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小说 > 《慎独作文素材》2400字|慎独的作文素材

《慎独作文素材》2400字|慎独的作文素材

时间:2020-01-08 09:16:4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慎独作文素材》2400字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 秀才慎独的故事。从前,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人名言】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帮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礼记·大学》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朱熹

◇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宗周

◇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精彩文段】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样,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能力是否强大的时候。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也就是“慎独”。

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浓烈,或芳香,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醇厚;

人生如画,或素雅,或黯淡,或明丽,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美丽;

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动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革命领袖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了该词并赋予新意,他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无数革命前辈,由于地下工作的需要,常常独立作战,正是靠这种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清白于世,忠诚一身”的光辉典范。

慎独修养离不开在实践基础上的内讼自省,离不开严格的自我批评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离不开经常性的自我道德审视、评价和扬弃。《论语》上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慎独,注意清理思想深处隐而不显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在微小的事情上暴露出来的错误观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许多劳教人员就是因为缺乏慎独意识,在某些“无人之境”中,利令智昏,心存侥幸,做了不该做的事,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直到进了监狱才懊悔不已。

朋友们,慎独是悬挂在你心头的一记警钟,慎独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慎独是提升你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而拒绝慎独,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彻底毁灭自己。因此,为人做事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唯慎独,还要慎权、慎欲、慎微、慎众,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业,以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共同把我们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的境界

不久前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事先在礼堂内隐藏几部录音机,然后老师领着100多名中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老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之后,老师们返回礼堂,拿出录音机,将刚刚录下的内容放出来,所有的人、包括全体学生都大吃一惊: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些丑陋的语言就出自眼前这些孩子们的小嘴!这个例子不是说孩子品德有多坏,但至少说明孩子们缺乏基本的自我约束能力。

作文二:《慎独·作文素材》2700字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这里的慎独实际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具体讲,是指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的状态。

先看《大学》的慎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章句》按照朱熹的理解,这段话是说,小人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干出不好的事情来。然而,从他见到君子后试图掩盖自己恶行来看,他并非不知道应该为善去恶,只是一到一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便故态萌发,无力做到这一点。既然伪装并不能真正掩盖自己,那么就应当引以为戒,“慎其独”,过好独居这一关。

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君子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所以“慎独”必须落实在“诚于中”上,可见后面的“慎其独”同前面“慎其独”一样,实际也是指诚其意。《大学》的慎独是指诚其意。

《中庸》的慎独也是如此。《中庸》首章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是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它与《大学》的“诚其意”实际是一个意思。

刘向《说苑·敬慎》云: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诚无垢,思无辱。”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 这里明确提到《中庸》,说明它谈论的正是《中庸》的慎独。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当人们过分关注外在的形式,内心的真情反而无法自然表达,所以真正懂得丧礼的人能够超越丧服(衰绖)的外在形式,而关注内心的真情,“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

所谓“舍体”,即是舍弃身体感官对外物的知觉、感受,而返回于内在的心理状态。所以慎独的“独”并非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心理上的“未发”或未与外物接触,指内心的意志、意念。

《大学》出现慎独一词: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②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③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节选自《礼记·大学》④)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从功夫论说,“慎独”就是面对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对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

从消极的角度说,“慎独”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从积极的角度说,“慎独”则是一个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的过程。

据《后汉书·杨震传》《杨震暮夜却金》记载:

原文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e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译文

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含义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作文三:《2015高考作文素材系列之一:关于“慎独”作文素材》3300字

关于“慎独”的作文素材

(适用“自律”“修为”“敬畏”“底线”等)

一、对“慎独”的理解

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规范、准则和要求去做。“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说的是君子小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见到的,担心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会有没有听到的。隐藏的会没有见到,细微的会没有察觉,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慎独”的传统,认为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和高尚的境界.。

一般说来,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在公众场合,在组织和领导的监督之下,每个人都较能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但在“无人监督之处”,却容易放松自己的要求,甚至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只“畏人知”,而不“畏己知”。

慎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慎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养;慎独是一种高度的自律行为;慎独是一种君子的坦荡。“慎独”,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崇高境界。

“慎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无人之态”时,你做了好事,没有人为你扬名;你做了坏事,也没有人批评你。这就需要你有高度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做到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样。

二、典型事例

1、清代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在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名叫叶存仁的官吏,先后在淮阳、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他当官三十多年,却两袖清风,从未收取过任何贿赂。有一次,在他离任升迁时,僚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只却迟迟不启程,直到夜半时,才见一叶小舟划来。原来,僚属们为他带来了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日不收礼品,是怕他人知道出麻烦,而夜深人静之时,神不知鬼不觉,叶存仁一定会收下。谁知,叶存仁见此情景,却挥笔赋诗一首,将礼物退了回去.诗云:“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相送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2、东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3、元代许衡心中有“主”。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许衡,他“尝暑中过河阳,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仍坚决不吃无主之梨。后来,他“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他一生清廉自守,堪为楷模。

4、赵抃“不敢告者则不为”。明代高僧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载:“赵清献公尝自言,‘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也。’吾以为如是之人乃可学道。”

赵清献即北宋赵抃,清献是他去世后朝廷所赐谥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赵抃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表里如一,凡白天所为,必先于头天晚上,整衣正冠,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什么是不敢告天的行为呢?大至杀人越货、贪赃枉法的恶行,小至瞒天过海、欺人骗世的丑行,均是不敢告天、不可告人的勾当。不敢告,便不敢做,所以不为,说明赵抃有敬畏之心,敬天道,畏人言,守底线,持操行。

5、当代作家贾大山“昼之所为,夜必告小孙女”。他曾在《灯窗笔记》一文中讲到赵清献的故事,并说:“我也想效法古人,昼有所为,夜有所告,以摄意心。告天?天无言。告地?地无语。告妻?夫妻相爱情深,难免护短。踌躇间,看见小孙女,活泼可爱,一片天真,也懂事了,于是得一方便法门:昼之所为,夜必告小孙女,不敢告者则不为也。”连在小孙女面前不好启齿的事情都不为,可见贾先生律己之严。他扎根一隅,默默奉献,一生勤勉,两袖清风。他这一生,留下的不仅仅有独具气韵的文学

