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 《13.南泥湾》5600字:南泥湾是哪里

《13.南泥湾》5600字:南泥湾是哪里

时间:2019-11-15 10:10:3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13.南泥湾》5600字

1简介

南泥湾肥沃的土地南泥湾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南泥湾,已成为今天红色旅游的一个诱人的景点。络绎不绝的游客中,有重返旧地的老者,有寻访父辈踪迹的子孙,有海外远游人,也有年轻的自驾车白领族和崇尚野外独旅的背包客。用脚步亲近这里的泥土,深深呼吸着这里的自然空气和红色记忆的气息。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1940年5月,朱德从前线回延安后,面临敌人要“困死、饿死八路军”的边区封锁和严重的经济困难,去了一趟城东南近百里外的荒山野岭。因为土地太肥沃,野蒿居然长到一人多高。朱德带人经过土壤、水质、森林资源的勘察,向毛泽东汇报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并建议调三五九旅屯垦的打算。毛泽东连声称赞,并补充说,延安的中央机关、军委机关、学校和留守部队都要抽人进去,还可以动员逃难到边区的外地农民也进去,在那里开荒种地,安家落户。

2 概况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明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量的物质财富。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硬是

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给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同年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80多人赴南泥湾劳军,萧三、艾青、田方等致慰问词。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歌舞《挑花蓝》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从此脍炙人口的名歌南泥湾诞生,后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唱,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南泥湾。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1989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南泥湾,看到新建设的油矿,望着汩汩流出的原油,他高兴地说:“看来这油比大庆的油还清呀!”,“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纯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南泥湾位于西安--黄帝陵--延安--南泥湾--黄河壶口瀑布--西安旅游环线上。是延安旅游名胜景点之一,也是现代都市人度假休闲,陶治情操的绝好去处。南泥湾的主要景点有: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九龙泉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室等。

3 地理气候

1941年,王震和359旅领导研究开发南泥湾南泥湾农场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面积22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

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7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场部设在南泥湾,延宜公路横贯场区。

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 4 发展历史

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

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

八路军战士坐在纺纱车前纺纱[2]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给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并嘉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同年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80多人赴南泥湾劳军,萧三、艾青、田方等致慰问词。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歌舞《挑花蓝》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满(呀)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从此脍炙人口的名歌南泥湾诞生,后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唱,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南泥湾。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

1989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南泥湾,看到新建设的油矿,望着汩汩流出的原油,他高兴地说:“看来这油比大庆的油还清呀”“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纯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1992年4月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农业发展

三五九旅战士面对荒凉的南泥湾宣誓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

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1941年3月12日,为克服解放区面临的日军“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封锁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响应中共中央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王震旅长率领三五九旅度过屯垦南泥湾的第一个劳动日。

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全旅指战员立志将荒凉的南泥湾变成牛羊满川、麦浪起伏的陕北江南。

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荒[3]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

迄今为止,农场下属有农业公司,农垦综合服务公司,农垦光华木器厂,龙泉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中天香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个经济实体和子校、医院两个事业单位。全场总人口1579人,其中职工483人。土地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410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香紫苏、中药材、果类等。

6 经济改善

朱德、贺龙等视查南泥湾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农场自1977年起一直没有改变负债经营的贫困局面。为了改变这种贫困局面,南泥湾农场被列入1993-1995年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几年来,经过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奋斗,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主要是:(一)光华木器厂改扩建项目。改造厂房1900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机械,形成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二)渔业基地建设。修建渔塘374.3亩,形成了年产鲜鱼100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三)子弟学校建设。新投资108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5269.7平方米,增添了部分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班次达到12个,可容纳中小学生500多人就读。

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南泥湾农场的基本条件有了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 生产建设

为了彻底改变农场的贫困状况,199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立项搞好南泥湾农场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后续工程。主要搞好七个项目:

1、5000亩经济基地建设。总投资218.75万元。进入早期年产杏仁1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利税525万元。

2、商品牛羊基地建设。包括草场、基础牛群、肉牛育肥厂、畜牧兽医站等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建成后每年产纯毛20吨,牛羊肉160吨,实现产值378万元,利税286.2万元。

3、饲料加工厂建设。该项目为商品牛羊基地建设配套工程。总投资79万元,年加工能力1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62万元,利税50万元。

4、食品加工建设。包括面食加工与果汁饮料两条生产线,及配套机房、储存库、运输设备等。年生产面食300吨,浓缩果汁300吨,库存产品100吨,总投资257.9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12万元,利税107.74万元。

