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小说 > [《民俗民风的俗语》2900字]六字俗语

[《民俗民风的俗语》2900字]六字俗语

时间:2019-10-17 09:31:3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民俗民风的俗语》2900字

二字俗语

行家 流言 眼气 旮旯 惧内 免活 冒尖 亮相 滚蛋 较真 吃香

老练 白吃 白条 丢脸 草包 哭穷 小气 谋生 没得 晒台

三字俗语

清一色 打光棍 巴不得 老一套 不明白 小老样 绊脚石 丢面子

假斯文 倒插门 有气派 千里眼 打算盘 过日子 吃不准 要面子

想当初 老一套 书生气 不正派 不服气 差不多 一面倒 说大话

吃不消 钻空子 走着瞧 走时气 摸不准 明摆着 不公道 讲空话

露一手 留后路 不中用 卖人情 不开眼 吃不消 想不开 不留神

不出息 不露脸 虎着脸 不大离 靠得住 看不出 别难过 吃得开

不老实 不争气 顺口溜 玩得转 出洋相 怪不得 干瞪眼 关系户

门外汉 不够格 老相识 怕动弹 没本事 闲不住 不内行 不乐观

等于零 吃老本 死胡同 不二价 看不开 吃不开 小聪明 死对头

出外快 划得来

四字俗语

人要衣装 土洋结合 进口组装 没事找事 亲上加亲 行伍出身 一肚子草 故意作对

看得过去 死得其所 手下留情 插翅难飞 不讲面子 不要胡来 见不得人 说得过去

共同语言 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有两下子 不要胡来 好者为乐 面上无光 顶头上司

小人之见 嘴上一套 没得说的 分勿清爽 年轻最嫩 死得着了 一行一户 假装在行

二话不说 说话带刺 念念有辞 死要面子 不见不散 从小看大 点火就着 婆婆妈妈

话说回来 装模作样 拉人下水 光杆司令 实在是高 相互拉扯 脸上无光 有伤风化

有伤和气 入门见喜 话里有话 贫不择妻 吊儿锒铛 模样大方 说话算数 天王老子

见好就收 说个没完 没老没少 俗气得很 说话嘴冷 弄不过去 远在天边 近在眼前

大清巴早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老不正经

五字俗语

硬着头皮上 花钱买气受 大小是个头 不打不成交 跟人过不去 天生的一对 八九不离十 眼不见为净  老来这一套 一代传一代 明知山有虎 拉拉不下脸 有劲没处使 旧瓶装新酒 不看不知道 公说公有理  不打不相识 吃软不吃硬 秀才不出门 硬着头皮上 一报还一报 高低不答应 不服也得服 有话讲当面  少来这一套 说话兜圈子 把话说回来 真人不露相 无巧不成书 多没有意思 大眼瞪小眼 话不说不明  要钱不要脸 能上不能下 水火不相容 不是吃素的 操心不禁老 货卖一张皮 有点飘飘然 花钱买罪受  没用的东西 不放在眼里 别动手动脚 相当有一套 人多点子多 全凭嘴一张 到底是好人 不吃白不吃  一报还一报 官身不由己 打开话匣子 别来这一套 顾头不顾尾 有嘴就有路 嘴皮上功夫 未必不知道  瞒上不瞒下 人小心不小 还是老样子 同行是冤家 说不到一块 人生地不熟 对事不对人 包在我身上  好说不好听 曲里拐弯儿 大人有大量 两个狗东西 打虎亲兄弟 功夫不过关

六字俗语

与别人不相干 捆绑不成夫妻 名不正言不顺 活着干死了算 大白天说梦话

一条道走到黑 天不会塌下来 不要不好意思 先小人后君子 欠了一屁股债  人不知鬼不觉 一口吃个胖子 干打雷不下雨 说到哪里去了 水里来火里去  暗地里下刀子 一回生二回熟 想到一块去了 说时迟那时快 门难进面难看  干得相当出色 明人不用细说 快一点好不好 为下一代着想 有过之无不及  前有车后有辙 满嘴里跑火车 以失败而告终 做最坏的打算 不是省油的灯

