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方案措施 > 《百善孝为先的作文》1400字:百善孝为先作文100字

《百善孝为先的作文》1400字:百善孝为先作文100字

时间:2019-09-10 09:14:1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百善孝为先的作文》1400字

[百善孝为先的作文]

有句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的作文。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据首位。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那么又有谁愿意真心与之交往呢?在我们所学的《弟子规》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恭敬地聆听父母的训导等等。在古代,汉文帝刘恒就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人们誉为文景之治。 由此可见,行孝道不仅是为人子的义务与责任,更是我们炎黄子孙作为报答父母之恩所世代相传的美好品质。但是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又是否做到了以孝为先呢?相信大家都一定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忙碌了一天后,为婆婆打好水洗脚。年幼的孩子看见妈妈正为奶奶洗脚,自己也打好了洗脚水,晃晃摇摇地端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我也给你洗脚。这场景确实很令人感动,同时也令人深省。回首过去,我们到底为父母都做过些什么?有的同学常常觉得父母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不以此为然。 或是平日里往往不屑于与父母沟通,只在母亲节、父亲节这样的日子里送一束鲜花便草草了事,并不曾注重生活中的细小。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表现出我们是否真正有孝心的事,中学生作文《百善孝为先的作文》。《弟子规》却早已以入则孝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应从小事,而非一时之念想。文帝亲尝汤药、丁兰刻木事亲、王祥卧冰求鲤。对比我们的先祖,又有几个人能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汗颜呢?当今的我们,虽不必像郭巨为母埋儿,董永卖身葬父那样事亲,但至少也应不违父母意愿,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并且,我们更应该以自身的努力来回报父母,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喜悦,为我们的成功感到自豪!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何谓孝呢?有人立刻会想到孝就是孝顺。没错,其实就这么简单,但说得简单,真要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认为我是个孝顺的儿子,不乱花钱,不和朋友同学满出去玩,不给他(她)们惹事添麻烦。在我眼中这已经很不错了,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在学习上总是三心二意,不能专注,即使有时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却也还是收效甚微。报应终于来了。检验三年高中学习成果的高考结束了。考分却又是那么让我心碎。更严重的是伤了父母的心。虽然他们镇定的安慰我,告诉我成功的路有很多,但他们心中的黑洞到底有多深我竟不知。也许唯有那不经意间隐约在鬓角的几丝白发能够证明。但我痛恨的是这几丝白发竟没有长在我的脑袋上,而去折磨已经逐渐变老的父母.无论你的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你的父母挣钱是多么容易活困难,他们都会承担着你不曾获知的压力与痛苦。 如果你家很富有,请不要肆意挥霍,因为此时你需要向别人证明你不是一个只会靠老子活着的黄毛小子或丫头;如果你家不富有,你更需要努力,为自己奋斗出一个好人生,以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 母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操心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假。从小教你说话走路,让你念书学习,还要为你以后找工作的事操心费力.数不胜数。他们的一生真的很累!为我们而累!头发为我们而白。 哥哥姐姐们,弟弟妹妹们。三河一中的校友们,一定要好好努力,用成绩证明一切。不光是给自己一个说法,更多的是要父母发自内心的替我们感到高兴!为我们自豪!让他们知道我们长大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谁怜天下父母心?应该是你我! 如果你想成为谁中的一员,请将下面这句话作为留言: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会努力的!

作文二:《百善孝为先的主持词》18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道德讲堂”。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本场“道德讲堂”活动以“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为主题,分为“唱歌曲、学模范、讲故事、诵经典、讲感悟,发善心,送吉祥”六个环节。

首先我们进入今天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歌曲“,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学唱《百善孝为先》,请工作人员放音乐,

感谢大家的真情演唱,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从“孝”这个汉字来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个“子”字,儿女双手托着老人,就是“孝”。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当今的国学著作,无一不将“孝”视为一种美德。孝,一个简单的字眼,却凝聚着多少喷薄之力。它是浩浩历史渊远流传的文明丰澧,是泱泱大国经久不息的精神波涛,是茫茫人事盎然恒驻的心灵芳露。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学模范”。让我们通过电视大屏观看一部视频短片。

通过刚才这段视频,让我们用心感悟了孝的真谛,世代传承的经典。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我们毫无理由地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好的,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讲故事”,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同志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

谢谢**同志,那么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在座的全场人员诠释了尊敬父母、身体力行的中华传统美德。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真、善、美的社会,引导大家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有责任感的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经典“,请大家跟我一起诵读弟子规中的经典片段:

《弟子规》-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这段文字的大意,就是告诉大家要听从父母的话;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孝心只需三分钟:

去同事家玩时,同事正在打电话。只见他拿起电话,拨了号码旋既放下了听筒。过了三分钟,他又重新拨号码。这次电话通了,看他那嘘长问短的样子,猜想电话那头一定是他的亲人。放下电话后,他笑着说:“是我的母亲。”接着

他向我讲起了给母亲打电话的故事:他母亲的腿脚不太灵便,有一次母亲心急火燎的去接他的电话,慌乱之中竟重重的摔了一跤。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他感到很内疚,从此他与母亲约定,每次他打电话,先让电话铃响两声后再把电话挂断,3分钟后他再打电话过去,这样他母亲就不再慌乱的跑过来接他的电话了。《孝心只需三分钟》教育大家,尽孝其实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的;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五个还节“发善心“,我们每位同志的桌上都放着一张感悟卡,请您把今天把参加道德讲堂的感想真实的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呢,大家桌上感悟卡的下方舍友一个活动评价表,请您在相对应得栏内大狗,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也请你写下来,以便今后我们把道德讲堂办的更好。

朋友们,为了激发善心,抒发善意,让我们一起诵读咱们农发行新疆分行需树立的五种企业精神: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执行政策敢于担当的行业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以治庸提能力;

以治软鼔锐利;

以治懒增效率;

以治散正风气;

咱们前面一起唱了百善孝为先的二哥去,看了短片,听了小故事,相信大家现在都有一些感触,下面让我们来互动一下,听一听大家内心深处的感受,有哪位朋友愿意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呢,请举手示意,

有请****与大家一起聊聊他的感悟,还有哪位朋友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好有请**与大家谈谈他的感触。

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场互动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发言,也非常感谢在座各位的聆听。孝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华民族的根,因而孝道成为连系天、地、人;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链条, 有效地保证了财富和文明的平稳传递。孝心一起,百善皆开。让我们以孝的名义,中华民族怀着敬畏之心,守护、积累、共同发扬祖先创造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文明由此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最后一个环节,送吉祥,配乐《感恩的心》

父母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人,让我们真诚的对父母说一句话

在今天的道德讲堂上,我们分享着别人的故事。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还有着漫长的岁月,等待着我们写下自己的故事。古人认为,我们所听到所看到的,都会成为一粒种子种在心田,慢慢发芽长叶,影响我们的行为。孝,就是这样一粒种子。把孝种在心里面,我相信,每个人的故事,都会更加精彩。

我们本期百善孝为先的的道德讲堂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衷心地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感谢各位凌达的莅临指导,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作文三:《百善孝为先》800字

百善孝为先

莘县棉纺织厂学校 初二四班 杨乐冉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可用12个字来概括,即敬养、奉养、待疾、立身、谏诤、善终。

孝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孝”这一方面,每朝每代都很讲究。我们从小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知道我们应该做到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恭敬兄长、友谊弟妹。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孝”父母呢?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翩翩少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做父母的不知要在我们身上花费多少心血,倾尽多少情与爱。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可以说是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斥,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做有孝心的好孩子!

古有子路百里负米,今有14岁少年撑起家的最美孝心少年赵文龙。

赵文龙的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父亲选择了离婚,使母亲遭受到身心的双重病痛,而赵文龙却勇敢的流了下来,为妈妈撑起了一片蓝天。本来是十几岁的孩子,却用自己的幼小的肩膀承担起了很多成年人都望而却步的责任。洗衣、做饭、陪妈妈上医院透析、给妈妈按摩„„这是赵文龙每天的必修课。他每天不到六点就要起床,给妈妈准备早餐。找妈妈因为病痛的折磨,有时也会情绪焦躁向赵文龙发脾气,可是赵文龙却无半点怨言。

2012年,赵文龙的事迹径中央电视台报道,使千千万万的心灵收到极大的震撼,赵文龙先后获得“包头市美德少年”“内蒙古自治区美德少年”“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等称号。

赵文龙的事迹让我体会到:百善孝为先,父母哺育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自己的父母,体贴自己的父母。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我们要做到:百善孝为先。

辅导老师:沈秋军

作文四:《百善孝为先》1400字

“展校训·晒家风”活动征文

百善孝为先

学校: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

班级:八一班

姓名:陈  彤

辅导教师:刘广霞

百善孝为先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文明不仅是社会文明的一个影子,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成为社会的脊梁。所以,良好家庭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长可以成为社会的榜样,反之则会成为社会的反面教材。

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敬老爱老,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长,也各有千秋:有的家长或仁爱宽厚,敬老爱老,尊重他人;有的家长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习惯,在无形中影响着子女,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不同的家长铸就不同的孩子,可见家长多么重要。

良好家庭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养成一种日常习惯。

我的爸爸妈妈则是我的榜样,他们常以孝为先,让我深为佩服。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十多年来一家人一直其乐融融,在邻居里传为佳话。爸爸是经常在外面下馆子,嘴巴就特别挑剔,但对奶奶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很爱吃的样子。妈妈是个很爱干净的人,不喜欢看起来很脏的东西,但是妈妈对奶奶的饭却是赞不绝口。每次家里有重大事情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奶奶与爷爷的,用爸爸妈妈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爷爷奶奶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

