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英语试题 > 读书心得西游记300字【《读书心得西游记》300字】

读书心得西游记300字【《读书心得西游记》300字】

时间:2020-01-02 09:16:2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读书心得西游记》300字

西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 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 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 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 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 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 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 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 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 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 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我们做什么事也要执着,锲而 不舍!

作文二:《读《西游记》心得》1000字

读书心得

在我所读过的那些著作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经久不衰的《西游记》了。

我第一次了解《西域记》是在动画片里,大概在我10岁左右才看的书。小的时候只是单纯觉得它有意思,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各种妖怪想尽方法要吃掉唐僧,而孙悟空一路保护着师傅。小的时候最喜欢看悟空打妖怪了,又过瘾又有趣,而如今长大了在看《西游记》已经不是当初只是觉得它有趣那么简单了。我喜欢孙悟空,因为我觉得他是自由的化身,他代表着自由,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同时我觉孙悟空也是勇敢的,一路上也有打不败的妖怪,也有克服不了的心理障碍,但是多亏了他的勇敢的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保护师傅取得真经。有人说取经这事要悟空一个徒弟就能完成为何还要有八戒和沙和尚呢?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至少在我看来是不正确,八戒虽然贪恋美色,吃得又多,法力也不高强,但是对于向人家讨要斋饭和与人交流比孙悟空要好。比起用高强法力安抚人心不如让心灵鸡汤安定百姓的心。也许师傅懂的那些佛法术语百姓听不懂但是八戒那些“接地气”话却能给百姓一颗定心丸。有的人说八戒感觉傻乎乎的有事情只会说:“不好了,大师兄师傅让妖怪抓走了”和“不好了,大师兄师傅和师弟让妖怪抓走了”虽然听起来让人觉

得八戒没用不能自己救师傅,但是他会搬救兵呀,大师兄听到八戒的话就像接到了命令一样赶紧去救师傅,某种意义上说这话比师傅的紧箍咒还有用呢。再说沙和尚,虽说智慧和法力不及八戒和悟空,但作为取经弟子之一,他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踏实肯干,为师傅打水挑担,不矫情不做作不怨天尤人帮师傅排忧解难,并且沙僧是个善于倾听别人说话的人。也许每当夜深人静时,当师傅的心里话不知向谁倾诉时沙僧才是他的忠实“粉丝”不得不说老沙一直默默地贡献者自己的力量,改邪归正不断得到师傅的洗礼与教导。因此在取经的道路上当然也不能缺少沙僧了。取经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唐僧了,他虽没有高强的法力也没有太高的智慧,他却有一颗善良仁慈,慈悲为怀的心,并且有观世音菩萨和佛祖如来的保护。他不想看到任何人受到伤害,虽然那些妖怪总是想尽办法吃他,他最终还是不忍心让悟空杀害他们。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样的心肠是不是太懦弱了,但仔细想想并非如此,天下万物皆有灵性,所谓众生平等最基本的就是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无论他做错过多少事情杀害过多少的人只要知道悔改就行。唐僧每到一处就宣传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得到了天上的肯定也得到了人间君王的赏识。

《西游记》这部著作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有说不完的话,品不完的味道,像酒像茶,只有细细的去回味每个桥段,每个细节才能悟出更多人生的哲理和真谛。

作文三:《西游记读书心得》500字

西游记读书心得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已经读过了吧。文中特色鲜明的人物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感想吧!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经历了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得了正果。唐僧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师父,他受佛祖之托西天取经,心地善良,意志坚定,但却不会辨别是非,常常听信谗言,冤枉好人。孙悟空有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路斩妖除魔,战功赫赫,他聪明机智,总能在关键时刻化解危机,只是不免有些高气傲。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美色,经常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路上给大家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他憨厚质朴,总是十分乐观,能给人带来快乐。沙僧是所有人中的三师弟,他做事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不善言辞,也在师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的个性鲜明不同,小吵小闹也时有发生,才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让读者跟着书中的人一起欢、一起笑,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

