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 中国航天纪念币 《关于“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和中国航天纪念钞”预约兑换的公告》800字

中国航天纪念币 《关于“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和中国航天纪念钞”预约兑换的公告》800字

时间:2019-10-06 09:23:2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和中国航天纪念钞”预约兑换的公告》800字

敬的客户: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将发行“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和中国航天纪念钞”(简称“航天币”、“航天钞”),采取预约兑换和现场兑换两种发行方式。建行部分分支机构将承担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预约兑换

(一)预约、兑换地区

建行承担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纪念币预约兑换工作,包括上海市、山东省、河北省、内蒙古区、福建省、海南省、云南省、青海省。

(二)预约、兑换数量

公众可在上述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互联网网站查询有关公告,了解兑换网点和兑换数量。其中,青岛市和厦门市公众请通过当地建行分行互联网网站查询。

(三)预约、兑换规则

1.航天币面额10元,每人兑换数量不超过3枚,航天钞面额100元,每人兑换数量不超过10张。

2.采取预约兑换方式,先预约登记,后办理兑换。

3.预约、兑换均为实名制,需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手机号码办理,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外国护照,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四)预约、兑换时间及方式

11月10日(0时起)至11月25日为预约期。预约方式包括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

网上预约:建行国际互联网网站(打开.ccb.-选择“业务预约”菜单)、个人网银(登录建行网银,进入“我的账户”,选择“网点业务预约”)、手机银行(下载9月16日及以后发布的最新版本手机银行客户端,进入“特色服务”,选择“业务预约”)、建行总行微信公众号(关注“中国建设银行”,点击“悦生活”-“周边网点与预约”)。

现场预约:凭预约人的身份证件原件到当地建行公告中指定的网点现场办理,预约的兑换网点仅能选择本网点。

网点现场预约开始时间、具体办理规则等,以当地人行要求为准。请在前往网点办理之前,查询当地人行分支机构和建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的公告。

兑换期为11月26日至12月16日。预约成功的客户在约定的日期,持预约时登记的身份证件原件,到预约的营业网点办理兑换。

二、现场兑换

上述8个地区的现场兑换安排,以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约兑换和现场兑换安排请查询人民银行公告。

特此公告。

中国建设银行

2015年11

作文二:《关于预约兑换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中国航天纪念钞的公告》800字

尊敬的客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3号,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15年11月26日发行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以下简称航天币)、中国航天纪念钞(以下简称航天钞)。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农业银行承办8个省市、自治区的预约兑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地区和方式

吉林省、江苏省、湖南省、广东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自治区、重庆市的航天币、航天钞的预约兑换由中国农业银行承办。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兑换工作请查询人民银行公告。

选择以上8个地区预约兑换纪念币的客户可通过中国农业银行门户网站(申请E站-纪念币预约)、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预约,或者到指定营业网点办理现场预约,并于约定时间到预约营业网点柜面办理实物兑换。在新疆自治区办理预约兑换的客户可选择农业银行新疆分行或新疆兵团分行的指定网点。

二、办理网点及兑换限额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分行、江苏分行、湖南分行、广东分行、西藏分行、陕西分行、新疆分行、新疆兵团分行、重庆分行,将根据当地人民银行相关规定于11月9日,在分行网站发布公告,请客户登陆网站了解预约、兑换网点、兑换额度及相关信息。

此次发行的航天币面值10元,每人兑换数量不超过3枚;航天钞面值100元,每人兑换数量不超过10张。

三、时间

(一)预约时间。

1、电子渠道:11月10日00:00-11月25日24:00,客户可登录中国农业银行门户网站、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进行预约。先到先得,额满为止。

2、柜面渠道:11月10日-11月25日营业期间,客户可持有效身份证件至公告的指定营业网点办理预约。先到先得,额满为止。

(二)兑换时间。

11月26日-12月16日为兑换期,预约成功的客户按预约日期和时间,在兑换日营业期间至预约营业网点办理兑换,兑换期结束停止兑换,未兑换预约作废。

敬请客户优先选择电子渠道办理预约,认准中国农业银行门户网站地址,谨防上当受骗。

咨询电话:客户可拨打中国农业银行客户服务热线:95599电话咨询。

特此公告

中国农业银行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七日

作文三:《关于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中国航天纪念钞兑换的公告》800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1月6日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航天普通纪念币(以下简称航天币)、中国航天纪念钞(以下简称航天钞),采用预约发行方式和现场兑换方式。我行指定分支机构办理航天币和航天钞的兑换,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兑换方式和范围

我行天津市分行、山西省分行、黑龙江省分行、浙江省分行、河南省分行、江西省分行、甘肃省分行、深圳市分行辖内指定分支机构网点办理航天币、航天钞的预约兑换。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分行根据当地人行安排指定辖内分支机构网点办理航天币、航天钞的现场兑换(包括上述8省市分支机构)。机构网点名称、地址及额度见附表。

二、预约发行方式

预约发行方式即先预约后兑换,预约期内,公众可点击本页面下方链接办理网上预约,或到我行指定机构网点办理现场预约。兑换期内,预约成功的客户请持预约时登记的身份证件到预约网点现场办理兑换。

