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生物试题 > 小学记叙文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技巧》8000字】

小学记叙文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技巧》8000字】

时间:2019-11-13 10:23:5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记叙文写作技巧》8000字

一、 一见钟情的开头

技巧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如: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选自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技巧二:开门见山

如:> 有人珍藏衬衫,有人珍藏照片,有人珍藏邮票,而我珍藏的却是一张写有温馨批语的试卷。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治学有方的张老师。

记得那是上七年级时的第一次语文考试,本来基础就差的我考得一团糟。可以说当时我对分数已没有什么感觉,考不好无非是得到老师的一通训斥再罚抄几遍而已。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发考卷时我像往常一样等待着老师的“电闪雷鸣”,可奇怪的是张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从高到低念分数,念到不及格的同学还故意多停留几秒钟,好让你意识到自己考得有多么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几个考得好的同学,然后没念分数就把考卷发到了我们手里。

打开试卷,让我惊奇的是从头至尾竟找不到一个“×”,全是对号,只是在分数那一栏赫然写着59分。仔细一瞧,发现有一些题旁边没有打对号,当然也没有打“×”,这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起来。翻到卷末,发现老师留了几行字: ××同学,你的书写很工整,批阅你的试卷简直是一种享受。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你的头脑是很灵活的,只要你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老师相信,今天的59分将会变成明天的95分。

看着这温馨的批语,我的眼眶湿润了,从小到大,从没有一位老师这样夸过我,这样信任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同时又觉得自己这样的成绩简直太对不起老师了,并下定决心要考一个95分回报老师的厚爱。

我抬起头深情地望着张老师,张老师也望了望我,还对我微微一笑,我立刻感觉浑身暖洋洋的,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这时只听张老师说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这次考试有一部分同学没考好,主要原因是我这个当老师的不会教,今后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当一个会

教的好老师,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努力吗?”“愿意!”全班同学异口同声,那声音超乎寻常的响亮。

从那以后,我便把那张写有张老师温馨批语的试卷小心地珍藏了起来,并一改以往吊儿郎当的形象,开始认真学习了。说来也怪,那些知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老师讲的,我竟然全都懂,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张老师那温馨的批语!

>  有那么一首歌,能使人安心入眠,能使人闻到爱的馨香,那是母亲的歌。

小时候总要母亲哼着歌哄我入睡。记得那时,母亲倚在床背上,一只手搭在我的身上,轻拍着我入睡。细腻的歌声中,温暖心灵的是那如汩汩细流源源不断的母爱,直入我的内心深处,留下温柔的印记。我就在这有节奏的旋律中,甜甜地睡上一觉。睡梦中,那歌声仍在我梦中萦绕,如梦如幻,那是母爱的歌声,即使蜘蛛网查封了我记忆的炉台,脑海中往事如烟的灰烬叹息着流逝的悲哀,(比喻、拟人巧妙)但我依旧记得那歌声,那永远的歌声。

有那么一首歌,能使虔诚的人们对未来充满希冀,能使忠诚信徒坚定心中的信仰,那是教堂的歌。

去年,踏上通往乡村教堂的青石板。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我仰望那神圣而庄严的十字架,笔直地伸向碧空。几只白鸽呼啦啦的飞过,突然,一阵清脆的吟唱声响起,在晨风中飘散。那歌声,动人心弦,诉说着人们对安宁和平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祈祷。信徒们在教堂内唱起颂歌,他们在祈求世界永远和平。那歌声婉转悠扬,飘荡在每个人最善良的心中,飘荡在每个人最虔诚的耳畔。那是和平的歌声,我会铭记那发自内心的歌声,它是永远的歌声。

有那么一首歌,它能使身处灾区的人们感动,能使全中华民族震撼,那是祝愿他们平安的歌。

地动山摇后,人们的意志没有被困难摧垮。人们手拉手,心连心,自发地组成一支团队,在夜里唱起了《祝你平安》。烛光中,一张挂满泪水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他们深情唱着“祝你平安,祝你平安”。那是关怀的歌,它震撼着人的每一寸肌肤,简单的曲调却表达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那歌声,将越过千里,传送真情,那是永远的歌声。

母亲的歌声,温柔而又细腻;教堂的歌声,清脆而又悠扬;祝福平安的歌声,深情而又婉转。这些歌声穿越时光的远隔,一点一滴地进入我的神经,震撼着我的心灵。苍茫天地间,这些歌声将会永世传颂,它们会成为永远的歌声,为后人传唱。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技巧点拨:中考中,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篇文章的开头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种开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发情感。

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气氛

“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民主墙”的风波》)

技巧点拨:写作记叙文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巧五: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以善。(选自江西省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技巧点拨: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上面例子,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技巧六: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心中筑起一堵墙》)

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例子,写一场急雨的降临,目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

二、一箭双雕的结尾

自然收束式。比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首尾呼应式。如【范文展示】《喜看自己的变化》(柳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成长的路上,有父母的呵护,有老师的关爱,有同学的帮助„„这一切,我都装进了我的背包里。当我打开背包,我高兴地看到了我的变化,   爸爸·早餐

备战中考时可谓争分夺秒,睡得晚起得早是家常便饭。爸爸担心我因为赶时间来不及吃早餐,每天都起得很早为我做早餐。我一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中考备战这么紧张我根本来不及自己做早餐,何况爸爸也要吃早餐。可是过了一个月后,我发现每天的饭桌上都只有一个碗,一份早餐。一天,从来都埋头吃饭的我突然抬起了头,看到了爸爸那张布满深深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的笑容,可是很快,我被那满头银白的发丝吓了一跳——我开始怜惜我的爸爸了,我不再认为爸爸为我做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了,渐渐地,我也学会了为爸爸作些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老师·笑容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叛逆和任性,我变得不爱学习。一天我的叛逆劲又爆发了。我不愿去上学,爸爸非常生气,把我拖到了学校。老师到校门口拉住我,原以为老师会给我一顿“狂风暴雨”,谁知,老师却只是轻轻把手搭在了我的背上,手指轻轻地拍着我的肩。我小心翼翼的看了老师一眼,老师那暖暖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把我的心也拉回了课堂。从此,我不再叛逆,不再逃离,我努力奋进,怀揣着老师殷切的期望前进。   同学·温水

为了赶上晚自习,我常常一吃完饭就往学校跑。有一次在路上突然打起了嗝,我原以为到了教室就会好些了罢,谁知一点也没有缓解,一连连的打嗝声引来了同学们的目光,让我无地自容,可是大家都没有带水。可怎么办?正在我着急的时候,一个同学走过来问清我的

情况,二话没说,他出去给我找来了一瓶温水。那瓶水给我止了嗝,更温暖了我的心。从此我不再对身边的人表现漠然。

背包收藏的一切,改变了我。我的爸爸、老师、同学给予我的爱,使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我的心更加温暖。大家都高兴地看到了我的变化。

再如:(首)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 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画龙点晴式。《承诺》时这样结尾:

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式。如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如:《龟兔赛跑续》:

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  1.题记式。

如:一、《不能没有你》

亲情——亮在黑夜里的灯塔,为我们指引方向。

友情——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为我们驱散阴霾。

爱情——洒在冬日里的阳光,为我们温暖心房。

亲情+友情+爱情=一生之爱。

——题记

爱,一份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情感,一份任何人都渴望得到的情感。也许,在爱的世界里,你或缺亲情,或失友情,或无爱情。但我相信,总有一份感情是你所拥有的,只要如此,你就能感到幸福,就能让爱永驻心间。当然,如果三者兼而有之,你将幸福一生。

亲情

十四岁,一个叛逆的年纪,十四岁的我常因一些小事和母亲争吵,母亲说东,我偏向西。母亲要向左,我一定向右。即使知道自己不对,也要执拗到底。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与人争执,心情烦躁,回家后母亲不断地问我怎么了,我倍感郁闷,便对母亲大吼了一句:“你烦不烦?”然后气愤地跑进卧室,摔上门,把自己丢在床上,倔强地没有流一滴眼泪,只是嘴里不停地嘟哝着在学校的烦心事,慢慢地我进入了梦乡。依稀间,我看见母亲来到我的床前,一边为我盖好被子,一边轻轻地说着:“孩子,对不起,妈妈是担心你才那么的唠叨,妈妈没考虑你的感受,下一次我一定要注意。”我再也听不下去了,猛地坐起来,扑向妈妈:“妈妈,对不起,我不该迁怒于你,是我错了!”我的歉疚之泪伴随着妈妈的眼泪一起落下。这就是亲情,吵不散,打不掉,爱不够!

友情

刚升入初中时,我因胃病有一段时间经常请假,课程因此落下了不少。小学初中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课程量上,还是知识结构上,都比小学要难得多,

即使我坚持每天补一点,可还是收效甚微。我感到自卑、绝望。这时一双手伸向了我,“你好,我是王兰,以后我们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就一起讨论好吗?”从那以后,班级内多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倾诉心声,同时去吃饭,一起去睡觉。在她的帮助之下,我不再自卑;在她的帮助之下,我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在她的帮助之下,我的成绩也直线上升。这就是友情,无助时的一双手,彷徨时的一句话,歉疚时的一个微笑。

爱情

阳光普照,他就住在我家楼下,总爱穿蓝色或白色的衬衣,每天早上看着干净的衬衣从我家门前经过,轻轻地,静静地,我会觉得今天一天都特别地快乐欣喜。一天早晨,我下楼买东西,与他擦肩而过,他对我微微一笑,那一刻,我呆滞了,心中一震,傻傻地站在原地好一会儿,等我清醒时,他早已消失了踪影。这也许不是爱情,可心动的感觉让我铭记,似冬日的一缕阳光,柔和温暖。

亲情、友情、爱情的交融让我沐浴在爱的天地,让我懂得了爱的广博、爱的伟大。不能没有你---爱。  2.后记式.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暗香的魅力》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当真情绽放在风起雨潇,魅力依旧。

——题记

医院冷寂的空气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玻璃罩,病患和家属被牢牢地罩在里面,几近于窒息和绝望。我竭力想要使自己冷静下来却又忍不住焦躁……

三天前,妈妈突发病住院。

爸爸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人,但从舅舅那里得知,在妈妈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爸爸大声喊叫着妈妈的名字,那声音足以将这冷寂的空气戳出个大洞。

望着爸爸那张紧绷的脸,上面写满了紧张和担忧,我的心头掠过一丝疑惑。平日我似乎觉得他们之间早已没有了爱情。爸爸忙着一家的生计,早出晚归;妈妈操劳着家庭琐事,也是从早到晚。生活中他们的语言交流很少,即使是夫妻之间那种温柔的眼神也很少看到,有的恐怕只是他们之间——我的存在吧!因此,有时我有些恨爸爸,恨他对妈妈的冷漠。

但是,这次一看到妈妈忽然晕倒、脸色惨白的样子,我心理刚燃起指责爸爸的怒气,便如一条还未穿过针眼便已蔫垂了下来的线头。“爸爸,怎么办?”担忧伴随着巨大的恐惧,使我六神无主。爸爸转过身,焦灼的眼神中立即蓄满怜爱,用宽大而有力的臂膀告诉我:“妈妈不会有事的,别担心。”

我的手被爸爸的大手握着,我无言,只有泪水不停地往下流。爸爸握紧了我的手,安慰说:“因为你和妈妈是我最重要的人,因为妈妈是我们的牵挂,所以妈妈肯定会醒来,肯定会好起来的……”

我扭头直视着爸爸的瞳孔,问了一句:“你真的还爱着妈妈吗?”爸爸似乎看出了什么,说:“傻孩子!快打120!”

……

以前,我曾无数次幻想过这样的场景:清溪岸边,阳光明媚、绿树掩映、百鸟啁啾,女儿的小手一边牵着妈妈,一边牵着爸爸,一起走在野外、公园、旅游胜地……我们一家三口幸福、快乐。以为这才是幸福。但是,经过这件事,我顿时彻悟:爱是不需要说出口的,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共同扛起生活的责任才是爱的真谛!真正的爱太沉重,言语无法承载。爱就是生活,爱就是彼此,爱就是责任。真正的爱就如同花开过后的生活,虽平淡却真切,虽无言却爱在其中。

后记:

康复后的妈妈仍然一天到晚操劳着,沉默的爸爸依旧从早到晚奔波着,我心疼着妈妈,更读懂了爸爸。

我的世界升起了太阳,不再有阴冷、孤独的雨。感受着生活的幸福,不再羡慕别人的幸福。因为爸爸的爱有暗香的魅力。我懂得了你。

4.小标题式。

我想化作一朵流浪的彩云

我想化作一朵流浪的彩云,飞翔在古典文学的长空里。

汨罗江畔

汨罗江畔,我无意识地停留,便望见屈原在江边痛哭,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轰隆隆”,一个巨雷震得天地都在摇动。苍老的江风拂起如旌的鬓发,他步履维艰行于孤苦的江边,于是“我”撑着《离骚》歌韵的船只,摇动《九歌》和《九章》的双桨,升起《天问》不满的征帆,汨罗江水边,又有谁明白在他心中交织着生与义的苦痛呢?他,驻立在江边,风轻轻拂过,在生与义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义。在激荡的风浪中,我愿意陪他一起感受那种震烁古今的爱国激情。?

