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生物试题 > 《一带一路文章1》400字:文章图片带字

《一带一路文章1》400字:文章图片带字

时间:2019-10-27 09:25:3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一带一路文章1》400字

千年前,“丝绸之路”在欧亚大陆北部延伸,留下了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惠互利的故事。今天,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铺展开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构想,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引擎。 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笔者认为,如果抛却冷战时期由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因素,“一带一路”与二战后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确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归根结底还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基于不同国家自身情况的战略决议。 相似之处 相似的出发点: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国内拥有充足的资金和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海外存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资金需求,通过向海外输出产能和资本,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这不仅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60年代至70年代的日本,也即将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 当前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资本不足但又急需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一带一路”正好顺应了这波即将到来的浪潮。 相似的产业背景。

作文二:《“一带一路”人民日报学习文章》5400字

“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存在本质区别,把‚一带一路‛类比于马歇尔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新马歇尔计划‛,不仅不科学、有违事实,而且会对‚一带一路‛的价值认同及实施效果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设计构想不同。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界援助。美国提出并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这一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一带一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其次,根本目的不同。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不仅有经济目的,而且有政治目的。美国为向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迫切需要稳定和复兴的西欧盟友,并借拯救欧洲来发展自己。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马歇尔计划也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

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非、欧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东西方文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这种互联互通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这与以帮助西欧重建为名、行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之实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经济援助计划。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附加诸多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

不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这一计划还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所谓‚欧洲复兴计划‛实际上是‚西欧复兴计划‛。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谋求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涵盖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提供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共同发展,倡导平等对话,尊重道路选择;既欢迎沿线国家自愿平等参与,也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3月18日《人民日报》)

“一带一路” 奏响合作共赢最强音  今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公布。自此,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建设蓝图清晰呈现在世界面前。‚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唱响沿线国家迈向命运共同体的最强音。

新理念

和平合作 互利共赢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复杂深刻变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独行快,众行远‛,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成为各国人民心声。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布局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一带一路‛,开启了一扇沿线国家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机遇之窗。

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已有来自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回应。亚投行‚人气‛一路攀升,‚朋友圈‛扩容消息接连不断。

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从中国丝绸、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到西域香料、珠宝、医药、汗血马,古丝路连通的不只是商品贸易,更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一带一路‛倡导文明包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这是一条市场导向之路——

去年12月,丝路基金正式运行。‚不是援助性或者捐助性的资金,而是坚持市场化的原则,投资有效益的项目,实现中长期合理的投资回报,维护好股东的权益。‛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说。‚一带一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

这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作多国协奏的乐章,那么它的基调就是共赢。‛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执行主任菲扎尔〃拉赫曼一语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有的能源富集,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的地理区位优势独特。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形成互补互利互惠。

新思路

蓝图已成 大势正起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和沉淀,‚一带一路‛宏伟构想的蓝图框架已明晰。

‚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导的‚五通‛,得到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成为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的关键之举。  共建‚一带一路‛,将构建全球开放新格局。

从范围看,‚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区域合作‚大平台‛跃然眼前。

从方向看,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合作方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

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在世界地图上,恰是两条发端于中国的发展大动脉。

犹如两条彩带,‚一带一路‛把44亿人紧紧连在一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臵和市场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共建‚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各国深度融合。

‚想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大范围、宽领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础。在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方面,优先打通‚断头路‛,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在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方面,要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在通信基础设施合作方面,共同推进区域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大幅度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畅通便捷的信息丝绸之路。

投资贸易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传统领域,也是大有可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在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树立投资合作新典范等几方面加强合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金融动脉的畅通对于‚一带一路‛具有同样意义。‚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持,经贸合作也将形成大量的货币流转,资金融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近日公布的工、农、中、建等几大银行年报显示,各大银行已开始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国家和区域高度呼应的境内外经营网络布局,在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基本覆盖规划区域。  共建‚一带一路‛,将探索交流合作新机制。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是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

程国强表示,‚一带一路‛既与其他合作组织或机制有效衔接,又是对新型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

