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 写人叙事作文600字_《怎样写好叙事作文》2600字

写人叙事作文600字_《怎样写好叙事作文》2600字

时间:2019-12-27 09:18:5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怎样写好叙事作文》2600字

怎样写好叙事作文

怎样写好叙事作文

叙事,是写人、记事文章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会了记事,就基本学会了写记叙文。不论一篇文章是写一件事还是几件事,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件事的记述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写好其他的事。

一、第一步——叙事前做到三个明确

一、明确写作目的。就是明确自己写这件事的具体目的是什么:是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还是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是表现某种人生哲理,还表达自己或主要人物的兴趣爱好或追求。明确了叙事目的,才能围绕写作目的来叙事。

二、明确事件的来龙去脉。动笔之前,要用根据时空的推移转换,将事件从宏观上分成几个阶段,搞清楚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然后又做了什么,最后结果怎样,弄明白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三、根据写作目的,确定详写、略写、不写的内容。要将故事情节和细节与写作目的直接联系起来,逐一思考,哪些情节细节最能体现写作目的——这些内容要详写;哪些情节细节能体现写作目的——这些内容要略写;哪些情节不能体现写作目的——这些内容必须剪裁掉——坚决不写。写几件事的文章,作者要明确笔下的"这件事"整体该详写还是略写——因为详写一件事和略写一件事的叙事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二、第二步——叙事之前选定起笔方式

我们先来学习详写叙事方法。详细叙述一件事,有多种起笔方式。

(一)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可以只交代其中一点,也可以交代其中的任意两点,还可以全部交代。

例如: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只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冰心的《小桔灯》

又如:这件事发生在文革时期,故事发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山村,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老羊倌,姓崔。(时间地点、人物全交代)——拓荒者的《发生在特殊年代的寻常事》

(二)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常常蕴含其中)

例如:那时刚刚解放,台湾疯狂地叫嚣着要在三年内反攻大陆,美帝国主义敌视新生的红色政权,经常凭借先进的武器,威胁我国的领海、领空,每一个当家做主的中国人,都渴望拥有自己核武器,给敌人以强有力的威慑,我们的故事于是从这里开始了!

(三)交代线索人物到达核心事件发生地的时间和原因(让线索人物自然而然出现在事发现场)

例如:去年元旦,爸爸妈 妈出差在外,黄昏的时候,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实在觉得无聊,于是信步来到小区门口的十字街头,准备买几张报纸,打发这难耐的时光。

(四)描绘事件发生的环境——引出第一个情节

把环境描写作为一种手段,或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做铺垫,或者借助环境正衬、反衬,突出人物形象,或者借助环境中事物,象征故事中的人物,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凛冽的寒风,像一个抡着皮鞭的疯子,一边怒吼着狂奔,一边肆意抽打着它遇到的一切。雪粒子、枯枝、败叶、废纸、塑料袋被寒风卷起来,在空中打着旋,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马路上被车碾压的雪早已变成了厚厚的冰,闪着阴森森的寒光。(极

力表现天气的恶劣,反衬下面即将出场坚持训练的运动员,突出运动员坚强的毅力)

又如:月光,是稀释的明乳,透过夜色,朦胧而温润地在窗外飘洒。夜风,带着惬意的温凉,轻抚着飘逸的窗纱,摇曳着梦幻般的夜来香。迷人夏夜,宛如一个轻移碎步、衣袂当风的上古仕女,贤淑而温婉,一静一动都牵动着人的视线,一笑一颦都让人魂飞魄动,意乱情迷。(极力表现夜色之温婉细腻,以此来象征下文要出场的妈 妈,突出妈 妈的关爱带来的美好感受)

(五)倒叙开始——然后引出起始情节

从某个精彩的情节开始描述,一直描述到事件的结果发生,后面在交代之前的来龙去脉。一般写法是先定位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然后刻画主要人物和行为。

例如:夜色阑珊,几点昏黄的灯光,将南山小区的甬路朦胧在一片树影之中。一位二十几岁的姑娘,穿过幽暗的街道,攀上一层层楼梯,来到四零五门前,掏出钥匙,打开房门。就在她推开房门的一瞬,一个一米八几的男性僵尸,从里向外,一下子倒在她的怀里。她来不及发出了第二声惊叫,便吓得晕了过去。(这是电影《405谋杀案》的开头,编剧以倒叙的形式开始叙事,吸引观众,吊人胃口。)

又如:星期天的早晨,王局长吃罢早饭,闲来无事,于是敲开隔壁张局长的大门,想找这位局里出了名的棋迷下棋。碰巧张局也没什么别的安排,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在紧挨着两家之间的墙壁前,铺开棋盘,挺卒、上马、出车酣战起来。正当二人缠斗得难分难解之际,耳畔之中就听一声断喝:"杀——!"一把一尺多长的钢刀明晃晃地横在二人面前。

(原来,王局和张局同在一个政府机关上班,单位分房子,一次次让给其他人,等到二人结婚的时候,却没有赶上分房,单位没办法,把一间废弃的会议室,从中间隔开,分成两间,暂作他们的新房。二人在中间用木楞订起了个架子,两边订上纸壳,就算两家之间的"界墙"了。早晨,王局过来找张局下棋的时候,张局的儿子一个人觉得无聊,就跑到隔壁,找王局长的儿子玩。当时正播放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顽皮好动的孩子自然喜欢模仿这些武林英雄,那边两位局长棋逢对手,这边两个孩子将遇良才,斗到正酣处,王局的儿子大喊一声举刀刺向对手,张局的儿子一个妙闪,那柄玩具钢刀便直奔两家的界墙刺了过去,由于力道十足同时又因为那墙壁是用纸壳做的,因此一刀洞穿,于是出现了故事开头那个令人惊悚的场面。)

(六)交代事发时间、地点 + 事件起因(主观和客观)+主要人物出场 + 故事起始情节

例如:周一的早晨,地上下了一层厚厚的雪,路滑得几乎立不住脚。无数的车辆在马路上排起了长龙,一点一点向前移动的车轮,考验着每个司机的耐性。不想,屋漏偏逢连夜雨,妈 妈在往前挪动的时候,一个刹车不及,追尾了!前面那位司机,是一位身高一米八几的大汉,因为堵车,本来窝了一肚子火没处发泄,见妈 妈撞了他的车,拉开车门,径直向我们冲了过来.....

(七)概括描写事件或事件中的人给作者的感受——引出核心事件

例如:有些事一辈子不能忘,有些人交往一次就会铭记终生。.....

又如:爸爸好像生来就是为我和妈 妈做奴仆的。......

再如:我的邻居从来不知道变通,是典型的"一根筋"。......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叙事的前期准备和叙事起笔(开头)的方法,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选择合适的起笔形式。在练习时,最好采用一事多练的方法——写一件事,采用不同的开头形式,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各种叙事起笔方法。

作文二:《怎样写好记事作文》2200字

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墙  汀白呦蚬饷鞯墓膊 饕迕魈臁绷 翟谝黄穑 恰笆隆焙汀耙狻钡拈就肪投缘貌缓鲜柿恕?BR>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

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娴匦鹗拢 懊妗币 孕矗 暗恪币 晷础S械阌忻娴匦鹗拢 懊妗鄙系哪谌萃  卿秩酒 眨 淮 尘埃 鸷嫱械淖饔谩!暗恪鄙系哪谌萃  俏恼碌闹氐恪V苯犹逑种行乃枷氲模  砸 晷础U饫镄枰 得鞯囊坏闶牵涸谖恼轮校 氐阃怀鱿晷吹牟糠质保 荒芎鍪勇孕吹牟糠帧B孕此涫橇攘燃副剩  擞玫煤茫 梢远晕恼轮氐愕耐怀觥⒅魈獾谋硐郑 鸬健奥桃队吵暮旎ā钡淖饔谩?BR>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 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作文三:《怎样写好记事作文》2800字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

所谓记事作文就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文章中心的记叙文。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因此,记事作文还是离不开写人。只是作文的侧重点不是表现人物,而是在于挖掘事件的意义。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二、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三、写一次活动

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

写一次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把不同的反映写清楚。写活动时,许多同学往往只写活动过程,没有写出活动中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文章写得不生动,不感人。

3、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平铺直叙,不分主次。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平淡乏味。

四、记叙场面

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习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记事作文的内容非常广泛,诸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各项活动、各种劳动等等均属它的写作范围。

同学们在写记事作文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里边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写得具体详细。

一位小作者写的《爸爸妈妈上当了》一文的开头是这样的——

[片段]我的爸爸妈妈都已40岁了,别看子女都这么大了,不知什么原因,近来老爱吵架。这不,今天中午我放学回家,未进家门,就听见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进门一看,一只锅子盖子掉在地上,碎碗屑满地全是,爸爸妈妈正在对骂。我难过得忙走进我的房间,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吃饭时,一家人闷着头谁也不声响。妈妈赌气到医院去了(妈妈是医生)。

从这节文字看,小作者已经写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放学)、地点(家里)、人物(爸爸、妈妈)、事情的起因(爸爸妈妈吵架)。这样写,容易引起读者阅读事情的“经过”“结果”的兴趣,可谓是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这个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要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表明自己对某种现象、问题等的态度或立场,另一种是歌颂(赞美)或揭露(鞭挞)一些人物和事件等。所以,同学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个材料写进作文能不能为你所要表现的中心服务?如果能表现中心的就要采用;如果不能表现中心的,则要毫不留情地舍去。

比如:一位同学跟着妈妈去镇上的农贸市场买菜,回到家后,她准备写一篇作文,取的题目为《菜场见闻》。以下是她收集的作文素材:

1.从家里出发一路到农贸市场,公路两旁景色十分优美。

2.农贸市场外观:崭新、宽敞、明亮。

3.市场里一片繁荣景象:买菜的人多、摊位多、货物品种多。

4.一个蔬菜摊位前的一位顾客在向摊主讨教种黄瓜的经验。

5.在农贸市场里妈妈碰到过去念初中时的一位同学,两人谈了很长时间的话。

6.现在的这个农贸市场与过去的农贸市场简直不能相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反过来是否一旦你有了大米,饭就可乱做一气呢?也不能。经过反复筛选,这位同学去除了1、4、5三则素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由于精心选材,这位同学终于写出了一篇思路清晰、有条有理、重点突出并且充满了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后来该文还被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永森收录在他的《徐老师教作文》一书里,作为他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见闻”一类作文的范例。

如果一篇作文里有几件事的,还要注意事与事之间的过渡、照应等,这样文章就显得自然流畅。

第三描写好事件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我们说记事作文虽然主要在记事,但是事情的发生、发展无不与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在作文的时候一味地记事,那么所写作文只能是一个干巴巴的故事梗概,必须要把事件中的人物描写好刻画好,这样的文章就显得有血有肉,厚实饱满。

请看下面的一个片段——

[片段]“老李,赵县长看你们来啦!”随着喊声,乡长张伯伯领着一行人涌到俺家门口。身材魁梧的赵县长冒着大雨走进俺棚,俺全家惊喜万分,热泪盈眶。俺爷手忙脚乱地拉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抹,请赵县长坐下。却赵县长没有坐,就一把握住俺爷的手说:“老乡,你们受苦了。”接着又急切地问:“家里的粮食搬出来没有?救济粮、救济款发到手了吗?”俺爷眼含泪花,哽咽着说:“都搬出来了,都发到手了!”赵县长满意地点点头。赵县长推推支撑庵棚的木桩,摸摸发潮的床铺,随后掏出手帕擦拭湿润的眼角„„

片段写的是赵县长下基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的事情。作者通过对赵县长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反映了赵县长工作深入细致、关心群众疾苦的优秀品质。当然记事作文的写作除了以上谈的三个注意点外,还有在记叙事件中可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这样能使文章“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作文四:《怎样写好记事作文》1300字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二、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三、写一次活动

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

写一次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把不同的反映写清楚。写活动时,许多同学往往只写活动过程,没有写出活动中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文章写得不生动,不感人。

3、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平铺直叙,不分主次。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平淡乏味。

四、记叙场面

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千金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习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德兴街小学

六年级三班

王安瑞

作文五:《怎样写好作文批》800字

怎样写好作文批 语

[一、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作文批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作的评价和指导。因此教育的批语应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具体的指正,并明确今后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具有指导性。

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学过的有关写作知识,这也是批语的目的之一,批语应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

点,给学生以切合实际的指导。

三、因人而异,具有科学性。

作文教学最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或统一命题,或有统一的内容要求,而学生写出的文章却各具特点。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基础也不同,在写批语时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写出对学生个体具有指导性的批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创造精神,正确引

导学生写出新颖而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

四、激发兴趣,具有启发性。

要善于得用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

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表扬为主,具有艺术性。

作文批语要以表扬为主,重在鼓励,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作恰如其分的分析,并善于从中发现可取部分,给予肯定。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写的地方教师看到了,体

会到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更有进步。

六、认真书写,具有示范性。

作文批语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修养的优劣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认真地写批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用语准确、言简意赅。

学生作文批语分旁批和总批。旁批是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各个方面指出其优劣点。启发学生思考,着重解决作文中个别和局部的问题,总批是对全文作总结性的评价,着重解决全局和整体问题。无论是旁批还是总批,批语一定要字斟句酌,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科学性、启发性、

艺术性和示范性。

作文批语对于指导学生写作有着巨大作用,只要我们多研究,常思考,就一定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作文六:《怎样教好写作文》23100字

作文这样教

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作者: 赵国军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抓好三点: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增长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拓展、课堂讲故事、评选“知识小博士”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课文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如:帮学生选择适合年龄的健康书籍;交给他们一定的阅读方法(摘抄或写读后感);加强应用来体会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三、培养习惯,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一些经验体会

作者: 陶维平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

一、激发阅读爱好,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爱好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爱好,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激发学生阅读爱好的方法有许多,我是通过“讲故事”、“办手抄报”、“知识竞赛”、“成语接龙” “优雅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读课外读物的爱好的。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留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但又要留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奇,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

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三、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爱好后,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如有的只凭爱好,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具体做法是要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是一样需要长期坚持的、反复而艰巨的任务。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经验,就是:

(一)、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向老师反馈他所阅读的文章内容、精神和感悟。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集腋成裘、积少成多”。

(二)、指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应当阅读的著作或篇目,然后“跟踪监督、检查指示”。例如,我经常向学生推荐每一期《读者》上面的精美文章让大家阅读。在大家读完后,和他们交流、探讨阅读的感受、心得和领悟。

四、教师也要阅读,言传身教。要想学生爱读书,教师就要爱读书。教师爱读书,才能更好地起到带动作用,而且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和介绍一些好书,可使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要给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是班主任,经常利用利用晨会课的几分钟时间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并规定每周四早自习,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了那些书,并向同学推荐或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

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作者: 伏玉芳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每当我和学生交谈,问及他们最怕写什么作业,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写作文。”问到原因,都说:“没什么可写。”

“没什么可写。”是真的吗?大千世界,万物众生,千姿百态,难道就没有让我们说东道西的吗?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可知,要想解决“没什么可写”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记得我曾经让学生围绕“爱”,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最爱。学生一看题目可乐了,“谁没有享受过爱呢?我们整天就在爱河里浸泡,在爱的滋润中成长。知恩报恩吗!”唰唰唰,学生奋笔疾写。叮铃铃,下课了。八十五份作文,无一短缺。

那天晚上,我一气呵成,不仅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习作,还完成了一份统计:《我最爱我的妈妈》42人次,《我最爱我的爸爸》15人次,《我最爱我们的老师》8人次,写最爱爷爷、奶奶、姐弟的11人次,写最爱家乡、校园之类的5人次,写其他之类的最

爱有4人次。从这份统计,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习作缺乏多样性、个性化的内容,选材仅仅局限在表现肤浅的情亲上,写作素材更多关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写作思路狭小。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写作也应当如此。于是,在第二天评讲作文时,我将作文选材的统计情况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学生惊叹之后,我让他们把思考范围扩大,打开自己的思路,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爱延伸,从更广阔的角度重新思考“……是我心中的最爱”这一命题。于是,第二次习作便有了:“晨雾中铿锵而有节奏的唰唰声是我的最爱。”;“奔波于抗灾第一线的橄榄绿和白衣天使是我的最爱。”;“给予我们幸福和快乐的童年,使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人生不再重现的祖国,是我的最爱。”“自由自在,翱翔于蓝天的和平鸽是我的最爱。”……很明显,学生的选材和原来相比丰富的多了。

写作是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具体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写什么有时比怎么写更重要。只有打开了学生原本逼仄狭窄的写作空间,开阔了学生写作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写作时“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你是怎样解决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一难题的?

