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精彩演讲 > [《和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一起走过的日子500字

[《和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一起走过的日子500字

时间:2020-01-01 09:14:2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和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和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万千个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是父母。父母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在这片蓝天下我们会感到无穷的温暖。

当父母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你想过等他们老了也会帮他们撑起一片蓝天吗?古圣人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父母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等她们老了我们也应该好好照顾他们。

儿时的我,是父亲的跟班,那时的我特别好动,一刻也闲不住,只知道跟随父亲到处玩。小手紧紧地拉着父亲那双宽大温暖的手,感觉着父亲手心的温度,不愿放开;两颗圆溜溜的眼珠子不时地瞧着父亲的后背。父亲虽不是很挺拔,甚至有那么一点儿矮,一点儿胖,但是身子却挺得直直地,充满着自信与力量。仰望着父亲的背影,心中充满着自信与安全感,觉得即使天塌下来了,也有父亲为我顶着,心中不觉涌起一股自信,连头也不自觉地抬高了许多。

家中的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换了一本又一本,晃眼我上了初中,父母亲也渐渐老了许多。看那停在树下的摩托车,那一直是父母亲送我上学的工具,记得有一天父亲照常骑着车,母亲把我拥在怀里,我望着母亲的脸被寒风吹着,这时母亲低下来望着我,此时此刻四只眼睛、四条视线还有那两颗火热的心竟在某一地点、某一时刻发生了碰撞,并且紧紧相拥在一起。那是多么神圣的拥抱!就在此刻,两颗心彼此读懂了!

在一个寒冬的晚上,母亲在工作,我拿着皮袄给母亲送去,母亲望我拿着皮袄送给她,热泪盈眶,把我抱到怀里说:“我的宝宝真有孝心,妈妈为你骄傲!”我在怀里说:“妈,快穿上,别冻了。”这时妈妈把我抱得紧紧的,我感觉得到妈妈的“热泪”滴在了我的头上。

许多名人都说过孝十分重要:姜慧婷说过“存孝心,奉孝行,传孝道,让孝成为一初人的人格基石”。雷雨豪曾说过“当‘子欲孝而亲不在时’一方悔恨也没有用”,贺芷馨也说过“孝是为了人之本,

孝是成长之基„„”

爱如无言的流水,细腻地滋润着每一个点滴。有道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心中始终怀着一份感动,却只能在学习上努力,考得好成绩为父母省钱,学习有成,不让父母担心。父母我一定会报答你们。

孝是人之根本,人只有孝才能取得成就,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也应好好报答他们,你们说对吗?我想你们都会说是对的。

古人都会行孝,难道现代人还比不上古人吗?

作文二:《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500字

不知在那个时刻,我脑子里忽然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微笑着拉其父母的手。在某个没有尽头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题记

记得当我还是那个叽叽喳喳地与父母疯跑在路上的小丫头时,我经常与父母一起走。无论是在路上时,还是在哪里,父母都与我在一起。回想那时候还真是无忧无虑呢!每天都有好心情。连做梦都能笑出声!每天都充满了欢笑!时间就这样被消磨了……

可现在,我已经十一岁了,正处于半大不小的年纪,所以,也时常发出一些感慨:时间请你慢慢走!

那是一个雨夜,我上完视唱已经是七点了。妈妈一进来经来接我了。于是,我挤在她温暖的怀里,一步步向家走去。我猛地一抬头竟发现妈妈的额头上已生出了皱纹!这全都是您辛苦操劳的回报……

很快,到家了。也许,时间本来是枯萎的,可是,就是这一条条不起眼的路,这一次次温暖的守候,一句句不起眼的问候,组成了七色彩虹,也许,只有在这种条件西,彩虹才会出现!

爸爸妈妈,如今我已长大,再不是昔日那个顽皮的孩子。可是,爸爸妈妈,我真的还想回到那个孩提时代!可是,这不过是幻想罢了。我不知道,爸爸妈妈,在你们眼中,我还是不是昔日那个在夕阳下的那个笑着、跳着的小丫头呢?可是我真的想慢慢地,拉着你们的手,在没有尽头的路上,一直温暖着彼此,永远走下去。路,没有尽头,也没有时间。     我,只想留下那一抹芬芳的味道,在记忆里留下淡淡的清香……

作文三:《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

坐在书桌前,望着桌子上一排排我与父母的合影,我不禁想起了我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 小时候,母亲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在这歌声中,我总能很快地进入梦乡。而父亲总是拿着一本故事书,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述书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是美好的。

