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整册教案 > 《精准医疗帮扶贫困山区》1300字 如何和贫困山区一对一帮扶

《精准医疗帮扶贫困山区》1300字 如何和贫困山区一对一帮扶

时间:2019-10-15 09:39:4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精准医疗帮扶贫困山区》1300字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广州市白云区卫计局组织区内医疗专家对贵州省荔波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义诊活动及精准帮扶工作。白云区中医医院由周洪彬院长带队,组织内科、外科、康复科3名专家参加了此次帮扶活动。荔波山区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水平专家的服务。

本次白云区中医医院专家服务团荔波之行,既是技术、发展学科思路的输血式医疗帮扶行动,也是该院继开展广东英德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工作两年后,再一次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优势,开辟对口帮扶工作的新篇章。

“常态化”医疗帮扶

白云区中医医院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白云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该院列为按三级医院规模建设单位。

为长期开展各项专题帮扶活动,根据广州市白云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对口帮扶工作总体框架,该院成立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和对口帮扶工作小组,制定了各阶段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积极发挥在中医专业技术和医疗卫生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以专业技术帮助为主,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通过该院的对口帮扶和荔波县中医院自身的努力,达到提高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其发展后劲,更好地为当地群众医疗健康服务的目标。

11月30日,白云区中医医院与荔波县中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

签约仪式上,白云区中医医院还向荔波县中医院赠送了一批由该院中医专家撰写的中医临床及养生保健书籍,并与荔波中医院领导干部、专业骨干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该院周洪彬院长在座谈会上提出了荔波中医院建设要实施区域内差异化发展战略,注重发展特色专科,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夯实基础,做到“西医有优势、中医有特色”的中医院发展格局,并对康复科、急诊科、内外科等科室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点到点”医疗帮扶

白云区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增加受援单位的经济负担。以中医药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受援单位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适宜技术操作水平。

一方面该院进一步加强与荔波县中医院的紧密联系,选派优秀的医护人员参加帮扶,建立科室与科室层面的联系,促进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实用性,并为此项工作提供经费保证;另一方面,接收荔波县中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到该院进修学习,对方单位提出进修申请后,由该院根据临床科室实际带教情况尽早安排,进修期间,免进修及住宿费用。

同时,该院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组建网络平台加强双边中医院的日常交流,真正实现无缝、零距离对接,实现帮扶效益最大化,普惠当地困难群众。

“面对面”医疗帮扶

医者仁心,帮扶活动期间,白云区中医医院周洪彬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对一例肺部重症感染、胸腔积液合并反复发热的疑难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会诊,受到病人、家属的点赞和医院的肯定,同时与这次派出的三位高级职称专家曹杰智、刘昕、伍树潜一起为荔波县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讲授“辨证治疗咳嗽体会”“外科休克的治疗进展”“腔镜在腹部外科的应用”“康复医学概论”“急诊抢救医护配合”“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等,得到了同行的赞许和认可。

此外,该院专家团队还帮助培训县、乡镇医务人员230多人次,同时安排专家到对应科室进行教学查房,通过精准医疗帮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学习和服务能力,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广泛好评。

作文二:《2016-2018年精准脱贫帮扶扶贫》3500字

新时期精准扶贫脱贫帮扶扶贫

维德村三年规划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总体部署和安排,本单位对帮扶对象维德村开展了认真的调研摸底,针对帮扶村自身情况,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情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四个发展核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围绕“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全面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任务。

多祝镇维德村位于多祝镇西北面,离镇中心9公里处,总面积

3.9151平方公,下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20户,共1130人,(一村112户、650人;二村108户、480人)其中外出约875人。核实贫困户42户,134人,其中扶贫户10户,45人,有劳动力的扶贫低保户10户、30人,无劳动力低保户12户,49人,五保户10户、10人,村全体党员人数34人,建党对象1人,参加养老保险304人,参合1040人,本村耕地面积905亩,其中水田面积760亩,本村村

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维德村村两委干部有4名,有着较为过硬的领导班子。

二、帮扶思路

2016—2017年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维德村在农业果树等各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大力挖掘维德村发展潜力,依托大的政策导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发展适合该村的且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产业;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鼓励农民处出致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帮助推进维德村的多项工程实施;开展精准扶贫,帮助年老体弱、因病致贫(返贫)等弱势苦难群体稳定脱贫,激发村民自身发展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打造集体致富的基础。2018年巩固提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确保到2017年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任务明确如下:

(一)成立精准扶贫领导小组:

组长:罗金星(党组书记、主席)

副组长:夏华奖(副主席)、黄宗太(副主席)

成员:王芳(党组成员)、周惠玲、陈建学

驻村工作组:夏华奖(副主席)、莫桂林(第一书记)、王芳(联络员)

(二)对登记造册、建档立卡的年人均收入4000元(含4000)以下的贫困家庭,实现达到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

(三)维德村集体经济收入至2018年实现稳定年收入XX万元以上,实现“六有”即:有较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帮扶范围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组织村“两委”班子外出学习发展致富典型经验,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发展能力。改善公共场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制度。针对所有未转移农户,重点帮扶常住户和特殊困难群体,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和惠农政策支持,整合各类资源,优先发展适合村集体经济项目。

四、帮扶目标

通过三年帮扶,实维德村至少有一个支柱型产业,每户农民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全村壮年劳动力且有外出就业意向者全部稳定就业,10户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村内矛盾纠纷明显减少,村民各方面素养显著提高,全村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党员队伍素质和村支部党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五、帮扶计划

(一)2016年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强思想发动,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形成合力谋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维德村人在外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回乡投资;三是与当地的“四季鲜”合作社联系,争取他们将维德村贫困户每年种植的荔枝、龙眼按当地的价格(同等品质的

情况下)优先收购。四是完成计划内贫困户的各项工作。2017年主要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管理机构成员,推动“村人治村”机制运行;二是督促维德村已定项目的落实,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2018年主要工作:一是完成所有贫困家庭泥砖房改造;二是全面落实扶贫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

