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韩语学习 > 经济学的启发_《很受启发的文章:学经济学五年有感》1200字

经济学的启发_《很受启发的文章:学经济学五年有感》1200字

时间:2019-12-21 09:19: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很受启发的文章:学经济学五年有感》1200字

2007年06月11日 星期一 18:25

学习经济学五年,中间经历了一些事,在各种爱好上花了很多时间,时不时的偷懒一下,实在用功者不足两年。又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足两年的功夫再打折扣;少明师指点,之间个人摸索所作之无用功甚多,故当再打折扣;然而都是成长的代价,过得精彩快活,所以并不特别惋惜。

评价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所知不多,所懂太少;基础不稳,站不牢靠;动嘴时多,动手时少;想法不少,不耐推敲;前途渺渺,入门还早。学思想流于鹦鹉学舌,学模型流于技术,学技术又流于形式。。。实在是一无是处。

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总算亲身体验到了三句话,说出来都很浅白,自己亲身体验过可能是另一回事。

第一句话是芝加哥的统计学家刁锦寰在光华上课时反复说的:“学东西要从简单的学起。”

第二句话忘了是谁说的,和第一句话接的很紧密:“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

第三句话是BLANCHARD在他的《Macroeconomics》里说的:“学会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我用了一年,但真正了解这些内容背后的约束条件我用了8年。”

要从简单的学起,是因为简单的东西大多与直觉相符,与直觉不符的东西一般不好理解,正如没有一维或二维上的直觉就很难理解N维空间上的抽象一样。但是想贯彻这条原则并不容易,我常常忽视简单的东西,在上面花的时间不够,一眼看过去“明白了”后继续前行,后来越走越慢,直到举步维艰。往往才发现症结在于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现在觉得正确的路径应该是“前面慢慢慢慢学,后面越来越快。”就如老刁讲时间序列,基本一学期的课时就讲了一个东西,ARMA模型――时间序列里最简单基本的模型,也是他毕生学问的精华。学扎实了后面的东西会理解的很快,真的很快。

然而简单的东西却很难学好,能做到“简单的事情反复做”的人也确实不多,所以学术上出头的终究是少数。傅红雪的刀快是因为他花了十几年每天十几个小时不停的练习拔刀这个简单的动作,弗里德曼思路快多半也是因为他对基本的概念和思考方法把握的炉火纯青。看懂了不代表学会了,学会了不代表记住了,只有当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熔化在脑子里的时候,才会有灵感出来,而我现在有得只是耳边呜呜做响的空穴来风。

深入学习经济学,数学好像是个门槛。花了很多功夫学,看了不少书。最后手里的纯数学书就只剩下了四本:一本《数学分析》,一本《实分析入门》,一本《概率论教程》,一本《统计推断》。不能算简单,但是基础。反复读,反复练。5遍不算多,10遍也值得。这绝不是浪费时间,因为会节省很多后面学习的时间。只要练的足够熟,我相信自己可以用2天时间学会动态优化,一周看完stockey&lucas,一周学完white的大样本理论。。。真的会很快,一点都不夸张,可惜发现这个事实花了我一年多时间。后面所说的东西都学过了,会看不会用,不通;前面的基础都看过了,能看不能作,不懂。脑子里空空如也。

张五常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基础不牢固就急于往上爬,危险之极!”5年后明白了这个道理,呵呵,看来BLANCHARD说的8年对我来说太短了

作文二:《好文分享--绝对有启发性的一篇文章》4600字

当物业服务不能为业主解决问题时

——上海科瑞物业一次失败引发的思考与变革

文 / 张一民

您是否曾想过,严格依照合同约定和标准执行的物业服务,不能为业主解决问题时,会发生什么呢?

早在2010年7月1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前期介入,笔者所在的上海科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科瑞物业) ,正式开始负责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的物业管理。

“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是巨人集团的上海总部,占地面积总规划688亩,计划设计为集办公、商务、休闲、娱乐、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园区。科瑞物业管理的是一期,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包括可容纳400~800名IT 员工的办公楼和员工宿舍区,以及高级会所、培训中心、总裁工作生活区、专家生活区等。除建筑外,还有一个重溯地形地貌的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环绕的中央湖泊和湿地。

这样的园林式、多功能并且集高科技设施与生态设计于一体的园区,因为是第一次建设,无论是建设经验,还是建成后的管理要求,作为业主方,巨人集团几乎没有概念。他们凭着后勤服务市场化的想法对该项目物业管理进行了社会化招标,科瑞物业获得招标信息后经过正常途径报名应标,在经过对科瑞物业所管理项目的考察后,鉴于对科瑞的基础服务、管理模式以及团队支撑等方面较为认可,双方最终握手合作。

科瑞对该项目的管理和服务极为重视,专门派了具有园区工作经历的项目经理,并配备了强有力的工程人员和各条线主管,对项目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分析,根据物业管理各条线的服务范畴,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方案,配合以具体的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选择了专业技能最佳的秩序维护员、保洁员、绿化维护外包方,充满信心地开始了对项目的管理服务。

黯然退出

然后之后,接连不断的事故让双方最终不欢而散。

第一件事情,业主方领导对园区内的保洁环境不满意。由于该项目是在装饰阶段后期边交付使用边施工修缮,管理区域施工工人不断穿梭,保洁人员按计划频次刚刚清洁完的地面,马上就被弄脏,为此,管理处提高清洁频次,增加了随机清扫的岗位。但是,

整个园区还是像一个工地,到处堆着建筑材料和待装设备,路面或楼面无法保持清洁,业主方领导们对保洁工作的感觉很不好,时常提一些意见。

另外,接管后不久就进入了盛夏季节,一次暴雨过后,由于建筑设计的缺陷和设备功率的不足,雨水灌入了地下室、设备房,造成了一定的设备损坏,并影响了部分园区运行功能;而这些设备包括地下室还在调试阶段,科瑞物业尚未正式接收管理。

当年10月的一天,上海市领导来园区考察,业主方领导陪同一起乘电梯上楼,结果电梯故障错半层停机,迫使领导爬上楼面。而事实上,电梯还在调试中尚未验收获得运行证。

分析这些事故的原因,的确可以将科瑞物业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业主方分管领导也确实认为不是科瑞物业的职责;管理处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责任,把认真履行的过程也说得明明白白;但业主方从上到下对科瑞物业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不满,说不出哪里不对,但细细追究,管理服务中的疏漏环节必然就被放大,科瑞物业管理层为了让业主方改变感觉,只得撤换下深感委屈的项目经理。

随着园区设施交付的日益增多,服务需求扩大到了员工宿舍的服务、园林景观的管理,以及为了适应专家生活区、高级会所的服务,科瑞物业积极和专业酒店探讨合作模式,并筹划合资成立科瑞物业控股的酒店经营公司,以适应开展类酒店标准的管理服务。当园区设施设备开始运行平稳、环境状态趋于稳定、各方面工作开始走上正轨的时候,服务合同的期限已经到了。

2011年6月30日,业主方私下以分管领导变动为由,表示合同到期需要重新招投标,最终选择了一家外资物业服务企业,科瑞物业仅仅管理一年就黯然退出。

不要囿于传统的物业管理理念

2013年11月,科瑞物业两位员工经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推荐,参加了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IRCS 为期四天的入会培训,接受了RICS 知识以及针对物业管理行业人士研究方向的有关设施管理的理念和基础知识的系统培训,其中IRCS 资深评审、香港著名物业服务企业董事张先生在讲述IRCS 设施管理课程的时候,为了佐证IRCS 设施管理的理念而举了一个案例,也就是他们公司当初接管并且目前仍在管理的项目,这个案例竟然就是“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

张先生是这样描述的,“2011年,我们公司接管了‘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之前是由一家内地物业服务公司管理的,听业主方介绍说,其实他们的基础服务还是不错的,

之所以要撤换他们,主要是因我们实在不知道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提出的管理方案和具体做法我们提不出意见,他们确实是按照方案和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做的,但是,我们总的感觉是,我们请了他们来管理服务,结果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他们总是强调不是自己的责任,虽然确实是我们的问题,但他们也确实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不能帮业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多么震撼的说法!台下听课的科瑞学员伸直了脖子,之前一直将“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的失盘以“业主方暗示的权力更替”原因而虚以自慰,现在张先生说出了真正的原因——要帮助业主解决问题!怎么解决呀?科瑞学员们满脸疑惑。

张先生说道,他们公司现在为“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所提供的服务,除了物业服务外,还有宿舍管理、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农场管理、果园管理等众多方面。而服务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场所、设施的管理或提供活动的保障服务,而是要和业主方的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

张先生举例说:“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有将近1000名IT 员工在园区内工作和生活,这么多刚刚大学毕业、年轻活泼、精力旺盛的男女生聚集在一起,各种预料不到的问题随之而来。比如,夏季的晚上,草坪上总是聚满了一堆堆的男女生,派对、聊天、游戏等等,往往第二天早上一看,草地上一片狼藉,除了扔下的垃圾,草坪也被踩成瘌痢头,边上的植物、花草也被踩坏或摘去许多...... 我们只能及时组织绿化队伍去补种修缮;这个时候若和业主方探讨,如果说你们的员工怎么这么不文明,业主方必定说不出反驳的话,但内心里一定在嘀咕,“我们的员工怎么了?我们靠着他们成就了企业走向世界,如果拿出一点钱专门去买草坪和花园让他们去踩去摘又如何呢?”最终业主方不会对员工不满,一定还是会对物业服务企业产生不满情绪!于是,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环境损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业主方的员工年轻、精力太旺盛而没有消耗的途径!如果组织引导他们的业余活动,不仅可以消耗他们的精力,同时又能活跃企业文化,最终保护好环境。于是,我们组织力量根据园区实际,设计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方案,草地野餐、野外游戏、球类比赛、划船比赛、农场采摘等等不一而足,当这几十种活动方案呈现在业主方案头时,业主方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这正是他们想要做的,或者说是他们正烦恼的问题;于是,方案得到批准,相关费用得到落实,我们的服务合同随之增加了许多补充合同,我们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大提高!剩下的,就是落实这些方案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释放了精力、活跃了身心、彰显了业主方的企业文化,园区有了烧烤区、野餐区、健身区、各类球赛场、

农场种植区、果园采摘区、划船比赛区„„

张先生总结说,“当我们的服务合同一年到期时,业主方领导事后聊天时和我说,他们曾经动过再请当初那家内地物业服务公司回来的念头,因为我们的酬金要比他们高多了,并且园区管理稳定了,基础服务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仔细分析考量以后业主方认为,我们量身定作的服务策略和已经形成的不断找寻问题为他们提出解决方案的机制,已经将我们和业主方融合在一起了,已经离不开了!于是服务合同顺利续签。”

科瑞物业的学员这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紧接着,张先生总结设施管理的概念(这里的设施管理,只是IRCS 对他们理解的物业管理的一种叫法,他既不是物业管理,也不是设施设备管理):设施管理是支持一个组织的核心业务的所有管理服务。

科瑞的学员恍然大悟,我们“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失败的原因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我们传统的物业管理理念局限了我们的认知!

张先生在讲述了此案例后说,我们要求项目经理,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解业主方的需求上,找寻出他们围绕主业服务的烦恼,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寻求专业机构合作帮业主方解决或提供服务,才能获得无限的商机和利益!

升级更新专业管家道路,变革!

由“巨人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失败的案例,引发了我们对科瑞物业“管作分离做专业管家”的反思。科瑞物业从2007年开始管作分离物业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成果。这两年,科瑞物业努力在升级和完善管作分离模式上竭尽努力,但管作分离模式受限于当前局势的诸多困扰而难以在管理和经济效益上同步提高;主要是低廉且难以调整的物业管理费、传统物业管理作业方式、现有的税收政策、服务供应商的不专业等等造成了运营成本高、品质提升难、管控效果弱的困局;而针对管作分离模式,科瑞物业提出做专业管家的理念,是基于管作分离的概念而进行的工作分工,就是把组织物业服务的管理层定义为管家,把实施物业服务的作业层定义为保姆;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之前提出的专业管家,其内涵始终局限在物业基础服务上。

最近几年,我们又给专业管家的内涵新加上了延伸服务。但是,现在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基础服务还是延伸服务,在服务理念上,还局限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工作内容,即物业五大块基础服务或者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我们还是习惯从下往上看问题,我们很

不习惯从上往下看,很难真正认识到我们可以去“支持一个组织的核心业务”而提供所有管理服务!所以,无论我们把他叫做未来的物业管理,还是延续IRCS 的叫法称作“设施管理”,我们认为,转变观念,就是要对我们原来的观念进行再认识,并且在认识后进行变革!

为此,科瑞物业制定了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规划,我们坚持做专业管家的思想,但将它进行了升级更新,我们要把物业管理的基本要求赋予时代新特征而加以落实,同时要融合IRCS 设施管理理念,从而做好我们的专业管家!

