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写作指导 > 《西安钟楼》1400字_西安的钟楼介绍100字

《西安钟楼》1400字_西安的钟楼介绍100字

时间:2019-10-07 09:23:5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西安钟楼》1400字

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 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每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 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 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钟楼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它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简介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1]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2]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2]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2]

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2]

建筑特色

形制

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表面用青砖砌成,基

座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楼体。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其中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建筑面积 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整体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顶尖部为真金铂包裹木质内心的“金 顶”。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 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而券洞早已封闭。钟楼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

巨钟轶闻

西安钟楼里现有的明代古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好另外铸造更换[

作文二:《西安钟楼。》800字

西安钟楼

钟楼,坐落在西安市的中心,创建于公元1384年。初建时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 钟楼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但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雄姿。楼内的彩绘虽在1739年翻修时换了清朝的图案,却仍然十分赏心悦目,不失典雅的古代图案之风。楼的各部分都是木质结构,既啮合严密,又十分轻便,特别令人惊叹的是全楼竟没有用一颗铁钉。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该楼进行了修整,国务院又将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楼更显出夺目的光彩,成了劳动人民和国际友人游览的胜地。

钟楼,从地面到光辉灿烂的镏金顶的高度是36米,面积是1377.64平方米。楼基高

8.6米,宽35.5米,四面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卷形洞门相通,在洞门中间的结合处有四条交叉的石梁,把整个基座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钟楼更显得分外庄严、威武。沿着北侧宽阔的石阶栏上装饰华丽的第一层,首先看到的是四周朱漆板壁上栩栩如生的雕刻,它们都是远古时代的传说。走进楼厅,只见四根粗大笔直的柱子威镇四角,它们高17米,名曰“冲天柱”。因从楼底直通楼顶,故名“冲天”,真是恰如其分。厅中精美的楠木家具,五彩缤纷的吊灯,是那么令人流连。第一层便是它的最高一层了,但从外面看,钟楼有三层屋檐,原来,上面的两层在里面看只有一层楼。这种形式既起了装饰作用,又能使下层屋檐得到保护,真是“两全其美”。四面攒顶的房檐金碧辉煌,上面碧绿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出绚丽的亮光。

站在庄严雄伟的钟楼上,踏着脚下的青砖,扶着楼台上的条石,欣赏着装饰斗拱、形式优美的窗栏木檐,我们会感到气势浩大,胸襟开阔,很自然地想起修筑钟楼的劳动人民来。这精湛、细腻、古色古香的精美雕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多才多艺的创造技术和丰富的智慧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风格。

这座民族形式的古代宏伟建筑物,有着独特的建筑形式、高超的工艺结构和美丽的彩绘装饰,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作文三:《西安钟楼》1000字

西安钟楼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兀自在街心徘徊往复,感受钟楼绝世而独立的影象。

在西安市中心建筑群中,钟楼最为华丽庄严,总能吸引人们最多的注意力。它精致的侧棱,即使站在远处也感受得分明。如果遇到有人写生,我一定要一张它的素描,即使等上一整天。那是绝对的浓墨重彩。但转念一想,这附近人声鼎沸,喧闹异常,遇到节假日行人车辆就只能在大街上一点点的蠕动,毫不夸张,又会有谁选择在这里勾勒奇迹?

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像我这种路痴级别的,喜欢以钟楼为参照物。也曾幻想在回廊内外高吟前人诗句或遇上好时节,欣赏一场编钟盛宴,高山流水觅知音。或者再来一点北方壮阔的风,这自然是不缺的,辽阔的韵味就出来了。可终究不敢贸然登高。并非特意营造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总觉得在钟楼上俯瞰八百里秦川,感触定是非常人所能承受。而我既不敢“念天地之悠悠”,亦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着实迈不开步子。

我愿意相信人是水和土做成的精灵,只有置身于自然建筑中才能完全放松身心,像云南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之类的都是天人合一的安身之处。钟楼的砖木构造稳重结实,全然没有现代化高楼的欲倾之感,一定也是个好去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亭台楼阁都能经受得住岁月的侵蚀;也并不