作者: 温晖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一、如何解决学生这个难题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1、激趣放胆,自由作文。

魏书生老师有这样一段论述:“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想写,越不敢写。你天天想有朝一日写出一鸣惊人的好文章,可是却不愿意从一鸣烦人写起,那就永远不会有一鸣惊人的是时候。”蒯福棣老师在《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一文中强调:教学生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写清楚,记事状物要做到真实可信,抒情表意义要情真意切,这样的基本功打好了,以后写各类文体的文章才有牢固的基础。“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鼓励学生自由习作,率真习作,自由吐露心声,不必强求学生语言的优美、精炼、生动。

2、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即让学生学会留心生活、积累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鼓励学生写日记、写随笔把一天的所做、所见、所

想记录下来。

3、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现代人说:“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老师要引导学生想读书,爱读书,并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做摘抄。“熟能生巧”。读得多了,摘抄得多,有了一定的量变也会引起一定的质量。

4、用好的范文开启学生思路。当学生拿到一个题目时,有时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这时,我就会给学生读准备好的范文,边读边与学生一起讨论范文的成功之处,令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问学生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得更加精彩等等,在此引导下,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从容自如了。

5、读讲结合,师生评价。作文初步完成后,教师选典型的文章讲读,师生共同评议,找出优缺点,具体运用“找原因、找具体、找结果”的方法,看是否写的充实、具体,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说实在的我也觉得作文难教,并没有什么经验可谈。但是我听过这样一段话:“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的病难治一样。医生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的,教师同样如此。”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敢想,敢做,一切都有可能。

二、学生习作的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师工作中感到耗时最多,成效却非常低的一项工作,老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为学生的习作圈圈点点,孩子拿到了作业本只看看分数,浏览一遍评语,根本对教师如何细致的修改置之不理,漠不关心。教师的辛辛苦苦,换来的是孩子的水平不增。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怎样评价学生的习作,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以往教师对学生习作要求都比较高,什么结构完整、首尾呼应、选材典型、词句优美、描写细致,等等词语一直是我们对学生习作的要求,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四年级还自来说,这些评价,并不能激发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反而不断的对学生习作的热情形成打击,所以我想,学生习作的首要便是“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只有教师的标准放低了,教师才会以欣赏的眼光来读学生的文章,才会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全心之作。得到尊重的孩子,才更乐于投入到表达上来。

2、指导点滴,鼓励多多。也许我们孩子的作文有很多令教师不满意的地方,每一篇作文让教师涂改得面目全非,面面俱到式的评语,让学生看的头都大了,我想这样是教师白费了辛苦,学生根本就是熟视无睹。所以,我想在学生习作的评价中,教

师针对每一篇文章,只针对一点或两点来评价,这样让学生慢慢的逐步的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而鼓励自不必说,我们在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积累素材的同时,也要要求自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优美之处的眼睛,多发现孩子写出来的每句话中的精彩,孩子看见自己的文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自然会减轻内心对作文得恐惧,增加表达得热情。实践证明,教师的一点小小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批改形式多样,边写边评。孩子在关注自己文章的同时,也非常愿意去关注同伴写些什么,写得好不好。自从采用了教师圈画学生精彩的句段这种手段之后,孩子们拿到作业本时总是和同学比一比谁化的多些。同时,“好作文时改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写得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内评价学生习作的方式,由小组共同阅读一篇文章,找出认为写得比较到的地方,勾画鼓励作者,并一起商讨,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自己小组对该篇文章的总体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觉得作者表达不清的地方,可以直接和作者沟通,给作者提意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阅读能力,修改能力,同时孩子们在修改他人作品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表达的水平。

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文

作者: 闫习斌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作文是一种创作性思维和想象的复杂心理活动,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一是下笔之前就怕,不知怎么写,不知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不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心里没谱;二是开始动笔就怕,怕“没材料”可写,总觉得要写的内容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没有经历过,或经历过的事情不突出、不值得写。

针对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原因,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急欲把心里的话写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熟悉世界、熟悉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写作文。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话和习作的爱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急欲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假如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象做一件自己梦寐以求的玩具那样的激情和欲望,那作文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如在指导三年级第二单元写人(除了写出人的外貌,还要写出他的性格、爱好)的作文时,我首先给学生激趣:“同学们,

你们一定都有自己最熟悉或最喜欢的人,但老师不知道他是谁,是你的什么人,他长得怎么样,喜欢些什么呢?你们一定都很想向老师介绍介绍,让老师了解他,对吗?”“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于是我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并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留意从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进行介绍。在大概过了十分钟后,我让学生暂停,先对介绍过的同学进行表扬,然后故做遗憾地说:“哎,时间过得真快,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而老师很想知道每个同学要介绍的人,那就请大家用你们的笔把它写下来告诉老师,好吗?”“好!”只见孩子们低着头“沙沙沙”地写起来......

二、培养观察能力和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假如能找到合适的材料,那么,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就再也不会害怕了。可小学生的生活内容和阅历都不如大人广泛、丰富,但留意观察仍有其丰富多彩之处。因此,教师要留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教会他们观察生活,留心四周事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会因为“没材料”而害怕了。

三、多鼓励,少批评

小学生的作文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但要看到不足和错误,更要看到优点和进步。评讲课上,多花点时间来欣赏学生的优秀作文,表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和优点。对于写得不好的学生,要帮他们指出不足之出,多给他们鼓励,尽量少批评。要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毛病所在和解决的办法,让他们对进步布满信心。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换来学生可贵的进取心,使学生在不断的修改错误和发扬优点中获得较快的进步。

当然,作文是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爱好的同时还要留意各种基本技能的传授和指导。我想,假如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说得好就能得到表扬,说得不好也会得到指导,那他们也许就不会怕写作文了。

作文教学之偶得

作者: 赵国军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写作文好比做大餐。无内容(无米和调料),写不好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学生所谓的“没写的”;

无方法(不懂烹饪之法),即使有内容(有米和用料),也写不好作文(做不出美味大餐),也就是学生所谓的“不会写”;

既有内容,又会方法,每个人写的作文(做出的大餐)也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和体验不可能相同。

由此可知,平常观察、积累生活,(乃作文内容之源泉)是多么

的重要;学习写作之法,亦是多么的重要。

究其竟,是内容与方法哪个更重要?方法实际就是形式,由此可知:内容决定了方法,方法服务于内容,这个德国的马爷爷和恩爷爷早就论证过了,毋庸置疑。

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积累第一,方法第二,多写第三。作文起步,应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内容与素材,加强方法指导,辅之以实际锻炼——多写,相信学生作文一定能写好。

那么,写作兴趣不重要吗?不是,任何学习活动都要有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生写作的畏难心理不克服行吗?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活动,无难与不难之分。之所以畏难,乃是教师与环境强加于学生心中、长期重复形成的。就像谎话重复百遍,人们会信以为真一样。

具体教学中,因人而异。无内容,多积累;无方法,重指导;要成功,多写作。

(以上拙见,仅供同仁参考,还望大家不吝赐教,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诚谢!)

指导小学生阅读的体会

作者: 胡立强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却收效不大的现状,特发一份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主要读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

1、三读法

⑴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⑴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

、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⑵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⑶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⑸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二、“阅选方法指导课”的结构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此环节是关键,教师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巩固所学,形成技能。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巡视,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

力较差的学生。倡导学生查用工具书,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一段时间后,允许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3、畅谈收获体会

要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是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以及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问题等。通过检查学生对所学方法的运用情况,不仅利于教师掌握情况,及时调控矫正,还有利于学生间的启迪、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单靠一两次的训练是不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需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精彩设计

慈母情怀(小学语文五年级)

作者: 杨春艳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很少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自己父母的辛苦,学会爱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

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习作练习:感受母爱

教后反思:

如今的孩子,生活太幸福,认为一切获得都是理所当然,父母的付出更是应该的。因此,本科的内容在“感恩教育”方面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半截蜡烛

作者: 朱宝宏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的读和演来体会剧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以读为主,在演中得以深化。采用先扶后方的方法,第一场老师加以指导,二、三场由组长带领来学习。让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而且要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 做到读通、读顺。

3..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过渡: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

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作业:

和家人或同学演一演《半截蜡烛》。

木笛(小学语文五年级)

作者: 惠调玉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1.导入:

(先后出示法国国旗,中国国旗。)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课外知识相当丰富,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和含义?

明确——据说由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三支国民自卫军的军旗组合而成,蓝,白,红分别象征着自由,平等和博爱。

(出示中国国旗)希望学生作简短介绍。

明确——红色象征着革命,五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师小结:有人说“五星红旗是尊严的象征”有人说“五星红旗是力量的代表”。希望今天这堂课后同学们对它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朱丹因为_______而拒绝演奏欢乐曲目被取消比赛资格。

朱丹因为_______而重新被丹麦音乐大师免试录取。

(学生自由朗读后试着概括回答)

估计答案:那天正好是大屠杀纪念日表示对上个世纪遇难国人的哀悼

在纪念碑前精彩的演奏,身上体现的强烈的民族精神

师作简单小结并过渡: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大家对文中的朱丹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记得昨天拿到这篇文章,急切地看完后有种难以表达的情感,不知道该用怎

样的词语表达他所给我的印象,借现在这个机会在课堂上想听听同学的感受。(倾听学生答案)

3。合作探究

在学生回答后交流讨论:朱丹给你的这种感觉,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1。写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2。写朱丹两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作为音乐人对乐器的珍爱,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音乐的挚爱

3。“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高超的演奏技巧,表明他已将心完全地融入了音乐。

4。“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两个鞠躬说明他对音乐的尊重,但涌出的热泪则表明他的矛盾痛苦,他的眼泪是为了他视为生命的音乐而流。为了民族气节他宁肯舍去生命。

师听了同学们的一番话,不禁想到了一种花,你们想到了吗?

——梅花

4。质疑解惑

1。文中多次出现的对“梅”“雪”等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梅: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

雪:第一次出现渲染了当时朱丹在失去比赛资格后离开时的孤独悲壮的心情;第二次出现在哀悼死难同胞的纪念碑时,既交待了天气的寒冷又彷佛是哀悼亡魂的朵朵白花,激起了人们心中对苦难历史的回顾。

师:惨绝人寰的杀戮令人不寒而栗,寒冷的天气让人颤抖,但是人们却并未退怯,我们更是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2。全班齐读课文:“临近石碑”到“只能报以倾听”。在这部分中体会“表现中华民族希望所在”的相关语句。

1、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

2、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3、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4、孩子

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出示对联幽幽笛声如泣如诉国耻

莹莹烛光告慰亡灵国魂

教师明确:看到这里我们自豪地发现大师所说的“一种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在朱丹和孩子们身上并未消失,反而这不同年龄的两代人之间交汇,汇成了一条奔腾的大河。

3。教师问:此时再回到课堂开始的时候,现在你对国旗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祖国家

5.小结:

是呀,国旗,国之所存;祖国,家之所在!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族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爱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正气,才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文中的朱丹如此说了并如此做了。我相信,同学们,作为有着厚重民族魂的我们也早已准备开始我们的人生的答卷。听,此时此刻有一首歌在耳畔响起。

(激发学生共鸣明确国歌后全班起立面对国旗高声激昂地放歌)

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木笛

幽笛莹烛诉心曲                           铸国魂

腊梅幼松慰亡灵

落花生(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作者: 赵国军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名,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有5名学生敢说敢想,能力较强,但亦有10名左右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需要多鼓励,多督促。重点采取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

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谈谈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每段加上小标题(教师分段,学生读后试加小标题,在确立重点)。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四、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感兴趣,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议花生部分。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领悟重点

重点读父亲的话,分析3、4 句赞花生,学花生 。

(1)父亲“赞花生”。

(父亲说的话很重要,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他不向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果实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是深埋地中,并给人们带来好处。)

课件出示花生和其它果实的图片并完成表格,在对比中明确花生的特点。

(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画出写花生及其它果实特点的词语。

说说花生的特点。 指导在读中表现自己的体会。

(2)“学花生”  谈谈你对“不好看,很有用”的理解。

(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又说了花生的特点,父亲提出要求,不要做“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的人,而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当然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好。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很引人注目的人更难,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3)指导写法:父亲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两次谈话的目的,及整篇文章

的写作目的,不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而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也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这叫 “看目的”确定重点。

(4)理解作者“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

指导朗读,说说你了解的有用的人的故事。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5)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既要有学习的内容,还要有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情感动机。因此,这里既抓住了学习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在可行。」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

9、拓展练习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2)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

详写略写,借物寓理是本文的两大特点,写一种植物,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

板书设计

15  种花生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做有用的人(引申)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华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那么,他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11. 自我问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有趣的汉字

作者: 伏玉芳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所在班级情况

我班的学生识字能力虽然都比较强,但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了解甚少,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第一课时《字谜七则》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我们平常看书、看报、写信以及写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认识。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

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字迷七则

二、学习课文

1、猜字谜,说理由。

(1)出示字谜

一口咬掉牛尾巴。( )  天上双雁飞。( )  客满。( )

(2)学生猜谜底,并说说理由

教师小结: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1)组合法: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2)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3)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

2、挑战自我

(1)自读《字谜七则》,猜谜底。

(2)同桌合作,寻求谜底;

(3)探讨解谜方法:

①~④是字谜,谜底分别是“日、香、立、曼”  ⑤⑥是画谜,谜底是“休、斗”  ⑦是动作谜语,谜底是“林、杜、刘、孟”。

3、教师补充字谜

(1)牛过独木桥;( )(2)河边一蜻蜓;( )(3)再会。( )

4、小组交流自己所搜集的谜语。

一人说谜面,其他小组成员说谜底。

5、作业

1)猜以下谜语

1) 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哭)

2) 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文,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

3) 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4)一个人,本姓王,口袋里装了两个糖。 (金)

5) 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哭)

6) 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驼)

7)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明)

8)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郭)

9)有水可养鱼,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也)

10) 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七)

(2)学生自己再搜集一些字谜相互交流。

第二课时《有趣的谐音》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汉字所独有的一个有趣的特点——字谜,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祖国汉字的另一个有趣的特点——谐音。

谁知道什么是“谐音”?(学生自由谈,也可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汉语中字或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现象称之为谐音。

二、了解谐音的表现形式

师: 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笑话”、“歇后语”、“故事”、“古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两种--歇后语和笑话。

1、朗读下面的歇后语

(1)体会一下它们分别是怎样利用谐音的方法来表达意思的,并注意其中谐音字的用法。

(2)体会歇后语的特点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进行引导。

师: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相当于谜面;后半部分相当于谜底,中间的破折号起到

解释说明的作用。

歇后语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来自日常生活,有的来自自然现象等等,有兴趣的话可以搜集一些来体会。

2、读小笑话《“枇杷”与“琵琶”》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个故事说明我们中国汉字有着很多同音的字与词,我们在运用时要加以注意,不要出错,以防闹出笑话。

三、出示一些谐音的例子,供学生学习理解

歇后语

1)半天空挂口袋——装风(疯)

2)鼻梁上推小车——走头(投)无路

3)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4) 四两棉花——谈(弹)不

5)裱糊匠上天——糊(胡)云

6)老虎拉车——谁敢(赶)

7)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8)蚕肚子——真丝(私)心

9)打铁的拆炉——散火(伙)

10)走马打手机——骑(奇)谈

古诗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对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  贾岛醉来非假倒(贾岛)

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四、作业安排

搜集含有谐音的歇后语、小故事、笑话、古诗和对联,在课余时间交流。

第三课时《仓颉造字》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这些汉字是谁创造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仓颉造字》

板书仓颉造字

二、学习新课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在发明文字以前,古代人类用了哪些方法来记录事情的?并分析一下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仓颉是怎样造字的?