乌江水边

我哀叹着,惋惜着,被风轻轻地推动着,我飞到了乌江水边。风掠过项羽的脸庞,他神色凝重,轻抚着乌骓马的鬃毛,望着汉军重重包围,手下随从一个个倒下,回想起少时叔父曾对他说过:“为一个人牺牲千千万万个人,同为千千万万个人牺牲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你要选择呀!”他有巨鹿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有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大仁大义,可他却没有曹操那样石破天惊的壮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许有人在骂你,在怨

你,可我一直在为您歌唱,在为您的豪爽与壮气高歌。是啊,要不怎么会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美诗句呢?

南山之下

飞过历史的星空,我看到了南山的云峰与秋菊。我知道,那是陶渊明翩然归隐的地方。他虽然“种豆南山下”,只换来“草盛豆苗稀”,却“悦亲戚之情话,悦琴书以消忧”。是啊,做人就应该学会坚守自我,像他一样“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不也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么,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美丽。

我想化作一朵流浪的云,漂泊在古典文学的河里,目睹每一位英雄与伟人的生命光彩,收获每一位英雄与伟人给我带来的感动启迪。

5.日记式.

6.书信式。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敬爱的爸、妈:

你们好!

宁静的晴空在瞬间留下一道残阳般鲜红的血丝,那撕心裂肺腑的呼喊划破了四川人民心中的每一个憧憬之梦,就这样,一盏盏生命的灯火在废墟下永久熄灭……

5月12日2点28分,我们正在欢声笑语中嬉戏,我们正在课堂里沐浴于书海,愉悦地捧起太阳的光泽……而这时,脚下大地的震怒却毁灭了一切,不带走一丝回忆,不带走一滴憧憬,不带走一米灿烂……消逝,沉沦,熄灭。

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化为乌有,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立志成为泡影,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祷成为余音,当“牵手后必然是永久的别离”时,花落了,叶残了,灯灭了……

我没有看到他们对世界不公而产生的愤懑之情,我没有听到他们可怜巴巴的乞求声,我没有!他们依旧是光采的化身,他们依旧是执着的尊严,他们依旧是富裕安乐的四川!在这时,我想尽一份我的力量……

爸、妈,我明白家里的状况,我明白门前的墙瓦该修一修,我明白母亲你省吃俭用为了支撑起这个贫困的屋脊。但是现在,有多少人住在没有屋檐的角落里,有多少人捂着残缺的双腿说“不疼”,有多少人望着天空,裸露着自己冰凉的背脊,爸、妈,有人比我们现在更加需要帮助,请伸出我们的援手,送去一份温暖的慰问。

妈,还记得我那只大白猪罐吗?那里面是我从小到大你们为我攒下来的压岁钱,那是你们的血,那是你们的汗,但我请求你们,借借我,借借四川,借借那些孤苦伶仃的人们!我向你们承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自己的成果奉献给你们,回报给你们!也请你们相信,四川会好起来,四川会旺起来,四川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爱!

爸,你不是喜欢大熊猫吗?可是它们生活在的四川--那个美丽清秀的熊猫故乡正等待我们的救援。爸,相信我,支持我,请为我而骄傲!

爸、妈,帮帮他们,帮帮四川,帮帮中国!那些天堂里灿烂的微笑会更加恬静安详,那些角落里的孩子们会更加憧憬,更加祈祷明天,祈祷美丽……

作文二:《记叙文写作技巧》4600字

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确定立意

正确、新颖、奇巧的立意是一篇好文章的灵魂。

所谓“立意”,是作者确定的文章主题。一篇文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文章能否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品读、感悟的深度。立意高远的文章,发人深省,动人心魄;思想平庸的文章,空洞无物,平淡乏味。

所以,确定一个好“立意”是每个作者写作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如何确定一个好“立意”呢?

l、立意须“正”。

无论是认识社会、品味情感,还是剖析自己的心性,均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石,形成正确的有思想深度的主题。如此行文,才能有浩然正气,激浊扬清,才会有至诚至信,至善至美。唯其如此,无论你是想褒扬称颂,还是要揭露批判,都会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认同。反之,你以颓废消极或偏激逆反的心态行文,即使选材新颖,角度奇巧,雄辩滔滔,也只能令读者反感。

有一个故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本上画小丑。老师发现了,因他平日颇恃文才,责成他为此画题诗一首。无奈,他只好照办。一会儿,他交卷了:“挤眉弄眼装笑脸,情思乡愁梦魂牵,他人戏讥全不顾,但求欢乐一瞬间。”老师看后说:“描摹神似,只是颓唐了些。我也和一首,你评评。”说罢,提笔写道:“心中有爱展笑颜,欲将挚情一线牵,己身哀愁全不顾,但留欢乐在人间。”学生心悦诚服。

由此可见,同样的内容,立意的立足点不同,其思想境界则迥异,其表达效果自然两样。如果我们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以健康

文明的心态感悟生活,求真求善求美,则思想必纯,立意必正,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自然蕴蓄其中了。

2、立意求“新”。

能俗中见雅,平中显奇,推陈出新,联想丰富,方可飙升文章的价值。但如果误以为“新”是怪异甚至于荒诞,那就踏入立意的误区。选择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自然不会出格离奇。能从别人不留意的角度入手,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或揭示别人熟视而无睹之哲理,才可谓之为“新”。

有一篇习作:某学生上学时遇红灯,同学喊他走小路,他突然发现走小路便捷省时多了,由此他联想到自己学习中常钻牛角尖,学法不灵活,悟到学习应善于动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道理。该文立意角度新颖,联想巧妙,平中见奇,令人赞赏。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或讲些空话套话,是习作立意常见的弊病。对于生活中各类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把它与具体情境加以结合,就能从中提炼出新颖的立意,文章的价值将因此得到提升。

3、立意尚“巧”。

立意要自然贴切地表述出来,就要追求“巧”。空说道理令人乏味,繁述琐事又让人看不上眼。要将凡人小事构建成承输挚情哲理的载体,就需将两者“巧加衔接”或“巧为切入”,可唱个“反弹琵琶”,可来个“故事新编”,或演个“讽刺小品”,也可导个“荒唐闹剧”,甚至可以将数理化中的公式定理“组合处理”,使立意角度小,出语奇,情感真,内涵深,自然真切,浑然天成。

一考生在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以“赤兔之死”为题,巧引三国故事,假借关羽座骑赤兔马之言,对吕布关羽分别评说,表达出自己对“诚信”的深刻理解,主旨鲜明而表述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即使是大众化的立意,只要你能选准表述角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将自己的感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不留斧凿之痕,亦可以“巧”制胜。

人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如果你匆匆浏览,最终只会一知半解,一片迷茫。假如你肯驻足片刻,用心动情,仔细品读其中的一个章节、一个语段、甚至仅是短短一行„„去体味,去挖掘,去联想,去感悟,那你必定会时有顿悟,迸发出灵感的慧光。

二、精心选材

有同学认为自己的活动范围狭窄,知识积累太少,生活素材贫乏,因而无物可叙,无事可写。更有人觉得自己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或值得大书特写的情节,所以只能编造故事应付习作,还美其名曰“虚构”。其实,世间万物,缤纷繁杂,人生百态,尽可入画。只要将真情实感化作明确的立意,世上则无物不可绘,人间则无事不可叙。只要留心观察,细致描摹,即使点滴小事,亦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

但是,并不是什么内容不加选择就可以任意运用。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内容的吸引力,情感的感染力,立意的表现力。因此,精心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必要环节。

我们都是平凡人,所经所历皆是平凡事,幻想写什么奇闻逸事来吸引读者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字里行间透出的假,根本无法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更不能激发别人情感的共鸣。连你自己都感动不了的内容,怎能指望感动别人呢?因此,选材应选凡人小事,将其构建成承输挚情的载体,以短小的篇幅,表达出具体可感的立意。

选择生活中极富人情味的事情来写,越小,生活细节越容易表现得细致传神,越真,感情之泉也越可以自然流淌,当然,如果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写一件平常事,使读者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

中,那就更能让人眼睛一亮,刮目相看了。

三、整体设计

有了好的立意、好的材料,不等于就有了好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途径。要将故事构建成承载立意的载体,就要看怎样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处理,怎样从整体结构上进行谋篇布局。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环节。

文章的整体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l、快捷切入

从中考要求来看,作文篇幅600字左右。如此短小的篇幅,要将一个故事生动形象描述出来,自然不允许文章开头烦琐冗长。有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围绕题目议论导入,形似解题,自以为是快捷入题,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开头实质上只是带了一个帽子,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并无任何好处。

入题要快,可从故事情境的设计入手,巧妙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记叙的要素,或设置悬念,或进行适当的气氛渲染,为后面行文作必要的铺垫。入题快的要诀在于选准切入点,要根据立意表达的需要对所叙事件进行再处理,不能把内容先概括表述一下,然后再准备详细叙写,而是要大刀阔斧地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删去,从最贴近立意集结点处切入,采用描写手段,力求使读者在文章开始就有形象生动、身临其境的感觉。

2、合理铺垫

故事情节的发展必须为集中表现主题服务。为了使高潮自然而然地引出,合理铺垫是必要的。要注意紧扣中心,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情节设计,故事节节发展,感情层层推进,使高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切忌内容芜杂,散漫无稽。与中心无关的情节叙写得越多,就越伤害主题的表现力。

3、突出重心

确立文章的写作重心是审题立意之后构思的关键点,是材料处理的主要环节。一篇文章的写作重心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所在,是全文思想感情集中表达的部分,是这篇文章最能表现立意的内容。因此,这一部分必须详写,必须采用各种手法加以突出。而且,开头的快捷切入,前面的合理铺垫,均要以此为准绳思考安排。

重心的确定取决于作者对文章的立意把握。有些同学只以写什么事作为构思的主要内容,忽视确定立意对文章的作用,则最有可能陷入记流水帐的境地,详略不明,主次不分,即使最后能点出主题,也无法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因此,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立意,选好一个故事材料,就要想一想,这个故事哪一部分是主题集中体现的地方,这一部分就是文章的重心,就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就是必须集中笔墨详写的内容,开头与铺垫也必须据此调整,全文的写作技巧也必须为突出这一部分服务。

例如习作“当我面对▁▁▁▁的目光”,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暗示了应通过对目光的细致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的重心应在对目光的集中描写上,因此对“目光”的描写详略程度体现了作者对文章写作重心的把握。可是许多同学立意可以,但主要内容集中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上,高潮与“目光”无关,最多事件描述结束时才提到“目光”,重心偏离,严重影响了文章立意的表达效果。

动笔之前确立准确的写作重心是构思最重要的环节,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l、巧妙点题

立意,是作文价值的体现,点题,是立意表现的必要手段,点题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点题忌公式化套用,忌牵强附会,那么如何点题呢?首先,要根据文体、内容、情感等因素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准确表达立意。其次,要将较为

抽象的立意与具体形象的情节巧加衔接,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四、局部处理

依据立意完成整体设计,就能构建起文章的骨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不会偏题,结构比较合理。但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感人,则还需要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环节的局部处理,考虑气氛如何渲染,情节如何细化,情感如何表达,人物性格如何展现,文章立意如何渗透。作者此时就像一个导演,在把握整个剧情的基础上,安排每个演员何时出场,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有怎样的神态„„总之,局部处理是体现写作能力,增强文章美感,提升习作层次的重要环节。

局部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在平时语文课文的学习中,不断学到各种写作方法,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能大大丰富学生写作技巧。归纳起来看,常用的局部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l、=拓展细节

顾名思义,拓展细节就是将重要的情节通过具体描写加以分解、细化,使之生动形象,突出立意。

例如“他说”这一情节,我可以增添神态描写:“他笑着说”,还可以增添动作描写:“他揉着肚子笑着说”。如此逐步拓展细节,动态感增强,人物形象愈加鲜明,故事情节因此具有了形象的感染力。

2、描摹心理

记叙文中,情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人物的情感体验过程,是人物的心理展示过程,因此,在情节描述过程中,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可以表现自己的心路历程,揭示文章立意,而且可以增加描写的厚度,增强情节的感染力,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这对提升作文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作用。

但是,描摹心理不能变成大段的心理独白,要与情节发展同步进行,要注意与其他描写方法配合运用,这样才能具有情节构思的立体感。

3、渲染气氛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为人物的活动创设恰当的氛围,给人物的性格展示营造一个合理的空间,为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奠定基调,这是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巧。自然优美的景物描写,还能增添行文的美感,可以充分展现作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当然,渲染气氛决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一定要为更好的表现主题服务。

4、合理联想

情节的展示重在写实,越贴近生活越好。但通过合理的联想或想象增添情节的情趣,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富有流动变化之美,这样的手法,也是局部处理材料的好办法。这种写法常用在形成误会、设计悬念、宣泄情感、领悟哲理、延伸立意等方面,具有极佳的表现效果。

5、侧面烘托

有些情节内容只用直观的手法是难以表现充分的,还必须运用侧面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烘托,特别是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可以借助描写次要人物或旁观者的反应,弥补直接描写无法涉及的内容,使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主题立意得到更广泛、更有深度的表达。

6、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凸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情感,揭示文章立意,也是习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有些同学对此手法运用比较娴熟。可以对同一种现象表现出不同的人的不同认识,可以在一件事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同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截然不同的变化,也可以从对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对比,能通过鲜明的反

差给予读者更为明晰的印象,能使立意在映衬中有更深刻的表现。     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不是世界上缺乏情感,而是需要一颗勤于体味的心灵。凡人琐事可写得生动形象,只要你将所学技巧活学活用;闲言絮语可逗得人怡然捧腹,只要你不断盘点生活中的语言宝库„„学以致用,厚积薄发,世间百态自然可形神俱备,跃然纸上。

