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英语试题 > 《陈涉世家018》2600字|邹忌讽齐王纳谏多少字

《陈涉世家018》2600字|邹忌讽齐王纳谏多少字

时间:2020-01-10 09:16:1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陈涉世家018》2600字

善厚中学14—15学年度九年级教学文本

学科:语  文  课题:16、陈涉世家⑵  日期:2014年10月9日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彭纯亮        编号:( 018 )

一、预习作业:

1、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是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家。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⑴陈胜分析形势时说:“天下苦秦久矣。”文章中体现这个“苦”字最集中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是“从民欲也”,文中陈胜分析“民欲”的具体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起义的导火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⑷纵观全文,作者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详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样详略安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一文的主要人物是陈胜。

B.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他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就是要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C.《陈涉世家》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运动的实质,就是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

D.《陈涉世家》一文充分表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

二、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今亡亦死____________       ⑵扶苏以数谏故___________ ..

⑶今或闻无罪__________       ⑷楚人怜人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邑人奇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辍耕之垄上    D.宋何罪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

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

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

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

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1、下列加点的“为”字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B.吴广为都尉 ..

C.君为秦吏           D.为陈利害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乃令樊哙召刘季   沛令后悔     B.以激怒其众     以应诸侯 ....

C.今欲崐背之       欲诛萧、曹   D.陈胜自立为将军,立以为沛令 ....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且/壮士不死/即已      B.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有什么共同点?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和“召令徒属回„„吴广为都尉”两段。

作文二:《陈涉世家[1]》12100字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分)

1.解释文中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1分)

A.尝:________________B.苟: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一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粗的词,然后填空(0.5分)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若毒之乎

C.曾不若孀妻弱子

D.貌若甚戚者

这组句子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只填字母序号)

3.对画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0.5分)

A.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鸿鹄的志向燕雀能知道吗?

C.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吗?

D.燕雀是不知道鸿鹄的志向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中心(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表示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0.5分)

7.表现陈胜不满现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5分)

8.写佣者对陈胜说的“苟富贵,无相忘”不理解的字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9.点明陈涉雇农身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0.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一个行动,一个神态,一句语言,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

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1.5分)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2.判断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1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正赶上(   )

B.失期,法皆斩   法:按法律(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逃走(   )

D.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威吓(   )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1分)

4.陈胜、吴广认为能使人们响应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0.5分)

5.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0.5分)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6.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0.5分)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7.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句中的“王”字是名词做动词用,是“为王”的意思。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本句不同的是(   )(1分)

A.置入所罾鱼腹中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D.夜篝火,狐呜呼曰

三、比较阅读

甲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 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乙文                    养 狙 为 生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①狙公。旦日,必②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

中,求草木实。③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重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④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⑤。其夕,相⑥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⑦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⑧馁而死。

[注释]①狙:(jū)猴子,狙公即猴王。②部分:分派任务。③赋十一以自奉:抽取十分之一的税留给自己。④假:依靠。⑤寤:醒悟。⑥伺:等待。⑦积:积蓄。⑧馁:饥饿。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尉果笞广(            )      ②并杀两尉(               )

③或不给  (             )     ④弗敢违   (              )

2.指出下面加点的词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以激怒其众                        B  令辱之

取其积                               楚人谓之狙公

C皆已失期                          D  士卒多为用者

众狙皆寤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3.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②山之果,公所树与?

4.甲乙两文反映了一个共同规律:官逼民反,揭竿而起.请在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促使“民众”觉醒造反的言辞.(2分)

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下列①句的批注,为②句或③句作批注。(3分)

①句: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批注:这是陈涉起义的直接导火索。“失期当斩”是陈涉让徒属明白已没有退路,起义是唯一的出路。

②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批注:

③句: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重焉。

批注: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一男附书至

B、度已失期                         关山度若飞

C、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宾客大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3.选文能表现陈胜所说的“鸿鹄之志”的句子是                                                                  。

4.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②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

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

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度已失期(    )  ⑵为天下唱(    )

