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赞颂母爱的作文》1300字|描写母爱的作文

《赞颂母爱的作文》1300字|描写母爱的作文

时间:2019-11-28 09:20:5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赞颂母爱的作文》1300字

赞颂母爱的作文(一)

如果有人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如果有人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放弃一切,那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没有一个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母亲是温暖我们心里的一缕阳光,母亲的温暖,无时无刻的藏在我们心里。母亲也是不许我们不让我们沉浸在挫折和悲伤里的天使。鼓励着我们前进,就算失败了,也不要轻易放弃的天使。

即使岁月夺走了母亲的容颜,但在我心里,母亲是永远也不会变的,在我心里,母亲依然是温暖我心里,滋润我心灵的雨露,灌溉我心灵的沃土,母亲是美化我心灵的天使。母亲,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变,我心里天使般的存在…

赞颂母爱的作文(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

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篇章可谓不胜枚举。的确,母亲值得我们称颂,她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没有她,我们的精神将变得无依。

用英语翻译“母亲”即mother——个我们几乎天天须接触的单词,但其中每个字母的真正含义,大概就很少人去深究了吧。 首字母m代表many,是说母亲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o即old,意为母亲为我们操劳,白发悄无声息爬到了她的头上。 t即tear说明母亲为我们流过不少泪。 h是heart的首字母,毫无疑问,它告诉我们母亲有一颗慈祥温暖之心。当你在冬夜里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e是eyes即母亲的目光,它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 r为right,意思是母亲从不欺骗我们,总是教导我们做正确的事。 由一个小小的单词,就让我们见证了母亲的伟大。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是…… 母亲是世界上最芳香、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同义词。

赞颂母爱的作文(三)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m.lz13.)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儿女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当儿女望见高堂之上的白发亲娘,他们都会投入母亲怀抱,热泪涟涟!

*  关于母爱的作文

*  赞美母爱的作文

*  有关母爱的作文

作文二:《作文:狗的赞颂》600字

一个最好的朋友,可能会背叛他儿成为敌人;钱财,可能会在最迫切需要的时候,离他远去;名誉,可能因行动失察,而在顷刻之间毁灭。当我们飞黄腾达的时候,那些俯首屈膝表示尊敬的人,可能是第一个恶狠丢石头的人。但是在这世界,却又不抛弃你,也绝不忘恩负义的朋友,那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

也许那只是一条枯瘦、干瘪而又邋遢不堪的狗,他的内心是悲惨、无助的、但是她不奢求人家给它吃一顿大餐,即使是那少的可怜的骨头屑,它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时,它会摆动他那瘦弱无力的尾巴,非常感激的朝你望去,而你亦会以怜悯的心情,回过头来,向他示好。

狗不像其他动物生得那样俊俏。尽管如此,狗还是有特释的一面。有的狗呲牙咧嘴,一副做势咬人的样子;有的瞪着骨碌碌的黑眼珠子;有的毛色其一,没有混杂的;有的则是保有祖先血统,或在额上或在胸前留下特有的标志。几乎没有例外的,它们那流线型的身体,飞奔起来,宛如一颗迅速无比的炮弹,动作是那样的矫健。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当你失意时,或许温馨的友情,会像枯萎的树叶一样,一一离去。这时,只有它——狗留着,并不撒手儿去,它也只能蹲在主人身旁,凝视主人那迷蒙的双眼;当财富展翅远去;当名誉被毁时,它不变的友谊,就像阳光一般的永恒。

万物之类的人类,赞颂“忠诚”是种美德。可是,拥有高度智慧的人类,在“忠实”背后,却往往隐藏一份重重的“酬报”;相反的,“忠诚”的美德却在智力不高,毫不起眼的狗身上表露无遗,他只要一点果腹的食物,一点关怀,即使是挨饿度日,依然始终不渝。

作文三:《赞颂李白的作文》800字

在我的心里,李白及其诗歌是一幅情满山河的壮丽画卷,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人生颂歌,是一片飘荡蓝天的流浪云朵。在李白的引领下,把我带进乐观而自豪的境界。