(二)开展技能培训和政策宣讲。一是针对农民中普遍存在的谋生技能不多的现状,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计划重点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厨艺、花艺、企业内机动车驾驶(叉车、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电工作业、起重作业、机械作业几类型的职业培训,具体培训科目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每年开展3-6期,连续3年,达到村内青壮劳力全部接受培训,全部拥有一技之长的目标。二是针对农民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基本法律法规和我市惠民政策不熟悉、不了解的现状,开展政策宣讲活动,主要通过入户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手册、集中宣讲等方式进行。通过三年时间,达到全村农民普遍受教育,能够通过政策导向寻求发展机会的目标。

(三)完善基础设施。探讨农村工程开发实施的可能性,帮助推进可实施项目,完善该村基础设施。一是帮助新建道路。安排部分资金,帮助村委会新修建一条1.7公里的机耕道路,方便农民的通行,计划于2017年底前完成。二是维修村内道路。安排部分资金,帮助村委会对破损严重的通村道路和村社道路进行维修,计划每年雨季之后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维修,保障农民出行。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蹲点人员就农民的实际难题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对一些农民生产生活最低要求的基础设施如高危养殖场、危房帮助新建或修缮,拿出一定的资金,给农民按照比例予以补贴。计划于2016年上半年完成对全村常住户的走访排查,实地查看,对生产生活存在困难的农民及其需求登记在册。2016年下半年就相关事项进行协调,如协调通过,2016年开始实施。四是建设标准化卫生站。提供土地和房屋供村集体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方便村民临近求医问药,计划于2017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四)加强劳务输出。积极有序组织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近到县内就业,努力为在外创业有成人员返乡创办企业创造条件。为有意向的适龄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联系衔接工作,争取较多就业岗位,实现劳务转移。

(五)开展精准扶贫。针对村内贫困户,开展定向精准扶贫,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给予生产资料方面的帮助,计划每年春耕季节给每户贫困户发放一定的农资产品如籽种、化肥等生产资料,对购买仔猪等从事畜类养殖的,每只给予一定的补贴。每年秋收完成后,对农产品销售存在困难的,帮助联系销售,解决农民的实际难题。二是对因病致贫的农牧民,帮助申请各级救助资金,并通过发动社会捐款、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等方式,予以直接经济上和物质上的救助。三是对有就业意向且有就业能力的农民,通过对接企业或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帮助其实现就业,计划三年内,帮助所有贫困且有就业意向的农民实现稳定就业。四是开展日常和节日慰问、

送关爱等活动。

(六)开展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一是完善村内文化活动阵地功能,计划于2016年底前帮助配齐活动阵地乐器等娱乐器械。定期开展干部职工捐赠图书活动,并拨付一定图书购买专项资金,帮助该村农村书屋充实农村实用类、文艺类、教育类等类目的图书存量,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高村民实用技能水平,计划三年内,捐赠、购买各类图书五千册。二是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村两委配合,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优化农民生活环境。

(七)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一是开展基层党组织共建联建。配合村支部书记,加强对村两委工作人员的引导培训,争取每年对村两委工作人员外出培训一轮,增强村两委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上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普通干部职工与农民结成帮扶对子,按照职级、岗位,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帮扶方式,形成整村全覆盖的定点帮扶方式。二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按照结对帮扶安排,结对人员定期排查矛盾隐患,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于2016上半年完成全村矛盾纠纷预警机制的建设,确保农民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全村不发生大的矛盾纠纷。三是探索乡村治理模式。配合村委会规范村民自治管理,至2016年底,帮助完善村务公开等规章制度,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实际的村民自治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杜绝形式主义。

(二)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三)落实督查检查考核制度。

(四)加大宣传力度,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积极性。

惠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6年6月23日

作文三:《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500字

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

帮扶单位(人):                         (以下称甲方) 被帮扶对象:                          (以下称乙方) 被帮扶对象所在村组:

见证方:村村委会                (以下称丙方)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管理

暂时办法的通知》(*政办发〔2016〕1号)及相关会议精神,经丙方推荐,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1、甲方为乙方提供就业岗位或致富项目,确保乙方年工资

收入(或年收益)不低于1万元(含)。乙方须正当合理使用帮扶资金,将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子女就学等家庭生活。

2、帮扶期限:  年 月 日至2017年12月31日。

3、甲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为乙方家庭成员就业、

就学提供帮助。

4、甲方要负责跟踪乙方的生活、生产情况,跟踪调研指导

乙方,以便乙方早日脱贫。

5、丙方要督促甲方切实履行帮扶协议,如甲方有违约行为,

应及时与县扶贫办或当地政府书面报告。

6、本协议一式叁份,甲方、乙方、丙方各执壹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丙方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作文四:《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900字

精准扶贫帮扶协议书

甲方:                                          乙方:               村精准扶贫户                   为更好的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切实加快秦州区**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促进贫困村中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本着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并根据《秦州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实施方案》秦政办﹝2015﹞81号文件精神,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将对乙方给予扶贫帮扶,现签订如下协议,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甲方扶持方式:

1、吸收乙方劳动力务工:甲方作为乙方的帮扶人,在乙方自愿的原则下,甲方优先安排乙方务工,增加乙方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2、技术培训:乙方在甲方进行务工,在帮扶期间享受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培训。

3、教育帮扶:

⑴、甲方掌握乙方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保证适龄子女不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适龄子女有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争取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⑵、乙方户适龄子女中有优秀的大学生因贫困原因无法上学,经甲方核实后,在学费方面给予一定的资助;

⑶、乙方适龄子女有应届毕业生或未考上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的适龄子女,并符合公司用工条件的,经本人同意,甲方可优先提供在本公司就业。

4、扶持资金:甲乙双方达成协议,由甲方每年支付乙方          元(大写:  叁仟元)的帮扶资金,期限为三年,按年支付。   第二条:甲方具有如下权利:

1、本协议签订后,乙方的精准扶贫贷款伍万元,由甲方

提供担保,经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农村合作银行调查,审批后,贷款作为甲方发展资金,由甲方使用。

2、甲方按放贷银行要求结息,三年到期还本,逾期本息

均由甲方承担。

3、若存在如下原因之一,可酌情取消第一条所列计划: ⑴乙方不配合,精准扶贫项目无法实施;

