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整册教案 > 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_《有关文化的论文》13900字

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_《有关文化的论文》13900字

时间:2019-10-07 09:23:4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有关文化的论文》13900字

论文题目     浅谈神话和宗教类型的 专    业

西方文学典故

摘要

在英语语言文学中,有许多西方文学名著,隐含着大量的文学典故。这些典故大多出自基督教的《圣经》,古希腊、北欧时代的神话。这些典故往往成为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巨大障碍。这篇文章就对神话和宗教类型的西方文学典故做了简要的谈论。具体对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以及基督教的《圣经》中的几个文学典故分别做了谈论。

关键词:西方文学典故 ; 圣经 ;象征意义

Abstract

In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famous western literature, concealing massive literary allusions. Most of these allusions are from the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Greek or the Nordic Myth. These allusions usually bee the monumental impediment for us to learn the western culture. This  gives a brief discussion on myth and religious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makes discussions from Greek and Nordic Myth and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on several literary allusions separately.

Key words: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 ; Holy Bible ;symbolic significance

Contents

Ⅰ.Introduction ................................................................................................................................. 1

Ⅱ.Greek Myth .................................................................................................................................. 1

Ⅱ.1.Pandora' box .............................................................................................................................. 2

Ⅱ.2.Sword of Damocles ................................................................................................................... 2

Ⅲ.The Nordic Myth ....................................................................................................................... 3

Ⅲ.1. The twilight of the gods ........................................................................................................ 3

Ⅳ.The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 4

Ⅳ.1. Grail ......................................................................................................................................... 4

Ⅳ. 2. Original sin .............................................................................................................................. 5

Ⅳ.3.Babel tower ............................................................................................................................... 5

Ⅴ.Conclusion ................................................................................................................................... 6

Bibliography ..................................................................................................................................... 7

Ⅰ.Introduc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there are many famous western literature, concealing massive literary allusions. Most of these allusions are from the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Greek or Roman myth and fable, or the Nordic Myth, Shakespeare's famous drama and different times’ Fable story and folklore in many country. These allusions usually bee the monumental impediment for us to learn the western culture. If readers aren’t familiar with these literary allusions, they will hav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s’ original intention and creational goal in works, or they will misinterpret the meaning and make many jokes.

The Holy Bible, respected for the classics by Christianity, not only has religious myth and fable story ,the statute book, and the religious canon relating to ancient Jew, but also it gives people rich knowledge in historical facts. The Holy Bib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orld cultural inheritances, and it has an indelible influence in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e.

If you want to learn western culture well, and learn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well, you must have certain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western literal allusion. This  gives som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artially on myth and religious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 And, it mainly makes explanations on Greek myth, Nordic myth, and the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and it makes brief discussion separately to several allusions. It is far so much for you to learn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 well. If you want to study it well, you need to understand more allusions and deeper allusions. Ⅱ.Greek Myth

Greek Myth, is oral or literal myth relating to Greeks’ god, hero, nature and universal history. Greek myth includes two parts: the god’s story and heroic fable. The god’s story involves the origin of universe and humanity, the

production of god and evolution and so on. It is said that Greek has 12 Olympus gods, and they charge kinds of natural and life issues and things, and they pose Olympus god system taking Zeus as the center.

The heroic fable stems from the worship to ancestor, and it is a kind of artistic review for Greek to the ancient history and struggle against the nature. Most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 in this kind of fable is the descendant of god and person, and they are hero of half person and half god. Their physical strength is excellent, heroic extraordinary, which manifests humanity’s heroic spirit and tenacious will conquering the nature. And they bee the incarnation of gathering ancient people’s power and wisdom.

Ⅱ.1.Pandora' box

“Pandora” is the first women in Greek myth. After Prometheus robs the fire for humanity, the deity Zeus attempted to retaliate, he ordered fire god to make a beautiful woman Pandora with clay, and gave it to Prometheus’s brother as his wife. Pandora is very pretty, but she is also very awfully. She actually opened a box , Zeus gave her husband, and made the sick, crazily, disasters, evil and envy fly out at once, and only hope was kept in the box, causing the world to be full of disasters. Afterward, people used “Pandora’s box” this allusion as the origin of disaster.

Ⅱ.2.Sword of Damocles

“Sword of Damocles” is a favored minister of the tyrant Di Owne Sues in Greek myth. He usually said that the king was amazingly fast in order to please Di Owne Sues. One day, Di Owne Sues invited he to the royal palace to feasting, and Di Owne Sues asked him to sit on the king’s throne, and there was a sharp sword in the top of him. The king’s intention was to make Damocles realize that although he was in throne, the sword had the possibility to fall any time. This also seemed that the king wasn’t fortunate, and he had the misery all the time. Afterward, people usually use “Sword of Damocles” this allusion as momentarily possibly occurring .

Ⅲ.The Nordic Myth

In the Nordic Myth, because of Nordic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Nordic ancients seldom were attacked by flood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Therefore, their deconstruction myth do not took the natural disaster as a subject, and the present place was in the myth end. But the most special was that their deconstruction myth not only destroyed humanity world, but also all gods and their homeland were destroyed pletely in this cruel war. Simultaneously, this deconstruction was doomed when gods created this world, and nobody can avoid, and nobody can not stop. Therefo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ordic Myth, its tragedy has been locked firmly, and the final “The twilight of the gods” has pushed this tragedy to bright and cruel climax.

Ⅲ.1. The twilight of the gods

The Nordic Myth, the most famous is the twilight of the gods which is the final chapter of myth. The scene which this myth describes has reached the critical point of the human imagination at that time.

Everything begins from the death of Baerde, a god of luminosity. This pet of anything and all gods was so handsome and brilliant that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vowed not to hurt him. But because of Mabinogi’s instigation, a small and weak mistletoe didn’t vow, and he killed Baerde at all gods’ celebration. Henceforth, when everything sobbed for Baerde’ death, Mabinogi instigated coal giant not to shed tears for Baerde, which caused him unable to return the god. After this, the world lost luminosity, and became sag and dark. Meanwhile, the twilight of the gods arrived inevitable along with his death.

The world tree burned out, and the world destroyed. Hence, after the Nordic Myth blooded earth experiencing the final frigid climax, it dropped slowly finally. But the deconstruction wasn’t equal to withering away. After the

twilight of the gods, with the rebirth of the world, survivors started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reconstruction. Generations of Uygur Beijing people, continued to be along ancestors’ trail, drifted in difficult marine, and demonstrated their dauntless life. Ⅳ.The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Holy Bible”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of Judea, holding a prominent status in the world cultural history. Western literature, art, especially works in the middle century and others selected material from Holy Bible. And it was also quoted repeatedly in the massive western literature, art, the philosophy, the history and so on.

“Holy Bible” includes 66 volumes records, history, poetry, correspondence and so on, written by many different authors lasting hundreds of years. “Holy Bible” contains “New Testament” and “Old Testament”. The original works of “Old Testament” was written in Hebrew, which was ancient Jew’s language. “Old Testament” was Judaism bible originally. “New Testament” was written in Greece, which was the language of all Roman Empire mastering when Jesus was alive. “New Testament” was Christianity’s classics, recording Jesus’ historical fable, Jesus’ words and deeds, the condition of early church, apostles’ corresponden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gods and so on.

Ⅳ.1. Grail

“Grail” spells “grail” originally, stemming from ancient French “gradal”. But “gradal” evolved from “gradalis”, a middle century Latin, representing some kind of tableware. The most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of grail was when Jesus suffered distress, and it was a chalice used to put the Jesus’ blood.

The concrete description of grail in Holy Bible is this: After dinner, he also took up the cup and said: “This cup is a new testament used my blood. When you drink it, you should do it like this in order to memorate me.” He took up cup once again to

thank, and he passed them over, they all drunk. Jesus said: “This is my blood for new testament, and it es out for multi-streams of people.” He took up cup to thank, and passed them over again, they all drunk, too. Jesus said: “All of you drunk this, because this is me blood for new testament. It came out for multi-streams of people, and causes the crime to result in the amnesty.

Ⅳ. 2. Original sin

One word “Original sin” is from fable of Christianity. It refers to the crime of humanity bringing from birth and cannot elute. In the Holy Bible says:

Human has two kinds of crimes- original sin and principal crime. The original sin is the root and evil left behind by ancestor crime; and the principal crime is the crime violated by private person in his life..

Christianity tells people clearly that the original sin is handed down by the first ancestor Adam. Adam and Eve stole the forbidden fruit, which violates god’s will. So this sin was inherited to the descendants. After Adam, one person has the original sin when he is born. When one person gives birth, he is a sinner in the front of god. Even though a baby who just was born dies, although he hasn’t mitted any crimes, he is still a sinner just because of the original sin bringing from his birth. “Original sin” is the religious doctrine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theology basis. Because of original sin, it needs redeeming and savior, which es out Christianity. Denying original sin is also denying Christ redeeming, and this time, there is no necessary existing Christianity. Ⅳ.3.Babel tower

The 11th chapter of《Holy Bible·Ole Testament·Genesis》declares: When humanity gathered up and wished to build a high tower leading to the heaven, god attempted to prevent humanity’s plan, so god made human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 in

order to make human cannot municate. When the plan defeated, the humanity had to dispersed. This story attempts to supply explanation for the presenting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races in the world. The picture of shutdown of high tower has its symbolic significance in the religious art, and it indicates that if the humanity is in hubris, he will end up in the result of disordered.

Ⅴ.Conclusion

This  has given a brief discussion on Pandora’ box and Sword of Damocles of Greek myth, twilight of the gods of The Nordic myth, and the Grail, Original sin, Babel tower of the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separately. It is not hard to find out of this that there are many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s having symbolic significance, and these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s extend to use till now. In learning English, it is very often to quote the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western literary allusion. However, the Christianity and the classic Holy Bible have had the indelible influence in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e. Not only w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middle century of darkness, but also was in renaissance and in neoteric modern age literature changing quickly, Christianity gives the western literature providing in art, and Christianity gives the western literature supporting in spirit. It can say like this: if there isn’t Christianity, there isn’t western culture. Therefore, learning the Holy Bible of Christianity well is good for the study of western literature.

Bibliography

[1]陈光明. 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及其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2]卢仲逖. 《圣经》、英美文学及与四十相关的《圣经》典故[J]. 江汉大学学报, 2000,(05).

[3]马焯荣.中西宗教与文学[M].长沙:岳麓书社, 1988[4]聂亚宁. 英语词汇与希腊罗马神话典故[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5]沈家贤. 浅谈《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J].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6,(05).

[6]唐雪凝,丁建川. 典故词语的文化内涵[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7]魏家海. 希腊神话典故与英美文化[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02).

[8]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袁世全. 关于典故辞典的十大关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02).

[10]张洁茹; 西方文学典故浅谈 [J];固原师专学报; 2003年02期; 24-25

作文二:《有关老师的论文》1800字

师德育人    师魂兴校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于寂寞是成熟的标志。因而我感觉自己在这个校园感受到了太多的师爱,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他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而我们的教师就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我们。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让我们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长期以来,教师献身海大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忠于职守,辛勤工作,默默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我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我校“211工程”建设任务,推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上水平工作中,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成绩显著、师德高尚、堪称楷模的优秀教师。所取得的突出业绩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他们的功绩无人能及。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老师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老师是那样的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现在的我们缺乏爱,因为我们几乎不知道什么叫感恩,什么叫爱。自以为自己每天起早贪黑是为了别人,别人所做的一切,在我们眼里都是应该的。我们忽略了老师的付出,忽略了学校的培养,忽略了周围良好的学校氛围。因而我们几乎忘了什么叫感谢。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我们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岁月匆匆,我在大学已经生活学习了两年,这两年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我感受到了没钱花的痛苦,我也感受到了挂课的心酸,但回头想一想,学校和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将来。也为了我们将来的家庭。

我以前一直在想老师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学生,但现在我似乎知道了点,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是事业是甜蜜的,果是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从这句话我似乎能够感受到老师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自己的双手将我们这些幼苗培养成参天大树。感谢我亲爱老师们!

作文三:《有关保险的论文》53100字

论当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供给约束

摘 要 相对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我国保险供给能力缺口较大,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给约束型特征,使得巨大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表现为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服务质量较低、定价机制不灵活、销售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良性互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保险供给 保险需求 供给约束

1 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

当前我国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保费收入而言,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还不及GDP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小于我国的韩国。就保险深度而言,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险密度而言,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有研究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会保持年均16.2%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外保险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 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 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2 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 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

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 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 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 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3 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 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 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 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性服务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 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

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中的责任缺失分析

摘 要: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中国政府在构建养老保险责任机制中的行为:首先阐述了导致中国养老保险责任机制改革产生缺陷的原因;然后进一步结合现实从三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政府的责任缺失;最后从多方位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做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养老保险;责任机制;责任缺失

一.中国养老保险责任机制改革产生缺陷原因

社会政策的不当取向导致中国养老保险责任机制的改革产生了缺陷,而以下两个因素又加剧了缺陷。

(一)对制度的路径依赖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对计划经济下单位办福利的批评并不能表明它本身的完全错误,因为这是当时体制下的必然选择,而对这一道路选择的全盘否定对设计和构建新型制度产生了消极影响,结果导致政策选择的极端化。在国内关于社会保障的文献中,福利国家的福利病被简单地认为是养懒汉、妨碍效率、弊病丛生,而对于福利国家在平衡资本与劳工利益矛盾中积累的历史经验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同情的理解,自然不能正确地面对自身的问题。应当说,这种有选择的借鉴实际上是改革“美国化”的反映。

(二)制度转轨仍然是在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自上而下、以长官意愿推动的模式,缺乏民

众参与

在现实中,政策的计划与结果之间存在很多策划者事前不能预知的变量而产生政策实施的非预期效果,因此在政策实施时应内置检查机制,可以时刻纠正偏差,保证政策实施处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之上。而在中国,制度转轨中的内在检查机制是普遍缺失的,这大大增加了转轨成本,最终降低了民众对政策的认可程度。这两个根本缺陷反映在政府行为上,既有责任缺失,也有职能越位,它和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有密切关系。而无论是责任缺失抑或是职能越位,无一不是政府有意识、有目的、经过选择的行动,因此需要有区别的分析和对待。

二.政府的责任缺失分析

如前所述,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被分为制度设计责任、供款责任、监管责任和给付责任,因此分析政府的责任缺失就按照这个分类进行。

(一)制度设计责任缺失。

在制度设计上,政府的责任缺失首先反映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未能建立,换言之,政府仍在回避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责任。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在客观方面,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五十多年来的发展一直是在“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下进行的,同时还面临着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国情,这使得制度建设缺乏对所有成员实行全面保障的客观条件与能力。政府前后政策的随意性、临时性和非连续性反映出在这一问题上缺乏明确的建设理念和目标定位,而究其实,在于没有把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来看待,没有把它作为社会政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而总是将其作为实现其它政治、经济目标的附属物。计划经济时期作为政治运动的副产品,作为农民政治动员的配套工具,体制转轨时期又片面强调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建立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在主观方面,政府解释责任缺失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财力不够;二是农民有土地保障。关于第一条,财力不够的含义是不明确的,这要结合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中承担责任的比重来考虑。如果继续沿袭现收现付的DB计划,个人不承担供款责任,那么政府的财力显然是不够的;如果采取政府与个人、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机制,那么政府的财力的不足程度就会减轻。强调政府责任的跟进并不意味着政府包揽,这只是一种理想型而已,而在这里政府的理由显然是以这种理想型为基础的,因此是站不住脚的。关于第二条,土地保障的功能在现时期已经大大弱化,仅靠土地很难实现农民的养老保险需求。

首先,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越来越低,在价格和成本的双重夹击下,农业经营甚至处于绝对亏本状态下。其次,根据现行土地政策,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没有所有权,不能凭借出售土地的收入为自己提供保障,因此土地对农民的保障主要体现于就业保障,一旦农民因年老或其它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这种保障功能将随之消失。再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失地农民出现,土地的保障功能就更无从谈起了。

其次,政府的责任缺失反映在退休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形成了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双重标准(1993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约为90%,企业约为

60%),加强了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不利于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这一问题的改革具有敏感性,因此迟迟未被提上议事日程。公务员是否应当在养老保险中承担供款责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理应无偿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金,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政府有责任通过制度安排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在退休保障制度中引入个人责任,应当是构建新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监管责任缺失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规定,“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这种基金管理方式是从基金的安全性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保守的基金监管策略下,却发生了社保基金屡屡遭挪用甚至诈骗的案件。统计显示:在1986年至1997年间,由于缺乏监管,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地共追回社保基金170多亿元,目前尚有20多亿元未能追回。这些问题的发生突出反映了政府在监管责任上的不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基金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过多,使得资金不集中,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基金投资渠道单一,难以保值增值;法制不健全;基金管理不公开,不透明,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

(三)供款责任缺失

夏 涛: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中的责任缺失分析政府供款责任的缺失反映在转制成本的消化方式上。在构建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回避了偿付旧制度债务的责任,而是建立了一个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希望以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偿付旧有制度的债务,即用新制度所缴保险费支持制度变迁的成本。这样,就既能实现改革的目标,又能消化旧体制的遗留责任。然而这样一种思路存在明显悖论。在确定了转轨目标的前提下,企图通过企业统筹缴费部分解决退休职工养老问题,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离退休职工养老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任务。而在企业开始为在职职工提供个人账户积累的情况下,社会统筹缴费部分根本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于是企业普遍采取了社会统筹基金向个人帐户基金透支的“混账”管理办法,造成了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空账运行使得统账结合制度退化为一种计发办法,部分积累制名存实亡,而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情况下,基金总量的结余又掩盖了个人账户空账的严重性。问题的出现源于政府没有明确承诺自己是转制成本的承担者,也没有明确的偿债计划并公之于众。

为了填补个人帐户的资金,各界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以变现国有资产为主流意见,其理由是:旧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在国家具有充分理性和完全信息、个人是非理性和短视的这一假设前提之上的,因此在理论和机制的构建上,排斥个人承担风险,将风险全部转移给国家,形成国有制下的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的制度格局,从而产生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契约:职工承诺把必要劳动费用的一部分出让给国家,由国家集中使用和管理这笔风险资金(包括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国家承诺向职工提供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的服务。在这一隐性契约的安排中,职工养老金外部化为国家所有和占有,风险也外部化为国家承担。按照权利与义务、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国家作为风险主体,理所当然地占有和使用这笔风险资金;职工作为非风险主体,则获得稳定的养老保险待遇和形成合理的收入预期。

而国家取得这笔资金后,将其投资于国家重点投资支持的行业和部门,形成了国有资产。单位不为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这部分资产或资金实际上了已扣除,以税收、利润形式上缴国家财政,然后再由国家财政返还一部分(企业以营业外支出列支)作为养老金发放给已经退休的职工。但是随着养老保险制度背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转轨,政府率先单方面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契约,打破了传统体制下职工投入——收益模式。因此在空账背景下,变现国有资产充实养老金基金就顺理成章了。