小学一年级时,我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做实验。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我有了研制糖水的冲动。一次,当父母出门时,我便开始了我的实验,可在我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做实验的必需品糖不知让妈妈放在哪里了,于是我将厨房里的所有我认为像“糖”的调味品都尝试着往水里倒,可我的实验还没有结束,爸爸妈妈就回来了,眼前的一幕我本以为会受到父母严厉地训斥。当父母在听到我的一番语无伦次地“解释”后,竟然表扬我有探索和不怕失败的精神。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是能够被理解的。

又过了两年,一天晚上,我的母亲着了凉,第二天早上发烧了。看着仍在酣睡的父亲,我主动承担了帮母亲买药的责任。在往返的路上,我总是担心母亲的病,因此,我的步伐也不自觉地加快,以至于回到家时满头大汗,母亲心疼地把我揽在怀里,用滚热的手为我擦拭满脸的汗水。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是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关爱的亲情。

小学最后一年的一次考试中,我在我所擅长的数学科目中竟然只考了七十多分,面对同学嘲笑的目光,我心灰意冷,沮丧不已。回到家后,我将试卷放在桌上,那红红的分数不仅刺激着父母的眼,也刺着我的心。父母将我的试卷看了几遍,沉默了一会儿,又不约而同地转过头来,用手势示意我坐到他们身边。之后,父母用温和委婉地话语安慰我,并讲了一些能激励我的故事。这些话如春风一般安抚了我的心灵,又如火焰一般点燃了我的信心。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是充满鼓励和安慰的。

初中之后,我的作业量加大了,因此,我总是在夜里十点甚至十二点睡觉。而我的父母虽然很早的躺在床上,却并不能安然入睡,一次当我问父亲为什么睡不着时,他回答因为没有听见我房门合上的声音。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是温暖的。

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是幸福的。我知道,未来我还要与父母一起走更长的路。因为幸福,所以要携手一起走;因为幸福,所以想要去回忆;因为幸福,所以要一直牵着父母的手,直到他们慢慢变老。

8(15)班:张静朗

作文四:《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700字

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

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真好。它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使烦躁的我得到平静;像一剂强心剂使受挫的我奋发前进;像一颗阳光的种子使心灰意冷的我萌发希望。

与父母一起走过的日子令我感到温暖,在考前的日子里,我尤其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考前的日子里,父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日三餐的精心准备,我做作业时的全程陪伴,上放学的按时接送……

考前的一夜我仍在埋头复习,窗外暮色笼罩着大地,深蓝色的夜幕上点缀着点点星星,几丝清风吹进窗户,撩起我的发丝,我的心中倍感孤独。

正当这时,门轻轻地响了,妈妈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慢慢走了进来,把牛奶放在书桌上说:“别累坏了,明天要考试,早点休息啊。”我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其实也只有妈妈才能如此关心我,用她的全身心来爱我。一股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妈妈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又开始了叮嘱:“你瞧你,又不关窗子,风这么冷,感冒了可怎么办?”说着轻轻给我关上了窗。我说:“妈妈,你快点去休息吧,我一会儿就去睡觉。”妈妈这才达成目的似的心满意足地走了,看着她那疲惫的身影,我不禁鼻头一酸,这都是因为我,妈妈才会如此辛劳。

我正喝着热乎乎的牛奶时,门又开了,这回进来的是爸爸,爸爸背着手笑嘻嘻地走过来说:“明天要考试,没有好的装备怎么行?”说着从身后掏出一把笔来,然后叮嘱道:“做数学题时,一定要审好题,不要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读题。”然后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好好考吧!”这一切都透露出对我的关心,一股暖流从指间传遍全身,被试题折磨的千疮百孔的心又重焕生机。

我暗下决心:爸爸妈妈,长大后我也要伴着你们一起走下去,风雨无阻!无悔!

- 1 -

作文五:《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1500字

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又到了放暑假的日子。英语考试结束后,送别室友回家和父母团聚,我也不禁翻开自己的学生证,看着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心里默默数着去中山见父母的日子。和父母虽有电话上的联系,但一想到见面,心里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尽管我不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但父母还是有些不放心,一路上打了不少电话询问我到了哪里,指导我该怎么做。虽然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心里难免有些许不安,但一见到来接自己的父母,心里一切的担心都烟消云散。

终于到父母租的房子了,一进门就看到爸爸在准备明天要卖的海带,我放下行李就来帮忙。放好电动车的妈妈随后进屋,见到正在给海带打结的我,就夸我“蛮勤快的嘛!”。那晚父母休息,和我一起去逛了夜市,给我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我不太喜欢妈妈买衣服时强加给我的观点,虽难明白她是为我好,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买自己喜欢的衣服。

