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理学 > [《壮族的三月三》2300字]壮族三月三的风俗200字

[《壮族的三月三》2300字]壮族三月三的风俗200字

时间:2019-10-15 09:42:2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壮族的三月三》2300字

壮族的三月三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他们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些叔叔阿姨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猜想他们唱的应该是喜庆的山歌。听到他们的歌声,我突然想起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选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语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态唱法”,我想:这些叔叔阿姨们唱的调子大概也应该是原生态唱法吧。

看着看着,我忽然想外婆还在家给我做五色糯米饭呢,于是我赶紧往家跑去。刚回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清香味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赶紧跑进家去,只见饭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红、黄、黑、紫、白五种。我连忙盛了一碗糯米饭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那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纯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如今,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可是每当想起外婆做的五色糯米饭,那浓浓的亲情和纯纯的友情便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壮族三月三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壮族三月三作文600字壮族三月三作文600字。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

壮族三月三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作文二:《壮族的三月三》1200字

壮族的“三月三”节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关于壮族三月初三的由来有好几个历史故事:

其中一个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以剑为歌,反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家就起,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歌结成连理的故事。

再一个是相传,很久以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土皇帝因一次韦达桂给壮乡人民禀告要免皇粮而憎恨韦达桂,于是千方百计要陷害韦达桂。一计是叫韦达桂按要求完成一座阁楼,但达桂完成了要求。一计不行,又生二计,叫达桂在清明节时要一个像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达桂也完成了命令。土皇帝又想出了一条毒计,让达桂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因“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这话,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 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作文三:《壮族三月三》1200字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的来历

农历三月三,这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一年一度的祭龙节,当然祭龙粑(绿粑粑)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做可口的绿粑粑。那绿粑粑是如何制作的。

(一) 配料:野生绵篙、糯米面、白糖、汉菜棵烧的灰

(二) 制法:

1、提前一天将新鲜的绵篙洗干净,并用水煮,在煮绵篙的时候把汉菜棵烧的灰用沙布包好同绵篙一起煮,煮沸就可以了,煮好以后把绵篙捞出来凉着,等到第二天早上用水洗干净,并拧干水备用;

(新鲜的绵篙)

2、提前一天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好的糯米碾成面;

3、将糯米面和煮好的绵篙用碾面机(现在都用机器了,以前是用舂)搅拌均匀,在搅拌的时候放一点白糖,这样可以增加粑粑的甜味;

(和好的濡米面)

4、煎,抓一个比拳头大的面团在锅里煎,然后再慢慢用锅铲压得变大变薄,一个绿粑粑就做好了。

(做好的绿粑粑)

绿粑粑的传说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看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绵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绵蒿,磨面做粑粑吃。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绿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绵蒿做粑粑。

作文四:《壮族三月三》300字

“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在校园开花

西林民中    李俊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和谐进步水平,加深全体师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民族自信心。2016年4月7日上午,西林民中开展“三月三”壮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中,黄建萱校长给师生讲解了“三月三”壮族传统节日的来历、山歌的表达方式等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我校是多民族并存的县级民族学校,要求师生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营造一个其乐融融文明和谐校园。

各班主任讲解“三月三”壮族优秀传统文化

各班主任讲解“三月三”壮族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和部分教师观摩“三月三”图片和聆听山歌

同学们走出校园听山歌

同学们走出校园听山歌

音乐老师教学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同学们在做找朋友游戏

民族团结手拉手,同学情谊百年长

同学们展示民族服装

作文五:《壮族三月三》1700字

目录

一、“壮族三月三”山歌节背景概述

二、“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三、针对困境的解决方法

四、关于“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思考与总结

一.“壮族三月三”山歌节背景概述

“三月三对歌”是我国少数民族包括壮族、侗族、苗族、布依族等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其中最为盛行之地当属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说到“壮族三月三”就不得不追溯至骆越古国,这个北起广西红水河,以武鸣为中心的古国把农历三月三设为国庆日,而“三月三”歌圩正是传统骆越文化中国庆日举国欢庆的延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壮民狩猎时的呐喊,但真正意义上的壮歌是从古代壮族祭祀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壮民善以山歌来表

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歌圩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的峒场坡地,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二.“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从粗放型渐渐向集约型的转型发展,广大青年男女纷纷前往大城市打工赚钱,农村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造成传统文化节日的举行受阻,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活力。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不同文化的涌入造成本土文化的感情的淡化乃至缺失。不止是“壮族三月三”山歌节,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都面临着断流的危机。

近30年来,广西800多个传统歌圩基本消失。电话、手机、短信代替了以歌传情的传统手法。另一方面是由于价值观的转变,民间自发的山歌活动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报酬性山歌演唱。