2、讨论交流

提示:抓住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学习。特点是第四自然段中对于汉字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更可以在书写的过程中给你以美的享受。

三、拓展课外

1、  除了文中提到的仓颉的造字方法,你还知道有哪些造字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

2、关于文字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呢?

指名介绍

3、简单了解汉字的来源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转注)

板书设计

仓颉造字(传说)

结绳记事,难于记忆

阻碍人类社会发展

物语语言,各不相同

汉字模仿鸟的足迹——根据事物的形状或动态 丰富易晓

第四课时《“册”“典

”“删”的来历》

一、导入新课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具体造字的。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册”“典”“删”三个字是如何造出来的?

2、小组交流

要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作答,并相应板书

“册”竹条连缀成大竹片

“册”“典”“删”的来历   “典”两只手捧着“册”将它放在底坐上

“删”用刀削去错字重写

3、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来历?

学生自由交流。

4、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作业安排

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课后,让我门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类,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材料(一)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倍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材料(二)

1. 所谓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2. 所谓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3. 所谓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

4. 所谓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镅、锔、铹”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拿简化繁体字来说,形声法也是被优先采用的,如“优”、“响”等等,举不胜举。

“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转注法和假借法。

5.所谓转注法,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声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

6.所谓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否”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

由此可见,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10.自我问答

由于环境的限制,教学资源的短缺,如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汉字,领略汉字的趣味,我思考再三,

最终决定,以文本为基础,以“阶段式”的学习流程,完成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时间长,但学习效果很好。

美文阅读

从事教师工作以来的一个小故事

作者: 周雪芳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已经在教师这个行列中工作了近九年,回想过去件件事情犹如昨天发生,历历在目.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件事......

两年前我班转来一名得侏儒症的女孩子,说实话当时要不是领导板着脸,我真不愿意接受这位学生,个子矮事小,主要是我怕影响到本班的成绩.但慢慢地我发现是我错了,孩子的自尊心极强,大扫除时我经常会发现她挪动着一双小脚,一扫帚一扫帚扫得十分认真,好几次我都劝她别扫了,但她却坚定地说:"我可以!"由于智力发育受到影响,在学习方面她经常会歪着脑袋,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不解,虽然经常作业交来得比较晚,但从她工整的笔迹足以看出她花了多少功夫.看到她的诚恳与坚强,我也不那么反感她了,而是经常问候她的生活,关心她的学习,分配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在她旁边帮助她.一学期下来,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她高兴地对我说:"原来我不是很笨,只不过比别人多花了点时间".看着她灿烂的笑容,我真懊恼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啊,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尊重.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宽大的胸怀去接纳每个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展翅高飞,在爱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此,教师需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爱上读书

作者: 张志芬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小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以体现主导作用对于主体的唤醒,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人文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

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二、指导方法

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交给恰当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

的自身需求。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2)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①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及时间条件,确定阅读方式,如选读、浏览、精读。

②鼓励做好读书笔记。

三、引导发现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解疑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阅读中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善于“标新立异”,从阅读中体验快乐、张扬个性,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除此,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的机会,帮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去阅读有意义的读物。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阅读检查、评比等,都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作者: 沈娟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两年前,我对新课改一眼迷茫。新课改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佳的,那些新理念到底如何在具体课堂中运用等等,一直使我迷惑不解。在我的周围,许多老师的课堂十分热闹,音乐、舞蹈、课堂表演等,凡是能用的道具都用全。表面看起来师生配合的相当好,但是实质并不见效。

在我迷茫之际,无意中见到了一本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丛书中的《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自学培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一书。本书重要立意点在于承认教师发展受诸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影响制约的同时,更强调教师的自我发展。贯穿全书的基本观点就是一位发展着、成长着的教师,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和处理自己在教师生涯中遇到的一切,在任何时候都应设法排遣那些不好的、消极的心态和想法,并积极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本册书共分九个单元,分别以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关注学生与教师专业发展、认识自我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解决问题与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利用与教师专业发展、在计划与行动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内

容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时代对自己的挑战,把握自己专业成长的大趋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透彻地反思,掌握教师自我规划职业生涯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今后的教育工作将满腔热情、充满信心!

做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

作者: 赵国军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参透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熟悉学生外,更要有一种忘我的投入,入情入境的激情。

只有投入角色,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思学生所想,知学生所学,乐学生所悦,教学生所需。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所需出发”的教学理念。构建一个师生一同与文学大家进行心灵碰撞与交流的平台(语文课堂)。

只有投入角色,才有入情入境的激情。毫无疑问,语文课堂是在不断地创新中,走向成功的,而激情无疑是创新的催化剂。

文化素养的积累和平常勤奋的锻炼,是富有激情的唯一源泉。教师的激情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激情又给了教师许多激情的灵感。如能达到师生情景交融,心心相通的境界,那令人多么向往!

润物细无声

作者: 闫习斌 (小学语文  甘肃天水二期小学语文一班 )

网络研修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网络教研的学习和参与,让我感觉到网络教研的作用正在愈来愈不断增强,它对于我们教研工作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网络教研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把所有教学一线的老师吸引到一起,携手并肩,在学习和反思中,在探索和交流里,共同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品尝着收获的甜蜜。

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单调和枯燥的生活,解决了以往教师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困难,由过去那种“独学无友”封闭成长状态,进入了“自主开放、协作创新”发展境界,我自己的能动教研意识得到加强,业余时间主动参与网络教研和同组人共同研讨问题,让我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了。网络教研改变了我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到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咫尺天涯的成长在跨越时空的环境中启航,困惑与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产生了闪光。

网络理论研究与实践,让我如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了我的头脑,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原来是如此的贫乏。教育网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就像沙漠里的甘泉,滋润着饥渴的我。因此,我能天天快乐学习,日日点滴进步。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下我觉得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教学方式随着学习的深入在不断转变。我每

天都在享受这种变化给我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快乐和进步。

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通过教育博客、论坛等,教师可发表自己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也可拿出疑难问题让同行一起讨论,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好的贴子会吸引更多人读贴跟进,教师有了“受重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交流讨论

马凤录(班主任):个性化的语言令人心潮澎湃,个性化的语言让人赏心悦目,个性化的语言能让人不断进取。

黄彩霞(辅导教师):教学设计可以少些理论阐述式的东西,多些可操作性的东西。

马凤录(班主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进入角色演一演,感悟精炼得当、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模仿人物的神情、动作,体验人物的性格特点。缺少环节。

马凤录(班主任):语文课堂还美在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的启迪,因为这是心与心的沟通。

作文七:《怎样写好作文(一)》24300字

怎样审题(9篇)

第一篇:如何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应掌握这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一、审清题目蕴涵的主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它们之间既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关系。   如《上学路上》、《我的爸爸》、《集市见闻》……从题目上看不出表达什么中心。《助人为乐的x x x》、《秋景》、《一堂有意义的课》……从题目上明显可以看出要表达什么中心。像《园丁》、《温暖》、《镜子》……题目中则含蓄地表明主题或象征意义。

二、审清要求写作的内容。审题时要弄清,记人写什么人,用几件事写人;写事写什么性质,有意义的、有趣的、还是内疚的、接受教训的……写什么限制条件下的事。如《校园见闻》、《我的老师》、《不平常的星期天》、《欢乐的“六一”节》……

三、审清要求取材的范围。要从题目上理解取材的时间范围如《上学路上》,空间范围如《校园见闻》,数量范围如《一堂有意义的课》,关系范围如《我的老师》

四、审清写作的重点。要从题目上揣摩重点。如《老师笑了》,中点在笑,老师为什么笑?《这件事我做对了》重点在“做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做对了”?对一些范围广泛的半命题作文,我们要选择自己能写的内容,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五、审清要求所用的人称。不少题目对人称有明确的要求,千万不要混淆,对一些没有人称要求的作文题,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六、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即要审清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

第二篇:快速审题的四种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第三篇:审题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审题方法,供大家在学习时参考。

1、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么样的事呢?不是平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近”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第四篇:学会审题

切题,这是衡量一篇命题作文的起码标准。如果题目没有看准,或者题意理解不透,写出的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有个同学在《我和我的老师》一文中这样写:

我们的老师姓杨,50多岁,花白头发,满脸皱纹,戴一副黑边眼镜。她态度特别和蔼,从来不发脾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我们班到长城春游,杨老师身体有病,可是为了让我们玩得高兴,她带病参加了这次春游,使同学们很受感动。

杨老师对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记得期中语文考试的时侯,杨老师看见陈全同学作弊,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课后又找陈全同学补课,直到陈全弄懂了课文的内容为止。

杨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尊敬她,热爱她。

这篇作文有内容空泛、材料零散的毛病,但是,主要的毛病是没有紧扣题意,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我和我的老师”这个题目,要求作者通过“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写出人民教师平凡的事迹,歌颂人民教师高尚的品德,或者表现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上面这篇作文只写了老师,没有写“我”,更没有写“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不算切题。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非常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很难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

那么,怎样审题呢?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000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请看顾忆恩小朋友写的《书伴我成长》一文: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还没上学以前,我每天缠着妈妈讲《365夜》里的故事。因为只有这些故事,才使我懂得更多的知识。上学后,我会翻出书橱里的书自己看。有趣的故事可把我迷住了,不论外国的,中国的,我都爱看,整天钻在书堆里。当然罗,“书呆子”的绰号自然就落在我的身上。

我在亲戚中最小,在大家的眼里我是个小不点,但有一件事使他们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我并不小,还挺“大”呢!

那天,亲戚们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一阵濛濛细雨,打断了我们的话语。无意中,我和表哥同时发现屋檐下垂下来的几串鲜花:娇嫩的花瓣红中带白,色彩艳丽,花瓣丛中陪衬着许多嫩绿的叶子,绿叶和花瓣上垂着无数珍珠般的水珠,晶莹透亮,微动欲滴。啊!真美啊!表哥也神情激动,哟,他也被迷住了。表哥思索了一会儿,讲道:“飞花入檐数枝香。”表哥想不出第二句,故意考我。我望着这美丽的花朵,想到书中讲过诗句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我回答道:“朱唇玉肤纤裙绿。”表哥微微一惊,看得出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亲戚们都夸我说得好。在他们眼里,以前的我是无知、幼稚的。现在,我还真有点“一鸣惊人”呢!我真要感谢那些伴我成长的书。

读书不仅给了我许多文学知识,还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由于计算错误错了两道计算题。一下子,我就觉得一切都没劲,坐在座位上发呆。正巧,数学老师因为有事叫我

去批考卷。我带上了笔,来到办公室门口喊了声“报告!”没有回音。我推开门一看,办公室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我拿出第一张考卷认真地批起来。当我批到自己的一张时,心“嘣嘣”地乱跳,是批对呢?还是批错?要是批错了,那分数一定很低,要是批对了……我最后决定就批对,就这一次,反正没有人看见。我刚想批,手却不自觉地抖起来。这时,有一个人跑进了办公室,我一看,原来是数学老师的女儿,才读一年级。她一看见我便说:“姐姐,你批考卷够辛苦的了,给我讲个故事吧!”说完,便塞给我一本书,我接过书一看题目是《诚实》。我一惊,连忙讲了这个故事,我也不知怎么的,慌得讲错了好几处,故事好不容易讲完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讲因为小羊诚实了,所以羊妈妈原谅了它。是吗?”“是的,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含含糊糊地回答道。“那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让他们都做诚实的孩子。”说完,她便一跳一蹦地走了。我接着又拿起这张考卷,批了两个叉,在分数一格写了87分。写完后,觉得轻松多了,懂得了什么是诚实,多亏了这本书,才使我没做错事。

是啊,是书在伴我成长,我要读更多的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去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书,因为书是人们实践的总结。本文开头引用高尔基的话直接点题,并引起下文。作者选材恰当,剪裁合适。文章中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略写,说明了书给人以知识的作用;第二件事是详写,其中包括心理活动的描述,突出了书对人们道德品行

修养的作用。文章自始至终扣紧“我”和“书”的关系,以及“书”如何帮助“我”成长。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请看吴铭小同学写的《我心目中的妈妈》一文:

啊!亲爱的妈妈,您生我,养我,哺育我,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最亲爱的人。可近年来我对您有了意见,您一定不理解,也许会伤心,可我说的都是实话呀!

自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您的不幸——有两个女儿,而妹妹却是个痴呆。您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我成了您的“掌上明珠”。

记得我6岁那年,您带我到黄山游玩。我看见许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都是自己梳小辫,心里羡慕极了,便轻声对您说:“妈妈,我自己试着梳小辫好吗?”可您却奇怪地看着我:“你怎么会扎小辫呢?还是妈妈替你梳,妈妈梳得又快又漂亮。”妈妈呀,尽管当时我对您笑了,可心里十分不高兴,我总想自己会梳头多好,即使梳得不漂亮,也是高兴的。

妈妈,每当看见您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中时,女儿我心里难受极了。我下决心,自己的事自己做,决不再“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一个星期天,写完作业,我有些渴,拿起杯子准备倒水。“别倒!”一声呼叫把我吓了一跳。您几步走到我身旁,拿起暖水瓶,边往杯里倒水边说:“不行,不行,要烫着手的。你安心学习吧,我来给你倒。”我无可奈何地坐下来。唉!六年级了,还不能自己倒水喝。这和“小皇帝”有什么两样呢!

那次班级举行“钉钮扣”比赛,我好不容易把线结打好,却见别的同学已经把钮扣钉上了。我一着急,扎破了手。顿时,鲜血直流,好痛哟!我忍不住哭了起来。从此,“小公主”、“娇小姐”的外号便在同学中传开了。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妈妈呀,那时,我好恨您呀!

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疼我,爱我,女儿领情,但我并不满意,我觉得我俩之间似乎存在一条沟。您只是让我钻题海,啃书本,不让我做事,不让我劳动,更不让我玩耍,简直要把我变成一个机器人了。我想:如果您能让我甩掉“小公主”、“娇小姐”这些不光彩的绰号,那您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妈妈了!