基于这种思路,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的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减持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然而到了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宣布,除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国有股减持就此尘埃落定,可谓“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停止国有股减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制定出系统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二是“近期社会保障资金基本平衡,每年需补充的现金量不大,没有必要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套现来筹集资金”。然而这两条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其一,国务院在出台《办法》前,向全社会征集了七大类4100余种国有股减持的意见、建议和方案,包括了配售、股权调整、开辟第二市场、预设未来流通权、权证、基金和其它方案(包括存量发售、股债转化及分批划拨等),很难说是不系统的和不能为市场广泛接受的。其二,如果说国有股减持是因为近期资金基本平衡,那么在《办法》出台的一年前资金也很难发生很大变化,也应该是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这样一来《办法》的出台就毫无意义了。事实果真如此的话,所谓国有股减持就没有意义了。

事实上,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摇摆反映了其自我定位不清的问题,它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与国有资产管理者之间发生了矛盾。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政府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需要为个人账户筹集资金。而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者,政府又需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这个角度说,它并不希望证券市场太规范,以使国有资产售出尽可能高的价格。政府的这种双重性格使得它屡屡职能越位,最终损害了减持的结果。《办法》将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定位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在此目的驱使下,国有股股东大量在股市上套现,将股市上本已稀缺的现金资源大量抽走,造成股市上供给与需求失衡,最终使股市猛跌。

与国有股减持同时,社保基金开始了上市之路。2001年7月中石化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12.66亿元,以发行价每股4.22元获得3亿股中石化A股的股权。然而中石化上市旋即跌破发行价,社保基金就此被套牢。直到2003年12月2日,中石化创出了年内新高4.16元,如果算上分红,社保基金终于在账面上实现解套,账面盈利1500万元。

这种情况的出现引人深思。⒈社保基金申购中石化A股的选择并非十分谨慎。此前已有迹象表明申购中石化的非系统风险不可忽视:⑴ 中石化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近三年业绩是“扣除成本后的营业利润总额:1998 年-1.1986 亿元、1999 年66.1932 亿元、2000 年

261.1442 亿元”,并未达到《公司法》中要求新股发行“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的标准,严格讲属于违规上市;⑵中石化A 股发行价与其在香港上市的H 股有较大的价差;⑶中石化的总股本过于庞大。尽管存在这些潜伏的风险,社保基金理事会仍动用了近13 亿的资金购买了3 亿股,从基金安全性角度观察,如此大量申购的决定未免显得对风险估计不足和缺乏应有的谨慎。这是股市筹资为国有企业解困融资思路的延续,然而社保基金不同于普通资金,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社保基金初次入市便选择了具有一定投资风险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大有动用大量资金为大盘国企股发行上市保驾护航之势,自己却不幸沦为大盘国企股高价圈钱的铺路石,其教训是深刻的。⒉对于选择何种基金入市模式在认识上不清楚。    分析供款责任中的政府,我们可以发现,责任缺失与职能越位相互交叉,互为因果。政府在供款责任上的缺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使得制度设计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解决之道是政府提出明确的偿债计划,借鉴国际上转轨国家的经验,采取多种手段支付转制成本。然而出于回避责任的考虑,政府采取了国有股减持的办法,仍寄希望于通过基金自身的增值来偿付转制成本,结果在政府一身二任和极不规范的资本市场的双重因素下,只能以失败告终。在国有股减持中,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越位,而在社保基金入市过程中,政府对于基金监管的责任又发生了缺失,导致基金贬值,这些教训无疑是深刻的。责任缺失的后果用职能越位去纠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政府在养老保险责任机制中的定位不准确,政府行为就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运营及对策研究

摘 要:国外养老金运营的经验、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以及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的成功运营表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根据国外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模式的利弊分析,认为我国应采用全部信托型投资方式。但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运营还面临着若干问题,如法律缺位,转制成本需要化解,统筹层次太低等,因此我国应及时颁布《社会保险法》,抓紧起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法》,及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多方筹集转制成本资金;提高统筹层次,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筹。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证券市场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发〔2005〕38号文件)第四条规定:“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国家制订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实现保值增值。”该规定要求从2006年1月1日起,各地要做实个人账户,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行资金积累。在东北三省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2006年1月19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外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天津、上海、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和新疆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2006年进行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地区。

随着个人账户的做实,个人账户基金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仅以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辽宁省为例,到2005年底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即高达201亿元。世界银行曾经预测,到2030

年我国的养老金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当然这包括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内。即便如此,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规模到2030年也将不少于10万亿元人民币[1]。如此大规模的个人账户基金,由于要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才能支付给投保人,因此,考虑到职工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因素、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形势,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运营已经成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后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国目前对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金的投资采取严厉的限制措施。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发〔1997〕26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这样严格的强制性措施,实际上限制了包括个人账户在内的基本养老金的入市投资,政策的天平偏向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忽视了其收益性。因为养老金是退休职工的“养命钱”,所以政府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养老保险基金的名义收益率,除去通货膨胀率,在有些年度实际收益率甚至为负。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的保值尚且不能做到,增值就不可奢望了。

从2006年上半年查处的5起挪用社保基金案和下半年上海社保案的曝光,以及近期审计署审查出的71亿违规社保基金,我们可以看到,社保基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这其中,管理不善当然是主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导致了社保基金的管理机构有违规投资的冲动,这也是我国社保基金投资限制过死,投资渠道狭窄、单一造成的。所以,个人账户基金一定要突破旧的严格投资限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有益经验,在国债和银行存款之外进入证券市场投资,寻找一条有效投资之路,以应对未来的“银发浪潮”。本文将对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投资的可行性、入市投资的模式以及个人账户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投资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1) 发达国家社会养老基金投资的成功经验给我国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西方国家,一直盛行着“养老金计划就是资本市场”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比较绝对,但它却体现了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休戚相关。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养老基金公司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的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在世界市场资本总额中,大约有20%是养老金资产。2001年全球养老金规模已达13万亿美元[2]。美国养老基金的增长主要归功于证券价格,特别是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从1990年到1999年,美国股票的累计收益率达166.2%。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智利、新加坡、阿根廷等,近年由于政府管制的放松,养老金也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以智利为例,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养老金改革,主张个人账户的私营化和投资证券市场,从1981年到1991年养老金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4.4%,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繁荣,这已经成为智利出口的“国家名片”。大量的研究表明,养老基金入市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不矛盾,相反,甚至可以产生互动和双赢的结果。

(2) 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建设为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提供了适当的时机。2004年以来,随

着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一系列推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包括推动合规资金入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稳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大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如《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等等。尤其是2005年4月底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制度基础的完善,困扰市场多年的股权割裂问题得以逐步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框架开始逐步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到2005年底,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达52家,证券投资基金超过220只,资产总规模维持在5 000亿份左右。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规范,股票市场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证券市场随着经济发展,资本总量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此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是颇具投资价值的。

资本中介组织发育良好,可以为个人账户基金提供各种服务。目前,我国可以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上百家,律师事务所有500家左右,评估机构和投资咨询机构发展也很迅速,这些中介机构将可以为个人账户基金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目前股市的健康快速发展,体现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建设带来的强大推动力。近来中国股市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迎来了“黄金十年”。东方证券预测,到2016年,A股将从现在的不到7万亿元,达到30万亿至40万亿元市值。个人账户基金完全可以从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中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做到真正的保值增值。

(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成功投资运营给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于2000年的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我国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由社保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国社保基金市值约2 554亿元,2006年前9个月全国社保基金已实现收益121.36亿元,实现了成功运营[3]。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也很迅速,到2005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达到2.4万多家,参加职工900多万人,积累基金680亿元,资金量比2000年增长了256%。年金的投资也收到了很高的收益,以我国第一家规范运作的企业年金马钢年金为例,截至2006年11月,收益率已逼近10%,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成功运作经验[4]。

二、个人账户基金入市投资模式之选择

目前,我国应该采取何种入市模式,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和证券市场双赢的目标呢?笔者研究了其他国家的养老金入市的模式,应该说每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传统和管理体制下都产生了富有特色的模式,但是总的来看,以下模式比较有代表性。

(1) “私有化”的“零售”模式。以智利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参与养老金计划的每个职工都分别拥有各自的个人账户,每个职工可以从国家核准的基金管理公司中自由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其管理自己的个人账户。它引入了竞争机制,避免了许多非市场化操作,有力地提高了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2) 集中统一运作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它是通过集中管理养老基金,再进行集中投资运营的模式。即由中央公积金局或类似机构将集中起来的养老基金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优

选若干家业绩好、费用低的商业机构来管理运作养老基金,个人不直接与基金公司打交道。

(3) 直接入市的模式。它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代理职工将所缴的养老保险费(税)投入到一家公共的中央基金公司,由它来集中投资运营。亦即由社保部门直接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5]。

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比如智利模式,虽然基金收益率较高,但是管理成本太高,对普通公民的投资理念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新加坡模式要求基金管理机构高效廉洁,对我国的个人账户的管理机关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直接入市的模式,要求社保部门有专业的投资技术,这个也不是很现实。

考虑以上因素,笔者认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应该采用全部信托型投资方式,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监管机构确认资格的范围内,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专业性投资机构,由其负责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由专业性投资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养老基金,既有利于保证市场的公平性,也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投资效益。鉴于社会保障基金目前存在挪用现象及保值增值困境,2006年12月20日,有9个省市个人账户基金的国家财政投入部分,已经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笔者认为这是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的一个突破。但它不能代表一种制度的创新,在我国目前没有个人账户投资法律保障的背景之下,只是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一个权宜之计,因为如果全国的个人账户基金全部委托给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投资运营,则会失去市场竞争机制,无法体现竞争下的投资收益最大化,风险也因为过于集中而不易控制。

三、个人账户基金入市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个人账户基金入市的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它们关系到个人账户入市的效果,甚至决定个人账户基金入市的成败。

1. 法律缺位

与其他国家在制度运行程序上不同,我国是通过政策先实施某项制度,然后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的规定,最后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而其他国家都是先立法,然后在法律的框架内去实施某项制度。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我们看到大量效力低下的规定,大部分是部门规章、行政性法规,但是由于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导致权威性不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法律缺位,存在养老保险费用收缴难,扩大征缴面难,对违法行为的打击难等,所以养老保险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这其中,《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法》等都要尽快出台。同时,还要修订相关的法律,以保证与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

2. 转制成本需要化解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巨额的转制成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援引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但是,国发〔1997〕26号文件没有明确转制成本的有效支付途径,国发〔2005〕38号文

件对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由于在此问题上的回避,导致个人账户做实的目标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入市投资了。

3. 统筹层次太低

在养老保险领域实现全国统筹是最理想的状态,但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目前还无法达此目标,而只能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向全国统筹过渡。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目标是实现省级统筹,省级统筹已是比较低的层次,加上很多省份实际还未实现省级统筹,这使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单位过多,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难以实现对接,不利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也不利于劳动力按市场规律自由流动。

4.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手段落后,操作不规范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尚未实现全面通畅的信息联网,很多社保经办机构还在通过手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缴和管理,另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操作不规范,如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格式不统一,有的没有历年缴费工资基数,有的没有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有的没有利息等等。

5. 相关的配套制度需要出台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一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良好的运行环境,需要其他制度的同步推进。为了个人账户基金可以安全运行,取得较高的收益,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要建立起来,比如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中的信息披露制度,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机构、托管机构的准入与退出制度,为促进投资收益而设立的税收优惠制度等。

四、个人账户基金入市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 法律制度建设

由于在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中有相当多的主体参与,涉及到众多的法律关系,所以,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从法律的角度保证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安全性、流通性、盈利性,从而可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这也是世界上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总结。

(1) 及时颁布《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稳运行和建立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法律基础。在《社会保险法》中应该明确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待遇给付;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的独立的法律地位,以及经办机构的设立、基金的管理和运营的办法;确定监督措施和法律责任等,为社保基金运作提供法律支持。

(2) 抓紧起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法》。 笔者认为,个人账户基金、企业年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于其对安全性的要求、保值增值的需要, 以实现基金积累的目标, 都要进行有效的投资运营。 因此在投资运营方面, 我国应该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 这

部法律将吸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年金管理办法》的内容。 在此法律中, 应该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 专业投资机构、托管机构的选择和监督, 进入和退出制度, 最低收益制度, 风险担保制度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强制性规定。 关于投资工具、多元化投资的比例等具体的投资技术方面的问题, 可以借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3) 及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章规定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但是72条、74条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规定十分笼统,应该在修订中对社保基金的监督作出规定,明确其法律地位和基本原则。同时,我国应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分则中加上关于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责任,以使各相应监管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违者承担刑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借鉴我国香港强积金法规,对作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信托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在违反规定时应适用更加严厉的刑事制裁,例如,在香港,信托人可能因为失职而遭受罚款和监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对基金管理人的失职也有相应的刑事追究的规定,而在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十章罚则第49—56条中只有严重失职退出基金管理人的退出机制,没有刑事处罚的规定。鉴于养老保险所强调至高无上的安全性,应该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法》中对基金管理人在退出机制之外,增加适用相应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2. 多方筹集转制成本资金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开拓社会保障新的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险基金。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划清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企业及个人的责任。根据上面提到的两个文件规定的方法,笔者认为,大体来说,转制成本筹集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1) 从国有资产中划拨一块来偿还一部分。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减持国有股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2004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国资委为牵头单位,包括财政部、证监会和社保基金理事会在内的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小组。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弥补转制成本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学界和普通百姓的一致认可。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目前,我国政府为了社会保障的“两个确保”,每年都会拿出几百亿元的巨资弥补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2005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44亿元,地方财政107亿元[6]。根据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今后的政府预算中,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的投入要明确化,加大支持力度。考虑到世界平均政府预算的20%甚至更多要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我国政府的资金投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 提高统筹层次,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筹

我国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同省级统筹所要求的统一调度使用养老保险基金之间存在根本的矛盾,这成为我国实现省级统筹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内垂直管理,统一征收和使用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不再经过地方政府,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有几个省市已经在实行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增加了省级统筹的权威性,是比较理想的基金运作模式。但采用这种模式要求该省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采用这种模式就意味着省政府是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第一责任人,免除了市、县政府弥补养老金发放缺口的责任,全省养老金的发放缺口全部依靠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来解决。这样就要求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也会逼迫社保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收益。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实现全国范围的自由的人才流动。

4. 社会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

鉴于我国的很多社保经办机构办公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操作不统一规范带来的弊病,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计算机行政管理系统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信息互通互联的、透明高效的社会保险计算机行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应该有格式统一的个人账户信息、缴费金额、基金积累等。它应该随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询,可以为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记录等;还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向参保人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及基金运营的月报和年报。

5. 相关的配套制度的建设

(1) 社保基金信息披露制度。所谓信息披露,是指社会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应当将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的选择,投资组合的比例、成本、效益等重大事项,定期向人民代表大会、财务监督部门和参保人及受益人进行公布。当然还包括个人账户的投资管理机构要定期发布关于投资工具、投资比例、投资收益等信息。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将使社保基金管理者、投资者等各方获得充分的信息,增强投资的透明度,减少因不完全甚至虚假信息导致的风险和损失。完善的信息披露是建立安全有效运营机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保障机制和检验机制。

(2) 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机构、托管机构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在我国个人账户基金资本化运作的初期,应该建立对专业投资机构、托管机构严格的准入制度,包括注册资本金、内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经营业绩等方面,相对于一般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对专业投资机构和托管机构应有更加严格的规定。当然我国也要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一旦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机构出现以下情形时:注册资本金不能满足最低要求,收益率低于法定最低收益率,自有资金不足,基金管理人出现违规操作行为等,就不宜再经营个人账户基金,应依法退出。

(3) 税收优惠制度。英国《1920年财政法》第一次给养老金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税收优惠,极大地刺激了其发展。而激励作用最出色的当数美国的401(K)计划[7]。根据该计划,企业为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在税前列支一定的保险缴费。该计划极大地刺激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在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中,也存在若干税收优惠的条款。因此,在我国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中,要求在税法中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4) 基金最低收益担保制度。考虑到基金入市后所面临的风险,《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40条规定提取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但是没有规定最低收益担保制度。为了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监管机构要规定社保基金的最低实际投资收益率标准,如果投资管理人经营的养老基金,达不到最低标准,则由国家财政提供最低的收益担保。作为养老保障制度第一支柱的养老保险项目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在其投资中,规定最低收益担保制度对其安全性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加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

摘要: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统筹层次偏低,养老保障资金筹措比例不恰当,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困难等问题。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文章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城镇养老保障资金的筹措机制,加强养老保障资金的管理、找准保值增值途径。    关键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对策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生活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存条件的活动。社会保障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保障也获得了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等美誉。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而养老保障又是社会保障的最主要内容,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影响深远。

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体系

由政府强制推行的养老保险称为基本养老保障,它是养老保障制度的主体,政府只在基本养老保障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基本养老保障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是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制度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首先就要实行养老保障的国家级统筹,统一制度、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征收和统一管理,使劳动者在流动过程中不致于中断原有的养老保障基础。但是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分割、封闭的,致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表现为以下三大差别:

1、城乡覆盖面的差别。2006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大约是24091万人,只占全国应该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的24.3%。而在参保的人数中,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是18649万人,占城镇应保人数的64.8%;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是5442万人,占农村应保人数的9.9%。城乡覆盖面的比例为18∶1,城乡养老保障覆盖面的差距巨大。

2、所有制差别。就城镇而言,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员工的参保率高,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低,发展很不平衡。而且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

障实行的是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的个人不需要交纳保险费,各种养老保障资金由国家财政承担,而企业职工要承担相当一部分保险费用,并且享受的待遇要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3、地区差别。我国是按照属地化原则来建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行的是地方统筹保障基金的方式。不同地区之间统筹比例参差不齐,以企业交付的养老费为例,河北规定为16%,北京、天津为18%,上海为25.5%。这就造成各地养老保障负担轻重不一,因而养老保障待遇也不同。东部地区的养老保障待遇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些差别导致养老保障固态化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不愿意到企业去工作,国有企业员工又不愿意到非国有单位工作,东部地区不愿意接收中西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养老保险关系。其弊端是制约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

(二)统筹层次偏低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自行制定缴费率,其初衷在于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以便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是,这一政策客观上造成养老保障统筹层次偏低。目前,全国只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其他保障项目主要还是县市级统筹。资金筹集比例各地间有很大差别。养老保障资金统筹标准的不统一,违背了社会保障的互助共济、实现社会公正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基础是大数法则,即用恒定的大数来保障突发的小数。参与保障的人数越多,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统筹的层次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而且,强制推行的基本养老保障统筹层次越高,越能体现养老公正原则。尽管从全国来看,养老保障基金累积节余在不断增长,但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收不抵支,形成全国性的养老支付危机,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平、公正。