是所有的艺术奇葩都能像阿房宫一样涅槃,在人们的遐想中重生。木质建筑易燃易腐,剥落的雕梁画栋也需要不时的重新修葺。所以包括钟楼在内的华夏大地上的古代建筑都少不了我们的用心看护。

钟楼以“钟”命名,自然不同凡响,而今仿制的景云钟位于钟楼回廊的西北角。每到敲钟时刻,上彻天堂下通地府的钟声,如江河湖海的波涛汇聚千里,惊却压城的黑云,镇住水中的蛟龙,真可谓惊风雨泣鬼神。

世间有梵音,常需不食人间烟火的心灵与之匹配,类似“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潜者方可感悟。而此处的钟不伴飞鸟云烟,只须偶尔一两行雁掠过苍茫天际,在喧嚣中震颤,仿若更接近尘世的心。

在钟楼上做个简简单单的敲钟之人,看岁月流逝,应该也是一种幸福吧。晨钟空濛,“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暮钟慈悲,让“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无东郊,俱瞻尧舜之日。”

夜幕下的钟楼恰似一朵火中低垂的莲,吐纳天地精华,异常美丽。飞檐上溢出的柔光更是笼罩了车水马龙的大街,让周围几十米内处在一片祥和的宁静中。我享受着流光溢彩中的温暖。

城市化进程污染了澄蓝的天,幸好还有一些久雨的日子。雨后的蓝天,稳重的楼身,脚下的自然,即使驻足于市中心,也觉神清气爽。

作文四:《西安钟楼》500字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大雁

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

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2012年6月9日,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公布。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

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具有6000年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

作文五:《描写西安》900字

德国人谢林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西安人把他们的高贵和尊严、热情和奔放,同样也凝固在了她那宏大无比的建筑上。

西安就象金光闪射的皇冠,她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都城都黯然失色。漫步西安,就如同走进了一座上下数千年的历史博物馆,西安的历史太厚太沉重,西安的大手笔太丰富太博大,随便列举一个地方,其硕大巍峨的光辉几乎都能照亮整个世界。看那刁楼,看那城垛,看那厚重的城墙,仿佛置身于汉唐,汉时的夕阳,唐时的月色。此时夜已深,天上一轮皎月,地上流淌着灯光,喧嚣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绝妙的诗句,可是诗仙李白在这样的幽静中写成?

今天的西安,表情是现代的,但汉唐的风骨和神韵依然。钟楼暮鼓尤在,古老的城墙尚存,护城河水依然泛着汉唐的清波,汉墓唐陵前站着千年古柏,虬曲的枝,沧桑的干,披着岁月的风沙,风骨硬朗,神态依然。一座大雁塔,阅尽人间沧桑,历尽岁月霜寒,砖棱上结满了苍苔,依然沉稳地站在那儿,迎着朝霞,送走落日。大概是大雁塔的灵气太重,有西天佛光的护佑,战火焚烧不了它,风沙摧毁不了它。历史上的西安,也发生过数次大的地震,大雁塔,古迈的身姿只是摇晃一下,又坚定地站成完整的自己。

登上西安的古城墙,蓦然回首苍烟落日下的长安,穿过历史深邃的时空长廊、俯身拾起几块陈旧的画像石,

绚丽多姿,气象万千的风物名胜尽收眼底,栉次鳞比的现代摩天高楼与古色古香的帝王宫殿、塔楼和谐一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发展的时代气息,让我顿生一种浅薄与渺小。

西安也有过战火,也有过洪水风沙的侵袭,但它咬了咬了牙,忍了忍痛,又站了起来,站起来的还是真实的自己。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唐僧取经从这里出发。

站在西安古城墙的朱雀门前,看着那刁楼,看着那城垛,看着那厚重的城墙,仿佛置身于汉唐,汉时的夕阳,唐时的月色。此时夜已深,天上一轮皎月,地上流淌着灯光,喧嚣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绝妙的诗句,可是诗仙李白在这样的幽静中写成?