这篇作文题目要求从“我”的角度、“我”的“心目”中来写“妈妈”。吴铭同学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从亲身经历出发,把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写得恰到好处。同时也把自已渴望独立,渴望学会一些生活本领,渴望甩掉不光彩的绰号,渴望得到妈妈的理解的愿望表露得恳切自然。在妈妈溺爱的教育方式下,小作者深深感到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被同学瞧不起的痛苦,在妈妈爱的“监视”下的孤独。“简直要把我变成机器人了”,是小作者对妈妈的禁锢方式发自心底的反抗

呼喊。文中所举的不让自己梳头,已经上了六年级了还不让自己倒水喝的事例,是典型的溺爱教育方式的写照,而钉钮扣落后扎手正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良后果。文章扣题紧密,取材典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有一年,小学升学考试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我进了考场之后》。要求:写片断。把一次语文考试开始时,监考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情续写出来,写到开始答卷为止(开头一节是统一写好的,要求接下去续写)。湖南省一位考生写了一篇考场作文,得了满分。这篇作文是这样写的:

我久久盼望的升学考试终于来到了。今天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以迎战的姿态,健步走进了考场。整个考场的气氛是严肃而又平静的。

监考老师首先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紧张,静下心来再发试卷。”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也带着对我们的无限希望。他是那么温和亲切,使我这个一进考场就忐忑不安的学生,也慢慢地平静下来。

接着,监考老师拿起一叠试卷,随着轻快的步子,一张张试卷发到了同学们手中。我坐得笔直,两眼盯着卷子,生怕得不到似的……随着一声轻微的纸响,一张将要决定我命运的卷子便来到了手中。

拿起卷子,我便迫不及待地先看作文题《我进了考场之后》,啊,是续写!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作文题呢!我又把整个卷子展开,呀!上面的字密密麻麻,还有许多空格,真叫人眼花缭乱。见了这张考卷,我仿佛到了另一个热闹非凡的国家,令人应接不暇;见了这张试卷,看到那些难题,又仿佛见到恶魔要征服自己。看着、看着……我的头就像给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疼痛起来——这么多的题,该如何做起呀?

“同学们,做题之前,先好好看看试题,看看每题的要求。你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要沉着、清醒。一会儿,听到铃声再动笔做题。”监考老师说得很清楚,真是一位好老师。望着他那慈祥的眼睛、花白的头发,使我想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他多像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啊!听了他的嘱咐,我仿佛在困难的时候受到了鼓舞,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要跳出胸膛的心安静了下来,于是我又细细地看起题来。

“铃……”铃声响了,我赶紧拿起笔,作起题来。

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用第一人称写,先记录监考老师的语言、神态以及发卷子时的动作,而重点描述自己阅读试题时的复杂心情。最初,是“迫不及待”,看到是“续写”,用“啊”,表示惊讶,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作文题,接着,他把整张卷子展开,看到密密麻麻的字,看到许多空格,他感到“眼花缭乱”,感到“仿佛到了另一个热闹非凡的国家”,让人“应接不暇”;他“又仿佛见到了恶魔”,他的头“就像给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疼痛起来……”这一系列形象逼真的描写,把小作者临场那种复杂的心情惟妙惟肖地描述出来,写出了真实的感情。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重点,由监考老师“慈祥的眼睛”和“花白的头发”的外貌描写,引起联想,监考老师像自己的班主任,从而受到鼓舞,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文章始终扣紧考题的要求,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一类题目范围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各有侧重点,同学们既要认真推敲题意,又要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把文章写活。比如,《校园的早晨》,可以描写早晨校园里师生锻炼身体的火热场面,也可以写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动人情景,还可以摄取若干小镜头、小片断,表现同学们新的道德风尚,或者是热情歌颂园丁为培育新苗不辞辛苦……总之,审题的时候,既要准确地理解题意,紧扣题目来写,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很死,避免千篇一律。

为了提高审题能力,同学们平时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训练:在课内外阅读中留心各种文章是怎样定题目的,细心领会题目与文章中心和

内容的联系;在写各种文体的作文时,注意练习怎样给文章起个醒目而又恰当的题目。经过不断努力,就能逐步掌握审题方法,增强审题能力。

下面是陈颖同学写的一篇作文审题的体会,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作文时怎样审题广东省深圳特区园岭小学 陈颖   平时作文和考试作文,都要注意审题,审题不仔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往往得不到好成绩。每次作文,我都要仔细审题,然后才动笔。那么怎样审题呢?我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分析法。

作文命题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词组或一个短句组成的,审题时要仔细推敲题目中词语的意思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写的对象、范围和重点。比如《记一次爱科学主题中队会》,这篇作文要求我们写一次中队活动,我们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写好这次活动的过程。如果只是记活动中的一件事,就不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了。又如《在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这个题目限定的地点是在校园而不是在大街,也不是在家里。另外,这个题目限定写事,要求写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或几件事。在作文题目中,有的词语决定了文章的内容,例如《可敬的老师》,这个题目中的“老师”决定了这篇作文的描写对象。“可敬的”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二、比较法。

有些作文题目所用的词语相近,但实际上却有较大的差别,审题时要认真加以比较,找出它的特点。例如写《我和母亲》这个题目,审题时可以和《我的母亲》这个题目比较一下。前者要求我们写我和母亲两个人,特别重点要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重点写母亲一个人。这样一比较,写什么内容就明确了。

有些作文命题的方法比较特殊,就要用特殊的方法审题。如有的作文题需要自己补充内容,如《我最喜爱的……》,碰到这类题目,要先想一想题目后面可以补充什么词语。关于人物的:老师、同学、朋友;关于活动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关于事物的:工艺品、书籍、文具等,想好以后,再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意义的内容填上去,然后再写作文,就不会跑题了。

第五篇:作文审题点拨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当你“自我作践”地把日子看成破铜烂铁时,你的日子也将是锈迹斑斑的;当你“珍而重之”地把日子视为金银珠宝时,那么你拥有的日子也将会是金光灿灿的。对此,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

请联系实际,围绕“人生态度与生存状况”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点拨】“人生态度与生存状况”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尽管这是两个并列的短语,但写作的侧重点应放在“人生态度”上。在文中一定要指出人生态度是什么,人生态度的不同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生存状况。但也要注意人生态度和生存状况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这个话题内涵很丰富,可多角度提炼中心,但切入点一定要小,切忌喊口号,表决心。

2.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选自冰心《繁星》)

阅读这首小诗,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以“妈妈(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点拨】母亲是家庭的核心,是社会的中坚,是扶持丈夫的助手,又是女儿的第一任老师。母亲是伟大的。母亲与我们朝夕相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可写的太多了。母亲善良、含蓄、端庄、朴素、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富于奉献牺牲的美德太博大了。妈妈(母亲)有三种解释:一指有子女的女子;二指上了年纪的妇女的尊称;三用比喻义,如“祖国母亲”,“党啊,亲爱的妈妈”。“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我们的思路就拓展了,起码有三个角度可选:一是写自己的妈妈;二是写一位别人的母亲,是自己可尊敬的妇女;三是写广义上的“妈妈”。在文体选择上,可写记叙文,记“妈妈”的一件或几件事;可写散文,抒发对母亲的敬爱、感激、思念等感情;可写成议论文,针对“母亲”这一话题进行议论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少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把自己当成剐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请以智者四句话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点拨】这四句话有两层意思。前两句的意思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别人”,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两句话的意思是要尊重独立的个性:“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要尊重他人,不把自己的思想、观点、

意志强加于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尊重自己的个性,要有自信,不要轻易地丢失自我。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棵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多年了。当初它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虽曾遭受到无数次的风雨摧残、雷电袭击,然而它顽强地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它滋生了一种小虫。这种小虫繁殖极快,不停地蛀食这棵大树,终于有一天,摧毁了大树内在的生命力。参天大树竟毁在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

要求就这则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点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审题。一株幼小的树苗在“无数次的风雨摧残,雷电袭击”中“顽强地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而,这株大树却最终“毁在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发人深省。衣服破了小洞不缝补,必会破成大窟窿,由事循理,小的坏事情、坏思想不加以抑制,终会酿成大错。不由使人想起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语。

欧阳修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能不引人反省么!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呢?有人说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然而也有人说:痛苦解除了,你说的完美岂不也不存在了?

请以“完美与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道题思辨性较强,乍看话题,考生可能坠入怪圈而一时糊涂起来。但结合话题,你便能发现话料所述正是“完美与痛苦”这一组矛盾的辩证统一:完美因痛苦的存在而存在,因痛苦的消失而消失;反之,不求完美无所谓痛苦,追求完美必有痛苦。完美与痛苦互相依存,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条件。明于此,上述命题中任何一条都可开掘立意,而选材就更广了,学习、工作、生活、科研中随处可见。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请以“寻找”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悟或体验,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道题话料中的概括事实,在生活、工作中比比皆是,仅仅罗列事实毫无意义,关键在于提炼。可提炼的题旨很多,可以是知足常乐或水不满足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的思想方法等等,考生可选一小口切入,畅谈感悟与体验。若写记叙文,特别要注意立意,不能写个寻找遗失的钱包的故事敷衍成篇。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使成巨富。

请以“我看读书”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悟或体验,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道题入门不难,面对“我看读书”这一话题,读了十几年书的你,应该有话可写。关键是理解话料,你主张怎么读书,是沙里淘金,还是点石成金,这二者有何关系?如何点石成金?考生可择其最熟知的方面写,可记叙,可议论,也可夹叙夹议。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无论写什么,哪怕只是写信、写日记、写一个便笺,下笔决不马虎,不肯留下一行不修边幅的文字,这样做的人必能写一手好文章。好的文字风格如同好的仪态风度一样,来自日常一丝不苟的积累。

其实做事与做人的关系也是这样,请以“做事与做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或体验。

【思路提示】

“做事与做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试想人一辈子不就是做事、做人两方面吗?但话料以写文章的文字风格与为人的仪态风度合而为一,通过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让做事与做人合而为一,话题就有了限制,考生应在“如何把做事当作做人的一部分”这个方面开掘,思路便可打开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三境,进入第一境界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进入第二境界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进入第三境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做人做事,多类于此。

对此你有何感悟与体验,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话题。可谈做人:这是返璞归真的过程,涉世之初,纯洁无瑕,看待人生中的事物是纯真而客观的;卷入红尘,杂念丛生,“精心处世”“刻意为人”;然而,生活的历练,终于使自己返璞归真,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亦可谈做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本是人们认识

事物的规律,循此也有大量话题可淡。试题是开放的,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熟知的方面聚好焦。

10.请以“登的体验”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

这是一道标题作文。题眼是“体验”,关键要把自己在“登”的过程中的感受、体验描述出来。在体验的基础上感悟生活。“登”的范围很广,登山、登楼、登长城、登宝塔都可写,体验也涉及方方面面,登高博见,登高自卑,登山之艰难,登途之诱惑,登无止境……都可写。注意不要把体验写成了联想。

第六篇:作文审题立意的两个点

一、为作文定好“基准点”

我们知道,审题是为了读懂话题的意思。这意思有两层:话题本身的字面意义,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因此,我们不妨用“揣摩法”来审题:揣摩话题的指向。我们首先从材料的字里行间里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审题的第一步。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话题指向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多角度的问题。这也是初学写作的人感到困难的

一点。我们只有找准最佳指向,才有最佳立意。用一个例子来谈谈如何找出最佳指向。

题目: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

这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树叶,树根,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树叶对树根的态度。哪个角度最佳呢?当然是结合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批评树叶有一点成功.便忘乎所以的做法了。这从话题材料中的遣词可以分析出。“夸耀”“吵吵嚷嚷”,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声音”,对树叶的批评、责备之意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读材料。不仅要读懂字面义,还要读懂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就是选择最佳指向的基本方法。再看看“东施效颦”、“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的审题。这两个成语包含的意义,词典里的解释义是一种,还有多种说法也都很好。如,东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美丽一些没有错,东施有自知之明;南郭能充数那么多年,谁的责任?与南郭不肯学习有关。与齐宣王的管

理体制有关,与同事不愿帮助也有关。但后二者是外在的,最根本的责任还在他本人。因此,才有词典里的固定意义。也就是说,这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就是词典里的释义;其他几种意思,是我们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立意了。因为,话题作文后面总要跟一句“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感受”,这就是告诉我们审题与立意是有先后的。现在我们可以用“观照法”来分析怎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的。观照,即用话题的指向来思考社会.体察生活。我们要根据话题的指向.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予于褒扬、针砭,这样的立意,才是命题者真正要我们写作的内容,才有深度,才是最佳的。树叶与树根的立意,就可以这样思考:树根可以象征些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些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从小处说,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从大处说,组织、祖国、民族、人民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因而,我们可以拟出这样一些标题“数典不可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树高千尺莫忘根“等等。

如果我们立意为“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或“树叶与树根要相互理 解”或“树根要理解树叶”之类的,怎么办?不慌,我们用第三种方法来定位:追问法。所谓“追问法”,就是反复阅读材料,体会命题者意图,敲定自己的立意。可以有这样三个局面的追问:一问材料的文字意思有否遗漏,二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住了吗,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

之处。经过这样三步思考,你为这一话题作文定的位,找的点。从技巧上来说,该是很准确的了。

二、为作文定出“新颖点”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有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

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作为“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就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我们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

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通常,立意要创新,就要与众人的思维不一样:或反弹琵琶,或发散思维。

还以《树叶与树根》为例,我们为这则材料定的点是批评、责备树叶不该“一旦功成名就,就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可以“反弹”成“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在此要强调的是“反弹”的内容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社会公德和众人共识,如果言过其实,或辞不达意或硬“弹”,那就不如不“弹”。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弹”出新意,不是要“弹”离谱。“兴奋”、“自豪”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又能表达一点成功的喜悦,与一般人“越是成功,越要谦虚谨慎”的理念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来为寓言故事《枭逢鸠》进行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显然,这则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面对”(初中教材中已有表述)。

枭怎样做才算是“面对”呢?改变自己的叫声?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抓田鼠,使乡人改变对它的厌恶?改变叫声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

如果让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立意呢?乡人对枭的态度使枭的生活处境很糟糕,这可以象征人们生活中不利的处境。枭要“面对”.人类自然要“面对”。枭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缺陷的,因为它的这一缺陷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从而改变人类对它的厌恶。人类怎样对待自己不利的处境呢?只有如上所述,或者认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改掉它;或是想办法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这是此寓言故事的最佳立意。

第七篇:作文审题审什么

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审题是关键的一环。

审题即认真分析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而决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等。

初中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中考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只不过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罢了。

有的题目会明确地提出字数和体裁要求。如:《路旁小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这样做对吗?》请写一篇600字左右,议论为主的文章。这种题目,只需看清题目要求。

有的题目只给一个范围。比如:《我的……》、《有趣的……》或"人各有长处短处。请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写出自己的一个长处或短处。"像这种题目,在审题时就需要多用脑了,选择什么材料?写多少字?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还有的可能给你一幅画或一组画,也许是一篇短文。让你看后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尽管题目是五花八门的,但命题却是有它一定的规律的,掌握了命题规律,审题就容易多了。

下面我们分别从不同文体的命题方式来研究它的规律。

1.记叙文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命题。如:《哥白尼》、《祖冲之》。

(2)用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做标题。如:《草地晚餐》、《分马》。

(3)用文章记叙的事件命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挖荠菜》。

(4)用记叙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做标题。如:《老山界》、《故乡》。

(5)用人物和事件作标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6)带有明显词语表明是记叙文的。如:《桃花源记》、《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

总之,记叙文的题目或标明时间,或标明地点,或标明人物、事件,或带有"记"字。

2.说明文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用说明对象做标题。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

(2)用重点说明的内容做标题。如:《统筹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议论文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用文章议论的问题做标题。如:《谈骨气》、《论雷峰塔的倒掉》、《捕蛇者说》。

(2)用文章所提出的中心论点做标题。如:《反对自由主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另外,议论文的标题也常常带有明显的词语标志,像"论、谈、说、议、评"等字或"……的启示"、"……想到……"。

掌握了各类体裁文章标题的基本规律,我们在审题时,就能准确地把握题目对体裁的要求,再按其它注意事项的要求去考虑,写出文章起码不会离题。但以下两种情况需在审题时格外用心。

