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军事 > 《读《金锁记》有感》2300字|读《水浒传》有感800字

《读《金锁记》有感》2300字|读《水浒传》有感800字

时间:2019-10-22 09:33:5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读《金锁记》有感》2300字

读《金锁记》有感

读完《金锁记》我的心情始终是沉重的。对于曹七巧我怒骂不得,曹七巧是可怜的,但曹七巧更是可悲的,她在自己为自己铸造的“金琐”里痛苦的生活着。但令我十分气愤的是,曹七巧为什么好要用“金琐”把姜长白、姜长安和芝寿锁起来。

曹七巧的哥哥为了钱,把她嫁给了姜家患骨痨病的老二,她整天整日地服侍他吃药,但她却始终被家里人瞧不起,只因为她出身低微,甚至连一些丫头也看不起她。于是,她变得爱发牢骚,而且口无遮拦,大家也越来越瞧不起她。她也越发像破落户,染上了烟瘾,并且谁也不怕,在姜家随心所欲,甚至连老太太都骂,还挑逗老三,当然也没有人理会她,因为大家全当没这个人。后来,姜老二死了,姜老太太死了,请九太爷为他们分家,当然只有他们母子吃亏,尽管她闹了,但这根本没有改变什么。分家后,他们母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却始终提防着身边的任何人,除了她的儿子。姜老三来她家想帮她卖地买房,她却对他大 打出手,但之后她又悔恨万分,因为她一直很喜欢姜老三。从此以后,曹七巧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个守财奴。她因为女儿姜长安找不着床单而去学校大闹,姜长安无法在学校呆下去只好退学。退学后,他又带人去学校要学费,学费没有退还,但姜长安连见同学的脸面都没有了。当人们都放脚时,她固执地为女儿裹脚,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姜长安的脚彻底变形了。对于姜长白,曹七巧在未成年没有给他太大的伤害,随着儿子的性子,他想干什么就干什

么,整天花天酒地,捧戏子。后来还逛窑子,七巧发现后立刻给他定亲,他与芝寿很快结婚了。长白婚后的生活并不顺利,但芝寿却是最痛苦的,七巧整夜将长白留在自己身边,而且当着众人的面谈论儿媳之间的私生活这使芝寿是多么的难堪啊!读到这里我觉得七巧似乎有点变态,有她这样做婆婆的吗?长白也是一个使我感兴趣的人,他为什么会将自己与芝寿的私生活一五一十的告诉变态的母亲,难道是他不成熟吗?还是他多少也有点变态呢?芝寿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平常的家庭,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而实质是十分肮脏的家庭中,慢慢地死去的。七巧表面上严格的管教和女婿的把关,最终使女儿长安成为了老女人。当她在生命的尽头时,仍为长安进行了最后一次的严格把关,之后女儿长安的婚姻大门就永远地紧紧关闭了。七巧过世以后,长安和长白都冲破了母亲用金钱为他们铸造的枷锁,走向了人间„„

如果说曹七巧的命运是悲惨的,那么姜长白、将长安和芝寿的命运就更为悲惨。七巧的悲剧命运是从她哥哥曹七年把她卖给姜家开始的,低微的出身使她很难改变自己的身份,由于常年照顾姜老二她脾气不好,爱发牢骚,口无遮拦,这些都可以理解。可当姜家分家以后,她完全摆脱了一切枷锁,可以过自己向往的生活,她却偏偏为自己和儿女们戴上了更为沉重的枷锁。其实,在曹七巧的枷锁中生活最艰难的就是白长安和芝寿了。白长安只因为有一位多事的母亲在学校里对人现眼,而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学校,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接受正常的教育,甚至过正常的生活。

因为有这样一位难缠的母亲,他没有脸面再见自己的同学,她甚至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更甚的是她认为自己失去了尊严。在她爱情的道路上,母亲处处设防,让她不能像别人一样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终身幸福。当她的最后一次爱情将临时,她欣喜地接受而这一切,并且已经订婚。但她那令人气愤的母亲在病危时,也不肯放过这最后一次设防的机会,是她的爱情又回到了起点,但这也是终点。作为姜长安,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定是她一辈子最大的悲哀。芝寿嫁给姜长白也是她人生最大的悲哀。她的丈夫姜长白是一个游手好闲,丝毫不关系自己妻子的男人,让她一个人在寂寞的漫漫长夜中苦苦的挣扎,而且还把他们的私生活一五一十的告诉婆婆,不管是任何一个女人如何忍受得了这一切。更令人气愤的是她那变态的婆婆当着众人面高谈阔论儿媳的隐私,这不光让她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就连她的母亲也受到了牵连。生活在这样一个表面光鲜亮丽而实际上充满肮脏的家庭,谁会受得了?时间久了,就算不被气死,也要气疯掉。姜长白是七巧唯一的热子,七巧不提防的人只有他,但就是由于对他的过分放纵,才使他染上了种种恶习。在曹七巧的家里,所有人始终在曹七巧的枷锁中苦苦挣扎着,直到七巧离开人世,这把用金钱铸就的枷锁才打来了。

曹七巧的悲剧到底是怎样产生的?难道七巧心甘情愿为自己的家庭铸就这样一把“金琐”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这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与曹七巧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