(一)预约和兑换时间

11月10日至11月25日为预约期,11月26日至12月16日为兑换期。

(二)预约发行规则

1、预约采取实名制,先到先得。办理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的大陆居民须使用二代身份证。

2、每种产品每人只能预约一次,重复预约无效。网上和现场重复预约的,以现场预约为准,网上预约作废。

3、预约成功的客户,请持预约时登记的身份证件原件到预约网点办理兑换,每种产品每人只能兑换一次,不能分次兑换。

4、未在兑换期内,或未按规定办理兑换的,视为自动放弃。

三、现场兑换方式

现场直接兑换期为12月14日至12月16日,请持公安部门认定的有效身份证件,到我行指定网点现场办理兑换。先到先得,每种产品每人只能兑换一次,兑换数量以当地人民银行规定的数量为准。

特此公告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9日

航天币在线预约

航天钞在线预约

附表: 天津市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山西省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黑龙江省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浙江省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河南省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江西省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甘肃省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深圳市分行预约兑换网点及额度

作文四:《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课题研究》7000字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时间:2009年07月03日

作者:第二小组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组    长:王仁奋

组    员:罗琼妹

许仁丹

李金云

陈基辉

指导老师:李智勇

前  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你可曾注意到中国的发展?是否关心中国的科技事业?在我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科技是关键,在1998年邓小平先生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确,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社会进步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我们不说太大的发明,就一台电灯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一部手机,不管你身在何方,瞬间都可以与想找的人说上话,一个袁隆平,一个李振声,他们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乃至整个世界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幸福,难以用金钱来衡量。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特别是我们中国,自1986年的“863”计划开始,中国的科技事业历经风雨,但也获得了突飞性的进步,于是我们要创造出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社会多么需要人们更多的崇尚科学、崇敬科学家、崇敬,切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们。

一、提出课题的理由

我国的高新科技正如火如荼地迅猛发展着,特别是航天科技术,已成为新时代的名词。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赶上时代的潮流,一切以关心国家的发展,我们提出这一课题。我们都知道科技的发展过程十分曲折,其背后的辛勤与汗水,数不胜数,为了呼吁更多人关注航天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我们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来进行探究。

二、提出课题目的

身为学生,学习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作为国民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国家的发展境况。当今,各国的航天竞争十分激烈,多关心航天事业,我们多了一份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将更加激发我们学习新知的热情。

通过这样一次研究,第一次社会实践,我们就有了一次经历,多了一份能力,虽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这个过程都是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我们坚信努力过就不后悔。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次实践,让更多人关心国事,唤起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兴趣。即使不能到一线工作也能献出我们的一份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每一滴汗水。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2、去书店、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

3、采访社会各界人士。

四、研究计划

1、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

2、通过大家商量,确定并分配各成员的任务;

3、由一同学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并集体商讨、修改;

4、复印多份调查问卷,并分发给校内各班级及老师和校外一些人士;

5、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回收份数;

6、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并进行仔细分析;

7、到图书馆、书店、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8、结合相关资料对整理结果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

9、大家各抒已见,完成研究调查。

五、研究过程

1、2008年10月28日,全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后,确定所研究的课题;

2、2008年11月6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设计出第一份调查问卷并复印了50份; 3、2008年11月15日将所有问卷分发出去;

4、2008年11月18日回收所有调查问卷;

5、2008年12月3日整理、统计并进行分析问卷;

6、2009年1月1日利用元旦放假时间去书店、上网查找并摘抄相关资料,并对整理的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

7、2009年1月15日写结题报告、自评、他评及总体感受;

8、提交结题报告。

六、小组分工:

王仁奋:负责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写结题报告;

罗琼妹、李金云:负责问卷整理、统计并进行问卷分析;

许仁丹:负责制定分发回收问卷及写提出课题的目的与理由;

陈基辉:负责去书店,图书馆查找资料和制定研究计划及记录研究过程。

七、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1、“你平时关注我国的科技前沿吗?”76.9%人回答是,23.1回答否。科学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大部分人都能关注它们,%回答“是”,55.4%回答“否”。航天事业是高难度,高挑战的,它需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需要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从明朝的万户到“嫦娥奔月”再到“神舟七号”的出仓,一次次证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会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发展的道路即使是曲折的,只要一努力,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3、“你是否认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在世界上是顶尖的?”61.5%回答“是”,38.5%回答“否”。在航天事业方面,我国走在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但我国与美国、俄罗斯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面临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还需继续努力。

4、对神舟飞船发射的时间全对占所有11.5%,航天员全对的有95.4%。神舟飞船的发射,对每个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在心,只有11.5%的人能做到,我们应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国家献出自己的才能。

5、“你认为宇航员这一职业如何”,通过问卷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这一职业是神圣的,伟大的。二、很具有挑战性,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三、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久的耐力。四、光荣的同时又伴随着危险性,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6、“你对我国2008年神七发射成功有何感想?”一、自豪,充满敬意。二、神七的发射,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步。三、中国的航天事业是曲折艰难的,但又是必胜的,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四、神七的发射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我们应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可见科技的进步意味着国家

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豪与骄傲。神七成功飞天,使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得到增强,影响力得以提高,使祖国人民更有信心,激情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仍是艰难的,身为时代的主人,青少年应引以为豪地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后继人,在航天史上划下自己辉煌的一笔。