民间交流也将呈现新气象。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在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科技、公共外交等多领域交流合

作,不仅能为其他领域的合作打下坚实民意基础,更有助于发掘沿线深厚的人文资源,在交融往来中实现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共同浇灌人类文明这棵参天大树。

(4月13日《人民日报》)

“一带一路”,参与意味着责任

所谓国家行动,并不是指‚国家出钱‛。如果关注点仅仅放在‚中央会给多少投资‛‚国家会给哪些特殊政策‛这些方面,那就舍本逐末甚至南辕北辙了

最近,在一个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一位领导明确表示:不存在谁在路上、谁在带上,谁不在路上、谁不在带上的问题,‚不存在哪个省缺席的问题‛。这番表态,体现了中央的精神,也让那些没有被《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直接‚点名‛的省份,松了口气。

其实,‚在不在里面‛本身不成其为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怎么发挥作用‛。

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构想的提出并付诸行动,加上之前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四大板块‛加‚三个支撑带‛初步形成。

除此之外,最近几年还陆续出台了若干中观层面的次区域发展规划,比如刚刚出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这些不同层面的区域发展策略渐次推出,反映了我们国家在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思路和政策日臻成熟和完善。那么,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些重大区域发展规划?如何让其真正落地并产生实效?

从以往情况看,但凡一项重大区域发展规划酝酿出台,大多会出现各地竞相要求加入的场面。这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之后,各地积极性同样高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在不在里面‛。这当然可以理解。抓住机遇,让本地区的发展搭上国家层面的‚顺风车‛,既可以顺风顺水,也可以倒逼改革。

不过,有必要提醒的是,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其他区域发展规划,参与其中,更多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果关注点仅仅放在‚中央会给多少投资‛‚国家会给哪些特殊政策‛这些方面,那就有些舍本逐末甚至南辕北辙了。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表述:某某区域的发展上升为国家行动。所谓国家行动,并不是指‚国家出钱‛,而是说,该区域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意味着,相关地区要担当起与之相匹配的‚国家使命‛。

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相关区域内部需要打破各种壁垒,为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区域经济合作蹚出新路、作出示范;另一方面,打造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经济区,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它们当好‚龙头‛,既聚集,更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最后使整个国家发展起来,这又需要区域内外的地区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简单地说,一项区域发展规划一旦上升为国家行动,就被赋予了国家使命和国家责任:既包括创新区域发展体制机制的使命和责任,也包括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一个地方如果希望加入某项区域发展计划,就要准备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光冲着争取政策和投资而去。

事实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区域发展规划的调整和完善,从国家层面而言,一般不会再倾向于针对某一区域实施带有明显差异化的特殊政策,大规模地在某一地区集中投放资金也不太现实。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区域发展政策,无论是身在其中的,还是谋求加入其中的,都要有好心态、好状态,甚至要做好‚付出更多‛的准备。   既要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儿,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无论身在哪个‚群‛、哪个‚圈‛、哪个‚带‛,都需要大家一起面对、一起破解,这是共同的国家使命和国家责任。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16日)

九张图权威解读“一带一路”路线图 ://world.haiwainet./n/2015/0416/c345793-28642258.html

作文三:《“一带一路”要做好共、通两篇文章》2800字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白皮书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一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在顶层设计、政策沟通、机制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和认同也在增加。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从历史的眼光看,无论是哪个大国提出的哪个国际合作倡议,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这一倡议的生命力,不断地为其注入能量,最终使其能够“可持续、自生长”。而“一带一路”的生命力之源可以说正是在于“通”与“共”。

一、核心是“通”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专门去了两江新区的果园港,那里是“渝新欧”班列的起点。而在两年之前,他在访问德国期间曾经专程去了位于该国西部北威州的杜伊斯堡港,那里则是“渝新欧”班列的终点。杜伊斯堡港是世界最大内河港和欧洲重要交通物流枢纽,而果园港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水运、铁路、公路联运内河枢纽港,被称为长江上游“第一大港”。从国家最高领导人颇具深意的行程安排中,我们可以直观地体会到,“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一种由内而外、内外兼顾、内外融通的基本属性。

