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外语考试 > 日语学习 > 安平桥 《《说不尽的安平桥》活动设计》5900字

安平桥 《《说不尽的安平桥》活动设计》5900字

时间:2019-11-25 09:44:4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说不尽的安平桥》活动设计》5900字

《说不尽的安平桥》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意图:

宋时泉州海外通商繁荣,安平桥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折射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安平桥,为大家的交通提供了便捷,更是见证着安海经济繁荣的变化,记载安平桥的历史文化。然而学生对安平桥了解的很少,我觉得作为邵小的学生应该对安平桥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们选定了“说不尽的安平桥”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走进安平桥的历史,了解安平桥的文化。

活动目标:

1. 通过了解安平桥的历史,建构特色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2.通过对安平桥的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丰富的安平桥文化,提高文化内涵的体会。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 活动时间: 1课时

2. 阶段目标:能让学生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学会并着手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3. 具体过程

(1)主题的产生

让学生谈谈“关于安平桥,你最想了解什么” 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同时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家乡的安平桥”。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及设计性活动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A、赏桥——桥之韵:中国名桥、家乡的桥(收集桥的图片;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古桥、新桥)„„

B、识桥——桥之史:安平桥的类型、安平桥的发展„„

C、思桥——桥之声:有关安平桥的文化和故事„„

D、绘桥——桥之梦:我们家乡哪些地方还可以再加一座桥,自己设计一座桥、未来的桥„„

(3)建立课题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和设计性活动构思。

A. 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B. 自主推荐组长,完成小组分工。

C.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及设计性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 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 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 教师指导评价

D. 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A.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B. 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

C. 采访人员要注意预约时间,文明礼貌,设计好访问提纲。……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1. 活动时间:4课时

2. 活动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安海文史专家汪建育老师做一场的讲座,以及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3. 阶段目标:按预定的方案,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资料、采访等形式,多方获取各种资料。

4. 具体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A. 按预定的方案查找资料。(分工准备,有需要的邀请辅导老师或家长随去。)

B. 行动实施,进行调查、采访,做好调查记录,写好研究日记、感悟等。

C. 按预定的时间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源查找有关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A.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在活动中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

B. 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感悟及及时记录采访内容。

C. 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         各小组小课题小结阶段

1. 活动时间: 2课时

2. 阶段目标:做好资料的汇总,形成结论,做好展示的各项准备。

3. 具体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筛选,形成结论。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3)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

(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5)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

第四阶段        课题成果展示阶段。

1. 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

2. 阶段目标:

(1)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善倾听,会发现,能质疑,巧答辩,为后期的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2)通过展示激起对家乡的热爱。

3. 具体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A. 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子课题?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形式自主。)

B.教师评价小结。

《说不尽的安平桥》汇报课活动

一、导入桥

由“桥”字的演变历史引入。它是形声字,从“木”旁应该是木质结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上,还架在陆地上,城市街道和峡谷之间。建桥的材料不仅有木质,还有砖头、石材、钢筋混凝土等等。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桥”这样一件普通事物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今天就让我们步入“说不尽安平桥”世界,一起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安平桥”文化。

二、探究桥:分为四小组PK

(一)、赏桥——桥之韵

【导入】许多桥都被人们赋予了美丽的传说与浪漫色彩。如杭州西湖的断

桥,就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经久不衰。如说到卢沟桥,就会想到“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如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下面请“赏桥小组”给大家展示一组组美丽的桥的画面:(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十大名桥。

2、桥从形式有角度主要分为: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3、桥从功能的角度主要分为: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4、建桥的常用材料的:木头、砖头、石头、竹、钢筋水泥、钢铁„„

5、按时间分有:古代桥、现代桥、未来桥„„

(二)识桥——桥之史:

【导入】“赏桥”小组给大家带来的每一座都以它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赞叹,也希望课后时间大家可以到网上查找欣赏“世界上十大名桥”,自从世界有了桥以来,可谓种类众多,层出不穷,精妙绝伦。下面“识桥”小组的同学会给大家带什么样的精彩呢?

(识桥小组的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赏识】用多媒体展示“安平桥”各种全景图,引导学生的观察。

讲解安平桥的历史:安平桥位于我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1961年该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探讨】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安平桥的结构有哪些特性?(课件展示安平桥建筑情场)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三)、思桥——桥之声:

【导入】古时代的泉州海外通商繁荣,安平桥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折射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从八百多年前,当地人因湾(港)阻滞往来,募捐费时修造跨海桥,到如今史无前例的环境整治,潮起潮落间,古桥历经磨难。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座安平桥,聆听它的娓娓而谈。下面请“思桥第1小组”小组与大家分享有关安平桥的故事和文化。

1、安平桥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常常兴妖作怪,使安海的九溪十八涧常发大水,推倒房屋,淹没土地,卷走人畜,海湖也常常泛滥成灾。百姓苦极了,怨声载道,被一个仙人知道了。有一天,他看见这两条孽龙正在一片大沙滩上追逐嬉闹,最后累了,躺在沙滩上呼噜噜地大睡起来。仙人便趁这机会,做起了“仙法”镇住两条孽龙。他取来一把大铲和两只大畚箕,一铲一畚箕,装起两条孽龙就挑去填安海,为民除害。这一来,大沙滩上留下了两个很大很大的窟窿,后来积水成湖,一个就叫“龙湖”,另一个就叫“虺湖”。因“龙湖”是黑龙睡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土地都是黑色的;“虺龙”是赤龙睡的地方,所以 这个湖的土都是赤色的。

再说大仙挑着这两条孽龙向西方走去,到了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跨得过大,担子一沉,竟将扁担压断了,两只畚箕“砰”的一声落地,惊醒了两条孽龙,化作两畚箕土,脱身魂飞上天去了。这两畚箕土,就成了两座大山:左边那赤色的,就是“红麒麟山”;右边那黑色的,就是“黑麒麟山”。有人说,这两个山头,推去填“龙湖”和“虺湖”刚刚好,不多也不少!

大仙收拾孽龙不成,留下后患,心中闷闷不乐,便到灵源山去修炼,想炼得真功夫,再治孽龙。

这一年,两条孽龙又作恶,大雨下不停,使九溪十八涧大水滚过石壁峡,冲入安海港,

百姓叫苦连天。大仙这时已炼得真功夫,呕心沥血,运功行气,吹出一条镇妖七彩锁链,吓得两条孽龙魂飞魄散,潜入水底,窜入大海去了。于是大水退了。安海镇上的人畜土地,也从此安然无事。

赶走孽龙,大仙又升天去了,百姓常常怀念他的功德。以后,人们仿大仙吹出的镇妖七彩锁链,造了一条天长地久的镇妖玉带——它就是闻名中外的“五里桥”。

这条长桥,从晋江的安海镇跨过海港,直到南安的水头镇,长达五里,气势雄伟。从此,两县人民及客商往来,再也不用乘船,备受风浪颠簸之苦。传说从建桥以后,孽龙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了,百姓从此安居乐业,所以,人们又将这五里长的石桥叫做“安平桥”。不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了华丽的诗篇,也有人作了楹联来歌颂它:万里波涛朝五里,一江风月沐千年。