作文三:《记叙文写作技巧[1]》6300字

记叙文写作技巧介绍

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说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还有平叙、补叙等。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等。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叙述,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描写,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者说成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议论,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5、记叙文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说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6、记叙文的分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借物抒情、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等。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

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第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

记叙文的一般结构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

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

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02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作文四:《记叙文写作技巧》6900字

记叙文写作技巧

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1、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2、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3、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1、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2、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3、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2、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应抓住以下几方面:

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线索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第一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六、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七、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八、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九、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

(9)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作文五:《记叙文写作技巧》11000字

精英班作文学习材料——如何学会叙事 姓名_______   时间:2014/2/22

叙事就是讲述事件,记述事件先后发生的过程(经过,或情节),让读者明了: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经常发生什么、即将发生什么。    二.概括叙事的规律

1.概括叙事只用一句话记述一件事。

2.     3.三个要素的顺序安排:

在写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三种叙事形式:概括叙事、概述叙事、生动叙事。

一  概括叙事——一句话叙事法

例如:1.张三去了李四家;          2.兔子正在吃草;                3.草发芽了;                4.筑墙的石头即将用完。       这四句话,分别叙述了一件事,而且讲述得非常清楚。       一.概括事件的方法

概括叙事包括三个要素:        首先,要讲清记述对象——是什么。上面四件事,分别记述了不同的对象: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      其次,要讲清这个具体对象——做什么或呈现什么状态。上面记述的四件事,第一件事记述张三——做什么                     ; 第二件事讲的是兔子——做什么                     ; 第三件事讲述的是草——呈现出什么状态                     ;

第四件事讲述的是筑墙的石头——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这一部分,是概括叙事的核心内容。

最后,要讲清行为和状态——对应的时态。 第一件事,作者用“        ”表明事件已经发生。 第二件事,作者用“       ”,点明事件正在发生。 第三件事,作者用句末的“”,表明状态已经出现。

第四句作者用“      ”表明状态将要发生。不说清时态,就无法将事件叙述清楚。  时跟在行为、状态之后。例如:

A.他正在吃饭。(“在吃饭行为之前)     B.他吃了饭。(“”夹在“吃饭”这种行为之间)     C.他吃饭了。(“”在“吃饭”这种行为之后)      三.概括叙事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高度略写某个情节    例如:

他草草地吃了早饭,就坐上车去工厂上班了。家里这时候却乱了套:弟弟说,自己刚刚工作,工资低,还要买房子、结婚,从客观实际和人情上说,都不应该由他来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妹妹说,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养儿防老”,儿子赡养老人,天经地义,而姑娘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将来也不继承任何遗产,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赡养老人的理由。哥哥说,姊妹兄弟都是父母生养的,同样花父母的钱读书上大学,儿子女儿自然要承担相同的赡养义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

文章表现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并列略写多件事——共同塑造人物形象,例如:

爷爷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做了一辈子的领导,从未收过别人一分钱的礼。外公出面求他把爸爸调到机关工作,也被无情的拒绝。“做人、做事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世界就会乱套”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 用横线划出概括叙述的句子

2. 具体从三件事情叙述:    又为妈妈熬了一大盆可乐姜汤。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退了,病也好了许多。我高兴极了。

【解析】上面的例子,就是运用,和概括事件有着显著的差异:     1.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2.点明事件发生的地点。

3.交代事件发生的起因。

(三)有的段落采用“先概括叙事,后具体叙事”的写法,它扮演的角色就是“先概括叙事”。 例如:

根据地的民兵经常在后方骚扰敌人。一次,日本坂田大队准备集中兵力攻打太原外围的几个周边小城,准备一举扫平八路军对指挥大本营的威胁。敌人刚刚把主力部队集结在一起,准备奔赴前线,民兵们便四面开花,一夜之间拔除了敌人七八个据点。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坂田不得不抽调一部分主力回访。然而等这些部队退回据点的时候,这些袭扰部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1. 用横线划出概括叙述的句子

2.概括具体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的写作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概述事件——一个自然段叙事法

概述叙事,简单地说,就是用一个自然段简述一件事。     一.概述叙事就是——运用六要素叙事     例如:

星期天下午,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我先去了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买了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接着跑到市场,买了一瓶可乐和三大块生姜,然后打车回家,服侍妈妈吃了药,

4.交代清楚主要记叙对象及其行为涉及的对象。 5.概括讲述事件的主要经过。经过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去药店——(2)去市场——                                           (3)回家——                                           (4)照顾妈妈——     6.交代整个事件的结果。包括事件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 直接结果——                            ; 间接结果——                            。       二.概述叙事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概述事件的过程,还必须掌握以下要点:      1.从事件发生的时间落笔,原因紧随其后。

2.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既要交代整个事件发生的核心地点,又要交代清楚情节发展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小地点。

妈妈生病,我照顾妈妈,核心地点在家里,要交代清楚,同时,为了照顾妈妈,我去药店、去市场,这些小地点, 也要交代清楚。

3.六要素不一定是独立存在的——很多时候,人物、地点、起因、经过是交织在一起的。上面的例子,作者交代事件的起因——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的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就同时交代了人物和地点(地点是隐性的)。

4.叙述事件的经过,必须同时兼顾以下三方面:     (1)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述。否则就会条理混乱;

(2)每个情节对应的小时间,可写可不写。例文中就没有交代买药、买可乐和生姜的具体时间,只要写清各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即可。可用“先.....又......接着.....然后.....”的形式来记述。

(3)每个情节变化的小地点通常要交代清楚——先去了哪里,又到了哪里,要记述清楚,否则,地点变换却没有交代,整个事件的脉络就会模糊不清,容易造成误解。比如:例文中的“去了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跑到市场......打车回家”就是为了交代每个情节发生的小地点。     5.事件的结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事件的直接结局。例如: (2)事件引出的评价。

例如:                                                             (3)事件带来的影响。例如:                                 三、概述叙事在写作中的运用

中的次要材料。采用段落叙事记述的事件,对表现主题,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典型的事件。

例如:                               我的班主任

我现在的班主任,叫张霞。一米六左右的个头,不胖不瘦,不漂亮也不算丑陋,整日穿着一套灰褐色的衣服。混在人群里,你很难把她找出来。她实在是太普通了!

然而,跟她相处时间长了,你就会感觉到,这个普通人,实在是不普通。   刚上初一的那一年,她的孩子才3岁。有一天,我们几个调皮蛋,完成的作业过于马虎,字迹潦草且错误百出,放学了,班主任将我们留下来,先是给我们讲述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然后,一个一个地给我们讲解那些做错了的习题,看

着我们认真地完成作业,最后在每个本子上用红笔写下一行行鼓励的话语。冬天天短,等最后一名同学完成了作业,天已经全黑了,老师抱起一直睡在教室后面硬凳上的小儿子,一个人走进了无边的黑暗里。前来接学生的家长,看着这一切,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师工作忘我,教学质量高,同事关系也处的很好,同学家长非常爱戴她,很自然年年是学校的先进、区里的先进,大家都希望她能成为市里、省里,甚至是全国的先进。然而,春天洒下汗水,并不意味着金秋一定硕果累累。   初二下学期,有一天,校长突然找我。

“你坐在班里的第二排,能不能向后面移一个位置?你们班新来了一名同学,虽然个子比你高,但眼睛近视,需要离黑板近一点!”我当时很单纯,见校长亲

自找我,就爽快地答应了,回去便收拾书包,准备给新来的同学腾出位置。   “你就坐在那儿,哪儿也别动!”正当我整理书本,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老师径直走到我身边,“在我这里,没有特权,只有个子高低,只有眼睛近视度!”   当时,我有些“懵圈”,弄不懂老师后半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但看着老师铁青的脸,我乖乖地在原来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后来才知道,这位新同学,是我市主管教育市长的儿子,身高1.8米,根本不近视。自称眼睛近视,不过是为了坐到班级最好的位置——班主任和校长为此吵了好几次。最后校长担心自己走权贵人情路线,被传扬出去,只好放弃了和班主任的争执——市长的儿子,因为身高的原因,自然坐到了班级的最后一排。    结果,那一年,为了捍卫公平,让我这个贫寒家庭出身的穷小子不受委屈,老师不但没评上市先进,就连校先进也泡了汤。

我把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告诉了父亲,爸爸第二天便跑学校表示感激和歉意。   “这一切和你没关系,和孩子也没有丝毫关系!”老师并没把这个结果当成一回事,“学校应该是整个社会最干净的一块地方,那点猫腻事我懂,可是如果我顺水推舟,就算评上市先进、省先进,也会于心不安,这是我的性格,真的和你们没关系!”

那一天风很大,黄叶满天飞舞。老师和爸爸说话,我站在旁边,心里暖暖的。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秋风中的老师,就像一朵盛开的秋菊,虽然没有牡丹的娇艳,但是她是那样的豪迈、奔放,透着一股难以抗拒的英气!

其实,记忆深处还有很多关于这位班主任的事,遗憾的是纸短话长,但我相信,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作为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第二步:根据主题,选取典型事件,采用概括叙事法记述事件 仅仅这两件小事,已足以树立起一个平凡的老师——非同寻常的不平凡形象!     1. 文章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先后写了两件事情,概括一下:

3. 作文为什么对第二件事情进行生动叙事法:

三  生动叙事——围绕主题详细记述叙事

围绕主题,详细叙述一件事中最能表现主题的情节细节,构成篇章的主体。   采用生动叙事法记述一件事,通常要经过以下思维和写作过程:        第一步:结合命题,确定具体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主题         例如:命题《真爱,用行动表达.....》      这个命题,已经笼统明确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揭示“真爱要用行动来表达”这一深刻认识。     这一步,文章的呈现形式是:

真爱,用行动表达.....

“我”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事件有很多,

比如:为母亲打一盆洗脚水、帮助母亲做菜、母亲节送给妈妈一束康乃馨、认真学习让妈妈为自己骄傲......我们要从中选出一件或几件最能表现主题的事件——即典型材料。事件的选择,要兼顾典型性和新颖性。

为了简洁直观地展示写作过程,我这里只选择了一件事来写:我用行动照顾  生病的妈妈。这一步,文章的呈现形式是:  真爱,用行动表达.....

我用行动照顾生病的妈妈。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作为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揭示  主题)

第三步:将选取的典型事件由概括叙事转化为概述叙事

用一个自然段,简洁记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事件经过的先后顺序、地点变化,力求事件发展脉络清晰,确保读者能够读懂我们笔下记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六要素齐备,才能讲清事实。

这一步,文章的呈现形式是:

真爱,用行动表达.....

星期天下午,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我先去了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买了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接着跑到市场,买了一瓶可乐和三大块生姜,然后打车回家,服侍妈妈吃了

药,又为妈妈熬了一大盆可乐姜汤。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退了,病也好了许多。我高兴极了。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作为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第四步:着眼事件的经过(即构成事件的主要情节),选出最能表现主题的情节

上面选取的事件,经过部分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 第二阶段到                    ; 第三阶段                    ;

第四个阶段。      为了更简洁地呈现写作思路,这里只选取第、第为典型情节。这一步文章的呈现形式为:

真爱,用行动表达.....

星期天下午,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我先去了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买了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详写内容)接着跑到市场,买了一瓶可乐和三大块生姜,然后打车回家,服侍妈妈吃了药,又为妈妈熬了一大盆可乐姜汤。(详写内容)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退了,病也好了许多。我高兴极了。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作为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第五步:确定每个详写情节的具体表达目的

比如:详细刻画买药的过程,我们只需直接表现、突出:

(1)我极度焦急的心理;

(2)我不惜金钱,只求病愈做事原则等等内容,就间接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又如:详细刻画服侍妈妈的过程,我们只需直接表现、突出: (1)服侍过程小心翼翼; (2)服侍态度耐心、体贴;

(3)祈求药到病除的心理等等内容,就间接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这一步,文章的具体呈现形式为:

真爱,用行动表达.....

星期天下午,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我先去了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买了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详写内容,直接表现、突出:我极度焦急的心理;我不惜金钱,只求病愈做事原则)接着我又跑到市场,买了一瓶可乐和三大块生姜,然后打车回家,服侍妈妈吃了药,又为妈妈熬了一大盆可乐姜汤。(详写内容,直接表现、突出:服侍过程小心翼翼;服侍态度耐心、体贴;祈求药到病除的心理)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退了,病情也好了许多。我高兴极了。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作为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第六步:将第五步要突出表现的内容,对应转化为具体的细节描写      买药的过程:直接表现、突出——我极度焦急的心理;我不惜金钱,只求病愈做事原则。

看着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妈妈,我拉开抽屉,抓起所有的压岁钱,疯了一般向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跑去。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物,自己已经无法顾及,当时的心理,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早些买到药,早些治好妈妈的病。五百米的路程,包括下楼,我只用了三分多钟。到药店的时候,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腿几乎要瘫软下来,话也说得语无伦次:“药,我...我...

要最好的药,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小姑娘,别着急!”卖药的店员被我极度慌张的状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得了病,你要买什么药?把话说清楚了,我们才好帮助你啊!”喘息了好一阵,我才把一切说清楚,从医生手中接过三盒药: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

【解析】                                 ;                         “我不惜金钱,只求病愈做事原则”,其他细节,突出表现当时“我极度焦急的心理”。

服侍妈妈的过程:直接表现、突出——服侍过程小心翼翼;服侍态度耐心、体贴;祈求药到病除的心理。

从市场回到家,我强压着心头的慌乱和急躁,认认真真地将药物说明读了三遍,一一核对药物服用量,审查有无饮食禁忌,核准三种药物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然后将热水杯放在凉水中降温,待一切准备就绪,我再次平和了一下心绪,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轻轻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妈妈服了药,又沉沉地睡去。我赶紧去做姜丝可乐。站在厨房里,我一边细细的切着姜丝,一边在心理祈祷:上帝啊,快点让妈妈好起来吧!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妈妈能像平常一样,在隔壁屋子里响亮亮地喊我的名字,哪怕是责骂也好啊,可是妈妈的卧室,始终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解析】“祈祷”之前的部分,直接表现和突出的内容是:我小心翼翼、耐心、体贴;具体描绘内心祈祷部分,直接表现和突出的内容是:我祈求母亲药到病除的心理。

这一步,文章的具体形式呈现为:

真爱,用行动表达.....

