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政治教学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优越性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优越性

时间:2023-04-09 18:25: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郭 祎 任玉合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7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18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性与中国性的统一、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统一,而其根本要义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和最根本保证。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之“式”,既有基于中国历史、国情以及文化传统的基本特点,更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带来的一系列政治优越性。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优越性,才能深刻理解这个“式”,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型之路。所谓“新型”,主要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在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走过的“老路”而言的,这些老路的基本特点是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这是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2]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新路是和平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之路、繁荣兴盛之路,不仅能够成功迈向现代化,而且能够保持自身独立性,在此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自信和现实自信,因为这个新道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之路。深刻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系列“强国组合”的系统性统一体。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等系列强国战略部署,全面展望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前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以及健康中国等目标务必在2035年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文化、体育、健康等都是人的现代化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和最重要要素,率先实现这些方面,才能有序推进、大大加快其他方面的强国建设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领导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现代化,是不依赖于外来力量和不殖民掠夺外国的现代化。这三个方面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政治优越性体现,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新的文明形态的最大贡献。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现代化方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52与西方现代化的寡头资本驱动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政党的使命驱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优越性所在。

1.党通过领导一切实现执政目标和推动现代化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如何实现“两个必然”呢?答案在于“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即要实现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大联合。基于无产阶级政党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先进性,党必须首先是高度团结的、集中的和统一的,才能凝聚最大合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这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已经被充分证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在我国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两者是统一的。”[4]中国共产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处于领导地位,党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主要包括坚持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领导内政、外交、国防、安全、民族等工作,领导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监察机关,领导社会群众组织和党外群众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从执政实践看,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得以实现的最根本保证,更是集全党全社会之力增强现代化建设动能的最根本保证,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拓展现代化道路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强化党的执政情怀,丰富党的执政经验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2.党员通过全面履职尽责完成使命任务与推动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通过每位党员的具体行动实现的,党员履职尽责与党的领导是高度一致的,二者统一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就是党的领导制度。“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5]一方面,党的领导制度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领导优势;
另一方面,党内法规制度以正面和负面清单方式要求党员干部全面履职尽责。例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序言中要求全体党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六条规定“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中可以看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例如,《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强调,要“了解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要求,加强对党员的宗旨教育,提高其群众工作能力,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类似的规定还很多,正面提出要求的表述往往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及群众工作方法等相关联,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立场。负面清单形式,既提醒党员干部高度重视和自我检视,又规范和细化了具体情形,让问责更加精准,体现新时代党内法规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比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章“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通过九条内容进行细化列举,内容十分翔实。另外,对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党内法规制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中规定了“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拈轻怕重、患得患失,不敢直面矛盾、不愿动真碰硬,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得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6]《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八条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经常检查言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培养道德情操,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履行职责,是其为民情怀、公仆意识、先进特质以及政治品格的体现,这些都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备的实践动能,且这种动能在现代化实践中随着党员使命感增强而日趋强大。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3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要求,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追求,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

1.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支持、热情参与和广泛互动是现代化道路的最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基础在于人民,党的血液在于人民,党的力量在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植根人民群众之中,这是党的根本身份定位,没有或淡化了这个定位,党就失去了血脉和力量,现代化道路就失去了根本方向和力量。党的身份认同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的党,身份是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是具体到每一位共产党员,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就是为党工作。无论是整体的党组织,还是具体的党员个体,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思维,始终把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的现代化,这条现代化道路为人民而开、靠人民来拓,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和存在价值。

