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生物课件 > 【《网络的危害》3800字】 网络危害的例子90字

【《网络的危害》3800字】 网络危害的例子90字

时间:2019-11-06 09:58:5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网络的危害》3800字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由于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在获得有益信息的同时也接触大量不良信息。据调查,青少年在接触网络时90%选择的是网络游戏、聊天室、交友天地、影视娱乐、占卜星座、成人保健等网站。由于青少年自身控制力不足,往往把网络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上网聊天、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不说,还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网络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网络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上网成瘾患上“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主要表现是上网时间长且难以自控,正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继续。研究表明上网人群中有IAD症状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是高达14%。 1500万,这是目前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的数量,按这数字计算,在他们当中,有240万孩子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

案例:央视国际[今日说法]:他为什么离去(2005年4月10日)

13岁的张小艺是天津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学生,因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于2004年12月27日早晨7∶00多钟,从自家所住的天津塘沽区悦海花园的24楼跳楼自杀。警方从他身上发现了四份遗书,每一份遗书的落款都是“张小艺绝笔”,在四页遗书中竟找不到一句跟父母道别的话,而是充满陌生的名字和奇怪的言语: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 原来小艺在遗书里提到的崇拜者和知心朋友,全是游戏《魔兽争霸》中的人物。这个游戏是他生前最喜欢的电脑游戏。小艺在遗书里面提到的守望者就是这个游戏里面的一个英雄,是他最崇拜的人物。小艺根据《魔兽争霸》的情节自己编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就叫《守望者传》,在小说中小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而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在现实世界里成绩下滑遭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想远离网吧又很难控制自己。显然,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在现实世界里却要背负十分沉重的精神负担。最终走上绝路。

2、引发青少年人际关系障碍患上网络孤独症

网络孤独症是指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流,淡化了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以至于与家人、朋友疏远,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功能和交流技巧出现障碍、异常动作以及复杂多样化的行为。

年仅14岁小泉从2002年开始就迷恋上网,平时就泡在网吧里,整天痴迷于《传奇》、《星际》等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泉渐渐不愿上学,也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甚至还向父亲提出“请家教”的要求以逃避学校的集体生活。此后,小泉就不大愿意与人交流,甚至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显得十分暴躁,小泉本来就沉默寡言,现在成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其性格更加孤僻,“有时一天都难说上一句话。

二、沉溺于网络游戏,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青少年喜欢的游戏类型依次为:角色扮演类、第一人称射击类、冒险类、赛车类、智力类,他们经常玩的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这些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案例1:网络游戏本来是虚拟的,但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的学生小亮却当真,将其游戏中所谓的“对手”马某当场打死。这是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镇超易网吧门前的一桩血案。2005年3月19日晚,达拉特旗第一中学高中生马某来到超易网吧上网,他进入了“反恐精英”网络游戏后,多次将对手击败。当时,小亮也在该网吧玩“反恐精英”游戏,但他几次都被对手击败。正当他懊恼无处发火时,猛然抬头发现“对手”就与他在同一网吧内。他不禁恼羞成怒,立刻出去叫了两个朋友想教训马某一下,没想到由于三人出手太重,令马某当场死亡。

案例2:一言不和,16岁少年网吧举刀杀人。

2003年3月11日晚上8点多钟,16岁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相约”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与胡某同龄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里,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

三、 因为缺少玩游戏的资金而引发的违法犯罪事件。

由于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是收费游戏,网络游戏的内容不外乎练级和买装备,然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上网费也在不断增高。而且,玩游戏所需的游戏卡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充值。而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当他们无法承受负担时,他们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其中包括暴力抢劫、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单在我国,就有不少因为缺少玩游戏的资金而引发的违法事件。下面的一些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2002年5月4日,重庆市渝中区一位14岁的少年为了筹钱上网吧打游戏,伙同两名同伴用砖头砸伤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抢走了她身上仅有的38.2元钱。     2002年5月27日,江苏武进横林镇一16岁的中学生施某,为筹网资卖(押)掉家中6辆自行车后遭到母亲数落,便找来菜刀朝母亲头上连砍7刀。

2002年6月15日,北京一职业高中17岁学生孙某,向奶奶索要上网费遭拒后持菜刀将老人杀死,随后将家中的冰箱、彩电卖掉,换取200元现金。     2004年2月10日8时,长春市二道区转向机厂家属宿舍暖气管子底下一男孩被人打死。犯罪嫌疑人丁某和张某被抓获后供认,死者为13岁的王某,他们和被害男孩同为某中学的流失生,有钱了就聚集在一起上网,没钱了便合伙去偷废铁。9日晚,为讨要前几天被王某独吞的几人共同偷废铁卖的15元钱,丁某、张某与15岁的韩某、16岁的康某4人,从网吧将王某拽出对其殴打,后又拖至转向机厂家属宿舍暖气管子底下,不顾王某的苦苦哀求,用水泥块和砖头将其砸死。

我市安乐镇某村20名年龄在案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3年内作案16起,抢劫财物价值共计1万元,这个团伙中,只有3个人在作案时超过18岁,作案时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还有两对是亲兄弟。他们作案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有更多的钱上网。

四、“网络迷信”对青少年危害不容忽视

网络迷信和现实生活中的迷信一样可以腐蚀人的思想,消磨人的意志,扼杀人的理想,甚至左右人的行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消极的人生观。网络迷信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对思想还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极具诱惑性,容易入侵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案例:暑假以来,市民林女士常常听到读小学的女儿说出充满迷信色彩的话来:我的幸运石是绿松石,所以我一定要多带绿松石饰品。”“星座运程说我今天不适合红色,所以这件衣服不能穿。”“我以后要嫁给一个天秤座或者狮子座的男人,这样我的婚姻才能幸福。”,起初十来岁的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林女士大吃一惊,以为女儿放暑假待在家里“憋坏了脑子”。一番“调查”后林女士终于弄明白,原来女儿放暑假后在家天天上网,这些迷信的信息全部是从网上获取的。这些迷信内容极具蛊惑性,就是大人们看了都有可能受其影响,何况是涉世不深的孩子

五、暴力色情网站对未成年人成长危害巨大

淫秽色情网站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大敌。因其是视觉形象,它的杀伤力,要比一本黄色书刊的危害大千万倍,它正在成千上万地吞噬着青少年的心灵

案例:15岁少年看黄网中毒 8次抢劫强奸单身女性。李某是一个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的孩子,与在京做小买卖的姐姐、姐夫生活。姐姐、姐夫对他的管教并不严,闲暇时,浏览一些黄色网站。后来,李某就模仿着淫秽暴力网站里的黑社会人物,买来黑色塑料仿真手枪,准备几根尼龙绳和一个黑色头套,开始实施抢劫。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持假枪威胁深夜回家的单身女性,连续作案8次,其中涉嫌抢劫7次,涉嫌强奸1次。在抢劫的同时,还经常对被害人进行强制猥亵等行为

六、网络聊天诱使青少年离家出走成为受害者

网络聊天就是在网上与素不相识的所谓网友闲聊,浪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极易受不健康话题的影响,引发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也易受居心叵测人的诱惑。从虚拟世界的谈情说爱发展成与异性约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学生,网络聊天对她们更是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女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聊天而发展到与网友约会从而导致身心受到伤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不久前发生的两个14岁小女孩因网上聊天进而发展到为寻找网友离家出走,结果被网友骗至广州卖淫的事例,更是让家长们心惊胆战。

作文二:《网络的危害》7000字

关于农村中学生迷恋网络现象的思考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常识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主要学科,要从小学抓起,认认真真地教学生 掌握信息技术,这是无可争议的,但信息技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农村尤其如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农家孩子越来越近。但农民外出打工者居多,孩子常常是自己当家或由爷爷奶奶监护。本来自制能力就差的中小学生,在没有父母监护,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的情况下,他们当然把目光盯在了网吧。这样一方面有在学校掌握的那点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有唯利是图的网吧老板的引诱,加之爷爷奶奶腻爱有加,严管不足,难免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以信息技术为起点,以网吧为“沃 土”,从这里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路。

首先,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身心健康。青少年时代正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锻炼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还有的学生把生活费都花在网络上,致使生活上有一餐没一餐,健康状况显然难 以保证。

