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端午节 > 《[优秀作文]五四爱国运动》700字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优秀作文]五四爱国运动》700字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时间:2019-10-26 09:34: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优秀作文]五四爱国运动》700字

五四爱国运动——永远的里程碑

1919年5月4日,是一个令当代中国人难忘的日子。就在这天,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为了推翻清政府王朝腐朽的统治,在这天,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共同怀着“推翻清王朝”的思想,走上街头的大都是青年人,因此5月4日这一天,也被称为“五四青年节”。

年轻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说明对清朝统治的反对,对腐朽政权的厌恶。女学生们在向市民发们散发传单,她们边发边向市民解说,她们在不停地发着,说着,好像她们都不累,不是的,世上哪有不累的人呢?她们之所以感觉不到累是因为有着一颗爱国的心充斥着她们的胸膛,她们爱国,知道清朝统治必会将中国引上灭亡之路,因此,为了国家,她们感觉不到累,此时此刻,那颗爱国的心在闪闪发光,给了她们无穷的力量。

男学生们在向市民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他们边讲边作着手势,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上流淌下来,此时此刻,他们感觉不到口干舌燥,仿佛他们有永远也讲不完的话。爱国的甘霖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不会感到口干舌燥,他们在向人们作的并不仅仅是语言,并且不单单只是一篇普通的演讲,他们是在向人们倾诉他们的爱国情怀,倾诉他们那颗爱国的心,他们爱国家,爱社会主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摇摇欲坠的时候,每个人都应作出行动,一个不爱自己国家的人就不配做那个国家的人民。五四爱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它在我国历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激励着我们要爱国,爱人民。

一个国家的兴亡,全在于有没有爱国的人,只有爱国,国才能繁荣

富强,建国不能光靠科技,没有爱国人,即使有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建立一个国家。

国需要人,人亦离不开国,国与人相辅相成,才能把国建设得富强,才能让人过上安康生活。

爱国,是每个国民应有,应尽的责任。

作文二:《初中生五四青年节爱国作文:五四爱国运动》900字

88年前,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了。“五四”运动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五四”精神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中国青年从来就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五四”运动以来,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创新精神的力量。创新精神既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又是时代的要求,尤其是21世纪对青年一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上的主动地位,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形成国家的创新体系。发扬创新精神,就要用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创新不是在沙上建塔,也不仅仅是标新立异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学习是创新的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第一要义,要取得工作的权力靠学习,作出成绩靠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随上时代步伐而不是被时代抛弃,创新意味着走在时代前列就更要加强学习,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要珍惜宝贵年华,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打开广阔空间,提供永不枯竭的资源。同时发扬“五四”精神也就是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但时至今日,爱国主义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也不能动辄就叫“打”。当北约炸弹“误中”我驻南大使馆时,当美国虫子侦察机公然闯入我领空并撞毁我军战斗机时,当我海军防空兵王伟经多方寻救至今杳无音信时,填充在你心中难道仅仅是愤怒吗?我想,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我们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科技振兴祖国,因此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必须是一个热爱知识、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时代新人。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艰苦创业,展现21世纪中国青年的时代风采,实现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伟大复兴的愿望。五四精神必将在新世纪里发扬光大!

作文三:《五四爱国运动》1600字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性质、口号、发展及结果;分析探讨五四精神的内涵。

2、 通过与以往革命运动的对比,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历史图片、文字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的希望,是时代精神的主人;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每位学生都应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五四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播放音频(《五四纪念爱国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年节是哪一天吗?(五月四日)

为什么要以五月四日作为青年节呢?(为纪念五四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96年前的这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

今天老师当一次免费的导游,带领大家进行爱国教育一日游,我们一起去参观五四运动的“纪念馆”。

(一)自主学习

探源五四:

1、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2、学生观看影片《我的1919》片段,设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二)互学展示

图解五四:展示图片,直观感受历史。

1、看图排序

学生罢课游行——学生被捕——上海工人罢工——罢免曹、陆、章的职务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三)解难释疑

感悟五四:

1、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

(1)性质

(2)力量

(3)思想

(4)标志

2、新旧PK大赛: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同:(1)革命性质

(2)革命任务

异:(1)领导阶级

(2)指导思想

(3)发展前途

(四)讨论交流

怎么理解五四精神?

