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哲学 > 做一个善于行动的班主任 [《做善于发现美的班主任》2800字]

做一个善于行动的班主任 [《做善于发现美的班主任》2800字]

时间:2019-10-25 09:37:1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做善于发现美的班主任》2800字

关键词:爱心 赏识

都说职高班主任难当,纯女生班班主任更难当.随着初中学习生活的稳定,这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成长,可谓多事之秋。此时的职高学生独立意识强,但独立能力并不强,想表现自己,让自己引人注目却又难辨是非;有较强的性意识,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得到异性的赏识青睐,却又难以把握正常的男女交往;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常常难以拒绝网吧之类的不良诱惑。职高,对一个学生来说,已到了紧要关头.作为职高的班主任,如何做个引航人,引领学生安全渡过这"急流险滩" 这不仅要*我们的工作热情,更要*我们的爱心和工作艺术,通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学习,我从魏书生老师和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老师那里得到了启发:职高的班主任应该是个善于赏识的班主任.

善于赏识的班主任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用爱心去赏识学生;引导学生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让家长赏识自己的孩子.

用爱心去赏识学生,低标准,严要求.

以前,我总认为班主任应该是个"医生",专门找出学生的缺点,然后批评教育,督促他们及时改正,尽可能使自己的学生优秀,甚至完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算个称职的班主任.因此,我的眼睛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认为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学生改了一个缺点,我不是肯定,鼓励,而是立马再找出一个不足,时刻让学生夹着尾巴做人,即使他是块烂铁,我也要把他炼成好钢.可这样做的结果换来的常常是自己心烦气躁.因为,学生的所作所为总不能令人满意,大概"恨铁不成钢"是这一时期班主任的共同感受.后来,我学习魏书生老师《班主任的艺术》和周弘老师的《钢是怎样炼成铁的》,我找到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总让学生"失败",学生"永远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自己工作的失败,马不停蹄地给学生找缺点,让学生时刻觉得自己是个缺点很多的人,以致学生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不管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失败"的感觉最终磨掉了学生的信心,"好钢"最终因为缺乏自信而成为了"烂铁",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用全新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对学生"优点不说不得了","百分之一的优点"我要扩大为"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的缺点"缩小为"百分之一".对学生要"低标准,严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我能行"中成长,但标准低,要求一定要严,做得不好,我也会惩罚学生,但惩罚有一个原则:不侮辱学生,不贬低学生,让学生明白他受惩罚的原因在于他能做好却没有努力去做,惩罚的目的在于鞭策,更在于传递老师对他的赏识和关心,告诉学生你能做好的,但你必须努力!基于赏识基础上的惩罚往往能让受罚学生感激老师,尊敬老师,从而更努力地发展自己.

二.引导学生赏识自己,赏识别人

职高学生正处在发育高峰期,朦胧的性意识和对异性的好奇仰慕常促使职高学生偷偷看不良刊物和影碟,为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我给他们上了多次相关主题班会,帮学生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课堂上,我称他们为佼佼者,称他们为"英雄",学生一脸的惊讶,然后我从"你从哪儿来"讲起,讲到他们的爸爸有成千上万个孩子,而唯有你能"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来到这个世上,仅凭你现在能坐在教室里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英雄",你是百万分之一,宇宙的巨大潜能蕴藏在你身上,等着你去开发,挖掘,你把自己看得有多高,只要努力,你就能发展得有多高.每隔几周,我就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看看近期又取得了哪些进步,再想一想,下一阶段你可能会获得哪些进步,具备哪些优点,把你的优点和即将具备的优点都写下来,经常看看,经常对照,经常自我鼓励,学会赏识自己,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