李白是一个弄潮儿,站在时代的巅峰上,俯瞰着山脉河川。他一生游历于华夏大地上的大好河山之中,生活的曲折是他人生的微缩景观,而奔放浪漫而又坚贞不屈把他的人生成倍地放大。一生中,李白用燃烧着激情的笔写出的数以千计的诗歌,飘散着浪漫之酒的浓香。

一生嗜酒如命、热爱自然的他,无时无刻不沉醉于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之中。于是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诗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是集天地之精华吮吸河山的乳汁而生成的,是大自然的婴孩。李白的领着我们游历山水,使我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养就了自然人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愿君若汶水,浩浩寄南征,乡情和友情,一直萦绕在李白的心头。李白从25岁出蜀东游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不知是由于生活所迫还是因为人生攸关,关于这一点,评论杂说应有尽有,至今我们也不能做出定论。可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友情诗歌大约给了我们问题的答案,在李白的灵魂里,友情那么重要,远远大于他的乡情,和孟浩然分别之时,其情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与铺天而来的长江水媲美。李白领着我遍交天下挚友,使我深深懂得了友情的重要。

李白生性豁达乐观,豪放不拘,他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就像从天上落下来的黄河水,不奔流到大海决不罢休。他有过流离失所,曾经被迫辞别大唐的大明宫,还曾经被流放,但是他依然有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乐,有着大笑一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凡,仿佛他的人生里是没有痛苦的人间天堂。李白把我领进了人生的殿堂,使我学会了在取舍中坚定自己的信仰,追求理想的人生。

在李白的引领下,我也变得乐观、豁达,豪放。我喜欢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自信,喜欢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浪漫情怀。

作文四:《赞颂老师的作文》1400字

赞颂老师的作文(一)

深夜的窗口数你的灯光最亮,早晨的校园里数你来得最早,三尺讲台上数你最潇洒。这就是你——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细心呵护着我们这些小树苗,希望我们能张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而你们,这些把我们培养成栋梁之材的园丁们,却在最底层默默无闻的工作着,没有丝毫怨言。你们的精神多么让人敬佩呀!

一个小小的粉笔就是你的双手,画下了你心中的蓝图,上课的铃声就是你冲锋的号角,一路走来把汗水抛在身后。你会为学生优异的成绩而高兴,你也会为成绩差的学生耐心讲解。为了学生,你废寝忘食,为了学生你鞠躬尽瘁,为了学生你把心都留给了他们。就是这样,你把自己燃烧起来,就是这样,你把明留给大家,你无怨无悔,你甘心付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我们的老师不也有这样的精神吗?老师,是你把我们从一个个无知的儿童,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里凝聚着老师多少心血和汗水啊!老师,是您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老师,我永远感谢你!

敬爱的老师,你从未在我们面前炫耀过,只有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逗你举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是您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道路,把您那特殊的爱献给了我们这些特殊的人,

是谁把雨露洒满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你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那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赞颂老师的作文(二)

老师,是您经过无数个昼夜备课,备课本用了一个又一个。是您经过无数个小时批改作业,红笔用了一支又一支。是您在黑板上那苍劲有力的板书,带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黑板薄了一层又一层。

啊,老师,您是我人生路中的路标,指引我走上成功之路,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那一次,我们正在操场里玩,我看见在草丛里开着一片十分美丽的花,便伸手去摘。一个人阻止了我,那是您,您把我领到操场边坐下,说:“李涵,每个人都必须有爱护花草的意识,要是每个人都摘花的话,这个世界上的花岂不是都被摘光?”我听了,惭愧得低下了头。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摘花了。

啊!老师,您是我航海中的灯塔,鼓励着我奋发向上。我以后要爱戴您,尊敬您,赞美您。

赞颂老师的作文(三)

老师像一个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老师是大树,默默无私的培育着我们这些小苗,让我们成为大树,在这里我衷心的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您上课的时候,绘声绘色的讲课,我总觉着您的课,时间太短了,讲到一半就下课了,谁都不愿带着谜下课,上语文课总觉得十分有趣,跟您在一起总觉得十分轻松,没有压力在肩上,您不顾家庭,来教我们学习,在您打别人的时候,您对我说的话还在耳边荡漾,我时时都不能忘记,别人都说:“严师出高徒”。您的确应了这句话去做,没有严师,就不可能出向您那样优秀的高徒,却有的差生,因为您打了他一次,他就怀恨在心,我觉得打他们应该的,谁叫他们不好好学习,我知道您打他们也是逼不得已的,您讲了两节课,差生却一点没听进去,太可气了,他们不懂的珍惜老师,关心老师,光知道气老师,你们只要好好听,一定会听会。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m.lz13.)

