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小学数学 > ___牵动我的思绪作文_《关于写秋日思绪的作文》600字

___牵动我的思绪作文_《关于写秋日思绪的作文》600字

时间:2019-09-11 09:16:1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写秋日思绪的作文》600字

本文关键字:

这几天心里乱如麻。今晚月光如水,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  我一个人没有目标地走在空旷的大街上,一阵寒风迎面吹来,不禁打了个冷颤,柔顺的发丝也七仰八合地乱成一团。突然,脑海中闪过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句话:“人可以没有爱情,没有自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  是啊,人是有心情的,可心情却是善变的。送走令人伤感的秋天,迎来雪花飞舞的冬天,这时,才知冬天已悄悄地包裹了全身。随着季节的变换,我的心情也开始被“调动”起来。早上起床洗漱,一不小心,牙刷掉进下水道里了,生了一肚子闷气。到了中午,因为一件小事而和好友吵了一架,导致不欢而散,心情一下子跌入低谷……  这样的点点滴滴聚积起来难免会让人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阴天”。每当它们要“拥抱”你时,你却茫然不知;当它“爆发”了,才知它的存在。就像秋天的落叶,一片片的叶子在空中乘风翻飞、尽情飘舞,却不知要飘落的目的地在何方。  落叶离去,雪花飞舞。年来岁除,心情善变。在善变中是否也有不变的根留住呢?生活中有很多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转变,不会因为你的珍惜,就会永远地守护在你的身旁;也不会因为你的漠然,就会提前离你而去。留住心情中不变的根,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就能分辨出生活中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就能让我们以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去挑战我们未来的明天!  清风又一次吹拂在脸颊上,理了理零乱的长发,释然地往回走……

作文二:《秋天的思绪散文》1300字

秋天的思绪

天沉了,遥望那高高的山,涨红了脸的落日,撒下最后的余晖,渐渐地,下沉了,消失了……

曾听说:日落总是给人哀伤的感觉。我想确实是,日落了,意味着黑夜的到来,在那万籁俱寂的夜,仰望苍穹,看到的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是内心的无奈和迷惘…在无边的天际,我们是那么的渺小,如同沙漠里的一粒尘埃…飘渺、空虚…犹如我们的梦,若有若无…秋来了,叶落了,在这萧瑟的秋,漫步在河边,伴着落日,看北飞的雁群,思索着飘渺的梦,渐渐的陷入沉思…

那萧瑟的意境,何尝不是一种美呢?享受萧瑟的秋…欣赏秋天的日落…期待未来的梦…我享受那萧瑟的美、总蕴含着丝伤感…

【每日写作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

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next88)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一、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作文三:《秋的思绪》600字

秋的思绪

天空露出淡蓝的晴,在清冷的阳光里,我又一次品味着秋天。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明媚的阳光、深邃的蓝天、透明的空气、撩人的秋风,我迷恋属于秋天的一切。

秋天是那种让人既不浮躁又心里舒服的季节。每年的秋天,总有那么几天,天空是高远的,太阳是明朗的,云朵是悠闲的,微风是轻柔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阳光斜射到墙壁上,几缕疏枝的影子在摇动,觉得整个人是那样轻松,愉快,心满意足。这时候,常常会把自己幻化成一片云,随着微微的风,无牵无挂地,轻轻地飘逸。

秋天是一个充满思念和回忆的季节,走在风里,舞蹈般的黄叶纷纷落下,会在不经意间回忆起那些快乐时光和伤痛记忆。此时,想起一个故人,忆起一件往事,会发现记忆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过往的种种被镶上岁月的相框后便呈现出美轮美奂之姿,无论何时想起,都会有种美好的感觉涌上心头……

秋天是一个伤感而浪漫的季节。暑气渐减,草色渐变,秋风欲浓,秋雨缠绵,此时,那些敏感而多情者的眼中,便会出现浓得化不开的愁绪。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间,世事浮云的感叹和红颜笑靥谱写成的古典诗行,将深秋渲染成寂寞的格调。瑟瑟秋风,吹落如花般凋零破碎的流年,那些散落一地的忧伤似乎在追忆那份曾经的美好。

秋天是一个精彩而短暂的季节,它总是不经心地把一年的喧嚣一点点褪却,毫不留情又从容自然。它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让你来不及去细细体会,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过去了,犹如人生的某些片断,短暂而艳丽,只留下世事无常和时空更替的感叹。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不像春天那么妖娆,不像夏天那么热烈,但它一如我曾经的岁月,清透,明朗,还有那么一点点忧伤。

作文四:《初秋的思绪》800字

不觉间, 在炎酷和闷热中,又是一年秋来到。

进入一种状态,不能言述的,只能用情不自禁或心不由己来给自己一个苍白无力解释的理由。只是一切似乎来的太突然,让人没有一丝的心理准备,悄然之间已深陷其中,发现之时已不能自拔。不想拒绝,亦无法拒绝,感觉恍如梦中,令人如痴如醉。的确,也只有在春秋大梦中,才可以有这样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思维。或许这只能是梦,可我情愿在沉醉在其中。