提示: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爱国是主旋律)

(五)拓展提升

弘扬五四:

1、欣赏视频《少年中国说》后,由学生朗读。

2、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三、课堂小结

国际:

背景

国内:

导火线:

五四爱国运动          第一阶段:

经过

第二阶段: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① ② ③

意义:性质、力量、思想、标志

四、课堂检测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

D.反帝爱国运动

3.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            D.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变化是(  )

A.运动中心变化        B.斗争主力变化

C.斗争任务变化        D.斗争方式变化

5.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6.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包括(   )

①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②收回了山东的一切权利  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④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斗争?这次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2)引发这次斗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3)"二十一条”是谁与日本签订的?

(4)分析:材料中那一点可以提现运动的性质?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

(6)材料二中“国贼”当时指什么人?

五、教学后记

作文四:《五四爱国运动》4100字

五四爱国运动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第五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课前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我校的李大钊纪念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教材的理解。

2、学情、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分析

我校前身为永平府中学堂,是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先生的母校,校内有李大钊纪念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在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片中置换时空,体验真实的历史,走进五四,走进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课堂注重师生对话,在思维的碰撞中使学生体验历史的沧桑。学生对五四运动有所了解,但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成为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关注普通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凸显人文主义关怀,强调通过生态体验的方式,深入学生的心灵,并充份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实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目的。本课设计渗透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暨“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优化生命样态,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及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了

解五四运动的经过。

(2)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的分析,培养阅读材料、分析材

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

能力。

(3)加深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多元互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讲授、合作

探究、探究指导、课后发

展性评价。课堂上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历史情境,使

学生重回到历史场景中,以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

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

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2)    过讲述五四爱国运动经过和历史意义,启迪学生对中国革

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然性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

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系统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显示)播放短片,导入本课。同学们最近参观了我校的李大

钊纪念馆对于大钊先生有所了解,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的短片,谈

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师生互动:在师生对话中,教师明确李大钊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而且也指

导了五四运动,进而导入。

新文化运动,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唤醒了人们的沉睡的思想,促

进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而五四爱国运动则似一声巨

吼,惊醒了东方那头沉睡的雄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

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

●教学过程

(一)风雨如晦—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师生互动::教师演示课件,出示材料。指导学生思考总结材料反映的问题。 

材料(1)  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材料(2)  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1912年~1919年的七年间,工人罢工130余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学生活动]读材料概括出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材料(1)  1914年,中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则为85万多人;1919年为137万多人。

材料(2)  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3)  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学生活动] 读材料概括出北洋军阀对内: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政治上扩充北洋军镇压革命运动;                      对外: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材料(1)  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

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白银;同一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等对华贸易额有较大下降。

材料(2) 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学生活动] 读材料概括出一战期间,美日加紧对华侵略

互动与收获: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通过上述材料,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国际   A、日、

B、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

指明解放道路

国内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

矛盾不断加剧

B、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

争频发

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二)雄狮乍醒—走进1919的中国

师生互动:请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五四运动?(学生一般知道五四青年节,火

烧赵家楼等。请学生展示课下所做的标语旗帜等。)那么真实的五四

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的内容,并

播放影像资料(选自近代春秋)。

问题: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请填表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的是初步的胜利?

学生活动:看课本,观看影片,体验五四运动的风云变幻。

互动与收获: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点:阶段、时间、中心、主

力、斗争方式、直接目标。教师通过列表方式,点明五四运动的发

展状况。学生应体会到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忧国忧民,不屈不挠,

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取得的是初步胜利?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学生发言,指明五四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工人阶级以罢工的形式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以重大

压力,军阀政府被迫妥协,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人的职务,在巴黎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会上签

字。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实现了,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三)薪火相传——永远的五四

教师活动:岁月流逝,转眼间已是二十一世纪,但是五四爱国运动并未湮没在历

史的尘埃中。“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

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出示

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认识五四运动伟大的历

史意义。

 问题 :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为什么这么说?