另外,网络传播的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听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思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发现: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其写作、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等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

习的学生差一些。 其次,影响学生间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这固然是其他交流方式所不及的优点,且极具吸引力,但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当他们从虚拟世界返回现实生活时就会感到孤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同学交往。这就是心理学家心理学家所说的“自闭”,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 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

最后,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本是闭塞的,大量的网络信息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课余生活。然而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较完整的体系,此时大量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族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

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 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信息技术课,我们到底应 该怎么办?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加强心理指导,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 等。

二是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

地抵制诱惑。

三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是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的培养则弥补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四是加强对中学生德育教育,尤其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中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辨别能力。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使其在数量上不断积聚和扩大。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 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五是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

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 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

六是组织协会、小组共同讨论。学生自己或由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协会,把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组织学生在学校上网,学校对一些不好的网站进行屏蔽,这样学生在学校上网不要钱,而且同时可以学到 很多东西。

最后,加快教育网络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网络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中小学教育网络也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出来。但是提供的内容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且趣味性、信息量等却远不及互联网。所以一方面,对尚未建立教育网络的地方,我们要加快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对已建的教育网络进行改造,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访问,使之成为中学生喜爱的网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对中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但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网络的负面影响,把洗澡 水和孩子一块倒出去。

关于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调查与反思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诱惑、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只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条件,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及部分青少年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充分条件。

一、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有多少?历时六周,对300例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会调查,使用网络成瘾自评等心理测评量表,从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一些状况。

课题名称:《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月15日

调查对象:里则一中的300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座谈会调查

调查工具:

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浏览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项目;

2、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3、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4、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6、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7、领悟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 调查结果: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50例,平均年龄16.27岁。289例有效被调查者中,发现网络成瘾者7例(4男生,3女生),发生率为1.56%,网络成瘾倾向者72例,发生率为16.04%。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发生率为1.56%,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67%,女生发生率为15.41%,两者无显著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的中学生中网络成瘾只有7例,发生率为

1.56%,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的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试人群有关。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网上调查方法,框定的是网上的特殊人群,这容易导致受测试人群缺乏代表性,往往夸大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本文的调查采用了实名调查,克服了一些夸大成瘾的倾向性,但是也造成一部分学生掩饰自己网络依赖的倾向性及严重程度。

另外,九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5%;八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60%;七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8.86%。三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九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最高。

二、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因素的反思及个案分析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消极人格特质、社交孤独、对学校环境压力的适应承受能力及不良父母教养方式等五大因素有关。

因素一,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愈强。调查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学业的成就感降低,而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增加。幸福感的降低,使他们更加逃避社会,增加孤独和抑郁。

【案例1】缺少亲情关怀  迷恋网上游戏

我校八年级学生,男,17岁。他小学时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但自上初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该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该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因素二,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多具有消极人格特质。

调查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通常稳定性差,没有恒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自信,缺乏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责任感不强,成就感缺乏,意志力较弱,克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还表现出敏感、多疑、沮丧悲观、易紧张等人格特质。正是因为自律性低等特性,使得网络成瘾者不能自拔。

【案例2】迷恋玄幻小说  争当新新人类

我校九年级学生,女,16岁。迷恋上网看玄幻小说2年,学习成绩下降。该女生个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不爱好团体活动,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是典型的《哈利波特》迷,只要有新版书籍发行,肯定要在第一时间买上一本,并要观看相关影片。但自初中以来,该女生又迷上了玄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说起《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著名玄幻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 “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

因素三,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和

亲情的缺失。而网上聊天或玩游戏又反过来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更感到孤独,更远离人群。

因素四,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学校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初一、初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初一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过重,以及生活过于单调等因素有关。部分学生面对压力产生失落感,因此借助网络来寻找社会隶属感,缓解压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案例3】不适应新环境  迷恋网上聊天

我校初一年级学生,男,13岁。该生个性内向,因自觉长相难看,常感到自卑、低人一等。对今年刚开始的初中生活和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常觉得与同学缺乏共同语言,没有知心伙伴。为此,感到非常孤独而到网上交友聊天,结果体验到了网上聊天的乐趣而不能自拔。问及网上交友聊天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友有何不同时,该生说在网上聊天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不用担心自己的说话是否得体,别人会不会笑话。

因素五 ,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倾向于过分干涉、惩罚严厉。

我国父母往往不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作为他们的附属品,从而对子女有更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同时,我国父母更注重

用严厉的管教,培养孩子顺从、孝敬等品德,更倾向于按父母的意志去培养子女。调查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父母培养方式差异较为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的父母对他们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否定多于赞赏,使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尊重,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生理或心理上的困难或挫折时,又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就可能转向网络寻求支持。

【案例4】初二女生与网友离家出走

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女,16岁。该女生自青春期以来,表现叛逆,与双亲关系紧张。自称不喜欢学习,想参加工作,自谋生计。为了打发时间,常留恋网吧,在网上寻觅良友。不久,结识了一位男网友,两人相约厮守一生。为了达到约会的目的,常在周末隐瞒父母,借口到同学家玩而与男友约会。曾经不辞而别,与网友外出长达一月多时间。问及与网友约会之事,该女生并不否认,称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

从以上因素分析,以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及人格特质为主,说明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消极人格特质是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内部原因。他们大多具有缺乏竞争意识,喜欢独处、敏感警觉,倾向于抽象思维,自律性差,缺乏恒心,情绪不稳定,不服从社会规范,在实际生活中成就感较低,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制力低下等特点。

调查显示,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水平较其他生活领域满意度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包括学业成绩不良、退学等。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学校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业

目标和结果,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值得学校进行思考。培养青少年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帮助中学生走出网络困境的对策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网络成瘾的困境,以上调查提示我们,要充分重视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积极推行干预措施,防止网络成瘾的发生。

防止网络成瘾,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了解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出现生物钟紊乱、失眠、颈椎病及焦虑抑郁等情况,对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

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了解和分析其个性特征、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健全人格,特别要增强自律性,增强情绪的稳定性。

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应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网络成瘾程度较深者,往往会伴随一些心理问题,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甚至有部分成瘾者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精

神问题,如冲动控制障碍、抑郁症等情况。所有这些,都需要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进行心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与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紧密相关,不少家长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等了解不够。不能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以至孩子迷恋虚拟世界寻找感情寄托。家长除关心物质生活外,应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多关心孩子的情感体验,少一些说教。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中学生摆脱网络困惑。

作文三:《网络的危害》1200字

一对眼睛有所伤害,二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毕竟我们小学生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并不强。因为迷恋网络而逃学、旷课的已不在少数。最重要的是:上网有害视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还有什么比保护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呢?上网使我们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自从有了网络,我们每天都对着冷冰冰的显示器与鼠标,毫无趣味可言。这样做,不仅对我们的身体有害,而且长时间地坐在电脑面前接受过多的辐射,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我们尤其不利。上网玩游戏对小学生也不利。玩网络游戏,可使人沉迷其中,浪费时间,花费金钱,荒废学业,虚度光阴……现在,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几天几夜不回家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游戏玩到凌晨也不是罕见的事。上网容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人有千面,网上也有许多不三不四的人。正因为网络的虚拟,才使得我们交友容易被迷惑。长期与这种人打交道,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沾染上坏习气。据调查,在3000多万的中国网民中,青少年网民就达600万。据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64%的中小学生有上网经历。南阳市15岁少女任某,在网上聊天时,结识了一位本省淅川县的网友。2001年9月18日,任某只身来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淅川县与网友见面。可是来到淅川县城后,网友却不知去向。一天后,任某所带的钱全部花完。第二天,任某又钻到网吧里,在网上寻找网友。一整天过去了,网友仍未露面。深夜时分,无钱付上网费的任某只好继续呆在网吧。“危难”之际,也在该网吧上网的17岁男孩金某,“仗义”行侠,替任某付清了上网费,并请任某吃饭,然后把任某带到郊外欲行不轨,幸亏被人发现。案发后金某被淅川县法院以强奸未遂罪判刑。这是青少年沉溺于上网的一个极端事例。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脏血管科徐主任认为,长期沉迷刺激性的电脑网络游戏,使人的大脑高度紧张,时间一长,很可能导致“超限抑制”现象,使其以外的“兴奋灶”减弱,人会对周围事情淡漠甚至麻木,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表现为易出汗、急躁、粗暴、激动。眼科专家也提醒说,在长时间上网者中,60%以上的人会感到眼睛疲劳,视线模糊,眼睛干燥或充血,畏光、酸胀、眼压升高、头痛,甚至眼睛丧失聚光力,严重者会导致视网膜脱落。2002年春节期间,北京市许多年轻人选择在网吧过年,结果因上网过度,造成眼睛疲劳或不适就诊的人数激增。