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坚持。

另外,还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我的家庭中,爸爸妈妈视书为知心好朋友,走到哪都要看书,无论是电子书,还是买的书只要拿起来了就很难放下。可以说看书就成了迷。

最后,家长还需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好的家长就是好的老师,家长的一切都关系着子女的一切,时刻影响着孩子。

好的家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我爱我家!我爱这个充满着孝道的和谐、温馨之家。

作文五:《百善孝为先》11600字

百善孝为先

孝的含义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 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礼记》记载:‚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汉代贾谊的《新书》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子在下面背着老子。‚孝‛的字体结构与‚善事父母‛之义也是吻合的。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

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

现在,我们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和‛字,撇开那些政治术语,可以把和谐社会通俗解为人类追求、向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天下和平这样一种和顺美善的理

想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学生就讨论过,并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孝经》。《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仲尼就是孔子,他在家里闲居着,曾子是他的学生,在旁边侍奉著

老师。这时候老师就问他,说古圣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怎么样?以顺天下,让天下都能够人心归顺;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乐、幸福美满,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能够相安无事,这不就是就是现在中央领导人讲的和谐社会吗?汝知之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

会知道呢?‛

孔子这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

本──孝。

孔子说∶‚这就是孝道。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首先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

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一个河流为什么它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的源头和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成功的根基。

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诗经》里有一篇

《 蓼莪》就做过生动的描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空一样的浩瀚无边!

曾看到一个‚老树和小孩‛的故事,把父母对儿女的付出,表述得

淋漓尽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

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

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

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

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

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

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

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

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

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

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

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

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儿女的一生,从

父母身上获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父母付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他们的全部。

佛祖释迦牟尼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阐述父

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第一、怀胎守护恩。佛告诉我们,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臵一边了。

第二,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

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著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

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

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湿恩。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

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第六,哺乳养育恩。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

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

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

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

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远行忆念恩。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

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

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

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

第十,究竟怜悯恩。佛说:‘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于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的《父母恩重难报经》,从我们的具体生活说起,父母的一生都在关心帮助子女,而子女的一切,从胎儿到出生,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离开父母的关怀。

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游子吟》,其中那句‚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家喻户晓。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小草享受著太阳温暖的照耀之下长大,太阳的光辉就像母爱一样,我们在母爱的滋润之下成长。等到这小草长得差不多了,长大了,有一

天突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靠什么?靠阳光的滋润,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不能!父母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

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忘记,唯一不能忘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孔子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

也‛,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不管你是什么身分,你只要是人,就要行孝,因为它是人的根、人的本。没有孝,就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到了‚根本‛处,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只百善,千行万念,无不以此为先。为人子女当孝,为人父母当慈。父母养子女叫做‚养‛,子女养父母也叫做‚养‛。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终老。孔子说这叫‚天经地义‛(《孝经. 三才章第七》: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经地义?天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日月星辰在各自的轨道,年年如是,日日如是地恒常的在运行,才使四季的更替不乱,昼夜寒暑有序。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 天所包括的一切,启发万物生生不息;地包括田野、山林、江河、湖海等能包容宽厚载物,孕育万物,并依天时成熟万物。我们来到天地之身体是父母给予的,命是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才得以生存,长大成人的,就像树木领受天地雨水日光,开花结果一样。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就是行天地之德。这就是天经地义。

如何行孝?

孝是做人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人间第一事。那么,奉行孝道,我

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先贤是这么说的:‚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孝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叫事亲,第二叫事君,第三是立身。事亲就是事奉父母。君代表国家,现在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事君就是为人民服务,终於立身,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孝道的最高境界。对一般老百姓而言,都做到事君,立身不太可能,也不太符合实际。但是,事亲,向父母尽孝,那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必须做到的。

如何事亲?方法和内容很多,《弟子规》里面就说得很全面,也很实在,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我们的时候,及时答应,父母交待的事情,马上动身去做,别拖拖拉拉的。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对父母尽孝道,总归起来,就三条:,第一是养父母之身,第二是养父母之心,第三是养父母之志。

养父母之身,就是在物质方面,让父母衣食无忧,有经济保障,这是为人子女,对父母最起码、最基本的奉养。这是孝的基础。我们在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下,从胎儿到出生,再一步步长大成人,而父母也在呵护和关爱我们的过程中,一天天老去,终于有一天,他们干不动活了,身体也变弱了,走路也迟缓了,已经弄不到吃的了,穿的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父母才会让子女来供养他们。试问一句,我们哪个人的父母不是样?

然而,现如今,连对父母进行最基本的供养都做不到的事情,时有发生。在综治、司法部门工作的这十来年里,我们接触到有不供给父母粮食,不支付基本生活费的,有房子不让父母的,有父母生病了,扔在医院不管的,有甚至打骂父母的。其中,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天,一个老人,到政府要民政救济,说是生活过不下去了,工作人员

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人虽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却是一个名人,但他却养出了当地学历最高的儿子,他靠种田,供儿子读书,把儿子供成了博士,还被国家派出去留学了。为此,政府曾专门给予过嘉奖。于是,工作人员就问他,你不是有个留学生的儿子?老人头低了下来,说话的声音一下也小了很多,他说,儿子现在在某某国家,他不想增加儿子的负担,让他儿子多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有一首诗写道:‚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这个老人的际遇,真应了‚望子成龙白费心‛这句话了。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从他的神情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言不由衷‛,四个字来。因为他说的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一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一个连亲情都不去回报的人,要他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可能么?我们在同情老人的同时,不禁要问,你学历再高,本事再大,如果不孝敬父母,能算是人么?我们讲,不仅不是人,连禽兽都不如了。前面那首诗里有一句‚鸟兽尚知哺乳恩‛,就是我们常说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小羊羔吃奶都是跪着,表示对母亲的敬重;小乌鸦长大后,要给大乌鸦打食吃,表示对父母的回报。连羊羔和乌鸦这样的禽兽,都知道孝敬父母,亲情回报,人要是不孝敬父母,那不就是禽兽不如了吗?

光养父母之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就是在精神方面让父母开心、快乐,对父母发自内心地尊敬。这一点,孔子在两千多年讲到了。《论语》是这样 记载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去问老师,什

么叫做孝啊?老师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就行了。但是,这真的就是孝吗?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你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孝‛字总是和两个字连一起的,一个是‚敬‛字,孝敬孝敬,敬为孝,光在物质上提供给父母衣食住行,那是远远不够的,那跟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我们对父母要有孝敬之心,要更多的从内心,从精神上给父母以尊敬,抚慰和关爱,让父母更多地享受亲情的温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大多数的父母不愁吃穿,同时,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儿女忙学习、忙工作,忙挣钱、忙事业,几乎都不在父母身边。我们儿女怀有一颗孝敬之心,就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用心想一想,父母渴望的是什么,他们渴望的不是不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食物,穿多好的衣服,他们更渴望的是与亲人的团聚,儿女的陪伴,精神的抚慰,情感的关爱。如果儿女有一颗孝敬之心,不管多忙,都不会忘了翘首期盼的父母,都能找出时间,带上孩子和爱人,常回家看看,让他们感到亲情的温暖都能找出空闲,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或者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让他们体验到晚辈的关心和安慰。

另一个是‚顺‛字,孝顺孝顺,顺者为孝。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尊重和理解父母,不伤父母的心。说话、办事都要顺着父母。父母做事并不是都正确,父母的要求不一定都合理。那么,当父母做得不对的时候,当儿女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弟子规》给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作为儿女,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

你觉得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委婉去劝说,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这个建议,讲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跟父母沟通,沟通的内容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沟通方式很重要。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最亲的人最伤不得,往往又最容易受伤。我们跟他们意见相左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注意一下表达方式,好话做到好好说呢?

儿女跟父母之间产生的冲突,认真分析起来,真正属于大是大非,关乎原则,关乎道德的,毕竟很少,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或是生活习惯不适应。对父母孝顺,并不是说要儿女一味的放弃原则,但是,在可以不计较的时候,儿女对父母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开心地过日子,也许就是最好的孝敬了。

敬和顺两个字,之所以紧紧和孝字连在一起,就是告诉我们,儿女尽孝,贵在敬和顺,敬在心,顺在行。心存敬意,说话,做什么,自然就会揣摩父母的所思所想,顺着父母的心意去说,去做了。

因此,养父母之心,要牢记一句话,常怀孝敬之心,长行孝顺之举。 养父母之志,就是要努力去实现父母的期望。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子女有大出息,大作为,光耀门庭,让父母觉得自豪、给父母脸上添光彩。父母当然巴不得子女个个都这样。但是,父母真正在乎的,不是儿女做多高多高的官,挣多少多少的钱,出多响多响的名,成多大多大的事,父母最最愿意看到的是儿女身体健健康康,生活开开心心,工作顺顺利利、一生平平安安,一家团团圆圆。

养父母之志,不简单,其实也很简单。首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尽量保持健康,让父母放心;其次,为人处事要注意品行端正,与人为善,不违法乱纪,做出让父母脸上无光的事,无论干什么,父母都不用担忧你会出什么事,闯什么祸,让父母安心;其三,努力工作,为社会,为家庭做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父母宽心;用一种积极态度生活,经常保持精神的愉快,情绪的健康。儿女过得快乐,父母才会高兴,用自己的快乐,让父母开心;努力使家庭和睦,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让父母过得舒心。有了这五心,就做到了‚养父母之志‛,实现了父母的期望了。有了这五心,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就都能享受人生的幸福美满了。

把尽孝变成现在进行时

在电视上,在网络里,都能看到这样‚一道特殊的计算题‛: ‚如果父母再活30年,你平均每年回家1次,1次5天,每天和父母相处4.8小时,那么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只有24小时,30年总共和父母相处还不到一个月‛。这是一道亲情计算题,也就是这道简单的亲情计算题,触动了千千万万人的神经。

加减乘除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必须完成的作业和考试,每天,我们都会使用他们,我们都不妨用加减乘除算一算这道简单的‚亲情计算题‛,自己还能陪父母多少时间?在外读书打工你,在外成家立业的你,每年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去应酬、睡觉还有自己享乐等时间,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父母在一起呢?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

做了这道亲情计算题,你会发现未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这道题的答案是如此残酷,如此震憾,令人唏嘘、沮丧和心酸。

许多人虽心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却总是以为来日方长,停滞了回家的脚步,他们感动很多,行动很少,想得很多,做得很少。尽孝对很多人来说,永远是‚未来时‛和‚未完成时‛。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有个叫韩婴的人,在他的《韩诗外传》记录了一个小故事:孔子外出,听到一个叫皋鱼的人哭得很悲哀,就问他为什么那么悲伤。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希望能够静止不动,但是风却不能停止。风吹不止,树也就无法静止。儿子长大了,希望能够奉养双亲,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但而父母这时已经等不及离我们而去了,使子女的心愿无法实现,留下了终生遗憾!

