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物理试题 > 《得“传染病”的鸟儿》500字|传染病防治300字

《得“传染病”的鸟儿》500字|传染病防治300字

时间:2019-10-09 09:21:5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作文:得“传染病”的鸟儿》500字

今年的春天和去年的冬天,那些可爱的鸟儿得了一种“怪病。”

这些以前人人喜爱的鸟儿,现在却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大街上,人们应该最不情愿看到的动物就是禽类了,喳喳喳许多柔和美妙的金嗓子唱的歌曲,这些现在貌似成了催命铃声,午夜凶铃,谁见了,谁听了都不得不强行给这位病号小鸟大爷让个道,让它尽情地独自歌唱。

我为了对抗我家一旁的病号,特别研究了二大对抗病号计,简称对病入药计。

一天,我打开门迎接客人,哪知有一只鸟,于是,我对它使用抗战计风扇计。我用扇子扇的强大的冷冰冰的风力将小鸟活活赶了出去。据我对鸟儿的了解,它到我家很明显是来避寒的,哪知我家有我人造冷风,就垂头丧气地被我的冷风赶走了。

又一天,阳台旁边又时不时地飞来几只鸟,我又用了我自创的攻战计重炮计。我将我家那塑料袋里的开心果吃得那叫一颗不剩,就用吃剩下来的开心果硬壳,向鸟群那个方向一直乱扔,那些原来还悠闲自在的鸟儿,立刻慌乱无章起来,一打半胆子小的“病号鸟”被我砸得,那家伙,落荒而逃啊!后经爸爸的一臂之力,鸟儿全跑了。

这些可爱的鸟儿真的得了“传染病”吗?真心希望这不是真的。

作文二:《传染病的预防》10500字

传染病的预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益增强。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已经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人类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所面临的威胁有很多种,如自然环境及气候的逐渐恶化,各种疫病的流行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既有渐进性又有突发性,一直被认为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阻碍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主要危害之一。传染病的流行与其他自然灾害不同的是,其危害具有不可预测性。

传染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预防措施,只要个人都自觉的增强卫生意识,发病后注意及时隔离,就一定可以把危害减少到最小。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因此,结合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学校传染病预防与管理》一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能够加强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安全顺利地完成学业。

传染病简介

传染病是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它具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等特点。通常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构成的,只要人们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使传染病终止流行。

传染病的传播特点

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气特异的的病原体。比如: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病毒、猩红热的病原体是溶血性链球菌、禽流感的病原体是SARS病毒等。病原体主要分为细菌、支原体、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人们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身体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传染源: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体携带者、患病或带病原体的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机体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有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等。

1、通过水与食物进行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易感者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例如:菌痢、伤寒、霍乱、甲型病毒性肝炎等病,就通过此方式传播。

2、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肺结核、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空气飞沫的方式传播。

3、通过虫媒进行传播:传染病的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

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产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等。

4、接触性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为注射受染,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播,属于间接传播。

5、此外,传染病还可以通过土壤、胎盘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进行传播。

·传染病易感人群:指的是缺乏免疫力,在接触了传染源后容易发生传染病的人。例如:出生后6个月以上、未做预防接种的幼儿,很容易感染上许多传染病,这是因为在他们体内缺乏特异免疫力的缘故。                  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对策

人类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命健康,维护正常秩序,保证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

预防传染病的流行,首先要改善卫生条件,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免疫预防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手段。

一、 管理传染病

对于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要实施管理,要求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称法定传染病,共有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对于甲类传染病,要求必须在2个小时之内上报县级疾控机构,乙类传染病要求必须在6个小时内上报。

对于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比如办理健康证。

对于传染病接触者,也必须进行医学观察、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或药物预防。

另外,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该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不同的传播途径,要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例如:肠道传染病要做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做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进行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该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地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等,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个月即失去作用。

学校对传染病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要健全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教育学生做到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对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该根

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春秋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春秋季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

常见的春秋季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者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患者首先表现

为发热,可能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每个人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时,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衣服、勤洗衣服、勤晒衣服、勤晒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币。

要休息好,保证生活有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同学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饮食,在进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

总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才是预防春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常见的举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也称之为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地各种病症。

流感病毒不耐热,对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很敏感。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同时还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或者玩具接触传播,所以勤洗手洗脸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

保持个人与居住环境的卫生也能很好地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如勤洗澡、勤换衣物,睡前用热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被褥、床单要定时更换清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姜、蒜、葱等能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的食品,以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在流感流行时期,我们可以用注射疫苗的方式预防流感,加

强自身的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

流行性乙型乙脑

流行性乙型乙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潜伏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

本病症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者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应该尽快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

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等症状。头痛常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

持续高烧是急性脑炎期最突出的症状特征,体温高达39℃~40℃以上,数天以后中枢神经经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者抽搐、颈项强直、颅压增高、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还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如发生惊厥必须及时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其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激素降温。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以冬春季节较多见。1岁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是易感人群,成人中也可能发生。

本病除了个别有严重并发症外,大多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潜伏期在14~25天。

被传染者发病初期,常常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患者的腮腺逐渐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

患者通常一侧腮腺肿大2~4天后累及对侧,或者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扩大肿胀的范围,至耳前耳下以及下颌处。肿胀的边缘不清,表面有灼热的感觉并且局部发硬,压痛明显,张口咀嚼时更痛。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弹性、灼热和触痛。腮腺肿大2~3天达到高峰,持续5~7天后逐渐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常识:

·首先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经常用温盐水漱口。 ·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或者软食,不要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

·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以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 ·如果出现发热,应该卧床休息至退热。

·已患病的学生需要回家隔离治疗,直至腮肿消退为止,健康学生不得与患病学生密切接触。

·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

一、 管理传染源

对于急性甲型及戊型肝炎自发病日算起隔离三周;乙型及丙型肝炎隔离至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及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都应该进行消毒处理;献血员应该在每次献血前进行健康检查。

二、 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性肝炎发病期间,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水源保护、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医疗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洗漱用品及食具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三、 保护易感人群

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市售人血丙种球蛋白、人胎盘血

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接触者,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主要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儿童。注射时间愈早愈好,不得推迟到接触后1~2周。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常常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者喷嚏等途径进行传播。

风疹通常发生在1~5岁儿童身上,最大的特点是一次得病,可以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需要经过14~21天,早期可能低热或者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黏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

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个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期呈现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患者出现皮疹一般在3 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对于风疹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

病”。它是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是我国的丙类传染病。本病易在夏秋季节流行,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

发病集中,易发生流行。

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养成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分巾分盆

的卫生习惯。对患者要采取隔离措施,阻止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参加社交活动,防止传播。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在没有肯定有效地抗病毒药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免交叉感染。

预防肺结核病的对策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患称之为肺结核病,其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健康的人吸入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就可能引起肺部感染。

对于肺结核病的预防重点在于保护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结核杆菌的感染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尽量减少与肺结核病人的接触,特别是减少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接触。

肺结核病的治疗方法

本病一旦确诊,可以接受国家免费治疗。

一、饮食调理

结核病的任何症状都会使组织蛋白和热能严重消耗,因此在食物蛋白质和热能的供应上,都要高于正常人,其中以奶类、蛋类、动物内脏、鱼虾、瘦肉、豆制品等食物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牛奶中含酪蛋白及钙质较丰富,是肺结核病人较为理想的营养食品。

对结核病康复促进作用较大的是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A,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作用;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可以提高体内各代谢过程,增进食欲,健全肺和血管等组织功能;如有反复咯血的病人,还应该增加铁质供应。

二、护理

肺结核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其次是通过被结核菌污染的食物或者食具而引起肠道感染,因此要做好肺结核病人的隔离与用具的消毒,手帕、所用食具餐后煮沸消毒,不随地吐痰,还要对室内空气每天消毒1~2次,将病人所用卧具、书籍每日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可以杀死结核杆菌。

肺结核病应该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联用和适量用药,治疗时间较长,一般在1~2年,在治疗期间应定时复查复诊肝功能,坚持按规定的方案进行治疗。

麻疹的预防工作

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对于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

对于麻疹的易感者都应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应该小于8个月。目前,我国规定幼儿8个月时初种麻疹疫苗,4岁时加强一次。每次皮下注射0.2毫升,一次即可。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如果能够及时接种麻疹疫苗,仍然可以防止发病或者减轻病情。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5~14天后可有低热数日,遇见稀疏淡红皮疹。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患有流行性出血热老鼠的尿、粪便、唾液中都含有病毒。这些排泄物和分泌物会污染尘土,尘土漂浮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可以造成感染。

如果人的皮肤、黏膜有破损,又接触这些排泄物、分泌物、吃了污染的食物,也会受到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突然,其症状表现为发冷、发烧,特点是头痛、眼眶痛、腰痛,以及脸部、颈部、胸部发红,眼白和软腭出血,随后出现血尿、少尿。本病的死亡率较高。

百日咳的预防常识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称之为百日咳,发病初期有发热、流涕、咽黏膜充血等症状。2~3天后症状减轻,但咳嗽日益加重,尤以夜间更重,这时传染性最强。

患儿咳嗽先是单声干咳,后转为一阵阵的咳嗽,能一连咳嗽十几声至几十声,咳得喘不过起来,流泪、流涕、面孔涨红、口唇发紫、青筋怒张,甚至出现呕吐,咳完吸气出现鸡鸣样回声。

经过35~42天,病情慢慢减轻,大约3个月以后才能逐渐好转。预防时,凡出生3个月后的幼儿,即可按期接种百日咳菌苗。

白喉病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性传染病,以发

热、气憋、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的白色伪膜为特征。

本病以秋冬季节为多发期,以2~5岁的小儿患病最多,患病后均有持久免疫力。对于3~5月龄儿,预防白喉可以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一针,共3针为初免。1岁半至2岁时再加强一针。7岁和15岁时各接种精致白喉、破伤风二联类霉素一次,以加强对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护大儿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

丝虫病的预防知识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者腹腔膜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发病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

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者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过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蛔虫病的症状特征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寄生部位一般在小肠。其主要以反复发作在脐周疼痛为特点。病人及肠道蛔虫感染者为传染源,虫卵经口吞入是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儿童感染率最高。一般潜伏期7~9天,患者会出现低热、乏力,少数伴荨麻疹或者皮疹症状,而且咽部有异物感、阵咳,常常呈现哮喘样发作,痰少,偶尔痰中带血丝。

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的病例没有明显的症状。儿童常常有脐周不定时反复腹痛,无压痛及腹肌紧张,伴食欲减退,消瘦,恶心、腹泻

或者便秘,大便中排除蛔虫。

蛔虫病的预防与治疗对策

人们在生活中要加强对蛔虫病的预防工作,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生冷食物,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才能使用。