系,如果姜家大小一直把曹七巧放在眼里,不因为她的出身而贬低她,曹七巧还会像破落户一样在姜家里闹腾吗?我想应该不会,正是姜家所有人的不理解让曹七巧变得更加随心所欲地闹腾。如果姜家在分家时公平公正,不欺负孤儿寡母,曹七巧不再遭人下眼,她会处处提防任何人吗?难道她不知道累啊?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对他们母子的财产虎视眈眈,她不得不堤防而已。过分的地方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封闭,同时也使她不断地看重金钱物质方面。正是因为她对金钱的重视才导致了长安的退学和后来屡次相亲的失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想七巧一样生活在姜家那样一个高低贵贱分明的家庭里,我们有能比七巧好多少呢?或许甚至还不如她,但是七巧的自身防范意识过于的强烈,她不分青红皂白的防范除了儿子以外的所有人,这是她分家以后所范的最大错误。如果七巧做到适当而不是全面的堤防,那么曹七巧家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财富极其丰富的时代,虽然没有曹七巧,但许多人不敢交朋友,怕朋友占他的便宜;有些人不和亲戚来往,怕亲戚要他接济;更多的父母在子女的婚姻问题上,多怕对方是冲着自己的钱来的„„但是,我想我们应该做到适当的防范,而不是过分的堤防。我们不难想象没有朋友、亲戚的剩男剩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想一定是灰色的,而且很难调色。

作文二:《读《金锁记》有感》1500字

读《金锁记》有感

对于我国的女作家,我知道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张爱玲了,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传奇的女

性,温婉,知性,对于爱情有着少有的执着,在她的笔下有着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最近读

她的《金锁记》,感触颇多。

这本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她嫁到了富贵人家,

可是处处因自己的出身受到歧视,和患软骨病的丈夫相处几年,有了一双儿女,可是她从来

没有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她以为她自己爱的是三少爷季泽,为了能够和他相伴而嫁到姜家,

不料季泽却因为众多原因和她保持的距离,对于曹七巧来说,她没有了别的支撑她活下去的

欲望,没有爱情,对于她的哥哥嫂嫂也是冷漠,没有亲情,唯有金钱,对于金钱的强大欲望

使她那般可怜可恨地活着。10年之后,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难熬出了头,她分到了

家产,搬出姜府自立门户。过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泽现在突然上门来向她倾诉旧情,七巧在心

旌摇荡之余发现所谓的爱情是假的,大怒之余把季泽赶出了家门。爱情的幻影消失了,淌着

眼泪的七巧奔到窗前:"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

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地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

玻璃的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

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从被虐到自虐再到虐人,七巧戴着三十

年来不曾放下的黄金枷锁沉重的过完她那悲凉的人生,随着生命的终结,曹七巧注定是个封

建社会的牺牲品,也注定是封建社会的基石。

对于她的儿子女儿,更是其中的受害者,关于女儿,她以怕被别的男人骗钱为由阻碍女儿

的交友,因为对钱的看中,对于女儿在学校老师丢东西这件事大骂女儿,使得女儿长安无颜

再回到学校,之得退学在家,整天无所事事还抽大烟,关于女儿的爱情,本该是件好事,却

被她活生生拆散事实上,当曹七巧得知童世舫与女儿还有来往时,便假意邀请童世舫吃饭,

故意说自己的女儿抽大烟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曹七巧知道长安为了爱情已戒了烟,可她不愿

意女儿拥有美满的婚姻生活,于是她亲手斩断了长安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她的内心才会

得到平衡。自己得不到的。在那之后,虽然不停的和母亲赌气、拌嘴,可是言谈举止越来越

象曹七巧了。整日东家长西家短。因一场痢疾,在曹七巧的诱引下吸上了鸦片。她诚然变成

了第二个七巧,打仆人,换厨子变得暴躁而又刁蛮,而对于儿子长白,曹七巧用自己的手段

占有着儿子,从此长白不敢再娶了,只是在妓院走走,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曹七巧这么多年,一直带着黄金的枷锁,以她的方式活着,没有了爱情,没有了亲情,她

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她甚至把金钱看得比女儿的终身幸福都重要,女儿

后来悲惨凄凉的境地使她一手造成的,后期的七巧很是孤独,即使儿子女儿陪着她还是孤独

的,即使再有钱也换不来快乐,年轻时圆润的省去已是骨瘦如柴,曾经只能塞下一直手绢的

镯子却可以褪到腋下,孤苦伶仃的她朦朦胧胧间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从前的事又回来了:

临着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油缸上吊着大大小小

的铁匙子。漏斗插在打油的人的瓶里,一大匙再加上两小匙正好装满一瓶,──一斤半。熟人

呢,算一斤四两。有时她也上街买菜,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

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的向肉案一抛,

一阵温风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如果回到当初,嫁个爱她的普通人,不

去想太多的勾心斗角,她应该依旧是那个单纯的七巧,爱自己的儿女,为家为儿女操劳,老

来应该是另一番样子吧,黄金的枷锁困了她一辈子,可怜~

文秘80802

080020249 仲秋

作文三:《读《金锁记》有感》1300字

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她写尽了大上海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最早是那一道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永远没有答案的选择题。再后来,便是战火纷飞中流苏和柳原的倾城之恋,芬芳却沉重的第一炉沉香屑,以及苦却不能忘怀的茉莉香片。每个故事都令我感慨万千。而最爱的便是那读了千百遍的《金锁记》。“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洪荒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她是一个被罪恶欺骗的少女,被一个封建的旧家庭和一个残废的男人无辜的夺去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的青春,可她仍得不到甚至是一个丫鬟的正视。于是,活泼动人的天性在绝望中窒息成一种乖戾,演变成一种粗鲁与泼辣。她在一个纸醉金迷奢靡华丽的旧家庭,亦是一个旧社会中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愤怒到无力。分家是她最后的一点点希望,可命运仍不罢手。走出大家庭,她终于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对于她早已动了情弦的季泽,她仍惴惴不安的担心着他的意图。人心的恶在她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自已亦是被命运的黄金网丝缠的无从挣脱。她强悍的骂跑了季泽,内心却确是那般空虚无助;于是,她越发疯癫了起来,可又有谁知道,她只是在掩饰内心最无力的脆弱。“她捏着自己的脚,想起了想她钱的一个男人;却又冷笑了起来„„”她自将堕落,却把命运的恐怖梦魇又带给了她的女儿;她本是一个善良而又胆怯的女人,可在宏大的宗法伦理构架中储存着恶,见习着恶,只等时间一到便向着更年轻一代的女孩泼洒。她的女儿便是悲剧的延续。面对心爱的世舫,长安是渴望幸福的,可她却无力把握幸福,亦没有勇气去承受这份幸福;她向母亲屈服了,向这个丑陋的社会屈服了,只是将自己的爱情与青春,又托付给了曹七巧式的命运。在她的臆想中,也许七巧会因为她的自我牺牲这个“美丽苍凉的手势”而觉得感动、快乐,于是她便在这空虚的假想中获得了一种凄楚的甜味。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扭曲的心灵只会映照出一个扭曲的世界。七巧的心灵就是一面被混乱的社会扭曲的镜子,映照出当时中国最时新的东西却也是旧社会最腐朽僵化的渣滓。金钱所带给她的抽象的、虚假的满足从未让她真正快乐,反而更深刻地让她感觉到可怕的空虚。这时金钱唯一能暂时地缓解她内心痛苦的作用,便是成为她奴役折磨别人亦是自己的工具。“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人性的旅程中,总有一份“恶”在心底悄然发芽,命运不公的浇灌,人性便渐渐滋养成一种邪恶。每个人都觉得别人走进了幸福的门,自己却进不去,费尽心机后的绝望开始演变成嫉妒,排斥,破坏,干扰。可是总有人忘记了,错过了,然后就永远失去了,没有了。像七巧。可怜得人没人可怜。而张爱玲,正是用这样细腻精致的笔调,揣摩珍藏了一颗在苦难中扭曲的灵魂,妩媚狰狞了人性一种别样动人却可怖的悲凉,“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七巧人性的扭曲与黑暗早已被时代风云变幻的浪潮掩埋,可又是时代铸就了这一切。时代在发展,然而人性这本善亦是恶的书还未读完——完不了。

作文四:《读《金锁记》有感》800字

班上在办书评活动,本来是评《半生缘》,但为了更加了解张爱玲,鼓励大家看看张爱玲的其他小说,于是,我便看到了它——《金锁记》。

张爱玲在开头这样描述“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但在我脑海中,却不是展现一轮圆月,而是在月夜下,一个身穿旗袍的女子,背月垂泪,那掉落的泪珠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血红。

谈起《金锁记》,我很难说出自己确切的感受,最真切的体会便是“变态”吧。这是一本讲述一个变态女子的变态一生。七巧便是这女子的名字,只是很可惜,名不副实,她不是乖巧,是“巧言令色”。对于七巧,我不想一味责怪她,她是个可怜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婚后,丈夫没有给她稳定的生活,反而得了绝症,瘫痪在床。她是苦的,她在夫家,不讨众人欢心,反令人厌恶。她渴望爱情,她认为自己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才来到世间。是的,她爱的是她的小叔子,所以注定无疾而终。若是抱着这份曾经甜蜜的爱恋度过一生,想必也是可以的。只是,被视为最美的纯真的男人,在她分家后还要利用这份纯爱来诈骗她的钱财,她愤怒了,疯狂了,同时,她也明白,今生今世,她不会再幸福了!这是她的劫,幻化成一把锁,将所有的美好锁住,留下的,便是那令人厌弃的所有。当锁成形后,她开始报复,以儿女的人生幸福来填补自己的愤恨空洞。她间接逼死自己的儿媳芝寿,她让自己的儿女染上毒瘾,她亲手将女儿长安的幸福埋葬„„七巧死后,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像文中结尾所说:“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看完全书后,我无法表述自己的情感,各种情绪充斥在脑中,我很想痛骂七巧,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毁了儿女的一生,毁的那么彻底。她到底有没有想过她是一位母亲,到底这两个孩子是不是她亲生的!但是,当我冷静下来,我又觉得她很可怜,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没有一个能无所求的陪在身边的人。她也曾回想过去,是不是当初嫁给隔壁住户,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她会过上平淡的日子?没有人能回答。

有多少人成了七巧这样的人,又有多少锁,锁住了美好„„

(萍乡学院  刘晓慧)