(1)题目较长,提出要求较多的。如:《我经历过的一段最有意义的时光》,审题时可发现,这题目有四点要求:要求必须写

我。要写出经历过的事情和感情、体会。是一段生活,而不能只是一天中的一件事。这段生活必须是有意义的。

虽然题目长、框框多,只要细心推敲就能弄清它的范围,辨明题意、打开视野、展开联想——可以是小学时代生活,可以是夏令营里生活,可以是课外小组的活动……

(2)再就是意兼双关,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比如《路》,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像山上的小路,门前的马路、上学的路、村旁的路……这样看,就要与路上发生的事联系起来,写出那件有意义的事来。若从象征意义去分析,往往可以联想到"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

总之,学会审题,具备审题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是要认真训练的。

参考练习:

(一)比较下列两组作文题,指出不同点来。

1.a.我们的语文老师b.我所希望的语文老师c.我和语文老师

2.a.为老师说句b.让老师说句话c.对老师说句话

(二)请指出下列各题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并判断文体。

1.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2.评"丢个馒头算什么"3.人民英雄纪念碑4.春

5.我最喜欢的人

第八篇:作文审题十五法

1、同步审视法

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也就是说,一览无余,同步完成,不再按部就班,逐条揣摩。这好比盖图章,一般人签名是一笔一画地写,而盖图章则只要往纸上按一下就行了,很显然,盖图章比一笔一画地写要快得多。一个神枪手在向目标开火时,不象一般射手那样,第一步托枪,第二步瞄准,第三步开火。他

的瞄准和扣扳机动作也几乎是同步完成的。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也是这样。

同步审视法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目瞥一眼,立即就能决定写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七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分析到这里,审题的过程才算完成,最后的结论是: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而又有意义

的事。这样的审题方法,虽然对题目把握得比较准,但是程序太繁琐,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的要求。

同步审视法只要瞥一眼《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有趣的》这个题目,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同步审视法能迅速对题旨做出判断呢?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扫描法,简化了思维程序,省去了繁杂的分析过程。因为“身边的”、“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当然是记叙文,这个问题也无须考虑,写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会效益,因此所写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把七个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只要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审题任务。

同步审视法的另一个要领是高屋建瓴。只有居高临下,才能一览无余。有些作文题,表意层次比较复杂,如果逐条推敲,必定费时间。这时只要抓住关键的一步进行思考,其它各步也就完成了。比如写《改革之风吹进了校园》这个题目,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看到题目,立即就能明确题旨:写学校的改革新事.把眼光集中到“改革之风”的“风”字上,稍加思考,就知道“风”即事,明确了“改革之风”就是“改革之事”,那么题目的题旨、题材、中心、体裁等问题都在瞬间解决了,所有审题应该完成的任务,都已在思考“风”的同时一览无余,同步完成。这样审题所需的时间短,而对题目也把握得准,从而达到了“快速”的要求。

2、化简因素法

对于多因素的作文题,可以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因素为单一因素。这样,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明确题旨,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审碉的目的。

所谓作文题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也就是审题的出发点。

比如《理想和梦想》这个题目就包括了“理想”和“梦想”两个因素。而《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就包括了“树木”、“森林”和“气候”三个因素。《生活的苦涩与甜美》(台湾省1981年大学联考作文题),这个题目包括了“生活”、“苦涩”和“甜美”三个因素。审题必须从题目的因素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文题的因素多,思考的头绪也就多,审题的时间也必然花得多,要快速审题,对多因素的题目必须先行化简,使之成为最简因素文题。

化简因素法有两个要领,一是合并同类因素,二是去掉无效因素。现以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说明在审题过程中怎样具体运用化简因素法。

1990年高考作文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所提拱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宇。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作文题,包含了六个因素:①母亲,②第一个小姑娘,③第二个小姑娘,④玫瑰园,⑤玫瑰花,⑥玫瑰刺。运用化简因素法来审视这道题目,第一步去掉无效因素①③,因为题目只要求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展开议论,“母亲”和“第二个小姑娘”可以去掉,不加考虑。第二步合并同类因素④⑤⑥,玫瑰刺长在玫瑰花下,玫瑰花长在玫瑰园,所以因素⑤和⑥都可以合并到④里。这样六个因素最后只剩下了两个因素,即第一个小姑娘和玫瑰园。于是审题的目光只需注意一个问题:第一个小姑娘对玫瑰园的看法是否正确?小姑娘因为看到玫

瑰花下面有刺,就认为玫瑰园不是个好地方,显而易见,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这道材料作文题的题旨就在于此:告诉人们必须用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文章的最佳立意。找到了文章的最佳立意,拟题和选材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这样,很快就完成了审题任务。很多考生的作文之所有失误,就在于没有找到文章的最佳立意,也就是说,没有过好审题关。

运用化简因素法审题,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一些用联合结构的形式表达的作文题,往往是这样。比如《成功与失败》、《四化与文化》、《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懂得了这个道理,审题时就不会对已知因素逐一揣摩,只需找到两个因素的内在联系点(新因素),审题的任务就完成了。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秉,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3、掌握重心法

有些作文题,只要准确地把握其表意重心,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好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很多弯路,这种方法叫柞掌握重心法。

文题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昨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份。1977年高考全国各省(区)独立命题,陕西省、山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作文题都是《难忘的一天》,江西省命的是《难忘的时刻》,广西壮族自治区命的是《难忘的日子》,西藏自治区命的是《难忘的一件事》。题目虽不同,有的是“一天”,有的是“时刻”,有的是“日子”,有的是“一件事”,其实它们的表意重心都在“难忘”二字上,所以审题时只要扣“难忘”二字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如果作文题目是独词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本质特点上,只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就可以了,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比如《桥》、《路》、《蜡烛》、《黑板》、《春风》、《攀登》、《习惯》等题目都是如此,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一点就行。这在快速审题时有个术语,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思考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审题的要求。

4: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审题法,又叫穿透障碍法。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反向思维法,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运用反向思维法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战土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帮风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实是要写出事情的不平常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其实是要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掌握了反向思维审题法,一见到这类题目,能迅速穿透文题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很快便能审好题目。

5、满足要求法

有些作文题,具体规定了写作要求。运用满足要求法审题,顾名思义,就是按文题的要求写作,对其他无需多加考虑。快速审题要求思维程序简化,要在极短的瞬间即明确题旨,确定写什么。满足要求法实际上是审题的捷径。

现以1985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作文题为例来说明。1985年的高考作文题是: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庞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试就上述问题,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这道给材料作文题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只要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审题任务,诀窍在哪里?题目要求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写一封信。这封信写些什么?只要满足“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这个要求行了。很多考生的文章就写这么三段:一段反映情况,二段申述理由,三段呼吁尽快解决。评卷时,这些考生的文章都获得了较高分。所以说,运用“满足要求法”审题,无需多动脑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把题审好。

再看1986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_________________

对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犯了难,面对材料和文题,不知怎样立意,不知怎样下笔。其实运用满足要求法,很快就能把题审好。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题目中已说得很清楚,不必多加考虑了。题目要求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这种自然现象做比喻,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要求中对写什么已讲得很清楚了,用什么方法写也讲清楚了。审题时扣住题目的具体要求,就是抓住了题旨,文章的立意就明确了。满足要求法对于审给材料的作文题的确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6、虚实错位法

所谓虚实错位法,具体地说,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

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

比如《路边小草》、《由路边小草想到的》、《路边小草赞》这类题目,从表面看,题目实实在在,范围小,可以说是典型的实题和小题。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瞥一眼题目就会明白,这类题目不能就事论事写小事,必须采用实题虚作的办法,无论写散文还是写议论文(杂感),立意都应该是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写散文通过描写路边小草的形象来表达前面所说的立意,写议论文抓住小草的特点,以前面所说的立意为出发点,直接展开议论。

与实题虚作相对的是虚题实作。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来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碰到虚题,文章要写到实处。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不着边际。但是把它错位到实处,就非常好写了,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这是写记叙文。要是写议论文呢?可以阐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的道理,或者阐述现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的道理,当然也可议论对伟大的目标的追求与日常生活琐事的关系。总之,这类虚题要写得很实在。掌握了这种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碰到这类题目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明确立意,不会再冥思苦想,耽搁时间,影响写作速度。

在实际作文中,虚实错位的审题方法的应用是广泛的。譬如《妈妈的笑》、《秋叶》、《春雨》、《路》、《笑》、《灯》、《向日葵》、《家乡那条小溪》、《攀登》、《改革》、《礼品》、《目标》、《明天》、《时间》、《心愿》、《在烈士墓前》、《生活中的辩证法》、《在红旗下》、《面对茫茫宇宙的思考》、《人生》等等题目,运用虚实错位法去审视,思维方向对头,目标明确《只需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7:联系背景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要求事物的本源,自然离不开事物产生的背景。分析课文要介绍时代背景,评价人物要联系历史背景。作文的审题也一样,离不开题目的背景。有些作文题,孤立起来看,很难下笔,不知道怎样立意,但是运用联系背景法审题,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找到最佳立意。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习惯》,看起来不着边际,不知怎样找到它的最佳立意。如果我们运用联系背景法审题,很快就能明确题旨。1988年,全国上下,从农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学校,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改革运动。把《习惯》放到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立即就会明白,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旧习惯的否定。旧习惯不管怎样顽固,最终将会被新生活所代替,改革不管遇到多大阻力,但最后一定会胜利,新旧习惯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如果从这个方面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立意。

用联系背景法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不会走题。因为人们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把作文题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用时代的观点去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当然不会出差错。一道好的考试作文题,都会和当时的形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作文题和时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只要去认真分析一下历届的高考作文题,就会发现这个特点。比如1952年的《我投到祖国的怀抱来》,1956年的《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年的《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1960年的《大跃进中的新事物》,1961年的《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1962年的《说不怕鬼》,1963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73年的《记一个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成长的先进青年》。这些作文题都没有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各届高考作文题,亦莫不如此。而且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往往从外表文字上看,好象与时代联系不大,但实际上文题与时代精神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从1988年的《习惯》到1990年的《玫瑰与刺》,都与当前时代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题目与背景的联系是内在的,不显露的,所以很多考生看不透,把握不到题旨,立意就不准确,这更加说明“联系背景法”在快速审题中的重要作用。

8、数学配方法

有些作文题目出的是一个比喻的喻体或是一个象征性的事物,比如《暖流》、《春风》、《红叶》、《高高的荷花箭》等题目,初看

起来,审题难度较大,但我们用“数学配方法”审题,很快就能明确题旨,完成审题任务。

1991年4月12日,湖南省益阳县教研室、益阳县一中和十中、邵东县三中、邵阳市二中的领导和老师在我任教的高一147班听疯狂作文嘱摩课,当时由邵阳市二中的老师命了《暖流》这个作文题,让学生当堂作文。题目命出后,学生运用“数学配方法”审题仅仅两分钟,全班同学就完成了审题任务,有些同学甚至看到题目,稍一思索,不到一分钟就挥笔写起来了。所有听课者都暗暗称奇。

所谓“数学配方法”,就是借用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数学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数学上的配方程,必须保持方程两边相等,我们把配方程的方法用于审题立意,名曰“数学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如果作文题出的是—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来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惩征的事物来写。简言之,按照“数学配方法”,题目是喻体,写的是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写的是被象征的事物。象《暖流》这个题目,“暖流”是喻体,主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或领导的慰勉,也可以是同志的帮助,还可以配上其它的本体来写。《春风》这个题目,和《暖流》基本相同。象《高高的荷花箭》这个题目,《荷花箭》是象征物,被象征物是白洋淀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很显然,文章要写的主要不是赞美荷花箭,而是要赞美白洋淀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红叶》一题的题旨,不是真的去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

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精神。也就是说,用数学配方法审视,《红叶》这个题目,真正要写的不是老树的红叶,而是老人的红心。树老叶红,人老心红,题目仅是象征而已,别无他意。再譬如,《绿叶赞歌》、《灯塔》、《铺路石》、《巍巍昆仑》、《松树礼赞》、《悠悠白云》等题目,初看都有一定难度,但运用“数学配方”法审视,很快就可以把握题旨。

前面说过,数学配方法适合于审视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但是汉语的表意作用是复杂的,很多词语都具有双重意义,作文题目也一样。譬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这个题目,可以指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指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这个题目,可以指人情往来方面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指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导自己的金玉良言。对于这一类题目,可以当作实在性题目写;也可以视为比喻性题目写,无论从哪个方面立意;都可能写出好文章,因为题目的本身就具有两重性。不过一般说来,把这类题目当作比喻性题目,运用数学配方法审视,有助开拓自己的思路,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把文章写得深刻。

9:添加因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

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譬如《哭笑不得》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很大,“哭”不能,“笑”不得,左右为难,写什么好呢?一时找不到突破口,确实难以把握题旨。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人”或“事”的新因素,使原题目成为《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这样,题目要求写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再譬如《心事》这个题目,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审视,在原题前面加上“我”、“老师”、“奶奶”、“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奶奶的心事》、《校长的心事》或《班主任的心事》等等,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

要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因素法审题,所添加的因素必缉和原题目的已知因素保持同一性,不能异化。只有人才会有“心事

10:文字改造法

作文八:《怎样能写好作文》3700字

怎样能写好作文

学生有的对写作兴味索然,视作文为畏途,作文时常常冥思苦想,落笔千斤,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枯燥无味,甚至有的语不成句。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不注意积累所致。为了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方法/步骤

一、学习作文口诀:

作文并不难,生活是源泉;观察勤思考,留心最关键;多读多积累,素材和语言;

开心就多练,兴趣第一关;观察百日功,文章一朝成;常说嘴不笨,常写手必顺;

文章要写好,腿脚要多跑;文章不怕改,就怕难割爱;写作莫偷懒,勤写天天练;

技法帮助您,会写美妙篇。

写作不怕根基浅,勤学苦练能过关;百遍锤炼成妙语,千遍推敲成佳篇。

实话三言和两语,胜过虚话千万言;千锤百炼出好钢,千修百改出精篇。

话不在多而在精,文不在多而在新;敲鼓妙在鼓声响,写作妙在心声真。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文章才绣锦;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打开智慧门。

二、观察方法口诀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

分阶段;

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

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

三、写人作文口诀

写人作文并不难,开头概括写特点。对照特点找事例,具体描述一两件。

一个特点多事件,巧妙构思出特点。结尾抒情或总结,呼应开头称佳篇。

叙事写人分三段,重在突出人特点。描写人物抓外貌,突出一点特征显;

人物语言要逼真,动作描写要周全;心理活动细腻写,真实感人是妙篇。

总分写人抓特点,首尾照应成一篇。对比写人方法巧,选择事例很重要。

并列写人容易学,分写事例特点多。外号写人最有趣,对照外号选事例。

写己要写真情感,喜怒哀乐在心间。写人多选新鲜事,新人新事最有趣。

“张冠李戴”会构思,描写人物最实用。引用诗句赞美人,锦上添花能出神。

四、叙事作文口诀

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牢记。叙述方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记事容易学,起因经过和结果;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

事件起因点明白,经过具体写出来;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容要略写。

倒叙方法变化多,结果提前是妙着;开头回忆多变化,结尾照应好处多。

中间具体叙述事,细节描写要有趣;过渡照应衔接紧,线索清楚最要紧。

选材要选新鲜事,话语实在感情真;话不在多而在精,事不在多而在新。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层次分明条理清,详写略写心里明。

五、状物作文口诀

状物文章分多种,动物植物不相同。物品建筑细分类,一样一样看分明。

介绍植物抓特点,枝叶花果样样全;一年四季顺序写,生长过程一条线。

形状颜色和滋味,比喻拟人写有趣;联系生活述感受,描写细节有情趣。

引用诗句来赞美,画龙点睛多趣味。介绍动物有要点,外形习性是重点。

描写特点抓外形,总分说明条理清;联系生活写习性,吃睡玩飞和叫鸣,

生活细节要具体,写出特性有感情。介绍物品三要点,外形结构功能全。

文具玩具最常见,生活用品有千万;描写外形有顺序,描写结构

按空间;

