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应用文范文 > 内蒙古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01-22 20:10: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张 遥

(内蒙古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对外开放处,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多部委倡议发起并于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决定实施的综合性国家战略决策。经过20余年的实践,兴边富民行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边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内蒙古境内的陆地边境线总长度为4263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20%,分布在20个旗市(1)本文中的边境旗市主要指内蒙古自治区的20个县级边境旗、市、区。,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背景下,发展建设内蒙古边境地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边境旗市发展为视角,以兴边富民行动的实际效果为内容,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与实地调查研究,对当前内蒙古兴边富民行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提出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稳边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的对策建议。

内蒙古结合边境地区实际,坚持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为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着重改善民生、活边富民。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和指引下,内蒙古积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持续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抵边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边境地区常住居民抵边居住生产,制定和完善抵边旗市的政策保障,使兴边富民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边境旗市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特色产业进步明显

“十五”时期,内蒙古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十五”时期末内蒙古边境旗市平均GDP为18.34亿元(2)本文数据皆来自历年的内蒙古统计年鉴,或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十三五”时期末达到71.34亿元,增幅为289%。“十五”时期末,内蒙古边境旗市人均GDP为22129元,是内蒙古人均GDP的1.51倍、全国人均GDP的1.54倍;
“十三五”时期末,内蒙古边境旗市人均GDP为130974元,增幅为492%,是内蒙古人均GDP的2.05倍、全国人均GDP的2倍。

在兴边富民行动中,内蒙古结合边境旗市的资源禀赋状况,以资金支持与强牧惠牧政策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打造特种畜产品、林下经济、沙产业等特色产业,持续增强经济发展能力,有效发挥了支撑群众居边致富的作用。在内蒙古的20个边境旗市中,共有牧业旗14个、半农半牧业旗1个,约占内蒙古牧区总面积的2/3。第一产业是内蒙古边境地区的传统和特色产业,是内蒙古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优化的重点内容。“十五”时期末,内蒙古边境旗市第一产业平均产值为3.36亿元,“十三五”时期末为11.96亿元,增长了约256%,高于内蒙古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二)边境农村牧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了全面脱贫

自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内蒙古第一产业发展总体向好,边境农村牧区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稳步增长。2005年内蒙古边境旗市农村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66元,2020年提升到22498元,增幅约为514%,是内蒙古农村牧区平均水平的1.36倍、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1.31倍。

“十三五”期间,针对内蒙古边境旗市的专项扶贫资金年度总额从3.43亿元增加到6.76亿元,年均递增14.5%,五年累计投入33.15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投资强度3万多元。[1]内蒙古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相结合,通过京蒙对口帮扶、金融扶贫富民、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开发式扶贫模式,有效降低了边境旗市的贫困发生率。2020年,在总体基础相对薄弱、边境严格管控的背景下,内蒙古边境贫困旗市全部摘帽,同步实现了脱贫目标。

(三)边境旗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制约着内蒙古边境地区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强基固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边境旗市已全部贯通一级或高速公路,具备条件的152个苏木(乡镇)和1164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对俄蒙开放的12个公路口岸全部铺设了二级及以上公路,口岸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2]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累计投资46.28亿元用于边境旗市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占全区农网改造升级总投资的14.42%。为了满足抵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从2018年起内蒙古启动实施了抵边村寨电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3]目前,20个边境旗市已实现电网全覆盖,分散居住的农牧民可以通过新能源设备发电用电。

(四)边境旗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近年来,内蒙古边境旗市实施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加大对边境旗市职业学校的建设支持力度。边境旗市的教育资源质量明显提升,小学学生与教师比例从2009年的11.53∶1下降到2016年的10.21∶1,领先内蒙古及全国平均水平。

针对边境地区实际,内蒙古发展固定医疗站点与流动医疗服务相结合的边境医疗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探索苏木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嘎查村卫生室与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兴边富民行动的推动下,内蒙古边境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每万人医疗卫生床位数由2009年的42.5张稳步提升至2019年的57.88张。

