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英语试题 >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47):蛋白质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47):蛋白质

时间:2021-10-27 13:41:58 来源:学生联盟网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47蛋白质考点47蛋白质考点聚焦1能讲出氨基酸组成、结构特点和要紧的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2常识性了解酶、核酸。知识梳理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到,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故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石。摸索蛋白质分子中的四级结构的排布方式2氨基酸的组成氨基酸为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 被取代后的产物,即分子中同时含有和。常见的几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甘氨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谷氨酸3氨基酸的性质物理性质天然的氨基酸均为 晶体,熔点200-300 C,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化学性质-NH2碱性-COOH酸性 两性写出甘氨酸与NaOH和HCI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酯化反响写出甘氨酸与乙醇酯化的化学方程式 缩合反响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消去一个水分子,经缩合反响而生成的产物叫肽。如两分子氨基酸可缩合成二肽写出丙氨酸缩合成肽的化学方程式4蛋白质的性质两性蛋白质是有多个氨基酸脱水形成的多肽,多肽链两端存在着氨基与羧基,侧链中也有氨基和羧基,故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响生成盐。水解反响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能发生水解反响,最终生成氨基酸。友情提示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差不多上a-氨基酸。盐析 概念少量的盐如 、、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参加的盐到达一定浓度时,反而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盐析可用来别离、提纯蛋白质。变性 概念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阻碍下,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 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蛋白质盐析与变性的比拟盐析变性变化条件变化实质用途颜色反响向鸡蛋白质溶液中参加浓 HN03时,会产生 现象。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5蛋白质的用途、酶酶的含义酶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条件,不需。2具有高度的。3具有的催化作用。酶作催化剂的优点脱离生物体可不能失去催化能力;条件温顺、不需要加热;反响速度快、效率高;具有专一性、无副反响。三、核酸概念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一样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达十几万至几百万。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酸核糖核酸RNA试题枚举【例1】蛋白质在 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产物中官能团名称为 和。最简单的氨基酸称为 ,结构简式为。使蛋白质发生可逆的凝聚现象,叫;发生不可逆的凝聚现象,叫,如参加。答案酸碱或蛋白酶a 氨基酸氨基 羧基a 氨基乙酸HN2CH2 COOH盐析 变性重金属盐【例2】约翰芬恩等3位科学家因在蛋白质等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杰出奉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以下有关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蚕丝、羊毛、棉花的要紧成分差不多上蛋白质B.蛋白质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蛋白质溶液中参加 CuSO4溶液产生盐析现象D.蛋白质在紫外线的照耀下会失去生理活性解析A中的棉花的要紧成分不是蛋白质而是纤维素;B中蛋白质溶液是胶体;重金属盐和紫外线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答案D【例3】以下关于酶的讲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酶是一种氨基酸B.酶是一种蛋白质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催化剂D.酶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等作用会变性解析酶是一种专门的蛋白质,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一定催化作用的物质,因此它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同时还具有一样蛋白质不具有的性质答案A【例4】以下作用中,不属于水解反响的是A.吃馒头,多咀嚼后有甜味B.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一段时刻后,滴加碘水不显蓝色C.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显现黄色斑D.油脂与NaOH溶液共煮后可制得肥皂解析A中在唾液中的淀粉酶的催化下,使淀粉水解变为麦芽糖;B中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因而滴加碘水不显蓝色;C中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响;D中油脂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的钠盐答案C【例5】天然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水解产物中含有 A ; A由C、H、0、N四种元素组成,A能与烧碱溶液反响。一定条件下,两分子A发生缩合反响生成 B和一分子水,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2。据此推断A和B的结构简式。解析1由水解产物逆推 A的相对分子质量。2AtBH2O,依照质量守恒,A的相对分 子质量1/231218165。

  2从蛋白质遇硝酸变黄,推断出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 环,因而A分子中应含有苯环、羧基、氨基。3天然蛋白质水解成a -氨基酸。答案A为COOH ICHjCH C NH CH CH2N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