不可以随地大便,因为虫卵会随大便排出体外,继而污染周围的环境,又可能污染蔬菜、瓜果等。一旦吞食,即可感染;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儿童不要吸吮指头。

如果感染上了蛔虫病,可以采用药剂进行驱虫治疗。例如:肠虫清400毫克,一次性口服;安乐士200毫克,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一次性口服。

血吸虫病的症状特征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侵染人体所致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人和动物都会得此病。

血吸虫尾蚴进入人体后,发育成成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中。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幼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晚期血吸虫病在临床上常见是以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

血吸虫病的预防

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粪便中通常含有血吸虫卵,而虫卵只在水中

才能孵化,所以要管好人畜粪便,安全放牧,避免粪便入水,防止血吸虫病传播。

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因此消灭钉螺可以有效地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只要接触疫水就有可能得血吸虫病,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应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鱼虾等。

钩虫病的治疗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沟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寄生于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一、 药物治疗

驱虫治疗:如甲苯咪唑、噻嘧啶、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

二、 饮食疗法

要重视饮食,饮食要富于营养和容易消化

三、 预防措施

在预防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以减少传染源。搞好粪便管理,杀灭虫卵,防止污染。

沙眼病

沙眼是一种慢性眼部传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衣原体存在于人的眼睛里或者阴道里。

沙眼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而传染。通过接触病人的手、毛巾、手

帕、脸盆等直接或间接传染。

沙眼病的症状特征

沙眼病的潜伏期一般在5~12天,常常发生在少年时期,通常侵犯双眼。

急性沙眼病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

慢性沙眼病可能因为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

预防和治疗沙眼病的常识

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用手指或者不洁物品擦眼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经常洗手,不用别人的毛巾,不用手揉眼,常剪指甲。

治疗沙眼多以局部给药为主,但对症状较重的可配合口服药。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 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伟为主要特征。典型皮疹为弥漫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

伤寒病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发热、特殊中毒症状相对缓解、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点。

患有伤寒的病人通常会出现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者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出现皮疹及脉搏相对缓慢,少数病

人发生肠出血、肠穿孔或者伤寒性肝炎等并发症。

阿米巴痢疾

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成为阿米巴痢疾。本病以近端结肠和盲肠为主要病变部位,以腹痛、腹泻、排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治疗阿米巴痢疾以中药为主。

破伤风的症状特征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传染,产生外毒素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为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所以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都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破伤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7~8天。患有破伤风的病人在前驱期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等症状。发作期间的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正确处理伤口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前提条件。还要注射预防针,即破伤风抗毒素。

大部分破伤风杆菌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较深沾染泥土或者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都应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感染上狂犬病的症状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

狗咬伤,有30﹪~70﹪几率感染,一旦发病其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所以作为宠物的犬一定要注意狂犬病的免疫。

狂犬病的潜伏期10天至1年以上,最长可达6年,一般为20~90天。通常吧表现分为狂躁型、麻痹型两种。我国常见的狂躁型狂犬病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一、 前驱期

在已经愈合的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上有麻、痒或者疼痛

感,其远端可能有间歇性放射刺痛,四肢有蚁走感,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喉头有紧缩感。

二、 兴奋期

持续1~3天,会出现怕水、怕风、怕声、怕光和兴奋不安,恐怖异常,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饮水、流水声甚至谈到饮水都可诱发严重的咽肌痉挛。

三、 麻痹期

持续16~18个小时。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出现各种瘫痪,其中以肢体瘫痪较为多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下颌下垂、口流唾液,同时亦可有失声、感觉减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微弱或不规则、昏迷,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

预防狂犬病的重点

预防狂犬病的重点是消灭犬狂犬病。

被疑似患狂犬病的动物或者野兽咬伤后,伤口应该及时以20﹪肥皂水或者0.1﹪新洁尔灭彻底清洗洗后涂以75﹪酒精或者2﹪~3﹪碘酒,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任何传染病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病,潜伏期间人没有任何症状,这段时间就叫潜伏期。

手足口病的认识

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有些患者还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其中,婴幼儿手足口病患病率较高。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毛巾、牙杯、手、手绢、食具、奶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的特征表现

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通常发病较急,并伴有发热症状,同时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感较强。一般在手掌或脚掌部也会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臀部或者膝盖偶尔受到牵连。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有一部分患儿还伴有咳嗽、流涕、恶心、食欲不振、呕吐、头痛等症状。多数痊愈后表现良好,不会留后遗症。

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原则

人们要预防手足口病,首先应该加强监测,这是提高监测敏感性、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扩散蔓延。要保持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接种疫苗应该因人而异

疫苗接种已经成为人们防疫灭病的重要手段。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次性接种了疫苗就疏忽大意,疫苗而不是防病的万能药,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需要时刻保持。

疫苗不同,免疫时间的长短也有所不同,有的疫苗一生只需要接种一次,有的则需要定期复种。

有一部分特殊人群不能接种疫苗:如正在发热体温超过37.5℃的人;正患有急性传染病或者痊愈后不足两周;患有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不应该接种疫苗,肿瘤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时不应该接种疫苗,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也不宜接种疫苗;过敏体质,有哮喘、荨麻疹、接种疫苗发生过敏者不宜再次接种;中毒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宜接种。

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人们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

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注射百白破后当天严禁洗澡,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次3到5

次,坚持到消肿为止,当天不能洗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作文三:《传染病的分类》400字

传染病的分类

201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报告时间: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报告时间: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本办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报告时间: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间:24小时内。