如果说大雁塔是伫立曲江的英武汉子,小雁塔就是与之脉脉遥望的玲珑女郎,气质婉约,身形秀美。塔身青砖砌筑,塔层兼具密檐式塔层较多、塔檐密集的特点,塔的底层是正方形,宽度自上而下逐层递减,整体轮廓呈均匀挺拔的锥形。千年的雁塔历经磨难,仍旧从容典雅,盈盈而立,其缺损的塔尖和清晰的裂痕铭记了他们的心血才智,足以让每一位瞻仰者虔诚膜拜。

作文六:《西安钟楼简介》6300字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 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 式,总高 36 米,基座高 8.6 米,每边长 35.5 米,面积约 1377.4 平方米, 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 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 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 1384 年),因楼上悬挂铁 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 年(公元 1582 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 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西安钟楼远景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 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 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 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 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 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 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 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 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 一事终未实现。

西安钟楼

建筑特色 形制

西安钟楼远景

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表面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 层木结构楼体。自地面至楼顶高 36 米,其中基座高 8.6 米。每边长 35.5 米,建筑面积约 1,377.4 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整体呈典型明代 建筑艺术风格,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由斗栱支撑,顶尖部为真金 铂包裹木质内心的“金顶”。在微翘的屋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 贴金彩绘,画栋雕梁。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 6 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 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 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钟楼周围建有 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环行通道。 门窗浮雕 西安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

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每 一层的门扇上均有 8 幅浮雕,每一幅浮雕均蕴含了一个古代典故。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 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在 1953 年拍摄的西安钟楼照片

浮雕艺术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 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 沙”。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 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 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 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 书”。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 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第二层南门,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东向西依次为汉钟离、 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西安钟楼的地下通道

第二层北门,为“仙醉酒”,自西向东共八依次仍为汉钟离、张果老、吕 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 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荻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 舞”。 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 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结构特点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 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 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 36 米,面积 1377.64 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 高 8.6 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 6 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 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 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 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 纹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 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 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浮雕艺术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首先映 入眼帘,四周伴有 184 块由四季花卉组

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 生。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 1953 年西安市人民 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 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 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这三块牌匾由于钟楼 2 楼展厅装修 的原因,现在已经被展柜遮挡住了)将钟楼的价值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 色彩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和评价。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 重 5 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年)。但它比 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 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 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文物陈设

巨钟 西安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朝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原为长 安城内的景龙观(现西安西大街)所用,明初移至西安钟楼。1953 年景云 钟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 西安市文物局仿制了景云钟, 1997 年 1 月 30 日将其悬挂于西安钟楼基 座的西北角,现对游客开放。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高 2.45 米, 重 6.5 吨,钟裙外径 1.65 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 原钟媲美。 碑刻 西安钟楼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 1953 年西 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 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监察御使龚 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西安钟楼

楹联 西安钟楼二层四面的门柱上各有一幅楹联,均为今作。 北面: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西面:十代京畿六合一统,九州奥域八水分流 南面:古城远韵承至宝,新风开元焕物华 东面: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丝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 设计构造 这座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 36 米,由基座、楼身和 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 35.5 米,高 8.6 米,面积约 1377.4 平方米,

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竞均为 6 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是 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 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 形环道。

清代时期的西安钟楼

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 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

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 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四角攒尖的 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 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 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构造技术上即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不 少改革和创新。楼的建筑为生檐三滴水,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 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两层楼 四周均有名柱回廊。登高望远,西安壮丽的市容一览无余。钟楼金顶原来 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人民政府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钟楼属于宫廷建筑,劳动人民是无权享用的。解 放后,劳动人民才成为钟楼的主人。 名楼文化

[1]