(三)资金筹措比例不恰当

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和劳动者。其中,企业担负着筹资的大部分责任,要支付员工工资总额的20%作为员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加上其他的强制性保险项目,企业缴款达到了职工工资的28%左右。职工个人要承担工资收入的8%。实际上,企业负担了养老保险资金的72%,个人只负担了28%。如此高的企业缴费率使企业的劳动成本大幅度提高,负担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问题迟迟没有解决。我国是在1997年才开始建立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过去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职工养老保险由此全部移交给社保机构负责。但是,以前没有退休金积累的3000万己退休职工和在新制度建立以前参加工作的在相当长的工龄内没有养老金积累的在职老职工共欠下了约8千亿元左右的巨额养老金负债。退休老职工的养老金又不能不发,于是社保机构只能现收现付,拆东墙补西墙,致使养老保险基金空账运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的来临,养老保险金支付的风险越来越大。

(四)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困难

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尽管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全

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全国社保基金适当投资于证券、股票,其比例不得高于40%。但是,该办法中所称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不包括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基金。政策的天平偏向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忽视了其收益性。而养老保障基金的增值是养老保障基金筹措的一个重要渠道。按照规定的途径,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养老金无法增值。以2004年为例,该年物价上涨了3.90%,而养老基金收益率仅有3.1%,这就意味着如扣除价格因素,那么2004年我国养老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为-0.8%。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在城镇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对所有就业者实行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征收和统一管理,实现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障的公平,以此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当然,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只能是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促发展型的,只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像过去那样实行无所不包的“大福利”、“高福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消除所有制差别和地区差别,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付诸实施:

1、全国城镇所有就业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各种性质企业的员工)都要交纳养老保险金,个人和单位交纳的比例要统一,建立养老保障资金的个人账户,全国联网、全国流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个人账号与身份证号合一,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记录到个人账户上。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如果意外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2、个人账户全国范围内通用,职工更换工作单位时,其个人账户上全部储存额随同转移。新的工作单位只要按规定往他的个人账户里存钱就行了。员工只要拿着自己的社保卡一查就知道,单位有没有替自己交养老金,账户上总共有多少钱。

3、当职工达到法定退休条件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成为计算其养老金的基本依据,这有利于调动参保人员多缴费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国家再根据当时的生活水平,由中央财政按同一个标准给全国所有退休人员以适当的补贴。退休人员持有养老保障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到国家社会保障机构指定的银行领取养老金。

(二)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弱势产业。我国农业生产又以户为单位,具有相当大的分散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风险也相对比较大,并且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这种风险性就越大。农业产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更需要养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由于受耕作的土地数量限制,其收入上升的空间不大,而且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农村建立和城镇一样的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是自成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当务之急是针对农村贫困问题突出的现状,强化农村

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然后是建立强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筹集的渠道可以有三种。一是国家的投入。比如德国政府对农民养老金项目的补贴达到项目总支出的70%。二是强制农业和农民自身积累(好比是企业和职工交纳养老金),可考虑将土地补偿费、土地使用费、农村个人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得税等收入的一部分划入农村养老保障基金,并做到专户专存。三是非农产业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比如,西欧国家希腊和丹麦都要征收专项所得税附加,用于农村养老保障。希腊还要征收农产品的消费税,通过这个方式,城市居民支持帮助农民。

(三)改革城镇养老保障资金的筹措机制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养老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制定和实施养老保障政策,促进养老公平,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养老保险的投入。加拿大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障支出的比例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而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养老保障支出不足15%。二是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填补养老保险金缺口。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从1952~1978年,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仅为0.38%,而积累率却由1952年的21.4%增至1978年的36.5%,其中许多年份甚至高达40%以上。显而易见,国有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靠老职工牺牲其消费和未来积累凝聚起来的,或者说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是过去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障权益的沉淀。因此,改革过程中的转轨成本不是通过增加企业缴费来解决,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来补偿国有企业职工过去的养老保障权益也是完全合理的。三是调整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比例。针对企业负担过重的实际,可适当降低企业的缴费比例,提高职工的缴费比例。

(四)加强养老保障资金的管理,找准保值增值途径

在城镇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对所有就业者实行统一规定、统一标准、统一征收,建立养老保障资金的个人账户,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记录到个人账户上,个人账户全国联网、全国流通。在此基础上,再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账户基金。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范地方政府的违规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至于养老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从国际实践来看,只有三种模式。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购买国债模式。美国社保制度建立70多年来,始终采取购买国债的方式,大约年利率在7%左右,2007年5月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其资产已高达1.2万亿美元,全部购买了国债。英国发行的特种国债称之为“尼罗(Nilo)”,截至2005年,英国“国家保险基金(NIF)”余额为291.03亿英镑,几乎全部持有“尼罗”。二是以日、韩为代表的产业投资的东亚模式(2000年以来逐渐试探进入资本市场)。三是基本没有投资的欧洲模式(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大部分欧洲国家在现收现付制下没有明显的余额积累)。鉴于产业投资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鲜有成功的经验(包括日本和韩国等),根据我国国情,还是采取购买国债的模式比较好,建议政府发行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的特种社保债券,这样既可以从制度上完全杜绝养老保障资金的风险,又能使国民分享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浅谈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摘要: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大家解决医疗费用问题的最佳选择。但是,我国保险市场上的健康保险产品品种单一,缺乏专业的经营机构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必须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人生一世,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没有健康,其他的又何从谈起呢?健康保险在中国该如何发展,成为每个人思考的问题。笔者针对当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健康险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人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与此相反,商业健康保险业从建国到医疗体制改革之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医疗改革之后,才开始缓慢发展,但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广大群众的需求。总的来说,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健康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

2003年7月18日,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的《健康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草拟)的讨论稿中写到:“健康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使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或给付的一种保险。”这在中国是首次对健康保险的概念和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文件中还写到:“健康保险具体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人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目前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健康保险产品的种类主要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而失能收人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几乎还是空白。  用工制度改革后,公费医疗面日益窄小,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群体范围扩大,同时对医院有关数据和全社会的患病的概率难以掌握,给保险费率的精确计算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药品的价格普遍较高,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进步,检测手段日益改进,带来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商业保险望而却步。尽管这几年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不少新险种,但也只限在重大疾病,对覆盖面较大的疾病险种还显得苍白无力。另外,因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及中国的家庭结构倒置,护理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要发展起来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对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现阶段中国发展这种险种的难度很大,主要障碍是缺乏社会诚信体系,保险公司很难控制风险。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1—7月份,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人148亿元,只占到同期寿险保费收人的8 . 9 % ; 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4764亿元,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保险赔付额为12.9亿元,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的0. 2%,我国健康保险覆盖面之窄是显而易见的。

2.没有专门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首先,从法律规定上看,没有明确界定健康保险业务的性质。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修改后的《保险法》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这一规定改变了原来健康保险业务只能由人身保险公司经营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健康保险业务与人身保险业务的差异。但是保险法第九十二条第一款又规定:“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我国《保险法》仍将健康保险归为人身保险业务,保险业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补偿原则、代位原则和分摊原则在法律上仍不适用于健康保险业务,但实际上,健康保险区别于寿险,它比寿险更复杂,在理赔、定价、受益等方面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而在某些方面却与财产保险有相似之处。

其次,从国内经营情况看,目前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公司,大都是经营寿险业务的公司,由于对健康保险在风险本质、精算方法、管理技术、服务内容等方面与寿险业务的差异性认识不足,从而在经营行为上表现出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保险需求缺乏认真研究,不下功夫开发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技术,不注重建立健康保险的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而是沿用寿险的经营模式和方法在经营健康保险,在与医院的合作和管理方面更是缺乏创新。从发达国家的保险经营上看,寿险与健康保险不能或很少混业经营,有的国家将健康保险划为保险业的第三产业,在经营中与寿险和财险都区别开来,在精算上要考虑健康保险的长期和短期收益、稳定及波动程度,还有设计的复杂程度。因此,健康保险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独特领域,应有专门的健康保险公司来独立经营。

3.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公费医疗、劳保制度的存在,“病人看病,家属、医生搭车,国家买单”的思想普遍存在,而且根深蒂固,被保险人很难被带进商业保险的消费中来。在这种情况下,被保险人、医疗服务提供者成为拥有共同利益的行为主体,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使得保险机构的费用控制很是被动。在健康保险的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存在着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被保险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往往比保险人更加全面,患有疾病的人比健康的人更加容易购买健康保险,这样就会产生逆选择风险,保险公司在核保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另外,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也经常在健康保险中出现,尤其是在重大疾病保险中,更有甚者,被保险人与医生串通一气共同来欺骗保险公司以诈取巨额保险金。同时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壁垒的存在,患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医生,往往做出更合乎自身利益的选择,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这样肯定会导致不必要的高额检查项目、大处方的出现,而且,由于医疗服务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医疗服务提供者在机构和技术上的发展相对于商业保险来讲远远超前,医院有对医疗消费抉择的垄断权,而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很难介入到医疗服务当中,对医疗费用加以监督和限制。

4.商业健康保险在社会医疗保障中的地位不明确,社会大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风险防范意识和健康保障意识还不强。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保险公司在承保、理赔核算等经营过程中缺乏以应有的法律规章进行自我保护和规范,有些人可能认为商业健康保险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扩展过程中,各地的执行标准也不完全统一,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保障程度,主管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和把握尺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不统一为经营健康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困难。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法律环境、政策环境、政府职能的转换、医疗体制、医药销售分配、价格体制等等,都对健康保险的发展构成了干扰。

二、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

1.明确健康保险地位,提高社会公众对健康保险的认识

首先,从法律上界定健康保险的概念,明确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界限,认识商业健康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从财政上争取健康保险业务的税收优惠;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众风险防范意识,用典型事例和客观的数字来进一步说明论证商业健康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研究市场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完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

健康保险业务的经营发展需要不断有新的险种来满足市场需求,各保险公司应在遵循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规律基础上,以准确的市场定位确定经营领域,同时根据自身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健康保险新的业务领域,逐步完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积极进行产品品种、经营模式、业务管理水平的创新,相关部门应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

具体来讲,在险种开发方面进行市场细分,提供与不同消费群体的健康保障需求相适应的产品,重点突出险种的保障功能,并积极引导消费者在购买健康保险产品时应着眼于其保障功能。总的原则是:对于低收人、无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宽范围、低保障的险种;对于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人群,提供低价格、窄范围、高保障的险种;对于较富裕的年轻群体,提供价格与保障程度比例适中、保障期长、保障范围有针对性的险种;对于高收入的中年群体提供高价位、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对产品推出的顺序问题,由于保险公司在推出健康险种的前期阶段,风险控制技术和经验数据的积累尚有一个过程,在无成熟模式可借鉴的前提下,应优先推出风险较易控制的险种,以团体补充医疗保险、短期健康险、定额给付型险种等业务为突破口,并可辅之以具有附加值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项目,如开发医疗保险救助卡等,减少一些诸如门诊医疗保险等费用报销型险种的开发和推广。当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再逐步扩大责任范围,增加费用报销型险种的供给和提高赔付限额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适时推出一些老人护理保险、长期住院保险等新型险种。

3.构建科学的专业健康保险经营体系,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保险业界应当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对健康保险的认识,明确健康保险的特殊性,从而才能确保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其次,要设置专业健康保险经营机构,尽快设立一批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或在保险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健康保险部,同时还要完善各类中介管理主体以确保与医疗服务机构的有效合作,建立起完善的专业化经营体系;最后,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上,要完善专业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注重积累精算数据,加强精算评估,科学厘定产品费率,防范产品开发风险,建立专门的核保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

保核赔管理制度,加快研发和推广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管理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培养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建立健康保险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4.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制度

在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中,风险控制至关重要,从目前情况看,保险公司风险管控水平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大力推动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风险控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

首先,要推进医疗服务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战略利益联盟,积极探索医保合作的途径,争取建立起一个政府、保险公司、医院、保户“四赢”的医保合作模式。保险公司可以在实务中采取各种途径,如可以对医院实行公开竞标来选择合作的定点医院,可以不定期地对定点医院的医疗活动进行抽查等等,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监督医疗服务活动。

其次,一定要严把承保关,根据不同健康保险产品的要求,对被保险人进行严格的体检,防止逆选择风险的发生,通过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掌握被保险人的健康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及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实施有力监督。同时对一些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还要注意调整费率。

第三,在健康保险产品设计时,注意引用医疗费用的合理分担技术。如在条款设计中恰当地应用除外责任,规定合理的免赔额、自负比例和支付限额等。

最后,理赔时一定要查清事实真相,以免发生骗保事件。理赔时除了要求被保险人提供相应资料、文件、单证外,还要去被保险人就医的医院核查,必要时还可与公安机关合作,以确保公平合理的保险金给付。

另外,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对健康保险的监管作用也不容忽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应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监管模式,以保证商业健康保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入世后我国对外资保险机构的监管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保险监管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建立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保险监管体系,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入世在保险业的承诺

在WTO协定中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是以各成员国的具体承诺表的形式确定的,我国保险业的具体开放承诺,已在近日由中国保监会公布:

1.外国保险企业进入形式及合资比例。对外国非寿险公司,加入时允许在华设立分公

司或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外资比例可达到51%,加入后2年内允许设立独资子公司;对外国寿险公司,加入时允许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50%,外方可自由选择合资伙伴;对外国再保险公司,加入时允许设立合资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对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加入时允许设立合资公司,比例可达到 50%,3年内比例不超过51%,5年内允许设立独资子公司;对以上各类保险机构,在地域限制取消后,允许在华设立分支机构。

2.地域限制和开放时间。加入时开放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加入后2年内,开放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天津;加人后3年内,取消地域限制。

3.开放的业务范围。对外国非寿险公司,加入时允许跨境从事国际海运、航空和运输险及再保险业务;允许在华非寿险公司从事没有地域限制的“统括保单”和大型商业保险业务,允许提供境外企业的非寿险业务、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财产险、与之相关的责任险和信用险服务;加人后2年内,允许向中国和外国客户提供所有的非寿险服务。对外国寿险公司,加入时允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个人(非团体)寿险服务,3年内允许合资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对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加入时允许跨境或来华设立机构,从事大型商业保险经纪业务和国际海运、航空、运输险业务以及再保险经纪业务。对外国再保险公司,加入时允许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和独立公司开展寿险和非寿险的再保险业务,且没有地域或发放经营许可的数量限制。对20%的法定再保险,加入后每年降低5个百分点,直至取消。

4.有关营业许可方面的承诺。加入时营业许可的发放不设经济需求测试或执照数量限制,并对申请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条件作出规定。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利用了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优惠原则,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在组织形式、地域及业务上都采取了一定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只是暂时的,在3年或5年后都将取消限制。因此,这几年的时间只是一个过渡期,我国保险业应允许利用这一过渡期,认真分析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仔细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完善我国的保险监管体系,以适应保险服务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二、我国入世后保险监管方式的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对世贸组织规则的承诺。这种法律文件的签署,更是一种法律上的承诺。中国政府将面临着如何全面履行世贸组织规则确定的权利义务问题。与入世前相比,新的权利义务的设定决定了我国政府角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变。最明显的转变就是,政府将由过去对市场的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彻底转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的宏观调控和为市场服务。政府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上,要求法律  法规必须透明,市场操作必须公开,监督管理必须公正,市场准入必须平等。这也正是WTO的透明度原则所要求的。因此,转变政府职能,为外资保险企业及国内企业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健全的法律环境是我国保险监管部门的重大职责。具体地说:

1.以依法监管为原则。目前我国保险业监管的法律、法规、行政措施虽然已逐步完善,形成体系,但许多投资者仍抱怨我国保险监管的透明度不高,导致外资保险机构对我国开放政策和监管政策的误解。因此,首先要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及机密、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对涉及保险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应尽可能地加以公开,如建立专业的网站或者定期公布在刊物上,以供公众查阅。这样才能使外国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我国保险开放、保险监管的有关政策,也能提高保险经营者依法经营、依章操作、公平竞争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其次,在保险监管的具体操作上,也要坚持依法监管和依法处置的原则,这就说明不仅要有完备的实体法,还应具备相应的程序法。2001年7月出台的《保监会行政复议办法》,无疑是对这

方面的有利补充。另外,要彻底改变目前保险市场不规范的状况,还必须依靠一支高效的执法队伍。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双重监管的模式或香港的经验,建立建全我国的各级保险监管体系。与我国大陆相比,香港面积虽然不大,保险监管与服务机构却远多于大陆,而正是这套完善而有效的监管体系为香港保险市场带来今天的繁荣。所以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和机构完善的保险监管队伍是依法监管的重要保障。

2.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这也是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日本。一贯行政色彩很浓厚的日本保险监管,在面临金融危机的震动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保险制度改革。不仅通过立法确立了“经营信息公开”原则,还通过《经营信息公开标准》和每年需修改补充的《经营信息公开纲要模式》,量化了保险公司的公开时间、公开方式和公开内容。而英美等国的集中监管和混业经营以及正在酝酿的一系列完善电子商务的立法,也无不在为健全其保险信息网打基础。这表明在未来保险竞争中,可以依靠的只能是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忠诚和保险公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要创造品牌效应和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就必须加速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因为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和保险业的公众性决定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利是保险监管的首要目的。而保险信息的披露,提高了保险经营的透明度,增强了保险服务的竞争力,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就得以充足保障。因此建议中国保监会制定相应行业信息标准,建设保险行业公共信息网和各单位专用信息网并适当联网;在保险中介方面,借鉴香港经验。香港的保险代理业务早在1995年就已向公众开放电脑查询系统。而随着保险经纪制度的规范化和从业人员的增多,增强经纪人的透明度也是必然。建立保险中介查询系统也是市场所需,是符合国际发展方向的。

三、我国入世后应当确立的保险监管度

监管对保险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不受任何监控的保险活动将造成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但如果监管过于严厉,监管成本会过高,反而使保险收益下降。因此,只有适度的监管才能使保险收益与成本之差达到最大值,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大都经历了“监管—放松监管一再监管”的趋势。这其中的放松与再监管,并不是简单的收和放,而是在某些方面放松监管,在另外方面加强监管,关键是监管的适度。因此,我国进行保险监管并不在于限制保险市场主体,而在于保障被保险人权益的充分实现,实现保险主体收益的最大化。这一目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合理、适当的监管度。