⑶陈胜佐之(    )  ⑷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野芳发而幽香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 既克,公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D.不以物喜扶苏                      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4.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   、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2)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1)既表达陈胜、吴广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名言警句

是                                                            。

(2)陈涉起义前认为发动起义“宜多应者”,证明他这一预见正确的事例是

3.起义的标志是                ,起义的地点是              。(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 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 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 或以为亡              国恒亡

2. 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会天大雨              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

A.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 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5.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甲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文】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   ② 梁:项羽的叔叔

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不期而遇

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 -- 与时俱进

2对下面加点的文言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

C.梁以此奇籍   ( 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任选一题)(3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3分)

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今或闻无罪(     )        (2)等死,死国可乎(     )

(3)会天大雨(     )          (4)吴广以为然(     )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2)天下苦秦久矣。

4、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

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8分)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会天大雨(        )         乃丹书帛曰(      )

吴广以为然(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 摘录文段语句回答。(6分)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                                  。

(2)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3)表现陈胜、吴广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3. 陈胜、吴广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从            、     等可以看出来。(2分)

4.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条:

第二条:

5.翻译下面句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分)

十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义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

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导目陈胜。

1.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将: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次: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书: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D、宜: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2.加点的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3.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4.下列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苦秦久矣”一句中“苦”“久”二字,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点明了起义的必然性。

B、文中详引陈胜的话,写出了起义的策划过程和斗争策略。

C、本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起义原因,第二层写谋划起义,第三层写制造舆论。

D、本段在写法上以人物动作描写为主,揭示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阶级根源和社会基础。

5.对文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叙述陈胜、吴广的起义过程。

B、叙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C、写起义背景和陈胜吴广谋划起义

D、写陈胜吴广的“威众”之策

6.引发这次起义的寻火索是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7.陈胜、吴广为起义准备时用了哪两种方法来“威众”?(2分)

答:

8.陈胜分析当时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了“宜多应者”的结论,它的根据主要是哪两条?(2分)

答:

十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加点词解释:(4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                    法皆斩            楚人怜之                          念鬼              2、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1分) A为屯长                  为天下唱 B固以怪之矣              或以为死 C扶苏以数谏故            数有功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行卜

3、翻译文句:(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2分)

《陈涉世家》参考答案 一  1.A曾经  B假使 2.A和B  3.A

4.叙述陈涉的籍贯身世及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5.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6.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笑 9.(尝与人)佣耕

10.年轻时的陈胜就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

二  1.①適  通  “谪”  ②唱  通  “倡”  ③以  通  “已”

2.A√  B√  C√  D×(威服)

3.①会天下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天下苦秦久矣

4.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5.C  6.D  7.A  8.B          三1、(4分)①用竹鞭打   ②一起    ③有人(有的猴子)    ④不 2、(2分)D 3、(4分)

①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

②山上的果实,是狙公种的吗?          4、(2分)“王侯将相宁宁种乎”“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1句1分)

5、(3分)②句陈涉激励卒要为国干一番大事业,体现了农民领袖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可贵品质,也体现了陈涉勇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    ③句表现了狙公专制、残暴,这为众狙埋下了反叛的种子。(答对一点给2分,二点给3分)  四1.C  2.B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天下苦秦久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略 五1.⑴估计 ⑵首发 ⑶帮助、协助、辅佐等 ⑷冒充、假托、假装等  2. D 3.⑴扶苏因为屡次劝诫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⑵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5.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能概括出相关的才能,意思对即可)

六、1.(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即使幸免杀头,而戍守边疆的人必定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2.(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3.袒右    大泽乡

七1、(1)去、往;音节助词;的;代项燕  (2)死亡;为„„而死  (3)来;用;因为  (4)表承接;表转折。

2、(1)认为„„怪异  (2)为王  (3)指武器  (4)同

5不能。①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   ②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未发挥积极作用。

八1.D(2分)  2. D(2分)

3.①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②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要被灭族的。”项梁因此觉得项羽是个奇才。(加点词为得分点,每个O.5分,每小题2分,共4分) 9.答案示例: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3分)