5、南泥湾垦区旅游业项目。包括恢复保护毛泽东同志旧居、359旅旅部,革命烈士陵园等8处革命纪念地景点的建设,总开发面积15km2,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6.4万元。

6、石油开发。现已打井18口,年产原油3500吨,计划到2002年打井100口,实现年产原油2.5万吨。

7、陕西省中天香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年产香料紫苏浸膏及刺五加浸膏等医药中间产品8吨,香紫苏油1.8吨。

后续项目的实施,定会加速农场经济发展,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使昔日的“陕北好江南”再次成为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农垦明星企业。

8 开发意义

开发建设好南泥湾,使南泥湾经济发展与历史地位相称,是南泥湾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也是延安人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的愿望。我们热忱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南泥湾的发展,为南泥湾的开放牵线搭桥。真诚欢迎中外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南泥湾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开发,兴办实业,共图发展大业,建设好南泥湾。

9 景点 南泥湾的主要景点有: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九龙泉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室等。南泥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南40公里处。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359旅在这里屯垦,是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1943年秋,毛泽东视察了南泥湾。这里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视察时的旧居,九龙泉、桃宝峪、还有大生产运动陈列馆.

作文二:《南泥湾(2)》300字

女: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呀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呀好地方     好地方呀好风光

男:好地方呀好风光

合: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男: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 女: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合: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女: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男:开呀满山 女: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男:是呀江南 女:又战斗来又生产 男:三五九旅是模范 合: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男: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 女: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合: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女: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男:是呀江南 女:又站岗来又生产 男:三五九旅是模范 合: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作文三:《南泥湾歌词》1400字

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呀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是呀江南  又学习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    热腾腾油糕哎咳哎咳哟摆上桌哎咳哎咳哟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咿儿呀儿咳哟  围定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咿儿呀儿咳哟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风吹散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晴呀天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歌曲名:《渴望》   演唱:毛阿敏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   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  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   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  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 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  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社员都是向阳花作词:张士变作曲 :王玉西歌手:郭兰英

公社是棵常青藤  社员都是藤上的瓜  瓜儿连着藤  藤儿牵着瓜  藤儿越肥瓜越甜  藤儿越壮瓜越大 公社的青藤连万家  齐心合力种庄稼   手勤庄稼好  心齐力量大   集体经济大发展   社员心里乐开花  公社是个红太阳  社员都是向阳花  花儿朝阳开  花朵磨盘大  不管风吹和雨打  我们永远不离开它  公社的阳光照万家  千家万户志气大  家家爱公社  人人听党的话  幸福的种子发了芽  幸福的种子发了芽

绣金匾  演唱:郭兰英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   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    二月里刮春风匾绣的红  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

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父亲    你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你

二绣总司令革命的老英雄  为人民谋生存能过好光景

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    鞠躬尽瘁为革命人民热爱您   鞠躬尽瘁为革命我们热爱您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

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

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流氓习气坚决要初掉 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作文四:《南泥湾开荒》1300字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八路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2、会读写几个生字,理解“顷刻、若明若暗、艰苦岁月、聊天”等词义,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3、能找出重点段。

教学点、难点 找出重点段;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课前准备 教具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中国地形图,结合西部大开发,介绍南泥湾的地理位理及当时的情况。板书:南泥湾开荒。

2、了解南泥湾在哪儿?谁在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到南泥湾开荒?

3、查字典,说说“开荒”什么意思。

4、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了解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个别指导按第一单元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三.交流自学成果巡视,发现问题。

指导,点拨。自由地找伙伴交流。集体汇报交流完成教学目标2。

四.课堂作业补差完成作业本2分册上的1、3 及时巩固字、词

五.再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1、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明确课文的重点段内容。

2、比较“落花生”“南泥湾开荒”两个题目。

小结:题中有中心事件的往往概括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1、析题

2、再读课文,找出八路军开荒的这部分课文内容。能找出重点段。明白:从题目的重点词入手,可推想课文的重点内容。

六.课外作业

1、完成

2分册上的第2题。

2、思考课后第3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八路军战士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的阅读方法。 教学点、难点读懂重点段。 课前准备教具投影、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教师学生 一.复习提示回顾课文内容说出重点段直接引入教学重点

二.研读重点段

1、提示: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巡视:辅优补差。

3、点拨(借机出示挂图)