1.以保监会对保险市场的宏观指导为保险监管的主导力量。目前我国监管仍集中在机构批设、条款和费率等合规性方面的监管,这显然与国际发展不相符,世界各国大都以偿付能力为监管的核心,这是防范保险公司金融风险的关键。因此,我国对外资保险机构的监管要与国际接轨,就要以保监会对偿付能力的监管作为保险监管的核心,以此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保监会仍是监管的主导力量,但是监管方式要转变为宏观指导的方式。注重为企业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保证保险交易能按规则顺利进行。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辅助监管作用。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表明,行业自律是保险监管的重要辅助力量。在当前中国行业自律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保监会应当通过适当授权,赋予其一定的监管职权,提高行业协会的权威性,以发挥保险行业的自律力量。具体来说,行业协会应当发挥以下作用:行使保险条款与费率厘定的监管职能,建立健康有序的竞争秩序;组织保险代理人、经纪人等专业资格考试及个人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及培训;协调、沟通各保险公司的关系,建立公司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制定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规范;配合中国保监会,监督保险公司对各项规章的落实情况。这样保监会则可以集中对关键内容进行重点监管,从而保证实现完善且有效的监管。

要重视中小城市保险市场的监管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保监会的机构设置仅覆盖了省会城市,致使保监会成立前一直由人民银行监管的中小城市(包括县级城镇)成了保险监管中的空白和盲区,应当清醒的看到目前中小城市保险市场上存在的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和现象。

1.保险市场格局的变化,形成了多家保险公司无序竞争的局面。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相当多的中小城市和县城保险市场上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机构,而近年来,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泰康寿险公司、新华寿险公司等均在一些中小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或营销处,从而形成了多家保险机构并存的局面。保险展业竞争在外资尚未进入就已经白热化了,这应当说是一种正常和好的现象。但是,由于各家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的重叠、雷同,而在保险代理费上又存在差异,造成了营销员跳槽频繁。这种由于保险从业人员的高流动性,使保户的后续服务难免受到影响(笔者本人就是受害者之一,1997年为女儿办理的„99鸿福保险‟,20年的缴款期,每年缴款530多元,每三年返还100O元,今年2月应是缴款月,但是到5月也没有人来催款,打电话问了两次才告知换了营销员),进而影响了保险业的信誉;另一方面,在争夺市场和人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提高各家保险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成本。同时各家保险公司在展业竞争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机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引起了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和现象。在有的地区甚至还波及到了金融业,如2001年未至2002年初中国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开办的鸿泰储蓄分红保险业务,造成某县一个农行营业所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集中提走近400万元定期存款(当地几个村卖地款本来已经存人储蓄,但在保险营销员的大力游说和宣传此险种比储蓄有成倍利好的情况下提走的),占这个营业所全年储蓄增长量的60%还多(此项业务移交银行和邮储代办才平息下来)。此事反映到当地人民银行,因人民银行已无此项监管职能,只好不了了之。这对金融秩序的稳定非常不利。

2.保险公司在增员宣传和奖励措施的制定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有的保险公司在新进驻地为了尽快开展业务,在招聘人员时加大奖励力度,放宽招收条件,违规增员;有的在组训时不是传授诚信的营销策略,而以传授技巧为名,让营销员在推销保险的过程中如何夸大险种益处,尽量不提或少提险种的除外责任或免赔事项等等。

3.保险代理员的道德风险失控。目前,一些中小城市的保险代理员的业务素质较  低,道德素质更是良莠不齐,受利益趋动,展业中弄虚作假的大有人在。有的营销员为了多进单,多拿佣金,在推销保险时,很少为保户的利益着想,一味推荐一些高佣金的险种;有的片面夸大险种的益处,夸大个别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对保单上未载明的投资收益率做保底承诺;有的营销员为了推销自己的险种诋毁其它保险公司的险种,损害同行的形象;更有甚者对一些已患有疾病的保户动员其投保(据笔者所知某银行一个门卫结婚七年多没有要孩子,原因就是妻子有肾炎,今年初却入了十大疾病保险),给以后的理赔工作埋下纠纷的隐患。这也是保险业无序竞争和从业人员高流动性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

4.保险业快速增长与保险理赔相对滞后制约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一些保险公司在开

业之初,为了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在理赔方面实现了其所承诺的方便、快捷,受到了保户的好评。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理赔案件的增多,一些机构和贷理员在观念上“重展业、轻理赔”毛病逐渐暴露出来,案件处理不及时,手续也相应繁杂起来,笔者一个同事的儿子在公共汽车上多嘴下车后眼睛被打的只有0.1视力,去保险公司理赔时才知道矫正后0.1的视力才符合理赔条件,与当时投保说的差距很大。对此,中小城市的保户因当地没有保监机构是投诉无门,既便能向其上级公司反映,因是共同利益的主体,极难得到客观公正的解决。这样一是对保险公司的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们投保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保险市场上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和现象,由于保监机构高高在上,鞭长莫及,不但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无人过问,而且,保户有对保险公司不满的事情也是投诉无门,日常监管更是一个盲区和空白。虽然外资保险机构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还难以将其业务延伸到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城市中来。但是,如果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和处理,显然对保险业的长期和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如果一旦业务萎缩后,再想开展起来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同时还有可能影响到金融秩序的稳定。对此,领导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为了更好的解决中小城市保险市场的监管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完善和建全保险监管体系。建立中小城市保险市场监管体制,是确保保险业稳健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可采取两种方式解决中小城市保险市场监管空白问题,一是采取在若干个中小城市中选择一个相对中心城市派驻保监办事处为常设机构,行使该区域日常的保险监管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到该区域的其它城市检查或调查了解保险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采取委托监管的模式,省城以下的保险业监管委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监管,这样虽然力度不如保监机构大,但是,可以消除监管盲区,不会也不可能出现金融秩序混乱的问题。保户也有投诉的地方,对消除保险业务中不规范的问题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监管成本。

2.建立健全保险同业公会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目前,保险市场种种问题表明,保险业亟需向银行业那样建立健全同业公约制约机构,以适应保险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和环境。通过公约首先把代理人员频繁跳槽问题加以严格限制,以维护广大保户的权益和利益。同时可以增强和提高保险机构的自律意识。只有记分发挥同业公会的相互监督作用,才能确保保险业在有序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快速稳健的发展。否则,只靠监管也很难全部解决问题,当然,这也要有一个牵头的机构,要在解决好监管体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不然不遵守公约的如何处理就成了难题了。

3,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保险市场的规模除了靠保监机构监管和同业监督外,还应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有关媒介在大力宣传报导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保险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只要政绩,不讲问题,否

则就有误导的嫌疑。不能只对有关领导负责,更要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此外,还要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在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上下功夫,要让人们像懂银行储蓄那样明白保险品种、期限、保险人、投保人的责任、权力和义务都分别是什么才行。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进而促使保险市场的规范和完善。

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

自Lucas(1988)以来,许多研究在Samuelson(1958)&Diamond(1965)的世代交叠模型(OLG)的基础上,将养老保险、人力资本投资与 经济 增长的其他要素相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本文介绍了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指出了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趋势,这对于当前我国经济高速 发展 和社会保障改革进程中的养老金计划和制度的设计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 言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 文献 中养老保险被直接称为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System)。按筹资方式的不同,养老保险可分为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 System或UnfundedSystem)和基金制(Funded System)两种类型。现收现付制是从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以来至今大多数国家采纳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而基金制是自20世纪80年代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面临的财政支付危机以来,一些国家开始试行并逐渐实施的一种养老保险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Samuelson(1958)和Diamond(1965)的世代交叠模型(OLG)的基础上,多数研究通过对个人储蓄、收入分配、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Barro(1974)从遗产动机的角度、

Romer(1986)从个人储蓄、劳动供给的增长模型讨论了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等。不过这类研究通常不考虑技术、人力资本、制度等要素。

自Lucas(1988)和Rome(1990)等的新增长理论形成以来,经济增长更加强调技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的重要作用,于是人力资本积累与物质资本一样也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此后,许多研究借助于人力资本积累这一桥梁来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在人力资本的新增长模型中, 教育 投入成为衡量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教育投入量、受教育时间与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三者之间是成正比的,延长受教育时间意味着教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育投资越多,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就越高;反之,受教育时间少则教育投资则相对会减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也较低。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可分为政府和非政府两类,其中政府对人力资本投资一般表现为财政性教育投入,而非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则包括 企业 、社会其他经济组织、学生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等。但从新近的文献研究来看,各类研究主要针对养老金制度与政府或者学生家庭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而进行,一般不涉及其他非政府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如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教育的资助)的内容,且研究路径也各有差异。

二、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

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假定年青期和年老期人力资本和养老保险效用存在代际间相互转化,是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属于公共支出,需要符合公共服务效用最大化的公共决策原则;而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则需要符合个人终身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这样,通过2期或3期的世代交叠模型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就可以针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这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研究,约束条件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微观主体效用最大化和经济稳定增长。

(一)养老保险与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在世代交叠模型中,基金制条件下的强制性储蓄或社会保障税使父母在年老时获得的养老保险与子女未来承担的赋税无关,也无法产生遗产效应,这可能造成生育率上升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下降,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Stuart,1998等);反之,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则能通过对年青期个体强制征收养老保险或社会保障税并转移给当期的老年期个体(或者父母),以保证年老期个体(或者父母)对孩子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也有利于鼓励父母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

Kemnitz&Wigger(2000)等则认为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人力资本积累存在外部性时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政策手段,它可以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促成人力资本积累达到最优水平,而基金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与没有社会保障的自由放任经济一样会造成人力资本积累的不足。其原因是,每一代人的人力资本积累总是建立在上一代平均基础之上的。如果每个人都增加学习时间,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还可以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劳动生产力。在具有基金制社会保障制度的自由经济中,个人并不能获取人力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全部收益,也不可能为了提高下一代人力资本水平而增加学习时间,因此个人投人学习的时间往往少于最优配置的学习时间。

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条件下,养老金的数量往往与个人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收入有关,而工资收入通常是与教育程度正相关的,这相当于将养老金数量直接与年轻时积累的人力资本挂钩,使得延长学习时间的人能够在年老时获得更多养老金,这种更高的回报是来自于下一代人的人力资本增加而带来的整个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所以从理论上讲,只有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才能体现出人力资本积累在代际之间的正向溢出效应,刺激各代人为了提高下一代的生产能力而积累更多的自身人力资本。

(二)养老保险与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离不开政府对公共教育领域的资助,许多研究还将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引人理论模型分析之中。政府支出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其中,非生产性支出中包括政府用于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由于一国政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府每年预算的约束,增加一方面的公共支出比重则必然会导致另一个公共支出领域预算的减少。

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中,当期工资与养老金数量挂钩,这利,养老保险计划不影响当年的财政收支平衡,政府可将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支出领域,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以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而在基金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下,个体的养老金数量或者说未来的福利是由他本人过去的储蓄和基金运作表现决定的,与下一代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而带来的教育收益率的提高没有关系,他们希望政府能将更多预算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这将会减少政府对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公共支出,从而不利于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因此从养老保险与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些结论也大都偏向于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在一个3期的世代交叠模型中,Buiter&Kletzer(1995)考虑了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的代际转移再分配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发现当年轻个体不能够从资本市场上进行借贷以支付他们的教育费用时,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尽管会降低物质资本的积累,但却有利于公共资源偏向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Kaganovich&Zilcha(1999)的研究表明,假定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存在市场均衡,那么政府会将大量预算开支用于教育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这时养老金计划也许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在子女的福利状况是由人力资本水平决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定的前提下,父母的效用函数由其自身消费大小和子女当期的人力资本回报来决定,因此,父母考虑到今后的退休福利水平,就必然会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这时政府给予家庭的教育补贴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此外,Bellettini&Ceroni(1999)还将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引入理论分析,指出只有现收现付社会保障才会增强公众赞成提高生产效率政策的意愿,从而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也有一些研究如Stark et a1.(1997)、Panu&Poutvaara(2007)等从跨国之间劳动力流动或者技术转移的角度考察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结论是跨国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能够促进欠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并通过技术人员的双向流动提高欠发达国家的人均人力资本,但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形式下,比例工资制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和固定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费用制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间的劳动力流动会导致前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减少和后者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并由此带来帕累托改进。

三、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应用研究

与理论研究不同的是,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应用分析并不关注养老保险制度的唯一合理性问题,而是围绕着生产率提高和 经济 增长这些主题,对不同经济体中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受 教育 年限、退休年限、社会福利及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Rojas(2004)的研究配合了内生生育率选择来量化1985年以来西班牙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的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西班牙的政府教育补助的增加改变了人口教育程度的分布并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受教育人群中低人口出生率和高人均寿命改变了总人口的年龄结构,使得政府必须增加社会保障税率以平衡养老金预算,因此这一机制实际上降低了教育投入政策的社会福利。

在充分考虑了美国劳动者工作期内缴费形成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这些参数的条件下,Cruz AEchevarria.Amaia Iza(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由工作期内劳动者缴费的现收现付

的养老保险支付制度会促使人们考虑提前退休,但随着未来社会保障费用负担人口的减少,预期寿命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单位资产GDP增长速度的提高。现收现付的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促使个人延长受教育时间,增加家庭或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但随着社会保障负担率的提高会带来单位资产GDP增长速度的降低,使政府面临着预算平衡等问题。

我国的养老保险模式是现收现付型还是混合型模式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不过从目前养老保险资金账户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 中国 仍然处于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中。针对这种情形,近来国内也有一些关于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研究。例如,于凌云等(2008)针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养老保险和人力资本公共支出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人力资本这一指标来体现它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从公共支出角度来看,政府对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与人力资本和长期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公共教育投入对于长期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很明显,而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却不明显。

针对中国长期的城乡分割的现实情况,赖得胜等(2004)、田永坡等(2006)等的 文献 根据当前中国“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障模式,对我国城乡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由于当前我国 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位,造成了基层政府和农村家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庭在教育投资领域的沉重负担,因此需要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比重,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

四、结论与展望

上述分析表明,在均衡条件下,考虑到社会福利、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等因素来分析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关系,这一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从理论研究角度得到一致的精确答案。而在应用分析中,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差异,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效应也各不相同。

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证分析角度来看,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一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应该看到,当今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在不断创新,养老金征管和发放模式也不尽相同,一些 发展 中国家的商业养老金计划也逐渐显现出重要作用,养老保险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面临着许多复杂因素。不过,从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投资主体来看,除了政府和家庭进行教育投资之外,还有一些非政府部门如 企业 、社团等也分担了大量的教育成本,同样对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是在对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51lun.整理提供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着许多制度性和财政性的困难,这需要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商业保险计划的发展等多角度来加强对养老保险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和应用分析,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力资本积累以及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保险市场结构的合理化研究

[摘 要] 过分强调保费规模是目前我国保险业经营的一大特点,保费规模论有其危险的一面;市场行为不规范的根源在于市场结构不合理,行为监管有其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按国际惯例,将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基准定为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与人才素质,以及完善的市场与管理组织结构与机制。为了提高竞争效率、保证整个行业安全、加快运用信息技术、迎接WTO挑战,保险行业有必要创造条件,使市场结构合理化,即:中小保险公司变大、大公司更有效率。这样,中资保险公司才有能力立足于全球化竞争。

一、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基准是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

保险行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目标。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内多是持规模决定论,以此开展经营和管理。这种观点有利有弊,其有利点是:从规模经济理论而言,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降低相对固定成本,从而有利于长远发展;其弊端在于,一味追求规模,就难以保证业务质量,最终会伤害效益,不利于长远经营。当前我国保险业盈利水平不断下滑,国内保险业竞争又十分激烈,相当一部分险种业务已接近盈亏临界点,过分追求保费规模增长,必然会导致业务亏损。保费数量增加论有一定的危害性,同时根据经济原理推论,可以发现规模经济与垄断及寻租行为相联系,也可以发现过分强调规模经济论很有可能会伤害效率效益。

在研究A.M.BEST公司对保险公司的评级时,我们可以看到,其评级的关键在于对一个公司的财务实力、经营业绩与市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财务实力就是以资本金为核心,包括准备金与分保等因素在内的偿付能力状况,经营业绩的核心内容就是盈利能力、收入构成与经营管理者的经验与目标,市场状况包括市场风险、竞争性市场地位、风险分布与事项风险。行业绩效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动力,一个行业的发展理所当然地应把效益作为首要目标,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中资保险公司已经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一)高成本、低技术困扰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保险公司两块主要成本支出,是人力成本支出和赔付支出。与国际一流保险公司相比,我国中资保险公司的人员普遍过多,据估计,雇员最多的保险公司将会是几个国有独资大保险公司。人员虽多,但因人员素质不一、人均绩效普遍较低;因此带来员工士气较低,与国外公司人员少、绩效高相比,可能引起人才流失,使我国中资保险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种种原因,加之竞争中的各种因素,使我国中资保险业的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1999年,在无大灾的情况下,全国财产险平均盈利水平仅为4%。对国内保险公司而言,当前突出的问题就是盈利水平下降较快,而资本金未达到偿付能力的基本要求,出现了难以大量筹集资本金的问题,从而对行业长期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而各家人寿保险公司都背上了利差损的包袱。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以后,各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将更加不利于中资保险公司的发展。

(二)行业管理过严,出现一定程度的管理失灵

我国政府在保险业发展中,奉行严格的较高市场准入制度与经营区域限制制度、严格的行为监管制度、严格的分业管理制度、国有公司占主导制度,这些严格的管制制度对行为规范

起到一定限度内的引导作用,但是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

首先,中资保险公司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本金不足或偏小,实行过高的市场准入与严格的经营范围限制,其结果是:一部分中小保险公司及新公司难以进入部分市场,限制了资本金筹集速度,在经济环境较好时使保险行业失去了发展的良机;严格的经营范围限制导致一部分保险公司设置了过多的网点,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人员素质及经营效率与效益,增加了未来竞争的成本。其次,由于行为管理论在行业监管中占主导,从而以行为论好坏,未能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与规律,不能对症下药,使得保险市场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两难地步;同时,过分强调行为管理,可能会保持了不合理的市场结构,不利于市场优化与经营水平的提高。第三、严格的分业管理与国际潮流相违背;国有企业占主导使得行业内主要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经营机构不健全、经营效率较低。重塑行业管理政策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个关键。

(三)国家宏观政策的不足之处

国家在发展保险事业中,由于经验不足,也存在一些误区,集中体现为:1.营业税过高,不利于行业积累。2.不同等的国民待遇。3.对保险业进行严格的投资限制,不利于未来发展。4.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法制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修订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

(四)中资保险公司处于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市场结构是由集中度、产品差异和新企业进入壁垒所决定的。在中国保险市场上,保险产品差别较小,对照产业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发现:一是由于个别公司集中度过高,使保险市场结构性失调十分严重;由于垄断的存在,使得市场上出现进入壁垒与政策限制,中小保险公司不能获得规模经营的优势,也就迫使中小公司和新进入的保险公司利用价格战来获取业务,由此导致市场业绩逐年下滑、市场行为不规范,进入恶性竞争循环,中小公司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二是垄断存在一些既得利益,由于历史优势、短期内可以获其垄断利润,也就过份借助了地方政策进行统保控制市场,而未进行必要的技术与制度创新,其结果是,既限制了其他公司发展,也使自己在未来国际化竞争中失去良机,还可能造成加入WTO时中资保险公司失去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