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将永远没法弥补,尽孝就是。毕淑敏曾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自以为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了也穿不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

所以,不论你走多远,不论你多忙,不论做了多大的官,不论你挣了多少的钱,别忘了是父母给了你生命,教会了你说话和走路,教会了你做人的道理。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宝贝,是父母的牵挂,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视线和心里。

对于将来谁都无法预料,对于过去的已然不可再重来,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世界首富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孝敬父母不能等待‛。

天下有忙不完的事情,有挣不完的钱,立即行动吧,把尽孝变成现在进行时,就在今天下班后,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送一句送问候,报一声平安;就在这个周末,带上带上爱人孩子回家看看,听听他们的絮叨,下厨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就在这个父母的生日,请一次假,买上一件父母喜欢的礼物,满足一个父母小小的心愿;就在这个节假期,推掉一次应酬,少上一次牌桌,给他们洗洗衣服拖拖地,做一些琐碎的家务,于朝阳徐徐升起或夕阳缓缓落下的时候,陪他们走在乡间小路或繁华的街边,随意地散散步,聊聊孩子谈谈工作,晚饭后陪他们坐在沙发上,喝杯茶,看看电视。尽孝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在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回报你小时候他们为你做过的一切,别让皋鱼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附《弟子规.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弟子规.入则孝》译文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

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睡前要帮父母把床铺房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

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除酒肉等奢侈生活享受。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这才是真孝顺。

附人生百善百孝诗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男儿。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合富,善体亲心是子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类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先,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千篇万篇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劝报亲恩诗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到晚莫往旁处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后悔难。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幼儿咒骂我,我心好喜欢;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欢,一不甘,待儿待亲何相悬?劝君今后逢怒,也将亲作小儿看。

儿辈出千言,君听常不厌;父母一开口,便道多管闲。

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劝君钦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乱言。

夫妻携钱包,买衣又买糕;罕见供父母,多说饲儿曹。

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劝君多为老人想,供养父母光阴少。

市上检药物,只买肥儿丸;老亲虽病弱,不买还少丹。

儿固瘦,亲亦残,医儿如何在父先?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及早驻亲颜。

富贵孝亲易,双亲未曾安;贫贱养儿难,儿女无饥寒。

一条心,分两般,亲则推贫儿不言;劝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亲自然安。   百善孝为先歌词

龙梅子 陈少华 李琛 衡越 宇桐非 易欣 蓝雨 黄勇 王麟 赵杰 晏菲 阿伦娜 恭喜喜 崔铃儿,刘腊,李菲菲,何慕男,霍思雨等数位明星录制公益感恩歌曲《百善孝为先》

合家欢是全家美 百事和是善子缘 我心若在天地间 敬老爱幼喜连连 总从很小我就懂 要把孝字常常念 逢年过节常问候 家人自会乐开颜 百善长存仁孝心 人人才能有相融 百事可乐万事兴 孝敬父母从内心 天地有爱在人间 愿人有爱友善行 小小事有小小情 孝子常把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中华的美德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百善孝为先  常在心里念  福禄皆由孝字得  孝能感动地和天

作文六:《百善孝为先》1000字

百善孝为先

樊川小学四(1)班  泮祎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不变的传统,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温情的故事。

这是一个极其平常的夜晚,父亲同往常一样回到家,劳累了一天的他早已疲惫不堪,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将包放下,一头扎倒在沙发上。

可一想到妻子出差,他再也躺不住了,努力地坐起来,伸了个懒腰,慢慢向厨房的方向走去。此刻,整个房间只剩下做饭的声音。我走到厨房前,看着父亲忙碌的背影,不禁走上前问:“父亲,有何需要我帮忙吗?”“不用。”父亲温柔地对我说。“父亲,我来帮你洗菜吧!”说着,便挽起袖子,打来一盆水,将菜放入水中。为了保证能将菜洗干净,我先将菜一瓣瓣地掰开,再放入水中,一片片菜叶如游泳健将般陆续跳入“水池”浮在了水面。菜洗好了,那一片片干燥的菜叶,在净水的滋润下变得十分有光泽,我伸了伸懒腰,对父亲说:“父亲,我洗好了!”父亲将目光投向光泽的菜叶上,欣慰地对我说:“好呀,你干得不错哦!” 到了准备上床的时间了,父亲站起身,朝卫生间走去的一刹那,我一个箭步冲了进去,在里面打好了半脸盆温热的洗脚水,然后让父亲闭上眼睛。“不需偷看哦。”“你搞什么呀?”父亲诧异地问。“暂时保密!”说归说,父亲终究还是乖乖闭上了双眼。我让父亲坐在小凳子上坐下,替父亲脱袜子,把他的脚放进热乎乎的水中。“这孩子,今天是怎么了?”父亲忍不住挣开了双眼。“父亲,我帮你洗脚。”我把水轻轻泼到父亲的脚上,又轻轻地掰开他的五个脚趾头,细细擦洗。父亲不住地用一只手摸摸我的头,一声不吭地望着我,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神色。我更来劲了,用力拧干了毛巾,帮父亲仔细擦干了双脚。当我得意地站起身子,才发现脚都蹲的有点发麻了。但我忍住没坑声,因为我明白了父亲已不知这样麻了多少回了。 虽说这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我对父亲的爱却发自肺腑,父亲为了我,吃苦受累,我又何尝不心疼,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平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们好好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这是一篇朴实而又充满温情的文章。在这个纷扰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的生活,父母劳心劳力,无怨无悔。故事中的“我”没干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但就这小小的举动却给我们内心注入了一股莫名的暖流。小作者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来描述,但读来却给人心头一暖的感动。)

指导老师:李敏

作文七:《百善孝为先》18500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6篇)

1.坚守孝,方为善

(以“观点”定为标题,清晰,显豁,醒目,扣题。标题的表述使用文言句式,显得古朴文雅,彰显文化底蕴。值得注意的是,以观点作为标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观点切题,二是语言精美。)

子女因各种借口拖欠对老人赡养费的支付如今已屡见不鲜。(切入现实状况,引出话题。)今日,小聂一案的判处却引起了广泛关注。(“却”似有不妥,既然“屡见不鲜”,则“广泛关注”没有来由。)在自身亦拮据的情况下,能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法院的判决已给出明确答案:坚守孝,方为善。(在引述材料内容后,迅速推出文章观点,这是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可见,作者深谙此道。)

从最浅层的方面看,小聂交付赡养费,本就是对法律规定义务的遵守与履行。这一点不论孝顺与否,作为公民便应当做到。由此看来,法院的判决不仅必须,而且正确。(以退为进笔法。先从“义务”切入,指出法院判决的正确。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铺垫。)

但交付赡养费仅仅是单纯的义务履行吗?(注意“但”,承上启下,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考场作文务必重视“清晰”,而清晰有赖于“过渡段”或“过渡词”来实现。)答案是否的。这种行为的背后,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信用。(从上文“最浅层”,到此深入一层,从“义务”升格为“信用”。作者的逻辑性得以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试问一个连赡养

父母的责任都拒绝担负的人,如何让他负起工作上的责任?一个连按时交付赡养费都无法做到的人,该让人如何相信他的信用?(以“追问”形式展开,语势陡增。追问是行文的重要展开技术。)且不论父子间的恩情,但从父亲为他提供从小长大的物质保障而言,在父亲年迈之时对其进行赡养,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推脱的,而小聂的失信行为换来工作、生活的阻碍,只能说是法院对其失责失信行为的正当告诫。(全段紧扣“信用”问题展开,语言晓畅,行文自如。)

交付赡养费,从本源上看,是一个人孝顺的体现,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各种保障,孝顺父母便成一种必然。(转入“孝顺”的论述。但此处与上文的斜街,略显松散,其原因正是少了与“信用”之间的语句纽带。比如段首开加一句:信用对于上下两代之间其实就是孝顺。)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时时铭记在心。这是对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最好的报答。然而如今,孝字却在小聂心中缺失,这便是法院对其进行惩罚的根本原因。(全段围绕“孝顺”展开论述,题文照应。)