《西游记》也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人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放弃,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管成功与否,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都是一种成功。还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们要全面看待自己,合作努力时,每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的力量聚集起来,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作文四:《西游记读书心得》3300字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影响力可谓深远,影响了很多的人,它是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的巨作,讲述了孙悟空携手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惊险故事给人以震撼,《西游记》的电视剧版相信大家都看了无数遍我有何尝不是,但是《西游记》这本书我只读过一遍,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是电视剧版所无法表达的。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机智、勇敢、善良、活泼、机灵、直率、幽默和做事的执着。在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的武功最好,他总是第一个发现妖怪,并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妖怪,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为了保护唐僧取得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悟空的行为也激起了我内心隐藏已久的对自由的渴望,孙悟空破土而出骨子里天生带着一份灵性,他不勉于高官厚禄,不安逸于世俗的平庸,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是自由的代表是自由的化身,他崇尚自由,为了自由而奉献自己的热血青春,他最突出的优秀品格就是敢于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事情而放弃一切东西,这种无拘无束不在乎世俗的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求的,而我们现在却受到了世俗的冲击,当今社会的残酷罪恶却扼杀了我们渴望自由的幼小的心灵,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整天在疲惫和劳累中度过,我们忙碌于我们的学业 ,忙碌于整日的奔波当中。我们面对很大的压力 我们把一生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太多的自由,但是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只能去慢慢适应,我们完全可以不必在乎社会,我们要追求自己的自由,我们可以不必在乎这个分乱的世界。

猪八戒,他的身手就远比不上孙悟空了,他的形象也是最差的,但是他老实憨厚,敢于与妖怪斗争。他是大师兄的得力助手。但是他的缺点却远远的大过了他的优点,他好吃懒做,爱好女色,贪小便宜,害怕妖怪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爱撒谎,在西游之路上,他的表现最猥琐,虽然毛病很多,但是问题都不大而且还是充满善意的,所以他的形象是最可爱的,从他的身上我能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做事一定要勤劳,不能贪图享受,更不能贪恋女色,遇到太便宜的事要避开,因为天上掉馅饼的事还是不靠谱的,在面对困难时不要像猪八戒一样退缩,那不是正人君子的表现,那样注定失败,遭到困难时要像孙悟空那样勇往直前,那样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更要讲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之本,失去诚信我们就会失去亲人和朋友、金钱,我认为猪八戒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个警戒线。

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沙僧这个人的,沙僧的老实让我深受感动,沙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虽然没有太好的功

夫,也没有过人的机智,但是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如果《西游记》中缺少了沙僧这个角色就显得残缺不全了。沙僧这个人给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坚持正理,既没有孙悟空的莽撞,也没有猪八戒的油嘴滑舌,更没有唐僧的软弱无能,沙僧在遇到事情时总是能平静下来,公正的处理师徒之间的矛盾,他很讲理,即无偏袒,也不退缩,我认为坚持正理、正义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失去了正义和正理我们将会一事无成,我们更要学习沙僧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不甘于寂寞只懂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他的老实对我来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最后来说说师傅唐僧吧,这个人给我的整体印象很不好啊,既没有本事又不通人情,而且固执不讲理,但是他品行端正有坚定的信念,心中充满了善意,可以说他的慈善事业做的很好,给予困难的人以帮助,不杀害小动物,他的善良是有目共睹得,我认为这点是值得我们大家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善良的人总会结交好的朋友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符合人类的发展趋势,善良是一种和谐。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唐僧做的很不好,遭到麻烦时不动脑筋盲目的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且不听劝告,固执无比。由此想到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一些生活常识,不轻信别人的一面之词。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做人也不能过分的善良,那样的话会很糟糕的,我们会上当受骗的,就像唐僧毫无防备之心而被妖怪玩弄于鼓掌之中,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别人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师徒四人的形象特色各有特点每个人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不同类型的人,我们会在他们身上发现我们自己的影子,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是一种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些甚至有给我们以警示,我们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相信通过《西游记》我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的,我们会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它会增加我们的判断力,让我们更加适应这个世界,这就是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帮助了。