星期天下午,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

看着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妈妈,我拉开抽屉,抓起所有的压岁钱,疯了一般向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跑去。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物,自己已经无法顾及,当时的心理,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早些买到药,早些治好妈妈的病。五百米的路程,包括下楼,我只用了三分多钟。到药店的时候,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腿几乎要瘫软下来,话也说得语无伦次:“药,我...我...要最好的药,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小姑娘,别着急!”卖药的店员被我极度慌张的状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得了病,你要买什么药?把话说清楚了,我们才好帮助你啊!”喘息了好一阵,我才把一切说清楚,从医生手中接过三盒药: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

接着,我又跑到市场,买了一瓶可乐和三大块生姜,然后打车回家。       从市场回到家,我强压着心头的慌乱和急躁,认认真真地将药物说明读了三遍,一一核对药物服用量,审查有无饮食禁忌,核准三种药物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然后将热水杯放在凉水中降温,待一切准备就绪,我再次平和了一下心绪,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轻轻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妈妈服了药,又沉沉地睡去。我赶紧去做姜丝可乐。站在厨房里,我一边细细的切着姜丝,一边在心理祈祷:上帝啊,快点让妈妈好起来吧!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妈妈能像平常一样,在隔壁屋子里响亮亮地喊我的名字,哪管是责骂也好啊,可是妈妈的卧室,始终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退了,病情也好了许多。我高兴极了。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作为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第七步:在略写的情节中,顺势添加少量细节描写,辅助表现主题       例如:第三自然段——概述去市场买东西和回家两个情节。这两个情节对主题表达没有多少作用,所以采用了概括叙事法。采用概括叙事写出来的情节,只有衔接上下故事情节的功能。这样的段落,我们如果能够顺势增加一点细节描写,

就可以让它们具备辅助表现主题的功能。所谓“顺势添加”,就是不刻意详写,顺便加上几个修饰语,描绘这个过程中能表现主题的个别细节。

原句: 接着,我又跑到市场,买了一瓶可乐和三大块生姜,然后打车回家。       顺势增加简单的细节描写之后:

接着,我又急冲冲地跑到市场,买了一大瓶可乐和三块新鲜的生姜,然后心急火燎地打车回家。

新增加的部分——都能间接表现主题。

宛如画家在枯枝上点上一两片叶子,三四点色彩,整个枯枝便顿时一片生机盎然。       这一步,文章的具体呈现形式是:

真爱,用行动表达.....

星期天下午,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

看着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妈妈,我拉开抽屉,抓起所有的压岁钱,疯了一般向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跑去。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物,自己已经无法顾及,当时的心理,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早些买到药,早些治好妈妈的病。五百米的路程,包括下楼,我只用了三分多钟。到药店的时候,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腿几乎要瘫软下来,话也说得语无伦次:“药,我...我...要最好的药,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小姑娘,别着急!”卖药的店员被我极度慌张的状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得了病,你要买什么药?把话说清楚了,我们才好帮助你啊!”喘息了好一阵,我才把一切说清楚,从医生手中接过三盒药: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

接着,我又急冲冲地跑到市场,买了一大瓶可乐和三大块最新鲜肥大的生姜,然后心急火燎地打车回家。

从市场回到家,我强压着心头的慌乱和急躁,认认真真地将药物说明读了三遍,一一核对药物服用量,审查有无饮食禁忌,核准三种药物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然后将热水杯放在凉水中降温,待一切准备就绪,我再次平和了一下心绪,故作若

无其事的样子,轻轻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妈妈服了药,又沉沉地睡去。我赶紧去做姜丝可乐。站在厨房里,我一边细细的切着姜丝,一边在心理祈祷:上帝啊,快点让妈妈好起来吧!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妈妈能像平常一样,在隔壁屋子里响亮亮地喊我的名字,哪管是责骂也好啊,可是妈妈的卧室,始终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挨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终于退了,病情也好了许多。望着妈妈日渐正常的精神状态,我高兴极了。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

第八步:加入侧面描写,突出主题

增加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侧面人、侧面物、侧面环境以及附加条件和背景。其作用是突出故事情节直接突出表现的内容,间接突出主题。     这一步,文章具体呈现形式是:

真爱,用行动表达.....

星期天下午,妈妈突发高烧。爸爸出差在外,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义务。

上午异常晴朗的天空,此刻,黑云漫卷,漆黑如墨,低低的,厚厚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侧面环境)

看着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妈妈,我拉开抽屉,抓起所有的压岁钱,疯了一般向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跑去。一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哪些事物,自己已经无法顾及,当时的心理,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早些买到药,早些治好妈妈的病。五百米的路程,包括下楼,我只用了三分多钟。到药店的时候,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两条腿几乎要瘫软下来,话也说得语无伦次:“药,我...我...要最好的药,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小姑娘,别着急!”卖药的店员被我极度慌张的状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得了病,你要买什么药?把话说清楚了,我们才好帮助你啊!”喘息了好一阵,我才把一切说清楚,从医生手中接过三盒药: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

接着,我又急冲冲地跑到市场,买了一大瓶可乐和三大块最新鲜肥大的生姜,然后心急火燎地打车回家。

人们用异样的眼神,偷偷打量着满脸汗水的我,很显然,他们在怀疑,我是否精神出了问题。(侧面人)

从市场回到家,我强压着心头的慌乱和急躁,认认真真地将药物说明读了三遍,一一核对药物服用量,审查有无饮食禁忌,核准三种药物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然后将热水杯放在凉水中降温,待一切准备就绪,我再次平和了一下心绪,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轻轻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妈妈服了药,又沉沉地睡去。我赶紧去做姜丝可乐。站在厨房里,我一边细细的切着姜丝,一边在心理祈祷:上帝啊,快点让妈妈好起来吧!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妈妈能像平常一样,在隔壁屋子里响亮亮地喊我的名字,哪管是责骂也好啊,可是妈妈的卧室,始终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挨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终于退了,病情也好了许多。一缕淡淡的斜阳,透过窗子,静静落在床上,在妈妈的脸上流淌,温馨而祥和。(侧面物)望着妈妈日渐正常的精神状态,我高兴极了。       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

第九步:精心设计开头,逐句润色语言,增加文采,使之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这一步,文章具体的呈现形式是:

真爱,用行动表达.....

真爱如影,只有行动,才能让爱之影,诗意而灵动。生命每多一份行动,便会多一份感动。

那是一个周日的午后。爸爸出差在外,妈妈突发高烧。只有十岁的我,不得不用羸弱的双肩,勇敢地担起照顾妈妈的重担。

上午还异常晴朗的天空,此刻,突然黑云漫卷,漆黑如墨,低低的,厚厚的,压在我的心坎上,让人喘不过气来。

妈妈躺在床上,昏昏沉沉的。记忆里的母亲,总是那样地阳光,那样地开朗的,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懵懂的内心世界,盛满了恐惧。我拉开抽屉,抓起所有的

压岁钱,疯了一样向离我家最近的药店——海王星辰奔去。此前,我从未一个人出过门,上学、放学都要家长接送——即便在自家的楼道里,只要距离亲人远了,心里也会紧张得要命。然而那一刻,不知道哪里来的胆量,哪里来的力量,我把一切都远远的抛在了脑后,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早些买到药,早点救活妈妈。五百米的路程,包括下楼,我只用了三分多钟。至于一路上,遇到过什么人、碰到了哪些事物,自己根本无心顾及。跑到药店的时候,呼吸已经十分困难,两条腿似乎马上就要瘫软下来,话也说得语无伦次:“药,我...我...要最好的药,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小姑娘,别着急!”卖药的店员被我极度慌张的状态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得了病,你要买什么药?把话说清楚了,我们才好帮助你啊!”喘息了好一阵,我才把一切说清楚。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买药:一盒退烧药、两盒清开灵。

听说用可乐煮姜汤也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于是,我又急冲冲地跑到市场,买了一大瓶可乐和三大块最新鲜肥大的生姜,然后心急火燎地打车回家。     人们用异样的眼神,偷偷打量着满脸汗水的我,很显然,他们在怀疑,我是否精神出了问题。

从市场回到家,我强压着心头的慌乱和急躁,认认真真地将药物说明读了三遍,一一核对药物服用量,审查有无饮食禁忌,核准三种药物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然后将热水杯放在凉水中降温,待一切准备就绪,我再次平和了一下心绪,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轻轻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妈妈服了药,又沉沉地睡去。我赶紧去做姜丝可乐。站在厨房里,我一边细细的切着姜丝,一边在心理祈祷:上帝啊,快点让妈妈好起来吧!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妈妈能像平常一样,在隔壁屋子里响亮亮地喊我的名字,哪管是责骂也好啊,可是妈妈的卧室,始终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挨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妈妈的烧终于退了,病情也好了许多。一缕淡淡的斜阳,透过窗子,静静落在床上,在妈妈的脸上流淌,温馨而祥和。望着妈妈日渐正常的精神状态,我高兴极了。

我知道,我爱妈妈。真爱,无需表白,行动是最好的表达......

作文六:《记叙文写作技巧2》4500字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二)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sun)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例文赏析: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

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例文: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

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赏析: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

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

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例文一

我的新朋友

从小学走人中学,我告别了旧时的伙伴,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初一(3)班。这个新组成的集体对我来讲是那么陌生。这里都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使我感到十分生疏和寂寞。

9月1日参加完开学典礼,我们便回到班里坐着听班主任曹老师说事情。一会儿,曹教师说:“下面你们抄一下课程表。”我忽然一惊,哎呀,我忘记带纸和笔了!报到那天老师还提醒我们了呢,可是我还是忘记了。不抄课表,怎么知道上什么课呢?我想着,汗珠慢慢顺着我的脸颊往下流。“怎么了?没带纸?”我被一声细小的声音从失望中拉了回来。我一看,说话的是我的同桌。

“嗯!”我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她听了马上从她那漂亮精致的小笔记本上撕下了纸,又从铅笔盒中拿出一枚圆珠笔:“给你。” 我惊讶地望着她:我们并未相识,我感激地对她点了点头,并且说了声:“谢谢!” 就这样,我对我的同桌——那位热心帮助我,而我又不知道她姓名的小女孩产生了好感。开学两天了,这两天中,我跟我的同桌交上了朋友。

第一天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坐在最后一排往前看,总是模模糊糊的,很多字都看不清。这回我又着急了:这可是笔记啊!我抄不下来,回去怎么复习啊!我不禁扭头看了看我的同桌,她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写着。这可怎么办?我又扭回了头。突然,一个写着工工整整的字的本子,推到了我的面前。我一扭头,又是她!那个梳着长辫子,文 文静静的女孩。我心中充满感激地抄完了笔记,把本还给了她。下了课,我对她说道谢的话,她却说:“谢什么,我们是同桌。交个朋友吧!”我非常愿意,满口答应了。这样,我们两个就成了新班级里的新朋友。我们彼此介绍后,我也知道了她的名字——李伊娜。

我为我能有这样一个好伙伴而高兴。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彼此间的帮助会更多,我们彼此间的友谊会更深厚。(张 扬)

讨论: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这篇文章写的“小事”吗?

(提示:从各个方面想想,尽量回忆印象深的触动自己的一些事。)

2.你准备怎样把它写出来?

(提示:想到了一些事后,确定自己要写的一件或几件事。想清楚具体情景。整体把握事情的过程,当时自己的情况,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把要描述的地方捕捉住,就像这篇文章所写的那样。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意结合起来,写出来的事情才有动人之处。 )

例文二

一位老师

你见过这样一位老师吗?她总是习惯地双手背在身后,出现在教室里。不瞒你说,这位被同学们称为不像“老师”的英语老师,是与我们初一新生——同人校,刚刚开始教书生涯的汪老师哩。

汪老师她真有趣。上课时像个朋友,下课时像个伙伴。在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她可真不像个“老师”。不信,你们看——

“小皮球,香焦梨,玛莉开花二十一„„”,在我们女生跳皮筋的行列中总少不了她——那个笑得最开心,跳得最来劲的大朋友。别看她比我们大八九岁,可不仔细看,一点也看不出来,她竟是个老师。

“汪老师,您怎么分到学校来了?”“怎么,不欢迎?”她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谈到她的同学大多数分在外企行业,不少出了国„„然而她却选择了当教师这一行业。“我喜欢英语,得益于初一老师的启蒙,在最重要的基础学习阶级,老师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像我的老师那样,做一名好老师。”汪老师真诚地说。

说我们的汪老师不像个“老师”,你可别以为她光跟我们玩,谈起教学,她的“花招”可多了。听录音,看录相,唱英文歌曲,用英文给我们讲故事,组织我们演简短的英文小品,还给我们布置英语口语作业,„„为了鼓励我们多说爱说,她还专门设置了红、白牌,像足球比赛上的裁判员一样,红的以示表扬,白的以示批评„„现在,我们班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高了,期中考试,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名列第一(汪老师只教我们一个班),汪老师高兴得两个晚上没睡好觉,这不能不说我们汪老师教学有方吧!