九1、(2分)(1)有的(2)同样(3)适逢(4)对    2、(2分)B。

3、(4分)(1)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2)天下的人民被秦朝的统治所苦已经很久了。

4、(2分)导火线:会天大雨„„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十1.适逢,正敢上   写    正确,对的   私自,偷着

2.(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天下苦秦久矣。(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 乃行卜  念鬼、夜篝火,狐鸣呼曰     4.第一条:天下老百姓受秦皇朝的苦已经很久了。第二条:扶苏有才能却被杀,二世不应该立为国君却立为国君。   5.第二天早晨,士兵中间到处谈论,都对陈胜指指点点。             十一1.D、2. B、 3.D、 4.D、 5. B、 6. A守阳途中遇大雨,将误期,而误期又要被判斩刑B们早就对秦的统治深感痛苦和不满  7.一是把写有“陈胜王”的帛书放入鱼腹中,让士兵发现。二是让吴广学狐叫“楚兴,

陈胜王”8. A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们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的不满B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十二1、贫苦人民   按法律   爱戴    思考(共4分)2、C(1分)

3、1)现在逃亡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用目光暗示陈胜。

(任选一句翻译,共2分)

4、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意思对即可)(1分) 胸有大志,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超人的组织才能(意思对即可)(1分)

作文三:《陈涉世家2》10500字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1课   课题:陈涉世家

课标与教材分析: 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具体要求,“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在本册课本中起到引领的作用,所以学习这一课要细一点,阅读方式以精读为主。教材中也大量地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篇目,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分量也在逐年增加。但选文浅显易懂和注重课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的原则不会变。

课文节选自《史记》,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的谋略和领导才干。文章善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用词极富表现力。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 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历史课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内容,在学习中一点而过即可。

2、学生想知道的:本文篇幅较长,生僻字也较多,学生朗读、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很想了解这篇长文的内容以及了解传记中的陈胜的思想性格。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重点字词,重点句子,还要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了解课文内容。

4、对待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布置的任务降低难度,可让他们从字词入手,掌握八个重点句子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字词,理解使动、意动用法;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及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重点难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反复朗读课文,可以要求背诵其中部分段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在理解陈涉说的几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疏通课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悟文意,切忌繁琐讲解词句用法,不要搞机械翻译,更不宜使用语法术语,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些古汉语现象,不宜讲得过多,凡学生根据注释能疏通文义的就不要讲。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明确目标

整体把握全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及重点词的意义,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第1段。

三、整体感知

1.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朝代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文所处朝代。)

2.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1)一词多义现象。(2)通假字。(3)古今词义的区别。(4)句读。(5)常见实、虚词的运用。(6)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7)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3.听录音范读课文,强调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并掌握字音。

辍、苟、適、次、度、唱、罾、间、素、笞、借、第、袒、收、徇、比、与、太息、闾左、威众、忿恚、社稷、被坚执锐

鹄(hú) 铚(zhì)酂(cuï) 柘(zhâ)稷(jì)闾(lǚ)左適戍(zhã shù) 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ï) 以数谏(shuî jiàn) 罾(zēng) 间(jiàn) 祠(cí)笞(chī)陈胜王(wàng) 忿恚(huì)毋(wú) 以应(yìng) 蕲(qí) 宁(nìng)有种乎谯(qiáo)会(huì)计事

4.学生结合课下小注默读课文,疏通课文。

5.学生复述课文。(结合多媒体制几个课件,关于故事情节发展方面的如:

(1)去大泽乡途中。

(2)陈胜、吴广去行卜。

(3)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4)吴广杀尉。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6)进军过程。)

6.课文共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指名同学回答:

课文第1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

第2段先交代引发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则有智有谋。

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既符合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及作者简介。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人“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2.指导学生学习第1段。

(1)齐读第一段。品味疏通课文。

(2)你认为本段应掌握哪些词语?