内蒙古高度重视边境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内蒙古边境旗市已有全国文化先进县2个、自治区文化先进县6个,自治区政府每年下达边境旗市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800余万元。不断加强边境旗市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提升边境旗市农牧民文化生活水平,继续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利用兴边富民支持资金,为边境贫困旗市配备流动图书车、流动文化车等[4],边境旗市的医疗卫生、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五)边境地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能力全面加强

内蒙古边境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集中区域,具有守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意义,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边境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2013~2018年,内蒙古边境旗市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844.9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420.7万亩,占全区总任务的42.6%;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任务358.6万亩,占全区总任务的20.5%;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任务288万亩,占全区总任务的39.8%;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36万亩,占全区总任务的12.5%;
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3667.9万亩。目前,内蒙古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8.67万平方公里,占边境地区国土面积的65.83%。[5]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内蒙古在兴边富民行动中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针对俄罗斯和蒙古国山火、草原火灾频发的生态危害特点,边境旗市结合边防公路、守边设施建设,在沿边境线区域布置了以森林、草原防火系统为主体的生态防护体系,生态保护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六)边境居民守土固边意识不断增强

边境居民是边境地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兴边富民行动重视边防民防融合建设,着力构建群防群控、社会联防的社会化守边戍边体制机制。内蒙古边境地区的抵边居民主动承担巡边任务,积极进行边境国防设施的保护以及对非法跨境行为、草原火情、野生动物迁徙等方面的监控和通报。笔者在对抵边嘎查的实地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居民都表现出对守土固边的认同和热情,有的家庭还自豪地展示了因表现突出而被当地边境管理机构授予的“护边堡垒户”荣誉牌匾等。

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的20余年间,内蒙古边境旗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国土空间布局等均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城市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着城镇化发展,以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牧区人口向城市迁徙提供了便利。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提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生产性采伐,荒漠半荒漠草原实行严格的禁牧措施,边境地区的传统生产方式进入到转型的快车道,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实现守边、戍边、固边的角度看,当前内蒙古边境地区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乏力相伴

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初期,内蒙古边境地区依托丰富的草原、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粗加工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形态。“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边境旗市的GDP年均增长率为26.67%,第二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为35.83%,均远超内蒙古和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内蒙古边境旗市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2.9%。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调整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对边境旗市原有的产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第二产业收缩、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劳动力流入的渠道收窄等使边境旗市的经济增长出现了由快转慢、先强后弱的态势。“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边境旗市的GDP年均增长率为9.06%,落后于内蒙古和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边境旗市的GDP年均增长率为-0.05%,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由2010年的62.9%降低到2019年的42.3%,除第一产业呈正向增长外,第二、第三产业的负增长程度非常明显,均未实现“到2020年边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预定目标。

边境旗市资源型产业的退出不仅直接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随着边境地区工作岗位的不断减少,劳动力向其他地区流失,进而造成服务业萎缩和基础设施的闲置,这也是内蒙古边境地区城镇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的重要原因。

(二)边境居民收入提升不足,与内地差距逐渐拉大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内蒙古边境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难度不断加大。2009年内蒙古边境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29元,分别低于内蒙古和全国平均水平1569元和2980元。2015年内蒙古边境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818元,分别比内蒙古和全国少2776元和3377元。2020年,内蒙古边境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797元,分别比内蒙古和全国少3556元和6037元。“十三五”期间,边境旗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7.4%,低于内蒙古0.05个百分点、全国0.55个百分点。

《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沿边境线辐射延伸的城镇带,内蒙古边境旗市的城镇经济和居民收入与全国乃至全区平均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对边境城镇功能的全面提升极为不利,不仅不能有效防止劳动力的流失,而且也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边境建设,这些都将阻碍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边境居民切实需求相脱节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是兴边富民行动的重点目标,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多个国家战略的目标交集。相比扶持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效果更加直接,是兴边富民行动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内容,但当前部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兴建还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边境居民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建而建”现象,不但无法真正提升边境居民的获得感,而且对兴边富民资金的浪费也间接损害了边境居民守土固边的积极性。