或许有人会认为,小聂本就经济困难,支付赡养费还需借钱,这一判处太不近人情。(特别注意作者的“或许有人”这一行文技术。从思路上来说,这种从读者疑问角度出发切入的办法,能有效地拓展行文空间,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在论述上,则可以加深文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小聂的警醒,更是对全社会的告诫。(从“社会”角度加以反驳。)人情不应体现在对恶劣行为的从轻判决,而应体现在对孝顺的最好履行。而且,讨论是否应赡养父母,本就是一种错误行为。(从“讨论”自身加以反驳。)社会何时已形成了为不孝找借口的风

气?孝顺是我们本应坚守的理念,如今却成为人们讨价还价的谈资,这是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的。(全段宕开一笔,从“疑问”切入,使文章内容得以深化。)

孝顺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更体现在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牵挂与关怀。坚守孝,令自己安心从容,令父母安享天年,这是小善;坚守孝,令社会洋溢孝顺之风,这是大善。(强化“孝顺”论题,从“小善”和“大善”两个角度深入。对比性的议论,有利于在思想上彰显深刻。)

唯有坚守心中的孝,方能成为至善。(独句成段,再次点题,突出中心,又明确论点,这种处理,很符合考场作文的扣题要求。作者的考场作文意识,可见极强。)

总评:本文卷面整洁,得了高分,亮点有:一是论点明确。在这个开放空间较大的作文题中,作者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展开论述,做到中心突出,首尾点题,很好。二是行文逻辑较为严密。考场作文的思路或逻辑往往不是依赖读者的推理来获得的,而更依赖段落语句来获得的,本文的写作则体现了这一点,上下文之间,连贯合理。三是语言朴实流畅。一般而言,精彩有表现力的语言,更容易征服读者。本文的语言回归平淡,风格质朴,没有华丽辞藻,连引用也少之又少。这种文风在清晰的卷面中还是有优势的。但还可以加强语言的文采。

2.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

(此标题有穿透性,自然深刻。标题必须达到三个效果:①简洁明了,②体现观点和态度,③符合材料内涵。以此观之,此题目态度鲜明,切中了材料要害,属于优势题目。)

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年过半百老人无人赡养,境遇极其困窘,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子女告到法庭以得到赡养费地现象,使亲情孝道被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已经亲情泯灭,道德沦丧。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本段的思路是引用加分析加质疑反问。不是简单地复述材料,而又紧

扣材料的核心话题:无人赡养老人,付诸法律。这样的首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最后语句的反问与质疑很有议论气场。)

就拿年逾古稀地聂老汉来说,他地生活很困难,但儿子小聂外出打工已经半年没有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再看小聂,他起初没有执行,于是被录入“失信被征行人”名单,结果因工作和出行受阻,小聂只好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赡养费,这似乎也是被逼无奈下的举动。同样是无奈,大众好像自动会给小聂贴上“没人性”“冷血无情”地标签。七旬老人无人赡养,谁来担责?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地单方面归咎于小聂,而要从更深层去探讨。(本段的思路是材料分析加观点总结加观点分析。此段表现了作者极强的分析意识,而且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没有任何跑题、偏题的可能,这样的思维模式非常值得称道。这也是让文段走向深刻的典型技术。另外,语词的使用简洁有力,如“无奈”“标签”“担责”等都是较为庄重、有力;语气上也郑重其事,体现了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

诚然,小聂有着无可推诿的责任,他没有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没有尽到做儿子的本分,但他自己本身的生活条件也很拮据,甚至连最后要支付的赡养费都是借钱支付的,他连赡养费都负担不起。显而易见,他外出打工挣的钱很少,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过的捉襟见肘,再苛责他准时定期支付赡养费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诚然”一词,让文段思路迂回曲折,说理显得更透彻、更理性、更辩证。抓住材料中的文字进行分析,针对具体情况来看到问题,不武断、不强势,以理服人。关键还是分析到位,使用了还原人物身份、文本细读等阅读的方式来写作,打通了“读”“想”和“写”,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

那么,老人的子女无力赡养,老人难道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社会保障在背后做支撑。但是,捏老汉并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他既没有收到每月的最低保障金,也

没有体会到社会养老体系给予地救助和服务。可见,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缺口,而潜在地养老危机随时都有可能从缺口中迸发出来。(“那么”“当然不是”“可见”这些衔接词语的使用很娴熟,说明作者写作上的连贯技术水平较高。分析深入,自然就能得出让人信服的观点,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制度上的缺陷,这就让文章深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是制度,是文化,是精神,是心态,是历史„„)

出现这一缺口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我们一向把家属作为最直接的赡养人,仅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辅助地备用“人选”,意识不到要双管齐下才会成为坚实后盾,二是我们过分苛责子女应承担的义务,哪怕个人已无力负担也要强行使其负重,但我们忘记了社会的力量有多强大,动员社会群体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本段使用了原因分析技术,当然,更重要是这个分析是站得住脚的。从“措施”效果和“观念”判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谓深入、辩证。)

所以,要想堵住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口,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要关注并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有关养老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确保“老有所养”惠及全社会。物质条件不足的子女需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政府再适当给予物质上的补助,也要建设和完善含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石老人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本段使用了措施解决技术,“政府”的角色永远是制度的承担者和责任人;措施的归类也无外乎“机制”“基础设施”“物质”“精神”,当然,能掌握这些分析技术,基本能对付评论的深入性了。)

莫让社会保障体系地缺口无限扩大,防微杜渐,从养老开始。让老人有人赡养,让子女无沉重经济危担,才算是真正为民谋福祉。赡养老人,始于子女终于社会。(结尾段,既有忧患意识,又有呐喊思想,还能回扣观点,关键在于两个思维的角度:“莫让”和“让”,这种否定肯定的

结合,会让段落有层次、有力度,有一种思考推进的轨迹,会让分析更有力度、深度。)

(总评:这篇文章在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①书写清晰,工整;②深入材料,观点鲜明突出;③用分析问题的思维来写文章,使得文章气势充足,而又以理服人;④语句衔接自然流畅,符合思考的轨迹;⑤思考深入,就事论事,一事一理,辩证分析技术使用纯熟;⑥所选的角度是材料的核心话题,紧扣材料,而又随时呼应材料。从本文看作者过了审题关、书写关、结构关、衔接关、分析关,思维深入,表达流畅,不愧为一篇上乘的考场作文。)

3.法律维系的亲情是何等悲哀

(观点明确新颖,感叹中强化悲凉感)

孝道,凝聚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祖祖辈辈治国齐家的核心理念。(从“孝道”说起,颇显宽宏大气,又不失中肯,让人肃然起敬。)古人甚至卧病求鲤,当今却有人连赡养费都不愿支付,且不说违法,作为人应有的道德都丧尽。(穿越时间隧道的对比,孝心反差极大,除了震撼,就是激思。不过,典故有瑕,非“卧病求鲤”,乃“卧冰求鲤”也。)生之父母,授之父母,最终怎能忘记父母?(散发文言气息,节奏感强,一个反问,问出了究竟。)

孝顺父母,是每人应尽的职责。聂老汉年逾古稀却要亲诉儿子,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这何尝不是天底下一大悲哀!(阐释孝道,不忘回归材料,可见,作者的材料意识不弱。双重否定,“否”出了深刻,写出了力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句虽熟,但精准。)本来关爱老幼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却连亲生父亲都不愿赡养。(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议论材料,直逼“孝道”的脆弱。)《陈情表》中李密放弃仕途只为照顾祖母,古代官员丁忧时要守丧两年,无丝竹之欢,无酒肉之乐。(古代的事例是一面镜子,从历史材料中找寻今天的答案。)在道德上,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在法律上,孝顺父母

是公民义务。(视角独特,分析很有层次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解读孝顺。)一个人对父母的态度便可得知此人品质优劣,行为是否得当,是衡量人的一大标准。(拓展适度,延伸合理,把“孝顺父母”一事置于人品的环境下反思,可见,作者收敛自如。)

是本分,更是责任!(单独成段,真醒目,显重要,对前段的概括。这是考场作文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

靠法律维持的亲情是何等悲哀!(置于段首,不忘点题,点题何等重要。)自幼便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应当深谙父母之伟大。出自感恩,出自深爱,我们都应善待父母。而儿子小聂知错悔改,只因自己被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基本生活受影响。(为法律的登场做好铺垫。)法律的存在着实保证了老人的生活水平和应有的赡养费,但又反映出无人负责、子女弃养的悲哀现实。(如何改变现实困境呢?一是完善法律制度。不过,鄙以为,阐述较为单薄。)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社会更应加强道德教育,深化‚孝道‛的重要性,使每个人都尊重、爱惜自己的父母。(二是加强道德教育,很有针对性的措施。不过,亦犯同样的错误,阐述不够详细,缺乏深度。)切勿失去父母才悟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令人诧异的是,引用的形式多样,这种修饰性引用值得效仿。)

同时,社会与政府也应有完善的扶持制度。(三是完善扶持制度,不过,一言无法以敝之。)消息称,小聂需借钱支付赡养费,或许小聂自身经济亦出现困难。但无论如何,主次有序,小聂的行为都应遭舆论的谴责,理受法律的惩罚。生活再困难也不应忘父母当初抚养

的恩情和付出。(客观地指出小聂的经济困难,反映作者议论较为全面,体现辩证思维。不过,一个“无论如何”,将再次强调自己观点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对个人而言,孝既是本分,更是责任;对国家而言,孝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若人人不得善终,则社会会大乱,又何谈国富民强。(对“孝”的议论,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有了更为丰富的思考。“若”体现出假设思维,进一步强调“孝”的可贵。)我们是父母所生,父母花尽一切心血将我们抚养成人,我们上学、毕业、工作、生子,重复着当年父母走过的路,切勿只顾向前奔跑,记得回头看看那弯曲的脊背与缓慢的步伐,像多年前一般他们照料我们那么仔细去照顾年迈的父母。(语句有点诗意,但句子过长,语意有点啰嗦。考场作文不应冗长,应以短句为主。这是考场作文获胜的“一大秘诀”。)

总评: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获得高分,实属“货真价实”。全文立意非凡,思路清晰,语言有味道。文章中心明确,立意别致,善于挖掘材料的要义,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观点,避免了凡俗的令人疲倦的观点。全文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释孝顺父母是责任,第二部分提出如何解决孝道困境,只是这部分的阐释不够到位,欠深度。文章引用多处,且形式多样,反问句增强语势。

4.养老问题的出口在哪里?

