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语文试题 > [《军训的意义作文》900字]军训作文600字初一

[《军训的意义作文》900字]军训作文600字初一

时间:2019-10-30 09:28:1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军训的意义作文》900字

军训的意义

今年,我们离开初中,来到了高中。正式进入了高中的殿堂。

来到学校第一课就是军训了,我们大家都期待着军训的带来。

终于随着老师宣布,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军训。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激动的欢呼起来,真是其声可“惊天地,泣鬼神”。我惊喜地上跳下跳,欢喜地等待着军训的到来,真的!回到家终日惦念着军训,晚上在床上翻去翻来,脑子里都想着军训。结果第二天,由于我晚上睡得晚。我早上都爬不起来,终于还是艰难的爬来了……。

早上首先我们大众新生聚在一起,听着校方代表、部队代表还有学生代表发言,随着他们的发言结束。我们的军训正式开始了,我们被分成了十几个班,每个班有一个教官来指导。这时一个中等个子的肩上有一“杠”的教官来到我们的队伍前,他首先作了简短的个人介绍,然后就开始教我们怎么样排队。经过教官的指导,不到两分钟,我们那歪歪斜斜的队伍就如同脱胎换骨一样变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方队。

我们排好方队之后,第一个就是学习站军姿,老天就像故意于我们为难一般,昨天还是阴雨漫步的。而今天却是烈阳高照!我们大家站在烈阳下,保持着军姿。教官就在一旁指导着我们。教官说,军队里的军姿。是双脚叉开60度,两腿紧闭不留缝,双手绷直,大拇指放在食指的第二关节处,食指与裤脚线缝并起,双手自然弯曲,抬头挺胸收腹。听着教官的话,同学们都按照这教官的话保持着军姿,在烈阳下,那站立的身影是我们成长的倒影。

随着几天的军姿,我们的军姿已经基本合格。下一步,我们又要接受新的挑战了。教官开始教我们走齐步与跑步。我们在操场上随着教官的口号,一步一步的走着。“一二一……”教官那洪亮的声音在操场上飘荡。

齐步和跑步我们也基本学会了,接下来是最困难的正步了,原本我们以为正步很简单,可是到教官教我们时,我们才知道哪有多难。每次踏步,踢腿的那只腿要立地三公分,另一只腿要笔直站立。立地要有声,踢腿要迅速。所以,我们有艰难的开始了正步的联系。每一次正步踏完,我们脚都站不稳了,鞋底都磨平了。

终于30天的军训终于结束,我们大家幸苦的三十天军训,结束时竟然有些依依不舍。军训结束了大家都坚持的熬下来了,没有一个人放弃。刚开始我们都以为我们是坚持不下来的。但是我们大家都坚持下来了。这次军训使我们成长。

点评: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次详细的军训,看着那军训上的艰苦的我们,看着我们挥洒的汗水。这都是我们成长的见证。

作文二:《作文训练 结尾》3900字

为你作为铺路

第六讲  结尾     水到渠成韵无穷

【知识点击】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围棋对弈中棋局终了前的收官阶段,一招不慎,可能导致全局的失利。古人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足见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的力度和重要性。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水到渠成,自然而然。2.照应开头,浑然一体。3.卒章显志,画龙点睛。4.抒发感情,动人心弦。5.含蓄委婉,余味无穷。6.展望未来,寄意深远。要想写好文章的结尾,应树立整体观念,根据文章思想内容灵活巧妙地选用适当的方法,尽可能在写作过程中使结尾既符合文意,又能创新并显现出个性特色。

【美文欣赏】

母亲架设的桥    [日]水上勉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 éng )上,自己浸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里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那天,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灶的木匠大伯,就必定从那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了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露出一排排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再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母亲在她的一生中不知修过多少回。峡谷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了十来回吧。不论哪回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那桥不论修得怎样简陋,可仍是美好的。

我9岁离开母亲,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也定然会浮现。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特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须有小桥。

如今,我并无须特意去鉴赏那村上华岳或富冈铁斋的名作,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有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

【阅读手记】

本文用抒情的方式收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感激和怀念,自然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罢本文,让人不由想到刘桂瑶《母亲桥》的结尾‚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对母亲强烈的情感在文末突出体现,与《母亲架设的桥》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类文章结尾用富于感情的语言吐露衷肠,其优点是情感浓烈,动人心弦。

需要注意的是:抒情式结尾,要有感而发,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合拍。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佳作示例】                 不一样的真情

株洲市第十九中学1209班 肖天萌

她, 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是我们班的‚文学少女‛, 是我们的知识之窗. 她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熏染着我们,改变着我们。

‚从今天开始, 我不再崇拜托尔斯泰, 莎士比亚, 屠格涅夫了, 我开始崇拜茨威格了! ‛一边双手抱着刚看完的书一边带着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语气说着话的人是我们初三新来的语文老师, 说是老师, 倒不如说是一名从学生时代就对文学向往永远不变的少女.