网络世界对孩子人的强烈诱惑力与网络世界的良莠不齐确实给孩子们的教育带来了较大困难,况且,家长们为了能好好地生存,要应付方

方面面的事情,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教育孩子。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能顺利地跨过网络这个“坎儿”,家长就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尝试着“驾双”孩子们所需的网络走向,在孩子身上多倾注心血。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小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作文四:《网络的危害》3600字

世界各地的吸毒人群中,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例。个别地区甚至高达80%!更令人担忧的是,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某些地区,在校中小学生的吸毒者比例亦越来越高。

青少年吸毒危害更大,对社会的危害更久远。青少年吸毒,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吸毒,不但对其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社会的危害也是难以估计的。青少年学生吸毒,就等于若干年后“社会吸毒”;并且,由于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收入,小学生更是正值求学阶段而没有经济来源,一旦吸毒成瘾,随之而来的就是偷、抢、拐、骗甚至卖淫等犯罪活动的出现。以贩养吸、拉人下水、结伙犯罪更是屡见不鲜。

对家庭的危害更惨重。青少年学生吸毒,还会给父母和家庭蒙上浓重的阴影,带来极大的不幸。吸毒在中国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偷偷摸摸地进行。孩子坠入吸毒深渊,父母也随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经济上不堪巨额的耗费,并为亲朋好友、同事邻里所讽刺、嘲笑。父母一般都对子女寄予厚望,但自己的孩子即将成人甚至还没有成人,或刚刚步入社会,就吸毒成瘾,父母在心理上的负担就万分沉重。因为自己的孩子成了吸毒者,多少父母在几天内就愁白了头发,多少父母悲愤莫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下一代,是历史赋予人类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彻底禁绝青少年学生吸毒,已成了人类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

对于个人来说,预防吸毒是整个问题的关键。为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必须积极地接受不吸毒的预防教育,成为永远不吸毒、不吸烟、不酗酒、身心健康的新的一代。

烟中的有害物质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同的香烟点燃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但主要数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

(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

(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

(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

(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一、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

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吸烟者如同时接触化学性致癌物质(如石棉、镍、铀和砷等)则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将更高。烟叶烟雾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经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羟化酶代谢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体内该羟化酶浓度较不吸烟者为高。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者喉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十几倍。膀胱癌发病率增加3倍,这可能与烟雾中的β-萘胺有关。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二、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但其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异常起着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

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有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据报告,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最终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三、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在狗实验中,接触大量的烟尘可引起肺气肿性改变。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者下呼吸道巨噬细胞(AM)、嗜中性粒细胞(PMN)和弹性蛋白酶较非吸烟者明显增多,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烟粒及有害气体的刺激,下呼吸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活化的AM除能释放弹性蛋白酶外,同时又释放PMN趋化因子,使PMN从毛细血管移动到肺。激活的AM还释放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吸引成纤维细胞;以及PMN释放大量的毒性氧自由基和包括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在内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肺的弹性蛋白、多粘蛋白、基底膜和胶原纤维,从而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据报导,1986年美国患COPD者近1300万人,1991年死亡9万多人,吸烟是其主要病因。吸烟者患慢性气管炎较不吸烟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易致自发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四、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返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返流性食管炎。

五、其他

吸烟对妇女的危害更甚于男性,吸烟妇女可引起月经紊乱、受孕困难、宫外孕、雌激素低下、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提前。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其他如早产、死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等均可能与吸烟有关。妊娠

期吸烟可增加胎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以上这些危害是由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胎儿血液,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同时尼古丁又使血管收缩,减少了胎儿的血供及营养供应,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女性90%的肺癌、75%的COPD和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妇女死于乳腺癌的比率比不吸烟妇女高25%。已经证明,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和活力下降,以致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的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老年人吸烟可引起黄斑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和血小板聚集率增加,促使局部缺氧所致。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

六、被动吸烟

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地吸进烟雾尘粒和各种有毒物质。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为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妇女,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工作场所没有或很少被动吸烟者。据国际性的抽样调查证实,吸烟致癌患者中的50%是被动吸烟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丈夫吸烟的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学者分析了5000多名孕妇后发现,当丈夫每天吸烟10支以上时,其胎儿产前死亡率增加65%;吸烟越多,死亡率越高。吸烟家庭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

作文五:《网络的危害》600字

网络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网络的危害极大,能使这些同学们乱成一糟,下面,我就给你们纷纷道来一件事例吧!请洗耳恭听。

有一次,我在学校扫完地,目睹如今已是黄昏之后了,太阳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该走回家了。但是,正当我走在“老公园”的时候,突然一声惨叫把我惊了一下,那气势排山倒海、非同小可。我走进一瞧,呆若木鸡,这一幕真令人胆颤心惊,几个小学生正被几个中学生团团包围,中学生那凶神恶煞的目光使他们惊慌失措、叫苦不跌。其中一个中学生伸出那双肮脏的手伸向那几个小学生,偈是要钱。果不其然,那几个小学生摇摇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们没有钱”。他们吐露了真相。水落石出、真相大白,那几个中学生的脸呈现出懊丧而又愤怒的表情,便提手对那几个小学生进行暴打,他们疾恶如仇,暴跳如雷地把那个几个小学生打得眼冒金花、鼻青脸肿、七零八落。便马上畏罪潜逃,不见了踪影。

后来我得知,原来,那几个中学生是刚从网吧出来,没有钱了,正好见到几个小学生正吃着汉堡包、鸡腿等等。于是,他们就起了贪欲,想要去抢??这真是冤家路窄呀!

网络,网络,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许多中学生父母不让他们上网,就偷偷摸摸地跑去网吧玩电脑,天长日久,体内的贪念日积月累,就会在大街上烧杀抢掠、违所欲为。有的玩了电脑而经常玩很久的,就会视力下降,智力下滑,有时还会铤而走险,走向无底深渊。我利用国庆节这几天时间,调查了大竹一些学校的近视人员:

幸福街小学:约三百九十四人。

自由街小学:约一百三十四人。

胜利街小学:约二百一十一人。

所以,我们现在要远离网吧,要让我们这个国家得到永世安宁,不要让这些恐怖行为覆盖我们的花样年华!

谢谢!

作文六:《网络的危害》800字

网络的危害

兴仁六中七年级(7)班:田有顺   指导老师:李杰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的用途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多,大部分人渐渐地成为了电脑族的新成员,开始迷上网络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各种各样的可虚拟的游戏中。

不可否认,网络这把“双刃剑”,虽然给了我们更好的学习途径,但同时带给我们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视的。根据相关调查表明,上网的人有80%是打游戏,15%左右的是交友聊天,然而用于学习的极少。

网络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许多我们不知晓的事物,奇观以及其他一些丰富的信息,这些丰富的信息,虽然能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灵活,但是这些丰富的信息及图片,大多数学生都是“多看,少想”,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降。

网络的危害是多面性的,沉迷网络会降低我们的能力,影响我们的前途,在时间上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甚至有人连吃饭都没有时间去吃,也宁愿哦着肚子打游戏、聊天。如果长时间一直这样下去额,不仅会对精神上有损害,还会对身体健康课我们的能力及视力造成极大的危害,久而久之的还会变成沉默寡语,易暴易躁的性格。网络还会摧残人们的身心,最终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让家长、学校感到无可奈何。

有着网瘾的孩子,还会被网络吞噬自己的亲情和道德,使人从守法的公民变为整天上网的坏公民,不久前,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些为了上网而走上犯罪的歧途。有一次,有个孩子在家里偷了几百元钱,在网吧待了几个星期。还有某个城市有个高中学生,因为长时间待在网吧玩暴力打斗游戏,最终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再加上疲劳过度,从而猝死。在某地的网吧里一位青少年因为没有钱上网,从而把路人抢了,在逃跑的途中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车闯到,顿时倒在血泊之中。

以上的每一条事例,都再一次严肃的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沉迷网络,尽量利用网络去查找一些关于学习的资料,或者查找一些歌曲来欣赏,从而使自己放松,减轻压力,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我们还可以去户外爬山,亲近大自然,让我们远离网吧的污浊环境吧!

