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 > [《伯牙绝弦扩写.DOC》500字] 伯牙绝弦的绝字

[《伯牙绝弦扩写.DOC》500字] 伯牙绝弦的绝字

时间:2019-12-15 09:16:0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伯牙绝弦扩写.DOC》500字

伯牙绝弦扩写

当时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钟子期不过是个樵夫。两人生活环境迥然。却仅仅因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作文二:《伯牙绝弦12》2800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黄婷婷作者:狗尾草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全文共77字,5句话,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感受艺术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典范之作。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感受艺术魅力”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为“读—背—说—讲”。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过朗读、背诵、自学来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准备

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虽然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让学生准备课文的预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一)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二)指导读好课题

(三)质疑导入。

二、纵情吟诵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反复练习后,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聚焦第一至第四句,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 展示读——按句子朗读。(出示四句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能读得正确、流利即可。

2. 模仿读——按人物朗读。把四句话变换为: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合作读,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

3. 思考读——按总分结构读并理解字词:

⑴出示插图,了解伯牙、子期何许人,找出写出两人特点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并找出具体体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的句子(二至四句)。

⑵出示:(第一句字体的颜色与其余三句不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朗读句子,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去发现一至四句先总后分的结构。

⑶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与二、三句中 “善哉”的“善”字义的不同。

⑷理解“念”与“得”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句字体颜色不同)

通过朗读明确第四句是二、三句的总结句。

⑸强化总分结构:这一念,一得,(板书:念   得)可不是一般的朋友能做到的默契啊!咱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这种默契。

出示句群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 想象读——语言表达训练:

⑴分角色读二、三句,作好仿写铺垫。

⑵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二、三句的句式写句子,渗透写字要求。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高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流水)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风 !”(清风)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细雨) 志

在       ,

⑶学生汇报,分角色朗读。

5.拓展读——拓展课文(将仿写的句子加入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志在细雨 ,钟子期曰:“善哉,蒙蒙兮若细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朗读。

再次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明白“所念”“必得”的意思。(板书:所   必)

6.诵读——由扶到放,指导背诵:

⑴出示填空式:伯牙善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                ”伯牙所念,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⑵提高难度。出示:伯牙        ,钟子期        。伯

牙        ,        钟子期         !         ,钟子期        !伯牙         ,钟子期         。

师读横线外的,生读横线内的。

⑶终级考验:师说每句话的第一个字,生背。

三、读懂故事

(一)学习古文,我们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读懂。把课文第五句话加进去,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还原课文,学生练说。

(二)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多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以及个别句子的理解:出示个别词语,生说意思,出示个别句子译文,生说句子。

(四)鼓励学生再次练习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再指名说。(板书:知音)

(五)师:是啊,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让他们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

引出最后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配乐朗读。

(六)口头表达训练:假如你就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

(七)拓展课外资料,师生朗诵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八)解决问题: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了吗?

四、传唱知音

(一)浏览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诵读全文。

(三)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让更多的人把“知音”的典故传诵下去。

板书:

伯牙绝弦

所念         必得

知  音

作文三:《5伯牙绝弦》3600字

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人文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交流对“知音”的感受体会。

评价任务设计: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下有关知音的诗句,来交流一下。你从哪搜集的?(看资料袋,是学习的好方法,上网搜集也是个好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知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解题:绝弦是什么意思?(看注释理解,预习得好)通过预习,你知道文章哪句话和题目的意思是一样的呢?(出示),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从哪能看出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遍,读通课文。

二、读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够,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3.练读后再指名读(2人),教师评价: 真好,通顺、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我注意到他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好,一个是“兮”,另一个是“哉”,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他们是语气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啊!)语气词在读的时候要延长停顿一下,这样才有一咏三叹的感觉。男生再来把课文读一遍,(评价)女生也来一遍。

我们读书时应该音停意不断,这样读起来味道就更足了。

三、理解悟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呢?来,大家交流一下。(理解字词、句子)

