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小学数学 > 建国10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5篇】

建国10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1-10-12 08:23:36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一书”谱写英烈“曲”唱响复兴“歌”

  “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把你我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生命才有意义。”《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主题曲《我和你》,是由革命烈士张朝燮和妻子王经燕生前共同谱词、改编而成的。伴随着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音符,激荡着新时代党员干事创业的壮志雄心,再次回顾“十一书”,领悟“见字如面”魅力,抵过“千言万语”,奏响“理想信念高于天”时代强音。跟随他们的脚步,把初心和使命“传唱”下去。

  入党初心熠熠生辉,奏响一曲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奉献赞歌”。一朝宣誓,一生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面朝党旗、举起右手、握紧拳头时立下的铮铮誓言,这80个字蕴含着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指引着全体党员永葆本色、无私奉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过程中,这曲“奉献赞歌”被赋予了更广泛的事迹、更深沉的情感。41岁的贺页朵为帮助红军搜集和传递情报,把自己家的榨油坊当作秘密联络点,建起地下交通站。4年后,他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有姓有名”的入党誓词——井冈山时期唯一的入党誓词,历经硝烟,虽陈旧模糊,但他用20年日夜兼程、擦亮初心。“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赵一曼受伤昏迷被俘后,面对日军各种残忍酷刑作于狱中的诀别书。这位英雄母亲在留下“示儿书”后毅然继续投身于革命中,坚贞不屈、身体力行,诉说着“为国而牺牲”的奉献初心。“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这是年少离家的左权将军给12年未见面的母亲写的“决心书”,他为保护战友,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战火中报以“愿拼热血卫吾华”的革命奉献之行。

  少年模样英勇无畏,奏响一曲热情洋溢、忘我拼搏的“青春颂歌”。“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踌躇满志、意兴磅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史的建构亦呈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谱系。“革命的意义,是革除腐劣而建新优:如社会黑暗,便起社会革命;
政治腐败,便生政治革命”,这是年仅13岁的寻淮洲在作文中表述出的“见微知著”的鲜明洞察力和政治敏锐性。在红十军团首战谭家桥,他率部第四次冲锋时不幸中弹,22岁英勇就义,临终前还在反复念叨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这位红军年龄最小的战士,在广袤的革命土地上挥洒汗水、忘我拼搏,用时光镌刻出历久弥新的“青春记忆”。不负韶华,青春无悔。“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的“就义书”把培“根”铸“魂”作为使命追求,也让后人明白“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
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只有深深扎根基层才能牢固根基,只有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淬炼,才能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复兴之路绝对忠诚,奏响一曲许党报国、砥砺奋斗的“革命壮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在“读史知史”中深化守初心、担使命,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实际行动找差距、补短板,找准努力方向,时刻在砥砺“大我”中淡泊“小我”,涵养“无我”中超越“有我”。无数革命先烈的事迹精神汇聚成为的“革命壮歌”,让我们看到“绝对忠诚”的纯粹模样,感受到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正如傅烈的“绝命书”,“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充斥着悲壮和豪迈。就义前夕,他亲自起草了《四川暴动行动大纲》,投身四川革命工作中,受尽毒刑始终坚贞不屈,正是革命者“争得神州遍地红”壮志豪情才带来“肝胆长如洗”的荡气回肠。“‘德’行兼备、‘铭’记使命”在卢德铭的“行军书”淋漓尽致体现,他19岁被黄埔军校破格录取,作战勇猛、屡建奇功,22岁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坚决维护毛泽东作战方式,在“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上率军迈出重要一步。一曲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笼罩在白色恐怖下的《挺进报》印制者陈然,把“明志书”的初衷带进狱中,做起了传递情报、鼓舞斗志的“狱中挺进报”。

  革命情谊同心同行,奏响一曲的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圆满恋歌”。爱情,总被人们赋予美丽、深情、浪漫又诗情画意的含义,而革命时期的爱情更多的是“同志般”的相互搀扶,“兄弟般”的相互帮助,“师长般”的谆谆教导。品读王尔琢的“托孤书”,“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婚后3个月的他毅然踏上革命道路,与青梅竹马的妻子“一走就是诀别”,这正是把家国情怀植入行动,铸就强烈报国理想,践以报国之行,在“大我”中成就家庭“圆满”。张朝燮和王经燕出生优越,感情甚笃,这对革命伴侣却放弃安逸,对“我们的感情也要社会化,不要把对于私人感情的热烈,超过对于团体感情的热烈”达成共识,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这种把国家兴衰建立在个人情感之上的“爱情观”,成就了另一种爱情“圆满”。陈毅安的“无字书”告诉妻子“你就不要再等我了”,聚少离多并不能阻挡一句句深情的“六妹爱鉴”,“除了你,我又钟情于列宁主义”倾吐衷肠,成就了信仰“圆满”。他们是为了人民而生的英雄,验证着“但愿君心似我心”的心心相印,铸就了气壮山河的不朽丰碑,巍然屹立、交相辉映。