⑵国家政策变更项目取消或外部条件变化实施困难;

⑶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甲方无法实施计划。

第四条:乙方承担如下义务:

1、配合甲方实施计划。

2、主动与上级政府、部门及甲方沟通实施计划过程中的相关事项。

第五条:本协议一式叁份,叁方各执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六条: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代表(签字):

见证方(签字):

乙方(签字):住址: (盖章)     年    日   签订日期:月

作文五:《精准扶贫工作帮扶心得》1600字

根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单位统一安排,本人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细化工作任务,紧盯时间节点,按要求对玉带村的汤宗、张如银2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目标、帮扶措施“清单”,全面完成了2015年帮扶任务,使2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目标,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

汤宗,3口人,8亩耕地,劳力3人。儿子汤万斌在济宁师范学院学习,因学致贫,经济十分困难。户主汤宗初中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良好;妻子吴述秀小学文化程度,自身长期有病;儿子于2015年7月毕业,目前在家待业。有住房6间,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

张如银,3口人,3口人,10亩耕地,劳力3人。妻儿尹爱兰,不识字,有妇女病,长期吃药,不能干重活,家庭因病致贫。户主张如银初中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良好;儿子张帅在云南外务工。有住房4间,家庭简单适用家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

二、帮扶措施

(一)通过走访等形式,向联系户宣传中央和省、市、县的强农惠农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关系,适时为联系户外出打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根据联系户发展意愿,适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致富意见和建议。

(四)改建门面和住房条件。

(五)积极改善水、路等基础条件。

(六)每户修建暖棚羊舍4间。

(七)每户投放基础母羊3只,共6只。

(八)动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

(九)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十)落实“双业”贷款。

三、帮扶效果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贫困村户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汤宗、张如银2户贫困户全面完成了2015年帮扶任务,使2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目标,

根据“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先后4次到帮扶村,对所帮扶的2户进行逐一摸底抽查,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本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帮助联系对象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集中力量优先扶持。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勤奋致富,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一)向联系户宣传中央和省、市、县的强农惠农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贫困户全面掌握了省市县精准扶贫各项政策,致富信心增强,家庭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二)劳务收入情况:汤宗两口外出新疆打工,4个月收入2万元。张如银在XXXX乡玉缘商贸公司打工,4个月收入8000元,儿子张帅在云南打工年收入2.4万元。

(三)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4条,赠送科技图书8本。并根据联系户发展意愿,适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致富意见和建议。

(四)2户贫困都已完成门面改造,汤宗新建住房3间,总体住房有了明显改善。

(五)在村委会的积极筹备下,完成了门前巷子硬化,贫困户出行问题得到了改善。

(六)动员2户贫困投入部分资金,每户新建羊舍4间,XXXX乡又为每间羊舍奖励修建资金1000元,极大解决了暖棚羊舍修建资金困难,为今后发展养殖业打下了基础。

(七)本人出资4200元,购买基础母羊6只,为每户投放基础母羊3只,解决了养殖无母畜问题,进一步拉动了家庭经济收入渠道。

(八)2户贫困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等。并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

(九)落实了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各项政策性补助。

汤宗、张如银2户贫困户全面完成了2015年帮扶任务,使2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目标,达到了今年帮扶脱贫目标。

作文六:《精准扶贫帮扶措施2016》3100字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近日,笔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张家界市司法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精准发力,充分运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五项工作举措,为精准扶贫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

一是围绕精准扶贫抓好法治宣传教育。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的法律服务资源,市、县区分别组建了法律服务支队和大队,结合“法润三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在全市贫困村普遍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八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送法下乡、赠送一本法律书籍、举办一场法律知识讲座、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开展一次法律风险体检、办好一所村民法治学校、建好一个法治宣传栏。利用农闲、集会、春节等时间节点,通过“法治赶场”、“以调释法”、免费发放普法读物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支持和引导民间文艺演艺团体创作更多的法治文艺节目,通过红白喜事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送法下乡64场次,赠送法律书籍45000余册,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20场。在贫困村广泛开展“法律明白人”的选拨、培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大对贫困村的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的力度,凡是调解结案的邻里纠纷和社会矛盾纠纷,市和区县分别给予调解员一定的奖励资金,提高贫困村人民调委会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排查和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提高贫困地区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是扎实推进法律援助服务民生工程。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加快市县(区)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在贫困乡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具备条件的村(居)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服务贫困村群众民生。努力打造覆盖全市、区县“一小时法律援助圈”,不断完善法律援助便民利民举措,采取“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等服务手段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救助。与此同时,通过法律援助志愿者深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把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相结合,服务贫困村社会稳定。2015年底,市、县区分别建立了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48”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热线畅通,实现法律援助咨询全覆盖。全面落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湖南省法律援助条例》精神,扩大范围,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落实1+1法律援助工作举措,对有法律服务需要的贫困群众落实公证减免费用和免费法律援助措施,让有需求的贫困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法律救助。

三是强化贫困地区法律服务工作。为加快法治张家界建设步伐,张家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张家界市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通过2-3年的努力,形成覆盖全市的法律顾问网络。市司法局在市、县(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在乡(镇)建立法律服务站、在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为主要平台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法律人才向贫困县区、乡镇流动激励机制,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支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实到贫困乡镇法律服务所工作。组织律师定期为贫困地区村、组干部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增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为签订务工劳动合同、工伤理赔、项目规划实施等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四是加强贫困地区特殊人群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认真履行“监管、教育、帮扶”工作职能,积极开展“防脱管”专项活动,上半年全市提请裁撤缓刑收监执行17人,给予警告处分12人,形成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震慑力,树立了监管权威,增强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特殊身份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维护了社会稳定。持续开展亲情帮教走访活动,及时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生活状况及困难需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强化特殊人群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的予以困难救助,按照民政部门规定的“五保”和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协调乡镇(街道)、村(社区)重点解决“三无”人员的生产生活问题。