傍晚的时候,一个人信步来到河边,翠绿依旧,也许因为近段干旱少雨,脚下的小草已渐枯黄,突然想起现在已是秋天。

秋天,一个爱多恨少的季节,喜欢它的成熟厚重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蓝天碧云下看红叶满山:月圆星稀时期盼家家团团圆圆;心平气和中把酒赏菊。这是一种意境,是一种享受,是岁月的馈赠,是生活的感悟,更是付出的收获。伤感的是这肃杀落败的季节恰如自己的秋之人生,还有几度秋凉?成熟的代价是岁月的沧桑。感叹的是今生注定不再年轻,可慰的是我心永远不会衰老。

今晚是七夕之夜,中式的情人节之夜,一个本应该浪漫温馨的夜晚,自己一个人有些寂寞的站在阳台上,遥望夜空银河昭昭,繁星点点,一弯新月斜挂在天空,晚风徐徐,已经感到秋日的凉爽。恍惚之间,听到喜鹊的鸣叫之声,自己仿佛也变成一只喜鹊,飞快的加入它们的行列,欢动着双翅,飞往银河,去给牛郎织女搭建一座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见证这千年不变的爱情,一生一世的真情。是呀!“两情若要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年一次的鹊桥之会,虽有点叫人遗憾,但总算有相见之时,留下一段脍炙人口感天动地的不朽神话,。也验证了“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这句俗话, 诠释了爱情残缺亦凄美,凄美也完美的内涵。

在这个初秋之夜,再多的话也不能言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也许奢求只能是无奈,感叹则更加伤感,干脆就此地无声胜有声吧!无语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将北宋文豪苏轼诗词中的一句名言,送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以及天下所有的人们,默默的祝愿天下有情人终眷属!

作文五:《秋天的思绪》1000字

秋天的思绪

秋天的思绪

那红叶呈现,一寸秋色,倾情来,染醉夕阳,秋水易寒,风中叶,半盏花颜,静美离别,独自飘零,来时的原乡,缘来浓情愫,缘去淡情意,一曲曲的风中歌,雨中舞,离愁万种,相思的结,寥寥絮语,追逐的心,似梦非梦,流年暗渡,呼吸着心弦,奈何天,几惆怅,终轮回,情如初见,多情入骨,心牵一线,添一愁,理不乱,数言轻许,墨香重,只念一时,指间一枚清欢许,意念如真,记瞬间。

秋意萧索,秋叶飘零,一季季的轮回中,片片秋叶坠落了多少花事;淡淡叶香沉淀了多少新诗;漫漫日子悟穿了多少怨愁;光阴逝水苍老了多少红颜;离落流年缠绵了多少青丝;都在缱绻的思绪里,无休止的萦回。走过半生水湄芳华,一袭繁复写禅心,念起的种种,思之也会觅之,或婉约,或直白,勾勒出唏嘘的温柔。呈现美丽的画面,合成心里的风景。一直会安静陪伴,曾经。当下,未来

风舞秋叶,雨寒水湄。几许风情,几许遐思,有多少梦来不及实现,已悄悄陨落;有多少心结还没释放,已被风凛冽成尘埃;当一片寂寞,在诗情画意中思索;当一首诗歌,在风花雪月里吟颂,明白这一季的恋恋不舍,聚散终是有别;放下所有,珍惜当下,因感情的相惜,早缠绵成温暖的陪伴,成就了心中的风景,当无数的过往过去,我们认识了自己,也看清了世界!坚强着自己,就让仅有的快乐伴随左右,温暖彼此的这一程路旅

我们生命太短,花期太美,要真心的走过,看一树一树的花开到荼蘼,然后追寻风的脚步,听花瓣飘落的声音。常常告诉自己,要像一朵花,风里雨里盛放,即便凋零,也要以最美的姿态,不悲伤,亦不叹息。时光温婉而悠长,经过的半程山水,照见了尘缘。轻叹流沙岁月,点点即逝,美好的流年,静安流放,任心如水,让隔世经年的梦魇,清澈而飘逸。且不深不浅,烙印心上,凝聚起起落落,一眸回访,让年华如花,花开是美,花落是醉,因为在乎,所以记忆,因为喜欢,所以眷念。因为爱着,所以没忘记,用情等未来,念一枚清欢。是喜是悲。缘来报之一笑,缘走报之祝福。让心可以执念,可以从容,索取点滴的暖,遵从内心的声音而生活

这薄凉的秋,终是被细雨淋湿,唤醒了一袭烟雨瘦,记忆一片哗然,生命,从浪漫走向厚重。幸福,在时光中酝酿得太久,蛊惑了几多情丝缱绻,岁岁寻觅,期许,缤纷的模样在眼底,在路上,那些来不及凝结的心事,寄予天际,寻一个自由的畅快,逝水流年就丰盈了一季花事,不问今天明天,季节在黑白更替中漫延。跳动的弦,重重叠叠,过往里、回忆翩然,情有所往,爱有所踪。将未来,描诉成故事里的诗篇。指尖弹奏,一曲又一曲或迷惘、或灿烂的祭奠。瞧秋天的脸,已定格成一副绝美的画卷,我心安恬,静和。