每当我看见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发生矛盾时,我就十分气愤。唐僧总是被那些假扮善良的人所欺骗,孙悟空将他们打死后,却要被念紧箍咒,有时竟然把孙悟空撵走,这是很令人气愤的,孙悟空虽然很气愤但是还是得遵从使命,但一听说师傅遇难,孙悟空却还是义无反顾,不计较矛盾,从花果山来救师傅,这点是最令我佩服的,我认为那些人是罪有应得的,我们不该放任他们出去做坏人,将他们放走之后,他还是回去害别人的,这样的话岂不是有更多的人遭受到他们的迫害,这点唐僧做的很不好,不仅阻挠还责怪孙悟空,我甚至觉得悟空很冤枉,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还是要遭受这样的不公平的待遇,这是很令人费解的。

有人说《西游记》很没意思,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溢出了,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他对于我们的益处还是很大的,因为经典毕竟是经典

吗?这里的人物很有魅力、很吸引人。对于《西游记》我还是有很多非常深的感触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他们那可贵的经历,我感觉印象很深,这些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心,我们对此都非常向往,读《西游记》就是读人生啊!这里塑造的四个伟大形象,唐僧——心诚却固执,悟空——理智灵敏,沙僧——任劳任怨、安于天命,八戒——油嘴滑舌、懒惰好吃,却又不缺乏善意。这四人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性格也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此,刻画形象的技术更是高超,作者对此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

唐僧师徒的执着,不放弃取经的信念使我浮想联翩,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因为坚持不到底而最终失败了,我又何尝不是啊!其实很多人都曾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很多人也都因此而感到惭愧和不安,也许这是人们所共同表现的,只要我们能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不论成功与否,只要我们积极而为,对得起自己就足够了。

读《西游记》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我们应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我们要善于分辨生活中的真假善恶,不要被生活中的假象所迷糊,只有擦亮眼眸,保持镇定,才能揭开生活本来的面目,同样让我知道任何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想想容易做起来难啊!因此无论是以后的工作还是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困难,这样才不会被打败。

读书使人明智,读《西游记》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社会所给予我们的压力,当今社会的纷乱复杂和《西游记》中的描述的确有一点像,也许那就是我们即将面临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步入社会之前,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积累宝贵的经验,因为经验能让我们有很少的弯路,另外我们也要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不应该止步不前。我们不该像八戒那样没有一点知识而遭人嘲笑,知识是力量的源泉。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借助身边的事物或人,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走向成功,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搬救兵化险为夷一样。

读《西游记》的的确确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这种收获主要是体现在精神层次上面的,这种需求在当今社会被无情的抹杀掉了,总之我认为当代人缺乏的就是一种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我认为《西游记》中一定蕴藏更深的哲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之所以传承至今也是一定有他的理由的,这是前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我们要发扬《西游记》中的精神,开拓进取,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取把自己各个方面都做的最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才能在社会当中立足,《西游记》永远是我们的终身伴侣,永远是我们的警钟,和《西游记》做朋友,我们会受益一生的!

作文五:《西游记读书心得》2000字

西游记读书心得(一)

文/刘凤莉

《西游记》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神化小说。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一生贫寒潦倒,四十三岁才考中贡生,做过县丞,但与长官不合,罢归故乡。吴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年代。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黑暗沉滞,个人境遇坎坷,遂使吴承恩将激愤的情怀尽情的倾注到了他的诗文之中,更加集中的倾注到了《西游记》之中。《西游记》是他晚年会到故乡后的作品。《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是写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取经成功。唐僧取经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

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

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

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m.lz13.)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人。

西游记读书心得(二)

文/施俊玮

在朱紫国,悟空没有打妖怪,反而行起医来了,你信吗?还真的是有。

在朱紫国,出来买菜的孙悟空揭了皇榜就向皇宫里走过去。到了皇宫,皇上害怕孙悟空,所以,不敢出来给孙行者把脉,但孙悟空也不生气,反倒拿出三根金丝,给皇上“悬丝把脉”,还说皇上患了什么“双鸟失群症”向御医要了八百八味药每种三斤来制药。这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孙悟空根本没把脉,他一眼就看出国王的病了。

在制药中,孙悟空在八百八为三斤的药里选出了巴豆,大黄共二两。还让八戒拿一点锅灰和白龙马的尿回来。这也是很奇怪的。巴豆和大黄两性相拒,锅灰和马尿怎么吃?