五是落实精准扶贫抓好驻村帮扶工作。按照精准确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市司法局全体干警深入建整扶贫联系点,桑植县桥子湾镇钟家台村、大溪口村进行驻村结对帮扶村工作,并对钟家台村18户、大溪口村33户扶贫对象开展了再核查、再识别,进一步核实其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等情况,实事求是的逐户登记在册,填写精准扶贫标示牌,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强化基础建设,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资金扶助、技术指导、扶智提能、坚持“输血健体”和“造血强身”相结合。通过多方努力,两年来为帮扶村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开展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贫困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着力解决致贫的突出问题,落实帮扶责任,细化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每年都有新变化,确保帮扶村的贫困户提前脱贫,增强帮扶的实效。截止目前,市司法局帮助建扶村贫困群众筛选致富项目30多项,接受法律咨询120多人次,切实解决了一批基层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法律问题,为精准扶贫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法治保障。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激发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实现以党带群、以强带弱、以富带贫。河南省镇平县通过积极探索,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把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住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聚焦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建好“班子”谋攻坚。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党建工作保障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台账;把着力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和建强班子上,加大农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力度,严格按照政治素质好、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一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提升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量体裁衣”求精准。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效作为检验“两学一做”成果的重要标尺,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抓住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精准扶贫工程带来的机遇,为贫困村、贫困户分村分类分户制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着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拧紧螺丝”促落实。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定点帮扶机制。通过“贫困村能不能脱贫、贫困户能不能致富”,倒逼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立足实际,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创新帮扶举措,为帮扶对象送去致富信息、传授生产技术、打开致富门路,引导困难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基层互助体,促进抱团发展、携手脱贫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今年以来,黑龙江农垦嘉荫农场工会本着“不遗漏、全覆盖”的原则,在全场范围内实施以党员干部示范引带、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政策扶持、行业协会规范、自营经济发展等五项措施精准发力,积极开展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帮扶工作。

据统计,该场共有贫困家庭10户,16人; 可扶持低收入家庭36户,109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场工会积极争取场党委、行政的支持,建立精准帮扶目标考核制度,按照领导包片、科室包点、干部包户的方法层层传导压力,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目前全场6名场处级干部、29名科级干部、19名管理区一般干部、2名私企业主、3个行业协会主动与36户可扶持低收入户、10户贫困家庭实行“一帮一”、“多帮一”对接。46户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全部建立了困难帮扶档案,落实了帮扶措施和帮扶资金,从而使“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精准帮扶工作思路得以落实。

作文七:《精准扶贫帮扶措施3篇》7200字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一

一、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动员全体干部参与扶贫。

通过对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多轮的“回头看”精准识别工作,最终确定2015年底我市贫困户为696户1515人。按照自治区扶贫办要求,我市市、区两级对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派驻3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对6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派驻1547名结对帮扶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根据我市乡镇少的实际情况,37名现任市厅级领导分别联系全市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指导各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乌海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3月30日正式印发了《乌海市委办公厅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十个全覆盖”工程扶贫开发工作包联推进工作组和扶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通知》(乌党办字〔2016〕6号)。

截至目前,全市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已全部与相应村委会、社区进行对接,深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与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工作思路及针对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帮扶需求,制定出具体帮扶计划,实现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

二、开展“453”挂图作战工作,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按照自治区扶贫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内扶组发〔2016〕6号) 文件要求和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我办严格按照《实施意见》要求三区扶贫办组织实施好脱贫攻坚村级“453”挂图作战,建设好脱贫攻坚大数据展现平台和脱贫攻坚监控指挥中心,切实强化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查指导,全面履行挂图作战职责。“四个清”工作主要包括精准脱贫底数清、责任清、措施清、工作要求清,“五张图”工作主要包括全村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五个一批”分类措施图、嘎查村脱贫目标任务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三本账” 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脱贫计划、制定帮扶措施、记录工作台帐。目前,三区扶贫办按照《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筹备各项工作,“四个清”、“五张图”工作已全部完成,贫困户精准脱贫基础台账正在逐步完善中,预计将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453”挂图作战任务,规范好精准脱贫管理工作相关图标和资料,确保精准脱贫做到 “四个清”,村级作战挂好“五张图”,贫困户脱贫记好“三本帐”。

三、各部门综合施策,全力做好兜底脱贫工作。

坚持兜底思维,践行综合施策,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同类型的致贫原因实施精准救助,近日,自治区卫计委、财政厅、民政厅和扶贫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内卫计财务发〔2016〕33号),我市卫计委联合相关部门及时转发自治区实施方案,并要求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和扶贫办于4月20日联合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内民政发〔2016〕33 号),我市民政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扶贫攻坚方面的兜底保障作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乌海市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精准认定、综合施策”的思路,通过实施四项衔接措施,稳步实现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保障。

四、加强教育扶贫及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

雨露计划作为我市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工作的主要内容,引导和支持农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是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教育扶贫的主要抓手。目前,三区扶贫办结合各地建档立卡工作对本区建档立卡户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摸底统计,共向自治区扶贫办申请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名额42个。通过“雨露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家庭采取每生每年1500元补助资金。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直接落实享受现有自治区助学政策,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意见的通知》(内政发〔2014〕81号)要求,当年被录取到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内蒙古自治区户籍且录取时为城乡低保户家庭的子女,资助标准为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类的新生一次性资助4万元,录取到普通高校专科或高职高专类新生一次性资助3万元。目前海勃湾区准备出台相关政策,针对因学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低保户的学生也将享受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乌达区出台教育扶贫政策,除雨露计划、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外,凡在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贫困户学生享受“三免”(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资料费)政策。

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直接补助,引导和鼓励农区贫困家庭子女在完成十二年免费教育后继续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中长期技能培训,对贫困家庭的在校大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同时实现稳定脱贫。

当前来说还需我们更加重视的就是加强就业培训,通过整合雨露计划培训、人社劳动力培训、农民培训、电商培训、农家乐培训等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贫困户,与市场需求相紧密结合,分类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让贫困户、特困家庭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海勃湾区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引入产业项目,就近安排农区贫困人口就业。海勃湾区的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要全力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农区贫困人口上岗就业,安置就业达到一年的给予企业每人3000元/年的就业补贴。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户,通过政策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 的形式,积极引入手工工艺加工企业,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居家就业机会。让其在家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通过向驻村企业争取订单,让其在家中实现就业。目前,已引入源联巧手工艺制品项目。