在21世纪,一个大国的成长不仅需要精确地把握“地缘政治”,更需要深入地琢磨、灵巧地经营“联通政治”。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多层次的“权力网络”,这些网络并不完全是由国家所构成的,也许是跨国公司,也许是超大城市,也许是为环保事业奔走的社会组织。总之,今日之世界已经是高度联通,一个国家的权力不仅来自于它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软实力,还来自于它能否在相关“权力网络”中占据一种“连接点”(hub)的位置。这是中国在本世纪真正实现崛起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人对中国在世界中的“坐标”变化,需要有一种全新的认识。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首次超过吸引的外资总额,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投资大国,这种状况在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见。类似的一系列数据不过在表明,中国经济结构资源在外、市场在外、投资在外“三头在外”的格局日益清晰,中国与世界之间联系是何其紧密!

在这种情况之下,能不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能不能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能不能从更深远的全球视角规划中国未来发展之路,成为一大严峻考验。很大程度上,“一带一路”正是应对这一考验的关键一招。

如果把“一带一路”放在中国外交的大背景下进行再审视,可以说,近年来中国正在践行一种“以联通为导向”(connectivity-oriented)的总体战略,而“一带一路”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关键要看我们能否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机遇,能否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和世界发展机遇的“相互转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自然可以获取并强化自身在“权力网络”中的“连接点”地位。

过去一年来,“一带一路”在促进互联互通方面实现了诸多进展,既包括有形的联通,也包括政策、机制、规则等层面的“软联通”。以中欧之间的运输通道为例,目前中欧已经开通多趟货运班列,包括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湖南到杜伊斯堡的“湘欧快线”,郑州到德国汉堡的“郑新欧”;成都到波兰罗兹的“蓉欧快线”,苏州到波兰华沙的“苏满欧”;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武汉到捷克布拉格的“汉新欧”。截至2015年底,共开行中欧班列815列,同比增长165%。中欧双方正努力完善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等协调机制,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和服务体系。

二、关键在“共”

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目前看,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真正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如何使“共赢”变得更加可触摸、可感知、可获得。“共赢”并不意味着所有“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从中获得均等的、同质的好处,而是创造条件,让大家都能感到自己是“受益者”。

首先是中国国内的各方面力量能否建立一种共赢关系。过去一年,基本上各省区市以及不少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案,但不得不说,存在同质竞争的可能性。比如,国内很多省份和地区都提出要建成“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枢纽,都提出要建立“丝路文化交流中心”。这会不会造成“内耗”和同质竞争的问题呢?

中欧班列不少存在返程载货量较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省市可能想多要一些优惠政策,这就需要中央政府通盘考虑、统筹应对。

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能沿用过去从中央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的老路子,而是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悟透和贯彻“一带一路”背后的新理念,多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融入“一带一路”。

其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外布局如何更好地处理“点”和“面”的关系。近年,通过“16+1”机制,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走得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需要从中欧关系的整体发展角度进行谋划,既要向“新欧洲”增加投入,也要回应好“老欧洲”和欧盟层面的一些疑虑和不满。匈牙利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合作伙伴,但欧盟和匈牙利欧尔班政府之间的嫌隙却在扩大,这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困扰。

从“面”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欧洲对接的渠道,虽然“容克计划”的远期目标是撬动3000多亿欧元的投资,但它的初始资金也就210亿欧元,不少欧洲智库和欧洲的企业界人士都不是太看好“容克计划”。中欧之间的对接还需要继续优化,从而真正调动欧洲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实现更大层面的“共赢”。