八、结题报告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程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与飞行有关的神话传说和绘画,“嫦娥奔月”是人类最古老的登月梦想,现在仍在使用的帆、舵、风筝是古人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利用风力和水力制造的生产工具。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这些发明和创造都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出众的智慧和才能,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共同孕育了现代航天技术的萌芽,在1200年前的明朝,万户进行了一次伟大的飞天尝试,虽然他失败了,但他的确是航天事业的创始人。从某个意义上讲,现代航天事业可以被看作古代神话和科技发明在当代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和延伸。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神话与发明、古人伟大的尝试与牺牲,恐怕就不会有现代的航天事业。

在近代,中国人民为航空航天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之后,中国许多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热心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直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射了共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村、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价值的资料。一些通信卫生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等,组成由控制中心,地面工作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力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多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二、科学先进事迹感染着我们

我们了解了航天元勋钱学森、火箭发动机专家任新民、驯服“蛟龙”黄纬绿、铸造神剑的领军人屠守锷、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光学界的一朵奇葩王大珩、航天材料工艺技术专家姚桐斌、被誉为“中国国产专家一号”核物理学家于敏等航天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为振兴新中国科学事业,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下,舍生忘死,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国航天技术得以跻身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可以激动地说:“读了科学家们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们心中波澜起伏,他们为了新中国的科学事业,舍小家,顾大家,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奔回祖国怀抱,舍生忘死在大漠深处,这是何等的高尚!正因为他们胸中有国,才会有如此高昂的斗志,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动力,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三、航天精神影响着我们

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对于航天员和科学工作者们大无畏的精神,我们作为中学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四:辉煌的中国航天事业召唤我们

1955年1月15日,中国启动代号为02的核武器研制计划

1960年冬,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

1964年,成功发射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

1966年10月27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导核武器试验成功,周总理在报告中说道:“这在国际上是一个重大的创举„„从第一次爆炸小型化核弹头,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36年,而我们只用了2年,比美国快了6倍,比苏联快了3倍。”

1970年4月24日,随着一曲《东方红》的旋律通过广播电台在神州大地回荡,我国自己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反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77年10月,我国成功装备了中国式的“飞鱼”导弹——“鹰击1号”震惊了世界。 1978年9月“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82年10月,我国发射水下固体导弹成功。

1990年4月7日第一颗国外卫星——“亚洲一号”通讯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航天工业跻身于国际商用卫星的发射市场。

1990年9月3日第二颗“风云一号”卫星又由“长征四号”火箭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卫星气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

2000年11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飞行7天后返回地面。

2001年1月1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飞行8天零18小时后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实现多人多天成功飞行。

2008年9月2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实现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消息,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名称叫做“天宫”,这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并且寄托了中华人民无限幢憬的名字,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实验,在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三号两个空间试验室。

“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验证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局部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实验。

五、向航天科学家致敬

如果说,在863计划开展以来,“神舟”五号的发射象征着中国进入航天事业发展国家,那“神六”发射与“神七”发射无疑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

者”

我们感知,是你们在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之路上所做的贡献,证实了炎黄子孙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让我们明确地感知,在这一过程之中,你们不避风险,敢于进取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技术与勇气。所有这一切,都是“载人航天精神”的伟大力量,这一种力量温暖着全国人民的心,更激励着我们中学生“继续发扬刻苦精神,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为祖国科技发展而努力拼搏的科学家们,我谨代表中学生们向你们致敬!

九、心得体会

王仁奋:

经过我们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终于结束了课题的探究,静静回想,感觉一路过来真的不太容易,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许多东西,能完成这一次实践活动,组里的同学相互合作是离不开的,团结便是力量,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我们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正是因为我们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在结题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付出之后获得的幸福、快乐,同时这也使我变得更坚强、更懂事。对于中国的航天事业,我们信心十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中国的航天事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从身边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态度是关键,养成好的学习、做事的习惯,作为中国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做得更好,从现在起努力拼搏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基辉:

第一份课题研究的完成,也有我出的一份力。因此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们的学习的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更加理解“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增强了我的交际能力,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发扬了团结合作精神。以后我还要多参加类似的活动。

许仁丹: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结识了很多朋友,扩大了我的朋友圈。为我的高一生活画上多彩的一笔,很高兴通过我们组员之间同心协力能完成实践活动。第一次实践活动,刚开始我们无从下手,但我们还是自信地启航了,大家分工合作,各自己完成自己份内工作,认真修改,最终得到一份完满的答卷。 我们不要害怕任何困难,将其分解成许多个小困难个个攻破,困难对我们来说不再是障碍,我们都应相信自己,勇敢去尝试。不尝试只有失败,尝试了才有可能品味成功的甘甜。 罗琼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社会实践,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交际能力。同时,又再一次体验到我们国家的伟大。神舟飞船的发射,举国欢庆,这一伟大的时刻见证了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同学们,我们应努力学习,具有创新精神,积极进取,为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的才能。

李金云:

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受益非浅。课堂之外的世界亦是很好的人生课堂,不仅可以的拓宽眼界增长知识,锻炼社交能力,实践能力,还可以走进社会、贴近社会、了解社会,增强我的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为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科技的进步能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科技上取得的惊人成果,应该与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共享,21世纪的青年,当积极进取,排除万难,雕造自己、奉献自己,与科技同行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让全人类在科技进步中幸福地享受生活。

十、导师评价

李智勇:

该小组同学怀着对祖国科技发展的关注之心着手开展这一次调研活动,出发点好,准备充分,分工明确,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发展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社交本领。从同学们的感受中可以发现,各位同学都有很大收获,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这样活动开展。

调查问卷

嘉积中学高一(22)班第二小组

您好!欢迎加入我们的调查。请根据你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平时关注我国的科技前沿吗?