描写功能述生活,典型细节写一段;开头介绍名来历,结尾赞美把晴点。

状物要写建筑物,远近特点仔细看,参观过程交代明,描写特征抓重点;

空间顺序细说明,看听想到都写全。色彩形状细描绘,比喻联想有趣谈。

状物要写真情感,结尾抒情最常见。

六、写景作文口诀

写景作文最有趣,借景抒情用比喻;景物不同特点异,抓住特点要牢记。

时间变化纵向思,地点变化横向联。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鲜。

总分写景最常见,描写景物抓特点;四季变化最常用,春夏秋冬是重点。

定点写景有顺序,时间变化分层点;静态动态对比写,颜色形状联想变。

动点写景是参观,地点变化交代全;首尾呼应最重要,结构完整是一篇。

联想写景最好玩,巧妙联想趣无限;视角变化写景物,空间方位要突出;

体验写景要新颖,独特感受不一般;分类联想细致写,下笔有趣是重点。

拟人抒情景生情,想象联想并列段;景物童话有乐趣,细节描述新故事。

写景多用修辞法,语言优美人人夸;首尾呼应结构新,景中有情情要真。

七、作文章法口诀

1、怎样观察

观察时,要巧妙。五感官,都用到。先用眼,仔细瞧,形色态,分辨好。触形态,善比较,

观颜色,浓淡晓;看姿态,静动找。听声音,动脑筋。嗅气味,多闻闻;有顺序,抓重点;

时间变,地点换,观察时,多体验;巧联想,抓特点;观察好,得用脑;多感官,结合好。

2、怎样收集材料

材料多,文章好;多读书,佳句找;勤观察,笔记好;多用心,善思考,

勤摘录,多剪报。分条记,整理好;使用时,方便找。

3、怎样审题

要作文,先审题。明范围,知题义;扣题眼,重点记;知数量,不离题;

明人称,好下笔;附加语,须重视。写真情,出新意。

4、怎样选材

选材料,须扣题。熟材料,反复比;选新颖,是第一;选真实,要牢记;

选典型,有情趣。材料多,细琢磨;多比较,用心计。

5、怎样构思

先构思,后动笔;定中心,宜扣题。一文章,一中心;无须多,不偏离。

想开头,思顺序;明重点,具体叙;线索明,思路清;巧过渡,会照应;

时间变,按顺序;地点变,合事理;首和尾,要一致;立好意,才下笔。

6、怎样列题纲

构思好,列题纲;搭架子,行文畅。定顺序,理思路;明详略,细琢磨。首和尾,要贴妥。

7、怎样开头

开好头,是关键。直入题,时地点;设悬念,趣味见;描绘景,抒发情。借故事,吸引人;

好诗句,引入文;借哲理,巧议论;先概述,再具体;要成功,须新颖;方法多,灵活用。

8、怎样结尾

结尾好,味无穷。自然收,渠自成;巧总结,中心明;善启发,留余声;要赞美,巧抒情;

发议论,要点睛;象征景,味无穷;呼开头,暗照应;成一体,结构整。

9、怎样过渡

巧过渡,文无缝;衔接段,思路清。句过渡,用词语;巧铺路,很有趣。

段过渡,句子好;架设桥,连接巧。篇过渡,用段落;妙连接,好处多。

过渡处,要自然,忌生硬,忌死板;忌跳跃,忌突然。

10、怎样写具体

写文章,要具体。叙事文,重过程,细节处,须注意。写人物,动语神;细刻画,须用心;

人物活,要逼真。状物文,抓特点,多形容,多修饰;善分解,巧对比。写景文,形色态,

细心描,大胆想;静动态,重点忆。写活动,要注意:从整体,到部分;先场面,后聚焦。

写联想,多比喻;可夸张,可排比;情趣浓,文具体。

11、怎样绘景

描景物,怎下笔?写形状,须具体;绘颜色,浓淡宜;描形态,写情趣;

多联想,多比喻;并列写,可排比;引诗句,妙无比;抓特点,按顺序,

融入情,精描绘。

12、怎样状物

状物文,要牢记:选好物,先熟悉。写植物,形色味,枝叶花,果实美,拟人化,用比喻;

写成长,分四季,抓特点,重点记。写动物,描外形,分类描,要具体;写习性,抓特点,

联生活,细节全,述感情,要自然。写物品,明来历,描外形,

按顺序。形与色,要看清。

写结构,知用途。抓重点,细描绘。人与物,用事例;生活趣,要典型。建筑物,远近看,

抓特点,有重点;分层写,视点变;多联想,古今全;人物情,融其间。

13、怎样叙事

叙事文,有人称;六要素,要记清;时地事,交代明;环境清,有人物;起因前,脉络连;

写结果,别含糊。有重点,有详略;有细节,变化多;生活趣,人物情,事三折,文入胜。

14、怎样记人

写人物,抓特点;描肖像,有重点;记衣着,不一般;言与行,要逼真,

有细节,点神态;察心理,见精神。具体事,表特点。

15、怎样修改

好文章,改百遍。读中改,细增删;多推敲,严把关。标点号,用恰当。

调并换,文意畅;热加工,冷处理,互批改,互借鉴。改中写,技能练。

16、怎样改写

改写文,有借鉴;改人称,语气变;改体裁,结构变。通读文,明要求;

细比较,差异找。增删换,细推敲;多联想,要巧妙;多修改,达目标。

17、怎样扩写

扩写文,有重点;明中心,抓要点;善想象,多描写,  添细节,事不变;抒真情,巧议论;首尾新,故事全。

18、怎样缩写

缩写文,意不变。理思路,明要点,抓中心,留主干。去枝叶,注意删。有首尾,有重点。

19、怎样续写

续写文,要联想;人不变,事要变;新时间,新地点,新人物、新事件。变原因,变环境,

变故事,变人称。新发展,结果变。合情理,出意料;故事妙,主题好。

20、怎样写看图作文

看图文,是创新。对照图,看仔细;一看人,二看景,三看事,分主次。

推前因,想结果;多联想,想合理。看中想,求创新;写文章,要具体。

21、怎样写应用文

写日记,有格式,见闻感,都可记。自由写,随意记;天天写,要坚持。

写书信,按格式,言得体,分层次;有中心,述真意。板报稿,要快捷;

选材新,标题切;言简明,扬新风。应用文,格式明,多实践,活运用。

作文九:《怎样写好作文》4500字

怎样写好作文

我是高一的.

前一阵作文比赛才获了省一等奖.

开始我的作文写的并不好.但是渐渐好象有感觉了.以下是我对你的建议.      1就跟楼上说的一样,订一些好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很容易吸引人,也不会太乏味.但是前提是必须基于你对她有兴趣.没有兴趣就算订了也毫无作用.

建议订购:>其实有几年高考的作文题可以从上面看到影子.而且这本杂志本身是很值得读的.>这是我初2时无意间发现的一本杂志,我自己很喜欢.它里面都是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总结出人生道理,对素材积累很有帮助的.

2可以买基本高考满分作文.我自己没买,不过觉得应该会有作文.看看他们是怎样写的,为什么会打满分.特别是老师的评语一定要看,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闪光点在哪里.

3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意味可以写出好文章哦~„所以积累很重要.就算你看了很多好文章,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容易遗忘,我们老师建议我们要有个摘抄本,可能你们老师也说过了吧,但是很少同学会做,这是很重要的哦.把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写的好的抄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但如果你坚持的话 ,就会看到效果的.

4还有哦,写作文时不要敷衍.这真的很重要.本来写作文的次数就不多.敷衍一次就错过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因为老师会指出你的错误和需要更正的地方,建议找老师当面修改,这样会更全面.

最后祝你文章越写越有感觉哦,呵呵.

对了,还有你问的积累.就是上面说的好的句子,自己喜欢的.至于背?只要自己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就会有影象,没有必要背吧.

因为你写作文时它只是给你一个思路.但是那些很经典的句子,写的很有文采的可以背背.

如果你没有好的文采

写作文若没有那么好的文采,就只有写那些最为熟悉、感触最深的事物,那些最熟悉的事物最容易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更不会犯一些知识性的错误。

用我举个例子,我很喜欢京剧,几乎每次作文都与京剧有关,偶尔也会插点昆曲。我在京剧中寻找材料,更为容易,也更能把握,比如写景时,可以引用其中华丽的词句;写一种精神时,可以找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如盖叫天,表现了献身艺术事业的坚强毅力等等。

不同体裁的文章,也可以用同一种熟悉的事物。如写说明文,就可以介绍京剧艺术;写记叙文,可以写欣赏京剧的过程;写议论文,则可以畅谈京剧流派产生较慢的原因,思考许多年轻人不喜欢京剧的原因等。〔张路〕

首先抓住人的眼球

题目、开头、结尾一定要创新出彩,首先抓住人的眼球,可以运用设悬、比

喻、排比等修辞。结尾乃点睛之笔,尽量写得意味深远、耐人寻味。〔吴梦皎〕

关于标题

在素材较散时,可采用分小标题的形式写作,标题要能代表语段内容。在立作文总标题时,新颖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有时题目能表达中心却不新颖,这时就可以用精彩的语言写一段题记,来补充说明题目。〔杨蒙〕

语言的雕饰方法

对于应试作文来说,详实可感的事例,匠心独运的构思,新颖别致的标题,优美华丽的语言等,这些都是高分的致胜法宝。而我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当是以玲珑的语言作为基础的。而对于语言的雕饰方法真可谓千姿百态。例如:可在文首以气势恢弘的排比句引入自己的文题,还可以在个别抽象性事物的描写上加以生动美丽的比喻句。不光如此,比拟句的着重应用更能凸显文中的主人公或主要事物,把它们写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更加吸引老师的眼球,让人倍感亲切。当然,像相关诗句或名言警句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写议论文时,用诗句或名言引出自己所要陈述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不仅能使文章深度、广度大大地升了一个台阶,而且对整篇文章的语言程度也有一定地飞跃,一举两得。〔刘晨东〕

教你如何写作文

要点串讲:

想写好作文,不仅要学会构思,更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如何写人、如何记事、如写写好景物等等。掌握这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对于我们写好作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相信学会了它们你的作文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1、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习作中,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能起到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引发读者更多的回味。因此写好开头和结尾对于成功地完成习作至关重要。

开头的方法及特点:

开门见山: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扣住题目,简洁,避免离题。如《桂林山水》。

介绍背景:说明情况和背景,让读者容易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快把读者带入到文章当中。如《一夜的工作》

提出问题:文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迷人的张家界》倒叙引入:这种方法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激发读下文的欲望。如《梅花魂》

但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开头,都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能吸引读者,产生深读全文的欲望;第二,要简短有力,清楚小巧,不宜拖沓。

常用的结尾方法和特点:

升华主题:揭示文章主题,升华中心思想。如:《再见了,亲人》

总结全文:概括总结,能让读者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非常自然。如:《鸟的天堂》

照应开头:能使文章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结构紧凑。如:《十六年前的回忆》 另外还有用事件的结果做结尾,引用别人的话做结尾,抒发情感,表达希望或决心做结尾等形式。在结尾写作中要努力做到,果断干脆,简洁有力,呼应中心,留有余味。而不能出现虎头蛇尾的草草收场,使作文出现头重脚轻,或者是节外生枝,拖泥带水,使结尾臃肿,让读者产生厌烦的感觉。

2、写好过渡和照应:

在习作的评语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字样:衔接自然,结构紧凑。这些实际都是过渡与照应在作文中起到的作用。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或转换,是段与段之间联系的桥梁。过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应该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气连贯,起到衔接或转换的作用。常见的方法有:按时间顺序过渡、按空间的顺序过渡、利用总分关系过渡、按因果关系过渡、按转折关系过渡等等,在这些过渡方法的运用中,经常会有一些起着过渡作用的词、句、段,这是我们判断过渡关系的标志。

照应是文章上下文内容之间的互相呼应照顾。即前面的内容要分步说清,在后面有照应,写后面的内容,前面也要有交待。前后照应可以把事情说得更清楚,让前后联系得更紧密。常见的方法有:首尾照应、内容与题目照应、关键地方重点照应等。

3、如何写人:

写人是习作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写人最关键的方法就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只有抓住人物身上个性化的东西,才能把人物写活。通常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突出人物的个性。下面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明我们在习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外貌描写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写外貌最忌讳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外貌描写不在全而在精,另外不仅要注意静态的外貌(肖像)描写,更应抓住人物动态的外貌(神态)进行描写。

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应该符合人物的特征(一个人的语言是就好比是这个人的身份证,是别人所不能重复的),要力求准确、生动、口语化;要通过语言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要注意抓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写“活”,才会让人读起来真实可信。

动作描写要准确具体;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要真正为表现人物的个性服务。这样写出的人物就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了,形象也会生动起来。

要想使你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单靠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地思想、情绪、感受和产生这些内心活动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外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神态外,还有内容心世界中的喜、怒、哀、乐、思念、向往、愉快、忧虑等等。如果我们在习作中适当穿插了一些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于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深化作文中心,增强习作的感染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以上所说的只是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通过记叙事件来表现人物;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表现人物;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写人;通过对比来写人物等等。这些方法我们还要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继续体会理解。

4.如何叙事:

事件,是习作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叙事也是习作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事情,有时我们是亲历者,有时我们是旁观者。

从选材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注意:选择感觉最深的事件来写;选择新颖的事件来写;选择新颖的角度来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习作的新意。

从方法上来讲,首先,写事时要注意全过程的设计与构思,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尤其是要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其次要在事情的重点部分加重笔墨,以突出文章主题。最后还要特别注意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地位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5、如何写景:

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要想把景物写好最重要就是观察,观察时首先要安排好观察的顺序。然后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比如颜色、姿态、味道、动态和静态等,从不从的层次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景物的特点来。

描写时,首先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按景物的空间顺序(如:《人民大会堂》),按景物的时间顺序(如:《火烧云》)等,这样可以使作文条理清楚,能体现出景物的整体层次。第二,要特别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写出它的独特之处。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景物的特点,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进行细致地描写。还要注意景物的变化,如:一阵风或一阵雨,都会引起景物的变化,要善于抓住这些变化,把景物写“活”。在描写时要注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第三,还要注意努力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把自己对景物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当中,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桂林山水》)

6、如何状物:

状物就是把把看到的动、植物或静物形象地描绘出来,讲清它的特点,并表达出自己的联想,让读者有如见其物的感觉。

状物首先要做好的也是观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良好习惯。在进行习作之前我们就要对所要写的“物”有所留心,有所观察。 写动物时,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我家的猫》、《翠鸟》等。

写植物时,要抓住特点来进行描写,如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各部分的形象,调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同时还要熟悉它的生活习性,比如描写“夜来香”,就要知道它开花的特点,写“无花果”就要注意写出它“无花”的原因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写静物时不仅要抓住其外形、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等,更要写出它的功能、用途并将其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融进自己的感情。

7、如何写想像作文:

以一个假设的身份或在假设的环境中,叙述可能发生的事件,通篇以想像为主的作文,就叫想像作文。在习作中我们要注意区分想像作文与作文中的想像的不同。抓住想像作文的特点进行习作。

写想像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想像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胡编滥造。

(2)想像要大胆,要有创造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构思要“敢想别人所未想”,写法上要新颖,有吸引力。

(3)想像作文在内容不仅要求新,而且要有意义,有趣味。

(4)想像作文的构思要精巧,故事情节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作文十:《怎样写好作文(五)》13100字