第二天,在国王面前,猴子说那颗药叫“乌金丹”,要用没有占过地的雨水来做药引子才有用。但悟空叫来的龙王没带雨具,只好用自己的口水代替了。国王服下乌金丹后,上吐下泄,神色果然好了不少。真是奇怪

孙悟空的草方子虽然令人作呕,但还真能治病,还很厉害呢!

*  水浒传读书心得

*  红楼梦读书心得

*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作文六:《西游记阅读心得》1600字

心得之一:胳膊扭不过大腿。

孙悟空神通广大,铜头铁脑,火眼金睛,天上地下,无人能敌。且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可就是翻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太有个性,不顺从上级,而试图反抗强权,那必定遭到庞大的社会权势的无情打压,最终会被压在“五指山”下。除非你向权势妥协,你才会有出头之日,否则你将永世不得翻身。

心得之二:没本事的人统治有本事的人。

唐僧师徒四人,三个徒弟都是有本事的人,孙悟空本事最大,八戒、沙僧也非等闲之辈。最没本事的是师傅唐僧,手无缚鸡之力且不说,他还常常人妖颠倒、是非混淆,是个典型的糊涂蛋,可是他却把三个有本事的徒弟管制得服服贴贴。究其原因,是他后台太厉害(如来佛、观世音等)。他虽没本事,但他手里有上峰给他的法宝——“紧箍咒”,连孙悟空也徒唤奈何。

心得之三:在下边为非作歹的人,多般“上头有人”。

纵观《西游记》,众多妖魔鬼怪在“下界”兴风作浪、危害百姓,追根shuo源,根子在上头。这些妖怪都有来头,都是上面大神仙身边的人物,有的是童子,有的是座骑,等等。他们仗着靠山硬,有恃无恐,一下来就为所欲为。一旦查清根源要问责的时候,大神仙总是用一句“因为我的疏忽”就搪塞过去。(说是“疏忽”,鬼知道是不是故意放纵呢?)当悟空要一棒打死时,大神仙又亲自跑下来说情,说是要带回去“严加管教”,就这样,这些作孽无数的妖怪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而被孙悟空大棒打死的,都是“上面没人“的妖怪。(当然他们也该死)

心得之四:想办成一项正事真的很难,因为有些领导专爱设置障碍。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确实是一件很正经的大事,本来就山高水险,充满艰难,可是上层领导西天如来、南海观音、太上老君等生怕唐僧等人一帆风顺,他们竟商量着如何给四人设置障碍,然后在四人被整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又出手帮助,卖个人情。这些大人物讲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做的事尽是男盗女娼。

心得之五:世界上没有一片净土。

千百年来,人们向往天上,向往神仙,以为各种丑恶现象只存在于地上,而天上一定是无比美好的,其实完全不是那回事!天上照样有不公,天上照样有丑恶。君不见在天庭很风光的、往来酬酢的、笙歌美酒的,不就是那一群有头有脸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吗?普通小仙不就是只有粗茶淡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挨熊受气的份吗?君不见天蓬元帅不是仗势觊觎嫦娥、屡次调戏嫦娥吗?如来座前的两个侍者阿难、伽叶不是因为唐僧等人没送礼而给了他们无字经书吗?当唐僧等人回转索要真经时,阿难、伽叶不是明白地索贿吗?(为了办成事,唐僧还是极不情愿地把珍贵的紫金钵盂给了他们)天上尚且如此,世界上哪里有净土?!