2.人民至上就是要维护好、保障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清朝的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论到:“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
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无产阶级政党伦理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公与私之关系,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员时刻铭记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决不能假公济私或损公肥私。“执政伦理就是对执掌国家权力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7]19国家公权力姓公不姓私,执政伦理的关键问题是理解“国家公权力”与“个人私权利”的关系问题。“国家权力和执掌国家权力对于人的意义,对于人的需要、生存、发展的意义问题”。[7]32百年党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承了无产阶级政党伦理的一般原则,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公权力制约和规范之道,确保党的执政活动始终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公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现代化发展逻辑看,对权力进行规范既是执政党的伦理追问,也是现代法治建设的基本追求。党的执政实践越深入,执政道德与权力规范要求越高,这一点已经在70余年的执政经验中印证。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面临一个共同课题,那就是对公权力加以规范。历史一再证明,权力将导致腐败,而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的本质属性是“必要之恶”,发挥其最大程度上的必要性与限制其最小限度的恶性同等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执政廉洁的基本条件就是内在控制权力恶性和外在预防权力过界。换句话说,对强大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是廉洁执政的基础,更是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内在保证。所以,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特别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目的就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确保权力在社会主义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这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内在要求,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系列深刻教训看,那些自认为无比强大而忽视自身矛盾与问题的政党,那些在发展中忽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及其实践的政党,都已经失去了执政资格。布热津斯基认为:“那些声称共产主义理论是他们的政权之本的共产党人,那些口头上说实践共产主义理论而实际上却在背离其实质的共产党人,那些毫无顾忌地公开否定共产主义理论的共产党人,所有这些自称‘共产党人’的人,都不再认真地将共产主义的理论作为指导社会政策的方针。这些就是后共产主义体系中的现象。”[8]显然,苏联共产党就是滥用权力而导致自我垮台的典型,自身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而盲目地否定科学真理,自身陷入了特权专制腐败而天真地接受多党制民主,彻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没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苏共垮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法治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任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规范权力运行的根本原则,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点任务。这与西方民主的本质根本不同,与传统民主也根本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得以拓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生存能力取决于一系列要素,可能这些要素里面最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全体人员的能力。”[9]究其实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认知逐步清晰,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观超越了封建专制条件下的权力至上思维,改变了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观念,树立权力服务权利的现代权力法治、权力民主观;
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权力与市场的关系认知逐步提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权力主导到市场决定、政府更好地实践转变。比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10]121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本质上要规范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以权力的有限、有为实现市场经济的有效、有序。在此过程中,执政党廉洁政治、民主法治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既丰富了党员干部的现代化意识,尤其是法治思维、全过程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法治能力的不断提高;
又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展示廉洁政治的极端重要性,推动现代化事业日益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52中国式现代化新路是追求新型政党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和平之路,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以胸怀天下的全新视野审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种种赤字问题,彰显大国大党的人类观和世界情怀。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新路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和平发展新路适合中国国情且契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路不因循旧传统,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发展逻辑。另一方面,和平发展新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为人类社会发展探索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探索创立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一系列和平发展倡议到多边双边密切交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休戚与共的发展情怀不断结出硕果,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拓展了现代化的视野,而且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野,“由点到体”的多向互动发展,“中国式”的启发意义仍将进一步放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下不断取得新成就。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在21世纪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持续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1]中国式现代化政治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最大程度发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最根本优势,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等整体优势。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正确,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1]22党在战争年代,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成熟的、有权威的中央领导集体,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使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曾反复强调党的统一领导问题,提出要坚持“四个服从”,特别是全党服从中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强调“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才能得到加强,党的事业才能不断胜利;
反之,党的领导就受到削弱,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锻造了伟大的党。从百余年党史来看,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所在;
从三个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一个个历史难题中发展壮大,三个历史决议不仅见证了百年大党的奋斗历程,而且镌刻着党解决自身难题的鲜明价值诉求与政治追求,那就是必须始终确保党的团结统一。[12]大党之难,难在始终保持坚强和坚韧,百年大党因维护和保证了团结统一而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在此基础上团结一切力量完成历史使命。迈步新征程,我们需要继续从历史决议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分析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因素、解决破坏团结统一的问题、凝聚促进团结统一的力量、巩固保持团结统一的基础、发挥实现团结统一的优势、总结提炼保证团结统一的经验以及在新征程上培育凝聚永葆团结统一的资源等方面持续努力,确保党始终如一坚强和坚韧,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为了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始终走好群众路线和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在现代化道路上凝聚最大力量攻坚克难。“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是任何执政党都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是执政伦理建设的基本内容”。[13]中国共产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执政,靠广大人民群众执政,通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执好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三位一体”有机统一,这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最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最基本方式。从无产阶级政党本质与执政经验看,党的执政责任要求始终坚持党群一体化、党群系统论的根本原则,现代化道路的推进要求继续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和方式。新的历史形势下,维护和发展密不可分的党群关系需要做好三个方面重要工作。其一,要站稳根本的政治立场。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党、牢记人民、牢记责任、牢记纪律,做一个政治能手、发展先锋、关心群众、班子的带头人”[14]。其二,要纠正脱离群众的错误观念。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注意防止和清理自身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15]这些错误倾向的共同危害是违反了群众意愿、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上危害了党的执政道德。其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来源于正确的地位观与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本质属性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中国共产党的政绩观就是始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做到责任过硬,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16]毫无疑问,“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观点是党群一体、干群一心的根本要求,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前行和拓展的根本要求。