怎样选材

同学们好,这一周咱们集中学习选材问题。我一共讲三部分:一是讲讲选材的要求,二是讲讲选材的方法,三是讲讲平时怎样积累材料。

第一部分,选材的要求

1、要选择小而有意义的材料。

每当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不少同学总要搜肠刮肚去拣

其实,写一篇文章,真的不需要一味地去拣

《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可算是大人物了,作者并没有去写他在花山夜以继日地操劳,怎样指挥作战,怎样制定重大的方针、政策等,而是写了他

很多人来吊唁

选择材料要小要有意义。哪些是有意义的事?对此,有些同学在理解上有偏面。他们以为,有意义的事只是拾金不昧、乘车让座、扶盲人过马路之类“好人好事”,或者是英勇机智地与坏人作斗争、冰河上救人、大火中抢救国家财产这样的大事。在这样的认识下,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做过这类事,就没有材料可写了,因而一提笔写作文就为难,有的甚至就把作文当作编故事了。其实,写有意义的事不一定就是写好人好事或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诚然,好人好事可以写,重大题材应该写,但我们不能用这个框子限制自己。大事可以教育人,小事也同样能使人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有许多看似微小的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受到教益。它们也都是写作的好材料。请看下面两篇作文:

买冰棒

盛夏的一天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烘烤着大地。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只有路边的树木顽强地挺立在阳光下。它的身边留下了一片阴凉,让又热又累的人们稍微休息一下。

我手里拿着刚买的一本《优秀作文选》,急冲冲地走着。

尼龙丝连衣裙早已湿透了,脸上汗珠滚滚,喉咙仿佛在冒烟,我难受极了。

树荫下,一位年过花甲、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不停地叫着:“冰棒,奶油冰棒……”

我不由自主地走到老大爷身边,“喂,买根冰棒。”我把五个一分的硬币,往冰棒箱上一扔。

四个硬币落在冰棒箱上,就势躺倒不动了,还有一个硬币顽皮地在冰棒箱上跳了一下,落在地上,滚了两步,钻进了石缝里。“小朋友,少一分钱。”老大爷和蔼地对我说。“钱在地上,你没看见?”我生气地说。

老大爷看了我一眼,只好慢慢地弯下腰从石缝中取出钱,拿了一根冰棒,剥了纸,递给我。

我接过冰棒,头一扭,悠闲地边走边吃。

走了几十步,忽听后面有人喊:“小朋友,小朋友……”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老大爷。只见他面颊上汗珠直往下淌,急急向我追来。

我很纳闷,“难道……”我犹豫了一下,停下脚步。

老大爷走到我跟前,向前伸出的手里拿着一本书,笑着对我说:“小朋友,这是你的书吧?”

我恍然大悟,连忙接过来,红着脸,嗓眼哽咽着:“是,老大爷,我……”“当学生的可不能丢了书啊!”老大爷语重心长地说。

我呆呆地伫立着,抬头望去,老大爷已经远去了。我望着他的背影,百感交加,我这个平时不爱流泪的人,此时两颗又大又热的泪珠夺眶而出,挂在面颊上……

捕蜻蜓

暑假,我到姥姥家去玩。姥姥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草坪,邻居家的孩子举着竹竿在草坪上追逐着蜻蜓,我也顺手拿了一根秫秸加入了这场战斗。

一只蜻蜓快活地向我飞来,我举起秫秸,迎头一击,蜻蜓灵巧地一闪,转两个弯,悠闲自得地向远方飞去了。

又一只蜻蜓向我飞来。我瞄准它的脑袋用力一击,秫秸的前端重重地落在地上,折断了。蜻蜓像直升飞机一样悬浮在空中,好像在嘲笑我无能。我气极了,举起秫秸用力一击,没打着,又用力一击,还没打着。

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那只蜻蜓却显得格外神气了。

我躺在草地上,一边休息,一边思索:“为什么打不着呢?一定是风泄露了机密。对,有办法了!”

我从地上一跃而起,把秫秸直直地举在空中,以逸待劳。蜻蜓飞近了,更近了,我瞄准它的头部用力一击,又快又猛,蜻蜓像被击落的敌机一样,一个倒栽葱,落在地上。

“啊,我捕到一只蜻蜓!”我狂呼着奔过去,拾起蜻蜓,捧在手心里,仔细地观赏起来:这只蜻蜓真漂亮!圆圆的脑袋上两只又圆又大的复眼,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它的翅翼像薄纱一样,透明发亮,桔黄色的腹部配着一圈圈黑环,也挺够标致的。

蜻蜓的翅膀微微颤动着,它的身体在发抖,我仿佛觉得它在哭泣。我忽然起了怜悯之心:“多么小的生命啊!竟遭我迎头痛击,至少被我打成脑震荡了。”

老师说的话在我耳畔回响:“一只蜻蜓一小时能捕食二十只苍蝇,至于蚊虫更是它的美餐……”

我的良心受到了责备:“我打了人类的好朋友,我伤害了无辜的小生命。”

“让它回到大自然去吧。”我高高捧起蜻蜓,用力向上一抛,蜻蜓却重重地落在地上。

一只可恶的大公鸡猛扑过来,一口把蜻蜓啄在口中,我连扑带抢,只捡到两片薄纱般的透明发亮的翅翼。

我捧着这两片翅翼,呆若木鸡。

微风吹来,轻纱般的透明发亮的翅翼向空中飘去,远了,更远了。我仿佛觉得它又活了,加入了捕食蚊虫的蜻蜓队伍之中。

不知什么时候,小伙伴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竹竿,和我站在一起,久久地,久久地,仰望着空中……

买冰棒,恐怕是许多同学都亲身经历过的;捕蜻蜓,那更是许多孩子感兴趣的。这两篇文章的选材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都写得相当好,很有意义,很有感情,很动人。如果我们选材时能像这两位小作者一样打开思路,把视线移向过去被忽略了的地方,那么,有些同学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呀,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写啊!那就不会抱怨作文难做,不会抱怨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太枯燥、太乏味了。

2、选择材料要严肃认真。

那么,如何做到选材的严肃认真呢?

我的体会是要冷静地选材。有时在创作热情很高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不冷静,“抓到篮里就是菜”,结果弄得材料很庞杂。选材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选择材料,要在写作思路逐渐连贯、

周密、清晰的情况下进行。这就要求作者能在冷静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选材。

这里举个例子,一个画家写生团到著名风景区黄山游览。在观光的十几天中,绝大多数画家不离画板,一刻不停地临摹、速写,唯恐错过大好风光。但是,有位画家却从不带笔,只是这看看,那看看。回到画院以后,画家们搞了一个“黄山风景绘画展”,不少人一下子就拿出十几张作品,画得飘洒淋漓,颇具神韵,赢得人们一片喝彩。上面那位只看未画的画家,似乎无动于衷,照常睡觉上班。直到别人催他拿出一幅作品参展时,他才用一个晚上一挥而就。结果在画展刚一挂出,立刻令所有人拍案叫绝,自叹不如。因为这位画家的作品超凡脱俗,画尽黄山之灵气,且带有极大的个人风格。有人问他:“你是怎么构思出来的?”他回答得妙极了:“在黄山时,我没有跟大家一样盲目地画,而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全是为了捕捉黄山瞬息万变的灵韵。切实地感受黄山。回来以后,我也未草率地动笔,为的是看我心里忘掉了黄山的哪些东西。如果经过时间的考验,黄山仍然给我留下一些难忘的印象,那便是最打动我、最精华的部份。这时我一气呵成,便画了我心中的黄山。记住,在生活中能打动你的事情和场面,总是有价值的东西,被忘掉的不会值钱。别人画的都是靠临摹稍加工的黄山,当然没法和我心灵的冲动相比!”

在创作中,有经验的作家也和那位画家一样,通常不是立即把他在激情影响下选择的素材,写进自己的作品,而常常要经历一个“静

以求之”的过程,即运用“遗忘法”,让被感动的事物在记忆中输藏一段时间,使其中次要的东西自然淘汰,选取那最难忘的印象作为创作题材。写作文也是如此。

3、选材要围绕中心

简单地说,“选择材料就是从积累的素材中提取文章所需的部分。”即要选择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也会使主题更加鲜明。

要围绕中心选材,这就要求做到选材准确,抓住中心,围绕主题选材,选择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一个平凡的人》所选材料均是“母亲”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却由小见大,充分表现了“母亲”的纯朴、善良、勤劳、敬业,把一个山村女教师写得真实可信,可亲可敬,是选材围绕中心的典型例文。

又如:《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东方新港——记张家港港》   张家港港——近年来崛起的长江三角洲的新兴港口,现在已经为世人瞩目了。它从1970 年投产以来,已经同世界上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四十五个港口有货运往来,1985年货物吞吐量为三百四十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五位。一个六十年代的渔村、渡口能在短时间内

建成一座东方大港,并作出如此成绩,与港口兴业中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张家港港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无不透出港口的创新精神。

五个“第一”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首先,张家港港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外轮进入内河港的港口。   第二,第一艘外国滚装船——日本的巴拿马籍轮船于1983年5月7日在张家港港靠岸。这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张家港港在领会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上,勇敢地作出这样的抉择,坚定地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使港口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港口对外开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起到了为上海等大港分流的作用。这样,既搞好了与国内港口的联系合作,又加深了与国外的交流。

第三,张家港港是第一个浮码头运输集装箱的港口。我们参观了港口的集装箱公司,那里谁放着花花绿绿的集装箱,有20吨级的,有40吨级的。集装箱运输能提高运输效率。原来那种散装的运输,轮船要在码头停留八九天;现在集装箱装卸只需一天。另外,集装箱还能节省劳动力,减少货物损坏,减少污染。浮码头运输集装箱难度很大,因为码头是移动的,张家港港知难而上,在这个项目上夺魁,这是他们创新精神的又一点表现。

第四,张家港港口是第一个浮码头停靠35000吨级外轮的港口。   第五,张家港港的水上木材运输速度居全国第一。

五个“第一”的桂冠就这样被家张港港摘走了。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国家的关怀分不开的。张家港港地理环境优越,但更重要的是张家港港全体职工上下团结,同心协力地结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把张家港港建设成港口群体城市,因此,他们不甘心停留在现有的基础上,他们要不断地创新、开拓。

张家港港五个“第一”是近年来张家港发展成果的结晶,张家港港从一个荒滩发展成现在这个新兴港口,离不开它本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导。港口好比一个窗口,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改革开放是国家必然采取的基本战略。愿张家港港——这颗黄金水道上的明珠,放出更耀眼夺目的光彩。(苏州曹奕明的优秀作文)

从这篇作文我们能看出作者从张家港港获得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创新”则是作者最初的、也是最深切的感受。文章选择五个“第一”,作为记写张家港港创新精神的基本材料,让人信服,令人振奋。较好地做到了选材围绕中心,为主题服务。

4、选材要新颖别致

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使文章独具一格,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

如《我家有女初长成》这是一篇生活气息颇为浓重的文章。乍看题目,不知何许人也,一开始以为是其姐姐,可后来仔细一读,原来是小外甥女儿,一个聪慧、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文章风格诙谐,极具幽默色彩,让人忍俊不禁。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我读给大家听听:

姐姐要结婚的时候,我老大不乐意,平日姐姐对我的关心立马要被人瓜分50%,心里又是一个摆不平。

姐姐真的结婚了,敌人实力的强大令我大跌眼镜:那个被我叫做姐夫的人竟然带走了姐姐全部的爱!

这还好说,人家姐夫人高马大,咱不是对手,可一个黄毛丫头——

姐姐结婚的第二年,小外甥女横空出世,这可了不得,姐姐对这千金可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吓着,得,我这个做小舅的只有靠边儿站的份儿了,看姐姐抱着女儿那个心满意足劲儿,心里摆不平!

老爸更是宠爱有加,从取名儿到启蒙,从入托到上学,人家老头儿一手包办了!

老爸搜集了50多年的智慧和3本字典为外孙女取了名——大名曰轶群,小名曰潇潇。

这小妖可了不得,5岁半会背唐诗,6岁半读完二年级,7岁半就拿小舅的诗稿叠鸭子!

姐姐家往平房,大门外面有一块空地,姐夫抽空栽了棵树,姐姐又种了一些蔬菜,潇潇读二年级时,有一次我去给姐家送彩券,远远地就看见小家伙蹲在那里发楞,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她在哪儿“守株待兔”!

免子是没有等来,不过姐夫为了奖励女儿的好学精神,立马买了只野兔子养在笼里——不过当天晚上兔先生就寿终正寝了。

二哥在北京,一次带了女朋友回来,潇潇神秘兮兮地把二舅拉到厨房,耳语曰:二舅,阿姨的项链太小了,多勒脖子呀。二哥心领神会,当晚,小家伙脖子上多了个象牙项圈。

我上大学的时候,潇潇已经会写信了。一日,同学送信过来,一看封皮上那歪歪扭扭的怪体字我就知道小姐来信了。拆开信皮,只见信中写道:“小舅,你一身兼多耻(信中误把“职”写“耻”),很辛苦吧!”那时候我由于忙于班里的和系报的工作,各科成绩红灯频亮,心里一想也对,身兼多“耻”就身兼多“耻”吧!

写到这里,同学送信过来,拆开一看,只见信纸上潇潇写道:“Hello,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这么久不给我写信也太残忍了吧!”

得,我立马服气!

这篇作文,怎么样,听了之后,你们觉得选材新颖别致吧。这里我提醒同学们,你可能说你找不到新鲜、新颖的材料,但你也要千方百计地把旧的材料赋予新的意义,千万不要一写老师就都是带病上课,一写助人为乐就都是捡钱包交给老师了。

5、选材要熟悉可靠

所谓“熟悉”就是曾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周围令自己非常感动的事;“可靠”就是真实。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地反映事物,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材料要真实可信,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呀。

下面的这篇《我家来了客人》就写得很出色。通过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即“亚非拉”前后在我家作客的不同表现,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升学率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小作者对此感触很深,因而写成这篇文章。升学率给学生造成的严重负担是当代社会教育面对的一个严竣的问题,因此比较真实。

《我家来了客人》

今天是寒假第二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按传统习俗是送灶的日子。

中午回家,走在院里就闻见妈妈炒菜的香味儿。一进家门,嗬!桌上摆满了好菜:什么海参汤、银耳汤啦,红烧大虾仁啦,鸡脯蘑菇啦,

鸡蛋冒海米啦……让你直流口水。锅里,正在烹着一条大鲤鱼。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今天,妈妈怎么做这么多好菜呀? 就算是过小年,也不必这么隆重啊!

“妈,怎么做这么多好菜?”我问。

“今天呀,咱们家来了一位客人。”妈妈说。

“谁?”

“你猜猜?”

我从妈妈的高兴劲儿上,一下子就猜中准是“亚非拉”。   妈妈太喜欢“亚非拉”了,她经常夸她如何聪明伶俐。有时竟使我对“亚非拉”产生嫉妒之心。不过,说句公道话,“亚非拉”也着实讨人喜欢。

我第一次见到“亚非拉”,还是去年暑假的事。一天,我家来了一位小客人——二姨的女儿白雪,她,十四五岁,乌亮的头发扎在脑后,黑黑的圆脸儿,圆圆的大眼睛,我一见就喜欢上她了。不到半天功夫,我们就混熟了。因为她长得黑,却偏叫白雪,我就送了她个雅号叫“亚非拉”,谁知她“礼尚往来”,针对我的体态,也回敬我一个“豆芽菜”的外号。从此,也就叫开了。

“亚非拉”肚里的新鲜事真多,什么金字塔之谜,热带丛林的风光,中日友好邦交,甘地的两个朋友政策,甚至还有她们那儿改革遇到的阻力……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她却说她爸爸、妈妈及她的班主任都不喜欢她,说她尽知道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次暑假,我们除了做作业,还去海滨洗海澡,捉蟹,在海滩上晒太阳。我们还读了许多有趣的书,获得了很多知识。不知不觉一个月就过去了。“亚非拉”要回家了,我急得大哭,她也不肯离去。临走前她说:“„豆芽菜‟,寒假见,我一定来!”