作文四:《三、传染病的特征》1900字

三、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但这些基本特征不要孤立地而应综合地加以考虑。

1. 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感染所引起,包括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如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等,其中病毒和细菌最常见。从病人体内的组织、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发现病原体是确诊传染病的依据。

2. 有传染性  病原体从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的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这种特性称为传染性。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弱不一。每一种传染病病人的传染期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

3. 有流行性  传染病能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按流行强度的不同可分为:①暴发,在一较小范围内短时间(数日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传染病病例;②散发,某种传染病发病率在某地区处于常年一般水平的发病;③流行,在某地区的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常年一般水平的发病;④大流行,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的范围广泛,甚至超出国界、洲界。有些传染病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影响,其流行常局限在一定地区,称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的流行在某一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称为季节性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时间上(如季节和年份)、空间上(如地区差别)以及人群中(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的规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护理评估和正确制定防疫措施有重要价值。

4. 有免疫性  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不同传染病和不同个体,病后获得免疫力水平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差别。如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而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等病后免疫力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蠕虫感染后通常为带虫免疫。

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获得免疫力强弱久暂不同,常可出现:①再感染,传染病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免疫力逐渐下降,又可感染同一病原体;②重复感染,疾病尚未痊愈,又受同一种病原体感染,多见于寄生虫病;③复发,传染病己进入恢复期或初愈,但病原体在体内又复活跃,再次出现临床症状;④再燃,疾病已进入缓解后期,体温尚未降到正常而再度上升,症状重新出现。

(二)临床特点

1.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分为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病原体入侵开始到出现最初的临床症状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即使同一种传染病亦有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潜伏期短则数小时,长的可达数月或更长,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仅数小时,白喉、细菌性痢疾为数日,而狂犬病可长达数月或更长。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护理评估、确定医学观察、留验和隔离所需期限。

(2)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在此期中,会出现一些与其他传染病共有的一般症状,如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持续1~3天。起病急骤者,则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前驱期过后,该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相继出现,病情由轻

到重,然后逐渐缓解,称为症状明显期或称发病期。此期通常病情最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4)恢复期  机体免疫力增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恢复期。此期体内可能还有病理或生化改变,病原体还未彻底清除,许多病人的传染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食欲和体力逐渐恢复,血清中抗体效价亦逐渐上升至最高水平。某些传染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称为后遗症。

2. 常见症状与体征

(1)发热与热型  发热是许多传染病的共有的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有的传染病就以“热”命名,如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种传染病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可作为传染病诊断的依据之一。某些传染病常有独特的热型,对诊断有特殊的价值,如伤寒极期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疟疾为间歇热。

(2)发疹  发疹为多数传染病的特征之一,包括皮疹(又称外疹)和粘膜疹(又称内疹)。根据发疹的种类、形态、分布、发疹时间与顺序及皮疹消退情况的规律,对出诊性传染病的评估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如麻疹、猩红热。

(3)中毒症状  病原体及其毒素吸收入血后,可引起各种中毒症状。①毒血症:病原体在局部生长繁殖,其产生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不断进入血流,引起全身功能失调和中毒症状;②菌(病毒)血症:细菌(病毒)从局部侵入血循环,不在血循环中繁殖,称为菌(病毒)血症;③败血症:侵入的病原体在血中生长繁殖,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④脓毒血症:当化脓性病原体引起败血症时,由于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病原体在各组织和脏器中引起转移性化脓病灶,形成多发性脓肿。

作文五:《传染病的防治(冬)》500字

传染病的防治

初冬时节,常常出现气候由冷转暖的现象,老百姓把它称作“小阳春”。冬季已寒而骤然转暖,就像春季已暖而骤然转寒一样,都是不正常的气候。这时一些传染病就会流行,其中对人们威胁较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影响健康长寿的大敌。1580年的流感大流行,曾使马德里变为荒无人烟的地方。在意大利、西班牙也树起了几十万宗新墓碑。而1918~1920年的流感大流行,全世界不完全统计约有5.5亿人患病,2000余万人丧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因此,不要忽视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居室内部要经常通风,床头要摆放一小瓶薄荷油(薄荷油应该用能漏气的瓶塞盖好,让气味缓缓发散),亦可用米醋熏房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病毒。民间验方姜枣汤(10个大枣,5片生姜每晚煎茶喝),可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发病。此外,夜卧桑菊枕(以碎桑叶、碎菊花铺在稻壳或荞麦皮上作枕蕊),亦有驱风清头目,防治感冒的效果。

冬季除流感外,麻疹、白喉、腮腺炎等亦好发作,可采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兰根对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作文六:《猪的常见传染病》6300字

1、猪口蹄疫 1.临床诊断要点: (1)体温升高到40℃以上 (2)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3)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 (4)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5)突然死亡。 2.防制: (1)控制: 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油

1、 猪口蹄疫

1. 临床诊断要点:

(1) 体温升高到40℃以上

(2) 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3) 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

(4) 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5) 突然死亡。

2. 防制:

(1) 控制:

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

选用对口蹄疫病毒有效的消毒剂。

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

(2) 预防:

后备母猪(4月龄)、生产母猪配种前、产前1个月、断奶后1周龄时肌注猪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

所有猪只在每年十月份注射口蹄疫灭活苗。

2、 伪狂犬病

临床诊断要点:

公猪睾丸肿胀,萎缩,甚至丧失种用能力;

母猪返情率高;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

新生仔猪大量死亡,4—6日龄是死亡高峰;