作文六:《晚秋的思绪》2200字

立在时光的河岸上,我看到秋已经卷起了裤脚艰难上岸。褪尽繁华的白杨树,光秃着身子翘首遥望着蓝天,是否在期盼着春天到来。尽数归仓的庄稼,稻田里只有人工的假山——草堆,拥挤在一起相互取暖以待熬过寒冷的冬。装点秋天的菊在最后一朵花凋零的时候,秋也就真的上了岸。2014年的秋天,在红叶飘舞中,在菊花零落时渐行渐远。秋风狂放着是否卷走昨日的沉淀,狂舞的红叶牵动着我的思绪。曾经被交加风雨淋湿过、曾经忍受过离别的痛苦。每一次都想超越,可终究是无法超越自我。零零星星的红叶,散落在光阴罅隙里的点点暖意,思念尽管软如棉花,可我终究还是无法超越,因为任我用力锤向哪里,它都能轻轻地将我弹回。秋风送红叶,送去的是我对你的真诚,送不去的是我的思念。在红叶飘舞中恍惚,给梦幻的日子谱上欢乐的曲子,给秋送行。在秋末冬初的今夜,我轻巧键盘,盘点我那零零散散的思绪。太阳红红,白云飘远,流水潺潺,小鸟呢喃……期间便是我思念的归结。我的心思,我的念想都孕育在大自然的风景里。我知道,即便脚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这如水似箭的光阴,终有一天,我累了瘫倒在地,可它却依然还在继续。有情的人,尽唱思乡曲;无情的光阴,缔造太多的思愁。攀沿着记忆的藤蔓,曾经那些飘渺的期盼全被岁月蹉跎成了泡沫,多少次无言的追随引来了伤心的痛,在即将逝去的秋林里,清冷的风一丝丝向着我的心吹来。站立在晚秋的风景深处,满脸的惆怅,把思念紧握在手心。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一起唱过的歌,仿佛还在昨日。有一种泪叫霜,它滴在秋里,红叶便满空飘;它滴在冬日,光秃秃的树杈便长出了晶莹的棱条。在深秋里,思念的心已经干涸,我拿出秋给我留下的菊花和上冰糖沏成茶,轻轻地抿上一口,温润甘甜。菊花在温水中渐渐舒展,起初飘在茶水上,渐渐就飘在我的心里,淡淡的欢喜便溢满了胸腔。深秋的远山、长空、流动的风云都是我思念的蔓延。喝上一口深秋的茶,静坐在秋的末端,这样的时候,细微的情愫也会在心中荡漾起涟漪,生香潋滟。轻敲起黑色键盘,让秋的文字在空气中散漫,我的思绪在漫无边际的晚秋里游走。悠远的小径,红叶蹁跹。远处的林子里,我听到了秋水的嬉闹;低矮的草丛里,有虫儿在鸣叫;挺立的树上,有鸟儿在窃窃私语。秋的清风在耳畔响起,抬头有悠悠白云,低头有红叶铺地,鼻尖有淡淡的菊香,那是何等的惬意。如诗如画的秋月,如歌如禅的秋水,宁静致远,淡泊又不而妖艳,柔情缱绻,遐思翩翩让人醉入其中不知归路。流年易逝,如行云流水匆匆。青春年华,弹指之间已成了弯弯眉睫。在晚秋留下的赠言里,捻一瓣心香的文字,抿一口用菊花沏成的茶慢慢地品味。走过的路,终究不能再回头重来。只是曾经留下的心情,慢慢在心间开出了一朵风雅素淡的花。希望能在晚秋里将曾经的时光丰盈,在人生的长河里能泛起幽香点点的涟漪。尘世间,多少生命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将日子一个一个地延续。红尘里,多少爱恋散了又聚,聚了又散,多少缠绵还在,多少精彩还将要继续。来来去去,匆匆忙忙,总有一些得失,让自己去参悟;总有一些心境,让生命去咀嚼;总有一些记忆,想忘却记得更深。有些心境,有些记忆,就像陈年老酒,在岁月的酿造下越来越浓,启开心坛的时候,就能有浓香醉人。秋山绵延,秋水宁静,山水之间蕴藏了多少清欢与缠绵,多少浪漫与喜悦。红叶、夕阳、余晖把世界温暖,也温暖我些许失落的心。温和的秋日,温暖如爱人的手,静静轻轻将深情与温柔传送。红叶飘近耳畔,悄悄地和我诉说秋的快乐与忧愁。秋的怡然与朦胧全在一片红叶里。银白的秋之月光一泻千里,让人感到一种安静,虽不能久久的感动,但我的身心已经融进这宁静的夜。我不是孩子,却在晚秋中找到了一个属于成年人的童话世界。秋天就是童话,让人学会了遗忘,让人天真与无暇;秋天就是分界岭,将热与冷隔成了两个世界。光秃秃的树背负着期望与梦想,在蹁跹舞蹈的红叶里,默默地走向冬……有时,真想做一片红叶,在这晚秋的深月里独舞,让思绪自我陶醉,让生命自由放歌。四体休憩,魂飞体外,任凭银白的月光一寸一寸地浸透我的身心。一些事就消逝在这样的月夜,一些人就遗忘在晚秋的深月里。岁月如歌,如水的生命总是在历经无数风霜之后,才渐渐走向成熟。待繁华已尽平淡,待热闹已尽安静,才能感受到