话说到点子上 背后搞小动作 有点瞧不起人 文不文,武不武 拉出来,打进去  头发长见识短 不幸中之大幸 永世不得超生 吹得天花乱坠 阴一套暗一套  摸着石头过河 上有老下有小 耳闻不如一见 上气不接下气 跟别人过不去  有意跟你作对 生意不在早晚 打心里不愿意 有话往肚里咽 说得天花乱坠  眼不见心不烦 过一天算一天 光天化日之下 横考虑竖考虑 见凡人不说话  前言不搭后语 生命在于运动 高不成低不就 不是长久之计 死无葬身之地  话不能这么说 见啥人说啥话 咽不下这口气 抓一把扬一把 生怕人家知道  丑话说在前头 是非自有公论 不要不好意思 气不打一处来 说不出的高兴  吃不了兜着走 没有共同语言 不显山不露水 有个三长两短 活到老学到老  走那步说那步 不是平处落的 一本难念的经 不可同日而语 绝非等闲之辈  一步一个脚印 有钱的是爷爷 没钱的是孙子 空有一手绝活

七字俗语

满股文章不充饥 心有余而力不足 头发胡子一把抓 大人不记小人过

说得有鼻子有眼 不是冤家不聚头 鼻子底下就是路 人不出门身不贵

那壶不开提那壶 猜个八九不离十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功夫不负有心人 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好意思说出口 脸朝黄土背朝天

老虎屁股摸不得 生怕别人不知道 打开窗户说亮话 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不出来的高兴 身在福中不知福 书到用时方恨少 往自己脸上抹黑

大丈夫能屈能伸 置于死地而后生 大人不见小人怪 从眼皮底下溜走

这一下子可完了 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句话不离本行 矮子肚里疙瘩多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不看僧面看佛面 强中自有强中手 英雄难过美人关

有情人终成眷属 置之生死于度外 一口吃个大胖子 面不改色心不跳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东方不亮西方亮

八字俗语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家人不说客套

话走到哪儿,算到哪儿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这一回胜过那一回 会干的不如会说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十字俗语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关起门来打狗。

皮鞋踏狗屎。

好话呣说两遍。

坐头把交椅。

大菜头有心。

乞食,假鸡头。

二一添作五。

林其瑶喊口令通通有。

惊到神魂四散。

好好子爬锐到臭头。

别人吃米粉,你共人呼烧。

桐油桶也是底(放)桐油。

好好鲎,创到屎漏。

趁钱无够了。

给人捉去弄猴戏。

偷摘菜是贼,偷拔菜栽(苗)是骨力。  月晒得谷。

杀人放火。

食饱掠虱母相咬。

打爸无数下。

茶不思,饭不想。

闲人挨有谷。

听话头,知话尾。

士士六工尺,豆干菜脯蜇。

狗靠主人势。

穷人娶老某。

一字也未一划。

土捏柴刻,戆人点香灼。

大树朽腹。

鱼吃着雷藤水。

竹钩担双头了。

嘴红红,说别人。

先生柴铗,查某菜刀。

狗嘴生不出象牙。

生眼睛,未曾看见鼻尖。

天要下雨,娘要出嫁。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一目睁,一目闭。

开饭店无惊大吃。

呣是三岁囝子。

呣是好剃头的。

呣骂天,无怨地。

呣是嫌咸,就是叫。

吃菜看菜园。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认钱无认人。

文不文,武不武。

心急钓无鱼。

水火不留情。

打死卖盐的。

同椆牛知气力。

十丁九头目。

十嘴九骰仓。

倒墙会碍壁。

一传十,十传百。

嘴尖舌利。

无齿吃得烧(㴵)粿。

了离。

十赔九不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磨刀不误砍柴工 宰相肚里能撑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笨鸟儿先飞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远亲不如近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隔行如隔山

一人做事一人当 酒香不怕巷子深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严师出高徒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胜败乃兵家常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好马不吃回头草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好汉不吃眼前亏 物以稀为贵

习惯成自然 虎毒不食子

小孩嘴里无假话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井水不犯河水

作文二:《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2400字

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m.lz13.)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  民俗民风作文

