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生物课件 >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600字】 浪淘沙刘禹锡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600字】 浪淘沙刘禹锡赏析

时间:2019-12-15 09:16:1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刘禹锡《浪淘沙》赏析》600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作文二:《刘禹锡诗《浪淘沙》其一赏析之误》1700字

刘禹锡诗《浪淘沙九首》第一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此诗的赏析之作未见于名家手笔,仅见于《小学古诗文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两书都有“译文”及“赏析”,值得商榷。兹按以上两书先后标[一][二]摘录如下:  [一] 译文: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翻卷风浪从天边着流下来。现在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就可以到牛郎和织女家里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的壮丽景象……“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雄伟尤其表现在它日夜奔腾不息,咆哮不止……在众多描写黄河的诗作中,这是很有影响的一首,因为它写出了黄河的雄伟与壮丽  [二]译文: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万里泥沙,波涛滚滚如飓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我要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与黄河同去拜访牛郎织女家。  赏析:开头两句极有魄力,居高临下写黄河九曲回肠的雄姿,更写出自天而降奔腾向前的气势。后面两句糅入了优美的神话传说: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就可以到达天河,拜访善良勤劳的牛郎织女一家。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全诗既描写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又表达了诗人不畏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看来,以上[一][二]两者大同小异,一致肯定“描写”、“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雄姿”;不同在于:[一]诗人“沿着黄河走到银河去”,显然只身一人;[二]是“乘风破浪直上银河去”,诗人“与黄河同去”。如果有 人(如小学生)再问,我们或许会分别回答:[一]“沿着黄河”艰难跋涉,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二]“乘 风破浪”,“不畏险阻”,表现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  这样,“赏”则赏矣,“析”则欠妥,因为按[一],诗歌末句的“同到”缺译文、无着落;按[二],我“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与黄河“同到牵牛织女家”,显然扞格难通。  笔者认为:首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是说黄河滚滚有九曲之遥,黄沙漫漫有万里之高;次句“浪淘风簸自天涯”,是说波涛激荡,沙尘扬簸远接天涯。此时当与银河相薄,“如今直上银河去”也,黄河、黄沙与苍穹浑茫无际。这样,显然是黄河与黄沙同去,诗人绝未幻想自己与黄河同去或幻想“走到银河去”。诗人极写黄河黄沙之景象,正见其胸襟广大,犹且“热血满心胸”,而以天真烂漫之欢语作结: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诗意境何等高远,结句何其高妙!不禁令人想到刘诗《秋词》其一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早有论者激赏刘诗《浪淘沙》第六首,“美人首饰侯王印,竟是沙中浪底来”尤为警策,故赏鉴之作不少。我以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此诗亦可谓“巨刃天扬”,能再现“大唐气象”,位居组诗第一首,很适宜。此诗留传下来,应该得到应有的鉴赏。  这里,有必要补充指出“浪淘沙”是词调,后来亦为曲牌名,浪淘未必就说淘洗、“夹带”、“挟带”,此为激荡之貌,是为浪滔。孙楚赋“飞清尘以淘汰”、《楚辞·涉江》“齐吴榜以击汰”,所指亦浪滔。王念孙《广雅疏证》“淘淘与滔滔同”引《毛传》“滔滔大水貌”,并谓“滔或作淘”。显然,浪淘即浪滔,此指黄河。  再说“风簸”,此处非指“翻卷”、“掀簸”波涛。《诗·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古人早已知道,收到粮食颗粒充饥肠,还需几道工序,“簸”不可少,簸的现象他们当然清楚。《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古人用“簸”,已到了想象丰富的程度。所以,风簸此指黄沙。漫天黄沙,历来不鲜见,唐诗中已有不少描写,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如此景象刘禹锡岂有不知而只写黄河?  再者,王之涣《梁州歌》“黄河远上白云间”句,据《文苑英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所载,此诗标题《出塞》,首句为“黄沙直上白云间”,《全唐诗》亦注“一本作黄沙直上”。我认为刘诗实写塞外荒凉凄绝之境,河之外,非沙而何?又,《万首唐人绝句》载胡曾《咏史》有句云“漠漠黄沙际碧天”,可见纵令晴空朗日犹此景象,况“平沙莽莽黄入天”乎?至今犹有日本专家及其国内打工者之类人士赴我西北荒沙之地植树种草,谓风沙可卷至东京云云。这是题外话,亦足见至今“风簸”之不可小觑。

作文三:《浪淘沙刘禹锡》600字

《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4、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5、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m.lz13.)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  刘禹锡的诗全集

*  刘禹锡:乌衣巷

*  刘禹锡:春词

作文四:《浪淘沙刘禹锡》2900字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巨大的水势如图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作文五:《刘禹锡《浪淘沙》》5900字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赏析】