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老师,您辛苦了”

*  赞美老师的作文

*  关于赞美老师的作文

*  我的老师的作文

作文五:《苏轼___作文》900字

我想握住你的手

翻开书籍,被一缕缕书香所沉浸,仿佛跨越了千年岁月,来与你相会,苏轼,我想握住你的手,畅谈你那波荡起伏的人生。 少年时的你,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当然能够稳居第一。但是你因为欧阳修为了避嫌(当时欧阳修认为是自己的弟子写的文章,因此给了第二),一流的文章得了第二。事后,欧阳修虽博古通今,但也不知道你所写的尧舜之典出自何方。回到家中,查了三天三夜,还是一无所获,最终不得不向你向你请教。你却对他说,那是你杜撰之典。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何等的重要,一个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时刻,你竟敢如此这般,打破常规,文为己用,可见你的勇气之大。苏轼,你的才学令人钦佩,你的勇气令人折服,我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真不愧是少年天才”。

中年时的你,因与当朝宰相不和,离开中央,前往地方。在这期间,你政绩突出,人们爱戴,但却因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你的命。不过神宗爱才,众人求情,最后你被贬谪到了黄州做团练副使。从三品大员到如今的囚官,相差甚远。不过洒脱的你,满不在乎,在黄州临江而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时节,建成了你会客之所——“雪堂”。不仅如此,你还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等诸多名篇,流传后世。苏轼,我想在你被贬之际,握住你的手,对你说:“人生无常,祸福相依,不要在意世俗的名与利„„”而你却是微微一笑,告诉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暮年时的你,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早已将一切看透,饱经风霜的脸庞,仿佛成了写照。神宗仙逝,太后当权,新法废,旧法立,司马光出山,身为旧党一员,你很快又被重新启用。短短的三个月,一跃而上。你的人生总是与政局的不同而摇摆不定,命

运掌握在他人手中,这可能是在封建王朝中士大夫不可能改变的宿命。苏轼,我想握住你的手,告诉你:“世间险恶,轮回往复,何苦一次又一次的卷入这新法与旧法的政治漩涡中,倒不如寄情山水,解甲归田,过着神仙伴侣的生活,岂不乐哉?”你笑了笑,默不作声,我豁然间明白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是你们这些士大夫毕生的追求,赤子之心的你,怎么会在乎生死,我想正是你这样的性格,才是造成你曲折命运的根源。不过,正是你这样的性格,才会被后世人们喜欢。

我多想跨越千年,与你相会,与你一起举杯痛饮,畅谈你那曲折的人生。在你失意之际,握住你的手,陪伴你,让你觉得并不孤单。

作文六:《苏轼作文》900字

我眼中的苏轼

大家都应该认识苏轼吧!苏轼,自子瞻,号称东坡居士,他是眉山人。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和他的弟弟苏澈称为三苏。我一直以来都很佩服和喜欢这个苏轼。

细细想来,我最喜欢的是他的那个人格。苏轼的人生,多灾多难在上任的时候,前后一共被贬三次,王安石当政时一次,司马光主朝一次,新的余党上台又是一次,而且他的被贬都不是他的错,这个是对一个封建的一个大夫多大的打击呀!

但是苏轼是泰然而之的从没有亵渎自己的灵魂,苏轼为官一任,他就造福一方。他在杭州整治西湖,在杭州整治西湖,在徐州指挥抗洪,为灾民救济饥荒,为百姓生活是否安宁而愁苦。如果苏轼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中的话,一定都是什么官,而不会被贬官。

苏轼的多次被贬最主要的愿意就是他爱讲真话,不爱说假话和骗人。他不幸得生活在了一个讨厌别人说实话的一个年代,但他却十分固执地选择了一条凭良心说话和做事的路。左派上台了不喜欢他,右派上台了之后也不喜欢他,所以注定了他的一生的坎坷。但是他的那说实话的品质让我们佩服,竟然明知道说实话会被贬官,但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这条路,他处处为民着想,不为自身着想。