社会各阶层在运动中的作用?

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

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小组相互探讨。

互动与收获:师生讨论,教师总结,结合课件,归纳知识。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

1、教师点明说五四运动的“彻底”及“反帝反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五四爱国运动的目标。这从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

和书上《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等资料都可以看出来,

五四爱国运动的目标使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实质使

反帝反封建。这同以前各种运动显然是有区别的。

(2)       五四爱国运动的力量。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

工人阶级在运动的后期成了运动的主力军,李大钊、

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

领导作用。正是由于运动的领导与中坚力量区别于以

往一切运动,才使这场运动具有彻底性,并取得了初

步胜利。

2、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

指导学生思考,完成表格。提示从领导阶级、群众基础、指导思想、革命前途、历史时代等几个方面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3、多媒体显示,由学生归纳的基础知识点: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革命动力各部分的作用:

A、    青年学生

先锋

B、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主力军

C、 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

领导

D、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   阶级等:     群众基础

(3) 历史功绩:

A、  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最大功绩: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D、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4)历史地位:  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伟大开端

●  课堂总结与升华: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勾勒本节课知识树,从而把握知识体系。组织学生探讨: “五

四精神”有哪些丰富内涵呢?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求学于大钊先生母校的卢中学子,你

认为应该怎样结合实际发扬“五四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发言。

互动与收获:总结性问题是归纳性的,有利于学生形成宏观构架。探讨的题目具

有发散性,学生兴趣较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孕育了爱

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

奋斗。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正是在对五四生生不息的纪念中,我们

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青

年时期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联结在一

起,将赢得永恒的青春。当这种人生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孜孜实

践,迎来的,就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中国 。(引文〈人民日报〉)

课后延伸

学生活动要求:1、假如你是生活在1919年的一名青年学生,面对国家耻,民族

恨,你会怎样做呢?你能给动荡的祖国开出一副“药方”吗?

2、登陆网上“五四运动”纪念馆学习参观,以“发扬五四精神”

为主题写一篇学后感

阅读全文(96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鲜花() | 编辑

作文五:《16五四爱国运动》1100字

2010-2011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编号:15             使用时间:2010、11、26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6.★1911一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转变 C.由资产阶级改良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变 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我的疑问】 【重难点阐释】

1.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 不同:

(1)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

子领导的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2) 指导思想:前者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后者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3)运动规模和群众性:前者资产阶级未看到民众的力量,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后

者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规模空前。

(4)结果影响:前者虽然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深入人

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后者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把它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属于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范畴。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1.我们观察下面三张图表:

图一:当时统治中国的是北洋政府,他们的统治怎样呢?

第3页      共4页

图二:巴黎和会中日签字合影            图三:俄国十月革命 综上几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2)有人说五四运动使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喷薄欲出,你怎样理解?

(3)下图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它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呢?

第4页      共4页

作文六:《五四爱国运动》2600字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主备人:李恩军  审核人:魏兴

【学习目标】

记住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主力军的变化、运动中心的变化、结果、

意义。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通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分析五四爱国运动

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难点: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五四爱国运动:★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原因(导火线)

2、第一阶段:

①爆发:     年5月4日,        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②口号:他们要求“       ,内除国贼”、取消“         ”、反对在        上签字、惩办卖国贼      等人、“誓死力争,         ”。

3、第二阶段:1919年月初以后,上海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五四远动取得初步胜利。

5、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6、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的开始。(原因是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想一想:通过对辛亥革命(结果)的学习,结合本课46页小字第一自然段,你能说一说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吗?

【小组合作】:中国也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呢?