--------------------

读《西游记》有感 今天,我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还十分忠诚,用他的火眼睛睛和非凡的武艺辨认妖魔,降妖除怪。

在三打白骨精一章,白骨精变来变去,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并将白骨精打死,但只因为唐僧肉眼凡胎,他不知是妖,以为是给他们送斋饭的好心人,以为悟空杀死了平民百姓,便将悟空赶回花果山。但是,没走多远,便又遇上了妖怪,妖怪趁机将唐僧捉走,还要吃他的肉,这时唐僧才感到后悔莫及,不该把悟空赶走。就这时,妖鬼们正幸灾乐祸的开庆功会,在洞门外干着急的八戒和沙僧千方百计的将悟空请来降妖除怪,救出师傅,他们师徒四个这才团圆。又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

悟空的忠诚体现在:当八戒对他说师傅出事了,表面上虽然是生气,但心里还是担心师傅,悟空急的抓耳挠腮,十分火急的驾着云斗云飞了回去将师傅救出来。   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师徒四人一路去西天取经的艰辛,在取经的路上遇到了八十一次灾难,但师徒四人每次遇难都化险为夷。如果没有他们这一路艰辛,没有他们这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永远也取不到真经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具备这种精神,通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成就。

作文七:《西游记阅读心得》1300字

心得之一:胳膊扭不过大腿。

孙悟空神通广大,铜头铁脑,火眼金睛,天上地下,无人能敌。且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可就是翻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太有个性,不顺从上级,而试图反抗强权,那必定遭到庞大的社会权势的无情打压,最终会被压在“五指山”下。除非你向权势妥协,你才会有出头之日,否则你将永世不得翻身。

心得之二:没本事的人统治有本事的人。

唐僧师徒四人,三个徒弟都是有本事的人,孙悟空本事最大,八戒、沙僧也非等闲之辈。最没本事的是师傅唐僧,手无缚鸡之力且不说,他还常常人妖颠倒、是非混淆,是个典型的糊涂蛋,可是他却把三个有本事的徒弟管制得服服贴贴。究其原因,是他后台太厉害(如来佛、观世音等)。他虽没本事,但他手里有上峰给他的法宝——“紧箍咒”,连孙悟空也徒唤奈何。

心得之三:在下边为非作歹的人,多般“上头有人”。

纵观《西游记》,众多妖魔鬼怪在“下界”兴风作浪、危害百姓,追根shuo源,根子在上头。这些妖怪都有来头,都是上面大神仙身边的人物,有的是童子,有的是座骑,等等。他们仗着靠山硬,有恃无恐,一下来就为所欲为。一旦查清根源要问责的时候,大神仙总是用一句“因为我的疏忽”就搪塞过去。(说是“疏忽”,鬼知道是不是故意放纵呢?)当悟空要一棒打死时,大神仙又亲自跑下来说情,说是要带回去“严加管教”,就这样,这些作孽无数的妖怪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而被孙悟空大棒打死的,都是“上面没人“的妖怪。(当然他们也该死)

心得之四:想办成一项正事真的很难,因为有些领导专爱设置障碍。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确实是一件很正经的大事,本来就山高水险,充满艰难,可是上层领导西天如来、南海观音、太上老君等生怕唐僧等人一帆风顺,他们竟商量着如何给四人设置障碍,然后在四人被整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又出手帮助,卖个人情。这些大人物讲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做的事尽是男盗女娼。

心得之五:世界上没有一片净土。

千百年来,人们向往天上,向往神仙,以为各种丑恶现象只存在于地上,而天上一定是无比美好的,其实完全不是那回事!天上照样有不公,天上照样有丑恶。君不见在天庭很风光的、往来酬酢的、笙歌美酒的,不就是那一群有头有脸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吗?普通小仙不就是只有粗茶淡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挨熊受气的份吗?君不见天蓬元帅不是仗势觊觎嫦娥、屡次调戏嫦娥吗?如来座前的两个侍者阿难、伽叶不是因为唐僧等人没送礼而给了他们无字经书吗?当唐僧等人回转索要真经时,阿难、伽叶不是明白地索贿吗?(为了办成事,唐僧还是极不情愿地把珍贵的紫金钵盂给了他们)天上尚且如此,世界上哪里有净土?!

