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语文试题 > 邓彦,字智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7000字】

邓彦,字智之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7000字】

时间:2019-09-23 09:21:3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文言文翻译》7000字

(建议用时:30分钟)

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关键实词有“居”“清白”“喜奢好侈”;关键虚词有“所以”“率”“由”“然”;文言句式有“……者,……也”(判断句)。

第(2)句:关键实词有“为”(第2个)“救”;关键虚词有“为”(第1个)“而”“之”“则”,文言句式有“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

【答案】 (1)(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参考译文】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有的谋取利益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名义上借贷,有的请托亲戚,宴请、馈赠、索取、竞争,整个家族没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时动辄互相从旁牵制,威严没法施行。 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百姓却一天比一天劳苦;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快乐,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因为这而犯罪进监狱受羞辱的,多得比肩接踵。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更好呢!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翻译时,地名(凉州)、事物名(木鸢)不用翻译,“浮图”可译为现代名称。“击楔三下”虽为定语后置,但不作语序调整仍文意通顺。“以”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2)人名、事物名、地名可保留不译。句中省略的内容应补译出来。“大雨”,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答案】 (1)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

(2)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参考译文】

鲁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仙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宦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苏轼《喜雨亭记》)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重点是把“是”“岁”“雨”“阳”“占”“有”等词解释为“这”“年”“下雨”“南面”“占卜”“丰”。(2)重点是把“以”“适”“名”解释为“因而”“刚好”“命名”。

【答案】 (1)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

(2)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参考译文】

我到扶风上任的第二年,才修建了一座地方官居住的房屋,并且在厅堂的北面建造了一座亭子,还在它的南面开凿了一个池塘,引导流水进来,种植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这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随雨落下了麦子,经过占卜,那卦辞说是丰年。后来整月不降雨水,百姓正为此忧心。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才有雨,到甲子日又下雨,老百姓认为还不够;丁卯日下大雨,下了三天方才停止。官吏在衙院里一道庆贺,商人在市场上一道欢歌,农民在田野中共同欢庆,愁闷的人因而喜悦,患病的人因而痊愈,我的亭子也刚好在这个时候落成,我就用它(喜雨)命名我的亭子。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何为不可以归”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为何不可以归”。

(2)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君子济人于患”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君子于患济人”。

【答案】 (1)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2)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

【参考译文】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支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孤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支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的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才赶上了战斗。终于战死了。叔无孙说:“我听说,君子在患难中救人,必须使他脱离灾难。”(于是)扬鞭策马追赶他,和他一起参加战斗,结果也死在战场上,没能回去。要是让他(叔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导学号:76082051】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

(2)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参考译文】

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集合民众参与防守。(有一次)楚厉王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楚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楚国又遇到军情警报,楚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楚厉王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1)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龙蛇”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为“像龙蛇一样”。(2)“熟”应翻译为“仔细”。

【答案】 (1)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

(2)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好书法但写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还是像原来那个样子,不改常态。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到了笔画怪诞的地方,侄子感到很迷惑,就停下来,拿着丞相写的字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仔细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贼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

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安重荣之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之战,甚有力焉。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全节曰:“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州里荣之。二年,授顺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赠中书令。

(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

(1)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第(1)句中的得分点:“托”“逸”“盛”,倒装句式,句意通顺,各1分。第(2)句中的得分点:“属”“征发”“治生”“贡奉”,句意通顺,各1分。

【答案】 (1)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感到畏惧而情绪沮丧。

(2)正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的所有征调钱粮,马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经营所得的富余钱物,必定用来上交朝廷。

【参考译文】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清泰初年,马全节担任金州防御使。正碰上蜀军攻打该城,州兵仅有一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很害怕,用有其他事情做借口出城去,带领三百人顺流而逃,敌贼又多,人们更加畏惧而情绪沮丧。马全节就拿出所有家财赏给士兵,又出奇兵阻击敌人,拼死奋战。敌贼退走,朝廷嘉赏他的功劳,下诏让他到京城,准备予以奖励。

天福五年,授予检校太傅,调任镇守安州。安重荣叛乱,授予马全节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和重荣在宋城交战,大败重荣。八年秋,遭逢母亲的丧事去职,很快又起复任职。正值契丹侵犯时,又加上旱灾蝗害,国家的所有征调钱粮,马全节都是早晨接到命令晚上就将钱粮发出,经营所得的富余钱物,必定用来上交朝廷。开运元年秋,授予马全节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不久加官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战役中,他出了很大力。马全节刚刚拜任邺都时,因为元城是他的故乡所在县,就穿着白衫到县庭拜见,县令沈构退避不前,不敢接受他的拜见礼。马全节说:“父母之乡,自然该当表示敬意,不必推辞啊。”故乡人为此感到骄傲。二年,授予顺国军节度使,尚未到任就去世了,年龄五十五岁。追赠为中书令。

作文二:《文言文翻译1》1600字

文言文复习之语句翻译

【课型】复习    【课时】1课时    【使用日期】10月16日   【学案序号】

【编写人】王亚绒 【审核人】魏玉强    【学科联系人签字】_傅强_【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文言文语句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2. 明确考卷中翻译存在的问题,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3. 感受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法导航】

结合例句,分析病因,总结方法,实战训练。

【自主学习】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合作探究】

1. 分析下列语句的翻译存在的问题。

(1) 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① 我刚刚做官,还没能使物产丰富,怎么能先搜刮州里的东西呢?

② 我正要做官,不能够对百姓有好处,怎么能先严明州中法纪呢?

③ 我刚刚做官,还没能对事物有利,竟然要先对州里严厉盘剥吗?