几乎每天清晨,她都把前晚看过的书和我们分享, ‚哎呀,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昨晚看了一本太好的书,有没有看过的?不介意的话可以和我一起分享吗? ‛

从这时开始, 这位老师便让我们不能自拔了, 在那寻求美文的道路上。每天大家的课桌上除了课本外,还会有从老师嘴里说过的书。

‚从明天起就放寒假了, 同学们假期如果发现什么好书记得‘艾特’我啊。‛一边笑眯眯的布置着作业,一边也不忘叮嘱大家给他推荐好书的人还是我们的老师, 当然, 大家也早已习以为常了,不料老师拿出一个小提包, 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什么呢,什么呢?‛大家兴奋的议论起来。只见她缓缓地从提包里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纸, 上面似乎写着什么东西, 正当大家疑惑之际, 那一张张纸发了下来。我的那张上写着《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 原来是一篇写我的文章,看看其他人手中的纸. 好像每个人都不一样, 也就是说. 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写了一篇! 我的天啊, 恐怕没有哪个老师会这样做吧?

‚一个学期过去了, 你们每个人都给了我惊喜。每个人都像是那潘多拉的盒子, 让我不能自拔, 所以. 便不由自主地写了几篇小文了. ‛老师笑眯眯的看着我们, 平静地说出这一巨作的由来. 再次低头看看, 那短短几百字千余字的文章便将那份真情传到了所有人的心中.

那份真情,改变了我,在这个充满了冷漠虚伪的社会, 老师的真情融化了隔膜, 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 用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知识与无限向往。

【教师评析】

本文写出了自己与语文老师一年相处的经历。作者用流畅自如的文字把自己对她的了解、喜爱、崇拜的过程刻画得张弛有度,真挚动人。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酝酿出一份暖暖的诗意,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此结尾总结全文,概述心路历程,点明文章主旨,行文自然流畅。

【教师下水】

这一年,那一年,我们一起过大年     江平

天上飞着些雪花,空中飘着些烟花,地上撒着些鞭炮的纸花。玉树琼花伴着张灯结彩,城市的道路越发宽阔,除夕的夜晚行走在大街上。四处的美景不时对我们说着:过年了。     无非是大鱼大肉,无非是吃到反胃,无非是准备红包,给长辈给晚辈。无非是看春晚,无非是发微博感叹春晚的水平一年不如一年。

孩子们还是那么兴奋,不停的吃,不停的玩,不停的看电视,不停的玩ipad, 不停的玩游戏,不停的收红包数钱数,洗个碗、搞个卫生不停的要劳务费。

这一切都因为:过年了。

不禁想起小时候,总是急切的盼着过年,过年才有好吃的,过年才能穿新衣,过年还有压岁钱!

七岁那年,家里搬家,新起了房子,欠了债,实在没钱过年,母亲留了四兜包菜,一斤多肉,这就是我们过年的全部了,这是印象中最贫穷的一个年。

八岁那年,小年夜在大舅家过,母亲给我扯了花布做罩衣,夜深了,我一直等着,表姐在缝纫机上踩着,连夜给我赶出了新衣,说过大年穿吧,可是我怎么也等不了,一定要晚上就穿起来。红紫相见的水波型的花纹,罩在厚实的棉衣上,遮盖着破旧的棉衣,但我晚上兴奋得睡不着,一直在呵呵的傻笑。三十多年了,那红紫相见的花纹一直在我的眼前闪现,就如昨日!

高兴的还是过年有东西吃,每年都吃到‚夹食‛(也就是反胃不消化) 。瓜子、红薯片、米果是各家都有的,花生只有富裕的人家才买。父亲做的翻饺子是最好的零食。但这些我们多不太在意,最爱的还是人家送的礼品,那时候,送礼都喜欢用纸封子包着,用灯芯草绳子系着。解开绳子并不难,难的是再系好包成原样。我们在多次偷嘴之后,总对着那纸封叹息,在多次被打被骂之后终于找到了捷径:在纸封的底部用指头戳个洞,悄悄的把吃的从洞里掏出,从外表看,似乎没动,提在手上才发现轻了不少。家里孩子多,没有谁会承认偷吃了的,但没有谁没有偷吃过。花根、雪枣、羊咪咪脑壳、焦切、红糖、白糖哪一样都被我们从小洞中偷尝过。有时候看到所剩不多,确实也担心挨揍,但实在经不住肚子里的馋虫。有时候母亲发现包封实在被偷得不像话了,拿不出手了,只好又买一点添进去送人。