(题目疑问,设置悬念;点出“养老问题”,便知立意之深刻)

乌鸦尚懂反哺,而聂老汉与其子小聂却为了赡养费而对簿公堂,(用乌鸦反哺的例子与聂老汉父子的事件对比开头,给人以情感的冲击。)抛开任性和道德不谈(大家基本都在谈“任性”与“道德”,可作者却说不谈,由此窥见其立意之高,之深。),这一尴尬的案例恰恰反映了当今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养老难。(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观点。)

聂老汉早已步入古稀之年,本应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无奈却收不到外出打工的儿子的赡养费,迫于生活困难,只好到法院申请

强制执行赡养费支付。这一案例从表面上看似可以归咎于小聂不孝顺,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娓娓道来,不急不慢地陈述事件,以反问收束,引发大家的思考,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众所周知,公民到了一定年龄是可以收养老金的,虽说养老金不多,但也足以让聂老汉维持正常的生计,可为什么还是会到了向法院寻求帮助的地步呢?是社保没有买还是养老金没有准时发放呢?抑或是养老金确实不够用呢?(用一连串的疑问把问题“剖”干净,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准备为自己的观点着色。)一切皆有可能,毕竟老年人年级大了病痛也多,养老金确实有可能支撑不了什么病痛,正如老人家常说的那样:‚年纪大了,没病没痛还好,一病了,那一点养老金买醋都不酸。‛(“买醋都不酸”,原为“买糖不甜,买醋不酸”,意思是干什么都不行。此处使用较贴切,但此语并非熟语,非大众所熟知,似有不妥。)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十一五、十二五下来都没有解决掉养老难这个问题呢?(进一步提出疑问,步步深入,为下文的展开论述张本。)

养老难主要体现在养老金难,那养老金为什么会难呢?着眼于当今中国的国情,人口众多,但能工作的人所占比例却不多,早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GDP再高也支撑不了每年的养老金支出的狂涨。从一方面看,经济手段似乎是解决养老难问题的一剂良药,但从另一个方面看,经济水平的提高只是治标不治本,为何呢?经济再发达,养老金还是不能实实在在地到老人手中,又怎能解决养老问题呢?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美的问题。从根本抓起,健全和完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是首要大事,发展经济是解决养

老难问题的切实手段。其实,养老难问题不仅中国有,甚至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有,我们要做的是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出台合理有效的养老保障政策,让养老不再难。(泛政治化,没有围绕聂老汉父子因赡养费问题诉诸于法院事件展开论述,将问题延伸出去,却没有及时地收回来。) 我们再回到聂老汉这一案例的本身,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在被录入‚失信被执行人‛,走投无路后才支付了赡养费,这的的确确反映了某些公民责任感的缺失、道德的沦丧,(欲“立”先“破”。肯定一般人的观点,是为了破除其中的不足,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可外出打工多年,到最后只能借钱来支付赡养费又反映了什么?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唯有使子女拥有赡养父母的能力才是解决养老难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当然了培养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去赡养孝顺父母是前提。要使子女即公民有赡养的能力,中国必须要发展经济。(本段给出“发展经济”的建议似乎和第四段“经济水平的提高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观点相左)

解决养老难问题出口不在哪儿,就在于六个字:制度、经济、意识,而这有赖于全体公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唯有此,社会才会少几个甚至没有‚聂老汉‛。(总结全文,回应题目,将聂老汉个体事件上升为群体问题,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思想深刻,引发深思。)

总评:本篇作文以思想深刻见长,作者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由个体事件上升到群体问题。聂老汉父子因赡养费问题对簿公堂事件,作者没有单纯地批评聂老汉抑或是儿子小聂,而是把问题上升到“养老难”的社会层面上,既对聂老汉的行为表示理解,也对儿子小聂无法支付赡养费表示同情。作者善于用一般疑问、反问、设问等形式来牵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引发读者去思考。但文章也存在一些瑕疵,论述偏政治化,将材料问题延伸出去之后,却忘记了及时收回来。

5.为聂老汉的勇敢点赞

(题目直接点明观点,简洁明了。如果题目能够给读者带来“眼前一亮”之感则更好,显然,此题目有些普通。)

道德是寂静的,从来不喧嚣的,当整个社会静下来时,我们就会被道德所引领,而不是被道德而绑架。(开头句富含哲理意味,小作者从对“道德”的认识开头,引人入胜。)然而当小人变得伶牙俐齿,君子变得磕磕巴巴的时候,道德就已经处在最危险的边缘。这时就需要法律来扶道德一把。(开头段彰显出小作者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小人变得伶牙俐齿,君子变得磕磕巴巴”的对比叙述,形象生动。)

一纸状告告到了法院,小聂不得已支付了赡养费,聂老汉因此运用法律得到了赡养费。(引入作文题目材料,简明扼要。)面对聂老汉如此勇敢维护自己权益的行为,我怎能不表示叹服与尊敬?而如今社会所稀缺的,正是像聂老汉一样勇敢的人。(正式提出观点。运用反问句表达出小作者感情倾向,看似简单,却非常有力,值得学习。)

聂老汉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白纸黑字的证明,子女有工作能力后有义务赡养父母,应给予精神上、金钱上的帮助,而聂老汉年逾古稀了,生活十分困难,却连续半年没有收到儿子的赡养费了。迫不得已,聂老汉踏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提出第一个分论点,分析合理得当。聂老汉状告儿子实属无奈之举,令人信服。)这一步,是维护自已权益的正当行为。聂老汉的意识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许多人的观念,他懂得为自己应享受的利益而去争取,实属不易。(进一步分析,从聂老汉状告儿子的行为上升到聂老汉的维权意识,提升了高度。文字紧扣题目“为聂老汉点赞”。)

聂老汉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事情一经报道后,许多网友把“大义灭亲”的称号加在了聂老汉的头上,大多带着不理解与不支持,甚至愤怒。然而,这些网友的言论与思想,打了法律响亮的一巴掌。(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并上升到“法律的尊严”,增加了文章的深度。运用比喻修辞,化抽象为具体。“言论与思想”如“巴掌”,增加力感,明确表态。)自诞生以来,法律就带着公正大义,人人平等的光环。这些光环从未退去,只是未曾照耀到每一个人。而聂老汉却将此举奉为硅皋,并发扬光大,他维护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还有法律的尊严。(比喻论证为文章添彩。“奉为硅皋”应为“奉为圭臬”。“却”字有转折之意,不合语境,宜删去。“他维护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还有法律的尊严。”一句似不甚连贯,删改为“让法律放射出更加强烈而庄重的尊严之光,并能够照射到每一个角落的人。”另外,此段说理较为单薄。)

聂老汉维护的是社会的风气。老实说,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上来说,赡养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纵容那些脱离道德无视法律的人,如小聂,那社会的风气该多么污浊?(说理联系社会实际,反问有力。)聂老汉以微薄的一己之力,为社会扫清了一些脏东西,确实是值得称赞的。(对聂老汉维护社会风气的说理较简单。)

反观如今社会其他人,有多少人还深陷在胆怯、亲情的泥潭里抽不出身?底层工人不敢状告拖欠工资的黑心老板,服务员不敢状告对自己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的大老粗,弱势儿童不敢告状索要钱财校园暴力的小霸王等等现象,层出不穷。他的无知与胆怯,断送了他们幸福的权利。(联系社会,用排比句进行反面论证,与前面的正面论述构成正反对比,思路清晰,结构安排合理。罗列社会现实材料简洁自然,用词生动。结句有力。反面材料中的“无知与胆怯”与聂老汉的“勇敢”照应,他们“断送了幸福的权利”与聂老汉“维权成功”照应。可以看出,小作者煞费苦心,遣词造句紧扣题目。)

林清玄曾说:不只春风会舞动树叶,一片树叶也会鼓动春风,带来整个春天。聂老汉的法律意识与无畏精神为整个社会做了个好榜样,让我们为他的勇敢点赞。(结尾引用名言,升华主题。考生凭记忆转述,林清玄原句为“把全身心倾注于迎面而来的每一刻,终有一天会发现,不只春风会吹抚树叶,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带来全部的春天,春风与树叶是同时存在的。”小作者引用的目的是强调那一片“树叶”的作用,聂老汉就是那片“摇动春风”的树叶,隐喻意味深远。结句有意照应题目,有些简单,牵强而无味。)

总评:本篇作文为考生优秀作文。本文最大亮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采用并列分论点的形式,逐层深入地论证了聂老汉“勇敢”的维权行为的价值。其次,小作者较强的语言把控能力也值得称道,论证中讲究运用修辞及遣词技术,语言简明扼要。但模式化的结构,简洁的语言也造成了分析不够深入的遗憾。再次,文中小作者时时联系论点的意识,值得写作能力较弱的同学学习。