作品,还有比任何文学作品都感人的精神品质。我想,这也是他“昼之所为,夜必告小孙女,不敢告者则不为”的必然结果。

6、王顺友“一个人的长征”。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名言警句

1、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2、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3、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朱熹

4、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5、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刘少奇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四、精彩语段

1、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样,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能力是否强大的时候。“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也就是“慎独”。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浓烈,或芳香,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醇厚;人生如画,或素雅,或黯淡,或明丽,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美丽;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动听

2、《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杨震的话启迪我们,要学做一个高尚的人。

3、君子慎独,要有严格自律能力的,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滞于身外之物,为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息。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时刻不脱离道。

君子慎独,做人做事要有持续性,要守节不变,要内心强大,要坚定不移,始终如一,要能受得住诱惑,能耐得住。

君子慎独,要有坚定的意志品质,高尚的人格,有甘于清贫淡于富贵的超然,有做事无愧于心的泰然,有得失任评说的淡然。

君子慎独,做人要忠厚,处世要率真。让真诚是自内至外的,让言行自然流露。要无愧于天,无愧

于心,无愧于人。要做真人,做老实人,办实事,办真事。

君子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与时俱进,天人合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用一颗安静的心灵来格物致知;用一颗纯洁的心灵,来修习生命的每一份高贵;用一颗宽广富于责任感的心灵来担当,引导周围的人;用一颗伟大博爱的心灵来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命和事物,为着人类、世界的美好与和平而奋斗。

作文四:《慎独的作文》3300字

人生不能没有慎独

湖南新化一中 高星云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鲁国郭门里

内容概要: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美貌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画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够坚守慎独。深更半夜,面对楚楚动人的美女毫不动心,能挑战自我,战胜色欲,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尚人生修养。

第二幕

时间:宋朝

地点:子罕家中

内容概要:宋国有个人给大夫子罕送来了一块好玉,子罕却不肯收。送玉者误以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它是块经玉匠断定的宝玉。岂料子罕却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而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画外音:子罕“以不贪宝”,被誉为千古美谈。他身居高位,却能两袖清风,面对价值连城的美玉,能挑战自我,战胜物欲,坚持操守,毫不动心,表现出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时间:元代战乱的某个夏日

地点:大梨树旁边

内容概要: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画外音:“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言约意丰!它充分显示了许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准则,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时时牢记心中有主,不随波逐流,挑战自我,战胜口欲,恪守慎独。

第四幕

时间: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地点:云南马班邮路

内容概要: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走在一条路的艰苦而寂寞的邮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来;口渴了,喝口泉水;肚饿了,吃点干粮;天雨了,躲进帐篷。马驮人送,走村串户。深山独行53万里。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画外音:“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行行重行行,严格要求自己,恪守慎独,堪称典范。

结束语:柳下惠坐怀不乱,宋子罕以不贪宝,许衡不食无主梨,王顺友认真送信:同样的慎独,不一样的表达。人间慎独,时时处处闪光。

【简评】

构思新颖,层次清晰地以四幕剧形式,概述了人生中时时处处应坚守慎独,绝不可错过,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人与事,按照时间顺序紧紧扣住话题,意义深远。文章总体上是分——总的结构,而中间部分,采用内容“概要+评价”的方式,十分新奇,足见作者对文章的把握。文章通体明亮,夺人眼球;古今结合,辐射性强。(高星云)

【例文2】

君子慎独

湖南师大附中 张 乔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简评】

中学生对“慎独”一般不大容易写好。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谋篇。主体部分从“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作文结构、材料虽不新颖,但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高星云)

【满分作文】

“慎独”与“莲”

湖北一考生

我一个人坐在花园中,静静看着塘中饱满欲爆的莲花,清风带来夏日夕阳的暗香。花苞盈盈颤动,粉色嫩尖好似少女的粉腮,惹人怜爱……站起身来,走至塘边,轻抚如纱诱人的瓣边,我多想折下一枝,插在书房中,让这香气伴我左右!四下无人,仅有我与满池莲花,相对默默无言。

纤长指尖终还是滑下花脉,收于身侧。慎独啊,慎独!我默念着这重似千钧的至理之言,离开了花园,夕阳从身后进来,送我一条暗色影,伴我踏上归途。

星空闪烁,月华流转,书桌前缺了一枝清莲,却并不让人遗憾,我甚至任性地想,一池莲花,是否会在深夜窃窃私语,悄悄回味着暮色四合之时,手指与瓣脉离开一瞬的韵味?

想着想着竟有几分痴了,忽然又冒出几分涩味:若换成别人,莲的境遇又会是何般?

这也许就是自己才解得开的谜题罢。”慎独”二字,在我咿呀学语之间,满腹诗书的祖父便一遍又一遍地让我记得,小时不明所以,却是在此时此刻,暮色四合,才恍然大悟。确是至理名言,不枉人一生铭记。

独处时,人心有些不似平常。似乎一切都可以松弛下来。平日里的善行善举,行端言慎,又是几分真心,几分假意?这都市光怪陆离,世界变数无穷,又有谁能有通天彻地之晓,掐指一算,告诉你什么是该,什么不该?不知不觉中,生活也许已经不由人反抗,在你脸上牵上一幅面纱,喜怒不由人!一副伪装,让人变成另一人,人生如戏,丐子将相,又有谁知那面纱下真面目?独处时,一切都可以卸下,周身散发一切,只留下自己和自己,抚心低语。

或许你在人前满腹经纶,可自己却明白,全是虚伪的装饰;或许在人前善行屡屡,可自己却明白,这样非自私的本意……独自一人,你如何对待自己?是无赖撒泼,还是喜怒无常,全然不似平日?