最喜欢的还是过年有压岁钱发。那时候是没有零花钱这个概念的,一年到头,我们难得有几分钱,偶尔得了一分两分,马上会跑到供销社买糖果、买红姜,也只买得起这两样。过年就不一样了,爸妈会给我们准备压岁钱,一般情况下有五分到一角,奶奶也会给每个孙子两分,最喜欢到外婆家,外婆比较大方,虽然我的表兄弟姊妹有三四十个,但外婆每次都给一角两角,这些钱对我们来说是巨富了。当时姑妈家很贫穷,但我们去拜年的时候,姑妈从来就给的比较多,很小的时候不记得给了多少,八十年代就给十元、二十元了,所以很喜欢去给姑妈拜年。看来还是钱比较有诱惑力。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想当年,一到过年就听母亲感慨,又发了多少压岁钱出去了,过年要准备多少饭局啦,花多少钱啦。现在也该轮到我们感叹了,生活越来越好了,物价越来越高了,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天天都似过年,年味越来越淡了,越来越不想过年了......     雪花停了,烟花炮竹还在空中轰响,霓虹灯在四处闪烁,这一切都告诉我:确实又过了一年了。

【初试锋芒】

作文题目:1、《年味最浓的春节》。600字左右。2、我的时间

‚年味‛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年味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边吃边玩边看‚春晚‛,年味就是看五彩斑斓的耍龙灯、舞狮子、腰鼓队,年味就是听震耳欲聋弥漫喧天的锣鼓声,年味就是荡漾空中欢歌笑语的甜蜜;年味就是将书本作业束之高阁从早疯到晚,年味就是按捺喜悦时不时偷偷地数一数口袋里的压岁钱……

然而随着年龄的长大,你对年味的理解变了,对年味的要求变了,因而也就有了对年味最浓的春节的记忆。

在记叙‚年味最浓的春节‛时,请注意发挥‚桥梁‛的作用!

作文三:《作文的结尾》400字

作文结尾

结尾常见的毛病:

1.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2.公式化。空喊中号。

常见的作文结尾:

1.自然式

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 带着它走开了。”

2.照应式

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引申式

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4.抒情式

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评价式

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作文四:《作文的结尾》1700字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的结尾: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收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承诺》的结尾:

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是指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如《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失败时缺少勇气的自己,是成功时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失败时不灰心,成功时不忘形。

四、引用佳句,增辉添色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能使文章增色许多,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如《美好的明天》的结尾: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住易逝的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波折》的结尾:

雨依旧下着,但变得温柔起来;天空依然阴沉,但变得明亮了起来,我的心也轻松了许多。这次小小的波折我又怎么能忘怀?

六、展开联想,升华主题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七、抒情结尾,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实感。

如《难忘您,老师》的结尾:

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

八、描写景物,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例如《雨季》的结尾:

雨停了,阳光放射出它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的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如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

“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深深的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

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夺得冠军而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常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挑山工》的结尾: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解开悬念,豁然开朗

就是要在全篇有一个整体构思,开头时就设下悬念,层层设疑,吸引读者读下去,到结尾才解开悬念,令人豁然开朗。

如《枣核》结尾:

作文结尾练习:

1 、 请选用结尾方法之一,为《渴望成功》写一个结尾。

2、请你为《没有想到我如此坚强》写一个结尾:

作文五:《作文的结尾》200字

作文的结尾

文章结尾若能妥善经营,不仅给读者回味无穷的感觉,好的结尾更可收画龙点睛的妙处,在文章中有好的开头和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内容,若能给予铿锵有力的结尾,将会是一篇完美无缺的杰作。   结尾的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 期望法:

期勉自己或别人对主题事务的做法。

二、 感想法:

将自己的感想贴切主题地提出。

三、 引用法:

引用古今名人语录或广为周知的事务来做为结论。

四、 呼应法:

提出呼应前文内提出的主张,但务必保持前后连贯,相互支持。

五、 悬疑法:

不下任何评论,留待读者来印证或评断。

六、 移位法:

以与主题相关但却未在前文内提出的事件插入做为结语。

七、 评论法:

用自己的看法,以建设性的言论下结论。

作文六:《论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4900字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第1期