西安钟楼近景

中国自古就有“盛世修史、丰年盖楼”之说。历届政府在对钟楼的利用和 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管理和奉献工作:清代的康熙三十八年、乾隆五 年和道光二十年分别对钟楼进行了大范围以及大规模的整修,而新中国成 立 50 年中又大修过五次。从 1956 年 8 月钟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 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 1996 年 11 月再被国务院布公为中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明代建筑在战火的洗礼和沧桑风雨中已巍然 矗立了 600 多个春秋冬夏。1984 年正式对外开放 20 年至今,钟楼先后接待 过如朱德、陈毅、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1999 年“千 禧”年来临之际,中国推出三大城市作为重大庆典活动中心,西安即是其 中之一,而活动中心的主会场就设在钟楼。 为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自强不息的“钟楼人”,在保护 和合理利用古建筑的同时,抓住其人文景观独特魅力以及已成为西安市重 点旅游热点的良好挈机,使其在新时代中发挥着更好的作用。钟楼上成功 举办的齐白石画展、明清名人字画展、仿秦乐府编钟表演、于佑任字画、 钟楼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大型展览及“晨钟暮鼓”仿古仪仗表演,均受到中 外游客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在 2006 年 4 月份,西安钟楼在“中国最值 得外国人去的 50 个景区”评选活动中获银奖殊荣。 整体迁移 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 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迁移。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 年), 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 距目前所在位置约 1000 米。 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

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 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 钟楼时 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 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 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 年),在陕西巡抚龚俄贤 的主持下,钟楼来了个整体迁移。 据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 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迁移装建,即 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 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 16 世纪的特殊工程,实在是我国建筑史上值 得自豪的创举。

关于这次整体搬迁的原因,人们却更喜欢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万历年间, 关中发生了大地震,人员死伤无数,传言四起,说有妖怪作乱。当时著名 的道士高承之向知府进言:“钟楼东迁半里地到十字街口,地动必除。因 为此地有条千年鳌鱼在作怪。”知府听后,决定采纳其建议。后知府和高 承之一起来到十字街口,命令士兵用钅矍头刨开地面,见露出 4 块大石头, 揭开石条,果见下面有一深井,听到流水哗哗响。不一会儿,一股水柱夺 井而出,冲向天空,随即见到一鳌鱼头伸出井外。高承之走过去用宝剑按 住鳌鱼头,叫士兵用铁链将其锁住,然后将铁链和鳌鱼一同沉入水底。知 府征用 5000 工匠,夜以继日赶修钟楼。从此以后钟楼巍然屹立,鳌鱼被镇 压在水底,再也不能兴妖作怪了。 上了年纪的西安人大都曾听过一种说法,在钟楼附近的地上或钟楼的 墙边仔细去听,能听到汩汩的水声。向刘遵祖求证此事,刘老说类似这种 传说多了,不过他翻阅了大量史料,确认钟楼下的确有口水井,民国初年 周边居民还曾在井里打水吃,但具体在什么位置,有人说是在西门洞的东 北角,有人说是在东南角。刘老还曾向上级申请要挖这个井,但因为出于 保护文物的种种考虑,并没有开挖。至于说水声,刘老解释:“那不是井 水的声音, 而是风从钟楼的门洞经过发出的声音,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2] ”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的明代铁钟

巨钟轶闻 西安钟楼里现有的明代古钟重 5 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 化年间(1465~1487 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 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 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 不响了。无可奈何,只好另外铸造更换。

钟楼作用 钟楼除了报时,还曾以派过许多用场。辛亥革命时,义军曾与在钟楼 布防的清军激战。护国运动时,陕西督军陈树潘正是从钟楼开始了反对袁 世凯的暴动。1927 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石林,在钟楼开设了声电影院, 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抗战时期,钟楼由于其地势高拔,而成为 预警日军空袭的报警台。国民党反动派也曾经利用钟楼的四面门洞,关押 刑讯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解放后,逢五·一和国庆钟楼都成为,游行、检 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许 多中外友人也在钟楼留下了他们传播友谊的足迹。 钟楼记录着西安苍海桑田的历史,它铭刻着西安人心中的悲怆与骄傲。 两千年一步步朝我们走近,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夜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西 安人,将在钟鼓楼广场敲响千面锣鼓,迎接新千年。钟楼是古老的,钟楼 是年轻的。它与鼓楼晨昏相伴,与西安四门遥相呼应。由此东去,是西安 最繁华的商业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轻最宽阔的大街,往南去,是 名楼林立的科技文化区。钟楼与西安人一起迈向辉煌的未来。 [1] 浮雕故事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 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许多古代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虬髯客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 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 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 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 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单刀赴会

