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 > 浅谈孟子仁政思想论文 [《关于孟子仁政的论文》5400字]

浅谈孟子仁政思想论文 [《关于孟子仁政的论文》5400字]

时间:2019-10-09 09:20:3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孟子仁政的论文》5400字

关于孟子仁政的论文

众所周知,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孟子将孔子所倡导的仁之爱亲、爱人原则及自己主张的人性善理论用之于现实政治领域,把根置于血缘亲属关系中的仁爱原则推之于整个社会,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如果说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还只是一些语录式治国原则的话,那么,孟子的仁政理论则具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内容表述。孔子虽然从各方面对“仁”加以阐释和规定,但更多是局限于道德伦理、人生哲学领域;由于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从而使其仁的论说缺乏终极价值依据。为了使孔子之仁具有本体论依据,孟子着重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从内在性(心性)与外在性(天命)两个层面为“仁”寻找终极的价值依据,在其仁政学说与人性善理论之间建构起了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其仁政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人性论基础。孟子的仁政学说,无论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孟子仁政学说中的两项主要原则即经济原则和道德教化原则做一番阐释。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两个必然之前提,此两前提互为补充说明,缺一不可。一前提为井田经界之准确划分(“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另一前提为百姓民众生无衣帛渔肉之忧,死无送终厚敛之虞(“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认为,实施仁政一定要从正经界开始,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1]经界不正,就会导致各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滋生及暴君污吏胡作非为、无是非曲直价值标准等混乱局面的出现。若井田之经界划得准确,皆为百亩之田,“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因此,正经界是实施仁政之第一要务。经界既正,孟子设想的西周时期实行过的井田制便有了实施的可能[2],正经界是正井田的基础,正井田是正经界之必然。“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3]孟子所说的“耕者九一”具体说就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家,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4]。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与西周初年实行的井田制已大不相同,带有理想化的成分在内。孟子设计的井田制是以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制度,其政治目的就在于使庶民百姓都能牢牢扎根于土地之上,从而达到“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5]的目的,百姓民众才会无衣帛渔肉之忧,送终厚敛之虞。做到了“正经界”和“养生丧死无憾”,只是孟子实施仁政王道的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解体,对社会政治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形成了“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同乐”的社会风尚。孔子曾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6]在孔子看来,只有解决了庶民百姓的生计问题,消除了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才能使社会达到稳定和谐的局面。可见,关注庶民百姓的生存条件、生活状态一直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其仁政思想体系中同样把儒家的这一鲜明思想主题作为自己的题中应有之义。孟子针对当时社会上兵燹不已、战乱不断,庶民百姓“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7]的悲惨局面,指出要让百姓做到“养生丧死无憾”,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制民恒产的问题。如果说“正经界”与“养生丧死无憾”是孟子仁政思想实施基础的话,那么,制民恒产就是孟子仁政思想实施的第一步。所谓“制民恒产”就是为百姓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孟子的政治逻辑就是,治民之要在民事,民事之重在民生,民生之保障在民产,有民产之结果是民心向善,民心向善之结果是便于实行仁政。故使民有固定之民产(恒产)便成为孟子推行仁政的当然要务,这就是孟子所强调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8]实行仁政必须从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入手,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入手。孟子所主张的“制民恒产”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往往突破了孟子仁政思想体系的框架而蕴涵着宝贵的思想资源。具体说来,孟子所主张的“制民恒产”大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主张给民众百姓以足够的维持生产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使民众百姓能够自觉地依附在土地上,“死徙无出乡。”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证,才会在此基础上产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保持社会处于和谐与稳定的状态中,若百姓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就会铤而走险,“此

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9]民众就会做出危害社会、危害道德的事情,“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善之,故民之从之也轻。”[10]孟子试图从经济生活中去寻找和解释道德意识和观念产生的原因,肯定人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要求的正当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庶民百姓的愿望,是一种正确的政治思维方法。孟子的这一表述是在继承其前辈思想家特别是孔子先富后教思想及管子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升华出来的,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真实朴素的反映。孟子得出的结论就是:对广大民众百姓来说,有无恒产至关重要,它是决定国家之兴衰、社会之治乱、政治之是非、政权之安危的最重要前提。因此,如何使民众能够拥有恒产就成为孟子实施仁政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制民恒产”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在满足民众百姓维持生产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具体说就是:(1)养老政策。孟子为有恒产者老有所养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好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1]孟子还以文王善养老为例来说明:“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也。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实,老者足以无失肉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12]这可以说是孟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与《礼记》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孟子对养老政策的描述是中国早期思想家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一种有益探索,对我们今天所实行的养老政策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2)土地政策。所谓土地其实就是孟子所谓的“恒产”。在以农耕为基础的中国社会,土地无论对广大民众还是对国家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孟子把土地与人民、政事并列为诸侯的三宝,足见孟子对土地问题的重视。孟子主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3]。孟子认为,为政者只有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才能使民众能够世世代代安心于土地劳作,有了充裕的物质财富,国家才会稳定,君主地位才会巩固。(3)渔业政策。春秋战国时期齐文化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就是倡导渔盐之利。孟子长期游学于齐国,深受齐文化重商思想的熏陶和影响[14]。像充分利用土地一样,孟子主张开放湖泊河塘,“泽梁无禁”,任人捕捞,百姓就会增加渔业产品。为了避免竭泽而渔现象的出现,应制订禁渔措施,如在规定的时间里禁止捕渔,不得用密网捕渔等,如果按照这一措施执行,则“鱼鳖不可胜食也”[15]。(4)林业政策。与土地政策、渔业政策一样,在林业上,孟子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在以(土葬)棺椁为主要安葬材料的古代社会,拥有一定数量的林木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孟子的意识中,林木并非永久性资源,不可任意无节制地砍伐,而是按照一定的时令进行砍伐,“斧斤以时入山林,”只有做到循序渐进,林木才有再生长的时间,长此以往,“材木不可胜用也”[16]。材木不可胜用,百姓才能得以厚葬其父母以尽孝道。因为在孟子看来,“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谓当大事。”[17]孟子“制民恒产”的几项政策措施可以说是对孔子重民富民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制民恒产”的第三层含义就是主张发展流通型商业经济和商业生产。显然,这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社会里也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同时也表明了齐文化对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耕社会,对商业生产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早期法家尽管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进步的措施,但在对待商业问题上却是相当保守落后的,认为发展商业生产势必会影响和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商鞅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目的就在于逼迫百姓弃商返农[18]。孟子认为,商品只有在流通交换中才能实行其商品价值,这与孟子的社会分工思想是相一致的。孟子认为,对贩运中的商品不必征收关税,“去关市之征”

[19],而对欺行霸市的奸商行为,则必须征之关税,“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焉。”

[20]这个主张除了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外,同时也减轻了对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的征税,维护了他们最基本的权益。针对农家学派代表人物许行提出的“市价不贰”的主张,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给予了批判。许行的一系列理论是以原始公有制社会为基础提出来的,是不切实际的理论空想。尽管孟子的理论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许行辈的批判却击中要害,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孟子对流通型商业经济和商业生产的强调,表明在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不再是纯粹的不受外在思想影响的儒家,而是熔铸了各家各派思想精华的儒家,是为了摆脱困境而不得不调整和改变自身发展方向的儒家,同时也使儒家在与各家各派的争鸣中有了更大的包容性。

民有恒产只是从经济制度上解决了百姓的生产生活资料问题。因为没有恒产,其他一切就根本无从谈起。但如果给了百姓足够的土地,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社会就可以太平无事,就可以顺利推行王道仁政,在孟子看来,这也是不可能的。在制民恒产的同时,还要辅之于取民有制,这一点非常重要,制民恒产与取民有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合则美,分则伤;两者共同构成了孟子仁政思想中的经济利益原则。怎样做到取民有制?孟子有非常明确的主张。首先,孟子反对横征暴敛,滥用民力,主张省刑罚,薄赋税。他希望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21],“明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22]。具体措施就是实行什一税制度,孟子认为最理想的赋税当以古代圣君尧舜所实行的十取一税率为法度标准,“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23]在三代时期,土地归国家和王者所有,不准买卖,即《礼记·王制》所谓的“田里不鬻”制度。自春秋以来,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私有土地的存在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各国统治者不得不制定和出台对私有土地进行征税的管理办法。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论语》中就记载了春秋末期鲁哀公与有若的一段对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4]可见,在土地私有制实行的早期,国家收取十分之二的税率是很高的。孟子反对什二税制度,并从历史上的先圣先王那里寻找历史根据,他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25]十分之一的税率比鲁哀公时的税率降低了一倍,这在孟子看来是合理的税率。税赋征敛关乎国计民生,为各国政治家、思想家所关注。孟子反对重赋,反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徭役赋税之征用征收对于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收入,徭役赋税之轻重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若徭役赋税过于繁重无度,就会造成“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26]的社会恶果;若赋税太低,虽能减轻百姓负担,但却难以支付国家机构庞大的经费开支。因此,孟子并不反对民众对国家应承担的正常的赋税义务,并不认为赋税越低越好,他主张征收赋税应保持适中适度的原则,要有节制,要合理、适度,以国家机构能够正常运转为最终依据和标准。因此,当白圭提出“吾欲二十而取一”时,孟子认为这种税率太低,不可取,并斥之为“貉(貊)道”。孟子认为,二十取一,放之貉之国则可,放之中原华夏之地则不可。若一概以二十取一征之,则是“貉(貊)道”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27]可见,孟子是主张把税率限制在民众能够接受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使百姓能够满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以达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28]的目的。孟子还指出,征收赋税的方式有三种:即征收布帛、征收谷米及征用劳役。贤德之君一般只用其中的一种,若同时用两种,百姓便有冻馁之虞;若同时采用三种,即使父子之亲也难以相顾惜[29]。

从孟子仁政思想中所设定的经济利益原则可以看出,孟子不但为统治者在大政方针上设计了一套治国方略,而且在具体措施上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治国步骤,不论其所设定的政策原则可行与否,至少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孟子的仁政思想在维护现存政权统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民众的利益,真正体现了“民为贵”的思想,即使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其恒久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作文二:《关于仁爱的故事》13800字

当他正年幼时,她却老了,她知道自己深爱他;当他步入老年时,她却正走向年轻,她已不知道自己深爱过他。 在时间与空间的怪圈中,他和她用自己的方式相爱着。 一个离奇的人生,一段感人的爱情,你不得不看。

时尼的肖像------梶尾真治

昭和二十二年,我出生了。当然,我并不记得那个时候的事。那是1947年。

我最早的记忆应该是在三岁的时候——这是后来才知道的。1950年......

那时与她初次见面,我是不可能知道她的名字的。我最遥远的记忆,就是与她的这次邂逅。

那是一个黄昏,我孤零零的走着。也许是和朋友玩累了吧。说不定眼里还含着泪水。再细细的小道的尽头,她就等在那里。

初秋的落日,阳光并不强烈。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手中拿着的阳伞。

三岁的幼童看到五岁的小孩都会觉得是大人。上学的学生也好,自己的母亲也好,从年龄上看,都是“非常非常大的人”。所以,初次见面时,她花白的头发,以及眼角和脸颊上的皱纹,让我完全无法想象出她的年龄。

后来计算了一下才明白,那是她的肉体年龄应该是五十一岁。

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就只觉得她是个很好的人,不是什么坏家伙。我隐约记得,她的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容;她那矮小细瘦的身上,穿的是一件淡蓝色的衣服。

她在那里等着我。

总觉得她和我之前认识的人相比......有那么一点不同。事后想想才发现,是她身上那种非同一般的优雅与开朗,使她具有了某种独特的魅力。

也许是事后才这么觉得,也许是根据后来得知的事实重新组合、更改了自己的记忆。但是,在那最久远的记忆中,这一大致的印象应该是没有错的。

遇到这位半老的女士,我呆立在了那里。不是因为害怕,也不是因为好奇。与她视线相交的一刻,我本能的感知到了某种该称为命运的东西。

“保仁?”

那位女士这样向我招呼着。对于她为什么会知道初次见面的我的名字,我一点也没觉得奇怪。

我没有说话,只是用力点了一下头。

女士慢慢走近我,弯下腰。她的眼睛降到和我的眼睛差不多高的地方,我们互相凝视着对方。

我一定是一言不发的咬着嘴唇,瞪着这个半老的女人。也许是在拼命忍住就要流下的泪水。

但是,女人的脸上依然保持着温和的微笑,宛如借着老妇人的姿态降落人间的天使。

“保仁,”女人的眼睛闪着光,“真可爱啊。”

除了这句话,她对我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她却掏出纯白的手帕,擦了擦我的脸颊。不知道为什么,天堂般的香味包围了我。那应该是手帕上香水的味道。

“看看,到处都是擦伤。刚才打架了吧?”

