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地理教学 > 2023年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11篇

2023年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11篇

时间:2024-01-19 10:56:05 来源:学生联盟网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11篇,供大家参考。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11篇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1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4、影响雪

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2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3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4

1、按成因:

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2、按性质: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5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地理知识点(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地理知识点(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地理知识点(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见右图

地理知识点(4)【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①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

②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

③判断潜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

④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 b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地理知识点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地理知识点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它发生的领域有:

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 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地理知识点3、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地理知识点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

地理知识点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6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7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8

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 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9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10

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克服困难,我们要让自己对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去培养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当我们考试失败时,我们不要灰心,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

合理利用学习时间

在我们学习地理的时候,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地图,那么怎么才能把地图背下来呢,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家里的墙上贴上地图,这样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会增加我们的记忆力,我们还可以吧地图贴在我们的书桌上,这样无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是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背诵地图,即使我们在玩闹的时候也能够学习。

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去解决,经常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看看自己理解的知识和老师同学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们在制定学习的计划的同时,一定要知道什么方法是适合自己的,我们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努力的去完成它,一定要有一颗恒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篇11

1、地球运动规律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2、正午太阳高度

(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3、时间计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10)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11)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12)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13)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4、昼夜长短与时间判断

(14)要明确季节与节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节永远相反,但是节气是相同的,审题和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15)在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多少,不能习惯性地以为是30°或者45°。

(16)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时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冬半年时相反。南半球反之。两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17)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动密切相关,所以,要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规律。

(18)任意地点,其一年中的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恒为24小时;任意一天,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甲地昼长=乙地夜长。

(19)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带来的季节变化是地球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许多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因此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要注意总结具有季节变化规律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及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