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物理教案 > 【《精美名家散文鉴赏(八篇)》16300字】 名家散文

【《精美名家散文鉴赏(八篇)》16300字】 名家散文

时间:2019-11-27 09:42:5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精美名家散文鉴赏(八篇)》16300字

上海童年

白先勇

我是一九四六年春天,抗战胜利后第二年初次到达上海的,那时候我才九岁,在上海住了两年半,直到四八年的深秋离开。可是那一段童年,对我一生,都意义非凡。记得第一次去游“大世界”,站在“哈哈镜”面前,看到镜里反映出扭曲变形后自己胖胖瘦瘦高高矮矮奇形怪状,笑不可止。童年看世界,大概就像“哈哈镜”折射出来的印象,夸大了许多倍。上海本来就大,小孩子看上海,更加大。战后的上海是个花花世界,像只巨大无比的万花筒,随便转一下,花样百出。

“国际饭店”当时号称远东第一高楼,其实也不过二十四层,可是那时真的觉得饭店顶楼快要摩到天了,仰头一望,帽子都会掉落尘埃。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高楼大厦聚集在一个城里,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像是四座高峰隔街对峙,高楼大厦密集的地方会提升人的情绪,逛四大公司,是我在上海童年时代的一段兴奋经验。永安公司里一层又一层的百货商场,琳琅满目,彩色缤纷,好像都在闪闪发亮,那是个魔术般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童话世界,就好像永安公司的“七重天”,连天都有七重。我踏着自动扶梯,冉冉往空中升去,那样的电动扶梯,那时全国只有大新公司那一架,那是一道天梯,载着我童年的梦幻伸向大新游乐场的“天台十六景”。

当年上海的电影院也是全国第一流的。“大光明”的红绒地毯有两寸厚,一直蜿蜒铺到楼上,走在上面软绵绵,一点声音都没有。当时上海的首轮戏院“美琪”、“国泰”、“卡尔登”专门放映好莱坞的西片,《乱世佳人》在“大光明”上演,静安寺路挤得车子都走不通,上海人的洋派头大概都是从好莱坞的电影里学来的。“卡尔登”有个英文名字叫Carlton,是间装饰典雅、小巧玲珑的戏院,我在那里只看过一次电影,是“玉腿美人”蓓蒂葛兰宝主演的《甜姐儿》。“卡尔登”就是现在南京西路上的“长江剧院”,没想到几十年后,一九八八年,我自己写的舞台剧《游园惊梦》也在“长江剧院”上演了,一连演十八场,由上海“青话”胡伟民导演执导。

那时上海滩头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圆花好”,户户“凤凰于飞”,小时候听的歌,有些歌词永远也不会记忆:

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都回不了家!

大概是受了周璇这首《龙华的桃花》影响,一直以为龙华盛产桃花,一九八七年重返上海,游龙华时,特别注意一下,也没有看见什么桃花,周璇时代的桃花早就无影无踪了。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

这首周璇最有名的《夜上海》大概也相当真实的反映了战后上海的情调马。当时霞飞路上的霓虹灯的确通宵不灭,上海城开不夜。

其实头一年我住在上海西郊,关在虹桥路上一幢德国式的小洋房里养病,很少到上海市区,第二年搬到法租界毕勋路,开始复学,在徐家汇的南洋模范小学念书,才真正看到上海,但童稚的眼睛像照相机,只要看到,咔嚓一下就拍了下来,存档在记忆里。虽然短短的一段时间,脑海里恐怕也印下了千千百百幅“上海印象”,把一个即将结束的旧时代,最后的一抹繁华,匆匆拍摄下来。后来到了台湾上大学后,开始写我的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写的就是上海故事,后来到了美国,开始写我小说集《台北人》的头一篇《永远的尹雪艳》,写的又是上海的人与事,而且还把“国际饭店”写了进去。我另外一系列题名为《纽约客》的小说,开头的一篇《谪仙记》也是写一群上海小姐到美国留学的点点滴滴,这篇小说由导演谢晋改拍成电影《最后的贵族》,开始有个镜头拍的便是上海的外滩。这些恐怕并非偶然,而是我的“上海童年”逐渐酝酿发酵,那些存在记忆档案里的旧照片,拼拼凑凑,开始排列出一幅幅悲欢离合的人生百相来,而照片的背景总还是当年的上海。

(摘自:《白先勇散文集(上下册)》,白先勇著,文汇出版社)

(白先勇:当代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这篇短文平实深情,对于童年有一种成人后的冷静甜美的回忆.)

由不自由的自由到自由的不自由

李敖

二十年前,在台大文学院印度近代史的课堂上,一位风度翩

翩的年轻老师,要学生缴出笔记,给他看看。全班都缴了笔记,

可是一个学生却缴不出来。老师问他:“你怎么没有笔记?”这

个学生说:“笔记是中学生抄的,大学生不抄笔记。”

这位老师有雅量欣赏这个特立独行的学生,他给了这个学生

最高评分。

这位老师,就是国民党员吴俊才先生;这个学生,就是“党

外人士”--我。

一般情形是,师生缘份,都随走出校门而结束,但像吴俊才

先生那样继续帮助学生的老师,却很少有,一如像我这样继续研

究老师著作的学生也很少有一样。

吴俊才先生现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住在普通

公寓里,很穷;我现坐“党外人士”冷板凳第一把交椅,住在吴

老师家前面豪华大厦里,很阔。我因为经年累月不下楼,大隐于

市;又因为水深浪阔,不愿给吴老师不方便,所以一直疏于礼数

,不去看他。去年他礼贤下士,大驾光临,我说:“古人‘天涯

若比邻’,老师和我,却‘比邻若天涯’!”吴老师太熟悉我那

一套,他不见怪。

吴俊才先生学者、专家,尤精于印度史,受了他的启迪,我

对印度史也小有研究。我由“大作家”变成“大坐牢家”的时候

,看书无算。其中一部大书,就是看了又看的吴老师名著--《

甘地与现代印度》。这部大书功力极深,有志之士,人人该看,

只可惜交由一家不太会搞宣传的书局出版,并没有引起应有的注

意。

因为我在牢里读这部书,最引起我注意的,是甘地的监狱生

活。据我统计,甘地共坐了两千三百三十八天的牢,他失掉身体

自由的时间,从广义说,比我要短。但他是先进,先进的坐牢哲

学,闲来无事,倒也不妨研究研究。

不料一研究之下,使我得到了新境界。

甘地有著伟大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说:“後代子孙很难相

信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Generations to

e will scarce beli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ever in flesh and blood walked upon this earth 。)

这是对甘地最高明的描绘。甘地思想的精华是他的“不合作主义

”(satyagraha),不合作主义的形成,部份来自《湖滨散记》

的作者梭罗。梭罗坐牢的时候,他说他“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

来了,高墙实在等于浪费材料。、、、、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对

付我。、、、、他们总以为我唯一目的是想站到墙外面。每在我

沉思的时候,看守那种紧张样子,真叫人好笑。他们那里知道才

一转身,我就毫无阻挡的跟著出去了。、、、、”

梭罗当然不会小说中穿墙透壁的功夫,他这种来去自如,是

指观念上的解脱,观念上“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来了”。他虽

然身在两坪之内,但却心在六合之外,神游四海,志驰八方,就

像拉夫瑞斯(Richard Lovelace)在牢里写诗给情人一样。

甘地师承了梭罗的不合作主义,也师承了梭罗的坐牢哲学。

甘地说志士仁人--

“在狱中,他所受到的苦,实比平日受的苦要少得多;在狱

中,他也只需要听狱吏一人的命令,而不像平日要受许多人的支

配;在那里,他更不必担心一日三餐,也用不著自己烧饭,政府

会照顾一切,如果有病,更可免费治疗;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操

作,藉以锻炼体格,许多坏的习惯也可以改过。他的灵魂是自由

的。他可有充分的时间祈祷。肉体虽被拘禁,灵魂并未桎梏。反

而他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训练成更有规律,因为自有人来督促。这

样来体验狱中生活,他会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假如有任何不幸遭

遇或被狱囚虐待,那他正可学习坚忍,让他得到一个乐于自制的

机会。持这种看法的人,当然会将入狱的事看为幸运。因此问题

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来决定是否入狱

乃系幸运。”(《甘地与现代印度》上册页九一)

这段话的关键是强烈的唯心论,它告诉人们,所谓的自由与不自

由,“问题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你

心里觉得自由,自由就在;你心里觉得不自由,桎梏就在。甘地

本人前后入狱五次,他这种观念,也一再宣示,例如他说:“我

现在成了自由的人了,我的身体已被他们看管。一天诺拉迭法案

没有撤销,我一天不得自由,可是现在他们逮捕了我,却给了我

自由。现在轮到该是你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同上。页二六四

)他又说:“、、、、朋友们不需要惦挂著我。我觉得自己像一

只快乐的小鸟,在这儿所能做的并不比外间少。我留居在此,对

我有如入校。”(同上。中册页一四三--一四四)、、、、甘

地这些坐牢哲学,基础都在他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有这种力量的

人,他会感到“逮捕了我,却给了我自由。”这种自由,我把它

叫做“不自由的自由”。这种自由的炉火纯青,就“觉得自己像

一只快乐的小鸟”,若不到火候,就只像骆宾王那样“在狱咏蝉

”了,--鸟在外面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不自由中有自由,这么说来,是不是自由以后,出狱以后,

就更自由了,从此没有不自由了呢?

这可未必。

哲学家斯宾塞说“没有人能完全自由,除非所有人完全自由

;没有人能完全道德,除非所有人完全道德;没有人能完全快乐

,除非所有人完全快乐。”这种伟大的透视力,伟大的胸襟,我

给它下了一个描绘,这叫“自由的不自由”。

“自由的不自由”的特色是民胞物与,是把受苦受难的人当

兄弟,又使自己有责任感。夏禹感觉天下有淹在水里的人,就好

像自己把他们淹在水里一样;后稷感觉天下有没饭吃的人,就好

像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有这种抱负的人,后天下之乐而乐,众

生不成佛的时候,他自己不要成佛。《新约》哥林多后书第十一

章里,为这种心境做了动人的总结:“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

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有这种心境的人,他自己坚强,却感

受兄弟的软弱;他自己站起,却焦急兄弟的跌倒;他自己自由,

却念念不忘兄弟的不自由。

六十年前,开火车出身的美国劳工领袖戴布兹(Eugene

Victor Debs),因参与政治反抗,被判十年,关在牢里。由于

他极富人望,虽在牢里,却得到美国大选中,一百万选民对他戏

剧性投票。一九二一年,哈定总统特赦了他。出狱后,人们庆幸

他重获自由,他却从斯宾塞的句子里,说出了这样的千古名言:

While there is a lower class I am in it。

While there is a criminal elements I am of it。

While there is a soul in prison I am not free。

只要有下层阶级,我就同俦;

只要有犯罪成分,我就同流;

只要狱底有游魂,我就不自由。

真的,“我就不自由”。夏禹不自由,後稷不自由,斯宾塞不自

由,戴布兹不自由。--所有伟大的性灵里,念天地悠悠,都有

“自由的不自由”。

(这是李敖先生写于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二日的一篇文章,用他的经历阐述着有关自由和不自由的思想,深刻幽默.)

作者: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

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

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

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

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

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

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

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

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

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

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

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

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

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

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

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

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缪塞(Musset)在《少女做的是什么

梦》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

丈夫(materiel e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ide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

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

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才是女郎们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

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现,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

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

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

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和窗!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

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

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

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

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

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

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

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

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

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子对于男子的胜利,

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

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譬如饿了

就要吃,渴了就得喝。所以,有人敲门,你总得去开,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

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西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

黑暗罪恶的世界,也许是浪子回家,也许是有人借债(更许是

讨债),你愈不知道,怕去开,你愈想知道究竟,愈要去开。甚至每天邮差打门的

声音,他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因为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

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

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上面说过窗子算得奢侈品,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译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

明也。”正和凯罗(Gottfried

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

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

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

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

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

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门(Eckermann )记一八三O 年四月

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

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撩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

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

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

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

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

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

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

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

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赏析:钱钟书先生将我们每个人每天必看见的窗户和门的意味写得让人吃惊,独特的视觉和幽默,深刻的思想和生活的情趣就都淋漓尽致了.)

世界两侧

作者:苏童

世界两侧(自序)

我给这本书定下的书名有点抽象,但也可以顾名思义,它触及了这个世界的两侧。一侧

是城市,一侧是乡村,这是一种对世界的片面和简单的排列方法。先说说有关乡村的部分。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故事都以枫杨树作为背景地名,似乎刻意对福克纳的“约克

纳帕塌法”县东施效颦。在这些作品中我虚拟了一个叫枫杨树的乡村,许多朋友认为这是一

种“怀乡”和“还乡”情绪的流露。枫杨树乡村也许有我祖辈居住地的影子,但对于我那是

飘浮不定的难以再现的影子。我用我的方法拾起已成碎片的历史,缝补缀合,这是一种很好

的小说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触摸了祖先和故乡的脉搏,我看见自己的来处,也将看

见自己的归宿。正如一些评论所说,创作这些小说是我的一次精神的“还乡”。

《1934年的逃亡》是我生平第一个中篇小说,写于一九八六年秋冬之季。现在读者

有诸多不满之处,但它对于我有一份特殊的意义。

现在说说世界的另一侧,这些有关城市生活的小说,《烧伤》等三个短篇是九二年的新

作,《平静如水》等四个中篇写于八七或八八年。这是一些关于青春期、孤独、迷惘、爱

情、失落、寻找的半流行小说。之所以自诩为“半流行”,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有上述流行而

通俗的故事线索和内核,也正是这些作品为我获取了最初的较广泛的读者。

我真实的个人生活的影子飘荡在这些城市青年中,亦真亦幻,透过它我做了一些个人生

活的记录,有关青春和梦想,有关迷惘和寻找,有关我自己、我的朋友和在城市街道擦肩而

过的陌生青年。我把这两类作品收进《世界两侧》中,就像一个花匠把两种不同的植物栽在

一个园子里,希望它们看上去和谐而丰富。人们就生活在世界的两侧,城市或者乡村,说到

我自己,我的血脉在乡村这一侧,我的身体却在城市那一侧。

(赏析:这是苏童小说集《枫杨树的故事》的自序,表达了一种生活和写作的状态,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作家在写作纸张背后的情绪和心情.)

端午的鸭蛋

作者:汪曾祺

端午的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

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

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

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

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

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

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

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

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

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

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

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

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

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

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

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

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

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

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

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

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

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

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

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

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

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赏析:小小的事情写的有情趣、有意境、细节描绘尽情体现了作者的忆乡情绪。)

童年漫忆

作者:孙犁

孙犁

听说书

我的故乡的原始住户,据说是山西的移良,我幼小的时候,曾在去过山西的人家,

见过那个移民旧址的照片,上面有一株老槐树,这就是我们祖先最早的住处。

我的家乡离山西省是很远的,但在我们那一条街上,就有好几户人家,以长年去山

西做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一直传下好几辈。他们多是挑货郎担,春节也不

回家,因为那正是生意兴隆的季节。他们回到家来,我记得常常是在夏秋忙季。他们到

家以后,就到地里干活,总是叫他们的女人,挨户送一些小玩艺或是蚕豆给孩子们,所

以我的印象很深。

其中有一个人,我叫他德胜大伯,那时他有四十岁上下。

每年回来,如果是夏秋之间农活稍闲的时候,我们一条街上的人,吃过晚饭,坐在

碾盘旁边去乘凉。一家大梢门两旁,有两个柳木门墩,德胜大伯常常被人们推请坐在一

个门墩上面,给人们讲说评书,另一个门墩上,照例是坐一位年纪大辈数高的人,和他

对称。我记得他在这里讲过《七侠五义》等故事,他讲得真好,就像一个专业艺人一样。

他并不识字,这我是记得很清楚的。他常年在外,他家的大娘,因为身材高,我们

都叫她“大个儿大妈”。她每天挎着一个大柳条篮子,敲着小铜锣卖烧饼馃子。德胜大

伯回来,有时帮她记记账,他把高粱的茎秆,截成笔帽那么长,用绳穿结起来,横挂在

炕头的墙壁上,这就叫“账码”,谁赊多少谁还多少,他就站在炕上,用手推拨那些茎

秆儿,很有些结绳而治的味道。

他对评书记得很清楚,讲得也很熟练,我想他也不是花钱到娱乐场所听来的。他在

山西做生意,长年住在小旅店里,同住的人,干什么的人也有,夜晚没事,也许就请会

说评书的人,免费说两段,为长年旅行在外的人们消愁解闷,日子长了,他就记住了全

部。

他可能也说过一些山西人的风俗习惯,因为我年岁小,对这些没兴趣,都忘记了。

德胜大伯在做小买卖途中,遇到瘟疫,死在外地的荒村小店里。他留下一个独生子

叫铁锤。前几年,我回家乡,见到铁锤,一家人住在高爽的新房里,屋里陈设,在全村

也是最讲究的。他心灵手巧,能做木工,并且能在玻璃片上画花鸟和山水,大受远近要

结婚的青年农民的欢迎。他在公社担任会计,算法精通。

德胜大伯说的是评书,也叫平话,就是只凭演说,不加伴奏。在乡村,麦秋过后,

还常有职业性的说书人,来到街头。其实,他们也多半是业余的,或是半职业性的。他

们说唱完了以后,有的由经管人给他们敛些新打下的粮食;有的是自己兼做小买卖,比

如卖针,在他说唱中间,由一个管事人,在妇女群中,给他卖完那一部分针就是了。这

一种人,多是说快书,即不用弦子,只用鼓板。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做鼓架。他们

不说整本,只说小段。卖完针,就又到别的村庄去了。

一年秋后,村里来了弟兄三个人,推着一车羊毛,说是会说书,兼有擀毡条的手艺。

第一天晚上,就在街头说了起来,老大弹弦,老二说《呼家将》,真正的西河大鼓,韵

调很好。村里一些老年的书迷,大为赞赏。第二天就去给他们张罗生意,挨家挨户去动

员:擀毡条。

他们在村里住了三四个月,每天夜晚说《呼家将》。冬天天冷,就把书场移到一家

茶馆的大房子里。有时老二回老家运羊毛,就由老三代说,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高,另

外,他也不会说《呼家将》。

眼看就要过年了,呼延庆的擂还没打成。每天晚上预告,明天就可以打擂了,第二

天晚上,书中又出了岔子,还是打不成。人们盼呀,盼呀,大人孩子都在盼。村里娶儿

聘妇要擀毡条的主,也差不多都擀了,几个老书迷,还在四处动员:

“擀一条吧,冬天铺在炕上多暖和呀!再说,你不擀毡条,呼延庆也打不了擂呀!”