★想一想: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成果?你认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成立条件:(p47页小字部分) ①阶级条件:②思想条件:③组织条件:

2、成立标志: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参加大会的代表有       、         、        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      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3、中共一大内容:

(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实现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

4、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

历史上了。

【学习小结】

1、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②时间:1919年5月 4日(后来这一天成为五四青年节)

③口号:“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运动中心、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⑤结果: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⑥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7月1日定为党生日)

②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当堂检测】

1、“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是下列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2、“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实业救国,,

3、“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此电文反映了1919年哪一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6、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下列对。五四精神”的表述最为准确、全面的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爱国、科学、民主、自由

c.爱国、抗争、民主、科学  D.爱国、进步、民主、自由

7、右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是其斗争目标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

9、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这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历史毫无争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的大事  B.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D.伟大的历史转折

12、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在天安门前演讲后,游行去东交民巷使馆区向各国交涉陈词,遭到使馆军警的阻拦,于是大家改道直奔赵家胡同去找曹汝霖等卖国贼去问罪,曹汝霖闻风而逃,在愤怒之下,学生放火烧了曹宅„.

请回答:

(1)请判断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中?文中学生为什么要演讲、游行?

(2)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的名字。(两位)

(3)这一运动结果如何?意义是什么?

作文七:《五四爱国运动》2200字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设计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及历史意义等有关的基本史实。

 能力目标 1、通过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判断其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五四爱国运动所表现出的蓬勃气势,培养学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分析法、影视图片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五四爱国运动的电影片断     为了纪念电影中的这场运动,我们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那么,同学们能猜到今天我们将学哪一课内容吗?(五四爱国运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

[板书]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的发生是源于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又有其直接原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小字和

第一段正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板书]一、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当时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这说明“弱国无外交”)

[板书]二、爆发

[情景再现]五四学生运动的场景和反动军警逮捕爱国学生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知识,解答以下问题: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活动中心和主力是什么?(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2、在运动中学生提出了哪些口号?(“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面对学生的爱国运动,北洋政府的态度如何?(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并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合作交流]从学生提出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斗争的矛头指向什么?它体现了青年学生什么样的精神?而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青年学生又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运动体现了学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     [生活链接]那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体现这一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为更好地建设国家做好准备)青年学生的行动唤起了各界人民的爱国热情,6月3日之后,五四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板书]三、发展

[情景再现]六三之后,上海工商界游行示威以及北京高师被捕学生获释返校。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一时期的爱国运动与前期在活动中心和主力上有何不同。(活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也由学生变为工人)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五四运动最后取得什么结果?

[板书]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思考与探究]从整个运动的发展过程来看,走在运动队伍最前面的是哪一阶层?而在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又是哪一阶层?这说明什么问题?(走在最前面的是学生,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人。这就说明青年学生具有爱国热情,是革命的先锋,而无产阶级才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

[板书]五、历史意义

1、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运动具有反帝反反封建的性质,你认为在学生提出的众多口号中,哪一条口号最能体现运动的性质?(“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因为“外抗强权”具体表现为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它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而“内除国贼”具体指惩办亲日派卖国贼,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内容。)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投影显示]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革命范畴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而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它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所以过个伟大的使命就由中国无产阶级承担,而中国无产阶级是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且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所以说五四爱国运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五四运动也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爱国象征。

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1—2题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

二、爆发:1919年5月4日      北京

三、发展:  6月3日以后       上海

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五、历史意义

1、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活动中心    学生     工人  主力 先锋  主力

作文八:《第五四爱国运动》2700字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导火线、经过、初步胜利的结果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上教师引导下的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和影像资料的的观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要求。

(3)对“五四精神”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概念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的过程,领悟事物发生发展的辩证关系,判断其共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的分析,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证明一个强有力的能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府对国家强大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对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积极参与的态度的分析介绍,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本节课的思想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和伟大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

2、导学式和问题教学法

3、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阅读有关的背景资料,并作出初步的分析;阅读课文,自己先发现问题 课堂教学:

导入课题:课间时间用多媒体循环播放一段flash动画。

问:在这段动画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中哪段斗争过程?(北平学生的斗争)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什么?

内容讲述  五四运动就是一场以学生为先锋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转折性的影响。

(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

国内因素:(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基础)

(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无产阶级队在‟壮大(阶级基础)

国际因素: (1)“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矛盾加深

(2)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导火线:巴黎和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探究: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为中国的民族利益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你会提出怎样的要求呢?你认为帝国主义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中学生或大学生,你会对这种外交结果作出怎么样的反应?