A、是        B、否

2、你认为我国发展航天事业是否艰难?

A、是        B、否

3、你是否认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顶尖的?

A、是        B、否

4、中国神五发射的时间为       航天员是

中国神六发射的时间为      航天员是

中国神七发射的时间为      航天员是

a.2006.9.12    b. 2003.10.15   c. 2005.9.10

d. 2005.10.12   e. 2008.8.21   f. 2008.9.12   g. 2006.9.25

h.费俊龙       i.杨利伟     j.刘伯明      k.翟志刚    l.聂海胜        m.景海鹏

5、你认为宇航员这一职员如何?

6、你对我国今年神七发射成功有何感想?

我谨代表我们组对您的回答表示感谢!!!

原文标题: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 教育档客 jydoc. 原文网址:://.jydoc.//1730302.html

作文五:《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2600字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郴州市九中209班贺虹莎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关键词】中国航天, 飞船发展史,稳定发展.

【正文】

一、简介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三个人协同完成。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待命,实现了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17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2012年6月16日~29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二、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

1970年4月24日21时31

分,中国“东方红”

一号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

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

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

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

升空。

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

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

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

功发射。

【结论与建议】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作文六:《作文:中国航天》1200字

自从上个世纪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上太空,别的国家也在加紧研究卫星,中国也不例外。当时 ,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于是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科学家们也开始研究我们自己的人造卫星。终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了,它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东方红》歌曲,歌曲响彻大地。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等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这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是多么神奇与伟大,这是中国的骄傲!这也令世界震惊,不得不对中国这个弱国刮目相看。随后,中国用长征号火箭把神舟一号飞船送出了地球,这又是中国航天一大突破。不久,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都升空了,没有一次失败。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说明了中国的航天科技在一点一点成熟,也体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谨慎,使发射次次成功。

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号火箭搭载升空了。飞船中,有一位中国第一位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他是去到地球以外的第一个中国人。那一刻,整个中国欢腾了,整个世界又一次震惊了,中国可以载人航天了,中国成为了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航天技术步入世界前沿,比众多发达国家还厉害。杨利伟也名扬世界,成为了中国能人。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 09:00:00,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了,由费俊龙和聂海胜驾驶它到了离地球343千米高的太空中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飞了76圈。3年后,就在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人负责此次任务。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国人将进行太空行走。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这是一大飞跃,中国的航天技术有更近了一步。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这是一个很多人不能忘记的时间,因为在这个时间,天宫一号发射了,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不久之后,它和神州八号成功对接并以组合体飞行,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搭载了景海鹏,刘洋,刘旺三人,三人进入天宫一号进行试验,并在那里生活。神舟九号飞船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

中国的航天技术正在飞快发展着,也许很快就能赶上美国了,在明年下半年,还将会发射嫦娥三号,它将会在月球软着陆。此后,中国还会自行在太空组装自己的空间站,到时,中国的航天技术将会在世界不可缺少。

作文七:《关于中国航天60年,你必须知道的都在这里!》3700字

关于中国航天60年,你必须知道的都在这里!

知识就是力量  作者: 知识就是力量 2016-09-01 15:00:19 举报

阅读数:4186

从东方红一号到墨子号!

(专家:庞之浩,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首席专家)

2016年可谓是中国航天年,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于4月24日庆祝了首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将首破20次,而且“含金量”极高:在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首射我国新一代大中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7号,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10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1号、世界上工作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3号、我国首颗监测全球二氧化碳的“碳卫星”、可实现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好空间分辨率的硬X射线巡天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世界首颗“脉冲星导航专用试验卫星”、我国首颗第2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4号、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神舟11号载人飞船,等等已经或即将在这一年闪亮登场,为2016年的中国航天画上美不胜收的绚丽彩虹。尤其是2016年10月8日,还将迎来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从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在月球轨道飞行示意图(庞之浩/供图)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8日,中国第1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开始进入历史舞台。

“长征”系列火箭

常言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几十年来,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国“长征”系列火箭走过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的技术历程,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以及不同类型和不同质量航天器的能力,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长征”火箭家族(庞之浩/供图)

我国现有长征2号、3号、4号3个成熟子系列共10多种型号的“长征”火箭,用于发射低轨道、极轨道和高轨道航天器,其运载能力分别为0.2~9.5吨、0.4~3.1吨和1.5~5.5吨。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一个100次历时37年,成功率93%;第二个100次仅历时7年,成功率98%,可靠性居世界前茅。