其一:

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其六:

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

诗一开头,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一轮初阳冉冉升起,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江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这时,阳光已驱散晨雾,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了。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

后两句,作者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

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熔入诗中,形象而富有动态美。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却不嫌堆砌,反见其神思飞动,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为这样,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

⑴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⑶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译文】

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

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本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注释】

这是一首怀古诗。题中的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来的。

首句撇开隋亡旧事,正面重笔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两岸绿野千里,田畴相接,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悠悠而去的汴河流水,引人在想象中瞩目于两岸千里春色,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刘禹锡《杨柳枝》说:“炀帝行宫汴水滨”。第二句中的“隋家宫阙”即特指汴水边的炀帝行宫。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已成尘”,用夸张笔墨强调往日豪华荡然无存,与上句春色之无边、永恒,形成怵目惊心的强烈对照,以见人世沧桑、历史无情。“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包含在“隋家宫阙已成尘”中的意蕴,不正是这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吗?

一、二两句还是就春色常在、豪华不存这一点泛泛抒感,三、四则进一步抓住汴水春色的典型代表——隋堤柳色来抒写感慨。柳絮春风,飘荡如雪,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但眼前这汴河堤柳,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满目春色,不但不使人怡情悦目,反而让人徒增感慨了。当年隋炀帝沿堤树柳,本是为他南游江都的豪奢行为点缀风光的,到头来,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在它面前深切感受到豪奢易尽,历史无情。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在怀着深沉历史感慨的诗人眼里,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杨花的杨与杨隋的杨也构成一种意念上的自然联系,很容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或许还是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人。这,也许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吧。

怀古与咏史,就抒写历史感慨、寄寓现实政治感受这一点上看,有相通之处。但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前者较实,后者较虚;前者较具体,后者较空灵。将李益的这首诗和题材、内容与之相近的李商隐咏史七绝《隋宫》略作对照,便可看出二者的同异。《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见南游江都所造成的巨大靡费,以寓奢淫亡国的历史教训;《汴河曲》则但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一则重在“举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共同点,就可能把怀古诗看成单纯的吊古和对历史的感伤,忽略其中所寓含的伤今之意;如果看不到它们的不同点,又往往容易认为怀古诗

的内容过于虚泛。怀古诗的价值往往不易被充分认识,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

诗一开头,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一轮初阳冉冉升起,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江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这时,阳光已驱散晨雾,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了。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

后两句,作者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熔入诗中,形象而富有动态美。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却不嫌堆砌,反见其神思飞动,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为这样,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要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呢,只要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的。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作文六:《浪淘沙刘禹锡》300字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作文七:《刘禹锡《浪淘沙》》5900字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赏析】

其一:

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其六:

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

诗一开头,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一轮初阳冉冉升起,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江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这时,阳光已驱散晨雾,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了。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

后两句,作者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

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熔入诗中,形象而富有动态美。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却不嫌堆砌,反见其神思飞动,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为这样,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

⑴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⑶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译文】

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

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本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注释】

这是一首怀古诗。题中的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来的。

首句撇开隋亡旧事,正面重笔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两岸绿野千里,田畴相接,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悠悠而去的汴河流水,引人在想象中瞩目于两岸千里春色,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刘禹锡《杨柳枝》说:“炀帝行宫汴水滨”。第二句中的“隋家宫阙”即特指汴水边的炀帝行宫。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已成尘”,用夸张笔墨强调往日豪华荡然无存,与上句春色之无边、永恒,形成怵目惊心的强烈对照,以见人世沧桑、历史无情。“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包含在“隋家宫阙已成尘”中的意蕴,不正是这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吗?

一、二两句还是就春色常在、豪华不存这一点泛泛抒感,三、四则进一步抓住汴水春色的典型代表——隋堤柳色来抒写感慨。柳絮春风,飘荡如雪,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但眼前这汴河堤柳,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满目春色,不但不使人怡情悦目,反而让人徒增感慨了。当年隋炀帝沿堤树柳,本是为他南游江都的豪奢行为点缀风光的,到头来,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在它面前深切感受到豪奢易尽,历史无情。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在怀着深沉历史感慨的诗人眼里,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杨花的杨与杨隋的杨也构成一种意念上的自然联系,很容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或许还是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人。这,也许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吧。

怀古与咏史,就抒写历史感慨、寄寓现实政治感受这一点上看,有相通之处。但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前者较实,后者较虚;前者较具体,后者较空灵。将李益的这首诗和题材、内容与之相近的李商隐咏史七绝《隋宫》略作对照,便可看出二者的同异。《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见南游江都所造成的巨大靡费,以寓奢淫亡国的历史教训;《汴河曲》则但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一则重在“举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共同点,就可能把怀古诗看成单纯的吊古和对历史的感伤,忽略其中所寓含的伤今之意;如果看不到它们的不同点,又往往容易认为怀古诗

