历程。

(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介于命题和自拟题之间,较为灵活好写,对半命题作文,应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不加限定的部分,所谓不加限定的部分,就是填空的部分或者选择的部分,要充分利用不加限制的部分,写自己熟悉的,确有感受的事。   如上例《生活需要           》

(三)材料作文

如:文学作品里充满了美:鲁迅对于“阿长”,阿累对于鲁迅,是一种崇敬的美;“驿路梨花”是一种自然的美、精神的美;“我的信念”是一种追求的美、探索的美‥‥‥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校园中追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一份感人的材料

临场作文,在经过审题,把握题目的范围、内容、重点之后,一般展开联想去搜寻材料,即按题目规定,选择要写的人和事。应将自己头脑里储存的材料通过联想尽量罗列出来,并对不同材料立意进行比较,辨出优劣,做出取舍,从中选出较佳立意来。

例如《生活需要            》

1、因为“我”学习紧张,使家里气氛紧张,妈妈劝“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微笑面对一切困难。(不好展开具体描写,内容不充实,字数太少)

2、我参加XX活动,看到灾区儿童面对困境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缺少生活,感觉太难)

3、想象在未来社会的生活需要微笑。(太空)

从中可以看出,选择材料必须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材料要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等同于生活,材料可以根据需要来嫁接。

三、一个曲折的情节

清代诗人袁枚说过:“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意思是说,人品好,好在率直上,若是处处圆滑,则让人生厌;作文,以曲径通幽、婉曲圆转为妙。“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在情节安排上要有起伏。

如《生活需要微笑》

为了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抑扬之法则是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使文章收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一个鲜明、突出的中心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这个“意”,即文章的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思想高度。古人又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如何做到主题鲜明?

1、 扣题的词句要多次出现。如《生活需要微笑》

2、抒情议论点题。

自此以后,我逐渐明白了感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突然间,我仿佛明白一个道理——原来感激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啊!

从此,我学会了感激,并逐渐喜欢上了频繁使用“谢谢”这个词,这不仅因为它可以拉近我和别人之间的距离,也因为可以陶醉我们的心灵。所以如果有人问我:“生活需要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生活需要感激!”

1、 深化作文立意的方法:

1小题大做法:即以细小的甚至平常的小体裁写出有价值的能体现深刻道理的文章来。 《美丽的责任》

对于选定的同一材料,由于认识的深浅不同,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立意,这就要求透过材料的表层,深入剖析蕴含在内的深层意义,从而提炼出见解深刻的观点。

如《父子俩》

2、大题小做法:题目很大,很宽泛,难于把握,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小事,来揭示较深刻的主题。例如:那翔的《生活需要关怀》大题化小,小而求深,不失为一种深化立意的方法。

3、点化主题法:即在行文关键处,用一句、几句或者一小段富有哲理的精辟语言,把文章的主旨揭示出来,使立意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学会独自面对吧!人生过程中总会有独自行走,无人相伴之时,但这一过程恰恰是自己成长和锻炼的过程。

我庆幸我体验过独自面对!

我庆幸我学会了独自面对!

五、一份真挚的感情

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假若“以无情之语而欲动人之情”(沈德潜)是很难很难办到的事。

作文一旦失去了真情实感,  就好像一个人患了贫血一样,将会显得苍白无力。俗话说:“言为心声。”只要感情发自心灵的深处,作文就会感人。

(1)积累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

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如体检中的故事。

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

(2)渲染动情点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

一般来说,在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可以看作动情点。 在叙事的文章中,能够展现整个事件的内涵之处便是动情点。

(3)交代动情原因

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代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没动情你会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动情而今天会动情?交代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动情的氛围。 此处要善于抒情议论。

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是情感贯穿文章的始终,这是使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

六、一条清晰的线索

确立线索:记叙文常常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显得情节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文章内容条理分明,文章结构有条不紊。

A可以人为线索:如《我的良师益友》,写良师益友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出来,我仅仅是穿针引线的线索性人物,

B可以物为线索:如《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以“草菇炖鸡”为线索。

C可以事件的共同点为线索:如《一个乐观开朗的同学》,以两个人“掰手腕”为线索。

D可以“意”(中心)为线索:如《生活需要微笑》,以"生活需要微笑"这个中心为线索。

E可以“感情寄托”为线索:如《背影》

此外,还可以有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等形式。

七、一种合理搭配的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叙述结合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记叙文,无论侧重记事还是侧重记人,如果只是平铺直叙,那么文章势必淡如白水。恰当地使用描写手段,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和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用景物衬托人物的心情:

北风呼啸,已是初冬。我看着光秃秃的树枝,猛然想到我今天有一项特殊任务——采访。天呐,我要独自采访一个北京教育院的院士。我从来没有尝试过采访的滋味,更何况第一次就给我一个这么重大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就我自己。那种对孤独特有的敏感使我感到不安。

厕所里真静啊!四面雪白的墙中,只围着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它们冷眼瞧我痛苦。望着这寂静的空间,我开始莫名地孤独,关心我的人,在哪里?我感到很冷。

叙述结合议论:

自此以后,我逐渐明白了感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突然间,我仿佛明白一个道理——原来感激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啊!

八、一个合理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基本有两种:

A总起分述式:开头点明题旨,总领下文,主体部分分为2-3段,相互独立,分述2--3件事,结尾归拢全文,点题,与开头呼应。这种结构适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如《我的良师益友》《父辈》《我爱我家》等。

B主线加插式:即从开头至结尾是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叙述整个一个事件,或者是前后密切联系的两个事件,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有一两处插叙,包括背景介绍、人物性格补叙、具体描写或小段议论等。这种方式适于记多人多事或以第一人称写作的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我了解了他》《尝试》《照片引起的回忆》等。

九、一个漂亮的开头和结尾

阅卷时间相当紧凑,宜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但试想在800字有限的作文篇幅里,如果阅卷老师半天找不到作文“起点”,理不出头绪,就决不可能给作文高分。所以在作文时,应尽量言简笔利、一针见血,给人以“入题快”的好感。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

“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一)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或揭示全文内容,或交待写作动机,或展现主要人物,或述说所记事情,均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如:《爸爸的唠叨》

“作业做好了吗?”“怎么还看电视?快去睡觉。”瞧,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位唠叨爱好者。爸爸今年才40多岁,可我却觉得爸爸老了许多,一件简单的小事就会唠叨半天。

(二)引用诗文,激发兴趣。

引用诗歌、名言、谜语、故事等,作为开头,犹如在文章中镶金嵌玉,不仅使文章熠熠生辉,而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邓拓在《事事关心》一文中引用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作开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倒叙起笔,设置悬念。

这种开头的特点在于先将事情发生的结果交待出来,然后再写出事情发生的经过。

如《生活需要微笑》

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都免不了坐公交车的“命运”,更何况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每天都要乘40分钟来一趟的3路汽车。本来一下拥上十几人的公交车已经很挤了,加上人们手里提的东西,尤其是学生的鼓鼓的书包,就更成了“饱和”状态,面对这些,我从来只是微微一笑,因为我就是从这公交车上找到了一丝微笑,懂得了生活是需要微笑的。

(四)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

人物的活动,总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自然环境,而特定的环境气氛,对刻画人物性格又起着烘托作用。

如:习作《家长会前后》

“天蒙蒙亮,就下起了雨。雨势甚猛,打得房顶劈啪作响,透过雨雾,只见窗前一棵树上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晃不定。唉,谁能知道,那风风雨雨正是我的坏兆头呢?我的心忐忑不安,就像那摇摇摆摆的枝丫。”

五、不合“常情”,引人兴趣。

“至爱亲情历来是人们所愿意称道的,人们乐于称颂那些至高无上的伟大的爱。不过,似乎鲜有人可以发觉到来自“谎言”的爱。

我就有一个爱“说谎”的外公。”

无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开头要用简洁文字尽快点题、入题,最忌讳语言罗嗦、拖沓,入题慢,离题太远。

结尾,可采用以下几法:

1照应开头,点题收尾,在结尾时不妨再回头看看开端,寻找与之相应的句子,点题后尽快收尾。

如:冬天还未完全过去,空气中夹着阴冷,天刮着小风.卷着细小的砂石,眯路人的眼.我拖着疲累的身子来到学校.对于一个考生来说,今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期末成绩即将在今天发布.

遮住阳光的云在不知不觉中散去,太阳毫不吝惜的将阳光洒到地上,墙上,身上,心上。温温的,暖暖的。这使我猛然惊觉:春天到了。

2归拢全文,点题升华,以一两句凝练紧缩句提炼主旨,迅速收尾。

3巧用省略,留下余味。快速梳理一下文中的材料,找出自己较为欣赏的语句--能体现主旨的,作为结束语,然后添加省略号,给人以言尽意长之感。

听到这句话,我忽然感到心中无比的震撼和快乐――姥姥啊!是你关怀了我的生活,也同样是你,让我真正的意识到了关怀的意义,懂得去关怀别人!