苏轼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信心,他拥有着非凡的智慧和信心,他拥有着正直的人品和勇敢的灵魂,他,他就是我心中的苏轼。

每当我想起了苏轼,我感到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和他的弟弟苏澈称为三苏。我一直以来都很佩服和喜欢这个苏轼。苏轼的人生,多灾多难在上任的时候,前后一共被贬三次,王安石当政时一次,司马光主朝一次,新的余党上台又是一次,而且他的被贬都不是他的错,这个是对一个封建的一个大夫多大的打击呀!我们应该向苏轼学习学习,学习勇敢的灵魂他的那种品质,那种默默无闻的精神,我们也要像他一样要有默默无闻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会帮助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苏轼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信心,他拥有着正直的人品和十分勇敢的灵魂,苏轼的多次被贬最主要的愿意就是他爱讲真话,不爱说假话和骗人,他不幸的生活在了一个讨厌别人说实话的的一个年代,但他却十分固执的选择了一条凭良心的说话和做事,左派技术的加肥加大建设的经费,电话客服发动机佛挡杀佛几乎是地方,简单发达的的身份的苏轼,但是,他明知道自己会被贬官,但她还是竟然还是毅然的选择了这个,让自己被贬了官,他处处为民着想不为自己想想。

作文七:《苏轼 作文》700字

我想握住你的手

翻开书籍,被一缕缕书香所沉浸,仿佛跨越了千年岁月,来与你相会,苏轼,我想握住你的手,畅谈你那波荡起伏的人生。

少年时的你,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当然能够稳居第一。但是你因为欧阳修的个人观念(当时欧阳修认为是自己的弟子写的文章,因此给了第二),一流的文章得了第二。事后,欧阳修虽博古通今,但也不知道你所写的尧舜之典出自何方。回家后,查三天三夜还是一无所获。最终向你请教。你却对他说,那是你自编的。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是不允许这样的,而你又是在科举考试中,一个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时刻,可见你的勇气之大。苏轼,因为仰慕你的才学与勇气,我想握住你的手,对你说:“真不愧是少年天才”。

中年时的你,因与当朝宰相不和,离开中央,前往地方。在这期间,你政绩突出,人们爱戴,但却因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你的命。不过神宗爱才,众人求情,最后你被贬谪到了黄州做团练副使。从三品大员到如今的囚官,相差甚远。不过洒脱的你,满不在乎,在黄州临江而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时节,建成了你的“雪堂”。不仅如此,你还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等诸多名篇,流传后世。苏轼,我想在你被贬之际,握住你的手,对你说:“人生无常,祸福相依,不要在意世俗的名与利„„”而你却是微微一笑,告诉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暮年时的你,在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早已将一切看透,饱经风霜的脸庞,仿佛成了写照。神宗仙逝,太后当权,新法废,旧法立,司马光出山,身为旧党一员,你很快又被重新启用。短短的三个月,一跃而上。你的人生总是与政局的不同而摇摆不定,命

运不在自己手中。苏轼,我想握住你的手,告诉你:“正是你的性格,才是造成你曲折命运的根源。不过,正是你这样的性格,才会被后世人们喜欢”。

我多想跨越千年,与你相会,与你一起举杯痛饮,畅谈你那曲折的人生。在你失意之际,握住你的手,陪伴你,让你觉得并不孤单。

作文八:《作文苏轼》1300字

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

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又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站在西子湖畔,成就人生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何必在乎站在哪里呢?站在哪里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密州至多有一两只小野兔的平旷土地上,他想象自己穿上汉代羽林军的锦帽貂裘,牵着黄犬、架着苍鹰,纵马奔驰,弯弓射虎,奔赴边关,杀敌立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他在奔跑,那颗年轻的心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官运不济而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再坚硬的石头也耐不住流水的日夜消磨。

政局的风云多变,朋党的此消彼长,斗争的腥风血雨……苏轼仿佛一条小船,一路漂泊。御史台案、乌台诗案;黄州、惠州、儋州……最终客死天涯!奔跑的灵魂也有疲惫的时候。

‚持节云中‛的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归隐之心。从密州的纵马奔驰,到黄州沙湖道中上的雨中徐行,这一跑一走虽然促成了苏轼不朽的文学成就,但是背后却有着更多令人遗憾的东西。优秀的人才在无休止的相互倾轧,相互残害中消磨着他们的锐气,永无止境的内耗将那些优异者变成再也难以拿出实绩的‚精神贵族‛。

青年时,我们为了理想而呐喊,冲锋,劈波斩浪。日子一天天过去,呐喊变成了彷徨;射天狼变成了买田置产;奔跑变成了徐行!老年时,我们捋着长髯,飘飘似仙的感慨:也无风雨也无晴。代代相传,周而复始,两千余年!