引导学生赏识别人,正确处理好与"冤家对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与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关系.我常鼓励学生要有正义感,要能真正地助人为乐,真正的同学情,哥们义气在于能帮对方比原来更优秀,因此常有同学来"告密",某某同学最近有哪些不对,或某某同学应该跟他谈谈,刚开始,有部分同学不理解,报复甚至"反目成仇",对这些同学,我常这样开导他们:你的这些缺点确实存在吗 一般情况下,陌生人会提醒你吗 指出你的缺点,某某同学得到好处了吗 ┅┅陌生人不会提醒你,因为你的好坏与他不相干,同学指出你的缺点,他自己得不到什么,只是增加了竞争对手的实力,之所以这样他还要指出你的缺点,是因为他是你同学,同学情使他希望你能更优秀,对提出自己不足的人,应心存感激,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应赏识对方的正直,善良,并要求自己也能这样做.对于学生中的早恋倾向,我不再粗暴地干涉,正如洪水一样,不该堵而该疏导,在祝贺他长大,懂得欣赏美的同时,让他(她)静下心来赏识对方,究竟是对方哪些优点吸引了他的目光,再想想对方的优点他能否也具备,当你具备这些优点再回过来看对方,看自己,你会发现自己更优秀,引导学生学会取长补短的同时,明确爱情婚姻的责任,爱情的花朵是最美的,但如果开得太早,开得不是季节,这朵花不仅开不大,开不美,而且很容易被摧毁.赏识自己,赏识别人,不断取长补短,为自己这朵花不断增加养料,相信你这朵花到时会最美最艳.

三.让家长赏识自己的孩子

目前的家长,主要有这样两种: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他们和班主任一样,成天盯着孩子的缺点,以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喋喋不休,期望自己的孩子具备所有别的孩子的优点,结果是把"钢炼成了铁",成天生活在痛苦和担忧中.另一种家长则截然相反,相信"树大自然直,要成人自成人",对孩子不管不问,有的甚至常年在外挣钱,让孩子跟着祖辈甚

至一个人在家,这两种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赏识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与任课老师一起抽空上门家访,对第一种家长,我们谈孩子的优点,谈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成败感受,谈赏识教育的理念方法,让家长改变观念,看到孩子的优点,看到希望,换种眼光看孩子,并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树孩子自信,帮孩子走过"青春十字路".对第二种家长,则更多地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这一年龄段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引导家长看到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价值.田地荒一年,损失算得清,外出打一年工收获也看得见,但孩子荒废一年,往往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损失将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帮孩子顺利走过这一时期的"急流险滩",收获也许暂时看不到,但巨大的价值正蕴藏在孩子身上,相信自己的孩子,赏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身上投资你的爱和精力,你将会收获幸福,总体来看,这种家访交流效果很好,家庭教育跟不上,班主任工作也就轻松了.

总之,要做好职高的班主任,首先要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用我们的爱去赏识学生,关爱学生,唤起学生的自信,教给学生让自己优秀的办法,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这群引航人,才能顺利完成我们的任务,引领学生顺利渡过职高这个"急流险滩".

作文二:《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2900字

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

除了家庭、社区、幼儿园以外,我们要引导幼儿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如,观察山水、动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了解人类科学、艺术的优秀成果;观察建筑物、环境设计、产品装潢、广告设计等,培养生活

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从不同形式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

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    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

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

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

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又如画向日葵,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向日葵的花盘、花瓣、叶、茎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生长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可出示凡·高的名画《向日葵》,通过提问,如“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凡·高画的向日葵是什么形状的?是朝哪个方向的?”“凡·高画的向日葵和你看到的向日葵有什么不同?”“他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向日葵的?”„„引导幼儿感受凡·高的表现方法:整个画面以黄色调为主,每朵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就像火苗围着葵花熊熊燃烧,向日葵有正面的、侧面的,方向有朝前的、也有朝下的,安排得有疏有密„„最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大家脑子里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幅向日葵的画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在幼儿画完后,教师还可以问问幼儿“我们画的向日葵与凡·高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再次分析、比较。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记忆画是依据记忆,如果幼儿作画时有些细节记不清,教师和家长可以作些提示帮助幼儿记忆,也可以引导幼儿借助想象加以补充。在开始时,幼儿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可选择简单易画的内容,引导幼儿仔细看,用心记,抓住特点,然后再画。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反复播放DVD,强化幼儿头脑中的表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作画,成人应选择适合孩子们作画的题材,如动物世界、动画故事、世界各地等,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作文三:《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2100字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了观察兴趣,又丰富了绘画素材。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的,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地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作文四:《善于发现美的眼睛》1100字