2、安平桥的建桥历史。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晋江出海口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处,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主要港口―安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桥为南宋绍兴八年(1138)僧祖派倡建,惜未就,二十一年(1151)由泉州郡守赵令衿继续主持建造,一年后告竣,历代屡有修葺。史载“酾水三百六十二,宽一丈六尺,长八百一十一丈”,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现存石桥为平梁式,东西走向,全长2255米。361座桥墩,采用“睡木沉基法”筑造基础,再根据水流走向分别以花岗岩条石纵横交错叠砌成长方形或单边、双边舟形,桥孔跨度最大达8.6米。桥面宽3-3.8米不等,以5-7条花岗岩石梁铺架,石梁长度8-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桥两侧置石护栏,柱头雕狮子、蟾蜍。桥头两端各建有一座门楼,桥道间建有水心亭、中亭、官亭、雨亭、楼亭等5座,供人歇脚。迄今仍保存有石将军4尊及历代修桥碑记14通。在桥的南北两侧,可见方形石塔4座、圆塔1座阜立水中。桥头东端进入晋江安海镇的路口处,耸立有宋代建的“瑞光塔”一座,花岗岩石基座,砖构塔身,密檐仿楼阁式,六角,五层,空心,高20.5米,壁刷白灰,俗称“白塔”,相传系利用建桥余资所造。

安平桥,宏伟壮观,工程浩艰,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港平梁式大石桥。

1961年3月4日,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两侧35米至堤岸,东至瑞光塔,西至海潮庵。

此桥工程前后历时13年才告落成, 是一座花岗岩和沙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安平桥长近2700米(810丈),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长桥。 它保持全国桥梁长度的“冠军”,安平桥达七八百年之久。刻在桥心亭后柱上那笔力雄劲的联句“天下无桥长此桥”,概括它的最大特点。 此桥初建时,筑了361座桥墩,疏水道为362孔。桥上奸有五座“憩亭”,以供行人休息。还有石塔、石将军、碑刻等附属文物。桥的两侧设有护栏,以保护行人安全。 这座跨海的长桥,现存331个桥墩,呈三种形式:一是长方形墩, 筑于上下游 水浅流缓的水域;二是一头尖一头平的半般形墩,筑于桥身一面较深的水域;三是双头尖的般形墩,筑于桥身两面都较深之处。桥基和洛阳桥一样,采用筏形基础。

桥面用5至6条石桥架设,每条石板长度为8-11米,宽与厚各为0.5-1米,重达5吨以上。建造时,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般只的高低位置,便于架装石桥,这和现代的浮运架桥法基本相同。其工程量之浩大,水下施工之艰辛,令人叹绝。 这座横卧于碧波之上的长桥,是宋元时代安海港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也是当时发展泉州与海外通商贸易、沟通内陆经济的联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为中外通商贸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枢纽作用。1960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导入】

看了这座精彩的安平桥,心中的赞美之情不禁要脱口而出,其实,自古以来,安平桥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写“安平桥”的优秀诗句,无论古时,或是今日,这些诗词都有非凡的魅力。下面“思桥”第二小组给大家带有关安平桥的诗、词、或俗语,请大家欣赏。

1、有关桥的诗词:

宋宗室泉州知府赵令衿:为问安平道,驱车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云。梅花迎我笑,为报小东君。

清代诗人伍常:石粱跨海卧晴虹,晋邑南安路可通;传说绵长天下冠,金鳌遥对列西东。 郭沫若: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2、有关安平桥的谚语:

安平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四)、绘桥——桥之梦:

【导入】安平桥是一座悠久的平凡普通的石拱桥,但它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家乡中的安平桥在大家的主题中尽显风采,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你会建造什么样的桥?人类未来的桥将是怎样的呢?在我们家乡,你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加一座桥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座心中完美的“桥”。

(学生课前自由发挥„„展示作品„„评价表扬„„)

【导入】你们的设计真让老师大开眼界,从彩虹桥到太空桥,从花朵桥到为家乡设计的立交桥,无不是大家智慧的结晶。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将出现你们的杰作,愿你们的梦想成真!

三、活动小结

同学们通过可行的调查研究,网络查找,大家不仅了解了安平桥的演变发展和类型,还了解了丰富的安平桥文化,包括安平桥的故事,安平桥的诗歌、谚语等,同学们还发挥充分的想象,设计出了未来的桥和为家乡建造的立交桥。

安平桥的内涵博大精深,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心灵的纽带;通过学习认识了解安平桥,意味着新的起点和新的希望。因此,老师希望同学研究的课题不会到此结束,在以后的时间里,大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去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多彩多姿的 “桥”。

作文二:《《安平桥》邮资片的设计背景》1000字

《安平桥》邮资片的设计者郝欧是新中国第一位女邮票雕刻师。她先后参加了《古代思想家》和《芜湖长江大桥》两套邮票的雕刻工作.其中,2001年9月28日发行的《芜湖长江大桥》特种邮票,是她第一次设计并单独雕刻完成的作品。

郝欧自小受妈妈的影响,非常喜欢画画。从小学开始,每逢寒暑假都要到北京少年宫学画。后来又进入了中央美院附中学习,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1995年郝欧被国家邮票印刷局录用,师从姜伟杰、李庆发、呼振源、阎炳武等邮票雕刻师,学习了五年的雕刻技术,成了目前我国五位专业的邮票雕刻师之一。

据担任《安平桥》普资片的责任编缉辛欣介绍,在晋江市邮政局申请的《安平桥》选题被列为普通邮资片的发行计划后。领导认为让雕刻师出身并设计过桥梁邮票的郝欧设计这枚古桥的邮资片最为合适。但距离这枚邮资片的发行日期已仅剩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十分紧迫。接受任务后,郝欧马上投入紧张的设计工作。经过了三次的修改,才完成图稿。

2001年11月初,责任编缉辛欣带着郝欧的设计图稿来到晋江,实地核对图稿与实物是否有异,并前往文物主管部门征询意见,盖章确认。笔者与市集邮公司曾经理陪同辛欣参观安平桥时,有幸先睹《安平桥》的设计图稿。图稿上的邮资图,是由米灰色的安平桥和淡兰的底色构成主图,外搭配宽约2.5毫米的土黄色线条边框。由铅笔素描画成的安平桥轻飘飘地浮在由电脑喷墨绘成、象征海水的淡兰底色上。远处的安海港船标——白塔几乎成一“墨点”。桥身的收尾极为仓促,整座桥梁弯弯曲曲,宛若一条马路通往天边的海岛。看到这幅图稿时,我们真的感到有点失望。利用午餐时刻,市邮政局市场部林主任,集邮公司曾经理和笔者等人,向辛欣提出了许多建议,希望他能转达给郝欧,对图稿进行修改然而此时离规划的发行时间仅剩一个月左右,图稿已排定了进入最后的审批程序,是否来得及修改,大家心里都没底。

2001年12月8日, 《安平桥》邮资片如期发行。与上次图稿相比,去掉土黄色粗边框的“安平桥”豁然开朗,桥身也由弯曲变为笔直,画面古朴典雅,石桥质感真实,远处白塔的位置和大小恰到好处,并隐隐约约看到了海岸线。海水与天空的色调也有所变化。然而由于图稿采用电脑上色,致使桥墩与海水之间的交界处处理得不够细腻,感觉很不自然。若是采用水彩上色,相信效果会更好。虽然如此,在近两年发行的40余枚普资片中,《安平桥》设计水平仍可圈可点。

从《安平桥》邮资片前后两幅图稿的变化,可以看出,郝欧——这位女邮票雕刻、设计师对邮票设计艺术工作的认真的执着。

邮币通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文三:《安平桥》1300字

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横架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至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历史了&&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故此桥得名安平桥。安平桥全长2255米,约五华里,故俗称五里桥。今年的正月都是阴雨天,偶尔出个小太阳,虽然只是中午时分一小段时间,但趁着这样的好天气,我去南安水头一家企业谈业务,回来的时候,正巧路过安平桥。因此,乐得顺手牵羊,提着相机便往上走去。