(三)坚持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发展理念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向导,也是激发中国式现代化政治优越性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4新时代新征程,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最后什么也干不成。比如,创新发展大家都要抓,但具体到各种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家家都能干的,要看条件和可能,同时要看全国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从自己的优势领域着力,不能盲目上项目;
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家家都要抓,同时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和内地条件各有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来抓;
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家家都要抓,没有选择余地,同时要聚焦本地区主要问题,突出本地区重点领域,不能脱离本地区承受能力,更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绿色、共享发展。

(四)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23毋庸置疑,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我们将继续强化问题导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回望来时路,中国共产党探索、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道路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改革的方程式一再突破禁区、打破定律、创新模式。它不仅仅带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成就,更带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由此开启的‘中国道路’打破了以西方为标准的单一演进模式,证明了世界上还有另一条路可以促进人类现代化进程。”[17]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一再突破禁区、打破定律、创新模式”,其伟大意义在于验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在于证明了党群一体蕴含的无穷无尽的实践推动力量。

(五)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每个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阶级是社会的主导物质力量,也是社会的主导精神力量。”[18]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体现的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体现的是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高度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斗争胜利的内在意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1]23“树欲静而风不止”,斗争的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和具有现实紧迫性的,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注意,要把增强斗争精神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机统一起来。持续进行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是党的先进性对我们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就是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想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同一切削弱先进性、破坏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10]4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勇气进行自我革命,根本原因在于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所谓“无私者无畏”“心底无私天地宽”。说到底,自我革命就是自我调整、自我提升和自我控制,自我革命就是与自身问题作斗争,不仅要做到敢于刀刃向内,而且要通过开展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和防范社会风险,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当然,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十分清楚,推进自我革命既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又要瞄准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
既要发挥党的传统优势,又要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新机制;
既要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严肃性严格性,又要注重对党员干部的爱护和关怀;
既要突出党组织的系统要求,又要强化党员干部个体的主动性。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总结。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19]新道路与新形态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艰辛探索,凝结着全体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创造能力与伦理水平。新道路与新形态之“新”,体现了新结合,彰显了新创造,呈现了新贡献。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形成过程中始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存在,但在实践中具有中国化的品格。[21]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优越性和显著的政治优势都是建立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之上,都是在实现先进理论与中国现实、中华文化的有机统一中绽放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光彩和道德光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路是党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生命”等经典论断,表明了“道路”和“集中统一”对于国家和党的极端重要性,更加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道路寻求过程中的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需要我们珍惜并始终坚持。党的百年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求路”“筑路”“扩路”的过程中,展现了道路自信、执政自信和能力自信,但归根结底是政治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能力基础。回顾“东欧剧变”的历史波折,不禁让人唏嘘叹息。1992年,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实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基础上,历史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的重大问题,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0]373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思想结晶。今天,人们期待已久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如期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地踏上了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的现代化方案和前进步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宽广。在此历史转折与发展进程中,党的政治优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发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与现代化建设宏伟实践是正相关的“一体两面”关系。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越来越显示出制度治党特点和趋势,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和伦理铸党之“伟大工程”也日益向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优越性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更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也必将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前提下日趋丰富,其实践价值也必将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彰显。

猜你喜欢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