三是注重项目安全风险的管理,“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协调好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共赢”不仅意味着共享利益,也必然要求共担风险。风险难以消除,但却是可以被分散、被管理的。“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很多基础设施工程,都属于“重资产”项目。这些项目普遍都会涉及安全风险的管理,包括如何保障人员的安全。总体而言,中国还没有很强的“海外安全能力”,中国政府、企业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和准备。在尊重他国维护经济发展自主性以及主权的情况下,对接越深越安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力培育各主体的“风险共担”意识,这是实现共赢的基本保证。

最后是要讲好“一带一路”的“共赢”故事。美国知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近日刊文称,中国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向其他国家出口自己的发展模式,一场历史性的发展模式之争正在中国与美欧西方国家之间上演。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对“一带一路”的类似误读、误解、误判在国际舆论中并不鲜见。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而言,加强政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本是“五通”题中之义。现如今,传播力也是生产力,“酒香也怕巷子深”。未来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如何真正围绕共商、共建、共享,把“共”字的文章做足,把“通”字的文章做好,值得付出更多努力。

作文四:《评论员文章|“一带一路蓝”为什么那么蓝》1300字

不少媒体都在说“一带一路蓝”和“丝路祥云”的事儿。有媒体报道称:“昨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京城的天气也非常‘应景儿’,以蓝天和白云来迎接盛会。”据说,“‘一带一路蓝’和‘丝路云’在朋友圈刷屏”,“一时间,蓝天在朋友圈又火了”。

“一带一路蓝”为什么那么蓝?上述报道解释说,“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焕安分析,上周北京大风频繁跟‘蒙古气旋’天气系统有关。随着大风天气明显减弱,于是有了让人惊艳的‘一带一路蓝’和‘丝路云’的出现。昨天,全市的空气质量也达到一级优水平,PM2.5浓度在10微克/立方米上下,部分地区低至个位数”。

由此看来,“应景儿”的天气,其之所以能来“应景儿”的原因还在“老天”。最近几年,不少地方的好天气不断被定义成这蓝那蓝。其中作为定语的“这”与“那”,多是一些国际性会议名称或简称。每逢佳会天气爽,但这里所谓“爽”,按上述报道中专家的话讲,还主要是“老天”帮忙的结果。“老天”帮忙,就有了“京城的天空碧蓝如洗,飘动着灵动的云彩”,也就有了“蓝天配白云,最美的组合,点缀着京城天空”,并由此让北京市民“心情倍儿美”。

蓝天在朋友圈又火了,人们在朋友圈刷屏蓝天,实际上都是在表达希望“一带一路蓝”就那么蓝的一直蓝下去的良好愿望,也是在表达希望“丝路祥云”一直飘下去、“应景儿”的天气成为常景儿的美好愿望。主办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动实施“一带一路”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实现这一愿景。

今天也另有消息表明中国政府在实现这一愿景时所做的努力。该消息称,“中国最大规模环保督察行动已历时1年,问责1278人”。据报道,这次中央环保督察范围广、时间长、力度大,是中国环保迄今为止在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从而把环保督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报道称,“进入5月,各地大气污染状况有所好转,此前一场‘史上最大的督察’已经迅速出击”。因此,“一带一路蓝”也应该与“史上最大的督察”行动有关。这个“史上最大的督察”行动,就是“今年4月初,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确定‘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察。到5月7日,督察组共督察8447家企业(单位),发现5594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66.2%”。

显然,正是“‘蒙古气旋’天气系统”和“史上最大的督察”都与“一带一路蓝”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因果关系。知道了“一带一路蓝”为什么那么蓝,无疑有助于找出雾霾形成的原因。2015年,环保部提出力争在该年年底完成所有省会城市PM2.5来源的解析工作。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但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因为“雾霾要治理,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

“一带一路蓝”为什么那么蓝,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人们如何“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

作文五:《“一带一路”》2500字

资源: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增加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

交通:将东北亚与东南亚通过中国大陆高铁网便捷的沟通在一起,真正形成亚洲地区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或“一路”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

工业:在中国国内近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下,中国和中亚乃至向西更多国家的工业合作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可以为中亚等各国借鉴。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信设施等不断修建,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能得到有效利用。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农业:深化与农业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合作;增加农、林、渔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关系,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如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