作文五:《读《金锁记》有感》600字

读《金锁记》有感 看完金锁记后,心里真的好压抑好难过,除之前看穆斯林的葬礼和三毛的黑奴让我心情很沉重之外,这是第3篇文章。 感染读者的作品很多,为甚么我惟独对这篇文章感慨颇深呢?缘由自己或许是清楚的吧。对曹七巧这个性情复杂的人物,现实生活更多相干范文>>读《金锁记》有感看完金锁记后,心里真的好压抑好难过,除之前看穆斯林的葬礼和三毛的黑奴让我心情很沉重之外,这是第3篇文章。 感染读者的作品很多,为甚么我惟独对这篇文章感慨颇深呢?缘由自己或许是清楚的吧。对曹七巧这个性情复杂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是真逼真切的存在吧。对她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她儿女悲惨命运的延续,是该抱着仇恨还是同情的心态呢。曹七巧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酿成的,她本身也是个十足的受害者。本来的她也单纯可爱,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可人生的晚年确切那末的不可理喻,让人没法忍耐,直至敬而远之。 本以为悲剧可以完结,但谁都知道,因果是循环的。由于曹七巧悲剧的缘由终究也就导致了长安长白的不幸。长白我就不去做甚么评论喽。至于长安,我真的好同情她。同情她的症结所在呢?除她这个人物本身值得同情之外,还搀杂着别的情素吧。。。 假如换做是我,我或许同她的选择一样吧,或许她还比我坚强,即使在那样黑暗的时代背景之下。她的无奈,她的泪水,她的让步,她的任命。。。总觉得自己能够感同身受,只由于自己痛彻心扉的经历过?呵呵,或许是自己太过于小提大作,或许是由于自己的性情太过于脆弱。但情形和感情或许可以称得上是雷同的吧。

作文六:《读 《金锁记》有感》900字

读《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总以为郎咸平只是个有名的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做一些我们普通人不懂、不知、不好的专业工作。之后,我喜欢上了他,喜欢的一发不可收拾。有人说,喜欢一个作家,是从他的一本书开始的,我十分赞同。

于是我开始搜索他,关注他,倾听他,开始知道他是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诨名”郎旋风,荣登作家富豪榜第八位,担任财经郎眼特约嘉宾,被赞为中国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同时,也看到吴敬琏、张五常、周其仁批评郎咸平。喜欢他的人就会喜欢他的缺点,说他哗众取宠也好,对经济一无所知也好,所用证据闹笑话也好,我还以一如既往的喜欢他。 在郎经财眼中,看到他那纵横渊博的知识,口若悬河的才情,做人做事的态度,我被他所倾服,郎咸平,你是好样的。

我还是先谈谈这本书吧,要不就跑题了。这本书总共五个部分,分为十六个章节,内容包括国内国外,我们正在面临的和我们即将面临的。在序言中,他说:“在中国做事难,做人难,过日子更是难。中国经济的问题错综复杂,老百姓怨声载道。不是我们的干部不聪明,不能干,而是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总是只看到表面现象,奉行的原则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为人所不敢为,做鲁迅式的斗牛士,我认为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在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是他对“为什么德国人这么不讲理”见解,真可谓醍醐灌顶,让人如梦初醒,义愤填膺。其中几个段子,比如“我们真是个感觉良好的民族,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靠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从巴斯夫的架势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最后他评价德国是一个我们是一个我们并不了解的对手,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另外他又在医改、房价、水资源、垃圾问题、工资收入,食品安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感觉是痛彻陈弊,深刻发省,酣畅淋漓的吐出他的一腔苦水,渗透了他的爱国情思。

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攫取我们的利益,有些寻常的事物中包涵着不为人知的不寻常,郎咸平,他只是大胆告诉我们的那个,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即使被人误解,即使被人嘲讽,一萧一剑,独步江湖,真乃郎旋风也。

作文七:《读张爱玲《金锁记》有感》1800字

读张爱玲《金锁记》有感

文学与传播学院    11级汉语言文学(2)班      肖梦丹      110102077     张爱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现当代的女性作家。我看过她的不少作品,如: 《红玫瑰与白玫瑰》 《倾城之恋》 《茉莉香片》 《赤地之恋》 《琉璃瓦》 《封锁》 《心经》 《半生缘》 《金锁记》 等等,唯独最爱《金锁记》了。    《金锁记》当中刻画了一个十分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一个带着黄金枷锁、心里变态的毒妇人,就是曹七巧。其实,她年轻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十八九岁,当曹七巧还是个姑娘的时候,家里开麻油店,而她是店里的活招牌。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的曹七巧,也不乏追求者。那时的曹七巧是美丽的,就像所有的少女一样天真可爱,然而兄长的自私将她嫁给了有权有势的姜家二少爷—— 一个软骨症的残疾男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男人。

然而,嫁到姜家的曹七巧,并不受姜家人的待见。她出身市井平民,粗俗鄙陋,在姜家尽显“本色”——说话犯忌,好搬弄是非,与姜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并不相宜,连丫鬟都在背地里对她说三道四,跟着她觉得掉价。所以,这也给我们现代人一个警示,自古以来所强调的门当户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有男女双方水平相当,不论是家境还是受教育的程度,这样双方才会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生活志向,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曹七巧的一生都带着黄金的枷锁,毫不夸张的说简直就是视财如命。当初嫁进姜家,婚姻与青春是赤裸裸的金钱的交易。她在姜家没有得到爱,没有得到尊重,那么就只有想方设法得到钱,唯有这样可以弥补一丝丝她心里的不平衡。

