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物理教案 > 关于创新议论文800字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3300字]

关于创新议论文800字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3300字]

时间:2019-10-13 09:24:4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创新的议论文》3300字

篇一: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50字_我们需要创新

德国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的确,一个人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必须需要创新。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900年,着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阻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即普朗克公式。他阻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随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看完这则故事,我懂得了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在学习上,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新的知识,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思考,不断创新。现在,我也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枯涸的心灵;创新是燃烧的火把,照亮未来的路!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精彩。

篇二:关于创新的议论文450字_创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创新,同样,创新来源于生活。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今天我就在电视上看见了一篇报道。英国的一个城市的某个车站,每天的进出人次在25万左右。环保局的人们就突发奇想,想利用车站的人体发热来给车站旁边的办公楼取暖。这个想法得到了证实,环保局的人们就利用人体供暖来使水沸腾,然后使沸腾的水贯穿整个办公楼,这样整个办公楼就非常暖和了。

这篇报道就是一个创新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在三亚亲眼所见的。

三亚的海棠湾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三亚市新开发出来的地方。瞧吧!海棠湾的公路上的路灯,每一个电灯杆上都有一个太阳能板和风车,利用三亚的太阳光和海风来发电。爸爸告诉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话,地下就不用铺电线了,能节省许多的能源。而且,在电灯杆里有一个蓄电池,能储存电量。如果蓄电池满了还可以换电池,可方便了。虽然现在还只有海棠湾利用太用能和风能发电,但是以后三亚都会利用阳光和海风来发电了。

看吧,创新总是喜欢藏在生活中,让你去寻找它。

篇三:关于创新的议论文450字_谈创新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成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

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这样,我们才能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的国家才不断进步!

篇四:关于创新的议论文1000字_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着《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篇五:关于创新的议论文1200字_勇于创新

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有了创新精神,那么就有了前进的希望。小鸟飞行需要翅膀,世界要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就是进步的翅膀。

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这是我读的一篇短文的大致内容。读后,我获得了不小的启示。试想,如若不是小鳄鱼勇于尝试,寻求另一条生路,那它也难逃丧生池塘的厄运;而其它的鳄鱼,如果它们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那么它们又怎会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结局!由此可见,勇于尝试的精神多么重要!

纵观古今,凡有成者,他们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竟不屈不饶地进行了8000多次尝试。试验

作文二:《关于创新的议论文》900字

生命因创新而轻舞飞扬

当今社会,缺乏创新者总是会被时代遗忘,善于创新的人总是被尊以高位。年轻的牙膏厂经理只将牙膏口扩大一毫米,便让销售业绩大大增加这样的人谁会不赞叹羡慕呢?但是,赞叹中的人,只要将传统思维抛到一边,或许,就可以让生命轻舞飞扬。

创新始于观察。在早期,笔与墨水是分开的。人们写字时,便把笔伸到墨水中,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但谁也没有在意。后来,一个机灵鬼发现了这种问题,便将二者融合为一体,这样,自来水笔就诞生了。为何以前人们都没有发现呢?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命的关注与审视,也就缺少了细心观察的眼睛。观察是创新时必不可少的品质,而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就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创新机会。如果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就是缺乏创新力的表现,他们便会与创新之神失之交臂,他们也就丧失了铸就绚烂人生的机会。

创新需要积极的心态。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画家。然而面对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改进作品风格。相传齐白石曾五易画风。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心态,不屑于作画,所以晚年的绘画就更加行云流水,而被世人所尊重。但如果他成功后自满于曾经的辉煌,只在原来的风格中打转,很难想象齐白石日后的成就。如果你消极对待生活还奢求创新,对不起,创新的位置只能留给别人。它只属于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用创新的力量填充生命的蓝图。

创新也需要继承。有人就问了,继承前人的经验不就没有自己的创新了吗?不,陈东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虽然有着武汉大学的文凭和创业经历,但1996年当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时,还只是一个“学生”。但是,他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保险集团,所有见闻都被他带了回来。率先继承让他站在了保险业的制高点上,而他率先创新的经营模式也使之闻名于中国。当今世界的很多人违背规律,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并标榜为创新,结果磕得头破血流。继承说白了就是借鉴,就是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为自己的创新铺平道路。借鉴是量,创新是质,一定量的积累,最终量变必将引起质变。继承不过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创新。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断去随意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在别人的正确引导下创新才显得更有意义。

永葆一颗向往创新的心,细心观察,保持心态,善于继承,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因创新而轻舞飞扬。

作文三:《关于雅思写作考试议论文题目的审题》2000字

智 课 网 雅 思 备 考 资 料

关于雅思写作考试议论文题目的审题

对雅思议论文(俗称大作文)题目的理解,以确定其后的写作切入点及论述展开方向的思维过程称为审题。这个问题看似容易,以为只要题目中没有生词,能读懂(这里是指表层意义上的“读懂”,而非真正的读懂),就不成为问题了。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这是一开始就决定性的一步,这步一走偏,整篇文章的论述方向就偏歪,即跑题了。审题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视而不见,凭想当然

不少同学对题目没仔细读清楚,看漏了或者虽然看到但没注意一些关键的字眼,而这些字眼往往是决定了文章的论述方向的。考生在没考虑到这些字词所规定的条件情况下,靠想当然的按自己的一套下笔洋洋洒洒写下去,结果自然是离题了。

例如:

Air transport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export types of fruits andvegetables to countries where they cannot be grown or are outof season. Some people say it is a good thing, but other peoplethink it can’t be justified.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opinion.

许多同学没有扣住Air transport来议论,只是泛泛地说增加出口(水果蔬菜)可带来的益处,如创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GDP云云。题目说明了是Air transport,那就应该重点从空运被日益用来出口水果蔬菜的好处来论述,比如速度快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保鲜程度,减少了腐烂变质的损耗,让商品的质量更有保障,更好地满足了进口国消费者的需求;另外,空运的运输订单增多了,也促进了航空业的兴旺发展等等,这是赞同方的主要理由。而反对方的主要依据是空运使运输成本大大升高,导致在当地的零售价会上升,这样反而抑制了销量;此外,空运航班增多,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据估算,从新西兰空运水果去英国,每运送一公斤,就要向大气排放约相当于5公斤的温室气体。像这样按照题目所规定的条件和情况去论述,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由此可见,要认真审读题目,特别注意那些关键词,才能找对思路,针对性地答好题目。

二、对题目不理解,领会不了其要旨

有时学生们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读到了,且没有不懂的单词,但就是领会不了题目的意思,或者把题目理解错了,写下来自然是要偏题的。其原因往往是没有把题目中各部分的关系整体地去想一想,缺乏用常识、事理以及逻辑去分析理解题目的习惯。

例如:Nowadays,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are causingenvironmental problems. Many people think that we should livea simpler life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can solveenvironmental problems.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opinion.

许多同学对这道题不知从何入手,分析题目给出的两种观点的时候,绕来绕去半天,说不到点子上。问题出在他们看不到该两种观点跟题目举出的现象technology developments are cau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之间的逻辑联系。科技发展正在引起环境问题,许多人认为我们应该过简朴些的生活,对于前面的这种现象,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应该过简朴些的生活”来作为对策呢?而后一种观点又是怎样构成了对这种观点的分歧的呢?针对前一观点为什么他们说科技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呢?许多同学就是在这几个关键点上领会不了题目的意思,不知怎样下手去写或者云里雾里的说半天。

科技发展正在引起环境问题,而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对舒适方便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因此人们自然就从釜底抽薪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甘愿过简朴些的生活,降低对现代物质生活的追求,这样就能放慢甚至抑止科技的发展,从而缓解环境问题。这是前一种观点的依据。而后一种观点则持相反的态度,认为我们不应该放弃对物质文明的追求,不应该放慢科技发展的步伐,反而要加速,因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恰恰是科技的发展。其理由是:科技本身的性质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科技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科技本身就能解决它发展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已经正在被应用于解决这些问题了,如污水处理工程,废气净化工程,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废物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等,还有许多正在研发中的环保技术,新能

源新材料技术以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所以我们应该对科技发展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建设。

热门推荐:

作文四:《新课标文体创新38讲(十)关于议论文》27200字

2010-03-19 09:04:34|  分类: 作文辅导 |举报 |字号 订阅

写作38讲(十)关于议论文11-15讲

第十一讲  条分缕析话议论

1、确立中心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应遵循四个原则——准、深、稳、新。

“准”包括审题的准确性和文章思想的正确性。准确性是指能吃透题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差错地把握旨意;正确性是指观点要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含糊,符合马列主义原理和审美情趣。

“深”就是要能全面驾驭题目或材料,多角度剖析和思考,能透过现象触及到问题的实质,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意义。