(2) 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

①周允文就分析计算遗产交给侄子,嘱托他给小妾的儿子。

②周允文于是收回了给侄子的财产,托付给妾的儿子。

③于是分出一部分财产给侄子,剩下的给了妾生的儿子。

(3)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②我妻子回来,时常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时的事,有时靠在几案旁学习书籍。 ③我的妻子嫁到家中来,经常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有时靠着桌子读书。 ①我的妻子从娘家回来,有时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有时凭靠在几案上学习写字。

2. 总结文言语句翻译的方法:

【实战演练】

1.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①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②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蕃) 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②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作文三:《文言文翻译》3100字

世之贪夫,欲壑①无厌,固②不足责。至若③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④,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⑤,于我何补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若夫⑦天性淡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

——《放翁家训》

注释:

①欲壑(hè)无厌:欲望的谷壑难以满足。欲壑,欲望大就像谷壑一样。无厌,没有满足。

②固:本来。

③至若:至于。用于句首表示由这件事转而说到另一件事情。

④服玩:华丽的服饰,珍奇的玩物。

⑤歆(xīn)艳:羡慕。

⑥补:补益、好处。

⑦若夫:至于。表示承接上文,另提一事。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固不足责(        )

②至若(        )

③厌其所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

3、你怎样看待文中描述的“慕其所无,厌其所有”的心态?

4.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心态吗? 如果有, 你该怎么做?

1,责:责备    若:于     厌:厌恶

2,但是想到这东西如果我有的话,究竟有什么用呢?让别人羡慕,对我有什么好处?

3,这是一种不知足的心理,民间有俗语“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讽刺的就是这种人。这种人会“慕其所无”,而生出嫉妒的心态,这是不好的。人如果有过多的贪欲,那么最终收伤害的还是自己!

4,有过。当有这种心态时,就要学会努力的调整自己的心理,文中不是说了吗,“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用这样的话语来宽释自己,久而久之,你就会战胜自我!

【原文】世人有虑子弟血气未定,而酒色博弈之事,得以昏乱其心,寻至于失身破家,则拘之于家,严其出入,绝其交游,致其无所见闻,朴野蠢鄙,不近人情。殊不知此非良策。禁防一弛,情窦顿开,如火燎原,不可扑灭。况居之于家,无所用心,却密为不肖之事,与出外何异?不若时其出入,谨其交游,虽不肖之事习闻既熟,自能识破,必知愧而不为。纵试为之,亦不至于朴野蠢鄙,全为小人之所摇荡也。

【译述】世上有人考虑到年轻人尚未成年,血气不足,酒色赌博这些事,会扰乱他们的心神,以至于丧失品德,败坏家业。于是把年轻子弟拘留在家里,严防他们的出入,断绝他们和外界的往来,以至于使这些年轻子弟缺乏见闻,愚蠢鄙陋,不懂得人情道理。岂不知这样做并非良策。一旦对他们的管教松弛下来,这些年轻子弟的情欲就会爆发出来,如同野火燎原,不可扑灭。况且把他们拘留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就会偷偷地做些不该做的事,这样一来和让他们外出有什么区别呢?不如按时让他们出去,告诉他们交朋友要谨慎,对于那些不该做的事他们眼见耳闻,心中有数,自然能够看得出来,一定知道羞愧而不做那样的事。即使试着去做这样的事,也不会愚蠢鄙陋,完全被小人左右愚弄。

原文:鹿畏貙(貙chū:一种似狸而大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像人一样)立,绝(极

度,独特)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清静无声)持弓矢罂(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种),而即之山。为鹿以感(感召,引诱)其类,伺(等候)其至,发(点燃)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ó,揪住)搏(抓、扑)挽(拉)裂(撕开)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译文: 鹿怕貙 ,貙怕虎,虎又怕罴。罴的样子,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用罐子装着火,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也起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又抓又扯,最后把他撕成块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选自《柳河东集》)

●这则寓言含义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述、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原文:有助于智伯欲袭卫,故遗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译文:智伯打算袭击卫国,故意先赠送四匹马,一个玉璧。卫国国君十分高兴,给大臣们倒酒。大臣们都很高兴,只有南文子一个人不高兴,脸上露出忧虑的样子。卫国国君说:“大国给我送礼,我才赏给大臣们酒,大家都很高兴,而只有你不高兴,样子很忧虑,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没有缘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祸患的先兆啊。我们没有去送别人礼物而别人却送我们礼物,所以感到忧虑啊。”于是卫国国君就命令修梁这个地方的渡口,打算加强边境守卫。智伯听说卫国的兵在边境上,不得不放弃袭击卫国的打算返回了。

原文:李衡①于武陵②龙阳③汛州④上作宅,种甘橘⑤千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 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者也。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译文:李衡在武陵龙阳汛州上建筑住宅, 种下甘橘一千棵(约数) 。将近死的时候,告诫儿子说:「我在汛州里有种树的工人一千名,不会向你要求衣服和食物,每年还上交一匹绢,也可以足够用了」到了吴末,甘橘有收成,一年收获几千匹。就是通常大史公(司马迁)所说:「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江陵有千棵橘树,就跟「千户侯」一样。)

樊重,想造家具,先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笑他。这样过了些年月,(梓树和漆树)都收得使用,之前笑他的人。都来请求借钱。这些种植不可以停止啊。谚言说:「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人。(一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更好的了;十年的计划,没有比教育人更好的了)」就是说这事啊。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东西) 的艰难,(就) 不敢轻易的浪费使用(了). 每餐吃肉喝酒, 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 一匹绸缎, 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不饿

不冷就够了, 何必图个吃好穿好? 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 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 那么子子孙孙(就会) 常常享受到温饱了.