有一次,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心里非常难过,——连几天都闷闷不乐的。作业本发下来,只见里面夹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生,上课发言积极,发音也很准,这次没考好,一定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找找问题的所在,好吗? 你的大朋友

这张纸条像一股春风温暖着我的心,现在我把它贴在我的日记本上,作为动力,催促我上进,勉励我向前„„经过汪老师的不断帮助,和我不断的努力,我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说起这位不像“老师”的老师,话儿没个完,不过,我想,说到这里,你一定了解我们的汪老师了吧?你说她像不像个“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杨思晴)

讨论:

这篇文章写的一位老师,为什么给我们的印象深?

【提示:这位同学写出了这位老师的特点。他选择了这位老师几件突出的事:和同学一起跳皮筋;教学的“花招”;关怀自己、写纸条沟通思想等。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动情的事。作者没有笼统的、空洞的叙述,写的都是具体的情景,有老师的动态、言谈以及内心独白,因而这位教师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了出来,(在文章中处处可以读到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这种感受也传染给了读者。文章末尾问道: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自然也就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作文七:《记叙文写作技巧1》4100字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一)

一、记叙文的一般概况

1、定义: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

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四要素,(或者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包括的范围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

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

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

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

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

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

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4、记叙文的特点 :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5、注意要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

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

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第四,要素贯穿融合。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

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

的文体。

6、记叙文的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二.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⑾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⒃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⒄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张老师,您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三、专题赏析

1、以“我”为主题试写一篇作文

2、范文赏析

(1)《我喜欢我》

我喜欢我,因为我长得很帅,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酷。我,大大的脑袋,乌黑的头发,留了个小平头;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高高的身材,虽略超重,但显得很壮实。说实话,从记事起,我就常常听到别人称赞我的话语。听妈妈讲,小时候,有不少人说我像小女孩那样秀气可爱呢。

(2)《爱看书的我》

她爱看书,她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到各种各样的书本,仿佛书也变成了她很好的朋友。她爱看的书很多:《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等,她还总是跟这些书形影不离,坐车看、走路看、排队购物的时候看,甚至连上厕所也要捧着书去,看书看到眼睛近视,却仍然“执迷不悟”。其实,这个“小书迷”就是我呀!

(3)《我》——张国荣,歌词

I am what I am,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多么高兴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对世界说甚么是光明和磊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4)《我不想长大》

时光如梭,容不得我们等待。悄悄地从身边溜过,把我们推向成长。逝去的童年要到何处寻回?我不想长大,我只想永远守住和妈妈在那棵大槐树下时的那份幼稚童真„

从前从前,在那棵大槐树下随时可见我和妈妈两人的身影,随处可听我和妈妈愉快的笑声。

如今如今却是„„

今天再次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大槐树下,抬头仰望着天空,不再像曾经那么湛蓝。现在的它像是被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更有一种寂寞的味道。

叽——”不知何时飞来一只鸟儿。啊,鸟儿也孤身一只了吗?回想起曾经你还和我一起在这大槐树底下数着鸟儿呢,那时的身影现在却已经消失不见。只留我一个人在这里仰望天空数着鸟儿。童年就这样遗失在和妈妈一起在大槐树下仰望天空中.....

今天再次一个人悄悄地在大槐树下荡着秋千。回想起曾经的你笑着对我说:看,妈妈为你做的秋千哦,以后我们就可以一起玩了呢!在大槐树下风,轻轻地从身后吹过,拂动了秋千,前后晃动着“咿咿呀呀”得叫了起来。落叶一片一片缓缓飘下,飞舞着,如同蝴蝶一般。妈妈你说过,它就是蝴蝶呢,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轻柔。现在妈妈....你食言了,童年就这样逝失在大槐树下的秋千上...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我就这么长大了。妈妈,你现在都没陪我来过这里了啊...你说我长大了,不要再那么幼稚...要我好好学习为未来奋斗,现在你依旧关心我,爱我。。只是方式变了好多,好陌生.....我好累

风为谁起,雨为谁落,我们为何又要长大。

我不想长大,我还希望一直在大槐树下听妈妈讲故事。

我不想长大,我还盼望再次和妈妈在大槐树下仰望天空,数着鸟儿。 我不想长大,我还渴望永远和妈妈一起在大槐树下欢快的荡着秋千。

我不想长大,我只想守住曾经的那么份幼稚纯真,在大槐树下的回忆....这样这样就能一直永远的与你相伴了...

作文八:《记叙文写作技巧》12200字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    级:                教 师:   宋晓飞         科 目:    语文

班 主 任:               日 期:                  时 段:

(3)以小化大法,也叫缩小范围法。

有的题目比较宽泛,可写的范围太大,要通过审题缩小范围,使所写范围进一步明朗化。如《童年》,可缩小范围,化解大题,侧重写童年的小伙伴或童年的梦想,童年二三事等;再如《难忘的一天》,一天当中的活动太多了,一一记下来就成了流水账,可以缩小范围,写一天当中的主要活动,突出“难忘”这一中心,其他活动略写,点到为止。这种审题方法可以和添加因素法结合起来用。添加因素或缩小范围后,在文中要适当地点题,照应题目,揭示中心,这样就不会出现题宽文窄的现象了。如《童年》写成童年的梦,就可以在结尾照应题目:“童年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留恋,童年的梦又是多么绚丽多彩啊。至今,我还在为这多彩的梦而努力着。

(4)小题大写法,也叫做深挖主题法。

这种题目和那种写法范围宽泛的题目正相反,往往要求写一些小事,这就要深入挖掘小事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深化文章的中心。如《一件小事》、《订纽扣》、《一张电影票》。鲁迅就是从一件小事中看出了劳动人民的高大,进而解剖自己,激励自己,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纽扣中感受到伟大的母爱,从一张电影票中体会到纯真的友谊呢?在这方面,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可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5)比喻、象征法,也叫联想法或以物喻人法。

有些事或物为题的题目比较隐蓄、隐晦,如果照直写会流于肤浅,或写不出新意,我们审题时就要研究题目蕴涵着的意义,这时可发挥想像,揭示事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使文章立意有深度,新颖、不落俗套。如《桥》,可以发挥想像。在你学习上、生活上或思想上遇到困难时,老师帮助你,老师就是你人生路上的桥,《航标》也是如此。又如《落叶》《竹》可以通过写景或叙事揭示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歌颂人的精神品质。

2、 明确立意。

审好题后,要对文章进行立意,立意就是对文章确立主题。立意明确,是指立意正确,

感情健康,意义深刻。立意的好坏是文章能否写好的重要标准。只有立意正确、深刻,文章才有价值。立意正确,深刻的源泉就是对生活的深入开掘,对材料的认真提炼。有的记叙文,只片面追求真实,没有教育意义,有的则停留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深入发掘事件蕴涵的思想意义,这样的立意是平庸肤浅的。   那么,记叙文怎样立意呢?

(1) 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指文章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是对立意正确的最基本的要求。立意正确应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①文章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正确的。

②文章抒发的感情是健康的、高尚的。

③文章题材有积极意义或教育意义。

④文章对读者能陶冶性情、美化心灵。

对命题作文来说,立意正确还包括立意切题,如果不切题,一起步就会走向错误。

如有一年作文的题目是“尝试”有的写尝试做老师,表现献身精神的热情,有的写尝试做家务,表现出热爱劳动的主题。有一个同学写的是尝试做小偷。可以尝试的事那么多,为什么偏要选这个主题呢?这个主题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有一个题目《告诉你一个密秘》它有三种立意:(1)记叙我有一次考试时一道题不会做,我悄悄地抄了临桌同学的答案,取得了好成绩。告诉我们只要做得巧妙,作弊也能成功。(2)记叙我为了帮助一个家境困难的同学治病,不惜忍受委曲,接受父母的责怪、打骂,直到这个同学到我家登门道谢,父母才知道这件事。说明助人为乐是我们应该做的。(3)记叙我有一次到商店买东西,营业员多找了我几块钱,我心里很高兴,用这些钱买了好吃的同朋友分享,这三种立意哪种正确呢?

(2)立意要深刻。

立意要深刻,就是指文章尽可能表述一个较为深刻的主题。主题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对

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充分挖掘事物的深层内容和实质的思想意义。

立意正确比较容易做到,要达到立意深刻就不容易了,中学生的作文在主题的确立上,往往浅尝辄止,流于表面,要立意深刻,就要对生活、对题材深入挖掘,通过深入思考,把隐含于事物表面的深层含义“挖”出来。要立意深刻,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水平,较强的思考能力,较厚的知识积累等。同学们要平时多注意从这些方面提高自己。   中学语文课本中《榆钱板》的立意就很深刻,文章没有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通过少年时吃榆钱饭,十年动乱中生活困难又吃榆钱饭,现在想吃而难吃得到鲜明的对比,有力的说明了以榆钱饭当救命粮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新面貌,写的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的是深刻的时代主题。

(3)立意要新颖

立意要新就是写文章写出新意义,从平时的题材、陈旧的题材中表现出新思想、观念。古人写文章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是强调贵有新意。要写出新意,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使人得到新启迪、新联想,新感受。

新的立意,首先来自新的观念。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事物不断产生,人们的观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比如:过去时代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有条件去修饰打扮?加上思想的保守,若有人在现实生活 描眉画眼涂口红,马上成了众人批驳的靶子。现在,从都追求形象美,就连老太太也在注重修饰打扮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过去,农村连电话却无法打,相距两地的亲戚朋友有了急事往往要亲自走一趟。现在,农民手中也拿起了手机,不久,电脑也进入了农家。社会的发展,进代的进步,使生活充满无比清新的气息,为文章产生新意打下了基础。

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作者要有创新精神,要打破思维定势,不要人云亦云。要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这个意思。要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方式,从平常的生活中,陈旧的题材中发现新意,写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例如《春蚕的联想》,若能由吐丝想到奉献,观点正确却陈旧,若能从蜕皮想到社会进步与改革的必要性与艰巨性,就有了新意。

3、 恰当选材

确立文章的中心后,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所谓选材,就是要从平时结果的写作材料中

选取能表达中心的材料为写作做准备。

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准备审题后,有时确立中心和先取材料是交错进行的,围绕中心选材,从材料中提炼中心,再根据中心对材料进行取舍。

怎样选材呢?

首先,围绕中心选材。也许适合这个题目的有许多材料,但与你这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无关和关系不大的,就不能选,即使是你喜爱的材料,也得割爱。如《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这篇文章,有关这个学生的刻苦学习的事就不能选。

其次,要选典型的材料,要选最能表现立题的有说服力、有代表性的材料。材料不在多,而在于典型。如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一次用了20个事例来写,写成后觉得事例堆得太多,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后又从这些事例中精选出三个有代表性典型事例,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三方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使这篇文章成为歌颂志愿军的优秀通讯。

第三,选材要新颖、生动。新颖生动的材料更新写出有新意的引人入胜的生动文章,那些陈旧的挖掘不出新意的材料,那些平淡无味的材料都不能选。

4、 巧妙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是作文的一个必要环节,是行文前的必要准备。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通过复杂

的、精致的、富有创造性的构思,将有关材料结构成为完整的篇章,形成文章的雏形。只有通过布局谋篇的过

程,才能将有关的材料组织起来为表达思心思想服务,才能使材料(文章的血肉)和统领全篇的观点(文章的灵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像郑板桥画竹一样,只有通过构思,才能将“胸中的竹,变成手中之竹”,变原始材料为艺术创作。材料组织得好,读起来不但感到条理清晰,井然有序,而且会感到起伏选定,生动新颖。材料组织得不好,读起来就会感到杂乱无章,颠三倒四。一堆未经结构成篇的材料凑在一起,不能算是一篇文章。因此,布局谋篇是作文决不可少的环节。巧妙,是布局谋篇的最高境界。

布局谋篇中应完成的主要事项有:决定材料的形式,安排全篇的段落层次,做好有关的过渡照应,选择恰当的开头、结尾等。

(1)决定文章结构的形式

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1)纵式结构,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或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2)横式结构,也叫并列结构。就是按照事件的不同性质或空间的转换来安排材料。(3)纵横交错结构,就是纵式横式结构相互交错的结构。

要根据所选材料与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的需要,恰当的选用文章的结构形式,还可以灵活的变动,比如:采用对比烘托手法、灵活的运用记叙的顺序,这样,就形成其他一些结构形式。

记叙的顺序,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等。

记叙的方法最常见的是顺序,它是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因此在结构安排上简单、自然。如鲁迅先生的《戏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看社戏的前前后后。又如《挺进报》一文,全文围绕着“挺进报“的出刊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故事,依据时间的延续和地点的变化,先叙述了在狱外办《挺进报》的经过和对敌斗争情况。按照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记事。但顺序并不是主次不分,《挺进报》全文重点放在狱中斗争,狱中斗争的重点,又放在《挺进报》被敌人发现以后,这样安排详略是由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的。