在分家的时候,她不顾形象嚎啕大哭,以争取更多的权益,获得更多的财产。 在得到家产之后,又表现出典型的守财奴作风。为了守住她的财产,她付出了更多。当她曾经爱过的姜季泽来访,表露他对她的爱意时,她怀疑他是为了她的钱。当真相大白之后,金钱战胜了情欲,选择守护自己的财产而封杀内心的情欲。至此以后,对爱欲彻底死心了,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

她的女儿长安摔倒,侄子扶住了,她看见了就以为侄子受父母教唆,觊觎她的钱财,来打长安的主意,气走了侄子。长安在学校失落了枕套手帕种种零件,她便要闹着要找校长说话。一天,长安的褥单丢了,她便暴跳如雷准备隔天去学校兴师问罪。长安着了急,拦阻了一声,七巧便骂道:“天生的败家精,拿你娘

的钱不当钱。你娘的钱是容易得来的?——将来你出嫁,你看我有什么陪送给你!——给也是白给!”长安不敢做声,却哭了一晚上。长安觉得丢不起这个人,无奈退学了。长安的婚事一直耽搁,也是由于母亲曹七巧的缘故。长安年轻时,有很多人提亲,男方家境一般的,她认为人家看中了她的钱;家境好的,看不上长安,也就一直拖着。晃到了三十岁,长安还没有嫁出去,她竟然说:“长安自己长的不好,不是母亲不关心她的婚事”。

曹七巧,自从嫁进姜家,心里就开始变态扭曲。她的丈夫终日瘫在床上,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肉体,嫁给这样的一个残疾人,她的肉欲得不到满足。她勾引姜季泽,无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样压抑情欲的她,言行举止当中就流露出涉淫犯忌,不仅言语不登大雅之堂,而且把身边唯一的男人——自己的儿子训成烟鬼,好成天陪在她的身边。她自己得不到的,也希望别人得不到。

她嫉妒媳妇儿的婚姻感情,对媳妇儿恶言相向,破坏儿子媳妇之间正常的夫妻秩序。甚至要儿子说出夫妻之事,然后又把儿子媳妇的私密之事大加渲染的在牌桌上大讲一通。别人都听不下去,儿媳的母亲都无颜再见女儿,她还一个劲的讲。接连要儿子为她烧烟,整夜的陪着她,把儿媳摞在病床上,导致无人照料而死。后来扶正的绢姑娘,还没有熬过一年就吞鸦片自杀了,连儿子都不敢再娶。

而对于女儿呢,她也一样扭曲变态。女儿长安好不容易才交上的童世航而硬撑着戒烟,曹七巧倒好,不维护女儿也就算了,还在童世航面前有意无意说女儿是大烟鬼,棒打鸳鸯。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自己得不到的爱情,也不允许女儿得到。

其实,对于曹七巧,我怀有深切的同情。若是当初兄长没有把她嫁给姜家这样有钱有势的家庭,而是在她们同一个阶层当中众多的爱慕者中选一个,即使没有很多钱,但也可以过上简单而温馨的生活。更何况,嫁给一个正常人,怎么都比一个残疾人强吧。那样一个生命力旺盛,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女子,如何忍受得了正常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守活寡一般的生活呢。

我想,广大同胞应该有所警惕,当我们面对择偶问题的时候,选择权一定要握在自己手中。尽可能选择门当户对,有类似生活背景受教育背景,有共同理想与追求的身体健康的人为宜。

作文八:《金锁记有感》1200字

金锁记有感

《金锁记》用了倒叙手法,由现在的月亮联想到三十年前的月亮,很自然地写到三十年前的事。文章先从风萧和小双大谈论着手,她们谈论下人的衣着基本上拣上头人穿剩下的衣服,就如小双说得“奶奶小姐们尚且做不得主,何况丫头?给什么,穿什么——一个个打扮得庄稼人似的!”她们还谈及兰仙的婚礼,排场很凄惨,有钱人家的小姐的婚礼竟比不上开麻油店家的女儿的婚礼。这可以看出姜家表面是一个大户人家,但也显露出姜家走向衰败的痕迹。文章下面还多处含蓄地表现出来。

很多人都评价张爱玲是一个古井,我倒认为《金琐记》里的七巧更是一个古井,一个幽深而衰败的古井,就似她的人生。当看到文章开头前两段我还以为兰仙是文章的主人公,那时我是期待着情节朝兰仙的方向发展。再看到下一段才知道主人公是七巧。七巧是个开麻油店的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七巧的谈吐一点都不忌讳。就如:七巧跟玳珍、兰仙聊天时说:“真的,连我都不知道这孩子怎么生出来的!越想越不明白!”还有文章后面七巧趁芝寿、亲家母在场,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儿子招供的她媳妇的秘密宣布出来,还略加渲染,逼得亲家母脸皮紫涨,放下牌就走了。因为出身低在姜家的人瞧不起她,就连下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哥哥大年把妹妹嫁给瘫痪的二少爷是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而七巧是为了季泽进入姜家的。