举手投足间,泄露一个人如何与自己对话。对自己诚恳的人,是为人的最高褒赏,人独自来这繁华世间,又独自静静离去,修身自养比乞巧于人更值得去躬行,无人之时,一个眼神都能泄露最真实的自己,独自走过断柳,躬身而行透出你的温良;独自面对病狗,怜悯避开透出你的和善;独自面向困难,安之若素地经过,透出你的不卑不亢……

是所渴望“慎独”!独处时,用良善温俭之心面对一颗赤子之心,这不经意的举动,泄露了你的真实与诚恳。

我面窗临月,仿佛嗅到不远处的莲香,独处时,如此清新美好的时光,绝不只有自己在体味,还有的,是自己的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留下的气质与芬芳。

【简评】全文充满了一种文化气息,“慎独”是一种境界,显现在举手投足之间,与儒家追求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文章有文化内涵。“慎独”与“莲”结合,“慎独”的内涵变得更丰富,又饱含了审美所求。考生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结构全篇,穿插自己的人生经验,容易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在表述方式上,避免了正面议论的枯燥,既体现议论文的深沉,又有散文的灵动。(高星云

作文五:《作文:谈慎独》1400字

“君子慎其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代学人陆九渊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钱财,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大凡真正代表人类美好精神的东西,总是能跨越时代、跨越国界、跨越民族和宗教信仰界限的。慎独,这种高尚的精神情操就是这样。在法国人写的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与前面说的杨震的故事很相似,故事说:“我的朋友到泰国旅行,在货摊看见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了三个后就问价,女摊贩回答是每个一百铢。他还价六十铢。说了半天,她就是不同意。最后她说:‘我每卖出一百铢,老板才能给我十铢报酬。若六十铢卖了,我就什么也赚不到。’我这位朋友听了心生一计,说:‘这样吧,你卖给我六十铢一个,我额外给你二十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些钱。双方都有好处。’他满以为她会立刻答应的,却见她摇摇头。他便补充上一句:‘你的老板不会知道的,别担心。’她看看我的朋友,坚决地摇摇头说:‘佛会知道。’”

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还有这位泰国女摊贩说的“佛会知道”,去掉里面的神秘成分,其实说到底了,如果是两个人办的事,那是“你知、我知”,如果是一个人办的事,那是“我知”,说“无人知道”,那是自欺欺人。所谓“慎独”,就是要捅破“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宋代学人陆九渊就明明白白地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这样,把慎独与诚实、不自欺欺人、无愧于心相联系,就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道德境界,它表明了人对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的高度理性自觉。

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首先要自重。自重,即爱护自己的人格,独身自处时,在心中捅破“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从小事着眼,从细节做起,表里如一,浩然坦荡。其次要自省。贤者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经常反思自身言行和思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外还要自警。慎独并不是没有监督,而是一种自我监督,它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心前提下的自我道德约束。唯有自警,在隐处下功夫,从微处下功夫,才能使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主体的自觉意志和行为。

表面上的君子好当,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君子难做。“人生而有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世,在物欲横流,惟利是得的商品大潮中,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权利场上,人人都面临着“制欲”的考验。多少人在这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落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场,这样的事例举目皆是,用不着在这里罗列了吧。如何将“欲”自觉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规范和法度要求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能“省察于莫见莫显”之间,连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当个“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真君子,这就需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过好“慎独”关。

作文六:《话题作文_慎独》7300字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

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典型事例】

◇  曾子“一日三省”的名言:《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  秀才慎独的故事。从前,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

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精彩文段】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样,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能力是否强大的时候。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也就是“慎独”。

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浓烈,或芳香,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醇厚;

人生如画,或素雅,或黯淡,或明丽,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美丽;

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动听

【思路点拨】写议论文: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3, 横向结构: 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写记叙文:

4.可以“书记的后悔”为题,编写故事,以小见大,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台上君子、台后小人,因不能“慎独”,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最终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的故事,表现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主旨。

5.可以“在无人的时候”为题,构想一个“无人”的场景,设置与“慎独”相关的情节,描写人物与“慎独”相关的言行。无论是歌颂正面典型,还是鞭挞反面人物,都要围绕“慎独”做文章,并通过逼真的细节来表现。但情节一定要有波澜。

6, 写短剧: 可以“‘慎独永驻’三幕剧”为题,把古今常见的材料组织到一块,选取三个具有典型性的“慎独”片段,从“守住慎独”的角度谋篇,组成三幕短剧,表现人应该“慎独”,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的人和事,按时间顺序紧扣话题来写。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2.千金难买是慎独;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在无人的时候;5.也说“慎独”;6.慎独•慎始•慎终;7.为官要“四慎”;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10.人在做,天在看;11.人生第一要义;12.慎独伴随你成功;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14.为“以不贪宝”叫好;15.作一棵在孤寂夜空下看守心灵月亮的树;16.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17.拒绝第一回;18.难得“慎独”19.书记的后悔20.满城尽是电子眼。

【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  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

独。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摘自《高中议论文阅读训练》)

【简评】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高星云

持守

智者说“一花一世界。”佛家云:“一叶一菩提。”人生本来是个奇迹,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太需要有心的宁静,去持守一种道德的高尚、精神的富有。

都市繁华,浮生若梦,灯红酒绿,此刻,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屏弃浮生的嘈杂,淡远逐利的喧嚣。或许没有人会给你特别的束缚,而我们应当有自觉的谨慎和人格的守候,生活并不从此就自由放任。

古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有时会妨碍我们在社会中正确的辨识。在无人监督的时候,罔顾王法,伸出手去,拿自己不该拿,得自己不当得,古今中外,子孙不绝,大有人在。虽说伸手之时,的确没有人知,但心灵的尺度失去把持,道德的堤防已经坍塌。

东汉人杨震往东莱郡赴任,路经昌邑县,遇先前己所推荐秀才,现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拒所赠十斤重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面对利益的诱惑,杨震算是持守了高岸的人格,他做了千古慎独的榜样。