4、小结

1.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

2.结合课后练习3的第2、3、4小题独立学习重点段(1)自由读(2)结合问题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3)理解重点词句(4)质疑问难。

3.讨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理清重点段的脉络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重点段的阅读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

四.作业语文作业本2分册上的4、5 巩固重点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教学点、难点领会中心,发现语言美。   课前准备教具磁带、录音机。

学具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备注环节教师学生

一. 复习回顾

1.巡视。

2.提示说话内容。

1.听记:聊天、顷刻,情绪高昂艰苦岁月,景象。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巩固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二.探究其余段落与重点段的关系

1.提示:战士们开荒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情绪怎样。

2.播放歌曲《南泥湾》

1.研读1、2自然段,回答问题

2.欣赏、感悟南泥湾的变化大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再读课文发现语言美师范读,读出语句的流畅美

1.感悟课文语言的节奏感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3.互相交流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

四.总结全文引出讨论的话题讨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这种精神吗?升华思想

五.作业

语文作业本2分册上的第6题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8 南泥湾开荒

天麻麻亮 一片歌声 快到中午 刚吃过饭 白天掀起高潮 快收工时 ◆

作文五:《南泥湾精神》1400字

南泥湾油田艰苦的发展史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陕北艰苦的发展史惊人的相似。都伴随着艰难困苦,承载着与命运抗争的搏斗,都经历过战胜一个个艰难困苦之后的喜悦和胜利。

南泥湾大生产时期,一支立志摆脱苦难的队伍又一次陷入苦难——面对残酷的扫荡和封锁,共产党面临着两条路:要么饿死、冻死或困死,要么自己动手,走出窘境。共产党勇敢地选择了后者。于是这些贫苦出身的官兵们,又开进了新的战场,做起了他们曾经熟悉的事情,扛枪的手又握起了锄头。后来的成功,似乎早已经在决策者们的运筹帷幄之中,贫瘠落后的不毛之地陕北,居然神话般地变成牛羊遍地的“江南”。并由此诞生了一种以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而南泥湾油田始探于1977年,1988年投入开发。管理机构成立于1987年,前身是蟠龙煤矿,办公地点为青化砭玉皇庙。始称为延长油矿管理局玉皇庙钻采公司。油田成立初期,领导和职工同甘共苦,一起住着窑洞、牛棚和烤烟蓬,由从青化砭移交的136口报废的油井开始起家,一切从无到有。每一条公路都烙印着数以万计南泥湾油田人朴实而有力的脚印;采油站上每一个个高耸的井架下,挥洒了南泥湾油田人无数的汗水;油田产出的每一桶有无不渗透着油田职工的勤劳与艰辛。为什么南湾油田人如此的执着,那是因为他们无时无刻都心怀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并将一直继承并发扬下去。

1989年9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由陕西省等领导的陪同到“付8”井视察,并对南湾油田做出了“你们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359旅”的极高评价。这是对南泥湾油田人数十年如一日工作的认可,是对南泥湾油田人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的高度赞扬。南泥湾油田人继续心怀着这种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不断的创造着南泥湾的辉煌。1996年油田产量突破10万吨;2000年油田产量突破20万吨;2005年油田产量突破50万吨;2008年油田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63万吨。油田上下一心,讲忠诚比奉献,誓要南泥湾油田稳产50万吨20年。

自油田成立以来,赢得了省市公司无数的嘉奖和奖状,足足可以挂满一整面墙壁,其中1994年12月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2009年1月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单位,这两个荣誉更是在整个延长油田集团公司独树一帜。这些无数奖牌和奖章,都是南泥湾油田人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的感召下,靠着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换来的,是对南泥湾油田人奋斗的认可。

物质是暂时的,并会最终消费殆尽;精神是永恒的,并会长久影响后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仍是我们的法宝。在高山之上、寥寂山沟,在三九严冬,在炎夏三伏,在挥汗如雨的建设工地上,在刻苦攻关的实验室„„今天的南泥湾油田人,正在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武器在履行着新的历史使命。

是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装备的改善,不能成为放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理由。相反,越是在条件优越的时刻,越是不能丢掉这种精神。当我们看到毛主席简

陋的菜谱,周总理带补丁的衣衫,当我们时有所闻巨贾李嘉诚饭后打包,富豪霍英东节俭持家的故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方知富裕更需艰苦奋斗的理。