安平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历经十四年方大功告成。安平桥的建造,比泉州洛阳桥(公元1053-1059年)晚些时间,然其构造却和泉州洛阳桥一样,都是采用闽南花岗岩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其桥墩的构造也和泉州洛阳桥一样,在激流处采用船型桥墩,以便于排水泄洪,减少流冲力。安平桥的长度和建造工程,比泉州洛阳桥更长更大,耗时更多上近十年的时间。其桥长近五华里,宽为3~3.8米,共361个孔墩。由5~8条大石板铺架而成,硕大的石条长约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的石条重达25吨。

安平桥的倡建者黄护原是一方富商,靠经营海外贸易发迹。据说当时捐资三万缗(min)钱倡建此桥,然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不幸病逝。后由其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支持安平桥的兴建工作,直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然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因此,若说安平桥的建造主持工作,则是当时的郡守赵令衿。

做为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安平桥被称为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第一长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称!安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和桥梁工程技术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实物标本,1961年2月4日,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的成功建造,打通了由泉州南下漳州、以及广东潮州的商旅通道,方便了民间物资的快速流通,大大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

在安平桥上,我从南安水头方向一直往晋江安海方向行走,一路上人来人往,有乡人,有过客,也有游人。今天的海风很大,桥下的海水激起阵阵的水纹。向两边望去,总用地面积1300亩,其中水域面积500多亩的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已经动工了。工人在小岛上掘土,推土机在大平面上施工,部分亭台楼阁已经初具规模。当然,做为历史之积淀的安平桥,依然保持着它横跨江海的气势。两边的海水波光粼粼,远处的树木,近处的水鸟,大概,都会有它们安静的一隅。

或者,我们更期望明天的山光水色和历史的积淀保持着相对的和谐。在我们看到一队队一行行的过客游人时,我们能让不同层面的人感受到不同的景观。有人喜欢现代风景的优雅,也有人喜欢历史文物的积淀;有人喜欢清清的海水,有人喜欢长长的古桥;有人喜欢随风而动的草木,有人喜欢坚强横越的石梁&&当然,我不知道你会喜欢什么!但是,当我看到听潮

楼上的广告涂鸦和被敲掉一角的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的立碑时,我的心是沉重的。

历史会给我们留下一些宝贵的,永不再来的记忆,但是,我们又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持和传承她呢?一只水鸭浮出水面,当我按动快门的时候,它敏感地插入水中。

作文四:《安平桥》1600字

安平桥 平安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晋江出海口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处,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主要港口―安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该桥为南宋绍兴八年(1138)僧祖派倡建,惜未就,二十一年(1151)由泉州郡守赵令衿继续主持建造,一年后告竣,历代屡有修葺。史载“酾水三百六十二,宽一丈六尺,长八百

一十一丈”,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现存石桥为平梁式,东西走向,全长2255米。361座桥墩,采用“睡木沉基法”筑造基础,再根据水流走向分别以花岗岩条石纵横交错叠砌成长方形或单边、双边舟形,桥孔跨度最大达8.6米。桥面宽3-3.8米不等,以5-7条花岗岩石梁铺架,石梁长度8-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桥两侧置石护栏,柱头雕狮子、蟾蜍。桥头两端各建有一座门楼,桥道间建有水心亭、中亭、官亭、雨亭、楼亭等5座,供人歇脚。迄今仍保存有石将军4尊及历代修桥碑记14通。在桥的南北两侧,可见方形石塔4座、圆塔1座阜立水中。

桥头东端进入晋江安海镇的路口处,耸立有宋代建的“瑞光塔”一座,花岗岩石基座,砖构塔身,密檐仿楼阁式,六角,五层,空心,高20.5米,壁刷白灰,俗称“白塔”,相传系利用建桥余资所造。

安平桥,宏伟壮观,工程浩艰,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跨海港平梁式大石桥。

1961年3月4日,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桥两侧35米至堤岸,东至瑞光塔,西至海潮庵。 此桥工程前后历时13年才告落成, 是一座花岗岩和沙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安平桥长近2700米(810丈),是我国古桥梁中首屈一指的长桥。 它保持全国桥梁长度的“冠军”,

达七八百年之久。刻在桥心亭后柱上那笔力雄劲的联句“天下无桥长此桥”,概括它的最大特点。 此桥初建时,筑了361座桥墩,疏水道为362孔。桥上奸有五座“憩亭”,以供行人休息。还有石塔、石将军、碑刻等附属文物。桥的两侧设有护栏,以保护行人安全。 这座跨海的长桥,现存331个桥墩,呈三种形式:一是长方形墩, 筑于上下游 水浅流缓的水域;二是一头尖一头平的半般形墩,筑于桥身一面较深的水域;三是双头尖的般形墩,筑于桥身两面都较深之处。桥基和洛阳桥一样,采用筏形基础。

桥面用5至6条石桥架设,每条石板长度为8-11米,宽与厚各为0.5-1米,重达5吨以上。建造时,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般只的高低位置,便于架装石桥,这和现代的浮运架桥法基本相同。其工程量之浩大,水下施工之艰辛,令人叹绝。 这座横卧于碧波之上的长桥,是宋元时代安海港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也是当时发展泉州与海外通商贸易、沟通内陆经济的联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为中外通商贸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枢纽作用。1960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作文五:《航拍 | 安海的象征——白塔(附安平桥航拍全景)》1300字

泉州晚报“空中看泉州”栏目第89次原创推送。点上方蓝字关注”空中看泉州“。

“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晋江县志》

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方成。原来桥长大约长五里,所以又被成为五里桥。目前桥全长约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安平桥是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桥墩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下图显示了单边船型和双边船型两种。

水头那一侧做了一个五里桥文化公园,安海这头则做了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一桥担起两个公园,可谓奇谈。

白塔位于桥头广场与大马路之间,是安海古镇的标志,下文还有图片

公园内小桥流水,绿化经过这一两年的生长,已经颇具规模。

广场一角。

桥头指向安海镇区中心。

公园周边的居住区。

公园及周边的小行星模式场景。

看完公园景致,着重看看白塔,它是安海古镇的标志。这是本月拍摄的,它已经修缮完毕焕发生机。

回顾一下白塔之前伤痕累累的模样,也就是修缮之前……

(2014年8月11日)

破损严重。(2015年9月27日)

2015年9月27日时,烧塔仔民俗举行,那天白塔成了背景。

安海中秋节烧塔仔习俗,起源于元代末期。当时,在安海一带有个兵营,元兵欺压百姓引致百姓反抗。起义日期定在中秋那天,百姓约定用砖石砌塔作为烽火台,并以烧火为号。当烽火被点燃,百姓几乎同时拿起武器反抗元兵,一举打败元兵。此后,中秋节烧塔仔变成习俗流传了下来。

说了烧塔仔后,咱回到白塔。去年3月21日,白塔周边搭起了脚手架进行修缮。

专家们很用心,所有的脚手架均未接触白塔,为的是做好保护。然后呢,各种修修补补之后,它终于焕发生机,变成了下图的模样。

航拍之下,可以发现白塔周围的绿化美化还没做,这应该是因为之前修缮白塔,周围都当成了施工堆场,如今清理完毕,接下来应该美化了。

距离白塔不远处,是安平桥的桥头,两尊石将军雕像(即上图的上图分列左右的那两尊)据称为南宋石刻。历经风雨侵蚀,日晒冰冻之后,它们已经光滑异常,除了威武之外,还带着莫名的喜感。