直到腊月二十老几,弟兄三个看着这村里实在也没有生意可做了,才结束了《呼家

将》。他们这部长篇,如果整理出版,我想一定也有两块大砖头那么厚吧。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十岁左右还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我先在西头刘家,借

到一部《封神演义》,读完了,又到东头刘家借了这部书。东西头刘家都是以屠宰为业,

是一姓一家。刘姓在我们村里是仅次于我们姓的大户,其实也不过七、八家,因为这是

一个很小的村庄。

从我能记忆起,我们村里有书的人家,几乎没有。刘家能有一些书,是因为他们所

经营的近似一种商业。农民读书的很少,更不愿花钱去买这些“闲书”。那时,我只能

在庙会上看到书,书摊小贩支架上几块木板,摆上一些石印的,花纸或花布套的,字体

非常细小,纸张非常粗黑的《三字经》、《玉匣记》,唱本、小说。这些书可以说是最

普及的廉价本子,但要买一部小说,恐怕也要花费一、两天的食用之需。因此,我的家

境虽然富裕一些,也不能随便购买。我那时上学念的课本,有的还是母亲求人抄写的。

东头刘家有兄弟四人,三个在少年时期就被生活所迫,下了关东。其中老二一直没

有回过家,生死存亡不知。老三回过一次家,还是不能生活,只在家过了一个年,就又

走了,听说他在关东,从事的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勾当。

家里只留下老大,他娶了一房童养媳妇,算是成了家。他的女人,个儿不高,但长

得颇为端正俊俏,又喜欢说笑,人缘很好,家里长年设着一个小牌局,抽些油头,补助

家用。男的还是从事屠宰,但已经买不起大牲口,只能剥个山羊什么的。

老四在将近中年时,从关东回来了,但什么也没有带回来。这人长得高高的个子,

穿着黑布长衫,走起路来,“蛇摇担晃”。他这种走路的姿势,常常引起家长们对孩子

的告诫,说这种走法没有根柢,所以他会吃不上饭。

他叫四喜,论乡亲辈,我叫他四喜叔。我对他的印象很好。他从东头到西头,扬长

地走在大街上,说句笑话儿,惹得他那些嫂子辈的人,骂他“贼兔子”,他就越发高兴

起来。

他对孩子们尤其和气。有时,坐在他家那旷荡的院子里,拉着板胡,唱一段清扬悦

耳的梆子,我们听起来很是入迷。他知道我好看书,就把他的一部《金玉缘》借给了我。

哥哥嫂子,当然对他并不欢迎,在家里,他已经无事可为,每逢集市,他就挟上他

那把锋利明亮的切肉刀,去帮人家卖肉。他站在肉车子旁边,那把刀,在他手中熟练而

敏捷地摇动着,那煮熟的牛肉、马肉或是驴肉,切出来是那样薄,就像木匠手下的刨花

一样,飞起来并且有规律地落在那圆形的厚而又大的肉案边缘,这样,他在给顾客装进

烧饼的时候,既出色又非常方便。他是远近知名的“飞刀刘四”。现在是英雄落魄,暂

时又有用武之地。在他从事这种工作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高大的身材,在一层层顾

客的包围下,顾盼神飞,谈笑自若。可以想到,如果一个人,能永远在这样一种状态中

存在,岂不是很有意义,也很光荣?

等到集市散了,天也渐渐晚了,主人请他到饭铺吃一顿饱饭,还喝了一些酒。他就

又挟着他那把刀回家去。集市离我们村只有三里路。在路上,他有些醉了,走起来,摇

晃得更厉害了。

对面来了一辆自行车。他忽然对着人家喊:

“下来!”

“下来干什么?”骑自行车的人,认得他。

“把车子给我!”

“给你干什么?”

“不给,我砍了你!”他把刀一扬。

骑车子的人回头就走,绕了一个圈子,到集市上的派出所报了案。

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家里,也许把路上的事忘记了。当晚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早晨,

就被捉到县城里去。

那时正是冬季,农村很动乱,每天夜里,绑票的枪声,就像大年五更的鞭炮。专员

正责成县长加强治安,县长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枪毙,作为成绩向上级报告了。他家

里的人没有去营救,也不去收尸。一个人就这样完结了。

他那部《金玉缘》,当然也就没有了下落。看起来,是生活决定着他的命运,而不

是书。而在我的童年时代,是和小小的书本同时,痛苦地看到了严酷的生活本身。

(赏析:孙梨的文章,以一种非常平淡的语言和叙述,堆积在一起的节奏就非常特别了,读着让人心里发热发潮,不能平静.所以,越简单越有力.)

生活赋

作者:张晓风

生活赋

生活是一篇赋,萧索的由绚丽而下跌的令人悯然的长门赋——

巷底

巷底住着一个还没有上学的小女孩,因为脸特别红,让人还来不及辨识她的五官之

前就先喜欢她了——当然,其实她的五官也挺周正美丽,但让人记得住的,却只有那一

张红扑扑的小脸。

不知道她有没有父母,只知道她是跟祖母住在一起的,使人吃惊的是那祖母出奇地

丑,而且显然可以看出来,并不是由于老才丑的。她几乎没有鼻子,嘴是歪的,两只眼

如果只是老眼昏花倒也罢了,她的还偏透着邪气的凶光。

她人矮,显得叉着脚走路的两条腿分外碍眼,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受的,她已经走了

快一辈子的路了,却是永远分别是一只脚向东,一只脚朝西。

她当日做些什么,我不知道,印象里好像她总在生火,用一只老式的炉子,摆在门

口当风处,劈里拍拉的扇着,嘴里不干不净的咒着。她的一张块皱的脸模糊地隔在烟幕

之后,一双火眼金睛却暴露得可以直破烟雾的迷阵,在冷湿的落雨的黄昏,行人会在猛

然间以为自己己走入邪恶的黄雾——在某个毒瘴四腾的沼泽旁。

她们就那样日复一日地住在巷底的违章建筑里,小女孩的红颊日复一日的盛开,老

太婆的脸像经冬的风鸡日复一日的干缩,炉子日复一日的像口魔缸似的冒着张牙舞爪的

浓烟。

——这不就是生活吗?一些稚拙的美,一些惊人的丑,以一种牢不可分的天长地久

的姿态栖居的某个深深的巷底。

糯糬车

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补造了“糯”“糬”两个字。(武则天也不过造了十

九个字啊!)

曾有一个古代的诗人,吃了重阳节登高必吃的“糕”,却不敢把“糕”字放进诗篇。

“《诗经》里没有用过‘糕’字啊,”他分辨道,“我怎么能冒然把‘糕’字放在诗里

去呢?”

正统的文人有一种可笑而又可敬的执着。

但老百姓全然不管这一回事,他们高兴的时候就造字,而且显然也很懂得“形声”

跟“会意”的造字原则。

我喜欢“糯糬”这两个字,看来有一种原始的毛毵毵的感觉。我喜欢“糯糬”,虽

然它的可口是一种没有性格的可口。

我喜欢糯糬车,我形容不来那种载满了柔软、甜密、香腻的小车怎样在孩子群中贩

卖欢乐。糯糬似乎只卖给孩子,当然有时也卖给老人——只是最后不免仍然到了孩子手

上。

我真正最喜欢的还是糯糬车的节奏,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糯糬车都用他们这一行自

己的音乐,正像修伞的敲铁片,卖馄饨的敲碗,卖蕃薯的摇竹筒,都备有一种单高而粗

糙的美感。糯糬车用的“乐器”是一个转轮,轮子转动处带起一上一下的两根铁杆,碰

得此起彼落的“空”“空”地响,不知是不是用来象征一种古老的舂米的音乐。讲究的

小贩在两根铁杆上顶着布袋娃娃,故事中的英雄和美人,便一起一落地随着转轮而轮回

起来了。

铁杆轮流下撞的速度不太相同,但大致是一秒钟响二次,或者四次。这根起来那根

就下去;那根起来,这根就下去。并且也说不上大起大落,永远在巴掌大的天地里沉浮。

沉下去的不过沉一个巴掌,升上去的亦然。

跟着糯糬车走,最后会感到自己走入一种寒栗的悸怖。陈旧的生锈的铁杆上悬着某

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帝王将相,某些存在的或不存在的后妃美女,以一种绝情的速度彼

此消长,在广漠的人海中重复着一代与一代之间毫无分别的乍起乍落的命运,难道这不

就是生活吗?以最简单的节奏叠映着占卜者口中的“凶”、“吉”、“悔”、“咎”。

滴答之间,跃起落下,许多生死祸福便已告完成。

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糯糬车,我总忍不住地尾随而怅望。

食橘者

冬天的下午,太阳以漠然的神气遥遥地笼罩着大地,像某些曾经蔓烧过一夏的眼睛,

现在却混然遗忘了。

有一个老人背着人行道而坐,仿佛已跳出了杂沓的脚步的轮回,他淡淡地坐在一片

淡淡的阳光里。

那老人低着头,很专心地用一只小刀在割橘子皮。那是“碰柑”处的橘子,皮很松,

可以轻易地用手剥开,他却不知为什么拿着一把刀工工整整地划着,像个石匠。

每个橘子他照例要划四刀,然后依着刀痕撕开,橘子皮在他手上盛美如一朵十字科

的花。他把橘肉一瓣瓣取下,仔细地摘掉筋络,慢慢地一瓣瓣地吃,吃完了,便不急不

徐地拿出另一个来,耐心地把所有的手续再重复一遍。

那天下午,他就那样认真地吃着一瓣一瓣的橘子,参禅似的凝止在一种不可思议的

安静里。

难道这不就是生活吗?太阳割切着四季,四季割切着老人,老人无言地割切着一只

只浑圆柔润的橘子。想象中那老人的冬天似乎永远过不完,似乎他一直还坐在那灰扑扑

的街角,一丝不苟地,以一种玄学家执迷的格物精神,细味那些神秘的金汁溢涨的橘子。

赏析:生活中到处都是感受,并且是深切的令人忧伤的生活的原本的质地,我们不一定能够发现,发现了不一定能够明白,作者可以,她自己明晰又带着痛感的生活感悟,让我们逃不出这样的文字.

故乡的山梨

作者:李辉英

故乡的山梨李辉英

一个人谁没有一个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或是说一些回忆,恐怕也全是人人少不下的。

故乡使你留恋的地方太多了,一座山,一丛林,一条小溪,甚而是一些荒坟,都会给你留下清切的影子:故乡使你回忆的事物也太多了,某个乡绅怎样抽大烟,迈方步,或是团总讨小老婆的故事,还有张家长李家短妇人家往还的言谈,以及少妇思奔,大姑娘突起大肚皮,疯狗咬了善人一些碎事,也全是叫人偶一回忆起来就象些活动影片似地给你轮演一回。说到故乡的特产,那就更叫你关怀了,愈是久离故乡的人,愈是关心不忘故乡的特产,有时管叫你渴想得口水直流,为了思念特产得不到手的原故。

但这种特产,却并非都是名贵的东西,即以食品一类来说,肉包子也许就是特产之一,五香豆腐干也可以算是故乡的一种特产,此种食品,全在于地方风味的宝贵,而且更可以进而以某种特产物品或食品传名外方,叫别人一听到某种物品时,不自觉地就会联想起那出产物品的地方来,譬如南翔的包子,南京鸭肾,福建肉松,莱阳梨等全是。

说到梨,故乡也出产一种梨,因为不是种在人家园子里面自己生长在山上的。所以叫作山梨。这些山梨虽然并不出名,外人很少知的,在当地却是家喻户晓的了。由于这种山梨的生长,很可以推想到故乡偏僻落后的社会情形来,若在繁华的省份,人烟稠密的地方,那是无论如何不会让这些山梨自由生长的,大概不等结到七成熟时,早被别人打光了。留待成熟后再摘下来吃的事情,怕是不会有的。

说起故乡的山梨并不象一般梨子那样甜蜜可口,皮嫩如膏,反之,它倒是一身酸味,皮厚得象一层老布,你们也许很以为怪了,这样的山梨,有什么值得不忘的呢。不,我觉得故乡的山梨特别叫我不忘的地方就是它的酸和粗厚的皮!因为它是和一般梨子迥乎不同的。如果让植物学家来解释的话,山梨的酸味和粗厚的外皮,正可以说是为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才长着的,因为山丛之中,杂虫甚多,如果它生得又嫩又甜,怕不待成熟早让虫子们蛆光了。果然,山梨里面很少有生虫子的。

山梨的外皮虽然粗糙异常,但它的内中肉酿却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鸭梨要细致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剥了皮,一口就全吃净吮干了。

山梨的酸味是特别值人不忘的,正象你吃了它的酸味后一样,口中久久不散,而留在你的记忆里的酸味尤其是难得的。普通一般人对于甜的感觉得之容易。忘之更快,不比酸的味道,虽不能使人愉快,却足可叫人轻易忘记不掉。在事务方面,我觉得也是这样,得意的事情容易忘记,酸辛的事情倒是时常留在头脑之中不能忘去。

我爱故乡的山梨,特别爱吃它的酸味,因为我每每从它的酸味中,来比拟自身寒酸的境遇;是的,我的生活永远是在酸味中过着的,我没有过一日属于甜味的生活!也许,我此后的日子还是要在酸味中过着的呢。所以,对于故乡的山梨就因此更给我不能忘记的深深的印象了。

故乡的山梨又是上市的时候了,村妇们定又一群一群的提着筐,肩着担子,还有背着口袋的,到人家里去作交易。她们不要钱。只是换些得用的东西。象棉花,布头,绒线一类的物品。这种交易倒很上古时代“日中市”的“以己之有,易己之无”的情形有些相象,不同的就是没有固定的交易时间罢了。我爱故乡的山梨,但我更忘不掉比山梨还要酸上万倍的故乡人们诉苦无处的非人生活。

(李辉英(1911-1991),1933年加入左联。左联时期著有小说《万宝山》、散文《再生集》等。

李辉英是30年代较早崛起的东北籍现代文学作家,当代香港著名小

说家、学者。原名李连萃,笔名梁晋、叶知秋等。曾编《生生月刊》、《创作月刊》。

文笔朴素动情。)

珍珠鸟

作者: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中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九八四年一月 天津

(赏析:非常灵秀的作品.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很温暖的阅读.)

作文二:《201503:作业: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6700字

温馨提示

老师花费时间与精力,作业要求写得详尽些,目的便于大家做好作业。敬请同学们不要浮躁,静心阅读。谢谢合作。张老师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陶冶精神情操;

曾国藩名作鉴赏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抓住“以文治天下”来写作:曾文如何治理国事与家事

曾国藩多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突出管理;文学家突出鉴赏; 其他次要选题,或者任意选题:曾国藩以外的论文也行。

禁止:中学已经学过的篇目不能做;

比如可以课外查阅历代名人奏稿比如《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或者其他名篇比如颜真卿《祭侄儿稿》;顾恺之美文《画云台山记》(傅抱石评论此文);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天祥)》;王炎午《又望祭文丞相文(文天祥)》;顺治帝《罪已诏》

比如《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季氏将伐颛臾、齐桓晋文之事

劝学(节选)、狱中上梁王书、李将军列传、苏武传(节选)、论盛孝章书、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墨池记、训俭示康、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第一部分:作业概说(了解即可,与论文写作关系不大)

一、 作业主旨:

学以致用,是中国几千年优良的学术传统

1、阅读曾国藩经典作品,像毛泽东蒋介石一样,去寻觅曾国藩管理智慧人生哲学。

2、力主原创作品:自己经过阅读与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最佳。这样一来,方可从曾国藩管理智慧人生哲学中体会其中的神韵,才能为自我所用!为自我服务!经营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的梦想!