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 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 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 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

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 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旅游攻略

门票

西安钟楼交通示意图

门票价格:15 元 。 学生票:钟鼓楼联票 30 元,不卖单票。 乘车

路线:市内有很多公交车经过钟楼,可参考下面的内容。

作文七:《参观西安钟楼》900字

古代中国的大小城池,都建有钟楼和鼓楼。钟楼上挂钟,鼓楼上放置大鼓。每天黎明时分,人们敲响大钟,打开城门;每天日落击鼓,城门关闭。“晨钟暮鼓”是古代百姓起居的重要信号。

西安钟楼坐落在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点上。公元1384年,朱元璋称帝时,害怕全国各地出现真龙天子与他争夺王位 ,下令修建钟楼以镇龙气。因楼上有一口5吨多重的大铁钟,每天早晨击钟报时,所以取名“钟楼”。

钟楼初建时,地址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在今西大街的广济街口,与现在的鼓楼遥相对峙。明城墙建成后,由于城市中心东移,公元1582年,又将钟楼整体迁移到现在的位置。现在的钟楼,是中国六大古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钟楼。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衡量,西安钟楼,居全国钟楼之冠。

钟楼楼体为砖木结构,从下往上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由地面至楼顶总高36米。

基座呈正方形,用青砖砌成,边长35.5米、高8.6 米,四面正中各有高、宽6米的券形门洞。

楼体为木质结构,共两层,深绿色琉璃瓦,三重檐,每重四个飞檐翘角。楼的四周有回廊,环绕回廊,凭栏四望,可饱览古城全貌。楼内有木梯可盘旋而上,里面陈列着许多明清瓷器和古代文物。楼里楼外雕梁画栋,贴金彩绘,气势恢宏。门扇窗雕精美细致,突现了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每层的门扇上,都有大量浮雕,上面述说了古代经典的轶闻和典故。

楼上的大圆金顶,高5米,外贴黄金箔,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光灿烂,金碧辉煌。

在钟楼的西北角,陈列着一口明代的大古钟,它有5吨多重,古钟的边上铸有八卦图案。全国各地的游人,都可以在这里击鼓娱乐,享受旅游观光的乐趣。

在钟楼西北方向大约1000米的位置,古老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峙。钟楼与鼓楼之间,现已开辟成一个很大的钟鼓楼广场,这里有喷泉、草坪、停车场、美食城,还有西安最大的地下购物广场——“世纪金花”。来来往往的市民和游客,不但可以在这里休闲、购物,还可以在这里游览观光。

在这里,我衷心的欢迎全国各地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大哥哥、大姐姐和小朋友们来我们西安观光和旅游!到时我可以给你们当个“小向导”。

2003年4月6日

作文八:《走进西安钟楼》1300字

对于纯美优雅、清脆宏亮的景云钟的钟声我再熟悉不过了,中央台除夕之夜新年那浑厚悠扬的景云钟的录音令我振奋。可关于景云钟的故事我却知之甚少,对曾经悬挂过景云钟的西安钟楼也充满向往,总想能登上钟楼聆听千年不绝于耳、优雅浑厚的洪钟音韵,感受钟楼建筑艺术的优美壮观。 这次有机会来到了西安,真切的感受到了钟楼的魅力。

带着满怀的喜悦,来到了钟楼前。为了对钟楼有更深的了解,我专门租了电子语音“导游”。在这个忠实的导游的帮助下,我学到了不少钟楼在建筑构造和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西安钟楼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它以其金碧辉煌的雄姿踞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为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有十字相交的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