如今,安海每年在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举行民俗活动。

盛装的女子挑灯走过长桥。

唆啰嗹保留着古越文化妆扮唱念的表演形式,直接源于古代泉州“驱疫傩”及唐、宋宫廷“采莲舞队”,传入汉族民间,用以祝愿“风息涛平”,驱邪消灾,祈望航行“履险为夷”,海运亨通,海贸繁盛。夜壶里装的是雄黄酒,要不能喝得这么愉快吗……

安海当地的孩子加入到了踩街队伍,民俗传承后继有人。

”水上捉鸭“活动人气爆棚。岸边围满了人,大伙有的盼着捉鸭人成功捉住鸭子,也有的盼着他们早走点滑下长杆。多数人还没走到扳手前就滑下去了,扑通落水引得大家阵阵欢笑。

这个男子功夫了得,滑落的一刹那,打开鸭笼的手柄已经触手可及。

这个女子扳动手柄后,成功把鸭子放入水中,她自己倒栽入水引起惊呼。

一个男子正奋力游向被放出的鸭子。别以为放了鸭子就成功了,能不能抓住还是个问题。鸭子有时候很活跃,游泳者可能要追个几十上百米。

民俗活动是拍摄好题材,影友们长枪短炮齐上阵,那架势跟国际赛事场边的职业摄影师可以说是毫无二致。

作文六:《泉州安平桥》3300字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概    述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保护整治

近年来,因各种破坏,安平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力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景观。

传    说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在的“龙湖”和“虺湖(huǐ)”。“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神话终归是神话,其实据《泉州府志》记载:安平桥是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筑品桥,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赵令衿成之。此桥前后历时一十三年,是座花岗岩构筑的梁式长桥,其长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广一丈六尺(5米余),疏水道三十六有二,桥上建有五座憩亭(每里一亭),其中水心亭俗称中亭(这是郡守赵令衿的记载)。

历史文化

古书记载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郭沫若留诗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郑成功家乡

「安平桥」就跨越在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家乡南安县和晋江县之间的海湾上,桥的另一头是安海镇。安海古时称为「安平道」,「安平桥」之名就由此而来。宋代改称为石井镇,明代又改称为安海镇,後来郑芝龙开府安海後,又改回古名称为安平。

後来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後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後,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eelandia)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

曾是世界上最长的桥

「安平桥」全长五华里,因此古时也称为「五里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古时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称誉。全桥用花岗岩所筑,长2,255米,宽3至3.8米,共有361个桥墩,桥墩底座做成船型,262个水道孔,桥面上沿途共有五座凉亭,供行人走累了休息之用。「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的,於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地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汤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可归功於海外贸易的蓬勃。

倡建「安平桥」的富商黄护,就是以经营海外贸易发迹致富的。黄护生於西元1086年(北宋哲宗元祐元年)。从小读书习文,本来有志於仕途,十七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後来改行习商,二十岁时随姑丈高纪昌到广东经商,後又渡海到渤泥(今汶莱)发展。三十岁时衣锦还乡,在安海街坊上开了十二间商铺,主营米粮、蔬果、杂货,次营饮食、海鲜、山珍,成为安海当地首富。

黄护博览群书,爱好篆隶、棋弈、诗谜等文人雅士的游戏,人称谜坛之虎将。喜欢结交高僧,常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聊一整天都不嫌累。由於黄护为人热心公益,街坊邻居们在1132年推举他为「里正」(里长),他「劝农桑、重工商、兴义学、立药局、辟婴堂、振武林、惩邪恶、禁博赛、整市容、严街鼓、明保伍」,认真建设地方、造福乡里。

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於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後赠封为荣誉县长「晋江县尉」。黄护向来热心公益,除了倡建「安平桥」,生平还捐地兴建了石井书院,和捐资整修安海龙山寺等。

黄护去世後,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於全桥完工。後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後代。

辛已游安平桥感咏

落日烟波尽,沧桑九百年。

浮虹江海上,垒石白云边。

豪杰平天堑,英风卷浩然。

兵戈无觅处,杯举庆华筵。

注:(1)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跨泉州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宋绍兴八年(1138)建,是我国著名的古长桥。桥的石墩、石梁为花岗岩石砌成,共有361个桥墩,1300多条石板,总长2255米,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

(2)明代时,桥东的安平古镇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家族豪宅,后被清廷所毁。游桥后受当地一航运企业家招待宴请有感。

作文七:《PE的特点》2500字

PE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在资金募集上,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 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另外在投资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进行,绝少涉及公开市场的操作,一般无需披露交易细节。

2. 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绝少涉及债权投资。PE投资机构也因此对被投资企业的决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反映在投资工具上,多采用普通股或者可转让优先股,以及可转债的工具形式。

3. 一般投资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资已公开发行公司,不会涉及到要约收购义务。

4. 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 ,这一点与VC有明显区别。5. 投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至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6. 流动性差,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

7. 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8. PE投资机构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好的投资管理效率,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弊端。

9. 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售出(TRADE SALE) 、兼并收购(M&A)、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等。

与VC等概念的区别:

PE与VC虽然都是对上市前企业的投资,但是两者在投资阶段、投资规模、投资理念和投资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如下:

很多传统上的VC机构现在也介入PE业务,而许多传统上被认为专做PE业务的机构也参与VC项目,也就是说PE与VC只是概念上的一个区分,在实际业务中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比如著名的PE机构如凯雷(Carlyle)也涉及VC业务,其投资的携程网、聚众传媒等便是VC形式的投资。

另外我们也要搞清PE基金与内地所称的“私募基金”的区别,如上所述,PE基金主要以私募形式投资于未上市的公司股权,而我们所说的“私募基金”则主要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向投资者筹集资金,进行管理并投资于证券市场(多为二级市场)的基金,主要是用来区别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公募基金的。

国PE业务展望:

处于工业化转型期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为PE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尤其在以下几个领域,PE更加有用武之地:

1.为日益活跃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并购、扩展提供资金。

2.内地企业境内境外公开上市前的Pre-IPO支持。

3.银行及公司重组。

4.近10万个国企的改革,国企民营化将是未来PE 的关注点。PE基金有望从以前被动的少数股权投资进入到购买控制权阶段,甚至是100%买断。华平对哈药的投资,以及凯雷集团谈判收购徐工机械,都是顺应了这一新趋势。

5.跨国境的收购兼并。随着国内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意愿的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走出国门进行境外收购兼并,而这也为PE基金提供了广阔的业务机会。

6.其他领域如不良资产处理,房地产投资等等也为PE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现在国内活跃的PE投资机构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是专门的独立投资基金,如 The Carlyle Group,3i Group etc;

二是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下设的直接投资部,如Morgan Stanley Asia, JP Morgan Partners ,Goldman Sachs Asia, CITIC Capital etc;

三是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法规出台后,新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弘毅投资,申滨投资等;

四是大型企业的投资基金,服务于其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组合,如GE Capital 等;

五 其他如Temasek,GIC。

PE投资中国之驱动力及当前不利因素

中国高速成长的经济和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无疑是PE投资中国的巨大驱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作为“金砖四国”(BRICs,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英文首写字母连写而成)之一,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蕴藏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2.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国信息化程度提高,大大改善了投资的硬件环境。