3、儒家中庸之道是为人为学的根本;行文切忌过于激进与过于保守。采用中性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作。

二、儒家学说最后集大成者——曾国藩

(比如《圣哲画像记》)

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寄托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让风雨飘摇的清朝延续半个世纪;军中高参王闿运鼓动他称帝,被婉拒;部下26名将领担任总督巡抚,势力绵延大半个清廷;比如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自动裁军交权;说服弟弟曾国荃江苏巡抚放权;《曾国藩家训》曾家后代得以保全,遍布全世界而且享誉全世界。

三、曾国藩深远影响

1、曾国藩不仅是“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之

一。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

2、“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毛泽东

3、“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蒋介石

四、曾国藩智慧人生——曾国藩文学作品鉴赏(作业重点)

曾国藩是晚清诗文大家,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的分支湘乡派的领袖,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并对近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经典散文名作:《曾国藩文选》 钱仲联 苏州大学出版社

曾国藩散文——圣哲画像记;曾国藩《讨粤匪檄》;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

中国古代的四大檄文:陈琳《讨曹操檄》;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朱元璋发布的《北伐檄》;曾国藩《讨粤匪檄》(均可做作业)

五、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简介

《曾国藩全集》包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读书录四部分。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曾文正公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名人全集。

曾国藩既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外交家,又是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鼻祖;是最好的父亲、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兄长。如此多、如此高的美誉加于一身,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曾国藩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之所以魅力永存,之所以“热度”不减,之所以令那么多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在于他给后人留下很多极具实用价值、任何人都可以“照本宣科”的东西。曾氏著作称得上千古不朽之作,无论是家书、书信、日记、奏稿,还是诗词、文集、论文,都通俗易懂,语意精深,文笔流畅,文理清澈,极富阅读和收藏价值。

六、《曾国藩全集》目录简介

1、曾国藩文集(桐城派代表人物)

学贯古今,发人深省,独成一家之说      曾国藩诗词

博采众家,豪气纵横,行云流水,美奂美仑。

2、曾国藩家书

儿女情长,词恳意切,堪称一部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南,

一部正直、严肃地为人处世的教科书。

3、曾国藩书信

坦直谦厚、文字洗练,思虑致密而有条理,既可作为考证史实的文献,也

可作陶冶品行的箴言,学写书信的范本。

4、曾国藩日记

反省自励,持之有恒,是其读书、治学、治兵、持家、教子、修身养性的

真实写照,通过日记可以透视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5、曾国藩奏稿

言简意赅,语意中肯,对朝野大事小事,洞若观火,一语中的,是官方汇

报的典范文稿。

6、曾国藩批牍

诲人不倦,颇能显示曾国藩教育部属的苦心。

六、其他次要选题,或者任意选题:曾国藩以外的论文也行。

(最好做曾国藩作业,学习曾国藩的智慧人生。毛泽东、蒋介石都认真阅读)

《古文观止》季氏将伐颛臾、齐桓晋文之事;劝学(节选)、狱中上梁王书、李将军列传、苏武传(节选)、论盛孝章书;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墨池记、训俭示康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第二部分:作业具体要求

温馨提示:《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作业要求

一、 作业写作的核心概念领悟,便于行文:

1、文学鉴赏:主要是让读者在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情感、回味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可以从主题、意义、修辞、情感、背景等季度进行单方面或综合性的欣赏

2、管理:包含两层含义:

“管”即管人、管物、管事;“理”即理头绪、理思路、理条理。

二、平时成绩具体评价标准

1、作业内容范围:(具体请见第一部分)

侧重曾国藩以文治天下的管理智慧进行分析与探讨

《曾国藩文选》《曾国藩全集》 、或者有关曾国藩题材影视剧(里面须有曾国藩散文作品出现)也就是说,从曾国藩文章引申到影视剧评析,小中见大;

比如有关曾国藩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成为亿万人民喜爱的节目;当今社会编剧是当代紧缺的职业,前途光明,大有可为。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尝试才有成功的希望。

2、图文并茂不少于26个版面PPT课件:任选曾国藩每一篇散文做作业,题目小,便于集中笔墨,内容丰富;或者从整体宏观角度看待曾国藩做人、做官、做学、立德、立言、立功、相关曾国藩影视作品鉴赏;制作一个精美绝伦、图文并茂的PPT课件;

3、作业任选七个类型中的一个类型:

每个同学自觉建立各自文件夹名称有四项内容:序号、姓名、七个类型与具体题目;

(1)曾国藩文集(为最佳)(2)曾国藩家书、(3)曾国藩日记、(4)曾国藩奏稿、

(5)曾国藩批牍、(6)曾国藩书信、(7)曾国藩作品引申影视剧评析

学习委员课前建立这七个类型文件夹,检查作业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退回去修改再提交。

三、考试成绩具体评价标准: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试卷封面:左上角注明自己的序号:1——400号(第3周传入QQ群里,各自查询序号)电脑自动按照顺序排列,立即知道作业未交的同学。

2、课程鉴赏论文:切记直接百度拷贝,记录零分!!!

温馨提示:word必须有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个样式;

在自己制作的PP基础上,加工成不少于3500字的word文档(含曾国藩名作原文字数)。其实自己仅仅写作2000多字,这是一门课程作业的最低要求了。

期末最后三周上交word纸质文档。期末提交时务必校稿几遍;错别字一个扣1分;提升大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学养。

曾国藩全集与一般资料,老师都阅读过。查重软件一查便知!敬请不用玩世不恭,敷衍行事;对自己负责。

3、Word制作统一格式要求——按照如下顺序写作:

(1)自拟带有文学色彩主标题,能够概括对曾国藩某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再以“曾国藩某一作品之我见、之评析、之探析、之浅见”作为副标题 比如样题: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檄文——浅析曾国藩》

(2)曾国藩原作拷贝与写作年月日;需要认真校稿,百度上的原文,有许多错误。图书馆可以查原文。然后再正式做“题解”与“写作背景”部分;

(3)采用段首撮要形式,概括本文主要涵义,然后从每一层次进行注解;可以从主题、意义、修辞、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领悟。

(4)从曾国藩文章引申到影视剧评析,敬请找出编剧与导演选择曾国藩作品的原因,主要是曾国藩作品与电视连续剧剧情高度意蕴吻合;相关选择过程种逸闻轶事;

(5)曾国藩作品用典,敬请找出典故的由来,以及曾国藩采用的内在意蕴;

(6)本篇曾国藩作品影响何在?(比如曾国藩作品在影视中再现、媒体报道刊登、名人评价)

(7)必须要有两种参考文献形式,采用脚注(即在每页底部注释),不能采用尾注:(没有参考文献的作业无效)

演示:word顶端菜单栏:1点击“插入”——点击“引用”——点击“脚注和尾注”,选择脚注——编号格式1、2、3、、最后点击“插入”,就可以输入以下两种参考文献具体内容。

A引用论文:论文名称、作者、期刊名称、哪年哪期、页码

B引用著作: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页码

四、作业提交时间:

(一)第十周前提交电子文件夹:平时成绩

1 脚注样式

做好反复修改后即可第3周开始提交;花名册上登记提交时间;时间早的平时成绩高些,避免第7、8、9、10周拷贝时间集中,占用上课时间;第10周截止;

(前半个学期相当空闲,最后几周复习迎考,没有时间花在选修课上;做得不好的同学,老师指导修改,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敬请理解。)

1、文件夹名称:

每个同学自觉建立各自文件夹名称有四项内容:序号、姓名、七个类型与具体题目; 老师把作业word文档发至QQ群;(第3周传入花名册序号)一些通知发布,便于老师期末登分。

2、文件夹里面三个内容:

侧重曾国藩以文治天下的管理智慧进行分析与探讨

(1)word文档(力主原创作品)

(2)制作图文并茂PPT ;图文并茂不少于26个版面

(3)word文档大雅检测详细报告PDF格式并在文件名后注明重复率,重复率不超过20﹪;每个同学提交课程论文最后务必使用:检测“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此系统检测之后会把自己文章与重复引用PDF格式论文列出来。

对于检索报告红体字重复部分,根据自己阅读与理解,用自己的话语改编出来,就不算重复,重复率也就大大减少了。投稿到编辑部,首先大雅检测重复率超过20﹪就被毙掉了。本科与硕士毕业论文最后提交,也需要大雅检测,重复率超过规定限度,不予通过。在大学工作,发表论文是安身立命之本,职称评定依据。

避免“天下文章一大抄”弊端,通过课程论文提升科研能力。

中南财大公告:

为了更好地促进本校的学术规范性,促进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我馆面向全校师生开通“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试用。该系统既可以帮助您在课题申报、研究和成果撰写等阶段,将研究的思路、成果主要内容在中文图书中做全面的比对,从而找到相似的研究内容或方向,为寻找合作者或避免重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还具有将学术论文等文献与已出版的中文图书进行内容的相似性比对、检测分析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学术成果突出创新特色,规范文献引用行为,预防和纠正学术不端提供辅助工具。

简单的使用介绍:

1.访问地址:://dsa.dayainfo.。

2.个人首次使用,需要在校园网内“注册”,根据提示注册个人的账号,并进行验证和激活。验证完成之后返回大雅首页,输入个人账号进行登录即可正常使用了。建议师生用自己的工号或学号进行注册。学生学号免费,学校已经付费。

3.详细使用方法,请查阅站点(dsa.dayainfo.)页面下方的链接“使用帮助”。

(二)第14—16周提交打印word文档:期末考试成绩

1、所有的电子文档作业第十周前经过老师过目,查重软件检索,期末方可打印;每个同学在老师花名册上登记手机号码,需要返回修改的便于通知。这也一次难得的学习写作的机会;中山大学魔鬼训练营:每年300篇文章写作任务,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写作能力提升至关重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们重点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几年来,本门选修课最认真的学生作业15000字,140个版面。真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良好品质。

2、期末提交时务必校稿几遍;错别字一个扣1分;提升大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学养。返回修改的,必须把电子稿交给老师再次过目与查重,期末方可打印。

五、查找作业题目方法:百度“曾国藩文集篇目”、 百度“曾国藩奏折篇目”、 百度曾国藩批牍篇目、百度曾国藩日记篇目、百度曾国藩书信篇目、百度曾国藩家书篇目,通过一级百度,可以查找每个类型的篇目,再确定其中一篇文章,去做作业。

1、比如:曾国藩奏折卷之一(还有许多卷类似折卷,查看目录,选择自己喜爱文章做作业)曾国藩为官几十年,奏稿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许多都是影响晚清全局的建言,图书馆查阅,选择其中一篇曾文作业即可。

遵议大礼疏(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应诏陈言疏(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

请设坛祈雨疏(遭光三十年三月初四日)

条陈日讲事宜疏(道光三十年四月初四日)

议汰兵疏(咸丰元年三月初九日)

议复李纲从祀文庙疏(咸丰元年三月十四日)

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谢署刑部左侍郎恩疏(咸丰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备陈民间疾苦疏(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八日)

平银价疏(咸丰元年十二月十九日)

谢署吏部左侍郎恩疏(咸丰二年正月二十五日)

请宽胜保处分疏(咸丰二年四月初五日)

谢放江西正考官恩折(咸丰二年六月十三日)

请假回籍省亲片(咸丰二年六月十三日)

敬陈团练查匪大概规模折(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附陈办团稍有头绪即乞守制片(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曾国藩奏折卷之二代表作

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咸丰三年二月十二日)

会奏特参副将清德折(咸丰三年六月十二日)

暂缓赴鄂并请筹备战船折(咸丰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请截留粤饷筹备炮船片(咸丰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筹备水陆奋勇赴皖会剿俟粤省解炮到楚乃可成行折(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请提用湖南漕米片(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沥陈现办情形折(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衡永一带剿匪未毕折(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

请派大员办捐济饷折(咸丰四年二月十五日)

岳州战败自请治罪折(咸丰四年三月二十日)

报崇通剿匪胜仗折(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会奏湘潭靖港水陆胜负情形折(咸丰四年四月十二日

2、曾国藩批牍篇目

第一篇 团练   第二篇 治军   第三篇 战守   第四篇 招募与招降  第五篇 哗饷与镇抚第六篇 救灾与善后  第七篇 行政   第八篇 审案  第九篇 洋务

3、曾国藩书信篇目(选择其中一篇书信作业即可)

禀祖父·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致诸弟·勉励君子应早立志(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致诸弟·士人读书之“三要”(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谈论读史之道(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致六弟·读书宜专,习字须有恒(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

致诸弟·述孝悌之道(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

致诸弟·凡事皆宜专一(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学问之道“有恒”二字(道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事事应勤思善问(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

致诸弟·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皇恩浩大益当尽忠报国(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成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禀父亲·军中要务(咸丰四年三月:十五日)

致诸弟·勤则百弊皆除(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

禀父亲·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早)

致诸弟·勤俭忠厚,以承先而启后(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

致诸弟·妇职之要与妇道之要(咸丰六年二月初八)

致四弟·宦途险恶常思退居(咸丰六年九月初十)

致九弟·料理戎事足增长识力(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字谕纪鸿儿·不可贪爱奢华(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夜)

字谕纪泽儿·不可浪掷光阴(威丰六年十月初二)

致九弟·才根于器,良为知言(咸丰七年十月初四)

致九弟·将才四大端(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夜)

致九弟·带勇之法首推体察人才(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夜)

致九弟·带兵应有强毅之气(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致九弟·济人需济急(成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致九弟·应交甘苦患难之人(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致九弟·“傲”之一字,百无一成(咸丰八年三月初六)

致九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致九弟·脚踏实地,求精不求阔(咸丰八年六月初四)

字谕纪泽儿·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余平生有“三耻”(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字谕纪泽儿·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咸丰^年十月二十五日)

作文三:《曾国藩,古典名家散文鉴赏期末作业》7900字

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

期末课程论文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张静

学生姓名:

学号:课堂序号:

目录

一、曾国藩简介 ........................................................................................ 3

(一)个人简介 .................................................................................. 3

(二)生平经历 .................................................................................. 3

(三)历史评价 .................................................................................. 3

二、写作背景............................................................................................. 4

(一)太平天国运动 .......................................................................... 4

(二)湘军的建立 .............................................................................. 4

三、文章赏析............................................................................................. 4

(一)原文........................................................................................... 4

(二)翻译和内容赏析 ...................................................................... 5

(三)修辞赏析 .................................................................................. 7

四、结语 ..................................................................................................... 8

镇压太平天国的斗战檄文

——浅析曾国藩《讨粤匪檄》

一、曾国藩简介

(一)个人简介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是集众于一身的大成者。他不仅是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还是清朝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二)生平经历

曾国藩早年出生于清代的一个地主家庭。虽然小时候比较笨不聪明,但是十分勤奋好学,努力刻苦。他6岁入塾读书,8岁就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在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中,成绩列为优等。他的父亲麟书,家中虽有大量的田产,但是却无心管理耕种而醉心于考取功名,童试17次后才中第,之后他的父亲便父设立书馆教授学生。曾国藩从小就和他的父亲学习。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时在当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明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直到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因处理不当引起朝廷人士及民众的强烈不满,名声遭到极大的破坏。不久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正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

(三)历史评价

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众人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单从其历史功绩来说,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曾国藩死后,清政府称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然而也有人说他倡“就地正法之制”,兴“抽离聚敛”之风,“以夷狄攻中国”,“杀人割地”,取媚洋人,实为祸国殃民的“罪魁戎首”。而从其为人文化修养上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者,毛泽东年轻时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也有人认为他是个思想保守,只尽愚忠的伪君子。笔者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不可能事事都符合人们传统观念的某种评判标准。在特定环境下,作出不符合人们评判标准的一些事情,也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事情给予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二、写作背景

(一)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当时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高额的赔款和续城费使农民的税收激增,导致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于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二)湘军的建立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便辞去官职决定在家守孝三年。当时太平军起义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半个中国。当时清政府心急如焚,调用各种手段从全国各地调集了众多的八旗、绿营等官兵,希望用他们来对付庞大的太平军。但是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办事效率极低,多次临时组装起来的军队都不堪一击,后果可想而知败仗连连。清政府更加着急,多次颁布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农民革命势力的燎原之势,这就为曾国藩“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一边应着清政府的招兵请求,一边应着镇压太平天国这一时机,在他家乡湖南一带,用尽一切办法获取人力物力支持,依靠与师徒、亲戚、好友等之间的复杂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性的团练军,称为湘勇军。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讨粤匪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表的。

三、文章赏析

(一)原文2

为传檄事: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濬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於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祗。1

2 选自《失稳的帝国》,邢超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7月  选自《曾国潘全集》,唐浩明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年2月

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摺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找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藉。

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二)翻译和内容赏析

第一段:

【译文】从逆贼杨秀清、洪秀全举兵造反以来,到今天一共有5年了。他们残忍的杀害了数百万的人民,蹂躏了方圆5000多里的州县。所经过地方,无论是大大小小的船只,还是贫贱富贵的人民,全部抢夺一空、寸草不留。但凡是被俘虏到贼匪中的人,都被剥光衣服,搜刮银两。如果拥有超过五两的银子而不自动呈给匪贼的,立刻就会被被斩首示众。给男人一合的米,驱使他拚命向前,上战场打仗,或是驱使他们修筑城墙、疏通城濠;给妇女们一合米,驱使她们在城墙上担任夜间巡逻的工作,还让她们运送粮食、挑运煤炭。妇女若有不肯放小脚的,就立刻斩下她们的小脚以警告其他妇女;若有船家想偷偷跑回家的,就倒抬他们的尸首杀鸡儆猴,以示其他船家。粤匪们自己生活在平安富足、尊贵荣耀的景况中,而将我们两湖、三江被胁迫的人民,看得连猪狗牛马都不如,他们这种凶残惨酷的手段,只要是有血性的人,没有人听了之后而不感到痛恨的。

【赏析】开头一段,曾国藩先生先是批评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恶劣行径,“於今五年矣”描述行恶时间已久,其次“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夸大了洪秀全杨秀清的滔天罪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然后又列数对方罪行,确立了自己替天行道的地位。

第二段:

【译文】自从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以来,历朝的圣人都极力维护名教,十分讲究伦理道德以及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关系,秩序井然得像鞋子和帽子一样,不能颠倒过来穿戴。粤匪剽窃外国洋人的思想崇信天主教,上自虚伪的君主和虚伪的丞相,下至战士和仆役,都以兄弟相称,说什么只有天可以称为父亲,其他所有人的父亲都只是兄弟,所有人的母亲都只是姊妹。农民不能自己耕种田地来缴纳税款,说什么田地都是天王的田;商人

不能从事买卖以赚取利润,说什么所有的东西都是天王的财产;读书人不能读孔子和孟子的书,而另有所谓耶稣的教义和《新约全书》等,将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关于礼仪、人伦类似于《诗经》《书经》的典制都一举扫除殆尽。这不只是我大清朝的巨变,实在也开天辟地以来名教的奇变,我们孔子、孟子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痛心的事,凡是读过书、认识字的人,又怎么可以袖手旁观,不对此有所作为呢?