近年,我国又开发出新一代小型、中型、大型运载火箭,已经首射成功了长征6号、11号、7号新一代小、中型运载火箭,最多一次发射了20颗小卫星,其中采用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长征7号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3吨。今年还将首发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4吨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其发射能力与国外主流运载火箭的水平持平。

?长征7号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庞之浩/供图)

截止到2016年8月16日,“长征”火箭共进行了234次发射,其中包括5次发射载人飞船和4次发射月球探测器。

开发太空资源的利器——航天器

航天器是开发太空资源的利器。中国航天器现已历经了技术准备(1956—1970年)、技术试验(1971—1984年)和工程应用(从1985年起至今)3个发展阶段,树立起三个里程碑: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使中国成为世界第5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卫星的国家,开创了中国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入轨,并在完成预定任务后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个空间探测器——嫦娥1号绕月探测器升空入轨,使中国成为世界第5个拥有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中国航天器家族(庞之浩/供图)

到2016年9月底,我国已有200多个航天器升空,目前在轨运行150余个,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国防等效益。

中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在轨飞行全貌(庞之浩/供图)

在人造卫星领域,我国现能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目前世界上已问世的这三大类卫星,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2015年12月29日升空的高分4号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60年来,我国先后发射了:“实践”系列等试验卫星;探测1号和2号 、“悟空”、墨子号等科学卫星;三代固定通信、一代数据中继、一代移动通信等通信卫星,并多次整星出口;返回式、“资源”、“高分”、“环境”和商用等陆地卫星,“风云”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

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内部结构(庞之浩/供图)

在载人航天领域,到2016年10月8日,我国通过先后发射10艘宇宙飞船和天宫1号、2号空间飞行器,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载人三大航天基本技术,把10名航天员(包括2名女航天员)送上了太空,为建造可以大规模、长时间开发太空资源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庞之浩/供图)

在空间探测领域,我国实施了采用“三步走”战略的“嫦娥工程”,现已完成“绕、落、回”中的前两步:用嫦娥1号、2号绕月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普查;用嫦娥3号落月探测器对着陆区附近进行区域性详查;发射了嫦娥5号T探测器,为2017年发射嫦娥5号采样返回探测器做好了准备。

展望未来,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并推动航天等方面相关立法工作。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编辑:刘伟琼

商业合作请联系jiangq@cast.org. 投稿请联系 xueyn@cast.org.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官方微博,国家级青少年综合图文科普月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科学普及出版社主办。

Y已关注

闲着没事,就打赏我吧!

推荐阅读

专家揭秘天宫二号奥秘:寿命更长、眼神更好

据新华社电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二号于16日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介绍,相对此前,这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开展轨道高度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任务的轨道控制策略与测控模式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陈险峰说:“天宫二号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昨日成功实施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专家揭秘——

中国发射一神秘卫星:竟能全盘掌控中国南海战局

今天(8月10日)一早,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托举起高分三号卫星划破苍穹升空,至此,我 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家族,继高分一号、高分二号以及高分四号之后,又迎来了一位“天眼”神探——高分三号 这位“天眼”神探的升空,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多极化、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同时也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发射成功。 8月10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发射 这几个问题你肯定想知道

周末第一天,当你从工作的倦怠中醒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已经离开北京到了酒泉,开始它新的使命。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8月13日从北京空运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计划于10月中旬实施发射。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关于此次飞船发射,这几个问题你肯定想知道: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二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别是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技术,此外,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天宫二号开启中国空间站时代 国际社会期盼与中国合作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甘肃酒泉,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境外媒体:中国太空研究从追随者变开拓者

参考消息网9月16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随着天宫二号轨道舱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将在建设永久性轨道站的长征路上迈出新的一步。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天网9月14日报道,随着载荷能力的提升,崭新的天宫二号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用于验证各种关键技术,比如利用新型天舟货运飞船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报道称,天宫二号还将进行各种空间科学实验,而实验规模将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将有14个实验项目搭乘天宫二号飞向太空,涉及的尖端技术领域包括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

作文八:《中国航天的2013征程》6400字

中国宇航正以让外界侧目的“火箭速度”跻身“航天第一世界”,其不仅可以集中力量完成某一项重大航天任务,更已初步形成同时进行多个重大项目的多任务管理与实施能力。

在2013年3月举行的“两会”上,航天代表和委员意外的受到热捧,多家媒体竞相采访。他们对中国航天发展的透视与展望,犹如一场盛大的航天新闻发布会,借“两会”之势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

据悉,中国航天将在2013年迎来真正的井喷,全年将实施16次航天发射,把大约20个航天器送入太空。而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当属“神舟”10号载人飞船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以及“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首次月球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

这一切表明,我们离自己的第一个轨道空间站和第一次载人登月已经越来越近了。

中国首架太空航班

“神舟”10号是一艘与之前的9艘“神舟”一脉相承,但又完全特殊的飞船。它的出现不再是“试镜”,而将扮演真正的主角。

按照规划,在2013年6至8月间,中国将择机发射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10号飞船,该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与之前“神舟”系列飞船的飞天之旅相比,“神舟”10号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其将在这次任务中进行首次应用性飞行,也就是说,飞船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设备或性能测试,而将完成正常的天地往返运输任务。