病仔猪发热、发抖、流涎、呼吸困难、拉稀、有神经症状;

扁桃体有坏死、炎症;肺水肿;

肝、脾有直径1—2毫米坏死灶,周围有红色晕圈;

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养猪

正发伪狂犬病猪场:用gE缺失弱毒苗对全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4周龄内仔猪鼻内接种免疫,4周龄以上猪只肌肉注射;2-4周后所有猪再次加强免疫,并结合消毒、灭鼠、驱杀蚊蝇等全面的兽医卫生措施,以较快控制发病。

伪狂犬病阳性猪场:

生产种猪群: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每年3-4次免疫;

引进的后备母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2—4周后,再肌肉注射加强免疫;

仔猪和生长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3日龄鼻内接种,4-5周龄鼻内接种加强免疫,9-12周龄肌肉注射免疫。

3、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 现场诊断要点:a) 怀孕母猪咳嗽,b) 呼吸困难,c) 怀孕后期流产,d) 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猪,e) 有的出现产后无乳;f) 新生仔猪病猪体温升高40℃以上,g) 呼吸迫促及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h) 产后1周内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i) 3—5周龄仔猪常发生继发感染,j) 如嗜血杆菌感染;

k) 育肥猪生长不l) 均;m) 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肺炎。

控制:母猪分娩前20天,每天每头猪给阿斯匹林8克,其它猪可按每公斤体重125—150毫克阿斯匹林添加于饲料中喂服;或者按3天给1次喂服,喂到产前一周停

止,可减少流产;

使用呼乐芬或蒽诺沙星等控制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后备猪: 4月龄时用弱毒苗首免,1—2个月后加强免疫;仔猪:断奶后用弱毒苗免疫。

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

4、 细小病毒病。

1. 现场诊断要点: a) 多见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或产出的弱仔,b) 以产木乃伊胎为主;c) 经产母猪感染后通常不d) 表现繁殖障碍现象,e) 且无神经症状。

2. 防制: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才能引进;

对后备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射;在本病流行地区内,可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

5、 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1. 现场诊断要点:主要在夏季至初秋蚊子孳生季节流行。发病率低,2. 临床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死胎或虚弱的新生仔猪可能出现脑积水等病变。 养猪技术

3. 防制:

一旦确诊最好淘汰;

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

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

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

6、 猪传染性胃肠炎。

1. 诊断:

现场诊断要点: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即12月至次年3月。大小猪都可发病,特别是24小时—7日龄仔猪。病猪呕吐(呕吐物呈酸性)、水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减退。哺乳猪胃内充满凝乳块,粘膜充血。

2. 防制:

控制:在疫病流行时,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作乳前免疫。防止脱水、酸中毒,给发病猪群口服补液盐。使用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用卫康、农福、百毒杀带猪消毒,一天一次,连用7天;以后每周1-2次。

预防:给妊娠母猪免疫(产前45天和15天)弱毒苗。肌注免疫效果差。小猪初生前6小时应给于足够初乳。若母猪未免疫,乳猪可口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二联灭活苗作交巢穴(后海穴)(猪尾根下、肛门上的陷窝中)注射有效。

7、 猪流行性腹泻

1. 现场诊断要点:多在冬春发生。呕吐、腹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缺乏。传播也较慢,2. 要在4—5周内才传遍整个猪场,3. 往往只有断奶仔猪发病,4. 或者各年龄段均发的现象。病猪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5. 水样并混有气泡流行性腹泻。大小猪几乎同6. 地发生腹泻,7. 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8. 乳猪有部分死亡。 9. 防制:用猪流行性腹弱毒苗在产前20天给妊娠母猪

作交巢穴(后海穴)或肌肉注射。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

7) 猪链球菌病

1. 现场诊断要点:①新生仔猪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败血症、脑膜炎,2. 但少见。②乳猪和断奶仔猪发生运动失调,3. 转圈,4. 侧卧、发抖,5. 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脑膜炎)。剖检可见脑和脑膜充血、出血。有的可见多发性关节炎、呼吸困难。在超急性病例,6. 仔猪死亡而7. 无临床症状。③肥育猪常发生败血症,8. 发热,9. 腹下有紫红斑,10. 突然死亡。病死猪脾肿大。常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内膜炎、肺炎或肺脓肿、纤维素性多关节炎、肾小球肾炎。④母猪出现歪头、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和子宫炎。 ⑤E群猪链球菌可引起咽部、颈部、颌下局灶性淋巴结化脓。C群链球菌可引起皮肤形成脓肿。

11. 防制:(1)治疗:给病猪肌注抗菌药+抗炎药(如地塞米松),12. 经口给药无效。目前较有效的抗菌药为头孢噻呋(Ceftiofur),13. 每日每公斤体重肌注5.0mg,14. 连用3—5天;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等。也有一些菌株对磺胺+TMP敏感。肌注给药连用5天。(2)预防:做好免疫接种工作,15. 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2次,16. 间隔21天。母猪分娩前注射2次,17. 间隔21天,18. 以通过初乳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可制作使用自家灭活菌苗。 养猪网

8) 猪附红细胞体病

1. 现场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2. 病猪体表苍白, 养猪网 3. 高热达42℃。有时黄疸。有时有大量的瘀斑, 4. 四肢、尾特别是耳部边缘发紫, 5. 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严重的酸中毒、低血糖症。贫血严重的猪厌食、反应迟钝、消化不良。6母猪乳房以及阴部水肿1—3天;母猪受胎率低,

