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 【《文言文60篇》900字】初中生必背文言文60篇

【《文言文60篇》900字】初中生必背文言文60篇

时间:2020-01-03 09:15:2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文言文60篇》900字

文言文60篇

1、黄琬[wǎn]巧对 - 3 -

2、神童庄有恭 - 3 -

3、曹植聪慧 - 4 -

4、鲍子难客 - 5 -

5、曹绍夔[kuí]捉“怪” - 6 -

6、杨亿巧对 - 7 -

7、解缙[jìn]敏对 - 8 -

8、承宫樵[qiáo]薪苦学 - 8 -

9、桓(huán)荣勤学不倦 - 9 -

10、宋太宗学书 - 10 -

11、崔景偁[chēng]拜师 - 11 -

12、为人大须学问 - 11 -

13、读书五失 - 12 -

14、颜回好学 - 13 -

15、张孝基仁爱 - 13 -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 14 -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 15 -

18、邓攸弃儿保侄 - 16 -

19、张之万之马 - 16 -

20、王安石辞妾 - 17 -

21、宋仁宗忍饿 - 18 -

22、范仲淹罢宴 - 19 -

23、顾荣施炙[zhì] - 19 -

24、逆旅主人无情 - 20 -

25、陆元方卖宅 - 21 -

26、昔齐攻鲁,求其岑[cén]鼎 - 21 -

27、杨万里与“诚斋” - 22 -

28、和氏璧 - 23 -

29、幽王击鼓 - 24 -

31、王安石待客 - 25 -

32、范文正正直 - 25 -

33、王安国直言 - 26 -

34、海瑞清廉 - 27 -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 28 -

36、梁鸿尚节 - 28 -

37、蹇材望伪态 - 29 -

38、米芾(fú)索帖 - 30 -

39、赵孟頫[fǔ]过扬州 - 31 -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 32 -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 32 -

42、朱文公受骗 - 33 -

43、章惇[dūn]书绝壁 - 34 -

44、李白之死辨误 - 34 -

45、隽不疑之母 - 35 -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 36 -

47、王翱[áo]秉公 - 36 -

48、私恩与公法 - 37 -

49、晋平公游于河 - 38 -

50、子产不毁乡校 - 39 -

51、董阏(yān)于法无赦 - 39 -

52、商陵君养“龙” - 40 -

53、钱货入瓶 - 41 -

54、田真兄弟 - 42 -

55、樵[qiáo]夫毁山神 - 43 -

56、奇鹰 - 43 -

57、雉 [zhì] 鸟报复 - 44 -

58、桑中生李 - 45 -

59、县令捕蝗 - 46 -

60、天敌 - 47 -

作文二:《文言文6.13.》18200字

《小石潭记》

1.出处:

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

本文作者主要记小石潭,他写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是富有诗意的散文。

A 字音:清冽[lie]   卷[quan]石   坻[chi]  嵁[kan]  俶[chu]尔    翕[xi]乎          悄怆幽邃[qiao chuang you sui](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B 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冽:凉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取:开辟。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为:成为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行:走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乃记之而去                               乃:就     去:离开。

C、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彻: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译为:太阳光直射水底。

D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E  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

在水底的石面上。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互相嬉戏。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5、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理解性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的情感。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悲凉凄苦

2、在第一段中,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

隔 闻 伐 取 见   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游鱼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写游鱼活泼的特点动静结合的手法。   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作者在游览最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二、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于:从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总是。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暝:昏暗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茂盛,繁茂。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为。

三、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样子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洞穴就变得昏暗起来。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场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四、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一词多义:

①.而:

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

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以为绝妙;

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

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

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

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词语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醉翁亭记》

2、生字

环滁(chù)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3、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岳阳楼记》

1.出处: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崑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

A 字音:浩浩汤汤[shang shang] 芷[zhi]

B 词语:“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嘱咐。

古今异义:

①微: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

②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一词多义:

①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④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⑤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

⑦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⑧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⑨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⑩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夫:那,予观夫巴陵盛状;发语词,不译,夫环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

去:离开,去国还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逃离,逃跑,委而去之。

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

词语活用: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先”“后”是形容词,在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作状语。 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乐。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本课成语: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们和乐。信任国泰民安。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这些就上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色。

倒装句: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译: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近人的试赋。)

②多会于此(状语后置,“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因为应为“多于此会”。译:大多

在这里聚会。)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居高高之庙堂”,“处僻远之江湖”;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拚命百姓忧虑;不再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④吾谁与归?(宾语前置,“谁”是介词“与”的宾语,疑问句中常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译:我和谁一道呢?)