生命的美好,恬淡与安然。人生有四季,惆怅朦胧的春,那时生命如枝头耀目的新绿,风华正茂;热情奔放的夏,那时生命如喷发的火山,激情四射。历经浮华,在碰撞中将棱角烙平,简宁与平淡才渐渐遁入心。静看流云,随意漫游;笑看红花,任自枯荣。流年里,将温暖的阳光收藏,以暖来日的冬;将甘甜的雨露蓄满,以浇灌他日干涸的生命,且行且悟且珍惜。聚散皆因缘。聚时,真诚相惜;转身,顺其自然。随意随性随缘,让生命在峭崖陡壁中缓缓前行。如花的生命,就会在时光的流里淡淡绽放。如果往事还值得留念,那就在心灵的一角找一方沃土,用生命的雨露慢慢滋养。流年让岁月消瘦,让容颜苍老,生命只剩下断章残笺,方知时光太少。一程山一程水交织着悲喜,相伴着得失。没有永远的繁花似锦,亦不可能有永远的平淡如水。再紧的执手,再美的承诺,终有一天曲终人散。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都将掩埋在时光的背影里。一丝清冷晚秋之风在萧瑟。秋夜里,喟叹生命的无常,时光的短暂。远处的窗户透出一些温柔的亮光,它将照亮生命远行的路。冬将临近,生命的清道夫也来了。一冬之寒,让脆弱的生命在发抖。暮秋之夜,在秋之尽头,冬之路口,捡一片落叶,轻蘸笔

墨,将壮丽动人的秋,谱成俊朗的诗,剪切成秋的明信片寄给悠悠岁月。

作文七:《秋天的思绪》1000字

秋天的思绪

正是秋天,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秋高气爽,窗外青山蓝天离得那么近,对自然的感受忽然复苏了。在鸟语花香中,整个人的思想心情,有一种干净清幽的感觉。

漫步在林间小路,不由感叹人生的风景,又该以怎样的笔墨去形容? 又该以怎样的目光去审视? 又该以怎样的灵魂去接纳?

谁都知道,人生并不是永远都像想象中那般美好的,其中有许多无可奈何的悲哀和痛苦! 其实啊,人的快乐与否,只取决于你有没有一种美丽的心境。生活就如一面镜子,当你对它拂面哭泣时,它给你的是恼人的愁容;当你对它展颜欢笑时,它所回报你的一定也是醉人的笑容……而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的心灵深处才能发现。

作为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终生难忘,也有许多事情不会遗忘。如果生活没有遗憾,那就会失去许多美好,如果生活没有经历,那就会失去许多回忆;人生就是这样一段一段的连接,一节有一节的归属,一节有一节的缤纷绚丽。时间的距离,可以拉得很远很远;久违的记忆,可以拉得很近很近…… 闲暇之余,不妨在清茶伴书,倾听音乐之际,感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动于生活中那些早已逝去的东西。比如:一次生日、一次约会、一次郊游、一次患病……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如果彼此多些宽容、谦让、理解、坦城、友爱;放下不必要的猜忌、虚伪、尖酸、刻薄、嫉妒,那么,得到的不就是快乐吗?

想想看,每当我们心情淡然,每当忧伤走过心底,在绵绵的思绪里,在秋天的细雨迷茫又伤感的朦胧里,在突然来临的泪水里……这时,一个深深凝望的眼神,一句真情流露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关怀动作,一片夹在日记里暗红的枫叶……不是总能拨动你心的琴弦,在温情的乐声里,闪现往昔生活的片断和瞬间的美好吗!

要记住:“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香味,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价值。”要做真正的自我,不要做别人的奴隶,你就会感到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绿,花是那么的香,人是如此的亲。

朋友们,到大自然中舒展开美丽的心情吧! 让我们生活得更潇洒一点,滋润

一点,亮丽一点……

1、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悲哀?

2、“人生就是这样一段一段的连接”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

3、作者认为在平凡生活中如何获得快乐?