道大难容,才高为累。当内耗逼着青年停下了奔跑的脚步,一个民族放慢了发展的速度。

土筑的超然台已经残破不堪,在斜阳的余晖中显得那么的苍凉。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作文九:《有关苏轼的作文》1600字

有关苏轼的作文

有关苏轼的作文(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

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的我内心涌出阵阵辛酸。

我眼中的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黄州,黄州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朦胧中,我看到他的身影渐渐远去„„远去。

有关苏轼的作文(二)

暗想,在疏星度河之夜,人未寝,水殿风来,暗香已满,试问人,夜如何?目光穿透荧荧的窗纸,看槛外月波淡淡,玉绳低转,屈指算西风,又叹流年偷换。   透过千年的红尘,眺望苏轼远去的背影,寻找已经走远的灵魂。

竹杖芒鞋于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他渴望的是披一袭蓑衣,让心灵沐浴着自由的春光,任凭那湖海烟雨、任凭那山高水阔都泰然度此平生,苏轼的灵魂轮廓是潇洒的,在潇洒中却丝毫不少侠气如虹,在他看来,倒行归隐山水中才是最为逍遥的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淘没淘得千古的英雄人物,我无从得知,可我却知道,这句词过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东坡的感叹是无尽的愁,乌台诗案的痛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彼时的他多么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梦,可过往的马蹄声告诉他,这是事实,悲痛之余,把樽中的美酒洒向江中,祭拜那亘古长空的明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吟诵舌尖这句已嚼烂的词,突然感到一种不可言表的情愁。对自由的思念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化作优美的文字,在高楼徘徊了千年不绝。

苏轼的灵魂是无迹可寻的,因为他的灵魂是气体。

只能在这里祝愿苏轼有一个好的今生来世。

有关苏轼的作文(三)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

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

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苏轼,我读懂了你。

作文十:《苏轼的散文创作》5000字

苏轼的散文创作

苏轼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及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被誉为 唐宋古文八大家.在南宋,学士间流传有 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②的口碑,可见苏轼散文影响之深远。

由于苏轼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学问,再加上他独具见解的文学主张,从而使他能够突破前人在文章写作上的种种局限,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风格。

1。识见高远、广征博引的议论体散文苏轼自幼 好观前世盛衰之迹,与其一时风俗之变。 ①他很早就提出了 丰财 、 强兵 、 择吏 的改革主张,但他反对 骤变 ,主张按部就班的变革。仁宗末年呈进的议政论政文章,对当时存在的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及各问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凤翔任职期间,随着与社会实际,尤其是西北边患的实际接触,他的政治见解有所深化。

苏轼所处的时代,国内国际矛盾都在 积弱积贫 中渐趋激化。苏轼认为: 当今之患,外之可畏者西戎北胡,而内之可畏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胡不足以为中国大忧,而其动也有以招内之祸。内之民实执存亡之权而不能独起,其发也必将待外之变。 ②因此,对内政策要宽容仁厚,对外政策要取静观之势,不可操之过急。在《平王论》中,他提出 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谬者也。 迁都避寇,是向敌人示弱,是退让,是对国民精神的强烈打击。周代 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 历代的学者认为,周平王为避犬戎的侵扰,迁都洛阳是明智之举,周平王因而被

称为 中兴之王.苏轼做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是针对现实,有的放矢。其后的宋史,终为苏轼不幸而言中。

《教战守策》是苏轼有感于仁宗年间的国际国内形势而发的。当时的国内形势是: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慄;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民众因为安逸的日子过得久了,从身体到意志都变得脆弱起来。朝中的士大夫们也把议论军事当做是 生事扰民 ,一有苗头就横加限制。而当时的国际形势,又是:今国家所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事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是出于北。