到父母这也有一段日子了,上午帮父母准备第二天需要的材料,下午一个人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自有凉快一点的晚上才去外面玩。渐渐的日子也有些厌倦了。途中父母有问道我在大学成绩的事,我把班主任会把含成绩单的家书寄到家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要父母耐心等待。

平静的日子被表姐的到访打破。表姐和表姐夫在附近经营一家灯饰门市部和厂房,有时因为客户要货的时间紧而缺人手。我一想到无

聊的下午和可以加创新学分的社会实践,就敏锐地察觉到有文章可做。我主动要求去表姐那打工,但只做下午,上午还是帮父母的忙。父母也正愁我下午无聊,觉得我提出的意见可行,就在一旁向表姐说我的好话。我去打工正好能解表姐燃眉之急,表姐爽快的答应了。第二天,爸爸带我去表姐的厂里做事。

虽然在表姐的厂里只工作一个下午,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看到了五花八门的灯饰,知道了它们的组合方法。我结识了不少厂里的厂公和厂花,了解了工厂的经营模式。当晚,觉得了解工厂的我曾想过去开一家工厂,但这终究只是我一时的冲动。第二天上午和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工厂并非是我理解得那样简单,还有许多麻烦的事我没想到。仔细考虑之后,还是觉得走自己原来当医生的梦比较稳妥。对于人生,我不能太急于求成了。

转眼就快到8月了,我收到了不少复读的同学的邀请。一想到去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回去得很迟,错过了不少同学的酒,如今又到了这个季节,今年无论如何都要早点回去,不能让去年的悲剧重演。于是就和父母商量回去赶酒的事。起初,父母不答应让我走,觉得只是同学而已,没必要去。还从经济方面给出理由,回去吃酒需要出钱做礼金,在这里打工可以创收入。听了父母的话虽然有些许气愤,但我还是耐心和父母解释,同学请客是不需要出礼金的。父母虽然对此半信半疑,但想到爷爷的生日快到了,就在8月上旬,去年是姑妈们给爷爷过的,今年如果不回去个人,父母心里也觉得不安。无奈之下,还是同意我回去了。

经过商量,决定于爷爷生日前两天回去,准备好了火车票,表姐那也商量好了,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表也盖了章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时间到了启程。

回去的前两天,父母变得比以前更忙碌了。尽管有许多生意上的事要忙,但还是会时不时地为我准备行李,找找我能带回去的衣服,想想我在家和学校还缺什么。到我要出发的这天,爸爸考虑到火车上的伙食会不和我胃口,就特地到市场上买了几只鸡腿和玉米,煮了之后包好让我在火车上吃。送我到车站的路上,还反复的嘱咐我,路上要小心,有什么事就打电话。到了车上,等我放好行李再向车外看时,来送我的爸爸正调头回去。看着爸爸的背影,我大喊“爸爸,回去走好!”听到声音的爸爸回过头,招了招手。我了招了招手。

回到家了,我总会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仿佛现在还和父母在一起,总能听到父母的唠叨。

作文六:《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1600字

父母搬来我在的小城几年了,我觉得这几年是父母和他们的四个儿女最快乐满足的日子……

我和妻子从矿山的一个高中,到这个小城市的高中教书后,我们事业和家庭逐渐稳定了下来,父母年事已高,也随着搬了过来,我给他们买了个民房还开了个电话厅。父母的日子过的紧张而充实,我和妻子得以时刻照顾看望父母,也很开心。电话厅几次搬迁,兄弟姐妹们也就都被我招来团聚。后来姐姐和姐夫为了两个孩子,也为了告别田间的劳作,也来到了灯塔,我帮助他们在小城边上安下了家。后来妹妹也带着两个孩子来了,再后来,哥哥也来了,我们四个兄妹又和父母在小城团聚了!

现在电话厅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它在那少年宫门前冷落地却独立着,见证着父母和我们在小城的艰辛。

开始大家还都是奔命,快乐也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不是说家有一老,家中一宝吗?有了老人在身边,兄妹之间才有浓浓的亲情,也才特别愿意往一起聚。

现在爸爸妈妈没有事情做了,真正的是颐养天年了,他们都73岁高龄了,也确实应该养老了,二老为了我们辛苦半个多世纪啊!