【赏析】本段“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指责在太平天国政治框架内,没有任何读书人阶层的位置。而曾国藩认为维护士大夫阶层,或者说维护读书人阶层的利益,维护他们在这个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十分重要不可颠倒的。 “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本是指责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破坏了儒家的人伦理念,却又可笑的指出太平军在当时是有很强的平等观念。“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处曾国藩避开敏感的民族矛盾,而是从礼教教化这个层面上主动出击,针对太平军尚未成熟的宗教信仰问题,树起自己卫孔孟的大旗,把其内部矛盾上升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指责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破坏礼制和礼法,在当时是指其罪行,不过在现在就难说褒贬了。又以“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也。”来义正词严地号召的读书人去捍卫自己的信仰,保护人民的利益。

第三段:

【译文】自古代以来,在世时立有功德之人,死后就会被人尊敬地奉为神氏;由皇帝王者之道治理阳间,而用神道治理阴间。虽然是乱臣贼子,穷凶极恶到了极点,也往往会敬畏神明。叛军李自成到曲阜,但是不敢侵犯孔子庙;贼子张献忠到梓潼,也要祭祀文昌帝君。而粤匪太平军却焚毁了彬州的学舍、毁坏孔子的神位,两廊屋中的十位哲人被捣毁得满地都是。自此以后,只要是他们所经过的郡县,一定先烧毁庙宇,即使是像关羽、岳飞等忠臣义士且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也都神像被砍庙宇被毁;其他的佛寺、道院、城隍庙、土地庙更不用说,没有一个不被烧毁,神像没有一个不被破坏的。这是鬼神所共愤,希望能在冥冥之中雪耻复仇的啊!

【赏析】本段指出洪秀全等人极其不尊重神灵,来鼓舞自己湘军的士气和拉拢人心。“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说明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文化冲突之剧烈,侧面反映出当时太平军对庙宇神像的毁坏很干净彻底。痛斥太平军毁污庙宇,以神道观念打动普通百姓,体现出了檄文比较常见的一个特点——批评对方。

第四段:

【译文】我奉了天子的命令,统率两万人的军队,由水、陆二路同时进发。发誓要以卧薪尝胆的精神来消灭这些凶悍的盗贼,救出被俘虏去的船只,抢救出被威胁强迫的人民。不仅要缓解皇上宵衣旰食的辛劳,而且还要抚慰孔子孟子伦理道德的隐忧;不但为千千万万的人民报冤枉被杀的仇恨,而且要为天地神明雪洗被侮辱的恨事。所以我传布檄文于远近各地,使大家都能够知道这件事。倘若有具有血性(正义)的男子,起来发动义军协助我征贼剿匪的,我一定会将他作为我的心腹之人,酌量给予粮食。如果有怀持正道的君子,痛恨天主教在中国的横行,赫然震怒以维护正道的,本部堂将以厚重之礼聘之于幕府中,以宾客及老师的礼节对待。倘使有仗义相助的好人,愿意捐钱以助军粮的,如果是在一千两银子以内,发

给实际收到的吏部凭照;一千两以上的,我会单独奏请朝廷优先录用。如果有长久陷入匪贼之中,自动起义归顺我的,杀死匪首献城投降的,我将收他为部下,奏请朝廷授予官职。如果有被胁迫了好几年,头发已长了数寸而能在作战时放下武器空手来降的,一律免死并给路费送他回家乡。

【赏析】本段曾国藩申明他的使命始终是在救民卫道,解救被掳船只、人民,纾君父之忧,慰孔孟人伦之痛,报生灵之仇,雪神祇之憾,并没有私心。

第五段:

【译文】从前汉、唐、元、明朝的末年,盗贼多得就像牛毛一样,都是由于君主昏庸无能,政治十分混乱,所以不能够将其消灭平定。但现在我们的君主日夜勤政爱民,谨慎小心,敬畏上天,体恤人民,田地不加税,户口不抽壮丁。以历代贤明君主所积累下来的深仁厚泽,去讨伐那些残酷暴虐的无赖匪寇,他们早晚终会有消灭的一天!这是无须智者说明就可以明白的。假如你们这些被胁迫的人,甘心服从叛军而抗拒上天的惩罚,等到大军压境,你们将会玉石俱焚,到时候是来不及多作分别的。

【赏析】本段曾国藩通过慷慨的陈词号召忠义之士,一起奋起,被胁迫者自拔来归。对内部许下承诺,给以封爵嘉赏,同时又在心理上打击敌人士气。

第六段:

【译文】虽然本部堂道德浅薄,能力贫乏,但我唯独依靠“忠信”二字作为指挥作战的根本。在上有日月,在下有鬼神;阳间有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阴间有过去殉节的忠臣烈士的英魂,都可以洞察我的诚心。希望大家都能听从我的劝告。檄文所到的地方,就像是我下达了法律命令一样,千万不要轻忽!

【赏析】最后自谦自己“德薄能鲜”,但无愧于忠义诚信。

【总结】这篇檄文中的游说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方面充分抓住“粤匪”的弱势,巧妙避谈清政府,宣扬湘军的正义之道,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巧用民众的逐利心理,以粮食为诱招纳武装力量。当然,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关于太平天国的具体问题与事实并不完全符,如《天朝田亩制度》虽有很多地方因为各种因素而不能具体实施,但它仍代表一个时代的诉求;而《讨粤匪檄》则是一篇主要针对知识分子发起的动员令,并没能起到调动整个湖南百姓一起对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但是这是一篇斗战檄文,一篇战帖,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和鲜明的政治立场,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理解。

(三)修辞赏析

【对比】文章中多处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第三段中将洪秀全等人带领的太平军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历史叛臣贼子”做对比,李、章等人虽是“逆贼”,但任旧尊敬神灵,而太平叛军所到之处庙宇皆毁,突出了太平军对传统宗教的极大不尊重,引起民众对太平军的进一步反感。

【夸张】在文章的第一段中,“百余万”、“五千余里”、“寸草不留”等词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太平军的形象极大的残暴化,使看到这篇檄文的人对太平军深恶痛绝,彻底磨灭太平军救苦救难的正义之师的形象,成功的离间太平军与民众的之间的感情。

【排比】第二段中“农不能·······商不能······士不能······”用排比句式,极言太平军政策的腐败,气势汹汹,批判有力。

四、结语

《讨粤匪檄》作为剿灭“太平天国”的动员令,是影响历史的一百篇名作之一。它与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并列为中国历史上檄文中最优秀的文章,尤如千军万马之势锐不可挡,深深地影响和蛊惑着那一代民众的思想。这篇文章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意志和精神的体现,更是尊崇孔孟之道的理学经世派“湘军”集团意志的公开表达和立场的坚定表现;檄文不仅仅是湘军集团坚定不移的誓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异端“太平天国”文化的战争武器。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特定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比较适应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发展规律,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讨粤匪檄》指导湘军同叛军太平天国进行了激烈的文化论争。另一方面,它作为理学经世派用来对付敌对阶级进行文化反击的精神武器,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檄文文化内涵的深刻实质在于理学经世派在其务实学习的精神指引下,从维护传统到逸出传统开展洋务自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发展、维护了传统,是一篇比较难得的佳作。

作文四:《201409:作业: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9000字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陶冶精神情操;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第一部分:概说

一、 作业主旨与核心:

学以致用,是中国几千年优良的学术传统

1、阅读曾国藩经典作品,像毛泽东蒋介石一样,去寻觅曾国藩管理智慧人生哲学。

2、力主原创作品:自己经过阅读与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最佳。这样一来,方可从曾国藩管理智慧人生哲学中体会其中的神韵,才能为自我所用!为自我服务!经营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的梦想!

3、儒家中庸之道是为人为学的根本;行文切忌过于激进与过于保守。采用中性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作。

二、儒家学说最后集大成者——曾国藩

(比如《圣哲画像记》)

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和心灵寄托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让风雨飘摇的清朝延续半个世纪;军中高参王闿运鼓动他称帝,被婉拒;部下26名将领担任总督巡抚,势力绵延大半个清廷;比如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自动裁军交权;说服弟弟曾国荃江苏巡抚放权;《曾国藩家训》曾家后代得以保全,遍布全世界而且享誉全世界。

三、曾国藩深远影响

1、曾国藩不仅是“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之一。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

2、“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毛泽东

3、“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蒋介石

四、曾国藩智慧人生——曾国藩文学作品鉴赏(作业重点)  (学习委员落实下面24篇文学鉴赏题目,然后才能选择《曾国藩全集》目录篇章做作业)

曾国藩是晚清诗文大家,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的分支湘乡派的领袖,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并对近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经典散文名作:《曾国藩文选》 钱仲联 苏州大学出版社

1、 曾国藩散文——圣哲画像记

2、 曾国藩《讨粤匪檄》

中国古代的四大檄文:陈琳《讨曹操檄》;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朱元璋发布的《北伐檄》;曾国藩《讨粤匪檄》(均可做作业)

3、 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

4、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

5、 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题语》

6、 曾国藩《原才》

7、 曾国藩:召诲    8曾国藩:五箴并序    9曾国藩:云桨山人诗序代季师作

10曾国藩:《谢子湘文集》序    11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

12曾国藩:钱选《制艺》序      13曾国藩:《朱慎甫遗书》序

14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    15曾国藩:孙芝房侍讲《刍论》序

16曾国藩:《王船山遗书》序     17曾国藩:衡阳《彭氏谱》序

18曾国藩:《国朝先正事略》序

19晚清衰世与曾国藩振世文章    20曾国藩坚忍倔强的人格与其雄奇之文

21桐城派穷途末路与曾国藩“中兴”文章    22曾国藩文章与“经济之学”

23曾国藩与四大弟子            24曾国藩与湘乡派

《曾国藩文选》 或者曾国藩策论奏章、《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全集》都是经典名作,可以做作业

作业文件夹内容:精选曾国藩一篇文章制作PPT(19—24除

外)、曾国藩策论奏、《曾国藩文选》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全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原文、分析、相关视频、音频、影响。图文并茂PPT

五、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简介

《曾国藩全集》包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读书录四部分。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曾文正公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名人全集。

曾国藩既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外交家,又是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鼻祖;是最好的父亲、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兄长。如此多、如此高的美誉加于一身,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曾国藩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之所以魅力永存,之所以“热度”不减,之所以令那么多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在于他给后人留下很多极具实用价值、任何人都可以“照本宣科”的东西。曾氏著作称得上千古不朽之作,无论是家书、书信、日记、奏稿,还是诗词、文集、论文,都通俗易懂,语意精深,文笔流畅,文理清澈,极富阅读和收藏价值。

六、《曾国藩全集》目录

1、曾国藩文集(桐城派代表人物)

学贯古今,发人深省,独成一家之说

曾国藩诗词

博采众家,豪气纵横,行云流水,美奂美仑。

2、曾国藩家书

儿女情长,词恳意切,堪称一部协调人际关系的指南,一部正直、严肃地 为人处世的教科书。

3、曾国藩书信

坦直谦厚、文字洗练,思虑致密而有条理,既可作为考证史实的文献,也 可作陶冶品行的箴言,学写书信的范本。

4、曾国藩日记

反省自励,持之有恒,是其读书、治学、治兵、持家、教子、修身养性的 真实写照,通过日记可以透视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5、曾国藩奏稿

言简意赅,语意中肯,对朝野大事小事,洞若观火,一语中的,是官方汇 报的典范文稿。

6、曾国藩批牍

诲人不倦,颇能显示曾国藩教育部属的苦心。

六、其他次要选题,或者任意选题:

(最好做曾国藩作业,学习曾国藩的智慧人生。毛泽东、蒋介石都认真阅读) 《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季氏将伐颛臾、齐桓晋文之事 劝学(节选)、狱中上梁王书、李将军列传、苏武传(节选)、论盛孝章书 陈情表、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张中丞传后叙、墨池记、训俭示康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第二部分:具体要求

温馨提示:《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作业要求

一、 作业写作的核心概念领悟,便于行文:

1、文学鉴赏:主要是让读者在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情感、回味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可以从主题、意义、修辞、情感、背景等季度进行单方面或综合性的欣赏

2、管理:包含两层含义:“管”即管人、管物、管事;“理”即理头绪、 理思路、理条理。

二、平时成绩具体评价标准

1、作业内容范围:(具体请见第一部分)

《曾国藩文选》《曾国藩全集》 、或者有关曾国藩题材影视剧(里面须有曾国藩散文作品出现)也就是说,从曾国藩文章引申到影视剧评析,小中见大;

比如有关曾国藩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成为亿万人民喜爱的节目;当今社会编剧是当代紧缺的职业,前途光明,大有可为。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尝试才有成功的希望。

2、图文并茂不少于26个版面PPT课件:任选曾国藩每一篇散文做作业,题目小,便于集中笔墨,内容丰富;或者从整体宏观角度看待曾国藩做人、做官、做学、立德、立言、立功、相关曾国藩影视作品鉴赏;制作一个精美绝伦、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充分利用现代视听技术,拷贝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完整的相关视频。容量大的,请切分为二十分钟左右的几个小视频,汇集在一个总文件夹里面。

3、作业六个类型:每个同学自觉建立各自文件夹名称:序号、姓名、七个类型;

(1)曾国藩文集(为最佳)(2)曾国藩家书、(3)曾国藩日记、(4)曾国藩奏稿、(5)曾国藩批牍、(6)曾国藩书信、(7)曾国藩作品引申影视剧评析

学习委员课前建立这七个类型文件夹,检查作业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退回去修改再提交。

4、文件夹里面三个内容: word文档、视频、制作图文并茂PPT ;

并在老师的学生花名册上登记;每次上课前拷贝到教室电脑桌面上,不能重复拷贝,占用电脑容量。

5、本门全校选修课程QQ群:

老师把作业word文档发至QQ群;(第3周传入花名册序号)

一些通知发布。

三、考试成绩具体评价标准: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试卷封面:左上角注明自己的序号:1——350号(第3周传入QQ群里,各自查询序号)

2、 课程鉴赏论文:切记直接百度拷贝,记录零分!!!