海南区目前已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各2期,培训贫困户200余人,以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同时,协调工业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42个、提供公益性环卫保洁岗位136个、园林养护岗位36个;农业企业提供季节性岗位58个;工业园区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并与阳光田宇公司达成用工协议,每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个。

乌达区为贫困人口提供有效的就业培训,年内计划组织创业培训32期、技能培训52期,并协调工业、农业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开发环卫、绿化、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对“4050”难就业贫困人口实行兜底就业保障,提供公益性岗位20个;为乌兰淖尔镇贫困居民提供环卫临时岗15个。目前,区就业局已为贫困人口提供第一批特困家庭爱心岗20个。

五、强化医疗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

健全农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对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和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农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海勃湾区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安排200万元财政资金成立农区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基金,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对于家中有大病患者且无劳动力、无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进行资助,进一步缓解贫困人口就医压力。同时完善村级医疗服务体系,各区级医院成立扶贫帮困医疗工作队,对口支援村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村镇卫生院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并对农区贫困人口进行义诊。目前,海勃湾区组织的义诊已完成202名贫困人口的体检及诊断任务。

乌达区实施贫困人口就医优惠政策,贫困人口看病就医,享受“两免七减”优惠政策;同时依托2015年启动的各社区中医名医馆项目,聘请北京等地的知名中医专家前来坐诊,将部分患者放到名医馆治疗,免挂号费、治疗费,减免10%的药费,通过医保门诊统筹再报销60%的药费;针对居家治疗和恶性程度不是十分严重的患者,开展家庭契约式医生服务,与对口支援的上级医疗专家定期前往家中进行免费体检。

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二

大方县出台“五四三二一”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了省、市农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努力在加快全县经济及发展、后发赶超的奋斗的道路上,为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实施精准化扶贫,须坚持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切实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切实增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扶贫资源真正用于贫困户、用在贫困地方,把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实施精准化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五四三二一”结对帮扶的核心内容为:一名正县级领导结对帮扶五户困难群众,一名副县级领导结对帮扶四户困难群众,一名正科级实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三户困难群众,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两户困难群众,一般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建立帮扶关系后,帮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负责为所帮扶的贫困户出谋划策,想办法对贫困户进行致富技术培训,给予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坚决不走过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坚持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县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刻,县委结合“三实三同”,提出“五四三二一”结对帮扶措施,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相信通过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接地气,通下情,真切感受群众的疾苦、期盼与愿望,认真分析群众贫困原因,查找根源,通过思想上的关心,精神上的鼓励,物质上的帮助和致富技能的培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不仅为建设全民全面同步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畅通了道路,也让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推进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率先探索出山海协作、干部驻村帮扶、造福工程搬迁等精准扶贫有效模式。作为金融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推动金融扶贫开发,定位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综合运用各类措施,引导金融资源跟进服务。2015年以来就通过对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发放支农再贷款24.38亿元,带动金融机构至少增加信贷投放36.57亿元;同时实施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新增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考核,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降低存款准备金和给予支农再贷款奖励,今年共对17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了降准的政策激励,14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还获得3.62亿元支农再贷款奖励。这些措施对引导扶贫开发重点县信贷资金留在县域,支持当地扶贫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融精准扶贫,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特点实现有效对接是关键。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解决办法。2012年起省财政厅、扶贫办、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等就开始探索开展扶贫小额担保贷款试点,并通过模式创新实现了金融扶贫的“三个精准”。一是精准对接贫困户。贷款客户主要由扶贫部门负责筛选和推介,实现扶贫小额担保贷款优先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二是精准解决贫困户融资担保难题。通过各级政府整合和积累扶贫资金,建立为贫困农户提供增信担保服务的风险基金,精准解决了目前贫困户融资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试点(市)担保基金在具体运作中对担保农户不要求提供反担保,进一步降低贫困户贷款担保门槛。三是精准引导信贷资金流入。通过扶贫小额担保贷款试点,有效解决了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识别难和难贷款的问题,促进了信贷对贫困户的有效帮扶。自2012年试点以来,扶贫小额担保贷款已累计帮扶贫困户超过3万户,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取得积极成效。因扶贫帮困成效明显,福建省将把扶贫小额担保试点覆盖全省具有千户以上贫困人口的60个县 (市、区),省级财政合计出资总额将达到3.32亿元。

缺资金只是农户致贫的原因之一,很多农户缺少脱贫致富的意识、技术和项目,“造血”能力不够。针对这种情况,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新模式。2015 年在全省主导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服务机制,以建立“首贷”、“增贷”为目标,对带动贫困户增收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倾斜支持。2016年4月末全省4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到306.22亿元,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290.26亿元,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宁德市2015年以来共向13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65.10亿元,扶持了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水果、太子参、海带、紫菜、海参等“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上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多集中在比较偏远地区,银行物理网点少,贫困户金融需求无法及时对接。为改变落后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主动作为,早在2009年就在全省部署实施新农村支付结算畅通工程,从支持农村居民不出村领取政府补助、养老金等工作切入,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在农村零网点地区推进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民提供取现、转账、查询等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根据落后地区农民金融需求,不断丰富和扩充助农取款服务点,增加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农村信贷需求登记等功能,将其发展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站+驻村金融协办(助理)+金融机构流动银行服务车”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落后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超过2.4万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下阶段推进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

经过近几十年的持续扶贫帮扶,当前全省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扶贫难度更大。为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的金融服务工作,2016年4月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牵头制定下发《关于推进福建省金融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的通知》(福银[2016]111号),从精准识别和对接贫困户金融需求、做好扶贫开发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积极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与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在具体落实上,将重点用好一项政策工具,发挥好两类金融机构作用、抓好三项扶贫金融创新,突出四项机制建设。

1、用好一项政策工具。为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精准扶贫服务,人民银行总行在支农再贷款项下创设扶贫再贷款,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国定和省定贫困县涉农贷款投放,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扶贫再贷款实行更优惠的利率,比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低1个百分点,1年期仅为1.75%,同时对借用扶贫再贷款的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控制利率加点幅度,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扶贫再贷款实行更灵活的展期管理,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5年。下阶段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将运用扶贫再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做好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金融服务。对非23个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也将通过支农再贷款等手段,加大政策引导。