7. 不发情,9. 流产,10. 产死胎、弱仔。剖检可见病猪肝肿大变性,11. 呈黄棕色;有时淋巴结水肿,12. 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

13. 治疗:(1)猪附红细胞体现归类为支原体,14. 临床上,15. 常给猪注射强力霉素10毫克/公斤体重/天,16. 连用4天,17. 或使用长效土霉素制剂。对于猪群,18. 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0克土霉素(可加130ppm阿散酸,19. 以使猪皮肤发红),20. 饲喂4周,21. 4周后再喂1个疗程。效果不22. 佳时,23. 应更换其它敏感药物。(2)同24. 时采取支持疗法,25. 口服26. 补液盐饮水,27. 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输液,28. 加NaHCO3。必要时给仔猪、慢性感染猪注射铁剂(200克葡萄糖酸铁/头)。(3)混合感染时,29. 要注意其它致病因素的控制。

30. 预

防:(1)切31. 断传播途径:注射时换针头,32. 断尾、剪齿、剪耳号的器械在用于每一头猪之前要消毒。定期驱虫,33. 杀灭虱子和疥螨及吸血昆虫。防止猪群的打斗、咬尾。在母猪分娩中的操作要带塑料手套。(2)防制猪的免疫抑制性因素及疾病,34. 包括减少应激。(3)猪群药物防治:每吨饲料中添加800克土霉素加130克阿散酸,35. 饲喂4周,36. 4周后再喂1个疗程。也可使用上述其它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37. 如呼诺玢、蒽诺沙星、二氟沙星、环丙沙星、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氟甲砜霉素等。预防时,38. 作全群拌料给药,39. 连用7—14天,40. 或采取脉冲方式给药。

9仔猪水肿病

1. 现场诊断要点:一般在断奶后10—14天出现症状。多发于吃料太多、营养好、体格健壮的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共济失调,2. 有神经症状,3. 局部或全身麻麻痹。体温正常。病死猪眼脸、头部皮下水肿,4. 胃底部粘膜、肠系膜水肿。

5. 控制:发病猪的治疗效果与给药时间有关。一旦神经症状出现,6. 疗效不7. 佳。

8. 预防:断奶后3-7天在饮水或料中添加抗菌药,9. 如:呼肠舒、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10. 连给1—2周。目前常用的抗菌药有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等。使用抗菌药治疗的同11. 时,12. 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对病猪还可应用盐类缓泻剂通便,13. 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10仔猪副伤寒

1. 现场诊断要点:多见于2—4月龄的猪。持续性下痢,2. 粪便恶臭,3. 有时带血,4. 消瘦。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5. 后期呈青紫色(败血症)。有时咳嗽。扁桃体坏死。肝、脾肿大,6. 间质性肺炎。肝、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7. 盲肠、结肠有凹陷不8. 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肠壁变厚(大肠坏死性肠炎)。

9. 控制:常用药物有氟甲砜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复10. 方新诺明等,11. 这些药物再配合抗炎药使用,12. 疗效更佳。例如,13. 氟甲砜霉素:口服14. 50-100毫克/公斤体重、天,15. 肌注30-50毫升/公斤体重、天,16. 疗程4-6天,17. 在配合地塞米松肌注。病死猪要深埋,18. 不19. 可食用,20. 以免发生中毒,21. 对尚未发病猪要进行抗菌素药物预防。

22. 预防:仔猪断奶后,23. 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疫苗,24. 肌注口服25. 均可。

11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征

1. 现场诊断要点:该病多发于6-12周(5-14周,2. 即断奶后3-8周),3. 很少影响哺乳仔猪。病猪被毛粗糙,4. 体表苍白,5. 黄疸,6. 有的皮肤有出血点,7. 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剖检病变为淋巴结肿大,8. 但不9. 出血,10.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髂骨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躯体消瘦、苍白,11.

有时黄疸。肺呈橡皮样(间质性肺炎)。肝脏可能萎缩,12. 呈青铜色。肾脏苍白,13. 不14. 一定出血,15. 在肾皮质部常见白色病灶(间质性肾炎)。食道部、回盲口处溃疡。时常合并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 养猪

16. 防制:对于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用敏感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预防可采用一般的生物安全措施。

12) 猪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

1. 现场诊断要点:病猪咳嗽、喘气,2. 腹式呼吸。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对称性发生肉变至胰变。自然感染的情况下,3. 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2)鉴别诊断:应将本病与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丝虫、蛔虫感染(多见于3—6月仔猪)等进行鉴别。

4. 防制:(1)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5. 敏感,而6. 对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等敏感。目前常用的药物有: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蒽诺沙星、二氟沙星、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或泰妙菌素、利高霉素。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前后,7. 在饲料中拌入100PPM枝原净,同8. 时以75ppm蒽诺沙星的水溶液供产仔母猪和仔猪饮用;仔猪断奶后继续饮用10天;同9. 时需结合猪体与猪舍10. 环境消毒,11. 逐步自病猪群中培育出健康猪群。或以800PPM呼诺玢、土霉素、金霉素拌料,12. 脉冲式给药。(2)免疫:7—15日龄哺乳仔猪首免1次;到3—4月龄确定留种用猪进行二免,13. 供育肥不14. 做二免。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12 猪胸膜肺炎