在我们品尝成功、享受幸福时的今天,这种精神更显弥足珍贵!它是防止思想贫血的营养剂,是杜绝堕落的预防针,是保持信念的维生素,是洁化灵魂的消毒水„„

并不是每一种人类的实践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南泥湾精神从最初生产自救的一种简单劳动,升华为一种闪耀着普遍真理光泽的不朽精神,貌似偶然,其实必然。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如火炬一般一代又一代相传,照亮我们的心胸、征途和未来,为南泥湾采油厂谱写新的辉煌。

作文六:《南泥湾概况》1100字

南 泥 湾 简 介

南泥湾镇位于延安南40公里处。是延安的南大门,泥湾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现在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纯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南泥湾的主要景点有:南泥湾毛泽东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九龙泉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室。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        南泥湾农垦田

南泥湾旧居                     南泥湾纪念碑

南泥湾中心小学简介

南泥湾镇中心小学位于南泥湾镇红土窑村,距延安城南40公里处,服务半径8公里,服务区域14个行政村,7725人口,其中学区内学龄儿童288人。

学校创办于1972年,现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各一幢,教师宿办室20间,学生食堂6间,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工36人,大专以上学历29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8人,镇级骨干教师4人。开设9个教学班,学生368人,其中住宿生164人。

学校有“一部十七室”(即:少队部、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红领巾播音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室、美术室、卫生室、会议室和微机室),设施齐全,强化了实验教学,学生

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自从“两免一补”和“蛋奶工程”惠民政策的落实,远程教育及宽带网的开通,使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现实。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逐步与城市教育接轨,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赢得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赞誉。