(二)  五四运动的经过   仔细观看五四运动经过的录像,用提问和回答概括出经过中的重大事件。运动中学生提出了哪些口号?  先后投入这场运动的有哪些阶级?  运动有几个阶段?有哪些斗争比较集中的城市?  斗争的主力有何不同?  除了这些城市外,运动还波及到全国其它地方。(展示五四运动形势图)。  由以上问题和分析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1)由口号可见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运动有两个阶段,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主力分别是学生、工人

(3)参加的阶层多,运动具有群众性

(4)运动涉及的地区多,具有广泛性

(三) 五四运动的结果

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观看录像)

问:北洋军阀政府作了什么决定?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介绍三个卖国贼资料,尤其是海宁人民开除陆宗舆县籍的史实)

问:当初运动刚开始时提出的口号目标有哪些得到了实现?

五四运动的目标实现了一部分,说明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探究: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为什么不能得到完全实现?这说明什么?(弱国无外交,要奋发图强)。虽然未完全实现斗争的目标,但是,相对于以往的民主斗争来说,五四运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前景来说,更是重大的胜利。

(四)  五四运动的意义     首先指出分析意义的方法:从背景与目标的变化和实现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因此,还要回到对背景和斗争经过的回顾。

1、复述斗争背景、经过和结果,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五四运动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发生,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由运动的经过可见,五四运动参加的阶层广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起了主力作用,资产阶级也积极参加,推动了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中,各不同的阶级力量都积极参加,并肩作战,是革命力量前所未有的团结。可以说,五四运动准备了革命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五四精神。(板书)

什么是五四精神?(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五四精神可以包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团结、投身国家事业的实践等。

4、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因此,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板书)

5、从性质上说,我们认为五四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运动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是,五四运动又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以先进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领导的,看来五四运动与以往的民主革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板书)

问: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指导思想

领导阶级

革命前途

总结与拓展

本节课学习的“五四运动”的内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从知识的角度应该掌握的是整个知识结构。另外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社会的人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责任。

(附)知识结构

五四运动

一、背景

1、国内因素:根本原因、经济基础、思想基础

2、国际因素:十月革命、一战、美目的侵略t

3、导火线:巴黎和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

二、经过:口号、两个阶段的中心及主力

三、结果:初步胜利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共和国 马克思主义思想 无产阶级 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意义: (略)

练习:

1、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D)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取,内惩国贼”

2、骓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B)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D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3、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C)

A革命性质B革命对象c领导力量D指导思想

4、四运动的最主要的作用是(B)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促使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作文九:《五四爱国运动》8400字

  五四爱国运动

【思考导学】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答案:北洋军阀政府实行黑暗的政治统治,国内军阀混战不断,导致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致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五四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其胜利只能是“初步胜利”。

2.何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根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相同点是革命的任务和性质相同,二者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本的不同点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充当领导阶级,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何谓“五四精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五四精神”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学导引】

一、背景

1.国际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2.国内背景

(1)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军阀混战,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1919年初,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2)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二、经过

1.第一阶段

(1)起止时间: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

(2)中心:北京。

(3)主力军:青年学生。

(4)斗争概况

①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提出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但遭到了镇压。 ②5月5日,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2.第二阶段

(1)主力军:工人阶级。

(2)中心:上海。

(3)斗争概况: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各地纷纷罢工,运动的中心发生转移,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阐释】

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进行了彻底的斗争。

(2)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基础上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波及到全国一百多个城市,从卷入的阶层来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3)从结果和影响上来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①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④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3.辛亥革命后到中共诞生前中国革命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必然性

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屡次失败,陷入困境。五四运动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因素。 ②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清王朝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张勋复辟失败,都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③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抗争精神不屈不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④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辛亥革命的失败,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失败,护法运动的破产,都说明了这一点。

必然性:①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斗争的失败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②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典例剖析】

[例题]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陈独秀早期革命活动有关史实和五四运动全过程的掌握。回答时,首先要明确时间限制,主要从五四运动前后进行思考。其次,要根据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实践活动,进行判断。

答案:C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五四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D.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

答案:D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提出的要求不包括

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D.取消“二十一条”