“稳”是指要严格按照要求作文,不要过分“标新立异”,要平稳地把握材料的中心,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新”是指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能言人之未曾言,发人之未曾发,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如《诚信不可抛》、《科技与人文齐飞》、《移植的记忆,创新的杀手》、《坚强——我不朽的信念》等文题,均是鲜明、夺人眼目的好题目。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和富有个性,则是议论文拟题的更高要求。这类文题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如文章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拟题为《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令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感。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用多了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如一篇评论加入WTO后中国文化将怎么样的文章,其引语:“WTO之后,全球的文化随着雄厚的资本入境,迎接或抵抗着民族主义的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享受资本之中的快乐。”这段话虽简明,但失之简朴,如果稍加修饰,顿觉满目光华:“WTO之后,全球的文化携资本的凌厉之风而来,迎接或抵抗着不再具有史诗般英雄色彩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在资本之中快乐地舞蹈。”同是说理,修饰之后,用语虽繁,但神秀意满,令人赏心悦目,毫无枯燥之感。

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写出让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说理雄文、美文。

例文1: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在生活中,你是否提出过这样的疑问:我该相信谁的话呢?又是否问过自己:是相信别人重要,还是相信自己重要呢?实际上,相信别人与相信自己同样重要。我们既不同意固执、自傲,也不懦弱,毫无主见。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己对一个人的成功有重要作用。有的人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要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自己毫无主见,你生下来难道是为父母而活的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总有一天你要离开父母,走上社会,他们无法再告诉你该如何去做,所以你必须相信自己,把自己投入到社会中去锻炼,去摸索。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中体现真正的自我,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如果缺乏自信,你就无法体味人生的真谛,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那么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你就必然被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无用之人。像因为充满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杨利伟,作为一名飞行员,如果他对自己不够自信,怎么可能沉着地走入太空船,成为中国的“太空第一人”。因此,我们应当拥有自信,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但是仅仅是相信自己,也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相信别人,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路如此漫长,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不犯错误,总会遇到一些小挫折,小坎坷,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改正,那你就可以做到尽量完美,这个时候,光靠自信,那是远远不够的,就必须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样就能更好地克服重重困难。古语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唐太宗没有听取魏征的谏言,对自己进行批评,怎么可能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景象;如果达·芬奇没有听取他老师批评,怎么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画家……所以,我们也要注意相信别人,这样才能使自己永立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我们不但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所以,在记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同时,也请记住一句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评析: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篇采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论点: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接着紧承两个分论点: 相信自己对一个人的成功有重要作用。我们还应当相信别人,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最后再次强化论点:我们不但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结构严密,条理分明。文章所引用的杨利伟、唐太宗、达·芬奇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8、如何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例子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的。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 “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如“常立志与立长志”,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论述时,可以把“常立志”和“立长志”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阐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才能有所建树。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方法,如果一时想不到好的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即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何永康先生曾经说过:“在高考作文中,由于通篇字数有限,每一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大体阐述过程是:先用几句话点明小论点,然后再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接下去可联系实际,摆出事实,最后收拢。”这段话较具体地讲明了一个分论点的实施过程。

例文2: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人类与其它动物不同的一个地方是,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为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需要,感受彼此的心情,分享彼此的悲喜。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心声。这句话亦使廉颇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现代社会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老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不听自己的话,许多孩子也埋怨家长老是不理解自己,总是束缚着自己。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太少。有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不要分心,这不能算是关爱。真正的关爱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些家庭会每天腾出一些时间来,让一家人能够说出各自内心所想的和所希望的。父母仔细聆听儿女的心声,儿女默默记住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彼此的沟通。语言就像信鸽一样,把一方的心声传送到另一方,从而理解得以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令家长找到表达关爱的最佳方式,亦令孩子体恤家长,懂得该如何报答父母。彼此的语言交流,令沟通与理解的大门敞开。

语言上的交流如果不得当,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冯妇葬身火海的寓言,发人深省,如果语言表达准确,这种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因此,学好语言的表达,对沟通是大有裨益的,架好语言这座沟通的桥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彼此理解。

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变得顺畅;有了语言,沟通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评析:从内容上看,本文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展开议论,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语言是传递关爱与理解的信鸽”“语言上的交流如果不得当,就会造成沟通上的误解”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蔺相如、冯妇一个正例,一个反例,相互映衬,对比鲜明。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事例,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使感情显得真挚。从表达上看,本文符合议论文的表达要求,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思路,条分缕析,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从发展等级上看,本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称得上是一篇认识深刻的议论文。

第十二讲  议论文写作思路拓展

议论文写作思路拓展

议论文写作要有理有据。有理,就是观点正确,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是非观念。有据,就是有论据。观点正确,还往往不能让读者信服,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来,才有说服力。论据有的是理论规律,有的是客观事实。不论哪一种论据,要想做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必须注意下面几点:一要真实可靠,不论是叙述事实还是利用别人的话,都不能有半点出入;二要典型,也就是所用的论据最有说服力;三要新鲜,也就是别人没有用过的、新鲜的论据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印象深刻,说服力也就强。

当我们做到了以上所说的,如何拓展思路就成了议论文写作的关键问题。那么,怎么拓展思路呢?

一、横向拓展。学生写议论文,侧重议论的是“为什么”。那么,在中心论点前面冠以“为什么”后,就可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来思考,有那些理由可以用来回答这个“为什么”,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接着把每一方面的理由概括为一个陈述句使之成为分论点;再斟酌这些分论点,进行取舍、组合,使分论点之间形成平行、并列的关系。例如《外表美和内在美》一文的论述思路可以这样展开:

论点:要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

分论点:

1、我们要讲究服饰的美观大方,更要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

2、我们要说的漂亮,更要干得漂亮。

3、我们需要漂亮的文凭,更要有漂亮的水平。

4、产品需要好的包装,更需要信得过的质量。

分论点中,1、2、3、4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的中心论点。

二、纵向拓展。为了是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论述,一层一层更接近事理本质。例如《不能人云亦云》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为:

论点:不能人云亦云。

分论点:

1、人云亦云的表现。

2、人云亦云的危害。

3、人云亦云的本质、思想根源。

分论点中,1阐述表象,2分析危害,3提示本质,层层推进,论点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三、既论述重要性,又论述必要性。所谓论述重要性,就是论述正确的思想、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错误的思想、行为会导致坏的结果。所谓论述必要性,就是论述对中心论点来说“非这样不行”的理由。学生平时的写作中,“重要性”往往会论述到,因为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型”的,是显性的,马上会想到;而“必要性”却很少议及,因为它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非“直线型”的,是隐性的,不认真去思考就不易想到,因而成了不少学生论述中的“盲点”。如《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一文的论述思路可概括如下:

论点: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分论点: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常人更有失。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听忠告,利己又利人。

4、不听忠告,害己又害人。

5、有者改之,无则加勉。

分论点中,1、2论述必要性,3、4论述重要性,合起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分论点5论述“怎么样”的问题。

四、既从人们对论点所含事物的态度、做法及其结果方面论述,又从该事物具有的特点方面论述。例如《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一文的论述思路:

论点:要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

分论点:

1、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2、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3、珍惜青春年华,必有所成。

4、虚掷青春年华,必将抱恨终身。

5、珍惜青春年华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分论点中,1、2论述论点所含事物本身具有的特点,3、4论述人物对论点所含事物的态度、做法、结果。

学生作文中,仅涉及后者的居多,因而论述思路狭窄,力度不足。但若再能从“青春年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方面去论述,思路开阔了,说理充分了,论证的力度就大大增强了。

五、从反面设问拓展。即在正面论述之后,再从反面设想别人会提出什么理由来反驳自己的观点,接着批驳别人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清朝人洪亮吉《治平篇》的论述思路:

论点:治平日久,人口激增,此足虑也。

分论点:

1、生活每况愈下,入不敷出。

2、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

3、天地有法,君、相有法。

分论点中,1是正面论证观点;2、3是从反面设问(若能把闲置之地全开垦出来,把空屋都利用起来,人口激增之事不足虑;以为天地会用“水旱疾疫”抑制人口激增,统治者自有解决人口激增的多种办法),然后加以驳斥,从而得出“尽辟隙地”、“尽居闲廛”无济于事,天地无法,君、相无法的结论,也让人彻底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论述的思路拓宽了,论点也就更有说服力了。

六、从辩证角度拓展。有些题目,如《文凭与水平》、《模仿、借鉴、创造》等,都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它们往往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分析这些概念有些什么联系、什么矛盾,可能有哪些发展变化,如何促进它们的转化,就得从辨证角度展开论述。如《文凭与水平》一文的论述思路:

论点:既需要文凭更需要水平。

分论点:

1、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平。

2、在一般情况下,文凭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最简便、最直观的标准。

3、文凭并不能完全反映水平。

(1)    文凭相同,水平不一定相同;

(2)    水平是个变量;

(3)    有文凭不一定有水平;

(4)    没有高文凭不一定没有高水平。

4、有文凭而没有水平,日子难过。

分论点中,1、2论述“要有文凭”,3、4论述“更要有水平”。

七、材料分析示例

1、材料: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是怎么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他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其多余的边角去掉而已。在人生当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请以“雕塑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思维方法提示:

一)、从雕塑的内容方面入手(横向思维)

1)、雕塑健康的体魄

2)、雕塑渊博的学识

3)、雕塑高尚的品质

二)、从雕塑的方法方面入手(纵向思维)

1)、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要充满自信

3)、要持之以恒

4)、要尊重个性

例文3: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作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评语: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第十三讲  怎样写好论辩型和联想型议论文

1、怎样写好论辩型议论文

论辩型议论文的写作,是类似于“辩论大赛”的书面表达形式。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就是这种形式。这一类型的作文不同于批驳类的作文:批驳类的作文题,如鲁迅的《“友邦惊诧”论》,题目批驳的对象往往是错误的,理论上是站不住的;而论辩型的作文题,如前所举91年高考作文题,貌似对立的两个题目之间,并不存在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而是各有合理的成分,同时又都存在不足之处。

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题,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找准立论的角度。因为论辩型作文题双方都可以成立,都有合理性的因素,所以要使自己论述的一方站得住脚,就要分析自己所论述的一方存在哪些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最好对对方的论题也要加以分析。一般地说,一方合理的地方就是另一方不合理或不够合理的地方,反之亦然。如“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前者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外因能够促使人变化,而忽视内因这个根本的因素;后者正好相反,强调外部环境不一定能够促使人的变化,内因才是使人变化的根本因素。又如“酒好不怕巷子深”与“酒好也怕巷子深”,前者强调质量对于产品的重要性,后者强调“包装”“宣传”等外部因素对产品的促销作用。找准了自己论述一方合理性的因素,也就找到了正确的立论角度,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一点深入展开论证就行了。

(2)论证的观点要明确。前面讲到,这一类型的作文题双方都有合理的因素,都可能成立,有的同学写作时一时找不准立论的角度,或担心只论证一方丢弃另一方会给人以失之偏颇的感觉,在论证时,对自己阐述的观点既肯定,又否定,或对双方的观点都加以肯定或否定,“各打五十板”,并且都展开充分的论证。如作文题“名师出高徒”与 “名师未必出高徒”,针对前一个题目,有同学在论述时,先抓住良好的外部条件更能有利于人成材这个观点,大谈“名师出高徒”的正确性,并且列举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当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等人在名师的指点之下成材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应该说作者选择论证角度是正确的,所举事例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可惜的是文章写到一半,他又转而提出有没有名师只是一个外部条件,不是一个人能否成材决定性因素,“名师出高徒”未必正确。还有这样写到:“名师出高徒”与 “名师未必出高徒”两者各有各的道理,不能一概加以肯定或否定,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上面两篇习作的写法都是错误的。前一篇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既肯定又否定,态度前后矛盾,读者搞不清作者对自己所提的观点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后一篇观点就更加含糊,让读者更无法摸着头脑。观点含糊,态度骑墙,是论辩型作文的大忌,写作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3)要辩证地分析问题。针对论辩型议论文的特点,我们在论证时,既要做到观点明确,态度鲜明,也要注意对问题进行辩证地分析,避免只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谈问题,从而导致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对与自己相对一方的观点中的合理性因素也要加以顾及,不能完全否定。如“酒好也怕巷子深”一位是这样开头的: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古话,用以提醒人们重视商品质量,不搞“假、冒、伪、劣”等歪门邪道,无疑是古今咸宜的金玉良言。但是如果把话说绝对了,认为只要“酒好”,一切“巷子深”等外部条件都可以全然不顾,“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那就大错特错了。

写“酒好也怕巷子深”,先写“酒好不怕巷子深”,肯定商品的质量对商品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只重视商品质量,不重视“巷子深”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是大错特错的,并据此在后文展开深入的论证。开头一句看似废话,实则不然,正是有了这一句话,使读者觉得作者是在全面审视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要强调的是在顾及对方的观点时,要注意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不能对对方的观点展开分析,否则就会犯上面第二点。

例文4:哀痛者,幸福者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扣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虽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若他们地下有知,知早已是“山花烂漫时”,他们怎会不在“丛中笑”,他们怎会不幸福、不快乐?

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评析:很多同学苦于找不到化题之象,文章干瘪空洞,其实课本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宝藏。看过这篇《哀痛者?幸福者》,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切入话题之准确和巧妙。在温情主义泛滥的今天,崇高感和英雄主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这篇文章运用辨证的观点所表现出的对鲁迅的理解,对烈士的景仰,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催人奋发的阳刚之美,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2、联想型材料议论文审题指导

【题目】阅读下面一则题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的短消息,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

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的途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审题指导】主人公所做的三件事如果离开特定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这个背景,将会非常平淡,因为几乎所有的司机每天都是这样做的,然而黄志全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能这样做,就有了一种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力量,其原因就在于他内心深处有一个崇高的难能可贵的观念:必须为他人着想,他人生命高于一切。换个角度看,也可以看成是他具有一种异常强烈的责任感,只要生命不息,他就要全力履行职责。

该题的审题可能会出现以下三个层次:①黄志全有心脏病居然还能在公交公司谋一个司机的职位,不是公交公司领导玩忽职守、聘人把关不严,就是黄志全与相关领导有幕后交易,可见社会风气不正,要进一步把反腐败的斗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②黄志全事迹感人,精神可嘉,我们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奉献精神,加强责任感,搞好本职工作;③生命不息,尽责不止。

在以上三种审题中,第①种没看出材料字里行间对主人公的崇敬和赞美,甚至连“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这样最能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也没有注意到,严重背离了材料的主旨。第②种虽然扣住了材料主旨,但忽略了主人公所具有的责任感的程度,没有充分重视“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这个关键句子,有些泛泛而谈;同时“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奉献精神”也显得公式化、口号化。第③种准确、深刻。

对这种联想型材料作文,在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可以作相同联想,例如一位生物学家实验中不幸被毒蛇咬伤,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冷静地记录了每一分钟自己的感受和生理反应,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黄继光身负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战友的冲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等等。也可作相反联想,例葛朗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作出一个吓人的姿势,去抢夺神父手中的神器;路易十四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等等。行文中注意不要堆砌材料,要准确分析,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

例文5:点 亮 人 生

如果你漫步康河边,你也许会遇到一个安详的老人,他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巨人——霍金!此时你可能惊叹:为何他的目光如此呆滞?为何他的身影如此平凡?为何他的身体是如此残缺?霍金会对你微笑,用手指触及高科技的设备告诉你:“我的手指还能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

也许你还在为自己的身体脆弱而悲痛不已。朋友,霍金告诉你,用思想的力量去点亮人生。法国学者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但他具有思想,这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生物!”思想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思想,才有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文学境界;有了思想,才有了艺术宝库中的颗颗珍珠;有了思想才将这个本一片荒芜的世界变成异彩纷呈的画卷!霍金用思想点亮了人生,铸就了辉煌。

也许你还在为追求完美而苦恼。朋友,霍金告诉你要用探索的精神点亮人生。英国残疾青年斯尔曼立志在28岁前登上心目中向往的所有高峰,当他登上最后一座山峰仰观大地时,他感到无限的失落,他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生没有了探索的激情和追逐目标的愉悦感将会变得了无生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数的未知等待着你,在探索中完善自己的人生之树,人生会获得“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释然。塞里卡说,人生是故事。其实,人生是行路,行者无疆!霍金孜孜不倦地探索自己的人生,凝聚成《时间简史》,点亮了本会暗淡的人生。

也许你还在为人生途中的荆棘而战战兢兢。朋友,霍金告诉你,用坚忍不拔的意志点亮人生。坚强的人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浑不怕”的坚劲,人生会获得那炫目的光亮,你会感受“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雄浑气魄!荆棘鸟站在针尖般的枝头,用坚强的意志完成了生命的赞歌。贝多芬说过“成功的人只不过是在身心疲惫时能用坚强的毅力克服。霍金用坚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点亮了世间最伟大的灵魂!

林发在《冬季小语》中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拼搏才能向前推进而不致枯滞的。”点亮人生,有如在茫茫海上的哈里希岛上点起的长夜孤灯,给人力量和光明!用思想的力量点亮人生,用探索的精神完善人生,用坚强的意志武装人生,人生会与斜射森林的朝阳共舞,与夜幕初垂的皎月齐光,与涨落的潮汐击节而歌!