2、发挥好两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健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体系的同时,重点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主要涉农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积极引导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2家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用好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做好全省50万农村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的配套金融服务,发挥好两家机构在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系统、村镇银行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瞄准产业扶贫、贫困户创业就业、贫困学生助学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目前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推动下,相关机构都已经成立金融扶贫的组织领导机制,农业银行和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各基层法人农信社还制定了“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和2016年工作计划,初步形成良好工作局面。

3、抓好三项扶贫金融创新。切合精准扶贫金融需求特点,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推进扶贫金融创新。一是把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作为重点。做到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与评定农村新用户、信用村工作同步推进,形成“征信+贷款”的联动模式,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起步期的资金需求。二是把发展“信用共同体”扶贫融资模式作为重要突破口。着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发展贫困户互助担保基金担保贷款以及发展“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信用共同体贷款业务,形成产业扶贫和扶贫金融创新的良性互动。三是努力拓宽贫困地区抵押担保物范围。在保护贫困户利益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跟进各地推进的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对能确权到户、收益稳定的集体资产股份,探索股份抵押贷款试点,拓宽贫困户融资渠道。

4、突出四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加强与扶贫部门联动,实现扶贫部门掌握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向金融机构共享,为金融机构识别贫困户,精准服务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建立金融扶贫的统计监测与评估机制,准确严格界定相关指标口径,通过监测和评估制度引领金融机构树立精准扶贫的理念,形成政策激励。三是建立金融与政府部门联动扶贫机制。主要包括在信用信息征集上,发挥好农村小额信贷促进会、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挂钩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在信用担保上,发挥好各级政府建立的扶贫小额担保基金作用,加强合作,促进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四是建立金融扶贫的宣传机制。通过简报等多种形式,强化同业精准扶贫的经验模式和做法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形成金融扶贫工作合力。

作文八:《最新精准扶贫帮扶措施》2300字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前两年实现脱贫的战略部署,我局主动作为,结合“两学一做”学教活动中的关键在“做”的精神实质,积极为有转移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等免费就业服务,使其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促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基本形成就业扶贫长效机制。

一是开展调查摸底促分类施策。通过印制《贫困村技能培训需求情况统计表》、《贫困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情况统计表》、《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等表格,全面摸清全县贫困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年龄、培训、就业需求、转移去向等各类基本信息,建立贫困劳动力各类基础台账,并根据劳动者培训需求和求职意向,分类开展培训和就业创业帮扶指导。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当前市场用工需求,以汽车驾驶、农家乐、管道工等为主要培训项目,帮助有就业愿望的贫困群众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实现素质就业。上半年,贫困人口参训37人,其中:电子商务师2 人, 管道工6人,农家乐8人(女性8人),架子工9人,汽车驾驶C照11人,创业培训1人。同时,根据贫困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借助我县老龙湾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优势,按照企业加农户的合作模式,与马莲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组织50名劳动力,在西滩乡老龙湾村开展了农家乐技能培训班,培训后有9家农户先后开办了农家院,吸纳就业40余人,其中:贫困户3家。

三是开展岗位拓展促转移就业。为使农民工能够及时了解用工信息,有效解决农民工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县充分调动和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劳务派遣公司、农村劳务经纪人积极性,调查收集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电子屏等媒体及时发布。同时,坚持每月深入全县各乡镇、贫困村发布劳务用工信息,通过主管领导、劳务干事签收等方式,确保了信息的可流通性,帮助贫困户家庭的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上半年,收集并发布务工信息共188条,岗位需求5198个,实现转移就业840人。

四是开展联姻结对促帮贫解困。深入联姻结对点阴田乡措龙滩村开展民生调研,了解群众基本民生需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并为34户联点帮扶贫困户帮扶化肥、面粉等生产生活资料,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精准脱贫工作。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现在只需打开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就可知道哪些人属于贫困人口、因何致贫、需要如何帮扶、帮扶责任人是谁等信息,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扶贫提供准确依据。”

7月20日,休宁五城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笔者,该镇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行信息化管理,瞄准贫困人口,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对象精准。

该镇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进村入户识别贫困村户,对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各项基础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登记造册,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对象精准。

底数精准。

该镇要求各驻村干部亲自参与调查,严格按照镇村干部帮扶纪律,促使帮扶干部真正深入贫困户调查了解致贫原因,由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交通条件落后等导致贫困的一律写清原因,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准确,经得起检验,切实帮扶一批真正困难的群众脱贫。经过镇村干部认真走访、调查了解,确定了全镇精准扶贫367户、866人,确保“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措施精准。

该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精准,对镇直部门单位、各村承担的扶贫攻坚行动责任进行了分解落实,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职责,积极算好“脱贫账”。并将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工作挂钩,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规划和方案,确保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截至目前,五城镇367户贫困家庭一户一档资料已全部完成。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兜底扶贫等扶贫措施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该镇还要求镇村干部积极走访,不仅帮助贫困家庭“物质脱贫”,还要实现“精神脱贫”。

下步,五城镇将全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科技培训等项目,加强对到村到户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高压态势,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按预定目标进行,实现“三年脱贫,两年巩固”目标。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水利局帮扶工作组奔赴帮扶村——三岔乡许家庄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三岔乡许家庄村以山林为主,平均海拔600余米,旱地稀少,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是贫困村。 根据三岔乡许家庄村的实际情况,市水利局帮扶工作组成员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干真事,干实事,干成事,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深入全村,调查摸底,摸清了群众所想、所盼。

同时,围绕强基础、调结构、补短板的工作思路,破解帮扶难题,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精准扶贫。 张家界市水利局召开专门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精神,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选拔了28名政治素质高、工作热情高、开拓能力强的机关干部组成帮扶工作队,对许家庄村38户贫困户111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对困难群众进行调查摸底,确认帮扶人与帮扶责任人信息,将困难群众主要困难、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账;根据“结对帮扶、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张家界市水利局局长宋维胜及局全体工作组成员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把握村情民意,结合本单位和帮扶户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签订了《张家界市水利局结对帮扶责任状》,在精准施策上支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切实做到贫困人口精准、贫困情况精准、贫困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脱贫时间精准“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工作顺利进行、扶贫成效稳定持久。