□ 理 论 探 讨

论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

吕植家

许多微型小说的意蕴几乎是在结尾处才体现出来,因而有人把微型小说称为“结尾的艺术”,或称它的结尾是“临门一脚的艺术”。这些说法,虽然不够全面,但把结尾看成是微型小说结构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部分,是言之有理的。微型小说比起其它小说形式来,篇幅极为有限,因其体裁本身的审美特征所决定,更须讲究结尾艺术,而结尾的意义未定性,正是一种在有限的文字内,使之“以少胜多”的有效手段。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则,可以把一篇微型小说看作一个整体,它不是由若干元素胶合而成的东西,而是一种先于各个部分而存在并具有制约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微型小说的结尾,并不是作为某种元素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而存在。就一篇具体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未定性来说,它与整篇作品的立意、人物、事件叙述、情节设置、结构安排及整个构思有着紧密的关系。结尾的意义未定性,只有作为受全篇小说完整“图形”制约的有机组成部分,才具有好的艺术效果。它若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元素,就不具备这种效果。

微型小说结尾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越多,审美价值越高,也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理解和想象,调动起由审美积淀而形成的经验去

含蓄,指藏而不露,含有深意;隽永,指文辞意味深长。含蓄隽永,就是创作者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隐含在话语中,没有直接说出来,或不全说出来,具有话外之音,味外之旨,委婉曲折,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微型小说含蓄隽永的话语,往往具有语表与语里两层关系。语表是宣示义,话里蕴含着丰富的启示义。换句话说,它的丰富信息不是直接呈现于话语的表面,而是含藏在话语的深层结构之中。创作者一般都通过语表意思来伪装和逃避自己的真实意图,意在言外,言语近切而意旨绵远,文辞浅显而蕴意深长。它使读者从话语表面探知深层结构的丰富意蕴,透过语表去思考话里潜在之义。潜在之义越丰富,审美的信息量就越大。含蓄隽永的话语,就具有一种蕴藉美,它能给阅读欣赏者想象和回味的审美空间。

121

参与创造,扩大和丰富文本的内涵。微型小说创作者必须充分重视结尾意义未定性的重要作用,加大文本结尾的意义未定性与空白度,才能使小说文本更具艺术魅力。

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未定性,大体上有下面三种情形:

一、含蓄隽永 言外有意

论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未定性与整体内部构造

如,刘国芳的《黑蝴蝶》。他儿子依偎在他怀抱里,有蝴蝶飞过来,是黑色的,很大。儿子歪歪地跑着去捉。他不让儿子捉蝴蝶,说蝴蝶是人死了之后变的。后来他不大和儿子在一起了,他在外边交了个相好,跟妻子离了婚。当他收拾东西往外走时,儿子说:“爸爸以后不要我了。”他不好做声。这时候有一只蝴蝶飞来了,黑色的,很大。他看见儿子盯着它,一动不动。他也走了。。他愈发地把儿子想得慌,瞒着妻子去看儿子。几经周折找到了儿子,儿子很高了,已无昔日稚气。他告诉儿子自己是他的爸爸,儿子说不是。结尾是这样写的:“孩子不再和他争,跑进里屋去拿了一个小木盒出来,递给他。孩子说:‘我爸爸在这里边。’他把小木盒打开来。打开小木盒他眼泪就流了出来。他看见小木盒里有一只蝴蝶。是只黑蝴蝶,很大。”

该小说结尾的话语,含蓄隽永,意蕴极为丰富。联系前面所写的内容,我们发现它蕴含着下面几层意思:1、爸爸没有离家之前,儿子过得很快乐,儿子对于小时候印象中的爸爸难以忘怀。但后来的爸爸在儿子内心世界里,就像蝴蝶装进了木盒子一样,珍藏的仅仅是对自己小时侯的爸爸的纪念性回忆了。2、木盒子里的黑蝴蝶是爸爸的象征。爸爸曾经对儿子说过,蝴蝶是人死后变的。这说明爸爸在儿子心目中,现在虽然活着,但犹如死了。3、爸爸打开木盒子,看见里面的黑蝴蝶,眼泪就流了出来。这表明他知道儿子再也不会认他这个爸爸了,想到自己抛妻弃子,现在是如此下场,真是咎由自取。没有后悔药可吃,只有痛苦流泪的份了。结尾处表面看来浅显平常的话语,之所以变得含蓄隽永,有了如此丰富的意味,主要得益于文本的整体内部构造,得益于创作者的巧妙构思。创作者把父子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与儿子捉蝴蝶两1

22

条线索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黑蝴蝶变成了象征物,结尾处的话语就具有了多层的象征意义,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从上面例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使微型小说结尾处的话语含蓄隽永,有两。首先,话,,为,才能在有限的文字中传达出无限的韵味。其次,含蓄隽永的话语从其本身来说,虽然不是靠用深奥的词语去故弄玄虚,但所写的话语必须具有丰富的潜台词,才能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二、含混模糊 朦胧多义