>> 品《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 <<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牢牢把握复兴函数的“关键量”

如果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作一个函数,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便是这个函数的“关键量”。这个关键量直接决定着复兴函数的走向,只有这个核心恒久稳定、永不动摇,中国的未来才是无限光明的。就像前不久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中所阐释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重强调了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重要意义。只有牢牢把握关键量,夯实党的全面领导基础,复兴函数的发展才会更加稳定、更加强劲。

  扩大“关键量”的“取值范围”。时代在发展,党的全面领导的外延也应该持续拓展。就像函数的自变量,只有不断增强其影响面,函数的变化趋势才是可控的。对于党的全面领导,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原有的范畴之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党旗的光辉播撒到华夏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全覆盖,不落死角、不留空白。使函数图像上的每一个“点”都具有党的意义,让函数在世界范围内、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都是连续的。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把握时代脉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真正把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为全面的视角、最为彻底的思维、最为无私的实践不断拓展党的全面领导的外延,把复兴函数关键量的定义域在二维平面内不断扩大。系统巩固其关键量的决定地位,为复兴函数取得一个又一个“极值”奠定基础。

  提升“关键量”的“影响水平”。格局在变化,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也应该走向纵深。就像函数的因变量,只有结果皆为实数且不断递增,复兴函数才是有意义的。党的全面领导绝不是“浅尝辄止”,而应该“根深蒂固”。树高千尺,根必甚深。扩大关键量影响面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影响质量也是必要步骤。上面提到在二维平面内扩大关键量的定义域,这第三个维度便是纵向的持续深入。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各级党组织的全面部署为基础,用共产主义的思想精髓不断构筑关键量的三维定义空间。世界格局在深刻变化,只有持续提升抵御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复兴函数才能稳固发展、强势上扬。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从函数图像上的每个“点”开始。让党员个体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武装头脑,基本单元是忠诚可靠的,整个函数便是稳若磐石的。

  用活“关键量”的“对应法则”。思想在进步,党的全面领导的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就像函数的对应法则,只有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恒定且外在富于变化,函数本身才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思想利器,并以矛盾的特殊性为实施原则。活学活用、因地制宜,把关键量弄懂用活。就像函数的对应法则,只有充分理解其内在的辩证关系,才能在经国序民的实践中,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外在千差万别,但是实质却异曲同工、万流归海。党的全面领导要把握其核心,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梦。只有不断扩充积极变量的种类,持续丰富对应法则的形式。复兴函数的形式才会灵活多样、遍地开花。守正创新,精业笃行。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赋予国家治理以更深层次的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

  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所有经历了长久积淀的量变因素,在今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质变。牢记初心使命,勇立时代潮头。只要我们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复兴函数的关键量,镰刀与锤头的光芒便会永驻华夏禹城,炎黄子孙追寻千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一名复兴路上的合格“樵夫”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这段话,是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写给福建省南平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的颁奖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位曾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殊荣的领导干部的一生。

  11月14日,《人民日报》“最美奋斗者”栏目再次报道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人民樵夫”廖俊波的先进事迹,关键词句是“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读来让人感动,让人振奋。廖俊波给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为“樵夫”,确实具有深刻的内涵。这位新时代的“樵夫”,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而其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元素,正汇聚起情系百姓的正能量,在广袤的华夏时空中传承、闪耀。

  “樵夫”,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多以悠闲自在的形象出现,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从那份“悠闲”中品读出别样的韵味来。一名真正的“樵夫”,当徜徉于山野,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为伴,对山里的环境了如指掌。廖俊波同志,正是这样的一位“樵夫”。他每到一处,都深入到最基层,除了了解群众疾苦外,还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全方位的考察、调研。因为他知道,不谙环境、地域而盲目作出的决策,是行不通的。廖俊波同志对自己所属地域的透彻了解,是其“樵夫”人生的最好铺垫。