3.法律体制逐步健全:《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创业投资相关法律也将要制订。

4.加入WTO后更多行业将向外资私人资本部分全面开放,如零售业、金融业和电信业等。

5.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创业板前奏),股改(全流通的实现)。

6.国企改制,国退民进,国家鼓励中小国企实施MBO为PE提供了巨大机会。

不利因素有,一,国内的退出机制仍不理想,没有创业板,全流通亦有待解决。二,近日外管局出台的两个文件(11号文和29号文)对离岸资本运作,红筹上市等国外退出方式有负面影响。目前国内PE基金投资套牢的案例不少。第三,国内有些行业对外资及私人资本投资比例亦有限制。第四,在法律环境方面,目前《公司法》有些规定对PE投资不利,比如

对外投资比例设限,双重征税,有限合伙制的缺失等。最后,国内诚信体系不健全,诚信意识有待完善。

私募股权基金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 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投资者按照其出资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但是目前也有少部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已上市公司的股权,另外在投资方式上亦采取债权型投资方式。

私募股权基金通常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并购投资基金、过桥基金等。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于包括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并购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扩展期的企业和参与管理层收购;过桥基金则投资于过渡期的企业或上市前的企业。

与VC等概念的区别

PE与VC虽然都是对上市前企业的投资,但是两者在投资阶段、投资规模、投资理念和投资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如下:

很多传统上的VC机构现在也介入PE业务,而许多传统上被认为专做PE业务的机构也参与VC项目,也就是说PE与VC只是概念上的一个区分,在实际业务中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比如著名的PE机构如凯雷(Carlyle)也涉及VC业务,其投资的携程网、聚众传媒等便是VC形式的投资。

另外我们也要搞清PE基金与内地所称的“私募基金”的区别,如上所述,PE基金主要以私募形式投资于未上市的公司股权,而我们所说的“私募基金”则主要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向投资者筹集资金,进行管理并投资于证券市场(多为二级市场)的基金,主要是用来区别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公募基金的。

作文八:《马的特点》3900字

马的特点、习性与品质

一、马的特点

(一)视觉

马眼位于头部两侧,视野为圆弧形,全影视野为330~360°两单眼视野在中央重叠的部分只有30°左右,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因此,马对距离的分析、判断能力差,在后退时易失误。它必须变化头部的位置来看清某个物体,并稍微移动眼睛把焦点对准物体。当马移动或头部位置改变时,其双眼看物体的角度亦会发生变化。

障碍是调教马的困难科目,常发生跨越拒跳的现象,即使已熟悉的跳跃动作若不经常练习,也易忘记。马除能看到正、侧方位、后视野、单后蹄,所以后踢动作十分准确,在使役或控制马时,对它的后踢要特别警惕。

1.马离障碍物愈近就愈能判断障碍物的宽度,马会学习使用感觉来判断距离。

2.当马看一段距离以外地上某个物体时,光线会落到视网膜A点,该物体被记录下来并被感知,马离该物体愈近,该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位置就愈高,能清楚地看见它。当物体处在较高位置时,马的视线也必须抬高。马似乎能在判断各种障碍物的高度时做得很不错,但判断平行线的宽度时则做得不是很好。尽管如此,马仍能很好地完成超越障碍的动作,这可能是由于障碍物的坚固的外形促使它完成动作时更努力的结果。

3.马在跨越障碍时犯错误,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不能正确地判断宽度和高度,因此马必须抬起头部来向高处看。

4.当马抬头看正前方时,它能够两眼同时看到约60°的范围。

(二)听 觉

马的耳部位于头的最高点,转动角度很大,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发达的听觉,其耳朵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马的听觉是对其视觉不良的一种补偿。马的听觉比人类的听觉要发达很多,它能够辨别各种强度的声音的,并可对此建立条件反射。过高的音量或音频对于马来说都是一种不良刺激,会使马痛苦,甚至惊吓。骑手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点,用轻柔的语言和轻拍可以使马安静下来。马知道将严厉的语言理解为警告,并将鼓励语气的“好”理解为对刚刚做成功的动作的赞赏。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在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经常对它使用“好”“停”等字眼,它长成后便能训练得更驯服和更易于驱使。如果一匹马已学会理解骑手的各种语调,那么就不需其他的辅助了。

(三)嗅 觉

马的嗅觉神经非常敏锐,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种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马认识或辨别事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扇动鼻翼,作短浅呼吸,以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在稍感危险时会发出“响鼻”。马能根据嗅觉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等信息,并且利用嗅觉摄取体内短缺的物质,因此群马很少出现营养不良症,也很少误食有毒的草;马喜欢甜味饲料,往往会拒食带酸味的食物,如果草料变腐,马便拒绝进食。马靠嗅觉可以辩别空气中的水气,从而找到几公里以外的水源。 接近马或调教马时,让它学习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觉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让马嗅闻,然后操作上会更加顺利。

(四) 味 觉

马的味觉感受并不灵敏,它主要依靠味觉进行咬嚼活动, 因此,马采集食物的范围很

广,也是最容易饲养的动物之一。有的甚至是对比较粗糙、适口性很差的饲料马都能适应。在我国北方牧区,冬天马匹主要采食草地枯草,树枝和落叶,补饲是有限的。农区的秸秆马也都食用,切铡和适当粉碎更好。饲料范围宽,也是马适应能力很强的一个主要特征,但马遇到特别可口的食物,又很饥饿时,会吃下超过胃正常容量的食物而引起消化道疾病。因此,即使马的食物链很宽,也要给予马匹优质、可口的饲草饲料。

(五)触 觉

马的敏感程度因类型、品种、气质类型、疲劳程度和身体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和马接近时,要细心。马全身分布有痛觉传入神经,因此耳、眼、蹄、冠、腹部痛觉十分敏感。一般来说,马对人有强烈的依恋和信任,可以用温和、安慰的方法使马安静,只有在必要时人们才对马使用痛觉刺激,如使用耳夹、鼻夹等。

(六)温 觉

马的温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全身皮肤表面及口腔、鼻腔、肛门等粘膜部位,凡触觉敏感的部位温觉往往迟钝,马能感受1℃左右的温差。

(七)平衡感觉

马的平衡感觉对马体在空间的定位、维持身体平衡和实现姿势反应都有重要意义。乘用马、马术用马、放牧用马都有敏锐的平衡感。调教和骑乘中,人体重力的偏压,腿的辅助可引起马平衡感的变化,使其改变方向、速度、步伐和动作。

二、马的习性

(一)合群性

马是小群聚集,相互依恋,共同生活的动物。马合群性的强弱,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有关。群牧马比舍饲马强,轻型马比重型马强。人们利用这一习性组织马群放牧,利用经过训练的“头马”带群,训练装车、过河等。

(二)竞争和争斗

马的竞争心理非常强,彼此互不相让,赛马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在竞赛中,马虽然口鼻喷血,体力难支,也竭尽全力,直至死亡。并行的马总是越走越快,总想超过对方。 公马喜欢争斗,尤其在配种季节,为抢占母马,都需要经过激烈争斗,一旦形成优胜序列,则以公马为核心组成各个小群体。对好争斗的马要注意管理,拴系或牵遛时要使他们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记忆力和模仿力

马的大脑发达。可记住主人、道路、水源、厩舍、饲喂地点、休息地点、被惩罚处等等,“老马识途”,马即使离群数月乃至数年,它仍可返回原地。在赶运时要防止马匹逃回原产地。 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调教时可以利用老马带新马,学习复杂动作。但同时它也可以模仿坏动作,所以要把有咽气癖、啃癖、自淫癣的马隔开饲养,以免别的马模仿。