*  民风民俗作文450字

*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作文三:《鲁迅作品中民风民俗描写的剖析》1900字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他于1918年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紧接着又写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十几篇现代小说,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深刻思想和成熟的艺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他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有记叙的内容,都有民风民俗的描写,我们从他笔下的民内民俗描写中进行剖析,这其中透出了旧中国贫弱的根因和封建文化的糟粕部分。   鲁迅先生小时在本宅家塾和本城三味书屋读书,课余喜欢野史笔记,爱好民间艺术。他外婆家在农村,少年的鲁迅常随母亲探省,在农村生活,得以和农民及其子弟亲近,所以他对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得以更多的了解和熟知,这使得他的作品描写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我们从那些浓浓的民风民俗的描绘中剖析出了作品本质的东西。   1 从民风民俗描写中揭示旧中国贫弱的根因――思想愚昧   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乃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时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包括愿望和行为。这种文化现象由于传统文化心理和历史、阶级的局限,显出其愚昧性特征。在鲁迅作品中,民风民俗反映了国民愚昧落后的状态。这中状态由社会陋俗表现出来的,象祭祀,腐蚀人的灵魂,使人信奉神对人的命运的摆布,脱离实际,丧失对悲苦命运的抗争。鲁迅小说《故乡》中的闰土,在拣择"我的母亲"未搬走的东西中,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可以看出,闰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连起码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而去求助于无形的"神",想要靠敬神来改变命运的思想已根植于闰土的心灵深处,没有去作积极抗争的意识。祭祀的愚昧性愚弄了闰土,同样也把鲁镇的人愚弄了,在《祝福》中,写了当地的人们把"祝福"视为"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地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头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放在这些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何等 虔诚!此种神秘的祭祀风俗,看到了当地人的愚昧性已牢牢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规约着人们的行为,麻痹着人们的精神,使人丧失壮志。鲁镇的人如此,当时的国人何不如此?思想落后,精神愚昧、麻痹是旧中国贫弱落后的根因。   2 从民风民俗中看出了封建文化的糟粕,为我们找到了医治中国病的病根所在。   封建社会统治中国有两千多年,其文化积淀历史久远,有的是精华的,她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但鲁迅作品中的民风民俗描写却透出的是她糟粕的部分。描写的民风民俗,揭示出旧中国由于几千年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的浸染,国民身上普遍存在着愚弱、奴性、虚伪和自欺欺人,从中剖析出几千年封建文化在国民心中积淀而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以此来显示"国民性""民族病",如《祝福》中写的祭祀风俗:煮福礼的是女人,拜的却是男人,男尊女卑的不合理的社会地位不用多说便可明白。《药》中蘸"人血馒头"治痨病的风俗描写,看出封建专制文化的愚昧,为我们暴露了辛亥革命找不到中国的病根,不发动群众,群众不觉悟的后果的惨重。揭示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糟粕文化根深蒂固,已植根于旧国人灵魂深处而造成了社会的"病态"。这种"病态"急需良药医治。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和为之服务的文化,唤醒民众心灵。   3 从作品的风俗描写中揭示旧中国还有改造的可能和活力。   鲁迅作品的风俗描写虽然很多地方写出了旧中国民众的愚昧、无知、麻木,展现了旧中国的"中国病",看起来,对这类人是无可救药的。其实鲁迅看到这些病之后,下决心弃医从文来医治国民,是看到了国民还可救药,还是有活力的。这活力可从他笔下的风俗描写中看出来。在鲁迅笔下,小时候的故乡是美丽的,充满活力的,是令人向往的,故乡的人是善良的且富有创造力的。《故乡》中,小时候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闰土教我捕鸟的描写,看瓜时"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些风俗的描写可看出故乡的美,故乡少年的勇敢、有创造力,乡民张有乡风的纯朴善良。从这些来看故乡是可以改造的,中国是可以改造的。一个民族是还可以改造,要看她的根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智慧的,勤劳的善良的。从鲁迅笔下的民风民俗中老少的表现,说明旧中国的贫弱只是由于一时"病了"所致,从少年一代来看,中国是有希望的,且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民族。   我们从鲁迅所描写的这些民风民俗进行剖析,这些风俗所反映出旧中国国民贫弱、落后、受欺于人的病因,但同时,从少年一代来看,是值得改造的。鲁迅青年时代弃医从文的目的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