微斯人,吾谁与归?

要不是这种人,我又同谁在一起呢?

省略句:(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其”即洞庭湖。

译:(它)连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藤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藤子京)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翻译: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是因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醉翁亭记》

1.出处: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代表作有《新唐书 》《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A 字音:琅琊[lang ya] 伛偻[yu lu] 觥[gong]筹交错 阴翳[yi]

B 词语:

词类活用: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词语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8、《满井游记》

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

A 字音:廿[nian] 靧[hui] 鬣[lie] 罍[lei] 蹇[jian] 浃[jia] 曝[pu] 呷[xia] 堕[hui]事

B 词语:

稍和:略为暖和。 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堕事:耽误公事。

古今异义:

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一词多义:

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

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之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

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  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词语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

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③.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

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译: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  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偕数友出东直。)

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同几个朋友出了北京城东直门,到了满井。

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不受拘束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吧。  翻译: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高高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岳阳楼记》

一、词语: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明年:第二年。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临:面对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 心旷神怡 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9)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三、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四、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五、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满井游记》

1. 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  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风  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 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7.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醉翁亭记》

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正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环滁(chù)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3、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5、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6、理解背诵。(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岳阳楼记》

一、生字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七、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作文三:《文言文21——40篇》4200字

21司马光好学《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

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

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

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

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

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

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

收获就多了! ”

1.①担心 ②已经  ③曾经  ④才 2。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

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

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3.D 4.“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

编三绝““囊萤映雪”

22、《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

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用这个方法教他写

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

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以至于

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他从小起所写的诗歌文章,

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23、列子学射     1愚公移山   智叟       2①请教②.....的缘故,表

原因③介词,把              3①不仅射箭,治理国家与修养自身也都该

这样。②你知道射中的缘故吗?

24、曹植聪慧    1.①众②都③带领;

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

4.《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5《为人大须学问》 4“退而习之三年”且“守而勿失”  5熟能生巧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

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

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

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

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

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

不对。”

答案: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

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

3.莅事惟烦。

26《颜回好学》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

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

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

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

(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

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

了。”

1.(1)恸(tòng):哀痛之至 (2)对:回答 (3)亡:通“无”,

没有 2.(1)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2)你的弟子

中谁最好学?

2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

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

28、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

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 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

4.梦寐以求。

29、黄琬巧对 一1皇帝命令2认为与众不同二1黄琼思考该如何回

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说清2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三A四如初升

的弯月

30神童庄有恭

一1官府2正巧3下棋4对对子5夸张,吹牛二1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

视了他2立刻追问他道3庄有恭用事实回答4又有什么难的呢

2.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故事和事实,代

文章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从新开始做另一件

事。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基础。

瀿澕荿僦奢澕︶ 2015/5/12 19:32:57

三七读书五失

清朝的袁文清曾经说:“我小时候读书有五个过失:泛泛的浏览

但没有什么选择,这样问题就是知道得多但是没有什么要旨;喜

欢古人的言行,思想总是保守,不敢远望,这样的问题就是学说

正统但是没有什么创意;收集材料、笔记过于死板,一个材料没

有说完就老是改开头,这样的问题就是作无用功;听说别人的优

点,总是马上学习、模仿,这样的问题就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太高

的目标;喜欢学习写作,没有能够保留下底稿,这个问题就很严

重了.”

三八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寔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

个偷盗的人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暗中看到了他,

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

“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习惯了

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儿孙说:“谁成了这样子?”

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

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

不像是坏的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陈寔知道他很穷,于是让

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没有偷盗的人了。

三一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

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当初恒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恒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

中,但恒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恒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

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恒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

感叹道:"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

的好处啊!"

三二鲍子难客

齐国姓田的(贵族)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

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 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

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

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 鲍家男子年龄十二岁,在幕僚中排列

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

类并存,种 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

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

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

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

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3庄有恭用事实回答4又有什么难的呢

31、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

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

再用得上它呢?