楼顶是最能体现钟楼建筑特色的地方,钟楼的楼顶是四角攒尖式,分三层,每层都以斗拱装饰。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作为装饰;另一方面,根据力学原理,形成一个力的分散,可以将屋檐上的力量通过斗拱均匀地分布到梁仿上。同时,斗拱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显示这种建筑的规格和等级。我们看钟楼有三层,其实只有两层,也就是说二楼是一层楼两层檐。像钟楼这种建筑形式的楼顶,我们把它称作“四角攒尖式重檐三滴水”。这样的一种形式,不但可以增加建筑形式的美观、气势的恢弘,而且还可以减少雨水顺檐而下对建筑所造成的冲击力。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

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楼顶端琉璃莲花宝座上置有6米高的圆形鎏金宝顶,更显庄严和富丽堂皇。

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漆红大门,布满精美的浮雕画,纯朴生动的风格、优美的构图、精细的雕工,都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木兰从军”、“嫦娥奔月”、“西厢听琴”、“伯乐相马”、“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它告诉你许多古代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整个建筑通体彩绘,楼内贴金彩绘,雕梁画栋,显示了明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人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倾听着雄浑的钟声余韵,注视着精致的雕梁画栋,体味着沧桑的历史巨变,仿佛踏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了历史的画卷,和西安人一同感受了心中的悲怆与骄傲。

作文九:《北京钟楼、西安钟楼、海口钟楼 谁更脱颖而出?》500字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而钟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宏伟壮观,高耸入云,每天每时准时报时,钟声悠悠传遍方圆数十里。大家最为熟悉的钟楼应该是西安钟楼。如此的赫赫有名,慕名而去的游客不少。除此,还有2个,分别是北京钟楼和海口钟楼。哪个景点更值得一去呢?

西安、北京、海口钟楼 大pk你投谁的票?

这3个钟楼,各具特色吧。北京钟楼是全灰色的,古朴沧桑,西安钟楼是灰墙金瓦,在配上彩灯,相比之下更显得金碧辉煌。不过古建筑上我更爱北京红墙琉璃绿瓦的宫殿,恢弘磅礴,有帝王之气。而海口钟楼,它的风格比较近现代的钟楼,是为了通商建的。西洋风格的红砖建筑很醒目,也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1、西安钟楼

去过西安的都知道钟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它可是不多见的三层皇家规格古迹。典型的明代建筑,旁边是相辉交映的鼓楼。蔚为壮观。

白天的钟楼,宏伟古建筑↓↓↓

夜晚的钟楼,华灯齐放、射灯彩灯交相辉映、夜景更璀璨奇目↓↓↓

雪天的钟楼↓↓↓

2、北京钟楼

在鼓楼北,建筑很浓厚的历史感,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建筑是全灰色的,古朴沧桑。悬挂大钟都是千年、数百年不坠。↓↓↓

3、海口钟楼

海口市一个低调容易被人忽略的城市,地标是一座洋气的钟楼。无声的诉说了历史的荣耀和沧桑↓↓↓

哪里玩,我知道!海南深度游玩向导!

作文十:《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3篇》5700字

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3篇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下面是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就叫我常导吧。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参观西安钟楼吧!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篇二: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因此守卫异常严格。

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城墙的长乐门、安定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将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全部用青砖砌成。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外面以

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5米,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小得多。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楼体呈长方形,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文武盛地",北为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声闻于天"。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三:西安钟楼鼓楼导游词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钟楼。钟楼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1384年),当时钟楼的位置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那么它在哪儿呢?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楼就是鼓楼,钟楼最初的位置在鼓

楼以西的迎祥观内。迎祥观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观,唐睿宗李旦为了给自已的母亲过寿,特制了一口钟安放在迎祥观内。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安城不断地扩建,钟楼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将钟楼迁移至今天的位置。