“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的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样这句话。是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与众不同的美。

雾气蒙蒙的早晨是美的;日落的夕阳是美的:夏夜的池塘是美的;浓浓的母爱更是美的。爱是无处不在,但大家却视而不见,而我却发现了它,因为我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记得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天空中洒着纷纷扬扬的雨丝,点点雨丝打湿了一条条马路。曾经,就在这样的雨天,妈妈背我去学画画,因为学画让我拥有了一双欣赏美,感悟美的眼睛。又在这样的雨天,我们全家在春雨的亲吻下,来到了虞波广场。那时的我仅仅只有7岁,是一个酷爱玩耍的淘气包。

一进广场,就被一张蹦蹦床给吸住了,我赶紧朝着蹦蹦床奔去。可妈妈说那个太危险了,怕我摔伤,不让我玩。在我一再的纠缠下,妈妈还是答应了,我高兴地跑了进去。啊,春雨好美哦!蹦蹦床好好玩哟!大家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呼。都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中,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切,享受着这一切。我也开始跳了起来,哇,这“床”真舒服软软的,挺有弹性的。我轻轻一蹦,好高哎!不仅如此,而且蹦蹦床还是个游乐天地。里面有水帘洞、花果山、米奇妙妙屋。真是应有尽有。我万分兴奋,大声地叫喊着,蹦上去,落下来,摔在“床”上,好柔软,我再一次蹦了起来,蹦过水帘洞,越过花果山,蹦上米奇妙妙屋,站妙妙屋上和爸爸妈妈打招呼。我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蹦到西。每弹一次,我就蹦的老高,老高。仿佛间,和云儿们见了面,谈了话。我沉醉于蹦蹦床的奇妙,享受着春雨的抚摸,眼前一切都很美好。“啊——”我突然放声地大叫,打破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因为我发现自己被弹到了外面。我惊慌失措,脑子一片空白。心想这回肯定被摔得屁股开花,疼得要命。我赶紧闭上眼睛,等着灾难降临,怎么不痛?我睁开眼睛一看。哦,幸亏妈妈抱住了我。抬头看看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的妈妈,发现她眉头紧皱,却勉强地挤出一丝微笑,说:“还好接住了,你有没有摔痛?”我摇了摇头,再仔细看,却发现我们坐在地上。于是立刻站起来,顺手拉妈妈起来,可妈妈却摇摇头说:“别拉,我自己慢慢起来,”可我却不依不饶,非要拉妈妈起来不可,爸爸见状立即跑过来,把妈妈抱了起来。过后才知道,妈妈在接我时,不小心扭伤了要,痛得起不来了。可她不但没有怪我,而且还担心我有没有摔痛。意外受伤后,妈妈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妈妈对我的关怀使我看到了另一种美——母爱之美。

看着周围依旧目不转睛的人们,再看看扭伤了腰却朝我微笑的妈妈,我忽然想起了罗丹的作品,那是一座残缺的雕像„„我忽然醒悟到:最美的景色,并不是春雨蒙蒙;最美的身姿,并不是身轻如燕„„最美的景色,是妈妈的微笑;最美的身姿,是她给我温暖的拥抱„„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爱,一种美丽的爱,在你我身上闪闪发光。我发现了它,它无所不在,就在我们身边,需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

作文五:《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2900字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

除了家庭、社区、幼儿园以外,我们要引导幼儿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如,观察山水、动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了解人类科学、艺术的优秀成果;观察建筑物、环境设计、产品装潢、广告设计等,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从不同形式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

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有时还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 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