评析:本文的主题是论证思想是点亮人生的火炬。开篇却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通过一个富有情调的场景中遇到思想巨人——霍金,由他的话来援引文章的主旨,同时又联系上了文章主旨,很是巧妙。作者旁征博引,中外例证罗列有致,诉说了一种哲理,释解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

第十四讲  议论文写作怎样说理

议论文写作应多讲点“道理”

我们知道,议论文写作总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所谓摆事实就是列出论据;而讲道理就是对论点和论据进行分析。可是,我们有的同学,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不能体会到讲道理的重要性,文章提出论点之后,紧接着就是举例子,举了一个又一个,也不对事例加以分析。结果议论文形成了“论点+论据”格局。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那么怎样讲道理呢?讲道理的方法有多种,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们编成了口诀:

议论文写作要讲“理”

议论文写作要注意证明论点要论据

论点论据要分析细分析 讲道理

前后勾连成一体原因结果紧相连

事物转换须条件正反对比观点明

点面结合显周全假设分析开思路

比喻类比很形象意义分析不可忘

层层分析细剥笋看待问题要辩证

具体问题具体析尊重客观规律性

一分为二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分清内因和外因抓住主要和次要

万物联系又发展质变前提是量变

这个口诀包括了讲道理的多种方法:因果分析、条件分析、正反分析、点面分析、假设分析、比喻分析、类比分析、意义分析。

这个口诀同时也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多种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它也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几种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主要和次要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因果分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2)、条件分析: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3)、正反分析:把正面与反面的观点或者论据对照起来进行分析,突出真善美,批判假丑恶,分清事物的界限,可以使观点更加鲜明。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要按照论点所表达的主张去做,不这样做为什么不行,借此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4)、点面分析:这里的“点”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论据,“面”是指由具体的论据所引发出来的概况性的论据或者一般性的结论。在议论文中不可能列举全部的事例,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使论证显得更加全面。

5)、假设分析:提出一个确凿的论点,假设它是正确的,从而推导出可能产生的结果;由结果的正确反过来证明论点是成立的。或者针对一个虚假的论点,先假设它是正确的,再对这个假设进行分析,使人们看到它的荒谬,从而证明所假设的论点是错误的。

6)、意义分析:从意义上对论点进行分析,目的是阐述所提出论点的作用、价值、影响。以此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7)、比喻分析: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8)、类比分析:把与论点有共同属性的事物加以比较,便于把复杂的道理讲得通俗明白。

下面对一个论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作为示例。

论点:毅力是成功的保证

1)、原因分析: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结果分析:有了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总有一天我们会取得成功。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春天的耕耘,怎么会没有秋天的收获呢?

3)、正反分析: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点面分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幼年读书读得“口舌成疮”;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其间贫困疾病交加,用他妻子的话说,他是在坟墓边徘徊。可是马克思没有动摇过信念,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毅力是治学的支柱,凡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有艰难的历程和坚强的毅力。

5)、假设分析:如果我们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刻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绕道而行,遇到挫折就气馁,我们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功。

6)、条件分析: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毅力呢?首先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因为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其次,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7)、意义分析: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从无数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规律,充分体现了成功者的真知灼见。它可以给失败者以信心,使他们能够正视困难,从而战胜困难;它可以给那些奋斗者以不断拼搏的勇气,使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8)、比喻分析:如果说成功是胜利的彼岸,那么毅力便是前进的风帆,它可以使我们劈风斩浪;如果说成功是高山之巅的一道奇异的风景,那么毅力便是通向山顶的阶梯;如果说成功是一座宝库,那么毅力便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9)、类比分析:鸟儿飞翔需要浮力,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需要动力,人要取得成功也离不开毅力。

10)、内外因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顺利的环境,好的机遇这些外因固然很重要,但归根到底,决定事情成功的还是内部因素,要看他自己是否有毅力,是否有恒心。

例文6: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乘长风破万里浪”,“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评析:本文标题立意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好地运用材料说明观点。

第十五讲  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的思考。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其议论文写作的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抽象思维的两种形态

抽象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形态。

人类抽象思维认识加工有两个阶段,即从感情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初级加工阶段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高级加工阶段。从感情具体到思维抽象运用的是形式逻辑思维,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运用的是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初级形态,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的高级形态。

先谈谈形式逻辑思维。人们在日常实践中,为了达到对某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或规律的认识,就需要对所获得的有关这类事物的感性认识的材料(即感性具体)进行形式逻辑思维的认识加工(即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从而得到对这类事物本质或规律的一般性认识(即上升为思维抽象),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断。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一般还不懂得“失败”这个抽象的概念,随着他们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就会对生活中有关“失败”的这类事物的感性经验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终于懂得“失败”之所以不同于“成功”的特定含义。这时便可以说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初步形成了“失败”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在语文课中几乎每天都都在学习新的词语,我们每天也都在给学生解释词语,进行词义的辨析,而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它,还要看他们能否对相关的感性经验进行思维加工,在概念的意义上真正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再如,有个学生平时爱好课外广泛阅读,他的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对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和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了“博览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的结论(抽象判断);另一个学生平时爱好精读,他的语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对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和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了“精读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的结论(抽象判断)。这两个抽象判断都是通过形式逻辑思维对感性经验进行认识加工得出的理性认识,它们都是正确的。人们通过对同类事物的观察实践,得出的这种抽象判断是很多的。比如,有的人通过对一类事物的观察,得出了“近墨者黑”的结论,有的人得出了“近墨者未必黑”的结论,这两种结论都有它的事实依据,尽管结论不同,可以说都是对感性经验的合理概括。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要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首先必须经过形式逻辑思维的加工,使感性的经验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断。但这还是认识加工的初级阶段,人的认识在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之后,还需要进一步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

下面谈谈辩证逻辑思维。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高级阶段的认识加工,靠的是辩证逻辑思维。从人的认识过程来讲,辩证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认识加工的一个显著的区分就是:形式逻辑思维认识加工的起点是感性经验,或者说是对感性经验的认识加工,而辩证思维认识加工的起点是抽象的概念或判断,即形式逻辑思维加工所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对抽象概念或判断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加工。而从思维加工的目的和采用的方法来讲,二者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形式逻辑思维着眼于事物个体分类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它是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达到对同类事物足以与他类事物相区别的本质认识;而辩证思维则着眼于本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是运用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达到对本事物内部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对立统一的认识。例如前面举到的“失败”这个概念,初中有篇课文叫《失败是个未知数》,文章一开头写道:“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不出线……这都叫失败。”这里虽然没有说出失败的定义(也没有必要说出),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正是通过对属于失败一类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所形成的对“失败”这一概念的抽象理解。这就是通过形式逻辑的思维加工,形成了关于“失败”的抽象概念。但这种认识还是初步的,它只是辩证思维的起点。文章接着对“失败”所包含的矛盾的对立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路通向彻底的失败,这时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奋起拼搏的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文章到最后进行辩证综合,提出“失败是个未知数”的辩证观点(辩证判断),并指出了在失败之后应选择的正确道路。辩证思维也经常以抽象判断为起点进行思维加工。如上面所举的:“博览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精读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就是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两个抽象判断,“博览”“精读”构成了语文学习方法这一事物内部的一对矛盾。辩证思维就是要进一步对这一对矛盾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形成新的辩证认识,这里就不作具体分析了。

我们懂得了抽象思维的两种形态,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好他们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向着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

二、议论文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里侧重从议论文写作来谈谈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与正确观点的形成有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议论文,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写得如何,首先要看文章的论点是否正确,而这关键又在于看其在思想上能否形成正确的观点。所以,要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培养、形成正确观点。

一个观点的形成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加工的材料的性质有关,具体说,要看加工的是形象的材料,还是抽象的材料。下面我们分别予以说明

(1)关于抽象材料的加工。

思维加工的抽象材料,其中一类是抽象概念。对抽象概念的加工,一种是要求对某一抽象概念作出理解和阐释,例如说(谈、话、析)“傻”、“习惯”(1989年高考题)、“分数”、“友谊”、“慷慨”、“自信”、“生命的价值”等题目。对这类题,关键就看能否将这一抽象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在思想上分解为若干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然后再通过辩证综合形成对概念的整体认识(即观点或论点),使原先的抽象概念上升为具体概念(即多个方面的统一)。像课文中的《说谦虚》、《说“勤”》、《谈骨气》、《论求知》、《理想的阶梯》、《崇高的理想》、《恰到好处》等都是这一类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应该学会对概念的分析和阐释的方法。再一种是要求阐述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平凡与伟大”、“高分与低能”、“创见与盲从”、“理想与实践”、“清源与活流”(1988年上海高考题)、“开源和节流”、“自满·自卑·自尊”、“空想·幻想·理想”、“学习·思索·实践”、“树木·森林·气候”(1986年高考题)等。这些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它等于将一个高位的总概念已分解为两个或三个低位的相关概念的内容,让谈这两个或三个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高分与低能”就等于已将“分数”这一总概念分解为“高分”和“低能”两个低位的相关概念,让谈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思维过程看,上一种需要先对概念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方面,然后再研究各个方面的关系;而这一种则已规定了所要研究的关系,重点是看属于什么关系,怎样处理这些关系。对这些关系,同样要运用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形成自己的认识(即观点或论点)。像课文《想和做》、《怀疑与学问》、《语文和教学》、《简笔和繁笔》、《个人和集体》、《拿来与送来》、《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都属于阐述关系的文章。还有一些题目虽然不是以“××与(和)××”的形式出现的,如课文《骄必败》、《俭以养德》,题目本身已表明观点,但它也是在阐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我们要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会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再一类是抽象判断。一种是相互对立的或相反的抽象判断。如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个玫瑰园,一个小姑娘认为“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小姑娘认为“这里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两个小姑娘各自根据自己的感性体验作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两种相反的抽象判断)。1989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考生报考志愿问题,考生本人想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父母则坚持主张他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对同一问题,考生、老师、父母却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也是三个抽象的判断)。像这样的问题,就要求能够对同一问题形成的几种相互对立或相反的观点,经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或认定某一个对(某一个错),或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新的观点(论点)。再一种是互补性的几个抽象判断。如《理想的阶梯》一课,从作者的思维过程来讲,他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正是对以下三个抽象判断进行辩证分析和综合的结果:“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而每一个抽象判断,又都经历了对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的分析综合。)这三个抽象判断之间的关系在内容的性质上不是对立的或相反的,而是统一事物内部具有互补性质的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思维加工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能够统一这三个抽象判断内容的总观点(即中心论点)。