作文七:《网络的危害》500字

网络的危害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通过网络来查找资料、看新闻。又方便,又快捷,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同学们,你么有没有想过,网络的危害呢?先听我来给你们说个例子吧。

有个学生,17岁,曾经是某城市重点中学高材生,先后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大奖。2000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名牌大学,成为令人羡慕的骄子。然而,入大学后因想家感到精神空虚,为了充实课外生活,开始涉足网络游戏。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网上对手,对游戏级别的追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沉迷于网络之后,他经常在网吧玩通宵,上课没精神,旷课次数越来越多。他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几乎全部用于上网,零花钱不够,就挪用生活费,最后还不够,开始赊帐,撒谎向父母要钱。结果期末考试四门不及格,被学校劝退。他被训斥责备后曾表示坚决纠正错误,但是此时他已经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不能上网即坐立不安。几天后,不辞而别,又回到网吧,连续10天吃住在网吧。被家长找到后,发现他面黄肌瘦、衣着不整,还欠了一屁股债,故被强行送到医院。刘某被带到医院后,精神萎靡,面带抑郁,焦虑不安,知道这么做自毁前程,辜负了父母一片期望,却控制不住上网的冲动,满脑子是游戏内容,睡眠困难。经1个月的住院隔离脱瘾、药物以及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

同学们,让我们告别网络危害,走向成功之路吧!

谢谢大家!

作文八:《网络的危害》400字

“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没有几个人不被电脑所‘迫害’,教师们整天不是网络聊天就是网上瞎逛,他们往往缺少读书和深思。”

其一,上网乱心,读书静心。

其二,上网伤身,读书养生。

其三,上网不利思考,读书有利思考。

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一辈子过去了。15年来,我把一生中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了互联网上。我现在要走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了:若非必要,以后一定少上网。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懒洋洋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作家熊培云

早上起不了床,网上下不了线。——许多人的梦想和计划受挫,是由这两个小问题导致的。

俞敏洪说:我是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电脑或手机进行工作或者信息交流的人,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因为总会被不断进入的email和短信打断,因此心情变得琐碎而烦恼,第二是没有办法进行深度思考。后来我发现如果每天有2到3个小时切断所有的联系,可以让心情变得平和平静。

作文九:《关于网络成瘾的危害专题讲座》5200字

网络新环境下的青少年

——关于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这些现象在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的青少年中相当严重。

同学们,请你做做下面这一份关于网络的调查问卷: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上网的情形或急切期待着下次上网)?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控制、减少或停止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减少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沮丧或易怒?

5.你上网的时间是否经常比事先预计的长?

6.你是否因为上网而置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受教育或求职的机会于不顾?

7.你是否对家人、医生或其他人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8.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内疚、焦虑、抑郁)的一种方法?

当你回答“是”的问题数达到5个或5个以上,那么可初步判断为有网络成瘾倾向!

一、 现状简介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因这种行为类似于一些成瘾性的行为,如病态赌博、吸毒等,而被称之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

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互联网网站已超过37万个,用户逾6000万户,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18岁以下网民约为1224万人),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

万人,14岁~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整个网瘾青少年的90%。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8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一位清秀文静的孩子,因为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一位女生在与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强奸并被拐卖„„

其实,我们了解的因网瘾而导致的悲剧案例举不胜举,这里我仅仅列举几个事例的题目,大家便可想象到网瘾的危害:

1、天才学子网瘾毁了清华梦

2、网瘾少年70小时上网致精神紊乱

3、身陷网瘾难以自拔,13岁少年纵身跳下24楼

4、网瘾发作丧失人性,高中少女挥刀砍伤母亲

5、网瘾少年离家五天五夜,父亲满城寻找累昏在网吧门前

6、网憾太大不能自拔,高二学生一气之下举刀断指

7、泣血慈母投江只为唤儿戒网瘾

8、痴迷上网夜不归家,无助父亲割腕训诫网瘾儿子

中国著名的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曾经说:“中国千万个青少年的堕落,千万个家长的不幸都是从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开始„„”“中国8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瘾有关,中国20%的网瘾少年有违法犯罪行为”“每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和一对可怜的父母”“产生网瘾的时候也就是悲剧人生开始的时候”!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网络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危害。

二、 网络成瘾的害处

1、角色的混乱。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上网过程中,青少年

形成了新的社会认知图式,对自我的社会角色有了新的定位,而这些认知图式和角色定位与现实社会是不相符合的。这样,当由虚拟世界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时,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感到无人理解,感到孤单。所以,尽管好多网络成瘾者想摆脱这种病态的上网,却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络上,满足其潜意识中的不为正常社会意识所容许的各种需要和愿望。尤其当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2、道德感的弱化。

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在一项对近300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占46.9%。另外,计算机成瘾者也容易在窃取他人电子邮件或机密信息、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等方面,导致网上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北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有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据调查,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3、人格的异化。

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以及网上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滥泛,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其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青少年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网络人格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3.1分裂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网络角色错位、性别置换、谎报年龄、性格退缩、情绪冷漠,在网上以个体愉快为主,很少与人分享。

3.2偏执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网上初次相识就疯狂询问对方情况,强认为好友,要对方的地址、电话号码等,固执自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

3.3癔病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不能控制自身行为,在欲望不能满足时,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网上聊天谈话颠三倒四,文不对题。

3.4反社会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对一切事情都报有仇恨态度,网上攻击性行为增加,将网友视为敌人,伤害对方。

3.5强迫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不仅将自身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别人,而且强迫自己进入网络社会,视网络生活为自己的整个生活,但网上所做的一切又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总有一种做事不完善的感觉,表现死板。

3.6依赖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在网上的活动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必须在网友的帮助、指导下进行活动,缺乏自主独立性的行为。

3.7自恋型人格  主要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夸自尊,缺乏合作性,往往想入非非、沉湎于幻想中,不能替别人着想、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4、学习的挫折。

网络成瘾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大部分转移到网上,上网成为其生活的主题。网络成瘾大量消耗了学习的时间,造成了严重分心,削弱了学习的动机,破坏了学习秩序,降低了效率。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宾州某大学调查表明,58%的学生报告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并使逃课现象明显加剧。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迹象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5、健康的损害。

对于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上网时间过长,使得大脑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诱发各种疾患,如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显示屏,导致视力下降,眼睛暗适应能力降低,长期在电脑前坐立,易引起腕关节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一系列生理性疾病,严重影响生理健康。在我国首届网络生存测试中,心理学家对11名经过3天完全的网络生活参加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测后发现,在经历72h后,他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稳定性等几项客观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网络成瘾导致的身体症状有:视力下降、肩周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不够、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体能下降、免疫功能变弱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普遍反映使用网络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状况造成了中等或严重影响。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更严重者容易导致猝死。

6.犯罪的苗头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暴力、色情游戏甚至被一些人称为电子海洛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专家安德森指出, 经常接触暴力、色情光盘的青少年往往非常不合群,久而久之,对罪与非罪也变得麻木不仁,一旦有适当条件,就可能激发犯罪。有人还指责“网络是一条通往罪恶的道路,孩子们沉湎于此,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了解,被一种虚幻的情感所控制。网络一代的青少年缺少责任感、自私自利,他们的心灵几乎是一片荒漠。”

此外,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严重威胁着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对成瘾者的生活、工作、

学习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尽可能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少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保护自身的健康。

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网络的危害呢?