6.法律难承亲情

(题目简明扼要,非常精炼,让读者一眼看上去就能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聂老汉把“不孝”儿子小聂告上法院,法院强制执行,通过信用制度使小聂“主动”支付了赡养费。这固然大快人心,通过法律制裁了与传统文化主流相违的“不孝子弟”。

但我不禁思索,法律能否承载亲情?法院这一行为是否得当?(本段话简要叙述材料的内容,“主动”一词加上了双引号,意味深长。但前两段似乎不宜分段。)

法律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规矩,也是一个人道德标准的最低限度,而亲情是基于血缘或“养育之恩”的感情,无需法律规定,是人从内心自发的情感。(简要阐述法律与亲情的定义,但又不是照搬教科书,而是根据文章需要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用法律规定亲情,那么亲

情便不再是亲情,而成了冰冷的条文与规则,这样便缺失了温暖与人性。亲情是人类的情感,用法律来约定就像成了一条程序,人就好比成了机器人,没有了情感,薄薄的法律似乎难以承担亲情的重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阐述亲情与法律的关系,论述过程中不忘回扣题目,考生的思维能力过硬。)

当然,面对那些缺乏亲情、“不孝”的人,人们会感到愤怒,但强制要求人们要孝顺,我认为有失妥当。(亮明自己的价值态度。)因为儿女其实并没有义务去“孝顺”,法律往往规定的是在双方都达成共识下的规则,如交易、贷款、交通、刑事等等,但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面其实并没有与之先商量好,正如胡适先生说:“若子女高兴,我便心安理得;若子女难过,我便心有愧疚”,(引用胡适先生书信里的话,运用恰当,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如果父母令子女痛苦难过,子女为何还要“以德报怨”呢?这或许多有些偏激,但子女的确没有义务尽这份长久被视为“义务”的孝道。(从新颖的角度切入亲情与法律的关系,体现出考生非凡的思考能力。)

再看这件事本身,法院把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使小聂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不赡养父母无可厚非,不代表一个人的信用或者道德低下败坏,通过这种方式强制人们尽孝,难免让人心有不服,且这样强制的变了味的赡养会与负面情感挂钩,形成恶性循环,更加与本意南辕北辙。(论证环环相扣。先辨析赡养父母与“失信被执行人”之间的区别,然后论证法律与亲情的关系。作者的语言精练,不拖泥带水,体现了良好的语言功底。)再看一个细节,小聂外出打工,最后赡养费都是借钱交上的,说明小聂自己也很贫穷,可以说他的

生活也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尽孝,实在有失人情,不够得当。

当然不止有失人情,法院为何会要求一个自身难保的人赡养父亲?这种赡养费真的应该由子女出吗?

中国的养老问题连最基本的保障都做不到,这份本该由国家出的赡养费现在却摊在子女头上,大概有失公平,老人的生活问题应该由国家解决,而不是通过法律强制子女“尽孝”。(思考更加深入,从法律与亲情的关系深入到社会保障的问题,思路清晰。)

在我看来,法律难承亲情,对父母的孝顺要发自内心才细腻真实。(紧扣题目,总结观点,皆为有力。不过略显单薄。)

总评:本文确实是一篇上等作文。考生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核心话题,即亲情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然后亮明观点,围绕话题与观点展开论述。值得称道的是,考生的思路特别清晰,论证环环相扣,体现了考生高超的思维能力。从议论语言上讲,全文的语言干净利落,阐释性语言、描述性语言、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都非常符合语言规范,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中等作文(5篇)

1.亲情不应被遗忘

人生在世,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亲人是最重要的。(从材料中提取出“感恩”话题有点偏。)血浓之亲,不应因为千山万水的阻隔而断掉,更不应因为长大而忘却,亲情是我们最不应该遗忘的情感。(呼应题目,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古至今,踏着前人的步伐,我们不难发现孝是古代最重要的标记,是古人最高的品质,它要求人们要孝敬父母长辈,遵循长辈

的教诲。而材料中的小聂完全违背了‚孝‛的定义,他长大了,外出工作了,有能力养活自己了,却忘记了家中老爹年逾古稀,失去了工作的能力,生活困难。对比之下,小聂真是不孝。既没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更失去了道德的基本,遗忘了亲情。(此处用关联词“既„„,更„„”不当。)小聂甚至在法院强制执行下,一度不以为意,直到他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才到法院承认错误,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这些都卑劣的行为,有违于‚孝‛的传统。 亲情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即便没有法律的要求,也应如此。古有‚孟母三迁‛为儿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今有母亲为救儿子,疯狂减重只为除去肝炎救治儿子,也有‚卧冰求鲤‛的典故,(古今例子顺序混乱)它们告诉我们亲情是相互间形成的,是不计代价的。聂老汉用他青壮之年抚养小聂却换来了古稀之年的被遗忘,对于聂老汉来讲,是悲哀的,所以他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是不可厚非,是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挽回那段与儿子之间逝去的亲情的一种方式。(用法律来换回亲情,说法别扭,令人费解。)

然而,在小聂与聂老汉之间之所以亲情被遗忘,缺少沟通是主要的原因。外出打工的小聂,在外半年,连续不支付赡养费,却没向父亲请求或沟通,他并不清楚家里的环境。而对于聂老汉也不清楚儿子小聂在外打工的状况是否稳定,这也导致小聂最后只能借钱支付赡养费,它们之间缺少沟通,也因此不清楚相互的情况,最终导致亲情日渐淡忘。(“它们之间缺少沟通”主观色彩较浓,是个站不住脚的论证。)所以,亲情需要沟通,需要维系,这样,亲情才能成为双

方的情感。亲情不应该被遗忘,我们应多与父母交流,了解它们的日常,也让他们了解我们,所以,我们要常回家看看。(将小聂和聂老汉之间矛盾的原因归结为沟通,是对材料的主观阐发,属于偏题。)

亲情的温度,可暖三月的天,让大地充满温情。所以,温暖的亲情不应被遗忘。(结尾较草率,没有结合材料来总结全文。)

总评:文章基本能够结合材料展开论述,能够围绕材料的核心事件—聂老汉父子因赡养费问题对簿公堂—进行阐发和论述,观点明确,但却没有很好地理解材料的内涵,“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说明前面有赡养,“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说明小聂无力支付赡养费。因此将他们矛盾的原因归结为缺乏沟通,是审题上出现了偏差,没有综合理解材料的含意。

2.莫让强制执行而伤了亲情

(标题直接亮出中心,值得点赞。但是,仔细推敲,存在着逻辑问题,难道强制执行不会伤亲情吗?)

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而被聂老在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沟通无效后,强制手段下,小聂借钱支付了赡养费。有人说:‚聂老汉不应‘逼’自己的儿子,应有更多的父子情义帮助小聂。‛有人认为年轻人打工不容易,赡养上升到法律层面,诚然不近情义。(开头回归材料,这已成为新材料作文的套路,关键是如何巧妙开头,如何先声夺人。在这点上,本文开头不够有冲击力。亮出他人的观点,有些遐想,令读者难以接受。不妨前面加“也许”,效果会好些。)在我看来,法院行为未必过火,也不必道德绑架了聂老。(点出自己的观点。看得出来,作者很适应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好一个“道德绑架”!期待下文对此能深度分析。) 诚然,是有许多年逾古稀,仍生活自理,甚至资助贫困学生的老人,但实属少数,不必因此而道德绑架聂老,以不近人情之名,

伤了一名老人的心。(陈述少数老人的做法,这有点脱离材料。材料中没有道德绑架聂老。)

依我之见,主要错误承担者,在小聂,更在社会。(若是错误在社会的话,小聂的行为似乎可以饶恕。究竟谁是错误承担者?与标题不大吻合。)是的,后辈在外打工实属不易,加之物价飞涨,生活更加紧迫,但聂老已年逾古稀,证明小聂已在外打工多年。(同情小聂的生活不易,这样看来,小聂没及时支付赡养费,可以理解。)若最后只能靠借钱支付有关赡养费,不禁让人唏嘘。浪费了大好青春,又伤了老人的心。(语言缺乏逻辑性,“浪费了大好青春”,败笔,废话。)亲情之最宝贵的东西,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一次次上演,为什么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去不愿尽一下孝心呢?也许,老人要的赡养费不必多,能够生活,足矣!(议论没有抓住关键点,不痛不痒)何必一拖再拖,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根据前后文内容,可以推断,本段应该写小聂承担责任的原因和措施,可是,却没有聚焦式阐释。)

更有,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老人有相应的医保,村委更有相应的补贴。政府更要求公民十几岁便开始交付社保,以保障老人么老有所。这是公民为社会,亦为自己所做的贡献。可现在聂老生活得不到保障,想来责任也并不全在小聂吧。(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村委会和政府,为小聂的错误解脱。与中心吻合度不高。)

国家实行这项制度,政府却没有把各项保障落到实处,那么是否应用‚相关部门‛‚相关官员‛钱去哪了!(语句表述不够明朗,不流畅。)法院强制执行使小聂支付赡养费时,表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但当应问责政府部门时,又有推脱。是否说明政府体系仍存在漏洞,这些‚苍蝇‛仍未打完。而让‚强制执行‛伤了亲情的背后的推动

力,恐怕是地区政府的‚苍蝇‛。(政府的行为与苍蝇有何相关性?比喻不合适。)

最后,无论是小聂还是政府,都不应为一己之利,伤了一名古稀老人的心,强制执行毕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小聂和政府都没有强制执行哦,怎么要承担这个责任呢?)若认为手段不当,则小聂应自觉承担赡养父母这个义务,甚至了解这更是一种权力。政府应把制度、保障落到实处,在公民为社会制度不断做出贡献的时候而心寒了大众。(没有紧扣标题中心,有草草结尾之嫌。)