(2)关于形象材料的加工。

议论文是一种抽象的思维,但它的观点也可能通过对形象材料的加工来形成。例如,我们经常要学生写文章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发表评价,或学了某篇记叙文、文学作品之后让写人物性格的分析或读后感,或让看图作文,或看了影视片让写观后感等,其论点都需要通过对形象材料的抽象思维加工来形成。像1980年的高考题让考生写《读〈画蛋〉有感》,1983年的高考题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内容写一篇议论文,1992年的高考题让学生阅读一段候车亭下避雨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都属于这一类型。

要从形象材料中提炼出思想观点,就必须使感性具体走向思维抽象,采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及它所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这个认识过程的主体思维是形式逻辑思维。我们举《哨子》一课谈谈这个问题。作者在七岁时曾经为了一个心爱的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这段生活经历本身是一种具体的事实材料。作者通过对这些具体事实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便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在这里作者由买哨子推及到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不要为此而花费太多,这就使认识由感性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作者长大走进社会,又观察到很多很多人为了权势、名望、财产、玩乐、虚荣等,如同自己小时候为了一个哨子一样,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他在自己原先认识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由个别推及范围更广阔的一般,通过更高一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终得出了“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的结论(也就是本文议论的中心论点)。这篇议论文在人的认识过程上是比较典型的,它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观点或一篇文章的正确的论点,是通过对事实现象不断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才形成的,这也就是我们应当着重培养的几项思维能力。

对形象材料的思维加工,通过抽象的分析和综合,往往会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事物矛盾各个方面的抽象思想(即抽象的判断或抽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使认识由思维抽象再上升到思维具体,形成对事物矛盾各个方面辩证统一的认识。这时的思维加工就转变成了前一类所讲的对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抽象判断的思维加工。因此,对包含着辩证矛盾的形象材料的思维加工,第一步是通过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使感性的东西形成抽象的思想,第二步再通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使抽象的思想上升为具体的思想,这才能最终形成文章的论点。其中,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前提,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而整个过程的主体思维则是辩证思维。

以上我们谈了与议论文观点的形成有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里着重涉及到了抽象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辩证的分析综合能力。一个观点的形成还离不开逻辑推理的能力,这一能力放到下面的问题中来谈。

2)、与观点的论证有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篇议论文,无论是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都属于作者的思想观点,都需要通过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而论证又总是与逻辑推理联系着,要想由论据来证明论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依靠推理来论证。所以,观点论证的思维能力,主要指的就是逻辑推理的能力。

这里有必要先谈一下观点形成过程的推理和观点论证过程的推理二者之间的区别。观点形成过程的推理,是从已知的前提开始,由前提推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观点。要把自己的观点写成一篇议论文,这时的观点就成了文章的论点,而且一般都是先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反求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可见,观点形成过程的推理和观点论证过程的推理,往往在思维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尤其是中学生写议论文,所证明的论点常常是已被他人所证明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要证明的论点成为已知的,他的思维程序是先由论点找出论据,然后再以论据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文章所要证明的论点。

那么,在议论文写作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在这里,着重想强调三个问题:

(1)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同论证方法的学习结合起来。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已取消了过去的逻辑知识短文,这就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到有关论证方法知识的学习中去。逻辑推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它们分别与例证法、引证法和类比法是相通的。要通过例证法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典型事例的依据,再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结论。要通过引证法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一般性的原理依据(如经典性的言论、公认的原则、公理、格言等),再以所确定的原理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结论。要通过类比法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找出与所论证的事物相类似的另一事物,然后进行类比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结论。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就既学会了论证的方法,也提高了推理的能力。

(2)要把抽象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结合起来。

形式逻辑思维运用的是抽象推理的方法,辩证逻辑思维运用的是辩证推理的方法。先看下面这是个辩证推理: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社会的一切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中的一切事物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可见,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但是,各种对立统一的具体形式;又是很不同的。

这是个辩证归纳推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辩证推理和抽象推理在思维走向上是一致的。无论抽象归纳推理还是辩证归纳推理,都是由个别事物为前提推出一个对整类事物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它们的思维走向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无论抽象演绎推理还是辩证演绎推理,都是由一类事物都具有的某个一般性的前提推出某个具体事物也具有这种一般性的结论,它们的思维走向都是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抽象推理是撇开推理的内容,着重考虑推理形式结构的正确性;而辩证推理则在考虑形式结构的同时必须考虑推理的内容,而且内容必须能够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

正因为辩证推理和抽象推理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所以针对中学生还不易掌握辩证推理的情况,最好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总的要求上,应该让学生掌握抽象推理的形式,如要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则可借助抽象推理的形式赋予辩证的内容。在具体训练上,抽象推理应注重推理形式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辩证推理应注重内容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形成辩证的前提和结论。

(3)要教学生遵守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规律。

遵守思维的规律,应该贯穿于整个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尤其在推理论证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形式逻辑思维的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教学生遵守这几个规律,就是要保证整个推理过程思想上的确定性、无矛盾性、肯定性和论证性。以充足理由律为例,它一是要求推理过程中理由要真实,不能出现理由虚假的情况。由于学生有时缺乏相应的知识或是粗心大意,都会造成理由虚假的情况而导致推理的失败。二是要求推理的理由必须与论题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否则便不能以所述的理由证明论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论证的逻辑性,因而有时单看文中所举的论据是真实的,但它与论题之间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以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像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纠正。

辩证思维的规律有对立统一思维律、量变质变思维律、否定之否定思维律和辩证的充足理由律,教学生遵守这几个规律,就是要保证推理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保持思想同一性和确定性的同时,又能够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辩证性。根据这四条规律的内在联系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学生能够遵守对立统一思维律。这个规律是指在辩证思维过程,思维是在对立统一中思考问题、把握对象的,是思维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思维的运动和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遵守这一规律,一是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就会出现片面性的、以偏概全的错误。二是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必然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着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三是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在作文训练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锻炼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克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地看问题的毛病,这是培养学生辩证推理论证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例文7:以人为鉴知得失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祟,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东西。

古代的大部分帝王,对待忠心耿耿进谏的忠臣,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残暴。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时也对逆龙鳞的魏征恨得咬牙切齿。

我们普通人呢?一听到反对意见,轻则脸红脖子粗,怒目相向,重则拍案而起,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由“文斗”到了“武斗”。 这就难怪,想听意见,却只能听到赞歌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话呀!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有限的。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路线”时,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赞歌不能算意见,随声附和也没有多大价值,最有用的应该是指出错误的意见。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出了一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

国外的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是多么不可思议,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

为了听取意见,他们可谓用心良苦啊!

每天我们都要照镜子,看看我们穿着是否得体,脸上是否有灰尘。那么,我们道德上的灰尘怎么发现?我们思想上的不足怎样找到?我们创意上的失误怎样避免?