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为了求取暂时的偷安,而向敌国奉献大量的财物,但有限的财物满足不了得寸进尺者的贪得无厌,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引发战争。国际国内形势两相对照, 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就成为当时的大患。因此,苏轼主张应教民战守,以备不测之事,这才是爱民。苏轼的分析是极有见地的,如果宋代的当权者重视这些话并有所作为,历史也许并非今日之所写。唐文献评论道:坡翁此策,说破宋室膏盲之病。其后靖康之祸,如逆睹其事者,信乎有用之言也。 ①李贽亦评论说: 北狩之事,公已看见,时不用公,可奈之何? ②

②   朱栻《历代名儒传》卷五。

①   苏轼:《上韩太尉书》。

②   苏轼:《策断?二十三》。

苏轼在议论散文中表现出了渊博的历史知识,《教战守策》中将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 ,与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 相对照,前者的结果是 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后者则 卒有盗贼之警,则 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先王显然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后世即盛唐时期。在《平王论》中,苏轼不但评析平王东迁的史实,而且还大量地列举历史上其他的迁都事例,揭示其中迁都等于示弱,示弱不免败亡的普遍规律。

苏轼的应进士试答卷《刑赏忠厚之至论》中,为阐述其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的论点,举了尧时的一个例子。 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杀之' ,三。尧曰:' 宥之' ,三。 欧阳修不知此典出处,问苏轼。苏轼答,在《三国志?孔融传》。欧阳修查不到,苏轼说: 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赐其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 ①欧阳修对苏轼的善读书、善用书惊叹不已。简单的一事,苏轼绕了一个大大的弯子才说清楚,由此不仅可见苏轼学识的丰富,运用的纯熟,亦可见其年青时恃才放任的性情。

2。传情写意、情景交融的记叙体散文较之叙写史事,苏轼描摹刻画的功夫显然技高一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篇仅85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起头一大段叙述夜游的缘起,中间的一段写庭中斑驳的月光,末了一段抒发 闲人 的感慨。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一处没有竹柏,只是人们囿于名利而没有欣赏的心境罢了。通篇文字,超凡俊逸之情溢于言表,但隐隐约约的,也令人仿佛感觉到些文字之外的东西,是否就是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的寂寞之情呢。   《石钟山记》记叙苏轼与长子苏迈疑心古人关于石钟得名的解释而做的一番实地考察。月明之夜,父子二人 乘小舟至绝壁下 ,只见: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寥寥数语,绘声绘色地描画出自然环境的阴森恐怖,为后文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不能知 做了有力的铺垫。

苏轼记叙体散文中对于事物的描写,往往并不局限于事物本身,而是或托物言志,或借题发挥,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自然地纳入其中。   《超然台记》大半文字讲超然而不讲台。苏轼从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写起,继而写人们往往为身外之物所左右,不能够游于物外 ,以至于 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接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由杭州至密州,是从富饶美丽的江南水乡到贫穷荒凉的北方,但他能够从新的地方发现民风淳厚、吏民相安的 可观 、 可乐 之处,因而在一年后,身体、精神反比在杭州时要好得多, 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文章只在最后,才对台的修葺略加叙述,同时

又照应前文,点出 名其台曰' 超然'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①   见《三苏文范》卷九。

②   见《苏长公合作》卷五。

①   见杨万里《诚斋诗话》。

《盖公堂记》也是出知密州时的作品。文章由医药写到庸医害人,由庸医害人写到庸政扰民,后转入史实,由秦及汉,由曹参济齐引出盖公,由盖公才到堂。文虽名为堂记,但对堂的叙写是极为次要的。苏轼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对古代清静安民的执政者的景慕,以及思贤用贤的心情。