现在谈谈七巧与季泽的感情问题。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七巧是爱季泽的,文章多处表达七巧的心声。“当初嫁到姜家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泽相爱。”但是季泽是个游手好闲、到处沾花拈草的纨绔子弟。他说在家一刻也呆不住是为了躲七巧,不能平白的坑害了她„„开始看

到时,就有点疑惑——季泽到底有没有喜欢七巧?但看到后面就知道了。一个沾花拈草的人怎么会对七巧一直存有爱意呢?他只是为了哄骗七巧卖田,间接得到她的钱。文章说他对七巧的盘问回答得有条不紊,显然他是筹之已熟。 七巧是一个健康的正常女性。她嫁给一个只有躯体没有生命的残疾人。在得不到情欲的满足,一方面,她把精神寄托到了金钱上。她熬到分家那一刻,分得一大笔遗产。她认为她周围的人都想霸占她的家产,季泽、童世舫、亲哥哥等等。最可笑的一幕是:长安、长白和侄子春熹在一起玩,长安踩了椅子爬上柜顶拿糖莲子。长安猛地后仰,春熹扶住并将她抱下来。七巧见了就汹汹奔过来,将长安向自己身后一推。她骂春熹道:“我把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你别以为你教坏了我女儿,我就不能不捏着鼻子把她许配给你,你好霸占我们家的家产!我看„„”还数落长安:“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你自己要晓的当心,谁不想你的钱?”另一方面,七巧锁住爱欲,爱欲折磨了她一生,也影响了长安长白,折磨了一家人。媳妇芝寿、娟姑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白索性就断了结婚的念头。长安虽然和童世舫有过一小段的幸福,但也失败了。七巧百般阻挠他们,在大伙儿面前把长安说得不成人,在童的面前说长安吸鸦片。这是天下少有的母亲!

七巧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用张爱玲的话形容是“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但还是值得同情的人。她毕竟也是当时制度的受害者!

作文九:《读张爱玲作品《金锁记》有感》2200字

读张爱玲《金锁记》有感

张爱玲《金锁记》所描述的月亮是“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我想这月亮是梦幻的、是冷漠的、是残酷的,是金锁的象征。

张爱玲中篇小说《金锁记》写的是,麻油店家女曹七巧深深地爱上了大户人家三少爷姜季泽,为了这份爱的梦境,她忍辱做了姜家残疾二少爷之妻的故事。地位之辱、生活之囧、爱的困惑让她认定金钱可以改变这一切,是实现美梦之源。为此,她成了张爱玲笔下唯一的乖悖“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为了实现她的美梦,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终于在分家产之时,她掌握了她的那份财权。之后,守住金钱又成为她保护她和孩子地位、面子的酷刑,这酷刑折磨着她的爱、她爱的人和她自己,最终金锁将她的一切美梦葬送了。

七巧的爱是纯情的,这份爱是入心入骨的,是她忍辱负重、为之奋争了大半生的梦境。但是,当她掌握了财权,她的梦中人,三少爷姜季泽向她倾诉他始终如一的、苦苦挣扎的那份爱恋时,她却认为他是为了她的钱而来,她对他的挚爱恶语相向、大动干戈,她赶走了她钟情的爱人,一生的爱恋。此时,七巧的内心深处还是有梦在的,她内心在博弈,她后悔,她心痛,她望着他潇洒的背影飘飘离去,“她的脸如同冰链子挂在面前。”终究这份梦境还是抵挡不住金锁的诱惑,金钱的枷锁将即将启封的爱劈杀了。

七巧保持着母爱的天性。她知道这些钱是留给孩子的,但是她认为,只有为他们保住这些钱,才可能实现子女做有钱人的梦。为此,在她的眼中一切外来的因素都成为了争夺金钱的对象。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妇过不去,生生气死了两房儿媳妇;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几经周折找到了意中之人,七巧偏偏从中作梗,拆散了天配的鸳鸯。张爱玲说,"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的违戾做法,致使家无宁日,子无幸福。谈到这个问题,使我想起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物欲横流的时代,他想让女儿们走入上流时会,而最终培养了两个没有人性且无廉耻之心的女人。两位文坛巨匠所给出的故事不同,相同的是他们告诉了人们,用金钱为儿女铺路的梦境是残酷的。

七巧原本是一位充满青春活力,阳光率真,众人眼中的纯美少女。在梦境追逐中,她变了,变为“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在幽暗的灯光下,用“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她不敢相信自己的变化,她的内心深处仍旧怀念她最初的那份纯真。她被变态的金钱所诱惑,在追逐金锁时被金锁锁死,金锁带给七巧的残酷的事实导致了她悲惨的一生。

另外,七巧是善良的,哥嫂的惟利是图她没有记恨于心,一生都在惦记补贴着他们。我想张爱玲用大量的笔墨,委婉地描写了七巧的纯情、母爱、善良,这一切无非是告诉我们,被金钱奴役不是人的本性所为,而是在人追逐的背后,金钱自身具有的诱惑性和金钱诱惑性所具有的残酷的后果。