4、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

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

1、人生不可能没有痛苦,只要有美丽的心境,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快乐与痛苦。

2、遗憾与美好,经历与回忆。

3、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与人相处学会宽容。

4、“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香味,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价值。”

做生活的主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生活就会快乐。

5、人们只要舒展开美丽的心情,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会活得很快乐。

作文八:《秋天的思绪》800字

题记:不管你愿不愿意,秋天还是携着它多变的心情慢慢的愈走愈近,它时而活泼,时而冷淡,时而明媚华丽,时而清冷凄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而我只有心随景意,或喜或忧,或浓或淡,无限怅惘的看着它将越行越远,只到冬的来临。。

下午回家路上,边走边欣赏沿街的风景。此时早已进入秋季,天气不冷不热,天空清澈而高远,大街上少了些燥热,多了些清爽,正是秋意渐浓时。风吹过,马路两旁的树上便有少许的叶子飘落,零零碎碎的散在地上。忽然就想起,上大学时,秋日里,大学校园的林荫路上,一排排高大浓密的桦树下面,经常是堆满了一层层黄色的红色的叶子,大片大片金黄的、红彤彤的落叶厚厚的铺了一地,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的格外的浪漫和美丽。而那时每到下午课休时分,校园里就开始播放当时最流行的校园歌曲,那时周华健的《花心》正疯狂的流行于各大校园。那个季节,秋日的午后,那首很流畅的歌曲,就这样烙在了我的心里,以至于以后每听到这首歌,条件反射的就想起秋日里的大学校园,高大的桦树下那一大片金黄的落叶,还有我刚进入大学时内心的那种既陌生,又新奇又孤寂的情愫。

也想起上高中时,每年悠长的暑假过后,我们重新返回久违的校园时,我经常是对着校园里宿舍两旁长了半个夏季的一丛丛一簇簇的杂草,思绪翻腾,那时涌上心头的不只是重返校园的兴奋,还有秋日里的一点伤感,以及浓浓的一份离家的不舍和落寞。虽然那时年纪小,愁绪还是有的,尤其是在秋天这个季节。

上班以后,假日回到家中,恰是秋日收获的季节,家门口那一大片空旷的场地总是被一捆捆整整齐齐的玉米秸码出一个大大的半圆形,半圆形里的地上总是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甚至家里偏房的房顶上也会铺满金黄的玉米,那么一大片,地上、房上,火红火红的,金色的玉米,在秋日夕阳的反衬下,倒像是一大片火焰在旺旺的燃烧着,甚是美丽。那时心里流出的只是收获的喜悦,以及对爸爸妈妈秋日辛苦劳作的钦佩。

等到后来爸爸妈妈搬来市区住时,我对秋的记忆便被清冷、萧条所取代了。秋天,这个矛盾的季节,我想我对它是又爱又怨的,我的心情会在秋日里快乐的绽放,也会在秋日里默默的沉落和忧伤。。

作文九:《[优秀作文]中秋•月圆•思绪》600字

还记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无限思乡之情吗?

还记得嫦娥奔月,后羿止不住的的凄凉吗?

……

中秋之夜,或是“我寄愁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惆怅,或是来自远方朋友一句“居心可晴”这样温暖的问候。月亮固然在天上,却又在我们心中,在我们那充满思念的心中。我们将心中的思恋问候寄托给月光,让它到达远方,寄给远方的亲人朋友。

回到古代。后羿坐在月光下,思念着妻子,望着那明而圆的月亮,吃着妻子平时最爱吃的点心,仿佛在月亮中的妻子能感受他的心情。后羿自然是思恋、凄凉、悲伤,但那又何妨?哪怕他们相隔再远,看那如此明亮的月光,怎又不能将他心中的思念抵达远方?看那如此皎洁的月亮,怎又不会让妻子读出他心中的思念?

回到唐朝。惆怅的诗人李白,抚着长须,望着月光,月光从林间枝叶缝隙间洒下,在地上留下了一点点,一片片的白,如明镜,如水霜,我说那是思乡的光茫。当李白吟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时,他出游许久,好久都未回到他那思念的故乡。或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惆怅,更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凄凉。“小时不识月,呼作自去盘”故乡给予他童年的回忆,面对那明如镜的中秋之月,怎能不激起他对故乡的浓浓的思乡!

回到昨夜。我学着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待月光最亮之时,人们在不同的地方,吃着不同的月饼,但他们此刻的心情一定是一样的,都是思念的心情,真的,我发现月亮是如此的圆,它照亮了整个天际,传播了人们所有的思念,我们愿小心翼翼守护心中的思念,托付给月光,传播给亲人们,愿他们永远平安!

在中秋之夜,祝人们平安团聚,乐度中秋!