含混模糊,朦胧多义指的是话语指向不明朗和确定,孕含着意义多样化,给人各种不同的解读空间。从微型小说文本这个角度来说,不能单从一词或一语去考察意义指向的不确定性,要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看。微型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现象,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有的创作者对于某些新现象、新问题孰是孰非,难以下结论,而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又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因而,创作者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新现象时,不对现象做出任何清理,既不企图引导读者去接受什么情感和思想,也不给读者任何暗示,只在小说文本最能体现题旨的结尾之处,以意义指向不确定的话语作纯客观描述,让读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自己去思考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各自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又是微型小说中话语含混模糊,朦胧多义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微型小说结尾处话语意义指向的不确定性,不仅能造成语义的能产性,增强话语本身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第1

的表现义,而且在体现文本意蕴的关键地方,它能致使文本变成开放性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就不再是“可读的文本”,而是“可写的文本”了。“可读的文本”赋予的是单一确定的意义,它是封闭的文本,读者只是文本确定意义的消费者。“可写的文本”,已不是封闭性和已完成的东西,确定的意义便被解构了,文本不是把一种确定的意义强加给读者,而是向读者揭示出不同的意义,多元化。,者的一种邀请而不确定的意义。这样,读者就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文本意义生产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由此可以说,意义指向的不确定性,能给人多种理解的空间,既扩大了话语的巨大潜能,又丰富了文本的意蕴。

如,朱奚荭《一碗面的悲与喜》。在一家举城闻名,羊肉面价钱昂贵的面店里,老板娘接待了一位贵妇和一对捡破烂的老夫妻。贵妇与她的贵宾犬分享了两碗面,而这对老夫妻掏遍黑油油的布褡裢,只买得起一碗面,两人同吃一碗面,没多久,一碗面连一滴汤也不剩了。贵宾犬那只碗还剩下了大半碗的面。结尾是这样写的:“店员端下贵妇的两只碗和那对老人的那只空空的碗,转身进去时,店堂里的人清晰地听见一声轻微的丹田之音:‘把那只碗给扔了。’留下的是店里所有人的疑问:‘是哪只碗?’”这里最关键的话语是:“把那只碗给扔了。”它的意义指向是不确定的,究竟指的是哪只碗呢?发出“丹田之音”的是老板娘,老板娘要扔掉捡破烂夫妻用过的脏碗?还是要扔掉贵宾犬吃过的面碗?“那只碗”就像聚光灯,将全篇小说的意蕴聚焦在这里。读者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扔掉捡破烂夫妻用过的脏碗,是因为他们影响了名店的名气,老板娘担心他们会给本店生意带来负面作用。扔掉贵宾犬吃过的面碗,是因为它侮辱了人的尊严,

体现出老板娘对贵妇及犬亵渎人的尊严的蔑视。“把那只碗给扔了”这一话语,在这里包含着两种相反的表层含义,透过这两层表层含义,还会引发读者进入深层的思考,衍生出第三、四种含义,捡破烂的夫妻两人吃一碗面,贵妇的贵宾犬却能享受一碗面,并且贵宾,,在小说特,,给人多种解读。

该小说由于体现全篇题旨的话语意义指向具有不确定性,使得小说文本变成了开放性文本,文本只将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客观地摆出来,不作判断,不下结论,给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因而文本的意蕴显得更为丰富,更为深远。话语意义指向的不确定性,虽然能给文本带来很好的艺术效果,但意义的不确定性,不是晦涩难懂,而是合理的模糊朦胧。创作者应该掌握好适当的分寸,如果话语过于模糊朦胧,超越了读者的联想、想象能力,不光对意义不确定的话语无从解读,就连整篇小说也变成了无法破译的天书。创作者一定要为意义不确定的话语营造出一个特定的语境,让它受制于前面所写的内容,读者从中获得了破解不确定性话语的前提条件,才能正确理解它的多重含义,从而使小说文本产生最佳审美效应。

三、文字省略 无中生有

这是指创作者在结尾处,有意省略掉一些文字,其中的意味尽在不言中,让读者自己去填充。

海明威非常重视省略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

论微型小说结尾的意义未定性与整体内部构造

①在海明威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得到两的。”

方面的启示:从作者这个方面来说,省略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换句话说,省略的是作者有意为之的“不写之写”,而它是以“写出来”为前提的。作者对于“写出来”的和省略