答案:B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5题:

3.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分析:解答此题时要首先明确五四运动的性质,这场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A、B、C都只涉及反帝一个方面,只有D项涉及到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

答案:D

4.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

答案:C

5.在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得以初步实现的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还我山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根据相关知识回答6~8题: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的领导阶级

B.革命的性质

C.革命的任务

D.革命的发展前途

答案:A

7.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的主要原因在于

A.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

B.无产阶级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人民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意识

分析:“广泛”是工人、农民、学生、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参加了五四运动。就四个选项而言,C项明显不符题意。A、B都仅限于一个阶层,D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D

8.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彻底”主要是指

A.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B.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对五四运动性质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分析四个选项。B项中的“初步”明显不符题意;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D项与革命性质无关。五四运动的“彻底”性,主要是指它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彻底决裂、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2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3  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

材料4  (五四运动)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2,北洋政府最担心的是什么?

(3)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希望工商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担心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商人罢市联合起来危及北洋政府的统治。

(3)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商人斗争与学生运动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巨大的群众爱国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作出了让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0.比较前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者在性质、社会影响方面存在的差异或不同,指出前者对后者在社会实践上产生的影响。

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性质方面的差异要从领导阶级的不同入手思考;二者社会影响的不同主要结合各自的历史意义进行思考;最后一问也要从这个方面加以解决。

参考答案:性质差异:前者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后者是以无产阶级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社会影响不同:前者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后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影响: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启发了一批中国人的民主意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指导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视野拓展】

1.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顾维钧

顾维钧(1888~1985年)字少川,江苏嘉定人,中国职业外交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进入外交界任职,27岁出任驻美国公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外交使节。1919年,他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出席了和会。会议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顾维钧据理力争,他从历史、地理、文化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即令日本有驱逐山东德国势力

之功,中国亦断不能以天赋之权利为报酬,而播将来纷争之种。”顾维钧一席话,使日本代表狼狈不堪。他那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许多代表与他握手祝贺。但最后美、英、法三国,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2.史学界对五四运动领导权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其理由是:(1)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觉悟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3)五四运动具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性质,体现了无产阶级对五四运动的领导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真正领导者。其根据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有关论述,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第三种观点认为,五四运动不存在无产阶级领导权,是由革命的知识分子担任政治指导和具体指导,其中也包括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包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此外,也有人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自发的运动”。

3.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卖国行径及其下场

曹汝霖,上海人,1911年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袁世凯统治时期任外交次长,曾代表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公使日置益在北京谈判“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了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此后,历任袁世凯政府和段祺瑞内阁的交通总长、财政总长等职务,直接经手向日本大量借款,1918年9月,日本政府要求用换文的形式正式承认它从德国手中强占的关于山东的各项权益,曹汝霖电告驻日公使章宗祥对日本的要求表示“欣然同意”。五四运动中被免职后,曹汝霖在北洋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庇护下进行投资活动,1935年以后任汉奸政府——“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1949年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经香港去日本、美国。1966年死于美国。 陆宗舆,浙江海宁人。袁世凯统治时期任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担任驻日公使,参与签订“二十一条”和向日本借款的合同。1918年任制币局总裁。抗日战争时期,任汪精卫伪政府行政院顾问,1941年病死于北平。

章宗祥,浙江吴兴人。袁世凯统治时期任总统府秘书、司法总长。1916年任驻日公使,

与曹汝霖、陆宗舆勾结,在段祺瑞指使下,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1918年在日本提出的要求强占山东特权的换文上签字“欣然同意”,五四运动中,在曹汝霖住宅被学生痛打。五四运动后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1935年后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日本投降后迁居上海,1962年10月病死。

【研究学习】

研究课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活动方式:

1.阅读下列有关巴黎和会的材料:

材料1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的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所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必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2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材料3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2.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

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

有关指导:

1.材料叙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就山东问题和二十一条所进行的外交努力。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教材的观点僵化,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是黑暗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是出卖民族利益的,因而不敢对中国代表团的努力给予肯定。此课题的意义在于试图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