细细想一想,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谁能够逃脱这种始于梦境的诱惑呢。人们为了实现金锁的梦境而奋斗,手中有了枷锁再封杀自己、砸死他人。这枷锁可能是金钱、也许是地位、名誉、权利等等,这种追逐或许是清晰的,或许是无形的,无论它是什么,它一定是人们想得到的那些带有梦境的由头。这就是社会编织的金锁的美梦,以及美梦背后金锁的残酷。这种故事自古至今一直在演绎着,巴尔扎克的故事是1819年的事情,张爱玲的金锁是1913年的故事,相隔100年后仍旧是金钱为重,而今,具张爱玲那时的月亮又是一个一百年,对金锁的追逐是否还在盛行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张爱玲所说,“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友们《金锁记》书评就是这些了,下面是闲杂的事儿,对小说没有兴趣的您跳过好了。

《金锁记》写作的艺术:

张爱玲的写作,没有平铺直叙,没有大段的人物自白、心理分析和感想感叹等等这些小说写作的忌讳之笔,而是采用了多种非常巧妙的构思,让读者在享受完整故事的同时,完成故事的主题。读者在阅读中,自生爱恨情愁,使得人物深入人心,过目不忘。

如,借助下人的闲聊,道出七巧的身份,寥寥半页纸,七巧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还包括了姜家下人对主人翁蔑视之举。再有,借助准女婿童世舫的眼睛,描述七巧老年的形象,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另外,借助人物动作,圈点小说的主题“七巧把手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那镯子在年轻圆润的时候是丝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尽灯枯,镯子能一直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好比一把金锁,三十年的压抑和苍凉无奈,就在这一推之间,纤毫毕现,实在是点睛之笔!试想如果直书这些评论感叹,小说该有何等的苍白。

借闲人之口,述主题人物事件,这一笔触同时看到,张爱玲写作对传统写作方式的继承,这与《红楼梦》的开篇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精致的描写和寓意:

张爱玲的小说不太写景,而《金锁记》却始终在描写“月亮”的景致。也许人们给予月亮很多梦境,月亮又是苍凉的象征,也可能月亮更像是一把金锁。

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也许这预示着赤金的梦幻和毁灭。

七巧掌握财权后,与儿女通宵抽大烟作乐的黎明,“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这或许是七巧心中似梦非梦险象环生的惊险和快乐并存之感。

作文十:《品读《金锁记》》3700字

品读《金锁记》

——一个女人燃成死灰冷烬的悲凉人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长卷里,也许,张爱玲的这部《金锁记》并算不上是其中最出色的作品,但无疑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优秀经典小说。

初读《金锁记》,总觉得每读一字,心里就被悄悄撒了一把死灰,灰烬下埋了不复燃的焰,悲凉悲凉的,折服于作者构建悲剧的高超技巧。再读《金锁记》,我的感知由心境的悲凉沉淀为心底的苍凉。仿佛,故事里,一直横着一道荒凉荒凉的残垣,上面衍生着社会阴暗、人性悲剧的枯藤老蔓。

聊一部作品,撇开作品的作者泛泛而谈是极其肤浅的。要细读《金锁记》,也须从深读其作者张爱玲开始。

张爱玲,原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家世显赫,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李菊耦是清末著名政治家李鸿章的长女。1944年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并演绎了一段传奇离合的爱情故事。1995年9月8日,她病逝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

张爱玲是一代个性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满传奇色彩,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

张爱玲自小便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她的小说既有传统小说叙事套路的痕迹,又带有现代派的味道。她那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甚至通过衣饰与环境的描写,也能将时代社会的变化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意蕴。她的小说具有雅俗融会的特征,可谓‚新旧文学界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从所写生活看,她常落笔于人生之世俗层面的饮食男女、衣食住行同时对于人物的深层意识、人性予以剖析;从叙事看,张爱玲的小说大抵是讲述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清界限。她的故事是以人,以人性的探索(他们的人生与情欲、嫉妒、虚荣、疯狂)为中心的,情欲的变化,情欲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意识的流动,叙事中声、色、动作的描写与人物心理展示的结合,具有充分的现代小说的特征和繁复、丰富的意象,体现了鲜明的都市特征。

《金锁记》写于1943年,是她的早期作品,典型体现了她这种独特的写作特征。发表时她年仅二十三岁,但作品却相当成熟,从取材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

突破,得到许多高度评价。

宋家宏的《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这样评论过:‚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个奇特的现象。不幸的童年、没落的家族、动荡的现实环境使她成为一个‘失落者’,造成她复杂的内心矛盾,‘失落者’是她基本的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 …… 不难理解弥漫于张爱玲作品中的‘ 荒凉 ’了 , 它是人物的内心情绪体验 , 也是作者主观的情绪基调 , 从客观上看 , 又是那个战乱岁月在人们心理上的投影,‘荒凉’( 有时是‘苍凉’、‘ 凄凉 ’) 笼罩着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 ……悲剧降临 , 自然是‘荒凉’,长安结束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爱,‘像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 与‘荒凉’内心情绪密切相关的,是人物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 人物的‘孤独 ’ 是必然的,人与人之间更深层更常见的是自私、冷漠与仇恨。曹七巧是强悍的,也是孤独的,她恨一切人,一切人也恨她 ……张爱玲的作品和通常的现实主义在作品的不同首先在于:写实中饱含了浓厚的主观性 …… 既是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体验,更是作家自己的内心体验,她对人性中自私、冷漠、残酷的揭示,有她自己生活经历的现实基础,但这个现实是在她‘主观放大镜’下的现实,有别人达不到的深度,也有难以避免的偏颇。 ‛ 宋的评论融合了张爱玲没落的生存背景,形容其写作心理状态为‚失落者‛的心态,从而分析她作品的创作,深入地解释了《金锁记》全书渲染的浓重的悲凉荒寂色调的主客观缘由。