总评:本文是一篇中等分数的考场作文。文章能扣住材料来议论,不偏不倚,材料意识较强。作者对材料的议论有自己的看法,也基本掌握了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路径。全文显露出来的弊端重重。标题的逻辑有问题,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主体部分没有紧扣中心“别伤亲情”来阐释,导致东拉西扯,中心不够凸显。语言表达不够爽朗,不大注重逻辑性。优秀的作文非常注重前后语言的整体性。建议重新写一遍,把语言表述提升一步。

3.百善“孝”为先

(题目简明,能扣住材料中小聂事件的主题,从题目中可见作者对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的行为是否定的,文章题目和全文中心句呼应一致,开门见山,“题”与“文”相应统一。)

①儿子小聂外出打工,把年逾古稀的聂老汉独自一人留在家中,生活困难,竟还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直到遭到惩罚后才愿意支付有关赡养费。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文章开篇,简洁地引用材料,作者用此写作方法紧紧地着眼于材料去思考文章的中心,是写作扣题的好方法。)

②‚孝‛一个字,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 。它不仅是个字,它后面所代表的是一种沉沉的(“沉沉的”改为“深沉的”)含意,一种为人最基本的道德。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缤纷多姿的世界,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激他们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吗?(作者从“我们”出发在段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我们”应该感激、赡养、孝敬父母,点明了孝道的重要性。从考场作文来说,本段末没有结合材料生发议论,是一大弱笔。在段末补上这样一句,效果顿现:而小聂不应该置年逾古稀、生活困难的老父亲不顾,而应尽自己赡养老父亲的义务。) ③古时,孝乃是大德,不孝乃是大罪。孝敬父母的人会受到他人的称赞与尊重,不孝的人却会受到他人的唾弃与鄙视,前者就像英雄传奇一样流芳百世,而后就如同卑鄙小人遗臭万年(尽孝义会得到称赞与尊重,不孝会受到唾弃与鄙视,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而上升到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用词程度过重了)。即使在现代,时代已变,科技发达,人们的思想己(把“己”改为“已”字)开放,但为人道德却没有变(把“但为人道德却没有变”改为“但为人应尽孝道的美德却没有变”更切合本文中心)。

④宋朝时,张景宪,甚有孝道,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用了本卷古文中张景宪的例子,这样的引用存在一定的争议,若有其他例子可用,一般不建议用本卷中现代文或古文中出现的例子);感动中国人物中的王仲才,母亲年迈无法行动,自己走到哪便把母亲背到哪,每天晚上都会用绳子把自己和母亲绑在一起,母亲晚上要方便时,便会拉动绳子将他唤醒。这些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最为传统的道德思想‚孝‛。(本段若能结合材料生发议论则举例和材料的结合度更好,在段末补上这样一句,效果顿现:古贤与当代的德士给小聂树立了一个个真实的榜样,值得小聂思考和学习。)

⑤孝敬赡养父母,他人会称赞你,你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后代会学习你的行为。当你老去时,你的后代也能传承你的思想道德,赡养你并孝敬你。孝敬父母不仅是回报父母,也是为了你自己。(本段深化了孝敬父母带来的积极影响)

⑥不孝敬父母的人会受到众人的批评,他人的鄙视,你的同事、朋友、上司,与你打交道的每一个人都会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人,并与你保持距离。因为你是一个不孝的人,一个连做人基本道德都没有的人。你不孝的行为会标记着你的一生。(本段从反面深化了不孝敬父母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上两段的不足是未能联系到小聂的行为来议论,若能结合小聂的行为来生发议论,则对中心的分析更鲜明和深刻。)

⑦小聂把年逾古稀的老人扔在家中无人照看(这句文字有主观臆测之感,题目中无写及聂老汉在家中无人照看,所以想象多了需谨慎。),这本就不孝,或因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这也许能够体谅,但虽然(虽然改为竟然表转折才正确)半年不支付赡养费,与法官沟通后仍不支付,直到受到惩罚才肯认错并支付赡养费。这是天大的不孝(小聂最后也知错能改,遵守法律了,说“这是天大的不孝”用词程度过重。)他的‚认错‛也许是被迫,但他不孝的行为却会影响他的一生。(紧扣材料,结合材料来议论,符合考场作文的特性,值得点赞。)

⑧百行‚孝‛为先,孝道是我们作为人,更是作为中华子女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道德。(文末以“百行孝为先”呼应题目和全文中心句,深化中心,使文中收束有力。)

总评:本文是一篇中等作文,写作上瑕瑜并存。从优点来看,本文审题能从“小聂”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小聂“不支付赡养费”是“不尽孝道”的行为,审题正确。其次,本文结构较为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简洁引用材料,提出全文中心: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作者观点明确;再从孝与不

孝的对比中写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最后回扣材料小聂的事件,突出作为子女,我们就应该赡养并孝敬父母。文章结构清晰,整体性好,阅读流畅。不足之处,一是第2、3、4段的段尾没有结合材料生发议论,使所用事例与材料的结合度低;二是某些用词句的程度语气过重,如“遗臭万年”“天大的不孝”等显得刻意夸张。

4.解开孝之枷锁

(题目运用比喻修辞,语言富有文化意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爱之敬之,孝之养之,天经地义。若无难处,岂会弃之?(四字句连用,给人简洁明了之感,也显示出考生超强的文字掌控力和深厚的文言功底。此种能力,非一日之功。)一纸状书,却将这条亲情的纽带割断,一条法律,却为孝顺带上了枷锁。孝顺之沉重,令人无法承受。(用对偶句式引用材料,语韵顺畅,语势强烈。)

还记得那时年幼,父亲伟岸如山。用坚定的臂膀,为他遮风挡雨,用厚实的肩膀,带他领略万千风光。今夕何者,父亲早已老去,那斑白的双鬓,浑浊的双眸,时刻在提醒着他父亲早已不是他的大山,他要做父亲的山了。(营造情景,有强烈感染力。对父亲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再次彰显小作者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斑白的双鬓”“浑浊的眼眸”,细节感人。)他为父亲撑起一片蓝天,但上帝却将他的蓝天搞得乌烟瘴气。求职处处碰壁,养活自己亦是难题,拿什么抚养他的父亲?想到父亲佝偻的身躯,他止不住的叹息,半年光景转瞬即逝,父亲在一日日的盼望中失望,而后绝望,最终一纸状书,彻底断送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儿子形象的描写也是惟妙惟肖,点出儿子的“赡养难处”。此段通过对父子的描写,既表现出父子情深,又写出父子矛盾的焦点。大篇幅对父爱的描写,旨在说明“孝”之应该;饱含同情地对儿子难处的描写,旨在说明儿子不是不赡养父亲,而是无能为力。文字有张力,吸引读者。)

独自一人在城市打拼,一次次跌入谷底,爬起,咬牙坚持,他说:“人生那么多陷阱,我已无数次坠入陷阱,草根贵在坚持,因为草根除了坚持,就真的一无所有了。”他想着,再等等,一定会衣锦还乡的。然而,父亲却只顾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赡养费,却没看见他在工地挥汗如雨的身影,受到法律传票的那日,寒风吹彻。(学以致用。让读者联想起课本中刘亮程散文《寒风吹彻》,增加了感染力。)身体冷,心更冷。他以为那个令他牵挂的父亲会始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闯下一片天……他所有的以为最终淹没于这个无情又残忍的社会。他,终于低下了头。(此段替儿子诉苦处。言外之意就是法律的判决虽然合理,但用法律解决父子矛盾是“无情而又残忍”。显然,考生是不赞成父亲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赡养问题。)

此后,他更是举步维艰: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他心灰意冷,四处借钱,还给他的父亲。是的,这是他父亲的。(强调身份,加强感情。)都说女儿是父亲上世的情人,但是他,该是父亲上世的债人,这一世,该要还债了吧!“爸,这是您的赡养费,放过我吧!我已被逼的无处安身了!”“哼,臭小子,眼里还有我这个老子?”父亲伸出颤抖的双手接过钱,却没发现转身处,那一颗晶莹的泪珠,悄悄滴在手背上,灼热的可怕,心,却如寒冰,再无半点温暖的气息。(此段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法律判决后的一个情景。此考生很擅长讲故事,情节生动,内容感人。特别是细节描写,极显功底。如“颤抖的双手”、“晶莹的泪珠”、“手背”,描写相当细致。小作者选用句式也很讲究,短句更能表现强烈的感情。显然,这个情景布局之目的仍是在批判法律的无情。“失落的亲情”不可用法律来维护,用何种方式?我们且看他娓娓道来。)

他走了……这副枷锁他背负的太久了!他已无法喘息。他想给父亲更好的,真的,他一直都想。可是……父亲“养儿防老”,没

错,只错在他没出息,没能力给父亲更好的。(再写儿子的难处,与

第三段内容有重复之嫌。)

依旧是一个人,一个洗得发白的背包,从此在人海里流浪,一颗干涸的心已泛不起半点波澜,没什么不同,却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或许他不会再在无助的夜晚牵挂那个可怜的父亲。(此段尾句点出儿子的最终的态度。因为法律的判决,让儿子生活更加困难,也让亲情彻底割裂。可知,小作者是不同意“父亲”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父子矛盾。)