西游记阅读心得(2):

读《西游记》有感 今天,我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还十分忠诚,用他的火眼睛睛和非凡的武艺辨认妖魔,降妖除怪。

在三打白骨精一章,白骨精变来变去,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并将白骨精打死,但只因为唐僧肉眼凡胎,他不知是妖,以为是给他们送斋饭的好心人,以为悟空杀死了平民百姓,便将悟空赶回花果山。但是,没走多远,便又遇上了妖怪,妖怪趁机将唐僧捉走,还要吃他的肉,这时唐僧才感到后悔莫及,不该把悟空赶走。就这时,妖鬼们正幸灾乐祸的开庆功会,在洞门外干着急的八戒和沙僧千方百计的将悟空请来降妖除怪,救出师傅,他们师徒四个这才团圆。又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

作文八:《西游记阅读心得》1500字

西游记阅读心得

心得之一:胳膊扭不过大腿。

孙悟空神通广大,铜头铁脑,火眼金睛,天上地下,无人能敌。且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可就是翻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一个人本事再大,如果太有个性,不顺从上级,而试图反抗强权,那必定遭到庞大的社会权势的无情打压,最终会被压在“五指山”下。除非你向权势妥协,你才会有出头之日,否则你将永世不得翻身。

心得之二:没本事的人统治有本事的人。

唐僧师徒四人,三个徒弟都是有本事的人,孙悟空本事最大,八戒、沙僧也非等闲之辈。最没本事的是师傅唐僧,手无缚鸡之力且不说,他还常常人妖颠倒、是非混淆,是个典型的糊涂蛋,可是他却把三个有本事的徒弟管制得服服贴贴。究其原因,是他后台太厉害(如来佛、观世音等)。他虽没本事,但他手里有上峰给他的法宝——“紧箍咒”,连孙悟空也徒唤奈何。

心得之三:在下边为非作歹的人,多般“上头有人”。

纵观《西游记》,众多妖魔鬼怪在“下界”兴风作浪、危害百姓,追根shuo源,根子在上头。这些妖怪都有来头,都是上面大神仙身边的人物,有的是童子,有的是座骑,等等。他们仗着靠山硬,有恃无恐,一下来就为所欲为。一旦查清根源要问责的时候,大神仙总是用一句“因为我的疏忽”就搪塞过去。(说是“疏忽”,鬼知道是不是故意放纵呢?)当悟空要一棒打死时,大神仙又亲自跑下来说情,说是要带回去“严加管教”,就这样,这些作孽无数的妖怪逃脱了应有的惩罚。而被孙悟空大棒打死的,都是“上面没人“的妖怪。(当然他们也该死)

心得之四:想办成一项正事真的很难,因为有些领导专爱设置障碍。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确实是一件很正经的大事,本来就山高水险,充满艰难,可是上层领导西天如来、南海观音、太上老君等生怕唐僧等人一帆风顺,他们竟商量着如何给四人设置障碍,然后在四人被整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又出手帮助,卖个人情。这些大人物讲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做的事尽是男盗女娼。

心得之五:世界上没有一片净土。

千百年来,人们向往天上,向往神仙,以为各种丑恶现象只存在于地上,而天上一定是无比美好的,其实完全不是那回事!天上照样有不公,天上照样有丑恶。君不见在天庭很风光的、往来酬酢的、笙歌美酒的,不就是那一群有头有脸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吗?普通小仙不就是只有粗茶淡饭、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挨熊受气的份吗?君不见天蓬元帅不是仗势觊觎嫦娥、屡次调戏嫦娥吗?如来座前的两个侍者阿难、伽叶不是因为唐僧等人没送礼而给了他们无字经书吗?当唐僧等人回转索要真经时,阿难、伽叶不是明白地索贿吗?(为了办成事,唐僧还是极不情愿地把珍贵的紫金钵盂给了他们)天上尚且如此,世界上哪里有净土?!