晋平公问师旷说:“做人君的道理有哪些?”师旷回答说:“做人君的道理应是清心寡欲,以德政感化人民而不施行刑治;努力做到博大仁爱,把任用贤能作为自己的宗旨;开阔自己的见闻,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执、沉溺于世俗的偏见,不受身边亲信的影响和羁绊;做到目光开阔、视野远大,见解独特超群;经常 检查考核官吏的政绩,以此来驾驭臣下。这就是人君所掌握的道理啊!”晋平公说:“很好!”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 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 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 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作文四:《文言文翻译》4300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22. 三峡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有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船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从山崖上流下的倒挂的泉水在怪柏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每逢天刚晴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3.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2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为此感到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翠绿的树木和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流像蛇爬行一样弯曲,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他的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25.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xi ē)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 í),沉鳞(l ín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l è)以来,未复有能与(y ù)其奇(q í)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共同取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6.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每年二月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人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但行不通。每次冒风快速行走,却走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这儿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上的薄冰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波光光亮的样子,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好像刚被擦过一样;鲜艳美好而又明亮妩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开来,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长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

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空着手走路也会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任这个职位的人了。而此地正好离我家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述?这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27.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像米粒一般的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像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

2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6 译文

作文五:《文言文翻译》400字

加加教育初中毕业班文言文翻译特训

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3.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5.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 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 粪土当年万户侯

8.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9.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能绝江河。

11.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12.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14.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5.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6. 身客死于秦,为夭下笑。

17.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8. 或临难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9. 信然,古之人不余欺也。

20. 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奕秋是听。

21. 割地事寝,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2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3.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24. 臣闻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

作文六:《文言文翻译》6900字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西施: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暨南)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病心:害心疼病。

颦:皱眉。

归:返回。

去:躲开,避开。

里:乡里。

挈:本意是用手提着,在此是带领的意思。

美:用动作词,以为美。

彼知颦美:她只知道皱着眉头美。

效:模仿。

病:毛病。

所以美:美的原因,为什么美。

文章赏析 :   文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是: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所以她不管怎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

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

① 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 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

③ 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

① 解缙:明朝人。

② ②内苑:御花园。

③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一) 西湖游记(其二) 作者或出处: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或注释: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此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多得像堤边的春草,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二) 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译文:

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便问道:“牵着牛到哪儿去了呢?”

那人回答说:“要把它拉去宰了祭钟。”

齐宣王道:“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

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吗?”

齐宣王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去代替它吧!”

寓意:

“以羊易牛”主要说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人,表现了高超的论辩的技巧

(三)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注释】

学讴:学唱。

于:向。

穷:尽,完。

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

弗止:弗,不,没有。没有劝阻。

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

饯:用酒食送行。

抚节:打着拍节。

遏:阻止。

谢:道歉。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衢:大道。

谓:以为

悲歌:雄壮的歌声

【中心】

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来指导学生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教师的引导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往往容易产生自满的同学,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四有人才”,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

(四) 陈元方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政事第三/3)

【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

法周公。”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

(五) 多歧亡羊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变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词解】

1、竖:童仆 2、 反:通“返”,返回 3、戚然:悲伤的样子 4、怪:以...... 为怪 5、多方:不能专心致志

【语译】

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麼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家僮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家僮说:「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路因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读书人则因不能专心一志而葬送了一生。」

词   目 多歧亡羊

发   音 duō qí wáng yáng

解 释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 向,误入歧途。引申为泛而不专,终无所成。

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麼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家僮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家僮说:「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六) 詹何钓鱼 原文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

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

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

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

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楚王曰:“善!”

译文

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线,用芒刺做钩,用细小的竹子做钓竿,将一粒饭剖为两半来做钓饵,在有百仞深、流水湍急的深渊之中钓到(一条)可以装满一辆车的鱼,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    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听我曾经当过大夫的父亲说过,蒲且子射箭啊,曾经用很弱的弓、很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在云端射到两只黄鹂,(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

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模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    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没有能扰乱(我的心神)。

鱼看见我的钓饵,好似(掉到水里的)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自然),吞食它不会怀疑的。

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

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

楚王说:“高。” 字词解释

1. 纶:钓鱼的丝绳。  2. 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  3. 荆蓧(diào):楚国产的细竹。  4. 剖粒:剖开的米粒。  5. 引:牵引,这里指钓上。  6. 汩流:湍急的河流。

7. 先大夫:这里指已经逝去的父亲。

8. 蒲且子:古代善射者。

9. 弋(yì):射箭。

10. 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

11. 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

12. 放:通“仿”。

13. 聚沫:聚拢的泡沫。

道理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

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方法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  解决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  方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方法必须不断革新。  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掌握新的方法。

答案:

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

2. 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 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 略。

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2. 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 责难、驳斥。

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

2. 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

2. 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

3. 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

2. 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 生儿子。

作文七:《文言文翻译》1800字

最近更新:                                     >>>更多的古文翻译...