资源配置权。宜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

文化:扩大人文合作领域,促进民间交流合作,为深化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通过双边、多边场合和媒体传播等渠道,宣传“一带一路”核心理念及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经济合作和民生项目。 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烟草在线专稿 随着烟草企业进入了大对大、强对强、快对快的发展阶段,国家局提出全行业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投资管理监督担子重、责任大、要求高。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内向性服务特点,推动投资管理工作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转变。 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以服务行业改革发展大局为工作主线,把是否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投资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意见的重要标准,紧紧围绕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关键领域组织开展投资管理工作。要注重发挥“两个职能”。一要发挥监督职能。坚持投资管理日常化、制度化,切实加大对重点工程的日常管理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投资管理过程中不规范的苗头。二要发挥服务职能。就是要做到“重监督也重服务、重合规更重效益、重审查更重建议”,要围绕规范项目管理,开展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项目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实现“三个转变”,拓宽投资管理思路 1、实现立项审批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变。投资管理要逐渐从繁杂具体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定规则、定程序、定标准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规则、程序、标准,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 2、实现事后监督向全程控制的转变。把投资内控体系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抓好投资管理事前和事中控制,开展项目全过程管理,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监控,确保资产形成质量。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规划计划编制、项目申报审批、图纸设计、招投标、项目报建、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多项工作,对每个过程都要严格控制、精心管理,力争打造出精品工程,提高投资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实现手工作业、人为操作到信息化、程序化管理的转变。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达到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规范投资管理标准,提高投资管理信息质量,加大资产监管力度,从而真正使投资管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得以体现。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转变,达到转变投资管理的观念、方法、模式和手段的目的,使投资管理的作用在新的体制机制下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搞好“三个坚持”,把握投资管理工作 1、坚持围绕中心、强化投资管理。要自觉地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善于从企业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来考虑投资管理工作的发展问题。选择投资管理项目,确定投资管理重点,都应体现这一指导思想。

2、坚持履职尽责、依法投资管理。认真贯彻国家局《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全面履行投资管理职责。围绕“努力打造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这一中心,坚持“全面投资管理、突出重点”的方针,认真履行投资管理监督服务职能,规范投资管理工作程序,健全各项投资管理业务和内控制度。 3、坚持开拓进取、创新投资管理。目前,投资管理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唯一的选择就是自我加压、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要努力做到抛弃那些陈旧的投资管理观念,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筑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出发,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投资管理业务新格局。要牢

固树立“监督就是服务,制约就是促进”的投资管理理念,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投资管理,扩大投资管理的公开透明度。 三、注重“三个加强”,提高投资管理效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投资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大力弘扬忠于职守、严谨细致、爱岗敬业的投资管理道德规范。以维护投资管理纪律为标准,坚持原则,敢于同各种不良倾向作斗争。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投资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必须坚持不断的抓好干部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培训工作。要建立投资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体系,提高投资管理人员职业能力。从而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投资管理人才,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投资管理队伍。 3、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投资管理人员拒腐防变能力。要严格执行投资管理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抵制和防止投资管理不作为和投资管理乱作为、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投资管理人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作文六:《”一带一路“》6600字

“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毅力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1、概念由来

习总书记的战略眼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他在《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愿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兼

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我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

2、战略意义

历史选择的回归: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多边合作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2014年4月1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开启了“一路一带”战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老挝总理通邢、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东帝汶总理沙纳纳、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加卢什卡、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进行了同台对话,共同探讨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

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3、战略载体

“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条线路:

中蒙俄经济带:主要通过环渤海、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的交通与能源通道,并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

新亚欧陆桥经济带:通过原来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

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海上战略堡垒:分别由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

4、国际合作

1)交通对接

中泰“高铁换大米”计划。2014年8月,泰国军政府通过了两条连接中国和泰国的铁路项目。这两条铁路分别为从中部大城府到北部清莱府,以及从中部罗勇府到东北部廊开府的线路,再通过老挝最终与中国境内的铁路相连。此次泰