西游记阅读心得(2):

读《西游记》有感 今天,我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还十分忠诚,用他的火眼睛睛和非凡的武艺辨认妖魔,降妖除怪。

在三打白骨精一章,白骨精变来变去,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并将白骨精打死,但只因为唐僧肉眼凡胎,他不知是妖,以为是给他们送斋饭的好心人,以为悟

空杀死了平民百姓,便将悟空赶回花果山。但是,没走多远,便又遇上了妖怪,妖怪趁机将唐僧捉走,还要吃他的肉,这时唐僧才感到后悔莫及,不该把悟空赶走。就这时,妖鬼们正幸灾乐祸的开庆功会,在洞门外干着急的八戒和沙僧千方百计的将悟空请来降妖除怪,救出师傅,他们师徒四个这才团圆。又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

悟空的忠诚体现在:当八戒对他说师傅出事了,表面上虽然是生气,但心里还是担心师傅,悟空急的抓耳挠腮,十分火急的驾着云斗云飞了回去将师傅救出来。   从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师徒四人一路去西天取经的艰辛,在取经的路上遇到了八十一次灾难,但师徒四人每次遇难都化险为夷。如果没有他们这一路艰辛,没有他们这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永远也取不到真经的。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具备这种精神,通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成就。

作文九:《《西游记》读书心得》1300字

《西游记》读书心得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

感到一层悲剧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 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出现在人类发展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该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

英雄——孙悟空——《西游记》已不仅仅是一部名著,更给我们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辩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读过《西游记》还使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

这就是我读《西游记》从中得到的启示吧。

作文十:《《西游记》读书心得》2700字

浅议明代时期的教派之争

——从读《西游记》想到的

《西游记》是明代大家吴承恩的代表之作,全书以唐朝法师西天取经为主线,以惩恶扬善为主题,以“九九八十一难”为框架,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综观《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对应当时明代的宗教体系,可以归结为三类:儒教、道教和佛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分别为唐玄奘、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

先说儒教思想,在《西游记》中的体现也许不如佛道二家那般明显,但实际上儒教思想也是《西游记》宗教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说中若隐若现地体现了儒教的“天人合一”宗旨以及周易八卦和阴阳五行的学说。其中的典型便是唐三藏的形象。唐僧之父陈光蕊在书中为“唐王御笔亲赐状元”,后官拜学士;由此可知此世金蝉竟是儒家之子。玄奘与皇帝殿上会面之时,太宗只问得玄奘是学士陈光蕊之儿,便喜道“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这其中恐怕是有作者对儒士身份的偏爱的,否则如何父为学士儿就有德行呢?此后太宗更“赐”玄奘“左僧纲,右僧纲,天

下大阐都僧纲之职”,这便更似一个书生获得官职而身登金殿了,焉似一个寻常僧人之际遇?唐僧开坛时赋诗“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亦似臣子语而非释子语。后于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中,三藏又赋诗,其中“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爱来”,全无佛家气度,却似书生的例行谀词。其后“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又似有几分名士气味了。其实细细看来,唐三藏的酸腐并不全似小和尚的拘谨守旧,也颇有几分书呆子的迂味。

后说道教思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出生多少有点无中生有,这便寓意了所谓道之发展,后来随着其拜菩提祖师为师学得一身本领,直闹得天翻地覆无人能制,也说明了道教在华夏大地上曾经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西游记》中出现了诸多道教人物,其中天庭就体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道教神仙体系。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神仙,均为道教真神。而且除了孙悟空之外,猪悟能同沙悟凈也均是先修习道教法术,后皈依佛门。第一回中,“美猴王”入山求仙,遇一樵子。那樵子歌曰:“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正如“美猴王”所言,《黄庭》乃道德真言。第二回中,须菩提祖师更就“术”“流”“静”“动”四门,对道教研习内容与法门做了较详细的解释,传授悟空“断魔归本合神元”的道术。此后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也遇到许多道家神仙,悟空亦曾在第二十六回中三岛求方。其中,对福、禄、寿三星,东方朔,南极仙翁,九老等道门神仙的风姿做出了赞美。