不是不孝,是孝的枷锁太沉,他承受不来,(此处标点应为“。”)他说这世界不公,他没有机会,他怨这个国家不好,制度缺乏对老人的扶助,他只能将孝之枷锁束缚自己,从此在人海里流浪。心,已没有归属。(结尾回到题目“孝之枷锁”。可以看出,题目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解开孝之枷锁,最终“他(儿子)”并未解开枷锁,而是戴着枷锁淹没于茫茫人海。)

总评:本篇作文是一篇记叙文,这在以议论文为主的高三作文世界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小作者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描摹了父亲与儿子的生活图景。生动的故事,入微的细节,饱含情感的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从主题角度来讲,作者不赞成“父亲”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父子矛盾,因为“一条法律,却为孝顺带上了枷锁。”显然,小作者是站在儿子的立场。但在行文中,这种感情倾向似乎又不是十分明确,文章内容又有较多的重复,所以,本文的主题就显得不够突出,这是本文最大的硬伤,也是被评为中等作文的根本原因。

5.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题目用两个四字短语表达,语言简洁,鲜明醒目)

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制定法律法规来维持,人们的行为举止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虽然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法律却在人之

上,它对我们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因为法律不容忽视,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开篇从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论述了法律的作用,然后引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名言,用转折思维强调了“法律在人之上”的道理,然后亮出观点,回扣题目,思路清晰,论述有力。)

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错误思想导致法律被无情的践踏,但也因如此,法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与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的强制性和必要性。对法律加重了改革的步伐,(搭配不当,改“加重”为“加快”)形成了现如今如此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有些人却法律意识淡薄,不遵纪守法。

(本段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我国法律从被践踏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但人们的法律意识依然很单薄,为下文的论述张本。说明该生的认识境界较高。)

小聂是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儿子,他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倒也算了,他还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老人的费用,这种行为真是可耻,难道他不知道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儿子对父亲有赡养的义务吗?不知道也能够遵守法律吗?难道忘记了曾经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父亲吗?法律意识如此淡泊,最终会受到影响(改“影响”为“惩罚”)。他被法院纳入失信人名单之后,出行,工作都受到了阻碍,那时才明白了法律的严重性,才明白遵纪守法不是义务,是一种职责,才懂得履行法律的要求,自觉遵纪守法。或许小聂知错能改是件好事,但要经历教训后才醒悟实在不可取,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这毕竟是人人有责的事情。

(本段照应材料,对小聂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连续用三个反问句,批评小聂的做法既不合情理又不合法,然后再分析论述,回扣题目,论述较严密。“或许小聂知错能改是件好事,但要经历教训后才醒悟实在不可取”一句论述有力。)

社会上,不只有小聂一个人不懂遵纪守法,不自觉遵守法律,不把遵守法律作为自己职责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发生那么多悲惨的交通事故,有那么多空巢老人,有那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呢?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真是难以理解这样的人类。见过那么多因闯红灯乱穿马路而命丧黄泉的悲剧,仍然有那么多人在做,明知道吸毒事件犯法的事情仍然有人去做;不能酒驾仍然有那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到最后不仅伤害的是自己,还连累了其他的人。其实,遵纪守法并不难,只要心系于法,心存于法,把遵纪守法当做首要的责任,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不仅能避免违法带来的麻烦,还能共同创建法治社会,何乐而不为?

(本段由作文材料中小聂的不守法行为拓展开来,联想到社会上那些司空见惯的违法行为产生的害人害己的严重后果,从反面论述了守法的重要性,最后回扣中心,论述遵纪守法不仅利人利己,还能有利于共同创建法治社会,论述较深入。美中不足的是,在列举一系列“明知故犯”的不法行为后,缺乏必要的分析,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心理原因,再回到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自觉这一主题上。)

遵纪守法,人人有责。法律莫轻视,心系法律中。

(收束全文,照应题目,回扣观点,语言简洁。若将语序调整为“法律莫轻视,心系法律中。遵纪守法,人人有责”,表达效果更好。)

总评:作为考场作文,本文有不少可取之处。一是题目简洁,开宗明义,观点鲜明;二是思维较灵活,引用、联想、转折、反问等思维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论述的内涵,并使论述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三是紧扣论点,恰当点题,使论证结构严密。当然,本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在语言表达的力度上、论述的深度上还存在不足。在二类偏上给分。

低分作文(5篇)

接下页,请看下面的图片,稍等一下,点击图片可放大。

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yuekan (转载保留)

作文八:《“百善孝为先”》600字

百善孝为先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後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如孝後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後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作文九:《百善孝为先2》500字

百善孝为先

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有班规。在家里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课时我没有做到这两点。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洗漱完了,我没有什么事情做,就打开了电视,电视正在播放变形计,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弟弟正在山上砍柴,姐姐一不小心从山坡上滑了下去,弟弟不知道怎么办,大声的哭了起来。 姐姐被一个石头给碰到了,头上正在流血,但是姐姐还是勇敢的站起来,爬到山坡上把弟弟给背了下来,手上还提着一捆柴,一直向她的家走去,回到家里的时候,姐姐已经累的喘不过气了,但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原来她的家里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的奶奶残疾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归她一个人,她的爸爸妈妈出门打工去了,一年很少回来一次,一年寄回来的钱除了补贴家用,剩下的已经没有多少了,连给奶奶看病的钱都没有。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已经流下来了,这使我想到我在家里被当着神一样供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不做。有时候,还跟奶奶顶嘴,我真是太不该了。

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她还那么的懂事,我爸爸妈妈都在家,我还那么不懂事,真是太不该了。我应该向她学习孝顺爸妈,家里力所能及的事帮着妈妈做。

古人不是常说:“百善孝为先”,在家一定要做一个孝顺

父母的孩子!孝敬长辈的孩子!

六年级朱媛媛

作文十:《百善孝为先(1.19)》1600字

百善孝为先

中共泰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戴仁泉

孝是人的天性之一。“孝”字的写法体现了人们对孝的感性认识:“老”在上面,“子”在下方,传神地表达了做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关爱父母、侍奉父母的思想。一个“孝”字,浸透着浓浓的人间亲情,闪耀着炫目的人性光芒。

为什么说孝是人的天性?首先,孝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天性,就像初生婴儿对母亲胸膛的依恋。乌鸦尚知反哺、羔羊尚且跪乳……动物如此,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孝敬生养我们的父母不更是顺乎天理的德行吗?其次,孝是不掺杂功利的。孝,作为一种高尚的感情,是纯粹的,不图回报的,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不掺杂一丝功利色彩。再次,孝是不能等待的。孝,应该是日常真情的流露,而不是难以兑现的承诺。有人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想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再侍奉堂前,殊不知,人生短暂,年迈的亲人能安然等候尽孝的子女?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意思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懂得孝,才能有爱人之心,

这就是“仁”;只有懂得孝,才会产生感恩之心,才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嫉恶如仇,由此产生正义的情感,这就是“义”;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才会有礼而不轻慢,这就是“礼”;有了感恩之心,才会用心做事,开启智慧之门,这就是“智”;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时才会诚恳守信,这就是“信”。由此可见,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孝心而来的。

泰兴作为教育之乡,自古以来崇文重德,行孝之风盛行,善行义举薪火相传。以“孝”闻名的,有宋朝的顾孝子和当代的何新梅。顾孝子,名顾昕,宋初永丰里(现今黄桥)人,也是我们泰兴历史上载入国史的第一人。顾昕十岁时,父亲战死疆场。母亲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小顾昕从此担负起了照料母亲的责任,五十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怠慢。母亲年老后双目失眠,顾昕伤心欲绝,整天以泪洗面,并刺血写佛经,祈祷老天爷保佑。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母亲的眼睛竟奇迹般地复明了,一直活到九十多岁,无疾而终。顾孝子的孝行感天动地,明成祖朱棣曾专门为其赋诗两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鸡鸣冠带谒慈帏,所欲遵承志不违。五十余年如一日,油然孝敬世间稀。”从此,顾孝子和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一样名垂青史。

何新梅是泰兴市古溪镇西雁岭村人,从10多年前嫁到朱其兵家那天起,就承担起照顾瘫痪1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的重任,端茶送水、拉屎拉尿,样样细心周到。为了维持生计,又不让老人受委屈,每年春节一过,夫妇俩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外婆后,就背着瘫妈外出打工。打工期间,他们总是先安顿好老人,再去上班。下班回家后,不管多么疲劳,何新梅都坚持陪婆婆聊天,推她出去散心,做一些她爱吃的饭菜。何新梅的孝心善行在泰兴传为美谈,2010年,她被评为泰州市“新人新事”。

孝是永恒的话题。顾孝子和何新梅的孝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当今社会我们如何行孝?我觉得要做到“三心”。孝子事亲,当存恭敬心。心存恭敬,就是心中要敬老,言行要恭谦,要理解尊重父母的意愿,安排好老人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到位,对于一部分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来说,养儿防老就像积谷防饥。父母丧失了劳动能力,做子女的更要关爱。不管穷富,只要是尽了心,尽了力,就是最大的孝。孝子事亲,当让父母生欢喜心。让父母生欢喜心,就要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生活中多陪陪老人,让他们开心;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让他们舒心;在社会上遵纪守法,让他们放心。孝子事亲,久病床前显真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究其原因,不外乎“嫌烦”和“怕花钱”两

条原因。素不知病榻上的长辈,哪怕喝上一口儿女递上来的热水,也是莫大的欣慰!

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孝道文化更要作为一种风尚来传承弘扬。欣闻泰兴市南街小学将“孝”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来研究,作为“一校一品”的品牌来打造,并已经有所收获,于是写下这些感悟,期待并呼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知孝义、举孝行、做孝子,为文明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谱写一篇篇“孝”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