学校教室                 教师宿办室

会议室                     广播室

仪器室                 准备室

阅览室                 音乐室

学生公寓               微机室

图书室               体育器材室

少队部

作文七:《海上“南泥湾”》3300字

“‘海上南泥湾’的真名叫南洋生产基地,现有10个大棚,开垦出30多亩梯田,有猪圈鸡舍……”在南洋生产基地主任、四级军士长李玉增眼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宝贝,一土一石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   “费庆和专用犁”   在生产基地的荣誉室里,静静地躺着一把锈迹斑斑的犁,贴着“费庆和专用犁”的标签。在上世纪90年代,岛上和岛下的条件相差还很大,官兵想要用上一把新的锹或镐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这把犁是南洋生产基地工具中的“元老”,它的主人是基地的第一任主任费庆和。1996年,团党委通过了在南洋建设生产基地的决定,可是上山种地的人选却迟迟没有确定。时任炮兵营司务长的费庆和听说后,直接找到团领导,一句“我有技术,我行!”的毛遂自荐,让费庆和带着老婆孩子上了山。当时的生产基地就是一片荒山野岭,连一头干活的牲口也没有,费庆和就自己拉着团里配发的一把旧犁开垦土地,犁地过程中经常出现铲头卷刃、犁架拉散的问题,为了加快建设进度,费庆和就白天干活晚上修理工具,妻子问他为啥不申请换个新犁,他说团里建设经费紧张,能省一点是一点。后来团里又为基地配发了几把新犁,但是费庆和自己却舍不得用新的,并在旧犁贴上了“费庆和专用犁”的标签。像这把犁一样,还有很多保存下来的工具、种子都见证了南洋基地的成长。在山上开荒种地,土薄石头多,一镐下去能蹦三蹦,不少官兵的虎口都震出了血,镐柄都不知道用断了多少根。在一次全团官兵“南洋大会战”中,高炮二连的官兵因为平整荒地工作标准高、速度快而拔得了会战的头筹,得第一名就意味着有6把锹和6把镐的奖励。其他连队的官兵不服气,就想验证一下他们的标准是否过关,有人拿起一把锹抛起3米高后落地,锹头插进地里20厘米不倒,证明了不仅地翻得深,石头也挑得干净,在全团官兵的掌声中,二连把锹和镐像宝贝一样带回了连队。来自湖北十堰的战士吴平当天晚上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描绘了海岛大会战的场景,赞扬战友们缺钢、缺铁却不缺气,在这样的队伍面前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父母看完信后立即购买了10把镐头,从数千公里之外邮寄到海岛。   王妈妈千里送羊上海岛   黄海前哨的一座孤岛因为有了官兵的奉献,有了亲人的惦记,才变得越来越有了生机和活力。一次,吉林籍战士王强的母亲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海岛探亲,70多海里的路程她却坐了14个小时的船艇,当她下船看到身处偏远海岛的官兵节衣缩食,就被他们建设海上南泥湾的壮举深深打动。王妈妈无意中听到了官兵“要是岛上再养几只羊就好了”的愿望,回到老家后的王妈妈就一直在心里盘算着要实现守岛官兵的愿望。可是美好的愿望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王妈妈将6只小羊羔装在一个笼子里,可是火车却不让带,她就跟车站工作人员讲守岛官兵的故事,听得车站工作人员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后来车站特事特办,让王妈妈带着羊羔上了火车。王妈妈带着6只羊羔用了6天6夜辗转在火车、汽车和轮船上,费尽常人难以想象的周折终于把羊羔送上了海岛。“王妈妈千里送羊上海岛”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海岛每名官兵,爱从四面八方汇聚。最让生产班长、上士吴国金感动的是,官兵们一旦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为基地做点事,大到家庭爱情,小到一粒种子。近20年来,五湖四海的官兵带来了祖国大江南北的种子,山东的白菜、吉林的萝卜、四川的辣椒、吉林的大葱、黑龙江的土豆、江苏的砍瓜、河北的葫芦等上百个蔬菜品种先后在海岛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有32种成为海岛常种菜,官兵们说南洋基地已经变成了前哨的“菜博园”。但是在吴国金眼里,要对得起“海上南泥湾”的称号,光有一腔热情还不够,关键还要有技术支撑,这个菜篮子才能饱满。他在电视上知道了中国有个“菜篮子”在山东寿光,从那以后去寿光走一圈、看一看就在他心里扎了根。转上士官后,吴国金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假期,那时一个月工资只有600多块钱,他下岛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3000块钱买了一部数码照相机,一路打听着来到了寿光,当他走进蔬菜大棚时就惊住了:原来大棚可以种得这么好!他在那一待就是7天,除了睡觉回到旅馆,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考察上,最后连保安都误以为他是那里的工人。近几年的时间,吴国金先后利用休假、外出学习等机会,购买了两百多本种植方面的书籍,先后去过青州、普兰店、金州等地,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一些知名的种子公司、园艺大棚都有着自己固定的师傅。这个在连队因为比武立过3次三等功的士官,已在生产基地种了10年菜,对于蔬菜的光照、温度、土质、肥料、嫁接、育苗、灭虫等相关知识他一直在探索学习,他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就要一门心思去专注”。   随时与猪同在   来自内蒙古的秦红宝23岁时成为了生产基地的养殖班长,他在基地有两间宿舍,一间是军区帮建时新建的宿舍楼宽敞明亮,另一间则是猪圈里的猪舍,任何一个猪栏他架上床就可以住。一年中,他在每个宿舍都能住上半年。每到母猪预产期的前三天,他就会把铺盖搬到猪圈的猪栏里。“要不在这里守着,生下来的猪仔就可能被母猪压死。”别看秦红宝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在他的笔记本上因为有很多字不会写而注上了拼音,但是没有任何人怀疑过他的养殖技术,凭得就是“认真”两个字。三九寒天,团里为他配发一个“小太阳”取暖,他自己舍不得用,拿去给小猪取暖,每头母猪的受孕日期、预产日期、生育年龄、身体状况他都做到一口清。有时候猪出现难产,他就是助产师;有时候小猪仔生下来会出现没有呼吸“假死”的情况,但是心脏没死,秦红宝就要对猪实施人工呼吸,变成了医生;当一头母猪生产超过12只时,他就要把多余的小猪仔抱在怀里,给它们喂奶粉,这时的他就变成了奶爸,而这也意味着他在猪圈里要住上28天,一直待到小猪断奶。有一次,刚出生没几天的小猪仔不知道被什么动物吃掉了两只,他和战友天天晚上不睡觉为小猪站岗,结果一晚上打死了30多只前来“掏”猪仔的大老鼠,以后再也没发生过猪仔被“掏”的事情。   “对于每年7-8级大风达到130天的海岛来说,南洋生产基地是守岛官兵最安全稳定的‘菜篮子’。”这个团的生活服务中心主任、上士张东东深有感触地说。即使在冬天,海上十天半个月不通船,官兵餐桌上除了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外,也还能吃上茄子、西红柿、芹菜等即采即食的新鲜蔬菜。去年,海岛发生了罕见的干旱,但是生产基地还是为连队提供了10万余斤蔬菜、6000余斤肉和30头猪仔。他们在丰富官兵餐桌的时候,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海岛上的生态是非常脆弱的,我们不能一边守护海岛,一边破坏海岛。”李玉增介绍说。无公害、零污染的生产养殖同基地的人、畜、地、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对于任何一棵草木,官兵们都不会轻易去触碰,当需要的时候,他们绝对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顾全大局。 2012年,全国暴发禽流感,官兵含着眼泪在一夜之间把8000多只活鸡清理得干干净净。   在海洋岛,用“土如黄金水如油”来形容南洋生产基地显得更加贴切。每年蔬菜出棚后,都需要往大棚里补充土壤,海岛上没有现成的土壤提供,官兵们就用手从海岛的石头缝里抠出腐化的落叶和风化的山石,经过筛子过滤后,再用脸盆一盆盆端到南洋基地。团领导说,生产也是战斗力,生产岗位也是战斗岗位。南洋生产基地是一代代海岛人指挖手端肩扛出来的,虽然条件改善了,但是官兵的手由于长时间的抠土捡石头,手掌全是硬如山石的厚厚老茧,手背全是道道皴裂的口子,“让我摸摸你的手”成为全团官兵每年进行老海岛教育的“必修课”。“老海岛精神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军民共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产生活保障基地”等6块教育的牌子先后在南洋生产基地落户。   “魏武挥鞭看沧海,岂知东海有长城。   汪洋灭敌空潜快,岛岸坚防民与兵。”   这是叶剑英元帅在1965年视察要塞区部队时写下的一首诗。时隔50年,在黄海深处这个18.98平方公里的海岛上,一代代守岛官兵吃大苦、耐大劳、坚韧不拔、顽强奋斗,他们将“强军梦”“海防梦”与“我的梦”融为一体,就像岛上的“鸡爪田”“巴掌地”一样,虽然地处偏远,但仍然在万顷碧波中筑起了一道蓝色长城,在长山列岛上矗起了一座绿色丰碑,让梦想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文八:《再走南泥湾》1700字