(四)颈部与平衡反射:

当马上下或左右摇动它的颈部时,会产生出进一步的神经冲动,并激发各种肌肉群的动作。当马接近障碍物并抬起头部和颈部,它的前腿会本能地伸展,而后腿会弯曲。在落地前的瞬间会发生同样的反射动作,前腿伸展,后腿弯曲,头部和颈部抬起。在马匹跨越障碍的瞬间,颈部向下倾时,后腿伸展,前腿弯曲。在马超越障过程的第二阶段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一现象。每个跨越障碍的骑手必须知道这些反射,而且必须理解既然这些反射对于马的表现是十分必要的,他就不应该去干扰他们。若骑手的坐姿阻碍并干扰了这些非条件反射动作,他便妨碍了马正确而有效地跳跃障碍,使得它凹下背部而不是弓起背部,马匹就会出现动作失误。当马在高速运动中利用头和背部来保持平衡时,骑手要充分地利用马的这些天生平衡

感觉,来完成动作。

马可以向任何方向弯曲颈部。为了更好地保持平衡以及使脚步更稳,它可以把头部和颈部扭向行进方向以外的方向。

我们把马的反射动作与弯道滑雪运动员作进行比较:弯道滑雪运动员把身体朝向行进方向以外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控制外侧滑雪板,同时利用内侧滑雪板和内侧肩膀和手臂来控制方向。因此,在一场越障比赛中,马在高速通过弯道时便应该保持这种“错位”的姿势(即颈部扭向行进方向以外的方向)。

当马在快速跨越障碍的过程中,若允许它自行调节自己的姿态,它便能更好地保持平衡。若它觉得有必要的话,它有时还会在疾驰中和通过拐角的时候换腿。当障碍物的高度增加后,马利用它的腹部肌肉将自己向前向上推起,这只是瞬间的事,是对障碍物的大小和意识额外作出的本能的反射动作。与马配合协调的骑手能够协助马更充分地起跳,在起跳的瞬间,马的前腿伸展后,骑手必须迅速作出反应且不能干扰马的动作,这样,骑手可以利用马的自然反射,完成一系列动作。

(五)赛马的打滚和撒欢

打滚和撒欢是马儿的天然习性,由于马容易出汗,而且汗液较粘,积于皮肤表面,使马产生痒感,打滚则可以擦汗解痒。撒欢在于放松身心,宣泄激情。

三、马的品质

马的品质是马匹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反应和精神表现,在养马学上称为马的悍威。由于马匹的神经活动类型不同,所以悍威的表现也不相同。

(一)烈悍:神经活动属强而不平衡型。马匹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强烈,易兴奋暴燥,不容易控制和管理。往往因性急而大量消耗精力和能量,持久力差。这种马多见于轻型马中的公马。

(二)上悍:神经活动强而灵活,马匹对外界反应敏感,但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这种马听指挥,能力较强。

(三)中悍:神经活动稍迟钝,马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易调教,工作性能好。较好的使役马多为中悍。

(四)下悍:神经活动以抑制为主,马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性格迟钝,工作不灵活,工作效率低。我国地方品种马和部分重挽马多有此表现。

马是个性很强的动物。其外表显得很温顺,很安静,但在它的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其他动物所不及的。马在与同类的竞争中有着累死也不认输的性格。

马对人的态度好恶分明,它在同人的接触与合作中有着十分苛刻的条件。首先你必须能够驾驭它,而在这个过程中,仅靠勇敢是不够的;还要有技艺,要向马展示你的智慧,然后才是你的抚爱和关心。如果人赢得了与马的合作,马会对人产生深深的眷恋。

马对反感的事物会做出几种反映;一是示威。这时马耳后背,目光炯炯,上脸收缩,高举颈项,点头吹气。二是愤怒的后踢。有时还会出现嘶咬对方的行为。马有欲望和急燥的表情是站立不安,前肢刨地,有时是两前肢交替刨地。

马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两大类;一是条件反射行为,二是后效行为。反射行为是自动的,遇到一种刺激就会做出两种反应,而后效行为便是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马有很好的模仿能力,除科学的利用马自身的条件反射能力外,在马的学习和记忆上,要反复进行以及恰当的鼓励。

马属于好动的动物,它与食肉动物相反,休息和睡眠时间很短。成年马平均一昼夜睡眠约6小时左右。深睡只用2小时,多在破晓之前。马在深睡情况下才进入未知觉状态,其他

时间的睡眠呈半知觉状态。吃饱后只要安静站立即进入睡眠。马能在站立姿势下睡眠并得到良好的休息,一般公马和骟马主要是站立睡眠,母马和幼驹卧倒睡眠。

作文九:《词的特点》5400字

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宋代发展到最高峰,人们常常“唐诗宋词”并称。那么词在形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重要作家?本文言简意赅,对词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清晰地勾勒出词的发展线索。

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是唐宋新兴的诗歌体裁。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既要按曲子节奏填词,就很难都用整齐的五、七言来填,因为曲子总有长短快慢;所以除有极少数的例外,一首词中句子总是长短参差的,故词又称长短句。词还有乐府、歌曲、乐章等名称,也都可以看出它与音乐的关系,只有较为晚出的诗余之称,是忽略了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所谓诗余,是将词说成是诗的余绪(贬低词的说法),或以为词是由诗增减字数、改变形式而演化成的。这都是只着眼于诗词语句篇章的异同而没有考虑音乐对词的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而形成的片面看法,因而是不太符合实际的。

诗,也有配乐唱的,主要是乐府。乐府与词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乐府起于汉代乐府机构所采集的民歌,所配的音乐是以前的古乐,叫雅乐,还有汉魏以来的清商曲,叫清乐。而词所配的音乐,则是以隋唐以来大量传入中国的胡乐为主体、包含部分民间音乐成分,共同结合形成的一种新乐,叫燕乐(也作讌乐、宴乐)。燕乐所用的乐器也与以前不同,主要是极富表现力的琵琶,以后则有觱栗。词所配合的就是这种当时极受欢迎而广为流行的新音乐、新曲调。二、乐府以及也被拿来唱的声诗,都是先有诗,然后才配以乐的;词则是先有乐曲(词调)而后才倚声填词的。这一区别也很重要,由此我们知道乐府歌行中的长短句是自由的,作者可凭自己的意愿或长或短,并自己决定如何用韵;而词的长短句则是规定的,是必须与曲子相配合的,是由每一个词调的格律要求所决定的,犹律诗之格律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双句押韵、中间对仗”,不能任意违反一样。在这一点上,每一词调都像是一种不同格式的律诗。词,虽然也有乐府之称,其实它比近体诗更讲究声韵格律,所以又被人称之为近体乐府。

词除句有长短外,尚有些体裁特点是有别于诗的。首先是每首词都有个词调,也叫词牌。它表明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因而也就等于是词在文字上的格律规定。词在初起时,词调往往就是题目,名称与所咏的内容一致;以后继作时,因为内容不同,又另加题目或小序(当然也可以不加),词调便只有曲调与格律的意义了。也有作者在择调时,有意识让词调的名称同时充当题目用,那是另一码事,词调还是词调,不是题目。一个词调,调名往往不止一个,如《木兰花》又名《玉楼春》,《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等,之所以有两名或数名,原因不尽相同,其中一个是本名,其它是别名;别名多的,可多至七八个。一调数名,是较普遍的;反之,也有两调同名的,就只是个别的了。这方面,有《词名索引》(中华书局)之类的书可查,兹不赘述。