三、 针对青少年而提出的十条安全规则

第一条: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如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或好朋友的意见,没有他们的同意最好不要公布,如果公布要让父母或好朋友知道。

第二条: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要父母或好朋友(年龄较大的朋友)陪同。

第三条:如果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请不要回答或反驳,但要马上告诉父母或通知服务商。

第四条:未经过父母的同意,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

第五条:记住,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

第六条: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

第七条:当你单独在家时,不要允许网上认识的朋友来访问你。

第八条:经常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在网上的所作所为。如果父母实在对计算机或互联网不感兴趣,也要让自己的可靠的朋友了解,并能经常交流使用互联网的经验。

第九条: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最好平时用较少的时间进行网络通信等,在节假日可集中使用。

第十条:切不可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应该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

那么,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该怎么戒严除网瘾呢呢?

四、 纠正措施

1、外力帮助:这种力量主要来自自己的家人和老师,因为对青少年正面影响最大的、最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和老师。因此在上网问题上你们应该听从家长的劝告、服从老师的管理。最不值得信任的话就是网友的话。

2、自我认知。自己不妨列举一下拥有网瘾的好处和拥有网瘾的坏处,而且尽可能多地列举,然后在把好处和坏处进行比较,最后在两者之间做出自己人生的选择。我相信那样的话任何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3、系统脱敏。自己在做出正确的选择后,就需要制定一个戒除网瘾的计划。其实戒除网瘾也并不难,最好的办法是逐步减少上网次数,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

4、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打球、结交好友、写日记或制定明确而可行的学习目标等。

5、厌恶疗法。在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这样便能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

在这里,我想奉劝上网成瘾的学生,生命第一,健康至上,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满足而伤了自己的身体,断送自己的一生的幸福,还有父母那20年毫无回报的付出。

我也想提醒我们的广大同学几句话:以后如有人让我们外出上网,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为自己的父母负责,要考虑好去了是对你们有益还是有害,预防网络成瘾!

最后,祝愿我们的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快乐!愿青少年期成为你们成功人生的起点。

作文十:《网络的危害专题》17900字

网络的危害专题

为青少年远离网络危害提供保障

日前,解放日报的报道“网络游戏勾了他的魂——一位大学生的网络蜕变”一文发人深省。一位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因为迷上了网络游戏,荒废学业,不仅对逃课“渐渐感到麻木了”,而且对老师、父母的规劝从充耳不闻,发展到欺骗撒谎,常常昼伏夜出,在网吧通宵达旦。正如他自己所说:“网络游戏让我身不由己,平日里和同学们对话也感到越来越困难,只有在游戏中我才会两眼放光,不支持我玩游戏的人,我会突然地仇恨他,包括父母”。 直到母亲拧开煤气开关自杀,才使他如醍醐灌顶,翻然悔悟。   这是一个沉痛的故事,这是一个沉重的问题。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这样的教训一再发生。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是成人了,都禁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更不要说本来就玩性十足,没有自控能力的中小学生。一旦迷上了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一些学生便如吸食毒品一般,被勾去了灵魂,无以自拔,或者弄垮了身体,或者被迫退学,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对家庭是毁灭性的打击,对社会何尝不是潜在的危害?

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游戏对于心智不够成熟的年轻人而言,确实是很难抵御的,大学生也需教育和引导。全国政协常委、上海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说,希望年轻人既要会“进网”,也要会“出网”。不会“进网”的人不是个现代人,同样,不会“出网”的人也很难成为一个高尚而有成就的人。

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其中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须和紧迫的。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然而多如牛毛的网吧认真执行的有多少?笔者以为,虽然对新增网吧已停止审批,但对营业网吧仍应加强整治,对无证照黑网吧应严查取缔;其次应加强监管力度,而且对进入网吧的年轻人应该有个时间限定,不能听之任之;其三,学校、家庭都应有“预警”机制,一发现苗头便予以干涉、阻止,不要等孩子深陷进去,问题相当严重了,再来阻止。上面那个大学生,沉湎网络游戏一年后,数门课红灯高挂,学校才告之家长,如果学校与家庭多一些沟通、联系,何至于发展至此?但望这件事能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举一反三,筑起一道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危害的屏障。

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大

当邱成伟(音)向警察局报案说,他的网络游戏虚拟装备“屠龙”(韩国游戏《传奇3》中的一种装备)被盗时,他遭到了警察的嘲笑。于是,这位41岁的网络游戏玩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他用一把实实在在的匕首,扎死了偷走他“屠龙”的那位网友。

法院可能会因此判处邱死刑。这一事件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开始关注迅速发展的网络游戏业对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据估计,中国目前有4000万网络游戏爱好者。由于玩游戏引发自杀、过度疲劳猝死以及因虚拟资产引起争端等现象时有发生。

邱丢失的“屠龙”被人以480英镑的价格出售,这一数额远远超过了中国人的平均月收入。警察告诉邱,对于他的游戏装备被窃,他们也无能为力。网络财产案件很难处理,因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和所有权不在现有法律保护范围内。

据估计,中国目前互联网用户已超过了1.2亿,比2002年翻了一番,其中超过1/3的网民是游戏爱好者。这也是网络游戏成为当今最赚钱行业之一的主要原因。过去两年,网络游戏运营商的收入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增长。

中国政府曾宣布,中国很缺乏网络游戏开发人才。信息产业部估计,中国需要60万名游戏技术人员才能打败外国竞争。

然而,网络游戏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很大,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的报纸充斥着与网络游戏有关的犯罪活动及悲剧事件。如今年1月份,一位13岁的小男孩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致难以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而自杀。去年3月份,重庆市的两名学生由于玩了整整一夜的网络游戏,竟在回家过铁路时趴在铁轨上睡着了。

另据报道,一位沉溺于游戏的玩家因连续玩了20个小时而猝死在电脑前。

网络的四大危害

一、网络游戏。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过亿,比2002年翻了一番,其中超过1

/3的网民是游戏爱好者。相当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也是网络游戏成为当今最赚钱行业之一的主要原因。

网络游戏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很大,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的报纸充

斥着与网络游戏有关的犯罪活动及悲剧事件。如今年1月份,一位13岁的小男孩由

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致难以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而自杀。去年3月份,重庆市的两名学生由于玩了整整一夜的网络游戏,竟在回家过铁路时趴在铁轨上睡着了。另据报道,一位沉溺于游戏的玩家因连续玩了20个小时而猝死在电脑前。此外,还有很多关于虚拟财产失窃引发犯罪的报道。

网络游戏使许多青少年沦为网瘾少年的严峻事实,认为这种被人称为“电子

海洛因”的东西,正蚕食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

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

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二、网上垃圾信息。网络中的大量垃圾信息,往往容易引发青少年的道德问题

和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是一个“功能齐全、政治化的自由社会,它吸引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同时也吸引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网络上的信息可谓龙蛇混杂、泥沙俱下。网络信息中对青少年危害最甚的首推“黄色信息”。青少年的性意识正处于由被动走向成熟的时期,性信息对他们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浏览色情网站,使得一些人注意力过于集中于性方面,产生性冲动和性幻想,精神萎靡不振,影响身心发展;青少年经常查看色情网络的内容,时间长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会形成一些错误的性道德观念,甚至接受“性解放”、“性自由”的观点,追求性刺激。

在我国,建国以来就对一切色情的东西及其传播方式,进行了严格控制,人们

与色情接触的机会有限。而对色情的鄙视,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当色情内容通过网络出现在生活中的时候,对人们心理冲击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以色情画面来吸引观众、达到赢利目的的黄色网站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较

多。色情网站对青少年危害比较大,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控制能力较差,一旦迷上了色情网站,很容易堕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期的青少年访问色情网站,若没有指导很易误入歧途;

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而淡化了正常的日常交往,长此以往会形成行为障碍,严重的甚至产生自闭症。如何防止色情网站毒害青少年的问题,各界人士(尤其是家长)

一定要重视。

三、聊天与BBS。“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青少年的生活心

态和交往方式,并且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了当代青少年追求新奇、方便的心理,以及不拘泥于传统习惯、文字规范的作风,是当前网络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但是,不上网的人却往往不知其所云。因为“网络流行语”大多在使用上具有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往往是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

四、网络消极文化的侵蚀。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

形态、思想观念在这里汇集交织,网络使用者轻易就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种迷惘的境地。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很不成熟,缺乏“免疫力”,极易受到其他外来思想的影响和冲击,长期浸泡在网上,耳濡目染,很容易受到西方外来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渗透,受到腐蚀,盲目信从。同时,西方那些享乐、奢侈、冒险、刺激、性解放、性自由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喜欢猎奇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容易使他们艳羡、认同并摹仿,产生冲动和迷失,引发对现实的不满,进而丧失进取、奋斗的内在精神和意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占据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随着西方文化通过网络的传播,其价值观念正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西方的价值观轻而易举地影响当今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理想信仰.对于崇尚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将面对网络文化的严峻考验,少数控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很有可能因价值观的错误而埋下犯罪的种子。

络严重危害未成年人心灵

谁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我已不知该如何去挽救孩子。”家住海口市文明东路的一位母亲噙着眼泪说:“网络勾去了孩子的魂,我已有半年没看到孩子的笑容„„”

网络严重危害孩子们的心灵,拿什么来拯救孩子?