最后阿唐是否答应了市长的要求?等等,小说都省略掉了。但这样的省略,极大地增强了该文本结尾的张力,读者会对结局作出种种猜想:譬如,1、不管市长如何用“兄弟”情谊来打动阿唐,也不论市长怎样软硬兼施对阿唐施加压力,阿唐就是不答应他的要求。2,,而是

的,已经“心里有数”。哪些该写出来,哪些该省略,又如何通过“写出来”的让人感觉到“省略的地方”已经写出来似的,在整体构思时,早已作了精心的设计、安排“写的真实到位,面来说,正是由于“写出来”的写得到位,它为省略的提供了可资推想的前提条件,这就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奋度和探究心理,积极参与二度创作,经过思索,能够感悟出省略之处所包含的意味,并在脑子里将之补充出来。因而,作者“省略的地方”,读者感觉到“已经写出来似的”。

微型小说篇幅极为有限,但它同样要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容纳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用有限的篇幅,营造出尽可能大的空间,来扩大其容量。艺术的省略,就是突破其篇幅限制,达到以少胜多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结尾处的文字省略,省略出一片广阔天地,为读者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思维空间,激发读者的延伸想象,让读者在省略了的空间原野上,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这样,不仅“无字处皆成妙境”,而且扩大了小说的信息量。

如,沈祖连的《富在深山》。阿唐中了800万元特等奖,在山里盖了栋别墅,过着神仙般的自在生活,突然有一天,市长来探望他。市长也姓唐,以兄弟称呼阿唐。原来市长也选了个地方盖了栋楼,想让阿唐给说一句话,证明钱是阿唐借给他的,并给了阿唐一张300万元的借据。阿唐表示恕难办到。小说结尾是这样的:“你能办到,只需一句话。可我这话一出口,还有清静日子吗?......”市长接着说了什么?阿唐又是如何应答的?1

24

,最后两人都被绳之。该小说结局的省略,留给读者一个创造的空间。它诱导读者去补充这个省略的空白。读者根据文本提供的预定通道,对省略处的未定性,从各个不同角度加以具体化。这样,该小说结局的省略,既减少了篇幅,又扩大了容量。

这种省略方式,妙在以不言言之。要运用好这种省略方式,作者在前面的实写部分,应作好铺垫,给读者一个方向上的暗示性引导,读者沿着文本所引导的通道进行的想象,才是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延伸想象,而不是游离于文本内容之外的胡乱猜想。另外,文本结尾的省略,一定是事件发展因果链条上的一个点,省之恰当,略之贴切,并且省略的是作者“所知道的东西”,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不写之写”,达到妙不可言的审美效果。

总之,微型小说结尾处的意义未定性,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创作者必须潜心钻研结尾艺术,用心思索怎样使结尾处话语具有意义未定性,尤其是要将结尾处的话语表述与整体内部构造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巧妙构思,才能因结尾精彩而使满篇生辉,让读者阅读完小说文本,就像游山玩水的人观赏奇特美丽的风景一样,流连忘返,回味不已。□

①《海明威谈创作》,宇清、信德编《外国名作家谈写作》第416—417页,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

作文七:《校本培训的意义》800字

校本培训的意义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素质急待提高,而教师校本培训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校本培训工作是实施“提升工程”重中之重的任务,校本培训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教师

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教育的质量,促使学校的发展。

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适应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求、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等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措施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已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

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直接为教学服务。

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积极性,校本培训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培训过程中,因人数相对较少,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校本培训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所以,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校本培训以中小学教师任职学校为阵地,因校制宜、内向挖潜,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不仅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而且机动灵活,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缓解经费短缺、时间冲突的矛盾。

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

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作文八:《高校军训的意义》2500字

摘要: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昌盛、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根据《宪法》、《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地方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地方大学生军训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军训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昌盛、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认识国防教育的意义,了解国防教育的内容,明确国防教育的目的,接受国防教育的培训,承担国防教育的责任,是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更何况是大学生呢?因此,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国防生入学“第一课”必须进行军训,这也是《宪法》、《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所规定的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才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国防教育是维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无非是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为了保证安全和发展,国家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更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国防人才,由此必须增强全民的国防观

念,这些都离不开国防教育。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趋势是缓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保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条件是能够实现的。然而,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和平时期,人们的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国防观念容易淡化。因此,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使全体国民增强国防概念,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提高包围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自觉性,是巩固和加强国防,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加强国防教育,使全体公民清醒的认清国际形势、国内形式,认识国防建设对于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保卫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 国防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以经济技术为基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意识形态、对外关系、国防等的综合建设与综合作用。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开展国防教育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国防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认识到国防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觉的把国防现代化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大目标去为之奋斗,这是全面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说,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单纯从军事力量比较是片面的。现代的综合国力理论,把国家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力量统一起来。通常认为,综合国力包