钟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击钟报时。每天清晨,当钟声响起,四个城门就打开,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傍晚鼓楼的鼓声一响,人们就回到城里关闭城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晨钟暮鼓"。过去用来报时的钟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11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钟"。景云钟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声音洪亮,充分表现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铸钟水平,原钟现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景云钟的复制品,它的体态、大小、重量、纹饰与原景云钟都是相同的。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钟纽部分:据传海中有一种大兽叫蒲牢,它虽然凶猛,但是非常害怕鲸鱼,每当鲸鱼攻击它,它就会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声非常响亮,人们在铸钟的时候就将它缚在钟上,以祈求钟声洪亮,我们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钟就像张着大嘴的蒲牢,撞钟之木就像鲸鱼,鲸鱼咬一口,蒲牢叫一声,鲸鱼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响,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来试试。关于蒲牢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蒲牢"是龙王爷的第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这位蒲牢平素爱大声喊叫,声音非常洪亮,因此钟纽常常做成蒲牢的样子,希望能使钟声洪亮,总之有了蒲牢,钟声就会洪亮,这是无可置疑的事了。

再来看看钟面,这里有龙、凤、鹤、狮、独角牛,以及飞天、彩云、蔓草等,花纹线条流畅、首尾相接,它们分别代表着道教法规、富贵权势、天上人间,以及现世未来,是一幅集福、权、贵为一体的宗教纹饰画,特别珍贵的是这篇唐睿宗李旦亲笔所书的铭文。李旦的真迹共有三处:孔子庙堂碑、顺陵碑以及景云钟铭文。因孔子庙堂碑和顺陵碑都己被毁,所以现在李旦的真迹就仅存景云钟铭文一处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钟的制作,无论是从书法的角度,还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座坐落于四条大街交会处己600多年的钟楼吧,我们先从屋檐讲起,大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钟楼有三层屋檐,其实它只有两层,也就是说在二楼是一层楼两层檐,那么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这么复杂呢?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屋檐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就是同样的重檐屋顶也有着最尊与次之的区别,重檐庑殿为最尊,比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门。钟楼采用的四角攒尖顶形式,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楼、台、亭、阁采用这种形式,到了明清这种形式就更加兴盛起来。大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这在过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盖房子只能盖单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现。也许有的朋友已经注意到了,在屋顶的四翼角戗脊上有一排动物形状的构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仙人、走兽。我们依次来看一下:第一个是仙人,在它后边分

别是行龙、飞凤、行狮、天马、海马、飞鱼、押鱼,这几种走兽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龙风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狮子是兽中之王、镇山之王;天马、海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飞鱼、押鱼是海中异兽,据说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建筑工匠们巧妙地将政治象征、艺术装饰和实用构件统一在一起,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小块木料拼合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与梁枋上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种构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弓形短木称为拱;在两层拱之间用方木块相垫,小方木形如斗,所以这种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即称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两端下面,则可以减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确是一种很奇特的构件,一块块小木料组合起来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样深远的屋檐,这是我国古代工匠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建筑首先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物质的躯体,同时也产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体和房屋各种构件的制作中,人们都对它进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装饰就是这样开始在建筑上出现的。古建筑的门窗是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在它们身上自然集中地进行了多种装饰处理。大家现在看到的格子门,门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内容有生动感人的民间传说、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楼上楼下加起来共有64幅,若朋友们感兴趣,不妨仔细研究一下, 看看您能猜对多少。

进入钟楼一楼大厅。首先请大家抬兴看:顶部一个个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圆形的叫藻井。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组成一个一个的木方框,上面贴有彩色图案的纸,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绘。钟楼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绘的,共184块,有艳丽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红梅,有清幽的兰花,一年四季就在这小小的四方之间争娇斗奇。在讲藻井之前,我想先请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案呢?有朋友说这是城市的中心点,还有朋友说是云彩,我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听完后大家就会明白了:传说关中地区过去常闹水灾,每一年都会发生一次,有位道十看过风水后说:钟楼东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条大鳌鱼,每一年这条大鳌鱼都会按时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它这一露头,关中地区便会汪洋一片,知县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将原钟楼拆除,在它的东半里,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处重新建了一座钟楼,钟楼建好后,果然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绘的时候,就做了这样一幅"霞光万道"图,大家看这幅图案像不像太阳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纹呢?这正是:钟号景云鸣彩凤,楼雄川口锁金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