经营者,你守规了吗

走进网吧,大多能看到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告示,但许多经营者置之不理。近年来,我省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屡禁不止。去年,海口市共查处70家违规网吧,其中80%的网吧有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今年3月份,我省文化市场稽查部门共查处违规网吧82家,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仍是最大问题。

目前,全省正进行网吧的全面整治。但近日,记者在暗访几十家网吧中发现,仍有许多网吧业主为未成年人大开方便之门。公安部门为许多网吧安装了实名管理系统,规定需上网者持身份证办卡上网,但不少经营者办了一些公共卡,专供未成年人使用;有的桌面上布满了网络游戏的快捷方式,还专门设好了游戏联网操作;有的网吧主页一打开,就不断“蹦”出黄色页面;有的网吧还提供方便面、饼干,使小孩可以通宵达旦地沉溺于网络中。

为何众多网吧业主敢铤而走险?府城某网吧经营者一语惊人:主要挣的是小孩的钱。那位伤心的母亲说,许多网吧经营者为利益昧了良心,将心比心,他们自己的孩子被网络所害,也能无动于衷吗?

老师,你如何教孩子

海口市某小学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学生逃课去上网学校还能管住,但在课余时间却无能为力。省教育工委的一位负责人指出:这种观念反映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校要做的不仅是管,更重要的是引导。

一位初中学生说:“同学们一下课就在聊最新的网络游戏,我如果不去玩,跟同学就没什么话可说。”网络游戏很容易上瘾,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校很少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许多学生反映:上完课后,很想放松身心,但除了网吧,他们很少能找到别的娱乐活动。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医师岳筱雯认为,学校过分强调分数,也是导致学生喜欢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校学习压力大,而学生在网络中可以解脱;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校容易受冷落,但在网络游戏或聊天中,他们可以找到成就感、得到倾诉。

一些教育人士呼吁:多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引导学生,教育他们辨别良莠。

家长,你的管教方式对吗

为阻止儿子上网,在海口某文化单位工作的魏女士曾5次在网吧用凳子打儿子。如今,儿子变得性格孤僻、有逆反心理,甚至因为害怕,已不敢和母亲一块吃饭。面对记者时,魏女士后悔不已。

一些家长因对孩子痴迷于网络束手无策,去找心理医生帮忙。心理医师岳筱雯的一番话让记者震惊:绝大部分小孩不是因为上网导致了心理疾病,而是在上网之前就有了心理障碍。岳医师解

释说,一些父母只知道管教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孩子很少沟通,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情感的需求,容易产生悲观、失落的心理,只好到虚拟的世界里寻找情感的出口。

另外,一些家长在发现小孩上网后,以打压的方式禁止,孩子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岳医师提醒家长:“打骂只会使小孩离你越来越远,应多给孩子情感上的关怀,培养子女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沉迷网络游戏危害身心健康

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回宿舍休息等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目前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万至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今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3月,湖南沅江一名14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楼跌落身亡。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准关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杨铃指出,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中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严重危害。由于在多数年轻人是在网吧上网,因此,开设网吧在中国受到严格限制:网吧经营者必须在许多方面满足要求后才能继续营业,其中包括网吧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必在200米以上、非假日时间要校学生不能进入网吧、未成年人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进入网吧上网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等。

一些专家不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对网络游戏进行审查和分级,是防止更多年轻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有效途径。

网络对青少年危害分析

摘 要: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让人痴迷的

危险。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五)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    因而有人大声疾呼:勾魂的网络色情,吃人的隐形老虎。它们一旦泛滥成灾,毁掉的将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那么是谁把我们的青少年推向了互联网这个美丽的火坑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象征高科技、代表新时代的互联网的奴隶呢?

二、原因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心理的孤独专家认为,由于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相对孤独,网络成为许多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寻找心理寄托的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粗暴的家长制家庭教育模式,孩子在家庭中没有独立的自主权。面对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家长们又无所适从,对孩子百般宠爱,而青少年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倾向,不管是在粗暴的管制中,还是在百般宠爱下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铺天盖地、思想鱼龙混杂的今天,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意,没有时代感。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不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的模式的落后,使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四)媒体与网络的误导

媒体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家长和老师的正面教育。只可惜现在的媒体和网络,只考虑点击率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敢尝鲜敢冒险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成了自己的

媒体对娱乐界不良现象的正面宣传和网上色情、暴力的泛滥已是有目共睹,令家长们深恶痛疾。面对这样的局面,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按照法律规定,传播淫秽物品属违法行为。那么网络上大张旗鼓的色情和暴力宣传是否是一种违法行为呢?正因为目前缺乏法律上的明确定性,所以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明目张胆地践踏着我们的法律,摧残着青少年的心灵。如此现状,家长们感到无可奈何,学校感到力不从心,而社会则发出了世风日下的感慨。可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说:

三、对 策

(一)加强网络立法和以法治网的力度

法制社会也有犯罪,以法治网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在以高科技为纽带的网络世界,除了法制约束外,也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有效监控,以杜绝不良文化的传播渠道。在不良文化泛滥成灾,而又缺少法制有效约束的今天,高科技的监控措施,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因此政府应增加投入,并成立专门的部门,比如

一成不变的内容和死板的模式,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世界里是不堪一击的。德育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模式的变革已刻不容缓。因此教育改革的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

良好的社会风气、媒体对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将逐步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发展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

严防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他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信息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各种宣扬色情、凶杀、暴力、赌博、游戏的内容充斥着网络,不仅严重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同时也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看!有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以网络为媒介,子女离家出走或感情因此而出轨)、功课一落千丈、沉迷网吧的年轻学子更不知有多少?天下有多少父母,束手无策,唤不醒这些迷途羔羊!几乎,对色情网站、网吧毫无抗制能力。因此,我们再不同心齐力来挽救,欲待何时!

据报道,互联网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2000年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比率为4.1%,到2003年就猛涨到25.1%,并呈递增趋势,这样的数字只会更加攀升而已;这些数字看了令人非常痛心,年轻的下一代正如同旭日般,充满着希望与光明;尤其,青少年精力旺盛,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极易受外界影响。网上的各类色情图片

随处可见,毫不掩饰,刺激人的身心。不少人看完之后便生出效仿之心。故校园内同居现象处处可见;还有许多年轻人在街头便搂搂抱抱,一点羞耻心都没有;一些女生的衣着也随着媒体的大肆宣扬穿得越来越少,招摇过市,诱发犯罪率的上升;最近,杀害父母的事件也频频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又令多少人瞠目结舌„„,而据调查这些犯罪嫌疑人背后没有一个不沉迷于网络、电玩的。

所以,家长务必要提高警惕,加强对子女上互联网的监督,防患于未然。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个方法,能够查觉任何时间曾经浏览过的网页,可以辅助家长监督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尤其可以针对孩子放学后或者半夜的独处时间。透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孩子上的网站是否健康。

典型的案例

进入网吧到底有什么危害性呢?下面先让我们来听几则因上网吧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真人真事:

案例一:北京中学生张某(13岁)、宋某(14岁),父母离异,缺少管教,经常逃学在网吧玩。一次,他们因在北京“蓝极速”网吧中与服务员发生纠纷,为报复而购买汽油于2002年6月16日凌晨二点多纵火。由于“蓝极速”网吧非法经营,半夜里仍有大批未成年人在网吧玩乐,又无消防设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惨案,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

案例二:2004年3月31日上午9时33分,重庆市某中学三名初一学生,年龄均在14岁左右,在一家尚未办理网吧营业执照的非法经营的网吧连续上网打游戏两、三个通宵后,由于极度疲劳,在返校时竟坐在铁轨上熟睡,其中两名男生被疾驰而过的火车轧死,另一名男生被火车惊醒侥幸逃命。

案例三:江西修水县某镇一初一13岁学生邱林,因迷恋网吧而辍学,整天泡在网吧里。2004年3月13日,邱林因上网缺钱从家里偷拿了140元钱被家长发现后遭打骂。第二天上午不能去上网的邱林用绳索在自家楼上悬梁自尽。

目前,网吧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经营现象相当普遍,而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能力、自控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弱,往往上网后极易沉湎其中,染上“网瘾”。因此,青少年学生进网吧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青少年沉溺网络耗费大量宝贵时光,荒废学业,直接冲击学校教学秩序。青少年上网成瘾后,每天大量的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上网就难受,就像有毒瘾的人不吸毒就烦躁不安一样,其直接后果是浪费学生大量宝贵时间,从而产生厌学、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荒废学业,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痴迷网络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由于缺乏自制力,长

期上网极易患“网瘾综合症”,导致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严重的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精神失常。浙江某17岁少年沉迷网吧,遭父母禁止后,竟从四楼窗口一跃而下,以身“殉”网。台湾一少女连续上网20几小时,导致静脉血栓差点中风。

为了吸引未成人日夜上网,不法网吧业主抓住未成人好奇、追求刺激的心理特点,大量提供色情、凶杀、暴力等非法、有害信息,扭曲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使他们染上不良嗜好,严重摧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第三.不断增加的金钱需要,结交不良朋友,掉进犯罪团伙的泥坑难以自拔,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上网需要钱,在网吧或外面吃、住、玩也要钱,交朋友、谈恋爱更需要钱。对没有独立经济收入的未成年人来说,先是从家中索取、骗取、窃取,继而走向社会犯罪。

非法网吧人员混杂,是不法分子甚至流窜犯聚集活动的场所,未成年人经常在这种场所活动,极易结交不良朋友,甚至被人利用、控制、教唆,成为犯罪分子,掉进犯罪团伙的泥坑。河北唐山市4名十五六岁的在校中学生,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整天泡在网吧里,手头的零用钱远远不能满足上网需要,于是在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间,4人多次入室盗窃27100元及手机、手表等物,后被警方抓获、判刑。

第四.网恋及网络聊天交友,削弱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一些中学生沉湎于网吧后,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地“网恋”、“网婚”,通宵达旦地“谈情说爱”,使青少年的感情世界陷入虚拟空间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今年4月初,江西赣州市某中学一高中女生,与19岁的网上恋人“恋爱”三个月,由于“恋人”要与她分手,该女生不堪忍受“失恋”的痛苦而服毒身亡。

同学们,以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警示我们:网络是个陷阱,我们要认清网络的危害,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从本星期开始,我们学校积极配合区政府开展网吧整治专项活动,活动方案已发至各班级。希全体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从思想上认清非法网吧的危害,从行动上远离网络这个陷阱。

事例1: 河北某高校学生李靓是一名女生,入校时成绩优秀,入校后又以她的聪明才智和非同一般的组织能力竟选上了校学生会干部,但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却突然辍学?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李靓自幼父母离异,她随父亲生活。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的语文与英语成绩优秀,但数学成绩不甚理想,父亲为此对她进行责骂,这使她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孤独无助的她偶然间来到了网吧前,看到里面的人群,羡慕他们的快乐与自由,于是,她不再犹豫,大步迈进了网吧。在网吧里,她认识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和网友,开始了她从未有过的生活方式,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现在都做得出来了—-交友、 上网、认哥、骂人,甚至夜不归宿,她放弃了追求,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她虽然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已收不住自己的心,只好放任自己沉溺于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一落千丈,5门功课有4门不及格.最后只有辍学。

事例2:山西某重点中学学生王益,家庭条件很好,成绩优秀。平时能说会道,是班上出名的铁嘴!待人也真诚友善,很有人缘。但自从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网络游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像变了一个人拟的。整天沉默寥言,脾气异常爆燥。上课时目光呆滞,行动也变得越来越怪异起来,很难再与人交往。成天就想着游戏中如何过关,如何升级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由原来班上前5名,变成全年级后10名。在教师及其家长的教下,也痛苦、悔恨甚至自

残过自己,但还是抵不住网络游戏其间的诱惑,最后在偷去家中几百元,在网吧连泡四天四夜之后,跳楼自杀。

事例3:重庆市某校一学生钱某,父母在接到其校方连续一周未上课的通知后,在亲戚朋友的几方查找、搜索下,其母终于在该校附近的一网吧中,找到了熬得两眼通红、而仍在酣战的钱某,并拖了出来。钱某当着众人的面,当场扇了其母几耳光,理由是在自己游戏最关键时让母亲给搅和而输掉了,使自己几天的心血白费。

案例1:父亲管教沉迷网吧的儿子竟被连砍两刀 。2003年1月29日,汉口复兴一村发生一起家庭血案:40多岁的刘金华管教沉迷网吧的儿子,竟被儿子连砍两刀,左耳几乎被砍掉。刘金华是仙桃人,夫妻俩在汉做早点生意,一家3口目前租住在汉口复兴一村。这是他第三次被儿子打。 刘金华说,27日,儿子在家里拿了150元钱,外出玩到晚上10时。昨日凌晨5时,儿子起床时,他问儿子拿钱做什么。儿子没好气地说:“和朋友喝酒,不要你管”。他说了两句。儿子上来将他掀翻在地,拳打脚踢。 随后,儿子又冲进厨房,拿了把菜刀出来,将他追到屋外,向他头上连砍两刀,脑袋顿时血流如注。儿子竟扬长而去。刘金华无奈,只好报警。民警赶来,将他送到医院包扎伤口。当他返回家时,发现家中大门紧锁,儿子不知去向。在邻居的帮助下,他才进屋。刘金华说,17岁的儿子读完初一后,便呆在家中无所事事。平时,儿子白天睡觉,晚上泡网吧。每天凌晨5点,都是他妈去网吧找儿子回来睡觉。半个月前,儿子在家中偷了500元钱,在外上网,5天没有归家。

案例2:混在网吧没钱就抢, 武胜路抢劫“小团伙”被端。2004年2月6日,硚口公安分局打掉一抢劫路人的少年团伙。5日上午,六角亭街派出所巡逻民警在多福路发现,4名少年正围住一人殴打。民警迅速上前将他们控制。被打男子称,他经过中山大道时,被这四人拉进小巷,抢走口袋中5元人民币,接着拳脚相向继续要钱。经审,4人为首者姓刘,都是江汉区人,最小的15岁,最大17岁。他们交代,自今年1月以来,他们一直泡在网吧,没钱了就出去抢,作案地点大多都在武胜路至多福路沿线。

案例3:只为到网吧泡个够,一少年偷走家中3万元存折 。2004年5月7日,东西湖区吴家山16支沟运河村47岁村民吴某突然发现家里3万元存折不翼而飞,与存折同时失踪的还有吴某的身份证及户口本。这让吴某着实吃了一惊:这可是自己辛苦4年在黄陂租地种草莓赚来的血汗钱呀!吴某立即拨打110报警。吴家山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吴某家中进行调查。根据现场勘查和吴某提供的情况,民警分析可能是内盗,而吴某16岁的儿子军军喜好上网打游戏,拿走家中存折的可能性比较大。吴某急忙赶到银行挂失。据银行工作人员反映,当日有一名少年持吴某的身份证、户口本及3万元存折到银行来取款,因说不出密码而被银行拒付,该少年方才悻悻而去。吴某想到自己曾在黄陂武湖农场种过草莓,军军曾在农场与自己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很有可能在农场逗留。果然不出所料,军军到达武湖农场后,因害怕家人责罚,将3万元钱的存折及吴某的身份证、户口本交给了一名浙江来黄陂区种草莓的农户手