女人的语调就象唱歌一样。也许她说得很对。我之所以会孤单一人走在小路上,应该是有什么“重 大”的理由。

“让我再看看你的脸。”

女人仔细端详着我的脸,我也凝视着她的眼睛。我绝对不会忘记那个时刻。从她那好像要把所有东西都吸进去一般的清澈眸子里,有什么东西快溢出来了。

她并没有流下眼泪,而是拼命忍住了。也许那就是女人的刚强。总之,她的样子似乎要把我的一切都烙在视网膜上一样。

事后我才知道,真的是那样的——她是真的深深的爱着我。

时间流逝,我和半老的女士都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这段时间到底有多长呢?也许很久,也许只是短短的一瞬。现在再想知道已经不可能了。

然后,这一时刻结束了。她从自己的手指上取下了一枚戒指,以温柔却不可抗拒的口吻对我说:“保仁没有戴戒指呢。那么......现在就该交给你了。”

她把戒指递到我面前,然后拉起我的手,把它戴在了我右手的无名指上。戒指泛着金**的光芒,在一瞬间就由原来的大小缩小到了我手指的尺寸。女人露出了微笑,可笑意中却带着寂寞。

她把肩上的阳伞拿在手上,慢慢的站了起来。

“再见,保仁。我要走了。”

受她的语气影响,我也对着这位半老的女士,用蚊鸣般细弱的声音说:“再见。”

她又说了一遍“再见”,接着又补上一句:“不过,保仁还会再见到我的。”

留下呆立着的我,打阳伞的女士消失在了街角。

那时,这个女人留给了我无数的谜题。为什么她知道我的名字?为什么她凝视我之后会变得那么悲伤?她戴在我手指上的戒指到底有怎样的含义?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来说,这些问题实在是太过复杂了。

我们家的家庭成员就只有我和母亲两人。

那天的事我没有告诉母亲。母亲发现我无名指上闪闪发光的戒指时,应该已经是第二天了。母亲并没有严厉的追问。不管是多么的金光灿灿,能戴在幼儿细小手指上的戒指,肯定是小孩子的玩具——母亲八成是这么想的,所以她既没有问我是谁给的,也没有想要把它取下来。那时的我是个任性的小孩,于是,戒指就这么一直戴在了我右手的无名指上。

戒指的样式一直都没有变化:金属环在一处变细,呈“∞”的形状。我十岁之后才知道,这形状代表“无限”的意思。而刚戴在手上的那阵子,我只是觉得这戒指的设计十分古怪。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外出工作。至于父亲,我小时候就被告知“已经死了”,似乎他和母亲并没有正式的——合法的婚姻关系。随着我慢慢的长大,我从母亲的抱怨中逐渐了解到,父亲的名字“仁”,而我是继承了父亲的“仁”字才被取名为“保仁”的。我完全没有被父亲养育的记忆。从记事开始,一直都是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生下我这个私生子的父亲,应该是和母亲在一起没多久就离开了她。我连他在哪里都无从知晓。

总之,母亲决心一个人将我抚养长大。就是因为这种执著,她才不顾周围人的反对生下了我。但是,我们的生活并不穷困,比起我所认识的孩子们,我们过得还算富足。

那之后,我完全忘记了那个撑着白色阳伞的神秘老妇人,只是把戒指一直戴在手上。奇怪的是,那戒指的尺寸也随着我的成长而不断变大。每次看到这枚戒指,我就会想起那个神秘的女人,以及她最后的那句话:“还会再见到我的......”

这话并不是谎言。

再次见到她,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我正在公园的一处树荫里,读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杂志副刊——《铁臂阿童木:坡乔姆坡乔姆岛历险记》。

突然觉得周围好像有人,抬头一看,她就坐在对面的长椅上。

就是那位女士。她撑着和那时一样的白色阳伞,向我微笑着。

我记得自己站起来行了礼,然后说道:“你好。”

“你好,保仁。”女人回答道。不会错,一定是她。但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现在的她和印象中的有些不同。

她站起身向我走来。我想到的是,也许到该还回戒指的时候了。

等她走进,我把带着戒指的手伸了出来。

“你是来要回这个的吗?”

女人用力摇了摇头。然后,她把自己的手伸到我的面前,她的手指上,戴着和我这枚完全相同的戒指。

“我也有一枚这样的护身戒指,所以保仁那个可以一直到戴着。到了该给我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

“我知道了。”我只能这么回答。

之后,她问了我一些生活上的事,比如在学校里是个怎样的孩子,家里面发生过什么,等等。她非常认真地听着我的回答,好像这一切都对她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保仁,”她说,“你开始写日记了吗?”

我摇摇头。这问题实在是太唐突了。那个时候的我,还不太懂日记的含义。

“就是把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下来。你最好还是开始写日记吧,而且千万别把它弄丢了,知道吗?”

“嗯。”

我想都没想就答道,好像要被她的眼睛吸进去一般。然后,我发现她和上次见面时有着微妙的不同。有什么改变了。

白发变少了。

从整体外貌上看,有几处细小的皱纹消失了。

比起第一次见面,她变年轻了。

我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困惑。而且,向她讲述自己的事是很愉快的。由于忙于生计,就连母亲也不会这样详细询问我在学校的事,而这位女士却比母亲还要热心的倾听着我的叙述。

这个女人......与母亲......与世界上的其他女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一边对她讲述,一边这样想着。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幸福......在比母亲还要大一辈的女性面前,就像是在朝祖母述说一般。

“我......我得走了。”

那时,先站起来的人是我。母亲规定我必须下午五点前回家。

“这样啊......那么......再见。”

女人说着笑了起来,圆圆的眼睛眯成一条线。

“再见。”

我把儿童帽戴好,行了一礼。刚想跑开,却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

“还没问......您的名字呢......”

女人把白色的手绢按在嘴边,无声的笑了。

“‘时尼’。时间的‘时’,比丘尼的‘尼’。”我反复念诵着,要把这名字牢牢记住。

“时尼、时尼、时尼......”

我一边头也不回地向前跑,以便不断重复着那个名字。那天,我第一次知道了她的名字。

从那天起,我开始写日记。母亲的工作时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短。她早晨目送我去上学,然后只出去工作一上午。我回来时,她一般都是在忙着做家务。

我也曾经问过,为什么母亲没怎么工作,我们却能过这样富足的生活。

母亲毫不掩饰的马上回答了我:是因为有援助。她告诉我,父亲的某个亲戚会匿名送钱来。因为不能确定是谁的援助,所以一开始也踌躇过到底该不该用这个钱,但现在为了保仁,还是决定接受这番好意。母亲是这样告诉我的。

我想到的当然是给我戒指的神秘妇人。也许是父亲的姐姐......那个有着“时尼”这样奇怪名字的女人......

但是,我还是对谁都没有说起时尼的事,甚至对母亲也没有说——因为我本能的觉得,应该把这当作一个重要的秘密。

我就是在那时,从小学的图书馆借来《长腿叔叔》这本书看的。少女从陌生的男人那里得到援助,便把那人称作“长腿叔叔”,并不断写信告诉他自己的近况。

虽然是面向少女的读物,但我却在无意识中感到了自己和主人公的共通之处。我的“长腿叔叔”也许就是那个撑着白色阳伞的妇人吧,我这样确信。虽然清楚她的长相和姿态,但我却不知道她究竟是什么人。

在那以后,时尼便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出现在我的面前。而且,她好像总是找准我单独一人的时候出现。有时是在图书馆的休息室,有时是在附近的神社里,也有过一个人去看电影、发现时尼就坐在旁边位子上的事。然后,我们就聊些平平淡淡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学会享受谈话的乐趣了。而时尼也在变化,但要说那是怎样的变化......

我进入中学时,时尼已经不是半老的女士了。她外表上变得更年轻,看起来和母亲差不多年纪。那双要把人吸进去一般清澈的眼眸愈发熠熠生辉,比以前更有魅力。那时的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向她询问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绝对不行的。我到了会把女性作为异性看待的年龄,所以敏感的觉察到,自己对“时尼”的感情中,有着一种与母子之情截然不同的温暖。

时尼非常有魅力,尽管那时她已经快四十岁了。

但是,我心底一直对时尼抱有疑问:为什么每次见她,她都会变得更年轻?为什么她要来见我呢?

“时尼”这个名字本身就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上中学的时候,得知阿拉伯民间神话中的女魔神被称为“时尼”。那么我所遇见的时尼是女魔神吗?我也曾经不经意间这么想过。我甚至还想象,她给我的戒指是护身戒指,擦一擦就会有女魔神出现。如果是那样的话,“时尼”就是戒指的精灵,但时尼本身并没有魔性。

高中**,我没有参加过课外俱乐部。我的兴趣主要是读书,也没有交什么女朋友。虽然也有几个女孩提出想和我交往,但我都没什么兴趣,因为总是会不知不觉地把她们和时尼相比较。从时尼的年龄渐渐低于母亲后,这种感觉就越来越明显了。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十七岁少年来说,三十多岁的时尼非常成熟,是有着大人魅力的理想女性。

那时,时尼的出现频率已经不是一年一次了,每次我非常想见她的时候,她就会出现。虽然隔两三周才见一次面,我还是能看出她的皮肤变得越来越白,越来越水嫩。之前感觉到的那种丰满,也与皮肤的变化一起慢慢消失了,多余的脂肪愈来愈少。

“你不适合一般的工作。”

我们一道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时尼开朗的向我建议道。我已经变得会把所有的心事都和时尼商量了。

“那我适合做什么呢?”

“做画家吧。”

我吓了一跳。对自己的将来,我考虑过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这些可能性都是朴素而现实的。

我的确喜欢画画,从小也得过很多奖,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把绘画作为终生事业的才能。我认为,能画让别人喜欢的画、成为职业画家的人是几百万个里才出一个的。我无法相信自己身上会有这种才能。

“我......能成为画家吗?当画家能成功吗?”

时尼用力点了点头。

“不要去想‘能不能当画家’这个问题,而要首先考虑自己到底有多么想成为画家。你能成为画家的。”

时尼用那双可以说服一切的眼睛望着我说,态度异常认真。

就在那一刻,我选择了毕业后的方向。反正也不必担心学费,我决心进入美术大学深造。

大学一年级时,我参加了某洋酒公司为促进文化事业而举办的比赛,以完全自我风格的笔法创作了一幅油画。

我得到了最高奖。那个奖好像在美术界有一定的历史,这将我的地位提高了一大截。

我觉得这大概是运气所致。但是,好运却接踵而来。纽约的画商来拜访我,要以高价购买我包括习作在内的所有作品。那位画商告诉我,希望我一有新作就跟他联系。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时尼,她笑着说:“这是当然的。我早就知道,你是有才能的,只是你自己没有察觉罢了。”

那时我才十九岁。对于刚刚成年的我来说,赚到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在这个年龄,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花。

但在数年母亲得病时,这些钱就像流水般的花掉了。结果,年仅四十五岁的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

母亲进医院时,已经是胃癌晚期了。

不管要花多少钱,能试的方法全都试了,但还是没能延长母亲的生命。

治疗中,我曾找时尼商量,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治好母亲。

但即使是时尼,那个时候也只是悲伤的摇了摇头,第一次抱住了我的身体。

那时,对我来说,时尼是非常有魅力的年长女性——不,对于我来说,异性就只有时尼。

母亲临死前,再一次对我说了父亲的事。她告诉我,父亲虽然是个不可思议的家伙,但绝没有抛弃妻子,也并不是坏人。但说完这些后,她又和平常一样开始了抱怨。

那次谈话结束之前,母亲不断重复说,我的名字“保仁”是取了父亲的“仁”字,还说父亲和我长得很象,只有一点不同,就是右侧鼻翼旁长着一颗黑痣。

我明白,这些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无法得到回应的唠叨而已。

母亲到最后都在祈祷我能成为成功的画家。

“如果你继承了你父亲——仁的血脉的话,一定是非常会画画的。如果那幅画是你父亲画的......”

对于父亲的才能,我当然无从知晓。

母亲死时非常平静。她不断的喘息着,渐渐没了呼吸。

我在那时变成了孤单一人。

大哭一场后,我走出病房,看到时尼站在走廊里。我抱住时尼的身体,本已哭干的眼泪又涌了出来。时尼耐心的安慰我,直到我平静下来。

读罗伯特.内森的《珍妮的肖像》这本书,应该就是那个时候。我没有告诉时尼这本书的事。尽管存在很多共同点,但我和时尼之间发生的事刚好和书中的情况相反。开始时,出现在主人公面前的珍妮只是个幼女,随着一次次的见面,她迅速长大。最后,当她的年龄和主人公接近时......

这本书的题材让我无法释怀,这是事实。

母亲四十九日法事告一段落之后,我队时尼提出了那个一直以来都被我视为禁忌的问题——

“你是谁?为什么每次见到你,你都会变得更年轻?”

我这样单刀直入得向时尼提出了疑问。

“因为我是‘逆时人’......”有那么一瞬,时尼的表情变得非常寂寞,但随即又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但是,我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既不是怪物,也不是魔女——除了一点之外。”

“逆时人” ?这个词语,我自然是无法理解的。

“为什么要来找我,从我小时候开始......”

“我......受过你很多照顾,而且......我爱保仁......对于深爱的人,就会想知道他所有的事......这个......是奇怪的想法吗?不管是怎样的情况,都想和深爱的人相见。”

这样的想法,我也有。尽管时尼比我年长,但在那之前,我确确实实已经爱上时尼了。

我二十岁生日时,和时尼一起吃了饭。那天,时尼带来了一个孩子。

时尼向我介绍了那个孩子。那是个看起来很聪明的孩子。不知为什么,我难以抑制胸中的忐忑。

“这孩子是?”

“是我儿子,已经八岁了。”

一瞬间,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时尼已经有孩子了......也就是说,她已经结婚了......

“这件事,你之前完全没提起过......”

我几乎是瞠目结舌,尽管表面上努力装得很平静。

孩子在吃饭时不停的偷看我的脸。看来我变成了被观察的一方。

“你丈夫是做什么的?”

我的口气自然而然的变得装模作样起来。

“他是画家。”

我只能把这当作是恶作剧。由于这个原因她才劝我做画家吗?因为丈夫是画家,就也向我推荐这个职业。

“你丈夫现在在哪里?”

“就在我的面前。”

我有种被偷袭了的感觉,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我?”

时尼象是断定般用力点了一下头。我开始怀疑这可能不是玩笑。

“这孩子......这孩子的父亲是谁?”