今年已是王震将军百年诞辰。当战争硝烟散尽,当苦难成为追忆,当英灵在热血播洒的泥土中安睡,面对英雄的历史,我们似乎只剩下追忆和怀念。

阳春时节,辗转在陕北,满眼是坚硬干旱的黄土地。而我们的车驶至延安东南方45公里处,一片绿洲迎面而来。远处的山峦松杨葱茏,近处的坡地延伸着一排排银色的薄膜,而膜下嫩绿的烟苗半隐半现。李树吐出雪白的花朵,桃树挂着粉红的花瓣。成片的水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好不精神。让人不禁赞叹:歌里唱得没错,这名扬天下的南泥湾,真是陕北最秀美的好地方!

CD机里适时地流出“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听着这旋律欢快的老歌,我仿佛穿越60多年的历史沧桑,置身于那个肩扛锄头、喊着号子、垦荒种地的血火岁月。南泥湾,陕西境内的一条狭窄溪谷。现在提到它,我们自然想到的是良田千顷,清波涟涟。但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那群战天斗地的拓荒人到来之前,这里却是一片疮痍,老百姓称之“烂泥湾”,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荆棘遍地、野兽成群。

1941年,当延安根据地的西部和南部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往北和往东被日本人切断时,南泥湾是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军队“自己动手”、“自给自足”和“丰衣足食”的号召而开发的一项试验计划,担负保卫延安重任的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来到这里。1941年,33岁的王震精明干练,年富力强,一到南泥湾,他就按照行军打仗的习惯,对荒山野岭进行了全面侦察,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安排生产,部队开始了“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垦荒屯田。

因为359旅的中坚力量主要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兵,肯吃苦,也能吃苦,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一双双紧握钢枪的手,又拿起了锄头镰刀,这是另一个战场。他们烧炭熬盐,养猪养羊,织布纺纱,他们开垦了大量的土地种植庄稼;他们建窑洞、坡屋以便度过严冬;还动员了一些无地农民来帮助他们;他们制造木锹和木犁,学会在榨树皮上写字。土地给他们带来第一次收成后,又再播种,使收获足够食用,并有余粮出售以买进几头耕畜。他们制造木纺织机,自织羊毛呢绒,并极力打通与敌占区的贸易通道。经过两年艰苦奋斗,南泥湾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丰裕之地。