科瑞物业将努力形成基于管作分离、物业服务管控系统的专业管家物业基础服务综合管理模式。为了解决以往管作分离模式运营成本高、品质提升难、管控效果弱的困局,我们从2012年底开始进行了“科瑞物业服务管控系统”的建设,我们立足于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技术,立足于物业项目基础服务所有岗位基础工作信息全覆盖的管控,以此,来真正固化基础服务的流程和标准,从而稳定基础服务,从根本上提升服务品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集约化的管理,以最大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当物业基础管理凭借现代科技使得管作分离得到有效运行,专业管家在物业基础服务上形成无可替代的作用时,我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去开展无限延伸的服务,使企业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未来,科瑞物业还将在专业管家物业基础服务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同时,形成基于业主需求的全方位专业定制服务机制的专业管家服务经营模式;有了物业项目良好基础服务创造的平台和客户资源,借鉴IRCS 设施管理的理念,科瑞物业用定制服务作为具体工作要求来努力建设服务经营的模式。对于基础服务综合管理模式,我们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实践,而专业管家服务经营模式,我们在部分项目和韩国济州岛项目已经确定了实施计划并开始尝试;这两部分工作将成为我们未来五年着力建设的中心任务。

作者系上海科瑞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编辑 甘淇涌  段文婧

(本文刊发于《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4年一月刊)

作文三:《一篇可以让你有所启发的文章》17300字

给明年依然年轻的我们: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现实、后悔、和经历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过。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先说点别的,也就是过去的一年里,想和大家分享但是一直没说的一些话。所以前两部说的是对于一些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这可能会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但我不想这篇文章变成一篇励志文,大家都审美疲劳了。所以我想忽略阳春白雪,尽管信息量很大,但是至少说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故事,说一些效果立竿见影的观点,再说说活捉林志玲什么的,总之让大家多看一点就多获得一点实际的价值。

-------------------------------------------------------------------------------------------------------------------

第一部: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错误的事

-------------------------------------------------------------------------------------------------------------------

关于欲望

这些是我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学生和网吧中奋斗的少年、职场杜拉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韩少躺着也中枪-_-),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我们谁没有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撕心裂肺地付出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领域的专家。

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没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结果他就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我想说,过去几年里我认识的、深交的、共事过的所有人,包括身边一批又一批二十出头收入一百多万的金融朋友、三十岁左右收入几百万的前辈朋友、以及简历金碧辉煌得已经不在乎收入的大BOSS 、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两件事:

一,顶级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顶级的车、顶级的声望,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

二,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接着北野武的故事说下去。想象一下:你今天骑在一辆助动车上,一个小山村来的年轻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你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十几年的奋斗后,你坐在一辆你今天都叫不出型号的保时捷的驾驶位上,一个路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相信我,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你不在乎他,就像你今天不在说你助动车帅的人。你的视角在变。每当我们考虑许多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你今天的视角只是错觉,却让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最容易跑错方向的时候。

人类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们吃第一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和我们吃第一千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后者还多一些。同样的感觉适用于我们赚到的第一笔一万元和第一笔一千万元,第一辆十万的车和第一辆一千万的车,第一个女孩和第十个女人,第一个男生和第十个男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著名的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你从任意一个细分需求里获得的幸福感只能有那么多。

我们清楚地知道快感和幸福感的不同,我们也知道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你从来没有听说过“马斯洛五大欲望”对不对?),但是我们的不幸福却是因为不小心把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而这就是因为我们常站在现在的视角去想象未来的感受。事实是,就好像我们不需要很多的面包一样,我们不需要很多的财富,不需要很多的爱。因为他们很难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拔高理想和自由的重要性。你可以尝试着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五种需求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分,思考一下,是否连最贫穷最饥饿的人们,都一直在生活中同时追求着这五个高低层次的需求。你会发现其实这五种需求一样真实,离你一样近,也一样远。然后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实现这五种需求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只属于你的奔跑方向。这篇文章会实实在在地帮你找到这个方向。但在这之前,我们先谈一些别的。

关于外界

外界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嫉妒和比较。

我们一直高估了嫉妒。举个例子,没有人嫉妒雷帝Gaga 。雷帝Gaga 应该要比我们都更有名、更有钱、坐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比我们更随心所欲,而且也比我们更有才华。但你不嫉妒她,对么?我们没有人嫉妒雷帝Gaga--因为她实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让我们完全不能把我们自己跟她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名利和才华面前没有自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仇恨。反而,我们会去思考,觉得她挺有趣的,挺发人深省的,不是么?

所以当你见到好事情发生在了那个他或者那个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时候,不如把TA 当成那个很奇怪的雷帝Gaga 吧。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抛开个人的杂念,去真正思考别人的亮点。

至于比较(Social Comparison),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那个绩点4.0的同学看齐,努力向那个年薪几十万的旧识看齐,努力向那个不断得到提拔的同事看齐。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看上去像是有30岁阅历的阿呆Adele ,19岁时出了张白金专辑《19》,21岁时出了全销量1200万张的专辑《21》,拿了两座格莱美。她出生于1988年。眼神和心态似乎已经像中年人那样淡定的杜兰特和德里克罗斯,两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球星,他们也出生于1988年。如果你喜欢实用一点的,那么iPhone 上用户量最大的个人开发第三方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开发者,是一个1992年出生的北京少年。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

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去看到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正处在的那个若干平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当你发现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你就会发现你跟你身边的那些“同类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标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

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但要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去思考、去沉淀、去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沉淀出你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前,不要发表观点,不要给出你的定论。我们可以不断在大脑中质疑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想法、挑战任何理所当然的存在,只要我们保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思考,独立地思考。要记得,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关于标签

“牛逼”是过去几年里笔者听到的比较多的一个形容词。当我们喜欢的人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P 颠P 颠的。在这里为自己开脱一下,觉得这挺好,说明活得挺真实。

但笔者想用一个很好的朋友(晗欣同学请来认领)去年当着我面描述我听的原话,来翻译一下这个已经被用得和“帅哥”“美女”一样烂俗的词。她说,“你想太多了(这是她一贯的开场白)。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最高荣誉、黑石的全职Offer 、百万年薪。至于你本身么,牛不牛就说不清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牛”和“帅哥”“美女”一样,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二、“牛”的从来都是那些标签,那些改变了金融产业的企业,那些通过培养人才改变了世界的学校,那些定义了时尚的品牌。虽然我无意改变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但对于还没奔到三的人类来说,“高档”“精英”“牛逼”其实不如“做得不错”或者“挺有意思的”来得更实在。当然,等奔到了三,我们就更不想用这些词了。

如果你曾经或者将来获得了任何标签,不管是高盛中金麦肯锡,还是北大清华常春藤,又或是Gucci Prada Armani,有两件事值得思考一下。

第一件事用来提醒自己:撕去这些标签,我们或许还未能为500强的客户们创造等同于我们年薪的价值,我们或许还未能用知识改变世界,我们或许还未能把那件衣服穿出五位数价格的范儿。

第二件事用来看清自己: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识别对方的社会,但要我们记住我们的价值和我们身上的标签没有半毛钱关系。成功不是你有什么标签,而是你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是的,文章开头的“沃顿商学院”“150万”“最高荣誉毕业”这些个标签让一部分人把这篇文章看到了现在,这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导师们总是教育我们简历要吸引人看就一定要把标签名称写得清清楚楚、而且能数字化就数字化。但无论如何,对于心理上被冒犯到了的人,在此致以诚恳的歉意)。

总之,把标签用在正确的地方,创造一些价值,虽然不是大到改变世界,也至少带来一些存在的意义。就不展开来说了。

关于天才

不要去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经历和渴望。特别是这些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着。

-------------------------------------------------------------------------------------------------------------------

第二部:那些最重要的事

-------------------------------------------------------------------------------------------------------------------

关于时间

时间是唯一的货币。你所拥有的财富很重要,因为你可以用它用来换很多东西。你所拥有的时间远远更重要,因为你可以用时间来换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财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们都清楚的、比财富更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是的,每个人拿时间换每样东西的汇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换到很多的财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换到很少的幸福。但是事实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换到任何东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时间来换取这世上无限可能中的哪些。打开你的视野,你会发现有太多经历和体验可以让你去换取。但你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只存了24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你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你的银行里存另一个24小时。所以,你要想清楚。

关于经历

如果你今天能从这篇文章中带走任何一样东西,我希望会是接下来关于经历的这一段。

经历的英文叫什么?如果你曾经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RPG ),你会知道有一个概念叫EXP ,全称叫Experience ,这就是经历的英文。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RPG ,你扮演你自己。你唯一升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EXP 。

我们都了解那些故事,我们都懂那些道理,看了那么多励志贴,我们甚至都快知道为什么乔布斯会成为乔布斯。但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别人教会的。

所以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论,你都没有把握说服那些还没有开上保时捷的人们,让他们懂得保时捷不是他们想要的,也没有把握去说服那些还没有在投行工作过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去放弃投行(更何况,对于那些热爱金融的孩子来说,你的劝诫极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哪怕这篇文章非常努力地想要往实用的方向靠拢,可能你看完以后还是没有任何领悟。这一切就像你无法说服还没有吃过很多很多面包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吃一千个面包是要反胃的。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地哭,去翘课,去打架,去拼了命的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你去理解你一只知道但是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是你不曾看到的世界。

但是,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除了乔布斯已经告诉你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还要记得,永远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第二次一样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多,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这篇文章也会实实在在地帮助你探索不同的经历。你只要记住,如果你个星期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如果你愿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认识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和一年前一样年轻,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年,多了一年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

关于是否会为了去经历、去追随感情和理想而后悔

我们一定会后悔。但我们不会为了作出追随感情、或者追随理想的决定而后悔。事实是,如果我们有努力追寻、不愿放弃的梦想、如果我们有深爱的、不想伤害的人,那么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然会为我们曾经做过的某些事而后悔。当我们离理想和真爱越是近,我们越是容易后悔。就好像晚了一分钟错过飞机的人会比晚了一个小时错过飞机的人更后悔懊恼--因为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如果自己不曾犯下某些错误,如果我们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坚持,就或许已经实现了理想。所以后悔其实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离目标已经很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瞎扯的“无悔的生活”,我们不用为那些后悔而伤心痛苦。因为在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上,后悔不是告诉我们曾经做错了,而是告诉我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我想用一种最简单、直接、有成效方法来解决那些励志文章和成功故事的一个通病:就是他们一直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但从来不告诉年轻迷茫的我们怎么去找到“我们想做的事”(以至于误导了很多小朋友以为那就是“我想一觉睡到国庆节”或者“我想做个吃货”之类的意思)。

我要说的这个方法在我认识的许多人身上成功过,但它不是我想出来的。知名博客写手Steve Pavlina 在它的博客中对这个方法有很详细的描述,但似乎也不是Steve Pavlina自己想出来的。网上也有不少中文翻译版本,有可能你曾经看到过,但那些翻译都有失偏颇,以至于让读者很难理解精髓。所以在这里把原文重新编辑,结合以上的经验分享,再用比较适合中国人的陈述方式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愿意尝试,愿意按照要求去做,或许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的不到500个字,帮助你在20分钟到1个小时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我们开始吧。

(1)  先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找出一个小时的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关上房门,保证这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打扰。这一小时只属于你,和你要找到人生理想这件事。你要记住,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你的生命可能在这一个小时候变得不同。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货币只能用来换一样东西,那么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绝对是最值得的。

(2) 准备几张大的白纸,和一支笔。

(3) 在第一张白纸上的最上方中央,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4) 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第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比如说:“赚很多钱。”

(5) 不断地重复第4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很傻,但是它很有效。如果你想要找到人生目标,你就必须先剔除脑中所有那些“伪装的答案”。你通常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和过程去剔除那些覆盖在表面上的那些受到外界观念、主流思维影响而得出的答案。所有的这些伪装的答案都来自于你的大脑、你的思维、和你的回忆,但真正的答案出现时,你会感觉到它来自你的内心最深处。

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才能把脑子里面的那些杂物剔除掉。在你写到50-100条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放弃,或者找个借口去做别的事。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效果,你的答案很杂乱,你也完全没有想哭的感觉。这很正常。不要放弃,坚持想和写下去,这个抵触的感觉会慢慢地过去的。记住,你坚持下去的决定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

当你写到第100个或者第200个答案的时候,你可能突然会有一阵内心情感上的涌动,但还不至于让你哭出来。这说明那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把这些答案圈起来,在你接下来的写的过程中你可以回顾这些答案,帮助你找到最终的答案,因为那可能会是几个答案的排列组合。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流泪,让你情感上崩溃。

此外,如果你一开始不相信人这辈子活着有什么目的,你也可以写下“1. 活着不为了什么。”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坚持想和坚持写下去,你也会找到让你哭出来的答案。

作为你的参考,Steve Pavlina 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花了25分钟在第106步找到了他的最终答案。而那些让他有一阵情感涌动的答案分别出现在在第17,39,53步。他将这些抽出这些答案重新排列,最后在第100步到第106步答案得到了升华。想要放弃的感觉出现在第55到60步(想站起来做点其他事情,感觉极度没有耐心等等)。写到第80步的时候,他休息了2分钟,闭上眼,放松大脑,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么做很有效果,在那2分钟的休息后,他的思路和答案变得更加清楚。

如果你一定要拿笔者来做参考,那么答案是我当时比较无知,还不知道这个系统的方法,所以我用了四个月的摸索和迷茫,撞了很多墙,才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在第三章个人故事里会提到)。但经过笔者核实,这个方法科学有效,只因为它提炼出了关键的原理。

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句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句句子的组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谁都知道,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如果你认真看完了从文章开始到这里为止所有的分析,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关于为什么要有个人生目标(以及它和活捉林志玲的关系)

这是个好问题。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其实都一样,就是用有限的人生货币去换最多的幸福感(这个幸福感可以来自内在的、外在的、和世界上任何人和物)。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件很困

难、而且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事。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最大化人生幸福感是一个几万行的方程式,当中你要做出数亿个选择,而我们却指望用逻辑去解决它。你也知道,逻辑是多么不靠铺的一个东西。很多时候,你往往觉得你已经把脑子想炸了,但还是做不出一个选择,这是大脑逻辑功能达到处理极限的问题,它只能解决绕五个弯的问题,面对绕一百个弯的问题它弱得和奔2一样;又有的时候,你的逻辑很容易被你的欲望给废掉了,这个情况最常出现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该起床么?”“Hmmm... 睡着挺舒服的,不起了。”--你以为你用逻辑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其实你只是让欲望解决了问题,然后用逻辑完美地说服了自己。所以我们经常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我们的欲望挂着“逻辑”的羊头“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是自己却空虚得没有任何幸福感。我们不想这样,所以我们需要把你的大脑处理每一个选择的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正确。

确立一个人生目标为什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人生目标把你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火星进制的大脑逻辑简化成了二进制。假设你的人生目标是“活捉林志玲”(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例子,千万不要有人因为写到这个目标哭了出来),那么你每天早上的起床的时候的过程就是:“我该起床么?”“Hmmm... 继续睡下去能帮助我活捉林志玲么?”“很明显不能。起床!”