1. 现场诊断要点:常发于6周-3月龄猪。在急性病例,2. 病猪昏睡、废食、高热。时常呕吐、拉稀、咳嗽。后期呈犬坐姿势,3. 心博过速,4. 皮肤发紫,5. 呼吸极其困难。剖检可见,6. 严重坏死性、出血性肺炎,7. 胸腔有血色液体。气道充满泡沫、血色、粘液性渗出物。双侧胸膜上有纤维素粘着,8. 涉及心叶、尖叶。在慢性病例,9. 病猪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10. 不11. 发热或低热。剖检可见,12. 纤维素性胸膜炎,13. 肺与胸膜粘连,14. 肺实质有脓肿样结节。(2)鉴别诊断: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单纯性猪喘气病。

15. 治疗:仅在发病早期治疗有效。治疗给药宜以注射途径。注意用药剂量要足。目前常用的药物:呼诺玢、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或蒽诺沙星或二氟沙星、氟甲砜霉素或甲砜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16. 预防:用包含当地的血清型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易吸收的敏感抗菌药物。

h) 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

1. 现场诊断要点:气

候和饲养条件剧变时多发。急性病例高热。急性咽喉炎,2. 颈部高度红肿。呼吸困难,3. 口鼻流泡沫。咽喉部肿胀出血,4. 肺水肿,5. 有肝变区,6. 肺小叶出血,7. 有时发生肺粘连。脾不8. 肿大。(2)鉴别诊断:猪流感、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副伤寒、单纯性猪喘气病等。 养猪

9. 防制:目前常用的药物见猪呼吸道病复10. 合感染的有关部分。在用抗菌药肌肉注射的同11. 时可选用其它抗菌药拌料口服12. 。该病常继发于猪气喘病和猪瘟的流行过程中。猪场做好其它重要疫病的预防工作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i) 猪丹毒

1. 现场诊断要点:多发生于夏天3—6月龄猪,2. 病猪体温很高。多数病猪耳后、颈、胸和腹部皮肤有轻微红斑,3. 指4. 压退色,5. 病程较长时,6. 皮肤上有紫红色疹块,7. 呕吐。胃底区和小肠有严重出血,8. 脾肿大,9. 呈紫红色。淋巴结肿大,10. 关节肿大。(2)鉴别诊断:病猪肌肉震11. 颤,12. 后躯麻痹。粪中带血,13. 气味恶臭。全身皮肤瘀血,14. 可视粘膜发绀,15. 口腔、鼻腔、肛门流血。头部震16. 颤,17. 共济失调。胃及小肠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腹腔内有蒜臭样气味。脾肿大、充血,18. 胸膜、心内外膜、肾、膀胱有点状或弥漫性出血。慢性病例眼瞎,19. 四肢瘫痪。

20. 防制:青霉素、氧氟沙星或蒽诺沙星等治疗有显著疗效。及时用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5-3万21. 单位,22. 每天2—3次肌注,23. 连用3—5天。绝大多数病例的疗效良好,24. 极少数不25. 见效,26. 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27. 若与庆大霉素合用,28. 疗效更好。预防:祥见免疫程序。

作文七:《传染病的防治6.2》5500字

传染病的防治

6.2    张晓波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综合防治措施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着开学而带进学校。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了解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点,抓好春、秋二次开学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学校中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一)宣传教育

1、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管理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学校校医要指导学校的晨检工作,认真观察、询问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填写《学校学生病假与患病情况记录表》。

2、学校要组织师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3、各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水龙头和肥皂等洗手设施设备,解决学生的洗手问题。

4、学校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喝到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5、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

6、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校必须确定1-3名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

8、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时间,患传染病的学生返校上课时,必须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教师职工亦同。

(三)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

1. 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责任报告人要及时报告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⑴ 对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

⑵ 所有师生居住的工作室、人群集中的场所要加强通风和消毒。

⑶ 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⑷ 一旦发生疫情,对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⑸ 对从传染病疫区返乡者,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做出隔离医学观察。

常见学校传染病知识

一  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

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预防】

(一)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顶防作用。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二)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三)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稚园、学校、集团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预防】

1、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3、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4、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5、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或鼻口喷雾,90%的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

6、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

(Koplik's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流行病学】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

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麻疹一般呈地区性流行,在未普种疫苗的地区,当易感者累积至40%以上时,在人群集中的大城市中可发生大流行,约每2~3年流行一次,而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边区、山区则间隔时间较长。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一年四季均可见。男女之间无差别。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

【预防】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2

(二)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三)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患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四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

【流行病学】

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

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化非常快,被称为“千面病毒”,所以流感是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不变的疾病,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五  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

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

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

【流行病学】

1、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传染性强,经消化道即粪-口传染。可引起暴发流行。甲型肝炎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出现黄疸后20天始无传染性。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肝炎患者的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有医源性、伤口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急性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天,其血液内都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3

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及伤口感染。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

【预防】

1.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2.急性期病人应隔离。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怀孕。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忌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

3.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

4、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疫苗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如丙种球蛋白等也可增加抵抗力。

六  肺结核

肺结核,过去曾被称为“痨病”,又被称为“白色瘟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传染病。

肺结核分为原发性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浸润型肺结核(III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结核性胸膜炎(V型)等。

【流行病学】

据统计在全球肺结核平均每天夺去千人性命,2003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地区委员会宣布西太平洋地区为“肺结核病危机”,该地区包括东亚和太平洋三十七个国家。2003年底我国有五分之四的人已感染结核杆菌,因此我国已宣布进入结核病防治“紧急状态”,所有肺结核病人必须归口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诊治。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已有近1/3的人口已经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新发生结核病人870万例,每年死于结核病达200万例。全球目前有结核病病人2000万例。