作文九:《丰台镇杨涝池村2016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7000字

丰台镇杨涝池村2016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精神,扎实做好丰台镇杨涝池村精准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杨涝池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杨涝池村实际,制定了2016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杨涝池村位于丰台镇北部,面积2.2平方公里,距泾川县城3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辖路南、路北、庄老、庄前、庄子何、上坳及山前7个村民小组390户1841人。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5户,有44户97口人享受低保。全村耕地4355亩,其中林地2260亩,林果面积1700亩,退耕还林面积870亩。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1个,果品专业合作社1个,电商服务点1个,金融服务网点1处,资金互助合作社1个,村级幼儿园1所,村级标准化卫生所1处,村属地界内有石油资源开采钻井3口。

(一)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杨涝池村人均纯收入1971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283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5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6户,大小运

输车6台(含1台客运车);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县城或乡内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杨涝池村设有一个村小学,全村一至三年级在校生28人,学前班10人,四至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丰台镇中心小学完成小学教育,并在丰台镇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依托村小学建办村幼儿园1所,入园学生达28人。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124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11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33人,参合率达到97%;2013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835人,参保率65%。全村60岁以上老人109人全部享受养老金。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部是集学习文化、教育培训、办公接待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处于水泥公路路边,为8间面积为160m2的砖混结构建筑,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室、培训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室、会议室等。村卫生医疗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有较好的控制。

(六)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4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平均年龄46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3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经济能人,能吃苦耐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的能力。二是村“两委”班子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70人,其中有女党员 11人,党员年龄老化。

二、主要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杨涝池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个别组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少数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建设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各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民小组大都缺乏统

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户排水(污)沟独立不联通,有的家户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林果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1.粮食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有一定的难度。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无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收。

2、果品产业发展滞后。全村现有果园1700亩,其中丰产园不足300亩,果品质量不高,商品率偏低,其余1400亩幼园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实的不到位。

3.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养鸡为主,养猪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禽解决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束缚。前些年,有的农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项目,因受市场波动影响,现在存栏数已经很少,上规模的养殖户更少。

(四)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254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五)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初步统计,全村党员共70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49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4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虽于2008年修建村部(8间),但配套不到位,没有文化广场、娱乐设施,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三、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精神要求,抓住“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的大好机遇,以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为目标,把解决贫困对象的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主导产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开发扶贫与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走畜牧产业为主,多种经营,主辅结合、综合配套,机制创新、全面发展之路,使村内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一技之长,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积累经验和提供依据。

四、发展目标

利用“十三五”国家扶贫政策和实施精准扶贫有利时机,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杨涝池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

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六个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庄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区域明确。民宅建设坚持实用性与美观性、特色性相统一,全部达到楼房或砖瓦结构标准。村、组均通柏油或水泥路、村文化广场设施基本完善配套、村容村貌整洁,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村庄整治达到“五化”标准,即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

——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宗旨和“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结合杨涝池村的实际把果品作为杨涝池村的主导产业,保证人均1亩果园,年收入户均达到15000-25000元。林果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果园面积基本实现全覆盖,挂果园达到1000亩,全村果品总产量达到15000吨,总收入达到2500万元。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强村富民。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超过全乡平均水平,全村基本脱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新型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互联网入户率不低于50%,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

——村级组织明显加强。各项民主制度逐步健全,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级班子达到“五好”要求,村规民约健全并实施到位。村级阵地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达标率和党务、村务公开率均达到100%,村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五、帮扶计划

(一)突出特色兴产业,加快果品产业建设步伐, 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开发,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是坚持建管并重,果品产业开发在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按照有机果品发展方向,坚持发展果品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建管并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果品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1)持续扩大果品基地规模。按照果树适生区全覆盖的思路,在新建补植上再用力,力争全村果园总面积达到2000亩,实现塬面果园整体覆盖的目标。(2)强势推进果园标准化管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村组干部和果园大户到果园管理先进的地区考察学习,邀请知名果树专家、技术人员现场培训,狠抓果园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行“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组织专门班子定园子、定任务、定措施、定效果、定责任,严格考核,集中开展果品管理战役,全面落实优果措施和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全乡果园管理水平。(3)加快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协会(合

作社)等形式,发挥果品专业合作社积极作用,为农民提供各环节、多领域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动员农户申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00万元。(4)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适时招商引资新建气调果库,不断健全果品产业链条体系。

二是坚持果畜互促,在畜牧产业开发上取得新突破。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后续产业来开发,按照“果畜结合、以畜促果、循环发展”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在发展果品产业的同时以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引资融资,落实优惠政策,动员养殖户积极建办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个,确保肉鸡养殖小区正常生产。5年新增猪存栏100口,牛存栏200头,鸡存栏2万只,畜牧产业总收入达到800万元,人均达到500元。

三是坚持科技兴农,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运用。不断加强科技服务队伍网络建设,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加大科技培训和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力度。

(二)夯实基础增后劲,全面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巩固扩大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成果。

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按照“尊重现状、因地制宜、围绕中心、体现特色、着眼长眼”的原则,构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全村60%的农户有小康屋住宅,农村危旧房完成改

造20户,通过实施“三清五改”,村庄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初步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一是突出通村油路建设。抓住国家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确保组内道路硬化项目尽快落实建设。

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果园灌溉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全村剩余未通自来水的群众饮水困难,确保全村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以加快建设保灌节水型农业为目标,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打或维修机井,科学规划、分步有计划地建设高塬抗旱保灌节水农业设施,为发展果品产业创造水利条件。

三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图书室、体育场等,完成公共服务场所绿化美化亮化。

(三)科学发展促和谐,着力建设社会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持续扩大有线电视通村入户工程建设,力争全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入户率达到100%。

二是文化体育事业。以改善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上建成村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组建科技文化中心。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