1、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可以理解为“好啊”

那文中,还有哪个字或词的意思,你咬不准,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的意思懂吗?怎么知道?乃呢?对,古文中这些常见字的意思我们一定要记住。     古文中,有的字词,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有的,我们就得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语意。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

当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的时候,钟子期日:——。当伯牙心里想着江河的时候,钟子期日:—。

你看,伯牙心里想着什么,他的琴声中就能表现出什么,的确是“善鼓琴”呀!而钟子期呢?伯牙的琴声想表现什么,子期就能听出什么。这就叫“善听”。

3、那么伯牙和子期是什么人呢?(资料交流)

我们知道,伯牙是当时晋国有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中,除了融入了他娴熟的技巧外,还有什么?(情感胸怀心声感受)以前,当伯牙弹琴时,有人理解他广阔的心胸吗?当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乐曲时,有人明白他的心声吗?当他把自己的情操和感受都化为美妙的音乐时,可有人明白?(以前没有人明白,而现在谁明白?子期)

4、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峨峨的泰山和洋洋的江河,还可能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鸟语花香、秋高气爽、蓝天白云、雪花纷飞)是啊,作为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中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场景,一定还会有那——(课件出示)

5、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会说——;当伯牙鼓琴,志

在流水,你会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你会说——;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你会说——……

6、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板书: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水和流水,还是志在清风和明月,凡他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7、同学们,当时伯牙已经是晋国著名的音乐家了,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那为什么他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因为子期能懂—)那别人呢?别人会怎么赞美他呢?评价很高,但却肤浅、空洞、不着边际。

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板书:遇到)面对如此善听的钟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板书:欣喜万分)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真是心有灵犀呀!)

出示:伯牙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什么意思?这就叫(心有灵犀心心相通息息相通情投意合)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还是?生活、情感上的,人生道路上知音。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温暖、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齐读)

8、短暂的相遇让二人成为知音。两人相约来年秋天,八月十六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见面的日子,却没有见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朋友——钟子期。

得知知音已经离世的消息,伯牙长叹:世再无知音!(出示)说这话时,他的心情如何?(万分悲痛,板书:悲痛欲绝)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能忍受。真是: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读

世间只有子期能听得懂自己的音乐了,然而他已先我而去。想到自己又将孤独苦闷,不有悲从心来。高山流水俞伯牙,瑶琴知音钟子期。──读

伯牙的满腹思绪还会有谁能知晓?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读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9、知音已不在,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所以,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破琴绝弦”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琴师,不再弹琴了,那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同时也断绝了什么?(音乐道路上的辉煌前程,音乐所带来的全部乐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快乐,希望等)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死化为了泡影,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他一死,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理解自己的人了。再读这一句。“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四、升华

1、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难受吗?面对着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也许你想劝劝他?安慰他?还是想赞美他?或许你还想到了别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交流。生:伯牙,知音千年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生:伯牙啊,你要坚强地活下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我要送伯牙一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

2、凄美动人的一段情,演化为中华民族知音故事的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

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的故事,创作出了琴曲《高山流水》,并成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首。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一起去领略他们之间心灵相同的情谊吧!朗读全文。

3、总结:伯牙与子期故事,并不因为子期的死,或是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它的光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也在苦苦地寻觅自己的知音吗?如果找到了,那是人生的幸运,我们应倍加珍惜。如果没找到,或者像伯牙那样找到又失去了,我们也不要灰心,可以把对知音的寻觅,当成一种人生的追求,当成一种感受幸福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故事中,我希望大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更应从中感受一份生命的美好,一份人生的温暖。

五、整合地方课

了解了伯牙,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历史人物管仲

1.打开《传统文化》自由读原文.借助注释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注释读懂管仲治国和做人的道理。

2.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管仲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出身贫寒,早年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他治理国家四十年,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全面改革,连孔子都对他称许有加。