三、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是关系保险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合并、混业经营、放松监管是世界性潮流

从80年代开始,国际金融保险业的购并活动日益增加,并且逐步发展为跨行业、跨国购并活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化潮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入9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欧和日本等国的银行法打破传统的界限,经营业务涵盖商业存贷款、投资、保险等领域,“万能银行”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由于对政府管理失灵的研究较为深入,因此在经济生活中更加提倡自由竞争与民营化,这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运用推动了金融监管的放松,这无疑将推动全球金融机构通过并购和业务渗透而实力大增。放松监管也是全球金融行业管理的一大特征。

合并、混业经营与放松监管对保险市场结构将产生重大影响,由此而产生更多的竞争主体、引入更有效率的竞争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保险市场的经营格局。

(二)保险业监管政策是市场结构合理化的前提

为了保证市场结构的合理化,以此促使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管理政策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保险公司的政府或国有色彩,实行严格的政企分开政策。按十五大四中全会精神,国有企业在保险行业中应坚持市场竞争选择机制。这样,一方面可避免保险市场出现整体系统性风险,加快国有公司完善治理结构与经营机构,快速实现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地方政府介入保险业竞争,从而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2、解决个别企业市场集中度过高,防止公司经营失败对行业影响过大,防止竞争中有失公平而影响市场效率。在这方面,一则必须实现经营主体多元化、推动企业合理合并及折分上市;二则保证市场竞争有序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三则是推动中小保险公司进行合并,以达到规模经营与市场公平竞争,提高整个市场的经营水平与效益。

3、放松监管,特别是放松利率、费率、条款限制,鼓励产品与技术创新、鼓励兼并。

4、建立科学的以偿付能力、盈利能力、人才素质与经营管理机制为核心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经营风险的早期预警,同时尽快引进国外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5、完善法律法规,完善《保险法》及其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业务规章,将保险业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信息与技术发展带来中资保险公司赶上世界水平的契机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带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对保险行业而言,网络信息技术首先改变了销售方式,网上销售更快捷、方便。客户只要进入各家公司的网站,就可以实现大部分保险交易。

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科学经营管理,必须以科技为手段,加大对技术、教育和信息的投入,实现公司科学决策,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社会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保险服务。这样,保险事业的发展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保险市场前景较好,使我们尚有一线生机

据统计,1999年我国保险深度只有1.7%,保险密度只有110.6元;而发达国家1998年保险深度已超过10%,保险密度已超过5000美元;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国,其保险深度也已达5%,保险密度也达到100美元的水平。从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而言,我国保险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国外保险公司积极谋求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途径,在WTO谈判中美国与欧洲都将保险市场开放作为主要条件之一。我国保险市场具有很好的前景。

(五)市场合理化的重点是使中小保险公司变大,大保险公司更有效率

具体对保险公司而言,市场合理化的重点为:1.中小公司应创造机会,进行合并或加快理性业务增长。2.大保险公司应积极调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益。3.为了提高效率与效益,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几个主要共性要求为:(1)经营管理集约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较大,必须进行效益型经营,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2)实现以专业化为基础的保险经营。专业化的核心在于行业专业技术达到国家水准。(3)保险产品多样化。(4)保险技术与制度创新。(5)国际化。(6)人才战略。总之,中资保险公司必须把握市场前景,积极调整市场结构,使保险市场达到合理化状态,以此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养老保险若干难题探讨

老年是人人迟早都会发生的生理现象,退休是每个职工都将出现的一种风险。因此,养老社会保险是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各项内容中,养老保险是问题最多和最难解决的险种。本文对下述四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养老保险和劳动保险的界定

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问题,早在1951年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条例对劳动保险费的征缴、管理、支付、保险的项目和标准,保险事业的监督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保险的内容包括:女职工生育保险、疾病保险、职业伤害和工伤保险、老年保险和遗属保险。人们通常所说的“劳保”,主要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实行社会统筹,企业缴纳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的15%,个人缴纳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规定》,养老保险从城镇国有企业扩大到城镇所在企业。

养老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险是什么关系?二者有无区别?许多人并不完全清楚,以致有些省的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长期叫“劳动保险公司”,有些政府机构内部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至今还设“劳动保险科(股)”,说明有将二者关系弄清的必要。此外,弄清二者关系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解决过去劳动保险遗贸下来的巨额历史隐性债务问题。

养老社会保险同过去的劳动保险(简称“劳保”)本质相同,即都是政府行为(“文化大革命”中变成了企业行为,由企业办劳动保险),都以追求公平和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都强制参保;但二者也有区别;第一,保险对象不同,劳动保险只覆盖职工及其家属,养老社会保险则覆盖职工、自由职业者、个体劳动者(包括外来打工人员)。第二,劳动保险基金完全由国家或企业负担,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纳,政府财政负责兜底。可见,有些地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叫“劳动保险公司”,有的单位内部设“劳动保险科”,是不准确的。

弄清养老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险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过去劳动保险遗留下来的巨额历史债务问题,即过去劳动保险由国家负担,因而这笔债务也应该由国家财政承担。第二,正确认识和积极缴纳养老保险费,不能象计划经济时期那样依赖国家。

二、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巨大及其解决

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五”时期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共达1000亿元。此外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已将近2000亿元,这2000亿元到将来职工退休时迟早都得支付。    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企业缴费能力低,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基金征缴率不够高。第二,计划经济时期欠帐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时,职工已有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而计划经济时期没有提留“劳动保险”基金,这是一笔历史遗留的隐性债务,共约30000亿元。第三,养老保险负担系数高,增长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2亿人,占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26%,在城市里大约每2—3人中就有一位老人。1998年全国参加养老保险(即缴费)的职工比上年增加了36.6万人,而离退休人员比上年增加了264万人。近几年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人员每年增加200万人。职工的负担系数由0.273上升到0.288。1999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按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口径计算为3.1:

1。按人口模型预测,到2010年,这一抚养比例将达到2—2.5:1,而且将持续30—40年时间。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筹资办法将难承受这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高峰的冲击。

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缺口问题,应该开拓思路,拓宽渠道,采取多种措施。主要有:    第一,依法扩大养老社会保险覆盖面,覆盖面越广,缴费企业和职工越多,社会保障基金也越多,根据大数法则,就越能分散劳动风险。资料表明,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还大有潜力。1999年底,国有企业和职工参保率达95%,但其他所有制企业和职工参保率却在50%以下,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参保率不足20%,其员工参保率不到30%。    第二,对挤占、挪用、违规的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有效的追缴回收政策,提高清理回收率。具体办法:一是允许对挤占挪用的基金采取实物资产回收形式,以解决“要钱没有”的问题。二是允许将回收的实物资产投入经营或再次变现。

第三,搞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和增值。一是积极探索基金的运作渠道,合理确定基金在各渠道的最高运作比例。二是建立基金投入运营准入制。一些收费性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大型电力、通讯设施等项目,因其具有较高的经营稳定性,风险相对较小,可允许社会保险基金投入运营。三是政府应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制定保护性政策措施。如按照国际惯例,对基金采取保护性银行优惠利率;对基金投资实行税收优惠利率;允许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原始配股和公积金委托贷款;允许基金购入国有银行优先股等。

第四,将部分国有资产变现。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解决社会保障基金不足问题的重要

途径之一。这样做的可能性在于,目前国有企业停产、半停产和开工不足的现象比较多,有大量的厂房、设备和场地处于闲置状态,其中“闲置设备约占总资产的20%”(2000年2月18日《中国乡镇企业报》)。对于那些闲置的和陈旧的国有资产,可以变现用于弥补社会保险资金缺口。

对于变现部分国有资产筹措社会保障基金的必要性,人们往往从“财政兜底”的意义上理解,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我国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属于偿还历史欠帐。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积累”的方针,国家对职工的劳动贡献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并没有将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全部分配给职工,而是用作于积累形成了国有资产。以国有企业众多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市为例:在1984年以前,沈阳市技术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约为4至5级,4级工的月工资标准为52.9元;而当时沈阳市技术工人平均每小时生产出产品的价值约为48元,一天为384元。这平均每人一天生产产品的价值,就是工人月平均工资的7.3倍,可见大量剩余价值被国家和企业用作积累了。所以,应该将部分国有资产变现用于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第五,建立正常的财政提留投入机制。各级财政承担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风险,需要在企业和职工缴费之外,建立稳定的财政提留机制,并形成积累。应从利息、特种消费税中提留一部分,还应从国有资产转让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收入中提留一部分,充实养老等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发行社会保障公债和社会保障福利彩票。如前所述,我国仅职工养老保险历史欠帐就约达3000亿元,占GDP的50%—60%。如此巨大的缺口,需要发行社会保障公债来弥补。这样会不会威胁财政安全和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看来不会。近三年我国共发行国债2100亿元,1998和1999年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为10%,赤字比重10%,均属安全范围。尽管2000年又增发国债500亿元,但随着GDP的增长,国债占GDP的比重仍为10%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发行社会保障国债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发行社会保障福利彩票,符合全社会都来参与社会保障的原则。彩票不同于国债,国债是国家向人民借钱,到期还本付息,彩票则相反,因此发行福利彩票,财政没有任何风险,更具有可行性。

第七,基本养老金标准应改为两年调整一次。国家现行政策规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根据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按照统筹地区上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每年调整一次,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这个规定的问题在于,当社会平均工资负增长时,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随之减少时,由于发放的基本养老金标准不变,很容易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缺口。近几年,由于养老金标准多次上调,已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沉重的负担和压力,许多地区已不堪重负。建议将基本养老金标准由一年调整一次改为两年调整一次,条件容许的地区仍可每年调整一次,这样可以减少基金缺口。    第八,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从长远来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应该实行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这是大势所趋。

第九,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国家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满]5年并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以某市个体户缴费为例,每人每年缴费1032元,15年缴15480元,加上利息共约1.6万元。该个体户退休后每月300元退

休金,每年3600元,约4.3年就将他15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含利息)全部领完,此后他领取的养老金就得全靠政府和社会为他个人“兜底”。建议调整为25—30年。

第十,尽快将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并轨。并轨后有利于资金调剂和人员流动。

第十一,用货币手段解决养老保险历史负债问题。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养老保险权益,既是一种历史负债,也是一种改革成本,应该由社会负担。而实现全民负担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养老保险历史权益实行货币确认,既增加货币投入。当前,通过积极的货币扩张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既是及时雨,又具有可行性。

三、制止违规提前退休

据统计,1998年1月至1999年末,我国地方新增退休人员122.9万人,其中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有27.5万人,占22%。原行业统筹单位提前退休问题更为严重,据30个省市报送的数据,1998年1-8月份,行业统筹移交地方新增退休人员29.6万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达43.8万人,占55%。

违规提前退休的途径有两种:第一,办理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假证明和提前出生的假出生证明。经抽查某单位55名“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只有5名,占9.1%;其余50名全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占90.9%。第二,降低从事特殊工种职工可以提前退休的条件。国家规定,在特殊工种岗位上工作满8~10年才能提前退休。有些企业先把职工调到有毒有害岗位上,工作20天后就按特殊工种办理了退休。

一般地说,提前退休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尤其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让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老职工提前退休,能为年轻人腾出一些就业岗位,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1978年,我国7000万知识青年返城,就业压力特别大,国家果断决定让部分老职工提前退休,一部分老干部离休,允许子女顶替父母的编制“接班”就业,对安排知识青年就业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提前退休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因为,第一,目前我国劳动力虽然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却供不应求,尤其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如果我国劳动力能在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就业压力就会明显减轻。目前我国劳动力求大于供的行业和企业是:一些新兴产业和行业,如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和科学技术服务。据2000年北京世界计算机大会报道,在微电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中国只有3000人,而美国有40万人,相差百倍之多。男职工50岁左右、女职工45岁左右正是精力比较充足的时期,让这部分人提前退休,而让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取代他们,会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降低劳动效率。第二,提前退休会增加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年轻人“抢饭碗”。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劳动参与率超过40%,共2218万人。如果实行提前退休,我国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他们的劳动参与率会更高,会有更多的退休人员在社会上与年轻人争抢劳动岗位。第三,提前退休会加重社会保障负担。提前退休一方面会使交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数减少,减少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另一方面会使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数增加,加大保险基金支出,使社会保障负担更加沉重。第四,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有后移的趋势。美国的退休年龄正从65岁向70岁推延,德国计划2001年退休年龄推迟

到65岁,日本也将退休年龄从60岁后延到65岁。据测算,如果退休年龄从60岁推迟到65岁,退休金的支付总额可以减少50%。

四、有能力的企业应发放统筹外的各种补贴

我国自1979年以来,每次大范围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之后,为保证城镇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各地政府都同时出台了企业发放价格补贴的规定,20多年来累计出台了15项左右(不同地区项目多少不同,项目内容也有所不同)。

1992年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当时规定住房补贴、冬菜补贴、洗理费、交通补贴等为非统筹项目,数额为50多元到80多元不等。在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之前,企业每月在发放社会保险公司支付的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将企业支付的非统筹项目费一并发给退休者本人。这对企业和社会保险公司来说是两笔帐,但对退休人员来说是一笔帐。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之后,在职工那里也成了两笔帐:一笔是每月到商业银行领取基本养老金,另一笔是每月到企业领取非统筹项目费。这种做法有两个弊端,一是离退休人员不是方便了,而是更麻烦了;二是有些企业因此不再支付退休人员各种非统筹项目费。认为数额少,关系不大,即使不发,退休人员也不会上访或闹事。有些企业过去按时足额发放,现在不发了。对此,国务院文件规定:“对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要认真进行清理,凡属国家规定统筹项目内的基本养老金,必须保证足额发放;统筹项目外的,应由企业根据效益自行确定。”(国发[2000]8号)。有些企业确实经济效益不好,停发统筹外补贴情有可原;有些企业经济效益好,有能力发放也不发放,退休人员很有意见。建议由各省市政府作出规定,只要企业有能力给在职职工发放统筹外各项补贴,就必须也发放给退休人员。

建议将离退休人员的非统筹项目费随基本养老金一起由银行进行社会化发放。  论当前我国失业保险的问题

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1997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截止1997年底,全年下岗无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约1000万人。1998年还将分流企业富余人员300万人,预计到2000年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将达到1600万。

失业,这个人们讳莫如深不敢面对的问题,终于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年来,我们把失业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失业。其实,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可避免的产物。目前我国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也是长期以来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有人说,既然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同时就选择了失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正视失业,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把失业所带来的负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何为失业保险?所谓失业保险是由国家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的办法,使职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他们重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其核心内容是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障资金,分散失业风险,保障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通过失业培训,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这种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保障生活,二是促进就业。正因其这两大功能,人们又称其为失业现象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开始于1986年,并先后制定了两部有关法规,一是198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二是1993年4月发布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对原有《暂行规定》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应该说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建立至今,在对社会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和促进再就业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已在很多方面显露出不足,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拟就以下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和利用

如何改进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是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一大问题。

《规定》中指出,失业保险资金的来源有: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利息收入和国家财政补贴。可见失业保险资金主要由企业和国家两方负担。98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切实作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险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把职工个人也列为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对象,变原来的两方负担为企业、国家、个人三方负担。这种做法在增加失业保障资金来源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劳动者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

但目前失业保险资金的筹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企业不理解失业保险制度,认为失业保险是“一平二调”、“劫富济贫”。并以各种方式拖欠、抵制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出现了类似少报职工人数或工资总额等“失业保险漏税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事人认识上存在偏差,另一方面也与目前采取的统一费率制不无关系。

在《规定》中指出,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是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6%~1%,从98年开始国家将这一费率提高到3%,其中企业缴纳2%,个人缴纳1%。失业保险金的缴纳费率由政府统一规定,无法体现企业失业率和其保险费缴纳之间的关系,对效益好失业率低的企业来说,因其只有很少甚至没有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所以这些企业常常把缴纳保险费看作是对效益差失业率高的企业的无偿补贴,使得这些企业不愿参加统筹失业保险,即使参加了也抵制、拖欠保险费。而反观效益差、失业率高的企业,统一费率无疑助长其懒惰与依赖思想。   改变这一现状,采取根据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目前,在一些国家这种做法已得到实施。其具体措施是,政府根据各行业的情况,对失业率高的行业按高的费率来征收保险费,对失业率低的行业按相应低的费率来征收。这种作法,一方面可以改变现在“鞭打快牛”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使失业率高的行业,放弃依赖思想,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减少失业。   失业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与失业保险的两大功能相对应,失业保险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有两个:失业救济和促进再就业。1995年全年全国共支出失业保险资金18.9亿元,其中用于失业救济、促进再就业的有15.1亿元,其它3.8亿并未用于正常的使用方向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失业保险资金的收支管用由劳动部门单独承担,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导致失业保险资金流失严重,挪用、挤占多提管理费等现象十分普遍。即使是一些看似被用于失业救济的资金,是否真正用到了应该享受失业救济金的失业人员身上也未可知。在有些地方,一些手持“大哥大”的人竟排在了领取失业救济金的队伍中。因此,建议政府行政管理和保险资金运营要分开,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作用,加强行政监督检查,社会监督方面,应建立由人大、政协、工会、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公众代表组成的监事会,对资金的收支运营进行监督。在发放救济金的过程中,对领取者的资格要作详细的调查,防止从事“地下经济活动”的失业者领取救济金。减少失业保险机构的费用开支,使救济金真正起到“救济”的作用。   另外,应设法提高失业保险资金的自身增值能力,可运用暂时闲置的资金,投资于一些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项目,变单纯靠外界“输血”为“输血”与自我“造血”相结合,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生活保障功能

劳动者一旦失去收入,失业保险就要对其基本生活起到保障作用,保障的水平应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以利于社会安定。但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无论保障范围还是保障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1997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受国家劳动部就业司委托,对城镇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活动。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在28.9%的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中,只有2.2%的人可以从国家拿到失业救济。这就说明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过窄。   关于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1993年《规定》将实施对象规定为七类:(1)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2)濒临破产的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3)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4)企业辞退、除名或开除的职工;(5)按照国家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6)按照国家规定,停产整顿企业被精简的职工;(7)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的其他职工。可见,这部法规所规定的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仅限于国有企业职工。虽然在执行过程中,许多省市把这一范围扩大到国有企业和镇、区、县以上集体企业职工,但大多数区县以下的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合同制职工基本上未开展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是所有劳动者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且象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是重要的就业渠道

劳动者失业后,由于失去了收入来源,大部分失业者收入下降,生活水平较低,上面提到的北师大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失业后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7.8%。在其日常开支方面,有71.2%的下岗职工每月的支出主要用于食品,维持生存。按恩格尔定律,这属于很低的生活水平。据统计,1995年失业保险资金收入34.61亿元,实际的失业救济金支出有17.89亿元,被救济的153万登记失业人员一年内人均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只有1169.3元,即每人月均97.44元。而全国职工的人均工资为5500元,被救济人均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只相当于在职职工人均工资的21.26%,远低于国际上失业救济金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失业保险的保险水平有待提高。