不难,别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评析:标题《以人为鉴知得失》,化用古语,典雅而富有内涵。开篇分析错误的思维方式巧妙地切入话题。主体部分引证与例证相结合,分析透彻,议论深刻。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篇,结构完整,语言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例文8:包  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国谚语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面对他人的过错,是耿耿于怀、睚眦必报,还是像真正仁者觉者那样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

评析: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包容”面前,指物作诗立就且能任意驱谴笔墨,任意挥洒自如者,才子也。名人名言、各国俗谚、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信手拈来;包容的作用,包容的本质,包容背后人类理性精神的光辉,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例精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的总结显示了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屋建瓴的大气。

作文五:《议论文立意的创新》1600字

议论文易构思,易成文,但不易得高分。这是为什么呢?难就难在文章的立意难以出彩,观点难以创新。或人云亦云,或呆板说教,令人生腻,生厌,怎能吸引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眼球,震撼阅卷老师的心灵,从而获得高分呢?议论文的立意,必须有所创新。

一、往别的事物想一想

考生写作时,思维不要拘于一点,“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要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甲事物联想到具有相同属性的乙事物、丙事物、丁事物上,让思维如扇形一般“发散”开去,涉及新对象,拓展新领域,产生新领悟。如一段关于“美”的文字:“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可以在芳香扑鼻的菊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平凡少女的笑靥里。”这段文字,就充分运用了发散思维,让大脑从“美”出发,多往别的事物上想一想,既想到了动态美,也想到了静态美;既想到了形态美,也想到了气质美;既想到了古典美,也想到了现实美。美的领域拓宽了,美的内涵自然也就丰富了不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也就显得深刻得多。

再如人们常说“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考生可以将其拓展为“岁寒六友”:冬青的叶子在冬天风吼不凋,雪侮不谢。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见,柏与松为友,显然是站得住脚的。至于菊,耐寒的品性,也广为人称道。明代张煌言曾做诗《野人食菊有感》云:“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笑黄花。已看铁骨经霜染,莫遣金心带雨斜。”只要有理有据,考生找一些其他的事物来凑成“岁寒八友”“岁寒十友”,也未尝不可。

二、往深层次的原因找一找

人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浅尝辄止,得一知半解就停滞不前,新知自然难以萌生。这时候,我们不妨往深层次再问一问“为什么”。如司马光砸缸,许多人认为司马光之所以想出用石头砸缸救人的方法,是因为他比别的孩子聪明。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尤其对教育“笨孩子”极为不利。我们可再往深层次问一问:为什么司马光敢砸缸,而别的孩子不敢砸?因为此缸乃置于花园中用于观赏之缸,价格必定不菲。而司马光家非常富有。有钱人做事的风格与穷人做事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有钱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顾惜金钱,而穷人则办不到。他要考虑:我砸缸救人,万一要我赔缸,我怎么赔得起?只要我搬梯子、递绳子,参与了救人的行动,别人就不能指责我,我何必要去砸缸?正因司马光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便毫不犹豫,掷石砸缸;而其他的孩子则要权衡救人的代价自己受不受得住,于是犹豫。这一犹豫,救人就来不及了。这种观点,不仅比定论要新颖一些,贴切当时的生活实际一些,而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有新的启示。

再如:“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要问身躯而要问意志。人能创造多少?这话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智慧。人能看多远?这话不要问眼睛而要问胸襟。”这段话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层原因挖掘深层原因,说得深刻,睿智。

三、往逆向方面想一想

逆向,即人褒我贬,人贬我褒。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与名人名言搓一搓反绳,唱一唱反调,或许可以迸出令人惊异的思想火花。如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可以说:“其实地上处处有路,只是人不走,所以有时候我们眼前看起来好像没有路。”

四、把现成的词句改一改

有些名言、警语,句式极佳,思想内容极好,往往被人们广为传诵。但正因为传诵久了,也就变得俗了。如何让老句、名句产生新的活力?有意识地改换其中的几个字、几个词,就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考生可改换其中一两个字,变成“书山有路志为径,学海无涯汗作舟”。此外,还可以改换话题,改为“爱情有路诚为径,幸福无涯才作舟”“考试有路练为径,高分无涯思作舟”。

立意上不跑题,有创新,不但文章好写,而且可得高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切记创新永远是成功的不二秘诀。

作文六:《说说议论文的语言创新》1100字

许多学生写的议论文,在具体分析时缺乏让人感觉非此不可的力度,难以激起读者内心的波澜。写作议论文,要想把道理讲清,需要一种精练的语言,就像一些经典的杂文一样,带着犀利的风格,直击问题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在安排文章的内容时,适当模仿杂文的语言风格,以杂文气质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就一定能使文章在幽默与风趣中展示出非凡的魅力。

一、联系生活映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上去很平常的事情,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或外延。合理进行化用,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进行挖掘,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化用日常生活的事件,一般是选取具体对象,将其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表达,或比喻,或拟人,这样就可以使本来抽象平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例如:

“中国式”,或许并不会让我们感到自豪,因为这是一种用“智慧”破坏规则的缩影。《哈姆雷特》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当我们周身都充斥着破坏规则的“智慧”时,这个问题还有思考的余地吗?

有位名人曾说:“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只会失去一次生命。”而我却要说:“幸运的是,我没有喝三鹿奶长大。”三聚氰胺犹如一把黑暗中破匣而出的利刃,逼人的寒光夺去了多少婴孩的健康。都说孩子是天上降落的天使,那么是什么竟早早地把天使“毁坏”了呢?难道不是从规则中挖掘出的“智慧”吗?

从“规则”这一角度立意,在具体分析时则以不遵守规则的“智慧”为切入点,通过对此类行为的剖析,反映其危害。总希望在规则之上寻找“智慧”,会带来悲剧。对生活的反思,带着一种鲜明的讽刺。

二、化用网络文体,营造趣味氛围

网络的繁荣,让各种创新文体蓬勃发展。各种天马行空的文体盛行,虽然带有一定的浮躁气息,却也着实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个性的写作体式。巧妙地化用网络文体,用充实的素材去填充,用真挚的情感去包装,可以给人耳目一新,又不显轻浮的印象。例如:

我不知道春天是播撒梦的种子的时节,我只知道它是一个起点,一个我不知道该如何踏上征程的开始;我不知道盛夏是付出努力与汗水的季节,我只知道它包裹着美丽,蕴藏着期待;我不知道深秋是收获梦想与成功的季节,我只是惊诧,为何我苦苦等待,却一无所有?这时,一个声音告诉我:发生这种现象,是大家都不愿的。心态的事呢,是不能随意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终有没有收获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已经付出了。当一个人处于矛盾与迷茫时,最需要的便是一声安慰。

这段文字巧妙地化用时下流行的“TVB体”,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深刻反思,然后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点明写作中心,突出了“希望”这一主题。这种写法,使本来平淡的论述变得生动而幽默。

作文七:《走出议论文创新的误区》6800字

走出作文创新的误区

甘国燕

关键词 作文  创新  误区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谈对作文创新的正确理解,走出创新的误区,了解创新的方法,共同探讨作文创新之道,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文章的创新。

现在的学生看到一些另类的作文得到高分,便认为新颖是取得高分的途径,于是就文体不分,堆砌辞藻,装腔作势,胡编乱造,刻意追求新,结果却是丢了分。

一、走出创新误区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创新作文。创新作文是一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想象,抒发感情,表明观点态度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含有与时俱进的因素,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文创新并不是刻意求新,胡编乱造。时下,学生极易受‚另类‛文学之影响,以及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想的侵害,还有所谓‚戏说‛‚传奇‛‚秘史‛之类影视作品的误导。一些学生便认为自己是个新人,议论刻意求新,追求‚另类‛,‚耍酷‛,故作惊人之语,胡编乱造,盲目求新,动辄神游太空,跨越时间隧道,甚至把早恋,网恋当吃饭……这恰恰是积淀不足,感悟能力欠缺的表现,是误区,也是雷区。

也不可求奇求异,模糊是非。有些学生把立意上的创新简单理解为常人赞成的,我就反对;常人喜欢的,我就厌恶,从而走入误区。如:有的学生立意‚新‛倒是‚新‛,‚异‛倒是‚异‛了,但也模糊甚至混淆了是非,让人不敢苟同。‚时下,光明正大的事,要偷偷摸摸地干;名正言顺的事,要鬼鬼祟祟地干;青天白日的事,要月黑人

静时干。相反,偷鸡摸狗之事,要光明正大地干;狼心狗肺之事,要心安理得地干。君不见,买公债之事当政策来说,不学无术当聪明来说,能贪会捞当能人来说,一掷千金当潇洒来说,野蛮之事当文明来说。这更是误区。

还应走出消极厌世,心灵灰暗的误区。不要把暴露社会阴暗面当时髦,阴暗面始终是阴暗面,是次要的,非主流的。能看到可以,大力宣扬则不行。如:说什么‚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只有欺诈‛‚人与人之间缺少温暖,只有冷漠‛‚十个官来九个贪,一个不贪是老憨!‛君不见汶川大地震后,举国捐款,众志成城。这又怎么讲?有的学生竟然说:‚我憧憬上一所名牌大学,找一个风情万种,长发披肩的女同学做妻子,拥有一座小楼房,过上‘西窗剪烛’的温馨生活。‛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应志在四方‛又该作何理解?