尽管内蒙古边境旗市已经在交通运输领域完成了高标准公路的建设,但许多边境嘎查到苏木(镇)还没有通硬化路,在遭遇极端雨雪天气时,或道路泥泞,或大雪封门,农牧民出行十分不便。虽然内蒙古边境旗市已经实现了电网全覆盖,分散居住的农牧民也可以通过新能源设备发电用电,但许多农牧户安装的新能源设备功率较低,发电效率不高,停电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饮水工程是为保证边境居民饮用水安全而进行的一项基础设施保障工程,目前已经在边境旗市实现了普及,但在实践调研中发现,部分清洁水源点距农牧民居住地较远,加之道路状况不佳,饮用水只能依靠车辆运输,一些边境居民饮水依然不便。在手机通信普及的现代社会,内蒙古边境地区还未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不少抵边嘎查经常出现手机无法拨打接听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严重影响着边境地区的数字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

(四)抵边村屯劳动力流失严重,“空心化”趋势明显

无论是在边境国防安全方面还是在保证抵边群众生活质量方面,抵边乡镇和村屯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村镇布局调整过程中,内蒙古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抵边地区“空心化”、抵边地区人口外流等新动向,许多本地居民选择离开抵边一线,到相对发达的城镇定居生活,为守边、戍边、固边带来了挑战。

多年来,内蒙古抵边地区的实际常住人口不断下降,而且远远低于户籍人口数量,“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为激发边境居民守土固边的积极性,内蒙古从2016年起开始施行《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居民生活补助管理办法》,对一线抵边居民发放补助,标准从最初的每户每年补助1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3000元,但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边地空心化问题。

造成抵边居民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边境地区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和对居民的保障力度不够;
二是公共服务总体水平与内地差距较大。相对于抵边地区,在城镇生活、就医和社会交流都更加方便。抵边嘎查腾格淖尔位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距离包头市区仅200多公里,交通相对方便。据嘎查干部反映,腾格淖尔嘎查的户籍人口为375人,但目前的常住人口只有100多人,许多人长期生活在旗政府所在地或包头市区,靠打工生活,而且一些人在当地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居住地和社会关系,嘎查中有相当数量的常住人口需要在城镇工作和生活的家人的贴补。

(五)边境地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失衡

内蒙古边境旗市拥有全区2/3的草原面积,粗放式的资源开发模式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压缩了边境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随着国家生态保护制度和边境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内蒙古边境旗市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红线的确立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让边境居民得以安心生产生活。但严格执行的生态保护政策在保障边境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受禁牧、限羊等政策的制约,普通牧户难以靠提升养殖数量来增加收入,部分边境旗市的农牧业发展受阻,却又没有新的发展途径。

相对于其他农牧区,内蒙古边境地区由于距离经济中心较远,交通不便,获得饲草、兽医药和其他必要畜养生产资料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边境地区居民虽然享有较其他地区更多的补贴,但由于通信网络不便,边境地区居民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了解政策优惠和市场行情的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边境地区的固防功能要求边境居民不断提升守土固边的积极性,诸如进城就业和大规模移民等适用于其他农牧区的解决措施在边境地区并不适用。边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使舍饲和集约化养殖方法无法推广,农牧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内蒙古边境地区走具有自身特点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之路步履维艰。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内蒙古深入推进稳边固边、兴边富民行动,需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

(一)树立推进内蒙古兴边富民行动的新思路

针对新发展阶段内蒙古边境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推进稳边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现边境地区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发展主线,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为总体要求,以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为战略定位,以统筹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为战略重点,使兴边富民行动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

新发展阶段赋予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强化守边戍边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任务。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现边境地区创新发展应坚持民为中心、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整体提升的指导原则,做好两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树立产业兴边富民的总体原则,集中兴边富民国家支持资金,打造技术领先、环境适宜的新产业,推广清洁能源、无人技术、循环利用等技术,在边境地区打造经济增长极,利用涓滴效应带动边境地区相应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弥补粗放型工业退出造成的经济增长带动力的不足,增加工作岗位,不仅要留住本地居民,更要引进高技术人才,在完善边境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边境居住的宜居环境新引力,形成实业—服务业的良性循环,吸引其他地区劳动力进入边境地区。二是加强基层治理和集体经济建设,强化军民融合,打造边境发展特殊产业政策区,参考发达国家“打工旅行”签证模式,在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全国性的边境地区劳务市场,满足边境地区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需求。