我惊慌的问道,将面前的白葡萄酒一饮而尽。

“仁的父亲,是你。”

她把这件她早就知道的事情传达出来,语气如同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仪式一般。

这是,我想起今天是我二十岁的生日,所以这只可能是个荒诞无比的玩笑。这孩子已经八岁,如果她说的是事实,那我当上这孩子的父亲时才十二岁呀。

然而,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的巧合。

我父亲的名字也是“仁”。

低着头一边看着我一边吃着饭的仁的鼻翼右侧、,也长着一个黑痣。

不会吧......这孩子......不可能是我的父亲。时尼也不可能是我的祖母。

聚餐的氛围变得有些尴尬。

时尼对我说,已经到了让孩子睡觉的时间了。我的脑子里涌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

“‘溯时人’是指从过去来到现在的人吗?”

我只问了时尼这个问题。

时尼用力摇了摇头。

“也许......下次见面时详细说......应该能说清楚这件事。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然后,是你看了看还是孩子的仁。仁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我对于仁这个孩子的记忆,就只有这些而已。

在那之前,我对于时尼住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一无所知。在那之后的几年中——是的,就是在人类登上月球、越南战争陷入泥潭期间——我再没有见到时尼。

我能做的只有继续画画而已。

二十七岁时,我有了自己的房子。

来我家的第一位客人,就是时尼。

晚上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她就站在那里。

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见了这么多次,聊了这么多次,现在站在我面前的时尼是最漂亮的。

虽然全身都被雨水淋湿了,但这却更增添了时尼的魅力。

她的眼中满是泪水,身边并没有仁那孩子的身影。

几年的空白期过后,她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年轻。不管怎么看,她都和我差不多大......不,也许比我还年轻。

“保仁。”

时尼叫着我的名字,扑到了我的怀里。我当然没有拒绝。这几年里,我做梦都想要再见到时尼。

“看你全身都湿透了,外面下雨了吗?”

时尼紧紧抱着我,沉默着点了点头。这时,外面响起了骤然而至的暴雨声。

现在开始下雨了。

“好久不见,你过得怎么样?”

就这么拥抱着,我把时尼引进了客厅。

“仁呢?”

“仁是谁?”

她这样反问我,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那口气不象在说谎,也不象在演戏。

“是你的孩子啊。你还说是我的孩子......”

时尼秀眉微蹙。

“那孩子啊,一定会健康的长大的。我和保仁的孩子......叫仁是吧?取保仁的‘仁’字......真是个好名字。”

“你说过,这次见面时会把一切都告诉我。‘溯时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和你之间的事是这么的......不可思议?”

我倒了杯热咖啡,递给时尼。时尼在我面前毫不羞怯的脱掉湿衣服,换上了我的浴袍。我感到了胸中加速的鼓动。

“现在到了该我说的时候吗?轮到我了?”

我点了点头,“我还以为你还记得呢......”

时尼好像是完全放弃了似的,深深地叹了口气。

“‘溯时人’是什么意思?”

时尼点点头,拿起桌上的记事本,用圆珠笔写下了几个字:“溯时人”。

之后,时尼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望着我的脸。

“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逆时人’了吗?”我还没有准确把握“逆时人”这一概念。

时尼用力摇了摇头。

“过去对我们来说是未来,对于保仁来说,是从很久以后开始,就有‘逆时人’了。”

“这是什么意思?”

时尼深吸了一口气,然而并没有把它变成叹息。

“对于象保仁这样的人来说......一般的人与事都是按时间轴从过去向未来进行的。你们出生在过去,随时间的流逝正比例的生长、变老。”

“但是,我们‘逆时人’是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上诞生,逆着时间向过去成长。‘溯时人’之间结婚,把子孙留到下一个过去。所以,我出生在2001年。现在是1974年,我的肉体年龄应该是二十七岁。”

我没有说话,拼命想弄懂她话中的含义。

“但是,我从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人存在啊。”

“我们这样的‘溯时人’是怎么出现的,我也不太清楚。但我们毕竟是少数人——为了避免遭到迫害、只好隐藏起来的少数人。听母亲说,从很久以后的未来开始就是这样的。从来没听说过像我这样与普通人相爱的事,所以,没有人知道‘溯时人’的存在,这也是正常的。”

“那么,一次次与我相见的时尼......”

“那是......慢慢变老的......将来的我。”

“你带来的那个少年是?”

很长时间,我们俩都没有讲话。终于,时尼开口了:“我肚子里有孩子,是你的......保仁的孩子。你见到的应该是这孩子长大后的样子。”

“......”

“我们‘溯时人’如果想和普通人一样顺着时间轴生活的话,是需要很强的精力和体力的。所以......今后,为了平安生下你的孩子,我必须按自然的时间方向生活。”

也就是说,从未来流向过去的负时间轴,对时尼来说才是自然的时间轴。

我终于理解了之前感到的种种不可思议:为什么幼时的我见到的时尼是个半老的妇人,为什么每次见面时尼都会变得年轻,以及为什么时尼会充满自信的说我们两人是相爱的。这都是因为,我是从时尼的未来向着时尼的过去生活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时尼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孩子,那个叫仁的孩子,也许也拥有‘溯时人’的资质,向着过去成长,邂逅了我的母亲。

但这是无法确定的,因为没有任何证据。

“今后怎么办呢,时尼?”

“暂时没法与你见面了。我要在相反的时间轴中养育这个孩子。”

为什么在外面下起暴雨之前时尼的身体就被淋湿,我终于明白原因了。那是因为时尼是从自己的时间轴中来到我这里的。我也明白了过去几年没有见到时尼的原因,那是时尼生养孩子所需的时间。

除此之外,我也明白了另一个重大的误解。时尼扑进我的怀里,并不是因为再会的感动,而是因为别离的悲伤。

我一直爱着时尼未来的姿态,时尼也一直与未来的我想爱着。虽然我们没有共同的回忆,但有一点是我们都确信的,那就是我和她相爱的事实。

“你刚才说从没发生过‘溯时人’和普通人相爱的事,那我们的情况又如何解释呢?”

“我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从我记事时起,保仁就在我身边了。我的人生中,无论何时都有保仁相伴。”

也许是那样的。我也无法想象,今后的人生中如果没有时尼会怎么样。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那是半老的时尼让我做的。我从里面的房间拿出几册日记,交给了时尼。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这是以前的...... 不,对你来说,使将来的你让我记的。你拿走吧。”

时尼点点头,终于露出了一个真正的笑容。

那天,在我目光移开的间隙,时尼从我面前消失了。

第二天,我开始了与时尼一起的生活。睡醒一看,时尼就躺在我的旁边。我并没有觉得奇怪。也许与‘溯时人’在一起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时尼对我倾诉了爱意,希望能够照顾我。

对‘溯时人’来说,要按我这样的普通人的时间轴生活,是需要很多体力的。但是,表面上看,是你似乎并没有觉得与我生活有什么不便。即使我因为工作整天把自己关在画室里,时尼也总是尽量陪在我身边,外出时也是一样。对我们之间有限的时间,她无比珍惜,唯恐自己下一秒就会消失。

我也有预感,这样的生活不会持续太久。就象我与时尼重逢的日子对时尼来说是与我别离的日子一样,我面前的时尼变得越来越年轻,总有一天,与时尼分别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时间轴差异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是远远超越了我们的爱情的。

一次,我突然想起来什么,问时尼:“你和我一起生活多久了?”

“从我到这个家里开始?”

时尼说大概是六年。我的表情中或许有少许的阴霾。我只能再和时尼一起生活六年。

时尼也对我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样一来,双方就都可以计算出剩下的时间了。

从过去开始的时间,从未来开始的时间,二者交错时产生的刹那的爱,那就是我们之间的爱情。

相遇、相爱的方式都非常奇妙,但这爱却是真实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渴望知道对方的一切。

“我老了以后会变成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呢?”时尼天真地问。

“是个可爱的老太太。”我这样回答,“母亲一个人把我养大,但总有人匿名寄钱给我们。我觉得也许那个人就是你。”

时尼微笑道:“应该没错。我猜,我小时候为我提供帮助的也应该是保仁......我......如果保仁有什么困难,一定会伸出援手的,虽然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量。”

援助者应该就是时尼。因为即使今后我慢慢老去,与时尼分离,我也还是会不断的帮助她的。

但是,对那时的我来说,怎样有效的度过与时尼在一起的有限时间,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这有限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不停的流逝着,我向着未来,时尼向着过去。我们做了很多次短途旅行,拼命制造两人共同的回忆。

时尼一天天的变年轻,而我则迎来了成熟期。

积蓄也慢慢多了起来。作为画家的名声也已经确立了下来。

那时,我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真正想画的东西。不,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我,为了时尼。

我开始画时尼的肖像,因为我想把时尼人生中最闪亮的瞬间凝固在画纸上。

时尼是理想的模特。我本来比较倾向于画抽象画,但这个时候,我却拼命想抓住时尼的美,把它如实地反映在画布上:时尼穿着白衬衫,微笑着;那细白的手指上,和我一样戴着金色戒指;戒指上有着无限符号的花纹,就象是连接我和时尼的红线的线头。

这是我第一次画肖像,也将是最后一次。时尼看到那幅画时,比我想象的还要高兴。

“求求你,送给我吧。”

我本来是为了想自己保存而画的,但是,看到那么高兴的时尼,拒绝的话自然是说不出口——尽管我原想在和时尼分别后,把这幅画时刻带在身旁。

我努力说服自己,即使是普通人之间的爱,结果也都是一样的。相遇,相爱,然后,总有一天会分离。这分离究竟是生离还是死别,是无法预测的。但是,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与时尼相爱的生活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接下来,1981年,那个日子来临了。那时我三十四岁,时尼二十岁。这之前,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问时尼。因为害怕所以问不出口,而且觉得即使问了也是枉然。

那就是,那个叫仁的少年,是否既是我的孩子,又是我的父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时尼就既是我的恋人,也是我的祖母。

即使向二十岁的时尼提出这个疑问,她也是无法回答的。

时尼满怀希望的叩响了我家的门。她憧憬着今后与我在一起的生活,脸上闪耀着光辉。对于她来说,那天是与我在一起的新生活的开始。

而对我来说,却是离别的日子。

我拼命掩饰着悲伤。时尼是满怀着希望的,我不能给她泼冷水。过去,时尼也应该有过相同的经历,所以我也必须坚强、平和地去面对。

我向时尼保证,今后的生活将会非常精彩,然后温柔的拥抱了她。与她充满希望的光辉相对,我心底是深深的忧郁。

但是我什么都做不了,在时间之河中,我无力抵抗。

我把时尼送给我的日记紧紧抱在怀里,拼命强忍着泪水。

第二天,我开始了没有时尼的生活。早晨,之前屋子里的时尼生活的痕迹霎时踪影全无。

时尼的日用品都不见了。洗漱台上时尼的牙刷,化妆桌前的化妆品,也都消失了。

除了前一天她送给我的日记,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我走到阳台上,翻着厚厚的日记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小时候发生在时尼身边的事情。

茫然若失中,我读着时尼的日记。我看到了用片假名拼写的“baoren叔叔”这个名字。越往后翻,字迹变得越来越整齐。不可思议的“baoren叔叔”不知何时变成了“bao仁叔叔”,接下来又被写成是“保仁哥哥”。

并不是今后再也见不到时尼了。这本日记就是与时尼再会的时间表。

里面记载着何时、何地将与时尼重逢......

不知不觉,茫然若失的感觉消失了,我拼命的读着日记。

‘溯时人’虽不为人所知,但却在很久以后的未来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其起源似乎连‘溯时人’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是一部分人类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上造成了时间轴的反转。但是为什么要引发反转?这理由无人知晓。同样的,也不知道‘溯时人’的后裔究竟会在过去的哪个时点消亡。从日记中可以知道的只有一点:他们以二十四小时就会向过去回溯一天。所以,他们并不是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连走路、说话的方式都是逆反的。除了这一点,包括他们周围的所有事物在内,时间轴都是向过去进行的。

我已经知道了时尼的住处、也知道了我们将会相遇的地方。

我站了起来。

这回,轮到我做长腿叔叔了。

那之后,我开始陪伴时尼度过她作为女性的“颠倒”人生。她非常多愁善感、天真无邪,但是......很聪明。这些品质从她的过去就已经开始萌芽了,每次见面之后我都更加确定这一点。

对于时尼来说,我成了很有包容力的保护者。她把自己因与一般人不同的特殊体制而产生的烦恼,全部都拿来和我商量。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完美的守护者,但我努力尝试着扮演好这个角色。

过去曾经是我恋人的少女,毫不防备的一心依赖着我。而且,有时......只是那么一瞬间,她甚至想要表白对我的爱慕。但对于我来说,恋爱的季节已经结束了。对这个叫时尼的少女,我几乎什么都不能为她做。

我能做的,就只有守护在变得越来越年轻的时尼身旁,给她一些建议,减轻她经济上的负担。

时光流转。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文明已经延伸到了大地的尽头。时尼度过了少女**,开始变成了幼女。

1996年。终于到了时尼日记的第一页。

这一页上,记载着与我的第二次邂逅。那时,时尼五岁。

这个年龄,她连‘溯时人’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来到了日记中记载的时尼家附近,在公寓的屋檐下等待着。

开始下雨了。马上就要到那个时刻了。

一个小小的女孩子向我奔跑过来。

那是五岁的时尼。她是为了躲避这场突然而至的雨才跑过来的。

“时尼......”

我叫着她的名字。有那么一瞬,时尼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我。然后,她向我露出了那个笑容?——那个她一生中无数次向我展露的笑容。她抬起右手,给我看她的戒指。我也微笑着给时尼看我的戒指——金色的、有着无限符号的戒指。

“叔叔是......叔叔是谁?”