我在政府任个闲职,正好有大片的时间陪妈妈打麻将,陪爸爸聊天、散步、喝酒。

孩提时,我的聪明和才气没有受到老师和邻里的重视,他们只记得我调皮和恶作剧的事情,可是父亲却十分欣赏我,支持我,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对我的信任和爱,还有那么多的希望。耿直善良的父亲一直平等地待我,从我学生时代起。无论我做错什么事,父亲总是心平气和地和我讨论然后再让我自己反省。

可是在妈妈那就没那么多宽容了,我会经常遭受谩骂和毒打。妈妈从3岁失去母亲,让她养成了封闭、自私、苛刻和急躁的性格。我们兄妹四个在那时没有不怨恨妈妈的,妹妹甚至说她不是亲妈。她在骂人的时候是毫不顾及人的自尊,总是要她骂到痛快淋漓才罢休,打更不用说了。直到现在,妈妈老了,也不懂得怎么表达依恋和思念儿女的感情。每次除了打麻将积极外,我们聊上天,她就觉得没什么说的了。我觉得过早失去母爱让母亲缺少了耐心、宽容和感恩的细腻的情感。妈妈还比较自私,她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可是妈妈自强、自立,也培养了我们兄妹四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性格。妈妈还能做一手好菜,家里无论怎么困苦,她都会用仅有的鸡蛋、白菜、菜干、土豆、黄豆做出一桌子丰盛的菜肴,而且十分美味。

晚年的父亲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我们依然是那么亲切和平等。父亲读书不多,可是关心国家大事。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十七大期间,我们父子俩还在讨论总书记的报告,探讨常委的简历呢。

晚年的妈妈喜欢两个事情:打麻将、睡觉。一看我们来必然要打麻将,一打完,马上睡觉。实在没有我们去打麻将,她去卖店看人家打麻将,一站就是半天。父亲却喜欢走动。他有个山地车,有空就游历小城市内和周围,把所有的热闹的地方都游历个遍。

父亲和健谈,早年当过文书、会计、电工和水利技师的他,有很多专业技能一直叫我叹服。就连他的人生见识我也十分认同。在我的同学和朋友都把对父母的爱看做一种施舍,俯视的心态和父母谈话,敷衍着他们的话,眼神游离地准备离开的样子,我觉得我和父亲的亲密,更让父亲安慰和快乐。我的一个朋友甚至嘲笑我:你和父亲能平等对话,不知道你父亲多么伟大,要不就是你太愚蠢了。呵呵如此狂妄过分的语言,我一笑置之。父母早已经不在的他,还习惯对自己的姐姐和哥哥颐指气使,当然就不会懂得我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了。

我与哥哥和父亲喝酒长谈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父子现在是最难得的黄金时代,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品味相处的快乐,小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去爱,长大了又匆忙为生活为子女奔波,直到现在,我们才真正觉得亲情是如此灿烂和美丽,充实而快乐。我渲染到这时,父亲和哥哥的眼中都噙满了幸福的泪水……

什么叫幸福,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那是给和索取同样快乐的幸福!

作文七:《和翅膀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和翅膀一起走过的日子

八(7) 翟竟成

我的爷爷,慈祥而温柔。花白的胡子刻在他的脸上,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小时候,爷爷常把我抱起来,用他那硬硬的胡子扎的我咯咯直笑。爷爷一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的一双翅膀。

爷爷对我比对我的父亲还要好。我知道,我在他眼里,是一个血脉的传承。这种传承在幼小的我之后还会多年的传承下去。爷爷经常在饭桌上,为我夹菜。他知道我喜欢吃荤菜,所以经常为我夹。同时,也为我夹一点素菜。饭吃完后,还让我喝汤。我本不喜欢喝,但爷爷为了让我营养均衡,硬是要让我喝下去。

爷爷从来不打骂我,他会和我耐心的讲道理。在我还小的时候,不懂事。拿了别人家一个玩具,想据为己有。这时,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抱起我,对我说:“你拿人家东西干嘛?你不是已经有一个这样的玩具了吗?”我听后,立刻将东西还给了人家。我一向都很是听爷爷的话。爷爷还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他对我说,东西是靠自己的的努力得来的,不能通过硬抢和偷窃来得到,这是一个做人的基本道德。

爷爷也很幽默风趣,小时候,我看爷爷的门牙,怎么会有铁套着。我就问爷爷,爷爷笑笑说,是他自己天生长的。可我就纳闷了,人怎么可能能长出铁牙呢?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那原来是假牙。爷爷以前当过兵,在抗美援越时打过仗,一点受伤又算得了什么。

爷爷也很关心我,他怕我饿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所以,在我每次离开他家的时候,他总是不放心,总是摸摸我的头,并从口袋中掏出一点钱来给我。并说道:“下次想来的时候就再来啊。”然后,目送着我向远方。要知道,爷爷平时一项省吃俭用。

爷爷是我的前辈,血脉从爷爷开始,传给我的父亲然后再传给我,是我灵魂的一部分。就像翅膀,在我寒冷时,给我温暖;在我胜利时,给我在背后鼓励,迎风飞舞;在我气馁的时候,给我以不败的精神源泉。

