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 >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价值分析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价值分析

时间:2021-04-08 09:38:53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要: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它不仅需要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相互整合式指导,而且还需要职业教育者认真分析每一种理论的价值与影响。从而才能拓展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因此,本文在解析“职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翻转课堂”、“校企协作理论”、‘工匠精神’”等理论指导下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为个案,对其各自理论的价值进行了客观地总结和辩证地分析。
  关键词:职业能力;理论价值;个案分析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备受研究者关注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对其有不同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价值。由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里,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实践者需要运用不同的理论指导与反思自己的培养实践。所以,在此有必要结合具体的培养个案,对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运用的不同理论及其给予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客观地分析,以便高职任课教师和高职管理者拓展自己的思维,创新培养的途径。
  一、职业能力培养及其培养理论的特点
  分析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既有助于明确本次的研究对象,又有助于拓展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因此,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两个问题,即,“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一)职业能力培养
  所谓的“职业能力培养”就是指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但什么又是所谓的“职业能力”呢?这是一个探讨“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一致认可一个这样的研究事实,即所谓的“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特点的术语。因此,对它的界定应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上进行:首先,狭义的层面上,所谓的职业能力是指职业学生运用其在校的职业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解决职业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能力;在广义的层面上,所谓的职业能力是指某人针对某种职业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总和。
  对这样的定义进行如下的说明:首先,所谓的狭义的界定着眼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所学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学习知识与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
  其次,在广义的层面上,抛开了职业学习的视角,它强调的是某人在某种职业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这一观点非常适合终生学习的观念。因为,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可以分为显性的职业能力和隐性的职业能力。对于前者而言,它往往表现为与职业学习密切相关的特点;对于后者而言,它强调的是从业者在其职业生涯中积累与沉淀。
  (二)特点分析
  职业能力是一项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其所持教育教学理论特点的分析,既是提升任课教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的前提,也是拓展培养方法,确定培养策略的基础。因此,下边结合上边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界定,对其所需教育教学理论的特点进行客观地说明:
  1.理论的复杂性
  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它所需要的理论也呈现出了复杂性的特点。
  首先,从职业能力的构成层面上分析,职业能力是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构成的。但这构成职业能力的每一个客观要素的培养却都需要专业的理论指导。职业知识的传授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理论不同;职业精神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又会有所不同。例如,针对知识与技能培养而言自主学习理论与针对精神培养的“工匠精神”探索。
  2.理论的整合性
  正如上边分析的那样,职业能力的构成虽然可以区分为知识理论、能力素质和态度精神,但这样的区分却统一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因此,它需要诸多的理论整合。理论的整合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弥补各自的局限性,另一个是发挥彼此的优越性。特别是后者,更能突出理论整合的重要性。例如,翻译课程理论与微课理念的整合就是如此。微課可以使翻译课堂成为现实,而翻译课堂又可以提升微课的运用效率。
  3.理论的开拓性
  职业能力培养是与职业教育教学统一在一起的。因此,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其培养理论也必然会表现出持续更新的过程。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具有开拓性的特点。例如,针对教学方法研究而言,翻转课堂理论的出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法体系;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理论的出现又丰富了翻译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因此,理论的开拓永远会与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统一在一起。
  二、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价值分析
  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具有复杂化的特点。不同的培养理论在其不同的培养实践上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本文选择几种颇具代表性的理论进行分析如下:
  (一)翻转课堂与职业知识传授途径的拓展
  翻转课堂是一种针对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理论。在翻转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讲解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其他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1]
  翻转课堂是一种针对知识传授的教学改革,同时它又兼顾了能力培养。因为,在课后的学习里,通过知识的掌握已完成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职业能力由知识与技能共同组成,但知识的运用则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说,翻转课堂拓展了职业知识传授的途径。但是翻转课堂是如何进行拓展知识传播的问题,却需要任课教师与研究者进行多维的解读:
  首先,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的拓展是一种相对的拓展。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高职学生都能够在翻转课堂的改革中获益。因为,每一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它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是有限的。其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翻转课堂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一样,因为其对知识传授的有限性,势必会影响到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职业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运用。但是,如果这种方法与其它方法进行整合运用,那就会有另外的效果。例如,翻转课堂与情境教学法的整合。因为情境教学法可以提供其讨论所需要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教学环境又能提升其讨论的效果,所以,这种高效的讨论会对知识的传授产生反作用,从而通过弥补知识传授中的不足来实现教学方法整合的效果。最后,翻转课堂与情境教学法的结合在另一个层面启示高职任课教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始于知识传授的环节,而知识传授环节的改革又是拓展其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