从“神舟”5到“神舟”9,它们的首要飞行目的都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的技术性能,属于试验性应用范畴,然后根据试飞的情况不断改进。其中中国利用“神舟”9号突破和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使“神舟”飞船具备了为“天宫”1号和未来的“天宫”2号,甚至是最终的轨道空间站提供载人天地往返的能力。“神舟”9号的成功证明中国的载人飞船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并定型,所以与“神舟”9号相比,“神舟”10号没有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微调。“神舟”10号的任务已不再是试验飞船本身,而是扮演“太空航班”的角色,为“天宫”1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保障。

“神舟”飞船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稳居世界第一集团。载人飞船总师张柏楠就指出,现在在天上运行的轨道飞行器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空间站,一个是中国的“天宫”1号;而能使用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也只有两个,一个是俄罗斯的“联盟”飞船,一个是中国的“神舟”飞船。所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排名全球前三是没有疑问的。

根据已公开的计划,“神舟”10号将在轨运行15天,比“神舟”9号多2天。其中“神舟”10号与“天宫”1号组合体运行更是长达12天,航天员在充裕的时间内可以在太空完成更多的任务。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同时也表明,“天宫”1号的实际载人能力比设计的要高。“天宫”1号最初设计的载人能力为60人天,也就是单人在轨飞行60天,如果是3个人则可以呆20天。“神舟”9号的3名航天员已在“天宫”1号里生活和工作了10天,按理说“神舟”10号的3名航天员最多也只能在“天宫”1号里呆10天,而现在可以多呆两天。别小看这两天,航天活动的时间单位动辄以秒计算,毫厘之差都有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天宫”1号的“超规格接待能力”至少证明其密封性很好,里面的环境与生命保障系统工作正常,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氧气、温度、湿度等。

“天宫”1号在即将到来的这次任务中还将首次成为“太空讲堂”。3名宇航员除进行航天器在轨维修试验和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试验等工作外,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师周建平透露,航天员将在“天宫”1号内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向地球上的公众介绍太空特殊的微重力环境,并通过实验操作讲解微重力状态下的物理现象等,使公众对太空有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激发青少年的太空热情。此前,也只有美国进行过一次太空授课。

来自权威渠道的消息透漏,“天宫”1号的状态目前非常好,所有设备正常,尚未使用当初设计的冗余备份,相关资源也比较充足,推进剂余量还很多。在2013年与“神舟”10号的交会对接,将标志着“天宫”1号完成自己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未来其不会再与其他载人飞船对接,而会继续用于进一步考核航天器的其他相关技术,包括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等。中国航天部门此后会对“天宫”1号的后续任务做评估研究,尽可能让其在轨生涯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天宫”1号的设计寿命是两年,如果做轨道调整等消耗推进剂较多的试验,接下来的飞行时间会短一些;如果这种试验较少,则“天宫”1号的寿命很可能会超过预期。同时,“天宫”1号的所有任务一旦结束,将会按国际惯例主动离轨,返回到大气层烧掉。

五星红旗软着陆月球

2013年的中国航天不会缺乏精彩,“神舟”10号只是主角之一,“嫦娥”3号的探月之旅同样寄托了国人的重大期待与梦想!

2013年下半年,中国将完成探月工程二期――“落”月探测的最关键一步,用“长征”3B增强型火箭发射“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据“嫦娥”3号两总(总指挥、总设计师简称)顾问叶培建院士介绍,“嫦娥”3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1,也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世界上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土壤和月球环境的勘查,精细探测月球局部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地质结构、月表环境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将通过“嫦娥”3号,首次建立起覆盖火星探测范围的测控通信网。

未来在“嫦娥”3号升空后,其将与“嫦娥”2号一样直接进人地月转移轨道,预计100多个小时后抵达月球轨道。它先绕月球转几圈“热热身”,做好各项准备,在来自地球的“落月”指令下达后,由15千米的近月点开始降落,只用很短的时间就能着陆月球表面。

因为月球是真空环境,软着陆时不能使用降落伞,所以只能一边降落,一边用反推发动机把速度降下来。又由于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为避开大石头和坑洼地貌,需要在着月过程中寻找具体着陆点,因此当降落距月面约100米时,“嫦娥”3号会像直升机一样悬停一会儿,通过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智能选择一块比较平的地方,飞到着陆点上空后实施垂直降落,在这100米的降落过程中一直靠反推发动机控制降速,直到距离月表4米高度时,再关闭发动机,以免扬起月尘,污染相机镜头或影响其他设备工作。     “嫦娥”3号将通过无动力的自由下降模式完成最后4米的着月高度,最后靠着陆器的4个支架缓冲落在月面上。为缓减冲击力,每条支架都能吸收冲击力,或者说每只脚都被套上了一个大“鞋垫”,支架腿接触月面的瞬间,缓冲作用将让着陆器在月面上稍做滑行,最后稳定驻泊于月表。如此复杂精密的程序,难怪有专家认为,“嫦娥”3号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月面上软着陆。

“嫦娥”3号的着陆地点已基本确定在月球虹湾地区,那里地形平坦、能源充足、通信畅通、轨控有效,目前看来是最佳着陆选择。其着陆器带有敏感探测功能,可以自动避开月面障碍,落到哪里就对哪里进行科学探测。月球车位于着陆器顶端,当着陆器在月面实现软着陆后,月球车通过自带滑梯释放并自行在月面机动,走到哪里就探测哪里。在月球车的桅杆上有两对相机和一根定向天线,下面的白色机械臂则用于对月表成分进行抓取和探测。它还会在月球表面采一些成份样品,就位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月面图像及地质地貌情况传回地球。