词调中有些用字也可一提:带“子”字的,如《采桑子》、《卜算子》等,“子”就是曲子的省称。带“令”字的,就是令曲或小令;一般是字少调短的词,当起于唐代的酒令。带“引”字“近”字的,则属中调,一般比小令要长而比长调要短(不足一百字)。带“慢”字的,是慢曲子,即慢词,大部分是长调。此外,还有局部改变原词调字数、句式的“摊破”、“减字”、“偷声”,以及增加乐调变化的“犯”等,就不一一介绍了。每一词调都表达一定的情绪,有悲有喜,有调笑有嗟叹,有宛转有激昂……也有对不同情绪有较大适应性的,这也就是音乐曲调的情绪。曲调既已失传,我们就难以确知,只能从有关记载、当时的代表词作以及词调的句法、用韵等等去了解、分析和揣度了。

其次,词的分片,也是它与诗明显不同处。词除很少数小令是不分段的单片词(称单调)外,极大部分都分为两段(称双调)。一段叫一“片”,片也就是“遍”,是音乐已奏了一遍的意思。乐曲的休止或终结叫“阕”,所以片又叫阕。双调词通常称第一段为上片或上阕、前阕,

第二段为下片或下阕、后阕。上下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不同。长调慢词中有少数是分

三段,甚至四段的,称“三叠”、“四叠”。三叠的词中,又有一种是“双拽头”的,即一叠与二叠字句全同,而比三叠来得短,好像前两叠是第三叠的双头,故名。如周邦彦《瑞龙吟》,便是双拽头,而他的《兰陵王》就不是。四叠词极少,今仅见吴文英《莺啼序》一调,共二百四十字,是最长的词调。片与片虽各成段落,但在作法上上下片的关系也有讲究。下片的起句叫“换头”,在作法上又称“过片”。如张炎《词源·制曲》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齐天乐》)词云:„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此则曲之意脉不断矣。”

此外,词的押韵与诗多数是偶句押韵,少数是句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若干句一转的情况都不一样。词的韵位,大都是其所合的音乐的停顿处,不同曲调音乐节奏不同,不同词调的韵位也各别,有疏有密,变化极多,有时一首词中韵还可分出主要和次要来。如苏轼《定风波》,以“声”、“行”、“生”、“迎”、“晴”五个平声韵为主,而其中又夹杂进三处仄声韵为宾,即“马”与“怕”押,“醒”与“冷”押,“处”与“去”押。这样的押韵法,是诗中所未有的。当然,词的用韵,从合并韵部、通押上去声来看,又比诗的用韵要宽些。至于词的字声,基本上与诗的律句由平仄互换组成相似,但变化也很多,有些词调还在音乐的紧要处,要求分出四声和阴阳来。

词最初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为这一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文人词在初盛唐几乎是凤毛麟角。到中唐白居易、刘禹锡时代,词才算略有一席之地,但所作多半是《忆江南》之类颇似由绝句形式改造而成的小令,作者填词,也只是偶一为之。

到晚唐温庭筠、韦庄,词的创作才出现了重大的飞跃。有了一批专长于填词的作家,词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技巧也完全成熟了。温、韦都是唐末重要的诗人,同时又都是词的大家。以他们为首,包括一批五代的词作者共十八人,就有五百首词被五代后期蜀人赵崇祚收录在他所编的《花间集》一书中,从而被人称之为花间派。这些词人和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为娼家妓女和教坊乐工而创作的,这完全适应了当时南方都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爱情相思、离愁别恨,几乎成了这些词的唯一主题,同时词的语言风格,当然也是绮靡艳丽的,因为它们都是“花间(花,喻指妓女)尊前”唱的歌曲。乍一看,这个头似乎开得不好,但问题恐不能这么孤立地简单地看,要没有花间派词人的努力,没有这种为满足都市生活需要而创作流行的新曲子词的普遍热潮的形成,词这种新体裁和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艺术技巧,就不可能成熟得这么快,词对后来文坛的影响也不可能那么大,诗歌发展的历史就要推迟。而且说到底词的兴起,也不可避免的总会要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段的,不管它发生在何时何地。这就是历史,而历史是不能任意取舍割裂的。

不在《花间集》、不属花间派的五代词人中还有三位大词家,那就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他们一部分词与花间派的题材、风格相近,只不过反映的是宫廷贵族的私情密约、风流逸乐的生活,在艺术境界上,则委婉蕴藉,有明显的提高。另一部分风格哀怨的抒情词,特别是南唐亡国以后,李煜过着“日日以眼泪洗面”的臣虏生活,所作之词,尽是伤悼身世遭遇、寄托故国之思的哀音,这就一扫“为侧艳之词”的花间风格,而以纯朴的白描手法来抒发内心真实而深切的感受,把词境推向了唐五代词的艺术最高峰。

北宋前期的词是唐五代词的延续,虽题材略有扩大,但基本上仍不出爱情、相思、离别、游宴、赏景等范围,如欧阳修这样的大作家,许多严肃的内容都见诸其诗文而并不写在词中,这就是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题材内容对作家影响的具体表现,因此论词者有词是“艳科”的说法。另一方面,欧词与冯延巳词又常常相混,还混作二晏词,这又说明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人的词与五代冯延巳词在题材风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柳永之前,从中晚唐到北宋初,词基本上都是抒情的小令,且已发展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柳永创作了不少慢词,提高了词体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是他对词发展史的一大贡献。他是一位长期出入于妓馆教坊的落魄文人,对当时都市生活的需求和市民的

心态都有相当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加之又有诗歌才能和音乐素养,所以他的词写出来,便广为流传,所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此外,长于写慢词的尚有张先、秦观等人,他们也都为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词发展到这一时期,作者既多,词体渐渐不依附于音乐而成为独立文体的倾向也就自然产生了。同时,打破词只写绮语艳情、限于狭隘题材的传统观念而用来反映更广阔、更丰富的现实生活及感受的革新想法也随之而产生了。苏轼以他非凡的天才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他放笔挥洒,诙谐谈笑,深沉感慨,把咏怀古迹诗的内容写入词中,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此外,如围猎、记游、述梦、咏物、感慨人生、隐括唐诗、唱和古人、酬答朋友,以及描写农村风物等等,都一一入词。诗与词的界线被冲破,词的传统婉约风格被改变,词的题材内容得到了解放,苏轼被称为词豪放派的代表。在东坡之前,范仲淹曾以《渔家傲》(塞下秋来)写过边塞征戍事,可谓开了豪放词的先河,但终究只是偶作。东坡词虽对词的传统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但当时并没有形成气候,倒是招来了一些讥议,说他的词是“长短句中诗也”,“不协音律”,“要非本色”等等,只是到了南渡后,他的影响才显示了出来。