时尼微微歪着头问我。

“我叫保仁。大概......会是你一生的朋友。”

时尼好像完全认同了我所说的话,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

“我很喜欢这枚戒指。”她再一次抬起手给我看了戒指。

我点了点头。然后我问了她一些事,关于她的生活,关于她的家庭。

这时的时尼好像没有任何不安。

“差不多......从今天就开始记日记吧。我也是象你这么大时开始记日记的。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下来......”

“为什么?”时尼问。

我一时说不出话,只是加了一句:“就算是为了叔叔吧。”

“好吧,约好了。我会从今天开始写日记的。”

“谢谢。”

时尼转了转那双纯净的眼珠,说:“因为保仁叔叔是好人。从第一次见面起,叔叔就是时尼喜欢的人。”

我微笑了,却忍不住要流出泪来。对这样的窘态,我有点不好意思。

然后,我向时尼告了别。

还有最后一次......我确定还会再见到她一次。但是,那会是何时,我却并不确定。我时不时会为自己是不是已经错过了这最后的、唯一的时刻而烦恼。

这一次,将会是我与时尼最后的邂逅。

不确定何时会与时尼再会的我,就这么一个人生活着。画好合同约定的画,闲暇时就反复阅读时尼的日记。然后,某一天,我登上了二楼。

那里有一个我当成仓库使用的房间。也许只是心血来潮,读时尼的日记时,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叫“仁”的少年。想到他与我父母的关系,我上到了二楼。

二楼放着几十年来碰都没碰过的行李。

那是我母亲的遗物。

我解开绳子,一件件的小心取出来。那都是母亲生前喜欢用的东西。从搬家公司将这些东西打包搬来后,我还是第一次碰触它们。

只有那个又薄又大的长方形箱子包得比其他行李都要结实。包装上有母亲的字,写着:

仁让我保存的东西。昭和二十一年十一月

我感到自己的心跳有些急促,连忙打开了包装纸。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古旧的肖像画,但那幅画却让我惊呆了。

那是时尼——我所画的年轻的时尼的肖像。

母,时尼,因结核病于昭和二十一年逝世。为母留念。仁

画布的反面用墨汁这样写着。

母亲坚信这幅画是父亲画的,所以当初我说要当画家时,她才会说:“如果你继承了你父亲——仁的血脉的话,一定是非常会画画的。”

受父亲之托,母亲一直珍藏着这幅画。这幅我送给时尼的肖像画,穿越了过去,由母亲守护着来到了将来。

肖像画中的时尼是微笑着的。

第二天,我见到了三岁的时尼。

时尼独自一人在小巷里踢着石子。

“时尼......”

我向她打招呼。时尼也不认生,对我默默微笑着。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与时尼相见了。时尼的日记里是这么写的:在开始记日记之前,她与我见过两次面——虽然‘溯时人’时尼到1946年为止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我注视着时尼的脸,以便能牢牢的烙印在记忆里。此时,天真无邪的时尼......

接着,我看了看时尼的手指。白白的小手上还没有戴戒指。

现在......是该交给她的时候了。

我从自己的手指上取下戒指,放在了时尼的手中。我该做的事已经......

“今后......你还会见到叔叔很多次。祝你有个美好的人生。”

我所能做的,只有这么对她说而已。

泪水模糊了双眼,我看不清微笑着的时尼。

就这样,时间之环完全闭合了......

作文三:《关于仁慈的故事1》2000字

关于仁慈的故事

【丙吉车夫醉酒】

汉宣帝时,丙吉担任丞相。

他的车夫人品很好,但平时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不过从未耽误驾车,丙吉也不去管他。

有一次,丙吉外出,命这位车夫驾车。不料,这次他喝得实在太多了,车子刚走出不远,他就呕吐起来,把车上的坐席也弄脏了。车夫见自己闯了祸,吓得面如土色。但丙吉却没有责怪他,说:“你今天喝得太多了,把车赶回去吧。”

相府主管知道这件事后,训斥了车夫一顿,想把他辞掉。丙吉却说:“他如果因喝醉酒被辞,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哪里还会收容他呢?依我看,他无非是弄脏了坐席,算不上什么大罪,还是宽恕他,相信他会改正的。”

车夫很感激丙吉,痛下决心,将酒戒掉了。

有一天,车夫出门,恰好看见驿站的骑兵拿着边疆紧急公文疾驶而过,猜想边疆一定出现了紧急情况,于是就跟着来到驿站打听消息,得知匈奴军队已逼近云中郡。他立刻返回相府报告丙吉。

丙吉知道汉宣帝马上会召自己进宫商议,便查阅了云中郡的官员任职和防务情况,制定了对策。

果然,不多一会儿,汉宣帝召见朝中大臣进宫商议救援之事,丙吉因为事先已有准备,胸有成竹,提出合理可行的救助办法;而其他大臣则仓促进宫,一点也拿不出主意。

退朝后,其他大臣对丙吉都十分钦佩,丙吉却感慨地说:“不瞒诸位,今天是我的车夫事先打听到消息并告诉了我,所以我有所准备。当初他醉酒弄脏了我的坐席,我宽容了他,他才会有今天的举动。所以,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当尽量容忍别人的过失,让他有改正的机会。”(《汉书·丙吉传》)

【赵煚感化窃贼】

隋文帝的时候,大将军赵煚jiong3出任冀州刺史。

一次,有人偷了他家田里的蒿子,被当场抓获,送到赵煚那里。

赵煚说:“这是我宣扬教化不够的缘故,他有什么罪过呢?”好言安慰之后就打发他回家了,还命人装了一车蒿子送给窃贼。

窃贼感到十分惭愧,再也不行窃了。(《隋书·赵煚传》)

【陆象先怒斥庸人自扰】

唐朝有个人叫陆象先,担任过蒲州刺史和河东按察使。他发现手下官员的过错,只是当面批评一下,诚心希望他们自己改正。有一次,一个官员犯了错误,他的随从在旁边怂恿说:“像这样的人,应该打四十大板!”

陆象先皱着眉头严厉地说:“人心是相通的,我诚恳地告诫他,他应该知错就改。如果要打人的话,应该先打你们这样的人。天下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是你们这样见识短浅、庸庸碌碌的人自己在制造麻烦。”(《新唐书·陆象先传》)

【罗可宽宏大量】

罗可,宋朝学者,性情宽宏大度,官职被罢免后绝意仕途。乡人都以师礼对待他。     一次,有人到他家菜园中偷菜,被他发觉。他蹑手蹑脚地潜伏在草丛间,直到偷菜的人走后他才出来。

又有一次,有人偷杀了他家的鸡。他提了一壶酒,到偷鸡的人家中。偷鸡的人深感惭愧。罗可拉着他的手说:“有幸与你同乡,却不能烹鸡备酒招待你,我实在感到惭愧。”于是,与偷鸡人同饮,尽醉而归。而且从不将此事告诉他人。

从此,再也没人来偷他家的东西了。(《菜根谭典故》)

【潘夔不计前嫌】

明朝人潘夔kui2,乌程人,精通医术,发心救人。

有一年瘟疫流行,左邻右舍得病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潘夔治好的。

邻居赵某曾向官府告潘夔的状,这时也病得很厉害。他对儿子说:“能救活我的人就是潘夔了。我虽然得罪了他,但他心地仁慈,一定不会见死不救的。”儿子就请来潘夔,救了他一命。

后来,潘夔的三个儿子都在朝为官。潘夔也得到了封号。(《懿行录》)

【让他三尺又何妨】

张英,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他的家人在故乡桐城修建宅第,与邻居方家因地界发生争执,告到官府。

张英获悉此事后,立即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中。诗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诗后,立即主动让出三尺。方家一见,顿觉惭愧,马上也让地三尺。这样,两家之间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走道。(《桐城县志》)

【我不教他,谁来教他?】

盘圭gui1禅师是一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时,分散在各地的学生都会赶去参加。

有一次,在这样的静修会中,一名学生行窃,当场被捉。众人向盘圭报告此事,并要求把行窃的人逐出。但是盘圭并未理会。

不久,那个学生恶习难改,再次偷窃,又被抓住。众人再度请求盘圭惩治他。但盘圭依旧不予发落,把事按下。这使得其他学生颇为不服,他们联合上了一纸陈情书,表示:这回若不将窃贼开除,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圭读了陈情书,把学生们全部招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高兴,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这位兄弟连是非都还分不清楚,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部离开。”

热泪从那位偷窃者眼中涌出,洗涤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烟消云散。(《一味禅》)     楚国南方丽水流域富含砂金,人们纷纷前去偷采。

朝廷明令禁止采金。捉住采金的人就在集市上施以肢解的重刑。受刑的人很多,以至于尸体把丽水都堵塞了。

但人们偷采金矿的行为还是不能停止。(《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严酷的法律不一定能改变一个人,而爱却能让他彻底改变。

作文四:《关于仁的名言》1400字

关于仁的名言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公灵公》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战国策·燕策三》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庄子·天地》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刘 安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韩 婴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颜子推

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精于义者,眼界大心地平;徇于利者,眼界小心地险。 ——胡达源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刘 昼

博爱之谓仁。 ——韩 愈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吕氏春秋》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 子》

一个人受到良心的谴责,即使有公众的支持,心灵也不可能得到安宁。

高尚者无论走到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智人不诈,仁人不党。 ——《国语·晋语六》

仁者荣,不仁者辱。 ——《孟 子》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

去不仁则仁存。 ——程颢、程颐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 贾

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叔本华 良知:一种细微的,平静的声音,它让少数派坦白。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章太炎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 ——张映斗

仁者无敌于天下。 ——《孟子》

求仁而得仁,宁怨填沟壑。 ——文于祥

君子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于我;能义于人,不能使人义于我。 ——《鲁连子》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 安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

矣。——晁补之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轲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 ——《礼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章太炎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仁以为己任。 ——《论语》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谭嗣同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后汉书》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 ——姚莹

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 ——三木清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 ——梁章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礼记·大学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行大义然后可

作文五:《关于仁慈的故事2》5700字

关于仁慈的故事

【丙吉车夫醉酒】

汉宣帝时,丙吉担任丞相。

他的车夫人品很好,但平时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不过从未耽误驾车,丙吉也不去管他。

有一次,丙吉外出,命这位车夫驾车。不料,这次他喝得实在太多了,车子刚走出不远,他就呕吐起来,把车上的坐席也弄脏了。车夫见自己闯了祸,吓得面如土色。但丙吉却没有责怪他,说:“你今天喝得太多了,把车赶回去吧。”

相府主管知道这件事后,训斥了车夫一顿,想把他辞掉。丙吉却说:“他如果因喝醉酒被辞,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哪里还会收容他呢?依我看,他无非是弄脏了坐席,算不上什么大罪,还是宽恕他,相信他会改正的。”

车夫很感激丙吉,痛下决心,将酒戒掉了。

有一天,车夫出门,恰好看见驿站的骑兵拿着边疆紧急公文疾驶而过,猜想边疆一定出现了紧急情况,于是就跟着来到驿站打听消息,得知匈奴军队已逼近云中郡。他立刻返回相府报告丙吉。

丙吉知道汉宣帝马上会召自己进宫商议,便查阅了云中郡的官员任职和防务情况,制定了对策。

果然,不多一会儿,汉宣帝召见朝中大臣进宫商议救援之事,丙吉因为事先已有准备,胸有成竹,提出合理可行的救助办法;而其他大臣则仓促进宫,一点也拿不出主意。

退朝后,其他大臣对丙吉都十分钦佩,丙吉却感慨地说:“不瞒诸位,今天是我的车夫事先打听到消息并告诉了我,所以我有所准备。当初他醉酒弄脏了我的坐席,我宽容了他,他才会有今天的举动。所以,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当尽量容忍别人的过失,让他有改正的机会。”(《汉书·丙吉传》)

【赵煚感化窃贼】

隋文帝的时候,大将军赵煚jiong3出任冀州刺史。

一次,有人偷了他家田里的蒿子,被当场抓获,送到赵煚那里。

赵煚说:“这是我宣扬教化不够的缘故,他有什么罪过呢?”好言安慰之后就打发他回家了,还命人装了一车蒿子送给窃贼。

窃贼感到十分惭愧,再也不行窃了。(《隋书·赵煚传》)

【陆象先怒斥庸人自扰】

唐朝有个人叫陆象先,担任过蒲州刺史和河东按察使。他发现手下官员的过错,只是当面批评一下,诚心希望他们自己改正。有一次,一个官员犯了错误,他的随从在旁边怂恿说:“像这样的人,应该打四十大板!”