二、如何提升创新能力

(一)标题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因此在命题过程中必须把握命题的多样性、诱发性和命题的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的‚二性‛和‚三化‛原则。像《明月清风心自在》、《流星的泪》、《面对大海》等题目,新颍、别致,学生一看就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含意深刻,的确有新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立意新。立意即确立文章主题,我们应抛弃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式的主题,抒写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捂,应追求主题的立体感、血肉感、流动感。也就是说应给人以新感受、新启发、或深刻的教育,用创新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审视、思考问题,反应新生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研究新问题、反应新生活、提出新观点、抒写新感受,还应做到主题的开放性。如:毕淑敏写的《提醒幸福》一文借日常生活诸多现象设譬发问,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怎样享受幸福。

(三)材料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表

现人物个性,揭示事物本质。

1、要写鲜为人知的材料,即新颖、新鲜的材料。最好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或者是大多数读者未知的领域或未知的情形,人无我有的鲜活材料。尤其是要写好新生事物,写出你生活中的新发现。生活中材料虽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可有人总喜欢用老材料。在他们眼里,好象张海迪永远年轻是姐姐,雷锋永远不老是叔叔。把这些当万能材料。我们何不推陈出新?何不点石成金?对陈年旧事,在角度上出新,换一个人们未曾注意的角度,发现新的内涵,使老事例出新彩。记得有个秦腔青春版‚杨门女将‛就是出新的典型的例子。写作若选用人人心中有的材料,写出人人笔下无的识见,用新时代意识来关照己所选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敢于让古人旧事,一切合当代的价值观念,从对旧材料的理性思辨中体现出自己的前卫思考和现代意识

2、要写有个性特点的材料,即有特殊性,或者是同中有差异。个性是文章的生命,要使文章有鲜明的个性,就要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历、写我情、写我话,切忌人云亦云。像鲁达、李逵、宋江等形象之所以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是因为《水浒》对人物的性格描写是成功的,写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背影》一文,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平实地叙述送别的场面,突出了父亲的背影,使得整篇文章呈现出独创的光彩。

3、要写内涵深刻的材料。即小事情上要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反应时代的特点,从常见的现象里要提出尖锐而不同凡响的问题。我们更要读读社会这部渊博的‚无字书‛。其实,我们的学生以往正为写作视角的局限,才导致写作时诸多毛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大地,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写作面,写出‚新概念‛作文。

(四)语言新。语言新即语言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富有个性。

若能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座右铭,反复实践,逐步提高语言创新能力,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语言新颖别致,独具风采。一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妈妈的爱》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妈妈是传统的古典派,我是现代派。那墙上的郑板桥的字是她的‘宝贝’,平底鞋不离脚,肥肥的裤子成了她的特色。妈妈爱听美声,我却只觉得摇滚够味儿。这段文字中的‚古典派‛、‚现代派‛、‚宝贝‛、‚美声‛、‚ 摇滚‛等词语或借用新词、专门用语,或贬义褒用,语言清新活泼,趣味横生,富有个性。

总之,创新的方法很多,要靠学生仔细地悟,认真思考。这里只提供了一些常用的方法,远远没有列举完,相信大家会共同探索出作文出新的路子来,尽量少入误区,少踩雷区,写好作文。

观地震 思国人

港区中学    黎旭乾

日本地震了,海啸了,核泄漏了。

南京大屠杀、攻占东北三省、731部队人体实验。长达八年的侵略,无数惨痛的记忆,作为一个中国人,那是怎样刻骨铭心的伤痛。但是日本发生这样的天灾之时,我们还是派出了救援队伍,伸出了援助之手。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维利  伯兰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什么是责任与罪过,他说作为德国的总理他有责任向犹太人道歉,但是如果把罪过强加在这一代德国人身上是不公平的。是的,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让国人有受害意识,这很容易发展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让人有复仇的心理,于是有国人对日本的灾难幸灾乐祸。但是日本的受灾群众是无辜的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作为大国的国民,我们应该有大国的风范,在大灾面前,我们要出于人道主义,伸出援助之手。灾难无国界,我们应该共度难关。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强大我们的祖国,不要再因为弱小而被强国欺负。勿忘国耻,我们不要忘记给耻辱我们的国家,但是不是要我们在他们大灾的时候幸灾乐祸,而是要我们铭记历史,深思历史,客观对待历史。出于人道主义,抛开仇恨,对日本进行救援。

一场地震掠夺了无数生命,一次海啸令无数人流离失所,当灾难来临,我们都发自内心的给以同情,救援是刻不容缓的,抢救受困生命是重中之重。很多中华儿女是支持派出救援队伍赶赴日本进行救援,灾难无情人有情。

对日本地震,我们要理性的对待,不要狭隘的去看问题,不要偏

激,在国恨与人道主义面前,我们要善意同情,共赴灾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依然是我们的思想支柱!

(指导老师  甘国燕)

等  待

港区中学    梁春奋

万事都需要等待,只有等待时机一到,你方能一获全胜。

伏尔泰说‚真理就像水果,只有熟透才能摘‛,这说明了我们只有等待真理之果成熟了,果才能更熟更香。

很多事情我们要耐心等待,等待花开的季节,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美,花开季节就是你辉煌的开始。

等待花开的季节,艾金森从小就被人当作笑柄,自己的愚蠢的的动作常常使得老师上不了课,扰乱课堂的罪名使得他被学校拒之门外,他哭着回家告诉妈妈,而他妈妈默不做声带他到花园,指着那些红花说。每个人都有花开的季节,我们就像花一样,而那些没有开花的季节,只不过是他吸取的营养物质还不够而已,因此他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吸取营养等待花开的季节,母亲的话对他有很大的帮助,他回到家开始苦练了起来。之后一位著名的喜剧导演看中了他的动作搞笑而让他几乎是一夜成名。如今由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的电影的票房已经突破了2亿元。因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花开的那一刻,而在花开之前的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耐心的等待并为花开吸取营养。生活照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等待的。人生犹如一张试卷,它不仅是考我们文化知识,更考我们怎么品读耐力。

在清朝时期,李鸿章选了三位人才给曾国藩,让他们从中选出一位台湾总督,当把他们三位引进大厅的时候,曾国藩故意不露面,让他们坐在大厅里。其中一位耐心的等待面试并仔细观察厅中的图画,而另外两位则在抱怨和议论纷纷。当曾国藩开始面试时,考了有关厅中图画的知识,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回答得出,他就是那位耐心等待的人—刘铭传,台湾的第一任都督。

品读耐力,使我们能够走向成功。因此,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经得住耐力的考验,等待成功向我们招手、向我们走来。

(指导老师  甘国燕)

慎密的勇者

港区中学  蓝颜萍

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歌德说,勇敢的人可以用生命冒险,但绝不用良心冒险;毛泽东说,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苏轼之勇,在于豁达淡定,歌德之勇,在于坚守诚信,毛泽东之勇,在于沉着大气。因为勇敢,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不平事;因为慎密,认清自我,他们永远在青史留名,在黑暗中照亮有志者的奋进之路。

慎密的勇者,首先要认清自我,‚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认清放荡不羁的洒脱自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认清淡薄清雅的脱俗自我;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壮心不已的雄心自我。只有认清自我,才能在众多的岔路口中找到最合适的自己的道路;只有认清自我,恰当处施展自己的抱负。

慎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项羽虽勇,终将贪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世间的胜者。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不论周围诱惑多好,迷雾多少,内心总要点亮一盏正义的明灯。

慎密的勇者,贵在敢为人先,坚持不懈。徐霞客一生只走一条路,一部《游记》映千古;司马迁一生只写一本书,一部《史记》绝唱人间;李时珍一生只种草采药,《本草》一书甚为巨典。一生中,敢做一件事,一件对人民有益的事,一件无愧于心的事,更可谓光耀千古的事,是慎密的勇者最终目标。没人会嘲笑刚发明时比马车还慢的火车,没人敢质疑屡受挫折才得以发明出的飞机,更没人敢否定第一个为变法而牺牲的壮士谭嗣同的光辉业绩。只有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成就胸中酝酿已久的事业!

慎密的勇者,能认清自我,理清目标,心怀正义,敢为人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伟大的理想,奋斗终生。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慎密的勇者吧!

(指导老师:甘国燕)

学会宽容

港区中学  黄子玲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

的是人的胸围。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千年一遇的地震,地震引起海啸,造成了重大的灾难,使一个大国顷刻间变得苍白无力,过去的嚣张不在,过去的傲慢不在,过去的强硬不在。现在受难的日本就像一个做错事的被惩罚的小孩,是那么的不知所措和无助。然而就在此刻,善良的中国人热情地向日本人援助之手,也许日本曾经做过很多错事,但是我们中国要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与作为,不是吗?

宽容,不代表着忘记历史和教训,反而是铭记历史,促进发展的最好方法,为了吸引历史教训,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国家强大起来,而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的有效方法就是学会宽容。

有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这是日本的报应,是南京城三十万的野鬼在颤抖,是东北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没错,这些都是日本犯下的补课饶恕的错事,也是我们不可在记忆中抹杀的事实,但是我们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我们国家强大起来的武装兵器,是我们国家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是我们国家迅速发展壮大的催化剂。但是记住,宽容也是一味的崇拜的光环效应,认为日本是现代文明的化身。

因为宽容,是不少名人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折射出了耀人的光彩。曼德拉是一位黑人总统,他曾经被关了27年的牢狱,后来成为总统后,他并没有抱负白人,反而要感谢白人警官让他这27年在监狱里学会了宽容,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让人深深折服。

因为中国对日本的宽容,才使中国发展如此迅速,不仅日本在他们的国土上建立了诸多的孔子庙就连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也滚动播出了《中国国家宣传片—人物篇》,使中国各领域的杰出人士或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使美国市民更直观、立体地了解了中国的新面

貌。

学会宽容,让心与心相连,爱与爱相伴,让世界再无心的分散,再无爱的荒原!