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

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又如画向日葵,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向日葵的花盘、花瓣、叶、茎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生长规律等,在此基础上可出示凡・高的名画《向日葵》,通过提问,如“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凡・高画的向日葵是什么形状的?是朝哪个方向的?”“凡・高画的向日葵和你看到的向日葵有什么不同?”“他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向日葵的?”……引导幼儿感受凡・高的表现方法:整个画面以黄色调为主,每朵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就像火苗围着葵花熊熊燃烧,向日葵有正面的、侧面的,方向有朝前的、也有朝下的,安排得有疏有密……最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大家脑子里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幅向日葵的画了?请你把它画下来。”在幼儿画完后,教师还可以问问幼儿“我们画的向日葵与凡・高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再次分析、比较。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记忆画是依据记忆,如果幼儿作画时有些细节记不清,教师和家长可以作些提示帮助幼儿记忆,也可以引导幼儿借助想象加以补充。在开始时,幼儿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可选择简单易画的内容,引导幼儿仔细看,用心记,抓住特点,然后再画。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反复播放DVD,强化幼儿头脑中的表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适合作画,成人应选择适合孩子们作画的题材,如动物世界、动画故事、世界各地等,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作者单位:长春市绿园区迎宾路幼儿园)

作文六:《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1200字

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国的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样这句话。是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与众不同的美。

雾气蒙蒙的早晨是美的;日落的夕阳是美的:夏夜的池塘是美的;浓浓的母爱更是美的。爱是无处不在,但大家却视而不见,而我却发现了它,因为我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记得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天空中洒着纷纷扬扬的雨丝,点点雨丝打湿了一条条马路。曾经,就在这样的雨天,妈妈背我去学画画,因为学画让我拥有了一双欣赏美,感悟美的眼睛。又在这样的雨天,我们全家在春雨的亲吻下,来到了虞波广场。那时的我仅仅只有7岁,是一个酷爱玩耍的淘气包。   一进广场,就被一张蹦蹦床给吸住了,我赶紧朝着蹦蹦床奔去。可妈妈说那个太危险了,怕我摔伤,不让我玩。在我一再的纠缠下,妈妈还是答应了,我高兴地跑了进去。啊,春雨好美哦!蹦蹦床好好玩哟!大家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呼。都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中,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切,享受着这一切。我也开始跳了起来,哇,这“床”真舒服软软的,挺有弹性的。我轻轻一蹦,好高哎!不仅如此,而且蹦蹦床还是个游乐天地。里面有水帘洞、花果山、米奇妙妙屋。真是应有尽有。我万分兴奋,大声地叫喊着,蹦上去,落下来,摔在“床”上,好柔软,我再一次蹦了起来,蹦过水帘洞,越过花果山,蹦上米奇妙妙屋,站妙妙屋上和爸爸妈妈打招呼。我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蹦到西。每弹一次,我就蹦的老高,老高。仿佛间,和云儿们见了面,谈了话。我沉醉于蹦蹦床的奇妙,享受着春雨的抚摸,眼前一切都很美好。“啊——”我突然放声地大叫,打破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因为我发现自己被弹到了外面。我惊慌失措,脑子一片空白。心想这回肯定被摔得屁股开花,疼得要命。我赶紧闭上眼睛,等着灾难降临,怎么不痛?我睁开眼睛一看。哦,幸亏妈妈抱住了我。抬头看看把我紧紧抱在怀里的妈妈,发现她眉头紧皱,却勉强地挤出一丝微笑,说:“还好接住了,你有没有摔痛?”我摇了摇头,再仔细看,却发现我们坐在地上。于是立刻站起来,顺手拉妈妈起来,可妈妈却摇摇头说:“别拉,我自己慢慢起来,”可我却不依不饶,非要拉妈妈起来不可,爸爸见状立即跑过来,把妈妈抱了起来。过后才知道,妈妈在接我时,不小心扭伤了要,痛得起不来了。可她不但没有怪我,而且还担心我有没有摔痛。意外受伤后,妈妈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妈妈对我的关怀使我看到了另一种美——母爱之美。   看着周围依旧目不转睛的人们,再看看扭伤了腰却朝我微笑的妈妈,我忽然想起了罗丹的作品,那是一座残缺的雕像„„我忽然醒悟到:最美的景色,并不是春雨蒙蒙;最美的身姿,并不是身轻如燕„„最美的景色,是妈妈的微笑;最美的身姿,是她给我温暖的拥抱„„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爱,一种美丽的爱,在你我身上闪闪发光。我发现了它,它无所不在,就在我们身边,需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