温馨提示:word必须有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个样式;

在自己制作的PP基础上,加工成不少于3500字的word文档(含曾国藩名作原文字数)。其实自己仅仅写作2000多字,这是一门课程作业的最低要求了。

期末最后三周上交word纸质文档。期末提交时务必校稿几遍;错别字一个扣1分;提升大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学养。

曾国藩全集与一般资料,老师都阅读过。查重软件一查便知!敬请不用玩世不恭,敷衍行事;对自己负责。

3、Word制作统一格式要求——按照如下顺序写作:

(1)自拟带有文学色彩主标题,能够概括对曾国藩某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再以“曾国藩某一作品之我见、之评析、之探析、之浅见”作为副标题 比如样题: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檄文——浅析曾国藩》

(2)曾国藩原作拷贝与写作年月日;需要认真校稿,百度上的原文,有许多错误。图书馆可以查原文。然后再正式做“题解”与“写作背景”部分;

(3)采用段首撮要形式,概括本文主要涵义,然后从每一层次进行注解;可以从主题、意义、修辞、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领悟。

(4)从曾国藩文章引申到影视剧评析,敬请找出编剧与导演选择曾国藩作品的原因,主要是曾国藩作品与电视连续剧剧情高度意蕴吻合;相关选择过程种逸闻轶事;

(5)曾国藩作品用典,敬请找出典故的由来,以及曾国藩采用的内在意蕴;

(6)本篇曾国藩作品影响何在?(比如曾国藩作品在影视中再现、媒体报道刊登、名人评价)

(7)必须要有两种参考文献形式,采用脚注(即在每页底部注释),不能采用尾注:(没有参考文献的作业无效)

演示:word顶端菜单栏:1点击“插入”——点击“引用”——点击“脚注和尾注”,选择脚注——编号格式1、2、3、、最后点击“插入”,就可以输入以下两种参考文献具体内容。

A引用论文:论文名称、作者、期刊名称、哪年哪期、页码

B引用著作: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页码

四、作业提交时间:

(一)第十周前提交电子文件夹:平时成绩 1 脚注样式

做好反复修改后即可第3周开始提交;花名册上登记提交时间;时间早的平时成绩高些,避免第7、8、9、10周拷贝时间集中,占用上课时间;第10周截止;

(前半个学期相当空闲,最后几周复习迎考,没有时间花在选修课上;做得不好的同学,老师指导修改,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敬请理解。) 1、文件夹名称:序号、姓名、七个类型之一;

2、文件夹里面三个内容: word文档(力主原创作品)、视频、制作图文并茂PPT ;

(二)第14—16周提交打印word文档:考试成绩

1、所有的电子文档作业第十周前经过老师过目,查重软件检索,期末方可打印;每个同学在老师花名册上登记手机号码,需要返回修改的便于通知。这也一次难得的学习写作的机会;中山大学魔鬼训练营:每年300篇文章写作任务,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写作能力提升至关重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们重点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几年来,本门选修课最认真的学生作业15000字,140个版面。真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良好品质。

2、期末提交时务必校稿几遍;错别字一个扣1分;提升大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学养。返回修改的,必须把电子稿交给老师再次过目与查重,期末方可打印。

五、每个同学提交课程论文最后务必使用:检测“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此系统检测之后会把自己文章与重复引用论文列出来,这时候针对检测“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所列出的重复引用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改编,就不会作为抄袭对待了。认真做课程论文作业,慢慢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谢谢理解与配合。

中南财大公告:

为了更好地促进本校的学术规范性,促进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我馆面向全校师生开通“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试用。该系统既可以帮助您在课题申报、研究和成果撰写等阶段,将研究的思路、成果主要内容在中文图书中做全面的比对,从而找到相似的研究内容或方向,为寻找合作者或避免重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还具有将学术论文等文献与已出版的中文图书进行内容的相似性比对、检测分析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学术成果突出创新特色,规范文献引用行为,预防和纠正学术不端提供辅助工具。

简单的使用介绍:

1.访问地址:://dsa.dayainfo.。

2.个人首次使用,需要在校园网内“注册”,根据提示注册个人的账号,并进行验证和激活。验证完成之后返回大雅首页,输入个人账号进行登录即可正常使用了。建议师生用自己的工号或学号进行注册。

3.详细使用方法,请查阅站点(dsa.dayainfo.)页面下方的链接“使用帮助”。

六、查找作业题目方法:百度“曾国藩文集篇目”、 百度“曾国藩奏折篇目”、 百度曾国藩批牍篇目、百度曾国藩日记篇目、百度曾国藩书信篇目、百度曾国藩家书篇目,通过一级百度,可以查找每个类型的篇目,再确定其中一篇文章,去做作业。

1、比如:曾国藩奏折卷之一(还有许多卷类似折卷,查看目录,选择自己喜爱文章做作业)曾国藩为官几十年,奏稿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许多都是影响晚清全局的建言,图书馆查阅,选择其中一篇作业即可。

遵议大礼疏(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

应诏陈言疏(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

请设坛祈雨疏(遭光三十年三月初四日)

条陈日讲事宜疏(道光三十年四月初四日)

议汰兵疏(咸丰元年三月初九日)

议复李纲从祀文庙疏(咸丰元年三月十四日)

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谢署刑部左侍郎恩疏(咸丰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备陈民间疾苦疏(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八日)

平银价疏(咸丰元年十二月十九日)

谢署吏部左侍郎恩疏(咸丰二年正月二十五日)

请宽胜保处分疏(咸丰二年四月初五日)

谢放江西正考官恩折(咸丰二年六月十三日)

请假回籍省亲片(咸丰二年六月十三日)

敬陈团练查匪大概规模折(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附陈办团稍有头绪即乞守制片(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曾国藩奏折卷之二

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咸丰三年二月十二日)

会奏特参副将清德折(咸丰三年六月十二日)

暂缓赴鄂并请筹备战船折(咸丰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请截留粤饷筹备炮船片(咸丰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筹备水陆奋勇赴皖会剿俟粤省解炮到楚乃可成行折(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请提用湖南漕米片(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沥陈现办情形折(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衡永一带剿匪未毕折(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

请派大员办捐济饷折(咸丰四年二月十五日)

岳州战败自请治罪折(咸丰四年三月二十日)

报崇通剿匪胜仗折(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会奏湘潭靖港水陆胜负情形折(咸丰四年四月十二日

2、曾国藩批牍篇目

第一篇 团练

第二篇 治军

第三篇 战守

第四篇 招募与招降

第五篇 哗饷与镇抚

第六篇 救灾与善后

第七篇 行政

第八篇 审案

第九篇 洋务

3、曾国藩书信篇目(选择其中一篇书信作业即可)

禀父母·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

禀祖父·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致诸弟·为学譬如熬肉,先猛火煮,后慢火温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致诸弟·勉励君子应早立志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致诸弟·士人读书之“三要”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谈论读史之道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禀父母·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致六弟·读书宜专,习字须有恒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

致诸弟·述孝悌之道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

致诸弟·凡事皆宜专一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禀父母·优待仓实为有因

(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学问之道“有恒”二字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事事应勤思善问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

禀父母·命四弟专程送诰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致诸弟·祖母葬事谨遵天理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禀祖父·蒙皇上破格天恩从四品骤升二品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致诸弟·蒙皇恩得派武会试正总裁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禀父母·近得次孙郭雨三欲妻之以女

(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致诸弟·家中改屋便利为要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

致诸弟·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诸弟·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致诸弟·望查失信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

致诸弟·在京祭祖父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

致诸弟·余欲推社仓之法以惠地方

(咸丰元年四月初三)

致诸弟·皇恩浩大益当尽忠报国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致诸弟·余兼署刑部右侍郎

(成丰元年六月初一)

字谕纪泽儿·出殡之事一切皆从俭约

(成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禀父亲·军中要务

(咸丰四年三月:十五日)

致诸弟·勤则百弊皆除

(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

禀父亲·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早)

致诸弟·勤俭忠厚,以承先而启后

(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

致诸弟·妇职之要与妇道之要

(咸丰六年二月初八)

致四弟·宦途险恶常思退居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

致九弟·料理戎事足增长识力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字谕纪鸿儿·不可贪爱奢华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夜)

字谕纪泽儿·不可浪掷光阴

(威丰六年十月初二)

致九弟·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

致九弟·将才四大端

(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夜)

致九弟·带勇之法首推体察人才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夜)

致九弟·带兵应有强毅之气

(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

(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致九弟·济人需济急

(成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致九弟·应交甘苦患难之人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致九弟·“傲”之一字,百无一成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

致九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致九弟·脚踏实地,求精不求阔

(咸丰八年六月初四)

字谕纪泽儿·读书之法,看读写作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余平生有“三耻”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字谕纪泽儿·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咸丰^年十月二十五日)

致诸弟·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果有明证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诸弟·宜和睦尽孝道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乱世居华屋广厦,尤非所宜

(咸丰九年元旦)

致诸弟·折奏温弟殉节事

(咸丰九年正月十三日)

致诸弟·心绪郁郁,望叙手足之情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沅弟之字不可抛荒

(咸丰九年二月初三)

字谕纪泽儿·写字作文用笔之法

(成丰九年三月初三清明)

字谕纪泽儿·看书应有所择有所得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欲成就须从“有恒”下手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致诸弟·悼叔父

(咸丰十年二月初八)

字谕纪泽儿·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致诸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澄弟·以八字诀为治家之道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致沅弟·寸心总不敢忘“爱民”两字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致澄弟·情意宜厚,用度宜俭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致季弟·人之所助者信也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致诸弟·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

(咸丰十年七月初八)

致诸弟·以勤与爱民回报君亲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致诸弟·昔年失之高亢,近日稍就平实

(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致沅弟·古今庸才皆以惰字致败 古今才人鐾皆以傲字致败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致诸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致四弟·不信地仙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成丰十一年正月初四)

字谕纪泽儿·写字宜常摹柳帖

(成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内传为本义,外传为余义 (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致四弟·家中子侄当谨守家训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儿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致诸弟·读弟信,不动心者必不友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

字谕纪泽儿·看读写作逐日无间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论目录分类之法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

致澄弟·浙事危险屡求救援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儿之才思宜古雅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函慰儿为家常琐事之劳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事无分难易,行之有恒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

致沅弟·对悍将宜宽严并济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同治元年四月:十四日)

致诸弟·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字谕纪鸿儿·戒勿沾富贵气习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致诸弟·有才无德者稍远其人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

致沅弟·有德者自修而谤亦日熄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字谕纪泽儿·吟诗作字法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致沅弟·存倔犟以励志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字谕纪泽儿·读书居官,世守礼义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读书须作札记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以精确训诂作古茂文章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

致沅弟·先有豁达光明之识 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吾辈所最宜畏惧敬慎者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致沅弟·修身养家需以明强为本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致沅弟·以居上位而不骄为极难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致澄弟·凡事皆当谨慎俭朴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致澄弟·望于俭字加一番工夫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字寄纪瑞侄·处最顺之境需立定志向

(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致沅弟·胸次浩大乃是真正受用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同治三年六月初四)

字谕纪鸿儿·力去傲惰二弊

(同治三年七月初九)

致澄弟·人人需以勤俭自勉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致诸弟·宦海真可畏耳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古来文人贵在气势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

字谕纪泽儿·养生之道尽在我矣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

字谕纪泽、纪鸿儿·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同治四年九月晦日)

字谕纪鸿儿·再进再困,再熬再奋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养生之道,顺其自然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

致诸弟·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字谕纪泽、纪鸿儿·贵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

致沅弟·胜人处不可求强,自修处可求强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致沅弟·身为高官宜稳妥处世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致澄弟·富贵常蹈危机

(同治六年二月初五)

致沅弟·艰危之际论字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

字谕纪泽儿·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字谕纪泽儿·中国自强之本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

字谕纪泽儿·最忌以势利相接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夜)

赴津查殴毙洋人案兼附遗嘱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

致诸弟·兼顾养生与力学

(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作文五:《散文鉴赏》2500字

散文,是种短小精悍,灵活自由,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它和诗歌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散文的概念散文的概念古今不同。

在古代,凡是与韵文,骈文相对的,不押韵不排偶的散体文章,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叫散文。先秦散文,唐宋散文,和明清笔记小品,是我国古代散文成就辉煌的三个高潮。

在现代,散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广义的散文,是指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小品文,通讯,特写,报告文学,随笔,传记,回忆录,书信,日记,速写,游记等。鲁迅曾高度评价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现代狭义散文,又叫抒情散文,仅指广义散文中那一部分文学性较浓,篇幅短小的作品,例如《风景谈》,《樱花赞》,《背影》等。

二,散文的特点

(一)真

取材于真人真事,抒写真情实感,决不仰仗虚构,这是散文的首要特点,也是散文和小说,戏曲的主要区别,尤其那些取材于特定的社会生活,甚至直接取材于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散文,象《挥手之间》,《藤野先生》等,不但整体上决不能仰仗虚构,就连细枝末节上的失实,也是不容许的。至于一般题材的散文,则可以允许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作局部细节的艺术加工。

(二)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散文,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是散文的又一显著特点。抒发的感情要真实。只有写真情实感的散文,才能真正征服读者的心。相反的,那些虚假的,矫饰的感情连同其文,其人是越来越令人厌烦鄙弃了。

(三)小

篇幅短小,而情长意远,这是散文可贵的优点。例如《陋室铭》只有81个字,《爱莲说》119个字。都是千古流传的散文名篇。即使那既自叙身世,又述忠孝之义的《陈情表》才471字,《岳阳楼记》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也才360字,就是《阿房宫赋》可称得上一派金碧辉煌,铺彩缀金了,也只513字,都不满今两页稿纸。现代散文名篇也一样,语文课本上的《白杨礼赞》,《济南的冬天》,《荷塘月色》也都不过千字左右。三五千字以上的散文就不多见了。好处就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如诗人说的“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里收藏”。

(四)散

主要表现在于取材广泛。人生和自然,是散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现代的都市生活,荒僻的旷野边陲

,苍茫无际的宇宙,深奥无穷的心灵,重大的历史变革,领袖伟人,微小的花草鸟虫,市井凡人,作为散文写作对象无所不可;形式自由。除用一般文章的常用形式外,还可以用书信体,日记体等等;方法多样。可叙述,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多用想象和联想,或由此及彼,或由今到古,在有限篇幅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当然,散文广泛的取材,自由的形式,多样的方法,都要始终围绕表达一个明确而集中的主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的“神”,要神聚。所以人们又说散文又叫“忌散”,也叫“形散神不散”。散文中各种题材靠主题来凝聚,靠线索来贯穿。

三,散文的类型散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一)叙事性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并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叙事散文和一般记叙文相比,叙事散文中作者的主观感情深厚浓郁,文学艺术性——主要是形象描述和语言表达——鲜明强烈;而一般记叙文则偏重客观记叙,直白显明,不重形象性。叙事散文和短篇小说也不同。后者讲究完整的情节和典型人物;前者虽有情节但不求完整,虽有人物但不求典型,作者可直接表态抒情。

(二)抒情性散文

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着重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抒情散文也写景状物,但只是为抒情提供条件,点明感情因何而起,为何而发,主要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如巴金的《海上日出》,描绘出海上日出瞬息万变,辉煌壮丽的奇伟景象,但这只是为作者抒情提供了条件和依托;

(三)议论性散文以说理议论为主。但它属于文学作品,它没有论说文那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有文学作品特有的那种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艺术性。例如鲁迅的一些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等即属于此。

四,赏析散文的方法

(一)把握散文的线索分析散文时,先弄清散文的线索,才可踏上分析的途径,是散文赏析的突破口,入手处。散文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行踪,感情的变化,事物的性质特点等等都可以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寻找散文线索的工作大致可分三步:第一步,理清文章层次,即按文章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概括大意;第二步,把握结构,就是弄清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第三步,弄清行文线索,就是找到文章各部分的内部联系。

(二)体验散文的感情抒情散文也叙事说理状物写景,但重心在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因

此,这类散文的分析的重心应放在作品感情的分析上。一般应注意:首先研究散文的抒情方式;然后弄清感情的缘起。

(三)领会散文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对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运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如身临其境,感受和领会原文所创造的意境,得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至高艺术享受。王国维论词,以词有无境界分高低。我们研究散文,也可以以有无意境分优劣。文章产生意境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作者对所写对象有真切的感受;二是又能把这真切感受真切的表现出来。所谓赏析,就是既要对作品的意境有所感受领会,这里强调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有所知,更强调有所感,感受,感染;还要进一步研究作品是怎样造境的,为什么有这种感染力?