尝:曾经。辍:停止。之:去,往。怅:失望。苟:如果。若:你。太息:长叹。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②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③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五、总结

总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作者司马迁的经历及他的作品《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分析第1段,了解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及抱负。

六、布置作业

B级:翻译第1段。A级:预习第2~3段。

七、板书设计

陈涉世家

司马迁

(1)去大泽乡途中。

(2)陈胜、吴广去行卜。

(3)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4)吴广杀尉。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6)进军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第1段,下面请同学口头回答。(1)简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2)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教师归纳:课文第1段介绍陈胜佣耕出身,又通过对话表现他有要摆脱贫困,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这是介绍被立传的人物。接下来写被立传人物所经历的史实,以印证被立传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课文第2~3段转入写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本课时我们了解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讨论陈胜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以及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明确目标

分析课文第2~3段,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陈涉的语言及作用。

三、整体感知

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第2段主要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写了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进行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造舆论: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是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了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史家之用心,由此可见。

课文第3段:叙述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陈胜、吴广把发动起义计划得十分周密:第一步是借吴广被笞以“怒众”,使戍卒站在自己的一边;第二步是杀尉,置戍卒于欲退不能的境地;第三步是向大家讲明两种前途,以“死即举大名”相号召,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众人的反抗决心。起义军建成后,进展神速,从“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守令皆不在”等语可以看它从者如云、所向披靡的情况,生动地表现了陈胜的“首事”之功。

学生概括文章中心:课文主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第2段。

1.学生主动朗读课文第2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粗词的意义。 为(wãi)屯长:作为。度(duï)已失期:猜想,估计。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动词。上使外将兵:率领。为天下唱:向,倡导。或以为亡:有人,逃跑。吴广以为然:对的。有功:建立功业。

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起义的?

答:是在陈胜、吴广等900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的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了陈胜的鸿鹄之志。

(2)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起义前的舆论准备工作?

答: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3)陈胜分析形势的句子有哪些?他们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口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4)起义的计谋、策略反映了陈胜、吴广的什么?

答: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智慧、才能。

3.指导学生学习第3段。

(1)教师领读或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注意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吴广素爱人:一向,向来。广故数言欲亡:故,故意;数,多次;亡,逃跑。陈胜佐之:帮助、协助。戍死者固十六七:固,本来。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从民欲也:服从。为坛而盟:建筑。祭以尉首:用。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骑千余:古时一人一马为一骑。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陈涉乃立之王:于是被拥立。诸郡县苦秦吏者:被„„压迫的。

(2)这段文字记叙了什么?

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

(4)组织讨沦。

①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第一步: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设下激尉笞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尉有理。第二步:陈胜佐吴广,并杀两尉。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第三步: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正,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②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属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③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研讨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得当。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使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及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则略写。这样做详略得当。

记叙方法上: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绩,以诸郡县杀秦朝酷吏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

五、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也让我们了解到起义领袖敢于反抗、善于斗争,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阅读人物故事一则,回答问题。

公仪休嗜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鱼而不免于相,长自给鱼。”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为加粗字释义。

(1)嗜鱼()(2)自给()(3)长自给鱼()

答案:(1)喜欢,特殊的爱好。(2)供给。(3)长久

2.这则故事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做官的人要时刻珍惜自己的地位、利益,不能见小利而忘大义,在大利面前铤而走险。否则,不但会失去既得利益,甚至会身败名裂。

六、布置作业

B级:做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A级:做课后练习第一、二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全面分析,了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那么,课文在叙述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作为起义领袖的陈涉的性格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再研究。

二、明确目标

1.通过质疑法,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了解文言文中成分省略、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3.展开背诵竞赛。

三、整体感知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分析人物的言行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疏通全文,重点突出几个句子的翻译;本文涉及到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及成分省略现象,在提问练习时做重点体现;文言文的背诵是学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背诵热情是当务之急。因此本课可以展开背诵竞赛,以此调动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后,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质疑,另一组回答,然后互相交换进行。

(1)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胜青年时就对被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的志向?