◆《神思》译文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译文

◆《非命》译文

◆《击鼓》译文

◆《李顺》译文

◆《东山》译文

◆《扮鬼》译文

◆《观猎(风劲角弓鸣)》译文

◆《望岳(岱宗夫如何)》译文

◆《芣苡(采采芣苢)》译文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译文

◆《弈秋》译文

◆《越巫》译文

◆《无衣》译文

◆《木瓜》译文

◆《关雎》译文

◆《静女》译文

◆《推敲》译文

◆《山鬼》译文

◆《春望(国破山河在)》译文

◆《订鬼》译文

◆《敌戒》译文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译文

◆《周处》译文

◆《学而》译文

◆《述而(二)》译文

◆《述而(一)》译文

◆《为政(二)》译文

◆《为政(一)》译文

◆《弈喻》译文

◆《察变》译文

◆《芜蕖》译文

◆《颜渊》译文

◆《和氏》译文

◆《马钧传》译文

◆《钗头凤(红酥手)》译文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参参》译文

◆《玉楼春(其四)(别后不》译文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译文

◆《新婚别(兔丝附蓬麻)》译文

◆《石壕吏》译文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译文

◆《殽之战》译文

◆《胭脂》译文

◆《渔父》译文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译文

◆《南郭处士》译文

◆《乐工罗程》译文

◆《赵将括母》译文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译文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译文

◆《多多益善》译文

◆《诗词改字》译文

◆《方腊起义》译文

◆《冷泉亭记》译文

◆《哀溺文序》译文

◆《丑奴儿近》译文

◆《巫山巫峡》译文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译文

◆《鞌之战(鞍之战)》译文

◆《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译文

◆《终身食鱼(郑相悬鱼)》译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译文

◆《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译文

◆《春宫怨(早被婵娟误)》译文

◆《求茂材异等诏》译文

◆《送薛存义序》译文

◆《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译文

◆《冉氏烹狗记》译文

◆《南柯太守传》译文

◆《滕间于齐楚》译文

◆《晏婴论季世》译文

◆《《范文正公文集》序》译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译文

◆《玉楼春(其一)(尊前拟》译文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译文

◆《玉楼春(池塘水绿风微煗》译文

◆《玉楼春·乙卯吴兴寒食(》译文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去》译文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译文

◆《清平乐(别来春半)》译文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译文

◆《清平乐·晚春(春归何处》译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译文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译文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译文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译文

◆《盐角儿·亳社观海》译文

◆《好事近(春路雨添花)》译文

◆《忆江南(春去也)》译文

◆《狱中杂记》译文

◆《游天都(游黄山记)》译文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译文

◆《秋浦歌(其十五)(白发》译文

◆《摸鱼儿》译文

◆《公冶长》译文

◆《知实》译文

◆《象》译文

◆《活板》译文

◆《伐檀》译文

◆《硕鼠》译文

◆《庄子与饿人》译文

◆《种稻》译文

◆《郁离子哭坏宅》译文

◆《穆天子养马》译文

相关目录索引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高中文言读本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古文观止(整理中)

·唐诗三百首(推荐)

·专升本古文(全)

·升大专古文(全)

·高中选读古文(全)

·高中古文(全译齐)

·初中古文(全译齐)

·古人读书十二法

·背诵五法

共收藏,文言译文 1890 篇

LAST 1-20 21-40 41-60 61-80

No 文章名称 点击

21 《鹊巢扶枝》译文

632

22 《长人和短人》译文

632

23 《山东公子》译文

633

24 《牛缺遇盗》译文

633

25 《道之所在》译文

633

26 《深文》译文

633

27 《两瞽》译文

633

28 《墨子为木鸢》译文

633

29 《子高替人说情 》译文

633

30 《子夏见曾子》译文

633

31 《群蝨》译文

633

32 《捶钩者》译文

634

33 《狐友幻形》译文

634

34 《松》译文

634

35 《相狗》译文

634

36 《高听》译文

634

37 《鲁人取糟》译文

634

38 《田父得玉》译文

634

39 《纣为象箸》译文

634

40 《鼓与牛》译文

634

友情链接:

Wordsinfo|图片库|喜欢文言文|文墨网|先生教育网|高中语文实用教案|网站导航|您的位置

欢迎加入友情链接

作文八:《文言文翻译》2200字

文言文翻译

孝景本纪第十一原文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 文言文翻译浏览:71次

周易未济(卦六十四)_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未济(卦六十四)——谁能说既济是福 【原文】 (坎下离上)未济①:亨。小狐讫济②, 文言文翻译浏览:347次

周易恒(卦三十二)-愿好日子恒久如常-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恒(卦三十二) 一愿好日子恒久如常 【原文】 (巽下震上)恒①:亨,无咎,利贞。利 文言文翻译浏览:283次

周易既济(卦六十三)-谁能说不济是祸-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既济(卦六十三)——谁能说不济是祸 【原文】 (离下坎上)既济(1):亨,小利贞。初 文言文翻译浏览:251次

周易咸(卦三十一)-梦境中的吉凶征兆-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咸(卦三十一) 一梦境中的吉凶征兆 【原文】 (艮下兑上)咸①:亨,利贞。取女②, 文言文翻译浏览:290次

周易小过(卦六十二)-开明通达的批评观-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小过(卦六十二)--开明通达的批评观 【原文】 (艮下震上)小过①:亨,利贞。可小事 文言文翻译浏览:330次

周易离(卦三十)-突如其来的战祸-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离(卦三十)——突如其来的战祸 【原文】 (离下离上)离①;利贞,亨。畜牝牛,吉。 文言文翻译浏览:209次

周易中孚(卦六十一)-久已远去的仪式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中孚(卦六十一)--久已远去的仪式 【原文】 (兑下巽上)中孚(1):豚鱼吉(2)。利 文言文翻译浏览:209次

周易坎(卦二十九)-布满陷阶的荆棘路-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坎(卦二十九) ——布满陷阶的荆棘路 【原文】 (坎下坎上)习坎①:有孚,维心,亨 文言文翻译浏览:190次

周易节(卦六十)-倡导节俭和守礼节-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节(卦六十)--倡导节俭和守礼节 【原文】 (兑下坎上)节①:亨。苦节②,不可贞。 文言文翻译浏览:220次