这就是你听过很多励志演讲者会说:“究竟是什么让那些幸福快乐的人每天一大早醒来想也不想得就冲下床去做他们要做的事情?”--是林志玲。噢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其他事情也一样:“我要吃饭么?”“不吃饭我能活捉林志玲么?”" 不能,所以我要吃饭。”“我要去夜店么?”“去夜店能帮我活捉林志玲么?”“不能,锻炼好身体一定可以。所以我还是用去夜店的时间货币去换强健的体格和咏春拳吧。”你会发现你不用再去依赖不靠谱的复杂逻辑,做任何决定都很简单而且正确。当然,你的人生目标会“活捉林志玲”看上去高尚、空洞很多,它也一定会涵括你对自己、对身边亲人好友、对世界的考量。但记住无论如何,你那外人看似空洞的目标曾让你哭出来,所以它对你来说一定有极为丰富的含义。

最后,你可能会问:“我怎么能确定一直按照人生目标做出选择,我一定能最大化幸福感呢?”(其实这个问题看上去不怎么需要解释的)那是因为你的人生目标是你自己剔除了你欲望带来的杂七杂八的“伪装的需求”,经过沉淀以后得出的你内心最深处最想要的东西,它是你真正的需求。跟随着它你会在短期获得应该获得的快感,更会在长期得到你需要的幸福感。 关于现实和人生目标

我想给所有已经、即将、或者希望找到人生理想的人,和大家分享两个很平凡的故事,作为结束。

我想讲的第一个故事来自我大学最重要的两个导师之一。他是沃顿的一个明星教授,麻省理工本科,哈佛法学院毕业,五十多岁,教了十七年谈判学的课程。尽管他的课作业量很大,但每一年他的课都已几乎满分的学生评分位列沃顿所有课程的前三甲。

在我大学毕业前,我约他在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吃了顿午饭。他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的时候,我问他,他这辈子做出过得最让他后悔的决定是什么?

他说,他从小一直很想当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当他二十多岁从麻省理工毕业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家里附近的一家他很喜欢的小学做老师。但即使在美国,小学老师也几乎是待遇很低、不受尊重的一个职业。而同时,他拿到了哈佛法学院的Offer 。最后他去了哈佛法学院, 而这就是他这辈子做出过最让他后悔的决定。他后悔,不仅仅因为他后来发现哈佛法学院是那么的无聊而且勾心斗角,更因为他当时为了一个被社会所尊重、所仰慕的选择,放弃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看不起的选择。

他说他很幸运,一直那么喜欢当老师,在从法学院毕业许多年的颠沛流离以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个老师。当我和一些人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乱说么?如果不是去了哈佛,他可能现在还只是个小学老师,根本不可能成为沃顿教授啊。我想,

现实和理想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只需要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成为成为名校的教授是比普通学校的小学老师更伟大、更幸福的成就。

第二个故事开头,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每天上校内上微薄,看到很多人分享各种励志、免俗、追求梦想的文章,但他们最后究竟做什么去了?你可能以为他们马上回归现实去了。但其实他们很多时候,是怀揣着那些道理,继续去做他们知道怎么做的事情。这就有了第二个故事。

每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行的电脑。一代比一代运转地更快。我们从懂事开始就有别人告诉我们要运行各种程序,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等等等。我们停不下来。关键是,我们很难运行自己想要运行的程序,因为过去二十年里面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别人编好以给我们的--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序。

如果有一天,有一台电脑突然下了决心,要运行自己的程序,他就必须先停下来。这时,他会看着周围所有的电脑依然在高速运行着,甚至嘲笑他怎么不动了,然后把他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他,需要慢慢地开始学习自己编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在运行自己的程序。

说这两个故事不是为了励志,而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今天或者明天你找到了人生目标,将会发生一些什么:一、即使你内心已经明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依然会有一些更为社会认同的东西来诱惑你,要永远记得坚持。二、如果你坚持了,你一定会经历一个学习自己写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是痛苦并漫长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愿意去面对这个过程。好消息是,我们都还年轻。所以不如趁着现在还有那些热情和勇气,去撞一撞那些墙,用最少的代价。 ------------------------------------------------------------------------------------------------------------------

第三部:过去一年里的个人故事,给所有十年来认识的、和喜欢听故事的朋友们

------------------------------------------------------------------------------------------------------------------

辞职前的故事

我从去年暑假结束,拿到回黑石的offer 后,就开始了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旅程。2010年的九月到12月,我过得挺糟糕的。因为我每天起来都在想我接下来这辈子要干什么。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接受了那个offer ,我未来两年的前景。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韩国人Jay ,我实习的时候是他做分析师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馈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届全球所有分析师里最强的那一个。我没有怀疑自己能够成为这届最好的分析师,但同时,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J 是我能成为的极限。但仔细想想,J 也不过只是那样,像永动机一样地在办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贵的孩子一样在夜店潇洒地玩耍。J 是最出色的,但也是黑石所能创造的最出色的。

后来我想到了环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网络。我在上中的时候,我这届最好的学生去了北大和清华。而在沃顿时,最好的学生去了高盛直投、贝恩资本、凯雷、KKR 、Jane Street 等买方。我想到我们是不是已经成为模式化思维的牺牲品(victims of stereotypes)。 我们的社交圈里都是与我们同类的人,我们互相交流、竞争、鼓励、启发,处于所谓的密集网络。我们自以为我们充分见识了整个世界,但其实我们只是在重复肯定同一类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个,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类的人当中最出色那一个。但这也就是你的极限。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只是想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们想去外面看看,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他们想要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活。对于这些人来说,天空才是极限。说实在的,所有当年选择DIY 出国的朋友们,如果今天你有幸拿到了让那些当年去北大、清华的那些同学羡慕的Offer (再次向躺着也中枪的北大、清华同学致以崇高的歉意),如果你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那绝对不一定是因为你比他们更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那个出国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流行的年代,你没有被那个上北大、上清华的模式化思维所套住。所以老天很弄人,因为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的人最后都在他们最坚信的标准上

“输”给了那些只是想过自己独特生活的人。

当然,2010年末的时候,我只是确定了自己是被老天玩弄的人哪。但幸好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决定一定要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一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多走走,去见识这个世界,活出自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目标其实只是说着好听,但是其实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动力,然后我就很伤心。再然后,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目标,就是“做个有意思的人”(Be an interesting person)。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我当时能给另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但后来我又想了想,这个目标用管理学的标准来说,就是太不具体太不精确所以很难提供持续动力。然后我就更伤心了。所以从九月到十二月的四个月里,每天起来就因为找不到人生目标而痛苦。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太多,经常一不小心就错乱了。当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20分钟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标的这种好事。于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课,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那段时间我过得真的很彷徨也很烦躁,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我谈判课上的教授成为了我很重要的一个导师--尽管他从来没有一对一给予我任何指导。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变我们人生的道理,都不会是别人教会的。进入到十二月以后,我的目标慢慢找到了我。

四个月里经过无数内心挣扎之后沉淀下来的思想最终被我总结成了两句很简单、看似和“做个有意思的人”一样不具体、但对我而言包含了丰富含义的话:

"To grow and to help others grow. To live and to help others live."

" 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这两句话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标。它能让我感动得哭,也能让我感动得笑。最重要的是,尽管这两句话在外人看来可能莫名其妙,但我发现这两句话解释了过去二十多年里自己做的许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为什么从小一直都不好好读书,为什么选择出国,为什么一直逃课,为什么在2009年和一群朋友一起创建了BIMP 这样一个神奇的项目,等等等等。 关于辞职的决定

在确定了人生目标以后,我的思路和视野都变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和身边许多的朋友一样,创业也曾经是我大脑中的考虑过的一个想法。但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愿意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货币去换的一个创业项目。但在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今年一月份,我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就确定了一个项目的大方向,这个商业项目的创意像是奔着我而来的。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完善从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一个真正可以持久给所有人带来价值的产品。

所以,可能和许多我很尊敬的朋友不同,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慈善”和“义务服务”,“创业”也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一个学了四年金融的人怎么可能一直心存“创业”这个目标呢),我的目标就是实现“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简单的说,我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创业、你一定要创业”,只是碰巧创造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而创立一个商业项目这件事碰巧叫做创业。

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帮助我“成长”和“经历”,但是我觉得在黑石的一个暑假实习里,我用20%的时间经历了接下来的两年里可能会经历的80%的体验,对我来说已经很值得了。我也一定会“成长”,但是未必会比创业成长得更快、更深刻、更理想、更多样化(比如说我就没有办法做我一直很想做的美工设计工作了!)。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黑石我基本上不能实现我人生目标的另外50%--“帮助别人成长。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所以结果就是,“是否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直接成为无业游民”这么重大的一个选择,被我用人生目标给瞬间解决了。有多瞬间呢?我后来发现了个有趣的巧合。

四年前,我曾经尝试着去写一篇回忆录,来回忆出国两年多的旅程,然后这篇回忆录不幸地

才写到出国的第一年就没有后来了。尽管写回忆录是一件有点折磨人的事情,但读回忆录绝对是件超开心的事。当中我写到过六年前我决定放弃轻松进北大清华的机会,毅然决定出国念高中,因为上海中学不支持孩子们申请国外大学。原文如下:

“北大清华这种学校我肯定不去! ”我当时的有两个很简单也很清晰的想法:一,I deserve the best in the world,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终在美国毁了,我至少做了一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我鄙视了北大清华。更离奇的是,从那以后的两年至今,我几乎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想的。仿佛这道选择题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而不是测试我的智商一样。无论如何,两年后的现在,我相信,这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确的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不会变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华换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脑在半秒中以内做出辞职这个决定的思考流程。可见大脑在考虑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么需要运作的,让心去运作就足够了,而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你的心。

如果说这六年里,相比上面这段话我又多了什么领悟,那就是(1)一个人生目标(2)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撞上的许多堵墙

Randy Pausch在他著名的“最后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很实在的观点。他说,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了阻挡我们,它们只是为了阻挡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

我撞上的第一堵墙,就是我没有如我所愿地一毕业就辞职。考虑到团队开发的进度,个人诚信问题方面带来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很多直接辞职可能带来的负面因素,我最终还是回去工作了四个月才得以正式辞职,其中包括一个月的培训。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老板都不允许我告诉任何人我辞职的事情,但大老板自己却没有做好保密工作,以至于同事们最终都知道了我一个小小的分析师要辞职。但我又被规定不能公开,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办公室气氛很糟糕,上班感觉度日如年。当中还穿插了许多压力山大的故事,比如我遇上了公司最高管理层一年一度的3v1谈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被三个在华尔街响当当的名字各种拷问,因为我光荣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干都没怎么干就宣布不干了的分析师(从小到大,坏孩子光荣榜上真是永远有我的名字)。又比如曾经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VP 整整四个星期把坐在整个办公室出入口的我当空气。但是无论当时多煎熬,现在想来都是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 其实我很感谢和尊敬黑石,不仅因为我仍然是个热爱金融的家伙,更因为每一个我接触过的同事的做事风格都对我的个人风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情感的层面上,我最感激的是负责团队人事的韩国VP ,在我辞职的过程中帮我做了许多疏通的工作。在我离开的前两天的晚上,他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Denny ,你知道,作为你的上司,这次我面对着一个选择,是照顾公司的利益还是你一个年轻人的利益。我选择了后者。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面临这样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一天遇上了,我希望你可以跟我做一样的决定。”

我离开的那一天,我的同事和几个以前一起共事过的朋友给我发来了道别邮件。让我很高兴的是,他们在祝福中都用了同一句话“You are very brave”(“你很勇敢”)。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无论今后的道路如何艰难,至少在旅程的起点我实现了奥巴马用来形容乔布斯一生的第一个形容词。对于一个活在当下的傻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我在上海的家中,和我非常喜欢而且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们一起工作。虽说生活条件很普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说的话简直是糟糕透了),虽说工作强度和时间依然和在黑石的时候差不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看的话处于中上水平),但回到上海后的这段日子确确实实是我人生中自我学习曲线上升最快的一段日子。所以顺便说一个建议,当那些备受尊敬的金融机构告诉你为什么要选择他们的时候,特别是关于学习曲线的那些理由,不要那么快就为之屈

服。他们不仅有可能(虽然也仅仅是可能)在推销给你一些你并不需要的东西,并且他们永远不会带你看清楚这个世界上全部的可能性。你要跳出“密集网络”,自己去看清楚。这个建议出自依然热爱金融的笔者。

我一年的故事就这么讲完了。如果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人生,那么最好的形容就是从一年前我确定了人生目标的那天起,一切就开始失控。但我想在这个回顾的最后,和所有确定了自己前进方向的朋友,分享这一年最大的感想:你的理想就像一辆车,如果你觉得这辆车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那么可能说明你开得还不够快 (Your dream is like your car. If you are in full control of it, you are not driving it fast enough)。

关于感谢

感谢所有支持你、欣赏你、否定你、看低你的人。

我一直说,永远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不是一出生就上了好到可以改变我的学校,一直到六年前,我都不算是个好学生,学生生涯当过的最高的职位是小队长,期中期末考试好像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三,有一年甚至还是全校倒数10%,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感谢自己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根筋地开始愿意好好努力,自从那以后就知道实现梦想就靠坚持付出,没有别的秘诀。后来我出国,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在一路的坚持中,遇上了许许多多带给我灵感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经历影响和改变了我。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这也是为什么我想继续传播我受到的影响,可能是作为一种感谢。 今年上半年还在上创业课的时候,我一边要照顾自己的项目的开发,另一边又创业课项目团队中的其他四个成员眼看即将毕业,完全不作任何事情。我的教授Gelburd ,一个前创业家,也是我在沃顿的第二个导师,他并没有因为我一个人担纲整个项目的开发和准备而减轻对我们团队的项目的要求,但是他给了我很多鼓励。期末演示日的那天,我在一天有三个期末演讲的情况下,被迫一个人完成了80%的项目演示。没有什么奇迹,我们的质量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在我毕业的前几天,我收到了这门课的成绩。Gelburd 给了我A+。我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他,他回复我说,每一年上这个课的学生中,真正去创业的不出三个,I think you will bee very successful。

收到他的邮件,我告诉我自己,绝对不能辜负曾经看好你的人。哪怕只有一个看好你的人,为了那一个人,你都必须要坚持下去。

同样地,过去的许多年里,我被许许多多人否定过,甚至包括身边很好的朋友。从五年前的:“就你也想进沃顿?”一直到过去几个月里的:“你还是别创业了吧”,“你肯定不会辞职的”等等。这些否定和质疑一路上给我很大的鼓舞,让我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在美国的这六年,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许许多多强大的人,他们强大的地方可能是一些人生经验,可能是一个很偏门的技巧,有或者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坚持了几十载的生活细节。今后我会一一道来。

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Stacy ,你是我出国最早认识的朋友之一。是你对音乐的坚持让我看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精彩。还想特别感谢袁帅、甄欢、柳潼、质含、瑞之、盛杰、和筱纯,感谢2009年的时候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把BIMP 这个项目做起来。这是理论上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按照BIMP 现在的强大程度,它必然只会越来越强大,我真心希望它会给更多的对金融真正感兴趣的孩子带去帮助。

最后,特别匿名感谢所有从今年一月开始到今天,给目前还处于隐形状态的小网站提供过帮助的人们。无论你现在是否在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我们始终是一个团队。

最后,两个改变你生活的礼物

其实我一直准备了两个礼物。这篇这么长的文章,所有因为一些共鸣或者因为一丝共同的信念而坚持看到了这里的人们,这两个礼物会改变你们的生活的。

拆开第一个礼物,是一首旋律很简单的歌,来自Cat Steven,叫做"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Out."