  廖俊波同志无论是在最基层还是后来的县里、市里,都一贯保持着摸准问题、对症下药的作风。“政和县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市民广场,没有文化中心,没有像样的桥梁,甚至没有红绿灯、斑马线”,他就从这些设施的改善开始;
面对县里曾经的腐败窝案,干部群众“信心不足、状态不佳”,他就从聚人心、提信心开始,将百姓的思想意识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几年时间,全县财政收入就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像樵夫一样,有一套识“柴”的“专攻”,办起事来就事半功倍。

  “磨刀不误砍柴功”,刀磨快了,砍起柴来才顺利、效果好。作为基层干部,廖俊波同志坚持“磨刀”——锻炼自己与老百姓和有本事的人打交道的本领。在他心中,与老百姓是一家人,从不“以怒生威、以官压人”,都是“春风化雨、以诚化人”。对普通百姓,他满怀爱心,倾注心血服好务;
对待人才,他尊重抚慰,“三顾茅庐”请出山。这样的“快刀”,廖俊波同志是在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党性上磨砺出来的。。

  “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廖俊波同志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这位了不起的“樵夫”,砍出的是优质的“柴禾”,留下的是闪光的“精神”。在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的今天,我们更当致敬“最美奋斗者”,向廖俊波那样,忠于党,忠于人民,把对党的忠诚化为对群众的大爱,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当好一名合格的“樵夫”。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爱国”情怀在复兴路上绽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基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11月13日 新华网)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扬的主旋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久久回响。每一个中国人,唯有怀揣“爱国”之心,永立“报国”之志,才是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力量源泉。无论是科技战线还是国防战线,以及各行各业,如果缺乏了“爱国主义精神”,那就失去了灵魂,更谈不上责任与担当。爱国,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奋斗未来的不竭动力。

  周恩来自幼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并且一生为国操劳,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人生境界不是一个“崇高”可以形容得出的。作为肩负起带领人民群众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党员干部,更当具有一切以“国”为重的崇高境界,才能卸去诸多俗世的藩篱,轻装上阵为国奉献。除了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还要用自己的思想、能力去引领别人,带动别人,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这是个人“爱国”情怀的延伸,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爱国”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能忘了祖国。闲聊时,有人曾说,国家大事与我无关,“爱国”不如“爱自己”。其实此言差矣,从广义上讲,一个不“爱国”的人,连“自己”也不会真正“爱”上。那些真正爱“自己”的人,就会非常珍惜这短短的几十年,要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精彩!“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样爱“自己”,实际就是“爱国”的最佳诠释。因此,无论“爱”什么,如果不“爱国”,就成了飘荡的“流浪儿”,就没有了家。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国难当头,爱国诗人陆游发出如此深沉的慨叹,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是何等的强烈!“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瞬间作出的“赴死”决定,动力来自于“未来”的新中国。如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我们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为“未来”而战。无论哪个领域的成果,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改变“未来”,使“未来”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党员干部就不用说了,就是普通的群众,有了一颗“爱国”心,眼光就长远了,心胸就开阔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就强烈了,干劲也就更足了。

  革命烈士赵博生创作的《革命精神之歌》中唱道:“我死国生,我死犹荣……”是呀,真正的共产党人,为了祖国,为了党和人民,自己的生命又何所足惜?这绝不仅仅是一句歌词,而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们贯穿于整个人生的一条情感红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爱国”情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尽情绽放。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锁伟大复兴的“制度密码”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回望历史,在感悟中坚定。历史永远是最好的教科书。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不断攀升;
从不能造火柴到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从建国初期全国八成以上人口是文盲,到201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9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一个个历史性的跨越,一个个世界瞩目的成就,无不都成为了全会全面总结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的生动注脚。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在持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立足当下,在实践中落实。从政有经,令行为上。好的制度只有落实才能呈现出好的效果。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工作之所以没有成效或者成效不明显,不在于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要自觉尊崇,切实增强制度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真心认同、高度自信、笃诚信仰,让制度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要严格执行,各级党员干部作为制度的执行者、落实者,要把严格执行制度作为一种原则来坚持,作为一种责任来履行,自觉把党中央部署落实到位,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的现象;
发扬斗争精神,对于踩“红线”、越“底线”的行为敢于斗争,坚决维护制度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得以坚持巩固。

  面向未来,在坚持中完善。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大踏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前所未有的繁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严峻,战胜风险挑战,破除重大障碍、赢得伟大斗争,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以“钉钉子”精神把“13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安排一项一项落到实处。正所谓,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坚持中不断深化,在深化中持续发展,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同时,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