周易大过(卦二十八)-凡事不要过头-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大过(卦二十八) ——凡事不要过头 【原文】 (撰下兑上)大过①:栋橈②。利有攸往 文言文翻译浏览:190次

周易涣(卦五十九)-洪水可不可怕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涣(卦五十九) --洪水可不可怕 【原文】 (坎下巽上)涣(1):亨②,王假有庙。利涉 文言文翻译浏览:207次

周易颐(卦二十七)-不劳动者不得食-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颐(卦二十七) —— 不劳动者不得食 【原文】 (震下艮上)颐①:贞吉。观颐②,自求 文言文翻译浏览:276次

周易兑(卦五十八)-邦交以和为贵-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兑(卦五十八)--邦交以和为贵 【原文】 (兑下兑上)兑①:亨。利贞。 初九:和兑, 文言文翻译浏览:178次

周易大畜(卦二十六)-种田放牧的诱惑-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大畜(卦二十六)—— 种田放牧的诱惑 【原文】 (乾下良上)大畜(1):利贞。不家食(2 文言文翻译浏览:172次

周易巽(卦五十七)-人与神之间的使者-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巽(卦五十七)--人与神之间的使者 【原文】 (巽下巽上)巽①:小亨。利有攸往。利 文言文翻译浏览:261次

周易无妄(卦二十五)-“思无邪”的做人准则-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无妄(卦二十五) ——“思无邪”的做人准则 【原文】 (震下乾上)无妄①:元亨,利 文言文翻译浏览:284次

周易旅(卦五十六)-赚钱赚不来幸福-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旅(卦五十六)——赚钱赚不来幸福 【原文】 (良下离上)旅①:小亨。旅贞吉。 初六 文言文翻译浏览:271次

周易复(卦二十四)-行旅过程的体验-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复(卦二十四) —— 行旅过程的体验 【原文】 (震下坤上)复①:亨。出人无疾。朋来 文言文翻译浏览:204次

周易丰(卦五十五)-经商漂泊的遭际-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丰(卦五十五)——经商漂泊的遭际 【原文】 (离下震上)丰(1):亨②,王假之(2)。勿 文言文翻译浏览:293次

舆论焦点

热门文章

池上白居易拼音版_带拼音_注音版_池上白居易翻译

乌重胤传文言文翻译-乌重胤潞州牙将翻译-乌重胤潞州牙将也元和中

牛仙客传翻译-牛仙客泾州鹑觚人也翻译译文-牛仙客翻译译文

飞燕外传全文在线阅读|白话文|翻译|译文

魏咸信字国宝翻译-魏咸信传文言文翻译-魏咸信翻译-魏咸信字国宝

精骑集序阅读答案-精骑集序原文及翻译-精骑集序翻译

昔者楚欲攻宋翻译译文-昔者楚欲攻宋阅读答案-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

隋书经籍志一原文及翻译|隋书经籍志全文

文献通考总序文言文翻译-马端临文献通考总序译文-昔荀卿子曰欲观圣王之迹

文言文怪哉阅读答案-怪哉文言文答案-怪哉文言文翻译

推荐阅读

秦观《谢曾子开书》原文及翻译_译文注释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朱熹百丈山记原文及翻译-百丈山记文言文答案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_译文注释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四原文及翻译_译文注释_在线阅读

齐天乐·蟋蟀原文|翻译|赏析_姜夔古诗

《二十七松堂集·金若采》原文及翻译_译文注释

或为周最谓金投翻译及原文-战国策东周策或为周最谓金投译文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答案翻译-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

寻陆鸿渐不遇原文|翻译|赏析_admin古诗

清史稿卷十二 本纪十二原文及翻译_译文注释_在线阅读

林宜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联系 QQ 447120838

作文九:《文言文翻译》4000字

200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精品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译文: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2分)

译文:

(1)

(2)

6、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答: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答:

7、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2分)

(2)是非若所知也。(2分)

译文:

(3)不病于无鸡乎?(1分)

译文: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

译文:

8、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 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9、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译文: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分)

参考答案:

1、(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3分)(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2分)

2、(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3、(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5、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6、(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7、(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

(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

(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

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3分,重点:“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

②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2分,重点:“而”,“缧绁”。“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己”可译为“这个人”。)

9、(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

10、(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12、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作文十:《文言文翻译》12100字

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①,欲妻屠牛吐②,屠牛吐辞以疾③。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④?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⑤。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⑥,

尚犹贾不售⑦。今厚送子,子丑故耳。”其友后见之,果丑。

――节选自韩婴⑧《韩诗外传》卷九第二十八章⑨

n 注释

①厚送女:指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②:屠牛:杀牛为业。吐:名吐的屠夫。③辞以疾:推辞有病。④肆:店铺。已:完,止。⑤如量:按一定价钱应得的斤两售出,不添加什么。苦:嫌。⑥他:其他,另外。附益:增加,添加。⑦贾(gǔ)不售:卖不出。⑧韩婴:生卒年不详。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郡治今北京市)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⑨《韩诗外传》:韩婴著,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是关于《诗经》的重要著作, 也是一部短文集, 在汉初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是衔接先秦诸子寓言、史传故事和《说苑》等书的单则故事之间的一个环节,在古小说发展史上当占一席地位。

n 知识钩玄

〔通假字〕

谓通为,因为;如“何谓辞之”。

〔古今异义〕

今常用义:“四”的大写。文中古义:店铺;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今常用义:到,往。文中古义:离开;如“如量而去苦少耳”。

今常用义:利益,益处。文中古义:增加;如“虽以他附益之”。

〔一词多义〕

(1)动词,推辞,拒绝;如“屠牛吐辞以疾”。

(2)动词,告辞;如“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名词,疾病;如“屠牛吐辞以疾”。“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2)形容词,快;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1)名词,终身;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2)动词,死;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1)动词,停止,完;如“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2)介词,通“以”;如“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3)动词,治愈;如“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子