《金锁记》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描写了为了钱以微贱的身份嫁入姜公馆里许以患有骨痨的姜二爷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在这个大封建家庭里,出身麻油店小商人之家的她没有地位,不受尊重,备受众人的蔑视和冷落。在这样畸形的婚姻里,她欲爱不能爱,在情欲和财欲的双重压迫下,渐渐造成她的性格畸形,行为越发乖戾泼辣,形似疯子般伤人伤己地活着。她的忿懑变成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她原喜欢的姜季泽。她儿子的幸福,媳妇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作恶毒的嘲笑,,歇斯底里变得比疯狂还可怕。炼狱的一端紧接着地狱,殉体者不肯忘记把最亲近的人带进去的。于是,她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导致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断送了女儿的求知之路和爱情之路。“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结局当然是可怕的报复把她压瘪了,‚儿子女儿恨毒了她‛。

取名金锁,切题之外意味深长。曹七巧最初用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可怜而悲剧性地却锁住了自己。她从一个健康活泼的‚麻油西施‛变成一个扭曲了人性的丑恶妇人,这固然和禁锢了她身心的变态婚姻家庭有直接关系,但,更深一层,却是当时所处的环境压抑逼迫下

必然的结果。她的病态扭曲,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是与封建社会的根本相联系的。

张爱玲此书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甚至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在张爱玲自述的《自己的文章》里,她写道:‚我发觉许多作品里力的成份大于美的成份。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她称曹七巧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曹七巧是悲壮的疯子,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去成为一个疯子的。在扭曲的心理的折磨之下,她没有崩溃自杀,本身就带有了悲壮的意味。

曹七巧无疑是可怜的,她的可怜不仅仅在她的惨淡的婚姻、爱情,我想,她是知道自我内心的丑陋的,却没办法阻止,只能让它疯长,最终由着它左右她的一生。她可怜是在于她的清醒。她知道很多人在恨她。也许正因为她在遭遇到人生中种种不幸时,也这么真真切切地恨过。她要所有人陪着她不幸,陪着她恨,陪着到深不见底的人生的黑暗深渊。我们本就该原谅这样的曹七巧,原谅她的软弱,也该原谅她的扭曲的畸形的丑恶的报复。一个女人,承受过这样许许多多的现实的无情摧残,畸形的无爱的婚姻,没有企盼的爱情,钱权交汇的家庭。在这足以逼疯人的环境里挣扎生存,是需要恨的。除了报复,除了恨,七巧不知道该怎么去生活。她甚至成为了一个瘾君子,自甘堕落。或者说,曹七巧已不想清醒,她宁愿沉溺在虚无的片刻迷乱的短暂的解脱。她的人生除了在抽鸦片时这些短暂的片刻迷乱幸福,已经没有别的活路。

曹七巧,原可以是青山上的一株盎然之树,却不幸沦入封建之家的病态婚姻被劈成了木柴,从此葬送了她一生的自由和幸福。在此之下,她只能渐渐烧成了一把火,因着情欲和财欲的助燃之风,越演越烈。她用她病态癫狂的行径,不仅要把姜公馆里所有人都烧进这团大火,还把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的幸福都付之一炬。最终的最终,她必然地燃尽了她的生命,

化作一堆冷寂了的灰烬,诉说着她一生的悲凉……

在女性文学方面,张爱玲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页,于青的《女奴时代的谢幕——张爱玲  思想论》评论道:‚还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那样以对女性的深切的同情和关注去孜孜于女性凄惨、悲凉的命运的写作 …… 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痼疾的展露确有其不可低估的意义……爱玲对女性意识中传统意识的心理展露 , 则是张爱玲对女性意识进化和发展的一个奉献……女人, 始终是张爱玲立文的视角……张爱玲不善用伦理的意识去评判女性, 而是以她女性的直觉和生命的感悟去试解女性自身的心狱之苦……可以说 , 张爱玲对女性黑幕世界的披露和揭示,与鲁迅对国民性的鞭挞,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张爱玲将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历史深处 , 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女性自身的心理屏障 , 相对于五四的呐喊时期显得更加深刻和有力。 ‛《金锁记》,无疑是这样一部描写该时代历史环境下受压迫女性心狱凄残悲凉的深度代表之作。

著名评论家傅雷曾严厉地批评过张爱玲的数部作品,却独独对《金锁记》的价值表示了十分的肯定,他称《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品读此‚文坛最美的收获‛,我也从中收获了许多,不仅感叹张爱玲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和独特敏锐深刻的笔触,钦佩于她出众的写作水平和独具一格的风采,还感悟她笔下主人公必然极端而悲壮的人生悲剧。苍凉和阴暗构成了通文悲观的感情色调。但,此书却还给了我们一个积极的启示,曹七巧就是一个启示,让我们明白一些事。人生中有太多的苍凉沧桑,太多的枷锁禁锢,太多的无奈酸楚。因为丑恶,我们更应该坚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