三是教育卫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村小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下功夫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村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改善全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四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广泛开展优质服务,进一步夯实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济等救助,确保困难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不出任何问题,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使生活困难家庭都能够得到生活保障。

(四)积极培育第三产业和劳务输转,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一是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商流贸易业。商流贸易在该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业人数相对还比较少,所从事的行业种类还比较少,鼓励村民走出去学,积极开拓经营领域,延伸如建筑建材领域的产业链,发展多样经济即可推动就业,又可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充分认识劳务输出的有因素和不利因素。据调查,杨涝池村,外出务的310人员中,大多以干粗、重、脏、累、苦活为主,他们中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仅为17.7%;由此可见,他们务工主要是以拼体力为主。科学的看,劳务经济本

身也有它的先天优势和缺陷。其优势就在于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缺陷在于一旦务工者因身体原因或家庭成员原因不能外出时,就会处于无收入的境地,更重要的是短期内家庭经济就会陷入困难状态。因此,在劳务输出中,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注意家庭经济再发展所必须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要在注意提高本人及家庭成员健康品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参与市场角逐的经济技术含量,实现从拼体力向拼技术技能方向竞争转型,从而达到稳定收入的目的。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要求,培养一套素质高,团结,务实,能干事的村班子队伍,调整充实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保持村班子后备人选长期在5名以上,把那些有知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选入到村班子的后备人选,吸收到村班子队伍中来,让村班子人选后继有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一个党员致富户帮扶一个困难党员、一个产业致富户帮扶一个困难农户、一个协会带头人带动一项主导产业”的“三个一”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村“两委”班子成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致富。

六、保障措施

一是抓好组织协调。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类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对接协调,经常分析研究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规划目标进村入户抓点示范,开展政策宣传和信息服务。村两委作为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要负责协调处理好群众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扶贫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认真落实扶贫规划。切实加强与村上的沟通协调,及时分解落实规划中的各项任务,跟踪分析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正确处理好尽心竭力帮扶与尊重农户意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统筹安排,共同推进,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牢固树立项目带动意识,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加大落实力度,抢抓政策机遇,确保农村小康屋建设、危旧房屋改造、村庄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及“三清五改”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年度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是全力实施帮扶措施。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

贫困人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联系相关部门开展贴息贷款帮扶措施,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无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协调民政部门实施社会保障,充分发挥金融与市场的作用,引导扶贫资源、资金向贫困组、贫困户聚集。      五是抓好政策宣传。通过走访入户、手机短信、召开群众大会等方式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使群众有信心去战胜贫困,消除贫困。扶贫中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帮助农户理思路、兴产业、促发展,努力把好作风体现在关注民生、为民解忧上;把好的作风体现在宣传政策、落实政策上,使群众能够真正深入了解国家惠农和扶贫政策,做到政策宣传到位。

作文十:《新民村精准扶贫帮扶措施》1100字

新民村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2016年脱贫:5户

一、谢琼丽:3人 (本人、母、子)二间二层

致贫原因:本人精神病

帮扶措施:

1、危房改造,政府补贴7500元。

2、医疗救助。

3、享受低保。

4、子读六年级,享受贫困生补助。

二、周金常:3人(本人、妻、子)二间二层

致贫原因:本人头部肿瘤

帮扶措施:

1、享受大病救助。

2、享受低保。

3、创业就业:介绍其子到广州务工。

三、周良斌:8人(本人、妻、大子、儿媳、三个孙子、小儿子) 致贫原因:本人及小儿子精神病

帮扶措施:

1、享受低保。

2、创业就业:介绍大子、媳妇到浙江务工,年收入4万元。

3、助学扶智:2个孙女读直荀中学,小孙子读幼儿园,享受贫困生补助。

四、谢谟寿:6人(本人、妻、儿、媳、孙子2人),二间平房 致贫原因:本人腰椎疾病,其子因杀人坐牢。

帮扶措施:

1、享受低保。

2、就业创业:介绍儿媳在广州制衣厂务工,年收入3万元。

3、助学扶智:孙子读幼儿园、孙女读小学,享受贫困生补助。

五、邹梅香:3人(本人、夫、孙女,子亡,媳妇外出)平房三间(清朝)

致贫原因:子亡,缺少劳动力

帮扶措施:1、享受低保

2、产业增收,村级扶持其承包6亩地,年收入1.5万元。

2017年脱贫:8户

一、谢先平:4人(本人、妻、小子、孙女) 无房、借住 致贫原因:妻子眼疾近瞎。

帮扶措施:

1、助学扶智:孙女读实验初中,享受国家贫困生补助。

2、创业就业:介绍其子到宁波务工,年收入3万元。

二、谢汉林:1人,57岁,无住房,租住

致贫原因:断臂,丧失劳动力

帮扶措施:享受低保,纳入危房改造计划

三、李立垓:1人,73岁,无住房,租住

致贫原因:孤寡老人 精神失常

帮扶措施:享受低保,纳入危房改造计划

四、邹诗武:5人(本人、妻、女儿、儿子、父),老式二间平房。 致贫原因:本人坐牢,妻子务工抚养子女及父亲。

帮扶措施:1、助学扶智:女儿重新上大学,儿子直荀中学,享受贫困生补助。2、就业创业:介绍其妻到广州制衣厂务工,估计年收入3万元。

五、唐姣英:5人(本人、女儿、儿子、父、母)二间二层。 致贫原因:丈夫电击身亡,父患肺结核病

帮扶措施:1、助学扶智:儿子直荀中学读书,享受贫困生补助。2、就业创业:介绍其本人及女儿到广州制衣厂务工,年收入4万元。3、享受低保,医疗救助。

六、谢福平:2人(本人、子),老式三间危房。

致贫原因:父子均为精神病

帮扶措施:1、享受低保。2、纳入危房改造计划

七、王凤霞:1人,48岁,平房二间危房

致贫原因:精神病

帮扶措施:1、享受低保。2、纳入危房改造计划。

八、谢先悦:2人(本人、妻),平房3间。

致贫原因:妻外伤致手臂残。

帮扶措施:1、享受低保。2、产业增收:帮助土地流转承包6亩地,估计年收入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