(1)代词,您;如“子何以知之”。

(2)名词,儿子,女儿,泛指孩子,后辈;如“今厚送子,子丑故耳”。“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1)动词,嫌;如“如量而去苦少耳”。

(2)形容词,痛苦;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

(1)名词,缘故,原因;如“子丑故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2)连词,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3)形容词,旧的;如“温故而知新”。(《六则》)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动词

“欲妻屠牛吐”中的“妻”是名词用如动词,即“以女嫁人”;该分句可译为 “希望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为妻”。

2. 动词用如名词

“以吾屠知之”中的“屠”是动词用如名词,即“杀牛卖肉的经验”;该分句可译为“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子丑故耳”中的判断主语省略,“子丑故”是判断谓语,“耳”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这是因为女儿太丑的原因罢了”。

2.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欲妻屠牛吐”之前省略主语“齐王”,即“(齐王)欲妻屠牛吐”;该分句可译为“(齐王)想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为妻”。

②“果丑”之前省略主语“女”,代齐王的女儿,即“(女)果丑”;该分句可译为“(齐王的女儿)果然很丑”。

(2)省略宾语

①“屠牛吐辞以疾”之中,谓语动词“辞”之后省略宾语“之”,即“这门婚事”;该分句可译为“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

②“尚犹贾不售”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屠夫吐卖的肉,即“尚犹贾不售(之)”;该分句可译为“肉还是卖不出去”。

(3)省略介词

“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之中,谓语动词“死”之后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即“子终死(于)腥臭之肆而已乎”;该分句可译为“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

3.宾语前置

“子何以知之”之中,代词“何”(意思是“什么”)作介词“以”(意思是“凭”、“靠”)的宾语,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何以”即“以何”;该分句可译为“您凭什么知道呢”。

4.状语后置

“屠牛吐辞以疾”之中,介词短语“以疾”,可译为“用自己有疾病这个理由”,在句中作谓语动词“辞”的状语,该句正常语序是“屠牛吐以疾辞”;该分句可译为“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

n 翻译

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想把女儿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为妻,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这门婚事。他的朋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为什么推辞呢?”屠夫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是丑姑娘。”他的朋友说:“您凭什么知道呢?”屠夫吐说:

“凭我杀牛卖肉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屠夫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顾客只会嫌(肉)少;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即使用别的东西增加分量,肉还是卖不出去。如今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这是因为女儿太丑的原因罢了。”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齐王的女儿)果然很丑。

n 欣赏评点

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想把女儿下嫁一个平民--这种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美事竟被一个菜市场卖牛肉的小刀手碰到了!照一般推理,这个屠夫应该“谢主龙恩”才是:转眼间成了皇亲国戚,金钱、地位什么都有了。朋友也劝他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改变命运,轻松跻身上流社会。可是屠夫吐一语道破个中原因:国王的女儿长得太丑,不得已才带着丰厚的嫁妆下嫁平民。多年在市场打拼的经验告诉屠夫吐: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这是市场交易的一般法则,他认定国王不会把便宜给他讨,找个借口推辞了。屠夫吐不贪图荣华富贵,坚持自己人生信条的做法值得后人学习。

n 自能测试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 .屠牛吐辞以疾。                (形容词,快捷)

B .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        (名词,店铺)

C .虽以他附益之。                (连词,虽然)

D .其友后见之。                  (名词,后面)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 .以吾屠知之。          (  )

B .如量而去苦少耳。      (  )

C .尚犹贾不售。          (  )

D .吐应之曰。            (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 .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A.名词,疾病;C. 连词,即使;D .名词,后来)2.A. (介词,凭,靠) B.(介词,按照)C. (副词,还)D. (代词,他,代屠夫吐的朋友)3.A. 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B. 即使用别的附加物增加分量,肉还是卖不出去。4. 《屠牛吐辞婚》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当我们碰到突如其来的美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据常理,准确作出判断,不能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3.酒店猛狗

人有酤酒者⑴,为器甚洁清⑵,置表甚长⑶,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⑷。里人曰:   “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⑸,且酤公酒⑹,狗迎而噬之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⑻。有道术之士⑼,欲干万乘之主⑽,而用事者迎而齕之⑾,此亦国之猛狗也。

――节选自晏婴⑿《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n 翻译

有一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皿很清洁,(卖酒的人)挂出的招牌也很长(醒目),但他卖的酒因卖不出去而发酸。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邻居说:“您家的狗很凶,别人拿着酒器进入(您家的酒店),将买您家的酒时,狗就迎上来咬他,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

酸的原因啊。”

一个国家也有这样的猛狗,这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有治国学说和方法的贤人,想要求见国君,但是国君左右把持权力的大臣迎上去诽谤他们,这些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   n 自能测试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义是:

A .问之里人其故。 ( )( )

B .公之狗猛。 ( )( )

C .狗迎而噬之。 ( )( )

D .而用事者迎而齕之。 ( )( )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酒酸不售。 (不卖出)

B .且酤公酒。 (公家的)

C .狗迎而噬之。 (迎上去,扑上去)