失业救济金究竟按什么标准进行发放,可以考虑按以下三个原则:一、失业救济金应界定在失业前工资标准以内,即不超过失业前的工资收入。二、失业救济金不应等同于甚至低于社会最低生活标准,失业保险的功能之一就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而不是最低生活,如果用保证最低生活标准来确定失业救济金,则失业救济金就丧失失业社会保障的意义。三、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既应考虑保障失业者本人的基本生活,也要考虑如何保障其家属的最低生活。目前世界上推行失业保险的国家中,很多国家都考虑到这一点,如德国规定失业保险费的发放标准是:需要抚养子女的为本人失业前纯工资的69%,无子女的为60%。我国规定的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为:相当于当地民政部门规定的社会救济金的120%—150%。这本来已经极为有限,但很多地方甚至未达到这一水平。因此,目前失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过低,起不到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水平的作用,适当提高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水平,保证失业救济金按标准发放,已成为失业保险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强化失业保险制度的促进再就业功能

前面提到失业保险有两大功能,生活保障和促进再就业,这两大功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前者为后者提供基础和保障,而没有后者,前者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且我国的国情和财力状况也决定了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不可能搞单纯的失业救济。只有强化失业保险制度的促进再就业功能,适当加大转业训练、生产自救、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的投入,才能降低失业救济的成本。

庞大的富余人员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最大障碍,一些企业为解脱包袱轻装上阵,将大量的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这无疑大大加重了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的负担,而为了确保数以千万计的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将不得不提高失业保险费率,这样反过来又将包袱推给了企业,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一方面企业应多从自身挖掘潜力,尽量减少失业,另一方面政府要对接受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一些优惠政策,而失业保险机构也可以采取一些资助措施,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失业保险机构可资助就业压力大的企业挖掘潜力,尽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资助企业多接受就业困难的群体,如高龄劳动者、残疾人等。鼓励企业对职工进行内部专业培训,失业保险机构可提供部分资金。1998年国务院规定,凡是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都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负责组织本企业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失业保险机构就可直接资助这些机构。这样从外部劳动力市场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两方面加强人力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减少失业风险。

另外,目前失业保险制度对失业者积极求职的经济激励方面仍有缺陷。虽然也规定了提供失业职工的转业培训费,扶持失业职工生产自救等内容,但这些项目多数得不到保证。而且,现行制度中对于失业者跨区域求职的要求,未规定给以资助,却通过户口、居所等人为限制失业者的地区流动。而国外一些国家,如日本,失业者异地就业,需要举家迁移,可向失业保险机构领取搬迁费,这样无疑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人才流动。

总之,用积极的促进再就业来代替单纯发放失业救济,是我国失业保险改革的趋势。

最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当前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也与相关法规不尽健全和完善大有关系,而且原有的两部失业保险法规早已无法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为确保失业保障的强制性和统一性,确保失业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保障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我国的失业保险法已是当务之急。

作文四:《有关-中药的论文》3500字

中药麻黄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

姓名:井源博

专业:药剂学

学号:104753121090

中药麻黄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麻黄汤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P法,色谱柱为WatersXTerraRP18(3.9mm×150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碳酸氢铵溶液(用浓氨水调pH至9.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0.8ml/min。结果:以麻黄碱为参照峰,标示出麻黄汤10个共有峰,并说明了其药材归属。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为麻黄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麻黄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麻黄汤为医圣张仲景名方,出自《伤寒论》,全方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杏仁、炙甘草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1],主治太阳伤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无汗而喘[2]。现代药理及拆方实验研究表明,麻黄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生理活性及药动学不尽相同,且方中桂枝、杏仁、炙甘草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药动学影响较为显著[3-5]。因此,笔者试图运用RP-HPLC法,通过建立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麻黄汤指纹图谱,为较深入地研究该方有效成分的变化提供分析手段,同时,以期从多药物、多成分的系统化角度实现对麻黄汤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

1 仪器与材料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0分离单元,Waters 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药材均购于安国药材市场,经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员鉴定为正品,即: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L. var. ansu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yrrhizauralensis Fischer的干燥根及根茎。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3.9mm×150 mm,5μm);柱温为3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5nm;乙腈210mmol/L碳酸氢铵溶液(用浓氨水调pH

至9.5)梯度洗脱:0min,5%乙腈;15min,15%乙腈;35min,30%乙腈;50 -60min,60%乙腈。

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本实验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分析时进行全波长紫外扫描,并在不同波长下获取数据,经比较分析表明215 nm色谱图峰形最好,各色谱峰相互之间分离度较好,故检测波长定为215nm。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各12.32mg、11.56mg,分别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以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麻黄汤的传统配方,取全方各味药材(麻黄9 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粉碎,混匀,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加热回流2次,每次1 h,合并滤液,适当浓缩并冷冻干燥。精密称取干燥粉末适量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2水(1∶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以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同法制得单味药材的供试品溶液。

2.5 指纹图谱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2.5.1  精密度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测定HPLC色谱图,结果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小于1.5%,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小于1.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2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保存,分别于0、2、4、8、16、24 h进样,HPLC检测,结果其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小于1.8%,相对峰面积RSD小于2.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性良好。

2.5.3 重复性试验:取同批药材配制成的全方,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平行制备5份麻黄汤供试品溶液,测定液相色谱图,结果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小于2.7%,相对峰面积的RSD小于2.8%,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麻黄汤指纹图谱的测定及技术参数

2.6.1 样品测定:取10批麻黄汤供试品溶液,分别按2.1项下条件进行HPLC分析,比较各色谱图,有10个峰是10份供试液所共有的,因此确定这10个峰为共有指纹峰(图1)。同时取麻黄汤及单味药材样品,按相同条件进行HPLC分析确定各色谱峰来源。通过对照分析,确定共有峰1、9来源于桂枝;共有峰2、7来源于苦杏仁;共有峰3、4、5来源于麻黄;共有峰6, 8, 10来源于甘草。

2.6.2 参照物的选择:在HPLC图谱中选择峰面积较大,出峰时间适中且稳定的色谱峰作为参照峰,结果19.862 min的色谱峰符合此条件,经对照品对照认定为麻黄碱的吸收峰,故选择麻黄碱作为参照物。

2.6.3 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选取色谱图中10强峰,由色谱工作站辅助自动进行峰匹配,确定10个共有峰。以麻黄碱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积分值为1,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在3.0%以内;以10个共有峰峰面积的均值作模板,利用“相关系数法”[6]和“夹角余弦法”[7]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见表1和表2,两种方法计算的相似度结果均在0.99以上。

3 讨论

3.1 在流动相的选择中,以乙腈2水为本底分别考察了加入不同量的磷酸二氢钾、磷酸、十二烷基磺酸钠、碳酸氢铵的情况[8-10],结果以乙腈21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用浓氨水调pH至9.5)为流动相时,主要色谱峰可达到基线分离、保留时间适中、不对称因子符合要求;但普通填料C18柱一般耐受的pH范围为2~8,否则就会因柱床结构发生变化而影响柱效。本实验中选择融入了杂化颗粒技术而使pH耐受范围宽(1~12)的XTerraRP18色谱柱,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3.2 研究结果表明,全方供试品溶液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均较单味麻黄供试品溶液有所增加。生物碱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因复方配伍中其它药味含有有机酸如甘草酸、桂皮酸等酸性成分的缘故,与生物碱成分结合成盐,从而增加了麻黄中生物碱在水中的溶出度。

3.3 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质量评价的难点与重点。目前,大量中药在其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的前提下,只采用单一或少数几个成分做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其内在质量。本研究建立了麻黄汤的RP-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的技术指标稳定、重现性好。本实验方法可为麻黄汤及其类方的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研究提供分析方法,也可为麻黄药材及其复方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彭怀仁.中华名医方剂大全.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625.

[2]王云凯.中国名医名著名方.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705.

[3]魏风环,罗佳波,沈群,等.麻黄汤及单味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小鼠组织中的药动学研究.中草药,2004, 35(7):7812782.

[4]贺丰,罗佳波,陈飞龙,等.麻黄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在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5, 21(1):.

[5]朱秋双,任春清,刘蕾,等.麻黄汤不同配伍解热药效实验研究.黑龙江医学,2005,28(2):12-13.

[6]苗爱东,孙殿甲.Excel2002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中的应用.2003,27(1):51-52.

[7]王龙星,肖红斌,梁鑫淼,等.一种评价中药指纹图谱相似性的新方法:向量夹角法.药学学报,2002,37(9):713-715.

[8] M·Ganzera,C.Lanser,H.Stuppner.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Ephedra sinica and Citrus aurantium var.amara alkaloids by ion-pair chromatography.Talanta,2004,12:45-49.

[9]邓开英,姚丽佳,王白露,等.RP-HPLC法测定咳停糖浆中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中草药,2004,35(7):765-767.

[10]李成平,施介华,单伟光.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麻黄碱对映体.华西药学杂志,2004,19(5):333-334.

作文五:《有关FPGA的毕业论文》18100字

天津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FPGA的LCD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

姓   名:        马 震         院(系)别: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电子061       指导教师:       周 勇        职    称:       讲 师

2010年  6  月  13 日

天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长                  教研室主任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2010 年  1  月 10  日

天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检查记录

(设计类)

摘  要

本课题主要任务是设计基于FPGA的LCD控制器,兼顾好程序的易用性,以方便之后模块的移植和应用。本课题的设计采用了带ST7920驱动的12864-12的液晶模块,并使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II系列的XC2STQ144来作为核心的控制器。控制器部分采用VHDL语言编写,主体程序采用了状态机作为主要控制方式。ST7920是一种内置128x64-12汉字图形点阵地液晶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显示汉字和模型。最后实现使用FPGA在LCD上的任意位置显示任意的16*16像素的中文字符以及16*8的英文字符,另外要能根据输入数据的变化同步变化LCD上显示的内容。同时要能将储存模块中的图片数据正常地显示在LCD上。

该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采用FPGA的系列产品的开发,特别是需要用到LCD的产品的开发。同时可以大大缩短FPGA的开发时间。另外,由于模块的易用性,也将使得更多的采用FPGA的产品之上出现LCD,增加人机之间的交互性,为行业和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关键词:ST7920;12864-12 ;VHDL;FPGA ;LCD

ABSTRACT

In this project, the main object is to design a LCD controller based on FPGA, and at the same time emphasize on the convenience for the later application and migration. In this project, This topic is designed with a belt-driven 12864-12 ST7920 LCD module, and use the Xilinx's spartanII series XC2STQ144 as the core of the controller. Controller part of the VHDL language with the main program uses a state machine as the main control method. ST7920 is a built-128x64-12 character LCD graphic point position control module, used to display Chinese characters and models.

In this project, I finally realized the following function. The first one is to display any 16*16 pixels Chinese character and 16*8 pixels English character on any position of the display screen. The second one is the display information will instantaneously update as the input data changes. The last function is that any given picture data can be displayed properly on the LCD screen.

The research of this projec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ose products which use FPGAs, especially those products also use LC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reduce dramatically on the developing time. In addition,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is controller, more and more FPGA based products will e out with LCD screen. This change will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the machine, and bring innovation to the industry and our lives.

Key words:ST7920;12864-12 ;VHDL;FPGA ;LCD

目  录

[双击生成论文目录]

[或选择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确定,可自动生成目录,如目录的页脚显示页码,将此页码删除掉,“目录”两字与目录内容中间空一行。最后将以上内容删除]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一章 [XXXX...]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既不同于固态、液态,又不同于气态的特殊物质态,它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一般可分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类。在显示应用领域,使用的是热致液晶,超出一定温度范围,热致液晶就不再呈现液晶态,温度低了,出现结晶现象,温度升高了,就变成液体;液晶显示器件所标注的存储温度指的就是呈现液晶态的温度范围。液晶由于它的各向异性而具有的电光效应,尤其扭曲向列效应和超扭曲效应,所以能制成不同类型的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 简称LCD)。

在平板显示器件领域,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液晶(LCD)、电致发光显示(EL)、等离子体(PDP)、发光二极管(LED)、低压荧光显示器件(VFD)等。

液晶显示器件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低压微功耗,②平板型结构,③被动显示型(无眩光,不刺激人眼,不会引起眼睛疲劳),④显示信息量大(因为像素可以做得很小),⑤易于彩色化(在色谱上可以非常准确的复现),⑥无电磁辐射(对人体安全,利于信息保密),⑦长寿命(这种器件几乎没有什么劣化问题,因此寿命极长,但是液晶背光寿命有限,不过背光部分可以更换)。

之前,一般流行采用单片机来控制驱动LCD。采用单片机控制LCD的显示在设计上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KEIL等软件的编写方便地控制LCD的图形以及字符的现实。但是由于单片机的顺序执行结构。决定了在现实图片或者字符的同时,单片机本身无法处理其他数据或者执行其他的运算命令。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地降低了工作的效率。而采用FPGA来控制LCD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FPGA不像单片机,可以直接使用控制语句来方便地控制LCD。因此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来控制LCD。因为这个原因,采用FPGA的设计一般都会再一次通过单片机来驱动LCD的显示。

本课题主要任务是设计基于FPGA的LCD控制器,兼顾好程序的易用性,以方便之后模块的移植和应用。最后在FPGA上的任意位置显示任意的16*16D的中文字符以及16*8的英文字符,另外要能根据输入数据的变化同步变化LCD上显示的内容。同时要能将储存模块中的图片数据正常地显示在LCD上。该课

题的研究将有助于采用FPGA的系列产品的开发,特别是需要用到LCD得采用FPGA的产品的开发。同时可以大大缩短FPGA的开发时间。另外,由于模块的易用性,也将使得更多的采用FPGA的产品之上出现LCD,增加人机之间的交互性,为行业和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1.1.1

1.1.2

1.2 LCD的控制、应用和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技术方面,因集成式的控制芯片具有包括了缩小了IC的体积、低功率消耗、降低封装的成本、节省电路板的数量及体积等优点,并使材料成本及LCD后段组装成本得以降低,因此许多厂商纷纷朝向高集成度控制芯片发展,并积极开发视讯应用的控制芯片。而最新趋势Smart Panel,在制程上则有简化流程、减少材料成本等优点。根据相关资料显示,Smart Panel可降低约10%~15%的成本,这也是国外一些大厂所钟爱的方式。

为降低控制IC 成本,众多IC厂商纷纷推出集成式的单芯片控制IC。美国的Genesis最早推出集成式IC,将ADC、Scaler、OSD (内置菜单)与PLL(锁相环)为一颗单芯片控制IC。接着更进一步集成入DVI 组件,形成LCD 双模控制IC。其组件集成数量持续增多,并渐渐添加Video 的功能。当前Genesis 最高集成度的产品,集成入的组件已经包括ADC、Scaler、PLL、OSD、TCON 与DVI,仅剩Video 的功能以及SDRAM 的组件尚未集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液晶显示器厂商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必须采用更简单的线路设计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功能,以期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LCD控制IC必将向高集成度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需要。

而在LCD的应用以及市场方面,虽然手机仍然是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LCD)的最主要应用设备,但便携导航设备(PND)、数码相框和MP3/便携媒体播放器(PMP)等新型设备,正在该市场的销售额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由于这些产品

所使用的显示屏大于手机所用的显示屏,因此在供应商的工厂中同样需要更多的面板,这对于LCD面板生产商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

各种中小尺寸LCD的产能扩张和价格下降,促进了其应用领域的多元化。这又进一步刺激了需求,并吸引许多其它产品来采用中小型LCD,如白色家电和零售标牌。

大多数行业内的公司认为,为了利用手机市场和新兴产品,中小尺寸显示屏供应商必须相应地平衡和调整策略,否则就可能错失整个市场。

1、导航设备

PND的主要功能是显示GPS信息,因此能否显示详细并准确地图影像非常关键。这使得许多PND制造商把目光转向了更加精确的小型LCD。

这方面出现的需求促使iSuppli公司把2011年PND显示屏市场的出货量预测提高到了6,050万部。2006年的出货量为1,080万部,2006-2011年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是41.3%。iSuppli以前预测2011年出货量是5,400万部。

尽管中小尺寸LCD价格下降,但2011年PND显示屏的营业额将从2006年的3.24亿美元上升到7.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1%。2007年一年,PND显示屏销售额将比2006年的3.24亿美元增长近一倍,达到6.35亿美元。

2、媒体播放器

但PND不是推动中小尺寸显示屏市场繁荣的唯一消费电子产品。MP3/PMP目前是使此类显示屏出货量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iSuppli公司预测,2011年底MP3/PMP单位出货量将达到2.05亿,而2007年预计为1.63亿。这相当于2011年显示屏销售额将达到16亿美元,略低于2007年的17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型LCD价格随着产能扩张和制造工艺改进而不断下降。

推动显示屏单位出货量增长的因素包括:

①消费电子公司苹果和它的iPod产品线,以及距苹果最近的竞争对手紧追不舍,从而推动MP3/PMP市场整体增长。

②MP3音乐播放器变身进入了PMP领域。有源矩阵LCD供应商正在紧盯这个市场,以防止AMOLED供应商染指。

③因为PMP是消费电子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而且随着更多的产品涌现,将需要更多的LCD来满足需求。

数码相框和便携DVD播放器等其它应用每年需要的显示屏越来越多。这些应用需要较大的显示屏(约7.0英寸),因此它们的需求增长可能对产能分配和供需平衡造成较大的影响。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基于FPGA的LCD控制器的设计研究,并兼顾程序的易用性以方便以后模块的移植。该课题设计到FPGA得应用,LCD驱动的研究,字符以及图像显示模式的研究等知识。并利用QUARTUS II 实现相关模块的设计,在FPGA上实现对LCD的控制,显示任意中文,英文和图像。

本课题研究重点及难点:

1、12864-12的液晶模块指令集较为复杂,采用FPGA设计需要定义的变量和状态将会很多;

2、中英文字符的显示部分程序要考虑到程序的易用性,方便将来移植后的使用;

3、图形显示部分,由于12864-12内部图形显示GDRAM的地址寻址方式的独特性,并不是始终从0到15循环,而是随着行数的增加会做一个移位。同时LCD屏幕上的点阵也被拆分为上下两个半屏,分别对应Y地址的0-8和9-15这导致了取模后的图形所对应的数组,如若按普通方法则不能正常显示。

1.4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预期目标主要包括采用FPGA控制LCD在任意位置显示任意中文以及英文字符,和在LCD上显示储存模块中的图像数据。

课题研究预期理论目标:

1、掌握FPGA对LCD的控制方法,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通过FPGA对LCD的控制,使得任何开发者都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此显示控制模块,在液晶上显示所需的内容。;