然而,爷爷病了,得了很严重的病。虽然在他的脸上还能看到往日的微笑,却与往日不同。爷爷瘦了,瘦了很多。我很伤心,因为我最爱的人就是我的爷爷。他就仿佛是我背后的隐形的翅膀,虽不曾出现,但总会在关键时刻,释放出能量。

威严而清新的菩萨啊,愿在你的保佑下,爷爷能幸福安康。 陪我一路成长的爷爷,真的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

作文八:《和巴金一起走过的日子》3600字

从《激流三部曲》的创作看时代影响下巴金

文风的转变

内容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曾被认为是‚热情的文学战士‛。巴金在小说《家》中的激烈、犀利的写作风格经常也被作为对巴金总体风格的论断。然而从巴金的出身、经历来看,对人生冷静的关照和热情的悲悯才更符合巴金的内在人格,因此用深沉而理性的笔调来表达善良和悲悯也才更接近巴金创作风格的本质。巴金创作前期的激进热烈的风格很大程度上与他所处的时代影响有关。而时代背景的转变和作家思维判断的成熟渐渐促成了巴金文风由‚闯将型‛到‚思考剖析型‛的回归式转变。从‚激流三部曲‛的热烈激进到‚人生三部曲‛的含蓄深沉,再到《随想录》对自身对社会的冷静的解剖,时代洪流对巴金关于社会的思考和创作风格的影响是研究巴金时不可忽略的一个角度。

关键词:巴金  文风   时代背景  转变

我的写作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有所贡献,对读者尽一个同胞的责任。

——巴金《核时代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共分《家》、《春》、《秋》三部,属于巴金早期到中前期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之后的川西盆地,旧家庭和新青年的斗争。二十年代初至二十年

代末的七八年,是小说的时间背景;成都高公馆是小说的生活背景。围绕这所公馆,作者牵出了很多以自己早年真实生活为依托的人和事,形成一个连贯的情节。

关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巴金自己说:‚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家》序言)对于这个主题,应该说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整个三部曲的创作前后,作者的行文风格还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家》的创作风格,可能就是‚激进‛。因为在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矛盾的存在以及激烈的程度。新的年轻的力量与旧势力的碰撞,几乎没有任何回环的余地。其中令读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觉慧,觉慧的个性是非常亮色的,是鲜明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觉慧有一句名言:

但是他缺乏深层次地揭示内在原因的能力,他对自己的未来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信念:‚我一定要自己管我自己的事情。‛

这样的人物塑造恐怕和作者这一时期的思想有关。历来有很多人认为‚高觉慧就是作者‛。这当然不尽正确,但从中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出这个时期巴金的影子。

我们知道,巴金出身于一个富足的大家庭,舒适的(至少是物质上舒适)童年生活给予他容易知足的性格,母亲的关怀和典范作用培植了他的爱心和同情心。‚善良与悲悯‛这一将贯穿巴金一生的人格主线,在这个时候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家》创作于1928年,这一年作者二十四岁,刚刚脱离旧家庭的束缚,他身上具有一切青年的共同特征:血气方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带着强大的旧的痕迹骄横地表现着对新思想的鄙夷,人的良心和年轻人的热情一同把他推到了‚登高一呼‛的位置。天性中的善良和正直战胜了他人性中的懦弱。梅芬的眼泪,瑞珏的遗恨,老太爷的冷漠与可悲,觉新的挣扎与徘徊。曾经目睹过这一切的作者仿佛也站在葬送了鸣凤的凄冷的湖水面前,和觉慧一起高喊:‚我控诉!‛

如此看来,他的文风也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尽管《家》创作的这一时期,整个社会仍缺少一种明确的价值导向,使得作者和主人公一样,潜意识里仍然存在对前途的迷茫。但是由于善良的秉赋,作者能够保持近乎原始的正义感和判断力,‚他没有武器,却有勇气‛。而在‚激烈与迷茫并存‛的当时的社会中这种源于真、善的判断力显得弥足珍贵。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支配下,虽然作者对现实的抨击还较

为直白,对‚自由‛和‚民主‛的关照也还停留在个体的认识水平,却并不妨碍这部作品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当时的许多青年就是怀揣着这部书走上脱离家庭的路的‛。

《春》基本延续了《家》的创作风格。强烈的批判现实的风格当然还在,有所不同的是,激烈单纯的觉慧不再成为小说的主角,取而代之的是觉民和他的堂妹淑英。觉民一方面秉承了觉慧的强硬,另一方面增加了沉着和睿智。另外,与《家》相比,《春》对现实的描述和批判更显得深入而客观。比如作者写到:‚觉新自然不会站在克明们的一边,他不会诚心乐意地拥护旧传统,拥护旧礼教。在他的心里也还潜伏着对于‘新的路’的憧憬。‛我们知道,从创作层面上来看,一次成功的人物塑造,必然要避开‚二元论‛的影响,一个拥有长久生命力的人物,也必然应该拥有合于情理的复杂个性。从这个角度而言,作者实现了一个成功的转变。