国军政府通过的两条铁路项目,其中一条线路的起点是东北部城市廊开,与老挝首都万象隔河相望,建成后可以连通老挝与中国的铁路,与一直筹划多年的泛亚铁路中线不谋而合。建设将从2015年开始,预计2021年竣工,项目总成本约为741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430亿元)。

2)产业合作

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西咸新区)。2014年10月13日,陕西省政府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俄罗斯国家主权基金)、俄中投资基金(中俄跨国主权财富基金)、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俄罗斯国家科技园)在俄罗斯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的合作备忘录》。由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建设“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近期启用集装箱物流场站,二期拟于主体港区建设粮食泊位和筒仓工程,三期拟于新丝路国际物流园区内联合打造集仓储、加工、贸易、中转于一体的中亚五国连云港物流中转分拨基地。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共占地5平方公里,投资约20亿元,全面拓展过境运输业务。

3)金融合作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标志着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中国出资400亿美元启动丝路基金。 201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

4)国际贸易

2010年11月23日,在温家宝总理访俄期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签署了两项海关便捷通关协议,为中国物资、商品西出和战略物资西进奠定了基础。

“渝新欧”国际运输班列。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这一条由沿途六个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共同协调建立的铁路运输通道。目前该通道最大的受惠者是落户重庆的笔记本电脑向西进入欧洲市场。重庆市长黄奇帆指出以前中国到欧洲的货物,不管内陆还是沿海的货物,90%以上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先运到沿海,然后走海运到欧洲,需要40天左右。“渝新欧”的运费,为每个40英尺集装箱6500美元左右,而相应的海上运费是5000美元左右,“渝新欧”的运费虽然比海运贵1500美元,但从时间效益上来说,“渝新欧”节省了20多天时间,企业的资金可以得到更快的周转。假设1个集装箱的货值为1000万元,仅财务成本就能节约3万元,相当于5000美元。

“郑新欧”国际运输班列。铁路货运班列始于郑州,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后到达德国汉堡,全程10214公路,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走海运到欧洲节约时间15天左右。“郑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沿途经过5个国家,历经2次转关2次换轨。2014年9月2日,汉堡至郑州的铁路货运专线9月1日首次开通。

蓉欧快铁运输班列。成都到波兰罗兹的蓉欧国际快速铁路货运直达班列于2013年4月26日开通,每周五固定发车。

蓉欧快铁将从成都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后,直达波兰第三大城市罗兹奥莱霍夫站,全长9826公里,站到站运行时间12-14天,并可在1至3天内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比目前货运班列节省8—10天,比海运节约1个月以上,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8至1/4。

5、地方实施

1)物流联盟

丝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联盟(江苏)。2014年10月,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国际物流节上通过了《合作联盟章程》、《合作倡议书》以及合作联盟机构,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意见》。江苏提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8个省(区)构建了物流联动发展合作机制,涵盖乌鲁木齐、伊犁、兰州、酒泉、西宁、银川、西安、郑州、徐州、连云港等27个重要节点城市。8个省(区)倡议,逐步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的企业市场经营环境。

中欧铁路东部国际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哈尔滨铁路局制订中欧铁路东部国际大通道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7月召开中欧集装箱班列跨局运输合作商定会,与北京、沈阳等铁路局共同研究境内7条出口、3条进口直达班列运输线,缩短了大连、营口、天津等港口与口岸间的运行时限。同时,哈铁局协调俄罗斯铁路部门铺画后贝加尔至莫斯科的直达班列运行线以及到波兰华沙的直达班列运行线,形成进出口货物快速通道。

2)产业合作

武威保税物流中心。2014年1月,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获得国家海关总署等四个部门的批准。2014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当年批准、当年验收通过的保税物流中心。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地处连接兰新铁路和宝兰铁路的唯一通道—干武铁路园墩车站边,由北京中进物流有限公司建设,注册成立甘肃亚欧路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占地面积730亩,以此为中心规划