作文七:《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700字

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也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理解美,再在生活中去创造美。

美术学习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能够画两幅好画,也不是对名家作品能品评一二,这只是画家的事,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所以美术教学还要为培养学生成长服务,我们的美术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在美术课中,学生的观察一般都不细致,常常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样怎么能发现美呢?在课堂上,学生学到了观察分析,表达方式,于是引导他们去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为了培养学生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上室外写生课是一种好办法。通过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都能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景物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还会涌现出许多构思巧妙,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

例如在明暗造型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安排学生积极对照课本临摹,那样学生的兴趣就不会浓厚,就不能体会出黑白灰调子的对比与和谐。因此,老师要安排从易到难的实物写生,让学生亲自面对写生物体,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比较、体会写生物体各个部分的形状、明暗、调子等变化的视觉印象。

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仔细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因此,要培养学生挖掘生活中实质性内在的美。

在教学中,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会使你的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作文八:《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4200字

如何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卢龙县潘庄中学  王玉凤

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学会认识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能看到初升太阳的美,盛开的鲜花是美的,开屏的孔雀是美的„„五岳之尊的泰山是美的,湛蓝的大海是美的,奔腾的黄河是美的„„春天的细雨是美的,夏季的月夜是美的,冬日的银雪是美的„„但是要发现枯黄的秋草是美的,古朴的老屋是美的,扫马路的工人是美的,满脸皱纹的老人是美的, 就太不容易了。对于前者,我们自然地就能感受到美;而对后者,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美的存在,无法发现美。

所以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作画的突破口,更是学生作画的源泉。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能敞开心胸地感受美、灵动地创造美。

怎样使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呢?人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进行联想的。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美的能力,要从他们思维的特点出发,从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

第一步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外部的特征美,拿颜色美来说,自然界中可谓是五光十色。红玫瑰、黄菊花、粉杜鹃、白水仙、争奇斗妍,媚态百生。不同种类的动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装扮自己,金龟子金光闪烁,红蜻蜓通透鲜红,大熊猫黑白分明,孔雀开屏更是灿烂夺目。春日带学生到附近的桃林口、刘家口、马鞍山、尖山槐去写生,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为教材,给学生讲解颜色的种类特点,相互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构成的自然画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提高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自然界形态美也极其丰富: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给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锐不可挡的力量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美„„使学生在自然界各处独具一格的形态美中吸取美的营养。

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因为观察是创造美的前提。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曾举过一个例子:对于园里那一棵古松,在木材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眼里,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在木材商看来,它不过是一棵做某事价值多少钱的木料;在植物学家眼里,它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然而画家却认为它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树。接下来三个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木材商在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马上就会想到要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而画家却只是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我赞同三者眼中对古松的不同状态和不同定位,我更推画家去感受松树的个性、体味松树的品格和趣味、挖掘松树不被他人察觉的美学价值。

要使学生真正学会欣赏自然、提高审美能力,在身临其境获得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知识,使他们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阶段。

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对建筑美的欣赏,建筑艺术历来被称做“凝固的音乐”。那些造型精巧、风格多样的古今中外建筑,以其巧夺天工而被世人赞叹,我国是建筑艺术驰名世界的国家,在辽阔的国土上,有数不胜数宫殿、寺院、石碑、桥、塔、亭、台、楼、阁、轩、廊,像明珠一样灿烂夺目。在观赏时,先让学生看到建筑物的全貌,讲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结构、色彩、造型上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代建筑宏伟、气势的美。有的古代建筑和风景胜地还有动人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这些故事和传说,既可增长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审美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用知识启迪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全面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首先要抓住整体性。学生的观察一般都不细致,常常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样怎么能发现美呢?为了培养学生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上室外写生课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教师的耐心引道,学生都能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景物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还会涌现出许多构思巧妙,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