歌词简单的甚至不需要任何中文翻译:

Well, 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out; And if you want to be free, be free;

Cause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be,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And if you want to live high, live high; And if you want to live low, live low;

Cause there's a million ways to go,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You can do what you want, the opportunity's on; And if you can find a new way, you can do it today.

You can make it all true, and you can make it undo.

如果你还很难看到"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be, and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do",那么请拆开第二个礼物。

第二个礼物将帮助你看到生命中的无限可能。这是一个明年一月才会开始邀请测试的网站,这个网站是我为我自己创造的,但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么它也是为你创造的。怎么来形容这个网站呢?

对于互联网行业研究者来说,它和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云服务等当下潮流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任何国外的成功案例或者相同模式可以C2C (Copy to China)。所以,它可能很无聊。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我的目标是让这个网站做到以下三点:

1. 它要很好看、很酷、很好玩

2. 它要颠覆现有网站的传统,要很真实,几乎和现实一样真实

3. 它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用户获得让生命更有价值的经历

它叫做“连客”,来源于英语单词“Link ”。它会帮助用户将过去和未来的经历连接在一起,让用户看到生命中的无限可能。就像乔布斯说得那样,“连接人生中的那些点”。

我知道,以上的一切听上去很不靠谱。但没关系,它若存在一天,就会给用户带来一天价值,给这个社会带来一天的活力。

过去一年里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精彩的故事,而我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网站。 lianlianke.

我想把它分享给所有相信人生就是不断经历的朋友们。明年,我们依然年轻。

作文四:《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启发》7900字

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启发

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启发。它有效的解答了两个问题,放纵腐败实际上是统治者给胜利联盟的福利,而公知民主派们的矫情,则是想加入胜利联盟。而已而已,谁都不比谁高尚多少,相信你就输了。有点长,慢慢看。

十九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他大力推动民主自由,在四十多年的任期内,把比利时从一个专制独裁国家成功变成了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他赋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甚至比美国提前半个世纪立法允许工人罢工。他对妇女儿童的保护领先于整个欧洲。比利时1881年就普及了基础教育,确保每个女孩都能上到初中,并且在1889年通过法律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工作。在利奥波德二世治下,国家的经济像政治一样获得了大发展,他比罗斯福更早采取建设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的手段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

然而在非洲刚果这个比利时殖民地,确切的说是利奥波德二世本人的殖民地,他完全是另外一个形象。刚果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没有任何人权,完全是奴隶。他们在警察部队的强制下劳动,动辄被施以断手之类的酷刑,有超过一千万人被迫害致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利奥波德二世在橡胶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民主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 有人可能立即会说这是制度问题。但“制度”在这里与其说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 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 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在The Predictioneer’s Game(《预测师的博弈论》) 这本书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和纽约大学的政治学教授Bruce Bueno de Mesquita 指出,真正原因是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我认为这个答案跟“制度论”的区别在于必须让多少人满意,这个人数不是制度“规定”出来的,而是实力的体现。

Bueno de Mesquita和合作者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很多政治现象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三个数字来描写。以国家为例,这个“三围”就是层层嵌套的三种人的人数:

名义选民:在名义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全体公民。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对谁当领导人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

实际选民:那些真正对谁当领导人有影响力的人。对美国来说这相当于是选举这天出来投票的选民,对沙特这样的君主国来说这相当于是皇室成员。

胜利联盟:必须依赖他们,领导人才能维持自己权力的人。对美国总统来说这相当于是在关键选区投出关键一票让你当选的人,对独裁者来说这是你在军队和贵族内部的核心支持者。 看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民主,关键并不在于是否举行选举,而在于胜利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人数。领导人工作的本质是为联盟服务,因为联盟对领导人有推翻权— 如果你不能保证我们的利益,我们有能力随时换一个。如果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它都是事实上的独裁国家。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其背后必须要有大量的数学模型、统计数据和案例支持,它们首先出现在政治学期刊上,然后被总结成一本学术着作The Logic of Political Survival(《政治生存的逻辑》) ,并在2011年形成一本通俗着作The Dictator’s Handbook(《独裁者手册》) 。

在通俗史书和影视剧中人们经常研究权术,惊异于为什么像慈禧和魏忠贤这种文化水平相当低的人能够把那些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玩弄于鼓掌之间。难道政治斗争是一门需要特殊天赋的非常学问么? 现在Bueno de Mesquita的“三围”理论,可以说是抓住了政治的根本。所有领导人,不论什么体制,其做事的终极目的只有两个:第一是获得权力,第二是保住权力。要知道即使最厉害的独裁者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他们必须依靠联盟才能统治。为此领导人取悦的对象不应该是全体人民,而必须是联盟。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一心为民或者能从长远筹划国家发展的领导人即使在民主国家也常常干不长,而那些腐败透顶的独裁者却常常可以稳定在位几十年。从这个根本出发,“三围”理论可以回答我们对政治斗争的种种不解之处。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 变法为什么困难? 为什么民主党欢迎非法移民却反对给高技术移民提供特别渠道? 民主的美国为什么会推翻别人的民选政府?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越丰富,它就越不可能民主化? 为什么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民主?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领导人和联盟的互动来解释。三围理论能把种种帝王之术解释的明明白白,可以说是学术版的“厚黑学”和现代版的《韩非子》。

政客搞个什么政策,常常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共和党经常谈论家庭价值,什么反对同性恋和堕胎之类。这些所谓的自由或保守思想都是说给老百姓听的。真正重要的是不同政党各自代表一部分选民的利益,并都争取中间派。政客,是一种比老百姓理智得多的动物,他们并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做事,背后完全是利益计算。《独裁者手册》提出了五个通用的权力规则。不管你是独裁者还是民主国家领导人,还是公司的CEO ,哪怕你对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公司一无所知,只要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以下规则,你的权力就可保无虞。 要让联盟越小越好。联盟人数越少,收买他们要花的钱就越少。

要让名义选民越多越好。名义选民多,一旦联盟中有人对你不满,你就可以轻易替换掉他。 控制收入。领导人必须知道钱在哪,而且必须能控制钱的流动。萨达姆上台七年前就已经掌控了伊拉克的石油。

好好回报联盟对你的支持。一定要给够,但是也不要过多。

绝对不要从联盟口袋里往外拿钱给人民。这意味着任何改革如果伤害到联盟的利益就很难进行。凯撒大帝曾经想这么做,结果遇刺身亡。历史上变法者常常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领导人要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通过税收、卖资源或者外国援助拿到钱,用一部分钱把联盟喂饱,剩下的大可自己享受— 或者,如果是好的领导人的话,也可以拿来为人民某点福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既然联盟必须拿到回报,而警察又是一个重要的联盟力量,为什么独裁国家的警察工资反而都比较低?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对领导人来说纵容警察腐败是比直接给他们发钱更方便的回报办法。

联盟是领导人的真正支持者,但由于其掌握推翻领导人的手段,他们也是领导人的最大敌人。领导人对付联盟,除了必须收买之外,还有一个用外人替换的手段。路易十四继位初期联盟里的贵族都不是自己人,他的做法就是扩大名义选民,给外人进入政治和军事核心圈子的机会,用新贵族替代旧贵族,甚至把旧贵族关进凡尔赛宫,使这帮人的富贵只能依靠他。对领导人来说,联盟成员的能力不重要甚至反而有害,忠诚才是最重要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戮功臣? 就是要削弱联盟的能力,同时证明联盟成员是可替换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中国皇帝的统治之所以稳定,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扩大了名义选民,让功臣和贵族始终保持一定的不安全感。

联盟和名义选民的相对大小关系,是政治格局的关键。有没有投票选举,有没有自由媒体,有没有三权分立,有没有监督机制,都是细节而已。只有当联盟人数足够多,成功的民主政治才有可能实现。如果联盟人数少,哪怕在民主国家也会发生独裁式腐败。此书中有个好例

子。美国加州贝尔市人口不足四万,经济很差,然而其市长却给自己定了个78万美元的高年薪,其市政委员会成员年薪也有10万— 要知道洛杉矶市长年薪才20万,美国总统才40万,其它地方的市政委员会工资不过每年几千而已。贝尔市长能做到这些,恰恰是其成功设计了一场参加人数很少的投票,把贝尔市从普通城市变成“宪章城市”。这意味着很多事情可以关起门通过少数几个联盟成员自己做。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都是小联盟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都很腐败,而且它们的主席都能在任很长时间。国际奥委会总共只有115个委员席位,重大决定只需要赢58票。这意味着只要收买少数委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投票结果,而众所周知奥委会委员在决定奥运举办城市时的确会接受贿赂。据BBC 估计现在贿赂奥委会委员的总价码大约不过才一千万美元。国际足联更腐败,你只需要13票! 所以贿赂他们一个人需要的钱就更多,据报道有一个委员的亲口开价是单人八百万美元。也只有腐败,才能解释把世界杯主办权交给卡塔尔这样的荒谬决定。其实消除腐败的办法很简单:扩大联盟人数。比如可以给全体奥运会运动员投票权,不过奥委会主席是不会赞成这个建议的。

上市公司虽然有广大的小股东(名义选民) ,但是董事会往往只有十几个人。联盟人数极少,对CEO 来说是一个容易形成独裁的局面。一般人可能想象CEO 的工资应该跟他的业绩密切相关,而据《经济学人》2012年报道的最新统计,CEO 工资跟业绩根本没关系! 事实上,CEO 的最佳策略不是搞业绩而是搞政治。他们必须在董事会安插自己的人马,研究表明越是在董事会有亲信的CEO ,他们的在位时间就越长。比如惠普女CEO Carly Fiorina因为行事高调和错误收购康柏,现在已经成了IT 史上的笑话,但是她在任内做的每个动作都符合权力规则。Fiorina 一上台就不断在董事会排除异己,减少联盟人数。而她不顾市场反对坚决收购康柏,正是为了扩大名义选民,进一步冲淡董事会中对自己的反对势力。然后她给新的董事会加薪,正是收买联盟。当然最后因为惠普的业绩实在太差,股价一跌再跌,Fiorina 任职六年后被迫在2005年下台。就是这样她仍然得到一笔巨额遣散费。其实Fiorina 被赶下台的关键还是董事们都有股票,他们对股价的关心最终胜过了对Fiorina“喜爱”。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惠普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国家,也许Fiorina 就会在领导人的位置上一直干下去。

那么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投票权,联盟人数理论上可以达到全体选民的一半的民主国家,权力规则是否还起作用呢? 答案是民主国家领导人与独裁国家领导人并无本质区别:他们都必须优先保证自己铁杆支持者的利益。

Bueno de Mesquita提出,当我们谈论民主政治的时候必须了解一点:所谓“国家利益”,其实是个幻觉。国家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并没有自己的利益 — 是国家中的不同人群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政客们无非是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而已。因为联盟人数太多,民主国家领导人没有办法直接用钱收买联盟,但是可以给政策。以美国大选为例,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就是穷人,以西裔和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和女人。那么他当选后就一定要把大量税收用于社会福利,加强医保和社区服务。最近罗姆尼败选后就此大大抱怨,但是罗姆尼当选也得回报自己的支持者。美国政界常见的“专项拨款(earmark)”和“猪肉桶(pork barrel)”现象,就是政客回报自己选区的特定选民的手段。《独裁者手册》列举了权力规则在民主国家美国的种种体现:搞集团投票(block voting) ,国会选举要划分选区,就是为了减少联盟人数; 民主党倾向于增加移民并给非法移民大赦,就是要扩大名义选民; 两党都特别重视税法,就是要控制钱; 民主党搞福利,共和党支持把大量研究经费投入到疑难杂症等往往只对富人有利的研究,就是为了回报各自的联盟; 共和党反对给富人加税和医保改革,就是因为绝对不能动自己联盟的利益。美国以外,种种选举中的政治手段也是屡见不鲜。在新加波不给李光耀的党投票的选区的住房计划会被削减; 有些国家存在直接买票的情况,而更

高级的做法则是哪个村子投给我的票最多,我当选之后就给哪个村修条路。

有这么一帮人,他们相信民主国家的领导人真心热爱民主,希望能借助外国力量推动国内的民主。这帮人太天真了。民主国家领导人的确要取悦人民,但仅限于其本国的人民。事实上,民主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处处受限,但在对外政策上却可以像独裁者一样行事。美国总统爱说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民主,而此书指出,这全是胡扯。美国对外政治的唯一原则是确保美国人的利益。为此美国要求外国政府施行有利于美国的政策。这有两个办法,不常见的办法是战争,常见的办法则是对外“援助”。

2010年,女经济学家Dambisa Moyo出了一本书,Dead Aid(《援助已死》) ,列举大量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对非洲的种种所谓援助,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援助金额和物资被当地独裁者占有,他们正好可以用这笔收入回报联盟。你想给独裁国家饥民提供直接援助,该国政府会首先要求你交税。然而明知援助无效的情况下,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仍然要继续提供援助呢? 因为援助的目的本来就是收买独裁政府。援助其实就是一个幌子,就好像以对方小孩上大学为名义的行贿一样,你要当真去考察这钱是不是交了学费就荒唐了。美国曾经通过对埃及援助来促成埃以和谈,埃及政府拿了钱办了事却并未在本国宣传美国的好,埃及老百姓反而更恨美国了。

Bueno de Mesquita使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证明,越是联盟人数少的国家,它的政府就越容易被收买,因为收买少数人花不了多少钱。同样一笔钱投给民主国家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投给独裁国家却可以立即让该国政策发生一个改变 — 所以越是独裁国家,越容易出内奸。给一个独裁国家援助,等于帮着独裁者收买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此书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统计发现那些当选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国家,在其任期内,经济发展和政治自由都变的更落后了! 为什么? 因为更大的发言权可以换来更多援助! 很明显,这个安理会效应在独裁国家更强。

从容易收买的角度看,美国领导人更喜欢独裁的外国政府。最近一系列非洲国家民主化以后给美国带来了很大麻烦。在历史上如果一个民选的外国政府对美国人不利,美国甚至可能直接出兵干掉这个民主政府,然后换上一个独裁傀儡,比如智利的皮诺切特。有人可能会说难道美国人民不喜欢推行民主么? 没错,但这种喜欢仅限于口头说说,如果你要让他们拿自己的利益换别人的民主,那就不干了。《独裁者手册》生动地说,什么叫民主? 民主就是government of, by, and for the people at home。

尽管此书对美式民主的弊端多有披露,有人对此书的一个批评仍然是其大大美化了美国的民主,而且高估了美国胜利联盟的人数。有研究表明很多美国选民的意志并没有在获胜后得到体现。但不论如何,这本书的基础论述是可取的。在我看来此书并没有把民主神圣化,它只是用一个有点愤世嫉俗的态度告诉读者,独裁体制收买少数人,民主体制收买多数人,本质都是收买。

我读此书的一个突出感受是民主的本质就是让老百姓过好当前的小日子,而不要谈什么长远目标和伟大理想。有人认为民主是一个手段,其实民主本身就是目的。书中列举好几个研究数据,说明在相似经济发展条件下,民主国家的教育与医疗水平,地震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都明显优于独裁国家。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是越是独裁国家,从首都机场机场到首都市区的公路修得就越直,因为独裁国家征地容易。

我们甚至可以说民主制度就是一种以满足人民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福利制度。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就是所有政府都乐意借钱,因为借钱可以自己花,还钱则是下届政府的事。而且就算你不借钱,你的竞争者也会借钱,还不如你借了钱,给政府负债,反而让竞争者不好接手。政府借来钱不必生利,直接分给联盟收买人心就行。唯一能限制独裁政府借钱的是别人愿意

借给他多少钱。唯一能限制民主政府借钱的是他万一还不上债会被降低信用等级。本来经济增长的时候正好还债,但西方政府没有这么做,他们有钱了也不还。当一个政客批评别的政客不顾国家长远利益借钱花,他的实际意思是说怎么这钱不是我借的!