生活中,赠金的事,并非总在发生。但这样那样的让我们有所迷失的事儿,是无所不遇。少了父母师长的监管,我们会耐不住寂寞,去打开电脑,在网上作百无聊赖的神聊;我们会守不住清素,去牟取小利,哪怕是不择手段……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事先在礼堂内藏了录音机,老师领着100多名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老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后,老师返回,打开录音,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当然不是说孩子品德有多坏,但至少说明同学们缺乏心灵的持守。

人的故事都是自己来写,这就像掌纹,故事虽然曲折,可终究一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清代礼部尚书张伯行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随处随时都看重名节,做了一个很能掌握自己的人。我们都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谨慎不苟便是我们人生的标竿。树立人生的标竿,我们才能无时无处不持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做人的标准或尺度并不是全由别人来限制你的。它其实是一种来自心灵的自我鞭策。无论尘世喧嚣、也无论人生孤寂,我们都不妨谛听自己心跳的声音,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大圣者,但毕竟,可以无悔此生!这样,在世人面前,我们有的,不是欺于暗室的不择手段,也不是乐于苟且的一味钻营;而是一份开朗豁达,一种宁静致远。做定慎独的人生,无怨无

君子慎独     湖南师大附中  张乔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礼记》中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杨震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其美德彪炳千古,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慎独”是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载有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师决定迁往别处。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他说:“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欺骗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约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空寂的幽谷中,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挺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它赢得了满天星光。

【简  评】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谋篇,条理清晰。主体部分从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作文七:《话题作文_慎独》3700字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

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

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2.千金难买是慎独;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4.在无人的时候;5.也说“慎独”;6.慎独•慎始•慎终;7.为官要“四慎”;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10.人在做,天在看;

11.人生第一要义;12.慎独伴随你成功;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14.为“以不贪宝”叫好;15.作一棵在孤寂夜空下看守心灵月亮的树;16.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17.拒绝第一回;18.难得“慎独”19.书记的后悔20.满城尽是电子眼。

【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  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

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针刺文】

小议“慎独”

佚名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摘自《高中议论文阅读训练》)

【简评】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作文八:《慎独的高考作文》1100字

“慎独”

我一个人坐在花园中,静静看着塘中饱满欲爆的莲花,清风带来夏日夕阳的暗香。花苞盈盈颤动,粉色嫩尖好似少女的粉腮,惹人怜爱……站起身来,走至塘边,轻抚如纱诱人的瓣边,我多想折下一枝,插在书房中,让这香气伴我左右!四下无人,仅有我与满池莲花,相对默默无言。

纤长指尖终还是滑下花脉,收于身侧。慎独啊,慎独!我默念着这重似千钧的至理之言,离开了花园,夕阳从身后进来,送我一条暗色影,伴我踏上归途。

星空闪烁,月华流转,书桌前缺了一枝清莲,却并不让人遗憾,我甚至任性地想,一池莲花,是否会在深夜窃窃私语,悄悄回味着暮色四合之时,手指与瓣脉离开一瞬的韵味?

想着想着竟有几分痴了,忽然又冒出几分涩味:若换成别人,莲的境遇又会是何般?

这也许就是自己才解得开的谜题罢。”慎独”二字,在我咿呀学语之间,满腹诗书的祖父便一遍又一遍地让我记得,小时不明所以,却是在此时此刻,暮色四合,才恍然大悟。确是至理名言,不枉人一生铭记。

独处时,人心有些不似平常。似乎一切都可以松弛下来。平日里的善行善举,行端言慎,又是几分真心,几分假意?这都市光怪陆离,世界变数无穷,又有谁能有通天彻地之晓,掐指一算,告诉你什么是该,什么不该?不知不觉中,生活也许已经不由人反抗,在你脸上牵上一幅面纱,喜怒不由人!一副伪装,让人变成另一人,人生如戏,丐子将相,又有谁知那面纱下真面目?独处时,一切都可以卸下,周身散发一切,只留下自己和自己,抚心低语。

或许你在人前满腹经纶,可自己却明白,全是虚伪的装饰;或许在人前善行屡屡,可自己却明白,这样非自私的本意……独自一人,你如何对待自己?是无赖撒泼,还是喜怒无常,全然不似平日?

举手投足间,泄露一个人如何与自己对话。对自己诚恳的人,是为人的最高褒赏,人独自来这繁华世间,又独自静静离去,修身自养比乞巧于人更值得去躬行,无人之时,一个眼神都能泄露最真实的自己,独自走过断柳,躬身而行透出你的温良;独自面对病狗,怜悯避开透出你的和善;独自面向困难,安之若素地经过,透出你的不卑不亢……

是所渴望“慎独”!独处时,用良善温俭之心面对一颗赤子之心,这不经意的举动,泄露了你的真实与诚恳。

我面窗临月,仿佛嗅到不远处的莲香,独处时,如此清新美好的时光,绝不只有自己在体味,还有的,是自己的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留下的气质与芬芳。

【简评】全文充满了一种文化气息,“慎独”是一种境界,显现在举手投足之间,与儒家追求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文章有文化内涵。“慎独”与“莲”结合,“慎独”的内涵变得更丰富,又饱含了审美所求。考生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结构全篇,穿插自己的人生经验,容易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在表述方式上,避免了正面议论的枯燥,既体现议论文的深沉,又有散文的灵动。