我停住脚步,阳光普照在我的身上,也再次温暖了我的心田„

古人讲究“首尾圆合”,“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十、一件漂亮的彩衣

给文章织就亮丽的彩衣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耐人咀嚼的好作文,除了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如金似玉的语言,会让中考作文身价倍增。如何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呢?

(一)、扮靓词汇

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富有情趣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富表现力的词语,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即使整篇文章语言不是很优美,但某些关键词语用得生动传神,也能为文章增加不少亮色。相反,词语干瘪,索然无味,段和篇也就无文采可言。请看下列句子:

(1)当幼小的我胃里翻江倒海,再也听不下去郭老师在台上讲的什么,终于忍无可忍地“哇”地吐了出来。

(2)奋斗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追求是一种温馨的磨难。(看似矛盾,实则恰到好处,发人警醒、深思。)

二、巧选句式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式样,常用的有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正句、倒装句等;从语气上看,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为了使文章新颖而富有感染力,同学们可根据文章的内容与表达的需要来选择最恰当的句式。如:生动活泼的文章多用短句;表达深邃、细致的思想内容则选用长句;抒情性的文章一般多用短句、整句;叙事性的文章一般多用长句、散句;口语、对话要求简洁、明快、活泼,宜用短句;演绎情节、介绍事物,多用陈述句;表达强烈感情时,多用感叹句和祈使句;提请读者注意时,则可用疑问句与设问句;

特别强调、加重语意时,就可援用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选择句式就不宜呆板,应当灵活多变,综合运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文采飞扬。请看下列句式:

下午2:30,我到达指定地点。环顾四周,见还没什么人,便随便找了个椅子坐下。突然,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电脑的老伯伯走了进来。他是谁?我心里打鼓。不会是?可能吧!去问问?我害怕!去问问吧,现在没几个人,正是采访的绝佳机会呀!那就去问问?这才对嘛!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便起身走到那位老伯伯身边。我感觉我的手在颤抖。毕竟,独自去面对这等重大问题,紧张再所难免嘛!

总记得她粗糙的手,扶起摔倒的我;总记得她混浊的眼睛,却用坚毅的眼神鼓励着受挫的我;总记得她嘴角的微笑,是我成功后给她唯一的回报„„

三、善用修辞

修辞是美化语言的常用手段。善用修辞,不仅能使句子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也能使句子新鲜,诗意盎然。因而文章中要尽可能地多用比喻以增强气势。运用修辞,最重要的是创意出新,要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句子,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请看下列句子:

例1、槐树又穿起一袭金黄,秋来了,带着几分和煦,也带着几分苍凉。 例2、《我快乐,因为我也曾失败》

蚌经历了百年的痛苦孕育了一颗珍珠,当蚌壳被撬开在沙滩上,我想将死的蚌一定是快乐的:原来折磨自己百年的竟是一颗珍珠啊!

不经历痛苦的快乐是廉价的快乐,“健康”的蚌是不会孕育珍珠的。

幸福的感觉在心里一点点地扩散,我看到远远的有一颗珍珠熠熠发亮,我的快乐不廉价,它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失落。

然而现在,我快乐,我真的感受到了失败后,努力后,拼搏后的无限快乐!

虽然我曾失败,但如今的成

功让我高呼:快乐因此而弥足珍贵!

(全文以蚌孕育珍珠为喻,使主题深刻,立意新颖)

例3、当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工作时,别人会为你鼓掌,与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你犹豫时,别人会为你鼓掌,将你引向成功的道路;当你遇到挫折时,别人也会为你鼓掌,使你从困难中重新站起来。生活需要掌声,让我们为了我们的生活鼓掌吧!

四、巧借妙语佳句

如《西湖随想》

“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好去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见苏杭两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西湖是这两处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北宋文学家苏轼这样评价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其山色秀丽而名扬天下,我从父亲那里听到过不少关于西湖的故事,如今终于有幸一游,才真正感受到西湖的美。”

《我喜欢夜读》

“„„诗是美的,而此时读诗更觉得美。不是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果此时真有蝉儿在鸣,有蛙儿在叫,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