(四)探究散文的技巧每一篇抒情散文,不仅内容和感情上总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抒情方式,写作方法都不尽相同。在具体写作方法的赏析上,研究各类各篇散文独具的特点,是散文赏析的个性,也就是赏析的具体落实。抒情散文在写法上,或借物(景,事,人)抒情,或托物言志,或触景生情,或用象征手法等。即使是都用象征手法也用法各异。有的局部用,有的全文用。

(五)品读散文的语言文学,又被称为“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一大门类的散文,其作者都注重追求作品的语言美。而阅读散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功夫。因此,品味散文的语言,则是散文赏析的又一个重点。

作文六:《散文的鉴赏》2300字

作者简介:程宏(1976——);女;汉族;单位:山西省司法学校;研究方向:语文;

摘要: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散文是最寻常又是最特殊的文学体裁,是人们最常写、最常读、最常用的文体。散文的阅读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具有与自然沟通的能力,感同身受,进入意境,体验文境。“散漫”一词,最生动地点出了散文的文体特征。读一篇散文要懂得作品“表达了什么”、“怎样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要去追寻作家是“怎样发现的”。散文好像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只要牵住“线”,它就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关键词:散漫;开放性;鉴赏;情感灌注;意境的想象与把握;结构;章法;线索

散文是最寻常又是最特殊的文学体裁。“寻常”是因为它最常见、最常写、最常读。“特殊”是因为它最自由而又最难把握。泰戈尔曾说:诗然像一条小河,格律就是小河的两岸,有了两岸的限制,小河才流得曲折、流得美;而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两岸被淹没了,一片散漫。“散漫”一词,最生动形象地点出了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漫”即自由、开放,首先是体裁形式的开放性。在散文里,作家挣脱了小说的人物及场景、诗歌的格律、戏剧的舞台时空等种种束缚,用收放自如、来去不羁的最自由的笔触,流泻着对生命、自然、社会的独到感受。其次是作家情怀的开放性。在散文中,一片落叶、一滴露水都会因为作者情感的灌注而显得生动。散文的这种开放性特征,在人们的鉴赏中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情与景的交融,心与心的沟通,激起读者的种种思绪。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景特特点,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感情。鉴赏散文时人们恰恰忽略了对散文语言的品味,诗意情思的体验与整体意境的想象与把握。这样,实际上是将散文混同于一般实用文体的欣赏。我们鉴赏一切文学作品都要立足于作品的意境中,感同身受,把散文中具体的东西准确充分地复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体味其意境之美。一个人的散文鉴赏水平如何,至少一半是取决于他对散文意境的感受力的高低。散文不仅以形象反映生活,而且讲究客观情景的细致描写。读者真正能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涵咏玩索的人并不很多。这种感受力需要长期实践积累。然而,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散文是人们最常写、最常读、最常用的文体。如果诗歌是窗,那么散就是门。窗,当然是不能随便出入的,但是,门——大家都可以从这里进进出出……写日记、写书信、作序跋等,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在和散文打交道。因而散文的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具有与自然沟通的能力。读一篇散文要懂得作品“表达了什么”“怎样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要去追寻作家是“怎样发现的”。即怎样从人所习见的景象中发现了无限风光?为什么一所山脊上的小屋在作者的眼中会变成了烟雾之中、星点三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为什么“故都的秋”在郁达夫的眼中会别有一番“悲凉”的味道?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能在燕京园的一个残破的荷塘,寻觅到荷香缕缕、月色朦胧的诗意,并进而构筑成了心灵栖息的窝巢?作者是怎样凭借他的伶俐的耳目、沉着的心灵,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洞察了其中的真谛和生命,让我们领略了“从平凡处走进极乐世界”的惊喜?散文鉴赏,一方面要探究作者的内心情感如何与客观外物契合沟通,另一方面要注重艺术感觉,开放其艺术灵性,滋长起对自然、对人生的诗意情怀。

散文“散漫”又“有序”,“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散文的结构显得没有“章法”,苏轼认为它“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止”,它追求的是于“无形”中求“有形”,于不经意中显智慧,作品的深层意蕴往往淹没在“散漫”型的开放性艺术形式之中。散文的结构方式以事件的过程、时空的转移与转换、人物的情感流动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纵向贯通型”,也有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内在的线索来组合贯穿各种材料和本来不相关联的生活场景和片断的“横向截断型”,还有以一个特定的点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放射,用网络的方式来组合各种材料的“开放辐射型”,顺着线索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作品的意义。如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结构较复杂的散文。全文以两条线索写作,一条是中心线索:通过“长宜子孙”这一线索,表现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通过“灯光”这一线索,涌起对姐姐的缅怀之情,以及作者深沉的人道主义博爱。最容易让读者迷糊的地方是这两条线索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为什么文章以“爱尔克的灯光”命名呢?从作品的整体构思来分析,我们看到,作者借助欧洲古老传说故事象征姐姐伟大心灵,“长宜子孙”是作为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象征。姐姐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弟弟照路而自己却陷入了黑暗痛苦的“家的渊源”,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15年后等我再回老家,“似乎一切都变了,又似乎都没有变。”“我”感激姐姐“爱尔克的灯光”的善良与伟大,我痛恨毁灭了姐姐的“长宜子孙”的旧家庭,为了姐姐,我再一次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正是在作品的这个主题上,两条线索汇合在一起了。鉴赏方法掌握了,复杂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

散文好像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只要牵住“线”,它就能在空中自在地飞翔。鉴赏散文,思想倾向可以先不问,结构技巧也可以先不管,关键在于必须窥见文章从何“飞”来,又如何“飞”去,人们常称之为“线索”。这样,无论怎样飞来飞去,读者一样能够驾驭,达到循干理枝,因枝振叶,纳领昭畅,牵一线而明全篇。(作者单位:山西省司法学校)

参考文献:

[1]南方日报出版社《直谏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4月出版。

[2]北京科学出版社《人生平台上的语文》,2002年9月出版。

作文七:《名家名篇鉴赏》14900字

陶渊明:

归园田居·陶渊明(八上)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练习】

1.这首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2.结合本诗及《饮酒》一诗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答: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山野之间劳作、赏景。生活虽清贫但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乱的俗世,自由平静。心灵淡泊宁静。

3..诗人在末句中所说的“愿”具体指什么?

答: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补充:如何理解作者的“愿”?含义+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

饮 酒·陶渊明(八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主题】见练习1

【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

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见”字写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悠然”则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

3.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写的画面

答:傍晚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

4.结合《归园田居》和本诗,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

答: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5.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

答: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七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

杨花随风飘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王昌龄)被贬官,须过五溪到偏远的龙标去。我将对你的牵挂之情寄予天上的明月,让它随风一直伴随你到夜郎西。

【主题】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意】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静静的倒影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在夜色中我从清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将到渝州时,重重山峦阻隔,看不到你了。多么思念你啊,峨嵋山的月亮。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练习】

1.鉴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答:这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拟为友人,写诗人行江见月如见故人,当行至渝州的时候离乡已远,这一路伴人而行的故乡的月亮被高山阻隔而看不到了。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七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

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悠笛声,它在春风中飞遍了洛阳城。仔细一听才知道这是一曲《折杨柳》,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练习】

1.鉴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柳”与“留”谐音,自古就有折柳赠别之习俗,而《折杨柳》又是表达送别时的哀怨感情的乐曲。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八上)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主题】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市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诗句以游动的视觉写景物的变化。“随”写出视野随船只的游动而变化,表现了景物的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写出平原的广阔无垠,视野开阔辽远。“入”“流”写江水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表现了江水的奔涌浩荡,滚滚远去的景象。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展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并作赏析。

答:明月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天边云霞纷涌如同美丽的海市蜃楼。运用比喻手法,把水中之月比作天上飞下来的明镜,把空中美丽的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写黄昏江上美景,生动形象。

3.诗歌末句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对故乡的依恋、思念      之情。

送友人·李白(八上)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一样飘泊万里。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主题】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抒发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练习】

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首联画面。

答: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

2.选取一角度,赏析首联。

答:横、绕两个字用得贴切。横,横卧的意思,描写了青山横卧在外城北面的景象,勾勒出青山的静态之景;绕,环绕的意思,描写了清澈的溪水围绕着东城流动的景象,体现了水的动态之景,这两句话写出了送别之地的青山秀水。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巧用比喻,以“浮云”“落日”作比,以浮云的飘忽不定喻游子的心意,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喻故人之情,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4.尾联写“萧萧班马鸣”有何作用?

答: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进一步衬托了离情别绪。

行路难·李白(八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见练习1

【练习】

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对未来仍怀有希望。

2.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

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行路难》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希望。

4.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

答: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慨之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意】

舍我而去的,昨日的时光已不可挽留;搅乱我心的,今日的时光令人多烦恼忧愁。长风万里呀,送来了一队队秋雁,面对这美景啊,正好在高楼之上举杯酣饮。从蓬莱文章到建安风骨,中间还有谢朓的文章,诗风清新秀丽。都有满怀的豪壮放逸的心态,神思遨游,想要飞上青天,揽持明月的风流。抽出宝刀想要砍断水流,水波却被激得更高,想要举杯饮酒解愁,却更添几分忧愁。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倒不如披散头发,乘小舟四处漂泊。

【主题】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谈谈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理解。

答:这句用比喻手法,抽刀难以斩断愁思,举杯痛饮又难以消愁,虽然不能摆脱愁思羁绊,但以抽刀断水之喻又显其刚强自振,不甘自颓,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压抑人才、摧残个性的强烈愤慨。

月下独酌·李白(九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意】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主题】这首诗写明月、身影与自己“成三人”的情况,反映了诗人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情。(诗人表面上看诗人自得其乐,可背后是无限的凄凉、孤寂)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意】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主题】

首二句追忆过去之盛,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时事丧乱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这句的意思是说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也指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语言深沉含蓄。“又”字则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这句话表达出一种时事丧乱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

2.杜甫的诗歌经常借自然之景抒发感伤时事之情,你还能再举出一例吗?

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望岳·杜甫(八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诗中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诗人的远大抱负。

【练习】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人“望”中所见的壮美景色。

答:望泰山,巍峨高耸。像一把巨大的宝刀将阳光斩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明暗不同的景色。那山顶的层层浮云使我心胸激荡,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

2.好的诗歌都精于炼字,请你说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钟”、“割”二字好在哪里?

答:“钟”字含有拟人的意味,作者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既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割”字炼得极好,这里作者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朋的宝刀, 它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句诗又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

请你再写出一句其他诗歌中与之表达相同哲理的诗句。

答:这句既写出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写出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补充:“凌”字写出诗人居高临下,抒发凌云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春望·杜甫(八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表现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练习】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你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答:A此句以乐景写哀,情景交融的表达了诗人心中感时伤世的沉痛之情。

花开鸟啼本是使人赏心悦目的,但山河破碎、骨肉离散使诗人心中充满痛苦,以至于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情。

花、鸟本无情,诗人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说春天的花朵也因感时而落泪,鸟儿也因恨别尔惊心,实际上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情景交融。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细节描写,“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诗人苍老之快,而苍老的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主题】

【练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写出一句和它表达情感想相同的诗句。

答:表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抒发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九下)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诗意】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父老乡亲,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 一再的解释说:“酒味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甚。

【主题】

这首诗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形。揭露出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和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登 楼·杜甫(九下)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意】值此国家多灾多难之时,客居异乡的诗人登楼观览。眼前虽是繁花似锦,诗人却无心赏玩,反而触境伤情。锦江两岸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古往今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不定。大唐王朝如天上的北极星一样不会改变,西方的强敌吐蕃莫再徒劳侵扰。可叹后主刘禅那样的无能的君主竟还在庙中享受祭祀,日暮之时我姑且吟唱梁甫吟。

【主题】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灾难的沉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

【练习】

1.描写颔联所展示的画面。

答:锦江两岸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古往今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变幻不定。

2.从尾联中“聊”字中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答:“聊”是姑且的意思。诗人慨叹:可叹那昏君刘后主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据祠庙,所不同的是,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诗人在当时的时局下苦无报国之路,只能吟诗聊以自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伤感之情。

王维:

竹里馆·王维(七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意】

我独处在幽深的竹林,弹琴啸歌,好不快乐。无人知晓,却有一轮明月当头,相伴清夜。

【主题】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练习】

1.自选角度鉴赏本诗。

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2.作者在对自然的叙写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鉴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句

答:这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写诗人在幽深宁静的竹林里独自弹琴啸歌,以琴声歌声衬托出月夜竹林的幽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使至塞上·王维(八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这首诗写诗人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边疆将士之事。诗中既描写了边塞壮美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练习】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2.王维的诗歌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请用你的语言再现这壮阔苍凉的景色,写在下面。 答:在那辽阔无边的荒漠中,烽火台上燃起了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杳无尽头,圆圆的落日静静的居于天边,闪耀着余晖。

3.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联诗试着说说王国维给予这句诗极高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句中哪些字特别富有表现力? 答: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用笔简洁却意蕴无穷,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这句精于炼字,“直”字、“圆”字用得好,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中一缕白烟直上九霄,苍茫的沙漠,黄河横亘其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诗歌以烽烟之直、落日之圆突出大漠的辽阔无边、空旷荒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八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意】

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边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翠色欲滴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关切。

【练习】

1.请展开“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所包含的画面并赏析此句

画面: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边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翠色欲滴。

赏析:句中写春雨霏霏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气氛。“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这里用柳色象征送别。这个句子通过清新明丽的写景,渲染离愁别绪,蕴含依依惜别之情。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七上)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主题】描写西湖早春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练习】

1.这首诗描绘了有  早莺  、新燕  、   浅草  等。

2.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早春画面。

答:湖中春水初生几乎与岸平。远远的天边白云低垂,与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歌唱鸣叫,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新生的小草嫩嫩的、浅浅的,才刚刚能没过马蹄。

3.“争”字和“啄”字好在哪里?试分析。

答:“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4.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语句简要分析。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早春美丽景色。“争”字具有拟人的意味,写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鸣叫,“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观刈麦·白居易(九上)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今日不能忘。

【诗意】

种田的人家很少有闲着的时候,五月农民们最是繁忙。夜里刮起南风,麦子被风吹黄了覆盖在田埂上。妇女们挑着盛满食物的竹筐,小孩子提着装着汤水的壶,去给在南山岗田地里劳动的青壮年送饭。农民们在麦田里埋头割麦子,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有一个贫苦妇人抱着孩子在他们身旁,右手拿着捡来的麦穗,左臂挎着破竹筐。听她跟别人说话,我为她悲伤

不已。她说她家的田地为缴纳赋税全都卖光了,只有靠捡这麦穗来充饥。现在我又有什么功劳呢?从来不种田养桑。每年俸禄三百石米,到了年尾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我心里十分惭愧,一天到晚念念不忘。

【主题】

内容: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使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主旨:诗词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

【练习】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

答: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而且反思自己的不是,体恤农民的艰辛,为他们鸣抱不平,这种安民济世情怀的确难能可贵。

2.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姑妇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之一劳动场景。并体会这一劳动场景的作用。

答:夜里刮起南风,麦子被风吹黄了覆盖在田埂上。妇女们挑着盛满食物的竹筐,小孩子提着装着汤水的壶,去给在南山岗田地里劳动的青壮年送饭。农民们在麦田里埋头割麦子,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作用:表现农民的艰辛。

望月有感·白居易(九下)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意】

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如果天各一方的兄弟们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

【主题】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诗中描写战乱中诗人与家人离散,孤苦悲凉。抒发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

1.颈联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试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比喻手法写家人离散之苦。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形象的表现了作者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凄楚。

2.尾联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尾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抒发了深切的骨肉相思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苏轼:

浣溪沙·苏轼(八上)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意】

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谁说人的一生不能再有青春年少?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流,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主题】

这首词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下片进而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练习】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答:“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赏析下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答:诗人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蕴含着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同的来,写在下面。

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内容】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与“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终以积极乐观的旷达胸襟作结。

【练习】

1. 词中的“婵娟”指的是   月亮   。后人常引用上阕中“高处不胜寒”一句表达  人身居高位往往容易遭到周围人的非议、攻击/一个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造诣而产生曲高和寡的寂寞  的意思。

2.品读全词,说说在中秋佳节,词人咏月抒怀,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答: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诗人赞美明月、向往明月,但经历了在“人间”“天上”的几度徘徊、矛盾之后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万家团圆之时诗人与亲人不能相聚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思念和不得团聚的惆怅,但是诗人能够自我排解,心情由郁结到心胸开阔变得积极乐观,最后归结为相隔千里而共赏明月的美好的愿望。

3.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颇多,请你就其中一个佳句选择一个角度来赏析。

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同时,这句诗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别离;这正与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4.读了本词你还想到哪些咏月或者咏中秋的名句?请各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答:咏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中秋:中庭白地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九上)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用一个“卷”字极言行猎之快,将热闹的狩猎场面表现无余,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用字精炼传神。

(请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出猎的壮观场面

答:太守今日意兴勃发,要出城打猎。他头戴锦帽,身披貂裘,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如风般地飞快越过小山冈。)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作者借典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愿望?