5.7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用地。

6、发展展望

1)规划新泛亚铁路(京昆高铁,京沈-哈大-哈牡绥东-海参崴高铁)

对外战略意义:第一,缓解近年来南海争端问题下的马六甲海峡水运安全威胁,通过高铁直接联系印度洋海域的港口,如吉大港、加尔各答港等,以更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获得能源、矿产物资。第二,强化北京、西安、成都、昆明等城市与东南亚半岛各国重要城市,印度洋沿线滨海港口城市的互联互通,密切经贸、文化、科技交流活动,切实增强中国经济的辐射影响力。第三,通过京沈、哈大、哈牡绥东-海参崴高铁联动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崴港、东方港,进一步扩大与日本海经济圈、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第四,将东北亚与东南亚通过中国

大陆高铁网便捷的沟通在一起,真正形成亚洲地区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第五,实现国家向外战略投资,通过泛亚高铁网建设,输出高铁技术参与邻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并带动铁路沿线地区的开发与投资。

对内的发展作用:第一,京昆、京沈高铁通车后能将我国的西部经济板块与东北经济板块联通,促进这些使得我国未来20年里的开发战略实质性从沿海地区转向内陆地区,是继我国沿海、沿江、京广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成长地带。第二,高铁沿线分布了北京和7个省省会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太原、西安、成都和昆明;并包括一批老工业基地,主要有牡丹江、吉林、抚顺、辽阳、鞍山、锦州、秦皇岛、唐山、张家口、大同、临汾、运城、三门峡、渭南、汉中(宝鸡)、绵阳、德阳、攀枝花-西昌,这些城市是我国建国前30年的经济重镇,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同时该铁路沿线地区也是我国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东北的哈大走廊,西安-汉中、成德绵地区,是我国的工业科技、军事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智力资源密集地区。未来在培育强国支柱型产业,包括军工产业、大型装备制造、精密仪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优势十分突出。再次,通过新泛亚高铁与现有的“四纵四横”高铁网联通,高铁网交汇地去的沈阳、太原、西安、成都等中心城市将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影响力;此外通过泛亚铁路将进一步提升哈尔滨、昆明等边境地区中心城市的综合枢纽地位和门户辐射影响力。

2)规划渤海湾水水国际中转港

缘由:环渤海地区目前港口岸线资源竞争激烈,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竞相向海要地,修建港口码头,拓展岸线,发展集装箱、大宗散货物流业,并大力拓展石化、钢铁、炼铝、装备制造、造纸等临港工业。在重大功能定位方面存在同位竞争局面,如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都提出了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或北方航运中心的定位;而大连、唐山、天津、黄骅、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均提出了申报自由贸易区的要求。造成这种局面是由于行政条块分割,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为:第一,这种无序发展局面使得环渤海地区长期存在争夺国际到岸的大宗物资资源,海陆中转物资、进出口集装箱的不合理现象,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同时随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依托港口进出口物资快速增长。如营口港目前集装箱吞吐量从5年前的200万标箱快速上升到2013年的530万标箱,而货物吞吐量更达到了3.3亿吨,这

个现象同样发生在大连港、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身上。大量大规模吨位的船舶都将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中间的几个水道通过,水上拥挤现象越发突出。第三,过度无序围垦沿海滩涂、湿地和海域并发展重化产业,对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并影响到渔业养殖。

规划设想:考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之间地区,发现拥有风景秀丽的长岛、砣矶岛、北隍岛、南隍岛、大钦岛、小钦岛等。如果能够参照舟山群岛新区的模式,在保护渤海湾水道、长岛地区生态环境和风景前提下,可拓展港口码头,作为水水中转国际枢纽港基地。通过水水中转国际枢纽港整合大连、营口、锦州、唐山、天津、黄骅、烟台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同时成为大宗物资水水集散基地,统筹大连、营口、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东营、龙口、烟台的大宗物资运输。该区域同时是建设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和国际休闲旅游胜地的最佳选地。