尽管民主也有很多弊端,它仍然比独裁强得多,绝大多数人恐怕还是宁可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里。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国家? 民主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政府必须是人民纳税养活的。如果这个国家拥有石油之类的自然资源,独裁者只需把这个资源控制在手里就能确保足够的收入去喂饱联盟,那么他就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什么民主。我们现在看缅甸似乎有民主化的迹象,但是按此书分析,缅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军政府靠卖资源就能获得巨大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想搞民主很难。只有在国家收入必须依赖税收的情况下,独裁者为了获得收入才有可能给人民更多自由,市场经济才有可能。俄罗斯现在民主程度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油涨价了。此书甚至设想如果当年石油也有这么贵,可能戈尔巴乔夫根本没必要搞改革。

实行民主的另一个条件是最好在这个国家的建政之初,联盟的人数就比较大。有人把华盛顿施行民主而不称帝归结于他的个人美德,这是大错特错,其实华盛顿哪有称帝的资本! 美国建国靠的军事力量本身就是各州组成的一个联盟,根本不是谁一家独大的局面。

那么现在世界上这些独裁国家,怎样才能过渡到民主呢? 一个常见的论点是认为经济发展会带来民主。这个论点的逻辑是说经济发展必然会让人民变得更加自由,而富裕和自由的人民必然会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此书对这个论点不屑一顾。问题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其政府的收入也会上升,领导人手里有足够多的钱可以很好地安抚联盟,他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搞民主? 历史的经验表明反而是一个国家经济出现严重问题,乃至于领导人没钱了按不住联盟的时候,这个国家更有可能突然实行民主。从这个角度说经济危机的时候借给独裁者钱,等于帮他维持统治。为什么几年前埃及发生了革命? 此书提出这是因为军队没有像以往一样镇压上街群众。而军队之所以旁观是因为穆巴拉克没钱了,联盟感到他已经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穆巴拉克之所以没钱,则是因为正好在经济不行的时刻美国减少了对埃及援助。 归根结底,民主的本质不是选举,而是联盟人数多。所以民主化的根本办法就是扩大联盟人数。但是这一点不能指望领导人,因为根据权利规则,领导人在任何情况下希望的都是减少联盟人数。而另一方面名义选民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扩大联盟人数。真正能让联盟扩大的,其实是联盟本身。独裁国家的联盟成员本来是不希望联盟扩大的,因为联盟人数越少,每个人能得到的利益就越大。然而人数少也意味着存在不安全感,领导人可以随时替换他们,这还不算在政权更迭的时刻联盟本身能不能继续存在都成问题。这样联盟有可能会乐意增加人数来换取安全感。我们看有人评价前苏联解体是《来自上层的革命》,也许就是这个机制起的作用。

《独裁者手册》进一步使用了一个相当简陋的数学模型来说明如果联盟人数继续增加,他们反而会因为这个增加而获得经济上的好处。这个模型是这么算的:联盟人数增加意味着国家更民主,于是税率会降低,于是人民会更加乐意工作,于是经济增长,于是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在我看来这个模型相当不可靠,单说“民主国家税率低”这个论点,就让欧洲那些高福利国家情何以堪。

我想,经济发展带来民主这个论点还是有道理的。正如去年出版的The Rational

Optimist(《理性乐观派》) 这本大肆鼓吹商品交换带来人类一切好处的书所论证的,所谓民主和法治这些东西,并非是哪个强人自上而下赐予人民的,而是人民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互相磨合和演化出来的。随着经济发展,国家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敢于要求更多权利的人来。这些人如果足够多,他们将是所有政党都必须争取的对象。

作文五:《一篇启发我的文章》8000字

写给大学新生

://.cmse.sdu.edu./stu        2006/09/07 18:7        学生工作

Hope is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欢迎走进大学的殿堂!以个人的名义,欢迎你们的到来!新生的到来会给学校带来更多的生机,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希望你们能给学校带来更好的学风,更好的精神面貌。我们也会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相信你们能不负重托。欢迎成为大学大家庭的一员!

上大学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人生正当雄姿英发,踌躇满志之时,能走进大学来接受更多的教育,是多么幸运而又幸福啊。在大学这短暂的四年里,你将接受人类知识文明的积淀,你将探索知识的殿堂的科学的奥秘,你将学习能让你实现自己理想的知识技能。这些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仅如此,如果你愿意,你还会在这里尝试一些足以改变你的命运的想法,发挥你的其它特长,结交你终生的挚友,甚至找到能够陪伴你一生的“另一半”。这都给大学生活添上了美妙的色彩。

然而,大学晴朗的天空中有一些令人不安的乌云„„他们一再破坏着大学美好的气氛,乐不知疲;他们的存在使上大学的意义一再被质疑,校园成了争论的温床, 大学本身也在接受着考验。是的,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的的确确存在这么一小部分人──一群脑死亡的家伙,无论在哪所大学里。也正是他们的存在,加速了当代大学生的贬值,我认为。所以,远离这群人或许是我能给你们的最好的建议之一。

形势实在不容乐观,我们应该加倍小心才是。下面,我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你们一些忠告,就一些问题给出我个人的见解和建议,带领你们渡过这危险的“沼泽”。但无论如何,最终做出决定的只能是你自己,这一点上帝也帮不了你。    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上大学!

“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教育部高等教育负责司负责人对大学生的“新定位”

现在的大学生早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了。哪有一代人50%的都是“天之骄子”的道理?趁早把那些上了大学就高人一等的心思收起,仅有专科或者高中文凭却比名校本科毕业生找到更好工作的人多得很!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注重能力和经验,轻视文凭(日本的索尼公司早已经在招聘时不看学历)。正如教育部所言,现在的大学生应当把自己定位在普通劳动者。你不能接受也得接受,事实如此。而且其中一部分大学生连甚至连普通劳动者都不如。

如果你仅仅是想混个大学毕业证或者找个月薪不错的工作,那么别来上大学,去上技校!是去技校接受培训后去做月薪6000¥的技师?还是待在象牙塔里花4年时间+4W¥后去做月薪1200¥的白领?你自己看着办吧,现在后悔还来

得及。等到毕业后你连500¥的月薪都不得不接受时,你哭都来不及了,要知道一个烤羊肉串的一月也能挣4000¥啊(4W ¥是我估计的读完大学本科/专科的平均费用。其它数据均出自《大学生》杂志第56期)。更可悲的是,许多人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学历不够,应该接着考研才对。这就更错了!如果你真喜欢搞学术,我不光赞成你考硕士,更要建议你考博士。但是,很多人并不喜欢学术,他们考研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与一些公司开出数十万的年薪都招不到高级技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一心找工作的硕士们都宁肯去所谓大公司拿一月几千的小工资。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上大学呢?首先,我想是那些热爱科学,喜欢钻研的人。大学本来就是学术的殿堂,科学的皇宫;大学应该是那些日日夜夜地在探索自然的奥秘,攻克技术的难关的年轻人(就像《美丽心灵》中那些Princeton 的“eager young mind”)的天下。对于这些人,应该尽量去上世界一流大学,比如:MIT ,Stanford ,Princeton 等,千万别止步于二流三流的清华北大。其次是那些想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大学能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也能培养出在非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人才。大学是优秀生汇集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她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让拥有不同远大志向的人都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才是大学之道。

所以,走进大学之前,请认真思考: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到底该不该上大学?(请记住: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任了,尤其是男生!)那么,如果你真的决定要上大学,应该抱怎样的正确态度呢?我们将在下面的话题中继续„„

正确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国家足球队前教练米卢

“你应该询问大学生们的不是你从母校那里获得了什么,而是你为你的母校做了些什么。社会是先讲奉献,再谈索取,而况大学乎?”

──王聪,中国教育研究者。

“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

这是清朝龚定庵的两句话,它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名气了,那么西邮也会跟着名声响亮;如果你想靠西邮的名气来沾点光,那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可想而知了!(肯定不是什么好人!)一所大学的名气是看她培养的一批又一批毕业生的优秀程度。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让自己优秀,那你有什么理由要求自己的学校优秀呢?!不要说学校条件不好,这只能是你愚蠢的掩盖,在同一所学校能出一个比你强的人你都没理由来说这句话,何况又有那么多呢?!(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大学从来都不缺少牛人,至少到目前为止如此)所以,千万别做那些一心想靠学校名气混饭吃的人!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来,让学校以你为荣,给学校做点自己的贡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任意一个大学,似乎有这么一种“传统”,每一届都至少出几个“牛气冲天”式的人物,他们在你们的学校实现了在清华北大应该有的目标。他们已经成为老师们口头相传的佳话。你的学校因他们而出名,为他们而感到自豪。所以,你也应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他们做得到,你肯定也行。看看你身边那些默默学习的人,他们将来可能也会成为那样的人,他们才是你的榜样。古人云:“近朱者赤“,与这些人为伴,我们何愁不进步呢?

大学两极分化严重,有很厉害的人物自然也就有脑死亡的笨蛋。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深入地分析了后者,在继续阅读之前,请先阅读 那篇文章。其实,那些人根本就不值得一看!(They are not worthy even glancing at!)认清了这些人丑陋的嘴脸后,我们应该坚决和这些人划清界限。自己不做这样的人,同时也别和这样的人来往,离他们越远越好。古人云:“近墨者黑。”听我一句劝,提前打好这个“预防针”!等到你不幸被那些人染黑后,别说没有人提醒过你!所以,任凭他们把喉咙喊破,任凭他们把扁桃体吼肿,你都不要回头,也不要多看他们一眼,那样,你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我们有太多的抱怨者了!即使看了我写的《写给所有大学同学》一文之后,他们似乎也并没有对自己的所做所为做出,我认为,应有的“反思”。说实话,这实在是让我失望了。我想再次谈谈这个话题,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西邮建校不过50余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很多事情还待完善。加之教育部的白痴们强加的扩招政策,不可避免的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尽力去解决那些我们可以解决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会接受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如果你不能以“见怪不怪”的心态去面对一些“中国特色”的事情,那只能说明你对中国不够了解!)。抱怨是最次的选择,是任何一个聪明人不应该有的,更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男人不应该有的。那么,怎么解决问题呢?首先,你需要足够聪明,判断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而不是由于自己的狭隘导致的偏见(由于自己的无知做出错误判断的人太多了!)。你还应该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了解它形成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其次,你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做到药到病出,同时还应该把良药变得不那么“苦口”。最后,付诸于行动。坚持自己是对的,不要害怕所谓“权威”。我本人是那么做的,希望你也能这样做。我们应该乐观地展望一下未来,并且从此刻起继续前进。

总之,我们期待行动,而不是抱怨;我们应该传播希望,而不是谣言。别人可能会嘲笑我们疯狂似的乐观,和我们的天真,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嫉妒我们!乐观一定是让中国教育“起死回生”的良药!

学习,学习,怎么学习?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人间辞话》

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一个人在一些地方获取了什么,注定要在另一些地方失去些什么,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如果把学习的时间都浪费在吃喝玩乐上,都用到谈情说爱上,那么等到四年过去了,你注定要失去一些很好的机会,考取名校研究生的机会,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机会,甚至因此断送了你一生的前程。因为你把上帝留给你的那份好运提前挥霍掉了!同样,如果你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学习上,看似你这四年没多少快乐,但是,你会因此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或者一张名校研究生入学的通知单。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这听起来有点哲学的味道,但确实是再实在不过的了。或许是这个世界诱惑太多,我们的大学生们已经很难从知识中提取快乐了,很难享受学习带来的乐

趣了。他们被世俗的物欲横流迷住了双眼,科学在大学校园里流失,艺术在大学校园里褪色„„

“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句话应该是哈佛大学学生们的格言。无疑,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大学大学,要大大地学才对,应该比高中更要认真。无论谁告诉你大学不用再学习了,你都可以劝他马上去退学了。在你走进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无论你决定去参加学生会,还是你决定去谈一次恋爱,你都应该知道,那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永远是学习!在这四年中,如果什么时候学习不再是你的主要事情了,你都可以马上去退学!是的,我是说立刻就去!