陆象先皱着眉头严厉地说:“人心是相通的,我诚恳地告诫他,他应该知错就改。如果要打人的话,应该先打你们这样的人。天下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是你们这样见识短浅、庸庸碌碌的人自己在制造麻烦。”(《新唐书·陆象先传》)

【罗可宽宏大量】

罗可,宋朝学者,性情宽宏大度,官职被罢免后绝意仕途。乡人都以师礼对待他。     一次,有人到他家菜园中偷菜,被他发觉。他蹑手蹑脚地潜伏在草丛间,直到偷菜的人走后他才出来。

又有一次,有人偷杀了他家的鸡。他提了一壶酒,到偷鸡的人家中。偷鸡的人深感惭愧。罗可拉着他的手说:“有幸与你同乡,却不能烹鸡备酒招待你,我实在感到惭愧。”于是,与偷鸡人同饮,尽醉而归。而且从不将此事告诉他人。

从此,再也没人来偷他家的东西了。(《菜根谭典故》)

【潘夔不计前嫌】

明朝人潘夔kui2,乌程人,精通医术,发心救人。

有一年瘟疫流行,左邻右舍得病的人十有八九都是潘夔治好的。

邻居赵某曾向官府告潘夔的状,这时也病得很厉害。他对儿子说:“能救活我的人就是潘夔了。我虽然得罪了他,但他心地仁慈,一定不会见死不救的。”儿子就请来潘夔,救了他一命。

后来,潘夔的三个儿子都在朝为官。潘夔也得到了封号。(《懿行录》)

【让他三尺又何妨】

张英,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他的家人在故乡桐城修建宅第,与邻居方家因地界发生争执,告到官府。

张英获悉此事后,立即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中。诗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诗后,立即主动让出三尺。方家一见,顿觉惭愧,马上也让地三尺。这样,两家之间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走道。(《桐城县志》)

【我不教他,谁来教他?】

盘圭gui1禅师是一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时,分散在各地的学生都会赶去参加。

有一次,在这样的静修会中,一名学生行窃,当场被捉。众人向盘圭报告此事,并要求把行窃的人逐出。但是盘圭并未理会。

不久,那个学生恶习难改,再次偷窃,又被抓住。众人再度请求盘圭惩治他。但盘圭依旧不予发落,把事按下。这使得其他学生颇为不服,他们联合上了一纸陈情书,表示:这回若不将窃贼开除,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圭读了陈情书,把学生们全部招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高兴,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这位兄弟连是非都还分不清楚,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部离开。”

热泪从那位偷窃者眼中涌出,洗涤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烟消云散。(《一味禅》)     楚国南方丽水流域富含砂金,人们纷纷前去偷采。

朝廷明令禁止采金。捉住采金的人就在集市上施以肢解的重刑。受刑的人很多,以至于尸体把丽水都堵塞了。

但人们偷采金矿的行为还是不能停止。(《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严酷的法律不一定能改变一个人,而爱却能让他彻底改变。

血性公狼,仁慈父爱

狼的故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

那是看了国家地理频道讲述的狼故事后,留下的“后患”。

在非洲某国家森林公园,一对恩爱胡狼,生了一窝狼崽仔,可能四五只吧,天天嬉戏打闹,野趣十足。为了这窝可爱的小崽仔,狼夫妻俩天天外出狩猎,可惜常常空手而归。    或许是不忍心看着狼仔每天期待的目光,有一天,夫妻俩钻出保护区的铁丝网,闯进人类放牧区狩猎,没想到牧羊人的枪声响了,公狼逃回到孩子们的身边。那一晚,它一直在低沉地嚎叫,焦灼地徘徊,一直在等着母狼回来给孩子们喂奶,可惜,母狼再没回来。看着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它根本无能为力喂它们吃东西,因为孩子还小,除了奶,根本无法吃别的。就这样,几只小狼崽仔因为母亲的“离去”,终于也逃脱不了夭折的悲惨命运。

带着悲痛与无奈,公狼离开了它的孩子,离开了它的生活区,漫无目的地在原野上流浪。那一晚,它独自坐在岩石上,举目张望,没人知道它在想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浪,它终于找到了一个狼家族,它本以为从此可以跟自己的同类在一起生活,再在一起狩猎获,但是,狼首领根本不欢迎它这个家庭外的成员,一看它接近,就马上把它赶走。

它似乎从不在乎狼首领的驱逐,依然默默地跟着这个狼家族,在它们的外围生活,在它们的外围狩猎,一周、两周,居然契而不舍地跟了一二个月。

一段时间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有好几次,拍摄者居然拍摄到狼首领的妻子(据悉,野狼实行一夫一妻制)同这个外来者偷偷跑到别处嬉戏,那亲热的劲儿,同情人相会相差无几。拍摄者解释说,可能是母狼正在发情期,但是否同这个外来者偷情,不得而知。    没多久,母狼生了一窝崽。至于这窝崽是谁的种,首领的?外来者的?谁都说不清。但自从母狼生了崽后,这个外来者更是勤快了,几乎天天跑来同这几只小狼崽亲热,就好像真的是它的后代似的,而这些狼崽也很欢迎它,一见它来,就围着它转。

对于它的这一举动,拍摄者也深感惊讶,没想到野狼也有这么一种父爱。

然而,它的举动却触怒了狼首领,首领一见它来,就毫不留情地把它驱赶出去。但奇怪的是,它从来不反抗,每次都俯首屈从。这在动物界实属少见。

这个外来者依然天天跟在狼家族的外围,一有机会就跑来同狼崽仔嬉戏。

就这样,又过了数个星期。最后,狼首领居然接纳了这个外来者。

这个外来者,终于又有了一个家。从失去妻子到融入狼家族,它已在孤独中渡过了好几个月。

自从成了这个家族的一员后,它便带领家族成员重返它曾经生活过的地盘,因为那里有无数可以捕猎的羚羊、野兔等动物,还有丰富的水源。

自从重返家园,它变得更勤快了,每次捕猎,它总是冲在最前面,即使是面对凶猛的花豹,也从不畏惧。有一次,它们捕获一只羚羊,却被花豹不劳而获夺走,于是,它们对花豹

进行围攻。花豹哪受得了,一怒之下便反过来将它们紧追不放。那一次,它前腿被花豹咬伤了,而狼首领却没回来。

看着它带伤而归,其它成员都过来帮它舔伤口。从此,它成了这个家族的首领。

没想到在后来一次围捕水牛的战役中,它却再也没回到这个家族中,拍摄者从那以后再也没见到它。它的命运到底是就此终结,还是继续精彩,再没人知晓。

这就是一匹野胡狼的故事,从爱妻离去,导致一窝狼崽夭折,再到它以真情打动另一家族首领,继而融入这个家族,并最终成为这个家族首领,它几乎经历了所有动物界在血腥残杀、弱肉强食环境中所要经历的一切风险,并以它的父爱与真情,诉说了动物界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感悟

看完这部动物写真片,心情一直闷闷不乐。在人类的眼里,狼是一种可怕的动物,许多中国谚语和民间故事甚至把狼当作魔鬼和人类的敌人看待。所以,杀死一匹狼,没什么可惜的。更何况,如果不杀死那只闯进牧区的母狼,说不定受害的就是羊群。野狼的历史,其实就是与人类做生存斗争的历史。由于狼伤害人畜的特点,它最终逃不过在艰苦条件下生存的命运。

如果不看这部片,我们可能并不知道,也正是因为死了一匹母狼,才让几只小狼崽过早地夭折,一个狼家,就这样被牧羊者的一枪给打破了。而这一枪,也深深触痛了我。或许是动物世界看多了,对弱者总怀一种同情之心。

其实,自然界就是那么残酷无情,即使母狼不被人类枪杀,说不定它也会被别的食肉动物吃掉。也许正是有了此消彼长,自然界才得以良性循环发展。

在挪威,狼也被作为人类的敌人看待。例如,刻在奥斯陆市政厅回廊的一个挪威神话故事告诉我们,沉默神威达尔(Vidar)为了复仇,征服了叫做芬黎司的狼。威达尔脚穿一双皮匠做的露出脚丫子和脚后跟的滑稽鞋,踩着狼的下巴,用手抓住狼的上颚,使狼无法咬他,然后一剑刺穿了狼的心脏。

更为复杂的是,在当今的挪威社会,对狼的保护不仅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也牵涉到一个文化多样性的问题,进而上升为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主要以绵羊和驯鹿为生的野狼,成了对挪威的宁静农牧文化传统和北部少数民族萨米人生活方式有害的和有危险的动物。对于挪威农民而言,野狼是不可接受的“敌人”;而对挪威政府而言,它是一种沉重的环境负担和头痛的政治问题,政府必须每年向农民支付相等数额的损失赔偿并消除公众对野狼的恐惧心理。因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这一濒危物种难逃经常受到猎杀的厄运。而挪威政府对野狼的猎杀行动导致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团体和个人的一系列抗议和批评,每当选举年,政党对野狼的态度还会影响到选票。

仁慈之举本是出自无私的善心

从前,苏州有一个有钱人,因为他十分富有,所以每天都会吃尽珍馐百味,大鱼大肉。但是他的伙头非常心地善良,不忍将那鱼、虾,活生生杀死。所以每当他买食物回府,行经桥上的时候都会不其然地把活的鱼、虾放进河。

那富有人感觉到,自己给予伙头十分多钱买食物,为何每次都也吃一些不新鲜的东西,故此他便开始怀疑,是不是那伙头『打斧头』呢?

有一次个他病了,要买金钱龟.那伙头便依照他的意思去买了几只金钱龟。回家途中,感得其中一只小龟十分可怜,故此走到桥头时就放了一些金钱龟於河裏去了。

当那伙头回到家后,那富有人发现金钱龟的数目不对,非常愤怒,就找人打那伙头至重

伤,认为他偷了钱,问他是否认错,但那伙头怎样也不肯认错,并说自己没有偷。正因如此,那富有人更加愤怒,命人继续打他.结果将那伙头打得半死,最后找人把他丢进河裏。

然而那伙头被丢进河裏,竟然没有向下沉,那两个丢他进河裏的人感到十分奇怪,突然间还看到水中有很多鱼呀、虾和龟,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木筏似的东西,把那伙头载著,送到河的另外一边.於是那两个下人就走回去报告富有人。

富有人觉得十分奇怪,於是走到河边看个究竟.果然看那伙头被鱼、龟送到对岸,就在这个时候,河边有一个船侠走过来告诉他们,这个伙头每天也都放生一些鱼和虾,那富有人听到后,感到十分惭愧,自己每天也吃很多珍馐百味,也不知已杀了多少生命呢!

这个时候,那伙头终於醒了,他发现自己原来还没有死去,觉得十分奇怪,这时其中一只小龟对他说:『其实是你救了我们,因为每次你都放生了一部份鱼、虾和龟,所以今次看到你掉进河裏,我们便以身体作船送你到岸边,而他吃了我们的同类,还要杀掉我们的恩公,所以我们便发大愿. 要发大洪水,浸没了他的田庄。

那伙头听后,心裏十分难过,便求他们不要这样做:『其实他责罚我是应该的.我真的『打斧头』,偷了佢的钱来买你们,所以他亦有功德,我是在不问自取的情形下用了他的钱。乃念在这个人情,算了呃吧!』那些鱼和龟听后,亦都点头答应了。

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於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麼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著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

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麼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著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仁慈之举本是出自无私的善心,然而加入了任何私心便成了伪善。赵简子虽崇尚善举,但内心深处不乏为自己积德积名的私心,结果适得其反,自以为是善举,反而成了缺德伪善的行为。不过,赵简子能够善听劝言,翻然醒悟也实在是难能可贵,比起那些故意伪善失去善念的人要强之百倍。

作文六:《关于弘仁的介绍》8900字

关于弘仁的介绍

弘仁(1610~1664) ,字无智,出家后号渐江。俗姓江,名韬,字大奇,又名舫,字鸥盟(一作亦奇,大奇)。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离歙赴闽,入武夷山为僧,师从古航禅师。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 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清顺治十三年(1656)由闽返歙,往西干五明寺 。画从宋元各家入手,万崇倪瓒画法,为新安画派奠基人。

简介

弘仁(1610~1664),少年孤贫、性癖、自小就喜欢文学,绘画一生从不间断。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离歙赴闽,入武夷山为僧,师从古航禅师。云游各地后回歙县,住西郊 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新安画多宗清(倪瓒)者,盖渐师道先路也,”画史上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代表革新的一派。清顺治十三年(1656)由闽返歙,往西干五明寺 。画从宋元各家入手,万崇倪瓒画法,为新安画派奠基人。画师古人。更师造化。返歙后每 岁必游黄山,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曾作黄山真景50幅,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 ,给人以清新之感。其《黄山松石图》亦伟俊有致,不落陈规。所作《晓江风便图》写浦口 景色,笔墨贺劲,兼用侧锋,是其晚年代表作。除山水外,亦写梅花和双钩竹,与杳士标、 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行书法颜真卿,楷书学倪云林, 得其神韵,亦工诗,后人辑成《画偈集》148首。 平生概述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1岁 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  1634年明崇祯七年(甲戌) 25岁 秋,为灵运词坛画扇,犹用黄公望法。此扇现藏上海汪氏家。上题:“甲戌秋写为灵运词坛。江韬。”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己卯) 30岁 3月,新安人李白四十寿辰,与李永昌、孙逸、汪度、刘上延五人联画《冈陵图》卷为之祝寿。其《冈陵松屋》,自题“己卯春日为生白社兄寿,江韬”,钤印“六奇”。从诸跋知此图作于己卯 年3月,作者皆新安人,故知此时已从杭郡迁回新安,而此前曾为杭郡诸生。

1645年清顺治二年(乙酉) 36岁 徽州人金声及其学生江天一集士民抗击清兵,保卫绩溪、黄山诸地,分兵扼六岭。至9月,御史黄澍降于清,引清兵入,

徽遂破,金声及江天一被俘而亡。金声起兵抗清,徽州士民皆群起响应,参加战斗,时亦在其中。徽州失守后,遂随师入闽,临离歙时,与好友程守哭别于相公潭上,然后经水路过杭州,到达福州。

1646年清顺治三年(丙戌) 37岁 于明亡后,入武夷山,居天游峰最胜处一年。《与程蚀庵》书云:“入武夷,居天游最胜处,不识盐味且一年。”可见,此时并未皈依僧寺。

1647年清顺治四年(丁亥) 38岁 在武夷山,出家为僧,皈依古航道舟禅师,始用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

1649年清顺治六年(己丑) 40岁 自武夷回黄山。

1651年清顺治八年(辛卯) 42岁 已在歙县。与人合作的《格庵山水合锦图》卷上题:“渐江

学人为玉如先生。辛卯。”玉如即方式玉,字玉如,歙县岩镇人,能诗善画。作《峭壁孤松图》轴,上题有“辛卯小春写,渐江弘仁。”此图是现存可见的第一幅有明确年月且又署渐江弘仁字号者。腊月,画《为庭囊山水图》轴,上题:“辛卯腊月,写博庭襄居士正。渐江僧。”