美感是指人们直接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美的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总体感知。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艺术形象不是杂乱无章的线条、色彩、形体的拼凑,而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课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感知能力。

例如欣赏拉菲尔的《雅典学院》时,除了从视觉上感受画面的色彩和谐统一,更要从构图、构思上去感受作者对人类住求科学、追求智慧真理的赞美。欣赏潘鹤的《艰苦岁月》时,引导学生对一老一少两个游击队员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心的真实、生动形象的欣赏,体会他们吹笛子的专注、听笛子的投入,感受革命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时,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画家运用蓝、红、黄三种主色调统一调配的色彩美。再欣赏此画人物、背景的构图形式美,画作中构图时将毛泽东主席右前方的一根红立柱略去以增加主席身高,这样就更好地解决了绘画形式与绘画主题的统一问题。最后体会该画和谐、成功地将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与中国画中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融为一体,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绘画风格,以此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在美术课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还要培养学生发现审美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性格。美感需要从整体上去感知美的事物,但并不等于将客观事物巨细无遗地复印在头脑中。罗丹还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只有有了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才可以算是真正把握了美。

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莫奈曾到伦敦游历,他花了著名的维斯敏斯特大教堂,画面上教堂的哥特式尖顶上空笼罩着紫红色的雾气,时隐时现,色彩丰富,诗意浓郁,非常精美。该画展出时,观众非常惊讶:原本灰蒙蒙的天空在画家的笔下却变成了紫红色,这一定是画家搞错了!可是,当人们走出展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天空的雾的确是紫红色的。从此,莫奈被人们誉为“伦敦雾的发现者”。只有具有特别敏锐的感官,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美,并深入的感受美,才能开拓出美的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种发现审美事物独特性格的能力。

在美术课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人们审美感受力的高低强弱,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只有通过耳濡目染,亲身领受,才会是视听感官变得灵通起来。教学中教师要系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领会各学段内容标准,有计划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明暗造型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安排学生积极对照课本临摹,那样学生兴趣就不会浓厚,就不能体会出黑白灰调子的对比和谐美。教师要安排从易到难的实物写生,让学生亲自面对写生物体,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比较、体会写生物体各个部分的形状、明暗、调子等变化的视觉印象。在工艺美术内容教学中,通过对基础图案、装饰色彩、平面构成、模型、服装、居室美化、建筑装饰等系列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强化学生的美感,发展他们个性表现能力,体会创造美的乐趣,学会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仔细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因此,要培养学生发掘生活中实质性内在的美,

有的作品表现的是事物表面的美,但有些事物表面却不是很美?它的美往往隐藏在外表下面,这就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去发掘美。如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开始学生并未看到这张画美在哪里,相反却说画中人物很丑,脸上黑乎乎的,太脏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透过人物的相貌看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因为他善良、勤劳、俭朴,因此,一个人美不美并不仅仅反映在外表上,更重要的是要心灵美,我们画画也一样,不仅要表现外表美的,也更要善于去发现外表下面更美的东西,内在的美才是最美的。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表现你最熟悉的人,把他们美好的心灵表现出来。

