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小学数学 >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以湖南省常德市下属乡村小学为例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以湖南省常德市下属乡村小学为例

时间:2023-01-17 12:25:09 来源:学生联盟网

李 莎

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教师队伍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城乡教育存在着办学条件“城强乡弱”、学生人数“城挤乡空”、教学水平“城高乡低”的现实问题,城乡教育差距一直阻碍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计划,然而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依然面临“下不去”“留不住”“难发展”的问题。作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所谓全科教师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好教师。他们虽然适应我国目前大量村小和教学点“微型化”“小班化”发展所面临的配齐各科专任教师难的实际,但面临着入职适应及教师职业认同方面的诸多问题。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1]。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工作态度及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探究职业认同现状、提升职业认同水平是保证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稳定、推动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基础教育长足发展、乡村教育振兴的战略需要。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指出,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以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富有成效,83.46%的乡村教师愿意继续留守乡村任教。不过,乡村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的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据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常德市近三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动性仍然较大,县城往市区流入565人,市区往市外流出394人,常德市下属石门县近三年流失教师243人。乡村教师流失的背后是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职业认同直接影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态度等各方面的状态,与其工作投入呈显著正相关,进而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2]。

本研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湖南省常德市下属5个县23所乡村小学(包括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及教学点)的全科教师(包括全科师范毕业生及非全科师范生但担任全科教学在编在岗的一线乡村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王卓2021年修订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从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效能感和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对常德市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研,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并对部分全科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整体状况分析

本次调研样本中女性教师人数占总样本的69.3%,明显多于男性,说明乡村小学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年龄的分布上,41至50岁、31至40岁的教师分别占比为28%和28.4%,占总样本的66.47%,30岁以下的教师占比31%。这反映出近年来由于一系列政策支持乡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见表1。

表1 常德市下属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总体状况

职业认同量表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法,以中间值3作为参照值,如表1所示,常德市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整体得分均值为3.069,说明教师职业认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基本认同自己的职业,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中间值3,而职业效能感和职业归属感的得分分别为2.592、2.589,均低于中间值3,说明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对自身工作胜任力有一定的担忧与反思,对教师职业及乡村小学归属感低。

职业效能感影响着教师的行为,直接决定着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育教学水平。受访新任教师表示新入职阶段面对多学科教学、乡村学生管理、复杂人际关系、乡村环境适应等问题,由于欠缺经验难以应对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从教时间较长的老教师则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持续的个人专业发展,面对教育改革及信息技术革新,尤其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感到压力倍增,甚至有的觉得无所适从。职业归属感的得分达不到中位值反映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与乡村学校及乡土文化等尚未建立深厚的链接,一些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割裂的问题不容忽视。加之当前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使得乡村优秀教师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这些都加剧了教师职业归属感的缺失。

(二)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化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教龄及任教学校是否为教师家乡所在地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明显高于男教师;
6—1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低,而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最高;
本地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非本地教师。此外,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岗位性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学兼行政人员职业认同水平高于纯教学岗位及纯行政岗位的教师,见表2。

表2 不同变量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情况分析

1.基于性别的职业认同水平差异分析

表2数据表明,乡村小学全科女教师的整体职业认同水平均值为3.393,明显高于男教师2.986,且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教师。男女教师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在职业效能感和职业行为倾向两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受传统性别角色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的调研中指出,生活保障指标、工作自由程度指标以及消费水平指标显著影响男性社会阶层地位的自我认定[3]。从职业期望来看,男教师在薪酬、权利、地位上有着更高的期待,而这恰恰是教师职业所欠缺的。女教师更多追求工作的稳定性及其与个人的适配性,因而相较于男教师,更容易在教师职业中获得满足。在“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觉受人尊重”一题中,男教师计分的均值远低于女教师,可见男教师在职业中的尊重需要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满足。当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社会认可度低、晋升空间小、薪酬待遇相比较其他职业不具备优势等因素均极大影响了男教师的职业认同。