三、针对困境的解决方法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是名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毛主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还有新文化。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增强本地人民对“三月三”的重视,维持人民对传统文化节日的情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及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全区公假日。按照传统节日习俗给予放假,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要让民众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后是加快文化体制

改革。

四、关于“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思考与总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

举办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现了优秀的壮族文化,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丰富了全区的文化生活。还在充实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时刺激消费欲望,促进经济发展。如武鸣县的经贸投资每年都在增长,这使得武鸣县有充足的资金来发展本地经济、工业,也使得的武鸣县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作文六:《壮族“三月三”》400字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作文七:《壮族三月三的由来》1900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

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作文八:《壮族三月三的传说》1800字

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换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怀恶意,但达桂好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象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皇后坐月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迂的习俗。

作文九:《壮族三月三的传说》1800字

相传,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土司手下当官。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

有一年,壮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司奏明免征粮。达桂跪奏道:“壮乡百姓颗粒无收,请土司大人前往视察。”

达桂伴随土司来到田间,只见土地龟裂,禾穗枯焦,一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诉苦。达桂跪下说:“土司大人亲见,万望免粮。”土司无奈只好免除征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去,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到跟前,说:“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司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土司大人道来。”土司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之内给我弄九百张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地答道:“到时就请土司大人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九百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城门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然后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大汗淋漓的时候,土司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土司大人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司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司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快到清明节了,土司又把达桂唤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说:“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司又怀恶意,但达桂毫不畏惧地说:“请土司大人明说。”土司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像我的楼阁后面的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如果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司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司:“土司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土司大人的楼阁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土司大人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司哑口无言了。

土司见达桂聪明过人,留着始终是个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又想出一条毒计。

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说:“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我的女儿坐月子,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五百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

限期到了之后,土司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父亲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土司大人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孩子,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土司。土司大怒,下令立即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兵差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土司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兵差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蓝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土司,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壮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冲向土司,把他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歌。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作文十:《壮族的歌圩节——三月三》3000字

壮族的歌圩节——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歌节。壮族人的歌节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隋唐时期。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壮族的歌节,并开始在南宁举行歌节。节日期间,壮族同胞们吃五色糯米饭、会歌、抛绣球……节日气氛浓厚,热闹非凡。以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是武鸣县合旗村的三月三的介绍。

关键词:合旗村  壮族 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壮族聚集人数最多的省份。广西首府南宁市的许多县都是壮族人的聚居地,武鸣县就是其中一个。众多的壮族人聚集居住,使得壮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完整的保留。在壮族众多的特色文化元素中,节日文化如同一颗明星般熠熠发光。三月三、七夕、中元节、九月九等等都是当地十分独特的节日。为了进一步了解壮族的节日文化,我把三月三作为一个案例对武鸣县的合旗村进行了调查。

(一)

节日起源

歌节又叫歌圩节,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去歌场唱歌。歌圩是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的风尚。古老的壮族长期在山野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为了打破可怕的寂寞、提高劳动效率,在各个山头劳作的人们开始相互对歌。人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随后他们又借助歌声相互表情达意,或结婚姻,或交朋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壮民们以歌声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心灵的高尚。因此,壮族人个个能歌善歌。

壮族关于歌节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刘三姐的故事最为著名和普遍认同。刘三姐原来并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是唐代出现的歌仙。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把刘三妹改成了刘三姐。刘三姐天生一副圆润的好歌喉,聪明机灵。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和讽刺地主的剥削压迫。刘三姐的行为赢得了贫苦大众的赞赏和支持,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歌仙,但同时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钉。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断了她攀爬的山藤,刘三姐坠崖而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就在她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这便形成了歌节。

节日食品

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必不可缺的食品。顾名思义,五色糯米饭就是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即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和白色。红、黄、紫、黑这四种颜色分别是用红蓝草、黄花、紫蕃藤和枫叶来染色。糯米要在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浸泡,直到第二天清晨女主人把它放入锅里蒸。每户人家中都会有一套专门用来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工具:一个平底锅,几根木棒,一个圆形的竹编镂空板和一个盆子。首先,在平底锅中放入适量的水,再放入搭架的木棒,把镂空板平放在木架上,最后把装好糯米的盆子放在镂空板上盖上锅盖就可以起火蒸了。不过,糯米在盆子里放的位置是有讲究的。没经过染色的白糯米放在最底层,黑色的放在最上层,其他三种可随意些摆放。这五色糯米饭就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如果家里养猪的还会自己宰杀一只猪,以及预先养好的鸡鸭,因为节日里有请客的习俗(客人包括已亲朋好友、出嫁的女儿、子女的好朋友等,客人越多表示主人家的福气越好。)。主人会把做好的糯米饭装进一个个食品袋里,一起放进去的还有半只鸡或者半斤肉,这是用来送给来家里的客人的。