到1943年秋天,王震带着他的359旅“不要公家一粒粮、一寸布、一文钱”,还给陕甘宁边区政府上交了公粮,彻底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也就是在这一年,一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一下子唱红了整个边区。

一路的明媚春光,把我们引到了359旅的驻地――金盘湾。村里年过花甲的老人,都对359旅当年开发南泥湾的情景记忆犹新。今年85岁的张成鲁大爷说:“我们村那时只有20多户人家,倒是野兽挺多。八路军一来,村子就大变样了。小战士对老百姓可亲啦,还给咱唱戏呢。他们天麻麻亮就起床,拿着镢头一直挖到太阳落山。后来,部队上前线,把粮食全给了老百姓。村民什么时候见过那么多粮呀,收都收不过来,连夜挖地窖囤粮。”359旅开荒第三年大丰收,老百姓也吃上了大米白面。当时张成鲁常给王震旅长送面粉,送豆芽呢。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拿起生产工具开荒种地、织布纺纱的不仅仅是这些战士,更多的人参加进来了。他们中间有机关干部,有抗大的学员,有拿着笔杆子的知识分子,也有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今天,看着一幅幅当年摄影师们的记录,我仿佛又能看到这些动人的情景:毛泽东在分配给他的地里种上庄稼和蔬菜;朱德总司令背上竹筐拾粪积肥;叶剑英手摇纺车细心纺纱;王震拄着锄头在地头爽朗的笑……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从重庆回来不久的周恩来和任弼时也参加了,最后还双双获得“纺线能手”的称号。这场后来延伸到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帮助红色延安走过了寒冬。它不仅增强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力量,改善了人民生活,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也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屯垦戍守南泥湾的359旅和它的旅长王震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从此成了享誉全国的“模范”,也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王震这支队伍传承下来的屯垦精神,一直影响了共和国的几代人,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在辽阔的祖国边疆,还能看到它光荣的火种,正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作文九:《南泥湾开荒》2000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会正确书写。

2、能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艰苦岁月、满山遍野”等词语及带点字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用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1、解题导入新课。

(1)揭题,说说“开荒”是什么意思。

(2)南泥湾开荒,南泥湾在哪时?(出示中国地图,指点南泥湾地理位置)

(3)谁在南泥湾开荒?什么时候到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开荒?他们怎样开荒?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些什么。

(4)口头填空:(  )年,(   )到南泥湾开荒。

讨论课文可分几段,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结构,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防止它。

(4)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词语和带点字的意思:

若明若暗、津津有味、聊天、艰苦岁月、满山遍野、顷刻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说说下面几个字的结构:

旅:右边怎么写?荒:下边怎么写?

窑:下边怎么写?聊:右边怎么写?

昂:下边怎么写?棘:左边怎么写?

(3)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能句子。

5、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问题3,研读课文重点段。体会“南泥弯精神”。

2、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练习3,自学重点段。

2、读读议。

(1)第一层(3、4、自然段)。

按什么顺序写?集中描写了什么?

天麻麻亮

长时间工作  快到中午

刚吃过饭

快收工的时候

从朗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们什么精神、

(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荒的热情。)

再自由读这一层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2)第二层(第65自然段)。

开荒中遇到哪些困难、战士们怎样对待这些困难?

面对困难,战士们体现出怎样的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这种精神。

(3)第三层(第6自然段)。

交流课后第3题的第4题。

火攻

用战术开荒 打包围 (画示意图体会战术)

中间突破

这段是什么结构段式?(总—分—总)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战士们的精神。(足智多谋工,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读,体会战士精神。

4、小结:第二段主要写战士们开荒的情景,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理解。(说见三层内容)。

5、作业。

(1)练习4。

(2)任选期中一个话题说一说。①学习第3、4自然段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述你某一天的学习生活。②学习第6自然段的方法,用“总—分—总”的段式结构描述你克服的一个困难。

(3)根据第二段课文内容,用上“虽然……但是……”“……而……”“尽管……却……”写段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以重点段为核心,联系其余两段,理解全文思想内容。

2、完成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1、听写词语。

2、通过学习重点段。体会到战士们怎样的“南泥湾精神”?