答:作者以魏尚自喻,表现了希望重新获得朝廷的重用的愿望。

3. 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4.首句中“狂”字的作用

答:定下全词的感情基调,是诗眼所在。下文的内容围绕“狂”字展开:出猎场面的壮观;作者的不服老自比孙权的豪迈、;,希望重获重用决意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等等都是“狂”的体现。

5.“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答:亲射虎:作者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里诗人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也有孙权那样的雄才大略,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

遣冯唐: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射天狼:天狼即天狼星,词中喻指从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作者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浣溪沙·苏轼(九上)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诗意】

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繰丝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古柳树下,穿着牛衣的人在那里卖黄瓜。喝了几杯酒,又走累了,人已昏昏欲睡,太阳正当顶,口渴的很想喝一杯清茶。敲门探路路边人家可否供碗茶喝。

【主题】

这首词通过对谢雨途中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作者作为关心人们生活的太守看到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练习】

1.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并试着分析作者的感情。

答:簌簌飘落的枣花,轻轻地打落在衣巾上,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嗡嗡的缲车声缭绕在村子上空,古柳下穿着牛衣的农人在叫卖黄瓜,真是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图画。

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作者作为关心人们生活的太守看到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这几句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

李清照:

如梦令·李清照(七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意】

常常记得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黄昏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主题】

《如梦令》是一篇追忆了夏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练习】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答: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武陵春·李清照(九上)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一个“倦”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倦”字是说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表达了内心的深重哀愁。

2.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表”试分析这

两句话好在哪里。

答:运用比喻手法实写“愁”,把无形可见的

醉花阴·李清照(九上)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意】

薄雾浓云笼罩着哀愁,香炉里瑞脑逐渐燃尽。又到了重阳佳节,半夜的凉意侵入纱帐,心中更加悲凉。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香气染满衣袖。别说忧愁不伤人,当西风吹动帘栊,那人比东篱边的菊花还要消瘦。

【主题】这首词写佳节坏人之思,抒写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和浓浓的离愁别绪。

辛弃疾:

西江月·辛弃疾(七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主题】写农村夏夜清新景色,表现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

【练习】

1.上片描写了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 惊鹊 、 鸣蝉 、人声、蛙声,听到这一切,作者的内心一定是充满了  喜悦  之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上片所描绘的画面。

答:明月初升,山林变得明亮,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鸟鹊。清风吹拂送来阵阵蝉鸣之声。在弥漫着稻花香的田野里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年景,耳畔回响着此起彼伏的蛙鸣声。

3.这首词描写景物有什么艺术特色?从一个方面简要赏析。

答:上片描写乡村夏夜之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农村夏夜特有的声音:惊鹊、鸣蝉、蛙声和农人们谈论年景的说话声,衬托了乡间夏夜宁静祥和的气氛,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八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

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不知是谁家的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悠闲的聊天。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门前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小儿子调皮淘气,正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主题】

词作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九上)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旧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 的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 试着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气氛。

4.用你的语言再现作者热爱的火热军旅生活

答:夜深了,将军(诗人)在醉意朦胧间挑亮灯芯观看心爱的宝剑;早晨醒来军营里已是号角连连。走出中军大帐,将军吩咐将上等的牛肉分给将士们。大家一边吃着,一边听乐器翻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秋天的战场上将军检阅三军,威风凛凛。

5.结合诗歌内容解释标题中 “赋壮词”的“壮”的含义

答:从题材上看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分炙、点兵、骑马、挽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丽的,所以叫“赋壮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上)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意】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都如这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想当年,年轻的孙权统帅东吴数十万兵马,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主题】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中赞扬了孙权的年少有为,表达了作者的爱国豪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借古讽今批判了南宋王朝的懦弱无能,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作文八:《散文阅读鉴赏》26300字

散文阅读指导

【知识链接】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二、散文的特征(特点)

散文要以精短的篇幅,写出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而且写得坦诚、亲切、优美、隽永,既有一箭中的那样的准确有力,又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那样的含蓄有味。这一要求,决定了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1、“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迈进,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这就是‘虚’。”

2、“情景交融”。

散文没有小说那样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戏剧那样的高潮迭起的矛盾冲突,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情景交融”。优秀的散文,既要有“情”,又要有“景”,既像“诗”,又像“画”,“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是许多散文家追求的目标。

在叙述方式上,散文对事物的反映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个人抒情为主。虽然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读起来使人犹如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聆听其倾诉衷情,备感亲切。

3、“形散神聚”。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表达方式又是怎样采用的,语言使用得怎样,都可以看作是属于“形”的一类。所谓“形散”,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指题材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一篇散文,所选的材料,可以横跨几万里,纵贯数千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国际风云人间沧桑,小至花开叶落虫鸣鸟啼。二是指笔法自由。散文的写作,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一任作者的爱好自如挥洒纵横驰骋,高手的作品,更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三是指结构灵活。散文可以以一个中心思想为结构中心,组织不完整的人物活动及其他片段,也可以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写出一个生活的侧面,还可以以情感为中心,联结一些与事件、片段相关的意境。

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谓“神聚”,是说散文虽“散”,但又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必须按照中心的需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去表达,题旨鲜明,意蕴通达,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各异,归旨却为一。

散文创作既贵“散”,又忌“散”,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典范。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三、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

(一)记叙性散文(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或以记人为主,或以叙事见长,也

有二者并重难分主次的综合类型。除了经典的文学散文之外,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

游记等也属于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

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

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

或是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

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

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它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有抒情、议论,但以记叙、描写为主。故事情节

不一定完整,人物性格刻画不一定深刻。记叙事件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域片断。描

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性格的某一方面。情感多含蓄或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

流露出来。

(二)抒情性散文(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是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

文。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

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表达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类型主要有写景散文和状物类散文。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

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借其风采魅力,传递情意,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

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请于景。写

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

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

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

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达方式多托物言志、象征。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

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

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赋予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多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

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同时作者还常常运用

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样式,主要包括杂文和小品文。文笔自由灵活,多关注社

会矛盾。

它通过刻画某种具体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

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

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

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它虽以论说见长,但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现象或言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由表及里地

剖析、议论,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生成强大的艺术冲击力、感染力。议论性散文中影响较大

的是杂文和小品文。杂文侧重抒写杂感随想。优秀的杂文体式短小精悍,行文泼辣尖锐,多

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极富感染力、说服力。小品文是一种短小精练带有较强抒情意味的议论

文。所谓知识小品、科普小品、随笔、札记即属此类。小品文篇制虽短但立意集中,行文挥

洒自如,语言或诙谐幽默或雅致蕴籍,溶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兼知识性休闲性之并长。虽

然社会意义、时代精神有限,但可拓展视野陶冶性情,满足人们求知、审美、休闲的文化需

求。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

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

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

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

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

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

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

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四、散文的学习目标

1.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散文,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散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尝试散文创作,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五、散文的学习要求

1.把握散文的特点。

2.抓住散文的线索。

3.领略散文的意境。

4.探索散文的意蕴。

5.品味散文的语言。

四、散文的解读途径

(1)叙事散文解读途径

①明了人物形象的内涵。明了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人物形象意义。

②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种描写、映照、衬托等。

③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2)写景散文解读途径

①把握景物形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色味等。

②分析形象的内在品质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刻画形象的表达技巧。

(3)抒情散文解读途径

①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

②抓线索、理思路,整体理解作品。散文线索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

的写作思路。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

③明确抒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④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

度。揣摩词句、品味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

验、思想感情。一定要注意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它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⑤联系文章主旨,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4)哲理散文解读途径

①把握贯穿全文的象征物的整体形象。

②整理分析作品刻画形象揭示哲理的思路。

③分析具体描写的形象特征,理解阐发的哲理。

④把握全文主旨。

五、散文的阅读方法

1、阅读和欣赏散文时,要抓住“认读、感悟、鉴赏”三个环节。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过程。散

文阅读教学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学会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了解渲染、衬托、

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呼应等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评价

文章的优劣得失等等。

(1)可以“认读”为切入点,从内容的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语言与表现手法运用的品评,

都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

(2)以“感悟”为突破口,了解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以及崇尚自然之美、生活

之趣的心境,让学生潜心沉浸在“景美、人更美”的感悟和暇思之中,进而捕捉到作者寄

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3)以“鉴赏”为落脚点,把握散文的意蕴,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寻找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1)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是散文组织安

排材料的“纲”。 人们通常将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做“线索”。散文因其“散”

而更需要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线索是在主题思想指导下串联和组织文章情节和材料的。

线索运用得当才能有层次、有步骤地开拓文章意境,使材料散而不乱,杂而有序。阅读散

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

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线索可以有很多种,如。以中心人物

的性格特征(或品质)为线索、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以景或物(或物的特征)为线索、以

人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以历史往事为线索、时间(时间推移)线索、地点(空

间转换、移步换景)线索、发展过程线索等等。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

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叙事散文,所叙事情虽不完整,但总有一定的情节性,因此

应当从情节方面去寻找线索。抒情散文,或寄情于景,或托物言志,物象和情感在文中总

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抒情散文的线索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从作者与借托物之间的关系

方面去寻找。抓住散文的线索,进而理清散文的结构,是散文鉴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寻

找线索的过程一般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文章各小块的大意作一

个粗略的概括;然后在相互联系中再来确定文章所写的主体;最后,根据各块大意同主体

的关系,块与块之间的内部联系,来理清文章的总的线索。

(2)散文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

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①文章的脉络一般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如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事情的发展过程、

思想感情的变化、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等。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

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

②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

也就清楚了。

③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

注意表达的层次感。

3、披文入情,体味散文的意境美

散文贵在意境。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散文的意境熔铸着散文家成熟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美学理想和艺术才能等多方面的内容。

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抒情,

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

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亲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单纯的

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的景物与作者心境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

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领略散文的意境,往往能得到多方面的情感思想的启迪。

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形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

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

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比如,在《现代散文选读》的“文字绘出的图画”中,四

篇美文描绘出大自然的雄阔、坦荡、妩媚、深邃无边、残忍暴戾、无私多情等多方面特点,使

读者从中认识了自然,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关注。

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二是以神写形,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在这种

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

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比

如,在《现代散文选读》的“人与物的对话”中,作家们对“鸟、葡萄、灶、蟋蟀”等的描写,不仅让我们认识了物,也让我们更深刻的反省人的世界。

探究散文意境,一般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是作者的内心孕育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二是作者是选择了怎样的生活画面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三是这两者的结合自然巧妙的程度如

何。

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探求散文的意境美,从而悟情、

入情、察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4、驰骋想象,展开联想,探索散文的意蕴(感情、主题)。

体会文章的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

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有点文章感情很复杂,我们还要理解其多元的情感。

例如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一文,就要注意体会作者多元情愫:难以割舍的乡愁;今昔

变迁的感叹;个人遭遇的伤感。

散文的构思离不开想象,阅读鉴赏同样脱离不了想象;散文的阅读鉴赏是有目的、有意识

的行为,若没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阅读就只能是一种肤浅化的“泛”读,根本谈不上什么鉴

赏。“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

散文的意蕴是散文的内在含义,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就

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

(1)诵读文本,深入思考,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是把握散文意蕴的有效途径。比如,

《现代散文选读》中的胡适的《我的母亲》和刘鸿伏的《父亲》都是写的亲情,这就需要

发挥想像,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意会到爱的真谛。很多同学探索散文主

题时有个最为常见的毛病,即不是从作品的全局着眼,而是孤立地从某一枝节、某一部分

来归纳主题,这样不是使主题理解流于表面,就是在思想上人为地拔高了主题。

(2)知人论世,也是把握散文意蕴的有效途径。比如,学习《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时,了解

作者的为人与生活背景,才能领悟唐宋八大家散文在叙事当中融进抒情议论所表达的哲

理。

(3)把握文眼,寻找并理解关键句。

①所谓“文眼”,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主旨的句子。“文眼”出现在篇首,则后必

顾之;出现在篇末,则前必有伏笔;出现在篇中,则必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抓住“文

眼”、纲举目张,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荷塘月色》中的“这几天心里颇不

宁静”是全文的“文眼”。由此,全文叙写了这样的内容:想起荷塘—夜游荷塘—离开

荷塘。所以,找到“文眼”便找到了全文脉络的枢纽。

②注意那些或具有特殊含义或在行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或带有明显情感基调的关键句。一

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

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

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

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

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

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比如在结构上起统摄、领起、

承接作用的句子。这类语句往往出现在段与段之间或者是不同表现手法衔接处。从结构

上看,它能使文章的段落衔接紧凑;从内容上看,它往往标志着由一方面内容向另一方

面内容的转换。如有一定内涵、寓意乃至有言外之意的句子。这类语句的意思含而不露,

话中有话,一定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揣摩其深层内涵。

(4)了解背景,透视创作意图。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

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要真正地

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作者写此文的背景。

结合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这是阅读散文的一种重要方

法。

(5)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王鼎钧《那树》,文中

没有直接出现揭示主题的中心句或词语,但是我们可以从文中大树常年造福人类却最终被

人类砍伐的不幸遭遇的众多材料中来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情感,那就是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与忧虑,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关系的

深沉思考。

阅读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阅读者在阅读时通过想象联

想,不仅感受着作品中的形象,也感受着作品中的情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散文是人

类真我的袒露,是人类自在生命的一个精神家园。解读散文就是解读品味人类自身。创作者为

呈现自我而精心建构文本,解读者为寻找自我而努力破译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5、品味散文的语言和风格。

(1)分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

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

散文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传达出来的,要真正品味散文之

美,还应该研究散文的语言。一是研究凝炼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二是研究准确形象,

特别传神的语言。三是研究品赏散文的语言风格和富有特色的修辞手法。欣赏散文语言,

离不开联想和想像。学生只有调动自己的情感,在接受语言信息时展开联想和想像,才能

深入领悟语言美的神韵。品味散文语言,还要联系作者的心情,体会出词语传达出的作者

的情趣。鉴赏散文语言还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品味其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就会培

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富于文采,需

要同学们细细咀嚼,从而深化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和体会。品味语言是中考中必不可少

的一个考点,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品味词语的精妙;二是句子的生动形象、内涵丰富。

散文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手法灵活多样,对手法的辨识和对手法的表达效果的理

解是散文阅读的又一重要考查点。

1.品味词语:顾名思义,就是对某句话中的某一词语进行揣摩,并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品

味词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进行品析。如《那

树》结尾说:“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

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闷死”一词我们就可以这样赏析:

突出了人类的残忍,表达了作者无限愤恨、悲哀之情。

2.品味句子:句子一般是文章里面的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描写句、抒情句、

修辞句、哲理句等。品味句子时,既要有抽象的表达,也要有具体地结合内容、主题的品

析,要品出句子的生动美、韵律美、内蕴美。如对《生命》中“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一句可进行如此赏析:精警之句,也是全文点题之句,富有

深刻哲理,表明作者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宇宙、自然、人生的深沉感悟。

下面对重要句子的一般作用进行一定的归纳:(1)中心句(概括、凝炼);(2)点睛句(深

化主题、点明主旨);(3)过渡句(承上启下);(4)矛盾句(表面自相矛盾,实则内涵深

刻);(5)描写句(烘托心情、渲染气氛);(6)抒情句(表明情感倾向、富有感染力);(7)

修辞句(生动形象、富有文采);(8)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9)整散句(句式

整齐、节奏和谐;错落有致、抑扬顿挫)

(2)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同的作者,写出来的文章会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

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选修的现代散文中,鲁迅的深沉洗练,茅

盾的沉稳劲健,梁实秋的温静典雅,丰子恺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清玄

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

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6、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

力。

六、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体会散文的语言艺术

表达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和文体知识运用上的技能,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的技巧。要搞好散文的阅读鉴赏,我们就必须弄清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并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归纳工作。例如: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等。

结构手法: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

语言修辞: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反问、设问)等。

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种:

1.比喻。

比如2005年全国卷(《张家界》)第14题:“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题干中的语句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张家界比作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它出现在全文的开头,后面的文字“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唯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等都在刻画山的傲骨、山的血性、山的灵韵。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使用比喻修辞格,在议论性散文中往往能使作品的观点通俗易懂,在描写抒情性的散文中往往能使作品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

2.拟人。

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如2000年全国卷(《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此题是对文章语言表达技巧、表现形式的考查,要求理解第二人称在便于抒情方面的艺术效果。如果不了解有关人称及其表达作用的基本知识,恐怕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不少抒情散文作品都用第二人称来写,它的特点是,作者直接向对方倾诉,显得亲切自然。这样理解,就能正确地回答出作者用第二人称写长城的好处: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3.衬托。

为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相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方法叫衬托,衬托有正反两种。如1998年高考(《报秋》)第28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将“太阳花”“玉簪花”对照比较,“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二者对比,反衬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4.反复。

1998年高考(《报秋》)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两句都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做这类题,首先要从“语言表达”上分析: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其次就要分析“表达效果”:第一问暗含的意思是“强调时间的飞逝”,或“强调时间过得太快”;第二问则是“强化主旨”或“强化中心”“深化主题”。在这里,“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重点,深化主题。

除了对散文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外,在阅读鉴赏散文时,我们还要对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加以细心揣摩,静心品味。《荷塘月色》中有这么一句话:“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里的“泻”与“静静地”连在一起,准确地写出月光落在叶子上的情态,化静为动,又无声响,创造了恬静柔和的意境。

七、重视整体感知,准确衡量主题深度

主题亦叫中心,是作者在散文里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态度和观点,是一篇散文的灵魂。探索散文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主题的表现受一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世界观的制约。例如茅盾的《风景谈》,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极力赞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军民伟大而崇高的革命精神”的,但这个主题是如何体现的呢?全文从头至尾是赞颂属于“第二自然”的特殊的“风景”,而连“延安”“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等字样都找不到,何谈赞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呢?看来探索该文主题必须考虑文章的写作背景。

2.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

如1998年高考(《报秋》)第30题(多项选择题)的破解就需要抓住文章中的“领取”二字。作者把玉簪花放在时空的河流里体味生活,探讨人生。往事如烟俱忘却,“领取而今现在”,“领取”就是该文的“文眼”,也是该文旨趣。根据题面要求分析选项:B项背离旨趣;D项偏离旨趣,作了过于现实的理解;F项转移了文章的旨趣,夸大了比喻句的作用。如此,正确答案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3.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

很多同学探索散文主题时有个最为常见的毛病,即不是从作品的全局着眼,而是孤立地从某一枝节、某一部分来归纳主题,这样不是使主题理解流于表面,就是在思想上人为地拔高了主题。比如2002年高考(《话说知音》)第22题“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辛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原文是在艺术范围内反思“知音”问题的,主题是“在艺术上知音越多越好”“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而B项的理解明显太狭窄了。

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应该是一个趣味与修养并重的品读过程,具体方法还会因人而异,可以多方拓展。

散文是人类真我的袒露,是人类自在生命的一个精神家园。解读散文就是解读品味人类自身。创作者为呈现自我而精心建构文本,解读者为寻找自我而努力破译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因而,创作有创作的规律,解读也有解读的规律。把握了规律,创作与解读就会事半功倍。

(三)教学建议

5.指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和风格。

散文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

别。例如,唐宋八大家中,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等,写得情真意切,极为生动感人;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借描写山水景物,抒写自己的悲愤抑郁之情;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讲究辞采,又融入了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诗的情韵意境。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政论文或直陈政见,或针砭现实,或论辩驳难,皆有感而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散文阅读技法指导(上)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三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具体体现在:(1)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2)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3)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4)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5)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中考散文阅读均以此精神来作为命题的依据。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四)语言品味,手法欣赏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富于文采,需要同学们细细咀嚼,从而深化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和体会。品味语言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考点,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品味词语的精妙;二是句子的生动形象、内涵丰富。散文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手法灵活多样,对手法的辨识和对手法的表达效果的理解是散文阅读的又一重要考查点。

1.品味词语:顾名思义,就是对某句话中的某一词语进行揣摩,并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品味词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进行品析。如《那树》结尾说:“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闷死”一词我们就可以这样赏析:突出了人类的残忍,表达了作者无限愤恨、悲哀之情。

2.品味句子:句子一般是文章里面的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描写句、抒情句、修辞句、哲理句等。品味句子时,既要有抽象的表达,也要有具体地结合内容、主题的品析,要品出句子的生动美、韵律美、内蕴美。如对《生命》中“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一句可进行如此赏析:精警之句,也是全文点题之句,富有深刻哲理,表明作者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宇宙、自然、人生的深沉感悟。

下面对重要句子的一般作用进行一定的归纳:(1)中心句(概括、凝炼);(2)点睛句(深化主题、点明主旨);(3)过渡句(承上启下);(4)矛盾句(表面自相矛盾,实则内涵深刻);(5)描写句(烘托心情、渲染气氛);(6)抒情句(表明情感倾向、富有感染力);(7)修辞句(生动形象、富有文采);(8)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9)整散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错落有致、抑扬顿挫)

3.欣赏手法:手法主要包含对比烘托、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景抒情、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物喻人、铺垫伏笔、设置悬念等。在阅读散文时,一方面要准确辨识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还要分析其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如《那树》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借那树的命运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主题,这样使得文章的切入点显得更为巧妙,更富感染力。

总之,同学们要明确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及趋势,并掌握一定的散文阅读的技法,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认真体味,不断地练习实践,这样对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阅读鉴赏究竟应当如何进行呢?