和《春》相比,《秋》的创作风格可以用‚转折点‛来概括。钱理群说过:‚到了四十年代中期,巴金的整个创作风格变了,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分析。‛《秋》创作于四十年代初,然而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转变,作者的笔力变得更加成熟,塑造人物也更加全面。我以为,从作者的角度而言,多多少少会把自己一个的、至少是自己一个时期的思想带入作品,《秋》的创作就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

热情与冲劲固然可以化作激进的话语唤起更多人的觉醒,但它毕竟不属于内涵的东西。当青年的热烈随着阅历的增加而淡褪,巴金的

善良与悲悯开始以一种更深沉而理性的方式表达在文字上。作者试着告诉我们,对于他的家庭,他同样有着强烈的爱。同时,冷静的思考让他看到了‚家庭‛与‚制度‛的差异,温和善良的性格使他学会了宽容。

他写觉新,写他在安葬蕙的遗体时据理力争的反抗,他对郑国光的一番话绵里藏针:‚据我看太亲翁也不必太费事了。其实办这点小事情也花不了一年的工夫。蕙表妹没有这种福气,家舅的意思还是请表妹夫早点把灵柩下葬,好让死者有个归宿。这可以说是存殁均感了。‛觉新的这种说话方式,从纵向比较来看,我们似乎读不出‚作揖主义‛的味道;接着又‚用两只眼睛逼着‛郑国光历数他的罪过,并要求他‚拿出一个凭据‛。作者想告诉我们,觉新毕竟也是一个青年,他仍然拥有抗争的欲望和勇气,尽管‚不断有冷水向他浇来,也不曾熄灭他心上的火焰‛。另一方面,他更频繁地流露出对觉新的谅解和同情。作者毫不讳言地指出:‚觉新是我的大哥,是我爱得最多的人‛。爱和宽容激起了作者对觉新的(也是对大哥尧枚的)感激和抱愧,最终汇成觉新的一句独白:我愿为梯,任人踩踏。‛这是善良与理性促成的伟大的谅解!

他写觉新,也写出了自己的影子。作者自己也曾说:‚我自己的性格里面,也有一些觉新的性格‛。从《家》到《秋》,觉新一直在隐忍,他愿意用一切的方法来避免可能发生的冲突,甚至可以假装满不在乎地毁掉自己的原则。他出钱为四叔的婢女买棺材,为五叔的女儿打捞尸首,他用自己的股票赔偿四叔因意外火灾造成的损失,他借钱抵偿

婶母和陈姨太的存款,他一直想用‚唯唯诺诺‛换来自己的一点安宁。其实巴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狼狈。《随想录》里他写道:‚我想做出好的表现,又怕承担了罪名将来洗刷不清。‛‚要不是为了萧珊,为了孩子们,这一次我恐怕不容易支持下去。‛他甚至说:‚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作莫大的幸运。‛这和觉新身上由于懦弱而生的无奈多么相像!只不过我们的社会最终转入法制,作者面前能够引起这种无奈的樊篱稍纵即逝,因此并没有一个延续让作者的预言得到印证。但我以为,这种觉新式的性格方面注定了巴金只能拥有平和谨慎、温厚的写作风格。

他写觉民和觉民周围的觉民式青年,则透露出对造成现实不平等的根源的深刻认识,更多地透出他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在《秋》的时代,巴金已把批判现实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不合理的制度。书中黄存仁的口说了这样的话:‚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而且在我们这儿情形更不同:我们在军阀的实力下面过日子。一个独夫可以用蛮横的力量摧毁一切,只要他高兴这样做。‛这完全不同于青年巴金曾崇尚过的热烈激进,这种认识一方面基于他的冷静和理性的思维,一方面又催生了他笔底的悲悯与爱的彰显。比如他描写男旦张碧秀受骗遭弃的经历;他描写失女之后的五太太沈氏,更是直接地点明:‚一个孤寂的母亲的痛苦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的。‛在这样的文字当中,作者用冷静的思考和热情的宽容减少了主观上的与旧家庭的对立和抵触情绪,而整个小说的厚重感,也因为人物性格多面性的增加、批判力度的深入