作文十:《论秋雨散文情绪的思考》6200字

论秋雨散文情绪的思考

历史是蕴含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时期综合特征的一种祭奠,有的蕴之于山水之间,有的藏之于市井之中。凡历史河流流逝之所,仅有其足迹之存在。秋雨先生则是以为这种足迹和流逝的一个探险家,没有行舟相伴,没有蹇驴徐行,只有一腔热忱,还有对历史,对历史文化,对岁月沧桑的无限憧憬的一片虔诚,便毫不回头的踏上了这条荒芜的文化之旅,选择了一种比较恰当的姿势,皈依了历史,皈依了自然。

很多人认为:把沉重的文化反思,借中国秀丽俊美的山水吐纳尔而出是秋雨散文的一大特色。但是从散文创作本质上细究起来,却又似乎不太合适,因为真正的散文是“无我”的,那是一种人类精神的超越,是一种由心而发思考,所以秋雨散文的特色应该是把自己皈依了中国富丽的自然山水,融入了那蕴含着灵性的千年古刹和陈年残迹之中,从而在“无我”的文化感悟中实现一种纯天然,纯山水的文化思考。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小路上或者人生长途中小憩时的悄声对话或者共同思索,所以作者在鸟撖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自然流泻”出了一种关于人生态度的关注和思考,心态自由,学养丰富,气韵浑厚,裁夺奇崛,使我们在受到巨大文化熏陶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一种从人生格调中自然流泻出来的幽默和洒脱。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湖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泰戈尔)平一平那激烈的心跳,理一理那纷乱的思绪,便沿着历史中那些放达的脚步声悄悄的出发了。

一、痛苦的旅程

“任何的一个真正的文明人都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在心理上过着各种年龄相重叠的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失去了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正是这种年龄的重叠使作者敢于冒险游历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敢于在人群之中像顽童一般引吭高歌,也正是这种多种年龄的重叠,使作者在感受春光温柔的同时,也能够品味出历史中那丝丝冷峻。

从小就习惯了攀登跋涉的脚步是无法停止的,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是有一个很美丽的远方,在他们的心里总是装着对远方长天大地的无限渴念。所以,在作者的整个旅途之中总是有一种声音,一种力量,一种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一种我们感觉不到的力量,在不断的告诫着他,在支撑着他,一步一步,行行止止,步履蹒跚的从一个起点走向另一个起点,从一个终点走向另一个终点,一路品味着,一路思索着,……。

作者把一个历史的沉重的思索作为起点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这里我么才能找到我们曾经的基点,才能找到支撑我们民族的脊梁,才能找到那种“国破山河碎”的凄凉。所以,在起点上作者就有了一种冷峻,一种可以浸到骨头里的苍凉,在以后的旅途中的情绪就可想而知了。作者每走过一个地方,每经过一次文化灵性的洗礼,每次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心跳,都如同投身于一种伟大而圣洁的荣光里,自由的高歌,叹息,流泪,佯狂的沿着自己、社会、历史蜿蜒的方向倾斜内心深处的种种情结和种种不平静。作者这条旅途似乎没有什么轨迹可循,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却穿透了似现代而又非现代,似文明而又非文明的一个“特区”,穿透了时间和空间的框定,用一种独特的目光去模拟,去透射那些蕴藏着灵性的山水古刹,松柏苍苔,残砖碎瓦。就是在这种近乎痴呆的凝视和静默中,人、历史、自然融为了一体,所有的哲辨,所有的参悟,都形成了一种冲动,一种抽搐,游荡于肺腑之间,一旦遇到鬼斧神工的一笔,那积聚很久的文化内涵就会像汩汩山泉奔泻而出,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新的凝视和静默。      夕阳西下,断壁残垣,古道阡陌,一个文明的人在深深的记忆中默默的追寻,一双淌着鲜血的双手,一捧泛着猩红的血砂。这是在《道士塔》中引用的一个中国青年送给火烧圆明园的赫尔金勋爵的一封信笺:

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走过柳侯祠里的宁静,踏过阳关雪的凄凉,走在没有噪杂的幽径上,掠过没有尘寰痕迹的白雪,走向人类原始的洞穴,走向一个我们原始的“家”。“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就是异乡吗?所谓的故乡只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的最后一展。”(杨明《我以为有爱》)确实,正是祖先为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片黄土地,所以我们必须要我们的青春和生命点化这个所谓的“家”。举头望去,那就是我们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心情难免有些激动和兴奋,但是作者需要做得并不仅是这一点,还有对视,这就是我们原始的“新房”,不知道这里面饱含了多少人之处性本善的博大和深遽,这就是历史对于我们的纪念,而我们却把它远远的仍在了别处,看都不看一眼。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又能够漂泊到哪里去呢?孤独和冷漠组成的元素在我们原始的生命中完成了最基本的使命,是我们在以后的漂泊中逐渐学会了用微笑对待寂寞,用宽容理解放纵,用各种箴言来完成新的建构,把我们的门打开,向着所有的子孙。

作者在《废墟》中这样写道:“没有废墟就没有所谓的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的。”圆明园的历史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了,从一个万园之园到一个轰轰烈烈的废墟,可谓是时间之快,空间之快。废墟给人的感觉有时候更像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当人们谈及庞贝古城的时候,总是会感慨一番。主要是因为它是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结束了历史,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精神构造,他们用自己的固执昭示岁月的沧桑,用眼泪凸现一个民族或者一段历史的创伤,所以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感觉到的只有那些悲剧的气氛和残缺的美丽,以及毁灭的怜悯。