其次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发现美,感受美。美术欣赏有多种方法:观看录象、图片,或让学生多收集中外作品的挂历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欣赏作品时,老师不要详细地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等,应该调动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可以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集体参与,这样才能欣赏中发现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如:在欣赏俄国杰出的画家列宾的著名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时,先让学生听一听《伏尔加船夫曲》,一边欣赏乐曲,一边欣赏作品,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对这幅作品的感受。学生的兴趣高涨,各抒己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这幅画有了深刻的认识,使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有一种幸福感。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指导学生怎样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就需要让学生懂得一些美术的理论知识。例如:艺术与生活,写实与夸张的手法等等,如:达芬奇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相比较,有什么不同,怎样欣赏这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评论,说出美在哪里,为什么美,也可以借助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可以给学生介绍有关的故事。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去发掘美。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如舞蹈《孔雀舞》就是艺术家经过对孔雀耐心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而创造了优美的舞蹈,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怎样依靠想象去发现美呢?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靠想象来发现美并表现美的,在生活的基础上,依靠想象发掘的美。有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丑陋的形象,但学生还是通过想象,发现了它的美,并表现了出来。任何的艺术形象,都源于生活,源于作者的想象。即便是怪异的、世上并不存在的艺术形象,也是由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经观察比较,想象而创作的。是生活沉淀经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其归根结底也在观察积累的基础上,发掘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会使你的学生拥有一双不寻常的能发现美的眼睛来。

作文九:《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1000字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在教育教学中,也同样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眼睛。

这个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二年级的数学。听原班的班主任说二年级这班学生基础很差,纪律不好,留守儿童颇多。提醒我要多点耐心、多点关心他们。我心里想:自己教书十余载,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的优秀,但依然坚持教书育人的承诺。对于这个班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就一定能成功。

可是正当我满怀信心,满腔热情地投入时,我才发现原来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不管我备课多么认真,上课多么的精彩,可学生总是自顾玩耍:有的开小差、有的玩东西、有的上课画图画、还有的同桌之间在说悄悄话。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谈了,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自觉听课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烦恼着。心里总是想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靠严厉的批评、责骂吗?我刚开始接手,就先不批评。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多走进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平时的爱好等等。

直到有一节课,环顾一圈教室,有很多同学都是老毛病―――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课。这时,我发现廖小芳同学双手放在桌面上,腰挺头正。马上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看我们班的廖小芳同学坐得最端正了。”立刻,全班同学都看着她,两只小手马上自然地放平在桌子上,向廖小芳学习。教室顿时安静下来。个个都精神饱满,一双双专心致志的眼神向我投来。廖小芳同学更不用说了,全神贯注,非常积极回答问题。一节课很顺利地完成。喔!我终于明白了―――学生们要的是老师的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要的是榜样的力量。当我意时到这点时,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上课不再是严格的要求学生,而是时常注意发现学生身上许多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表扬。看,我会对他们说:“彭先庆读书声最响亮!”并给他坚起一个大姆

指,接着全班会很整齐并响亮地读书;“李健上课最认真听课,坐得最端正!”之后全班又是齐刷刷地坐好:“黎祖莲这次作业写的字很工整、漂亮!”„„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慢慢地班里出现了一股勤学好问、团结友爱的风气了。

现在半个学期过去了,这个班的学风和班风都明显进步了。从工作中,我认识到了每个学生都肯定有闪光点,如果暂时没有发现,那就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充分肯定和欣赏他们,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有一句话说的好:“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缺点”。每位学生都有自身优点,关键要看老师从哪个角度看待学生,怎样与学生相处。只有与学生心灵沟通,才能容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作文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400字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现任二年级语文课。参加工作不久,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了。记得最近的一节语文课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积累比喻句,然后每组派出代表来进行比赛。

比赛前,孩子们积极动脑,踊跃讨论,做了充分准备。比赛开始了,各个小组争先恐后,谁也不肯让谁,说出了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如:一个个香梨好像一个个灯笼;一片片荷叶好像青蛙的蹦蹦床;一片片荷叶好像鱼儿们的遮阳伞……当这些新奇、特别的比喻句从孩子们的口中说出来的那一刻,作为老师,我欣喜若狂。不得不佩服这些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新颖;不得不为他们高兴,因为他们值得老师骄傲、自豪!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因为评分上的一些不妥,有的孩子哭了,觉得老师偏心。当时我真的很自责,怪自己考虑不周全,扫了孩子们兴!

突然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特别,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自己最独特的闪光点,如果为他们搭建一个舞台,他们将创建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完美世界!很多感受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就像此刻,我无法把自己内心的感动用最贴切的语言完全表述出来,但真的很兴奋,因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