而愈显厚重。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大概地看出巴金文风的转变,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种回归。锋芒在背的文字只属于鲁迅,对人生冷静的关照和热情的悲悯才属于巴金。只是那个热切期盼‚清夜闻钟‛的时代给巴金的文字涂上了富有激情的‚咏叹调‛式的色彩。巴金原本是个思想家,是特殊的时代让他做了革命者。是那个时代在这汪平静深邃的湖泊里掀起激越的浪花。用看似平和却富有洞察力的眼光解剖人性的弱点,勇敢地讲真话。

‚愤青‛时代并不永远存在,时间逐渐收敛年轻的锋芒,当‚一吐为快‛式的激扬文字才回归到对现实‚发微‛式的描述以及看似平和的理性思考,伴随巴金的,只有他一以贯之的品格:爱、宽容、说真话。

巴金不是闯将,他是冷静清醒的思想者,是‚文学的良心‛。

参考书目:《家》《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四病室》(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文九:《和姐姐一起走过的日子》900字

月夜,凉风习习,挑拨着我的发丝,吹散了我的思绪,散落在童年的各个角落里,如一簇簇火苗,欢呼、跳跃„„

五年前的瓦房

我单脚站在房门口的石槽上,伸手遮目向远处眺望,依稀看见山坳上姐姐归心似箭般匆匆走来,姐姐背着吉他来到我跟前,笑眯眯的掏掏我的头发,问道:“不会这么好等我回来吧,不然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呢。”我不自在的甩甩头发,道:“还说呢,我说想跟你学吉他,爸妈竟不同意,心里好郁闷啊!”“傻妹妹,爸妈是怕你跟姐一样,痴迷于吉他。”姐姐怪道。我不悦的转头离开,后面好像传来一阵深沉的叹息,我的心仿佛陷了一块。我转头道:“姐,我一定要跟你学,保证不会耽误学习。”语气坚定的不容置疑。“好!”姐姐答应了,答应的爽快利落。

四年前的琴室

“铮铮”一曲终了,姐姐颇为不悦,她凶道:“你弹得还是一点意境也没有,我是怎样教你的?你要去悟,知道吗?”姐姐拿过扫把狠狠的打了我一下,我没感到痛,因为我感受到了姐姐那恨铁不成钢的落寞。发泄过后,姐姐抱着吉他喃喃道:“不懂他就不要学,他代表的根本不是声响那么肤浅。”眼神空洞仿佛又含着韵味„„

三年前的医院病房

浓重的消毒水味道令人窒息。我悄悄走到姐姐病床前,取下背上的吉他给她。姐姐吃力的用手抚摸着琴弦,眼神温柔似水,接着微笑的对我说:“以后这把吉他就是你的了,好好爱惜他,好吗?”说完,奄奄一息的姐姐闭上了眼睛,嘴角微微上扬。我并没有哭,是的,我没有哭。我想:“姐姐以后会化作吉他的一部分,永远陪在我身旁吧!”背上吉他转身毅然走去„„

抓耳挠腮,做题到深夜时,看到立在身旁的吉他,眼前仿佛出现了姐姐的身影,全身好像充满了动力,接着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愁容满面,考试遇到阻碍时,面前的空气仿佛排列出了吉他的影子,依稀看到姐姐伸出的大拇指,思路仿佛一下通透,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生活平淡而又艰难,在“姐姐”的帮助下,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慢慢的成长着、蜕变着„„

两年了,两年过去了,我领悟了吉他的真谛,我把他当成了朋友,知己,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读懂了他,自然也读懂了姐姐。

姐姐和他一样深沉,睿智,敛而不宣,爱而不扬,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不是给我一只手,而是给我一根拐杖,让我自己向前探索,向未知的黑暗发出挑战„„

停下笔,突兀的发现琴箱上不知道何时娟出一枝鲜艳的金菊花,在阳光下灿灿的生光,美的惊心动魄„„

我知道,那是姐姐在笑„„文/赵群

作文十:《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3000字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想。记得儿时的伙伴有人梦想能拥有一双白球鞋;有人梦想将来能坐一次火车;有人梦想将来能去看看北京天安门。我的梦想却和他们不一样,我只是非常羡慕语文老师的房间里有许多书。于是我就梦想自己长大后也能像语文老师那样。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里排放着看不完的书,那样我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

这个心愿从那时起就像一个肉瘤,元可救药地长在我的心坎上,并伴随我一起在温饱线上挣扎、徘徊多年。它犹如冬天的太阳温暖着我走过黯淡的童年、苦涩的少年和奔波的青年时代。在不同的岁月里它都以相同的温度赐予我生存的勇气,给予我力量,给予我光明。

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割满一筐草后,总是得意地从兜里掏出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那滋味不亚于一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在大阅兵时的成就感,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觉得非常惬意。