废墟使用一种对立的特殊形式来表现着人类的形体美与内涵美,把一种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一种皈依大地的美。如果把废墟比作一枚黄叶,土地就是母亲,母亲用微笑鼓励和怂恿了黄叶的创造,同时又收容了这种创造,并且把这种创造转化为一种收获,因为黄叶本身的意义就在于哺育了春天,创造了成熟。所以,圆明园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其实用价值,而是它的象征价值,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一种一种力量和召唤。这种力量一旦得到某种召唤就会凝聚起来,把这里转变为敌人的坟场,让那些侵略者在这里跪倒乞求讨饶。如果远年的古铜器皿需要重新抛光,如果汉马王堆的女尸需要重新植皮丰胸,那历史将会颠倒。历史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衰老,一种更替。而圆明园的衰老只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的,老的并且是很厉害,很不恰当,但这种衰老并没有影响它的真善美的存在。有人说,没有皱纹白发的祖母是可怕的,也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而修缮废墟则是对生命的一种严重嘲讽。作者在《废墟》中说道:“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者,经过历史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汇聚着当时的力量和精粹,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所淘汰。”

废墟作为一种记忆,屹立于荒草之间,散落在各种残砖碎瓦之中。当我们用现代的手段和心情整理着中残碎的记忆时,当我们企图用秀诗来完成某种破碎时,一切火光不见了,一切痕迹不见了,一切记忆消失了,只有一栋栋没有任何“防伪”标示的新房,只有睡梦中那一枕凄冷的泪水。正是这种废墟包存了那些伟大,使登山者的僵体,使漂浮的残骸,在历史和

岁月的长廊中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废墟是一截现代文明面对历史文明的一种心理构建,只有充分的宁静,才有充分的力度,只有充分的沉思才有充分的思考,同样,废墟也只有具有了这种充分的宁静和充分的思考,它才能能独立的面对历史,凝聚力量,昭示未来。

二、沉重的脚步

历史在我们的视野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模拟的负担了,当我们用精粹的目光凝视时间隧道里的天空时,历史却成为了一副满目疮痍的面孔,成为了一脉野拙浑重的乡音了。面对着那些智慧却又滑稽可笑的深情,心里不禁有了一种无法逾越的沉重。

我们基本上都是在继承着祖先的目光和眼神伴和在一起的,或许我们应该能够在眼泪滴成的镜面上看到我们自己那种令人疑惑的脸孔。作者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从眼泪浑成的疑惑中挣脱出来,用一种异样的目光审视了历史留下来的那些所谓的“正统”,从我们的思想深处挖掘出了一种隐约的“情愫”,用一种“大天下”的现代意识平衡那些我们一直都认为公正而又极不公正的歪曲,用一颗宽大的心包容了那些眼泪,对历史又宠爱了一次。当我们还在为“扬州三日”、“嘉定三屠”的遇难者抱不平时,当我们在为民族英雄的赫赫伟功拍手叫绝时,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在不断的同化中形成了。在这种思维中,过去标榜为真理的轮判成为了谬论,过去被尊为纲目的教条成为了反逆时代的证物,这一切在过去看来似乎是荒谬的论断,它却合乎了现代社会、文化演进的逻辑规律,而产生这种合理又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历史本身的多面化和其进行过程中的多元化。这种复杂的层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思索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空间,让我们用时代、标准、层面等标准去评判,去感受那中处于和谐与不和谐之间的一种规范。

作者在审视这个王朝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支点,一个支撑这个王朝的支点,那就是热河山庄,康熙皇帝的“长城”。从这个支点伸延出去,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和力量使这个王朝久盛不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一种转化,一种从形式的宁静到另一种形式的宁静的转化。沿着这样一条道路搜寻下去,我们找到牵引着这个王朝命运的龙脉,它却被他们的子孙们冷冷的埋在了朔风萧萧、荒凉冷凄的边塞。难道就不怕被掠夺,被冷落吗?或许这也许正是这个王朝的聪明之所在,它是处于一种“危者为安”的逆向思维,最危险的地方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相反,相反地把它放在显耀的地方,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焉有不败之理。或许正是这种小小聪明使这个王朝危颤颤的走完了封建家族的最后一程。

从历史的框架中摆脱出来,深深的叹息一声,带着清晰而又无可奈何的思索,沿着一条路走了很久很久。茫然抬起头,在发现有很多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鲜活,清晰。

东北就是东北,这是无法用季节的含义所能够改变的,在层层的历史重叠中,在厚厚的文化积淀中,无法掩饰的竟是那些流放者的脚步。一声声呐喊,一声声长叹,经能够把这种痕迹辉映的那样透明,那样清晰。作者在《流放者的脚步》中追寻到了一种痕迹,一种声音,并且在这种追寻中找到了一种苦难的文明,一种野蛮的高尚,也正是这种声音和高尚在这黝黑的土地上孕育了一种真实地创造,为中华文明源源不断的输入了一种叛逆性的血液(这种血液可能是有江水、湖水、泪水、血水混合而成)。一阵阵驼铃声,一阵阵哀鸣声,一阵阵怒骂声,一阵阵狂笑声,在蓝天与黑土之间筑成了一道“风景”,在异乡的铜镜上映出了一个王朝的背影,在这片幽土上灌注着不朽的流放文化。