《赤壁赋》,苏轼共写过前、后两篇,都是苏轼散文中景、情、理交融的佳作。《前赤壁赋》叙写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的夜里,作者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样的心境使得作者禁不住扣舷而歌。但倚歌而和的洞箫声 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原来是吹洞箫者由赤壁触景生情,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既然吹洞箫者由滔滔而逝的江水念及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的曹孟德,当时是何等气吞山河, 而今安在哉? 于是,作者亦从眼前浩荡不息的江水着意,指出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原因即在于 自其不变者观之.如此一来, 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最后,作者抒发了寄身自然,纵情山水的观点。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文章由景生情,由情及理。写景优美生动,抒情真切感人,言理自然可信,三者融汇贯通,相得益彰,从而使全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纵横开合、极尽腾挪的文体风格苏轼散文的结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极其富于变化,却又自然流畅,尤有战国时纵横家驰骋才思、姿意笔锋的遗风。前人曾用 文势如潮 来形容苏轼的散文,忽而高山仰止,忽而大渊俯危;忽而日丽风轻,忽而狂涛巨澜,呈现出一派美不胜收的绚烂景象。在《前赤壁赋》中,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的作者喜极而歌,却突然为 其声呜呜然 的洞箫打断,文章转入沉重的历史史实和令人郁闷的人生感慨。作者以下并不就事论事,陷于史事的赘述,而是进一步荡开文思,从事理上去解吹洞箫者的 情结.作者避免泛泛的空谈,极其高明地从眼前的水、月着笔,揭示其中蕴含着的变 与 不变 , 往 与 不往 的哲理,既形象生动,又直观可感,把深奥的哲理命题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文章的最后,又从侃侃而谈转向文章起始的诗酒相乐。通篇文章起伏有致,每次转笔,或缘情,或因景,都不给人突兀之感,体现了苏轼高超的驾驭文章的艺术功底。

①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4。庄谐融汇、叙议杂作的语体风格苏轼很欣赏庄子的散文,他说: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①不仅在思想上,苏轼学习了庄子的 达观 ,在语言风格上,苏轼向庄子学习之处亦颇深。苏轼才思灵敏,富于联想和想象,在表情达意时常穿插一些前人的或自

创的寓言故事,这和庄子散文的语言风格是基本一致的,同时,也是构成苏轼散文庄谐融汇特征的主要因素。对这一作法,苏轼自己解释说: 臣屡论事,未蒙施行,及复作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 ①在《代滕甫论西夏书》中,苏轼主张对内的改革和对外的用兵都应谨慎从事。在论述此观点时,他穿插使用了两则寓言:灭国,大事也,不可以速。譬如小儿之毁齿,以渐摇撼之,则齿脱而小儿不知;若不以渐,一拔而得齿,则毁齿可以杀儿。

俗言:彭祖观井,自系大木之上,以车轮覆井,而后敢观。

前者是生活常识,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后者是传说已久的人物,亦令人不可托大其事。两则寓言,有远有近,有实有虚,尤其后者,仅19字,却极尽夸张,战战兢兢,不嫌麻烦以求万全的彭祖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悼念挚友的哀文,但在文中,苏轼却匠心独运地写了一段趣事。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 吾将以为袜!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 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 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丈长。 予谓与可: 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 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 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 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

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 篔筜谷偃竹 遗予,曰: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篔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篔筜谷其一也。予诗云: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这段文字,不仅写出了苏轼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深度,而且为后文的睹画思人、痛哭失声做了张本。前边的友情写得越诙谐风趣,后边的失友之痛就映衬得越深沉凝重。文字运用之妙达到如此的境地,不能不令人深自叹服。前人评论此文道: 诙嘲游戏皆可书而诵之,此记其一斑也。须知此出天才,尤不易学,学之辄俚俗村鄙,令人欲呕矣。 ①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在徐州任知州,徐州监酒正字吴彦律将赴省试,苏轼作《日喻说》送他。文章是论道的,却不从道起笔。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在此寓言之后,苏轼用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引出文章的主旨,即: 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正确的方法应是 学以致其道.在论述学以致道时,又用 南方没人 与 北方不知水者 作比喻。文章写得幽默风趣、诙谐生动。

①   苏轼:《乞郡劄子》。

①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集录》卷五。

苏轼为文就如他为人一样,是什么都束缚不住的。在他的记叙文中夹杂着大量的议论,而在议论文中又有大量的叙述成分。苏轼从表情达意出发,并不拘泥于某种文体的固有手段,而是穿插使用。他的这种写法,不仅不给人生硬、杂乱之感,反而使得议论文更为生动,记叙文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