括国土面积、自然资源、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国民生产、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社会政治制度、国防能力、内外政策、意识形态、领导的能力与魅力等因素。

国家的安全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还要有国民的精神为基础。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只有与国民崇高的爱国主义,以及把国家安危系于一身的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而国防教育正俱有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危意识的重要使命。

3 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和职责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强大,必须使每个公民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系国家安全为一身,关注国家和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公民必须忠于自己的国家。因此,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公民必须依法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国防教育作为公民的基本教育内容。在我国,国防教育早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青年学生,始终是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对全民开展国防教育中,《兵役法》

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第45条规定:“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

实施军事训练。”为了贯彻执行《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又相继制定了结合本地区特点的国防教育法规。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用一章共五条的条款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在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是让符合法定年龄而无条件服现役的公民接受国防教育和依法服兵役的一种形式,是法律赋予每个大学生的光荣义务和历史使命。

4 国防教育是加速国防现代化和落实战时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国防现代化是指国防建设具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其核心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其标志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在现代战争中,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我们对人的因素要作全面的理解。它不尽包括人的勇敢、觉悟和牺牲精神,还包括人的智慧和才能,包括人对科学文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大学生。大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开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挑选一部分专业对口,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大学生,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业训练,就可服军官预备役,或充实到部队去弥补我军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不足。我军自1983年以来从地方高校选拔培养的一大批大学生,已经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5 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好形式

当代大学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充满青春活力,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积极进取,这是目前大学生显著的特点。他们中绝大多数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大局的政治觉悟。但是,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锻炼和社会实践。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尚不完善,鉴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国防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集德、智、体、美教育于一身。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应当热心于改革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地遵纪守法,有良好道德品质;应当勤奋学习,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他们中间培养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目前在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正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作文九:《作文结尾》2000字

作文结尾

结尾,古人称之为“收笔”。它标志着文章的收束和完结,对表现思想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考场作文而言,掌握技法,扮靓结尾,不失为作文重要的得分亮点。

一、 回应文题,简洁有力。   此种结尾往往用简洁的文字呼应文章标题,恰倒好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突出文章主旨。如河北省某考生的中考作文《与诗人同行》就是这样。文章选择了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位诗人的诗歌及生平故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展示了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突出了“课外阅读收获多”

的主题。三个片段写得很充分,所以结尾不必赘述。于是用呼告手法喊出:“诗人啊!我愿与你同行!”采用回应文题法结尾,干脆利落,掷地有声,最能担当“豹尾”的美誉。况且简单易学,在考场上,时间紧迫,又没有好的结尾时,不妨一用。

二、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就是让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是一种老套的结尾方法,但因好学实用,为师生所看好。如果在使用中巧用修辞点缀,则更显妙味无穷。请看山东某考生的中考作文《这就是责任》的开头与结尾:

小草被暴风雨袭倒,是对生存的责任,使它重新昂首,面对朝阳。/河鱼被远逐到海洋,是对后代的责任,使它重新启程,游回故乡。/云雾被狂风吹散,是对万物的责任,使它重新聚集,洒下甘霖。/小时侯,她问他:责任是什么?他不太懂,她也没有再问。 (开头)

朝阳下的小草说:“这就是责任。”/故乡里的河鱼说:“这就是责任。”/下着雨的云雾说:“这就是责任。”/紧抱着她的他说:“这就是责任。” (结尾)

文章开篇用排比段,形象地阐述了“责任”的要旨;末尾用排比、反复

的手法收篇。既回应了文题,又照应了开头和主题,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同时,首尾还借用了诗歌中起兴的手法,用“小草”、“河鱼”、“云雾”引起主人公“他”和“她”的爱情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三、引用诗文,增添情致。  “文”有诗书气自华. 结尾时若巧引诗文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增添文学情趣。引用包括两种:一种是明引,就是直接引用。如江苏南通市某考生在《好一朵茉莉花》一文的结尾:犹记阿婆抱着我,对我轻声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芳香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惹人夸„„”/我依偎在阿婆怀里,

轻轻和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香又白惹人夸„„”以我和阿婆唱和歌曲结尾,既点题,又与阿婆美好的品性相映衬,让读者在“茉莉花香”中品味生命的美好与芳香。另一种是暗引,即化用诗文。江苏淮安某考生的作文《梦中的和谐》结尾写道:“梦中的自然和谐,众里寻他千百度,但愿蓦然回首,它在客观现实中!”化用辛弃疾的词,表达了作者期盼现实社会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引用自然贴切,颇有情致。