3.活动广角。

你对“终身之计,莫若树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小组内谈一谈你的看法。  师总结: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

交流对管仲的评价。

4.成长阶梯。

自由背诵管仲说的话。

5.课后搜集管子在治国、修身、教育方面的主张。

修身:不拘小节、忍辱含耻,立志发奋而建功立业。

教育:强调了“礼”“义”“廉”“耻”的教育问题对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并极力劝统治者予以高度重视。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伯牙绝弦》的故事。

2、描写一件能够表现自己与朋友之间深厚感情的故事,并运

用上表现友谊的的诗句。

作文四:《25、伯牙绝弦》1200字

教学目标

1、读顺、读懂、悟情、惜谊

2、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背诵《马诗》

2、闭目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问,脑海里出现什么?(学生随意谈)

3、师:这首曲子来自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战国时期的楚国一个千古流芳的故事。

二、读顺

1、板书题目,指名读,齐读。

2、自由读课文,问:读后觉得古文读起来怎么样?(难读难懂)指名读。

3、师带读。

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读懂。

1、师:故事中主要写两个人物,出示图片(伯牙、钟子期)

2、学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指名读,师问:你读时突出“善”字,能讲一下,“善”字是什么意思吗?(喜欢、擅长)板书:善鼓、善听。

2)齐读。师:下文何处可见“善鼓、善听”,请画出来。

3、学第二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指名读,你突出“志”字,“志”字是什么意思?(心里想的)齐读。

2)指名读,“曰”是什么意思?“善哉”的“善”和“善鼓、善听”意思一样吗?“善哉”是什么意思?(不一样,是好啊的意思)齐读。

3)指名读,你为何重读“峨峨”,(读出高山高大挺拔样子)齐读。

4)指名读,“兮”字和“峨峨”应连起来读,你做到了。“兮”是什么词?“哉”呢?短短的一句话,连续用了两个叹词,你体会到什么?(钟子期对伯牙的欣赏)齐读。

5)指名读,你为何重读“泰山”?(泰山巍峨挺拔,应该重读) “泰山”后面用的是什么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要重读)注意感叹号。指导:所以呀,想要读出古文的节奏,读出古文雅气,就要注意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和标点符号中蕴藏的情感。齐读。

4、学第三句: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读,为何突出“洋洋”?(读出江河宽广无边的感觉)齐读。

2)拓展:

师述:伯牙继续鼓琴,(出示幻灯:皎皎明月,潇潇春雨,依依杨柳……)志在明月,……学生: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5、学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述:高山也好,流水也罢,不管伯牙弹奏什么曲子,念在何处,志在何方,钟子期都能理解,都心底里表示欣赏和赞叹。于是有……学生齐读第四句。

2)指名读,“所念”是什么意思?(弹琴时所想)板书:所念

指名读,为何强调“必得”?(突出钟子期的“善听”,突出对伯牙的理解与欣赏)板书:必得(理解、欣赏)   齐读。

3)述:做为当时的音乐家,做为楚国的宫廷乐师,但自己的琴声一直得不到楚王真正的欣赏,到不到大臣们真正的理解,想不到在宫外山野里却遇到以砍才柴为生的钟子期,并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欣赏。他此时的心情如何?(激动不已,惊喜若狂,喜出望外,高兴万分)

述:伯牙立刻站了起来,紧紧地握住钟子期的手说:(知音、知己、奇才,我们做朋友吧,我们结拜吧……)

6、学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述:于是,他们相约明年此时此地再次相会。第二年,伯牙满怀喜悦,故地重游,但是不见钟子期本人,等待他的是钟子期去世的消息,是埋葬钟子期的一堆黄土。他泪流满面,在钟子期的坟前弹起琴来……听古筝曲……问:从琴声什么地方中体会到什么?(悲哀,悲痛欲绝,悲愤)  齐读

作文五:《伯牙绝弦)》3200字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优)

作者:周山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