苏轼的实践证明:词是可以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文体的。但更重要的是社会需求,当时社会上对合乐的歌词的需要并没有减低,仅仅把词当作一种新诗体来创作的人,难免会被人讥为不能歌、不懂协律,即便他才名高如苏轼。这样,到北宋末期,词风就又回到讲求音律的路子上去了。宋徽宗设立了一个“大晟府”,相当于汉代的乐府机关,延请了一批精通音律的人来整理乐曲,制作歌词。“好音乐,能自度曲”的周邦彦和“元祐诗赋科老手”万俟咏就成了大晟府的主持者,他们奉旨“依月用律,月进一曲”,凡所制作,都成为典型而被人所效仿。周邦彦也确是一位天才,他既精音律,又善辞章,能写出保持传统风格,投合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侩妓女各阶层人的口味的音律优美的词曲来。所以旧时被推祟为宋词的集大成作家,也被人称之为格律派。李清照是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位天才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婉约,但不绮靡浮弱,有一部分已是南渡后感叹身世不幸之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她与周邦彦等人的词风并不一样,但也极讲究声律。在创作上主张“词别是一家”,不应与诗相混;又自视极高,对诸多前辈词家包括苏轼在内,都有过尖锐的批评。

宋室南渡后,由于国土大半沦丧,一部分有爱国思想的人愤慨痛心,他们要表达内心的不平,除著文赋诗外,也就利用起这一已十分流行的词体来了。词既用来写家国事、民族恨,自然又走上了豪放派的路子。苏轼当年播下的词体革新的种子,埋藏了一段时间,终于到这时候开花结果了。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还有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在抒写国家兴亡的感慨中拿起了词这个“武器”。其中最突出的自然就是辛弃疾。他不但与苏轼并称“苏辛”,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而且可算得上是宋词中成就最高的真正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存词数量最多(六百多首),题材风格也最为多样;他不但能用词直接记述重大史实,如写金主完颜亮欲投鞭渡江,至瓜洲受阻,被哗变金兵所杀,恰值辛氏奉表南归,得以亲见的情形说:“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等等;也能用香草美人手法写出“肝肠似火,色笑如花”的合乎传统婉约风格的作品来,如《摸鱼儿》(更能消)之类,还能作《祝英台近》(宝钗分)、《粉蝶儿》(昨日春如)一类“昵狎温柔”之词;他的农村词更是活泼清新,一派生机。他擅长使事用典,也能信手白描;他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文为词”,如《沁园春·将止酒》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漫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人谓此词是《毛颖传》(见《七颂堂词绎》),即是一例。总之,稼轩是大才,能无所不容。这样,词体又一次突破了倚声的局限而得到了解放。

慷慨悲歌和忧国情怀只是南宋时代闪光的一面,相比之下,另一面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也普遍得多:习于苟安、追求声色,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那些人当然不会欣赏革新派词人的作品。也还有些不同程度上对现实感到失望的人,他们躲进了艺术王国,在专心制曲填词上寄托自己的生活乐趣,竭力追求词的声律格调上的严谨与完美。这样,周邦彦就成了他们崇拜和效法的对象,而词则因此而明显地趋向典雅化。最初的代表人物是长于音律又艺术感觉敏锐的白石道人姜夔,后来则有史达祖、吴文英、蒋捷、周密、张炎、王沂孙等人。他们被人称之为格律派,也有人说他们是典雅派、风雅派。他们的艺术风格其实也不尽相同:“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故人称“清空”;史达祖风格虽说与之相近,却涉尖巧而多钩勒;吴梦窗则绵密秾丽、才情横溢,被人比作李长吉或李商隐,张炎讥其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苛刻之论,未免皮相。咏物词在这一时期特盛,那些成了遗民的词人多借此以寄托亡国之痛。宋亡人元之后,词多模仿前贤而缺乏创新,已趋于衰落了。

作文十:《桥的特点》5300字

桥的特点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 地域性。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当然,这跟自然地理也有极大关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负变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块冲击,故桥梁必须厚实稳重;而南方河流水势则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 (二) 多种多样性。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连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我国古代的匠师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而南方地区广见的廊式桥,则更充分反映了一桥多用的特点。南方雨多日照强,桥匠便在桥上修建廊屋,这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风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场所,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并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特别是很多此类廊桥,因是人员过往要冲,故还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进行商业活动。如广东潮安县的湘子桥,这座桥全长五百余米,有着“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桥中设一段可以开合的浮桥,以利通航;桥上建廊屋、楼后做集市,其间店面栉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以至不闻不见咆哮的潮水和宽阔的江面,故民间流传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四) 群众公益性。桥梁自产生始,便以属于民众共有的社会性出现。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为私有性,唯有桥梁(除私有的园林中桥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为社会所公有。故数千年来,爱桥护路成为一种良好风尚,而“修桥铺路”则是造福大众的慈善行为,被民众所推崇。因此,修桥或建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查看史志,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

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所以,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居世界首位。

按主要材料分

木、石、砖、竹、藤、铁、盐、冰、纸桥

按结构及外观分

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取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浮桥的优点:一是施工快速,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只用一夜时间就建成两座横跨长江的浮桥。二是造价低廉,明代邹守益在《修凤林浮桥记》中,曾对石桥与浮桥做过比较:“若用石梁桥,要费千金,而用浮桥,则费五百金便可,可根据需要而定。”三是开合随意,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缺点是载重量小,随波上下动荡不定,且抵御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时拆撤,并要人照看,管理繁琐,舟船、桥板与系船的缆绳要经常修葺和更换,维护费用昂贵。因此,很多浮桥的最后归宿,都向木梁桥、石梁桥或石拱桥发展。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石拱桥的发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则盛行用整券,即“桶状发券”。

中国桥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或安济桥)。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桥为"旅人桥"建于公元282年.

钱塘江大桥桥墩最高为306米,为世界之最.

中国杭州湾大桥是最长的跨海大桥为36千米,居世界之首。

最早的竹索桥早在我国秦孝王时(公元前250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多孔连续式竹索桥。

最早的浮桥公元前1135年我国周文王迎亲,在渭河上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浮桥。

最早的铁索桥公元前206年西汉时樊哙在汉中留坎建樊河铁索(链)桥。 中国十大名桥

1.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圈形。由3种不同的圈洞联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桥上臵有五亭,而且亭与亭之间又以廊相连。

2.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以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

3.玉带桥:此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全桥用汉白玉石建成,拱圈为蛋形,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通体洁白、线条流畅。远望犹如一条玉带点缀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被游客赞为“海上仙岛”。

4.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村边的林溪河上,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合而成。桥上建有五座宝塔形状的楼亭,可避风雨。整座桥无一铁钉,全用桁槽衔接,它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十分精致牢固。

5.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县的安海镇,建于宋代,当地人俗称“五里桥”。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五层六角砖砌成的宝塔一座,此桥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此长桥”的美称。

6.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的赵县城南交河上,为一座空腹式的单孔圆弧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边42块的桥栏板上,都有精刻的龙兽浮雕。

7.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的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集交通集市于一体的综合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可开关的活动式石桥,自古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

8.卢沟桥:坐落在北京广安门西南约10公里之处,该桥因跨越在卢沟河上(今永定河)因而得名卢沟桥。全桥均用白石建成,两边石栏雕柱各140根,石柱头上雕有蹲伏形态各异石狮子485只。

9.十字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的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建于鱼沼之上,又名鱼沼飞梁。全桥由立于沼中的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又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两侧有汉白玉石栏杆。

10.五音桥:位于河北省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

有关桥的歇后语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白娘子哭断桥——想起旧情来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

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顶大风过独木桥——担风险

独木桥——难过

有关桥的成语

1. 修桥补路

成语释义: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2. 桥归桥,路归路

成语释义: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3. 过桥抽板

成语释义: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有关桥的诗句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白居易)

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

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

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浙江新安白沙桥: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南浦桥: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大渡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桥的俗语

过河拆桥

紧走搭石慢过桥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对联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东溪桥: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