四、运用反问,启人深思。  反问即无疑而问,一般用来加强语气,起

着强调思想内容,催人警醒的作用。如山东泰安某考生《责任》一文的结尾:“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为了负起责任而付出着。你的责任是什么?你是否在为它付出着?”文章从正面着笔,写带病坚持上课的老教师、大义灭亲的检察长等几个材料,突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这一主旨。结尾用反问收篇,叩问心灵,简练有力,促人深思与警醒。

五、综合表达,感染读者。  写作正文时我们常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用以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那么在

结尾时也可大胆运用。如浙江宁波某考生作文《沟通》的结尾:“于是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母亲披着夕阳,一步一步走得小心,走得稳当,走得舒畅。风儿轻轻地吹着,将镶了金边的叶儿打在一处。水粼粼地荡向远处。鸟儿在空中嬉戏打闹„„散步,是爱的沟通。——我坚定地对母亲说,明天我们还来散步。”作者用清新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温馨和谐的散步图,并用精炼的语言点示主题:散步是爱的沟通。精当的议论和细致的描写相结合,很能感染人。

六、留有空白,耐人寻味。  湖北荆门某考生的作文《香茗》,通过品茶及听对门父女俩的对话来表达“弱者总给自己找借口”这一主题。文章结尾写道:“对门的谈话,让我思绪万千。我又呷了一口绿茶,确实很苦,但很快我就品尝到一股源自心底的清香,使我十分坦荡舒心。我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绿茶,向对门走去„„”“向对门走去„„”去干什么呢?没有写,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七、巧用后记,深化主旨。  这是近几年来,为广大师生所推崇的一种

结尾方法。往往在文章正文之后添加短章,写法自由,形式多样:可以摘引诗文,可以引发议论,也可以抒写感想;有强化表达,深化主旨的作用。如湖北武汉某考生《鱼水情》,用拟人手法写鱼不知感恩,总想跃出大海,得到自由,等到离开大海后追悔莫及的故事。结尾在故事之外,添加以下文字:“大海创造了生命,也守护着生命,所以才会有鱼儿得水的快乐。哲人云: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言简意赅地点明主旨,突出“感恩”这一话题,借用后记转换写作对象,自由灵活,贴切自然,又深化了要旨,确实绝妙。

当然,结尾的技法远远不止以上列举的种种。俗话说,文章有法却无定法,同学们应该在写作实践中,去摸索、去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作文十:《作文结尾》1300字

作文结尾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与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精彩绝伦,但是也要求简洁、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学生们常犯的毛病有:

(1)画蛇添足。全文已经结束,但作者不放心,偏要再啰嗦几句。

(2)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现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拖泥带水。文章意思已经明了,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一、             回顾教材中的两则片段:

示例一:《小巷深处》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示例二:《笑》

这时心下光明澄净,如登仙界,如归故乡,跟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示例三:《哦,冬夜的灯光》

这时,我开始领悟到了阿瑟查理曼写下这几首诗时的意境:

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

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

那里是西部开始的地方。

[点评]

《小巷深处》这篇文章是描写无私的母爱的,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母亲呵护着“我”这个捡来的孩子,并为“我”而骄傲。当“我”厌恶贫穷的家庭决然离去好,母亲依旧远远的守候着,期盼着“我”的回归。在小巷深处藏着一位盲人母亲无私的博大的爱。

作者在结尾处连用了三个还记得,自然点题,结束全文。

《笑》一文,冰心借着三个柔和纯美的笑容,向读者传递着爱与美。在结尾处,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三个笑融合为一,写出了爱的笑容给人心灵带来的温馨美好,含蓄点题。

《哦,冬夜的阳光》作者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用诗句结尾不但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并和第一段相呼应。

[技巧提示]

1、  自然收束式:自然结尾,不刻意表达哲理与思考,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顺着文章的自然趋势收束全局。

2、  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互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3、  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图交代清楚,这种结尾方法也叫“画龙点睛”式。

4、  名言警句(诗句)式: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着意在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义深刻的耐人寻味的这里或者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二、   比较学生例文片段,体验各种结尾方法的妙处

作文题目:我找到了一把钥匙

开头:

我和老爸好像是天生的冤家对头,一说话就拧,反正他就是看我不顺眼……这不,又来了……

结尾:

我终于找到了走进老爸心灵世界的钥匙,理解了老爸的艰辛和不易,也理解了老爸的一片苦心。

点评:“钥匙”具备双关含义,本文将钥匙与亲情联系起来,“理解”成为亲情沟通的“钥匙”,文章开头和结尾自然呼应,结尾没有刻意拔高,只是在叙事结束后,自然收束,并自然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