与顺叙相反的是倒叙,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一重要、生动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顺叙事件的过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因为题目即是《一件珍贵的衬衫》文章开头就不能不对“衬衫”作必要的交代;同时也形成悬念,引起阅读兴趣。二是因为本文写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在缅怀总理的时候,睹物思人,由“我”珍藏的这件衬衫引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倒叙更符合生活的真实。由于倒叙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插叙是在原来的叙述中插入另一段叙述,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入内容可以是以前发生的事情,但必须与全文的情节主线有关。如《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在第二部分回忆阿婆因病住院,昏迷在病床上,孩子来看阿婆,中间自然地穿插阿婆为什么生冻疮,这样的安排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在“我”母亲谈话中插入了一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从而与下文出现的中年闰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主题奠定了基础。   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是:采用顺叙,易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事情有始有终,便于读者把握;但如果不注意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就会出现平铺直叙的问题,像流水账一般,很证读者乏味。采用倒叙,可造成强熟的悬念,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要交代清楚叙述起点,顺叙与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最好要有文字过渡,做到衔接自然,否则,会使结构混乱,层次混乱,层次模糊。采用插叙,可使文章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突出,可使人物性格刻画得更丰满,更鲜明,但是,如果内容本身比较简单,事情及人物活动范围又小,不用插叙也能很好地表现主题,最好不用,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2)安排全篇的段落层次,做好有关的过渡照应。记叙文段落和层次的安排,方式很多,层次清晰,段落分明,是对一篇文章结构的最起码的要求。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他具有“换行”另起的明显标志,是文章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

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想进程在文章中的反映。

记叙类文章划分层次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安排层次;如空间的变换为标志安排层次,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叉”的办法安排层次;以材料的性质分类安排层次;以作者认识发展的顺序安排层次;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安排层次。认真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突出思路的发展,有些特殊段落的设计,还具有强调重点,加强感染力的作用。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结构完整,脉络通畅的一个重要方法。当文章由前一部分内容转入后一部分内容时,往往需要安排一定的句、段作为过渡,起到搭桥的引渡,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段落层次之间过渡得好,对全文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气势贯通有重要作用。照应则是指文章首尾或前后要呼应前面交代了的,后面要有着落;下文要讲的,上文应有交代。文章首尾、前后互相呼应,才能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过渡常见的方法有:

①用设问的方法过渡。当文章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由顺叙转入插叙,由此一

事转到另一事时,常用设问的方法过渡。如:一篇习作《雨中》就用了设问的过渡方法。

“多美的雨啊!”正如朱自清所说的“„„像牛毛像花针„„像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绵绵的细雨就是这样下着。我站在阳台上,向远方眺望。这时已近黄昏,一切都显得模糊了。忽然,一束微弱的光,从远方树叶的缝隙,从细雨间透过来,这不是我儿时所熟悉的雨中的光吗?是的,是它。那时我只有六岁,爸爸只是搞水文气象的工程师,在四川广元嘉陵江的一个小山沟里工作„„”《雨中》是通过见到眼前雨中的“一束微弱的光”引出一段类似的光的往事的回忆。第二段是用设问过渡,第三段开始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很自然地由此一事转入对彼一事的过渡。   ②由总括前文提起下文的方法过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写百花园的

部分到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有一段过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下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盒子们和木莲们!„„   这样,结束了“百草园”的内容,进入了“三味书屋”的叙述。

③用交代时间空间的转换进行过渡。这种方法,通常不有过渡句、段,是一种自然过渡。如《我爱家乡》一文是用交代时间转换的方法使文章逐段自然过渡。

“我的家乡在县城南面一个千把人口的大村庄里,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那里的一切都使我难于忘怀,特别是整日和我在一起的”鼻涕兵“伙伴,更使我朝思幕想。

春天,我和我的“鼻涕兵“们爱在„„”。

夏天,就更快活

秋天,最大的兴趣„„

冬天,似乎有点枯燥„„

通过交代季节的转换,文章一层层展开,从一段自然过渡到另一段。这样,使文章与段的联系紧密,层次也很清晰。总之,过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恰当安排,就会使上下文气贯通,不至出现上下文脱节的现象。   照应常用的方法有:

①首尾照应。文章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如《记一辆纺车》、《谁是最可爱的人》,都用了首尾照应的写法。

②前后照应,前提到的人,事物或有关问题,后文中应有着落;后文中涉及到的人、事物或有关问题,前文中应有交代,或叫设下伏笔。这样,文章内容才会显得完整,读起来才清楚明白。如《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中,前面写好在看“戏熊”时说:“要是这只熊死了,不就有熊皮了吗?”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后面就通过回忆的内容,写阿婆为保护“我”的儿子被开水烫伤了手,以后每到冬天阿婆的手就生冻疮,儿子对病中的阿婆说:“阿婆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了双熊皮手套。这样,你就不会生冻疮了。”这样前后呼应,我们就明白了“儿子”希望熊死的原因了,也更好地表现了一个孩子纯洁美好的童心。

③文题照应。题目往往是有揭示全篇主旨或主要内容的作用,文章开头或中间或结

尾处明确地点明题意。如杨朔的《荔枝蜜》在结尾部分点明题意,《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都在开头点题。

(3)选择恰当的开头、结尾。

元人乔梦符说:“作乐府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不但乐府如此,各种文章,大都如此。作文开头要像“凤头”那样俊秀、挺拔;中间部分要像“猪肚”那样丰满、圆润;结尾要像“豹尾”那样飞扬、有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亦如此。在文间的各个部分中,写好开头尤为重要。好的开头先声夺人,是成功的第一步。

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作文时可根据全文内容及布局谋篇的规划,选择比较适当的方法:

(1)开门见山式。也叫直入式,即落笔点明题意,直入正题开头。如《我的老师》的开头:“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又如《进谏》(学生习作)的开头:“讲得枯燥无味,听得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语文课结束后,我真想振臂高呼:请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吧!我要向老师“进谏”。

(2)设置悬念式。目的是用悬念的方法把读者的思维“悬”起来,吸引读者急于阅读下文。这种开头往往产生一种很好的效果。

有的开头直接用设问句造成悬念,如学生习作《可爱的塔里木》的开头: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塔里木河吗?我们家就在塔里木河边上。一提起塔里木,人们总想到风沙弥漫,野兽出没,芦苇丛生,那是过去的事了。在我没出世的时候,王震爷爷已经领导三五九旅的老战士进军塔里木了,如今她是什么样呢?”

有的文章开头就造成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给人造成悬念,有的文章用倒叙的方法给读者造成悬念。如《第二次考试》的开头写音乐学院收学生,陈伊玲参加初试时音色灿烂,音域宽广,考试委员会的成员一致认为,如果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只有一个,那么这人无疑是陈伊玲。但是复试时,她的成绩糟透了。考试委员公的音乐家苏林教授大感失望,他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有才华的学生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碰到。为什么陈伊玲前后判若两人呢?给读者造成悬念,增加阅读兴趣。

(3)交代式。起笔交代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等。如《我的老师伊凡先生》就是以交代人物开头的。“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张欧洲人的脸。那被棕色的略带卷曲的头发覆盖着宽阔的前额,那高高的鼻子,碧蓝的深深凹陷的眼睛,那抿成一条线的双唇,那蓬松的络腮胡子,便构成了一张坚毅而开朗的脸盘,这就是我的法籍教师——伊凡先生。”

(4)环境描写式。它往往用描写的方法写出与本文有关的环境。

如《七根火柴》用对草地环境描写开头、暴雨、冰雹、冷风、泥泞的艰苦环境,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也衬托了红军战士的崇高与坚强。还有《孔乙己》也是写环境描写的方法开头。

(5)自然开始式。即从事件的开始写起。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常用这种开头。

如《压岁钱》的开头:

除夕夜,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爸爸含着笑问我:“过年了,你长成大姑娘了,还要不要压岁钱?”

(6)抒情式。有的文章是以直接抒发感情的方式开头的。如《心思系着两个故事》就用直接抒情开头。

“近来,心头常莫名其妙地懊恼。恨不得离开爸爸妈妈,甩开同学,一个人跑到荒野外,光着足,躺在草地上,闻泥土的气息,看天边挂起第一颗星星,什么也不想,抒出积于心中的闷气、浊气,把城市气一古脑儿吐个干干净净。或者,一任想像驰骋,让梦回故乡,与高山流水为伴,与鸟儿们为伍。”

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掌握开头方法外,使用时要做到“三忌”:一忌离题;二忌陈旧;三忌 唆。结尾的好坏,对于突出中心,深化中心,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也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画龙点睛式。即文章卒章显志,或揭示主旨,或深化中心。如杨朔的《茶花赋》的结尾点明:祖国正像一朵含露乍天的童子面茶花,就可以象征祖国的面貌揭示了文章中心:赞美祖国欣欣向荣的新貌,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他的《荔枝密》也用了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赞扬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呼应式。即首尾呼应。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如《记一辆纺车》的结尾: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和开头“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相呼应,也与题目相呼应,强调了主旨,使结构严谨,首尾圆合。

(3)余音绕梁式,也叫引发回味式,即不将话说尽,故意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回味。这样的结尾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如:

“好一个‘明年花更好’。我一面走着,一面听人家说着,自己也默记着这样两句话: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李广田《花潮》)

(4)描写抒情式。在结尾处直接描写或抒情,表示文章的中心。

如《跟着感觉走》的结尾:

“„„星星似乎也在音乐声中沉睡了,就像丽丽、甜甜地进入了梦乡。书包仍然躺在那里暗寂寞的角落里,月光映着那笔还没算完的帐和那捆花花绿绿的钞票,还有丽丽那张涂满化妆品的脸。”

再如鲁彦的《听潮》的结尾: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5)自然式,即以有关事件的结束作结尾。如一位学生写的《捉螃蟹》,内容写与表弟一同到海边捉螃蟹的经过。事件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结尾是:“表弟已捉了两只,我还是一只没捉到。这时,又有一只螃蟹爬过来了。我按照表弟的方法,从右边靠,两指一捏。嘿,我也捉到了一只横行霸道的大螃蟹。”

结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使用时也要做到“三忌”:一忌画蛇添足;二忌生搬硬套;三忌虎头蛇尾。

5、 文贵真情,以情感人

记叙文是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感情,感染读者的。只有情真意切,才能富有

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发挥文章的作用。古人就讲究“文贵真情”“情动而辞发”。记叙文必须以真情感人制胜。

情真,则文路流畅、情深,则文章优美,富有真情是作文的生命支柱。一个人的感情是他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以及政治立场,处世态度的鲜明体现,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文如其人,作者的思想感情会在作文中自然流露。作一篇好的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必须是清晰明白、真实可信的,也必须是健康质朴、真切感人的。感人,来自于情真,更来自于纯洁高尚。如果对的写材料随意编造,缺乏生活真实性,或者为作文而作文,自己就没有被所写的材料感动,或者作者本人没有纯洁高尚的情感,都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事实上,作文就是“做人”我们要求在作文中发真知,抒真情,以健康向上的思想来表达自我,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别人,决不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而是通过作文感动自己,感染教育别人,把人做得更完美、更高尚。而那些空发感情及假感情、无情可发的文章就毫无意义了。

那么,记叙文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感情呢?

(1)缘事抒情。我们叙事时,不是纯客观地叙述这些事件。而是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一词一句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如果是纯真充沛,就能感动读者,如果作者随随便便去写,是不能感人的。

(2)缘人抒情。记叙文中写人,不是给人照像,而是要表现出人的性格,人的思想品质,作者对人是褒是贬,是爱是憎,态度明确,作者也用这种感情感染着读者。

(3)借景托物抒情。景物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他们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作者可以借景托物抒情。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诗人借花和鸟鸣抒发了伤时感世的思想。朱自清借春风春雨春花春草表达

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借荷塘月色抒发了淡淡的哀愁;茅盾借挺拔傲立的白杨赞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高尔基通过对海燕的描绘表达了对战斗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的热烈赞扬。一景一物往往会激发我们的感情,用一定的中心思想作统率,通过描写、抒情、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达出来,往往是很感人的。

6、 准确生动,富有文采

同样写一件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件,为什么有的同学写出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而有的

同学写出来却干巴巴的,不能感人呢?这就涉及到语言表达问题了。

记叙文对语言的要求是:准确、通顺、具体、生动。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一篇文章句子不通顺,表达不准确,不具体,记叙描写不生动形象,那么即使有再好的思想内容也毫无意义。   准确通顺是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准确,来自于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准确把握;要做到通顺,就要借助语法和逻辑,认清事理,不写病句,使句子完整通顺。

记叙文不仅要文理通顺,而且要生动感人,使人饶有兴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要求语言形象化。

例如下面几句话,同样写雨大,用语不同。

(1)今天下着大雨。(2今天下着倾盆大雨。(3)今天的雨下得特别大,就像空中的往下倒一样,房屋上落下一条条瀑布,地上射起无数个箭头,一会儿工夫,地上的水已到处流。到处都在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雨中。可以看出,第(1)句不具体,不形象;第(2)句具体,比较形象;第(3)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大雨的景象,使人如临其境。

要写得具体生动,除了具体观察外,还要准确理解词意,精心选择词语,注重变换句式,巧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言的生动形象起重要作用。

语言与修辞的关系,就好比绘画中线条与色彩的关系。单凭线条构成的图形没有生气,若敷陈适当的色彩,就会使画面鲜明生动起来,观赏者不仅得到了图形的概念,还可以得到色彩的启迪和美感。正如老舍先生说的:“当你说一个人娴静如娇花照水时,就不但有了一个美如花的印象,还有了一幅娇花与水相互映照的画面。”这就是修辞对于语言的作用,这样的语言就是有文彩的语言。

运用修辞方法使语言富有文彩,但不能乱用修辞方法,就像一幅画不能过多的敷陈色彩,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浓妆艳抹一样。修辞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准确的表达基础上的。

除了上面所讲的以外,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做到:(1)多读书、积累丰富的词汇;(2)多背名篇佳句;