中,然后去向不明。吴某介绍,军军近2年来沉溺于上网打游戏,家中值钱的东西均被军军变卖,就连家中做饭的铁锅也不能幸免。为了让孩子远离网吧,吴某将军军带到黄陂种草莓,可军军又在当地网吧上网,让吴某的苦心付之东流。吴某真心希望儿子能够迷途知返,早日回家。

青少年触网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世纪,网络正在飞速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蔓延,其种种弊端也因而日渐突出。现在,上网的孩子见面交换的是OICQ的号码,津津乐道的是五花八门的网上互动游戏,上网玩游戏的学生约占上网学生总数的65%。据一项对网民的调查显示,66%的网民认为,网络上适合中小学生的信息匮乏,教育站点太少且质量不高,中小学生上网大多数是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然而,不让孩子上网,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面对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惊慌失措,也不能等闲对待,听之任之。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看待它,如何去使用它,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加强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

一、青少年触网的归因分析

网吧、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中固然有网吧、网络自身不够完善的因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略其它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一些原因:

1、青少年身心发展特殊阶段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

2、网络、网吧本身的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同样,不少网吧业主为了招揽生意,对这些网页也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3、家长和学校的原因

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4、社会原因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盈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所好,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青少年触网的对策分析

网吧、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社会、学校、家庭如何进一步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还有待于全社会的努力。总的说来,要控制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既有赖于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不断提高,更有赖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空间,这里将建议建立一个政府、学校、家庭、传媒四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1、政府

政府是网吧、网络管理的中坚力量,担负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是青少年保护的众望所归。     首先,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与网吧、网络相关的各种法规制度。由于网吧、网络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因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某些控制领域还存在规范真空。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得有关部门在进行网吧、网络管理时有法可依。

需要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约束,另一方面是对网吧、网络经营行为的约束。早在2001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就在北京联合向社会公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该公约的内容是: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同样在2001年11月还正式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条例》对网吧的设立、经营、处罚等比以往有了更详细的规定,如网吧的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网吧不得宣传淫秽、赌博、暴力或教唆犯罪;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网吧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

其次,要完善网吧、网络的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强对网吧、网络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网吧、网络的治理力度。尽管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却收效甚微,这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在执行有关政策时力度不够,而一些网吧在经营时有法不依,一心以盈利为目的,只要付钱,不论什么人上什么网他们都一概不管。更有甚者,一些营业主还提供一些不良网站来吸引上网者,特别是青少年不仅辨识能力差,抵制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诱惑而误入歧途。因此对那些违规经营的网吧要坚决予以取缔,从而净化社会网络市场,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各个青少年保护的重要部门还应该加紧部门间协调配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坚决取缔那些无照经营、违法经营、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公布一批监督电话,聘请一批社会监督员,对群众举报、考核问题严重的网吧,严加治理。同时,将此项工作与“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发挥社区力量,将网吧问题化解在最基层。

再次,政府也需要利用网络的力量开展工作,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就是一个重要内容,2004年6月开通的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的开通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相信有了网络的帮助,政策法规的贯彻,政府工作的实施将更为通畅,不仅有利于监督管理,还可以进行政策宣传,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但是,政府在开通网站的同时,还应针对青少年的喜好,将网站做成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增加青少年的点击率,才能真正实现网站的价值。在这方面,政府的工作还有待加强,以本次调查为例。调查显示,只有五分之一强的中小学生登陆过武汉共青团网站和武汉青少年维权网站。

显然,对青少年的网上宣传教育力度还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通过各种媒体力量,宣传网络的积极作用,增强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健康网站、开辟主体聊天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不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

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2、学校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承担青少年社会化责任的主要部门。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应增加网吧、网络课程的设置。这些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是电脑、网络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是电脑、网络使用法规。开展技术课程可以锻炼青少年对电脑、网络的使用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自主、自立正确地运用电脑、网络,通过电脑、网络自觉学习课堂以外的丰富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不是仅仅用电脑来游戏、聊天和消磨时间。开展法律、法规和道德课程,宣传各种法律知识,普及法律认识,是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学校与其他知识传播的渠道相比,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系统地学习各种法律法规,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渠道零散地积累法律知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整体法律认知水平。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

其次,加强学校网络工程建设。学校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教育,最好是能够开设自己的机房。多在学校设立机房,还可以更直接地监督青少年上网,引导他们正确上网,避免他们在网吧等不易监控的场所接受不良信息。因而,学校还需要加大基础硬件的建设。同时,校园网络的建设还应扩展到校园网站的建设,真正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理想平台。据统计,到2000年7月为止,我国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学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由于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道德的评价能力较弱,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那么外界吸引他们的东西就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容易产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地吸引力的这一特点,通过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如把雷锋、赖宁等英雄人物的音容笑貌及其事迹展现在网站;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学生有目的的浏览,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此外,网上教学这种新颖的教育模式也日渐流行,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正确、有效的学校教育显然还需要学校和其他社会部门的努力。

3、家庭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神,可以对孩子进行最直接的教育和保护。     首先,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上网环境。由于计算机、网络来势迅猛,多数家长生怕耽误了孩子学习高科技,将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影响孩子的发展,便匆忙为孩子购回了电脑让孩子在早点网络世界里遨游。因此,这些家长们只看到了电脑、网络对孩子健康成长积极的影响,而很少考虑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有些家长本身就是电脑盲或者只是略懂一点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不去或很少去过问孩子的上网内容,这就使孩子有机可乘,其负面影响也就随之而来。家长要真正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自己就要先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

目的。目前,大多数盈利性网吧都是鱼龙混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家长最好能购买家用电脑,开通家庭网络,尽量避免孩子外出上网,这样也有利于对还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更好地监控。

作为家长应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一起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

其次,家长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学生上网多半是在课余时间,或是在家里,或是在网吧,家长应争取配合学校一起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避免孩子沉溺于其中;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经常与孩子一起上网,引导孩子浏览一些有意义的网站,阻止他们浏览有不良信息的网站;要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查看孩子上网的内容,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纠正,从而为青少年上网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传媒

媒体对青少年成长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作用,如何利用好这柄双刃剑一直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首先,大众传媒要加强对网吧、网络规章的宣传,加大对相关规章实施情况的监督。除了网络,还有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的媒介。只有加大媒介的宣传力度,才能行之有效地帮助政府普及网吧、网络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网吧、网络管理。媒体也是最好的监督单位,任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媒体的聚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其影响之大令任何其他部门都难以企及。

其次,网络媒体自身需要规范,通过提高网络技术,加大垃圾信息的过滤,限制不良网站的点击以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因特网是一个良莠不齐的信息库,既含有大量宝贵的学习资源,也不乏引人入歧途的有害垃圾信息。由于青少年本身的控制能力差,需要进行辅助手段来实现网络净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一些有害的信息,的确可以进行监控和过滤。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的出口处进行防火墙的设置,以此来实现对整个校园网络的安全保障,防止恶意破坏和攻击。同时,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功能软件程序,在网络的总出口处,将色情站点、反动站点等进行屏蔽,还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安全规则,禁止学生使用一些聊天软件和聊天室。

再次,利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学生对网络道德缺乏认知,一上网便为所欲为,处于道德的任意状态,从而容易滋生品德问题。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基本组成成分,其中任何一种成分发生问题首先会导致个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品德上发生问题,此外网络给学生带来的众多心理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学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学校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但由于学生对心理辅导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进行心理辅导是“心理变态”、“精神有问题”或“神经病”才需要的,如果自己去进行心理辅导是很丢面子的事,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再者学生面对辅导员即使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觉得不好意思,难以启齿,即便讲了也担心暴露了自己的隐私而被人歧视,结果导致了心理辅导室门前冷落。因此,利用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建立网上心理辅导,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辅导员,定期上网与学生交

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既可以避免了上述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能够得以及时解决,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此外,青少年也应注意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青少年要学会自尊、自制,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

青少年还应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

总之,面对网络科技的汹涌到来,规范网吧、网络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部门始终要保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真正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并协同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减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