的内容过于虚泛。怀古诗的价值往往不易被充分认识,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

诗一开头,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一轮初阳冉冉升起,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江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这时,阳光已驱散晨雾,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了。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

后两句,作者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熔入诗中,形象而富有动态美。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却不嫌堆砌,反见其神思飞动,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为这样,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要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呢,只要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的。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作文八:《刘禹锡 浪淘沙 8首》400字

[ 标签:刘禹锡, 浪淘沙 ] 匿名 2010-01-26 12:56

全诗是什么?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浪淘沙

作者: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补充回答: 浪淘沙九首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3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4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5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6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7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8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9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作文九:《(唐)刘禹锡《浪淘沙》》300字

刘禹锡《浪淘沙》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作文十:《中华经典资源库27 | 古诗词赏析:刘禹锡《浪淘沙》》1500字

一般爱学习的父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都不会太差!

刘禹锡的诗大多简洁明快,气势雄浑,这首《浪淘沙》也不例外。作者开篇就将万里黄河那奔腾浩大的汹涌气概彰显得淋漓尽致,但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的笔锋却陡然一转,将豪迈奔腾之势收于细腻和脱俗的想象。刘禹锡用这种创作手法到底要传达些什么呢?

【诵读】

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书写】

书写专家:张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讲解】

讲解专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浪淘沙》讲解

专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我们来欣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浪淘沙》。

刘禹锡他的文集为何被称为《刘宾客集》?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的进士,也就是公元793年中的进士,任监察御史,后来被贬朗州司马,又被贬连州、夔州、和州等州的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所以后来刘禹锡的文集就叫《刘宾客集》。刘禹锡这个人才能卓越,是有宰相的气度的,是中唐“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

但改革失败以后,以王叔文、王伾为核心的革新集团就遭到排挤、遭到打击,另外的八个核心成员也都被贬为远方的地方上的司马,即远地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亦在其列,是被贬为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歌中多有怨刺之笔,讽喻、批评社会上的种种流弊,寄托自身的志向和诉求。《浪淘沙》九首是他被贬夔州之后所作。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黄河自古以来以裹挟流沙著称,所以组诗开篇先写黄河,也暗合了这个《浪淘沙》的本意。“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条曲折蜿蜒、流沙莽莽的大河。“九曲黄河”,见于旧典《河图》的记载,说黄河自昆仑山发源,一路东来,“河水九曲,九九千里”。后世的诗人也因此将之作为咏黄河最有名的典故之一,说它“千里一曲”。“万里沙”,古人造字纪数,起于一,极于九,“九”这个数字本来就有究极的意思,至于“万”字,一般我们说山高万仞、流芳万古,那都是有数之不尽、极言其多的含义的。“九曲”“万里”,两个表示极致的数字连用在一起,将黄河裹挟万千泥沙一路东来、源远流长、浊浪滔滔的声势渲染得淋漓尽致。此外,“沙”这个字也能使人联想起黄河所在的北地的茫茫风沙,这一句可以说是非常雄浑的起笔。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投向这条大河的源头——“浪淘风簸自天涯”。“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天涯”,本是指极遥远的地方,黄河自天涯风浪颠簸而来,也衬托出它曲折东去的艰难。如果说“浪淘风簸”的节奏十分紧凑,“自天涯”就带着几分绵延不绝的悠远了。河水奔腾东去,就被这三个字忽然逆挽一笔,带着读者的视线和心神一并溯流而上,投向天涯,投向遥远的黄河源头——那隐喻昆仑云中,如在天上的地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紧接着下句“如今直上银河去”,直截了当将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沟通,从而一窥天上之景,前面写九曲黄河,写大浪淘沙之势,奔腾万里而来,那已经是波浪壮阔的大手笔了,到这里却又忽然回宕一笔,气势不减,但是转折横生,瞬息之间,先前用力渲染的万里征程、风浪颠簸,仿佛都消隐而去,只要乘船逆流而上,到达黄河的源头就可以驶入垂地的银河,直上天际。本来沉凝宏大的气象,因为这么飞扬的一笔,平添了几分飘逸,这才是刘禹锡写黄河的独到之处。

而全诗最后一句,“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有道是,诗为心声,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首《浪淘沙》也不仅是一幅波浪壮阔的画卷,一次遨游天宇的畅想,更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转自微言教育

-- END --

别压抑你喷薄的交流欲望

快来留言

资源推荐

《中华经典资源库24 | 古诗词赏析:韦应物《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