1652年清顺治九年(壬辰) 43岁 9月,在安徽宣城,宿碧霞道院,画《竹岸芦浦图》卷,上题:“乱篁丛苇满清流,记得江南白鹭州。我向毫端寻往迹,闲心漠漠起沙鸥。壬辰九月望后,留宿碧霞道院,率笔图此,并题以志。渐江弘仁记。”此图现藏日本泉屋博古馆。图中画的是南京白鹭洲之景。据题画诗意可知,其曾游南京白鹭洲,宿宣城碧霞道院时,靠记忆画之。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乙未) 46岁 在区湖(今芜湖)画扇面。《仿王孟端山水扇》上题:“偶见王孟端小册,用拟其意,寄龙超居士,乙未蒲月,明客区湖。渐江僧。”蒲月指农历五月,区湖即芜湖。可知弘仁是年5月在芜湖。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丙申) 47岁 春日,画《松石图》卷。3月,在歙县作《雨余柳色图》轴送吴闲止,上题:“雨余复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下钤圆印“弘仁”。此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同月,在歙县五明寺澄观轩内作《春暮林泉图》轴。春暮,又作《为叔子画山水》轴。8月,又作《断崖流水图》轴。是年,游黄山,归来又住丰溪。画《丹室云根图》轴。是年,其最杰出的存世之作是现存天津艺术博物馆的《松溪石壁图》轴,上题:“渐江学人画寄伯行居士。”左下石壁上篆书“丙申”二字,旁有一朱文长方印“蕉鹿山长”。此外,还用“元四家”的画法画了《山水三段图》卷,此图前段用倪云林法,中段 用黄公望法、吴镇法,末段用王蒙法。图的右下部石壁上篆书“丙申”二字。卷首有张九如长题《渐公画序》,卷末有汤燕生长题,皆是研究弘仁的重要资料。又作《仿倪瓒山水图》。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丁酉) 48岁 春,在歙县坐桃源草堂画《墨梅》轴。上题:“„„丁酉春,坐桃源草堂,戏为修己居士写意并书徐巢友梅诗。渐江学人弘仁。”下钤“渐江”左白右朱文印一方。画《香水庵》册,上题:“丁酉结夏金陵之香水庵。画寄宗玄居士。渐江僧。”画《士竹斋图》轴,上题:“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晨雨薄寒,精神寂寞。偶驱毫为此,意与岑嘉州逸句谬合者,因并系之。丁酉九月,渐江僧仁。”作山水巨著《山水》卷,卷末左下石壁上行楷书“丁酉”二字,钤圆印“弘仁”。此长卷纵16.7厘米,横696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戊戌) 49岁 春,仍在南京宿惠应寺。画《梅花亭图》轴。冬末则在宣城。画《薚阜册》。4月,画《仿陆天游山图》轴,上题:“渐江学人仿陆天游笔意。戊戌四月。”此图现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莱分校景元斋。12月,在宣城画《山水梅花》册,共有画十页,每面分别有“弘仁”、“渐江”等印,第十一页题字:“学顿巾瓶于薚阜。惟时大雪弥漫,舟东胶涩。藉芘苏生居士寓斋。僵仆之困,庶几免焉。顷将荷担还山,临歧呵冻率涂,遂成十册。用以投教,又当博居士一朵颐耶。戊戌嘉平月,渐江弘仁谨识。”下钤二印,一圆朱文印“弘仁”,一方白文印“渐江”。图册现藏安徽省博物馆。同月,画《梅屋松泉图》轴,上题:“梅屋松泉。戊戌嘉平,写祝汉翁先生。弘仁。”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己亥) 50岁 是年元日仍在宣城湾薚,并画《梅花书屋图》轴。3月,回到歙县,宿西园,作《西园坐雨图》轴。9月,挂单黄山云谷寺,作《清泉洗砚图》卷,

上题:“清泉洗砚图。己亥九月,挂单云谷,喜晤澈公尊师,游览之暇,漫图一壑。率成俚句,并录呈教。渐江弘仁。”云谷寺在黄山中,今犹存。是知此年9月又游黄山,住云谷寺。又作《墨笔山水》小卷,《林泉春暮图》轴。作《梅花茅屋图》轴,题款有“己亥余月,渐江学人写于仁义禅院。”字样。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其《山水长卷》,末左下有“己亥”二字,钤印“渐江僧”。亦是此年所作。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庚子) 51岁 此年,多作长卷巨轴,且多精品。很多巨幅大抵皆画于澄观轩。春,在歙县丰溪,画《丰溪山水》册十页,末页落款有“庚子春,记于介石书屋。弘仁”字样。作《唐人诗意图》册,二十帧,每帧上书唐人诗句,末识:“ 庚子春寒无事,适有素册在案,偶阅唐句,择其可入绘事者二十章漫图一过。渐江学人弘仁写于若米舫。”“若米舫”为渐江族弟江注之书斋,在歙县城桃源坞。此册著录于《十百斋书画录》戊卷。8月,在五明寺澄观轩,作《溪畔清音图》轴。同月,作《为于员禁仿倪山水》轴,上题:“于员居士将之吴门,学人写此为赠。庚子八月初旬。”冬初,挂单于海阳(休宁)建初寺。作《为与进画山水》轴,上题:“老年意孤成缩涩,乍见停云有会心。笔墨于斯需一转,纵横无碍可全神。庚子冬初,挂单海阳之建初寺,写题寄与进居士于丰溪书堂。展时想当一噱。余此写秋日山居,略存倪迂遗意。学人弘仁。”广东省博物馆藏《为惟敏写山水图》轴,上题:“渐江学人为惟敏先生写。”与此图相同,当是同时画两幅,分赠二人,也未可知。12月,回澄观轩,写《林泉出山图》轴,此图曾著录于庞元济之《虚斋名画录》卷十。 同月,重题《枯木竹石图》轴曰:“枯木鸣寒鸟,深山闻夜猿。唐句也。余偶抹此,虽无可状其意,而空远廖廓,老干刀调,或庶几似其岑寂耳。庚子腊灯下重题于澄观轩中。弘仁。”是年,所作还有:《节寿图》轴,《仿元四家山水》卷,《林槟一区图》,《黄海松石图》轴,《黄山天都峰图》轴。《陶庵图》轴,上题:“渐江学者为子翁居士作陶庵图。”子翁居士即汪尧德,字子陶,号陶庵,歙县潜口人(见《康熙歙县志》)。画右中部有“庚子”二字。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辛丑) 52岁 1月,画《幽谷泉声图》轴。上题:“辛丑春正,为交如居士写,弘仁。”2月,在歙县西溪昭素居士家,为画《山水册》。共4幅,现装为卷,末幅上题:“学人为昭素居士染册十数番,悉是雨中课也。阁笔复为简点,殊见荒涩,颇不耐观,艹负主人存恤之意,且又得纵赏所藏墨迹,所谓虚来实归,渐感深至。辛丑二月,弘仁谨识。”春,又为象也居士画巨幅《西岩松雪图》轴。夏初,到广陵(扬州)游览,归途经杭州,宿西湖南屏山北麓之净寺,为慧通上人画了《山水图》轴。上题:“辛丑夏月,游广陵(扬州)还,宿于西湖静寺,灯下为慧通上人写此。弘仁。”不久,便回到歙县,于五明寺澄观轩中,为罗岳生大居士画《幽亭秀木图》轴。5月,住在歙县西溪萧寺,即五明寺中,好友汤燕生来访,遂画《疏柯坡石图》以赠汤。夏,作《山溪双树图》轴,上题:“辛丑夏月,为不炎居士写于桃源山房。弘仁。”秋初,仍在歙县,受雄右委托为旦先居士画《仿倪山水》轴。11月,到歙县西溪南仁义禅院度腊。此时创作了《丰溪山水图》卷、《江山无尽图》卷、《晓江风便图》卷、《黄山图》轴、《浅绛山水》卷等等。

1662年清康熙元年(壬寅) 53岁 3月,作《宋人画意图》册,著录于郑德绅《木扉所藏书画》。《桐阜图卷》,卷末题:“曩业为无波居士图桐阜矣。今复踵其事。岁月飘忽,不信笔墨亦与年俱进否?居士解人,请为我布一算,系短句,并博郢削。时时展帖与援琴,片石长林鉴素心。愧我并无双树卧,可容一榻就桐阴。壬寅秋,渐江学人弘仁。”《十百斋书画录》丁卷著录。冬,作《介石书堂》册,此册共十二页。上题:“壬寅冬月,渐江学人画于介石书堂。”又作《秋山诗画》轴,上题:“画意无多触处嘉,有人搔首望槎桠。黄花别去梅将蕾,且对瓶中玉茗花。壬寅冬仲,渐江学人写于澄观轩。”此图《十百斋书画录》酉集著录。是知其于此年冬仲,又回到五明寺澄观轩中。是年,自新安到了鄱阳,住旦先居士(吕应棠)且读斋,作去庐山之游的准备。旦先居士,字旦先,歙县人。《民国歙县志·江韬传》:“岁壬寅,将游庐山,友人王雄右怂恿其行。”

1663年清康熙二年(癸卯) 54岁 弘仁在鄱阳吕家画《始信峰图》轴。在鄱阳吕家又画《山水图》卷寄吴伯炎。上题:“癸卯春,弘仁寓芝阳东湖上,寄伯

炎居士。”是春又作《疏泉洗研图》,弘仁自题:“疏泉洗研图,癸卯春弘仁作。”天稍暖,在王艮陪同下游匡庐,凭吊宗炳、雷次宗、慧远等人遗踪以及晋宋时白莲社旧迹,宿雪庵处。夏初,已下匡庐,经鄱阳湖回,又暂息于吕旦先家,并作画《秋柳孤棹图》轴。然后,又回到歙县披云峰下休夏,回到歙县,道过丰溪,时已是6月既望,吴不炎兄弟又留憩旬日。殷曙《渐江师传》:“癸卯,游匡阜归,与旅亭、允冰二君休夏披云峰下,每理棹石淙,焚香瀹茗,各出所藏书画鼎彝,纵观移日。”是夏又作《山水》卷,题云:“癸卯长夏,无聊,写此小景遣意。渐江弘仁。”弘仁游石淙后,一时兴起,解衣脱帽,展纸作画,后染疾,回披云峰下五明寺中,直至去世。《山水》轴,上题:“癸卯新秋,渐江学人写于披 云峰下。”仲秋又作《梅竹扇图》。

1664年清康熙三年(甲辰) 55岁 冬,作《山水》册,共8幅,画松、涧、泉、池、岩、石、壁、冈,并注明。于末幅“冈”左上题:“癸卯嘉平八日,弘仁为中翁居士写。”此图现藏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Nelson Gallery Atkins Museum)。癸卯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664年1月19日,卒于五明寺。病中仍未辍笔,示寂前一日仍作画送贫家以济其度腊。

绘画风格  弘仁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画法,今所见作品如《清溪雨霁》、《秋林图》、《古槎短荻图》等,取景清新,都有云林遗意。就题画诗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对倪瓒的崇拜,“迂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他在构图上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由于他从黄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因此,作品格调不同于倪瓒,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师造化,而别开生 面,真实地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他作的黄山诸景都不受倪瓒画法约束,而深得写生传神之妙,富有生活气息。如故宫博物院藏《西岩松雪图轴》,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反映了他的自身风貌。弘仁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 ,给人以清新的感受。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题弘仁山水画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 黄山而一奇。”石涛则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弘仁的山水画,无论册页小品还是长篇巨制,或实地写生,或构思取意,黄山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弘仁《黄山图》册共60幅,画六十处风景点,将黄山的各处名胜尽收笔底,可以说他是黄山写生第一人。山水画之外,弘仁最爱画松树、梅花。所画松纠结盘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岩怪石,亦得意于黄山。他曾自号“梅花古衲”,并遗命友人于其墓侧多种梅。《松梅图》卷和《墨梅图》轴为其画松与梅的代表作品。其松,落笔凝重,气势磅礴;画梅,枝如屈铁,暗香流动。松与梅冲寒傲雪,高标独立的精神正是弘仁人格的自我写照。 同时弘仁性格沉静坚忍,当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明亡后遁迹名山,诗画寄兴,眷怀故国,有许多题画唱和诗坦露他这方面的思想。他的绘画初学黄公望,晚法倪瓒,尤其对倪瓒的作品情有独钟。国破家亡的影响与弘仁坚贞的个性固然是其偏爱倪瓒作品的主要原因,此外,也与具体的地域背景有密切关系。明代后期,倪瓒的声誉越来越高,人们争相购置其作品,以自标清逸。徽商兴起,将倪瓒作品带回家乡,促成了安徽地区对倪瓒作品的收藏热,弘仁的仿倪之作也随之在市场走俏。故周亮工《读画录》记载,弘仁“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这就构成了弘仁山水画的基本特色。