而且,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越学就会发现自己掌握的东西越少。这是我上大学一直以来的体会。仅你要学的专业知识也不是你这短短四年学得过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在许多领域,都需要大约10年时间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包括国际象棋、作曲、绘画、钢琴、游泳、网球,以及神经心理学和拓扑学的研究。似乎并不存在真正的捷径:即使是莫扎特,他4岁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在他写出世界级的音乐之前仍然用了超过13年时间。Samuel Johnson(注:英国诗人)认为10年还是不够的:“任何领域的卓越成就都只能通过一生的努力来获得;稍低一点的代价也换不来。”乔叟(注:Chaucer ,英国诗人,1340-1400)也抱怨说:“生命如此短暂,掌握技艺却要如此长久。”这意味着你可能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你喜欢的专业,还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去学与你专业相关的其它专业的知识。不过,不用害怕,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知识的过程,这种感觉无以伦比,用一辈子去钻研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下面是我在大学获得的一些学习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永远不要为考试而学习。

实际上,这也是能让你取得好成绩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在大学里,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应该在策略上重视它,在战略上渺视它。不能一味地迷信课本,死记硬背,更不能只满足于对功课的浅尝辄止,只求及格。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批判地去接受前人的观点,去探索一下自己喜欢的领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怎能止步于小小的课本?对于学理的同学尤为如此!你应该去物理世界品尝一下夸克的“味道”,探索一下宇宙的奥秘;你也应该去数学的世界欣赏一下图的颜色,聆听一下傅立叶定理奏出的美妙旋律;最后,你会不会发现,量子理论竟然也有哲学的意味,艺术和科学是如此密不可分,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还真是符合我们的审美要求的!理科的魅力就在于──庄子所说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美丽的自然科学,我们若只因考试而学之,不是太浪费了吗?不是太没意思了吗?!这个世界充满了迷人的待解决的问题!赶快去学吧!   不要束缚自己的能力。

大学本来就是让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好地发挥所长的地方,大学也是一所公平竞技场,优胜劣汰。在这里,你完全没必要束缚自己的能力,有什么本事尽管使出来吧。尽管去参加省里的,全国的一些竞赛。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尽可能地去想一些新奇,大胆,甚至疯狂的主意,不要束缚自己的想像力,用实践去检验你的猜想。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老师会是你的朋友。

老师不仅是教授你知识的人,也是能指点你前进的长者,能和你一起探讨知识的伙伴。多和老师交流,这会让你收获良多。对于年长的老师,他们丰富的经验是珍贵的财富,他们能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和智慧;对于年轻的老师,他们和我们较短的年龄差距,工作的热情,带来的新思想,都是他们的优势,他们能给我们更耐心的指导。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真理的追求才使得师徒走到一起,渴望知识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大学时光,我们浪费不起。

拿起笔来,我们来算一笔帐,来算算你在大学里什么都不做一天会浪费多少钱!大学的学费不算很贵,大概都在4000~6000¥/年的范围之内,我想取我们的5500¥作为平均数应该不会有很大误差。这仅仅是学杂费和住宿费,我们还应当算一下个人生活费。不过这更是因人而异了,有人很多,有人很少。我观察了一下,发现用300¥/月作为平均数只会少,不会多!其它偶然的费用,像买参考书,上网,考试报名等等,我们忽略不计。关于在学校的时间,让我们也尽量算多一点,也好方便计算。我想说大家一年有300天(记作10个月)待在学校(家很近经常回家的除外,那毕竟是少数),应该是算多了吧(暑假大约40天,寒假大约30天,五一加十一的 14天我们再次忽略)。那么,我们在学校的人均费用是:(5500+300*10)/300 = 28.33 (元/天) = 1.18 (元/小时) !也就是说,即使你在睡梦中,你也花费着1.18元/小时的money !如果你再把那些本来就少的时间用到打游戏,上网或者谈恋爱上,你的花费还将乘以N !光是从钱的角度去考虑,这时间我们也浪费不起!珍惜时间吧!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是苹果公司总裁Steve Jobs 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的说的一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我一开始并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想变得聪明而又饱满,他怎么会劝我们“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呢?后来仔细想想,发现这真是一条妙不可言的建议。放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永远都应该怀有一颗虚怀若谷的心,虚心地去学习一切,就像自己很愚蠢,渴望去学习知识,就像自己很饥饿。在这知识爆炸的年代,这似乎就是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万应药”。学会如何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喜欢学习。

当„„时

“三种朴素而又强烈的感情统治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难以忍受的怜悯。”

──罗素,《我为什么活着》

当我不喜欢所学专业时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你并不了解所选的这个专业。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再试着去学一学这个专业,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结论下得太唐突了?向这个专业的老师请教一下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人的地方等等。如果你仍然对它不感兴趣,我仍然不建议你去换专业。因为,很多专业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很难向前看看出这种联系,而是等走过以后向后看时才方然大悟:原来它们联系如此密切!以我个人为例,我喜欢的专业是计算机,要放在两年前我走进大学时,打死我都不会去学枯燥无味的哲学!而现在,我会抽空主动去读一下哲学方面的书,因为我发现,计算机和哲学有着很微妙但又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似乎对我学计算机很有帮助。是的,所以我建议你先学着这门专业,同时利用十分充足的课余时间去学一下你喜欢的东西,说不定哪天,你也会突然发现:我学的专业竟然和我喜欢的专业那么相关!我要是没学才会后悔啊。而且,同时在

多个领域都有建树的人并不少见。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在操作系统领域牛气冲天,更让人佩服不已的是,他设计的天文望远镜差点就被NASA 采用!还有传闻说他某届奥运会射箭的银牌得主!最后,如果很不幸,你学了很长时间,实在忍受不了你学的专业,而且找不到丝毫的联系,马上去换!

当我没有目标时

不要担心,我们都有迷茫的时候。我个人的建议是,试着去图书馆翻翻书,找一些你喜欢的东西去读,试着发现一些值得你深入研究的有趣的话题,即使它们不在你的专业范围之中。也可以去找一下你的辅导员,老师,或者旁边学习好的同学,和他们谈谈学习方法,奋斗目标以及专业知识。更干脆,去读一些报刊杂志,去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你想了解的东西,说不定哪篇新闻就能让你对那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那就是你应该去学的!

当我心烦意乱时

没关系,每个人都有不舒服的时候。在期末考试来临时,压力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纯属正常。我本人在这些时候都是在睡觉,睡一觉醒来什么事都没了,大脑又能继续高效率地工作了。建议你在这时不要再学习了,放松一下,听听轻快的音乐,找朋友谈谈话,出去散散步,或者去操场上跑跑步„„不要让坏的情绪影响了别人和自己的正常生活。最后,如果你有长时间解不开的心理“困扰”,去你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那里的老师肯定会帮助你的。

当我遭遇失败时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说“我所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 林肯总统本人一生也可以说是在失败中度过。即使在南北战争一开始时,政府军节节败退,林肯总统也始终坚信:没打完手里最后一张牌绝不认输,结果他赢了!赢大了!他改变了美国的历史,成了美国人民敬仰的伟人。可以说是那些失败促成了他的成功!没错,失败对成功是有好处的,虽然我们都不想失败。你应该坚信:这一切都是过程,它们对你以后都是有好处的。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最后一定会成功!

与大家共勉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傅雷,《名人传》

在文章的最后,请允许我把一些在我看来珍贵的良言带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像我一样把它们珍藏起来,愿我们能一起共勉!

1.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用智慧去分辨两者。

2.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3.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4. 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做了,我们的生活就很充实;小小的愉快,我们体会到了,就是我们给自己的奖赏!

5. 始终像你并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始终像你从未受到过伤害一样恋爱;始终像没有人在注视你一样跳舞;始终,始终像你住在人间天堂一样生活。

6. 追随你的心,做你喜欢做的。

7. 做一个怀疑论者,而不是犬儒主义者。

8. 如果你把每天当作是你的最后一天去活的话, 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

9.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0. 如果你发现这个社会不公平,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努力,去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

我已经说得足够多了,我也累了。我们不妨都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虽然你们能在迈入大学校园之际就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但是,我敢打赌,真正能把其中你认为正确的建议采纳,并且坚持几年的人会非常非常少!不过,能有一个,就不枉费我写这篇文章的苦心。谢谢欣赏!最后,衷心祝愿你们能在大学度过快乐而又充实的几年,在这里实现你的人生理想!

作文六:《从文章得到的启发》800字

从文章得到的启发

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是为菲利浦和玛丽娅的爱情不胜惋惜。菲利浦误把一件小事作为原则,放弃自己与玛丽娅的感情,这真是太可惜了。一件小事导致三个人的悲剧,尽管,菲丽浦到最后也悔悟,可是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玛丽娅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而这同样也带给了帕尔韦尔极大的痛苦。玛丽娅虽与帕尔韦尔结了婚,可是玛丽娅从来也没爱过帕尔韦尔,这对他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本文以秋天肃杀、悲凉的特点作为感情基调,衬托出文章中主人公的“悲”,渲染了寂寥的氛围。

我觉得对于我们每个读者的启示是:当美好的事物来临时,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切不可因为一点小事而放弃,等到老时再后悔,这是得不偿失的,本文的最大亮点就在于作者在主人公正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了绵延不断的、永恒的道德种子。它让我们自省:我们总是一味地挥霍自己身边的幸福,对于身边的人,我们总是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漠视他们,不关心他们对我们的付出,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蛮横骄纵的我们最后却以孤独而告终。到那时我们后悔,我们懊恼,我们大声地哭泣,都怪自己没有好好珍惜唾手可得的平凡幸福,幸福便飞走了。

生活中的机会也一样,当我们想要取得成功时,我们不断地向上天祷告,祈求老天能赐予我们以机遇,但其实机会往往就在身边,只要我们好好把握,我们便一定能取得成功,一味地抱怨自己运气不好,自己命不好,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脚踏实地地练就一身本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样怎么会得不到好的机会呢?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注定成功的人。

成功的机会就在身边,使我们充满幸福感的人也都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人之间的情感是很微妙的,令人琢磨不透,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慢慢经营的,是通过很长时间的磨合,从陌生到心心相印,这中间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但等两个人真正成为知己,这时的我们就应该放下心中的那些成见,不要管别的什么,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最真挚朴素的情感。

幸福其实很简单,不要想自己没有的,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多多珍惜它们。

高三(1)班:李慧萍

作文七:《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一位台湾网友的文章,看后特有启发!)》8800字

1. 中国人要有自信,不卑不亢

这篇文章的甲部贴出后,【天下纵横谈】一位大陆市民善意地为 YST打预防针,他希望我不要像论述东南亚战略时把中国大陆的实力过分高估,引起大陆一些网友的讥讽。

YST 认为大陆的网友各色各样的言论都有,我们本着自己的数据、分析和主观判断写文章,只要言之有物就行,是否得到认同不是重点,也不能是重点,否则就成了乡愿。取悦所有的读者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大陆很多网友的想法是不平衡的,他们在台湾和日本的议题上喊打、喊杀、喊核平对方;但是在碰到与美国有关的议题上他们就变得非常退缩,丧失自信,连分析能力都打了折扣。

中国过去在不该输出革命的时候为了意识形态而输出革命,所以惨遭失败。

中国现在为了本身的利益应该输出革命的时候却畏缩不前,导致坐失良机。

「输出革命」是国际政治斗争经常使用的手段,美国没有少干。这些年来东欧那么多「颜色革命」就是美国输出革命的成果。

中国人要有自信,要能够不卑不亢才能把握机遇、做出正确的决定。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报导,是大陆的【理财一周报】访问经济学家谢国忠。谢国忠批评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态度过分低调,不像一个有作为的大国。他说:"全球正巴望中国作主,但是我们还是丫鬟心态。"

谢国忠的形象比喻非常有趣。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的丫鬟心态不仅表现在金融上,也更明显地表现在政治、军事与外交上。现在的领导人仍然奉行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不敢迈出一步有所作为。

2. 生产力决定一切

人类自从有文明开始,生产力就决定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游牧民族无论多么骁勇善哉终归会被打败,因为生产力无法提高。在今天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更是如此。

我们用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前10名做例子来说明。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农工GDP与总GDP(包括服务业),单位是兆美元:

排名 国家   农工GDP 美国% 总GDP  农工GDP/总GDP

1      美国      2.9            100      13.98            20.7%

2  中国大陆 2.4            82.8      3.37             71.2%

3      日本     1.6           55.2       5.29             30.2%

4     德国      0.9           31.0       3.28             27.4%

5     英国    0.648          22.3      2.57             25.2%

6    法国     0.6             20.7        2.52            23.8%

7   意大利  0.5            17.2       2.09            23.9%

8   加拿大   0.35          12.1       1.36            25.7%

9   西班牙   0.33          11.4       1.41            23.4%

10 俄罗斯   0.32          11.0       1.14            28.1%

3. 中国的经济实体成份高

上面这个表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中国的经济绝大部分是实际产业,而所有其它经济大国的主要经济成份是服务业。由于民族性的不同,中国的GDP一向偏重农业与工业的生产,是实体经济。我们看中国的领导人几乎都是工程出身就知道了。

中国的经济实体成份最高,占71.2%;

美国的经济实体成份最低,占20.7%;

其它国家的经济实体成份也很低,占20-30%。

中国的 GDP排名第三,在美国与日本之后,总量大约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但是如果只考虑农业与工业的生产值,中国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而且产值非常接近美国。

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是看生产力,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服务业相对而言不是那么重要,譬如律师多对国家的帮助不大。

中国的实体生产力已经到达美国的八成,以目前这种追赶速度,五年之内一定超过美国。

4. 中国平均个人所得偏低的问题

是的,中国大陆的平均个人所得太低,只有2520美元,这是政府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次的金融海啸带给中国刺激内销的机会,正好改进这个问题。想想看,制造冰箱的工人买不起自己生产的冰箱,这象话吗?