“流放”本来是一种刑罚,但在作者的意识中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种形式。有的是相对于那些花样的法律而言的,但在作者目光里却成为了另外一种特性的标示。一种是生,一种是死,它们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很短,短的几乎没有距离,但有时候却也很长,长的无法用距离来计算。生死是不能用距离来衡量的,所以不知有多少人徘徊在生死的边缘上却无法对语,无法相见,只能让思念和梦相牵,用心灵的震动来传递彼此的感恩。生对于死很难,尤其对于一个高尚的灵魂,每天面对着他所看到的和感到的不完整的世界。全部的缺陷和凸凹只能用心灵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化解,这一段时间可能很长到一生,一生痛苦,一生挣扎。而思则简

单了许多,闭了眼睛,一切的负担,一切的苦难,一切的抑郁,一切的叛逆,就会随着那简单的一闭眼坠入了人类的原始“洞穴”。无论是生还是死,这都不能有流放者自己来选择,从流放的第一步起就注定了这种不公平的限制,而这种限制又往往是一生的,并且基本上没有翻案的可能,要想解脱,只能走一条路——死。作为一个流放者所能够选择的,只有哀号、狂笑、乞求,但也是这种选择在这片土地上用那含蓄的叛逆性的感情方式留下了一种近乎永恒的东西,以至于后来像作者一样的人重新踏上了这片土地,重新找回那种流放的痕迹。        面对着文明的崩溃,面对着人性的跌荡,那些高贵的灵魂是怎样的呢?作者对这种社会规范和实际标准冲撞而形成的信号进行诠释,而诠释的结果却表明了一种强烈的精神复苏: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种复苏在一定程度上洗涮去了灾难中那些虚浮,把一个个赤裸裸的鲜白的心灵坦露了出来。于是合乎社会规范的那些价值标准坍塌了,坍塌的又是那样自然,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得到了一种深刻的反射和映衬。

告别了东北,作者来到了黄州。从一开始作者就是从一种感觉中开始启程的,所以每到了一地方,都会有一种感觉萦绕在他的心间。追古搠今,作者在起伏的情绪中找到了一种感觉,去无法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这首刘邦的《大风歌》中似乎有这种感觉,在苏轼的《赤壁怀古》中似乎也有这种感觉,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根据这种感觉作者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确定和构建,从一个简单的信仰者变成了一个规整的顺从者,并且促成了这种特异感悟的成熟。(作者诠释为:它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苏东坡我们都很熟悉,但这种熟悉似乎又不太准确,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作者在苏东坡的时代和社会历史中找到了一种影响苏东坡张力外扩的力量。让我们不得不对社会心理底层的探究而感到一种莫名的伟大,而这种伟大的周围却是一个个丑脸和讪笑,一种可能的社会场景似真实一般的闪烁在我们的眼前,一切闪烁的合情合理。一切闪烁的顺乎自然。        “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逼到这一步的则是一群小人。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都为了罪孽的化身,然而早就这些小人的则是我们独特的条件和环境。”

对于这种阻碍历史进程和文明进步的这群小人,我们能够给与只有一腔愤慨。面对这也高大的灵魂无法与市井小人做最起码的辩驳,面对这一切得明哲被笨拙呆愚覆盖,面对这一切的可爱变成了邪恶,只要有一点良知的文明人都会作出一种反应:痛恨、抗争、辩驳。也许是这些灵魂太高尚了,高尚的出俗,所以他们一直为尘俗所排斥,使他们无容于社会,无容于历史,一生孤独寂寞仕途坎坷,一生贫困潦倒痛苦不堪,但也是这种出俗使他们在逝去的岁月里留下一张清晰的面孔,在历史长河中击起一尾波澜,真实而又和谐的立存于史册之中。

读这么一位高尚的古人,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是不行的,一旦流出了第一滴眼泪,以后就无法清晰地思考了。眼泪一处,就会失去平衡,失去公正,失去最起码的评判者的资格。虽然眼泪不是衡量一切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标准,但感情一开,历史的公证就成为了歪门邪道,感情一开,就会株连九族,所有的感情社会就会源源不断的蜂拥而来,那时候历史就不再可以成为历史了。

对于感情,人们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也有一种觊觎的心理,恐惧在与它的脆弱性,觊觎在于它的柔韧性,所以人总是用一种怀疑的目光审视着周围的感情。作者在《乡关何处》中把这种感情变现为:一种柔韧性很强的感情。

卸去了脸上忧郁的沉重,卸去那些深奥的目光,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来去之间,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痕迹:大漠长空,残砖碎瓦;琼楼玉宇,古墓荒冢;把酒言欢,对月当歌;晓风残月,黄钟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