(3)从生活中搜索生动活泼的语言;(4)多进行写作练习。

总之,只要我们下功夫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定能写出文从句顺又富有文彩的文章。

7、 文贵曲折、跌宕多姿

古语曰:“文以曲力工”,“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如果文章像那峰回路转,挺拔

险峻的名山,就会时时强烈的吸引读者,如果平铺直叙,就如在平地看风景,一览无余,叫人兴致大减,所以,文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做到波澜起伏,一波三折跌宕多姿。

我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很讲究情节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如《三国演义》中对“孔明借箭”故事的叙述。周瑜要诸葛亮十日内造十万枝箭,这绝不能做到,但诸葛亮竟答应了,并且只要三日时间,我们为诸葛亮的性命深深担忧,作者罗贯中在叙过时设下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峰回路转,最后写了诸葛亮妙计取箭,令人拍案口称奇。

又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情节曲折生动,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狼》,仅200多字,却写得曲折有致,扣人心弦,紧张的情节,时时吸引着读者,是我们作文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使文章曲折生动有下面几种方法:

(1)巧设悬念。设置悬念可使文章情节产生波澜,引人入胜。设置悬念也有几种方法,如:先果后因;全篇设悬;误会巧合等。

(2)抑杨交错。作文中欲扬先抑,可以通过抑突出其杨;欲抑先杨,可以以扬衬抑、突出其抑。这样抑扬交错,相辅相成,使文章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突出所写事物的特征,所写人物的品质。

如《白杨礼赞》中,用黄土高原的美景来衬托白杨树的挺拔傲立,在人们的赞叹——恹恹欲睡——惊奇的情绪变化中引出了白杨树,用了先杨后柳再杨的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形象,第七段中又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白杨树“伟丈夫”的品格。

(3)多设层次,事物本身有多个侧面,事件本身的情节也不是单一的,多设层次,可以使情节本身变曲折,文章自然会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了。

(4)虚实并蓄。记叙文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为主的,但也可以采用借代烘托和比喻暗示的手法,或联想、想象等手法。描述出富于变化的虚幻景象,这样虚实并存,生动感人。

8、 恰当剪裁,详略得当

好裁缝能做出称心得体的服装,首先取决于剪裁好,好的作者也要对所选材料恰当剪裁,

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对主要材料祥写,对次要材料略写,对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大胆裁去,这样才能写出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文章。

详叙,就是要又紧扣中心,最能具体,生动地表达文章中心的主要材料充分发挥,细致刻画,浓墨重彩,集中详细叙写;略叙,就是要对与文章中心有些关系而能不写的次要材料,只要不影响中心的表达,不影响内容的连贯,衔接,不影响文章的完整,就惜墨如金,轻描淡写,不吝割舍,概括简要叙述。我们学过的《我的老师》一文,巍先生在这篇散文里旨在表现蔡老师的美好心灵,抒发自己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选取了老师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我们对蔡老师的依恋,以及正确处理“我”与同学们的纠纷,“我”在“梦中”、“寻师”等几件事儿。分析这些材料,哪些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呢?即哪些材料与中心关系最为密切呢?显然,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们的纠纷与“我”在“梦中”“寻师”是主要材料,其余则为次要材料。主要材料自然应当详写,愈具体愈详尽愈好,而次要材料则应略写,愈简洁愈好,愈概括愈好,这样文章的重点也就出来了。魏先生即是如此,对于后两件事情精雕细刻、浓墨泼洒,而对前几件事情则略略带过。表现在行文中,主要材料就成了重点段落,而次要的材料是非重点段落,再如《分马》一文,写人叙事,详略配合浓淡相宜、重点突出。从分马到换马,在诸多人物中,只详写了郭全海和老孙头,深刻表现了主要人特的个性特点。详写郭全海是为体现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作用;详写老孙头在于反映广大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觉悟的提出,同时说明教育农民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对其他人物则省俭笔墨,却也各具特色。这样安排详略,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详略与略叙,从目的作用上是殊途同归,相反相成;从形式写法上是存留弃舍,各司其职。有详有略还未必是好文章,必须做到该详则详,需略则略,详略配合得当才能达到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写文章既不可平均使用笔墨,也不可详略颠倒,否则会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冲淡主题,淹没中心。

9、 议论抒情、感染力强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也可以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恰当的议论抒情会

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写叙述文时,往往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就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这种议论可以阐发人物、事件的意义,加深读者的理解;可以评判人物、事件的是非曲直,提高读者的认识;可以强化人物的形象,深化中心。如《荔枝蜜》中作者看到农民在田间劳动后,文中这样写:“他的正在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一句议论赞美了农民的勤劳,起到了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总这,记叙文中的议论要为记叙服务。

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方式有:(1)先叙后议。阐发所写事物的意义,增强文章思想感情的深度。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叙述完一个故事,后面就用一段议论阐明事件的意义,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2)先议后叙。由议论引出叙述,使读者对所叙事物先有一个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篇

主管签字: 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作文九:《记叙文写作技巧》3500字

初中记叙文写作技巧五:命个好题目

(记叙文;抒情散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写作故事】

臭蛋何须尝

美国外交官佩奇曾当过编辑,在工作中他退回许多稿件。一天,他收到一位妇人的来信:“你上星期退还了我的短篇小说,我知道你没有读我的小说,因为我作了记号:把8、9、10这三页粘在一起,稿子退回来,这三面还粘在一起,我认为你很不应该,没有看我的稿子便退稿。”

佩奇复信说:“早餐时我打开一个鸡蛋,我不必尝便能知道它是坏的。”

给文章拟标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文贵“明眸善睐第一瞥”。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为我们自拟题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我们可不能轻易错过哟!

【原则】化大为小,小中见大,平中出新。

【目标】1.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暗示主题。

3.传递文章主要信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环境、线索)。

4.渲染氛围,突出情感或意境。

【标准】小、新、美

【命题步骤】

(一)选角度

1.突出主题。

《心中的灯》 《向阳花》 《当幸福来敲门》 《每一块冰都会熔化》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等待春天》  《飞得更高》  《黑暗中,我们手拉手》

《开往春天》  《等待自己的花开》 《向快乐出发》  《角落里的阳光》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心》 《冬日的阳光》  《母亲的心》

《长大的路上,您牵着我的手》 《信仰在空中飘扬》  《我们的梦想》     《像梦一样自由》  《梦想的光芒》  《为梦想,即刻出发》

2.突出写作对象(人物、事物、动作、神态、眼神、微笑  等)

《怀念母亲》 《山中访友》 《小小蜘蛛,触动了我的心灵》《像谜一样的父亲》

《红梅花开》 《亲爱的爸爸妈妈》 《如果没有你》 《酸酸甜甜就是我》    《我们班的憨豆先生》  《严监生二世》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班的珠穆朗玛》

《生命之芯》  《小葱青青》  《红橘甜了》  《那一声吆喝》  《火一样的人》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踮起脚尖》 《紧紧抓住你的手》 《让我看着你》

3.突出环境。

《在雨中》 《情深深,雨蒙蒙》《雨天的回忆》 《又见炊烟》

《半个月亮爬上来》 《月到中秋》 《今夜星光灿烂》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春光美》 《春天里》  《醉人的春夜》 《又是一年三月三》《又是一年粽飘香》

《风吹麦浪》《又是落叶飘飘时》 《风往北吹》《掌声响起来》《2002年的第一场雪》

4.突出情感。

《因为爱,离开你》《很爱很爱你》  《因为爱,所以爱》

《当我想你的时候》《深夜,我想起您》《怀念与您相伴的日子》    《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看着你》《爱你的方式》

《苦涩的晚餐》《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5.突出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线索)

《午夜两点》  《汨罗江边》  《在山的那边》  《桥在水上》  《窗外》 《在路上》

《前方遭遇塌方》 《这不是一件小事》 《那一次,我理解了你》 《离开你的日子》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怀念与您相伴的日子》 《变》  《火车快开》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你了》    《第一声喝彩》  《在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栀子花开了》  《随风奔跑》  《我说,你听》  《剩下半碗饭》    《一起走过的日子》   《十二月的泪》《最后一分钟》

(二)巧修饰。

1.妙修辞。(比喻、引用、拟人、拟物、设问、对比等)

比喻:《第一个青苹果》 《最灿烂的花朵》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忘忧草》  《家是一棵流泪的树》   《梦是夜的花朵》

《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对比:《零下三十度的温暖》  《炎热的冷》  《淡淡的深情》

《伟大的平凡》 《笑着哭》 《冷风暖香》   《暖雪》

比拟:《写满爱的社会》  《流泪的红梅》  《点燃一个冬天》  《栀子花笑了》

《燃烧的月亮》   《挤在七条短信里》 《白蘑菇回家》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父爱昼夜无眠》  《约会荷花》  《把茄子认真演好》  《勇敢的心》

《怒放的生命》  《哭泣的拳头》   《一百万吨的信念》  《触摸阳光》

《美丽的苹果》  《油条在大锅里长吟》

双关:《绿色,我的梦》 《苦咖啡》

反复《那角落,那学生》 《花样年华,花样心情》

对偶:《可乐给你,咖啡给我》  《长发长,短发短》       呼告:《朋友,珍重!》  《回家,回家》

引用:《一晌贪欢》  《月是故乡明》

2.巧添加。

如以“体验”为主题:《爱的初体验》 《生命的体验》 《体验孤独》                    《体验长大》 《体验心痛的感觉》    《唯一的听众》  《聪明的一休》 《洁白的手帕》  《会跳舞的向日葵》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一碗汤的温度》  《开在尘土里的花》    《来自蝴蝶的一个吻》  《美丽的邂逅》

《一棵树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  《一起吃苦的幸福》

《打往天堂的电话》   《我的歌声里》  《永远的感动》

3.巧借用。

(可以出自古典名著名篇,也可以出自影视剧片名、歌词、广告词等。)      “生活_____”,考生运用套用法写出了如下一些好标题:

套用歌名:《生活不相信眼泪》,《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想说爱你不容易》);

套用书名:《我对这段生活说“不”》《生活,你究竟姓什么?》

“诚信”主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不能没有你》

“思念”主题:《在水一方》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你那里下雪了吗》

“宽容”主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读书”主题:《爱你没商量》 《我的“荒岛漂流记”》  《隐形的翅膀》

2.巧添加。

如以“体验”为主题:《爱的初体验》 《生命的体验》 《体验孤独》                    《体验长大》 《体验心痛的感觉》    《唯一的听众》  《聪明的一休》 《洁白的手帕》  《会跳舞的向日葵》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一碗汤的温度》  《开在尘土里的花》    《来自蝴蝶的一个吻》  《美丽的邂逅》

《一棵树的幸福》  《稳稳的幸福》  《一起吃苦的幸福》

《打往天堂的电话》   《我的歌声里》  《永远的感动》

3.巧借用。

(可以出自古典名著名篇,也可以出自影视剧片名、歌词、广告词等。)      “生活_____”,考生运用套用法写出了如下一些好标题:

套用歌名:《生活不相信眼泪》,《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想说爱你不容易》);

套用书名:《我对这段生活说“不”》《生活,你究竟姓什么?》

“诚信”主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不能没有你》

“思念”主题:《在水一方》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你那里下雪了吗》

“宽容”主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读书”主题:《爱你没商量》 《我的“荒岛漂流记”》  《隐形的翅膀》

“环保”主题:《我想有个家--一个小鸟的心声》

“理解”主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棉花糖是怎样烤成的》  《有多少牛奶可以胡来》  《都是好事惹的祸》 《感恩的心,感谢有您》   《在一起》  《如果风不再吹》  《碧云天》 《在水一方》

4.设悬念。

(悬念就是疑团,文学上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让人虚惊一场,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让文题一反常规,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书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的好标题。)    小题大做,错觉设悬:

《100分,我恨你》 《真想做个差生》 《渴望停电》  《差一分钱》    《世界上最笨的人》《世界上最心酸的秘密》 《世界上最美的花》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我渴望有个后妈》 《享受唠叨》 《苦难也是一笔财富》 《最重要的事》

《我最需要一剂良药》 《北京时间不到点》  《值得珍藏的耻辱》  《母爱有毒》《红的雪》) 《世上只有爸爸“狠”》 《最后一分钟》    标点符号设悬:《我最需要„„》 《?--!》

展开想像:《古莲家族的灭绝》 《灵魂的乞求》 《最后一只老虎》 《最后一只蚊子》

5.巧组合。

“爱心”主题:《我的感觉,I am fine》   “科技”主题:《How are you, E—mail》   “电脑”主题:《因特网,my love》

“生活”主题:《搞笑课堂 One and Two》   “幸福”主题:《

“亲情”主题:《

“青春”主题:《

“校园”主题:《女孩,

《父亲.白杨》

登》

Come on,给我感觉》 Modern,老妈》 Crazy BABY(疯狂三人组)》 Sorry》 《荷叶.母亲》 《那河、那船、那人》                                      .理想.攀                 《梭鱼

作文十:《记叙文写作技巧2》11700字

记叙文写作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记叙文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写的是社会环境:“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满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这段描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丰收的年景。而这种丰收景象与后文农民的遭遇与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主题。

(4)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5)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名言开路,就是开头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题,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为中心,组织材料,展开记叙。例如,《琐忆》一文的开头是: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里引用的诗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尽管文章中所记叙的都是琐细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见大,体现诗句中的精神。

(6)表达写作目的的动机交代法

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记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鲁迅的隆重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鲁迅的崇敬与怀念。文章的开头即交代了写作的动机,奠定了文章悲痛与激动的感情基调:“朋友,你要我告诉你一些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交代了写作目的的开头,多见于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往事的文章。