(二)加强边境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以生态产业化开辟富民新渠道

牢固确立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系统谋划和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原则,以沙化草地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湿地水系保护、重点区域绿化为重点,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搞好荒漠沙地治理、水源保护地建设、水系湿地保护修复、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改善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重要栖息地恢复及废弃地修复,坚决防治好生产性污染与生活性污染,全力推动边境地区生态系统向良性修复方向演进,促进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推进边境地区生态保护建设的跨国、跨区域合作,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沃的美丽边疆。

(三)优先推进抵边村屯乡村振兴,实现抵边村屯宜居宜业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政策措施等方面高度契合,要发挥二者的政策叠加优势,统筹组合推进,放大实施效应。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农村牧区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优化牧区产业结构、加快牧业牧区现代化、促进畜牧业高质高效、牧区宜居宜业、牧民富裕富足为战略目标,以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为中心,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为重点,带动农村牧区全面现代化建设。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大力实施边境农村牧区建设工程,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农牧民热爱边疆、护卫边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的积极性。积极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抵边居民生产能力,培育兴边固边基础单元新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牧区体制机制创新,在边境地区开展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率先建成农村牧区现代化示范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强化优质资源要素向边境地区聚集,增强农村牧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6]

(四)构建边境地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抵边产业发展

积极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地区重点城镇、工矿区的支撑作用,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为目标,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新型化引领、高端化发展,培育发展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边境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带,构筑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壮大三产”的发展要求,在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础上,重点做大做强做优特色绿色畜产品;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重点发展特色畜产品加工、进出口加工、现代能源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
推动服务业的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突出发展边境特色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健康养生、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大对特色边境县(旗)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强县(旗)战略与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相互促进。

优先推动科技成果在边境地区特色产业中的转移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发展数字农牧业,加快智慧城镇、智慧农村牧区建设。协同推进丝绸之路数据港与智慧口岸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边境口岸城市、城镇建设,形成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为重点、其他特色边境口岸相互联动的沿边开放开发格局,推动边境口岸、边境通道和各类开放载体联动运作,强化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功能,提升边境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创新发展边境贸易,推动加工与贸易结合、内贸与外贸结合,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提高进出口加工水平,依托开放平台引进更多资金、技术、项目,在更广领域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全面发展“大通道经济”和“泛口岸经济”[7],支撑兴边富民行动,提升内蒙古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

(五)创新人口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边境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优化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立足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一批重点城镇,形成区域中心城市辐射、重点城镇支撑、特色小镇链接的城镇体系。推进以边境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建设一批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增强边境中心城镇人口和产业的承载能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县(旗)域经济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边境城镇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边境居民到当地城镇居住和创业就业,减少边境地区人口外流。

要着力提高各族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补齐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推进生活提升行动,在产业发展、就业服务、生活补助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就业富民行动,实施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工程。推进教育提升行动,改善办学教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推进医疗惠民行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升边境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积极发展中(蒙)医药事业和养老事业。推进社保利民行动,提高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公共服务标准化保障水平。增强各级政府的统筹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化和均等化。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维护边境地区社会安全稳定。

(六)以党建引领基层建设,丰富抵边居民的文化生活

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党建推动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强化文化引领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强边战略,实施边境地区重点文化建设工程,打造独具特色的边境“万里文化长廊”,全面提升边境地区文化发展水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兴边富民行动的全过程,深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推进固边兴边行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明城镇、文明乡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建设。繁荣发展边境特色文化艺术,推出一批能够满足边境居民生活需要的特色文艺活动。完善边境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支撑能力

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畅联互通、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按照国家、自治区和相关盟市的区域发展战略要求以及城镇、口岸、产业发展等布局,构建和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向北开放陆海新通道、军民两用兴边富民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体系。重点推进边境中心城镇供电、供水、供热、消防、街道、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适应边境地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要求,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实施5G网络建设工程,实现边境重点地区全覆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政务服务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建设智慧民生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富民边境 边境扬威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乡村振兴|产业富民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严阵以待环球时报(2019-09-12)2019-09-12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越玩越野(2015年2期)201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