作品欣赏

名称

清弘仁西岩松雪图

类别

中国古画

年代

清代

文物原属

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画家52岁。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简介  纸本,设色,纵:192.2厘米,横:104.8厘米。从表面看,四位画僧中,弘仁要算是一个出家后与尘世脱离得最彻底的,他涵养深厚,出家后,每日挂瓢拽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一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西岩松雪图》画大山兀立,山石如刀削般险峻而清朗,岩石上的偃松则冷竣静寂,整幅作品,布局精密,结构严谨,而无板滞之感,得风神懒散、气韵荒寒的奇致。山石尚简,用干笔淡墨勾勒,线条爽利,转折处或圆转或露棱角,少皴擦而 有山石方硬的形体。一场缤纷的大雪之后,天与地之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一尘不染,圣洁而空灵。面对着弘仁的《西岩松雪》图,我们的心灵似乎得到了一次净化,变得平静而又清爽。止咐此刻,已不觉都市的喧嚣纷乱,取而代之的是那份久违了的静寂与安宁。这就是艺术的神奇魅力。弘仁的山水画最初学习宋人,后来师法倪瓒和董其昌,在这件作品中看到倪、董二家风格踪迹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作者的自家面貌。此图纵192.5厘米,横104.5厘米,水墨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上题款为:“西岩松雪,辛丑春为象也居士图,弘仁”。可见作品创作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是他艺术上的成熟时期。这幅画中,巍巍群峰,高耸云际,十分壮观。细细观赏,整个画面虽仅由树、石构成,却平添了简洁洗练的韵味。构成这幅作品的主要元素是线条,浅淡的皴擦只是为了丰富画面的明暗与质感。所有的线条无论长短都是那么的坚韧挺拔、刚劲凝重,即使是纤细如发出没有一丝一毫的柔媚。黄宾虹先生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中说:“歌泣声沉,寄之于画,偶然挥洒,无非写其心史。”看这画中的山岩,像是铮铮铁骨的伟丈夫,傲立于天地之间,昂首挺胸,凛然不可侵犯,作品营造出的那种高洁旷达之意境,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   弘仁传

世作品,无论何种题材大多都萧疏简约,荒寒清冷。这不仅是受董其昌和倪云林的影响,着重于绘画当中的气韵,主张意境萧散清远,笔墨苍润简

约,同时也与他身为明朝遗民的心境有关。弘仁绘画最为明显的特色就是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这种特色在当 时的画坛上不多见。他的绘画在注重整体效果的同时,对局部的刻画也有条不紊、细腻妥帖。  在这件作品中,许多点缀在崖石之间的树木,虽散散落落,但丝毫不显凌乱,反而为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雪的清空与树的简疏使作品的虚实对比更加强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山川景物的浑厚与生动,可见作者在细节安排与处理上的确是独具匠心的。另外,几行款识写在右侧的石崖上,也是作者有意所为。这样不仅避免了画面中心部位过于沉重而影响作品的整体平衡,同时又保证了画面虚处的衬托效果。

影响与评价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弘仁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他和髡残(石溪)、原济(石涛),被后人称为 “三高僧”,或者加上八大山人(朱耷),称为“四大高僧”。贺天健指出:“弘仁和尚的画,是新安派中最为佼佼者。他笔如钢条,墨台海色,每每纵横交织地表现石的姿态和体积。但觉静穆、严在、朴实、恬洁,规行矩步,一点也不放失。”以弘仁为领袖的“新安画派”,能在当时的娄东、虞山、金陵等画派之外而独树一帜,蔚成宗派,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弘仁一生勤于学习,从壮年到老年,无日不看书作画,因而诗、书、画皆有很深的造诣,其中以画的成就最大。 虽师法倪瓒,但又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比倪瓒还要孤高。我们看弘仁的画,可以感受到一种高山上的寒冷,好像连空气都冻结玻璃。弘仁在绘画艺术上,博采众长对倪云林的画法体会最深,就是因为他能正确的理解倪云林的绘画创作方法,能够真实的表现自己胸中所熟悉的客观景物。弘仁对于元四家的画法力学苦练,尤其出于倪云林的技法,逸笔淡淡,浑厚而有气韵,笔墨精炼,一丘一豁确有千岩万豁之感,但他学其精神,不入窠臼。从表面上看,在四位画僧中,弘仁要算是一个出家后与前世脱离得最彻底的人了。他不像八大山人那样,出家后仍然悲愤难抑到几近精神失常的地步。也不像石涛那样身为世外人却热衷于社会的交往联络(接驾康熙,巴结权贵等)。他出家后,每日挂瓢曳杖,芒鞋羁旅,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俨然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丝毫世不相关”的世外高人了,他曾有“偶将笔墨落人间,绮丽亭台乱后删,花草吴宫皆不问,独余残沉写钟山”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但又不得已,只好寄兴于自然,云游各地。

他在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打破了自明末以来的山水画的形式化枷锁。所倡导的“师法自然”给中国的山水画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主张为造化描摹,表达真性情,提升了绘画的精神内涵,用唐代诗人李长吉的诗句来总结他成就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

年号

弘仁(810年九月十九日至824年正月五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大同之后、天长之前。此时的天皇是嵯峨天皇、淳和天皇。改元大同,五年九月十九日(公元810年10月20日)改元,弘仁十五年一月五日(公元824年2月8日),改元天长。

大事记

弘仁七年:空海开高野山金刚峰寺。弘仁十一年(820年):弘仁格式完成,弘仁十三年:景戒编纂《日本现报善恶灵异记》。弘仁年间,嵯峨天皇设置检非违使。

纪年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公元 810年 811年 812年 813年 814年 815年 816年 817年 818年 819年 820年 821年 822年 823年 824年

干支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

元和(806年正月—820年十二月):唐朝唐宪宗之年号

长庆(821年正月—824年十二月):唐朝唐穆宗之年号

永德(810年至812年):渤海定王大元瑜之年号

朱雀(813年至817年):渤海僖王大言义之年号

太始(818年):渤海简王大明忠之年号

建兴(819年至830年):渤海宣王大仁秀之年号

龙兴(810年至816年):南诏领袖劝龙晟之年号

全义(816年至819年):南诏领袖劝利晟之年号

大丰(820年至823年):南诏领袖劝利晟之年号

保和(824年至839年):南诏领袖劝丰祐之年号

彝泰(815年至838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赤祖德赞之年号

作文七:《仁者无敌——关于仁的名言》1400字

仁者无敌——关于仁的名言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公灵公》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战国策·燕策三》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庄子·天地》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刘 安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韩 婴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颜子推

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 ——胡达源

精于义者,眼界大心地平;徇于利者,眼界小心地险。 ——胡达源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刘 昼

博爱之谓仁。 ——韩 愈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 ——《吕氏春秋》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 子》

一个人受到良心的谴责,即使有公众的支持,心灵也不可能得到安宁。高尚者无论走到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宁以义死,不敬幸生,而视死如归。 ——欧阳修

智人不诈,仁人不党。 ——《国语·晋语六》

仁者荣,不仁者辱。 ——《孟 子》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汉书》

去不仁则仁存。 ——程颢、程颐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 贾

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叔本华

良知:一种细微的,平静的声音,它让少数派坦白。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章太炎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 ——张映斗

仁者无敌于天下。 ——《孟子》

求仁而得仁,宁怨填沟壑。 ——文于祥

君子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于我;能义于人,不能使人义于我。 ——《鲁连子》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 安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刘 向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晁补之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 ——《韩非子》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轲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扬 雄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 ——《礼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 轼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章太炎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 ——姚 莹

仁以为己任。 ——《论语》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谭嗣同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后汉书》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王建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 ——姚莹

今日的良心是幸福的要求。 ——三木清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 ——梁章钜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礼记·大学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 ——《宋史》

作文八:《关于生物的论文》700字

关于生物的论文

德国大力投资白色生物技术

2005第五届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展览会暨交流会

对ZT生物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子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原位检漏关键技术研究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基础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基于心电和指纹特征的生物密钥技术研究

基于感知信息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技术研究 生物淋滤技术去除矿区土壤中的铜、锌、铅研究 静电自组装膜技术构筑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2005第五届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展览会暨交流会

对ZT生物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子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原位检漏关键技术研究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基础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基于心电和指纹特征的生物密钥技术研究

基于感知信息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技术研究 生物淋滤技术去除矿区土壤中的铜、锌、铅研究 静电自组装膜技术构筑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建设产业基地  推进生物

对ZT生物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子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原位检漏关键技术研究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基础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基于心电和指纹特征的生物密钥技术研究

基于感知信息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技术研究 生物淋滤技术去除矿区土壤中的铜、锌、铅研究 静电自组装膜技术构筑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建设产业基地  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湖南农业生物技术与产业的现状及其

作文九:《关于国防的论文》17500字

关于国防的论文

 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新世纪,是在中国政府和人

民的愿望。

处在重要历史时期,中国正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中国需要并十分珍惜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作出不懈的努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

;一、国防概念

;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1、国防的主体:国家。

2、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统一、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3、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

;4、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

5、地位和作用:⑴国家安全保障。⑵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⑶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我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终结,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育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⑴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遵循这些思想,使我国取得了无数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使国防出现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鼎盛时期。

; ⑵古代的兵制建设

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秦朝以前,武装力量比较单一,在军事力量构成上,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平时生产劳动,战时集合成军,以临时征集的方式组成军队。秦朝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经济生产的发展,各朝代根据国家的状况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防地区和任务,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并对军队的组织

编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武器的制造和配发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通过法律形式颁布执行,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等。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还没有专门的军事机构,国王一般亲自主持军政,领兵作战。春秋末期,国家机构出现将相制,以将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独立统兵作战已很普遍。秦统一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最高的军事官员称太尉。隋朝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专门设立了主管军事的部门——兵部。宋朝为了防止“权将”拥兵自重,在中央设立了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用文官担任。枢密院对军队有调遣权,但无指挥权;将军对军队有指挥权,但又不能调遣军队,造成枢密院和将军的相互牵制。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然不尽一致,但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⑶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之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址西起临眺(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

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隋炀帝时在原有的旧河道上开凿连贯。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对军事交通运输和“南粮北运”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为防止倭寇的袭扰,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第一阶段:(1949—1953)外御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

第二阶段:(1953—1966)调整时期。

第三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四阶段:(1977—1989)现代化建设时期。

国防历史启示:⑴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平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对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现行的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3)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5)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6)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

方面的职权。

;武装力量体制:(1)中国人民解放军。(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

;国防动员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主要内容:(1)武装力量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3)人民防空动员。(4)国防交通动员。

(5)政治动员.

;我国国防的政策: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是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外来侵略服务的,我们加强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是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中国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努力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运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综合安全。

0; 三、国防法规概述:特征:(1)调整对象军事性。   (2)公共程度有限度。(3)司法连用的优先性。(4)处罚措施严厉性。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简介:

〈一〉国防活动基本原则:①维护国家利益。②统一领导。③协调发展。④独立自主。⑤积极防卫。

⑥全民自卫。

〈二〉公民、组织国防义务和权利。

;第五十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各级兵役机关和基层人民武装机构应当依法办理兵役工作,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完成征兵工作,保证兵员质量。其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完成民兵和预备役工作,协助兵役机关完成征兵工作。

;第五十四条公民和组织有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有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

; 兵役制度:

; 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 2、民兵与预备兵相结合。

; 平时征集:

; 1、征集年龄。2、征集程度。3、缓征与不征。

学生军事训练:学生军训工作是依据《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开展进行的。组织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国家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青年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每年有1660所高等学校、27000所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训练学生达1200万人。学生军训工作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军训,广大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得到强化,组织纪律性不断加强,意志品质得到磨练,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朴素作风得到弘扬。近年来,青年学生要求入党、参军和报考国防生的人数明显增加。各地普遍反映,学生军训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好事,育人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替代的。这项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各界的普遍欢迎。《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颁布,确保了学生军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将有力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国防教育法: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国防教育法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国防教育法》在第三条中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观念是指人们对国防的认识和态度;国防知识是指有关国防的基本理论、常识;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学习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知识和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人民防空知识和战场救护知识常识,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训练活动,以及越野、跳伞、滑翔、航海、驾驶等军事体育运动。因此,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凡是与国防有关的理论、知识、精神等,都是国防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从完整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来讲,国防教育主要包括:; 国防理论:国防理论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国防教育,大体上包括国防地位和作用、国防构成、国防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理论。

国防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有灿烂和曲折两个方面,正确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对后人进行教育,可以起到激励精神、催人奋进的作用,国防历史教育最有震憾力和影响力。  国防常识。国防常识是指国民应该了解的国防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国家防卫知识,如领土、领海、领空的基本概念,防卫的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等。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战时动员对国民的要求,以及形势战备、国防建设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如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主要职责任务,国防科普知识等。; 国防精神。国防精神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尚武精神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等三个方面。

此外,国防法制、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外交与形势、国防体育等也是国防教育的重

要内容。国防教育的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五、我心中国防。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

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十年以后,我们都将走上建设祖国、保护祖国的岗位,肩负起建设和保卫祖国的重任。为了使我们能热爱国防事业,自觉为国防事业献身,现在就必须打好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就必须接受国防教育,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我们要在学好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各种技能,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宣传国防知识,激励人们去为祖国争取更大的成就。在社会中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绘制人生的宏伟蓝图,实现自己人生伟大的理想!让我们继承无数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脚踏坚定的步伐,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把中国建设成文明主义现代化的军事强国,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国防,你是我们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你是我们中国人美好未来的保证。国防,你永远在我心中!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抗拒的当今时

代潮流。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中国政府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形势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

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望改善。各主要力量既相互牵制和竞争,又相互协调、彼此借重和务实合作。一些发展中大国和区域集团实力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分工体系深刻变动,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生机勃勃,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逐步加深。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协调合作和多边机制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维护和加强。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

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天下仍不太平。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等矛盾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局部战乱时起时伏,一些地区热点短期内难以消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和社会领域扩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能源资源、金融、信息和运输通道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上升。国际恐怖势力依然猖獗,重大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严重疫病、环境恶化、国际犯罪等跨国性问题危害越来越大。

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加剧,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面临重大挑战。少数国家强化军事同盟、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有新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安全形势的改善。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平等、多元、开放、互利的地区合作局面正在形成,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逐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务实发展的新阶段,为开创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作出了贡献。东盟稳步推进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以东盟与中日韩(10+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已成为内容日益丰富、机制不断完善的合作体系,在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东亚峰会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南亚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印巴关系相对缓和。

亚太地区安全中的复杂因素继续增多。战略力量和大国关系开始新的调整,热点问题有新的变化。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仍然动荡,中东形势更加复杂。解决伊朗核问题进程曲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和宗教纠纷仍影响着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威胁依然严峻。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内部矛盾趋于上升。

中国的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中国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局面得到巩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提高。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务实合作继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交往深入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和发展台湾海峡两

岸关系的重大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形势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但是,中国的安全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国内和国际因素关联性增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加大。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复杂严峻。台湾当局实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通过推动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立场,但是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先进军事装备,并与台湾加强军事联系和往来。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周边复杂而敏感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仍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依据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安全战略思想,对内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谋求国家综合安全和世界持久和平;统筹发展与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安全。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人民解放军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科学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紧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

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和保障体制,加强诸军兵种的综合集成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创新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陆军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核扩散,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 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意义,扎实开展党校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 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

1、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2、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国防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3、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党政干部人才必要环节。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二、着力抓好“七要” ,推动党校扎实开展国防教育

党校是党政干部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要使党政干部能够尽快在阵地里成长,在熔炉里冶炼,抓好国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那么,当前党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抓些什么?应解决好哪些问题呢?