(7)首段设问法

首段设问,就是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逐步展开记叙。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三段构成一个层次,用来提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下文的记叙。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文章的题材或主题,否则,下文的记叙就无所依托了。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

方法。

记叙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就是通过对文题的阐述、解释、引申,从而引入要讲述的内容。这种开头较为简易,也容易让人对写作对象一目了然,缺点是易陷入平淡,因此可借助一些修辞,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如一位学生在写一篇叫《网》的文章时,就是这样写的:“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网。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有的网在生活的海洋中为你网来各种珍奇,有的网为你编织温馨的天空,有的却一点点剥夺着你的青春、金钱、自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写出了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简洁又传神。

二、尺波兴浪法

开头占的篇幅虽不长,但只要善于组织语言,也能尺波兴浪,于简练中见精神。所谓兴波,就是适当运用转折复句,使前后句之间形成转折的关系,采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手法,使前后层次间形成对比的关系,增强文章的波折,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运用这种方法,要善于找出题目中的对立面,或是事物内部、事物不同阶段的对立面,使开头起伏有致。如一位学生在写《收获》这篇文章时,就这样写道:“关于收获,许多人都会想到累累的硕果,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物质享受;但很少人会想到另一种收获,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长驻在你心里,成为你人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那,就是精神上的收获。”作者抓住“收获”中对立的两方面: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突出了精神上的收获,使文章有了“曲线美”。

三、巧设悬念

所谓巧设悬念,就是在开头就陈述要点、提出问题;或是把事件的结尾放到开头,吸引人寻根究底;或是让某个关键环节藏头露尾,产生“雾里看花”的效应。如某电视台就有这样一段开场白:“有个故事叫庖丁解牛,说的是一个叫丁的人,杀牛的技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现下也有这么一些杀牛的,他们精通一种了不起的技术,能使牛在短时间内增加四分之一的重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设置悬念的技巧在于有效地“吊人胃口”,因此必须抓住矛盾的集中点,在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地方设疑,才能达到所要达到的效果。如上文的“能使牛在短时间内增加四分之一的重量”就很能引发人的好奇心。有时,突出事件的有悖常理处,往往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情景引入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创设人物的活动舞台,为人物的出场进行铺垫,或衬托人物的性格、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有篇叫《上学路上》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早晨,薄薄的阳光星星点点地栖息在树梢上,残余的暮色撤到了地平线的尽头。鸟儿唧唧喳喳地出来觅食了,像在说,趁着天气好,早点起来活动一下筋骨吧。”这样的描写衬托了主人公愉快的心情,为下文作了很好的张目。

除了景物描写,也可通过紧凑的对话来吸引读者,展开情节。如有个学生写市场上的小风波,就是以顾客和小贩的争吵拉开序幕,让人一开始就置身于矛盾的氛围中,有较强的感染力。

如果说开头所起的作用是提纲挈领的,那么结尾所起的作用则是归根结底的。开头难在于怎样艺术地引入,结尾难在于怎样有机地深入。相对于开头而言,结尾往往更注重思想性,它是“临去的秋波”,如果写得好,常会给人无尽的回味余地。

记叙文的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前文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也是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的。不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这个问题,而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6)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划分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或表达一个矛盾,或表达矛盾的一个方面,或表达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层次,又称为结构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组合而成的较大

的意义单位和结构单位。安排层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请看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过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抒情和议论的段落,使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从顺叙转入倒叙,衔接自然紧密。文章中,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过渡,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

3、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上面所讲的只是记叙文结构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文章的具体内容,结构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如下面列举了几种: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4.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5.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6.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这种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

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7.剧本式。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选择》堪称代表作。四幕剧《选择》的开篇以“旁白”点题,接着以”上学”、“举报”、“受贿”、“入狱”这四幕表现主人公王民由朴素廉洁到腐败堕落的过程,虽然时间跨度达30年,但矛盾冲突的层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题鲜明,这些和作者采用的话剧形式达到较为和谐的统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8.组接式构思。组接式构思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事件,将不同的时空场景作蒙太奇般的组接合成,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2002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发现美丽》,文章主体部分的四段分别以“春”、“夏”、“秋”、“冬”领起,又分别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乐哉!”作结,中间抒写作者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构成镜头组接式结构,可谓匠心独运。文章结尾点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现的美丽吗”,以此升华主题,这是在组接式场景叙写的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递进,使全文呈现出既整齐又跃动的结构特色。

9.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称呼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自己的奋斗动力”、“发现你自己的兴趣”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记叙文范文

200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①爱惜:珍~∣~寸阴∣~墨如金。②可惜;惋惜:痛~。③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惜光阴。

【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也说怜贫惜老。

【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惜福】指珍视自己的福气,不过分享受。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

20、惜

我在西餐厅里张望,很快就看见了一张幸福微笑唤我名字的脸。“在这里!这里。”母亲伸手招我过去。

坐定,听母亲絮絮叨叨,大意就是你怎么又瘦了这么多,最近过得好不好,成绩如何,会不会有压力„„诸如此类。

我尽力牵动脸上肌肉让自己笑得十分愉快自然,对她说:“先点菜。”

母亲恍然大悟,赶紧去点菜。一边点一边问我要不要多要些什么,嗓门很大,我十分尴尬地连声说不用。

气氛渐渐变得自然起来。我开始慢慢有条理地与她交谈,谈到未来时我忍不住高兴地滔滔不绝起来,要一个人住,不结婚,旅行还有工作„„说得这样开心,我忽然止住了,因为母亲的眼里流下泪来。

“头发弄到眼睛了。”母亲流着泪笑,望着她发红的眼睛,我心里忽然有些难过。    母亲在我6岁时就丢下我和父亲离去,我不想说她带来的不快,但与她见面时心中却隐

隐有憎恨。毕竟她就这样丢下我,让我很长时间都曾怀疑她根本就不爱我。

可是„„可是当看她落泪时我忽然明白,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真正悲哀的是孤身一人的她吧?没有丈夫孩子,见面也是少之又少,对彼此的了解甚至不及班里不太熟识的同学。    忽然间想拥她入怀,珍惜所有相处的一点一滴。

她已经老了。四十出头的女人是否还可能找到终生的伴侣?更何况她已不能生育。    她对我并不坏,殷切和关心以及长久不在而造成的不知所措我都能看到,但我从来都认为那是她欠我的,从来不曾想过珍惜。

珍惜„„看她用纸巾擦眼泪的时候我继续滔滔不绝。

母亲啊,以后一起住一起旅行好不好?

母亲啊,你是不是也过得很好没有压力?

„„

母亲啊,我爱你。

所以我在心里悄悄承诺,要珍惜与你在一起的每一瞬间。

把它们都铭刻在心底。

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请以“你还会__________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3、你还会觉得孤单吗?

中考的第一天,清晨,风透过窗徐徐吹来,让我觉得有些冷。我一个人吞着简单的早餐,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只有我的影子陪伴着我。隔壁传来阿姨叮嘱儿子句句温暖关心的话语,传来了他爷爷奶奶充满希望的笑声。我转身拉开门,迅速走了出去。“女儿啊,爸爸有个工程得接,你自己用心考。”昨日爸爸来了电话,撇下我挣他的钞票去了,重视他的工程去了。我轻轻擦拭着泪„„我怨,我恨,我孤单。

前面满载旧纸箱、啤酒瓶的三轮车正在上坡,满脸沧桑的大叔,弯着腰,吃力地拉着。我小跑几步,帮他推着车子,他回头看了我一眼,脸上充满了感激之情,我勉强笑了笑。       上了坡,他停了下来,看见我手里的文具袋,问:“丫头,中考啊?”我低下头“嗯”了一声。他说:“我儿子今天也中考,看见你我也替他紧张。就你一个人啊?”我木然地点点头。他说:“我儿子就一个人考,我去也没用,还不如多拉几车货,凑凑学费呢!”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头皮,又对我说了句祝福的话,蹬着三轮车消失在晨霭里。

望着繁华的商业街,脑子里重复着大叔的话,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爸爸现在是否在某个酒席上不顾胃疼,喝着血一样的酒?是否陪着笑脸,为那些腰肥肚圆的陌生朋友敬烟递茶?他是否戴着黄色的安全帽,在刚刚开工的工程上转来转去,盘算着这项工程又能赚多少钱?他必是穿着唯一的那套西服„„我的心阵阵抽痛,慢慢颤抖„„是啊,爸爸辛辛苦苦地赚钱,似乎并不是为了他自己啊!

爸爸,你是否也像那位大叔一样,完全为了您的孩子?短短一念之间,暖流流过了我的身体,我感到身边拥挤着满满都是爱的气息。

我扪心自问:你还会觉得孤单吗?

宽  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饭盒。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能提前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教室里还有一大堆作业在等着我赶去与它们“约会”呢。可今天也不知怎么了,水池边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难道布置作业都是全校统一的吗?我开始烦躁起来,怒火也一点一点地升了起来,整个人成了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备往里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我总算挤到了水池边,心中长吁一口气——马上就可以摆脱这非人的折磨了。顾不上得意,更无暇考虑身后那挤作一团粥的人群,我开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转身„„只觉身体往左一歪,一脚踏进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里,更可恶的是脸上被溅上了脏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怒火冲上头顶,我立马回头寻找那可恶的“肇事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小男孩。

我狠狠地瞪着他,真恨不得把他大骂一顿,可我怕违反纪律,没敢大吼,就那样凶凶地盯着他。也许是我的样子有点吓人吧,那个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两只手紧紧抱住饭盒,怯怯地瞅着我。见我不作声,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结结巴巴地说:“对„„对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说着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亮晶晶的。

那是我刚入学时,也是在水池旁,碰到了一个三年级的大姐姐。那个大姐姐比我现在还惨,那身漂亮的衣服被池中的污水染成了大花脸。我吓坏了,一时间连句对不起的话也忘了说,只是愣愣地站着,等着挨一顿披头盖脸的的臭骂。可她并没有骂我,而是冲我笑笑,问我有没有磕到。那一刻,我是多么感激那个大姐姐呀,甚至还觉得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学校真幸福。

那么现在的我是不是有点儿可恶呢?我不自觉地眨了眨眼,让笑容绽在脸上,虽然有点勉强。“没关系。”我脱口而出,这下轮到小男孩诧异了,嘴巴张得大大的,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他这副模样,我不由得笑了,真心的。“真的没关系,刚才我是吓唬你的,逗你玩呢!”他似乎相信了,也冲我笑了笑,两个小酒窝也跳了出来,真可爱!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家里的弟弟。“来,我帮你洗吧!”,我温和地对他说。“不用了。你还是先把脚„„”他似乎有点逗,顽皮地看着我那只还泡在水里的脚。“啊!”我立刻抬起了脚。虽有点儿尴尬,但我仍然很开心。回到教室,作业做得出奇的顺利。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但是想起来我就充满感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点评:1、小故事大道理。    2、开头和结尾引用名言,极其恰当精准。    3、结尾的点题,挖掘得很深刻。    4、插叙我刚入学时的一件事来形成今昔对比。

5、文中划线段,承上启下。

73、阿婆,你看这日历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的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

记忆回到快乐的小时候,我总是天真的每天都偷偷撕掉一页日历,然后快乐地期待阿婆

发现时略微生气的样子。那时候,日历轻轻被撕开的声音如同夏日的冰棒一样美妙。

而现在,这快乐似乎好久都没有过了。学业像是一条巨大的东非大裂谷,横亘在我与阿婆之间。总是好久,才难得能够回阿婆家一次。

伴随着汽车的轰鸣声,车停在了阿婆家门口。还没走下车,就看见阿婆急急忙忙从里屋赶出来。

她倚靠在门框上,手不住地在围裙上来回地搓动。“小鬼,回来啦!”阿婆大声地叫我,脸上溢满了幸福与满足。

我拿起几袋水果下了车,阿婆一下子接了过去,一袋不留,也一点看不出她手中袋子的沉重,嘴里直说:“囡囡,快坐下里面有水喝。”说着就把水果放到桌子上,要去给我弄吃的。  也许是太久没回过阿婆家了,我竟有些拘谨,不知要说点什么,就站在屋子里,漫无目的地到处看。

忽然目光落到了日历上,咦,怎么回事,日历上还是前天的日子。“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还是这句话,但此时,我是真的很奇怪。

阿婆踢踏踢踏的过来,看了半天,忽然一抬头,“哦,看我这记性,这几天,都忘了撕了。”

我的心猛地一沉,似乎忽然被人抽去了什么,痛一阵一阵地涌来。从没有如此真实的感受过阿婆的衰老。阿婆不会再在原地等我啊。

我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她的手,紧紧的。望着日历,泪如雨下。

【点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文章之血液、精气、灵魂也。本文最抓人之处便在一个“情”字,其情真且复深,如山涧清流,亦如幽壑深泉,感人肺腑,荡人心魄。然则文章若有“情”而无文,亦难成佳作。本文作者年少而力高,在他笔下,“情”既直接诉诸人之感官心灵,亦化为有声有形有色有味之画面文字:“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伸出手,轻轻拉我的下了脸”“她倚靠在门框上,手不住地在围裙上来回地搓动”,所谓“一花一世界”,寥寥数语,几处细节,一温暖、慈爱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行文自然,比喻新鲜;心理描摹细致;结尾处笔墨简洁而极具张力,如薄暮钟声,直捣人心,催人泪下。本文于众多千篇一律、粗制滥造之中考劣作中脱颖而出,实乃情理中事。(富阳中学  葛 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