D .欲干万乘之主。 (主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 . 问之里人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此亦国之猛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猛狗”比喻什么?本篇寓言给我们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代词,代“酒酸不售”的原因)B. (结构助词,的)C. (代词,代买酒的人) D.(代词,代“有道术之士”)2. C.(A. 卖不掉;B. 对别人的敬称,您。D. 君主)  3.A. 向附近邻里询问其中的原因。B. 这就是您家的酒会卖不出去而发酸的原因啊。C. 有治国学说的贤人,想要求见国君。D. 这些专权的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啊。4. 本篇寓言以猛狗比喻国君左右那些横行霸道、疾贤妒能的权臣。寓言告诉我们:“猛狗”不杀,再好的“酒”都会变酸。像猛狗一样的奸佞小人是国家的祸患,一个英明的领导要注意“审择左右”,亲贤臣远小人,以趋利避害。领导者只有从全局出发,考察贤佞,辨识忠奸,才能慧眼识人,做到知人善任。

38. 棘刺母猴

燕王好微巧⑴,卫人曰:“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⑵。”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⑶。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⑷。”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⑸,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⑹,视之晏阴之间⑺,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⑻:“臣为削者也⑼,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⑽,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⑾?”曰:

“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⑿。”因逃。

――节选自韩非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n 翻译

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沐猴。”燕国国王很赏识他,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国王说:“我看看你是怎么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沐猴的。”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须半年不进入到后宫里面,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观看它,这样才可能看见酸枣树刺尖上的沐猴。”燕国国王于是就养着哪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沐猴。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

匠对燕国国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切削而成的,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酸枣树的刺尖上刻削,国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沐猴就清楚了。”国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刻酸枣树的刺尖上的沐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国王说:“我想看看那刀。”那人说:“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他于是逃跑了。

n 自能测试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 .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动词,请求)

B .养之以五乘之奉。 (动词,供养)

C .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副词,却)

D .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动词,用刀削一削)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A .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

B .养之以五乘之奉。 ( )( )

C .人主欲观之。 ( )

D .臣请之舍取之。 ( )( )

3.翻译下列语句:

A .燕王好微巧。___________________。

B .养之以五乘之奉。_________________。

C .而所削必大于削。_________________。

D .臣请之舍取之。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A. 动词,请允许我„„。C. 副词,才。D .第一个“削”是名词,刻刀,第二个“削”是动词,切削)2.A. (助词,的)B. (第一个“之”,代词,他,代那个卫国人,第二个“之”,助词,的)C. (代词,它,代猕猴 )D. (第一个“之”,动词,到„„去,第二个“之”,代词,它,代刻刀)3.A. 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物。B. 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养着他。C. 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D. 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4. 寓言告诉人们,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施展骗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发现骗术终有破绽,只要细加分析和追究,一切黑嘴谎言都将原形毕露。

扁鹊投石

医扁鹊①见秦武王②,武王示之③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④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⑤曰:“君与知之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⑦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n 翻译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生病的地方给扁鹊看。扁鹊看了,请求把它除掉。秦武王左右亲信说:“君王生的东西,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除掉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听不见,眼睛丧失视力。”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n 自能测试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一项是( )

A. 武王示之病。 (代词,他,代武王)

B. 君之病。 (助词,的)

C. 除之未必已也。 (助词,不译)

D. 君与知之者谋之。 (代词,他们)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正确的意思是:

A. 医扁鹊见秦武王。 ( )

B. 君以告扁鹊。 ( )

C. 而与不知者败之。 ( )

D.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 ( )

3.下列语句的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扁鹊请除。-------------------------------扁鹊请求把它除掉。

B.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不成功将使耳朵听不见,眼睛丧失视力。

C. 扁鹊怒而投石曰。----------------------扁鹊愤怒地扔石头。

D.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4. 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A.代词,他,代扁鹊;C. 代词,它,指秦武王的病;D. 代词,指治病这件事)2.A. 动词,拜见,谒见;B. 介词,把;C. 动词,毁坏,败坏D. 名词,政事;3. C.(“怒而投石”中的“石”是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石头。)4. “扁鹊投石”的故事讲的是秦武王请名医扁鹊来治病,手术尚未开始,就因秦武王身边小人谗言而中断。本文以治病喻治国,告诫国君要用贤不疑。不能为小人所左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请教,切不可听任外行指手画脚。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更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千金买骨

郭隗(kuí) 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④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⑤,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⑥欲致士⑦,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⑧,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n 注释

①涓人:中涓官,国君的侍从。②安事:要……何用。③捐:舍弃,损失。④市:买。⑤期年:期(jī),满。期年,满一年。⑥诚:假如,果真。⑦致士:接纳贤士。⑧见事:被侍奉。

n 翻译

郭隗先生对燕昭王说:“我听说古时候有一位君主,希望用千金征求千里马,买了三年还是没有买到(千里马)。有一位侍从对国君说:„请允许我去为您寻找千里马。‟国君派他出去了。过了三个月,这名侍从找到一匹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于是(这名侍从)就用五百金买下马头,回来把(用五百金买下马头这件事)禀报君主。君主大怒说:„我要寻求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丢掉五百金,要它干什么?‟这名侍从说:„一匹死马大王尚且肯用五百金买下来,更何况是活马呢?这样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您买马的诚意,千里马很快就要来了。‟果然不到一年,人们就送来三匹千里马。现在你大王假如要招纳天下贤士,就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不才的人尚能被君采用,更何况那些比我贤能的人呢,还会怕路途遥远而不

来吗?”

n 欣赏评点

战国时燕国燕昭王问政郭隗,怎样才能招得贤士报齐国灭燕之仇。燕昭王采纳了郭的建议,搭黄金台,置千金于上广揽人才,结果造成了" 士争凑燕" 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等,乐毅帮助燕国报了齐灭燕国之仇。燕国复兴,智者郭隗功不可没。陈子昂就写过“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有幸,遂起黄金台”一诗赞颂此事,后世明君贤将也学燕昭王做法征慕人才,如诸葛亮筑高台于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可见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才”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n 自能测试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把)