答:“苟富贵,无相忘”“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起义领袖的什么抱负? 答:鲜明地表现出他们起义的决心和为争取自由、摆脱压迫而死的抱负。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陈涉的什么决心?

答:表现出陈胜、吴广对王侯将相的蔑视,对推翻统治阶级举行起义的向往和决心。

(4)第三段中哪些动词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

答:数言欲亡,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创新支点:由学生自己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

2.出示大屏幕,把一词多义、通假字、省略句等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加深印象。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句后括号里写上所通的那个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谪)

②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倡)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以—已)

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披)

(2)文言文往往省略句中某些成分,翻译时要联系上下文补充完整。

①守丞死,()乃入据陈。(义军)

②上使()外将兵。(之:指代扶苏)

③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义军)

(3)笔译下列句子。

①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不杀头,然而防守边境死亡的人本来也要占十分之六七。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爱护士卒,士兵中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劳的。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指起义)而死行吗?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里提着灯笼假装鬼火,像狐狸那样凄厉地叫喊:“大楚要兴起了,陈胜要做王了。”

⑤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全国百姓发出号召,一定有许多响应的人。

五、总结、扩展

总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本课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对其中心、写法有了了解,并且也培养了同学们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思维能力(如质疑),解决了重点、难点的问题,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扩展:阅读一人物故事,回答问题。

山宾货牛

山宾性笃实,家中常乏用,货所乘牛。既售牛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选自《梁书·明山宾传》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笃实(忠厚、厚道)(2)货所乘牛(出卖)(3)治差已久(chai,病愈)(4)恐后脱发(或许,也许。)(5)处士阮孝绪(隐居的人)(6)遽追(马上)

2.这则故事有何思想意义。

答:这则故事中,通过“处士”的感慨,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弊端,又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这对今天那些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以假代真的经营者们仍然有教育意义。

六、布置作业

A级:全篇翻译(笔译)。B级:背课下注释。

附录 参考资料    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地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们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吗?”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了。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都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以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

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祠堂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的提出要逃走,惹他们起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群众。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到达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的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补充练习

★★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通假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征发,调发)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③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④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古今异义

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

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今义:[kuàijì]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籍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

★★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省略句

① 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② 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

③ 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④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一词多义

1、数 扶苏以数谏故(数:读shuî,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    卒数万人(数:读shù,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2、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名词,可译为“处所”)

3、之 辍耕之垄上(之:动词,可译为“去”“到”)

怅恨久之(之:结构助词,无实义,附在时间副词后面,可译为“全”“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二世杀之(之:代词,“他”,指扶苏)

4、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5、当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介词,“应当,应该”的意思)    不当立(当:助动词,可译为“应当”)

当此时(当:介词,相当于“正在„„的时候”)

6、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读háng名词,可译为“行列”“队伍”)    乃行卜(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往”“去”)

行收兵(行:读xíng,动词,可译为“行军”)

7、以 扶苏以数谏故(以:介词,可译为“因为”)

或以为死(以: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介词,可译为“用”“拿”“把”)

以激怒其众(以:连词,可译为“来”“以便”)

8、为 若为佣耕(为:读wãi,动词,可译为“做”)    为天下唱(为:读wâi,介词,可译为“替”)

作文四:《1陈涉世家》9200字

1   陈涉世家(司马迁)

司马迁

一、解释下列黑体字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       )时,尝(        )

与人佣耕,辍(        )耕之(       )垄上,怅恨久之(        ),曰:“苟(        )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        )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        )安知鸿鹄(        )之(        )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谪(        )戍渔阳九百人,屯(        )

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为(        )屯长。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失期,法(        )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        )死,死国(        )可乎?”陈胜曰:“天下苦(        )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        )公子扶苏。扶苏以(        )数(        )谏故,上使外将(        )兵。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        )楚将,数(        )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        )以为死,或以为(        )亡。今诚(        )以(        )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        )者。”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        )鬼乎!”陈胜、吴广喜,念(        )鬼,曰:“此教我先威(        )众耳。”乃丹(        )书(        )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        )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固(        )以(        )怪之(        )矣。又间(        )令(        )吴广之(        )次(        )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        )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        )语,皆指(        )目(        )陈胜。