2.基于教龄的职业认同水平差异分析

总体上看,并不是教龄越长,职业认同水平越高。比较均值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6—10年、1年及以下、1—5年、11年及以上。深入分析调研及访谈结果发现,这可能是由于新任教师虽还处在职业适应期,欠缺教学经验,尚未融入乡村学校的大环境,但初入职场对乡村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热情,尤其近几年大量全科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正处于教师职业认同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1年及以下、1—5年教龄段的教师职业认同逐步上升。6—10年教龄的教师教学经验已较为丰富,大多全科师范毕业生刚好面临服务期满可以自由择业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更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有的却难以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调查中关于“您在日常工作中最在意的是什么”时,6—10年教龄的教师有66.7%表示最在意“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是否得到提高”,有48.6%的教师认为“学校条件有限,很少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活动”,被问及“您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打算”时,超过70%的教师选择了“我会一直教书,但会想办法调到城里学校”。这一阶段的教师,尤其是非本地教师更容易产生调职或离职的意向,因而职业认同水平呈现最低状态。11年以上教龄段的教师往往已经在乡村扎根,稳定性较高,职业认同水平又逐步回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内在动力”[4],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

3.基于任教学校所在位置的职业认同水平差异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学校属于乡镇中心小学还是村小或教学点对教师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学校所在地是否为全科教师家乡所在地在整体职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从均值来看,任教学校在教师家乡所在地的其职业认同水平为3.467,明显高于非家乡所在地的3.006,这说明全科教师更倾向于在自己的家乡任教。

这是由于本地教师熟悉家乡环境,认同乡俗乡音,热爱家乡,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意愿及使命感更强烈,更容易获得职业归属感,有利于职业认同的形成。非本地教师尤其是任教学校所在地离家乡较远的教师,由于自身专业发展、职务晋升、人文风俗及婚恋状况等原因,在服务期满之后选择继续留任的教师较少,职业归属感缺失,在工作中的投入较少,不看重对人际关系的维持,所以在职业行为倾向维度得分也相对较低。

此外,本研究还对比了不同学历背景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均值最低且低于临界值3,侧面说明高学历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程度有待提高。教师月收入在职业认同各维度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工资收入与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呈正相关。教学兼行政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高于纯教学人员,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大教师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并能从中获得更高的职业效能感和归属感。

当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青年优秀教师群体,尤其是非本地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比较低,伺机调职或离职,优秀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这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乡村教师待遇不高、职业发展前景不佳、乡村社会环境不理想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信息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对基层教师的虹吸效应,使义务教育逐渐呈现出“城挤、乡弱、村空”的状态。师资失衡造成城乡教学质量差距拉大,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师资结构不均衡,加之不同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乡村男女教师性别失衡,教学硬件设施上的不完善等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不稳定因素。近三年来,常德市通过公费师范生、特岗计划等为乡村小学补充了大量师资,但层次参差不齐,学历普遍偏低,特别是一本以上经过专业培养的师范生招不进、留不住,大量优秀师资向城市流动。常德市多数农村教学点存在相近学科适岗代教、包班教学现象,甚至还有一校一师的现象,全科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问及“在工作中,影响您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的因素”时,57%的教师认为第一影响因素是教学条件。可见教育投入及教育资源均衡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影响重大。

(二)全科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完善

教师评价机制的局限性正在成为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岗位的收入分配机制欠科学,激励机制不完善,集中体现在优秀教师待遇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缺乏能够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职业认同水平。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多科教学工作压力大、经济待遇水平偏低、社会地位不高、职称评聘难、职业晋升机会小、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其付出理应得到社会更多关注和青睐、政策更多的支持和倾斜。

(三)乡村学校文化与管理欠缺

学校文化和管理是影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的因素,教育部门、乡村小学负责人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学校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首先,要构建以教师为本的学校文化,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职业效能感,加强对初任教师、男教师的人文关怀,建立科学合理、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参与决策权,帮助全科教师认同自己的乡村教师身份,适应乡村社会生活,涵养乡村本土情怀,提升服务乡村社会的意识与能力[5]。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内在动力,教育主管部门、乡村学校应充分重视全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探索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全科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性化路径,以教师为本,以乡土为根,不断提高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

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直接决定着乡村小学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国家和社会应充分关注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全科教师自身的积极努力,着力培养全科教师的乡村属性,厚植乡村教育情怀,提升职业认同水平,建设一支坚定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教育、建设美丽乡村的全科教师队伍,以保障乡村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教龄全科教师职业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全科护理(2022年28期)2022-10-13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2期)2022-10-12《全科护理》投稿信息全科护理(2022年28期)2022-10-09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教育界·A(2022年7期)2022-05-31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大学(2021年9期)2021-10-18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1年1期)2021-06-30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2021年6期)2021-05-23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读天下(2020年21期)2020-09-22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考试周刊(2017年87期)2018-01-31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年7期)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