B. 请求之。 (他,指国君)

C. 反以报君。 (把)

D. 况生马乎? (况且)

2.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正确意义是( )

A. 臣闻古之君人。 ( )

B. 涓人言于君曰。 ( )

C. 于是不能期年。 ( )

D. 千里之马至者三。 ( )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遣之。-----------------------------------------国君派他出去了。

B.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这样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您买马的诚意。

C. 今王诚欲致士。-------------------------------现在你大王假如要招纳天下贤士。

D. 岂远千里哉?----------------------------------难道真能日行千里吗?

4.“千金买骨”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 介词,用。B. 指寻求千里马这件事。D. 何况。)2.(A.听说。B. 对,向。C. 没有。

D. 到达,到来。)3.D.( 还会怕路途遥远而不来吗?,“远”是“以……为远”的意思。)4.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才”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

采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

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去②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有基曰:“人皆善③,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焉气力倦⑥,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节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n 注释

①养由基:人名。公元前7世纪人,楚国名将,原为楚庄王近卫军成员,任楚国宫厩尹,古代著名神箭手,百步外射柳叶百发百中。成语“百步穿杨”典故出此。②去:离,离开。③善:称善,说我射得准一说认为“善”字前面漏一“曰”字。④支左屈右: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开弓,这是一种正确的射箭姿势。⑤不已善息: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⑥少焉:一会儿。⑦弓拨矢钩:弓不正,箭不直。拨:不正。钩:弯曲。

n 知识钩玄

〔古今异义〕

今常用义:到别的地方。文中古义:离开;如“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今常用义:儿子。文中古义: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作表示敬意的对称词;如“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一词多义〕

(1)形容词,好;如“左右皆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则》)

(2)动词,善于,擅长;如“善射,可教射也矣”。“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3)形容词,善良;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发

(1)动词,发射;如“百发百中”。

(2)动词,生长;发生;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3)动词,征发;如“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乃

(1)副词,却,竟然;如“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副词,就,于是;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3)副词,才;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zhōng

(1)名词,里面,中间;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名词,心中;如“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形容词,半;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zhng

(1)动词,打中,射中;如“百发百中”。

(1)动词,停息;如“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

(2)动词,叹息;如“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1)动词,伸直;如“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2)动词,支撑;如“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1)动词, 完了,没有了;如“一发不中,前功尽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2)副词,完全;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动词

“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中的 “钩”是名词用如动词,即 “弯曲”;这两个分句可译为“不一会儿工夫力气用完,弓也拉不正,箭也射不直”。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之前省略主语“养由基”,即“(养由基)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该分句可译为“(他)能够在离开柳叶一百步远的地方用箭射柳叶”。

(2)“可教射也矣” 之前省略主语“我”,即“(我)可教射也矣”;该分句可译为“(我)可以去教(他)射箭了”。

(3)“而不已善息”之中,“不已”之前省略主语“其”,代射箭高手养由基,即“而(其)不已善息”;该分句可译为“但是(他)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

2.省略宾语

(1)“百发百中”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柳叶”,即“百发百中(之)”;该分句可译为“每次都能射中(柳叶)”。

(2)“一发不中”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柳叶”,即“一发不中(之)”;该分句可译为“一次箭射不中(柳叶)”。

(3)“可教射也矣”之中,谓语动词“教”后面省略宾语“之”,代养由基,即“可教(之)射也矣”;该分句可译为“(我)可以教(他)射箭了”。

3.省略介词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之中,“教子”后面省略介词“以”,即“我不能教子(以)支左屈右”;该分句可译为“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

n 翻译

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他)能够在离开柳叶一百步远的地方用箭射柳叶,每次都能命中目标。他身边的人都齐声赞好。(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一个人经过那儿,说:“擅长射箭(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我)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而你却说可以去教我射箭,你为何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来客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用箭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他)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不一会儿工夫力气用完,弓也拉不正,箭也射不直,一次箭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白中的名声也全部丧失了。”

n 欣赏评点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养由基射箭绝技的成语。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现在用它称赞别人做事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本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留有余地,特别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善于养精蓄锐,否则会前功尽弃。在别人齐声喝彩时,一位素昧平生的过客给养由基善意的提醒,这才使养由基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那位过客射箭水平怎样,已不再重要。他给射手的人生忠告,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当我们事业小有成就时,切不可得意忘形,沉醉在别人的赞誉声中,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盘点人生,养精蓄锐,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n 自能测试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正确的解释是( )

A. 楚有养由基者。 ( )

B. 善射,可教射也矣。 ( )

C. 人皆善。 ( )

D. 弓拨矢钩。 ( )

2.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的地方)

B. 左右皆曰善。 (身边的人)

C. 子乃曰可教射。 (却)

D.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教育子女)

3.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他)能够在离开柳叶一百步远的地方用箭射柳叶。

B. 子何不代我射之也?-----你为何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

C. 而不已善息。-----------而你已经不会好好休息了。

D. 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次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百中的名声也全部丧失了。

4.“百步穿杨”或“百发百中”的寓言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代词,……的人;B. 动词,擅长,善于;C. 形容词,好;D. 名词,箭;2 .D.(教你,子,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 C.(而:却。已:停息。善:善于。却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4. 本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留有余地,特别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善于养精蓄锐,否则会前功尽弃。在别人齐声喝彩时,一位素昧平生的过客给养由基善意的提醒,这才使养由基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那位过客射箭水平怎样,已不再重要。他给射手的人生忠告,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当我们事业小有成就时,切不可得意忘形,沉醉在别人的赞誉声中,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盘点人生,养精蓄锐,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