也时常在放牛时,悠闲地躺在河边上看书,金色的夕阳斜照在我的脸上,似乎在有意地渲染一个乡村少年的金色童年,为他装饰着贫瘠而简单的幸福。这种简单的幸福,不仅让我沉醉,更让我振奋。当我悠然自得地沉浸在故事中时,似乎世界的一切都已与我无关,那种以地当床、把天作被的超脱感早已把自己宠化成宇宙的中心,以至经常把我美得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当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牛不是在吃人家的豆苗就是在吃人家的水稻,就因为这事我被无数人骂过无数次,心中也忏悔过无数次。

在那段黯淡的日子里我读过了《革命家庭》、《血凝》、《烈火金刚》、《水浒传》、《三打祝家庄》,特别是那本《革命家庭》,让我哭过无数次。我记得其中讲的是一家四口全是地下党,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后来都先后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家每牺牲一个人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悲伤不已。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信仰”。

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幻想过自己将来能像《烈火金刚》里的“肖飞”那样,飞檐走壁,有一手出神入化的飞刀绝活,能够神出鬼没、潇洒自如地杀坏蛋。他或许就是我生命中的所谓的第一个偶像。

童年的这段阅读经历,虽然量不多。但却向我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珍贵的精神营养。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仰,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黑、白、忠、奸、信、义,什么是大爱无边。这无疑在不经意间建立了一个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清晰地树立了我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岁月流走,渐渐长大。变化的是年龄、是容颜,始终不变的是爱书的情结。六年的中学时代,经历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幸好始终有我忠实的朋友――书的陪伴,使我顺利地跨过了许多沟壑与阴霾。

特别是在读初三时,正当快要被中考的压力压垮时。大哥在外面打工带回来一本《卡耐基成功之道》。拿到这本书初读几页便被里面的内容彻底地吸引了,并且感到非常震惊,不禁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书。书中记述了卡耐基从一个穷途落魄一无所有的青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奋斗历程。他从事过许多职业,均相继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仍然越战越勇,并始终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和写作,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激励培训大师。他不仅以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通过演讲、培训改变了许多美国青年的命运。

这本书对于当时正处于对前途迷茫、对人生无助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副兴奋剂。他激励我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顺利通过中考的独木桥。因此我要深深地感谢卡耐基,他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精神导师。也要虔诚地感谢这本书,因为它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学里读的是中医专业,那枯燥劲呀真要把人给憋死。为了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出口,于是就将课余时间全泡在了图书馆里头。双休日还到旧书市场去淘旧书。虽然又旧又脏,可还真有不少图书馆里找不到的好书呢。印象最深的是曾淘到过一本《西方哲学家传略》下册,写的是十九世纪以前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生平传记。读完这本书。一下子使原来只知道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黑格尔四个哲学家的我突然发现原来这世界上除了这四个哲学家以外还有诸如:胡塞尔、康德、尼采、叔本华等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大师。也让我明白世界上除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还有证伪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各个派别。使我这个农村娃,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兴奋;也像心里突然打开了一扇窗,一束强光照进来。照得心里亮堂堂的。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哲学。不仅将那本《西方哲学家传略》当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并且把它当成了寻找哲学殿堂的地图。我根据传记中所载各位哲学家的作品目录而按图索骥寻找他们所有的作品,并逐个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读这些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经典作品,领略、融汇大师思想,使我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觉悟均发生了质的飞跃,得到迅速提升,并引领我进入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因此《西方哲学家传略》对我来说是第二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

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还有幸读到当代作家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以及丁远峙的成名作《方与圆》。这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三部书。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迁过程。书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读完这部书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人生变幻无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是我们可以认真地把握现在。只要真心付出过、奋斗过,无论成败都将无愧于自己。

《平凡的世界》中刻画了一幅普通而又富有内涵的生活图景,描述了一个出身于平凡家庭的平凡人的成长、奋斗历程。主人公是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以尊严慰灵魂,这历来是深有自尊情愫的孩子的必然选择。主人公的精神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与力量。他让我懂得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从平凡中来,再回归到平凡中去,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就润化在平凡的滴滴点点之中。

其实每一个平凡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每一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在澎湃,有道是无声胜有声。读完《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始终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并永远坚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始终向上燃烧。”

正是承栽着这些平凡人、伟人或大师们对生活的感悟思想,我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校门,步入社会。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坎坷和波折,心境也时有低迷或高昂,时有平静或澎湃。幸好始终有墨香相随,良书相伴。失意时读一本名人传记,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得意时品一本好书,就会醒悟:原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时常掩卷深思,心中思绪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这正是我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读书的目的。

时过境迁。蓦然回首往昔寒窗岁月,不禁感叹: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吴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