在月亮上开车

虽然“嫦娥”3号的发射距离苏联“月球”9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软着陆已近半个世纪。但其部分探测内容仍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另外,“嫦娥”3号月球车所应用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亦足可表明中国遥感成像探测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从系统结构来看,“嫦娥”3号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载有测距测速雷达和激光测距仪等多种高技术探测设备。其中着陆器携带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等。前者将首次实现中国的月基天文观测,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屏障,所以很小的望远镜就能看得很远;后者既可拍摄月球的地形地貌,也能在飞行过程中拍摄地球,探测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变化特点等,中国的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能力将因此得到显著提高;着陆器上的雷达主要用来探测月球的地质信息;其设计寿命为一年。

“嫦娥”3号月球车为6轮底盘结构,类似于一台智能机器人。其将携带360度全景相机、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精细探测月球表面的化学元素;月球车底部装载的雷达则可探测巡视路线上100米深度的月壤层结构;在脱离着陆器之后,月球车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巡视勘察。着陆器和月球车分开工作后可以互相监视,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拍”,到时候着陆器肯定会拍下月球车上的中国国旗,再传回地球,这不仅将是“嫦娥”3号在月球着陆的证据,届时也一定会成为激动国人的重要一幕出现在各大媒体头版。

对于“嫦娥”3号来说,如何在月球上安全过夜是所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之一。月球的一天约相当于地球27天,而且13天半是阳光普照的白天,13天半是寒冷的黑夜。白天太阳直射下,月表最高温度可达150摄氏度;月夜没有太阳光照,月表温度又可下降至零下180摄氏度的极低温。低温环境将会对“嫦娥”3号构成严峻考验,因为很多设备的工作温度都有严格限制,且大多需要太阳能电池供电,冷的时候没有太阳,就意味着没有电。此外,月球表面尘埃带电,吸附效应会给太阳能电池、光学器件等带来不利影响。这些问题都是过去中国所熟悉的人造地球卫星所不曾遇到过的。

因此,叶培建院士表示,“嫦娥”3号最需要突破的难点就是解决月夜生存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多项高新技术,尤其是月面生存必用的热控制技术,为确保探测器系统顺利度过寒冷的月夜,中国科学家还精心设计了月球车的太阳翼(即太阳能帆板),到了晚上,原本展开的太阳翼就会折叠起来,像被子一样盖在月球车上。同时为了解决太阳能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嫦娥”3号还将首次采用核电源――同位素温差电源与热利用技术。此外,低重力环境下机构的重复展开与收拢,月尘环境下机构的润滑与密封等技术都将为“嫦娥”3号的顺利探测保驾护航。

通天塔再升级

毫无疑问,中国航天极具雄心的2013年离不开高性能火箭的助力。为确保本年度“神舟”10号与“嫦娥”3号两大重点战略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做好了准备。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介绍,他们已经对发射“神舟”10号飞船的“长征”2F遥十火箭进行了18项技术状态和2项工艺状态适应性改进,其中17项主要为提高可靠性。遥十火箭飞行可靠性达98.67%,比发射“神舟”9号飞船的“长征”2F遥九火箭提高了0.2%。为确保船箭分离后飞船可以执行大气层外逃逸救生模式,遥十火箭对故障判据做了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如有故障发生,可向飞船发送运载逃逸信号的相关指令,“航天员安全性达到99.97%,比遥九火箭提高0.01%。这两组数据表明:火箭发射100次,成功为98.67次,确保宇航员生命安全为99.97次。”梁小虹说。

与“神舟”10号不同,由于地月飞行需要更强大的近地轨道动力保障,因此“嫦娥”3号月球着陆器将采用“长征”3B增强型火箭发射。该火箭是在“长征”3B火箭基础上开展六大专项技术攻关而研制的,完全能够确保“嫦娥”3号落月成功。据梁小虹介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具备让“嫦娥”3号多窗口发射的能力,解决了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火箭不能准时点火,从而错过最佳发射时机的困扰。为此“长征”3B增强型火箭进一步优化了窗口设计,开发出新的软件在线切换技术,并对三级增压输送系统的适应性做了改进。“嫦娥”3号已由“嫦娥”2号的零窗口发射(火箭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超过1秒),增加至每个发射月有连续3到4天具备发射条件,每天有2个发射窗口,完美实现了多窗口发射。

“长征”3B增强型火箭还将用“两只眼睛”提高人轨精度,将“嫦娥”3号精确送人近地点高度200千米、远地点高度38000千米的月地转移轨道。它采用了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的复合制导技术,这种复合制导技术相当于给火箭安装了“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可以使火箭按照设计好的轨道飞行,另一只眼睛精确计算最佳途径,并随时修正。该火箭还首次运用遥测图像实时传输技术,将“现场直播”火箭在发射和飞行过程中的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等关键动作,更为准确清晰的监视发射流程。     相比于“嫦娥”2号,“嫦娥”3号的结构与尺寸均有较大变化,为此,科学家为“长征”3B增强型火箭专门设计了一个“连接器”――高度1760毫米的有效载荷支架,以及星箭接口的锁紧装置,使火箭与“嫦娥”3号更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增强了“嫦娥”3号奔月途中的安全可靠性。