一、反复品读,感受散文隽永含蓄的审美特征

与作者将情感诉诸笔端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散文则须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情”即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文章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朱熹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事实上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散文的精髓是很难言传的,只有靠自己的反复吟诵、朗读,才能获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

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3、散文表达技巧的基本常识

(一)表达方式

(1)、叙述——常用方式,用于交代事实,陈述情况。

(2)、描写——

①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以行传神,揭示身份个性,传达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

②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③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反映性格特点。

④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也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⑤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⑥白描手法——不用修辞,质朴无华,寥寥几笔勾勒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突出事物的关键。

⑦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思想感情;侧面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

例说: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这是《我与地坛》中,“我”进入地坛后的一段景物描写,说说这段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细致地描写了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活泼,别有情味。作用:一方面写自己这样呆痴痴地看,表现自己内心的无聊寂寞,环境描写烘托心理;另一方面又表现自然界生命的蓬蓬勃勃,不以自己的卑微而放弃生活的滋味。

(3 )、抒情——

①直接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强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②间接抒情——可以融情于景,也可以融情于事,好处是含蓄蕴藉。

(4)、议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文章中的议论,其作用: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即点明主题,又称为“画龙点睛”;揭示事件的意义,发人深省;结构上总结上文,过渡下文。

(二)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感情,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一人称的不便是不好直接叙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2)、第二人称——便于告白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更便于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自由地反映生活。

(三)表现手法

(1)、使用修辞——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突出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2)、象征——如《白杨礼赞》,或者一些童话作品,可以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

(3)、托物言志——如《爱莲说》,也是含蓄曲折地传达思想情感。

(4)、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

比如《背影》,在写车站送别前,文中写了祖母去世,家道衰落,父亲失业,典当家产一些列不幸事件,这些描写就是为了铺垫后文的父亲车站送别。

(5)、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件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当的时机给以呼应,能够使后面情节在前面有照应,不出现虚假现象。

(6)、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反差,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7)、虚实结合——眼前的描写是实,以前的回忆是虚;实际的存在是实,想像的情景是虚;现实的景象是实,引申的层面是虚„„。好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丰富多彩地表现人和事,充分显示文章的主旨。

(8)、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具体事件是点;叙述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具体情节是点。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9)、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起到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0)、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开门见山——这是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直入主题,或者直接摆出论点。

(12)、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可以吸引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13)、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大主题,或者揭示生活哲理。

(四)线索

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或者情感线,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五)文眼

文眼是透露文章感情、思想或者写作主旨的句子。找到文眼,就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例如《荷塘月色》开头的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全文的文眼,它让我们知道文章的整体情感是“哀愁中的淡淡喜悦”。但是,不是每篇文章都有明显的文眼。

【链接高考】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

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

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

【考纲解读】

1. 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

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

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

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

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考查的主要形式:①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的;②文段层次安排的作用是什么;③文段层次

的划分;④文章的主旨是什么;⑤文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

①整体感知是把握结构的第一步。接到一篇就要按部就班地去读。边读边给每个自然小

节标上序号,已备下面做题之用;

②圈点勾画中心句、过渡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

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③总结每自然段的段意。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

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本段的段意;

④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语

言标志,指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臂如“首

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语。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之

类的范围词。同时还要注意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找出标志性的词

语、句子后,结合每个段落的段意,把相同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即所谓合并同类项。

⑤要高度重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尤其要重视段落的起始句与上文的联系。对于重叠词

语、重复词亦应重视。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a.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

文作辅垫。

b.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

尽而意无穷

[结构类题型]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

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

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

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

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

1、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

散文的“心灵”——中心。例如:2005年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中心就是“遗憾”;2006

年广东卷《夕阳透人书房》、2006年全国1《阳光的香味》看标题就能让人窥见其中

的滋味。

开头的几种模式:

(1)欲扬先抑

(2)先言他事他物,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

(3)对比、映衬

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

者兴趣的作用。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时基本可

分三步进行:首先答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答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

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写出具体的作用。

再如散文的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

谓 “卒章显志”。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

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的抒情。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外,散文取材“小中见大”的特点,过渡句、段的作用等等都应有所了解,特

别要注意文章关节处所具有的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

高考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并非漫天要价、不着边际,而是有一套命题思路的。由

于实际命题的需要,试题所选材料多是内蕴厚、表现手法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而较少小说、戏剧等。虽说本应考查综合性很强的鉴赏评

价能力,但由于高考控制评分误差的需要,很难真正命制出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自由发挥式的鉴赏评价题。因此命题基本上未超出理解分析的范畴,定位仍然在一

个“懂”字上,考的是带一点鉴赏味道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章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开门见山:就是文章开头不兜圈子,

直奔主题。开门见山的表达角度很多,可以直叙其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

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单刀直人地点明要害等等。

所谓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的结束段表明文章的主题。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

运用这种手法的典范。《岳阳楼记》开头先说写文章的缘由,再概括地描写巴陵胜景,

然后再详细描写两景两情,最后以议论带抒情的方法收笔,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文章题目虽是“岳阳楼记”,但不仅是记叙、说明,而又

状景、抒情。

在抒情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写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显志”作

结,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2、紧抓主旨句、文眼句不放松

主旨句主要是指那些思想深刻、含义丰富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一般地说,文

体不同,中心句往往不同,应分别对待。议论文中,中心句常常是表现作者观点的句

子,它常处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时也处在文中。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开

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改造一下。”抓住

这个基本观点,就能总揽全文,纲举目张。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中心句一般是对记叙

内容发表的议论或抒情部分,领会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住文章的精髓。

3、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给每一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概括每一段写了些什么,即所谓

这一个段落的段意。然后运用合并的方法直至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4、关注散文的写作背景

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许多

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与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

图,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本考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题:①作品浓烈的情感分析;②作品如何进行真实自然富于美

感的抒写;③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④运用手法的效果怎样

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表现手法:比兴手法、铺陈排比、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浪漫色彩、写实手法、直言其事、

正反对比、设置背景突出主体,寓有理于无理等。

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抒情,直抒胸臆 ,情因景生,

景因情异,

对于分析表现技法试题,我们要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

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

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

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①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

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②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

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

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

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④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⑤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

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表达方式类]

考查方式: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

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具体表达方

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表现手法类]

考查方式: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技巧点拨:(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事物

特点,使形象鲜明;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

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

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

于叙事和议论。

考查方式: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

的变化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

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灵活自由。(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的作用。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①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②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

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

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

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

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

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

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1.【命题角度】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2.【命题角度】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

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3.【命题角度】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4.【命题角度】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5.【命题角度】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

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6.【命题角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

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

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

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7.【命题角度】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

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

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

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

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8.【命题角度】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

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

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

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

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

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

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

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

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学会答题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内容,把握答题的要领。

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

关区域。“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间,抽象出相同点。这是

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

要求;由于运用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舍本逐末,或不够全面。由此可见,掌握

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

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时,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侧重内容的一般是证明观点,

或者增强表达效果,侧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现方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

具体,不要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

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

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

原文中。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

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

有直接的关联性。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

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

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相契合

的答案。

③ 语言表述力求精练。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度概括的

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

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

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顺便提醒,

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题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份),在踩“点”给分的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

吃亏。

4、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是要求

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

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同学们只要认真训练,是一定能提高解题能力的。

(三)“表达作用题”类

1、【命题角度】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

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命题角度】修辞方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

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

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

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

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如下: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   突出强调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命题角度】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

向。如下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命题角度】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前例答为: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②深

化主旨,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5、【命题角度】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6、【命题角度】物象类

【解题思路】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

如下:

结构

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

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冰心:清婉明丽。

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

贾平凹:清淡古雅。

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史铁生:沧桑内敛。

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筛选整合信息,

(1)答题策略: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2)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3)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 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鉴赏手法及作用和思想情感,解题提示:思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2、铺垫:显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基础,显示其发展的必然。

3、结构上:总领全文、制造悬念,线索分明,前后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先抑后扬,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

5、表现手法:烘托、渲染、联想、想象、浪漫色彩、写实手法、正反对比、以小见大等。

6、描写:

①、正面描写

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

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

②、侧面衬托(烘托、烘云托月):

A、正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一般也可就称之为衬托)

B、反衬:用与所描绘对象性质、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衬托,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

作文九:《如何鉴赏散文》2100字

如何鉴赏散文

散文是一种具有含蓄美的文体,在鉴赏散文时,我们可以从选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四个方面入手:

1 从选材的角度去鉴赏

材料为中心服务,是任何文体都要遵循的。有利于中心的材料可泼墨如水,不利于中心的材料要惜墨如金。因而,材料的典型与否、新颖与否、恰当与否,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鉴赏

散文中,衬托、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可使文章内涵更为丰富,行文更具特色,表情达意更熟练、更深刻。因此,需注意散文的表现手法。 3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五种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 因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政论、寓言等散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又各有侧重。但是,一篇散文中,一种表达方式贯穿始终的现象基本不存在。所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散文, 主要看表达方式是否能运用自如。如《六国论》,作者主要运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观点,其中 又间杂运用了叙事的写法。议论记叙运用自如,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4 从内容方面去鉴赏

散文分记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政论、寓言类等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去鉴赏、去把握主旨。记人叙事类要注意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写景抒情类要注意写景的同时流露的情,政论性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寓言类要透过表面内容把握实质。总之,要根据散文的不同侧重点去鉴赏。

当然,鉴赏散文时,这几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综合评价、综合赏析,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散文鉴赏方法指导

一、高考与散文阅读

近年来高考试题第二卷中,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主要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鉴赏能力主要从表达技巧方面考查,解答“好处”、“妙处”之类是也。

散文集时代感与文学性于一体,以其优美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诚挚,能催生考生的情绪,成为高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文体材料。

二、散文鉴赏方法指导

1、理清线索、明确思路

把握结构对理解散文的“形”和“神”不无裨益。

散文结构线索:时间、空间、物件、情感、逻辑等。

2、分析材料,把握主旨

(1)分析材料:人、事、物、景只是手段,目的都是抒情明理。情与景统一,以情为主,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分析材料的感情色彩,象征性等,把握散文主旨。

(2)把握关键语句,尤其是“文眼”,从中把握主旨:①情感性强并显示全文基调的句子;②文中多次出现的句词;③显示事物特征、风貌的句子;④抒情、议论句;⑤双关句、含蓄句(言外之意);⑥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

3、把握技巧、体味语言

(1)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象征

铺垫

渲染

烘托

衬托

对比

人称

(3)结构手法:

线索

转换

过渡

伏笔

悬念

照应

详略

(4)语言修辞

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反问、设问;

风格类:精炼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等等。

《囚绿记》课文导入    【导入1】

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囚绿记》也是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lǐ)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导入2】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导入3】

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导入4】

“走过陆蠡故居,走过杂草丛生瓦砾满地的天井,我忽然发现一株生长于石缝中的藤萝,它舒展开折叠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从东侧屋外的墙头飞流直下。我记得陆蠡是喜欢而且留恋于绿色的,他曾经写下的《囚绿记》,也就是为了在孤独中留住那片绿色和它对语,于是孤独随之消失在绿色生命的伸展里。登上楼阁,一眼又瞥见窗外挺立的山岗与终年不断的溪流。当年,陆蠡就经常站在这里,眺望这山这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憬。陆蠡曾说:“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高贵的是心灵的性质。难怪李健吾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那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陆蠡心中的那片绿色,感受那份高贵吧!

作文十:《林清玄散文鉴赏》1500字

品一种清玄之境

新闻3班 张丹儿 40号

初识林清玄,是在一次偶然情况下读了他的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之酒》,之后便被他那清而不淡,幽而不空,灵又含理的语言及意境深深憾动,自此便成了林清玄迷。

林清玄的散文一向以“清而不玄”, 清新明丽,意味隽永,因其本人对佛学有颇深的研究,因此他的文章总是包含了一些佛理,读起来就像一篇浅显化了的佛经。因此,在我的印象中,他本人更像是一个诗人,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然而这位台湾宝岛的作家却是读新闻专业毕业的,曾担任过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和《时报杂志》的主编等职。这些身份在我看来,都是比较商业化的,与他的文章风格极不相同,我想,敢情这位诗人是能文又能武啊,心中的崇敬又增了几分。

《温一壶月光下酒》是林清玄一篇文章的篇名,也是他婚后的第一本散文集书名。书中的许多篇都是描写小人物如何面对生活及其所感悟的平常事。作者这样勉励我们:“连石头都可以撞出火来,其他的还有什麼可畏惧的呢?”是啊,我们坚信连冰冷的石块都能撞出火来,那麼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靠近,一定发散出人性中最纯真的灵性之火。

佛前一炷燃烧的清香,作者却能觉照到:那一炷香冉冉地燃烧著,香头微细的火光和上升的香烟使我深深的震颤,我在那香里看见一股

雄浑的力量,以及一颗单纯的中国人心灵绵长的燃烧著。清香一炷,那是一种空间;罚你一跪,那是一种时间。空间与时间,皆从这一炷冉冉燃烧著清香升腾而起,在升腾而起的一炷清香里,作者深深体悟到这种空间和时间是东方的美学。试著用黑暗锻造出我们的一双黑明眸,来洞察我们的生活。

“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酘酘”,第一次读到时完全是一种惊艳的感觉,山香云气是赛过酒气的,月光是温蕴的,酒是如火一样辣的。摘一束月光来下酒,削去身上的愁和怨,和心灵的尖锋利芒,使自己溶入如月光一般温柔的人世温情中。他将浮名虚利换作浅酌低唱,时时不忘自己有一个温柔的灵魂。

再来举杯吧,让我们共用温一壶月光下的酒,共赏一片迷路的云,共忆烟气氤氲的鸳鸯香炉。坐拥青山,剪几缕清风,掬几片月光,温上一壶酒,尔后,在文字里不醉不休。

林清玄的文章,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 。给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新细腻的内心感觉 中把你打劫。在他的文章总给人生活的启迪,让我们看清事情的本质,随后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衣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得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金合欢是一种觉的花,它随季节与因缘兴谢。在林清玄的笔下,这就成了人生的真谛:“或哭或笑是生活,或生或死是生命,或得或失是人生。”两树互相攀助而长本是很平常的,这是植物生存的本能,但在林清玄的眼中,透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落 ,从而发出:“这世间的人,有许多互为寇仇、互相厌憎,更不用说牵手 、拥抱、与缠绵了。他在这在冷漠无情的时代 ,发出了“人不如树”的感慨。

“爱”,何其重要,也许很多人的一生都在迷茫“爱”,在何方?林清玄写了很多 关于爱的文章,有不少词句成了经典,“相爱的人,一分开就开始思念;相契的人,示分开就开始思念;相印的人,永远保持相互思念。”

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工、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哲学 情怀引进至散文艺术中来了: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和要慢慢口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的走人生之路。“

林清玄说过 :“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