但是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个人所得是一个数字,跟购买力没有绝对的关系,大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像平均个人所得的数字显示的这么差。譬如韩国人的平均所得是 20240美元,是中国人的八倍,但是韩国人的生活质量很差,一点都不值得羡慕。我也搞不懂为什么韩国人如此高的平均所得不能表现在真实生活上,韩国人每天吃泡菜过日子比中国人丰富的菜肴差多了。

另一点是国家的实力主要还是看她的经济总量而不是看个人平均。中国政府的采购团一出国不论走到哪里都是当地国家的头条新闻,因为购买的金额实在太大,动不动就超过一百亿美元。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想想看,挪威的平均个人所得大于八万美元,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但是只有3760亿美元的挪威经济(小于台湾)能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5. 中国走向高端工业

中国走向高端工业是必然的趋势,这是令所有先进国家害怕的地方,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任何高端科技只要中国决心投入一定会成为难以抵挡的竞争者。

中国的研发是全方位的,覆盖所有的重要领域,就像一百年前的美国。在这篇文章我们只随便举几个例子作为说明。

为了比较中美的消长,我们不得不指出美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快玩完了,计算机相关产品也岌岌可危。美国目前的民用工业只剩下两大堡垒,一个是航天工业,另一个是医药。

A. 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潜力主要在为环保要求发展出来的电动汽车,因为中国在电池方面的研发非常先进,走在美国前面。

B. 计算器工业

中国的计算器工业将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中国新研发的 CPU和操作软件都非常有竞争力。龙芯2E是四核的 CPU性能至少相当于中档的奔腾4,若说落后美国也不过就是3年左右,在绝大部分的应用范围龙芯2E都够用了。

中国正在研发16核的高性能 CPU。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表示,这个16核的 CPU有望领先世界。

拥有知识产权的 CPU一出来,相应的软件就可以发展了。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稳定、安全和免费的系统。「中国16核的高性能CPU+Linux操作系统」非常可能打败「英特尔的CPU+微软窗口」。YST 不是计算机专家,但是对微软窗口非常不满意,因为它的稳定性太差。

YST 的估计微软是下一个倒下的美国大公司,因为微软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中国人在软件上非常厉害。去年的世界软件竞赛,第一名就是上海交大。一般来说,穷国家的人没钱买昂贵的真实硬件来玩,所以倾向动脑不动手,特别会动脑子想抽象的东西。软件是中国人的长项。

前几天看到新闻报导,大陆的「中微半导体」成功研发出45纳米光刻机,这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设备,科技含量高,美国的「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就是靠这个赚大钱。「中微半导体」的45纳米光刻机已经打入中芯和台积电的12英寸晶圆厂。「中微」的下一步,是研发32纳米光刻机。

想想看,6年前蔡英文做陆委会主委,她否决了台湾12英寸晶圆厂进入大陆,也否决了 280纳米的晶圆厂进入大陆,其蠢无比,因为台湾只是代工,这些技术都不是台湾的,台湾根本没有技术封锁大陆的能力。YST 为此曾经在【天下纵横谈】痛批民进党政府的无能与无知。但是也只能说说罢了,还能怎样?

如今不过短短6年,大陆的晶圆厂(中芯)已经壮大,大陆的半导体设备(中微)的研发能力已经可以和美国著名的「应用材料」相抗衡。大陆的半导体工业已有了独立自主的技术形成产业炼,而台湾还是只能做技术含量很低的代工。要知道,大陆的芯片需求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中芯要打败台积电轻而易举。民进党的短视和无能从这件小事就看得很清楚。

C. 航空与航天

中国在航天(台湾称太空)领域有扎实的基础,这要感谢老一辈的科学家钱学森等人。钱学森的系列文章只发表了一半,YST 一直牵挂着。

除了大家看到的载人航天,中国的卫星技术也突飞猛进。譬如商业通讯卫星,中国从自旋稳定进步到三轴稳定,运行的时间从早期的5、6年进步到15年以上,这是控制技术的进步。中国卫星的酬载(payload)从C波段进步到K波段,运载的信息量增加很多倍。基本上,中国商业通讯卫星的技术跟美国已经没有什么差别。

中国落后西方是在航空技术上,中国的航空界找不到像钱学森这样层级的科学家。虽然发展慢一点,中国的航空技术还是稳步前进。中国研发大飞机的项目已经启动,预计二十年后中国设计的大飞机就会加入世界航运。波音和空中巴士都将遭遇强劲的竞争。

D. 电子工业

人民解放军正在转型,由机械化进入信息化,中国大陆的电子工业在军方的强力支持下一定全力发展变成可怕的竞争者。军事需求带动的电子工业是不得了的,譬如作战飞机三分之一的成本在航电设备(avionics)。像「华为」这种尖端科技公司在中国不同的电子领域会一家一家地冒出来。

今天「华为」已经成为美国「思科」(Cisco)的强劲对手,「思科」的每一样产品「华为」都有对应产品。「华为」如果落后「思科」,时间上也只有半年到一年,不是某些大陆人胡说的什么80年或一百年。

E. 中国人不可妄自菲薄

中国的航天发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YST 记得在所有国家的运载火箭中长征系列有最高的发射成功率。中国航天器的入轨非常准确,尤其航天器的回收技术是领先世界的。无论是返回式侦查卫星还是神舟的返回舱,落点之准确美国与俄国都做不到。

几年前曾经有一颗俄国报废的(失去动力)核发电侦察卫星要落回地球引发全球紧张,因为不确定会掉到那里。结果以中国的预测最准确,美国与俄国差远了。

读者应该看过神舟7号的现场实时发射,在控制大厅前面有一个电视大屏幕显示神舟飞行的轨道、神舟航天器和宇航员(台湾称航天员)的活动,有一个主要指挥员在前台,后面坐着一排排百来位科学家和工程师,每位前面都有一个计算机屏幕,他(她)们在做什么?答案是:他(她)们是子系统的专家,负责监控和汇报某一个子系统。航天工业的复杂性和整合工作的艰巨在这个大厅中具体地呈现出来。世界上最大型的工业体系也就是这个规模了。所以用什么"工业体系"这种新名词把中国的科技和工业贬为落后欧美先进国家80年纯粹是哗众取宠的瞎扯。

更何况即使中国是做同一件任务,但是中国的起点高,所以技术差距不是执行任务的年代差距。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个航天员是苏联的加加林(Yuri Gagarin),时间是1961年。但是读者知道吗?加加林是在极高的高空跳伞回到地球的。加加林能活着回来全靠极佳的身体素质,这能跟2003年中国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神舟5号和杨利伟,在科技上相提并论吗?能说中国与俄国太空科技的差距是42年吗?

任何主要工业,无论是指单一产品或是工业体系,中国落后西方都非常有限,不可能是80年,有些领域中国甚至领先。中国人不可妄自菲薄。

经济和政治都是随着外界因素在不断地演变。未来国际的变化有两件事特别值得我们的注意,第一件是在经济上,第二件是在政治上。

(八)第二波金融海啸

2008年7月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危机迅速扩大,形成冲击全球的金融海啸。

这个金融海啸会不会就此渐渐平息呢?

答案是:不会。第二波的金融海啸几乎确定会在2009年夏天以前发生。

第二波金融海啸形成的原因有两个:

1. 美国的商业建筑贷款违约潮

根据 YST一位在美国银行界工作的高级经理所作的分析评估,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家庭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s)的贷款违约引发的。同样的原因,由商业建筑(Commercial Buildings)的贷款违约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将在2009年的夏天发生,其规模要大于第一波金融海啸。

商业建筑的贷款本来就有问题。由于大批人失去工作,大量公司倒闭和工厂关闭,更加刺激商业建筑的贷款违约,这是雪上加霜。第二波海啸准确的数字很难预测,但是大于第一波是肯定的。

2. 美国的公司债券违约

美国的公司债券(Corporation Bond)借贷所定的条件不同,所以被分为不同的等级。还债能力越高的债券等级就越高。等级最低的公司债券被归类为「垃圾债券」(Junk Bond),违约的风险最高,也是最早出现问题的债券。

第二波金融海啸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将有大量的「垃圾债券」违约,发生时间比商业建筑贷款的违约潮更早,大约是今年春天。

因准确预测第一波金融海啸而一举成名的宋鸿兵在去年11月就预测了第二波的金融海啸。今年2月宋鸿兵修正了三个月前的预测,把第二波金融海啸的规模增加了一倍,把时间点从今年的夏天提前到春天。

宋鸿兵的数据和分析是这样的:

经过第一波金融海啸的冲击后,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在2008年11月是2.68%仍然属于偏低,但是与2007年08月的 1.4%历史最低点相比,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上涨了将近一倍。

到了2009年2月,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已经上升到 4.5%,短短三个月内几乎又涨了一倍。于是(YST 猜想)宋鸿兵根据过去的资料对未来的违约率做出预测(数学上,这种预测称为"extrapolation",方法很多)。

2009年美国经济正式步入衰退,在实体经济下滑的冲击下,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将急速爬升。宋鸿兵估计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在2009年4月至9月这段期间将上升五倍,从现在(2月)的 4.5%上升到超过20%。

美国垃圾债券的总值大约是3兆美元。这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是经济学家估计从垃圾债券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超过20兆美元。

3. 第二波金融海啸不可避免

无论是从商业建筑贷款的违约来观察,还是由垃圾债券的违约来观察,第二波的金融海啸都不可避免,全球进入第二波的经济衰退也不可避免。发生的时间点就在今年的4月到9月,规模会大于第一波。

台湾很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乐观地认为经济会在2009年开始反弹。YST 个人认为不可能,2010年也许有可能,但是希望不大。最实际的估计是全球经济的萧条将持续到2011年才会好转。

不过经济不是科学,心理的因素和人为的因素非常重要,经济复苏的时间是说不准的,因为随时中途有变。

今天的中国不但外汇太多,国内的储蓄率高达51%导致银行存款过多,中央与地方都太有钱了,现在正是发挥功效的时候。由于中国在基础建设和科技研发上进行历史从未有过的庞大投资(至少 2兆9411亿美元),必定带动相关的外国产业,有可能使全球经济提前复苏。

(九) 美国用战争化解经济危机

前面说过,未来的变化有两件事特别值得我们的注意,我们已经讨论了第一件(经济上)。

第二件值得注意的大事是在政治上,那就是美国有可能通过战争来化解她的经济危机。

1. 美国超级强国的地位建筑在美元地位上

从纯粹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并不怕金融海啸,也不怕经济萧条,尤其海啸冲击的是全球、萧条也是全球性的。美国真正担心的是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不保。

2. 欧元与日圆都不足以威胁美元

我们看得很清楚,在这波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美国经济的衰退(-6.2%)比欧洲区(-1.5%)大的多,但是美元对欧元与日圆的汇率都逆势上升。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欧元是由二十几个中、小型的国家所组建的货币,这些国家打了几百年的仗,种族、语言、文化、风俗都不同,各自寻求的利益也不同,怎么可能团结?日本是美国管辖的附庸国,基本上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尤其欠缺外交自主权,一切要看美国脸色。这两个货币平时还可以充数,一到国际关系紧张的时候就不管用了。钱永远是流向最稳定的地方,目前这个地方是美国。

只要美元是主宰性的世界货币,美国就什么都不怕。

3. 美元的唯一威胁是人民币

在金融冲击下唯一对美元坚挺不跌的货币就是人民币。为什么?

答案也很简单:中国除了有强大的生产力,还有强大的武力,足以自卫,不怕任何国家讹诈和威胁。后者非常重要,历史上,经济问题最后的摊牌都是武力解决。

我们仔细看美国,不论政府的赤字多么严重,军费却年年上升,而且是成攻击态势地上升。为什么?

YST 说过,美国没有国防部(Defense Department),只有进攻部(Offence Department)。有了强大的武力就不怕外国来逼债。说穿了,我美国就不还钱你能怎样?

譬如美国如果真的翻脸,命令日本注销(write-off)美国所有的借款,日本能不答应吗?

国际间就是这么回事。近代历史上中国这么多不平等条约都是这么签的。想想看,当年日本逼迫中国赔偿天文数字的银子时会心慈手软吗?如今不过角色变了,老大换成美国,日本是板上的肉。美国是笑面虎,航空母舰就停靠在东京湾,日本政要一个都跑不掉。美国想个花样叫日本人把钱掏出来还不容易么?六十几年的保护和技术转移,日本全国人民卖身也赔不起。

中国目前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向美国逼债的地步,但是拒绝借钱的能力是有的。这就足够让美国头痛了。

事实上,这件事已经发生了。2008年12月17日法新社报导,中国对美国提出警告,如果美国不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经济改革,中国可能会停止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你想想,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被中国指着鼻子教训,这是多么不堪,美国能不懊恼吗?

4. 用军事手段解决经济困境

更进一步说,美元潜在的威胁是人民币,而且只有人民币。打击人民币是美国念兹在兹的。

打击人民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际战争来弱化中国。美国不必自己出手,只要鼓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引起军事冲突就足够了,譬如印度、日本、韩国、越南、甚至菲律宾。美国只需要躲在后面支持这个代理人的战争就行了。

只要中国不断被周遭的小国在武力冲突中缠住,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就遭受打击,人民币就很难稳定。

问题是中国的胡锦涛主席正在全球上演「和谐世界」的大戏,所有周边小国的挑衅都被「和谐」掉了。美国想打代理人的战争,这个主意恐怕不能实现。

5.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向美国国防部提出的报告

美国想藉战争来化解它的经济危机在历史上曾多次上演过,并不是理论的空谈,今天又传出消息也不是空穴来风。

2008年10月法国媒体发布新闻,美国著名的智囊(Think Tank)兰德公司已经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评估发动一场战争来转嫁目前经济危机的可行性。此前美国政府已经通过了七千亿美元的纾困计划和两千五百亿美元向银行投注资金的方案。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用七千亿美元救援证券市场的效果很可能不如用七千亿美元发动一场战争。美国鹰派的主流观点甚至认为,美国要摆脱衰退,目前剩下的唯一方法就是军事掠夺。

6. 解决经济衰退问题的三个招数

综观过去数百年的历史,一个国家面对严重的经济衰退只有三个招数:

A.政府主导扩大基础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刺激内需;

B.研发科技,用革命性的技术带动新一轮的经济起飞;

C.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来带动生产和消费并且获得新的资源。

第一招对美国而言已经不太管用,因为美国是一个高度开发的先进国家,基础建设已经相当完善,而且美国的消费已经过度了,并不是不足,根本不需要刺激。

第二招美国10年前曾经用过,就是把军事上已开发的网络技术商业化,当年这一招获得高度成功。目前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降温,显然新技术尚未成熟,远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第三招,发动战争,是美国目前避免衰退唯一可行的选择。

7. 美国的政治宣传已经开始

除了兰德公司这种带有一点点"学术"性质的研究报告,美国实际的政治宣传已经开始。

2008年10月09日,美国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里查.费舍在一份报告中说,美国的衰退与中国的崛起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而遏止这种对比持续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战争。

看到没有?美国民间的智囊已经把话挑明了。于是美国政府机构也开始响应这些鹰派言论。

美国国务院国际安全顾问委员会在去年11月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分报告草案,该草案夸大中国的军事威胁,建议美国研发新型武器系统来遏止中国稳步发展的核武力和常规军事力量。

美国国防部在最近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说:"在崛起的大国之中,中国最有潜力与美国军事竞争和使用破坏性武器。美国如果不采取应对战略,传统的军事优势将在一定时间内消失。"

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务国,也是被认为唯一可以独立破坏美国经济的国家。如果美国要通过战争来解决自己的经济危机的话,中国应该是首选目标。不论是直接或间接与中国的战争(譬如台海统一战争)一旦发生,美国会立即宣布所有欠中国的巨额国债全部作废,中国在美资产全部没收或冻结,还可以通过种种不正常手段避免中国对美元的抛售。

大约两年多前,YST 就曾经跟一位美国科学家在聊天时论及台海战争。那位美国科学家立即就说如果战争发生,美国一定没收所有中国购买的国债,说得斩钉截铁和理直气壮。

看到没有?欠钱的的比债主还神气。普通善良的美国百姓都如此,何况政客。这是美国文化。

YST 奉劝北京政府一句话:借钱给比你强壮的人要千万小心。

(十)结论:2008年是美消中长的分水岭

2008是令人难忘的一年,因为发生了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其中又以「金融海啸」影响最为深远。

2008年的「金融海啸」提早催生了中国的崛起。

2008年毫无疑问是国家实力美消中长的分水岭。

不管美国人民怎么想,也不管欧巴马总统怎么说,美国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的衰退并不表示(imply)美国的崩溃。

美国的衰退不过表示(imply)美国战略的收缩、霸权变成强权、国际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而已。

自愿也好,不自愿也罢,中国韬光养晦的时代已经结束。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中国已经被推到国际政治舞台的第一线接受考验。

既然躲不掉,中国就要坦然面对这个挑战,不要闷头继续做丫鬟。

中国人要用积极、主动、进取的精神迎接这个新时代的来临。

记住,我们中国人等待这一刻已经等了一千年了。

作文八:《一篇关于投资理财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所启发!》1600字

一篇关于投资理财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所启发!