作文九:《君子慎独作文》3700字

慎独”指的是 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刘少奇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能否做到“慎独”, 以及坚持“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 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 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 的现实价值。较新的解释[编辑本段]这一解释是一些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儒学的学者所持的意见。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就是持守或牢固地保持自我的道德本性和本心。从功夫论说,“慎独”就是面对自我的身心如何“以心治身”;面对外部世界,如何不被外物所左右而保持道德自觉。从消极的角度说,“慎独”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从积极的角度说,“慎独”则是一个保持和守护“自我”道德本性的过程清人主张释“慎独”的“慎”为“诚”,相应地有人就把“独”解释为“身”, 如陈硕甫说:“《中庸》言慎独,即是诚身。”( 见王先谦《荀子集解·不苟篇》,中华书局,1997年)独的解释:《五行》篇的“说”,从丧服制度与内心悲哀的关系,解释《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诗句说:“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夫丧,正绖修领而哀杀矣,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谓独。独也者,舍体也。”另外还有“舍其体而独其心”、“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独”的说法。明确地把“心”界定为“独”,或者以“心”为“独”。《荀子·不苟》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明儒中,则有:刘宗周:“圣贤千言万语说本体说工夫,总不离慎独二字,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刘子全书》卷五《圣学宗要??阳明王子》)“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刘子全书》卷八《中庸首章说》) “慎独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时随处体认去,使得全体荧然,与天地合德。”(《刘子全书》卷六《证学杂解》) 慎的解释:《左传》:“慎守其一”《周书》:“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上博简《三德》:“君子不慎其德”、“慎守其□”、“各慎其度,毋失其道”《成之闻之》篇:“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韩非子·解老》:“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真者,慎之固也。修之身,其德乃真。”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清挈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从以上“慎”的一些用例,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看法:一是“慎”与“守”直接合用,“慎守”可以解释为“持守”(或者“专注”);二是“慎”与“固”和“坚固”放在一起使用,其“慎”有牢固保持的意思;三是根据文句的意思,“慎”可释为“守”;四是“慎”关注的都是人的“内心”和“内在性”。根据这几点,“慎独”的“慎”完全可以从“保持”、“敬重”、“敬持”、“专注”、“持守”和“固守”等相近的意义上加以界定,这应该正是“慎独”之“慎”的确切意义。 生活中的慎独老百姓生活中的慎独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慎"就是谨慎;"独"就是单独,也就是突出,出头;自古就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慎独是融合在老百姓生活中的中庸之道,要谨慎做"出头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最突出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单位中做事情不能超过领导,甚至不能跟领导平起平坐,生活中的慎独基本是流行的潜规则,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也是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拙文中提到郑玄、朱熹两个人,是说“按照郑玄、朱熹的注释,‘独’是指‘独居’、‘独处’……”钱文则省去了郑玄,改为“按照朱熹的注释,独’是指‘独居’‘独处’”,这可能因为郑玄“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的注解十分明确,没有回旋的余地,故只谈朱熹一个人。那好!就让我们来谈朱熹。

钱文说“朱熹对‘独’的 注释,是‘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而‘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决不能等同于‘独居、独处’。”“而且完全没有提到独居、独处。”那么,朱熹是不是没有提到“独居”、“独处”呢?他所讲的慎独包不包括“独居”、“独处”的意思呢?我想,这最好还是引用朱熹自己的言论来说明:

光祖问:“物格知至,则意无不诚。而又有慎独之说。莫是当诚意时,自当更用工夫否?”曰:“这是先穷得理,先知得到了。更须于细微处用工夫。若不真知得到,都恁地鹘鹘突突,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慎独!”(《朱子四书语类》第三卷《大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按:这里“慎独”与“众所公知之处”相对,显然有“独居”、“独处”的意思。)

“致知者,诚意之本也。慎独者,诚意之助也。致知,则意已诚七八分了。只是犹恐惧隐微独处尚有些子未诚实处,故其要在慎独。”(同上)

(按:“隐微”、“独处”,说得很明白。)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同上,第70页)

(按:这里的“人所不知之地”显然即指“独居”、“独处”。)

问谨独。曰:“是从见闻处至不睹不闻处,皆戒谨了。又就其中于独处更加谨也。是无所不谨,而谨上更加谨也。”(第四十九卷《中庸》一,第981页)

(按:“独处”,很明确。)

问:“不睹不闻者,己之所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所不睹不闻也。如此看,便见得此章分两节分明。”先生曰:“‘其所不睹’‘不闻’,‘其’之一字,便见得是说己不睹不闻处,只是诸家看得不子细耳。又问:“如此分为两节工夫,则致中和工夫方各有著落,而天地位,万物育亦各有归著。”曰:“是。”(同上)

(按:“独者,人之所不睹不闻也”,显然与“独居”、“独处”有关。”)

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为节省笔墨,只引到这里。通过这些言论,朱熹是不是提到“独居”、“独处”,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钱文指责我们误解了朱熹,那么,是我们误解了朱熹,还是钱文对朱熹作了“曲解”,同样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

拙文谈论慎独,主要集中在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大学》在同一段文字中出现两个慎独。前一个“慎独”,正如拙文所说,“是对‘诚其意而言,显然是指内心的精神状态,而与独居、独处没有关系。”没有表示异议。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下一段文字,认为朱熹对这一段文字的注解,反映了他对慎独的理解:

《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朱注:闲居,独处也。厌然,消沮闭藏之貌。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揜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揜其恶而卒不可揜,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

《大学》原文是说,小人平时喜欢作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君子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揜其不善,而着其善”。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同样,平时好的意念和想法也可以在行为中表现出来,(文章省略了这个环节),这就叫“诚于中,形于外”。因此需要慎独,也就是诚其意。朱熹对这段文字的解释是,小人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干出不好的事情来,然而从他见到君子后试图掩盖自己恶行来看,他并非不知道应该为善去恶,只是到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便故态萌发,“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而既然伪装并不能真正掩盖自己,所以就应当引以为戒,“谨其独”,过好独居这一关。朱熹为什么要对这段文字进行“曲解”呢?这不正反映他是从独居、独处来理解慎独的吗?不仅如此,朱熹还将“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解释为“幽独之中”,如果他不是有独居、独处的先入之见,他何必要在这里绕圈子呢?所以朱熹所说的“谨其独”就是针对文中的“独处”而言的。对于我们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钱文避而不谈,却说什么“梁文看到了‘闲居,独处也’,就以为‘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就是‘独居、独处’,是把两者混淆了”,“正如梁文所说,小人闲居为不善‘不过是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慎独的重要,是不能据此来看朱熹对慎独的理解的。”可是钱文恰恰忽略了一点,在《大学》中,“小人闲居为不善”作为一个例子是用来说明“诚于中,形于外”的,而“诚于中,形于外”才是慎独的真正内容,可是按照朱熹对这段文字的注解,“诚于中,形于外”一句却正好被排除在文义之外。钱文说“小人闲居为不善‘不过是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慎独的重要”,那么我们倒要问,“小人闲居为不善”是如何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慎独”的重要呢?是通过“诚于中,形于外”,还是通过独居、独处也即是他所说的“谨其独”呢?从朱熹的这段文字中不是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吗!我们劝钱文作者再平心静气认真读读朱熹的这段文字,看看是我们搞混淆了,还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读懂。