32、: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

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33、《杨亿巧对》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

“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

能对初,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因为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

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

是面前的人)”旁边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

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34、《解缙敏对》  解缙曾经跟随(皇上)游览御花园。皇上登上

桥,问解缙:“(这)应当怎么讲?”解缙答道:“这叫做一步

高一步。”等到(皇上)下了桥,(皇上)又问他。(解缙)答

道:“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皇上十分高兴。一天,皇上对解

缙说:“你知道后宫中夜里有喜事吗?可以作一首诗。”解缙正

吟诵:“君王昨夜降金龙(君王昨夜后宫中生儿子了)。”皇上

急忙说:“是一个女儿。”(解缙)立即应答:“化作嫦娥下九

重(化作嫦娥下到凡间)。”皇上说道:“她已经死了。”解缙

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想必是世间留不住她)。”皇上说:

“已把她投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翻

身跳入水晶宫化作龙女)。”皇上本想用谎言刁难他。得到诗之

后,(皇上)深深感地叹解缙的才思敏捷。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

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35承宫樵薪苦学

一1年幼失去父亲2精通3屋,指屋舍4用竹鞭打二1猪的主人2对承宫

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36宋太宗学书

一1好2专心3临摹5立刻4有人6极二1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

2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3书法本已经很好了三王羲之

37、: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

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2.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故事和事实,代指文章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从新开始做另一件事。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基础。

38:陈实与“梁上君子"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

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释义 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

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39、  范仲淹罢宴  译文: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

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时,看见数十个带孝的人正在准备

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

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等物尚未齐备.范仲淹很伤感,立

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

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1、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

楼摆酒宴

公亟令询之       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

D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3、

40、 陆元方卖宅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

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

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译文   陆少保,

字叫元方,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陆家人要接受钱款,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

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买者听到后,立

即推辞不买了.小辈们因此埋怨起来,元方说:“(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的品质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

2.①子侄们因为这件事埋怨陆少保。②(你们)不能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作文四:《文言文5.6》4000字

阜阳实验中学九年级(下)语文复习案

(五)《三峡》第一课时(知识梳理)

主备:马兰兰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审定:

姓名:             班级:                  使用时间:

一、文学常识

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二、重点字词句翻译

1. 略无阙处

①略   完全,一点儿  ②阙;同“缺”,断缺、中断。

2. 重岩叠嶂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

3. 隐天蔽日      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4.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5. 嶂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6. 阙     同缺,空缺,缺口。

7.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①自   如果   ②亭午   正午  ③曦月   太阳

8. 至于夏水襄陵

①至于   到  ②襄   上  ③襄陵   漫上山陵

9 .沿溯阻绝

①沿   顺流而下  ②溯   逆流而下  ③绝    断

10.  或王命急宣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①或   有时  ②宣   宣布,传播   ③

11.   其间千二百里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1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①虽   即使  ②奔   奔驰的骏马  ③不以   不如 ④ 疾   快

13. 春冬之时         季节

14. 绝巘多生

① 绝   极  ②绝巘   极高的山峰

15. 飞溯其间            冲荡

16. 良多趣味            的确,实在

17. 晴初霜旦     早晨

18. 林寒涧肃           肃   寂静

19. 属引凄异

①属   连续②引   延长

三、重点语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四、理解性背诵(用原文回答)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7)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五、文章内容理解。

1.结构:总分。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第①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②③段)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3.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4.欣赏:①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②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

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5.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②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③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六)《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解释文中重点词语 1.解:解开。   2.衣:衣裳。    3.欲:想要。              4.月色:月光。

5.入:进入。   6.户:堂屋的门。 7.欣然:高兴的样子。8.欣:高兴的,愉快的。   9. 起:起身。  10. 然:„„的样子。

11.走,走动。   12行:      13念:想,思考。

14无:没有。          15与:同、跟。        16乐:游乐。

17者:„„的人。     18遂:于是,就。       19至:到。

20寻:寻找。          21亦:也。            22未:没有。

23寝:睡,卧。        24相与:共同、一起。   25于:在

26步:散步,徒步徐行。27中庭:庭院里。       28如:如同

29、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0、空明:清澈透明。    31、藻:水草。       32、藻荇:泛称水草。

33、荇(xìng):一种多年生水草。             34、交横:交叉错杂。

35、盖:原来是。        36、竹:竹子。       37、柏;柏树。

38、影:影子。          39、何夜:哪个夜晚。 40、何处:哪个地方。

41、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42、无:没有     43、但:只是,不过。

44、少:与“多”相对。   45、如:像。        46、吾:我们

47、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48、耳:语气词,“罢了”。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

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般的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包含了作者被贬后,担任闲职无法施展抱负的一种无奈和自慰。

2、“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八、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九、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