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

1)政府的忽视:发展中国家无力支持结核病防治工作。

2)移民和难民增加。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流行。

4)多药耐药病例增加:由于病人的不规律治疗所致。

【预防】

作为结核病疫情严重,全球结核病高负担第二位的国家,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因此全球对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极为关心,一些国家和组织相继给与了一定的支持,形成了我国庞大的结核病控制项目,政府亦对肺结核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免费治疗。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一、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克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三、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未食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注射,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 4

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

作文八:《传染病的危害》800字

传染病的危害:

一、共同点

1. 危害儿童健康,可造成生长发育的滞后,严重可造成死亡。

2. 影响儿童的生活水平和和生活质量。

3. 可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社会安定),引起家长的恐慌。

4. 对家长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不同点

1. 手足口病: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

肌炎等,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2. 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仅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3岁以下的儿童暂不能接

种。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3.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病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4. 麻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恢复期3天,皮

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5. 水痘: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容易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6. 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男童可并发睾丸炎、女童可

诱发卵巢炎等。

7. 风疹:可引起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8. 猩红热: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

正确治疗是关键。

9. 充血性结膜炎:眼睛磨痛,怕光流泪,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

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溃疡。

10.流感(流行性感冒):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经常患流感可诱发心肌炎。

11. 细菌性痢疾: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

12. 急性肠炎: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13. 甲型肝炎: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

作文九:《传染病的预防(3)》900字

23-2 传染病的预防(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自尊自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关爱艾滋病病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调查艾滋病的传播、危害、发展趋势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

复习 在上海有过一次人们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流行。请问毛蚶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应属哪个环节?为什么?

由复习引入新课

预防艾滋病

调查——艾滋病的传播、危害和预防

分组自行确定围绕艾滋病调查内容,如:艾滋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发病过程及症状、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艾滋病。

上网收集关于艾滋病的资料

组员讨论:1、了解艾滋病

2、对待艾滋病病人的做法

3、关注、关爱艾滋病病人

资料:目前,艾滋病是一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方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被喻为“世纪杀手”、“超级绝症”和“超级瘟疫”。艾滋病发现至今,已夺去1000多万人的生命。艾滋病虽不可治愈,却可以积极、有效预防,洁身自好是“抗艾”第一要义和“最好疫苗”。每个人只有绷紧“预防”这根弦,才不会沦为HIV的下一个“牺牲品”。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也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稳定。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防艾”三字经:

艾滋病,是绝症,染上身,会丧命。

病虽险,请莫惊,要预防,须记清。

不嫖娼,不卖淫,莫吸毒,免上瘾。

青少年,重童贞,结婚前,要自珍。

好夫妻,贵忠诚,忌性乱,绝外情。

懂自爱,求洁身,能做好,保太平!

国家领导人关心艾滋病病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于2004年11月3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同艾滋病患者亲切握手交谈。

思考与讨论: 你听说过红丝带吗?

五、作业:完成强化训练上的相关内容

作文十:《传染病培训目的》1900字

XXX医院传染病知识培训

一、传染病培训的目的:

掌握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了解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措施

1、传染病概念

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 1、传染源

概念: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染源的种类:病人、无症状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2、传播途径

概念: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如流感病毒、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

△经飞沫核传播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如结核杆菌等耐干燥的病原体

△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如结核杆菌、炭疽杆菌芽孢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特点:

 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

 冬春季高发

 少年儿童多见

 在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

经水传播

 饮用水污染

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 在水源经常受到污染处病例终年不断

 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差别

 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可平息

 经疫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黏膜侵入机体

 病人有疫水接触史

 发病有季节性、职业性和地区性

 大量易感者进入疫区接触疫水时可致暴发或流行

 加强疫水处理和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发生

经食物传播

病人有进食某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 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

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可平息

 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特点

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如性病,狂犬病

 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 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及某些人畜共患病均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经接触传播

 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如性病,狂犬病

 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 肠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及某些人畜共患病均可通过间接接触传

播。

医源性传播

 物制剂被污染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 如医疗器械消毒不严,药品或生物制剂被污染

围产期垂直传播

 经胎盘传播: 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如风疹、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

 上行性感染:病原体从孕妇阴道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球菌

 分娩时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严重感染的孕产道时可被感染,如淋球菌、疱疹病毒

2.3人群易感性

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 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

二、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1、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发展三级保健网,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2、疫情出现前,针对可能暴露人群

3、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传染病监测

三、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种类(略)及特点

四、我院常见传染病以及网络直报工作存在的问题

1、我院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细菌性痢疾、乙肝、手足口病。

重温学习以上四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准确上报(略)。特别提醒一下,自从去年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在门诊日志上如何写的问题明确后,今天再次强调如果患者仅为病毒携带者,肝功正常,不能写“乙肝”,直接写病毒携带者即可,也不用上报。同样检验科的登记也不能写“乙肝”。

2、医院人员流动性大,新来的人员没有及时培训,对传染病登记及上报工作认识不够,一是科室负责人要提醒,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重视传染病的宣传及网络上报工作。

3、传染病与院感工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临床科室要听从院感工作负责人的检查监督,听从领导的建议并认真做好,做好科室及标本的消毒与处理工作,避免院内感染。

4、传染病登记及上报工作还是首诊负责制。门诊医生发现国家法定传染病做好登记(专用登记簿),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照各类传染病上报的时限及时上报医务科,由网络直报人员审核后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