作文十:《高中作文慎独》8300字

慎    独               李茹

现实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彬彬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失去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严于律己,因此,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早在两千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境界了。多年前,孔子就在《大学》这部著作中诠释了“慎独”的重要性。一个人越是处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中,越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伦理

“慎独”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的社会,可是,我们是否也曾想过,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的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成为物质利益的仆人,甚至,为了一己私欲,干出一些损人利己之事,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风气一旦开始蔓延,那么整个社会的容貌就可想而知了,到时候,受伤的终究还是我们自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不让任何微小的邪念萌发,不奢求外界来监督自己,因为,约束自己行为最好的导师就是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达到至善至德的境界了。

“慎独”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读着孔圣人的《论语》长大的,这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了。

“慎独”还要求我们学会自我反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的反省自己,不要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样子,因为,这个世界比你聪明,比你伟大的人多了去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慎独是一颗定心丸,可以帮助你抵抗各种各样的诱惑;慎独是一盏明灯,可以帮你照亮前行的路;慎独是一泓清泉,可使我们内心纯净;慎独是…...

我相信,有了“慎独”的品质,人与人之间将会多一份温馨,社会将会多一份和谐,生活将会更美好,世界,从此阳光普照,温暖每一寸大地……

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吧!

慎 独             236班  王晴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是《大学 》里面的一段话,“君子慎其独也。”说得多好。  说的是真正的君子,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也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人前人后都是一个样子,不做作。  做人都应该这样。   记得幼时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森林里在举行选美比赛,有一种鸟,全身都是彩色的羽毛,羽毛光亮无暇,它走到哪里,其他的鸟儿都称赞它的美丽。鸟儿都羡慕它,都说这届选美比赛它肯定会拿第一。它自己也这么认为。它有世界上最艳丽、丰满的羽毛,没有什么动物可以比得过它。它很得意,在比赛的那天,将自己的羽毛梳的顺顺的,还在头顶戴了一圈它的追求者送给它的花环。戴上后,它显得更加的清新脱俗,成为全场的焦点。

比赛结束后,评委们一致认为它是最美丽的鸟儿,决定把大赛花魁的美名给它。一位评委说:“我们都没去过你的家里,你这么美丽,家里想必你的家里,一定跟你一样美丽。

我们都去看看吧,看一看花魁的家是什么样的。”这时,它却慌了,说出各种理由,可是大家都一定要去。推推搡搡,大家还是到了它家门口。一只秃头的鸟说:“这是我亲爱的公主的房子,我一定要作参观它的第一只鸟。”秃头鸟飞快的跑了进去,可是不到十秒,秃头鸟却立马冲了出来。大家惊讶的想问它花魁的房子怎样美丽的时候,话还未问出口,秃头鸟在一旁却呕吐不止。大家被吓了一跳,立马跑进去看是什么把秃头鸟恶心成那样。门一打开,大家惊呆了。入家眼帘的不是多美丽的花魁的房子,而是一屋子的鸟粪!

原来,在外面光鲜亮丽的花魁,生活中竟是这样的邋遢!所有人的看它的眼光都变了。所有的羡慕、赞赏都转为了鄙夷、嫌弃。花魁的美名毫无疑问的没有给它。

在外光鲜美丽,一个人时,却那么的不检点,这样的生活态度,怎么符合花魁的称呼呢?花魁的美名给这样表里不如一的人,谁都不会服气。于是,花魁的美名大家给了一只默默无闻奉献,辛勤劳动的小蜜蜂。它才对得上花魁这个美名。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人前人后,都应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虚伪,不做作,这样的人才称得上为君子。

慎独        236 罗思敏

慎独,一盏永不泯灭的灯;因为有了慎独的存在,才会有梦想的

绽放;因为有了慎独的陪伴,才会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性;因为有了慎独的寄予,才会使我们的世界散发无穷的魅力。。。。。。

古人云君子必慎其独也。然而在现世中,物质与贪欲都逐渐立植于我们心中,让我们的心灵抹上了一层尘埃,我们需要慎独来净化,需要慎独来洗涤,需要慎独,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呼吁,也是追求的一种境界。人群里都各自戴着面具,谁也分不清是君子小人;掩饰下的人生实在是活的太累了,自欺欺人的人生,太不真实;为何不卸下面具,坦荡行人,坦荡做事,坦荡荡。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任命王密为昌邑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10两黄金以表谢意,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请杨震放心的收下。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自古以来,君子慎独,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来。。。。。。这样一席话,使王密羞愧不如,他急忙起身谢罪,金子走了。杨震的四知,正是君子慎独的体现, 无论是大庭广众还是独自一人时,君子慎独,犹如空谷幽深中绽放的兰花,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自欺欺人的小人,只会有腐臭相

随。

慎独让我们的灵魂得以释放,做光明磊落之人。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的确,如古人般的君子式慎独已少有人焉,需要自己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品格灵性流于心灵之间,无论人前人后,都始终以真实姿态显示;无论台前台后,都以曼妙身姿诠释舞台,无论窗前窗外,都恪守谨慎,那么,古人时代的君子仍没消失,相反,现代的君子更青出于蓝胜于蓝。以崭新的面貌遥望星空,那光亮是为慎独的人绽放,为这个慎独的世界放飞,慎独,别样世界,别样魅力。