他们拿高薪,受尊重,很少跳槽,专为有钱人理财。金融顾问组成五花八门,既有正式的金融规划师CFP,又有私人银行家、经纪人,也有会计师、,他们管理着许多账户,投资风格不一,要评估他们难度很大。但由于他们影响实在太大,总会有人尝试对他们进行评估。    舒克就是作出这一尝试的人。在过去十多年里,他对金融顾问中的一个特定群体———那些为证券公司及相关机构工作的顾问表现进行了排名。在他撰写的《走近大赢家》(Winner''s Circle)一书中,舒克列出了100名全美经纪公司中的顶级金融顾问。

尽管Edward Jones和高盛拒绝参与调查,使得这份名单不是那么十全十美,同时,任职于银行的众多优秀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类财富规划师也没有纳入调查。但是,通过对近3000名顾问筛选后确定的前100名的最佳金融顾问名单,仍为我们提供了窥视财富管理这一华尔街热门领域真面目的机会。

所谓财富管理就是为日益壮大的百万富翁们提供理财服务。上榜的100位顾问为投资额在1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富翁们提供了多种服务。

评选过程中,舒克主要依靠经纪公司自己提名,然后再对候选人的资格进行独立审查,包括监管纪录、管理资产规模以及新产品数量。舒克同时还与候选人的上司、同僚和客户进行广泛接触。最终,舒克为我们揭开了这些金融顾问的神秘面纱。

调查发现,这些顾问不是人们以前想象中的那种唯唯诺诺、听从客户召唤的形象了。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教育,精通各种金融投资服务,无论是股票、债券、对冲基金、房地产规划还是纳税规划。其中,女性顾问的人数不断上升。这些顾问们通常拥有自己的团队,人数一般为十几个,包括分析师、金融规划师和投资银行家等。虽然许多顾问像传统交易员那样收取佣金,但已经越来越多根据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收取费用。

让我们走进贝尔斯登的金融顾问萨普斯登的办公室瞧一瞧。这个宽敞的浅绿蓝色办公室里设有一个能容纳6个经纪人的交易台、还有投资组合经理、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使用的办公桌,以及设在角落的供45岁的萨普斯登一揽全局的一小间办公室。

萨普斯登的团队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晚期,当时他们作为固定收益专家为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如今他们继续提供这项服务,同时他们也积累了上百名个人客户。“CFO们看了我们的投资情况后往往会问,能否为他们提供个人理财服务?”萨普斯登回忆说。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客户通过介绍而来。

他的团队为个人进行债券投资,同时把股市投资业务外包给其他投资经理或对冲基金。连同个人和机构客户,萨普斯登目前管理着约65亿美元资产。由于排行榜不计机构客户资产,因此萨普斯登名列第三。

摘得桂冠的是雷曼兄弟的夏佛洛福。夏佛洛福从1966年开始在华尔街工作至今。长期以来,他一直为企业主管们服务,他个人的资产也随著这些主管们的升迁而上升。他擅长对能源领域的业主有限合伙制投资组合进行运作,这种投资组合能带来稳定而丰厚的现金回报。   富翁的爆炸性增长令顶级金融顾问们大为受益。美林公司报告估计,北美和欧洲目前约有770万人拥有100万美元的个人财富,较2002年上升了7.5%。预计未来几年,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人数仍将不断增长。

金融顾问们的声望也与其他证券业从业人员截然不同,后者的形象在科技股泡沫爆发后一落千丈。据调查,在23种职业中,经纪人的职业道德声誉仅高于广告从业人员、保险推销员、医疗保健组织经理以及汽车推销员。它们的地位一度甚至落在了律师之后。但是,一

流金融顾问却与此截然不同。“客户对高质量、成熟的个性化服务赞不绝口。”舒克说,许多客户把金融顾问当成自己的家人。

武汉傲人理财投资有限公司引进国际上先进,科学的理财理念,由国际资质理财师全心服务于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在确保客户家庭财产风险和税负极小化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资产流动,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等三个层次间的互动,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理财要求。避免了普通市民所常犯的急功近利,赌博心理和贪图短期发财的种种理财误区,追求财富的长期稳定增长。

作文九:《一篇关于投资理财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所启发!》1600字

一篇关于投资理财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所启发!

他们拿高薪,受尊重,很少跳槽,专为有钱人理财。金融顾问组成五花八门,既有正式的金融规划师CFP,又有私人银行家、经纪人,也有会计师、,他们管理着许多账户,投资风格不一,要评估他们难度很大。但由于他们影响实在太大,总会有人尝试对他们进行评估。    舒克就是作出这一尝试的人。在过去十多年里,他对金融顾问中的一个特定群体———那些为证券公司及相关机构工作的顾问表现进行了排名。在他撰写的《走近大赢家》(Winner''s Circle)一书中,舒克列出了100名全美经纪公司中的顶级金融顾问。

尽管Edward Jones和高盛拒绝参与调查,使得这份名单不是那么十全十美,同时,任职于银行的众多优秀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类财富规划师也没有纳入调查。但是,通过对近3000名顾问筛选后确定的前100名的最佳金融顾问名单,仍为我们提供了窥视财富管理这一华尔街热门领域真面目的机会。

所谓财富管理就是为日益壮大的百万富翁们提供理财服务。上榜的100位顾问为投资额在1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富翁们提供了多种服务。

评选过程中,舒克主要依靠经纪公司自己提名,然后再对候选人的资格进行独立审查,包括监管纪录、管理资产规模以及新产品数量。舒克同时还与候选人的上司、同僚和客户进行广泛接触。最终,舒克为我们揭开了这些金融顾问的神秘面纱。

调查发现,这些顾问不是人们以前想象中的那种唯唯诺诺、听从客户召唤的形象了。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教育,精通各种金融投资服务,无论是股票、债券、对冲基金、房地产规划还是纳税规划。其中,女性顾问的人数不断上升。这些顾问们通常拥有自己的团队,人数一般为十几个,包括分析师、金融规划师和投资银行家等。虽然许多顾问像传统交易员那样收取佣金,但已经越来越多根据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收取费用。

让我们走进贝尔斯登的金融顾问萨普斯登的办公室瞧一瞧。这个宽敞的浅绿蓝色办公室里设有一个能容纳6个经纪人的交易台、还有投资组合经理、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使用的办公桌,以及设在角落的供45岁的萨普斯登一揽全局的一小间办公室。

萨普斯登的团队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晚期,当时他们作为固定收益专家为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如今他们继续提供这项服务,同时他们也积累了上百名个人客户。“CFO们看了我们的投资情况后往往会问,能否为他们提供个人理财服务?”萨普斯登回忆说。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客户通过介绍而来。

他的团队为个人进行债券投资,同时把股市投资业务外包给其他投资经理或对冲基金。连同个人和机构客户,萨普斯登目前管理着约65亿美元资产。由于排行榜不计机构客户资产,因此萨普斯登名列第三。

摘得桂冠的是雷曼兄弟的夏佛洛福。夏佛洛福从1966

年开始在华尔街工作至今。长期

以来,他一直为企业主管们服务,他个人的资产也随著这些主管们的升迁而上升。他擅长对能源领域的业主有限合伙制投资组合进行运作,这种投资组合能带来稳定而丰厚的现金回报。   富翁的爆炸性增长令顶级金融顾问们大为受益。美林公司报告估计,北美和欧洲目前约有770万人拥有100万美元的个人财富,较2002年上升了7.5%。预计未来几年,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人数仍将不断增长。

金融顾问们的声望也与其他证券业从业人员截然不同,后者的形象在科技股泡沫爆发后一落千丈。据调查,在23种职业中,经纪人的职业道德声誉仅高于广告从业人员、保险推销员、医疗保健组织经理以及汽车推销员。它们的地位一度甚至落在了律师之后。但是,一流金融顾问却与此截然不同。“客户对高质量、成熟的个性化服务赞不绝口。”舒克说,许多客户把金融顾问当成自己的家人。

武汉傲人理财投资有限公司引进国际上先进,科学的理财理念,由国际资质理财师全心服务于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在确保客户家庭财产风险和税负极小化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资产流动,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等三个层次间的互动,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理财要求。避免了普通市民所常犯的急功近利,赌博心理和贪图短期发财的种种理财误区,追求财富的长期稳定增长。

作文十:《有启发的小故事》2500字

1. 两个和尚挑水吃的启示 有二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 有一条溪,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 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 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 沿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 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是一样,过了 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 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 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那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庙 里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 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 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 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 使有时很忙, 能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 终于让我挖出水来, 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 拳。 2.1984 年,在东京国际赛中,名不见惊传的日本选手山田

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 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 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 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还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 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 行, 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 这一次, 他又获得了冠军。 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本田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 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 的智慧迷惑不解。 10 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逢传中是这么说 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 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 第 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 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 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 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 松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 40 多里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了十几公里时就疲惫 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给吓到了。

3. 《我丈夫写书》 我跟乔治结婚之前,就知道他是个雄心勃勃的人,那时我们 还没有订婚, 他就把心底里的秘密告诉我说: 要写一本叫 《伦 理学研究》的书。白天,乔治在一家公司只当秘书,公司器 重他,他只得把自己一天里最好的时间花在写信记账上。他 说,等书出版了,他就出名了。 我说:要是你能多些时间自己支配来写书就好了。“我倒不 ” 在乎忙” 他像一个永远压不垮的英雄那样轻松愉快地说, “世 界上太凡伟大的著作, 几乎都是出自忙人的手笔。 毫无疑问, 一个人只要有写作天才,作品是迟早要问世的。 ” 每次我们一见面,便 尽谈些未来,我合掌倾听。不久,我 们就订婚了。他就把手伸给我,让我一边儿牵着,一边儿听 他热切地描述他那本《伦理学研究》 。有一天他突然说: “我 定不下神写书,除非结了婚。 ”于是,我们跑遍伦敦城物色 家具。乔治以他那种意味深长的口气说: “咱们买张写字台 吧,我写书用得着。 ” 又一次,乔治买了张大安乐椅回家对我说: “亲爱的,为了 写一本大书,一张大安乐椅是必不可少的。 ”他甚至连墨水 瓶的事也想好了。 “在书房里,要是我老发现墨水瓶空了,得用水调了煤烟就 会,那我准会发脾气。所以得买个瓶架子,嵌得下两个墨水 瓶。 ”

“我担当照管这两个瓶子的任务,保证不让它空了。 ” “每天晚上时间一到,我便把稿纸摊在写字台上,把蘸水笔 放在一旁,还记得换上新笔尖。 ” “你真是我的好妻子! ”他高兴得叫了起来。 “到了星期六晚上,我就把一周里写的念给你听。 ”我深深 地爱上了乔治。 9 月我们结婚了。蜜月里我们总谈到写书。过完了蜜月到家 那天我问: “你就要动写书拉?” “犯不着急么。 ”他不耐烦地一挥手。 我吃惊地看着他,他解释说: “我的意思是,我正要把全书 纲要通盘考虑好。 ” 那段时间里,家里常常有客人来访。我把乔治写书的事跟他 们许多人都说了,可现在迟迟不见他动手,我渐渐有点后悔 自己不会保守秘密。 眼睁睁看着一个星期过去了,接着又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急 了,便要他吃完晚饭就到书房里坐下。他磨磨蹭蹭,一脸乌 云。我把墨水瓶注满,把稿纸摆好,把支新蘸水笔交到他手 里,他接了,嘴上也没一声“谢谢” 。 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晚上过去了。 第二天晚上,乔治说,他写东西的心情一点也没有。我听了 这话大约显得很失望,因为他一下子变得怒气冲冲。 “我可不能没完没了地老写,写,写! ”他嘎声说。

“可你压根儿还没写过一个字呢! ” “好,明天晚上我就起个头。 ” “进展

如何,亲爱的?” “顺利极了,亲爱的,顺利极了。 ” “把写好的念给我听好吗?” “等星期六吧! ”他赶紧用肘部把稿纸压住。 第二天早上, 我数了数空白稿纸, 一如我放到书桌上的数目。 这样过了半个月。一天我打开抽屉想把“手稿”细细察看一 遍,一共 24 条。洁白的稿纸没一张有片言只字。我看着恶 心,便揭了他的底,他便搪塞说: “没法子,煤油灯下没法 写,恐怕非得等开春,开春再起头好不好?” “可你说过过天最适合写书。 ” “那时我是这么想,现在知道想错了。 ” “我们结婚都七个月了,可你仍旧一行字也没写。 ” “春天里,人喜欢多多出门,看看树 叶是怎样绿的。只有 到了 7 月,人才愿意呆在家里。到那时我准备每天写作 4 小 时” 到了夏天,他说: “天太热了,简直没法写字,给弄杯冰水。 写书的事,秋天干吧! ” 我们结婚到现在有 5 年了。可书呢,还没起头。一般地说, 我们已不再讲写书的事了,不过有时候乔治自己还提起,而 且每谈书的起头,就满怀希望。不知道天下还有谁的丈夫,

也像我的丈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