那么第一、三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

(1)第一段。

主要写什么?(生活条件)。

用横线划出描写生活条件的句子。

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战士们的情绪又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聊天、讲故事、做香甜的梦)

概括段意,用上表示转折的关联词。

(战士们的生活条件虽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却自力更生,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第三段。

主要写了什么?(结果是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3)读完了第一、三段,我们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更全面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

(4)这种“南泥湾精神”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鼓舞人心的的作用。

作家写文章,音乐家谱写歌曲,歌曲《南泥湾》誻当时涌现的一个音乐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体会歌曲所歌颂的“南泥湾精神”。听《南泥湾》歌曲。

4、根据自己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选择课文读一读,比一比,谁的朗读中对“南泥湾精神”体会得最深刻。

5、作业。

(1)《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八路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作文十:《车过南泥湾》1600字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相信南泥湾竟然能种水稻,一片江南风光!

可是,南泥湾确实在种水稻。一大片稻田就平展展地铺在那里,一直伸向远方的山前。绿油油的稻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拔节而长,稻田里的清水放着粼粼波光。

在壶口到延安的公路边,我看见了一条小河,水色微微发黄,水量不是很大,不紧不慢地流着。这就是云岩河。云岩河又称汾川河,发源于延安崂山东部的九龙泉,流经延安南部,在宜川注入黄河,全长140公里,是黄河在陕北腹地的一条重要支流。有了云岩河,才有了南泥湾的水稻。

沿云岩河两岸,皆是连绵逶迤的山峰。虽然不是特别险峻,但也不乏气势。陕北的植被覆盖很好,几乎看不到裸露的黄土。延安以北我不得而知,至少延安以南是这样的。沿着延安到西安的高速公路南行,满山遍野葱郁苍苍。虽然高大的乔木不多,但灌木丛丛,一派翠绿,使人误以为到了南方。这和多年留存在我脑海中的陕北黄土高原荒凉贫瘠的概念大相径庭。同车的一个陕北人告诉我,陕北过去的生态状况确实不好,这些年大搞绿化,已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极大改善,降雨量也有明显增加,云岩河等河流的水流也大了。看来,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的道路上,人类也不是完全不可作为。

南泥湾南北不足1公里,东西也就几公里,地理上,其周围300多平方公里的云岩河流域统称为南泥湾地区。南泥湾是丘陵沟壑区,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林草覆盖率能达到83%,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灌溉便利,是发展农、林、牧业的好地方。早年,这里人烟稠密,经济繁荣,交通便捷。只是到了清朝中期,统治者有意挑起回汉民族纠纷,才使这里逐渐萧条,变得“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真正使南泥湾名扬天下的是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围困和封锁,三五九旅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进南泥湾,风餐露宿,开荒种地,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站在南泥湾小镇,仰望着有毛主席字迹的纪念碑,心事浩茫。当年的那支军队,既能打仗,又能种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横扫天下如秋风扫落叶,开荒屯田也能摧枯拉朽,几年时间把荆棘遍布的山岗变成米粮仓;那支军队的统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能拨云见日,开天辟地;那支军队的将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人人能横刀立马,独当一面;那支军队的战士,冲锋陷阵,风卷残云,个个能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就连在这一带烧过炭的普通战士张思德,都有高山仰止的品行。我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张思德墓碑上看见过他的照片,那种发自内心、闪烁在脸上的灿烂笑容看一眼就会让你终生难忘。

我想,那支军队所向披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信念坚定,上下同心。在延安杨家岭,我看见过一块菜地,说是当年毛主席亲手开辟的一片荒地,种过辣椒、西红柿等;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是纺线能手……

如果一支军队的最高领导人连种地这样的事情都身先士卒、楷模表率到这个程度,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谁还能把这支军队怎么样?这样的军队要想席卷神州,什么力量能挡得住?这样的军队守卫的疆土,哪个敌国敢动心思?排山倒海的力量只能来自信念。信念是势不可挡的支柱,是顶天立地的保证;是燃烧的火焰,可以烧尽漫山遍野的荆棘;是滚滚的清流,可以浇灌无垠的沃土。有了信念,沧海可以变桑田,荒山可以变垄亩。

站在南泥湾小镇,遥望春意盎然的稻田,我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知道那段历史的人,都会被南泥湾感动。只要你是个实事求是认识世界、客观公正分析事物的人,就不会小瞧、不愿小瞧、不敢小瞧南泥湾。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延安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走向全中国;南泥湾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天南海北的农垦就是在这里起步的;南泥湾还哺育过中国的大艺术家,名扬四海的歌舞《挑花篮》就是大诗人贺敬之作词、大作曲家马可谱曲、大歌唱家郭兰英唱响的。如今,谁不会唱“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