慎独,心中永不泯灭的灯火,照亮多少个黑夜,点燃多少个梦想,一盏永不泯灭的灯。做慎独之人,心存梦想,坦荡荡,不要惊讶那耀眼的光芒,那是慎独之人的眼睛。

慎       独        236  陈雅琴

慎独在当今已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专用名词,人们都喜欢用慎独作为座右铭。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辞海》将慎独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对于“慎独”一词,古人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后汉书·杨震转》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晓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会是无知!”同是暮夜无知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古时,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还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一颗桃子解解渴,桃子的主人又不在,秀才回答道:“桃虽无主,我心有主。”

著名演员刘晓庆因偷税漏税而入狱,中央委员胡长清因贪污被双规,前缉毒局长因贩毒曝光而自杀„这些都证明“慎独”的重要性。他们用一生的代价警告着我们不“慎独”的后果。(朱倩倩)

古代有位书生柳下惠恰逢在外露宿,遇见一位衣着单薄的美貌女子,柳下惠恐她经受不住寒冷,就解开衣襟让她在他怀里保住体温。次日,女子安然,男子没有对她做出任何非礼行为,而这个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坐怀不乱,正是因为柳下惠恪守自己的言行规则,恪守“慎独”,让自己留下了无憾的人生。(罗丹)

菊花没有跟随玫瑰的脚步,于瑟瑟寒秋中慎独着温柔暗雪;

雄鹰没有跟随候鸟的轨迹,于大漠孤烟中慎独着矫健的翅膀;

“我”没有跟随伪君子的足迹,于社会道德中绽放着慎独的光彩。(陈金成)

慎    独                 236班 易行

人前举止优雅,人后行为恶俗;人前彬彬有礼,人后品质败坏;人前为人方正,人后却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人前为官清廉,人后贪污犯罪一大堆„„这些都是不慎独的表现。这样看起来,人真的活得挺累的,当着别人的面撒了一个谎,却还要另外编许多谎来圆这个谎,可往往会应了那句成语—欲盖弥彰。既然这样,何不找个简单点的生活方式?—慎独。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慎独不也一样吗?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一个君子。

想必很多人听过“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柳下惠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向他来投宿。因天气太寒冷,柳下惠唯恐女子冻死,于是叫女子坐到自己怀中,用自己的外衣紧紧地裹住女子。他们一同坐了一晚,任何非礼的行为都没有发生,于是,这个故事被许多人铭记,柳下惠这个名字也被万人传诵。之所以誉柳下惠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坚守慎独,坚定自己的立场。

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普通却又伟大的邮递员,他叫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二十年来一个人一匹马走在一条条艰苦而寂寞的路上,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山高岭之中,他克服所有困难,总能把一封封信件准时送到目的地,二十年如一日,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的二十年华,他说:“保证把邮件送到,是我的责

任!”一个平凡中见伟大的邮递员,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慎独,他感动了我,更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们。

一个人应该怎样进行慎独?时间告诉我们,讲慎独,首先要在隐蔽处下功夫,何谓隐蔽处?即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真正锻炼你思想道德的重要场所。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讲坏话或做坏事,用中国的一句话来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至于那些什么“隔墙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就更能体现了。

慎独,是对自己的审视。我们绝不能因夜深人静而放纵自己身心,自己想要放松时,抬头望望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和那静谧的星空,这时,你会听到你灵魂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喊着:“要慎独”。

慎独     236班 曹

蕾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侓,慎独是一种坦

荡。。。。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 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规范,做人原则的事情,慎独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慎独是反映道德水准的关键环

节。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确准确率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着,为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慎独是一种心不可缺的生活态度,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们能讲究卫生,但独自一人时,也许有的人就会随地吐痰,有警察时就会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擅闯红灯者就不在少数、、、、、、这些的生活态度,刚接受吗?敢于承受吗?社会太过表里如一,有谁拿诚信面对人心。

毕达哥拉斯说过:“无论是在别人眼前或者是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 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小人在独自一人时,以往在人前规矩没有了,恢复自己内心的本心,看到“君子”又试图掩盖自己的恶行,难道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天不知,人不知,“若要人莫知,除非己莫为”,“人在做,天在看。”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件社会“焦点”的事,雷政府是某市的政府官员,表面高风清洁,内面网上被曝与某女子的艳照, 这件事引起社会群众对“政府”的诚信度表示可疑。“慎独”时,他们贪婪的伸着“钱污”的手,搜刮着人民的钱,表面上则装做勤俭节约,有权则有钱,古代官位的“买官”制度,则让百姓蒙受了多少冤屈,钱可以有,但不是用非法手段获取,俗说,君子取财有道。

“慎独”是一件清净器,过滤掉社会的道德问题;

“慎独”是一盏照路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道德是非;

“慎独”—我们需要,也必须要有,做一个道德高尚之人,使社会更加文明,共创和谐道德社会。

慎  独       236班张静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君子与小人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原因就在于君子会“慎独”

有人问那什么是慎独呢?书面上的意思是:在独处的时候,可以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由此看来,慎独就是不做表面功夫。

在当今社会中,做“表面功夫”的人是数不胜数。许多商人,官吏,明星等,从表面上看来他们都是上等人,做商人的“讲信誉,凭良心办事”;做官吏的“为百姓谋福利”做明星的大肆宣扬做公益活动。可那些“讲信誉”的商人把“垃圾级”的物品包装成“五星级”商品;为百姓谋福的官吏用公款大做“面子工程”,给自己修别墅。那些公益明星在有困难发生时早无音信。在他们身上,我知道了另一种君子——伪君子

提出伪君子,我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笑傲江湖》中的华山掌门人岳不群。江湖人称“君子剑”的岳不群在别人眼中真是个侠肝义胆,品德高尚的人。可背地里却有着让人猜不透的阴谋诡计,一心想着成为岳盟王。幸好天开眼,让伪君子原形毕露。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伪君子”呢?多的让人说不来。

说了这么多“君子”与伪君子,那到底什么是君子呢?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中国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评选的人都有自己的君子行经。大爱,包容,奉献,无私,都是君子们应有的品德。

古人云;相由心生。人的外貌由内心的品质所决定。君子必定是内心真诚的人。一个人的时候,最容易区分君子与伪君子或者小人。因为小人与伪君子在一个人的时候一定会放松自己,让自己做出不好的事情。遇到人的时候立马戴上假面具,极力掩盖自己的“不善行为”做回君子,可真君子不一样,他们人前人后一个样。时时刻刻做到“慎”。

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具备君子的品性,正其心,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圆,平其天下。所有一切的前提都是“正心”。先正好心,其它的一切才有提的资本。     所以,君子与小人外表不管如何相似,但心不同,所以其本质也会存在区别,故君子必慎其独!