1、思想认识要到位。2、教育内容要明确。3、教育形式要多样。4、有关部门要指导。国防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非党、政 、军民齐抓共管不行,非加强党的强有

力的领导不行。5、教育经费要保障。6、教育师资要配强。7、理论研究要加强。党校教学和科研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国防教育,加强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中,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国防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国防教育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阐明国防教育的本质、方针、政策,以及国防教育的原则、方式方法和需要抓好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我们的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探索到最科学的教育方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达到不断加强和改善国防教育的目的;三是要在时间和经费上保证理论研究。党校要在时间和经费上保证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对国防教育的研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积极总结提练国防教育的实践经验,积极表彰他们的研究成果。

 摘要: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确保我国国家安全,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应制定以下应对战略:第一,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第二,划定合理的战略边界;第三,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第四,加快和平崛起的步伐。

关键词: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分析;应对战略;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所在。

一 国家安全、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内涵的认定,实际上涉及到国内安全、国际安全两个层次。国家安全与每一个人的安全相联系,但并不等于其简单相加。[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国家是阶级工具,因此国家安全首先是一国统治阶级(表现为政府)的安全感受问题。但是,国家又不仅仅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还是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公共福利的建设者。正因为此,我们才称现代国家为民族国家。从领域来说,国家安全涉及到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 因此,要制定一个比较正确的国家安全战略,并不是说在21世纪我们主要的就是搞经济安全战略或者文化安全战略,也不是说我们还是要备战,搞纯粹的军事安全战略。所谓的安全战略是一个有效的协调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战略。一方面,这种战略重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为国家的不断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这种战略重视现实的国际利益冲突的可能,通过外交和军事的手法减少国家发展的阻力,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安全战略为国内安全服务,国内安全战略最终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关系到各部门、各阶层的一个系统工程,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相并列的两大国家战略。这样的一个安全战略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战略“。安全战略不应该只偏重于国内安全或国际安全的某一方面,更不应该成为只注重经济安全或者文化安全而忽略的直接关系主权安全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战略。

二、中国安全形势基本特点

作为美国一直未能最后征服的大陆,亚洲给美国留下了太多的回味和遐想。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亚洲是其挥之不去之痛。中国生长在这块大陆上仅仅是天意,而其安全不仅天然地受其特有

的地缘关系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战略的制约,两者决定了中国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2]

态势一,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

态势二,新型核力量崛起我国周边,既对我构成威胁,又成为引发连锁反应或外来干涉的现实条件。印、巴两国相继拥有核武器后,2002年底,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退出《核不扩散条约》,重新启动宁边核设施,向核俱乐部迈出新的一步。从长远看,上述三国同为我近邻,尽管三国与我关系亲疏不同,但是,其共同之处是:它们拥有核武器都是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从近期看,三国对我的安全意义异曲同工。首先,印巴拥有核武器使之成为双方敢于冲突的后盾。双方的任何冲突既直接影响我国利益,又可能引入外来势力介入与干涉从而破坏我国西部脆弱的安全基础。其次,布什宣布朝为“邪恶轴心”后,朝鲜的危机感加重,朝鲜此时加速核武装进程将使半岛局势随时恶化,可能提前引入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干涉。美朝较量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朝强硬政策的任何非理性发展都将使我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力量。

态势三,美国强行切入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对华东西海陆威胁已成现实。登陆亚洲大陆一直是战后50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朝战、越战曾延缓了美国强行“登陆”的企图,但是,“9•11”事件使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率领北约插入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占领了亚洲诸大国惟一的联络区,扼制住了亚洲最后的“能源希望之地”,掌握了控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节奏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瞰制中俄印巴伊等亚洲大国的目的。美军占领阿富汗后,在我西部埋下贴身隐患,使我在东西南三面受敌,我陆上防御首次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美国对华已构成直接威胁。

态势四,固有的安全疾患隐性发展,亚太国家与美国联盟复苏,我国安全“东急西重”现象突出。我国固有的周边安全问题一直是“多项并举”。一是台独势力的恶性发展。美台军事关系的跃升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发展,增加了祖国统一的变数。二是南沙及其海洋国土被蚕食。美国军政官员有关南沙群岛的表态、与有关国家频繁的海上军事演习直接威胁着我对南沙的主权诉求。三是“藏独”、“东突独”隐性发展,战略对手肢解中国的意图阴魂不散。日本高官公开表示:“中国必将是一个分裂的国家„„我热切期待着中国的崩溃。”美国一位著名学者写道:“中国在新疆的麻烦,对美国是一个诱惑„„只有当新疆穆斯林分子走武装斗争道路时我们才能利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现有的安全隐患将因美国的介入而恶化。首先是冷战后亚洲地区的“联盟战略”经过调整已再次复兴:美与东盟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盟正在复苏;美日联盟向共同参战迈出新步伐。其次是美印、日印关系的发展从军事交往切入,这种权宜之计的合作对华只有负面影响。再者,美日在台湾问题上的默契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变数;美印在西藏问题上的合作也达到了默契的程度;日印合作在地缘和领土问题上构成了对我国最佳的斜线战略牵制,日首相森喜朗2000年8月访印时明确表示了联印制华的企图:“关于日印关系,只要看一眼地图就可一目了然,这在战略上是非常重要的。”对称夹击中国的战略构想对日印显然已了然于胸。

态势五,中国安全力量基础薄弱。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安全的概念也超越单一的、纯军事的内涵,综合安全观成为全球共识,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与文化,还包含资源、

环境、信息等领域。其中,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力量的基础,以军事、外交力量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力量仍然是国家安全的主体。在着重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安全力量构成呈现出“基础势弱,主体失衡”的特点。

基础势弱主要表现为: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涉外经济安全矛盾日益表面化;科技发展势头渐强,核心知识产权总量有限;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安全主权受制于人。目前,我国原油年进口约为7000万吨,一半以上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4/5经由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而该运输线掌握于他国手中。据国际能源机构按我国内原油产量不变的情况预测,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的61%、2020年的76.9%要依靠进口。这种外向经济的依存度表明,我国与潜在对手的经济关系、与石油供应地的关系以及对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防护正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进而是政治和军事安全的重要因素。美日防务指针及其他国家的海洋战略对华客观上已形成左右中国对外经济命脉、制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力量。在科技发展上,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国高技术自主开发能力有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少。在信息安全方面,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90%以上的软、硬件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中,我国的信息系统几乎处于无防御状态,究竟美英等国在我国信息设备植入多少陷阱,我们还不得而知。

主体失衡表现为:军事实力中战略威慑强于常规力量,常规力量只适于陆上国土防御,信息化作战能力尚待提高。我国现有的军事力量与打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尽管武器进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新武器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并存。以色列在“哈比”无人机问题上对于维修部件的暧昧态度不仅反映了我军事技术受制于人的现实,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我国军事实力不强导致其他国家可任意践踏基本国际诚信的残酷事实。

三、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分析

近些年来,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经历了许多风浪,其中最主要的是中美关系摩擦不断。有人认为,中国的安全环境从90年代后期起开始恶化。恶化的原因来源于两方面:台湾的国家化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不利于中国大陆的调整。这种分析的方法论可取之处在于同时考虑了国际安全和国内安全,不足之处在于分析的不全面。科索沃战争后,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成为了热点问题。一反原来重视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处于紧迫的境地。撞机事件加强了这种观点。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在于把国家安全定位于国际安全的层面上,忽视了国内安全中的一些突出方面,例如经济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少数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仍然猖獗等等。正确分析我国所处的国家安全形势,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从国际安全的层面来看,我们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干预的可能性要少于经济威胁和文化渗透。也就是说,我们的国际安全形势是比较好的。中美关系虽然因为美国执意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而显得紧张,但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都不希望发生大规模的毁灭,其竞争自然集中在经济竞赛和军备竞赛,其冲突自然表现为地区摩擦和内部渗透。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是战略性的调整。发达国家在中国所拥有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也不愿意和中国搞的太僵,这一点有力的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政治安全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制度上加强了中国的自我保护能力。中国所推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政治安全的保障;从军事安全的角度看,中国所拥有的核力量和日新月异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也使得别的国家不敢轻易的发动攻击。中俄所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国的安全环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短期和中期意义上的改善,主要是指直接的军事入侵没有了。

中国所处的军事安全形势中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台湾尚未统一和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前者是一个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紧密结合的棘手问题。由于美国在对台湾的所谓“安全承诺”上越走越远,台湾岛内的分离主义势力日趋猖獗。台湾当局在“中华民国”的名义下搞实质的“独

立”,不断推进所谓的“国家化”,使得统一需要克服的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种形势的不断发展严重的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后者是一个纯国际安全的问题。中国与许多周边国家在历史上有着疆界纠葛,有的甚至发生了战争。以印度为例,印度把中国作为其安全战略中的重点对象没有改变,其几乎所有的主要外交活动都在围绕着中国展开。南沙问题是一个影响到国际安全形势的火药桶。许多国家不择手段的开采使得南沙地区形势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是影响到中国国际安全的又一重大隐患。日美同盟的存在和日本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使我们的军事安全战略受到很大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猖獗更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不详的阴影。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军事威胁还是需要高度注意的。从政治干预的情况看,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分离主义势力提供支持,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试图从政治上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在中国国内安全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这方面的威胁是不足为惧的。中国国际安全形势中的经济威胁和文化渗透相对发展比较快。例如,日本窃取了中国的景泰蓝工艺技术和宣纸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不利安全形势使国内加强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工作必须予以更多的努力。

中国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关系中一个具有长远影响的问题是国内发展所引起的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的互动关系问题。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力量差距”逐步缩小。这种缩小使一些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具有利益冲突的国家感到不安。因此,在中国国内发展促进了国内安全的同时,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给国际安全带来的一定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又进而试图影响中国的国内安全,通过破坏中国的国内安全最终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条恶性循环的锁链是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必须要努力克服的。一方面,我们必须推行有效的国内安全战略,保障政权稳定,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行有效的国际安全战略,减少由于崛起所带来的国际形势的负面变化,从而促进国内发展的不断前进。两种缺一不可。

从国内安全的层面来看,中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不断进步。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由于坚持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思路,中国国内在改革过程中没有走的过快,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国内安全形势处于不断改善的进程之中。但是,这不能说国内安全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国内政治安全的问题主要是民族分离主义的问题和统一问题,和国际安全形势中的某些负面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的解决变的更加棘手。腐败也是一个严重威胁到政权生存的国内安全问题。国内文化安全除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之外,社会普遍出现的精神贫乏和认同危机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拿成绩最大的经济发展来看,也还是问题不少。中国经济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所暴露出来的许多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确实令人忧虑。

四、中国国家安全应对战略初探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在各战略主体的博弈中自身的安全战略运筹。国家安全战略性质确定之后,能否解决下述问题,关系到对未来战略态势的把握。

第一,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其本质并未改变。今天,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安全战略的运筹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在经济上,“互补不是替代,让渡必须对等”,坚持国家独立自主是永恒的原则。在军事上,战略运筹的精妙之处在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正因为有了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才发生了1999年我国驻南使馆的被炸。这种看似无关的事件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反映的正是战略时空内涵变化之后战略筹划的本质。

第二,划定合理的战略边界。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其战略前沿与中国的自然边界重合。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时空内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设置合理的战略

缓冲区是适应变化的基本原则,防御性的安全战略对于战略反应的要求则更高。美国因其战略的进攻性一直遵循着“战略前沿随战略利益而动”的原则。美国的扩张史表明,它始终将战略前沿抵近别国疆界。美国的战略抵近政策实事上已经成为安全侵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战略防御缺少必要的合理条件。国家安全战略边界与国家自然边界的重合使战略主体失去了必要的运筹空间。未来,中国的安全战略运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第三,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缺乏资源选择权、市场定价权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否则,具有再古老文化的国家也难避免古希腊、古波斯、古巴比伦的命运。这样的警钟一定要长鸣。

第四,加快和平崛起的步伐。“没有实力的国家在外交上是没有发言权的。”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搞好国内的事情,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群体利益分配的关系,处理好资源、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力争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尽快依靠自己,依靠和平崛起起来。只有自身实力增强了,所有问题包括安全问题也才能得到圆满解决。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总之,中国的国家安全挑战来自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又往往结合在一起,使我们时时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国土主权与周边环境等等困境的制约。在国际安全中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处于良好状态的形势下,我们的中心应该偏向于国内发展,用国内发展来促进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国内发展是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根本。运用有效的国际战略,充分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国际安全形势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对外任务。而国内安全是国内发展的保障,只有加强政权建设,整顿经济秩序,才能为国内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处理涉及到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相结合的问题时,需要外交内政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维护好国内安全的同时,不引起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又及时提升自己的国防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走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统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