新长征路上的中国芯

“长征”2F与“长征”3B系列火箭无疑是中国目前最强大的“通天塔”,这两款火箭对于2013年准备实施的航天活动来说是足够了,但中国航天前进的脚步不会有丝毫停歇,大型轨道空间站、载人登月、行星探测等更具雄心的未来航天项目将会陆续进入中国高层的决策视野。这些都需要推力更大、技术更为先进的下一代运载火箭做保障。

据梁小虹书记透露,未来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中型运载火箭“长征”7号均已经进入首飞前的攻坚阶段。这两型火箭将在海南发射场发射,而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2F则仍会在酒泉发射场发射。

“长征”5号现正突破5米直径的低温贮箱技术,拟于2015年首飞;其总指挥王珏近期表示,“长征”5号于2012年已完成了助推器分离试验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试验项目,该型号研制工作即将完成初样段设计,准备转人试样段研究。这款大推力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达25吨,完全可以满足“嫦娥”5号月球取样返回探测器和空间站舱段(每个20吨级)的发射需求。

“长征”7号则计划于2014年首飞。据“长征”7号总设计师刘继忠介绍,该型火箭正逐步完成各分系统匹配试验,下一阶段重心将主要放在增压输送系统和质量可靠性上。“长征”7号火箭具备近地勒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主要满足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以及未来载人航天所需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长远需求。

不仅如此,据梁小虹书记介绍,中国首枚固体运载火箭“长征”11号有望2014年首飞。其可填补中国在固体运载火箭领域的空白。“长征”11号将为中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更加便捷的基本运输工具,对中国未来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救灾提供有力支撑。液体火箭的优势在于运载能力大,但准备时间长,从测试到发射整个流程需要20至50天。固体火箭虽然运载能力不如液体运载火箭,但它在接到发射命令之后,从测试到发射能在24小时内完成,更加适应未来可能越来越频繁的时间敏感性任务。

航天超级大国

经过数十年的积淀与发展,在强大综合国力与科技实力的支撑下,中国航天正以让外界侧目的“火箭速度”跻身“航天超级大国”行列。从2013年的总体项目规划来看,目前的中国不仅可以集中力量重点完成某一项重大航天任务,其同时进行多个重大项目的多任务管理与实施能力业已形成。在这一年不仅有“神州”10号与“嫦娥”3号,还将有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即将发射,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高分”1号观测卫星计划于2013年上半年发射,这款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首发星,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的成像能力,其观测图像可解决国土资源、农业、环境、灾害监测与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应用急需,并替代同类进口图像数据。

类似于“高分”1号这样的外界关注度不高,实际意义重大的航天科技项目在2013年还有很多。在这个星球上除了美俄两国,恐怕也只有中国具备在航天这样的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内,齐头并举、全面发力的底气与雄心。

也许,属于中国人的航天大发现时代真的来了!

责任编辑:王宏亮

作文九:《中国航天的腾飞》400字

中国航天的腾飞,嫦娥奔月——浑南二中科普讲座系例活动开展 为祝贺中国嫦娥三号飞船的成功升空,也为了让学生们 更多的了解关于航天和航空的知识,我校特别举办了有关中 国航天的科普讲座活动,以便让老师和学生更多了的了解有 关中国航天发展和嫦娥三号发射成功的意义。 在活动之前学校特意做了精美海报并进行了宣传,让有 兴趣的同学能够及时了解活动的状况。在今天,学生吃完午 饭之后,便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学校一楼的报告厅,准备听讲 座。十二点二十分,讲座准时开始,讲座的老师让从嫦娥奔 月的故事引入,讲了月球的概况,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人们要 去探索月球,由浅入深,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如何发展 的,重点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计划和嫦娥三号的重大使命和 意义,在最后还对人类对月球的开发,未来人类移民月球的 可能性做了分析和预测。 本次活动讲的很精彩,让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 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让科学知识普及给 更多的学生,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了,国家才能强大。

作文十:《中国航天的突破》500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航天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全新的突破。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翻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此次神舟九号一飞冲天,肩负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太空梦。神舟九号是我国首个宇宙实验项目的组成部分。实现航天手动对接,航天员进入天空一号工作,也是在宇宙世界探索体验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的三位航天员分别是,46岁的景海鹏,43岁的刘旺,还有一位女航天员:34岁的刘洋。这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也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重大的突破。

从2003年神舟五号的发射,到神六、神七,又到嫦娥一号、天宫一号,再到今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可以说几年来的变化与技术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也许在2020年前后,中国将在宇宙建造国际空间站。我们中国人可以在太空任何一个星球行走,也许在太空漫步,如履平地,轻而易举。在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中,祝福我们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强大。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民建路小学六年级:苜蓿花开

点评:本文反映出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既了解又倍感自豪,语言铿锵有力,很有节奏感,比较适合做讲稿。如果能够运用一些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的说明方法的话,更能具体准确地说明中国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会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