2.分析时要注意,材料1表明中国代表团进行的外交努力的目的主要在于争取解决山东问题;探讨“经过”时要结合材料1到材料3中国代表团由提出解决山东问题到拒签和约这一历程的发展演变;在评价时,一定要充分肯定中国代表团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外交努力。

3.参考分析: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据签和约。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教学指导】

教学思路导析

1.教材框架

2.重点难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因此学习本节课时,应重点把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伟大意义。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要概念阐释

1.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缔结“和约”的会议。参加者有英、法、美、日、意等27国,苏俄未被邀请参加,中国在这次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曾派20万华工参加战争勤务,所以作为战胜国也派团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废除外国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权利、废除“二

十一条”、收回青岛等要求。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操纵,经过激烈争吵,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会议完全无视中国主权,悍然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大国操纵的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

2.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于五四运动,基本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大众,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因此,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教材材料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日本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项目 1913年 1919年

纱锭 11万多枚 33万多枚

织布机 886台 1486台

材料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段祺瑞为获得向日本借款的权利,接受了袁世凯在签订“二十一条”时不敢同意的条件,即聘请日本人作北洋军阀政府的军事、政治、财政顾问。日本首相寺内说:在他任期内,“日本对华借款三倍于以前,日本对于中国的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在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状况、原因及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不超过180字。

参考答案:状况:一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的纺织业得到迅猛发展。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给日本可乘之机;日本给段祺瑞政府大量借款。

影响: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认识: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才能独立,才能走向富强。

作文十:《16.五四爱国运动doc》3500字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五四运动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学习,加深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五四爱过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启迪学生对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然性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2)、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运动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法

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2、自主、合作、探究 3、情景教学法

四、学法: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五、教学过程:略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编写人:郭丽丽   审核人:谢炳彤    时间:2011.11.11

【课标】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标解读】应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重点掌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前预习】  一、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国内背景。 1、国内背景: (1)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2、国际背景: (1) (2)

(3)导火线:

补充材料1:北洋军阀对人民的压榨:

1912—1919年  田赋就增加了7倍 ,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6倍 材料2:从1916—1919年,北洋军阀共借外债199次,债权包括日、美、法、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 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段祺瑞还接受了袁世凯在签定“二十一”条时不敢同意的条件,即聘请日本人为北洋军政府的军事、政治、财政顾问。 材料3: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及投资情况:

投资情况:1895—1911年  投资总额1.1亿元     1912 —1919年  投资总额1.4亿元 注册的工厂数:

1903—1908年注册的工厂数265家      1912—1919年 注册的工厂数600家 1912年    商会794    入会19.66万人    1915年    商会1211   入会23.85万人

材料4:辛亥革命前后工人人数及罢工次数: 人数:1919年前50—60万;    1919年  200

罢工次数:1912—1919年间 ,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前5个月就达19次 材料5: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中国通史》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背景)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中国参战。美国为了防止日本独占中国,反对中国参战。 材料二:

十月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和中国近似(封建压迫严重、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对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材料三: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摘录)  第一百五十六条

德国将按照一八九八三月六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1)、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

(2)巴黎和会上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正义要求?结果怎样?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过程:

根据课本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 2.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 思考:1、上海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2、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三、历史意义 1、性质: 2、  3、     4、 5、

根据材料,感悟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

材料二:从1915年开始,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又称“德先生”和“赛先生”。

材料三:陈独秀说:“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就是自由的别名。”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李大钊感慨系之,呼喊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口号。

通过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归纳什么是五四精神?

【合作探究一】比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合作探究二】以史鉴今: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案】

1.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A.有无产阶级先进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 C.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特点 D.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2、下列与五四运动的发生相关的事件是

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中国②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③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997年上海卷)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4.(2001年上海卷)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

5.(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课后巩固案】

1.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是:                       A.其发生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    B. 其指导思想更具有革命性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B、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4、右图是人们为纪念某次重大历史事件,在其爆发地点 修建了一座纪念性建筑,该纪念性建筑应建于(  ) A.北京          B.济南        C.广州         D.上海

5、最能完整地体现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04全国四38)(32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15分)

(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12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