(指导老师  甘国燕)

由日本地震想到的

港区中学  黄安安

时节总是在动荡、不平静。一场地震掠夺了无数生命,依次海啸令无数人流离失所。当灾难来临,我们都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深哀。救援是刻不容缓的,抢救受困生命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中国是日本的邻国,对待邻国有难,广大国民都应该支持派出救援队伍赶赴日本进行救援。灾难是世人的,而单单属于一个国家是错误的。不管从前有多深矛盾和多大国仇,对待灾难都应一视同仁,应该相互帮助,共度难关。

日本守在群众是无辜的,不管日本曾经给过国人什么样的惨剧,什么样的灾难,赴日救援是当务之急。灾难无国界,民众心连心才能进行更号的在后重建。

南京大屠杀,攻占东北三省,731部队人体实验被称为中国之国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支柱。是的,不想像从前那样若想被强国欺负,只有振兴中华,才能光明正大存世。勿忘国耻也表明我们不要忘记给过耻辱我们的国家,但不是事事都针对他国,他国出现什么战事、灾难我们却在沾沾自喜,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不利于世界的大融合与共同发展。虽然说日本对中国进行过迫害和侵

略,但当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时,我们应该抛开仇恨,对日本进行救援。

人道主义灾难,国人对日本地震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而日本人在地震前非常从容淡定,乃至地震后也相当平静,因为只有化悲痛为力量,靠余下的生命去开发、创造更多的空间。悲痛不是解决灾难的方法,只有尝试,寻找才是生命的出路;灾难不可避免,又为何不如坦荡荡地面对。记得汶川地震发生后,出现了‚范跑跑‛等只顾自己利益而不与大家共同应对灾难的人,受到了社会的谴责。是的,中国发生地震,日本毅然向中国派遣了救援医疗队,不管日与中有何不可调解的纠纷,解决灾难问题才是关键。这可观出国人与日本的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何日本一个多灾难,少资源的国家能成为一个工业大国,因为他们拥有团结的心,有一颗集体共进退的心。

国人对日本地震的不同态度引人深思,在国恨与人道主义面前,我们要善意同情,要共患难。但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依然是我们的思想支柱。

(指导老师  甘国燕)

付出足够才能成功

港区中学 陆子琼

古人曰积土成山,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就说明事物积累到一定强度才能谱写出华美乐章。

古人不缺积累力量直至成功的例子。

祖荻是一位著名的将领,青年的时候便有奋发图强的壮志。每天

鸡鸣,祖荻便起床,跑到院子里舞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即使在寒冬或烈日也不会中止,终于在众多的士兵中脱颖而出,得以重用,后来成为一名有名的将领。

书法家王羲之的天下第一名号是浇灌了太多时间与精力的结果。王羲之渴望写出一手好字,于是便将自己整天关在屋内,学习各种书法,并钻研各种书法的优劣,创新出自己独特的书法。这期间他整日不出门,门总是关着,只有当他要到屋前的池塘洗砚的时候才会出来,日复一日的学习连字,日复一日的洗砚使得整个池塘的水变成了墨水,这种深强度的付出让王羲之创出了别具一格的书法。

越王勾践的复国之路是很长的。在此期间越王付出了很多,自己的在吴国当差,作为吴国国君的马前卒,受尽吴王的凌辱,这一切的忍受为复国继续了力量和条件。卧薪尝胆使得越王牢记亡国之痛,这便是一种之高的忍受,最后望天不负有心人,‚三千越甲终吞吴‛,越王得以复兴越国。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积蓄力量直至成功的例子。每一个国家元首无一不是在为自己积蓄力量后而成功的。人民信任即为元首的力量,只有人民信任元首,政策才得以实施,好的政策才能造福人民。

不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积蓄的力量达到足够的强度,才能铸造更好的成功。

指导老师  甘国燕)

作文八:《议论文创新的几点思考》2100字

议论文创新要找好切入点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刘建华

议论文创新要找好切入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提。因

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成为时代的要求,而作文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效途径。也正因此语文界的同仁都在探讨作文出新的各种训练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也做了一点探讨和实践,现请教于各位。

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是学生写作尤其是议论文写作的一大弊

端,也是一大顽症。我认为除了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狭窄,思维不得法外,未能找到思维的切入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根治这一顽症,需要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引领学生找到思维的合理切入点。本文就从后者入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立意方面

1、用发展的眼光理解概念的内涵,使文章立意出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概念原有的内涵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或意义寥寥。如果还照原来的意义理解势必会写出缺乏时代感的作品,也谈不上创新了。这时我们把思维的切入点调整一下,根据时代的特点,对概念做出新颖而合理的解释,就可以据此形成新颖的观点。例如,“艰苦奋斗”“开卷有益”这样的概念,如果还理解成“勤俭节约,克服物质生活困难”、“打开书就有益处”未免老生常谈或失当。如果我们能从时代的特点出发,考虑到市场经济建设仍困难重重的特点,看到现今“卷”已庞杂泛滥的情2

形,就可以解释为“不怕失败,勇于开拓”、“勤奋不辍,博览精取”, 进而提出“市场经济下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卷与脑的结合,益处多多”等独到的见解。

2、逆向的思维理解事物相互关系,使文章立意出新

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及其构成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因此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既看到这一方面,又看到另一方面;既看到这一方的作用,又看到另一方的作用。这样才能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事物及事物间的联系。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有一类文章就可以从人们惯常的思维切入点的相反方向切入,提出与常规思维结论相反的立意,即新颖的立意。例如,“班门弄斧”“狐假虎威”等都只强调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我们尽可以突破常规思维,提出“挑战权威,勇于创新”“智者当借力而行”新颖的立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切入点只适应一部分话题,不可滥用,要思考其观点的合理性。例“有志者事竟成”,就不可逆向思考。

3、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使文章立意出新

世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特定的事物往往和其他事物之间有着多方面、多角度、多种类的联系。而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认识水平的不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只知其一、其二或一部分,对其它方面、相关的一些联系认识不到,或还来不及认识。写作议论文构思主题时我们可以把各种有关的联系分析出来,再选择别人未曾想到或很少想到的方面进行 3

思考,使文章立意新颖。例如关于“雪”这个话题,如果我们能分析出雪的形成、雪自身的多方面特点、雪与外界事物、雪的命运等多种联系,并思考选择出“雪会掩盖污浊,粉饰丑恶”的新颖观点。又如“滥竽充数”我们可以跳出以往人们认识的方方面面,分析出吹竽人才不足的现实,引出“教育发展应适市场需求”的不同于一般情形的新颖立意。

4、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事物的两面性,使文章立意新颖

客观事物往往是矛盾的统一体,有的从整体的角度看是正确的、积极的,但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看却是片面的、消极的;有的从整体上看却隐含着消极的因素,但从局部看又有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因素。这类情形往往使大家只见整体,不见局部,立论时往往从整体角度思考,常常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如果我们能避开整体,紧紧抓住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局部,深入思考,努力挖掘,一定会别出心裁,立意独到。例如“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那个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的宋人的确可笑得很。从整个故事看,我们只能从批评宋人的角度切入,立意恐怕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吸取教训,遵循客观规律。但是如果我们从宋人“揠苗”的动机切入,把他与消极避让、坐享其成相对比,则会看到其态度的积极可贵,主观努力的可取之处,进而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立意。

二、表现形式方面

文章的内容要恰切地表达出来,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4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同样的内容如果能借助于较新颖的表现形式,也往往会产生眼前一亮的艺术效果。虽然议论文的形式比较单一,但如能把社会生活与议论文写作结合,大胆采取一些社会气息较浓的表现形式,一定会改变议论文千人一面的情形。例如我们可以把“起诉书”“庭审记录”“病历记录”“辩论稿”“广告”等应用文的形式引入议论文的写作,以一种活泼有效的形式表达我们的观点。例如教学中曾以“累”为话题搞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其中有三名同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起诉书的形式,还有一名同学用了庭审记录的形式,都可谓不落窠臼,新颖别致,表达效果非常好。1999年全国普通高考中,四川一考生以“完美记忆移植公司”的名义写了一则广告,以广告这种新颖的形式表达了“对记忆移植,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避免其消极影响”观点,说理透辟,形式别具一格。这些都启发我们,议论文的写作在形式上也有创新的天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只要我们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议论文写作的创新大有可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