慎   独    236陈慧玲

“什么是慎独?”《新华字典》解释说;“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的是人独处时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看到注解,不免的想起了最近朋友跟我分享的一则故事:她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眼镜在地上被人踩烂了,但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做的,但真正的凶手是自己的好朋友,她的好朋友叫她别跟别人讲。她觉得她讲吧,背叛了友谊;不讲吧,又觉得左右为难,自己心里左右为难,心里很难过,听到她的讲叙后,心中空荡荡的,心里想如果我的好朋友趁没人的时候犯了错误,而我是唯一的知情者,我该怎么办?

突然开始反省自己来,每次自己独自在家时,在家里便开始胡作非为,打开电视,抱着零食,优哉游哉地调换着频道。电视,不到12点决不关,零食,不吃光决不停,快乐逍遥着。却忘了爸妈走时叮嘱我认真完成好作业,等到他们回来时,才把电视插头拔了,把房间整理成原来的样子。但“夜路走多了走会遇见鬼的”,妈妈渐渐发现早晨总是赖床,电视柜下总有瓜子壳什么的,家里的零食也消耗得异常快,便免不了一阵唠叨了,但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视力下降了,体重增加了,哎,看来“慎独”真的很重要,但也很难做到。不

然要警察和摄像头干什么。

又不免想起了包青天包大人,正因为他的衷心善良,所以常常被奸诈小人设计陷害。有人设计包大人在路上摔在牛粪上,让他去河里洗手,借他污染了河流下游人家的水为由来罢免他的官职。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包大人他用另一只手舀水在岸上洗手。其实他完全可以在河中洗手,又没人看见,何必这么浪费时间呢?但他没有,他奉行了为人父母官的原则,坚持了做人的原则。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乌纱帽才没有掉,他的形象和名字才得以永远地在人间流传。

在别人面前表现好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要做到在没有人的时候仍然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是困难的。但也只有这样,自己的人格才会更加完美,自己的素养才会进一步提升。

向坚持慎独的人致敬,向慎独的方向前进。

慎独

236班  张依可

慎独,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独处的时候谨慎不苟.。

古语云:君子必慎其独.什么是君子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但并非只有君子才要慎其独,任何人都应该如此.。

都说如果生活在古代就好,即使半夜把自家的门开着,也不会有人进来行窃,走在大街上更是不用担心“第三只手”人与人之间也是直来直去,不会有那么多表里不一。可如今呢?不管在哪个角落,都需要用“第三只眼”来监视着,做了什么事再也不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隐私已经不是秘密,这样现实的社会,真的好吗?

若人人都能诚信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又哪里会来如今的世态炎凉,人心冷漠呢?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后汉书》曾记载,一次,冒邑官员王密带着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便是慎独的最高境界。     慎独,也指在受到不良环境影响下,能清醒地保持自身追求的清白和理想等美好的东西。楚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也是慎独。

居身于嘈杂的社会中,为人需自诚,为官需自律,自古到今的多少例子都告诉我们要行得正,坐得端,不能背地里干坏事,可如今造成的局面不也正是我们自己吗?为人不够诚实,不够自律,不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所以也就达不到一片融合家家户户敞开房门的情景了。

慎独,在于个人的行动,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若你行得正,自然心胸宽广,没有忧虑,人不正是要活出这么一种洒脱吗?若你成天担忧自己所做之事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哪里还有洒脱之言。所以,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就像杨震一般时刻保持清醒,就像柳下惠一般坐怀不乱。学会慎独,学会做一个君子。

慎独           236班 暨禧

“嗯,睡得好舒服啊!咦,奇怪,这是哪儿?我家房子怎么消失了?”忽然,一个奇怪的想法浮现在脑海,“难道,我穿越了?”

事实证明,我的确穿越了,因为我迎面走来一个“古人”,不得不说,古人的打扮真是奇怪呀!古板,这是这位古人给我的第一印象。

但是,由于我刚穿越,人生地不熟,也只好走上前,冒昧地询问是否可以同行。原本他有点犹豫,但见我一个人,所以最终还是答应了,一路沉默-----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问:“这位兄台,不知有水喝没有?”“抱歉,我这次出行,并未带水。”他回答道。    “啊!”正当我在无限感叹之时,忽然发现前面有一颗梨子树,黄灿灿的梨子挂在树上,在此时的我看来,它犹如那天使一般,来拯救我这个凡人。

于是,我立马以光速爬上梨树,刚准备伸出魔爪,突然一个稍显苍老的声音响起:“姑娘,不可,这梨子是别人家的,不问自取谓偷。”

“唉!没事啦!主人又不在。”

“非也,孔老夫子曾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论我们处在何处,必须谨言慎行,决不可做出违背君子之道的事情。”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切,你如果到我们那个年代,早就被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可惜啊,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姑娘,这是何处?”“哦?”我回过神来,天啦,我怎么回到现代啦?而且还是在办公室里!

“胡先生,关于这个问题------”

“不好,有人来了,快躲起来!”

“哦 !”

“胡先生,这次我们又以办慈善为名,获得了很大的一块土地,你打算怎么办?”    “拿着建酒店就可以了。”

听到这里,我身边的呆子忍不住了,冲出去,“你们不能那样做!”天啦,你这个大笨蛋,我抚额叹道。

“当然是咔擦。”然后,我便看到一个人拿着枪向我靠近,我向后退着,“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然后,我竟然坐了起来,伸手擦了一把冷汗,幸好是做梦。

不过,我也有点怀念那古人,怀念那个落后的社会,因为他们懂得慎独,永远懂得表里如一,君子坦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