吴广素(        )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        )言欲亡(        ),

忿恙(        )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        )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        )杀两尉。召令徒属(        )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王候将相宁(        )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        )坛而盟,祭以(        )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        )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        )之。行收兵。比(        )至陈,车六七百乘(        ),骑(        )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        )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        )被(        )坚(        )执(        )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        )其长吏,杀之以(        )应陈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 天下苦秦久矣。      (4)等死,死国可乎?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失期,法皆斩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0)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3)苟富贵,无相忘

(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三)、选择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

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0.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公问其故扶   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12.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5.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7.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18.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9、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楚人怜之

20、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B、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C、苟富贵,无相忘:假如今后有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咱们。D、怅恨久之,曰:陈涉停了很久才说。

2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固以怪之矣    先帝不以臣卑鄙

C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平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B夺而杀尉 (表承接)   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C广故数言欲亡(死亡)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D尉果笞广(用竹板打)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国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予作文以记之

24、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  (   )  (   )

A为坛而盟    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吴广为都尉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5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知叟亡以应 B.以激怒其众   策之不以其道   C.夺而杀尉  温故而知新  D.陈胜佐之  何陋之有

26.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诚宜开张圣听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7.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28.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

29.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3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 ....

32.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

33.词义相近的——项是          (      )

A.道:道不通得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

C.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敌骑千余卒数万人

34.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曼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杀之以应陈涉

C.其:百姓多闻其贤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

35.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

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

36、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37、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为屯长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行卜   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

B.扶苏以数谏故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楚人怜之     然足下卜

之鬼乎

3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

A.好像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

B.如果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那么怎么能够富贵呢?

C.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

D.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懂得什么是富贵呢?

39.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

A.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

D.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好吗?

4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

A.或者把他杀死,或者让他逃跑。         B.有人让他死,有人让他逃跑。

C.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D.或许以为他死,或许以为他逃跑了。

4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A.又在这时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中的祠庙里。

B.又隔了一会儿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木隐蔽的祠庙里。

C.又暗中让吴广的部下躲在树丛的祠庙中。

D.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隐蔽的祠庙中。

4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

A.太阳升起的时候,士兵到处谈论,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B.第二天早晨,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C.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来来往往,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D.元旦那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4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44、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4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4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中“以”词意义、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9.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四)、填空题

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选段记述了陈胜、吴广“举大计”的起因及准备过程。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必然在思想、组织、行动纲领等方面存在许多缺欠。此外,他们准备过程中还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从         、         、        等可以看出来。

3.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五)简答题

1.选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6.文章开头同时列出陈胜、吴广二人的姓名、籍贯、表字,文中写了二人合谋举事等内容,能否据此把本文看成是二人的合传,名为《陈涉吴广世家》?

7.选段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8.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9.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必然性:

10.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11.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2.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14、  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

15、《陈涉世家》《醉翁亭记》都有一个加点的“醉”字。《陈涉世家》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6.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7、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

18.问题探讨: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19.综合分析: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拓展延伸:陈胜在起义时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奋发图强,立志进取。古代有个童谣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明显受到了这句口号的影响。说一说在今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口号的?

21.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作文五:《26 陈涉世家》1400字

司 马 迁

阅读提示

本文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经过,塑造了起义领导者陈胜的光辉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要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来把握事件的全局;要着重领会陈胜说的那几段话的内容,认识他在事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辍 苟 適 次 度 唱 罾 间 素 笞

借 第 袒 收 徇 比 与 太息 闾左

威众 忿恚 社稷 被坚执锐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⑩,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练习

一 熟读课文,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两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陈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3陈胜在起义初期做了哪几件事?这表明他有怎样的远略?

二 注意本文叙史的脉络,找出跟下面两句话相照应的上下文加以体会。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辨析词义。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义。

(1)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 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车六七百乘,卒数万人

(3) A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作文六:《21 陈涉世家》800字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