3)中俄西伯利亚铁路-北极航线(海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步预测在本世纪2050年以后,北极地区海洋性冰川将大部分消融,届时一条自中国东北三省向北穿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再经过北冰洋到达北美东海岸和西欧沿海地区的贸易、能源大通道的战略意义将凸显。同时,北冰洋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资源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能源供应基地。

作文七:《美媒文章: 一带一路”将欧洲重心引向中国》1500字

参考消息网5月2日报道 美国“清晰政治”网站4月28日刊发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曼宁的文章《欧洲重心转向中国》称,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有一句名言:“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美国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一列货运列车于今年1月抵达伦敦,从而完成了从中国出发的7500英里(约合1.2万公里——本报注)的旅程。但这列重走古丝绸之路的火车可能已经让人窥见了未来。

文章称,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欧盟的经济规模大致与美国相当,在中国用古代丝绸之路的21世纪版本将欧亚大陆连接起来的宏大愿景中占有重要地位。假如美国退出二战后它所创建的多边体系,中欧关系就可能会影响新兴的多中心秩序的平衡。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中国的三个重要贸易伙伴。中国的掠夺性产业政策及其限制一些竞争性行业发展的手段,正导致欧洲各国政府重新考虑有关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但中国投资的魅力仍使欧洲国家竞相争取人民币。

文章称,欧中关系,尤其是中国与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的关系,侧重于单一方面。正如一个欧洲智库201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说:“大多数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战略都由经济逻辑所主导。”不过,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因为中国日益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和强势的外交政策,引起了欧洲各国政府和欧盟本身的担忧。

中国对欧洲的日益关注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因素,并融入进一项更广泛的全球战略之中。中国正通过所谓的“一带一路”政策,追求欧洲和亚洲的新互联。这一欧亚大陆愿景一直受到欧洲的普遍好评。“一带一路”将包括铁路、公路和桥梁组成的陆路,以及延伸至中东和非洲的海港组成的海路。“一带一路”还为中国的钢铁、水泥、铝等行业提供了过剩产能的销售渠道。

文章称,毫不意外的是,去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张时,有14个欧盟国家加入。亚投行——华盛顿一直拒绝加入其中——连同中国的大型国有银行和丝路基金,被视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融资机构,尽管其贷款业务并不局限于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项目。

中国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之前,现在作为该倡议组成部分的许多项目就已经在规划之中,或已经开始实施。范围广泛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如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正由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运营。中国企业还对比利时、荷兰、克罗地亚、意大利、西班牙和拉脱维亚等国的海港感兴趣。中国企业还在欧洲许多城市探索开展机场建设项目的可能性。

文章称,欧洲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正在寻求开发新的运输走廊:从中国途经波兰和德国通往西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通道,以及从希腊途经中欧到波罗的海的南北通道。一个著名的“一带一路”项目就是计划中的贝尔格莱德至布达佩斯的铁路。

此外,中国还把伦敦视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枢纽。不过,英国脱欧后,不清楚伦敦将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发挥作用。

由于欧洲经济增长缓慢,吸引投资便成为当务之急,许多欧盟国家显然正对中国的经济机遇作出回应。但是,参与中国经济的兴趣及其影响,从“一带一路”和外国直接投资到人民币交易,在欧洲各国各不相同。

文章称,虽然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但对于中国这个在整个欧盟发挥作用的全球大国,人们确实怀有越来越大的警惕。中国的重商主义和强势的海上行为,招致欧盟作出公开回应,例如2016年发表的谴责中国在南中国海行动的声明。

欧盟正在与中国就贸易和投资协议举行谈判。在即将举行的欧盟-中国峰会上,这些问题将占有重要位置。

文章称,中国与欧洲日益增长的贸易往来,及其在欧洲越来越多的投资,都对美国产生了经济和战略影响。尽管跨大西洋关系历来密切,但欧中经济关系加剧了美国企业面临的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可能会日益下降,西方世界将四分五裂,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欧亚大陆将把实力与影响力从美国转移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