饭前的祭祀

请客一般是请晚餐,客人来到主人家首先要吃一碗五色糯米饭。而在晚饭正式开始之前主人家要进行一个家庭祖先的祭祀仪式。祭祀通常由女性(奶奶或妈妈)来完成。祭祀用品主要有:三碗糯米饭、一碗熟肉、一碗糯米酒、几个水果、一些糖果、三个汤勺和三柱香。祭祀一般在自家的正门门口进行,点燃了香后就插在祭祀的地方。其他的东西用个米筛装着放在地上。这之后分别用三个汤勺舀满酒依次摆开,汤勺的柄要一致朝东的方向。这时,家庭的成员跟在奶奶或妈妈后面合起双手拜以拜,然后把汤勺里的酒倒回碗中。如此重复三次,第三次时将汤勺里的酒倒掉。这样,祭祀就算结束了,收拾好东西便可以邀请客人入座开饭了。吃饭时,一般相同辈份的坐同一桌。愉快的晚饭结束后,主人必会送上一袋已准备好的五色糯米饭给将要离开的客人。

山歌、绣球定姻缘

三月三同时也是壮族男女定情结姻缘的节日。夜幕降临之后,村里未婚的男女就会迫不及待地会到垌外去对山歌,唱着山歌找心上人。阿哥唱来阿妹对,如果在歌来歌往中姑娘家看上了小伙子,就把花绣球抛给对方。花绣球是壮族极具特色手的丝织工艺品,是姑娘给男子的定情信物。绣球是姑娘在节前赶制的,制作手工很精巧。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一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绣球内装豆栗或棉籽。球的底部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以此象征纯洁的爱情。假如小伙子也看中对方,第二天便可以以绣球为证上姑娘家提亲了。一段姻缘就这样在山歌中促成了。

歌圩比赛

除了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以外,村里的中老年人也会聚到一起进行歌圩比赛。这是一项纯娱乐的活动,一般是按男女分成两组来对歌,也可另作分组。对唱的山歌内容不限,可以是情歌,也可以是闲聊,也有骂人的俏皮话„„歌词和曲调都是现编现唱,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也可以取已有的壮歌的调子填词来唱。歌圩比赛进行到一方对不上歌才算分出胜负,中途是不能停止的。实力相当的双方通常要对上几天几夜。所以三月三及其后几天里听到夜半歌声也是常有的事。

成人仪式

三月初三还是合旗村的村节,这天村长会为村里满十八岁的男孩举行一个隆重的成人仪式。成人仪式大概是在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举行。大伙会在村里宽阔的地方起一堆篝火,主角也就是刚年满十八岁的男孩们盛装列队站在篝火前,村长会逐个给他们剃头发。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把头发剃掉就表示他们已经成年,要开始脱离父母而自力更生了。剃头的仪式结束之后,大家就会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以庆祝他们的成年。

(二)

以上活动都是合旗村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武鸣县政府开始组织各村在县里开展一些特色的节日活动,如踩高跷、三十人板鞋比赛、抛绣球和千人竹竿阵。活动的组织者由县政府指定。各个村选出一队人前往参加比赛。

踩高跷

踩高跷比赛需要一段五十米长的大道,参赛者踩着高跷在大道上比赛跑速度。比赛是分组进行的,两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同一组的两人分别在大道的两端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在起跑线的一方开始奔跑,跑完五十米后由另一个队员接替跑回起跑线的一端,完成时间最短的一组获胜。

三十人板鞋比赛

板鞋比赛,在一些电视节目的活动中我们也时有看见。就是将同组队员的左脚和右脚分别固定在两条长木板上,然后在规定赛程内比赛前进的速度,最先到达终点的夺冠。三十人板鞋比赛也是如此,不过三十人一个小组的阵容大大提高了难度。

千人竹竿阵

竹竿舞是壮族的民族舞蹈,能歌善舞的壮族人们利用家乡常见的竹子创造了这种趣味十足的舞蹈。千人竹竿舞是可容纳千人同跳的大型竹竿舞。开场由一千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年轻壮族姑娘一起跳,之后看热闹的大伙都可以进去跳。

抛绣球

这里的抛绣球与上面提到的抛绣球是有所不同的,这里的抛绣球是纯娱乐的活动。在空地上架起一个圆圈,高度为三米,在一定距离外将绣球抛过圆圈。

热闹的节日气氛和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而政府则也邀请一些投资商前来参观。政府它作为一个展示壮族文化、广西文化的大平台向外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将壮族文化、广西文化向外推广,同时也为广西的发展招商引资。

小结: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宝贵资源。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尚未成熟,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我认为,除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其优势,深入挖掘,整体规划,形成与国际结接轨的一条龙文化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