但在书中,道家最杰出的弟子孙悟空却最终拜倒臣服于佛教代表人如来佛祖脚下,且最终成佛,说明作者对道教无疑是持消极讽刺态度的,这一方面与明朝中后期道教衰落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土生土长的道教太过看重“无为”,宗旨是追求长生不老与肉体成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关注的是人“如何不死”而非“死后如何”的问题,注重的是回缅过去,过去的事情很容易就能得到验证,而佛家则注重未来,未来的短时期内难以验证,过去之事,即使有99%的准确率,但仍有1%差之毫厘,而未来之事,只不过是给人希望而已,既然有希望,人们对其的信仰和维护便是理所应当了。

再说佛教思想,《西游记》故事形成过程中与佛教极其深厚的渊源决定了这部小说的宗教关系是以佛教为主线的。《西游记》中的佛教上,主要来源于禅宗,且集中对“心”的理解上,书中多次出现对孙悟空称作“心猿”,也喻示着西游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修行能使人“心猿牢拴”,实现自我,走向圆满的心路历程。而历尽磨难所取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西游记》中关于佛教的点睛之笔。事实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正是玄奘《成唯识论》的思想体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唐三藏所习由乌巢禅师所授的《多心经》也正是历史上的玄奘所译版本。同时于第九十三回中提及《心经》与《般若心经》时便不再有“多”字,故第十九回中的“多心”应指如第七十回悟空剖开胸膛滚出的“利名”“好胜”“杀害”等“多心”。自“多心”

而至“本心”,而终臻“无心”境界,便可得证正果,“猿熟马驯,金蝉脱壳”。当然,佛教的唯识等思想对于吴承恩这样的儒生,尤其是大志不得的儒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他们执着于内心的修炼,“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正心修身”在某种程度上与佛家的“修心”正不谋而合。自幼便受到教育“正心诚意”淡泊名利而且也很难真正得到名利的他们,倾向于接受佛教的“色空”等思想,“才人老去例逃禅”便是他们对禅道的向往心态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儒学或曰儒教的入世思想与佛家出世清凈的思想大相径庭。书中对一些佛寺侵占土地,某些和尚不劳而获甚至作威作福的形象的描写,也反映出也一些立心“治国平天下”的儒生从理智上未免有些难以接受佛教略带消极甚至走向虚无的想法。吴承恩是一个在少壮时期有着满腔抱负的人,他事实上可作为一个当时典型儒生形象的代表。他对佛教的嘲讽在某些程度上也代表了儒生,尤其是怀才不遇的儒生阶层对佛教的嘲讽。在书中,虽然天庭及诸多道教神仙出现频繁,但是,控制着全局的始终是西天的如来佛祖,而最终师徒几人个成正果之时均已成佛(九九归

一),足见当时社会中佛教已完全占据了人们的信仰的首选。当然在《西游记》中,佛教既是玄妙的,如西方如来般充满高高在上的崇高感,又是可以被谐谑与打趣的,佛教徒的队伍里贡献了西行路上如九头狮子般的不少妖怪,甚至不乏阿难、伽叶二罗汉要收“好处费”这样充满现实隐喻的情节。大体上看,论世而知书,这体现了佛教在庶民阶层,尤其是知识分子心目中世俗化后的矛

盾形象。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西游记》中对宗教关系处理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流”, 这个大前提下,天庭与西天的各路神仙(儒教的“神仙”在小说中似无体现)彼此有商有量,一团和气。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中,作者就借沙僧之口道出他的看法:“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即只有做到释、道、儒三家和谐共存,互相无有争竞之心,才能达到“水在长江月在天”的空明境界;并且,这其中似乎也隐隐地包含释、道、儒三家殊途而同归的意识。吴承恩主张“三教合流”在政治上的应用过程,体现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释、道、儒三教互相影响而发展的过程,正是宗教世俗化的过程。而《西游记》中所体现的三教,在吸收中国世俗文化精华后,更与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这种状态更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包容精神,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