今天,她终于来了,我高兴得一蹦老高,急急火火地问妈妈:“她在哪儿?”

妈忙用嘴向里屋呶了呶,示意要我小声点。我哪顾得上这些,推开门,一步蹿了进去。

“亚非拉!”“豆芽菜!”她边叫着我的外号,边从临窗的桌子前站了起来,我扑上前去抱住了她。我问她为什么不到外面玩,却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她推开我苦笔着指了指桌子。我一看桌上摆得满满的,尽是课本、复习资料和练习册。我这才注意到,她面色有些苍白,眼睛也不像先前那样有神了。她见我注视她,有些不自然,说:“怎么,不认识我了?”我笑着去给她冲麦乳精“洗尘”。等我从妈妈房间里出来,“亚非拉”又趴在桌子上埋头写什么。我把冲好的麦乳精放到茶几上,又顺手打开了电视机,嘿,棒极了,《海盗的女儿》。

“„亚非拉”,过来把麦乳精喝下,我们一块儿看电视。”   她似乎没听见,我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头,“你怎么了,„亚非拉‟?”

她疲惫地抬起头笑:“不看了,再过半年就要升高中了。”   我呆住了,好像不认识她似的。是她吗——那个半年前天真活泼的“亚非拉”?

她想说什么,又没说。

我忽然感到有些悲凉起来。

(这是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作文)

我讲第二部分:选材的方法

1、定点挖掘法

所谓的定点挖掘法,就是指在选定要写的主题后,深入生活和感情世界的深层去用整个身心去体察它、理解它,经过反复的实践调查得到好的材料。

定点挖掘法是我们选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这也不是很简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用心,而且要亲自去做。

具体来说分三个方面:

(1)调查访问。这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调查访问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第一手材料。

轰动世界的名著《深渊中的人们》的作者为了完成他的创作,在写这部书时就深入贫民窟中,以流浪汉的身份同他们一起出入,一同聊天,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访问,他获得了十分宝贵的材料,因而写成了这部令世界文坛为之震撼的文章。

(2)用心去体验。要深入挖掘一个主题的材料,不仅需要用我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而且还要用我们的身心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就是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祖国的自由、独立与解放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怎样来歌颂赞扬他们呢?茅盾先生用白杨树——这种生长在大西北的树木,来赞扬、歌颂根据地的战士们。因为白杨树的那种挺拔向上的特点正与革命战士们的伟大精神给作者的震撼是一致的。

(3)亲自实践。深入挖掘材料,利用可能的条件自己亲身去实践一番,有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让你写一篇文章《我第一次洗碗》,如果你从别人那里知道,碗很好洗,用水一冲,用抹布一抹就洗好了,或者只是闭着眼睛想怎样刷碗,你写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不如亲自刷过碗的同学写得好。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在做某件事

情时,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经历过的就显得很真实、生动。所以能够亲自实践的事情还是多实践一些为好。

2、提炼法

即在运用材料时,从材料所蕴含的特点和意义中提炼出具有健康性、教育性、启迪性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提炼方法不是固定的,它根据每个人所掌握素材的多少、写作经验是否丰富、作者的理论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说,有下面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①要比别人有新意,要了解自己所写的文章和同类文章的差异,找出突破点,达到同类文章没有达到的高度。

如下面一篇文章《我的母亲》不像其它文章写母亲的优点,而是写缺点。小作者采用了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正是这篇文章独具一格之所在。

我的母亲

爱唠叨大概是做母亲的一种通病,我的母亲一样,也很爱唠叨。   小时候的我,心胜要强,每每做错了事,母亲总要数落我几句,我呢总是不服气地顶撞她,气得母亲越发唠叨起来。更可气的是每当来

了亲戚朋友,母亲常把我的缺点、错误唠叨一遍又一遍,使我觉得脸没处搁。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远地的二姨和二姨夫来我家串门,话没说两句就听妈妈对他们说:“可别说小玲聪明,三岁多了,话还说不全,有一次,饿了“要干粮”我们还以为是“要看歌”呢!……四、五岁了,连十个数还弄得糊里糊涂的呢,六岁长得还没有板凳高,就是现在,也不如你家小娟高……”二姨和二姨夫边听边笑,我则越听越恼,一气之下打断了母亲的话““我笨死了!你别要我了,另找个聪明的女儿吧!”说完,我摔门而去。从那以后,我整整一个月没叫过一声“妈”。最后,好像是母亲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又加上父亲的巴掌,我才与母亲恢复了“外交关系”。从那以后,很有一段时间,母亲不唠叨了。时间一长,母亲仍忍不住“旧病复发”,当时我就想着,快长大,摆脱母亲的唠叨,摆脱家庭,远走高飞。

可是,当我考入了高中离开了家,不能经常回家了,便日渐萌生了一种想家的情绪。尤其思念母亲,甚至想念她的唠叨,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了妈妈的唠叨,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每次我回到家里,妈妈总是让我到屋里歇着,给我做好多好吃的,我只是对她笑笑,什么也不说,把脏衣服拿给妈妈,一边休息,一边静静地听她唠叨家里的“每周新闻”和对我的意见。渐渐地,我从中听出了母亲的爱意。

有一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母亲对父亲说:“玲儿长大了,懂事了。我今天不知不觉又唠叨了许多,要搁以前,她早就摔门去了。可她

竟乐呵呵地听着,不气不恼,这孩……不行,我今后一定得改这毛病,孩子都这么大了……”。

听了这话,我心里猛然一震:年幼无知的我曾粗暴地回报过母亲的柔性,这在母亲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多么深的印痕啊,可是母亲她……我哭了,哭得好伤心。

母亲的唠叨饱含了她的万千关怀,不尽的爱意。除了母亲,谁会有那么大的耐心将我的所有一切一一记住?除了母亲,会有谁那样津津有味地和我说话?我好傻,我好恨我自己,当时怎么就不明白这一层意思呢?怎么没有想到会让妈妈那样的伤心,想想那时的我,真的是太对不起妈妈了。

望着熄了灯的母亲的房间。我在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地重复着:妈,不用改,您永远也不要改,女儿愿这一生一世都生活在您的唠叨里,生活在你的爱里……。

②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好的材料与时代特点和精神结合在一起,能够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通过这篇文章,鲁迅先生让中国人民完全看清了国民党政府是与日本强盗站在一起的,尖锐地讽刺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的卖国政策,使人民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面目;同时起到了激励人民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例如习作《包子有肉也在褶上》针对国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一点论,指出内在与外在在现代社会中都同样重要这样一个道理,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固然要注重内在质量,但同时也要注意外在形象的问题。

③探究材料的本质与特性。在所有的材料中进行详细、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从中提取一些重要的本质特点,除去一些非本质的东西。这样便会使主题显得更深刻、更新颖。

如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它抓住了女排的意志和作风,把主题定位在赞扬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在这里,作者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了女排的特性,因而主题深刻、新颖,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排列法

指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按材料的质地、品位、种类等在文章中按次序、轻重等加以合理的排列的方法。

一篇文章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哪个放在前面,哪个放在中间,哪个放在结尾都需要仔细推敲。因此,排列有许多技巧。

但在运用排列法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体不同,文章排列的方法就不同。

②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也影响着材料在文中的排序。   ③要想写出独具一格的文章,排序就要出乎人们意料。

我讲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如何积累材料

作文选材这么重要,那么平时就一定要学会积累材料,没有材料的积累就谈不上选择材料了。平时积累材料是作文时选择材料的基础。

那如何去寻找并积累写作材料呢?

1、从自己身边寻找写作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在你身边。但有的学生往往认为作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也不知道怎么写”。咬着笔杆子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也很空洞,言之无物而感到苦恼,甚至对写作有一种恐惧感,产生一种“作文痛”的病根。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澜,丰富多彩。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直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还有我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有一回,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说了,怎么写呀?怎么写呀?我就笑着对他们说去没去过广场,看没看见小区道路重新铺了,看没看见学校最近有哪些变化,就写写你

的新发现吧。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所以这次作文写得比以往相当生动!

2、模拟训练寻找写作材料。

每个语文单元中都有习作训练。有些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模仿练习。语文中有文质兼美的范文,我们可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每阅读完一篇文章,我都告诉他们尽情地进行仿写,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3、帮学生建个材料库

途经如下:

(1)从博览中汲取材料。课内外阅读是更快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捷径,同学们要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外要广泛地阅读书报杂志,看一些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以获取作文材料。同时,不要忘了及时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要求背诵的课文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老师更要带头背下来。

(2)从观察中获取材料。周围的人和事物,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自然课上的实验操作,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等都是同学很好的观察对象。你们可要用好从老师哪儿学来的观察方法,并积极开动脑筋,留心变化,抓住事物本质特点,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记住,此时抓紧做好记录写好观察日记有多么重要!

(3)从生活中提取材料。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们日常接触的家庭、社会、学校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作文素材。你们要戴上一幅发现美的眼镜,留心生活,去发现美,挖掘美,从而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时,会有更多的新鲜、生动、活泼的素材涌入到你们的作文中来。

(4)从活动中积累材料。学校、班级组织的班队会,各种兴趣小组、春游、采访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你们可要积极参加,并努力把自己变成里面的一个小主人、一个小主持者、一个小成功者,及时地记录下场面、感受和想法。

这样,活动就会成为你作文素材的活水之源。同学们,贵在坚持,只要你们细心积累,分类贮存,定会建成一个丰富的“材料库”的。那时,你们写起作文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下面看看这位小作者是平时怎样积累写作材料的吧。

〖学生例文〗

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多彩的生活给了我日记的源泉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我是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写日记的,起初总觉得没什么可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好东拼西凑,乱编一气。如今写日记,我再也不发愁了。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等内容积累起来写成日记,

等到作文时,再充实一下,一篇成功的优秀习作就轻而易举的诞生了。因此,我认为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起日记、作文来就容易多了。另外,爸爸还特意给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为写日记积累素材,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写出具有切身感受的日记,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谁读了都认为写得真实、具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一试。

我们班的淘气包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昨天下午第二节下课后,是我们组值日。大家都在认真地做值日,可我们组的裴少乾却非常淘气,他为了逃避劳动钻到卫生柜里去了。这时候,只听扑通一声,卫生柜倒了。正赶上老师走进来,急忙跑过去把卫生柜扶起来,对裴少乾说:“以后可不许再钻卫生柜了,这样做多危险哪?”裴少乾听了老师的话,脸刷地一下子红了。第一次钓鱼150024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星期六,我和妈妈乘车去哈尔滨游玩。我们一下车就直奔“小王子乐园”。到了那儿,我们参加了钓鱼、画画、蹦海洋球等许多活动项目。可最有趣的要数钓鱼了。我把旅行包寄放在存包处,就跟着妈妈去租鱼竿。接着,我们来到人工养鱼池钓鱼,我先把鱼食挂在钩上,然后把鱼钩甩进水里,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鱼咬钩了,我一使劲一提鱼竿,鱼真的钓上来了。不一会儿工夫,我就钓了四条鱼。天快黑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小王子乐园”。“摘”松塔150024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

年级年级:姜禹彤今天,我和妈妈到人工湖边散步。人工湖的四周栽了很多松树,树上结满了松塔,我抬头一看,松果长的样子很好玩,上面细,下面粗,绿颜色的。看上去还真有点像塔呢!怪不得人们管它叫松塔呢!我本想站在亭子上摘,可是松树离亭子太远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怎么也够不着。就找来木棍打松塔,松塔打下来了,树枝也断了。我急忙跑过去,捡起来一闻,呀,一股松香味扑鼻而来。妈妈看见了说:“要爱护树木,不许……”还没等妈妈说完,我的脸就红了。

自己煮汤圆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今天,爸爸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可是饭还没做好。我嚷嚷着说:“我饿了,我饿了……”爸爸说:“你先煮几个汤圆吃吧。”我开始犹豫了一下,然后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先把炉灶点上火,等水烧开后,我把小巧玲珑的汤圆拿出来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汤圆漂上来了。我用漏勺小心翼翼地把汤圆盛在碗里,我吃着自己煮的汤圆,真是甜在嘴上,香在心里。

看焰火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来到了街心广场。因为那儿要准备上演一场小型的焰火晚会。晚上七点钟,焰火晚会正式开始。首

先是有名的“黑蜘蛛乐队”演奏,一首《难忘今宵》过后就开始燃放礼花了。我站在广场的一角,突然,一个火球飞上天,只听“嘭”的一声,火球爆了。好像许多彩色的雨点儿从空中撒落下来,可漂亮了!礼花燃放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街上的人可多了,像蠕动的蚂蚁似的,黑压压的。我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出来,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妈妈也燃放了礼花,这个元宵之夜真令我难忘!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盖一座高楼大厦,首先要设计构思、绘图,然后根据设计的图纸打桩挖地基,地基打好之后,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修建高楼大厦,但为了使修建的高楼大厦坚固耐用,不是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以拣来用,要精心筛选,选上等精品的材料,这样盖起的高楼大厦不仅美观,而且耐用。写作文也是如此,在阅读作文要求之后,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写,那么,合适恰当的材料哪里来?靠平时的日积月累,积累材料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留心观察事物,搜集写作材料;参加实践活动,积累鲜活的材料;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着眼于小事,以小见大……积累的材料越多越丰富,选择材料时越得心应手,材料确定之后,还要精选,选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去写,不要面面俱到,要舍得割舍。本文的小作者就是采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写作材料的,选材均来自生活实际,材料真实、有趣,因此写起来生动具体,很吸引人。而且选材广泛,除了有来源于学习生活的题材,还有来自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题材,写起来灵活,不呆板。可见小作者的确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周围的一切,并能随时随地写成简单的日记,为今后作文奠定基础。此外,小作者还乐于参

与生活实践,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生活小事,目的也是为了积累写作的素材,而且尝试到了写具有切身感受这方面题材的甜头。

(5)分类归纳的选材方法

即在阅读、观察、收集、选择材料时,为了能够便于日后查找,及时地按一定方法做好材料的分类工作,作为文章的素材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用卡片、笔记本或活页纸作为记录素材的工具,这样便于整理。在活页纸上可以记载一些名言警句、有趣的话,有意义的寓言、比喻、夸张等好的句子,还有生动地场景描写、激烈的对话等。在卡片上可以记录名言、优美的短文等,在笔记本上可以把自己的某一时刻突然逆发出来的情感记录下来,把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材料收集好以后,一定要及时对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长此下去,我们就会有一定数量的材料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我们就会自己形成一套便于自己使用的资料库了,而把这些各种不同的资料总结在一起便是归纳了。

此外还要注意,在分类归纳法中一定要以简明、实用、丰富、方便为原则。

作文材料可以按作文种类分类,如:写景、状物、抒情。

写景可以收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描写的优美片断,或是风霜雨雪,或是美丽的山河、田野,或是动植物。写人物可以搜集你身边最熟悉的和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可以是你的父母、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或是邻里乡亲;也可以是你的朋友、同学、你的老师等;还可以是某个英雄人物或在一个时刻给你以深刻印象和很大启迪的人。

同学们,作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有哪些要求,有哪些方法,应该如何在平时寻找积累材料,通过这一周的讲解和训练大家一定有所收获,那就写写你的心得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