3、算法实现:对于12864-12的特殊图形RAM对应LCD的显示方式,采用特定算法,使得取模后的图像所对应的数组,无需经过处理便可以通过FPGA (File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在LCD上显示。

课题研究预期技术目标:

1、中文及英文字符在LCD上的正常显示;

2、图像数据在LCD上的正常显示;

3、输入变动的数据能在LCD上的同步刷新显示;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

根据本系统设计要求,使用VHDL语言,利用Altera提供的FPGA/CPLD开发集成环境QuartusⅡ调试开发。要求能够方便地使用所开发的LCD控制模块,在LCD屏幕上的任意位置显示任意的中文以及英文字符,同时可以根据输入的动态数据进行动态输出,另外在图片显示模式下可以直接将取模后的图片显示在LCD上。

2.1.1

2.2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系统设计总体框图如图2-1所示,在系统上电后,FPGA将首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在初始化操作中最重要的是寄存器的复位,显示开关的控制,功能设置以及对显示屏幕进行清屏。之后通过显示控制模块对LCD进行显示的控制。显示控制模块主要负责在LCD显示多行字符时进行换行操作,在用户指定数据在屏幕的指定显示位置时设置该位置所对应的RAM的值,以及在图像显示时进行的ROM地址重映射算法,和对LCD显示区对应RAM进行的写入操作。其中的数据分别来自中英文字符模块,动态数据模块,以及图像数据模块。

对此模块的设计,主体结构以状态机来实现。

图2-1系统设计总体框图

2.3 系统开发资源选用

2.3.1液晶模块选用

FYD12864-0402B是一种具有4位/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的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其显示分辨率为128×64,内置8192个16*16点汉字,和128个16*8点ASCII字符集。利用该模块灵活的接口方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可构成全中文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可以显示8×4行16×16点阵的汉字,也可完成图形显示。低电压低功耗是其又一显著特点。由该模块构成的液晶显示方案与同类型的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相比,不论硬件电路结构或显示程序都要简洁得多,且该模块的价格也略低于相同点阵的图形液晶模块。

1、基本特性:

 低电源电压(VDD:+3.0--+5.5V)

 显示分辨率:128×64点

 内置汉字字库,提供8192个16×16点阵汉字(简繁体可选)

 内置128个16×8点阵字符

 2MHZ时钟频率

 显示方式:STN、半透、正显

 驱动方式:1/32DUTY,1/5BIAS

 视角方向:6点

 背光方式:侧部高亮白色LED,功耗仅为普通LED的1/5—1/10

 通讯方式:串行、并口可选

 内置DC-DC转换电路,无需外加负压

 无需片选信号,简化软件设计

 工作温度:0℃-+55℃,存储温度:-20℃-+60℃

2、外观尺寸图:

FYD12864-0402B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外观尺寸如图2-2所示:

图2-2 FYD12864-0402B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外观尺寸图

3、模块接口说明:

串行接口管脚信号,如表2-1所示:

表2-1串行接口管脚信号说明

并行接口,如表2-2所示: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表2-2并行接口说明

第二章 [XXXX...]

2.3.2 FPGA选用

XC2S50系列开发板是针对FPGA的初、中级学习者设计,帮助用户降低学习成本和加快用户快速进入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开发领域,提供一个帮助用户快速开始可编程逻辑器件学习之旅的硬件平台。针对FPGA初、中级学习者设计,该核心板可配合与之配套的实验主板进行相应的实验,也可做为CPLD、FPGA研发的原形。核心板简单实用、扩展性好,尤其适合前期用户开发验证用。

板上提供ISP接口、并将FPGA的部分引脚引出。方便用户开发自己的产品,最大限度的为用户节约学习成本和加快学习的速度。

核心板上拥有下面资源:

 FPGA主芯片:XC2STQ144

 有源晶振:40MHz

 支持JTAG下载,Slave Serial下载

 实验用法:核心板可以作为原型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行扩展。

也可配合EDA实验主板进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入门学习用。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设计总体框图

系统设计总体框图如图4-1所示,在系统上电后,FPGA将首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在初始化操作中最重要的是寄存器的复位,显示开关的控制,功能设置以及对显示屏幕进行清屏。之后通过显示控制模块对LCD进行显示的控制。显示控制模块主要负责在LCD显示多行字符时进行换行操作,在用户指定数据在屏幕的指定显示位置时设置该位置所对应的RAM的值,以及在图像显示时进行的ROM地址重映射算法,和对LCD显示区对应RAM进行的写入操作。其中的数据分别来自中英文字符模块,动态数据模块,以及图像数据模块。

对此模块的设计,主体结构以状态机来实现,如图3-1所示

图4-1  系统设计总体框图

3.2 系统硬件资源选用

3.2.1液晶模块选用

本设计选用了带ST7920驱动的LCD12864-12模块来进行设计和调试。该模

块自带字库。

其中,12864-12汉字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汉字及图形,内置8192个中文汉字(16X16点阵),128个字符(8X16点阵)几64X256点阵显示RAM(GDRAM)。

3.3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四章 [XXXX...]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本章首先对该系统的各个模块的设计思路进行描述,并给出框图。首先介绍了初始化模块的设计,然后介绍了分别针对字符以及图片的写入数据模块。之后介绍了本设计中最关键的显示控制模块,并列举了详细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系统设计的整体Block Diagram。

4.1 初始化模块设计

4.1.1 LCD模块初始化设计

对12864-12模块的初始化采用状态机的方式,通过资料中给出的12864-12模块的说明,选择所需要的初始化命令,结合特定的时钟频率,对LCD进行初始化。最终使屏幕清屏,显示区对应RAM复位,LCD的功能则设置为所需要的功能。

其中,字符显示模块的初始化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4-1字符初始化流程图

其中直至写数据这一步骤之前都为起始的初始化动作。与字符显示不同,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四章 [XXXX...]  片的现实需要使用特殊指令集中的指令,因此需要在功能设定时做出改动。而同时,在对GDRAM的地址以及内容进行操作时,必须保持绘图显示的关闭状态,因此在初始化时,需要将绘图显示关闭。但是由于写数据这一指令属于常规指令集,因此在设置完GDRAM地址后,需要重新使用功能设定,将指令集的使用改回常规指令集。当数据全部写入完毕,则可以通过再次使用特殊指令集,开启图像显示,将GDRAM中的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图片显示模块的初始化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图片显示初始化流程图

4.1.2 时钟模块初始化设计

由LCD初始化的流程图可得大部分指令的执行时间为72us,而清除显示和地址归位则需要4.6ms,为72us的64倍左右,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钟来作为ENABLE信号的输入。

时钟电路的设计:

由于FPGA开发板上自带的晶振频率为50MHZ,而所需要的时钟频率则需要小于13.9KHZ,因此需要一个分频器对其进行分频。这里采用简单的计数器对其进行分频,计数器上限经过计算设为4000.经过分频后的时钟信号频率为12.5KHZ,满足实验需要。在分频之后由于时钟信号需要同时控制LCD模块以及FPGA的模块,因此需要编写一个程序,使得两者之间同步。

最终的时钟控制模块如图4-3所示:

图4-3 时钟模块

其中CLOCK_LOGIC模块的设计通过几个触发器来实现,部分程序如下: ponent DFF

port( d : in std_logic;

clk: in std_logic;

q : out std_logic);

end ponent;

signal sig1,sig2,sig3 : std_logic;

begin

sig1

sig3

out_clk

mydff1 : DFF port map (d=>sig1,clk=>clock, q=>sig2);

mydff2 : DFF port map (d=>sig2,clk=>sig3, q=>enable);

4.1.3 字符显示前初始化模块的设计

1、初始化部分的状态机设计

根据字符模块初始化的流程图如图4-4所示:

图4-4 LCD初始化流程图

因此,此部分的状态机设计如下:

when IDLE=>               --空闲状态

if flag ='0' then

state

flag

else

state

end if;

when CLEAR=>              --清屏状态,使LCD屏幕上显示全白

if div_counter2

else

div_counter2

state

end if;

when RETURNCURSOR=>         --地址归位,使DDRAM地址复位

if div_counter2

state

else

div_counter2

state

end if;

when SETMODE=>              --点设置,选择整体画面的移位方式 state

when SWITCHMODE=>          --显示状态开

state

when SHIFT=>                  --控制游标的移动和显示移位

state

when SETFUNCTION=>         --功能设置

state

when SETDDRAM1=>           --设置DDRAM地址

state

其中,由于时钟信号的周期约为80us,而CLEAR清屏和RETURNCURSOR点设定这两个操作需要4.6ms的操作时间,因此在这两个状态中加入了计数器用以延迟,延迟时间为时钟周期的64倍,约为5.12ms.这样设计可以最大化地提高LCD的响应速度。

2、字符显示的数据选择

 清除显示(对应状态机状态为CLEAR)对应的数据接口的数据(DB7~DB0)

为00000001,RS,RW为0;

 地址归位(对应状态机状态为RETURNCURSOR)对应(DB7~DB0)的数据为

00000010,RS,RW为0;

 点设定(对应状态机状态为SETMODE)选择整体画面不移位,DDRAM地

址+1,因此对应DB7~DB0数据为00000110,RS,RW为0;

 显示状态开(对应状态机状态为SWITHMODE),光标显示关,字符不反白,

因此对应DB7~DB0数据为00001100,RS,RW为0;

 游标和显示控制(对应状态机状态为SHIFT)选择AC=AC+1,因此对应

DB7~DB0数据为00010100,RS,RW为0;

 功能设定(对应状态机状态为SETFUNCTION)选择8为数据线接口,以及基

本指令集动作,因此对应DB7~DB0数据为00110000,RS,RW为0;

 DDRAM(对应状态机状态为SETDDRAM)地址的设定则根据需要设定,对

应DB7~DB0数据为10000000~10011111之间,RS为1,RW为0;

另外,根据模块引脚说明,FPGA还需要同时控制其他几个引脚。其中,为了选择并行的数据发送模式,PSB引脚应为H。RET引脚则由FPGA控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L复位后跳为H。

初始数据的赋值:

psb

rs

'0';    -- 当状态为读写RAM时,RS为1

rw

or state = SETCGRAM or state = SETDDRAM or state = WRITERAM

else '1';   --当状态为如上时,RW为0

data

SWITCHMODE else

SETFUNCTION else

……

4.1.4 图片显示前初始化模块的设计

1、图片显示初始化的状态机设计

图片显示时需要用到扩充指令集。在基本指令集设置的时候需要将

SETFUNCTION,功能设计,中的RE设为1. 而在扩充指令集的功能设定中也要将RE设为1,同时在显示模块写入图片数据时,需要将图片显示关闭,然后转入基本指令集进行数据的写入,直至写入数据完毕再使用扩充指令集,打开图片

显示。

因此,其状态机设计与字符显示不同的部分如下:

when SHIFT=>                --游标和显示移位,这一部和字符显示部分一样

state

when SETFUNCTION1=>       --设置8位数据传输方式

state

when SETFUNCTION2=>       --启用特殊指令集

if flag_p='0' then          --这个选择结构用于选择打开或者关闭显示,

state

state

end if;

when DRAWFUNOFF=>         --关闭显示

state

when SETGDRAM=>            --设置GDRAM起始地址

state

when DRAWFUNR=>          --在使用写入数据命令前,必须转会常规指令集

state

2、 图片显示初始化数据的选择

其中与字符显示不同的指令集数据如下:

 功能设定1(对应状态机状态为SETFUNCTION1)选择8为数据线接口,以及

特殊指令集动作,因此对应DB7~DB0数据为00110100,RS,RW为0;(由于对此指令集的更改,改动了2个数据,需要2个时钟周期,因此增加一个同样的状态SETFUNCTION2)

 特殊功能设定(对应状态机状态为DRAWFUNR)选择绘图显示关,以及基

本指令集动作,因此对应DB7~DB0数据为00110000,RS,RW为0;

 绘图显示开(对应状态机状态为DRAWFUNON)选择绘图显示开,以及特

殊指令集动作,因此对应DB7~DB0数据为00110100,RS,RW为0;

 绘图显示关(对应状态机状态为DRAWFUNOFF)选择绘图显示关,以及基

本指令集动作,因此对应DB7~DB0数据为00110100,RS,RW为0;

对应的赋值部分程序如下:

….

Data

SETFUNCTION else

SETFUNCTION1 else

SETFUNCTION2 else

4.2 写入数据模块设计

4.2.1英文字符部分的数据模块

由于12864-12模块提供了从02H到7FH的半宽字符,包括英文大小写以及数字和符号,因此,需要编写合适的程序已方便使用者方便地调用以及使用。

设计采用访问RAM的方式对英文字符进行调用。显示控制模块在每一个时钟信号来的时候输出一个地址,这个地址在每一个时钟信号过后都自动加1.而这个地址则作为RAM的输入地址。相应的RAM返回给显示控制模块所对应的数据。

模块设计示意图如图4-5所示:

图4-5写入数据模块设计示意图(字符)

而RAM在设计的时候采用函数的方式,函数将负责自动辨识用户输入的英文符号,并将其转换为对应数据。如下程序所示,若想改变显示的内容只需要改变进程中每一行末尾char_to_integer函数括号中的内容即可。

函数中包括所需要显示的字符,即26个小写英文字符及26个大写英文字符和部分标点符号,以及其所对应的数据。

函数程序如下

function char_to_integer(indata : character) return integer is

variable result : integer range 0 to 16#FF#;

begin

case indata is

when ' ' => result := 16#20#;

when '.' => result := 16#2E#;

when ':' => result := 16#3A#;

when 'a' => result := 16#61#;

when 'b' => result := 16#62#;

when 'c' => result := 16#63#;

when 'd' => result := 16#64#;

...

when 'X' => result := 16#58#;

when 'Y' => result := 16#59#;

when 'Z' => result := 16#5A#;

when others => result := 16#20#;

end case;

return result;

end function;

当程序运行时,每当一个时钟信号来临,显示控制模块的输出地址自动加1,并且把地址传输到输入字符模块,模块通过输入地址的加1,从第一个字符数据开始输出对应数据,直到控制模块所设定的输出字符数为止。其中对没有在模块中定义的地址,一致输出“ ”所对应的数据,即16*8的空白。

以显示“This is a simple test for LCD Display.”为例核心程序如下:

if(clk2'event and clk2='0') then

case address is

when

when

end case;

end if;

模块示意图如图4-6所示: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四章 [XXXX...]

图4-6字符RAM示意图

4.2.2中文字符部分的数据模块

中文部分的实现原理与英文部分大体相同,但是由于VHDL中无法识别中文,因此在使用上不可能做到和英文一样方便。使用时需要参照中文字符表,将需要的字符所对应的数据输入RAM,然后通过和英文模块不重复的符号来实现对其的调用。如 “测”这个中文字符,所对应的数据为16#B2E2,因此在函数部分应为:

when '@' => result := 16#B2#;     when '#' => result := 16#E2#;

调用时的只需将@和#这两个符号来代替中文字符即可

when

4.2.3图片部分的数据模块

图片部分的数据模块采用ROM的形式对其进行存放和读取。ROM为QUARTUS II的自带模块,大小为8*1024位,含一个使能端。ROM中的图像数据需要通过图像取模软件对图像进行取模,然后把取模得到的数据以MIF文件的形式赋给ROM。然后通过显示控制模块对ROM进行读取操作。

4.3 显示控制模块设计 4.3.1字符显示模块设计

文本显示RAM(DDRAM)提供8X4行的汉字空间。每个单元所对应的DDRAM值如表4-1所示:

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表4-1 DDRAM相应值对应屏幕位置

第四章 [XXXX...]

在设定完起始的DDRAM值后,使用了一个计数器COUNTER,每经过一个写RAM状态,COUNTER自动加1。这个COUNTER经过转换后作为写入数据模块的RAM的输入地址,同时将这个COUNTER映射到DDRAM上。随着COUNTER的不断加1操作,写入数据模块的RAM中的内容被一个个输出到DDRAM所对应的屏幕的相应位置,而屏幕中的位置也在不断移动。这样一组数据就可以完整地显示在LCD现实屏上了。

如果需要显示多组数据在屏幕的不同位置,则需要提前计算好每组字符的字数,然后设定当字符数达到要求后,跳转至设定DDRAM值的,也就是屏幕上所对应位置的状态,然后如此反复就可以讲所需内容完整地显示出来。

对应的程序设计示意图如图4-7所示:

图4-7 显示控制模块设计流程图(字符)

假定要在屏幕上显示1组4个汉字组成的字符以及2组8个英文字符组成的字符,则程序如下 …

when SETDDRAM1=> state

if counter = 7 or counter = 15 then         --这里假定要在屏幕上显示3组

state

elsif counter

state

counter

如此久可以再屏幕上的第一行的居中位置和第二、第三行的最左边分别显示写入数据模块RAM中的第1到8,9到16,17到24个字符。

4.3.2动态数据显示控制设计

动态数据的现实则是根据输入的变化,将其反应到写入数据模块的RAM中,使其反馈对应的数据。同时每进行一个写RAM状态后,便跳入设置DDRAM状态,将DDRAM值始终设为同一个,即屏幕上的同一位置,之后再次进入写RAM状态,如此循环,就可以看到数据的不断变化。由于显示的基本原理相同,但是显示的内容却有千万种,因此在程序的编写上也会有无数种方式。基于这种原因,这里只用一个简单的0到15的计数器来做说明。

动态数据部分设计流程如图4-8所示:

图4-8动态数据部分设计流程图

在显示控制模块中,每过1个时钟信号,模块就会读取一次外部的数据,并把数据输入模块处理。主要工作室把外部数据数据分解为每一位上的十进制数据。同时输出信号到输入显示RAM,并调用返回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同时,每次显示的时候,屏幕上显示的位置会自动重置,确保每次显示都能覆盖上次的显示,也就实现了动态数据的更新显示。 部分核心程序如下: …

when WRITERAM1=>

if counter_a='0' then       --counter_a为2值变量,确保每次在屏幕上显示2      state

if stream>

addr

if stream>

stream1

when SETDDRAM2=>      state

4.3.3图像数据显示控制设计

绘图显示RAM提供128X8个字节的记忆空间,在更改绘图RAM时,先连续写入水平与垂直的坐标值,再写入两个字节的数据到绘图RAM,而地址计数器(AC)会自动加一;在写入绘图RAM的期间,绘图显示必须关闭,整个写入绘图RAM的步骤如下:

1) 关闭绘图显示功能

2) 先将水平坐标(X)写入绘图RAM地址; 3) 再将垂直坐标(Y)写入绘图RAM地址; 4) 将D15-D8写入到RAM中; 5) 将D7-D0写入到RAM中; 6) 打开绘图显示功能; 绘图显示的缓冲区如图4-9所示:

图4-9 图像显示缓冲区坐标对应屏幕位置

因此,图像显示的程序设计示意图大体如图4-10所示:

图4-10 图片显示流程图

在实际操作时,发现GDRAM的显示方式与DATASHEET上不同。 首先,直接将数据给GDRAM并将其显示后发现屏幕上有非常多的杂点,因此在对其进行写入正式数据前,必须将其清0。

其次当将32个8位数据写入GDRAM后,Y地址不变,需要人为将其设定为下一行,X地址自动加1。但是之后X地址并不是从0开始到15,而是从1开始到15,在跳到0。第三行的情况则是X从2到15,然后是0-1。因此发现X的地址不断在往前移位。

同时,由于GDRAM缓冲区特殊的分行显示方式,和普通取模软件从图片最上开始直接到最底部的取模方式不同。

若初始的数据如图4-11所示:

图4-11 欲显示数据

则直接按普通寻址方式输入数据后,显示的结果如图4-12所示:

图4-12 实际显示数据

这显然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因此,如果想让图片在LCD上正常显示,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图片进行取模后,通过电脑中编写的特殊程序对其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有可能使之后的开发过于依赖上位机,因此这里采用第二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将图片取模后的数据直接放入ROM中,但是在对ROM进行读取数据时,按照特定的算法进行读取,最后使图片正常显示。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A)换行的算法:

设定一个计数器counter,使其每次进行写RAM操作时加1。当counter等于31+j的时候则进入设置GDRAM的换行状态,同时j加32。如此久完成了换行的过程。

B)上下半屏的合并算法:

再设置另一个0到31的计数器r_counter,每次进行写RAM操作时加1。J1为另一个计数器。寻址的地址为r_counter与j1的和。当r_counter在0到15时,则正常寻址,每换一行j1需要加16。如果r_counter大于15,那么寻址时C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512-16。同理,在换行后,寻址时j1也要再加上16。

C)X地址向前移位的处理:

同样的计数器r_counter,每次换行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2,如此即可解决所有问题。

程序设计示意图如图4-13所示,其中,r_counter为5位的2进制数,范围为0到31

图4-13 改进后的图片显示控制流程图

特殊寻址的核心程序如下:

char_address

when state = WRITERAM and r_counter

conv_std_logic_vector(j1+496,10)+r_counter            when state = WRITERAM and r_counter>

进程部分:

首先要对DDRAM进行清0,这个步骤只需要考虑换行,不需要对X的地址的移位做考虑: …

when CLEARRAM=>

if counter1=j+31  then    --由于X地址范围0到16每一位地址包含2个8位

state

state

counter1

state

以上为清0程序。

以下为正式的图像写入程序: when WRITERAM=>

if counter=j+31  then      --同清0程序一样原理,当J为32的倍数时换行

state

j1

counter

gd_addr

r_counter

elsif counter

state

counter

state

when SETGDRAM2=> state

when SETGDRAMY=>              --换行状态 if flag_r='1' then

state

r_counter

state

通过这系列算法的调整,可以使任意128*64像素的图片在取模后正常在LCD上显示。

4.4字符显示及图片显示整体模块设计

字符显示的整体模块的功能包括任意中文字符及英文字符在12864-12屏幕上的任意位置的显示,同时还要显示动态数据的变动。这里的动态数据为一个0到15的计数器。字符显示整体模块的BLOCK DIAGRAM如图4-14所示:

图4-14 字符显示整体示意图

初始化部分的QUARTUS II部分仿真结果如图4-15所示:

图4-15 初始化部分仿真示结果

图像显示的整体模块的BLOCK DIAGRAM如图4-16所示:

图4-16 图像显示整体示意图

第五章

5.1

5.1.1

5.1.2

5.1.3

5.2

5.3

第六章

6.1

6.1.1

6.1.2

6.1.3

6.2

6.3

结  论

[鼠标左键三击选择该段落,输入替换之。]   结论主要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要写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要联系实际结果,指出它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要写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等。结论一般要写得概括、简单、明确,在措辞上要严密,易被人领会。

参考文献

[格式已按规定设好。选择段落区域,输入替换之。]

参考文献的段后间距为30-36pt。参考文献正文取固定行距17pt,段前加间距3pt。注意不要在一篇参考文献段落的中间换页。

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即按中文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  文  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 位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      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号,授权日期

技 术 标准: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举例如下:

[1]  王传昌.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7

[2]  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3] 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 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97.44-46

[4]  王健.建筑物防火系统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7

[5]  姚光起,一种氧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在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注明该文献的序号] 如:下段文字引用了参考文献[2]中的内容了,应这样注明文献的序号。“由于卷径的变化引起的转动惯量、摩擦系数等的变化,使得这种系统变得十分复杂[2]。”

附   录

[鼠标左键三击选择该段落,将其删除掉。]   在论文之后附上不便放进论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图纸、程序、译文等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附件一:[点击输入附件标题]

附件二:[点击输入附件标题]

附件三:[点击输入附件标题]

附件四:[点击输入附件标题]

附件五:[点击输入附件标题]

附件六:[点击输入附件标题]

谢    辞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我的导师[XXXX...] 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XXXX...]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

[XXXX...] 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XXXX...] 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完成了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XXXX...] 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XXXX...] 老师对于我的科研工作和论文都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验室工作及撰写论文期间,[XXXX...] 、[XXXX...] 等同学对我论文中的[XXXX...] 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作文六:《有关月的论文》4800字

有关月的论文.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有关“月”的诗句俯拾即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等等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中国的文人们似乎对“月”这一意象特别偏爱,他们借“月”来表达自己种种复杂的情感。离别与相思的缠绵情思,故园与思乡的桑梓情怀,短暂与永恒的哲理思索,这些都是诗人们借“月”所抒发的情感,甚而至于对“月”的美丽特质的独特是审美观照,也经常涌现在古人的诗词中。综观中国古典诗词,中国文人们借“月”所抒发的情感,所表达的思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离愁与相思普天下只有一轮明月,不管是在天涯还是海角,人们都可以对着一轮明月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古时候由于缺少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亲人故友的远离以意味着半生乃至一生杳无音信,这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隔离使他们情感上苦不堪言,月亮这一自然风物就成为了他们缓解痛苦的唯一机会,夜深人静是情思难禁是时候,而此时天空中的月亮普照人间,甚至透过窗户,抚慰床上无眠的孤独人。于是相隔关山万重,共对一轮明月就成了表白心迹是常见场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忆友人的诗,诗中写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是明月勾起了两地相思,又是明月抚慰着离别的友人。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我不能捧着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深挚的、感人至深的、情真意切的,又是以明月为媒介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是抒发离情的名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县当时是少数名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被贬于此,内心的凄楚可想而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予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是作者的知心人,也是联系作者与古人情感的纽带。这首诗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寄寓着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的情感。这里,明月成了纯洁美好心灵的象征,也成了真挚深厚的友谊。张先写到过这样的一首诗:“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钱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人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此词表现了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爱情,表现出苦难人生中一对情侣至爱情深。堪称爱情词中的千古绝唱。全词从上片的悲怆沉痛转向下片美好期待,诗中用“花”“月”的形象贯穿而成,既写了“花前月下”的相恋,也写下“花谢月朦胧”的爱情受阻,还写下了“花”不尽,月无穷的美好祝愿。无论在情感的那一阶段,月都伴随着他们。他们在月下相逢,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黯淡的明月竟成为情源中断的象征。期待月无穷,则又是期待永团圆。月,始终承载着恋人们的情感和梦想。月下怀人念远,一直是古典诗歌中常常采用的基本抒情模式之一。月虽然寄寓着人们对团圆的期待,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花前月下”团聚的场面。而往往倾诉月下离人的痛苦。作为团圆象征的月,在漂泊迁徙的游子,独守空房的思妇心中,不仅寄托着团圆聚会的期望,更是引发愁思,怅恨的讯息。诗人们都利用暗示团圆之盼与思念之苦的明月,来表现离散的悲愁,从而使孤独的思念者与象征团圆的月亮,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大大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二、故园与思乡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客居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霎那产生的错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如梦初醒,迷离恍惚的将清冷的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既相容了月光的皎洁,又点名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初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照应了前面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了此刻他的家乡亦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无不在月色中弥漫。同是借月抒怀的诗,诗圣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非明镜,归心折大刀。”这两句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有家不能归的羁旅愁思,月圆和人事的不圆满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全诗增添一份凄清、悲凉的色彩。“狐死必首丘,越鸟朝南枝”这是挥之不去的故土观念。徐祯卿的《月》“故园今夜月,迢迢向天明”,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他们都有相同的体验即在异乡看见明月时,很容易引起对故园的回忆。明月带了来了故园的温暖,亲人的关爱。明月简直是故园的化身。尽管故园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立即回到家乡,但明月却成为此岸与彼岸的桥梁,人们还可以千里共婵娟,只要在明月是照耀下,一个漂泊者无论是在天涯海角都会沉静在对故园的思念之中。 明月照耀着羁旅他乡的诗人的诗酒,照耀着前方战士的尸骨,“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茫茫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延起伏,秋月高照,景色壮阔而悲凉,那些将士们或许会有许多情感。有立志边塞的雄心、有对于现实的忧怨、还有对祖国山川风物深沉的爱、当然,也有无限的乡愁。清冷的月光,皎洁的清辉。勾起的是戍边将士们深沉的乡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千百年来征夫的生活写照。崔融的《关山月》“月生于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王昌龄的《出塞》“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些忧伤的边塞诗都借“月”的意象传达着思乡之情。月在我们名族的传统中象征着美好的团员,因此远走他乡的游子见了它抒发怀乡之情,戍守边疆的战士见了它牵动故园之思。三、永恒与短暂明月恒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对比下,人生是多么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意象透漏出飘渺灵动的气息,成了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样唱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连连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歌一开始,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美景壮丽的画面,江潮连海,月映潮生,既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生命的热情。此情此景中,诗人矗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遐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这种探索,古人早已有之,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且都不得其解,于是永恒与短暂就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代代相传的。与明月永恒的共存于天地之间。古人对于由月亮引发的永恒与短暂的思考比比皆是。李白的《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近日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诗句。他提出了世世代代共同思考的问题,与张若虚前后相和。这几句诗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赖,变现的淋淋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李白是个热烈奔放的浪漫主义者,毫无疑问快乐、激情应主导着他的人生。然而面对永恒的宇宙世界,他也在忧虑人生迫促世事悠悠。用及时行乐,对酒当歌来减轻心头的压力。和李白同样具有豪情的苏轼也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明月诗篇。中秋圆月当空,亲人相聚本事人生的乐事与满足。不过在苏轼的中秋吟咏里,既然有团聚的欢乐,又有深沉的憾恨,而在种种的怅恨中,最使诗人心惊的恐惧仍是时光的流逝,在古老的明月下,屡屡感到人生瞬间即逝。《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诗的前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月之意 ,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圆,更值兄弟团圆,难怪诗人要感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珍惜相聚的美好时光如光束一样,闪烁瞬时间的光芒,人生也会难别离异的,刚刚合聚的兄弟又要分离,又怎能不令诗人感叹“此生此夜”之短暂。在古典诗词的审美天地中,永恒的明月是人生最大的温慰,那些胸怀乐观而旷达的文人墨客们,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念之意,对人生的永恒与时光逝世的感慨,以及浪漫的色彩,潇洒飘逸的风格,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四、美的象征月亮除了具有以上几种一项外,还有一种是美的象征。物质具有它自然的属性,如颜色、线条、形体、质感等。托然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这就是说,当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它的“样子”引起人们的美感时,人们就会逐渐对那样子相似的事物同样产生美感。中国的文人墨客钟情于月,诗人因为月能使人们精神振奋,成为一种美的象征。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中国民间有赏月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活动之一。民间中秋赏月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节日里有祭月、拜月、吃月饼之俗。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月亮显得清幽、温柔。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谈情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畹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写松间的明月。已近天成,松石、泉流等景物在月光的映照下,显然更适合作者居留其间,抒与恬静、安逸、闲适、自由的心。李白带着一颗天真浪漫的心,满怀灵机易趣地描绘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光,“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穿在空中行”。宋代晏殊在《寓意》中有句曰:“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白白的梨花和溶溶的月色溶为一体,给人以清、淡、幽静、朦胧之美。湿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在带给人们欢欣愉快的同时,有时甚至特让人感觉到凄清、悲凉。如王维的《鸟鸣涧》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夜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渲染了春山的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从月亮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钩,残缺不全,希腊作家认为:圆石宇宙间最为和谐的图像。在中国圆富有哲学意味,是一种生命扭转蕴含着宇宙万物,具有循环往复,深深不惜的动力。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就用玉盘来比月亮的美,圆形饱满柔和。宋代词人石曼卿说:“月如无恨月长圆。”他 就竭尽才情将月亮写的温柔可人。从月亮的颜色看,月的色彩,也给人以美的享受。范成大说:“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他看见的月亮是金黄色的。黄色使人联想到明亮的灯光,耀眼的白光,给人以温暖与欢快奔放的感觉。金色还以为着富贵,富贵是人们所追求的。除了庄重、富贵之外,也以为着他将温暖撒向人间。诗人目下的月光还有呈白色的,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静夜无尘,月色如银”。这些白色象征纯洁和幸福。在世界文学之林里,没有那个国家的文学天地呈现出如此众多的“月”的意象。蔚为下观,甚至形成一种文化。月,承载了中国文人太多的思绪和情感。月因中国文人的钟爱而变得含蓄蕴藉,风情万种。中国文人也因月而安置放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

作文七:《有关磨课的论文》3200字

“磨课”变形记

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   赵 萍

通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每次听完后,我总是一头雾水,磨课?磨什么?平常的上课不算磨课吗?直到本学期初,校领导通知我上一节县级示范课,在反复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一堂好课真是不容易啊!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磨课”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此次“磨课”,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一遍又一遍的上课,光教学设计我就写了十几张,为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又写,反复思考,不断斟酌,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清楚。虽然历经两个月,但它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记忆,让我彻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

我的任务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上一堂复式课中“垂直互动”模式与近几年全县普及的“学案导学”模式相结合的公开课,并凸显复式教学。接到通知后,我首先开始选课,考虑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同年级学生间地互动合作中展开各自的学习,完成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不同年级间以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而学案导学模式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因此,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到》和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三峡之秋》两课,这两篇课文都以时间为顺序,主题相同,题材相似,便于在互动中交流学习,足以达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教学要求。又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三峡之秋》结构明晰,抓住了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正好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学,体会其景色之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整合起来,文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学生之间又可以互促互进,一开始我认为一定会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我便信心满满的先在本校开始试讲,并邀请学校领导马主任来听课。谁知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课上完之后,马主任只有一句话:“选课没问题,其他的都有问题。”我顿时摸不着头脑,难道我的设计白费了?

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安慰我说:“没关系,时间还长呢,我们慢慢来,一定能让你讲好这堂课。”接着,主任从教学目标的界定、重难点的突破到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以及每个环节中的种种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了解决的办法,足足两节课时间,我一下子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的设计确实有大问题,这堂课必须得好好磨磨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区领导和小教室的毛主任又多次来听课、评课,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同时,为了感受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异,学区领导让我到附近三所学校去试课,请其他学校的老师点评。毛主任还特意让我到临洮第三小学尝试上课,期间邀请了我县三名优秀教师宋芸、丁月、王伟为我亲自指导,短短两星期,我很快发生了质的变化,无限感激领导之余,剩下的只有好好反思,不断进取。

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注重结果的时候了,光过程就足以让我享受。我觉得自己在磨课中最大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认识的转变

磨课的过程首先是对教材深刻认识的过程,当各位领导拿起课本说出自己对课本的深入理解时,我深切的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记得刚开始设计《秋天到》这课时,第一课时我是以分析课文为主,将目标定位为: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天气、物候等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当整堂课结束后,我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没有突破。原因何在?就是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将低年级课文当做高年级的课文来分析,

课中不仅学生回答不了我提出的问题,而且语文课中朗朗的读书声也不多,学生们一点都不感兴趣。经过领导们地一番指导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忽略了低年级教学应该以识字、读文为主,编者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在学文中识字。意识到这些不足,我即刻将教学目标改成: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写生字“秋、收、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初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改为:1、学会写生字“秋、收、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目标合适了,学生自然学地轻松,我也不用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 教学策略、方法的转变

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导入部分和复式教学中的生生互动环节。刚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进而引出两个年级的课题。可是这种形式对二年级同学的说话训练有了,对六年级来说却起不了作用,在王伟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设计了一个既能激发两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兼顾到两个年级的课文的导入方法,即利用课件配乐播放有关于秋天和三峡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补充说出三峡的资料,这样考察了六年级的查阅资料能力,也抓住了两个年级的学习重点。生生互动这一块我以前是这样设计的: 1、秋天美吗?喜欢几月的秋天?为什么?三峡美吗?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为什么?2、有感情的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跟其他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后来经过听取大家的意见,发现两个年级的互动过于简单,最后又把这一块改成这样,二年级:1.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请六年级评价。2.补充诗句:秋天到了„„六年级出示了我们提前编好的小诗《三峡之秋》:1.分小组朗读。2.你还会像这样写一小节吗?试一试。这种安排,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二年级的孩子通过拓展知道了秋天的很多变化,学会了造句的方法,六年级的还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方法,学会了写小诗,同时,两个年级的相互学习,让二年级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期待,六年级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当然活跃了起来。

除了以上两处改变外,在一些细节上,也做了调整。比如识字方法忌讳单一,课文朗读要变换不同的形式,又要张弛有度,反馈练习要抓住重点等等,都让我如沐春风,深得其精髓。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上课总是一个“好”字说到底,最多也只是“很好”、“不错”“很棒”这些常见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小组评价只是选出最好的几个组,掌声或小奖品鼓励,在这次磨课中,我发现这些方法早已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需要新鲜的评价方式,有几位领导又告诉了我很多的评价方法。如:给写字好的同学授予“小小书法家”称号,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颁发“智慧之星”,让爱提问题的同学成为“质疑之星”……各种各样评价学生的手段,只要有效利用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组评价中,不但让学生们组内互评,还让组间评

价,评价时也要实事求是,语言更要亲切委婉,意见中肯。最后一次试讲,学生们的评价让我大开眼界,我们的孩子个个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比我预想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三、 自身技能的转变

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的实施,再到课后反思,每一步对我来说都受益匪浅。聆听着各位领导和优秀教师的教导,我觉得自己忽然明白了许多。不知不觉中,大家看见了我在课件制作中学会的技巧,板书中的认真,教态的变化,语言组织的严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材的深入挖掘,以及不一般的课堂调控能力,对学情的充分了解等等。我正在改变,我很荣幸能成为磨课的老师中的一员。

磨课的价值在于老师的飞速成长,它不是没有目标的胡乱成长,而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学习中,只不过,磨课的老师的脚步更快些,更勤些。它的成果应该是执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消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在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是,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脑后,自己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